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表如下,贴现率8%,计算下一系列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现值

案例说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英国ASB于1997年公布了题为《财务会计中的折现》(Discounting in Financial Reporting)的研究报告;同年,美国FASB也发布了名《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on Accounting Measurement)的征求意见稿;199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也开始把现值计量属性纳入研究计划,还拟单独就折现制定一项会计准则;尤其在2000年2月美国FASB经过长达10年的探索和研究,终于正式发布了第七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Using Cash n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为以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资产与负债所进行的初始确认与新起点确认的计量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指导框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的概述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企业持有资产通过生产经营,或者持有负债在正常的经营状态下可望实现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根据FASB NO.6的定义,资产是某一特定个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取得或者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负债是某一特定个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现时所承担的义务,需要向其他个体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的牺牲。在所有可能的计量属性当中,只有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考虑了现金流量的数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真正体现了资产、负债作为"未来经济利益的获得或者牺牲"的本质属性。因此,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提供的财务信息对于使用者也是最为相关的。根据财务概念公告第七辑,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涉及形成公允价值的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对一系列发生在不同时点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对这些现金流量的金额与时点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期;用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内含于资产或负债价格中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他难以识别的因素,如资产变现的困难与市场的不完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三个因素:未来现金流量的期望值、未来现金流量的期望风险和货币的时间价值。据此现值的计算基本公式如下:PV=∑[CFn x (1-r)]/(1+i)m变量说明:PV——未来现金流量现值n:(1、2、3——n)CFn——第n年的现金流量r——现金流量的风险调整系数i——第n年的无风险利率对未来各年的现金流量的确定,财务概念公告第七辑推荐了传统法(只使用单一的一组估计现金流量)和期望现金流量法(考虑了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的期望值)两种。假设一项资产的现金流量存在200元、400元和500元三种可能,各自出现的概率分别为0.3、0.6、0.1、那么按照传统法估计的现金流量为400元;而根据期望现金流量法计算的现金流量则为350元。一般的,如果涉及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各年的现金收支数额,则可以以合同约定现金流量作为CFn;如果相关的合同不存在,或者合同虽然存在,但没有明确规定未来的现金流量,则依赖于会计人员的判断,采用最可能的金额或最优的估计现金流量。无论是以合同数,还是以估计数作为未来现金的流量,CFn本身都存在不确定性,这表现在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与金额大小两个方面。对于企业五常的项目,由于会计人员已经具有一定的 经验 ,通常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比较准确;而对于那些偶然发生的非常项目,对其时间分布,甚至金额本身都少有经验,因此取得的现金流量的估计值可能缺乏可靠性。货币的时间价值体现在公式的分母当中。由于上述公式对现金流量不确定性的调整是采用肯定当量法,即根据金额和时间分布的不确定性的知识对未来各年的现金流量进行调整,从而将其调整为剔除了风险之后的期望现金流量CFn(l-r)(另一种不确定的调整方法是把分母中无风险利率调整为风险利率,即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因此分母中的贴现率可以采用同期国库券利率。值得注意的是,同一项资产,由于资产的使用途径的不同(如用于生产、出租、或者直接出售),甚至即使用于同一用途,由于不同的使用者对资产使用所能产生的现金流量的估计以及现金流量的时点分布与金额的不确定性的认识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根据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式计算的资产价值对于不同使用者可能是不同的,这就产生了资产的公允价值如何确认的问题,并且即使各个不同的外部使用者之间能够对资产的公允价值达成一致,外部使用者眼中的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与企业眼申的资产特有价值仍可能是不同的。所谓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是指企业外部的使用者对资产所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分布和风险的一致预期所计算出来的价格;而企业特有价值是指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安排的资产的最优使用方式所可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由于企业内外使用者拥有的信息的不对称,两者对资产的最优使用方式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市场估计的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分布,与企业的估计就出现了差异。上面主要描述了资产的现值的计算,当使用现值技术估计负债的公允价值时,可以通过把它转换为对一项资产的估计,即其他实体愿意将该负债作为其资产的价格,这样,问题就变得与资产计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因此,上面适用于资产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对负债的计量。其申唯一的区别是在计量负债时,应当考虑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当企业资信状况改善时,折现率降低,相应的负债价值上升(意味着债权人索取权的公允价值上升);当企业资信状况恶化时,折现率提高,相应的负债价值下降(意味着债权人索取权的公允价值下降)。