我在河北的,有劳动力意向书加盟力巨人这个品牌,就是没时间去厂家看看, 有了解的朋友可以分享下?

「907」刘克:加盟?先别急着刷卡掏钱,扒开加盟商的三角裤,看看分量够不够
每日更新一篇,这是我分享的第【907篇】原创文章
想要加盟了,先别急着掏钱刷卡,看看下面这五条,对照自己检查一下,再刷卡也不迟,至少能让你少走几个坑。
既然说到加盟,有个问题,为什么要加盟?
一般来说会有几个原因:没钱,没经验,想找人借助成功的经验;
但是,每条路上都有些坑在等着,今天扒一下,我们知道了这些坑,那该如何回避呢?加盟了以后,学个三五天或者一两个月以后能行吗,会有人帮你吗?
今天,姐夫来给你一一解读。
一、首先我们先来普及几个名词,很重要的。
特许人,就是收取加盟费的人,也就是上家,在本文称为特许人。
加盟商,就是掏钱加盟的人,也就是被特许人,在以下文章里面,按照常规称为加盟商。
在法律上,特许经营是加盟的法律正规称呼,加盟是特许经营的小名,特许经营是户口上的名字。
二、然后我们再来普及几个重要的法律法规,更重要!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国务院日正式开始实施;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商务部日起实施;
《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商务部日开始实施。
今天不是解释法律法规的,但是你加盟中一定会用到的,一切都是以国家法律为准,这些在司法部官网上都是可以查到的,用到,自己去查就OK了。
三、加盟搞不好就变成一个圈钱的坑,做的好的不加盟。
1、原来赚钱的都不加盟,加盟的都是不赚钱的,名气没有那么大的,还有的是原来没有名气,后来名气大了,特许人就开始陆续的调整政策,首先是关闭加盟通道,对现有的加盟商也是严加管理,稍有不慎,违规了,就立刻收回加盟权,品牌使用权。
你看看身边这样的企业很多,牛逼的企业都不加盟,为啥,赚钱的为啥让你来,还不好管理。
金拱门和开封菜为什么加盟,他们更多的是将一个店做成熟,开的盈利稳定了,卖给你,打包整体收你钱,后续管理收你钱,房租收你钱,原料收你钱,品牌使用费收你钱,反正全是收钱的。
那为啥加盟这个呢,这么多条条框框,因为,赚钱,虽然少了,但是稳定的很,再说,这样的国际品牌至少不会坑你。
金拱门赚钱少投资巨大,离我们太遥远,来说说我们自己家的门,国内的,先说说为什么要去做加盟?
答案,很简单,因为当前的经济假如正经开店,十年赚的钱都不如从加盟商那里一年收的多。
原因就是,收取加盟费最简单,最快。简称,人傻钱多。
不要觉得自己牛逼,在专业做加盟的那里,就是一个渣渣,后面我会讲到,扫地的阿姨都是托,继续向下。
2、加盟的一般都干不长。为什么会这样呢?用两段话就可以轻松的总结。
第一句是:我都没干好,怎么做加盟;我要干好了,加盟的人一定赚钱!
第二句是:我赚钱了,为什么还要跟着你干;我不赚钱为什么还要跟着你干?
看懂了吗?
没错,特许人自己都干不好的,不敢加盟,担心给别人弄不好,都想的是自己做好了再开放加盟,其实,开单店和加盟根本不是一回事,自己都没整明白,怎么会赚钱。
加盟商自己也在打小九九,一旦赚钱了,就有了自己的品牌梦就要做打造自己的品牌,心想我的店都开的好好的,他们特许人也没有管理多少,我自己厉害,以后干嘛要分钱给别人,于是……要是没赚钱呢,那就更是了,你怎么给我搞得都没有赚到钱,我不加盟了。
于是……干的长的,凤毛麟角。
3、参加展会招商会的。
我劝您,这些基本不用看,加盟展宣讲会不用去,全是套路,坑你没商量。曾经有加盟商缝好口袋去的,最后连褂子都给人家了。你根本忍不住的,不用去试,他们全部精力都是用在挖掘人性上,除非你是想花钱学套路,那一定要去,一定能学到不少东西,但是你要是加盟那就还是算了吧。
就像胡建的医院一样,和BAT的合作,你的数据被抓着走,到了医院门口,只要你开着wifi就把你的信息搜刮一空,你没进门你的信息已经传到人家销售的手机上,你前几天都搜索脚气治疗,这次到了中国脚气研究院门口,还没进去呢,人家就收到你的所有基础信息了。
套路绝不止这些,只要你敢去,保掏钱了回来。我一个新疆的学员,去了河北的某一个地市,去加盟一个煲仔饭,听起来是不是感觉挺怪的,很多加盟者就是这样没心的,去河北加盟煲仔饭。
去了,一冲动当场缴了5万元的加盟费,回去选址了,出门上了出租车,头脑冷静了,刚才做了什么傻事,为什么交钱了,想不明白。
回到新疆,全家反对,于是又回去退款了,到了那里一看有人在门口喝农药上吊呢,进去一问原因,自己也准备去买农药了。
为啥,合同都是找职业律师做好的,滴水不漏,你不干了,他还有索赔呢,也就是你不想干了,交了钱不要了,不干了,你还要赔钱,明白么?
如果人家心情好,就不追究你了,你还要感恩戴德的签字同意放弃一切索赔,接受人家的好心。
还有的,开始干了,选址来个人陪你转几天,最后也没有选出456来,开业来个人,还是上次那个家伙,一问,公司里面的人都出去了,上次去加盟的时候人不少啊,一个月下来,都熟了,小伙子说实话了,原来他就是个厨师,后来和这家公司合作了,有加盟的就派来,其实他也是刚干不久……
还有的,说好的新品没有研发,对门竞品的小夫妻自己的店天天换花样,这边催的加盟商电话都不接了,还是原来那几个菜品,问急了,就说自己想办法,如果自己会,当初就不加盟了。
还有口味不稳定的,一次一个味道,一会咸了一会又淡了,顾客意见老大了,但是料包的味道自己无法控制,只能每次来了先试试在出品。
为什么去特许人的公司的时候人多,都是雇来的,甚至打扫卫生的阿姨都是培训好的,该怎么说,说什么,都有话术,一个加盟的,全部人人都有奖金,你信么?
我知道你不信,人家就是这样用心的,才能赚钱,你就是新一轮的韭菜,上去就是被收割的。
针对加盟商,就是两个问题,只要做好,100%的签合同,是哪两个?
1、投多少钱;
2、赚多少钱。
特许人那边早都给你算得好好的,你来了,最终就是这两个G点,一碰触,立刻缴枪,不,是交钱,刷卡。
方法100多种,你问的是特许人,你说,他能给你什么答案,告诉你不赚钱吗?
你太天真了。
四、给你三个大招,让你不掉进坑
第一招、查资质
看下以下四项,在你兴奋的加盟之前,一定要看下。
1、特许人必须要有商业部的备案(详见前面的法律条文有提及),在商务部有特许经营的备案,而且,一旦签约新的加盟商后还要15日以内主动备案,另外,特许经营的法律强制条件是,2店一年,什么意思,就是自己要有两个店自己经营一年以上。
2、特许人必须是企业,要有注册商标,有专利,不能是个人。
3、商业特许经营备案,在商务部官网可以查询,签订的加盟合同在3-7天以内可以单方取消,特许人必须向加盟商披露法规信息,如果没有披露一旦举报就要被罚款。
4、还有人说我可以打擦边球,不用特许经营也不叫加盟不就可以规避了吗?告诉你,不可以,商务部判断的标准是,收钱了吗?只要收钱,写不写特许经营都算数。
好,上面是法律规定的,可以参照前面说的三部法规,给特许人一套所有的证书,自己再去商务部网站去查询,确认都是手续齐全,然后再考虑下一步。
第二招,算业绩,计算天花板
特许人给你算得营业额,你根本不用信,那是最好情况下的。就像手机的待机时间永远和厂家的不一样。
一天翻台多少,不要信,老鸟的店中午都没有人,平时都没有人,你的新店凭什么秒杀周边的一切店铺?
因为你长得帅吗?
特许人给你说的每天多少人你打个折扣,心里想想,这些人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再好的店都有非假日没人,中午没人,你加的这个怎么会没有呢,你可以想想或者问问特许人,如果遇到了,怎么办,有预案没有?
第三招、找加盟商问问去
不要和特许人多说什么,说再多也没用,你要其他加盟商的城市和地址,不给?你在商务部网站都可以查到的,如果查不到,就像卖房的没有房屋预售三证一样,最好不要信。
你去找加盟商沟通,多听听,即使别人赚钱,你不一定赚钱。
亲兄弟两人,还长得不一样,命运不同,考试成绩不一样,赚钱也不一样,很多狗血情节是,一个是高官,一个是罪犯。
即使一个班级的同学,有考上清华的,有没有毕业流落街头的。
别人的是别人的,不是你的!
这里有个技巧,不要找特许人给你介绍的,自己去找,方法太多了,100多种,自己找外地的,自己去多找几个,找偏远的,到了以后先去吃,不要说你也是加盟的,多聊聊,多沟通,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如果这个你也不会,那就要考虑是不是不该干餐饮了。如果你说,去这多家的费用太高了,要知道,比起缴了加盟费后悔,现在多走几家加盟商问问一点没有坏处,这个成本比起以后后悔,实在是太低了。
好吧,记住这三招,用好至少不会太后悔。
第四招、两个防火墙
真的考虑好,非要加盟了,还要注意给自己设置两个防火墙。一旦出现问题,让损失降到最低。
1、找个律师看合同,这个钱不能省。合同找自己居住地的专业律师看一下,这事一定要做,这个程序不能省。不要找家人,也不要找朋友,更不要找没有律师资格的。记住,一定找一个专业的律师,该花的钱一定要花。
怕麻烦,怕花钱,那就赌运气吧!祝你好运。
2、最坏的打算,加盟的都是收钱为主,收了以后不管你怎么办?
这个重要,一定要做最坏的打算,俗语说,往好处做,往坏处想。
不想,回避是不对的,一定记住,万事都有两面,假如前面都做好了,还是没有做好,而且,特许人也不管你了,你能接受吗?你该怎么做?
做好最坏的预案,做最坏的打算,怎么办?
想好,自己能接受,ok,开始发力去赚钱吧。
五、结束语,总结一下吧。
说了好多,一路走来一路坑,有打算是没有错的,还有一件事,上面已经有提及了,很重要。
1、要相信:做生意就会有赔钱的。
想投资不赔,是不可能的,谁也不会有这样的保证。
保证赚钱,如果不是骗你钱,那就是开玩笑。
前面做的这些工作,只能保证让亏损尽可能小一些,多一些赚钱的机会,自己干,加盟都是这样的,赚不赚钱不是别人给你保证的,而是你的经验,执行和悟性,这世界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如果有,估计也轮不上你。
2、不要信:一周就学会的赚钱方法
很多加盟也好,其他的项目也好,经常会给你一个广告,一周学会某某某,很多读者问我可信吗?
