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去杠杆是什么意思到底是怎么回事

去杠杆化是当前股市大起大落主要原因
昨天,上海综合指数还是跌了3.46%。本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周三决定撤消银行存贷比率、《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及成立国家制造建国领导小组。这些消息公布之后,香港晚上期货指数及新加坡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市场曾引起一阵买盘。昨天的A股市场也希望借助这三项重磅消息重振股市之信心。但是,市场并非如有人预期的那样如愿,股市还是大跌。
正如我一直在强调的,本来政府希望如美国那样打造中国A股的牛市来救经济,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却让中国股市形成了近十几年来国内投资的第三波无风险套利大潮,引发了股市强烈的赚钱效应,及形成了投资者股市无风险套利之幻想,这就使得国内投资者多以更高的杠杆涌入股市。事实上,在股市持续上涨时,这波股市无风险套利确实让一些投资者赚得盆满盘满,个人财富短期内快速飚升,从而显示出股市的无风险套利比早几年的房市及影子银行更为有吸引力,中国股市的疯狂更是无以复加。&
不过,对于股市的疯狂,这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也不是政府的股市战略目标。而且这种股市的疯狂必然会葬送中国股市,并让这场中国大规模的股市试验失败。也就是说,股市的疯狂与房地产的疯狂可能会有很大不同。房地产的疯狂可能在于该投资品的特质而不会同时间让全国的房地产市场同时死亡,或中国房地产泡沫同时破灭。因为中国房地产是一种具有无限大完全分散化的市场。一地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并不意味着全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的风险不仅具有空间的广延性而且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全国性房地产泡沫破灭还具有更多弹性让一些投资者来规避,让中国政府形成无风险来增长GDP的幻想。
但是股市的情况则不同,股票不仅是标准化的产品而且在统一市场内交易。巨大的股市泡沫不仅无法来分散来规避,而且具有严重的传染性。这不仅在于股市的对价可瞬间在统一的市场内完成,而且在于投资者的羊群效应让这种股市对价在上涨时涨得更多,在下跌时跌得更多。而且这种股市涨跌的幅度往往更是与杠杆率的高低有关。杠杆率越高,这种股市涨跌的幅度则是更大。
当政府要打造股市的牛市,但牛市又成为疯牛时,政府自然会对股市融资的杠杆进行监管、规范及限制。这就意味着股市的的去杠杆化。当一个完全由高杠杆推升的牛市要降低融资杠杆时,或去杠杆化时,那么这个市场投资者的预期可能立即改变,股市的暴跌也就不可避免。
而股市的暴跌不仅会让投资者的赚钱效应立即消失,让投资者股市无风险套利的幻想破灭,更是会让股市的预期突然逆转,从而使得采取更高杠杆进入投资者可能会不顾一切逃出市场。这时股市羊群效应会导致股市对价的人踩人,股市的对价跌了再跌也就不可能避免。
可以看到,经过上个星期股市的暴跌,那些高杠杆的投资者早就成了市场的惊弓之鸟,这些投资者都在不顾一切的逃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投资者并不会关注市场有多少利好消息,而是关注手中的持有的高杠杆投资处于极度的风险中如何能够逃出。而且政府去杠杆化的要求越多,这些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可能会越高。这些投资者逃出市场引起股市暴跌概率就越高。这就是为何昨天的股市还是会暴跌。
当然,要让股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得降低股市融资的杠杆率或去杠杆化,就得让股市的疯狂平静下来。但是,政府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估计市场正在拭目以待。
==============================================================
如果你信任我的能力,就订阅我。相信我,就加我。
想了解手中持有股票后期如何吗?想知道大盘走势,哪种板块更好吗?&
每日内参将推送当天市场热点&重磅解读&权威预测以及个股板块儿等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GPNC888,为大家提供每日最新行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又见金融去杠杆 这次影响有多大?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作者:姜超&&&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又见金融去杠杆,这次影响有多大?——评央行MLF操作利率上调
  事件:今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了2455亿MLF操作,且上调了操作利率。我们的观点是:
  央行上调MLF利率,金融去杠杆再起。央行今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455亿元,其中6个月1385亿、1年期1070亿,中标利率分别为2.95%、3.1%,较上期上升10个BP。数量上继续确保流动性稳定,价格上体现去杠杆、抑泡沫的态度。
  13年去杠杆重温。当前的经济金融背景类似13年,社融信贷大增带来经济通胀反弹。当年通过非标加杠杆推动经济反弹,新增社融达到17.3万亿的历史新高,源于信托和委托贷款放量,同时也推动了经济通胀在13年下半年的短期反弹。而16年社融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表外的信托委托贷款卷土重来,而表内的信贷创新高,主因居民房贷加杠杆。此外政府融资也创新高,置换债和一般债净发行超7万亿,政府加社会融资约25万亿,推动了下半年经济通胀小幅反弹。
  经济弹性不及13年,债务率上升更严重。目前经济和通胀的反弹幅度远小于13年下半年,主要源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经济失去弹性。但从经济整体杠杆率来看,目前杠杆率的上升比13年更严重,13年非金融部门负债率上升了13%,债务占GDP的比重从180%上升到193%,而本轮负债率从221%上升到239%、上升了18%.
