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慢

最近几年,金融创新措施层出不穷,在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弊端,金融诈骗、高利贷现象多发,金融产品也日趋复杂。中国的金融创新应走向何方?中国反洗钱中心前副主任柴青山的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发。
年是中国金融创新最密集的六年。不仅P2P、众筹、供应链融资、大数据征信等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不断涌现,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了融资融券、通道业务、引流业务、表外业务、买入返售、场外配资等创新型业务。
金融机构如此,监管部门为了市场化、为了做强做大各自管辖范围内的金融业务,对金融创新也持鼓励的态度,而且不遗余力。
六年多的时间里,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措施密集出台,利率市场化基本到位,汇率中间价改革轰动一时,私募、支付及保险公司牌照大量获批,险资应用被显著松绑,券商的类贷款和资管业务获得有力支持,民营银行牌照深受民营企业追捧,各地政府也忙于设立当地法人的金融机构和交易场所,典当、商业保理和融资租赁公司遍地开花(累计已达二万家)。
这些金融创新对优化资源配置、满足市场需求、服务实体经济无疑已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风险分散、投资行为不规范及风险积聚、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拆息高企不下、资金外逃及非法集资猖獗等弊端。
由此,从互联网金融整顿开始,中国又进入了金融强监管时期,舆情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鼓励创新的声音很弱,对过度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的批评却不绝于耳。面对这种热冷切换的环境,我们认为,当前应该做的不是去质疑各类创新,而是尽快厘清金融创新须遵守的几大原则。
创新应平衡好金融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凡是金融创新都不应只考虑对经济以及业务和利润的影响,都应同步去研究其风险传导机制及潜在风险的大小。
比如,我们在力推人民币国际化、放松各种管理措施的同时,就应预先想到当资金大量外逃时该怎么办。又比如,在2015年上半年稳增长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有些学者就力主推出汇率中间价改革,改变人民币汇率&虚高&的局面。
相关文章推荐金融创新 迅速崛起的中国力量_凤凰资讯
金融创新 迅速崛起的中国力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金融创新 迅速崛起的中国力量   近日,波士顿咨询、阿里、百度和滴滴联合发布中国互联网经济白
原标题:金融创新 迅速崛起的中国力量
  近日,波士顿咨询、阿里、百度和滴滴联合发布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书中引用的数据显示,2017年4月最新数据,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宝以1656亿美元的AuM规模,超越摩根大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 2016年度,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实现8万5千亿美元,高达美国同期的70倍以上;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初创公司正在世界舞台上引领潮流。
  如果说金融1.0时代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一枝独秀的时代,那毫无疑问,金融2.0时代或者说新金融时代,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传统的金融力量如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到新金融领域萌生的独角兽京东金融、宜人贷、陆金服,中国的金融创新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迅速崛起。
  如果要分析中国金融创新的推动力量,人口存量、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可谓功不可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02亿,线下场景使用特点突出,4.63亿网民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进行支付。
  尽管中国金融服务的实体基础可能比美国少很多,但借助移动互联网,中国金融创新有弯道超车的基础。对此,在中美两国各自生活多年的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有过详细解释。美国的移动金融发展较慢,一方面在于两国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差异。美国网贷平台的投资人很大一部分是机构投资者,或者三四十岁、具有一定财富积累的人群,而美国的年轻人没有储蓄和理财的习惯。但中国的情况不同,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主要客群为年轻人,他们很多人有不错的收入,且有储蓄和理财的习惯,这类人群更容易接受移动金融。并且整体来看,中国人对手机的依赖和使用程度远高于美国人。
  此外,美国当地金融市场较为成熟,基础设施完善,用户已经获得较好的金融服务并养成了一定的使用习惯,所以这些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现状。
  正如刘慈欣在《流浪地球》里写的,小的生态系统,不管多么精确,是经不起风浪的。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决定了金融创新有足够的空间和形态,即便只聚焦于某个生态系统上小小的一环,也能生活的不错。尤其对于那些已经在地产、物流、电商等传统领域具备了完整生态系统的公司来说,金融创新显得水到渠成、得心应手。