对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的评价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会计信息要具有相关的质量特征,必须能够帮助财务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或者证实或纠正先前预期的情况,从而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因此,相比历史成本等其他计量属性,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来对资产、负债进行计价,能够直接反映企业有关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有关负债所牺牲的未来经济利益的信息。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人员对资产、负债所导致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的进一步认识,可以及时地依此调整有关资产、负债的价值,因此而产生的损失或收益就立即在损益表中反映出来,无疑这项资产、负债未来收益、牺牲的变化将影响到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Henning Kirkegaard教授在其著名的 《改进会计可靠性》中,开篇就提出财务 报表 披露的应当是关于企业未来支付能力的预测(prediction of payment)的系统化信息,而不是财务的历史信息(financial history)(而这正是现行会计理论所提倡的),也就是说财务报表应该面向未来,而不是迷恋过去,而提供未来支付能力预测的最优计量属性当然非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莫属了;威廉R斯科特教授在《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也大力提倡,在现金流量的金额、不确定性与市场利率都为所有人知晓的情形下应当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模式,因为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对资产、负债进行计价,能够反映资产、负债的经济实质,从而有助于实现经济学者所倡导的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统一。但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即可靠性的缺乏。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时候,许多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主观判断:一、不同的投资 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即折现率,存在分歧;二、影响资产产生的现金的数量、时间分布、不确定性和收益期数的因素很多;三、单独一项资产并不能直接产生现金流,现金流一般是各种生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资产价值需要单项确定,因此难以有效地划分各种要素对现金流的贡献。因此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在可验证性、不偏不倚和公允表达方面,相比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距甚远。在充满着风险的经济环境中,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正式对外披露报表总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适用性较差,仅仅适合于现金流量、时间分布和期数具有较大确定性的项目,例如,存在严格条款的债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的具体运用如上所述,在财务会计中广泛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关键是如何克服可靠性的不足。如果会计信息计量不可靠,那么财务报表将因为存在过多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使用者的不信任。所以,为了提高现值信息的可靠性,尤其信息的可验证性,除了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数字以外,同时有必要披露现值计算的整个详细过程,如计量过程中的假设,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分布资料的取得来源等信息。充分的信息披露不仅有助于解除用户对现值信息的各种疑问,而且用户还可以根据企业披露的现值计算过程中的假设,自行进行重新计算、验证,从而约束企业管理当局操纵会计数据的行为。现有的财务信息计价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历史成本信息,它们能够揭示出企业管理当局履行受托责任的状况;第二类为现行市价信息,相比历史成本信息更相关、更及时,但通常难以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第三类是企业特有价值信息,它是企业根据自身所拥有的私人信息对资产、负债所导致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估计。
编辑本段总结/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这一部分信息最有可能问财务报表的用户传递企业管理当局所掌握的私人信息,但同时也为管理当局的操纵留下较大的余地,而且这种操纵难以为外部使用者独立发现和证实。因此,财务报表中一些项目,最好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来反映,如存货、长期权益性投资;一些项目可以采用市场价格反映,如存在活跃市场的短期 金融 资产与金融负债;一些项目则可以同时揭示企业特有价值信息,如无形资产、企业独有的经营资产,也就是采用多维计量属性来披露相关、可靠的财务信息。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29:11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第三节 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测算
第三节 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测算
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测算本节在介绍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定义的基础上,分别讨论计算这些指标必须考虑的因素、项目现金流量的测算和确定相关折算率的方法,重点研究主要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并介绍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的技巧。一、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投资项目财务效益大小和评价投入产出关系是否合理,以及评价其是否具有财务可行性所依据的一系列量化指标的统称。由于这些指标不仅可以用于评价投资方案的财务可行性,而且还可以与不同的决策方法相结合,作为多方案比较与选择决策的量化标准与尺度,因此在实践中又称为财务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简称评价指标。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很多,本书主要介绍静态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净现值率和内部收益率五个指标。