  央行均上调公开市场利率,但本轮幅度更小。从央行态度看,13年央行提高逆回购招标利率,但未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从幅度来看,13年7月的逆回购招标利率初次上调超过100bp,但是本轮MLF利率初次上调只有10bp.
  高利率难去杠杆,去杠杆利率短升长降。本轮央行上调利率幅度更小,原因或在于13年的提高利率去杠杆以失败告终,因为利率越高债务滚动越大,高利率去杠杆不可持续,因而本轮利率上升空间也有限。
  去杠杆进程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上一轮经济从14年初开始下滑,随后央行开始下调逆回购招标利率,去杠杆告一段落。17年1月以来发电耗煤增速保持稳定,CPI和PPI或再创新高,叠加天量信贷传闻,从基本面看支持短期去杠杆。但从需求看地产汽车销量增速已开始大幅下滑,而由于食品价格稳定及去年高基数效应,CPI有望在2月后显著回落,缓解通胀压力。因而从基本面看,本轮去杠杆持续性比不上13年。
  债市短期谨慎,利率已经合理。13年去杠杆使得10年期国债上行120bp,国开债上行180bp。本轮低点以来国债和国开债利率已分别上行60和80bp,幅度约为13年的一半。考虑到经济潜力不及13年,债务率远高于13年,央行态度远比13年缓和,本轮利率上行幅度应远不及13年,目前的利率区间应已基本合理,我们小幅上调10年国债利率区间至3%~3.4%.
  具体来看:
  第一、央行上调MLF利率,金融去杠杆再起。
  央行今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455亿元,其中6个月1385亿、1年期1070亿,中标利率分别为2.95%、3.1%,较上期上升10个BP.这是MLF工具被创设以来第一次利率被上调。
  数量上继续确保流动性稳定。近两年来,随着人民币贬值、资本持续流出,中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从27万亿的高点降至当前的不足22万亿。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并没有频繁使用信号意义过强的降准来补充流动性,而是主要通过MLF操作弥补基础货币缺口,MLF余额从不足1万亿飙升至当前的接近4万亿。
  近期随着缴准、缴税、春节提现等多重因素冲击,银行间和交易所资金利率均大幅上升。自上周起,央行逆回购资金净投放超万亿,当前余额仍在1.91万亿,超过去年春节期间水平;同时创设“临时流动性便利”工具,向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本次MLF操作继续向市场投放流动性2455亿,有助于当前资金利率趋于平稳。
  价格上体现去杠杆、抑泡沫的态度。当前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春节因素消退、商品价格回落有助于减轻通胀压力,所以汇率和通胀或均不是MLF利率上调的主因。去年末信贷社融飙升、非标融资骤然增加,其中12月信贷飙升1.04万亿、新增委托信托贷款近5700亿,而近期又传出今年年初或仍有天量新增信贷,所以在我们看来,央行此次上调MLF利率,核心指向去杠杆,尤其是金融杠杆,明确了去杠杆和抑泡沫的态度坚决,信号意义大于实质,可谓恩威并济。
  第二、13年去杠杆重温。
  当前的经济金融背景类似13年,社融信贷大增带来经济通胀反弹。当年通过非标加杠杆推动经济反弹,新增社融达到17.3万亿的历史新高,源于信托和委托贷款放量,同时也推动了经济通胀在13年下半年的短期反弹。而16年社融达到17.8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表外的信托委托贷款大增3万亿元,而表内信贷也创下12.4万亿的新高,主因居民加杠杆购房导致房贷大增。此外政府融资也创新高,置换债和一般债净发行超7万亿,政府加社会融资约25万亿,推动了下半年经济通胀小幅反弹。
  第三、经济弹性不及13年,债务率上升更严重。
  13年下半年GDP增速在7.5%~8%之间,CPI增速在2.5%~3.2%之间,M2增速在14%左右,因此目前经济和通胀的反弹幅度远小于13年下半年,主要源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经济失去弹性。
  但从经济整体杠杆率来看,目前杠杆率的上升比13年更严重,13年非金融部门负债率上升了13%,债务占GDP的比重从180%上升到193%,而本轮负债率从221%上升到239%、上升了18%.