这是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的答案。
如果别人的生意,别人的饭店,赚钱很厉害,生意很火,不要去学!
不是阻挡你赚钱,这是在救你。
别人赚钱的生意,你去看一眼就能会了……
是你的智商瞬间变高,还是那个赚钱的店很弱?
他的店是真的赚钱吗?
如果不是,你学了坑死你!
如果真的是,那家店真的如他说的赚钱一筐筐,人家赚钱的法子为什么会教你呢,就因为你付了99元学费?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坚持907天原创的精神赞赏!
著作权归作者刘克所有,欢迎分享、转发!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者:刘克,微信号: 574321,微信公众号:QQ574321 。转载人的转载行为,视为同意本条,转载须附本条!
每天一篇原创,这是我的第【907】篇原创文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故事有头尾,人生有无常,拿别人的事儿出来遛遛,好赖的不重要,可以当个玩笑,找找自己个儿的影,算是对个号,看看到底是几斤几两……    有点儿毛病的李彦宏  文/李京光      读过几句诗词的人都知道,有一句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确实有文化,也挺负责任的,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好的东西。虽说它不是绿油油的蔬菜,也不是红通通的牛羊肉,但它的营养却是相当的高,一直到今天或者将来,我都是一万个的相信,它不但能补充身体,而且还能滋润心灵。其实这么想的人肯定不只是我一个,一定还有那个年轻的李彦宏,要不人家干吗给自己的买卖起个名字叫百度呢。    提起百度,不知道的少,那可是一个大买卖,干的活儿是以前少见的,说白了,就是不见面地帮人搭桥联系事儿。别看这活儿听着简单,技术要求可高着呢,人家代表的就是看得见的、摸不着的现代科技,玩儿的是高深。要说百度公司有多大,听着就够吓人的,如果把实的地方和虚的地方都算一块,那可就是要多大有多大,人家现在已经把自己整成了地球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整个地球上最大的中文网站。    百度公司的创始人就是李彦宏,虽说他不常在电视上露脸儿,但知道他的人却是数不胜数,买卖大只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些原因有些说不清,我猜是因为这个哥们儿长得挺招人稀罕的,再加上说话办事儿啥的细声慢语的,很有一套,所以亲和力也就跟着上去了,让人想忘一时半会儿都忘不了了。    李彦宏出生在山西的阳泉,那地方有历史有文化,自然风景也挺美,是个不错的城市。李彦宏从小就在那里长大,每天就是上学去学校,放学就回家,目标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大人们的话说,他就是一个惹不了事儿的、生不了非的好学生。别看李彦宏平常不吱声不蔫语的,心里的想法可是一点儿没少过,除了有远得能绕地球的理想和目标外,还有的是像其他少年一样不规矩的青春期,这事儿是秘密,只要他不说,谁也甭想知道,就是百度你也百不出来。    人在小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慢得像头老黄牛似的,吭哧吭哧的,看不着个尽头。别看李彦宏平常不紧不慢的,像个没事儿的人似的,其实他比谁都急。你想啊,他的理想那么远,等起来简直能把个人给熬个半死,就是性子再慢的人,他也是容易挠个墙或者上趟树。终于,他外表没事儿地、心里是不少事儿地熬到了十九岁。这一年对于他来说,意义那是相当的深远,因为他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远行,去让很多的人艳羡得要命的北京大学上学了。走的时候,李彦宏只是打了一个不大的行李卷儿,没顾得上做其它多一点儿的准备,说实话,他那时候哪还顾得上那些呀,心里想的只有很远又很近的北京。北京,北京,我爱你!他心里想着的、嘴里念叨着的全是这些。    在北大,李彦宏学的是信息管理专业,这个专业让外人挺难理解的,猜不出一个信息管理能有啥技术含量。其实别人哪里知道,在北大的那四年的没日没夜的学习,让李彦宏对搜索的真正意义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明白的认识,可以说是打下了一个结结实实的、牢牢靠靠的基础。而在美国学的计算机专业,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整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机器工具,同时也因为见识了互联网,这个连做梦也梦不到的新鲜事物,而兴奋得找不着了美国的北。    李彦宏能绕过半个地球,来到这个曾经被我们看成是个大坏蛋的、不是好人呆的美国,应该说算是一个相当幸运的人生经历。一来到美国,李彦宏便整明白了一个以前没有整明白的事儿,人家美国不光是一个花花的世界,还是一个在科学技术上玩儿得比我们转得多的国家。从上学到上班,他在美国一共混了八年,八年的时间不算短也不算非常的长,脑瓜好使的他早就学会了这里的游戏规则,当然,也改变了他的很多想法。    李彦宏在美国上完学后,就在在人家美国已经很有名的硅谷那片儿上了班。当时很多中国人还以为硅谷是一个山谷或者峡谷啥的,其实那是咱们不了解情况,说明白点儿,硅谷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这个开发区或者那个科技园,当然了,咱的跟人家的比,还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也是没法比的。    在硅谷上班的那几年里,李彦宏先后当过道琼斯的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国际知名互联网的资深工程师。所以,对硅谷的那些事儿,他比谁都明白。不过,真正让他改变很多想法的还是硅谷的文化。硅谷的文化倒也不复杂,人家讲究的是玩儿了命地投入,只要股票能上市,失败了不算啥,大不了从头再来。正是因为见识了这些,他在1999年写的那本《硅谷商战》才那么有鼻子有眼的,看起来像个真事儿似的。这一拨拨的、一茬茬的打破了头的商战,曾让他自己都一脑袋怀疑地问自己,这么多的事儿已经够麻烦的了,你有必要再加个不知道是大还是小的事儿吗?可是随后,他又坚决地认为,这时候不战啥时候战!说不准笑的是谁呢!    其实李彦宏能不怎么咬牙地下这么痛快的决心,要感谢的就是他的媳妇。都说这人有啥不如有个好身体,我套用这句有道理的话再整一句有道理的话,这男人有啥不如有个好媳妇。这话在李彦宏那里可是绝对的好了使。说起这些事儿,话还真是挺长的。当年李彦宏跑去了美国,虽说啥事儿都还是顺利的,但让人看不着的情感世界里头却是冷清得要命。没办法,那都是缘,他知道急也是白急。就在李彦宏没日没夜地等着、没时没晌地熬着的时候,那个一辈子让他疼着爱着的女孩儿,啪嚓地一下子就从天上掉到了他的眼前——他就是李彦宏现在的媳妇马东敏。    李彦宏和马东敏算是闪婚,从认识到结婚总共才六个来月。说起他们结婚的事儿,李彦宏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啥失误,倒是笑得像一个占了大便宜的孩子。因为李彦宏刚认识马东敏的时候,他还只是华尔街上的一个啥名没有的、小得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人物,但他有的是脑力,就像他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天赋一样,他在追求女孩儿方面也是了不得的,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便将这个看着漂亮的、用着有水平的女孩儿马东敏给划拉到手。    1997年的时候,李彦宏在信息技术领域整成了数得着的专家后,花花绿绿的美元便开始大把大把地、呼啦呼啦地往他兜里进了,憋屈了好久的他终于敞敞亮亮地、乐乐呵呵地买起了豪宅和名车,过起了悠哉游哉的美国式的小康生活。看着丈夫整天像个闲人一样,不是栽个花的就是弄个草的,马东敏一下子就急出了火,她一狠心,就把丈夫侍弄的那些东西统统地拔了出来,并且一会儿高一声地、一会儿低一声地对丈夫说,我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只是一个加利福尼亚的农夫!    媳妇的话把李彦宏刺激得够戗,脸上的颜色那是一阵红来一阵白,坐在地上那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可不是吗,一个大老爷们儿,年纪轻轻的,应该多干点儿事儿才对,这刚啥时候啊,玩儿的是哪门子的悠闲。这样一想,李彦宏的决心当然就上来了。    啥事儿只要是想好了就得干!1999年还没过去,李彦宏的怀里揣着从美国费劲巴拉地整来的12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坐上了回国的飞机。说这些钱来得不容易,是因为它们是用李彦宏在美国的房产和不能变现的期权做的抵押。在飞机上,他没少的寻思,可以说是寻思了一遍又一遍,毕竟将来是个谁也不知道的未知,很多事儿不想是不行的。谁都知道创业不是那么好创的,弄不好是会出人命的,用著名的财经主持人袁岳的话说,创业基本上仅次于找死,坠楼的死亡率是99%,而创业的死亡率是98%。不过,那时候飞机都已经上了天,再想回头的路肯定是没有的了。李彦宏这个人不信邪,别人越是说不好整的事儿,他倒偏是要去做。    飞机一落地,刚停稳当,李彦宏第一个跑了出来,然后风风火火地跑去工商局注册了个公司,叫百度。刚整的时候,一切都是从简的,能不用钱办的事儿就不用钱。虽然是这样做的,但哪有公司是靠省钱干出来的,只有先挣钱才是最硬的道理。但直到2001年的夏天,百度公司的业务也没啥太大的进展,别说挣钱了,就是手里的本钱那也是花得差不多了。    看着兜里的美元越来越少,感受着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李彦宏这个一向玩儿深沉的男人也终于坐不住了,他拿起电话,给地球另一面的美国的媳妇打去了电话。说啥呀?能说啥,他就是想问媳妇,如果买卖干砸了,啥也没有了,你能受得了吗?马东敏比谁都了解丈夫,她知道丈夫能这样问,肯定是遇到了大的问题。于是,第二天就飞到了北京,她要告诉丈夫,无论是遇到了啥天大的事儿,她都会陪着丈夫,跟丈夫一起熬。    媳妇的及时到来,让李彦宏的那颗没着落的心里有了不少的底。实际情况是,百度公司就是在马东敏的到来后,发生了让人乐得不得了的转机。    (未完待续)http://blog.sina.com.cn/lijingguang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这个转机是咋来的呢?咋来的都有可能,但肯定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是坐在家里等来的。一天,李彦宏陪着媳妇去王府井大街买东西,也算是散个心,他们看到一家不起眼儿的小店门口儿排了老长的一队人,就好奇地走了过去。原来这家商店正在搞赠东西的活动,这种办法真还好使,没少吸引别人的目光,结果买卖那是相当的好。看着小店门口儿的一片热闹,马东敏突然一拍大腿说,有办法了!咱们可以用竞价的方式让客户参与,谁出了钱就往前整谁。    这个招一出,果然好了使,各大门户网站争着抢着地都来竞价,一时间百度公司也像那个小店一样,火火地热闹了起来,据说当年就没少挣钱,算是彻底翻了个身。    日,无论是咱中国的天,还是地球那边美国的天,那都是一个好。这天好的原因有很多,咱就不去分析了,但有一个原因得说,那就是百度公司正式在相当有名的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了!从发行价到开盘价,那是嗖嗖地、一个劲儿地往上窜,窜得人上气不接下气,也窜得李彦宏一把眼泪一把眼泪地洒。说实话,他的眼泪不光是为了股价飙升洒的,他是为了咱中国人在美国那地方创造的奇迹洒的!    