  BAT等巨头在金融创新上的贡献有目共睹:腾讯和阿里以扫码支付助力中国从现金支付时代跳跃进入移动无纸化支付时代,跃过欧美等国家金融发展历程中的信用卡支付时代;余额宝从零到一,用时三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京东金融在白条支付、人脸识别和机器学习方面一路领先。新近崛起的独角兽也不容小觑,宜人贷、信而富成功实现海外上市。
  就连传统的地产巨头也在涉足金融创新,碧桂园、恒大、绿地、万达、佳兆业等都成立了自己的金融服务公司。地产公司做金融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一方面,无论是商业地产还是居住地产,人口聚居的地方都是金融场景的天然入口;另一方面,围绕地产主业的上下游企业容易形成庞大的产业链集群,适合发展供应链金融。
  以目前销售规模排名榜首的碧桂园为例,从产业链看,经过25年的发展,业务涉及建筑、房产开发、物业、酒店、教育等多个领域,同时拥有庞大的业主人群、员工和交易数据,全球有900个项目。社区是天然的消费场景,而业主和员工的金融需求也亟待满足,碧桂园涉足金融创新领域顺理成章。
  2016年8月碧桂园旗下碧有信正式上线,碧有信定位于“社区金融平台”。社区金融在国内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 但是在西方如美国已经有成熟的运营模式,如今全球市值领先的富国银行主营业务就是社区金融。中美两国金融服务体系和人群聚居特点等差异,使得美国的社区金融创新由银行主导,而在国内,地产集团似乎更有优势。
  很长一段时间,伦敦、纽约、东京是世界范围内金融力量的领头羊。但是在新金融领域,这一局面有望被迅速崛起的中国力量打破,也许在未来,上海、北京、深圳也将会出现在世界金融中心榜单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06347
播放数:264425
播放数:139005
播放数:5808920郭晓明:中国金融创新的目标要放眼国际背景
——与黄益平教授商榷
风云学会会员,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学博士
关键字: 金融金融创新融资难虚拟经济金融改革美国金融中国金融全球金融格局
【金融改革是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之一,近期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在金融方面要“降低融资成本,创新金融支持方式”。然而,金融改革的具体方向仍有许多值得摸索、商榷之处,特别是在美元加息“剪羊毛”的背景下,更要厘清方向性的问题。
此前观察者网刊载了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与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的文章,也涉及金融改革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作者指出,金融改革第一要义在于金融舆论话语权,中国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的目的不能仅仅盯在国内,一定要放到全球经济中去考虑;同时,中国的金融业和欧美金融业应有本质区别,美国金融业是垄断暴利行业,中国金融业应服务于实体经济。】
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教授在中对金融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关系给出了历史回顾,并引出了金融改革三个方面:降低准入,开放市场,完善监管。很显然,黄教授的经济转型讲的是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回顾的是改革开放这个转型的过程,金融改革因此就是这个转型的继续,降低准入和开放市场就是金融的市场经济化。如此立论,和今天中国真正面临的转型任务大相径庭。
今天中国的转型不是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而是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调整。2008年金融海啸不是中国引发的问题,而是华尔街引发的问题。而且美国政府说一套做一套,不是让市场机制自我调整,而是政府救市,以后更是QE全球放水。
黄益平教授讲到金融抑制问题,认为中国金融抑制问题非常严重。黄益平眼中的金融问题,显然只是中国内部的问题。这样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缺乏全球观点。中国目前的问题正是2008华尔街金融海啸连带的池鱼之殃。所以,要谈中国今日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必须对全球金融状态有一个基本的评估。黄益平只对中国国内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做了回顾,缺乏对全球金融状态的把握。今天的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一部分,脱离全球经济来考虑中国的转型和金融改革,可能会使中国金融改革误入歧途。
中国目前的问题正是2008华尔街金融海啸连带的池鱼之殃
那么,全球金融现状是怎样一幅图景呢?大家知道,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的至今是华尔街,全球大部分金融资产是美元资产,如中国的外汇储备就很大比例就必需以美国国债的形式存在。美元依然是国际贸易的最主要的结算货币。中国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必须把这个国际背景考虑进去,因为无论中国经济有多完美,华尔街一个喷嚏也能让中国经济病几年。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在他的《》(日《战略与管理》微信公众号发布)描绘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全球金融图景:“2013年,全球GDP总值75万亿美元,国际贸易额18.8万亿美元,但当年的国际货币交易额却高达2300万亿美元,而在当年的国际货币交易额中,87%是美元交易。”
