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雨伞如何加盟的产品质量如何?

争议共享雨伞,创业者:质疑的人太肤浅_网易科技
争议共享雨伞,创业者:质疑的人太肤浅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人抵押房子贷款600万创业,投放的30万把伞却大都不知所踪。
出品 | 网易聚焦工作室作者 | 盛茜编辑 | 贺树龙最近,共享雨伞频遭丢失的新闻层出不穷,而一些创业者戏剧性的回答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嘲笑和质疑。尽管不被外界看好,但仍然有不少于十家创业公司在这条赛道上奔跑,有人抵押掉房子贷款而来,有人极力劝说投资人给他一亿美金,有人把共享雨伞的广告价值和分众传媒对标,还有人觉得自己可以成就下一个摩拜。市场小、需求伪、频次低、赚钱难、容易丢,这是外界经常诟病共享雨伞的几点。不过,对于每一点,创业者们似乎都能逻辑自洽。在接受网易聚焦采访时,多位创业者称:共享雨伞有望取代整个传统雨伞行业,而后者的市场规模近百亿人民币;共享雨伞在很多南方城市需求旺盛,这些城市每年的降雨天数都要超过100天;在理想的运转效率下,一把雨伞每天可以被使用5次甚至更多;共享雨伞的商业价值巨大,除了押金和租金之外,伞面广告最具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采取有桩模式,可以把丢失率降到最低。“那些质疑的人,对共享经济的理解还很肤浅。”JJ伞创始人张世民告诉网易聚焦,“共享经济不是简单的网络租赁,而是对供需方式的改变。”和其他创业者一样,张世民正在抓紧投放更多的雨伞,因为这是个讲究速度与规模的生意。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雨伞用户规模为130万人,预计到2017年中国共享雨伞用户规模将突破400万,增长率为269.2%。共享e伞的创始人赵书平认为,共享雨伞每年的市场规模高达200亿。但问题是,投资人仍然十分冷淡。共享雨伞现有10余个玩家,只有5家获得过融资,且均为天使轮。一位资深投资人告诉网易聚焦:“这么烂的方向我一点看的兴趣都没有。”另一位投资人则表示:“共享雨伞不管从产品、技术、效率哪个角度去考量,都达不到我们认为可以投资的标准。”“这个生意可能需要一亿美金。”oto创始人刘开俭告诉网易聚焦,他刚刚拒绝了一些金额在一两百万的投资意愿,因为他觉得共享雨伞没有一亿美金玩不转。不久前,oto在市场上投放了几百把雨伞,但很快全部遗失。未来,oto会把模式从无桩改成有桩,场景从室外扩展到室内。“我们失败的几率可能是99.9%。”刘开俭说。共享风起:连续创业者们的新赌局“共享雨伞是刚需,这个方向一定是正确的。”张世民说,他是JJ伞的创始人,在做共享雨伞之前,他还创业做过外卖项目。现在,JJ伞的团队大约有四十人,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JJ伞目前在广东和福建的一些城市累计投放了3万把雨伞,接下来他们计划进入重庆。“16万人已经注册,这意味着伞和用户的比例大约1:5。”张世民说,“我们认为将来1:10是合理的。”和丢失惨重的无桩模式不一样,JJ伞走的是有桩路线,他们在地铁站、写字楼、医院、酒店、银行、餐饮商户、景区、科技园等室内场景放置“伞架”,作为取伞和还伞的据点,每个伞架里面可以容纳16把伞。用户首次用手机扫码取伞大约需要15秒,老用户则在5秒内就可以拿到伞。随着市面上的共享雨伞数量越来越多,不少过去不太感兴趣的人也主动来寻求合作。张世民介绍:“有些原来不太理解共享雨伞的商户,现在都主动要求——能不能把你们的雨伞引入到我们这里来?”在他看来,有桩模式下,每一个物理网点都是稀缺资源,一旦JJ伞在某个场景投放,就有了排他性,这些资源将来会成为竞争优势。共享e伞的创始人赵书平前几天因为一句话火了。有媒体报道,e伞投放的3万把雨伞全军覆没,赵书平却表示:“我们的初衷就是藏伞于民,主张市民把伞带回家。”像是一个黑色幽默。赵书平告诉网易聚焦,他最开始做传统行业,生产售卖迷彩服,后来淘宝兴起,各家网店打价格战,把利润杀没了,所以一直在寻求转型。“我以前赚了不少钱,但最后全部亏进去了。