在曼哈顿举行的百度公司上市成功的大型庆祝晚会上,当无数的闪光灯唰唰地、快门咔咔地对准已经成了名人的李彦宏时,他十分有风度地把媳妇马东敏拉到了众人面前,然后举起了酒杯,要多深情有多深情地对媳妇说,今天最爱你的人是我,明天最爱你的人还是我!    写到这里,我突然整明白了一个问题,百度能有今天,如果没有李彦宏,那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没有李彦宏的媳妇马东敏,那肯定也是不行的。    自从2005年媳妇从美国回来跟李彦宏团聚后,他的心里那是特别的踏实,每天的工作也都多了不少的色彩。那天,当他坐在自己中关村的办公室里,透过大玻璃窗向外面望去时,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北京已经比往常又美了一大圈儿。    那一刻,李彦宏满眼向往地突然想起了很多。其中他想起的一件事儿是,如果啥时候能闲下来,他一定还会在自家的后园子里种些东西,不管是啥。    李彦宏能这样想挺好,但我不知道他媳妇到时候还会不会再扔给他一个目标,然后可能满脸笑容地说,亲爱的,我相信你能行,因为你是最棒的!当然,也可能表情吓人地说,我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只是一个北京的农夫!    在一堆大老板的里头,李彦宏绝对地算得上是一个大帅哥,但我发现他有一点儿别的大老板们少有的毛病,就是他特别地怕他的老婆。但反过来一想,这个倒也不算啥大的毛病,男人嘛,老婆说得对的,就是应该听的,要我说啊,这应该算是优点。    最近,某媒体敲锣打鼓地、唾沫横飞地集中曝光了百度“竞价排名”的“黑幕”,不知李彦宏这时候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留在加利福尼亚当他的自在的、绝对不会被人骂的农夫?    下一篇《王家兄弟的春秋大梦》  
  每个人成功的路都是不一样的。。有其必然性。。更有其偶然性。。不可复制。。    所以。。要想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成功的路。。那是不行的。。
  复制肯定是不行的,但总可以学到些东西。
  http://img18.tianya.cn/Photo//20944.jpg  http://img9.tianya.cn/Photo//20944.jpg  http://img9.tianya.cn/Photo//20944.jpg    (二)王家兄弟的春秋大梦    你知道这年月做啥最风光吗?我这样一问,你一定会说我幼稚,或无知。做明星呗,连三岁小孩儿都知道。明星当然风光了,有事儿的时候走走红地毯,没事儿的时候走走穴,风风光光地露个小脸儿,轻轻松松地挣着钞票。说得不错,但只说对了一半。要我说,最风光的还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的老板——那些曾经的幕后推手。说那些老板是曾经的幕后推手,是因为如今他们也不甘寂寞,或者说群众渴望见到他们的庐山真面目。总而言之,这些以伯乐著称的人物们已经敞敞亮亮地浮出水面,然后实实在在地玩儿起了票。  当下,在这些娱乐大腕儿中,最风光的当属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的王家两兄弟——王中军和王中磊。如今的他们,可都是娱乐界的响当当的人物,不说是能呼风唤雨,那也是威风八面,那也是众“星”捧“月”。这很正常,谁让人家买卖干得好呢。最让人称奇的是,从他们那儿进去的是“人”,出来后就成了“人物”,这就叫人艳羡不已。  其实,王家兄弟能干到今天的这么大的买卖,最大的原因是他们抓住了想碰都碰不着的、一转身就没的机会。说起这些来,话可就长了。  王家兄弟出生在军人家庭,自小条件就不错。两人相差十岁,虽说玩儿不到一起去,但感情那是没的说——好得很。王中军是大哥,王中磊是小弟,大哥有小弟的推崇,小弟有大哥的照顾,哥俩儿那会儿便显露出几分合作的端倪。有人说,这就叫做默契。  王中军自小就酷爱绘画,可以说是画什么像什么,打个比喻,就是饿了,也能画个饼充一下饥。这个本事为他日后谋生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产生了另外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啥效果,待会儿我再说。  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国,政治风云刮得还是很猛烈的。对于具有军人家庭背景的王中军来说,他自然而然地也像具有同样背景的人一样,穿上绿军装,扛上铁步枪,风风火火地当了人民子弟兵。那年他才十七岁,美好的青春时光像花骨朵一样还没绽放。而王中磊则更小,他正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欢天喜地地准备迈进小学校的大门。  当了几年兵后,王中军便转了业,到出版社干起了美术设计。这活儿不累,也是他想干的事儿,但干了三年,他却有了新的想法——得出去闯一闯。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出去哪知道呢。光想不做,那是假把式,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王中军还真想成为稀缺物,他自然要做常人做不了的事儿,随后的事情可想而知,他跟单位说了声“拜拜”,就策马扬鞭向西去。  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外面的世界没有多少无奈。走出来的王中军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他当了一家文化公司的广告部经理。那年月,经理都是有身份的人,不像现在,十个人里有九个称自己是经理,剩下的那一个还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是副经理。干了三年后,王中军就跑去美国读传媒专业了,他这时候读书的目的不光是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开眼界、长见识。美国那地方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那是容易让人做美梦的国家,要不怎么叫美国呢。在美国的时候,王中军也没少做美梦。但一早醒来后,却发现生活依旧。怎么办呢?读完书后,他怀揣着有数的血汗钱,做了一个很大的决定——不在美国这地方做美梦了,回国!  回国干啥呢?王中军没有具体想过。但他就是想回国。美国这地方再美,也是人家的美国,不是我王中军的。  1994年,王中军心情复杂地回国了。飞机一落地,他便看到了弟弟。哥俩儿一见面,有说不完的话。激动过后,开始商量今后的打算。王中军从美国回来,兜里满打满算就那几十万的辛苦钱。王中磊大学毕业没两年,兜里的钱更是有数。怎么办呢?这哥俩儿熬夜研究。得,最后他们敲定,开个广告公司吧。这买卖玩儿的是脑力,弄不好也赔不到哪儿去,弄好了没准儿还就发了。哥俩儿做买卖,不玩儿高深,就叫兄弟广告公司。  公司一开张,生意还不错,但挣的都是一些小钱儿。王中军是一个想干大事儿的人,这点儿钱对他来说没多大吸引力。没事儿的时候,他就琢磨,怎么才能挣点儿大钱呢?王中磊看出哥哥的心思,也开始没早没晚地琢磨。琢磨来琢磨去,哥俩儿终于想出一个思路,给银行做统一的牌匾。按现在专业点儿的说法,或者叫唬人的说法,那个叫VI,就是视觉识别系统。但在当年,中国企业还不讲究这一套。干美术出身的王中军也是从人家美国那里看到的。这叫现学现用。但管用。思路清晰后,王家兄弟便开始雄赳赳气昂昂地实施起来,经过费劲的接触、费心的沟通和费神的交流,最终,心里没啥底的王家兄弟竟然如愿以偿地与这家银行达成了协议,签定了合同,直到完成了项目。当那把活儿漂漂亮亮地干完以后,王家兄弟才彻彻底底地松了口气,然后兴奋地围着外面的大楼跑了三圈儿又三圈儿,还是难以抑制心里头的那股子兴奋。要知道,这可是一笔比你想像的极限还要大得多的买卖,王家兄弟的那些兴奋劲儿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要是换了别人,没准都会被击倒,这才应了那句话,“人在金钱面前是不堪一击”的说法。可王家兄弟却坚持坚持再坚持地没有被击倒,我只能说——牛!真牛!  有钱了真好!很多没钱的人都发誓说,等我有钱了,吃饭的时候非盛它两碗饭,吃一碗倒一碗!我挺理解这些人的心情,但说实话,这样想的人,已经注定他是永远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因为从他这样想的那一刻,他的所谓机会就已经离他要多远有多远,成为看都看不到的泡影。  要不怎么说王家兄弟能有今天的风光呢,人家可真不是一般人儿。说实话,这不是简单地动动嘴就能实现的事儿,这可是需要实打实地干出来才行。王家兄弟的这第一桶金与其说是他们抓住的,倒不如说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这说明了啥?说明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同时,也不会掉机会。说白了,啥事儿都得靠自己,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才是真理。  这人一有了钱,想的自然也就多了——怕人惦记,怕人算计,甚至是怕人看见。总之,日子开始有些不像日子,每天就寻思着把钱放哪儿好呢?有人放银行,觉得有点儿利息,够过活的;有人放家里,觉得每天睡觉搂着放心。王家兄弟可没想着守着这些钱就此快活一生。人家哥俩儿明白一个不深不浅的道理,钱再多也有花完的一天。所以,只有把挣到的钱再投出去,以此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那才符合经济规律,那才叫聪明人干的事儿呢。这样一想,他们便开始私下撒么。撒么个啥?撒么钱往哪儿投呗。他们清楚一个事实,如果投不准,那就是一个坑——深不见底,如果投正了,那就是一个牛——名利双收。  (未完待续)  
  就在王家兄弟四处撒么项目时,弟弟王中磊的一句话提醒了哥哥王中军,他说他特别喜欢电影,他觉得电影很神秘、很有意思。王中军听后,眼前顿时一亮,他一拍大腿说,哎——有了!王中磊摸摸脑袋,又摸摸他哥哥的大腿,一脸疑惑地问,有啥啦?王中军说,有干的了呗!王中磊从哥哥的惊喜表情中似乎看出一些门道,他猜测说,莫非要干电影?王中军激动地说,对,兄弟,咱今后就卧薪尝胆地、全力以赴地、大步向前的干他个电影买卖!王中磊听后自然是高兴万分,他当然有高兴的理由,做电影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儿,如今真要干了,成了有谱的事儿,那能不高兴吗?那晚,哥俩儿失眠了。后来,索性就不睡了,爬起来唠。唠啥呀?唠电影呗。哥俩儿那晚真是没少憧憬。当然也想到了一些困难。但话又说回来了,有点儿困难算啥呀,没困难要上,有了困难更要上,这才叫爷们儿呢。    其实,不光弟弟王中磊喜欢电影,哥哥王中军那也是喜欢得不得了。人要是能干上自己喜欢干的事儿,又能赚到钱,这自然是一件妙不可言的美事儿了。那个时候,对于王家兄弟来说,这还是一个未知的、摸不着的梦。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有梦才有希望嘛,啥事儿不都得从做梦开始吗。事实证明,王家兄弟的这个“春秋大梦”不但做成了,而且还做上了“天”——人家上市了!上市意味着什么?上市意味着人家把一个自己“玩儿”的“游戏”,整成了全民参与的“游戏”。这在中国娱乐业中,那可是绝对叫得响的。据说,开盘的第一天就一路飙升,火得不得了。当然,王家兄弟一定也是乐得不得了。喜过乐过之后,我猜他们一定也有很多感慨,那感慨不说是一箩筐,我看也有半箩筐。毕竟任何的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回首王家兄弟的成功,因素自然有很多,什么内因、外因的,这些就留给那些专家们讨论和总结吧。我能说清楚的,我认为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他们敢想、敢做。    不久前,看了一个新闻,说传华谊兄弟的老总王中军花十万块钱买了一棵树,意思是说其生活奢华,奢华得让人咋舌。我个人认为,这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因为人家王老板花的是自己正大光明挣来的钱,不是偷的,也不是抢的,更不是贪的,怎么就不行呢?正所谓劳动致富嘛。我想不管是谁,只要是凭本事吃饭,哪怕花再多的钱买一棵再小的树,那也是正常的。说实话,看到王家兄弟能花十万块钱买一棵树,我就有一个冲动,真想改行种树!如果中国能多一些像人家王老板这样敞亮的人,那我敢说,靠卖树,我就能“脱贫”。  