上述评价指标可以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类:(1) 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分类,可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前者是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简称为静态指标,包括:总投资收益率和静态投资回收期;后者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2) 按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在一定范围内越大越好的正指标和越小越好的反指标两大类。上述指标中只有静态投资回收期属于反指标。(3) 按指标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分类,可分为主要指标、次要指标和辅助指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为主要指标;静态投资回收期为次要指标;总投资收益率为辅助指标。从总体看,计算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财务可行性要素、项目计算期的构成、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其中,前两项因素是计算任何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都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通过测算投资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来集中反映;时间价值则是计算动态指标应当考虑的因素,投资风险既可以通过调整项目净现金流量来反映,也可以通过修改折现率指标来反映。因此本节先介绍测算投资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的技巧,然后结合动态评价指标的计算讨论如何确定折现率。二、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测算投资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又称现金净流量,记作 )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由建设项目每年现金流入量(记作 )与每年现金流出量(记作 )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序列指标。其理论计算公式为:某年净现金流量 = 该年现金流入量-该年现金流出量
上式中,现金流入量(又称现金流入)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使现金存量增加的变动量,现金流出量(又称现金流出)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够使现金存量减少的变动量。建设项目现金流入量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营业收入、补贴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和回收流动资金等产出类财务可行性要素。建设项目现金流出量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建设投资、流动资金投资、经营成本、维持运营投资、营业税金及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等投入类财务可行性要素。显然,净现金流量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无论是在运营期内还是在建设期内都存在净现金流量的范畴;第二,由于项目计算期不同阶段上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发生的可能性不同,使得各阶段上的净现金流量在数值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建设期内的净现金流量一般小于或等于零;在运营期内的净现金流量则多为正值。净现金流量又包括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和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两种形式。前者不受筹资方案和所得税政策变化的影响,是全面反映投资项目方案本身财务获利能力的基础数据。计算时,现金流出量的内容中不考虑调整所得税因素;后者则将所得税视为现金流出,可用于评价在考虑所得税因素时项目投资对企业价值所作的贡献。可以在税前净现金流量的基础上,直接扣除调整所得税求得。(一) 确定建设项目净现金流量的方法确定一般建设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可分别采用列表法和简化法两种方法。列表法是指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来确定项目净现金流量的方法,又称一般方法,这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采用的方法;简化法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直接利用公式来确定项目净现金流量的方法,又称特殊方法或公式法。1. 列表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中使用的现金流量表,是用于全面反映某投资项目在其未来项目计算期内每年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具体构成内容,以及净现金流量水平的分析报表。它与财务会计使用的现金流量表在具体用途、反映对象、时间特征、表格结构和信息属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项目可行性研究中使用的现金流量表包括“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和“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等不同形式。本章主要介绍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要根据项目计算期内每年预计发生的具体现金流入量要素与同年现金流出量要素逐年编制。同时还要具体详细列示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累计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和累计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并要求根据所得税前后的净现金流量分别计算两套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等可行性评价指标。与全部投资的现金流量表相比,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流入项目没有变化,但现金流出项目不同,其具体内容包括:项目资本金投资、借款本金偿还、借款利息支付、经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和维持运营投资等。此外,该表只计算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并据此计算资本金内部收益率指标。【例4-16】 B企业拟建生产线项目的建设投资估算额及投入时间如例4-2所示,流动资金投资的估算额及投入时间如例4-10所示,各年经营成本的估算额如例4-11所示,各年调整所得税的估算额如例4-13所示,各年营业收入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的估算额如例4-12所示,回收额的估算额如例4-15 所示。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该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如表4-1 所示。2. 简化法除更新改造项目外,新建投资项目的建设期净现金流量可直接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建设期某年净现金流量( ) = -该年原始投资额 = - 上式中, 为第t年原始投资额;s为建设期年数。由上式可见,当建设期s不为零时,建设期净现金流量的数量特征取决于其投资方式是分次投入还是一次投入。投资项目的运营期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 = 该年息税前利润+该年折旧+该年摊销+该年回收额-该年维持运营投资-该年流动资金投资=