一直想转个行业,去年看到摩拜单车、ofo单车和共享经济大火,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如果我们抓住的话,就会给自己的事业重重的添上一笔。”赵书平说。创业需要资金。赵书平自己有几百万家底,但还不够。为此,他抵押了房子,从银行贷款600万,才凑够1000万现金。如今,他的团队接近50人。他们已经投放了30万把伞。但根据媒体的跟踪报道,这些伞大多下落不明。除了JJ伞、oto、e伞之外,这个行业还有来把伞、魔力伞、有伞、春笋、同舟共享、小懒伞、橙伞等玩家。oto创始人刘开俭此前也曾有过多次创业经历,2016年看到摩拜崛起受到启发开始着手做共享雨伞;橙伞创始人顾问也曾多次创业,从2015年开始他计划做一个共享平台;魔力伞创始人沈巍巍也创业多次,现在他的团队有40人。这群连续创业者,想要赶上共享雨伞这个风口。有桩和无桩:雨伞界的摩拜ofo之争网易聚焦发现,目前大多数共享雨伞的创业者都把南方城市作为自己的主攻点,其中深圳和上海的玩家较多。据创业者介绍,南方城市降雨多,他们投放的城市每年降雨天数一般都超过100天,比如深圳预计为136天,广州为143天,珠海为146天。“我们瞄准的区域就是长江以南地区,从长江的上游云贵川、重庆,一直到中游的华东地区武汉,再往下到南京、杭州、上海,以及靠南边的华南地区。一共是十六个省和直辖市,这是我们眼下的关注重点。”张世民告诉网易聚焦。目前大多数的共享雨伞产品,主打晴雨功能(少数有社交功能),发展模式大体分为两派:无桩和有桩,区别在于是否依赖桩机设备进行雨伞的取放。根据统计,明确采取无桩模式的只有e伞一家,其他创业公司均采用有桩模式。模式不同也造成了布局路径的不同,有桩模式商家一般选择先将伞投放在室内场景,如酒店、商场、地铁等,然后逐步向室外扩展;而无桩模式直接将伞广泛投放在室内和室外。张世民认为,“共享雨伞首先要从市内环境入手,然后再走向室外环境。”在他看来,共享雨伞和共享单车不一样,单车可以随意停放,但雨伞一定会面临摆放问题。当然,网点固定也有好处:节省了人力调动的成本。共享雨伞为什么一定要是有桩?张世民介绍,无桩的话,用户拿回家就会把伞扔在角落、不再使用,这就违背了共享的初衷。“随着室内网点越来越多,借伞还伞越来越方便,然后再进一步向室外环境覆盖,室外跟室内形成很好的互动,这样的话伞的流通完全没问题,也会极大降低运营成本。”张世民告诉网易聚焦,“我们对标的是共享单车行业里的摩拜。”oto创始人刘开俭则表示,他们曾尝试在室外无桩投放共享雨伞,但发现效果不好,所以以后还是走有桩路线。同样走有桩路线的魔力伞创始人沈巍巍也称,“挂在马路边的无桩模式是不可行的,因为这样会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扰。”当然,有桩模式也并不完美,在初期网点不够多的情况下用户借伞和还伞会非常不便。作为唯一一家坚持无桩路线的创业公司,也是遭到质疑最多的创业公司,共享e伞的创始人赵书平似乎并不愿意过多点评有桩模式,他表示:“我不会去深究他们的东西,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无桩的方式,可以让大家把伞拿回家,在家人和朋友之间分享,增强伞的延伸性,这才是共享嘛。”赵书平一面为自己辩解,另一面又展示了ofo路线的规模优势——目前,e伞的注册用户已经快50万了,用户留存率也高达80%,“共享两个字就是方便。你不方便你怎么叫共享呢?”当然,作为初创行业,共享雨伞的有桩和无桩之争似乎还不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大多数创业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别人相信这个行业是有自己的商业空间和商业模式的?盈利前景:伞面广告备受创业者推崇押金、租金、广告,这是共享雨伞想要盈利的三把斧头。和共享单车一样,等用户量巨大的时候,共享雨伞用户的押金会是很大一笔钱。目前,大多数共享雨伞厂商会向用户收取29-50元的使用押金。如果以30元计算,倘若有1000万用户,押金就会达到3亿元,每年的理财收益可达上千万。