  文/李京光    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中国人爱财,但是更爱笑。财是难求的,多有多花,少有少花,甚至可以不花,但这笑可不能没有。本来就是穷人一个,生活再没点儿滋味儿,你说那咱穷人活着得多没劲呀。    上帝知道这事儿后,挺急,急得他搓完手又挠头,挠完头又搓手。上帝虽然是西方的神,但他是个热心肠,也挺了解咱中国人的,算是朋友吧,于是便想着给咱中国人找一个像卓别林似的能玩儿幽默的人。但事儿还真没像他想的那么简单,当上帝这老爷子随便从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抓起一人,给他插上那双幽默的翅膀后,上帝发现不对了,这哥们儿怎么看也不像个天使呀。虽然上帝后悔了,但也没招儿,心想,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让他自己整吧。    上帝以为自己这次掉了链子,上帝也曾为此失落和迷茫,但他这次的确没有选错对象。这人是一个男的,不但不英俊潇洒,而且还土得掉渣儿。当时连上帝都没看好的这个人,如今却成了一个娱乐界灸手可热的人物,他就是来自全国人民都认可的“大城市”铁岭的、那位姓赵名本山的“天使”。说赵本山这老兄是天使,可能不少人都得把嘴撇到后脑勺,但你还别不认可。那天,上帝和几个哥们儿在一起喝酒,喝到兴头上的时候,他突然感慨地说,我做上帝好多年,原来最不看好的就是这个东北人,以为他做不了天使,如今看来,我错了,别人都说自己是最棒的,我看我们本山天使才是最棒的,他真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天使啊。    现在的赵本山在中国娱乐界有多风光,不用我说,你去街上问问那些老少爷们儿,他们会给你一个没有第二个答案的答案。说起赵本山,很多人都能滔滔不绝地跟你聊上老半天,好像赵本山是他们的亲戚朋友,好像赵本山昨天还跟他们推杯换盏来着。其实,这些当然都不是。是的是,赵本山在舞台上表演的那些小品,早已忽忽悠悠地跑进了观众的心里,看过之后,让人不得不笑,笑它个捶胸顿足,笑过之后,让人不得不说,说它个没完没了。我曾观察过看赵本山小品时观众的状态,毫不夸张地说,基本上可以用“傻了”和“疯了”来形容。试想,能把正常人整“傻”整“疯”的人,能是一般人吗?    事实上,当年的那个赵本山还真就是一个一般人,而且还是连有些一般人都瞧不上眼儿的地地道道的农民。童年的赵本山没啥快乐,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酸甜苦辣,啥滋味儿都尝过。那时候的他有一个对于他来说贼拉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在过年的时候能吃上一顿饺子。有一年过年,他的这个梦想还真就实现了,看到热腾腾的饺子,他的小眼睛瞪得溜圆,心里高兴得不得了,也顾不得上拿筷子,伸出小黑手就玩儿命地去抓。结果,这一顿饺子让他吃得抬不动腿、弯不下腰,摸着圆圆的肚皮,他却觉得这样真好。从那以后,他就有了一个实践出真知的判断——肚子大的肯定不饿。当然了,如今的他肯定还知道,脑袋大的未必聪明。    别看赵本山从小就没念过几天书,但自从吃了那顿让他难忘又怀念的饺子后,他便开始认认真真地思考起一个重大人生问题来——怎么才能天天吃上这让人魂牵梦绕的饺子呢?晚上躺在床上,经过翻来覆去地、思来想去地分析和研究,他终于总结出一句真理,不是那句“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而是“要想天天吃饺子,就得日日讲段子。”这里所说的段子,其实就是他那看家本领——二人转。    赵本山唱的二人转确实了不得,当年的一出《大观灯》让他红遍东北,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会在东北有一号,乃至于如今在全国也是有一号的。人要是混好了,别人通常会说是他家的祖坟冒了青烟。赵本山家的祖坟到底冒没冒青烟,别人不好说,不过有一点是他本人绝对认可的,那就是,如果没有姜昆这一伯乐,赵本山这匹千里马还不定啥时候才能在全国人民面前露脸儿呢。别看露的只是那几分钟的小脸儿,意义可是延绵不断、经久不衰,说白了,倒也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样,深刻着呢。    演小品成了家喻户晓的、让人眼红的“大腕儿”以后,赵本山不像别人想的那样,整天悠哉乐哉地喝完小酒儿唱小曲儿,而是多了一种别人想也想不到的恐惧——万一有一天我的小品就是咯吱人都不让人乐了,那可咋办呢?越是这样想,他就越感到难受,越难受他却越去想,结果整得他差点儿抑郁了。幸好那年跟他老哥张艺谋拍《幸福时光》时学了几手,于是乎便当了一把“赵大胆儿”,做起了有品味、有身份、有权力,还时髦的导演。导演不是倒爷儿,那可是需要真功夫的,以赵本山有限的文化基础,显然不能做个好导演,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啥叫扬长避短,所以他拍的戏无论是从最开始的《刘老根》,还是到后来的《乡村爱情》,部部都是以贴近老百姓生活为根本,充分发挥了他了解东北农村生活这一绝对优势。很多观众看完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其实观众所感受到的真实应该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剧情真实,另一方面是指演员演得真实。说来说去,就是应了那句话,只有真实才能打动人心。可以说,赵本山的“野路子”无意间正好对上了艺术的“正路子”。    当赵本山拍的电视剧像大馒头开花一个比一个漂亮、挣得钞票一部比一部多的时候,他的“野心”也嗖嗖地跟着往上窜了起来。终于,以他名字“本山”命名的传媒集团,轰轰烈烈地、热热闹闹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有的他的“老窝儿”沈阳那疙瘩开张啦!开张当天,来捧场的人那是相当的多,可以说是里三层外三层,里里外外又三层,这里有远亲,也有近邻,还有不远不近的朋友。总之,多的是。常言道,来的都是客,赵本山对他们一律是以礼相待,以德相循,让你高高兴兴而来,乐乐呵呵而去。    既然是叫做集团,那肯定是属于团伙型的,也就是说不是一个两个人,也不是三个四个人,而是更多的人,甚至是比更多的人还多的人。瞧瞧人家一个挨一个的下属单位,你就知道这买卖有多庞大了。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单位中,最红火的,也是名气最大的就是那个“刘老根大舞台”。    说实话,不知道刘老根大舞台的人不多,那里不但是一个大舞台,而且还是一个绝对打眼儿的大舞台。在全国各地的刘老根大舞台中,最红火、最有“腕儿”的,当属沈阳中街的那家“旗舰店”,据说,基本上各级领导来沈阳,都会到刘老根大舞台来看戏。要知道,领导可都不是一般人,要不怎么能叫领导呢,不是一般人的人都来捧场,那生意更就差不了了。所谓旗舰店,谁都知道,就是扛大旗的“领头羊”。在这家领头羊里,你可以见到很多早已经“混”出个样儿的二人转好手,其中以那个叫小沈阳的最“尿性”。    小沈阳不是沈阳,他是人不是物。不用我说他有多火,看看人家购房又置地的那个架式,你就可以想到他现在有多风光。当然了,风光的背后,更多的还是那个叫辛酸的滋味儿陪他成长到如今。事实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吗,这个世界上哪有轻轻松松就能弄到手的成功,但凡成功,都是跟千辛万苦亲密接触后获得的,不容易得很。    其实是个人都不容易,从生到死,遇到的事儿多得是。别看赵本山如今成了名立了万,想当年的他,那也是左一个苦右一个苦地吃出来的。没吃过苦的人觉得苦难吃,吃多了苦的人就觉得那不叫苦了,说深刻点儿,那叫财富。    赵本山的财富不少,不光是兜里有、家里有、银行里有,人家心里那也是有的。想当年,一个东北农村姓赵的小青年为了能吃饱了饭,也为了那点儿人生乐趣儿,没白天没黑夜地走东家去西家地又唱又跳,得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还好,人家没白费工夫,硬是靠唱二人转和演小品,挤上了求爷爷告奶奶都上不去的中央电视台。这一上可倒好,从马月到猴年,居然下不来了。有人说没办法,谁让人民群众需要呢。成为人民群众喜欢的小品演员后,赵本山适时地成立了他的本山传媒,开始了他文化产业王国的堆砌和建设。    可以说,本山传媒是赵本山事业的全部,他绝对清楚这个买卖对他的重要性,所以,他现在玩儿了命地也要把这个买卖整大整强。本山传媒那里啥人才都有,就像一个“独立王国”,每天都在有条不紊地、按部就班地运转着。赵本山是董事长,官儿最大,说话绝对好使,但他这个人心细,操的心自然就多点儿,好听点儿说就叫事无巨细。不过你要说赵本山这买卖是家族企业,那也是不准确的。别看这是赵本山的买卖,人家玩儿的可是正规。目前公司有九个人的总裁班子,八个都是他找来的经理人,这样做对公司的发展有利,说出去又好听,也没啥大疑义。在赵本山的亲戚里,除了一个姐夫和一个小舅子外,再没谁在公司管事儿。赵本山维持与这些亲戚关系的惟一方式是,回乡时敝敝亮亮地给他们一个又一个地发红包,说白了,他是让亲戚们知道,他赵本山是不会忘了本的。当然,我猜,他一定也希望他的那些亲戚们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在影视界,谁都知道赵本山拍电视剧赚了大钱,但也没谁能照着他的葫芦画个瓢。琢磨一下原因,就是因为他有这么一个庞大的、全能的“独立王国”。在这个“独立王国”里,所有的人,无论你是一般群众,还是管点儿事儿的领导干部,一定得是“一个赛俩”地干才行。    其实赵本山做买卖是有年头儿的了,而且据说至今还从没赔过钱呢。这个被朋友和手下说成是“中国最聪明的农民”和“旷世奇才”的、貌不惊人的文艺工作者,早在多年前便倒腾过煤炭和钢材,还跑过运输,但对这段发家史,他是打掉牙也不愿意多吐一个字。有人猜测,对于赵本山来说,这跟文艺不搭边儿的事儿,他是懒得提了。但对于喜欢看热闹的旁人来说,那些故事才是有趣儿的呢。不吐不吐吧,大家说,强人所难的事儿最好还是少干。    说起赵本山的成功,很多人都说他唱得那是贼拉的好、演得那是相当的棒、脑子那是不一般的活,而他最讲究的就是啥事儿都要务实。其实要我看,应该说,童年的那段苦难生活为他今天的成功起到了老大的作用。要知道,那可是他一生的财富啊。从文艺角度讲,用一个能说会道的、有钱有名的文化人余秋雨的话讲,赵本山那就是一个大艺术家,当年我惊叹,今天全国人民都惊叹。你们看看,余秋雨这句话讲得多好,人家不光是一个搞文化的“大师”,还是一个能预言的“大仙儿”。    现在,准确点儿说,赵本山不光是一个小品演员,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确确实实的商人。商人讲究的是“在商言商”,赵本山的从商之道是跟别的商人有点儿不同的。作为文化产业的大老板,他知道啥是第一位的——那就是人才,不管是在21世纪,还是在啥世纪。小沈阳作为“赵家班”的人才,可以说已经成为一棵一时半会儿摇也摇不完的摇钱树。作为老板和师傅,赵本山不像其他领导玩儿的是严厉,他讲究的是感情。正所谓,只要感情有,吃喝啥都有。    曾经的赵本山是一匹千里马,如今的他不光成为了赵大叔,也成为了一个人见人爱的伯乐。掏心窝子地讲,他肯定不怕他的那帮徒弟们比他火,因为有句话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嘛,被人超越也是正常的。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商业角度讲,无论是他的哪个徒弟火了起来,对于他来说都不是一件坏事儿,相反,却是一件让人偷着乐的好事儿,你想啊,这不又多了一棵摇钱树吗?  
