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合伙企业借款,个人与信用社签的夫妻双方签借款合同同是否有效

当前位置:
以个人名义借钱用于合伙事务是否属于合伙债务
作者:姜康&&发布时间: 17:21:29
  案例:
  甲与另外五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挖沙船,合伙经营期间,为合伙事务的需要,甲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申请贷款,并与其他五位合伙人共同约定,该笔借款按各个合伙人的实际出资比例由大家共同承担。另在贷款协议签订之后,以六人共有之挖沙船办理了船舶抵押登记。现贷款到期之后,此笔贷款是否由合伙人共同偿还。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由各合伙人共同偿还,因为该笔贷款确实用于合伙经营,并且各合伙人承诺按各自的实际出资比例由大家共同承担。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由甲个人偿还,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贷款合同是甲以个人名义和信用社签订的,只对甲有约束力,信用社不能要求其他合伙人偿还贷款。各合伙人之间的约定是其内部规定,不能对抗第三人,信用社只能向甲要求实现债权而不能向其他合伙人主张债权。至于其内部约定,可以由甲偿还借款之后再由各合伙人按约定偿还给甲。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
  首先,合伙债务,是指于合伙关系存续期间,合伙以其字号或全体合伙人的名义,在与第三人发生民事法律关系中所承担的债务。本案中,甲向信用社申请贷款并不是以合伙字号或全体合伙人的名义向信用社申请贷款而是以个人名义申请贷款,所以此笔贷款非合伙债务。
  其次,根据合同相对性的原则,贷款关系是发生在信用社和甲之间的,信用社只能向甲主张偿还贷款。
  再次,虽然该笔贷款是用于合伙事务,并且甲与其他五位合伙人共同约定,该笔借款按各个合伙人的实际出资比例由大家共同承担,但是这个约定属于合伙组织的内部约定,不具有外部效力。换句话讲,甲偿还完此笔贷款之后,可以以该协议为依据再向其他五位合伙人主张权利。
  最后,各合伙人以其共有的合伙财产船舶作为抵押并登记,并不能表明其他合伙人就是主债权的债务人,而仅仅是用其共有的财产对主债权进行担保。换句话讲,只有在主债权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信用社才可以要求实现其抵押权。
  法官提醒:合伙是基于各合伙人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之上组成的经济组织,合伙人格的独立性并没有公司人格的独立性那么强,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诸如合伙财产、合伙利益、合伙民事责任等等都仅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正是由于合伙各方面的相对独立性,各合伙人在合伙经营期间应主动注意将合伙期间的合伙债务和个人债务严格区分开来,不要以个人名义与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既然是为合伙经营而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就一定要以合伙组织或全体合伙人的名义进行。
来源:中国法院网汨罗法院
责任编辑:舒丽莉信用社与未经工商年检的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是否有效 - 110法律咨询网
&&热门省份:
我的位置:
信用社与未经工商年检的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是否有效
发布日期:&&& 文章来源: 互联网
  案情:日甲公司与某信用社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借款流动资金15万元,期限为半年(从日至日止),利率按月息5.7‰计算,乙公司对此借款作了连带担保责任。还款期限届满后,甲公司未能按约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乙公司也拒绝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信用社即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和乙公司承担连带还款责任。法院经审理查明:甲公司于1999年12月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注册后从未参加工商年检,工商部门已于2002年12月向该公司发出行政处罚听证告知通知书,拟对其作出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信用社在未对借款人甲公司的主体资格和借款条件进行严格审查的前提下,即盲目放贷。在此情形下,该借款合同是否有效?  分歧意见:针对该问题,法院在审理中存在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该借款合同无效。理由在于:日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中第十六条规定“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四)违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贷款行为。”该“其他贷款行为”可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制订的《贷款通则》第十七条第二款及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即金融机构不得对未办理年检手续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因以上条款皆属于禁止性规定,所以信用社未尽审核即放贷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合同法》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为无效合同”的条款,信用社与甲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无效。  第二种意见认为,该借款合同有效。理由在于:《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是关于禁止金融机构违规放贷的规定,目的是通过约束金融机构放贷行为,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从而实现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经营原则。违反该规定,仅是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可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同时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借款条件进行审查也是其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不涉及其他人的利益,不影响其对外签订的借款合同的效力。  