赵书平告诉网易聚焦:“押金会是共享雨伞盈利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多数共享雨伞厂商会向用户收取0.5-1元的租金。赵书平说:“一把伞的成本如果按照60元计算,每小时1元使用费,60个小时就可以回本。就算每把伞每天只用1小时,也只需要60天。”JJ伞每12小时收费1元,如果用户借伞后不归还,JJ伞会进行提示。“有人说你何必呢?他不还你押金就不用退,相当于卖掉了。”张世民对网易聚焦说,“我们是共享雨伞,我们不是卖伞的。”不过,共享雨伞的押金和租金都是小钱,大部分创业者更愿意讲广告的故事。张世民说:“雨伞作为广告载体的需求过去一直是很强烈的。比如,2008年奥运会前蒙牛投放了50万把广告伞,买牛奶送雨伞。”在他看来,这种投放方式效果并不好,因为大部分用户使用一次后就会把伞闲置在家,“共享雨伞可以多次使用,广告价值大,而且不用企业专门去定制。甚至还可以根据我们的网点进行精准投放,比如向医院、酒店和商城投放与这些场景里的人群相匹配的广告内容。”张世民甚至把伞面广告比作分众传媒的框架静态广告。他说:“我相信,一把伞的广告价值可以达到每年500到1000块。”赵书平则表示自己已经从广告上赚到了钱,据他介绍,e伞在上海投放的新一批伞已经有了广告,每把伞的广告费可以收到72块,以后会根据体量大小打折。看起来,用雨伞汇集C端用户,然后再向B端企业收广告费,是共享雨伞玩家的普遍想法。
结语:共享雨伞待过认知门槛创新总是伴随着质疑诞生。网约车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质疑:一个叫出租车的软件能有多大发展空间?共享单车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质疑:骑一次一块钱多久才能回本?共享充电宝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质疑:这玩意儿真的能有市场?虽然到今天,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仍然不能算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至少,大部分人都接受了它们的存在,并且乐于享用它们的服务。共享雨伞能不能成功我们无法预测,但它眼前最大的问题正是外界的不理解。创业者需要证明自己。
本文来源:聚焦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移动互联网
披着“共享”外衣的共享雨伞一伞难匿 共享经济前景将如何
  6月26日,共享雨伞企业&共享e伞&在上海投放了5万把伞,27号雨后的上海就没看到一把伞,所有的伞都被带回家了。而在南昌也发生了相似的情形,7月3日,南昌当地媒体报道,&共享e伞&的3万把共享雨伞在投放半个月后,已经难觅踪影。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共享e伞&创始人赵书平对此并不意外。他回应称,在进入的11个城市都出现了&一伞难觅&的现象,但这是正常的,当初投放的初衷就是藏伞于民,主张市民把伞带回家。
  赵书平的一句&藏伞于民&火了,将共享雨伞再次拉回到大家的视野当中,也让关于共享雨伞的争论继续升温。
  最近,E伞被杭州城管收走的5万把伞已被返还。
  之前在杭州投放了5万把雨伞被城管收走,共享E伞的创始人赵书平并不担心,他说城管已经把伞返还给他,他们计划这个月20日再投放一批。
  网络上对共享雨伞质疑声四起,而赵书平却雄心勃勃地加速&攻城略地&。
  短短两个月,从早前的深圳、杭州,到近日的惠州、重庆、成都,有18座城市投放了E伞,&互联网思维,这都不算快&。
  从共享雨伞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争议不断。有观点认为共享雨伞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痛点&问题,是真风口;也有观点认为共享雨伞缺乏技术壁垒、准入门槛低、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使用低频等,是伪需求。正方与反方各有道理,那么披着&共享&外衣的共享雨伞,到底是真风口还是伪需求?