上式中, 为第t年的息税前利润; 为第t年的折旧费; 为第t年的摊销费; 为第t年的回收额; 为第t年维持运营投资; 为第t年流动资金投资。【例4-17】 B企业拟建生产线项目的建设投资估算额及投入时间如例4-2所示,流动资金投资的估算额及投入时间如例4-10所示,各年折旧额和摊销额如例4-11所示,各年息税前利润如例4-13所示,回收额的估算额如例4-15所示。根据上述资料,按简化法估算的该项目投资各年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如下:建设期的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
= -100万元;
= -300万元;
= -(68+15) = -83(万元)运营期的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
= 74.62+20+(5+3)+0-0-5 = 97.62(万元)
= 72.62+20+(5+0)+0-0-0 = 97.62(万元)
= 136.43+20+(0+0)+0-0-0 = 156.43(万元)
= 136.43+20+(0+0)+60-0-0 = 216.43(万元)通过比较本例和例4-16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简化法与列表法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对新建项目而言,所得税因素不会影响建设期的净现金流量,只会影响运营期的净现金流量。运营期的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 )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该年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该年息税前利润-利息)×所得税税率=
上式中, 为第t年的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T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例4-18】 B企业各年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如例4-16所示,各年息税前利润如例4-13所示,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如例4-13所示。根据上述资料,并假定本例中财务费用(利息)为0,按简化法估算该项目运营期各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如下:
= 97.62-74.62×25% ≈ 78.96(万元)
= 97.62-72.62×25% ≈ 79.46(万元)
= 156.43-136.43×25% ≈ 122.32(万元)
= 216.43-136.43×25% ≈ 182.32(万元) (二) 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确定方法如果某投资项目的原始投资中,只涉及到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而不涉及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形成其他资产的费用或流动资产投资,甚至连预备费也可以不予考虑,则该项目就属于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这类项目所得税前现金流量的内容看,仅涉及到建设期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终结点发生的固定资产余值,在运营期发生的因使用该固定资产而增加的营业收入、增加(或节约)的经营成本、增加的营业税金及附加。这些因素集中会表现为运营期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和折旧的变动。因此,估算该类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可直接应用以下公式:建设期净现金流量:建设期某年的净现金流量 = - 该年发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运营期净现金流量: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 = 该年因使用该固定资产新增的息税前利润+该年因使用该固定资产新增的折旧+该年回收的固定资产净残值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 = 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该年因使用该固定资产新增的息税前利润-利息)×所得税税率【例4-19】 企业拟购建一项固定资产,需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全部资金1 100万元均为自有资金,建设期为一年。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10年,期末有100万元净残值,按直线法折旧。预计投产后每年可使企业新增100万元息税前利润。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根据上述资料,估算该项目各项指标如下:项目计算期 = 1+10 = 11(年)固定资产原值为1 100万元投产后第1~10每年的折旧额 =
= 100(万元)建设期净现金流量:
= -1 100万元
= 0万元运营期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
= 100+100+0 = 200(万元)
= 100+ = 300(万元)运营期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
= 200-100×25% = 175(万元)
= 300-100×25% = 275(万元)三、静态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及特征(一) 静态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简称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它有“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记作PP)”和“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记作 )”两种形式。确定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可分别采取公式法和列表法。1. 公式法公式法又称为简化方法。如果某一项目运营期内前若干年(假定为s+1~s+m年,共m年)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且其合计大于或等于建设期发生的原始投资合计,可按以下简化公式直接求出投资回收期: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 ) =
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 = 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建设期 =
+s上式中, 为建设期第t年发生的原始投资。如果全部流动资金投资均不发生在建设期内,则上式分子应调整为建设投资合计。【例4-20】 某投资项目的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如下: 为-100万元, 为0万元, 为200万元, 为300万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静态回收期如下:建设期s = 1年,投产后2~10年净现金流量相等,m = 9年运营期前9年每年净现金流量
= 200万元建设发生的原始投资合计