第三种意见认为:虽然《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属于行政法规,其中的十六条也体现了强行性条款的法律属性,但是该条第四款“违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贷款行为”则值得探讨。“违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贷款行为”不能从效力等级较低的部门规章中寻求答案,否则就不恰当地提升了部门规章的位阶,导致了适用法律的不严谨性。本案中信用社的行为虽违反作为部门规章的《贷款通则》,但并未与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发生抵触,故应认定该借款合同有效。  评析:笔者认为第二种意见代表了金融机构的要求和呼声,一旦借款合同定为无效,在金融机构存在过错的前提下,其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如金融机构和借款人各自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设定担保,因借款合同无效,则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无论担保人有无过错,金融机构也决不可能从担保人处获得足额的清偿。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金融机构当然不愿走此下策。但是法官审理民事案件应以平等保护当事人的权利为原则,不能因为一方是金融机构,就心存偏袒,同样更不能以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条款为借口违反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最高法则。因为稳定金融秩序和避免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金融系统本身,金融机构本应树立金融法治意识,将依法经营放在第一位,把金融法律、法规作为经营管理必须遵守的准则,从而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杜绝违法经营。人民法院在审理金融纠纷案件中,在保护信贷资产不流失的同时,仍应按照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运用司法手段对金融违法行为给予必要的制裁,以此维护金融秩序,保证国家金融业健康、稳健地发展。所以对于金融机构严重违反贷款业务的基本原则的,不能简单以借款条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为由,一概认定合同有效,而应视该行为是否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分别对待。而《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是国务院制订的,属于行政法规,具有普适性和公示力,借款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明知并遵从行事,如违反其中的强制性规定,必定会影响合同的效力。该处罚办法的十六条从指引方式来看,它要求金融机构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必须不为某些行为,语句中使用了“不得”的词语,是一种禁止性的规定。从规定的内容而言,其指明了3种情况对金融机构是明令禁止的,不得越雷池半步。从其法律后果看,一旦违反上述规定,金融机构和相关人员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毫无疑问,十六条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内容来看确系强制性规定。如果本案中,信用社放贷的行为确实违反了《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中的第十六条前三种情形,那么法院判定借款合同无效是有充分根据的,否则将置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于何地,它们的效力将从何体现,法院又如何引导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培育民众对法律的信心呢?当然这里仅是将上述两种意见相比较得出的结论,并不能由此推断笔者完全同意第一种意见。笔者认为本案定论的关键在于信用社的违规行为是否属于《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中的第十六条规制的范围。十六条前三款明确规定的三种行为对金融机构是高压线,碰不起,触不得,但本案中该信用社的行为却与之无法对应。所以争论的焦点势必集中在第四款“违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贷款行为”,该款在立法上俗称“兜底条款”、“口袋条款”,是为了避免挂一漏万的现象发生,是立法的需要,也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这种“兜底条款”有可能导致法律适用上的困惑和迷茫。究竟其他哪些贷款行为属于违反了第四款的规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从严限制还是从宽解释?笔者认为这主要基于该类贷款行为是以何“面目”示人,它们依托的载体是什么,是规定在法律中,还是规定在行政法规中,抑或受部门规章调整。如此一来就导致了法律适用上的模糊性、不稳定性,甚至矛盾性。既然认定合同无效是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对于十六条第四款应从严解释:只有在法律、行政法规中有明文规定的,属中国人民银行禁止的其他贷款行为,才能纳入第四款的范畴,而不能任意解释其他效力等级较低的部门规章中的相关规定均被该条款所包容。当然在认定合同无效时,就无需援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可直接依据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作出裁决。针对本案中信用社的违规操作,恰恰只能从作为部门规章的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中“觅其芳踪”。故信用社未尽审查义务,即对未办理工商年检的甲公司放贷的行为,因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认定该借款合同合法有效为宜,故笔者倾向于第三种意见。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问题,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无锡推荐律师
相关法律知识冒用他人名义贷款的合同是否有效?【信用社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943贴子:
冒用他人名义贷款的合同是否有效?