  赵书平计划一年内投放1000万把E伞,制伞成本6个亿。
  赵书平笃信,他能在&共享&的风口中分一杯羹。
  &很多人不看好,是被共享单车带到沟里去了。就没看懂我这一步,总认为满大街的东西,才是共享,这不是乱了套了吗?产品不一样,流通的方式也不一样。雨伞,老百姓藏在家里,我才有钱赚。&
  &嘿嘿嘿&,采访全程,赵书平都在&得意地笑&。
  杭州城管收走的5万把伞已经返还了
  记者(以下简称记):E伞在杭州投放的5万把雨伞被城管收走后,后来怎么样了?
  赵书平(以下简称赵):6月28日城管就如数还给我们了。我说:&中队长啊,我们的伞不用你收,给我三天,老百姓都帮你收了。何必花这些力气呢。&城管表示:&那就再看看&。于是,拿到伞我们马上投放,加上后期追补的1万把,共6万把伞,已经投放了。这个月20号我们还会再投放一批。商家、护栏、体育场馆&&能放的地方我们都放,不用三天,两天就没了。我们的伞都在老百姓家里。
  目前,城管要求我们在西湖景区不可以投放共享雨伞,但其他区域可以投放。
  长期来看,我们计划在杭州投放90万把伞。
  记:伞被老百姓带回家里,都看不见了,怎么共享?
  赵:我们的伞是没有桩的,伞上有一把锁,打开需要四位数密码。设计之初就是让百姓带回家的。怎么分享我告诉你:假如你在逛街,突然下雨,没带伞,身边突然有一把伞,你会不会用?用了以后,你是中途还,还是目的地还?中途还,伞就进入了下一个分享模式。若是被带回家或办公室,下次出门,你会用谁的伞?用E伞,它的利用率就更大。用自己的,那我们也不担心,总有一天,亲人、同事或朋友可能向你借伞,你会借哪把伞?如果借E伞,伞就共享出去了。
  和自行车不一样,伞可以随身带。共享的产品不一样,流通的方式也不一样。不是从护栏里获得,就非得回护栏,这就是钻牛角尖。
  如果放在大街上我反而不赚钱,因为风吹日晒,伞容易坏,大家拿回家,反而用得久。
  共享E伞的创始人赵书平
  我们把人性的弱点都考虑到了
  记:如果愿意外借伞的人很少,大规模流通不起来呢?
  赵:那我们也不担心。我们最担心的是有人故意去破坏雨伞。只要不破坏,总有一天要用,那还是我的财产,我就不担心,当是他在帮我保管。就怕有人在家里无聊,要破解我的密码锁,把伞捣鼓坏了。
  所以考虑到这点,我们设置了只要你记住密码,就可以再次打开,且不再收费。这样他就不会破坏伞了。你看,我们把人性的弱点都考虑到了。
  记:有人刻意记住密码免费使用,你不是亏了?