  支持赵本山!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不好意思,落下了题目。  (三)赵本山,被上帝插上了翅膀的“天使”
  肯德基咋活得这么滋润    
中国人讲究吃,这老外当然看得明白。于是,忽啦啦地都涌了过来,说得好听点儿,是上赶着服务咱中国人来了。什么星巴克、麦当劳的,咱中国人算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在这些洋玩艺儿中,要我说啊,他肯德基算是最“尿性”的,心眼儿长到了骨头里,一个字,老“尖”了!但你也别怪人家,谁让咱好吃呢!看来老外的脑力也不白给。    要说这肯德基啊,还真是有年头了。想当年,那个还在做小买卖的肯德基创始人哈兰·山德士,因为40岁还没混出个样儿,便在他的美国老家肯塔基州整天愁得嘴上起大泡。不过,要我说这山德士还真是有“钢儿”,忽然有一天灵机一动,想到自己有过的那点儿厨子手艺,便钻到厨房里不肯出来。别人纳闷儿,说你老山不正经做你的小买卖,跑到厨房里瞎折腾个啥?山德士当然不以为然,他心说你们懂个啥?俺是要干大事儿的人!至于是啥大事儿,俺不告诉你。山德士没说,别人也没在意。要说这凡事啊,就怕“认真”二字,结果你猜怎么着?他山德士居然用十一种香料和特有的烹调技术真就弄出了花样儿东西,而且这东西还不是一般人能弄出来的。通过这事儿,人们知道了,原来他“老山”还真不是一般人。那当然了,山德士还真就不是一般人。这不,后来他的买卖还真弄大了,连肯塔基州的州长都注意到他,为了表彰他对家乡经济做出的贡献,你们猜怎么着?居然授予他山德士上校的头衔了。想想看,那可是上校啊,这让山德士那个美。领导授予的,你说他山德士能不美吗?所以,打那儿起,他就美滋滋地认为自己就是山德士上校了。    山德士给自己的餐厅取名叫肯德基餐厅,也算是知恩图报。随着买卖的日益火爆,他那招牌式的山羊胡也日渐成形。要我说啊,世界上最值钱的山羊胡非他山德士的莫属。如今来看,那可是品牌的标识,值老银子了。    要说这人啊,都是不知足的,肯德基的买卖做大以后,美国人便开始四下撒么。干啥啊?落地开花呗。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吹的正是改革的春风,呼呼的,挺急,但挺撩人的。美国人当时就动心了,但他们胆儿小,怕中国的春风变向,或改个别的什么风。等了好一阵子,到了1987年的11月份,才得得瑟瑟地在北京开了第一个店。虽说那时已经是冬天了,但风刮的确确实实是“春风”。美国人这才眉开眼笑,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的买卖生涯。    自从1987年肯德基在中国开了第一家店后,买卖是越做越火。到2009年初,肯德基在中国开设的餐厅已达2500多家。你就是用耳朵想,也能算出它是发了大财的。那么这就让人疑惑了,为啥他的买卖就那么火呢?    中国人讲究干啥吆喝啥。肯德基是干炸鸡出身的,虽然在他们来中国淘金之前,山德士上校就已经驾鹤西去,但他那压箱底儿的宝贝手艺可是传了下来,成为了肯德基的制胜法宝。当然,这其实只是一个内因。就好比说,我想当中国的四大美人儿,可我奇丑无比,就是整容,哪怕是全身的零件儿都整个遍,那也是强人所难。所以说,这内因是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人家有才,啥事儿都给你分析个透。    要不说人家美国人真干事儿呢,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他们就两眼冒光地盯上了中国这个巨大的“蛋糕”,那可是十来亿的人呢,他们掐指一算,你中国人要是一人吃我一块鸡肉,那我不就发大发了!虽说刚投资那会儿还得得瑟瑟,但他们也算明白了,大不了就是从头再来,算啥呀!    事实证明,人家是起个大早弄个大发。    都说咱中国人聪明,我看他美国人也不傻。人家干啥事儿真是讲究个细致。铁定在中国开店后,便开始分析和研究。分析个啥?研究个啥?在哪儿开呗。你可别小看这个,美国人讲话了,这里面学问大了。整来整去,最后定在北京,说那儿人多,南来的北往的,打鱼的晒网的,啥人都有,一把下去,准少不了!    这店一开,美国人便玩儿起了专业。准确点儿说,那叫理念。比如统一标识,统一配送什么的。当然,也玩儿亲和力。那年月,中国还算是卖方市场的天下,美国人的这一套,绝对好使!中国人苦贯了,这一被人捧,还真就蒙了。有事儿没事儿的,往那儿钻的人就多了。算是时髦吧。你来了我火了,美国人一脸笑容地说,哥们儿,谢谢啊。    这些年来,肯德基在中国可以说是噌噌地开店,到现在为止,已近3000家,那可是遍地开花。如此扩张则得益于西方人玩儿的“特许经营”方式。对于肯德基,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风险小、投资少。对于加盟商来说,也算是“大树底下好乘凉”。都双赢了,没啥理由不干呀。    其实,在我看来,这美国人最聪明的就是也会玩儿我们的“与时俱进”。他们知道,这人吃啥都有吃腻歪的时候,于是乎,便开始换花样儿,也就是啥都往上整,比如咱们中国人喜欢吃的米饭、菜汤。再有就是,他们毫不掩饰地玩儿起了“概念”。这词儿听着倒已不新鲜,关键是人家运用得好,什么“新快餐”、“营养”啊,总之,花样儿多的是。说实话,效果还真是不错。    虽说肯德基的事儿不如那滚滚长江水说也说不完,但凭心而论,人家的买卖干得就是好。但是在此,我还是想为他们提个醒儿,俺们中国人现在见识的东西也不少了,来的都是客,以后多整点儿真格的,那才是朋友!你说对不?    
  《老板别激动》之《王传福的真情和假意》  文/李京光  不知从啥时候起,很多人开始真心真意地、大模大样儿地羡慕起有钱人。这话其实是废话,羡慕有钱人哪是从今天和昨天开始的呀,用句俗点儿的实话,从古到今就没少有人拜倒在金钱面前,成为了那东西的奴隶,甚至是吓死人的鬼。比如那个万人恨的陈世美,再比如那个不值钱的潘金莲,他们干的“好事儿”没少让后人糟践和笑话。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连三岁小孩儿都明白的道理却让很多大人们开始糊涂,甚至还有很多人争着抢着要去成为那些让人瞧不起的奴隶,也包括那鬼,这就叫人整不懂了。    这个世界上有多如牛毛的,自以为或别人以为的没钱人。这个世界上也有多如兔毛的,自以为或别人以为的有钱人。这就说明没钱的人多,有钱的人也不少。要想成为有钱人,确实不容易,要想成为全国数得着的有钱人,那更是不容易,而要想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有钱人,那就是一个比累折裤腰带还不容易得多的事儿。但事实上,你不行不等于别人也不行,比如那个整汽车的老板王传福,人家这事儿就整成了,在很多人还在为“首付”忙活的时候,人家已经成为了全国人民的“首富”。这事儿一成,我敢用脑袋说,肯定会有一些被称为奴隶的大小女子们,像苍蝇一样没脸没皮地、没羞没臊地叮了上去。但人家王传福是谁,啥事儿看不明白,只要你那里一抬腿,人家这里就知道你要迈哪只脚,只要你那里一劈腿,人家这里就知道你要整啥幺娥子,历史的悲剧哪那么容易就会重演,想都别想。    王传福是1966年来到这个世界的,谁都知道那个时候的中国是一个啥样儿,可以说是有风有雨有雷电,没有的可能就是那不能没有的希望。小时候的王传福没啥特点,谈不上好看也谈不上可爱,但人家脑瓜子好使,硬是考上了那独木桥一样的中南大学,成了一名让人说好又让人伸大拇指头的能人。    1987年大学毕业后,王传福又进入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接着往上读。1990年,毕业后的他就地生了根,因为能力不错,加上领导重视,混得倒还风光。不过,王传福可不是一般人,整天喝点儿小酒、吃点儿小菜的生活不属于他,人家的理想那可是比天高得多,比海深得多,不明白的人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着。    1995年刚一到,王传福便跟单位说了声“拜拜”,带着一大堆的热情,跑去了有阳光又有雨露的深圳,开始了现在有些泛滥、但那时候却很少见的创业。创业讲究的是激情,别看王传福外表像个小白脸儿似的,他的创业激情却是比谁都高,而且是高得离谱。一到深圳,他便风风火火地成立了自己的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干的就是他路熟道通的手机电池产品,他一百个甚至是一万个相信,这东西的市场需求一定会嗖嗖地往上涨,结果就是把他创业的路铺得老宽老宽。    王传福有脑力,知道手机电池可以赚大钱,但知道手机电池能赚大钱的人肯定不只是他王传福一个人,关键就是他胆子大,敢干,因为那时候的手机市场虽然是一个诱人又谗人的大蛋糕,但有体格能吃得上的都是霸道的日本企业,比如像索尼、三洋这样的老大级的,别人要想抢一口,那就是等于在老虎的口中拔了一颗牙,在太岁的头上动了动土,后果那是要多严重就有多严重。不过王传福可不在乎这些,我管你是老大还是老二,整到我手里的就是我的。其实他敢这样跟人家权威叫号,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也有这体格——你不是腰粗吗,我的腰也不比你细多少。    王传福的自信不是瞎自信,那是有本钱的自信,这本钱除了是他在技术方面的明白外,还有一点就是他在打法儿上的特别。别人干这行讲究的是现代化,他却玩儿起了小米加步枪的人海战术,具体的方法就是,他将所有的生产技术全部抖搂开,一人干一点儿,要的就是又快又准。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让很多企业哭爹喊娘地不知是寻死还是寻活好,而王传福的比亚迪公司却像捡了一个大便宜一样,正经地兴奋和激动了好一阵子,因为包括松下、索尼和通用,以及菲利浦这样的老大们,都低三下四地跟比亚迪拉关系套近乎,甚至是装孙子。可以这样说,那时候的王传福没少偷着乐。    经过几年的前忙活和后折腾,比亚迪公司在锂电池和镍氢电池那片儿领域已经混得有模有样儿,和日本的索尼、松下还有三洋那是搂着脖子抱着腰,完全成为了一个可以跟他们称兄道弟的哥们儿。对此,王传福心里有数,他早已不再偷着乐,而是摆出了一个十足的老大的姿态,轻轻地挥挥手,意思明显得已经不用说了。    (未完待续)  