问题:某法院审理的一起借款案件中,李某擅自用王某的以王某的名义在某信用社贷款1万元,贷款期限为6个月。借款到期后,该信用社向王某发出催款通知书,此时王某才得知李某以其名义在信用社贷款,但其当时未表示任何异议,并在催款通知书上签了字。后王某以该款非其所贷为由拒不还款。在认定该借款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李某未经王某同意以王某的名义贷款,该合同属无效合同,王某不应承担还款责任。另一种意见认为:虽王某当时不知情,但当信用社向其发出催款通知书时,其未表示任何异议,应视为其对该借款合同的追认,因此应认为该合同有效,王某应承担还款责任。研究组认为:第66条第1款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是证明公民身份的一种法定证件。本案中,李某用王某的身份证以王某的名义向信用社贷款,李某即实施了一种代理行为。借款期限届满后,信用社向王某发出催款通知书,王某因未表示任何异议,并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表明王某对李某的行为予以追认。因此,应当认定李某代王某所签借款合同有效,王某应当依法承担还款责任。
农村信用社信用卡,办理信用卡,O费用,极速审核,快至1天下卡
债权人受欺诈但不行使撤销权的,借款合同仍属有效【案例1】北京市丰台支行与上海银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租赁有限公司、北京万翔实业总公司担保借款合同纠纷上诉案([2002]民二终字第20号)【案例2】广西临桂县城市信用社与神农架林区支行欠款担保合同纠纷上诉案([2001]民二终字第179号,法公布[2003]第18号)【观点】在北京市丰台支行与上海银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租赁有限公司、北京万翔实业总公司担保借款合同纠纷上诉案中,在判决中指出:“第54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合同法解释(一)》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效力时,对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合同无效而适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则适用合同法’。而本案受损方……在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时并没有请求判令变更或撤销本案……保证担保借款合同……已履行了贷款义务,该合同应认定有效。”广西临桂县城市信用社与神农架林区支行欠款担保合同纠纷上诉案判决([2001]民二终字第179号)中,也持同一态度:临桂信用社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临桂信用社的名义对外签订借款合同形成了临桂信用社与相对人的民事法律关系,该社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的事实并不影响该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本案的民事法律关系与临桂信用社有关人员的涉嫌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事实,因此本案与涉嫌犯罪案件应当分开审理。临桂信用社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系以该信用社的名义对外缔约,因其行为所引起的民事责任依法理应由该信用社承担。临桂信用社亦未举证证明神农架支行的工作人员参与周小华、林明学等人的涉嫌犯罪,根据……有关规定,本案不需要移送,而应由人民法院继续审理,临桂信用社提出的该项上诉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临桂信用社在本案中是否存在欺诈,其主张权属于债权人神农架支行,根据第54条第2款的关于“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的规定,即使本案临桂信用社的行为构成欺诈,请求撤销与之签订合同的权利也只能属于神农架支行,而神农架支行并未主张撤销其与临桂信用社所签的合同……其余每款均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故应当认定……合同合法有效。
就未履行债务重新订立合同的效力万通实业公司与兰州商业银行借款合同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二终字第209号民事判决书)【裁判摘要】借款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借款合同中未履行的债务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债务人明知并且认可新合同中的一切内容,没有证据证明新合同的订立违背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新合同中关于债务数额的约定,应视为债务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只要该处分行为不损害公共利益,不违反国家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即应认定新合同中关于债务数额的约定合法有效。四、国家机关为商事投资目的而与商业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无效,银行应对贷款损失承担一定责任贵州省望谟县财政局与中国建设银行贵州分行借款担保合同纠纷上诉案(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二终字第11号民事判决书)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望谟县财政局为商事投资而向建行贵州分行申请商业贷款,违反了国家机关不得经商办企业的有关禁止性规定,原审认定该借款合同无效并无不当。望谟县财政局应当返还借款本金340万元,并赔偿长期占用该笔资金给建行贵州分行造成的损失。原审判决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计算损失,并无不当。望谟县财政局借款以后是否取得收益,并不影响其长期占用该笔借款事实的存在,其主张在应还本金中扣除支付给发展公司40万元的预期红利,以及要求二审法院认定其与建行贵州分行、发展公司的入股享利协议书、股份转让合同无效,均属于另一法律关系,本案中不予申理。建行贵州分行应当知道望谟县财政局申请商业贷款系用于商事投资,却违规将款项贷出,亦有过错,原审判决其承担利息损失的20%并无不当。综上,望谟县财政局的上诉理由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民商审判指导与参考》2003年第1卷(总第3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54~358页。五、资金管理中心不属于金融机构,无权对外发放贷款,其对外签订的贷款合同应当认定无效孝感市城镇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与武汉东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武汉东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孝感分公司确认贷款合同无效纠纷上诉案(最高人民法院[1999]民终字第95号民事判决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判案大系》(民事卷1999年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43-245页。