全球75万亿的GDP面对的是全球2300万亿的货币交易。以如此的巨大国际金融体量,只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制造一个定向的羊群效应,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击溃任何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面对如此巨大的国际金融资产在资本市场上流动,如果金融市场开放得好,就可以有大量资本涌入实体经济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如果开放得不好,则国家财富可能被一夜卷空。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必须对国际金融格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否则改革会用错药,本来可以慢慢恢复的小病会因为服错药导致生命危险。前苏联解体服下休克疗法的药,导致俄国从冷战时期的工业大国变为今天的原料出口国。
黄益平说:“中国人的储蓄很多,但是没有投资的渠道……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体系当中、市场当中金融市场不发达,没有很好的投资渠道,所有的钱都放到一个地方去。这跟我们的体制有关系,所以以后要改革。”这是就中国谈中国,和全球经济割裂开谈中国金融改革,给人一种印象,好像国外投资很容易赚钱,国内投资就很难赚钱。这样有可能误导许多资金外流,而且是血本无归的外流。实际上,投资难不仅仅是渠道问题,全球都面临投资难的问题。只不过中国是储蓄大国,投资难问题突出。但是,找不到有利可图的项目是全球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以为这只是中国的问题,以为中国才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外国就没有,以为是中国金融体制和外国不同引发的问题,那就是诊断错误,诊断错误就会用错药,就会把金融改革引向歧途。
美国在过去十多年双赤字运行,使得全球美元激增。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量化宽松,使得我们看到王建给出的图景——2300万亿的全球货币交易对75万亿的全球GDP。美国国债已经高达18万亿,为了压低美国债务成本,美联储已经把利率压得低于通胀率。投资决策用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是无风险利率,全球经济中的无风险利率资产就是美国国债,美国国债除去通胀的实际利率已经是负值。原因是美联储已经把利率压到极低,而美国经济双赤字运行还在持续。如果金融市场是完善的话,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已经没有无风险的有利可图项目。
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全球经济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石油美元、欧洲美元,还有中国外汇储备,这些美元资产要在美国国债实际利率为负值的局势下保值增值,就会投资到一些即使投资回报率为负但资产价格依然会升值的项目中。投资已经不仅仅以回报率高低来计算,而要更多地考虑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计算。投资房产的租金回报可能是负值,即租金收入不足以补偿维护房屋的成本,但是,由于美国经济双赤字运行,房价升值是全球板上钉钉的前景,即便现金流是负值,资产价格在全球通胀潮流中还在增值。这才是今天全球金融格局下的投资策略。
如果我们不认识到全球金融格局而盲目地增加投资渠道,结果很可能造成更多的投机套利行为,不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反而是金融业伤害实体经济。今年的股灾就是一个例子。因此,仅仅以投资回报为依据的传统投资决策行为已经不适应2008年以后发达国家一系列量化宽松之后的国际金融局势。可接受的投资项目可能投资回报为负,但由于资产的通胀增值依然是好投资。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就是通胀为常态的经济,就是全球经济中货币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的经济。而这种通胀经济行为,自2008年以来发达国家相继量化宽松后演绎得越来越严重,这才是国际大环境下中国投资难的现象的本质。如果不认识到这个本质,增加投资渠道和开放金融市场,结果就会被国际资本收购你认为没有回报的资产。要认识到没有回报的资产未必就是不良资产。
所以,金融改革第一要义在于金融舆论话语权。金融套利在于信息不对称,一定要让投资者知道全球金融信息,才能做出投资决策。如果全球金融信息被扭曲,被华尔街几个机构把持,则华尔街可以用信息不对称套利,这是造成金融业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根源。信息对称可以杜绝短期套利行为。中国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要在全球金融市场信息上下狠工夫。
很长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大格局是中国制造和美国消费,两者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轴。自2008年以来,中国制造遭到欧美挤压,如此有了全球经济转型的倾向,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要义。中国金融改革,要关注如何打破南北贸易的价格剪刀差,要关注如何防止北方债务国滥用铸币权印钞套中国实体经济资产。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是在这种全球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改革,不是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下的改革。
由于历史惯性,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全球经济格局依然若隐若现,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中的财富创造区域,投资中国经济依然是全球经济最有利可图的投资,只要认清全球经济通胀大趋势,不要仅仅以投资回报计算投资项目,而要有资产价格通胀趋势的认识。
如果金融信息对称准确,投资者可以货比三家,全球经济中投资中国实体经济的项目必然要比发达国家多,这是实体经济产生财富、虚拟经济分配财富的本质所决定的。如果没有对称和准确的金融信息,光是增加投资渠道和金融市场开放,依然难以把中国储蓄投资到中国实体经济中,而看到的只能是发达国家印钞收购中国的实体经济资产。我们必须认识到,如今发达国家都是净债务国,中国是净债权国,何以中国实体经济资产被债务国收购?而中国投资者的资金却流向国外稀释欧美债务?