= 1 000万元∵ m×运营期前m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 = 9×200 = 1 800 & 原始投资额 = 1 000(万元)∴ 可以使用简化公式计算静态回收期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
= 5(年)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PP =
+s = 5+1 = 6(年)读者可以根据例4-16中的标4-1所列示的B企业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资料,判断能否直接利用公式法计算该项目所得税前的投资回报期。公式法所要求的应用条件比较特殊,包括:项目运营期内前若干年内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必须相等,这些年内的净现金流量之和应大于或等于建设期发生的原始投资合计。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就无法采用这种方法,必须采用列表法。2. 列表法所谓列表法是指通过列表计算“累计净现金流量”的方式,来确定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进而再推算出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的方法。因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确定静态投资回收期,所以此法又称为一般方法。该法的原理是:按照回收期的定义,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满足以下关系式,即:
= 0这表明在财务现金流量表的“累计净现金流量”一栏中,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恰好是累计净现金流量为零的年限。【例4-21】 仍按例4-20数据。据此按列表法编制的表格如表4-2所示。表4-2
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投资)
价值单位:万元项目计算期 (第t年) 建设期 经
0 1 2 3 4 5 6 … 10 11
… … … … … … … … … … … … 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 -1 100 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300 1 100 累计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 -1 100 -1 000 -800 -600 -400 -200 0
+800 +1 100 -- ∵ 第6年的累计净现金流量为零∴ PP = 6年
= 6-1 = 5(年)本例表明,按列表法计算的结果与按公式法计算的结果相同。如果无法再“累计净现金流量”栏上找到零,必须按下式计算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 = 最后一项为负值的累计净现金流量对应的年数+最后一项为负值的累计净现金流量绝对值÷下一年度净现金流量
或 = 累计净现金流量第一次出现正值的年份-1+ 【例4-22】 表4-3是例4-16中表4-1的一部分。据此可按列表法确定该投资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表4-3
A企业生产线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投资)
价值单位:万元项目计算期 (第t年)
0 1 2 3 4 5 6 7 8 … 22
所得税前 净现金流量 -100 -300 -83 97.62 97.62 97.62 97.62 97.62 156.43 … 216.43 2 411.55 累计所得税前 净现金流量 -100 -400 -483 -385.38 -287.76 -190.14 -92.52 5.10 161.53 … 2 411.55 --
所得税后 现金流量 -100 -300 -83 78.96 79.46 79.46 79.46 79.46 122.32 … 182.32 1 808.60 累计所得税后 净现金流量 -100 -400 -483 -404.04 -324.58 -245.12 -165.66 -86.20 36.12 … 1 808.60 -- ∵ 第6年的累计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小于零
第7年的累计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大于零∴ 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 PP = 6+
≈ 6.95(年)
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
= 6.95-2 = 4.95(年)同理,可计算出所得税后的投资回收期指标分别为7.70年和5.70年。静态投资回收期的优点是能够直观地反映原始投资的返本期限,便于理解,计算也不难,可以直接利用回收期之前的净现金流量信息。缺点是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和回收期满后继续发生的净现金流量,不能正确反映投资方式不同对项目的影响。只有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小于或等于基准投资回收期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二) 总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又称投资报酬率(记作ROI),是指达产期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年均息税前利润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总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总投资收益率(ROI) =
总投资收益率的优点是计算公式简单;缺点是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不能正确反映建设期长短及投资方式同和回收额的有无等条件对项目的影响,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的可比性差,无法直接利用净现金流量信息。只有总投资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总投资收益率指标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四、动态评价指标的计算及特征(一) 折现率的确定在财务可行性评价中,折现率(记作 )是指计算动态评价指标所依据的一个重要参数,财务可行性评价中的折现率可以按以下方法确定:第一,以拟投资项目所在行业(而不是单个投资项目)的权益资本必要收益率作为折现率,适用于资金来源单一的项目;第二,以拟投资项目所在行业(而不是单个投资项目)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作为折现率,适用于相关数据齐备的行业;第三,以社会的投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适用于已经持有投资所需资金的项目;第四,以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的行业基准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适用于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研究和建设项目评估中的净现值和净现值率指标的计算;第五,完全人为主观确定折现率,适用于按逐次测试法计算内部收益率指标。本章中所使用的折现率,按第四种方法或第五种方法确定。关于财务可行性评价中使用的折现率,必须在理论上明确以下问题:第一,折现率与金融业务中处理未到期票据贴现中所使用的票据贴现率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不得将两者相混淆,最好也不要使用“贴现率”这个术语;第二,在确定折现率时,往往需要考虑投资风险因素,可人为提高折现率水平,而反映时间价值的利息率或贴现率则通常不考虑风险因素;第三,折现率不应当也不可能根据单个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计算出来。