六、银行负责人在办公场所代表银行出具借条的法律效力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晚报大厦支行与李海波借款合同纠纷再审案(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提字第21号民事判决书)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案件事实和当事人诉辩,本案的焦点问题是:蒋慕飚向李海波出具借条的行为能否认定是职务行为,中信晚报支行应否承担向李海波返还借款的责任。本院认为,当事人双方对于蒋慕飚在其办公室为李海波出具了案涉借条的事实均无异议,根据蒋慕飚出具借条时的身份、出具借条的场所以及借条的内容判断,应认定蒋慕飚出具借条的行为是职务行为。首先,蒋慕飚作为时任中信晚报支行的负责人,有权代表该行进行民事行为。其次,蒋慕飚出具借条的场所是在其办公场所,也符合履行职务的特征。第三,借条的内容也表明是该行向李海波借款,而非蒋慕飚个人向李海波借款。虽然双方对借条上加盖之公章的真伪各执一词,但对借条上蒋慕飚的签名并无异议,由于蒋慕飚是该行的负责人,其依职权从事的民事行为依《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对该行产生法律效力。——中国裁判文书网七、金融企业分支机构的职能部门所为的民事行为对该分支机构是否有约束力问题:某银行以分行名义与某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嗣后该分行在办理向企业催收贷款本金及利息、还款时间、债务变动等事宜中,均以分行资产部的名义与企业进行协商并发生函件往来。对这些以资产部名义往来的函件对分行是否具有约束力,在法院讨论中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如果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经常以职能部门的名义办理与分支机构已签订的借款合同有关的各种业务的,应当认定该职能部门的行为对分支机构有约束力。第二种意见认为,必须是以分支机构名义对外活动,其职能部门的行为,对分支机构无约束力。《人民司法》研究组认为:根据提供的借款合同履行的情况,第一种意见符合法理。理由是:金融机构只有总行才具有法人资格,金融机构法人的所有民事活动并非都以法人名义进行,金融机构贷款业务中的权利和义务都由总行行使和履行并不现实,实务中都是由其分支机构或者职能部门根据总行的授权授信进行。金融机构法人或者分支机构以自己的行为表示授予职能部门代理权,或者知道职能部门以其名义进行民事活动而不作反对表示的,相对人若为善意且无过失,构成授权型表见代理,金融机构职能部门的民事活动效果归属于法人或者分支机构。根据诚信原则,金融机构法人或者分支机构对其职能部门对外进行民事活动不反对或者默认的,应认为是其真实的意思表示,事后不能因为对其不利就以未经授权为由表示反对,这样有违诚信原则。——《人民司法》2005年第9期(总第500期)。八、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不能以其借款行为系遵从政府指令为由主张免责,借款人与政府之间的纠纷应当另行处理太原市商业银行兴华街支行等与太原市信托投资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二终字第135号民事判决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判案大系》(民商事卷2001年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33~338页。九、打包放款不同于一般外汇借款,不适用外汇贷款法律规定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中国冶金进出口哈尔滨公司与中国银行啥尔滨动力支行借款合同纠纷上诉案(最高人民法院[2000]经终字第143号民事判决书,法公布[2001]第27号)《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裁判文书(2001年)》,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30~235页。十、金融机构违规向自办经济实体发放贷款是否影响该实体借款行为的法律效力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与徐州市金穗房屋开发公司、徐州市运通设备租赁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分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当事人上诉与答辩意见,本案二审争议焦点有二:其一,徐州建行与金穗公司签订的两份借款合同的效力如何,该借款合同与徐州建行、徐州农行之间的97协议有无关联,其二,金穗公司、徐州农行在本案中的民事责任问题。关于案涉借款合同效力及其与97协议的关联问题。从本案签约背景看,自1993年7月起,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约法三章”,要求金融机构立即停止向银行兴办的经济实体注入资金并实行彻底脱钩;中国人民银行于当年下半年开始落实该政策。徐州建行与徐州农行于日签订《协议书》,主要约定对彼此所属企业金穗公司与建银公司对等放贷。该协议书显然是在规避上述国家相关部门的禁止性规定。从借款合同看,徐州建行与徐州农行兴办的金穗公司签订2000万元与800万元的两份借款合同,徐州农行与徐州建行兴办的建银公司签订两个1000万元、一个800万元的三份借款合同。上述借款合同中,建、农两家银行在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用途方面均对等地作出了相同约定,利率亦相差无几,进一步落实了两家银行97协议有关对对方自办企业交叉放贷的精神。应当说,上述借款合同系97协议的具体体现。原审判决将涉案2800万元贷款认定为建、农两家银行交叉放贷,实质上等同于中国人民银行禁止的金融机构向自办企业发放的贷款,符合案件事实原貌。97协议的内容尽管违反了国务院的通知精神与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但并不违反国家法律与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且上述借款合同均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合间无效之情形,系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故本院认定案涉借款合同及97协议均合法有效。建、农两家银行签订97协议及上述借款合同存在违规行为,属于中国人民银行行政管理处罚的范畴,不应影响本案合同效力的认定。东方公司南京办有关双方上级主管部门为下属企业排忧解难,采取互惠方式为对方下属企业发放贷款,并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认定合法有效的上诉理由有理,本院予以支持。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中级会计 考试相关
[中级会计]【考试原题】甲为加入A合伙企业需要一笔资金,于日向乙借款5万元,双方以书面合同约定:借款期限为2年;借款年利率为6%,2年应付利息由乙预先在借款本金中一次扣除;借款期满时甲一次偿还全部借款。丙为甲的保证人,与乙签订保证合同,约定丙承担一般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为自借款期满之日起1年,但耒就保证担保的范围作约定。乙依约向甲交付借款。不久,甲加入A合伙企业。
借款期满后,乙因经济业务欠A合伙企业4万元,因此向A合伙企业主张,就甲欠乙的借款与乙欠A合伙企业的债务在对等数额内抵销,但遭A合伙企业拒绝。随后,乙请求甲偿还借款,并要求丙承担保证责任。甲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还款,丙也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合同法》、《担保法》、《合伙企业法》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甲、乙签订的借款合同中有哪些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2)丙承担的保证责任范围应是什么?