金融改革还必须配合国家税收制度和企业财会制度一起改革,才能防止水桶短板事故的发生,才能在完善金融市场的时候,有效地把全球资本导入中国实体经济,才能防止海外游资袭击中国实体经济、抄底中国实体经济资产、卷走中国股市散民财富。
王建在《》一文中,对把金融创新做为摆脱经济下行的战略、让虚拟经济挤压实体经济的现象表示了担忧。王建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但不是中国不搞金融创新的理由。正如上边分析中指出的,国际虚拟经济的实力不成比例地大大高于实体经济,中国金融创新的目标之一是要防止国际金融垄断玩家重创中国实体经济。如果中国只管埋头发展实体经济,而忽略了金融创新以应对国际金融的复杂局势,则中国实体经济无以持续发展。
王建指出中国还有庞大的低收入农村人口,中国的经济下行是经济危机的边缘。无论中国经济是不是处在危机的边缘,在还有庞大的低收入人口的时候经济出现下行,这对于有责任心的宏观经济决策者而言应该是感到寝食不安的现象。
什么是金融,什么是虚拟经济?金融在一个经济体内应该属于交易成本,财富的产生在实体经济领域。虚拟经济比重越大,就是经济体系的交易成本越高。这大概是王建担忧的虚拟经济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后果。虚拟经济比例升高是经济体系效率低下的表现。
人们会问,欧美不是虚拟经济占GDP比重很高吗?不是经济很好吗?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华尔街赚的是垄断利润,发达国家金融占GDP比重高,是他们强制金融秩序通过垄断暴利从不发达国家索取大量财富,因此才能够支撑其虚拟经济高比例的经济。中国或许能够加入发达“列强”的行列,但那不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目标。
要在全球经济中保持中国经济增长,就必须有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中国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的目的不能仅仅盯在国内,一定要放到全球经济中去考虑。中国的金融创新应该为中国的过剩产能找到一带一路的商机,中国的金融改革应该使储蓄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之一是劳动力成本提高,但劳动力成本提高正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因为劳动力成本提高就阻碍投资,相反,投资应该提高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这才是经济增长的本意。因此,我们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除了要把资本引入中国实体经济和防止国际资本卷走中国财富之外,还要为中国过剩产能开辟全球市场,还要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
总之,中国的金融业和欧美金融业有本质区别,美国金融业是垄断暴利行业,中国金融业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行业。美国金融业的发展是虚拟经济在GDP比重的增加,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是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金融业的投入是否出成效,在于是否能够引导储蓄投入科技创新,在于是否能够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市场。金融业要发展,但金融业发展的结果是实体经济的更加壮大,最终结果是虚拟经济在GDP比重并不会上升。
当然,万事开头难,中国金融有开始的投入,可能会在一两年内比重增加,但是,如果几年以后实体经济比重不赶上来,那么,中国就是在自己经济体内制造了一个类似华尔街那样的寄生虫,用其垄断地位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推高了实体经济的总体成本,降低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金融要上,要大力上,但结果应该是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由于中国金融业本质和美国金融业本质的不同,我们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必须跳出华尔街成见,一定要批判地学习西方金融制度,一定要创造出自己的金融制度。
作者简介:郭晓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风云学会研究员,曾任汇丰证券信息安全副官、贵州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加拿大劳里尔大学商学院和物理计算机系兼职教授,微博账号@西西河氏唵啊吽 。
致谢:感谢风云学会会长袁岚峰博士(@中科大胡不归 )和其他会员对文章提出的宝贵意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陈轩甫华生:中国是金融创新不足而非过度
日08:09  来源:
第1页:房市企稳是危机结束信号
第2页:中国金融创新不能停止
  此次的次贷风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创新过度让美国人吞下了苦果,这也让国内一些人对中国发展金融创新产生了怀疑。不过,学家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情况与美国根本不同,中国并非金融创新过度而是创新不足,不能因此停止金融创新的步伐。
  房市企稳是危机结束信号
  记者: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什么?