  王传福是一个能把不是奇迹整成奇迹的人,他把一个叫比亚迪的中国电池企业,整成了谁都知道的、全世界有名的电池企业后,又想一出是一出地干起了另一件让人想也想不到的大事儿——2003年,比亚迪公司不管不顾地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公司,一下子进入了被很多汽车业的老手们,大呼小叫地称为“投入大、研发高”的行业。不过,王传福可不管那一套,他甚至还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跳出来说,造汽车能有啥,不就是把一堆废铁换成钞票吗,俺也能!    王传福干买卖的招术没少让人呲牙又咧嘴,这一回又有人满嘴冒白沫地判断说,他王传福能这么做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疯了,另一种是他傻了!但能让人闭嘴的事实是,王传福把那些说这话的人,变成了一拨儿有个性的疯子和另一拨儿没个性的傻子。    说王传福脑瓜子好使,那是一点儿都不掺假的。干起了造汽车的买卖后,他照搬干手机电池时的招术,把那些让人整不明白的生产技术,全都稀里哗啦地整成了一大堆的流水线。对此,别人都睁大了眼睛,一百个不相信地满脑子的怀疑。王传福小眼睛一眯,给了一个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的比喻,他说生产汽车就好比炒菜,不用人操心的那叫大灶,扒啦扒啦就完了,我们这是小灶,是大师傅整出来的,讲究的就是一个细。    比亚迪公司的买卖越整越大以后,王传福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不少有名的和没名的、国内的和国外的大老板们都把他当作了一个人物,不是琢磨就是研究,甚至就连那个美国的股神巴菲特,也派了一个叫索科尔的手下来深圳找他拉关系。索科尔在比亚迪公司的生产线前转了一圈儿后,马上就被震住了,回去后就扒着巴菲特的耳朵说,这哥们儿确实有一套,你得忽悠住他。巴菲特听了马上来了精神。要知道那老头儿多有脑力呀,啥事儿都比别人分析得透,你这一撅屁股,人家就会知道那是啥动静。索科尔的话让巴菲特的心里更加痒痒,于是又把他的哥们儿查理·芒格整到中国,希望来个双保险。查理·芒格见过大世面,在王传福那里更是开了眼界,回去后把大拇指竖得老高,连声说王传福是个人才,是个全球都少见的人才。听了哥们儿的惊叹,巴菲特可真坐不住了,马上买了比亚迪公司10%的股份,一心一意地做起了发大财的美梦。    在2009年的一次股东大会上,尝到了不少甜头的巴菲特紧紧地拉住了王传福的手,一个劲儿地夸王传福才是大明星,话里话外透着我这股神也不如你的感觉。王传福当然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这股神是在捧自己,于是也来了个回捧,让巴菲特那老头儿欢喜得差点儿没把假牙掉地上。    人一混起来,被关注的事儿自然就多了。成了名人的王传福也没跑得了。胡润那小子给他评了一个“中国第一有钱人”后,他的那些大事小情的,也全都被人抖搂得干干净净,甚至连他的个人小秘密也跑不了。不过人家王传福在个人生活问题上,整得那是相当的明白,偷鸡摸狗的事儿人家根本就不干,干的都是那些明明白白的、让你说也说不出个啥的正儿八经的事儿。有人死活不相信,说我他妈就不信你王传福不是一个男人!王传福的确是一个男人,而且还是一个经过证明的、纯粹的男人,但人家干的啥事儿人家心里有数。结果忙活了大半天,谁也没整出个一二来。    王传福能有今天的风光,很多明白的和不明白的人都在掐着指头、晃着脑袋瞎琢磨,你说王传福一没三头二没六臂,他咋就能混得这么好呢?琢磨来琢磨去,各有各的答案。有些答案有点儿谱,有些答案没个谱。没谱的事儿咱懒得说,说就说那些有谱的。王传福能以一种谁也不服的心理,去挑战那些老远看着像权威的权威,胆儿确实够大。其实这种胆儿不是他装出来的,而是从他的心里蹦出来的,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世界上哪儿来的真正的权威,你要是成功了,你他妈就是权威,别人要是成功了,别人他妈就是权威!这话说得多明白,没有那些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装,要的就是实打实的真实。    中国人的道理讲得够多,有一个不服不行的道理是,做啥事儿在于你自己,成啥事儿就在老天了。好多年前,王传福肯定是不会想到,好些年后,他会成为一个馋得让人直淌哈拉子的“中国第一有钱人”。对于已经板儿上钉钉的事儿,他没啥好说的,生活还是老样子,该怎么活就怎么活。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有高度的想法,一般人是上不去的。他往后要干的,还是要把他说的那堆“废铁”继续卖下去,只是我有了一个像他一样的真实的想法,啥时候能把你这“废铁”真的卖成废铁价,那我算服了你。         
  《老板别激动》之《胡润那小子》  
文/李京光    十年前,说起胡润那小子,肯定是没谁知道。但是如今一提到“胡润富豪榜”,那可是穷人得点头,富人直摇头啊。说穷人点头,是因为这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管你哪个老板是发了大财,还是哪个亏了血本,穷人的活法就是没事儿的时候看个热闹。要我说,这也是必然的。你想啊,咱们穷人要是不看个热闹还能看啥呀?总不能还像穷得揭不开锅的那个时候,天一擦黑,就洗洗睡了吧。都是啥年代了,信息时代,讲的就是坐在家里知道天下。说富人摇头,那是一点儿的都没错。中国有句俗得有点儿道理的话,叫做树大了招风,中国还有句俗得有点儿道理的话,叫做人怕的是出名猪怕的是壮,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在中国,哪个有钱的也不想满大街地嚷嚷,说自己发了别人发不了的大财,还发了不能对别人说出去的横财。那后果可是没法说的严重。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也是一个道理,老板们比谁都明白。    但就是这个中国人最忌讳的事儿,他胡润却不知天高地厚地、不知深浅地干了起来。    我有理又有句地白话了这么多,你们可能会歪着脑袋问我,那个胡润到底是谁啊?别急,坐好,请大家听我继续白话。    说句不是废话的废话,其实胡润姓胡也不姓胡。说胡润姓胡,是因为对外介绍自己时,他就是以老胡自居。说胡润不姓胡,是因为他的祖宗里头根本就没有姓胡的这一号。说白了,他是一个老外,英国来的。那地方在欧洲,富得流油,还流其它值钱的东西。那他为啥大老远地跑咱中国来混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最初他想的是要在咱中国发一笔不小的大财或者横财,然后神不知地、鬼不觉地跑回他老家当个小白领,然后和自己心爱的人慢慢地变老。对于一般人来说,这当然是不错的了。但计划就是不如变化来得快,也不怎么整的,人家老胡把咱们中国当成了他的第二个故乡,说白了,就是感情上来了,居然哭着喊着地不想走了。咱们中国人都是好客的,老胡虽然叫胡润,听着挺中国的,但毕竟是国际友人,表面上和白求恩他们差不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一点也是咱中国对外的一贯政策。怎么说朋友多了也不是一件坏事儿,正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中国人讲究的是,男人活到了三十岁,就得有一个像样的事儿干。胡润那年是二十九岁,在一家地方挺大了的、国际上也算是有点儿小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干活儿,钱挣得是有数的,但常常是花得没了数。一想到这些,他就从心里面往外头地闹心。没啥事儿的时候,他就掐着手指头翻过来地、掉过去地算,看这钱到底是花成了一个啥样儿。算完了以后,他又开始喘起了大气,想着自己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怎么就没有混出个样儿来呢?于是乎,没啥事儿的时候,便又开始了琢磨——干点儿啥好呢?小买卖他没那个兴趣儿,大买卖又没那个本钱,琢磨来琢磨去,忽然是眼前的那么一亮,哎,有了——现在的中国人里头不是有一帮人发了大财的吗,不如我就整一个在西方不算啥的、在中国还是新鲜事儿的“榜”吧,——就叫它富豪榜(胡润榜的前身)!    所谓的富豪榜,其实就是谁兜里的钱多谁就上胡润的这个榜。上榜的当然都是中国的那些呼口气就会来大风的、唤口气就会下大雨的大老板们。胡润之所以这么干,不光是因为他想闹点儿小名,以这个换回些让人喜欢的钱,还是因为他对这个事儿有兴趣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明白,只要你能跟有钱的大老板们扯上些不远不近的关系,那肯定是有好事儿的,没准儿还能有些跟天上掉馅饼差不多的好事儿呢。    成不成的,总得试试看。说实话,胡润也真是一个能干事儿的人。事儿想好了以后,在1999年的那个闷热难耐的夏天,他点灯熬油地开始了自己想着不可能的、做着没有底的排榜生涯。经过六十来个日日夜夜的折腾,一份跟中国人扯着关系的、跟国际上接着轨的中国富豪排行榜,终于冒着烫人的热气出了锅。  (未完待续)    