(3)A合伙企业是否有权拒绝乙的债务抵销请求?说明理由。
(4)丙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按照新《合伙企业法》改编的题目】甲为加入A普通合伙企业需要一笔资金,于日向乙借款5万元,双方以书面合同约定:借款期限为2年;借款年利率为6%,2年应付利息由乙预先在借款本金中一次扣除;借款期满时甲一次偿还全部借款。丙为甲的保证人,与乙签订保证合同,约定丙承担一般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为自借款期满之日起1年,但未就保证担保的范围作约定。乙依约向甲交付借款。不久,甲加入A普通合伙企业。
借款期满后,乙因经济业务欠A普通合伙企业4万元,因此向A普通合伙企业主张,就甲欠乙的借款与乙欠A普通合伙企业的债务在对等数额内抵销,但遭A普通合伙企业拒绝。随后,乙请求甲偿还借款,并要求丙承担保证责任。甲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还款,丙也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合同法》、《担保法》、《合伙企业法》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甲、乙签订的借款合同中有哪些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2)丙承担的保证责任范围应是什么?
(3)A普通合伙企业是否有权拒绝乙的债务抵销请求?说明理由。
(4)丙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考试原题】甲为加入A合伙企业需要一笔资金,于日向乙借款5万元,双方以书面合同约定:借款期限为2年;借款年利率为6%,2年应付利息由乙预先在借款本金中一次扣除;借款期满时甲一次偿还全部借款。丙为甲的保证人,与乙签订保证合同,约定丙承担一般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为自借款期满之日起1年,但耒就保证担保的范围作约定。乙依约向甲交付借款。不久,甲加入A合伙企业。
借款期满后,乙因经济业务欠A合伙企业4万元,因此向A合伙企业主张,就甲欠乙的借款与乙欠A合伙企业的债务在对等数额内抵销,但遭A合伙企业拒绝。随后,乙请求甲偿还借款,并要求丙承担保证责任。甲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还款,丙也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合同法》、《担保法》、《合伙企业法》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甲、乙签订的借款合同中有哪些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2)丙承担的保证责任范围应是什么?
(3)A合伙企业是否有权拒绝乙的债务抵销请求?说明理由。
(4)丙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按照新《合伙企业法》改编的题目】甲为加入A普通合伙企业需要一笔资金,于日向乙借款5万元,双方以书面合同约定:借款期限为2年;借款年利率为6%,2年应付利息由乙预先在借款本金中一次扣除;借款期满时甲一次偿还全部借款。丙为甲的保证人,与乙签订保证合同,约定丙承担一般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为自借款期满之日起1年,但未就保证担保的范围作约定。乙依约向甲交付借款。不久,甲加入A普通合伙企业。
借款期满后,乙因经济业务欠A普通合伙企业4万元,因此向A普通合伙企业主张,就甲欠乙的借款与乙欠A普通合伙企业的债务在对等数额内抵销,但遭A普通合伙企业拒绝。随后,乙请求甲偿还借款,并要求丙承担保证责任。甲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还款,丙也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合同法》、《担保法》、《合伙企业法》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甲、乙签订的借款合同中有哪些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2)丙承担的保证责任范围应是什么?
(3)A普通合伙企业是否有权拒绝乙的债务抵销请求?说明理由。
(4)丙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相关文章:
财务管理基础
最新资讯最新推荐最新更新
最新资讯最新推荐最新更新
扫一扫 关注微信
400-966-2080
星恒教育订阅号
星恒教育服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补签借款合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