  华生:美国金融危机起因于过去一两年来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因为过去六七年美国价格上涨过快形成泡沫。美国金融机构放松贷款标准,在很少首付甚至零首付的情况下,让缺乏支付能力的人买房子,这造成了潜在的偿付风险。一旦房价下跌,偿付风险就暴露出来。美国市场泡沫的出现,以及美联储低利率的政策引发了次贷危机。
  西方国家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的涨跌,本来是很正常的市场表现。但此次为何会引发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呢?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与金融创新密切有关。贷款机构将其放出去的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变成证券产品后销售给投资银行等机构。尽管投资银行对贷款风险度作了分类,好象是风险都被分散了,但是整体风险仍然存在。如果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跌,在被金融杠杆放大十倍甚至几十倍以后,金融市场就会发生剧烈动荡。
  美国房地产价格虽然下降了,但实际上至今只跌了20%多,应该不会引起这么严重的金融危机。但是杠杆作用放大了风险,过大的杠杆作用引发了金融危机。美国金融衍生品交易量巨大,目前其金融衍生品交易额是GDP的10倍以上。虽然问题根子出在房地产市场,但是其中风险被金融衍生品成几倍甚至十几倍地放大了。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资产就会大幅缩水。
  这其中原因一方面是这些金融机构的贪婪,开始是少数人冒险,慢慢发展成多数人的冒险;另一方面,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又严重失职,监管不力。
  记者:美国金融危机最坏的时刻已经到来,还是如一些人所说的“仍未看到隧道的尽头”?
  华生:美国金融危机最坏的时刻是否已经来临,现在还不好下结论。美国政府目前采取的救助措施是必要的,以防止连锁反应导致整体金融市场的崩溃。但是美国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美国政府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而且美国财政赤字本来就大。由于财政赤字巨大,已经动摇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美元的持续贬值,与其天文数字级的财政赤字直接关联。
  因此,美国财政在国会批准的范围内能够动用的资金是有限的,美联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能够动用的资金也是有限的。美联储的资金是为美国整个储蓄提供,如果资金动用太多,美国存款风险就会增加。
  美国政府能够动用的财力是有限的,所以美国政府才向其他国家求援。美国政府在其有限的腾挪空间里采取的行动,能不能使金融市场恢复信心,现在尚待观察。另外,还要看美国经济会不会进一步恶化。如果美国房地产市场继续恶化,甚至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那么市场可能会认为这些措施是不够的,这时市场信心就会受到影响。因此目前尚不能说最坏的时期已经到来,现在还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记者:请预测一下这场危机的未来走向,其结束的信号是什么?
  华生:本次危机的起源是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因此如果美国政府的这些措施在短期内能够稳定金融市场的信心,不至于引起实体经济严重衰退,那么一旦房地产市场进入底部,开始企稳,就可以认为危机即将过去。
  另外一种情况是,未来房地产市场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但是美国金融系统通过这次大调整,将其杠杆交易进行大幅度对冲、缩小甚至取消,使过度的杠杆交易萎缩到合理水平,金融系统本身更加坚强。那么即使房地产市场还不稳定,但金融机构应付不稳定的能力大幅提高了,危机也会结束。
  最乐观的预期是,美国近期采取的一系列救市政策能够稳定市场信心,也许最困难的日子已经来临了,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另外一种可能是还有一段很艰苦的不确定和调整期,而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美国金融系统发生的这些问题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多年累积的结果。过去对金融创新一味溢美,现在要使其恢复至比较平衡的水平上并非易事,需要刮骨疗伤。
  第三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美国政府救市只是短期起作用。如果金融系统的混乱跟金融机构的倒闭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就会造成美国经济陷入比较严重的衰退。就像1929年至1933年那样,那么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就非常严重,衰退与停滞就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1
【作者:赵彤刚 来源:】
(责任编辑:王铮)
09/26 07:3009/26 05:1309/25 10:5109/24 10:5309/24 09:2609/24 07:5009/22 13:2409/20 03:52
用户名: 密码:&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和讯网友 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和讯注册用户,请先!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史可元随着现代化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金融界也进行了一番改革和创新,但金融业的创新是跟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在实体经济的推动下进行的金融产品、工具以及制度等等方面的创新,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金融创新模式还不够完善,还经受不住国际风浪的考验,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进和提高,才能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本文从金融创新的特点及问题进行分析,对其解决对策提出了一定的看法。金融业是经济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性产业,占据着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在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金融业的鼎力配合和大力支持,而进行金融的创新正是其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一环,是促进金融发展的助力剂,是我国经济飞跃的推动剂。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金融业在我国的发展和起步都比较的晚,金融结构不健全,各项管理体系也不完善,面对国际上许多新兴的金融产品及服务都还不能接纳,正处于发展的最初级阶段,还需要不断的引进新技术,吸收新经验,不断的补充自己,才能发展和壮大,为经济的飞跃起到大力的推动作用。具有很强的吸纳性。