  赵:这种都有的,不能保证百分百。中国有13亿人,不能做满13亿,我做满5000万就足够吃饭了。其实我们是做过测试的。30把伞,给大学生使用。第二天去问,多少人记住了密码,只有30%记住。第三天又问,5%都不到。大家几乎全忘了。
  另外我们的锁有个特点,锁在伞把手的位置,特别容易滑动,你在使用过程中不经意间就会弄乱密码。
  记:目前E伞数据如何?
  赵:我们在雨水多发的15个城市投放了30万把伞,已有注册用户40万,流通率也高。只有小部分伞失联了,遭破坏的可能性小,可能是还没启用,或是有些用户,可能带了两把,甚至三把雨伞回家,这个不担心。
  共享雨伞在杭州投放有不少。
  每把雨伞至少有6个位置可以拿来做广告
  记:你们怎么盈利,能不能算算账?
  赵:目前我们伞的成本压缩到了60元。一把伞押金29元,加9元充值费。每半小时收5毛钱。一般连续下雨,我认为保守90天就能回本,快的话60天。
  其实,一把伞只要做到2个人共享,光押金就足够回本了。且不要说我们盈利的大头是广告。
  前段时间刚跟湖南的滴滴公司签了合同,E伞里面滴滴专车的广告。滴滴在湖南有50万辆快车跟专车,我们要给他们提供20万把雨伞。我们和华为也建立了合作,在它的11个园区的几百辆大巴上都投放了雨伞。每把雨伞内侧面、伞柄等至少有6个位置可以拿来做广告。如果算5块钱一个位置,光是广告费就收回了30块钱。还有一个就是我们APP的植入广告,现在很多人跟我们谈,如果我们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雨伞就不仅是一个躲雨的工具,它还是个广告媒体。
  最近找我们合作的人真的很多,就这几天,7月16日,我们在腾讯位于深圳总部的整个园区投满了E伞。
  记:未来怎么布局?
  赵:我们会在今年8月1号之前把长江以南、西南地区、珠三角地区的一、二级城市全部覆盖。
  未来每个城市打算按十比一人口投放。比如杭州900多万人口,就投90万把雨伞。另外浙江除了杭州,7月20日左右,我们会投宁波。之后再投温州、金华。浙江这么好的市场不投,那我就是傻。
  如今我签了1000万支雨伞,一年内分批交付。
& & & &不惧竞争,9个专利在手,谁模仿我就告谁
  记:1000万把伞等于6个亿,钱够吗?会不会速度太快?
  赵:按照互联网思维就不算快。
  我的供应商知道我的伞很火爆,允许我月结90天。即货先拿给我,90天以后再付钱。90天的时间窗,我都回本了,基本没啥风险。
  天使轮的1000万是我自己的钱。我不想稀释股份。研发加雨伞,目前花了200万。账上还有好多钱没用。另外接下来8月可能会启动A轮融资,我们现在在等数据,等我们有500万的注册量时就会启动A轮,大概预计是3个亿到6个亿。
  天使投资人朱啸虎说我这个挺好玩的,有意思,他说我这个出来有桩雨伞基本上没戏。后来他叫助理跟我们沟通想投我们天使轮,但是我没有答应他,他现在等我们的A轮。
  记:是否担心共享雨伞会和共享单车一样进入烧钱、相互破坏的竞争?