  胡润那小子(二)    谁都知道,刚出锅的东西好吃,但得有美食家们蹦着高地、最差也得是装个样儿地来品尝啊。自己没啥影响力,借别人的名声把这个事儿给推出来,绝对是一个好办法。胡润也算是一个脑瓜好使的人,这么一想之后,他立马连跑带颠地回到了英国,分别给《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福布斯》等几家说出去有分量的、拿出来能震住人的财经杂志发去了传真,有理有据地、有真有假地推销他的这份“中国大陆50强”。传真发完了以后,他开始盼完了太阳又盼月亮地守在电话机旁等回信儿,那时间慢得别提多难熬了。    胡润最终没有变成胡折腾。终于,电话嘀铃铃地响了。胡润忙抓起了电话,连说了好多声的喂喂喂。打来电话的是他第一个想到的、杂志里头属于老大哥级的《福布斯》。在这之前,人家《福布斯》早就弄大发了,在这个行业里头来说,不说是老大也得说是老二,怎么着也出不了老三。其实《福布斯》那会儿对中国的事儿也是很好奇的,没啥事儿的时候,他们也寻思着能往里头扎一扎,没准就能弄出个啥彩儿来的。胡润这一招手,于是乎,合作的事儿也就有了谱。当然了,后来胡润与《福布斯》之间出了点儿岔子,谁对谁错的,一句两句的也是说不清楚的。这些都算是后话。    在英国得到了认可以后,胡润的脑瓜转得是嗖嗖地快,开始迅速在中国寻找媒体的支持。媒体是什么?那可是不折不扣的喉舌。中国人是很认可媒体的,觉得从那里头放出来的风基本上都是对的,也是有分量的。有了媒体的支持,啥事儿都会好办的。影响力上去了,很多富豪们也是这边高兴地、那边忧虑地默许了这个榜单。    其实在这个富豪榜出了炉以后,中国的社会便像开了个锅一样地热闹了起来,话题就是关于富人的钱是从哪儿来的一说。既然叫话题,就免不了扯东道西的。把长话短了说,把短话长了说,事儿闹得可是不小,也让一些人没少地偷着乐。要说这中间谁是最高兴的,非他胡润那小子莫属。要知道,中国人对财富向来都是敏感又隐讳的,但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也不知道水深水浅的老外,硬是生生地把我们那层包了几千年的窗户纸,给一下子捅了破,见了个明晃晃的、亮堂堂的光。这下好了,事儿是闹大发了,可这一大发却成全了他胡润,那叫一个谁都知道。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许我们中国人可以就此重新好好地看一下自己,以及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不常见的社会。    在中国有了一号以后,胡润的心里算是有了挺深的底。于是,2001年的时候,他就辞了原来的那份发不了大财的活儿,把排中国富豪榜的这个事儿,当成了一个专职的买卖来整。那个时候,胡润的名片上印的是:《福布斯》杂志中国首席调研员。这个名字听着就挺唬人的。    在1999年,胡润弄第一个富豪榜的时候,榜单上的富豪们他是一个影也没见着,都是他大老远地看着的。但后来胡润出了些名以后,他可就不是当初的那么寒酸了,他已经能够见到榜单上的一大批富豪了。跟富豪们在一起不说是称兄道弟的,那也是可以像模像样地谈事儿了。平等,是所有的人都从心里头渴望的权利。胡润也是需要在那些富豪们那里得到他想要的平等的,要不然的话,他的买卖是很难整下去的。跟很多的普通人比,他肯定是一个幸运儿。    本来2002年是胡润风光无限的一年,但没想到偏偏总有你猜不透的天气,就在他前头还心情舒畅地、笑容满面地上台领了奖,后头人家《福布斯》就跟他说了声拜拜,终结了合作的关系,而且还在中国整了自己的办事处。在别人看来,这不是断他胡润的财路吗。但胡润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胡润了,现在的胡润,跟中国媒体界混得基本上可以说,就像是一条鱼在河里头游泳一样的自如了。    说实话,要说被《福布斯》给甩了让胡润一点儿也不闹心,那是绝对的不可能的,毕竟在一起合作了一段时间,况且人家《福布斯》的名声也是在外的,踩着巨人的肩膀,底气还是不一样的。这一没了巨人的肩膀,事儿可就不好说了。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挑战来了,估计机会也是不远的了。这本来是一句套话,没啥大新意,不过胡润那阵子面对的还真就是这些。可人家对这个还是很乐观的,说好听点儿,这个就叫笑对人生嘛。    其实,胡润一点儿都不傻,早在跟《福布斯》合作的后期,他就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打算,在香港那地方注册了自己的一个不大的、但意义很大的公司。这也算是万一有啥意外发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他随后做了一件着实地让人惊讶的大事儿——在他组织的“《中国货币》企业家峰会”上,他竟然只用了一纸传真,就将那个牛气冲天的、官不小的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老哥给请了过来。    (未完待续)
  胡润那小子(三)    这年月讲究的是名人效应,不说别的,就凭这个事儿,就够让人对胡润高看的了。在很多人看来,胡润跟英国的政治界和中国的大老板们一定是交情不一般。可你们哪里知道,他胡润其实也是摸着石头过了一把没有过过的河——根本就没啥底!    通过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胡润已经彻彻底底地决定在中国成就他那远大的抱负,希望能够打造出来中国百年企业的金字招牌。    到2007年的时候,胡润百富榜已经连续做了九年。在这九年的时间中,胡润为这个榜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也用尽了脑细胞。不过还好,他整成功了。成功意味着什么谁都清楚,他有了别人做梦都想有的话语权——我可以不说,但我说了你们得当回事儿。    如今的胡润已经到了四十。虽说岁月在他的脸上也留下了不疼不痒的、不深不浅的痕迹,但说实话,他长得还真是挺少兴的。都说要想把一件大事儿整好,没个十年八年的不行,胡润这十年还真没白忙活,从没一点儿名,到有一些名,确实是不容易的!    十年,很快,弹一下指头的事儿。想想看,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啊。胡润用十年整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这让人很是佩服。他让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事儿变成了可能,这就是他的能耐。胡润的成功或多或少地有了幸运的因素,但我觉得,这不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有一般人没有的勇气、勤奋和执着,这些个比钱有价值的东西,使他最终搭上了成功这条呼啸而过的快速列车。当大多数的人还在叹息、抱怨和享乐的时候,胡润已经打好了行囊,开始了看不着终点的启程。这其实正是他比一般人聪明的地方。    不过,在这里我倒有一个建议,希望哪一天,胡润能再整一个什么“中国官员富豪榜”之类的榜单,那么我首先会举双手的欢迎。我相信,那时候的胡润一定会更让人佩服的。    胡润那小子,这样的称呼对于他来说,或许已经不太合适了,毕竟这哥们儿已经四十了,就算是人到中年了吧;再说了,人家现在好歹也是一个大老板了,而且名声也在了外头。不过,在这里我倒还是想这样称呼他——胡润那小子。表面的原因是他看上去还是很年轻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有一颗扑腾扑腾的、供血极好的年轻的心。最后,在这里,我想充满敬意地、大声地喊一句话,你们可以说是口号,但我却是从心里头喊的这一句话:向胡润同志学习!         
  《老板别激动》之《外星潜伏者马云》    
文/李京光    女人要想成个事儿,可以靠姿色,只要是飞个没头没尾的、花里胡哨的浪眼儿,或者再扭扭招风的屁股,大不了咔嚓地来个一劈腿,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但对于男人来说,特别是对于那些长得有争议的、拿不出手的男人来说,一个小得算不上问题的问题,可能就会变成没休没止的大问题。不过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儿,只要你有招儿,啥事儿可能都不再是个事儿。    不提马云,你猜不出我说的是谁。一提马云,我就发现我说得有了大得小不了的问题。马云哪是长得有争议和拿不出手呀,他分明是长得超过了有争议,长得不能拿在手里,简直就是没了争议,也根本就不用拿出来了。这个倒是没啥争议的事实。不过还有一个绝对能拿得出手的事儿咱别忘了,人家马云现在可是,第一个混上美国的那个有名的《福布斯》杂志的中国大老板,不管是意义还是思想啥的,都是可以没脖的。    说实话,马云长得的确不咋地,大大的脑袋瓜子,小小的细脖子,整体的感觉就是在地球上都少见。有人也不怎么想的,非把他跟那些都听说过,但谁也没见过的外星人联系在一起,弄得他自己都直摸那个看着就不一般的脑袋。别看马云长得充满了争议,人家的才华那可是近的都了解,远的都知道,在电视上刚一露出他那少见多怪的小脸儿时,很多人就被震得两眼发直两耳发热,甚至是连那一跳一跳的心脏也少了往常的节奏。    不是一般人的马云确实有不一般的故事。上学的时候,马云学习一般,扔到人堆儿里,你就是找也找不到,其中他最拿不出手的就是数学,基本上是一道题就能把他整到找不着北,但让人看不懂的是,他的英语却叽里呱啦地说得很溜,让别人听得直发木,然后就是一副怪样地看着他,好像要从他的脸上和身上发现一些谁也不知道的秘密。能是啥秘密,看他长得那么不正常,又把英语说得那么溜,就怀疑他不是咱们中国这片儿的呗。那能是哪片儿的呢?有人猜是欧美那片儿的,还有人就瞎猜到了地球以外。反正笑人的话多得很。而马云倒没往心里去,说的人多了,猜的人也多了,他已经懒得去理,越来越不把这当回事儿。    因为学习成绩瘸了腿儿,马云的大学考得那是相当的费劲儿,吭哧吭哧地一连考了三年,几乎费了他吃奶的劲儿后,才将将巴巴地考上了一个大专,算是没白熬。谁都以为马云就算上了大专,那也是没啥大出息,混个工作就算他祖坟上冒了青烟,可谁也没想到,他硬是凭着他那闭着眼睛都能白话的英语,竟然在毕业后混成了一名有模有样儿的人民教师。    其实马云能做教师再正常不过了,他那个人不是一般的能白话,东边说一段,西边讲一曲,句句带着深不见底的道理,让人听得脑袋里装不下,但又玩儿了命地想往里装。不过,了解他的人还是一脸的不相信,因为他是一个想法多得让人足以为不正常的人,而教师这活儿通常是给那些想法少的人干的。事实上,马云还真就把这活儿干出了一个彩儿,居然一不小心混进了他们那个城市里,数都数不清的青年教师的前十名。    要不怎么说马云想法多得是呢,他这边干着该干的活儿,那边又忙活得脚打后脑勺——一会儿整一帮人唠英语,一会儿又领着外国人东跑西颠地看风景,再不就是四处撺掇挣外块。忽然有一天,他又拉着他媳妇的手,一惊一乍地说自己不干了,要忙活那些关系到人类进步的、看不着头儿在哪儿的、差不多是大过了天的事儿。    (未完待续)  