因为在财务可行性评价时,不是以筹资决策和筹资行为的实施为前提。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投资项目筹措资金,只有具备财务可行性的项目才有进行筹资决策的必要,所以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在时间顺序上不能颠倒位置,更不能互为前提。除非假定投资决策时项目所需资金已经全部筹措到位,否则,对于连是否具有财务可行性都不清楚的投资项目,根本没有进行筹资决策的必要,也无法算出其资本成本。即使已经持有投资所需资金的项目,也不能用筹资形成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因为由筹资所形成的资本成本中只包括了资金供给者(原始投资者)所考虑的向筹资者进行投资的风险,并没有考虑资金使用者(企业)利用这些资金进行直接项目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因素。[①](二) 净现值净现值(记作NPV),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设定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其理论计算公式为:净现值(NPV) =
计算净现值指标可以通过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插入函数法三种方法来完成。1. 净现值指标计算的一般方法具体包括公式法和列表法两种形式。(1) 公式法。本法是指根据净现值的定义,直接利用理论计算公式来完成该指标计算的方法。(2) 列表法。本法是指通过在现金流量表计算净现值指标的方法。即在现金流量表上,根据已知的各年净现金流量,分别乘以各年的复利现值系数,从而计算出各年折现的净现金流量,最后求出项目计算期内折现的净现金流量的代数和,就是所求的净现值指标。【例4-23】 某投资项目的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如下: 为-100万元, 为0万元, 为200万元, 为300万元。假定该投资项目的基准折现率为20%。根据上述资料,按公式法计算的该项目净现值如下:NPV = -1 100×1-0×0.×0.×0.×0.×0.6209+200×0.×0.×0.×0.×0.3855+300×0.3505 ≈ 52.23(万元)根据上述资料,用列表法计算该项目净现值如表4-4所示。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合计3290改为1000由表4-4的数据可见,该方案折现的净现金流量合计数即净现值为52.23万元,与公式法的计算结果相同。2. 净现值指标计算的特殊方法本法是指在特殊条件下,当项目投产后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或递延年金时,可以利用计算年金现值或递延年金现值的技巧直接计算出项目净现值的方法,又称简化方法。由于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 属于系列款项,所以当项目的全部原始投资均于建设期投入,运营期不再追加投资,投产后的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或递延年金的形式时,就可视情况不同分别按不同的简化公式计算净现值指标。(1) 特殊方法一:当建设期为零,投产后的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形式时,公式为:NPV =
【例4-24】 某投资项目的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如下: 为-100万元, 为20万元;假定该项目的基准折现率为10%。则按照简化方法计算的该项目的净现值(所得税前)如下:NPV = -100+20×(P/A, 10%, 10) = 22.8914 ≈ 22.89(万元)(2) 特殊方法二:当建设期为零,运营期第1~n每年不含回收额的净现金流量相等,但终结点第n年有回收额 (如残值)时,可按两种方法求净现值。① 将运营期1~(n-1)年每年相等的不含回收额净现金流量视为普通年金,第n年净现金流量视为第n年终值。公式如下:NPV =
② 将运营期1~n年每年相等的不含回收额净现金流量按普通年金处理,第n年发生的回收额单独作为该年终值。公式如下:NPV =
【例4-25】 某投资项目的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如下: 为-100万元, 为19万元, 为29万元;假定该项目的基准折现率为10%。则按照简化方法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所得税前)如下:NPV = -100+19×(P/A, 10%, 9)+29×(P/F, 10%, 10) 或 = -100+19×(P/A, 10%, 10)+10×(P/F, 10%, 10)
= 20.6062 ≈ 20.60(万元)(3) 特殊方法三:当建设期不为零,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运营期每年净现金流量为递延年金形式时,公式为:NPV =
【例4-26】 某项目的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数据如下: 为-100万元, 为0, 为20万元;假定该项目的基准折现率为10%。则按简化方法计算的该项目净现值(所得税前)如下:NPV = -100+20×[(P/A, 10%, 11)-(P/A, 10%, 1)] 或 = -100+20×(P/A, 10%, 10)×(P/F, 10%, 1)
= 11.7194 ≈ 11.72(万元)(4) 特殊方法四:当建设期不为零,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分次投入,投产后每年净现金流量为递延年金形式时,公式为:NPV= 【例4-27】 某项目的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数据如下: 为-50万元, 为20万元;假定该项目的基准折现率为10%。总按简化方法计算的该项目净现值(所得税前)如下:NPV= -50-50×(P/F, 10%, 1)+20×[(P/A, 10%, 11)-(P/A, 10%, 1)] = 16.2648 ≈ 16.26(万元)3. 净现值指标计算的插入函数法本法是指在EXCEL环境下,通过插入财务函数“NPV”,并根据计算机系统的提示正确地输入已知的基准折现率和电子表格中的净现金流量,来直接求得净现值指标的方法。本法的应用程序如下:(1) 将已知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的数值输入EXCEL电子表格的任意一行。(2) 在该电子表格的另外一个单元格中插入财务函数NPV,并根据该函数的提示输入折现率 和净现金流量 的参数,并将该函数的表达式修改为:“=NPV( )+ ”上式中的 为已知的数据; 为第一期净现金流量所在的单元格参数; 为最后一期净现金流量所在的单元格参数; 为第零期净现金流量所在的单元格参数。(3) 回车,NPV函数所在单元格显示的数值即为所求的净现值。【例4-28】 仍按例4-16中表4-1所示的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数据,则利用插入函数法确定该项目净现值的程序如下:将表4-1中的全部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数据输入EXCEL电子表格,结果见表4-5中的第二行B2~X2单元格[②]。将已知的折现率10%输入B3单元格,将Y2单元格的格式设置为两位小数点,并输入“=NPV(B3, C2:X2)+B2”,回车后,Y2单元格中显示的数据为482.45,则该方案的净现值(所得税前)指标为482.45万元。
550改为156.43,X