  第四、央行均上调公开市场利率,但本轮幅度更小。
  从央行态度看,13年主要通过提高逆回购招标利率,未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3年7月的7天逆回购招标利率初次上调超过100bp,但是本轮MLF利率初次上调只有10bp.
  第五、高利率难去杠杆,去杠杆利率短升长降。
  本轮央行上调利率幅度更小,原因或在于13年的提高利率去杠杆以失败告终。因为利率越高债务滚动越大,高利率去杠杆不可持续。
  从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来看,当政府部门负债率越高,对应国债收益率也会越低。因而本轮利率上升空间也有限。
  第六、去杠杆进程取决于经济基本面。
  上一轮经济从14年初开始下滑,随后央行开始下调逆回购招标利率,去杠杆告一段落。17年1月以来发电耗煤增速保持稳定,CPI和PPI或再创新高,叠加天量信贷传闻,从基本面看支持短期去杠杆。但从需求看地产汽车销量增速已开始大幅下滑,而由于食品价格稳定及去年高基数效应,CPI有望在2月后显著回落,缓解通胀压力,因而从基本面看,本轮去杠杆持续性比不上13年。
  第七、债市短期谨慎,利率已经合理。
  13年去杠杆使得10年期国债上行120bp,国开债上行180bp。本轮低点以来,国债和国开债利率已分别上行60和80bp,幅度约为13年的一半。考虑到经济潜力不及13年,债务率远高于13年,央行态度远比13年缓和,本轮利率上行幅度应远不及13年。目前的利率区间应已基本合理,我们小幅上调10年国债利率区间至3%~3.4%.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股价创新低背后的真相:都是去杠杆的锅? _凤凰财经
股价创新低背后的真相:都是去杠杆的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们中国演员早就集体补过钙了,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没来得及给你们美国文艺界补钙。就差一步啊,泰勒,你就是因为缺钙才死的啊!&&&2001年冯小刚电影
&我们中国演员早就集体补过钙了,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没来得及给你们美国文艺界补钙。就差一步啊,泰勒,你就是因为缺钙才死的啊!&&&2001年冯小刚电影《大腕》台词2015年下半年,A股盛况空前,泥沙俱下,时局多舛。为了响应号召,根据统一部署,很多银行对大股东增持,或者员工持股计划增持股票的融资开放绿色通道。为了鼓励这类业务的发展,当时的对公、投行、资管各部门,都降低了不少标准,或可提高杠杆比例,或可提高质押比例,或可放宽授信要求,总而言之,为了拉业务,四处游说,倒也弄了不少此类项目。彼时笔者也处于这一波热潮之中,辗转于银行资金口,接触之项目,除上述增持之外,联合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借用杠杆融资收购资产,以装入上市公司进行后续资本运作,从而维护股价,以为市值管理工具之用,颇为流行,一时形成风潮。当时,这种资本运作的模式,并未因为2015年股市大幅下跌而消散殆尽,反而因为年的教育,在一帮投资人和投行人群中大为扩散,几乎形成了一种风气。银行组团的队伍,到企业总是讲述借贷并购的好处:一可以讲故事,不用上市公司的钱提前圈定资产,利于战略布局;二可以在项目亏损时购买,避免并表造成上市公司财务不好看;三可以倒两手,大股东先行购买后再卖给上市公司,赚几笔套利;四可以平滑业绩,上市公司业绩不好时资产注入;五可以维护股价,大小非减持时可以配合做点资产运作;六是可以做管理层激励,在体外做,避开上市公司做股权激励必须有业绩达标的考核。总之,游说力度之广、好处之多,吸引了不少地方企业参加。据数据,2016年全年上市公司成立的产业并购基金出资总额达到了1073.55亿元,规模为8980.92亿元。到2017年,这一出资总额已经超过1万亿。许多上市公司以自身信用为基金兜底,尤其是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这几乎为必定选项。