  赵:我不担心。共享单车砸钱是正常的,因为大家一开始做都没有设置门槛。谁都能做,就出现恶性竞争。
  我有专利门槛,目前无桩雨伞只有我一家,其他都是有桩的,有桩就会诸多局限。我现在已经有3个发明专利,6个实用新型专利。你要和我竞争就要打破我的专利,模仿我,就能告你。共享单车相互破坏,说明共享单车走不远。我从来不考虑对手问题。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我尊重对手,但也保护自己。
  地铁站的免费雨伞。
  【新闻深读】
  共享经济,是否只是看上去很美
  王思聪曾公开表示自己不看好共享充电宝,而最近却有消息称&共享充电宝们宣布再融资7.5亿,已有40家VC机构入局&。
  共享市场,从篮球到公寓,从雨伞到歌曲,一路有人唱衰,一路有人登场。
  记者了解到,在共享雨伞市场中,无论是传统服装业出身曾连亏7年的E伞赵书平,还是三次互联网创业失败的OTO雨伞老总刘开俭,都相信赶上&共享&这个风口,就能够&反败制胜&。
  然而,烧钱砸市场的背景下,看上去很热的&共享经济&,至今能实现盈利的,并不多。
  探访:地铁、支付宝均能借到免费雨伞
  据记者查询,全国十几家共享雨伞平台,目前仅有&共享E伞&一家在杭州落地。OTO、魔力伞、春笋、JJ伞等只布点了北上广深等1~5个城市,并未大面积铺开。
  当然,这也有部分赵书平的&功劳&。&E伞本来挑了个吉日5月20日投放第一把伞。后来我看广州魔力伞,天天叫融资,我就着急,就提前到了5月16日。我一投伞,人家就不投他了。哈哈。&
  记者探访杭州部分地铁、商户发现,突然下雨了想要借到一把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首先,在地铁站,你可以免费借到&彩虹便民雨伞&。日开始,杭州地铁运营分公司向广大市民乘客提供彩虹便民雨伞借用服务。记者随机探访了地铁2号线、4号线的地铁站,除近江、火车东站、彭埠以外的其余各站点服务中心,都有&彩虹便民雨伞&。市民只需缴纳30元押金就能借走免费使用,7日内可以在2号线和4号线的任意站点内归还,并凭收据退还押金。
  记者当天在2号线中河北路地铁站看到,摆放彩虹便民伞的伞架上有24个伞位,现有14把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雨天来借伞的市民挺多的。&
  当然,如果你不在2、4号地铁站附近,也可以打开支付宝&信用借还&窗口,找找免费雨伞。用户芝麻信用600分以上可免押金借还雨伞,七天内免租金,八天内归还,租金一天只要一分钱。
  记者打开信用借还界面,发现雨伞的借还网点很多,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商业中心尤为密集。
  记者在体育场路上一家信用借还网点体验了一把信用借伞:到店内扫描二维码确认借伞,店员就把雨伞交给记者了;归还时,店员扫描记者手机上生成的二维码即成功还伞。
  可以预见,有桩且收费的OTO、魔力伞等似乎没有多少优势,进入杭州的难度会很大。
  调查:一些杭州市民不看好共享雨伞
  据共享E伞提供的数据,目前已有近5万杭州市民注册了共享E伞,并缴纳了押金和充值费。
  &我的雨伞是无桩的。支付宝、杭州地铁再完美,也有鞭长莫及的地方。我就只做你鞭长莫及的地方。&赵书平说。
  记者随机对35位杭州市民做了个小调查。
  调查显示,高达88%的人在下雨没伞的时候考虑租借&共享雨伞&。60%的人不计较是否付费,会就近选择雨伞。
  在共享雨伞带回家之后是否会外借的选择上,21位市民不愿意把共享伞借给第二人,14人愿意再次共享出去。
  49%的人看好共享雨伞,37%的人唱衰,14%的中立。
  看好的理由比较单一&出去不带伞的人多,杭州雨多。&
  不看好的市民的主要理由有:&廉价的物品没有必要共享,共享是为了减低高昂的费用&、&共享雨伞只是解决一个方便的问题,不是替用户省钱&、&没有非常大的刚需&、&从单价和容易取得的角度看,使用成本过高,占用时间过多&、&记住密码可无限使用,公司赚不到钱&等。
  不过,虽然对共享雨伞褒贬不一,86%的市民对&共享经济&仍抱有良好的期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希望不要违背共享经济的初衷,能够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真正的便利。&
  问题:共享到底能不能&经济&
  赵书平说,自己做&共享雨伞&是被逼无奈。
  &一开始我是做传统服装业,2004年到2010年,我做出口迷彩服,每年都能赚不少钱。直到2010年后淘宝兴起,我就开始亏本,一直亏到2016年,钱都快亏完了,我就着急啊,不转型还怎么办?&
  赵书平考虑了包括养老在内的很多行业,最后发现共享&很有趣&,而做雨伞,资金要求比做共享单车之类的要低得多,于是迅速踏进这个行业。
  &我是今年大年初六才决定做共享雨伞的。马上找人做锁的技术,一边申请专利、一边快速出产品。&从拍脑袋到全面铺开,赵书平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他笑称,&我这属于跨界&打劫&&。