900改为216.43根据例4-15中表4-1所列示的所得税后减现金流量数据,可求得该方案的净现值(所得税后)指标为292.04万元。同样道理,根据例4-22中的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数据,按插入函数法可计算出该项目的净现值(所得税前)指标为52.24万元[③]。在上述介绍的各种计算方法中,按公式法展开式计算其过程太麻烦,列表法相对要简单一些;特殊方法虽然比一般方法简单,但要求的前提条件比较苛刻,需要记忆的公式也比较多;在计算机环境下,插入函数法最为省事,而且计算精确度最高,是实务中应当首选的方法。净现值指标的优点是综合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项目计算期内全部净现金流量信息和投资风险;缺点在于:无法从动态的角度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率水平,与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相比,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只有净现值指标大于或等于零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三) 净现值率净现值率(记作NPVR),是指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占原始投资现值总和的比率,亦可将其理解为单位原始投资的现值所创造的净现值。净现值率的计算公式为:净现值率(NPVR) =
【例4-29】 某项目的净现值(所得税前)为16.2648万元,原始投资现值合计为95.4545万元。则按简化方法计算的该项目净现值率(所得税前)如下:NPVR =
≈ 0.17净现值率的优点是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反映项目投资的资金投入与净产出之间的关系,计算过程比较简单;缺点是无法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率。只有该指标大于或等于零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四) 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记作IRR),是指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收益率。实质上,它是能使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IRR满足下列等式:
= 0计算内部收益率指标可以通过特殊方法、一般方法和插入函数法三种方法来完成。1. 内部收益率指标计算的特殊方法该法是指当项目投产后的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的形式时,可以直接利用年仅现值系数计算内部收益率的方法,又称为简便算法。该法所要求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是:项目的全部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零,建设起点第0期净现金流量等于全部原始投资的负值,即:
= -I;投产后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第1至第n期每期净现金流量取得了普通年金的形式。应用本法的条件十分苛刻,只有当项目投产后的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的形式时才可以直接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计算内部收益率,在此法下,内部收益率IRR可按下式确定:(P/A, IRR, n) =
式中,I为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的原始投资;(P/A, IRR, n)是n期、设定折现率为IRR的年金现值系数;NCF为投产后1~n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 ,NCF为一常数,NCF≥0)。特殊方法的具体程序如下:(1) 按上式计算(P/A, IRR, n)的值,假定该值为C,则C值必然等于该方案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2) 根据计算出来的年金现值系数C,查n年的年金现值系数表;(3) 若在n年系数表上恰好能找到等于上述数值C的年金现值系数(P/A, ,n),则该系数所对应的折现率 即为所求的内部收益率IRR;(4) 若在系数表上找不到事先计算出来的系数值C,则需要找到系数表上同期略大及略小于该数值的两个临界值 和 及相对应的两个折现率 和 ,然后应用内插法计算近似的内部收益率。即,如果以下关系成立:(P/A,
& C就可按下列具体公式计算内部收益率IRR:IRR =
为缩小误差,按照有关规定, 与 之间的差不得大于5%。【例4-30】 某投资项目在建设起点一次性投资254 580元,当年完工并投产,投产后每年可获净现金流量50 000元,运营期为15年。根据上述资料,判断其用特殊方法计算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如下:(1) ∵
= -254 580
∴ 此题可采用特殊方法(2) (P/A, IRR, 15) =
= 5.0916查15年的年金现值系数表:∵ (P/A, 18%, 15) = 5.0916∴ IRR = 18%【例4-31】 某投资项目的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如下: 为-100万元, 为20万元。根据上述资料,可用特殊方法计算内部收益率如下:(P/A, IRR, 10) =
= 5.0000查10年的年金现值系数表:∵ (P/A, 14%, 10) = 5.2161 & 5.0000
(P/A, 16%, 10) = 4.8332 & 5.0000∴ 14% & IRR & 16%,应用内插法IRR = 14%+
≈ 15.13%2. 内部收益率指标计算的一般方法该法是指通过计算项目不同设定折现率的净现值,然后根据内部收益率的定义所揭示的净现值与设定折现率的关系,采用一定技巧,最终设法找到能使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内部收益率IRR的方法,又称为逐次测试逼近法(简称逐次测试法)。如项目不符合直接应用简便算法的条件,必须按此法计算内部收益率。一般方法的具体应用步骤如下:(1) 先自行设定一个折现率 ,代入计算净现值的公式,求出按 为折现率的净现值 ,并进行下面的判断。(2) 润净现值
= 0,则内部收益率IRR =
,计算结束;若净现值
& 0,则内部收益率IRR &
,应重新设定
,再将 代入有关计算净现值的公式,求出 为折现率的净现值 ,继续进行下一轮的判断;若净现值
& 0,则内部收益率IRR &
,应重新设定
,再将 代入有关计算净现值的公式,求出 为折现率的净现值 ,继续进行下一轮的判断。(3) 经过逐次测试判断,有可能找到内部收益率IRR。每一轮判断的原则相同。若设 为第j次测试的折现率, 为按 计算的净现值,则有:当
& 0时,IRR &
,继续测试当
& 0时,IRR &
,继续测试当
= 0时,IRR =
,测试完成(4) 若经过有限次测试,已无法继续利用有关货币时间价值系数表,仍未求得内部收益率IRR,则可利用最为接近零的两个净现值正负临界值 、 及其相应的折现率 、 四个数据,应用内插法计算近似的内部收益率。即:如果以下关系成立:
≤ d (2%≤d&5%)就可以按下列具体公式计算内部收益率IRR:IRR =
【例4-32】 某投资项目只能用一般方法计算内部收益率。按照逐次测试逼近法的要求,自行设定折现率并计算净现值,据此判断调整折现率。经过5次测试,得到表4-6所示的数据(计算过程略)。表4-6
逐次测试逼近法数据资料
价值单位:万元测试次数j 设定折现率
(按 计算) 1 10% +918.3839 2 30% -192.7991 3 20% +217.3128 4 24% -39.3177 5 26% -30.1907 计算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的步骤如下:∵
= +39.3177 &
= -30.1907
26%-24% = 2% & 5%∴ 24% & IRR & 26%应用内插法:IRR = 24%+