  《外星潜伏者马云》(二)  马云的媳妇叫张瑛,那是一个怎么看也不应该是他马云的媳妇的漂亮女人。他们两人是大学的同学,毕业后就领了那个看着没啥实际意义的、但地球人都得领的结婚证。可对马云来说,这结婚证的意义可大了去,它除了能证明他是一个地球上的男人,还能证明他是一个负责任的地球上的男人。    马云的媳妇是一个有想法又明白事儿的女人,说她有想法,是因为她知道马云的长相不光是不一般的女人接受不了,连一般的女人也接受不了,但偏偏又没二心地嫁了他,那想法肯定差不了;说她明白事儿,是因为她虽然知道马云一会儿是风,一会儿又是雨的,但却从不拦着。说白了,人家这是从外到里的理解。这说明了啥?说明人家张瑛不是一般的女人,也不是不一般的女人,而是比不一般还不一般的女人。    辞了职的马云没干那些让媳妇激动得心跳加快的事儿,而是开了一个叫海博的、不起眼儿的翻译社。虽然之前是雷声很大,现在是雨点儿很小,但张瑛还是没拦着,因为从“海博”这个看着老大了的名字中,她已经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丈夫,那像大海里的水一样泛滥的、用啥东西装也装不下的想法。张瑛明白丈夫最不缺的就是决心,只要决心一下,后面的事儿就远不到哪儿去了。    不管后面的事儿有多近,眼前的事儿才是大事儿。别看马云现在把啥事儿都白话得像个事儿似的,但当年翻译社的那个小买卖,却把他折腾得算是让见识长到了骨头里。翻译社的房租是每月七百块,但利润却只有两百多块,就算马云的数学再差,他也不用掰着手指头就能算出来是赚是赔。看到这样的效益,再有主意的马云也脑瓜子上掉汗珠,心里头打大鼓。    虽然翻译社的效益不咋地,差得让马云没少哆嗦,但他也是一个要面子又要里子的男人,他还真不信那个邪,死活就是不关门,到后来翻译的活儿实在维持不下去了,他就豁出去了自己的瘦体格,背着一个大麻袋去了义乌和广州,忙忙活活地进了不少的鲜花、礼品和服装什么的,干起了多种经营,成为了一个谁也看不上眼儿的、挣了命也想混好的小贩。    凭着头发丝儿里都是激情地开了翻译社的马云,不但没有一步上天,也没有一步一步地上天,反而连滚带爬地摔到了低谷,他的那些有理有据的道理一下子灭了火。就这样,他啥脾气没有地守着这个不死不活的小买卖一干就是三年。三年虽然不是很长,跟人的一辈子比,也就是一眨么眼儿的工夫,但对于想法高过了天的马云来说,肯定还是不好熬的。但不好熬也得熬呀,他毫不怀疑地相信,想干大事儿的、能干大事儿的人都要学会这相当锻炼人的熬。    但锻炼人也不能一年又一年地、没完没了地锻炼啊。熬着的时候,外表没事儿的、心里全是事儿的马云就没少在那里原地打转儿。三年后,他终于憋出了一个别人没见识过的、可以让人发大财的买卖叫《中国黄页》。这买卖的特点是费力但不费钱,有点儿符合空手套白狼的说法。但折腾了一溜十三招后,马云只是被人带上了一顶叫骗子的大帽子。过程很惨,结果更惨,那些让他白天想晚上梦的、心醉又心碎的东西依然是属于别人的。    有句话说得好,越不好就越得变。就在这比低谷还低的时候,马云的机会终于开始冒头了。那天大半夜的时候,马云突然把睡得迷迷糊糊的媳妇叫醒,让人猜不透地说要干一件大事儿。要是换了别的女人,肯定就会怀疑马云是睡糊涂了,要不就是发烧了,但张瑛觉得这太正常了,要是不这样,马云才是不正常了。张瑛对这样的事儿见得不少,但她还是像听真事儿一样地听着。这次马云比以往还像回事儿地说,想整一个让别人很容易做买卖的网站,就叫阿里巴巴。    对于丈夫要做的事儿,张瑛那是一百个同意。别看马云还没把自己的买卖干得容易,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就不能让别人的买卖干得容易。这一次,马云划拉了几个人,凑齐了对于他来说,多得还没见过的50万的大票,然后先小人后君子地鼓动说,这不是一个坐在屋里就能捡钱的事儿,这事儿也是有可能整砸的,但如果整成了,那是好得让你们从来没那么好过的,梦都梦不着。随后,转身又鼓动媳妇说,这里不能没有她,没有了她,就等于什么也没有。没等张瑛整明白自己有多重要,就稀里糊涂地辞了职,跟着丈夫上了一条不知道能不能开到终点的“贼船”。    (未完待续)  
  外星潜伏者马云(三)    阿里巴巴公司刚整起来的时候,这帮人是没白天没黑夜地忙活,每人每月只拿饿不死又吃不饱的500块。别看马云长得瘦,干起活儿来可是一个能赛好几个。跟马云在一起干活儿,你得是连跑带颠地才行,要不然甭想跟得上。那个时候,只要是马云的脑袋里忽地一下蹦出个啥稀奇古怪的想法来,他就会噼里啪啦地拨一通电话,让大家赶快跑到他家来开会。而这个时候的张瑛就成为了绝对少不了的人物——给他们当起了老妈子。老妈子就老妈子,张瑛倒没当回事儿,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撸胳膊挽袖子地干了起来。而这一干,就是吓人的、有点儿看不着头的一年多。    好长时间以后,在厨房里忙得脚打后脑勺的张瑛,一抹脑门儿上的汗珠子,问丈夫到底赚了多少钱的时候,马云打着马虎眼,好像底气十足地说,整网络就像养孩子,养得差不多了才能赚钱呀。又过了好长时间,张瑛不疼不痒地问马云,孩子养大了吗,啥时候能赚钱呀?马云让人看不明白地晃了晃他那跟别人不一样的脑袋瓜子,整得跟出了啥大事儿似的,伸出了一个小指头。张瑛没整明白丈夫的意思,他随便地瞎猜了一个一千万。马云吓人地一呲牙,摇了摇脑袋瓜子。张瑛又狠狠地蒙了一个让人晕头的数字——一个亿。这回马云又是吓人地一呲牙,还是摇他那常摇的脑袋瓜子。没完没了地摇了半天后,他才美得够戗地说是一百万。张瑛一听,刚才的那种发了大财的高兴劲儿顿时没了影,说一百万就能把你美成这样儿啊?分吧分吧,那也没剩啥呀!马云像个精神病似的傻笑了半天,才说了实话——是每天一百万!然后又忽悠人一样地告诉媳妇说,过不了多久,每天光上税就得是这个数。    马云没把牛皮吹破,现在的阿里巴巴的买卖就是不弯腰也有捡不完的钱,按他自己的话说,全世界没几个人不知道阿里巴巴的,阿里巴巴在全世界那也是数得着的大买卖。整明白了马云这些年来的大折腾和小忙活后,我算是长了见识,人要想整成点儿事儿,不被扒掉几层皮,那是甭想整成的。别看他在电视上玩儿得轻松自如,把啥事儿都整得一清二楚的,那不是人家光靠嘴皮子瞎白话就能白话出来的,那可是靠实打实地、连滚带爬地干,加上一个爱琢磨的脑瓜子,才美不滋地白活出来的。    不说马云是一个真刀真枪地、玩儿了命地干出来的英雄,那也算是一个闯过了一道又一道苦关、难关和美人关的江湖大侠。在那些离真事儿老远了的武打书里,最让马云得意的,就是《笑傲江湖》里的那个比谁都厉害的风清扬,甚至做梦的时候,他还把自己整成了风清扬,玩儿起了潇洒,过足了大侠的瘾。    但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怎么看他马云又不像是一个武枪弄棒的江湖大侠,倒更像是一个从地球以外的、我们不知道的哪个地方来的外星人。他看上去不光比我们脑袋大,还比我们有脑力,想法也多得多。曾经听过一个老外比谁都认真地白话过一个事儿,他说我们地球上其实早就有了外星人,他们可能就挤着眉弄着眼儿地猫在人堆儿里,只是我们整来整去也没整明白。听了这老外的挺邪乎的、有点儿不着调的话后,我的心里忽悠的一下子,怪不得马云这么厉害呢,难道他就是我们地球人怕得不得了的,又好奇得不得了的外星人?    这样一来,我这闹心的、别扭的心里的才算有了些说得过去的平衡。  
  中国出了个红人儿叫老潘        文/李京光    中国出了个红人儿叫老潘,这话听着让人有些糊涂。老潘是甘肃天水人,身材没高到哪儿去,身体也没壮到哪儿去,头发更是没多到哪儿去,但这人头脑灵活、身手敏捷,“江湖上”正经有一号,算是个人物。有人因此会问,你说的到底是哪个人啊?他再有名、再红火,还能有人家刘德华、周杰伦有名吗?我当然知道老刘和老周是很有名的“大腕儿”了,但我说出这个老潘是谁,你一定也会认为我说的是对的,人家也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不比那些“大腕儿”小的“大腕儿”——他就是老潘家的那个叫石屹的。简单点儿说,老潘是一个盖房子的商人,复杂点儿说,人家也算是“玩儿”建筑的艺术工作者。    我敢说,一提到“潘石屹”三个字,肯定是有人爱来有人恨。爱的人是觉得人家老潘真有本事、真有才,要嫁就嫁这样人,恨的是那些想买房子又缺钱的人,大家觉得就是像老潘这样的房地产商把房价弄得比头发长得还快,那是噌噌地。    其实要我说,爱也好恨也罢,老潘毕竟是成功了,就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从学习的角度讲,我们还是要多看人家的优点的。说老潘没优点,我不信,你也不信。    老潘上个世纪60年代初出生于甘肃天水麦积山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那里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字:穷,所以,童年的他对穷日子有着忘也忘不掉的记忆。运动年代,老潘的父亲不明不白地被打成了“右派”,家里的日子更是不好过,直到1977年的秋天,一点阳光才照进他家——其父获得平反。于是,他们全家从村子里搬到了县城里,成为了说出去好听的“城里人”。    成为了城里人的、那时候还是小潘的老潘,也真是长脸,1979年考了上中专,两年后又以600来个学生中的第二名被中国石油管道学院录取,成为了当时人见人爱的“天之骄子”。1984的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管道局的一个研究室,干起了“研究”的工作。对于很多的来说,这本来是野鸡变凤凰的好事儿,以后的日子应该是轻松加愉快的,但他却非“玩儿”另类,没干多久就学着别人往“海”里跳,扑通一下,也不管水有多深,水有多凉。有人为此曾不以为然地说,你以为你潘石屹是谁?如今看来,这成了一个笑话。说者有心,听者却无意。潘石屹才不管那些呢,他讲究的是,活就活个明白。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他肯定还是要跳的,管你张三说啥,李四说嘛。    1987年,老潘一个猛子扎到广东的那片一望无际的“大海”里,虽说“水性”一般,但他的适应性强,而且人聪明,没多久,“海”里的那点儿东西他便弄了个门儿清。写到这里,我得多说一句,人要想成功,多多少少都要付出点儿代价的,老潘的代价就是,在他兜里的钱越来越多的同时,头上的头发却是越来越少。要知道,当年的他冷眼一看,那也是一个帅哥。当然了,如今的他,魅力更是具有超强的“杀伤力”。在他看来,外表算啥呀,头发算啥呀,眼睛大点儿,头发多点儿,没有智慧,那也是白扯。多少女孩儿哭着喊着要投怀送抱,但人家老潘不吃这套,说好听点儿,是定性好,他可不想小河沟里翻了船,那可是不值得的。    在广东的“海”里“游”了一大圈儿后,老潘“水性”大涨,一不小心竟然“游”到了“天涯”——海南那地方。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力专业求职意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