也就是说,与其说是产业投资基金,不如说是金融机构给上市公司或其股东的授信,是上市公司集体的信贷扩张/加杠杆,而这一加杠杆的痛苦的悲剧,直到最近才显现出来。1对资本运作的盲目追求,对时局的错误理解,对暴利的渴望,最终让一些人或公司承担了超过其能力的负债。2016年,是中国信贷狂欢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的年初,鼓励上市公司信用扩张,鼓励居民买房,依然还是拉动经济的不二选择。供给侧改革的威力还没有显现出来。受到巨大鼓励的上市公司股东们,通过增发融资-质押股票融资-收购资产-再增发融资-减持股票偿还债务等循环的方式,迅速实现了上市公司体量的扩大(实际上是虚胖)。各种盈利能力强或弱的资产,一股脑全部证券化。股票质押融资的标准一再模糊化,从场内到场外,标准不一,金融创新大行其道。各种银行资金、信托资金、社会资金,都通过打包设计成产品的方式进入了这个游戏中。根据Wind数据的统计,截至2月5日,38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3469家的股东进行了股票质押。其中,132家股份质押的比例在50%以上,568家质押的股份比例在30%-50%之间,780家公司质押股份比例在15%-30%之间。这些数据还不包括体外融资的。如果说2015年的牛市隐患是投资者放杠杆,那么年最大的隐患,就是上市公司及其股东们的放杠杆。过度乐观是悲剧的根源之一。举例而言,如今众人皆知的保千里,从2015年开始,就陆续发起设立各类并购基金。2015年8月,保千里与深圳百岁兰投资发起设立10亿元并购基金。12月,与深圳深国融发起设立10亿元并购基金。这些并购基金后续投资进展未可知,但现如今,保千里前实际控制人庄敏已经失去联系,上市公司则已连续26个跌停,市值从200亿以上跌到了60亿以下,还未止跌。如今回想起来,当初为这些产业并购基金审批优先级资金额度的金融机构,是不是不寒而栗?我们看另一个例子,和佳股份董事长,2016年初,也是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看好,认为公司现在的股价已经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于是从2月到6月,用一个带杠杆的资产管理计划从二级市场增持了2.2亿元的股票,均价15元。到了日,股价跌了约一半到7.6元,这个资产管理计划到期还不能续期,于是不得不被平仓被动减持,把股价砸了一个大坑(现在已停牌)。伴随这个增持的,是2016年6月,和佳股份宣布发起设立3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这个基金,也是带杠杆的。当时的乐观和现在的惨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董事长也借钱,上市公司也借钱,前景就真的这么乐观吗?一年多以来的现实说明了一切。根据Wind数据,截至到2月6日,154家公司在一周内停牌;93家公司股价创历史新低;1313家公司股价创三年新低;1711家公司股价创两年新低;2282家公司股价创一年新低。A股一共才三千多家公司。在这些公司里面,大家仔细去看看,那些股价创新低的,是不是股东质押融资多,或者设立过产业并购基金的?一看果然如此。过去数年,其实所有的公司都在加杠杆,都在做大债务扩大规模,然而,供给侧改革解决了一部分企业的债务问题,他们利润猛增,再加上债转股,整个杠杆率下来了。另外一些企业,就是上面这些股价创新低的,却没有受益于此。他们的杠杆依然处于高位,利润却没有跟上来,偿还利息支出压力巨大,这个时候政策一收紧,还能怎么办,只能掉下来了。2日17时08分,因违规搭建广告牌,郑州航空港区新港大道客运站北50米处的一座三层楼房前,执法人员在多次劝阻后,将施工用的梯子和三轮车没收带走。当天最高气温2摄氏度,夜间最低气温零下5摄氏度,安装工人欧某和其徒弟周某身上只穿了三件衣服。欧某想凭借自己老练的施工安装经验,通过安全绳下滑到地面。大约18时左右,欧某在下滑的过程中摔在了水泥地上,掀起厚厚的几层灰。后周某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医生赶到现场后半小时,欧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写完开头第一段,我总是不经意间想起上面这个故事。