≈ 25.13%上面介绍的计算内部收益率的两种方法中,都涉及到内插法的应用技巧,尽管具体应用条件不同,公式也存在差别,但该法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即假定自变量在较小变动区间内,它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模型来表示,因而可以采取近似计算的方法进行处理。3. 内部收益率指标计算的插入函数法本法是在EXCEL环境下,通过插入财务函数“IRR”,并根据计算机系统的提示正确地输入已知的电子表格中的净现金流量,来直接求得内部收益率指标的方法。本法的应用程序如下:(1) 将已知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的数值输入EXCEL电子表格的任意一行。(2) 在该电子表格的另外一个单元格中插入财务函数IRR,输入净现金流量NCF参数,其函数的表达式为:“= IRR( )”(3) 回车,IRR函数所在单元格显示的数值即为所求的内部收益率。【例4-33】 仍按例4-28的表4-5中所列示的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数据,则利用插入函数法确定该项目内部收益率的程序如下:将Z2单元格的格式设置为两位小数点,并输入“=IRR(B2:X2)”(直接利用表4-5中的第二行B2~X2单元格中的数据),回车后,Z2单元格中显示的数据为20.01%,则该方案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为20.01%。根据例4-26所列示的所得税净现金流量数据,求得该方案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指标为16.55%。同样道理,根据例4-26中的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数据,按插入函数法可计算出该项目的净现值(所得税前)指标为15.10%[④]。内部收益率的优点是既可以从动态的角度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率水平,又不受基准收益率高低的影响,比较客观。缺点是计算过程复杂,尤其当运营期内大量追加投资时,有可能导致多个内部收益率出现,或偏高或偏低,缺乏实际意义。只有当该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折现率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五) 动态指标之间的关系净现值NPV、净现值率NPVR和内部收益率IRR指标之间存在以下数量关系,即:当NPV & 0时,NPVR & 0,IRR &
;当NPV = 0时,NPVR = 0,IRR =
;当NPV & 0时,NPVR & 0,IRR &
。此外,净现值率NPVR的计算需要在已知净现值NPV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收益率IRR在计算时也需要利用净现值NPV的计算技巧。这些指标都会受到建设期的长短、投资方式,以及各年净现金流量的数量特征的影响。所不同的是NPV为绝对量指标,其余为相对数指标,计算净现值NPV和净现值率NPVR所依据的折现率都是事先已知的 ,而内部收益率IRR的计算本身与 的高低无关。五、运用相关指标评价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首要功能,就是用于评价某个具体的投资项目是否具有财务可行性。在投资决策的实践中,必须对所有已经具备技术可行性的投资备选方案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不能全面掌握某一具体方案的各项评价指标,或者所掌握的评价指标的质量失真,都无法完成投资决策的任务。(一) 判断方案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条件如果某一投资方案的所有评价指标均处于可行区间,即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则可以断定该投资方案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具备财务可行性,或完全具备可行性。这些条件是:(1) 净现值NPV≥0;(2) 净现值率NPVR≥0;(3) 内部收益率IRR≥基准折现率 ;(4) 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PP≤ (即项目计算期的一半);(5) 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 (即运营期的一半);(6) 总投资收益率ROI≥基准总投资收益率i(实现给定)。(二) 判断方案是否完全不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条件如果某一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均处于不可行区间,即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则可以断定该投资项目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具备财务可行性,或完全不具备可行性,应当彻底放弃该投资方案。这些条件是:(1) NPV & 0;(2) NPVR & 0;(3) IRR &
;(4) PP &
;(6) ROI & i。(三) 判断方案是否基本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条件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发现某项目的主要指标处于可行区间(如NPV≥0,NPVR≥0,IRR≥ ),但次要或辅助指标处于不可行区间(如PP &
或ROI & i),则可以断定该项目基本上具有财务可行性。(四) 判断方案是否基本不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条件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发现某项目出现NPV & 0、NPVR & 0、IRR &
的情况,即使有PP≤ , ≤ 或ROI≥i发生,也可断定该项目基本上不具有财务可行性。(五) 其他应当注意的问题在对投资方案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过程中,除了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上述判定条件外,还必须明确以下两点:第一,主要评价指标在评价财务可行性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对独立项目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当静态投资回收期(次要指标)或总投资收益率(辅助指标)的评价结论与净现值等主要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当以主要指标的结论为准。第二,利用动态指标对同一个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和决策,会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在对同一个投资项目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时,净现值、净现值率和内部收益率指标的评价结论是一致的。【例4-34】 某投资项目只有一个备选方案,计算出来的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如下:ROI为10%,PP为6年, 为5年,NPV为162.65万元,NPVR为0.1704,PI为1.1704,IRR为12.73%。项目计算期为11年(其中生产运营期为10年),基准总投资利润率为9.5%,基准折现率为10%。根据上述资料,评价该项目财务可行性的程序如下:∵ ROI = 10% & i = 9.5%,
,NPV = 162.65万元 & 0
NPVR = 17.04% & 0,IRR = 12.73% &
= 10%∴ 该方案基本上具有财务可行性(尽管PP = 6年 &
= 5.5年,超过基准回收期)评价结论:因为该方案各项主要评价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相应标准,所以基本上具有财务可行性,只是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较长,有一定风险。如果条件允许,可实施投资。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作为互联网信息传播之用,版权与马可资讯无关。文章观点及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文章内容有误需做稿件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
财富稳涨!这些你需要知道
房地产网络人气榜!
宝马7系 2016款 750Li xDrive
选房看房 买房无忧!
长安CS75 2014款 1.8T
有面子!DS 6 尊享版 SUV(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