  看中共享雨伞这块市场的,也有&门内汉&、长期浸淫互联网创业的刘开俭。在创办OTO雨伞之前,他已在互联网领域创业三次,然而,三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
  这次,经过各种调查,他把目光放在了&共享雨伞&上。在他的理念里,&未来不光是雨伞、自行车、汽车,一切都可以拿来做共享。&
  不过,自从&共享经济&成为所谓的风口以来,共享公司真正能够做到盈利的并不多见。
  共享到底能不能&经济&?是一个问题。
  有人认为雨伞、充电宝不算痛点,是伪需求。有人表示,相较国外的&共享&,中国几乎所有租赁商品所赚取的收入都集中到了资本所有者手中。还有分析指出,风险资本之所以愿意投资,更看重的是用户数据。中国的共享经济一直是:VC(风险投资者)赚钱,AT(阿里和腾讯)推广,部分创业者套现。
  目前,自5月公布了第一笔融资后,截至目前,共享雨伞企业一共只有5家获得融资,且都为天使轮,数额最高的不过1000万元人民币。
  在资本暧昧不明的态度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家们来到界线两边,焦急而谨慎地伸出脚去试探。
  焦急,是因为谁都明白,在这个移动互联网跨界的时代,原有的商业逻辑或将不再有效,全新的商业规则正在形成。
  谨慎,是因为谁都不知道,在这个相互融合与渗透的时代,前面的道路究竟是机会还是陷阱,后方的阵地是否还足够安稳。
  共享经济在中国
  备受关注的中国首个共享自行车团体标准近日在上海正式&面世&,并将于今年10月起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共享经济日益活跃的最新证明之一。
  从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到共享汽车、共享公寓,中国的共享经济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共享经济,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提出,但是实践缓慢。分析认为,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在2008年之前处于萌芽阶段;年属于起步阶段,一些共享型企业开始出现;2013年至今,中国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同比增长103%;参与者总人数超过6亿人。
  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发展举措,提出&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预计,未来几年,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虽然目前业内对于共享雨伞能否成为行业风口持消极态度,但作为一款使用频次较高的创业项目,共享雨伞契合了从线上流量争夺到线下流量争夺的行业大趋势,未来发展如何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在以共享为标志的工业4.0时代,分享经济成为最活跃的创新领域,成为行业的大趋势。动不动就把日常生活用品拿来共享,也会成为以后的潮流。共享雨伞究竟是真风口,还是伪需求?仍有待于时间和市场的观察与检验。
关注电子发烧友微信
有趣有料的资讯及技术干货
下载发烧友APP
打造属于您的人脉电子圈
关注发烧友课堂
锁定最新课程活动及技术直播
摘要:互联网的诞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那么移动互联网到目前的发...
传统的互联网大多数是基于有线传输的,尽管最近几年无线局域网发展势头很迅速,但是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和多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铁路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铁路物流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要,基于随时随地的实现信息共享和...
共享专机的出行意义已经没那么重要,可以享受一次私人飞机,就算上万也是值得的。
还有人认为,如果...
今年以来,文化部、广电总局、互联网安全信息办公室等部门已经接连发布多个法律法规,对包括直播、网络文学...
供应链服务
版权所有 (C)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雨伞如何使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