我国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国家,在金融方面的理念也比较的守旧,只有不断的进行学习与补充才能更加的强大,所以金融界在创新的过程中比较的谦虚和好学,勇于引进新技术,接纳新经验,尤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模式,是我国金融家们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的典范,然后再把它变成自己的形式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服务,这样就可以为金融创新节约大量的时间,降低创新过程中的研究成本,达到快速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当然,金融创新的吸纳过程并不能全盘照搬,而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吸收,将不适应我国国情的发展部分加以剔除或进行修改后再利用,因为我国进行金融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做到适应自身的实际,只有自己的独特创新模式才是最有效的。具有广阔的未来。我国的金融业虽然发展的较晚,还处于水平低、进步慢的雏形,也还不具备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势力和能力,但从我国整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来看,金融业的发展前景还是无限广阔的,因为从我国的改革开发到世界世贸组织的加入,国民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其竞争性也非常的强烈,只要在金融业进行合理的创新与改革,让其成为我国经济进步的源动力,就定会具有一个辉煌的未来,位于世界的前列。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问题研究传统理念的束缚。不论是对于企业还是银行等等部门来说,进行金融的创新必须要从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市场的发展变化,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提高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但从当下的现状来看,各大企、事业单位都没有主动性,不接受各种创新活动的融入和渗透,使金融创新工作陷入了比较被动的境地,再加上我国的银行大多都属于国有的商业银行,其谨慎性较强,对于金融的创新不予以重视,使金融的创新工作更是举步维艰1([1]孟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商业经济,2009,(23):58-60.)。人才资源的匮乏。要进行金融的创新就必须配备专业的、高尖端的科技人才,因为人才是创新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而且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如果要进行金融的创新,更需要多层次、多元化、全能型金融人才的紧密配合,也就是说这些人才专业知识必须扎实,还要懂得管理和经营,只有这样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才能为我国金融创新工作做出贡献,但就我国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教育体制也正处于转型期,再加上传统观念的约束,这种金融“全才通”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金融创新工作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制约。金融的创新需要由金融工具的大力支持,而我国诸如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一类的金融工具虽然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足以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而且各大金融机构之间也没有融洽的关系,大多数都是各自为政,这就不能形成一套完整而系统的金融体系,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机制和管理制度,这也给金融创新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和影响。进行金融创新的发展策略面对我国如此庞大的金融市场,要想达到稳定发展、健康成长的目的,就必须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根源上去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从根本上进行根治和清除,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达到金融创新工作的平稳发展。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入。21世纪是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世纪,也是信息化的高科技时代,所以在进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并学会运用现代的电子网络高科技手段来与金融的創新工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加快金融创新的速度,保证金融创新的质量,完成金融创新的目标。用竞争性来推动创新进程。有竞争就会有淘汰,有淘汰必然就有创新,这是自然规律,所以在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开展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能脱颖而出,各金融机构就会绞尽脑汁的想出各种策略和办法,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以此来满足各层次不同的需求,所以这种竞争性也是对金融创新的一个推动。努力扩大业务范围。要进行创新就要把领域扩大,只有覆盖面大了,才能更有效的推动创新与发展,不能目光短浅,把创新的范围限制在几种金融产品或工具上,要有更远大的目标和市场,彻底改变传统的金融模式,并对其单一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改革,以此来衍生出更多的业务,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大的成长,取得创新的更好成绩2。([2]易云英,刘畅,郭敏.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金融,2010,(4):33~35.)而且还应该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让其混合式的经营模式健康发展,打破各种垄断,共同协作进步。加强人员素质。对于金融业的人才培养一定要跟上,因为人才是进行所有创新活动的首要因素,是创新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金融界发展的希望,只有专业化的综合型、全能型、复合型的人才,才能让金融业更强大,更具有与国际竞争的势力。总而言之,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脚步,我国与世界接轨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大,想要站在世界之巅,就必须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而金融业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只有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综合水平,才能让其发挥出巨大的潜力,才能为金融创新工作起到推动的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建设更上一层楼。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4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金融创新年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