也许欧某在下滑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经验老道,可能不会出问题,但谁知道呢?拿走梯子的城管,当时有没有想过,会因为自己,导致一个施工人员的死亡?加杠杆的决策,当然是上市公司及其老板们做出的,但银行、监管,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是曾经鼓励过,这个我们心知肚明。当激动过后,要还钱时,选择要去杠杆,不允许续期展期的,是谁,我想这个也不用争论了。晴天送伞,雨天收伞,这些事情干得不要太多。对上市公司如此,对居民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呢?需要二三线城市去库存了,鼓励你们加杠杆。去库存的工作完成了,工作就是去杠杆。一会儿鼓励一会儿限制,一会儿收一会儿放,真的让人无所适从。然而就在这无所适从间,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双打破历史纪录,分别为16.9亿平方米和13.4万亿元,较2016年分别增长7.7%和13.7%。截至2017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5.9万平方米。这意味着,相比2016年2月的7.4万平方米库存最高点,库存降幅超过20.3%。库存降低了20%,任务完成了。我早就说了,杠杆是一种特权,不是什么人都能加的。允许你加你才能加。没有护体的金符,加上去后怎么下来,就不是你自己能说了算的了。董明珠老师说,加杠杆发财是对实体经济的一种犯罪,反映了社会上的一种看法,不得不令人深思。3这一轮股市下跌,可以说,是不切实际地加杠杆导致的,换句话说,是一场债务危机。我们看到,多少上市公司资不抵债,多少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债务违约,更不要提那些融资能力更差的非上市公司和连环担保圈了,这些都剧烈地爆发于2016年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这个现象不是偶然的。经济复苏的成果,他们确实没有享受到,毋宁说,在市场出清的过程中,他们正是牺牲品,是被淘汰的对象。历史和现实都是残酷的。对他们而言,对他们的投资者而言,这个痛苦不是一时的,还将会持续下去。如果要指出一条出路的话,我们大致可以看看聪明人的做法。在万达集团日发布的年度总结中,有一段描述很有意思,&(2017年)是历史上难忘的一年,经历了风波,承受了磨难&&&万达的数据显示,总资产7000亿,减少了11.5%左右。王健林说,要用2-3年时间,把万达集团的负债降低到绝对安全的水平。而在更早之前的2017年年初,一个嗅觉最敏锐的中国地产人,已经通过做减法,把集团的负债率降低了一半。这个人就是许家印。通过引入700亿战略融资,许家印把股本金做了上去,并且还掉了1100多亿永续债券的一半。一上一下,负债率大大降低,以至于银行圈有人说道,恒大不仅仅是年全行业最谨慎时加杠杆最坚决的,也做到了2017年全行业去杠杆最激烈最迅速的。如此庞大的体量,还能够这么灵活转身,许家印的身段太厉害了。对于更多的中小企业而言,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正在做的事,是不是有所启发呢?他们之所以要快速把负债率降低到最安全的水平,想必应该是看到了我们所看不到的,想到了我们所不曾想的。我的一个好朋友,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博士提出的观点我认为很值得重视,2018年,有三个资金端的紧张,一个资产端的紧张。三个资金端,包括货币紧缩、财政紧缩、金融紧缩。货币供给量增速下降,地方赤字超标负债被遏制财政出钱难,金融监管去杠杆加强,这些都带来了资金面的紧张。资产端的紧,表现在地产的紧缩,以及各种过剩产能的出清。企业有必要为这几个紧张做出准备。误判形势,往往南辕北辙,耽搁大事。两个月前,我翻阅权威人士的一份报告,看到这样一句话:&本次危机(指次贷危机)发生后,全球进入了总需求不足和去杠杆化的漫长过程,我国的战略机遇则主要表现为国内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巨大拉动作用和在发达国家呈现出的技术并购机会和基础设施投资机会。&这句话一字千金,是指导我们未来至少5到10年投资实践的最佳注解,作为文章的结尾,送给大家。延伸阅读:不一样的去杠杆,同样的熊市&味道&!8日A股再度大跌,百分之十的上市公司停牌避难,剩下9成上市公司苦苦等待春节前的曙光。表面风光下的A股却难掩惨淡的事实&&根据Wind数据,截至到2月6日,154家公司在一周内停牌;93家公司股价创历史新低;1313家公司股价创三年新低;1711家公司股价创两年新低;2282家公司股价创一年新低。A股一共才三千多家公司。而这些公司大体上有一个&通病&就是股东质押融资多,或者设立过产业并购基金,也就是说都是&败在加杠杆&上了。2015年-2016年股民加杠杆是最大的风险源,同时也是市场上最受伤的一群人;年上市公司加杠杆是最大的风险源,这一次陪伴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和散户们一起受伤。就像大家最近看到的段子:15年股X,灭了中产。17年慢牛,灭了小散。18年初,在气势如虹的上涨中,短短五天,竟然灭了许多上市公司大股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上市公司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一直处于加杠杆的状态。这其中的&杰出代表&:保千里、乐视网、和佳股份&&最近我在文章当中是这样说的:虽然市场上众说纷纭,但是仔细梳理本次调整过程,大家会看到就是因为我们A股已经出现了&股权质押风险&的既存现实。这件事不管监管层和交易所怎么样去澄清说明,有一点是确确实实改变不了的,就是已经面临质押平仓风险的个股陷入了相当被动的局面。2月以来的下跌,每次黄金两点半的时候很多朋友期待国家队出手将上证跌幅拉到1%以内。但是我基本上对此不抱什么希望了。股权质押本身就是证监会去杠杆下的一个客观结果,在下跌初期即使出现了,监管层也不便出面,否则是自己打自己脸。所以,股权质押这个问题很难拖下去。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在严监管和去杠杆下的A股没有几天好日子。即使说每次反弹总有那么一些毫无良知的专家高喊牛市,但是在金融创新倒退、中国改革转型的背景下,A股几年之内是几乎不可能有什么牛市的。货币越来越紧,整个市场就这么点蛋糕怎么够分?自然还是那些有本事的大公司能抢到更多的资本。也就是说抱团取暖一九分化是一个长期趋势。大票吃肉的时候散户很少跟上,小票挨刀的时候一刀没少挨。就是这样的一个披着牛皮的熊市慢慢地反噬散户的血汗。那些小的上市公司本身就在&断水断电&之下难以为继,在利用市场内部股权质押这个工具尚且还能够融资。但是恰恰是这样的一个不好的开端,造成了后面&饮鸩止渴&、&作茧自缚&的悲惨结局。上市公司大股东质押之后,多数小盘股行情不好继续探底下跌;上市公司大股东顶住压力继续加杠杆希望股市反弹走牛带来曙光;但是结果却是小票的一波又一波新低,在去年4月份那波下跌途中已经看到不少上市公司董事长喊出&兜底增持&的口号。即使承诺输了包赔,赚了员工自得,但是从目前来看已经有好多上市公司董事长自顾不暇了。从1月底披露年报的尾声景象可见一斑,A股奇葩新闻百出。跑路的、失联的、跳楼自杀的、声称扇贝跑了的&&自己没钱搞员工持股,结果没成想员工买的股也血亏。表面上看大家都在骂乐视网的贾跃亭,殊不知还有多少个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正走在沦为&贾跃亭之流&的路上。所谓金融本质就是用别人家的水管浇自己家的花园,杠杆一旦崩了就不得不沦为骗局,即使他们本身并不想这样骗大家。最近看到网上的一副对比图:在这里我们并不能嗔怪哪位,屁股决定脑袋,你坐在哪你就要为哪说话。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2016年全年上市公司成立的产业并购基金出资总额达到了1073.55亿元,规模为8980.92亿元。到2017年,这一出资总额已经超过1万亿。截至2月5日,38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3469家的股东进行了股票质押。其中,132家股份质押的比例在50%以上,568家质押的股份比例在30%-50%之间,780家公司质押股份比例在15%-30%之间。在2015年到现在的这几年当中,上市公司在并购以及质押加杠杆上不遗余力。而银行也是积极与上市公司寻找合作机会。好像通过2015年的去杠杆之后A股已经没什么大风险了,去杠杆似乎也应该告一段落了。这些在2015年大牛市套现走人疯狂买理财的上市公司没成想到又栽进去了。败在了自己对金融局势的过于乐观!如果说年是刘主席的主场,那么2018年将是郭主席的主场。曾经被冠以&郭旋风&的市场化改革大员摇身一变成了抹平金融风险源头的&攻坚者&。而银监会自2017年中再到2018年初的几次密集去杠杆的举措,更是让这些在过去几年中肆意加杠杆的上市公司高管大跌眼镜。噢!原以为股市去杠杆已经结束,呵呵!只不过是从老刘换到了老郭而已!而这次首当其冲的已经不再是那些受到鼓舞的散户,而是上千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已经落马的前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在去年3月银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曾经动情地比喻&处置非法集资是由爱生恨、始乱终弃的过程&。我不知道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究竟是谁始乱?谁终弃?但是很明显的一点是在加杠杆的时候银行会殷勤地告诉你&天迟早会下雨的,带上伞吧&,等你真的遇到暴雨的时候,银行已经把&伞&拿走了。直到今天,这些本已在2015年牛市中赚得盆满钵满的上市公司管理层哪会想到自己没有死在5000点却死在了3000点后已经经历了去杠杆的A股。以上种种反映出的是我们的市场生态是很不乐观的!好像有那么一句话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我们在庆幸部分违规套现、暗箱操作、中饱私囊的大股东被套牢的同时,我们又在为没有过几天好日子的散户投资者心痛。从目前的股权质押一事来看,折射出的是整个股市在银监会主导的去杠杆下是多么的不堪一击。每次股市稍微跌多一点,股权质押的警报就拉响。所以股权质押背后的上市公司加杠杆已经使得A股注定要三番五次地&被虐&,每次此事一出必引发市场的集体恐慌。现如今能够兜底增持的已经兜不住了,当大股东实在借不到别人家的水管的时候,自己家的花园迟早完蛋。对于3月12日即将实施的股权质押新规,我认为是一个好事情。当然这个事情会让A股的融资功能进一步萎缩,但是会让越来越多的大股东借不到钱。随着上市公司的杠杆被降下来,未来的股市才能够尽早安宁下来。&表面上来看最近跌得多的中小创开始回血了,其实它们的苦日子还远没有结束。包括未来的A股也是如此,虽然说本次深度调整为年后行情带来了较有诱惑力的投资空间,但是要记住的是未来一年里我们都不应对整个股市抱有太过乐观的预期。在去杠杆的年代相信金融创新和在严监管的年代高呼牛市都是类似于&温水煮青蛙&的自欺欺人。面对这样一次不同以往的&去杠杆&,我们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平息A股的这次风波。但是时隔两年后再次出现的连续百股跌停,应该引起我们对&熊市&味道的反思:A股绝不是监管风暴眼中的&世外桃源&!&
A股复盘大师【fupan5988】:关注这个号的人都在股市赚钱了,资深分析师为你揭秘后市操作策略,次日热点早知道,让你提前布局,尽情在股市赚大钱。ps:定期抽大奖!
[责任编辑:荣辛 PF049]
责任编辑:荣辛 PF04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凤凰国际iMarkets
凤凰国际iMarkets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财经
中国证券报
澎湃新闻网
第一财经网
第一财经网
凤凰国际iMarkets
凤凰网财经
没有更多了
凤凰证券官方微信
播放数:24629
播放数:7515
播放数:59959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去杠杆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