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估值方法那些事儿:能否备案影响有多大

P2P备案之后,多数平台的苦日子才刚开始_凤凰科技
P2P备案之后,多数平台的苦日子才刚开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P2P备案之后,多数平台的苦日子才刚开始 进入2018年以来,已有88家P2P平台出现问题,
原标题:P2P备案之后,多数平台的苦日子才刚开始
进入2018年以来,已有88家P2P平台出现问题,其中64家停业,23家出现提现问题。交易数据上看,2018年1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58%,环比小幅上扬0.04%,略尴尬的是,当月成交量仅为2081.99亿元,环比下降7.39%,创下近11个月的新低。
开门不红,似乎不算好兆头。
其实,不少P2P平台都曾对2018翘首以待,因为整改终于要结束了。过去的几个月里,笔者听到不少平台诉苦:他们不敢大规模做宣传,怕枪打出头鸟;他们不敢做大业务量,因为“双降”规定被严格执行;他们饱受各类“歧视”,因为没有合规的身份……
那么,拿到备案后,这一切会有改观吗?看上去,并非如此。 去刚兑后,如何确保资金安全
2017年11月,资管新规出台,再次明确打破刚性兑付的信号,提出了明确的惩戒和监督措施。之后,P2P专项整治整改验收通知明确提出“应当禁止辖内机构继续提取、新增风险备付金,对于已经提取的风险备付金,应当逐步消化,压缩风险备付金规模”,由于关系到备案登记问题,整个行业终于开启了实质性“去担保”的序幕。
11月以来,多家平台陆续公告取消或停止披露风险备付金,引入第三方机构担保或保险公司贷款履约保险来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不过,两者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本质性差异,导致在投资者资金安全保障功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是赔付体验差异。风险备付金是平台根据借款规模从自有资金和借款额中抽取的一笔保障金,违约事件发生时,平台可以无障碍地使用这笔资金,确保赔付即时到位,在投资者体验上表现为“零逾期”;第三方担保或保险,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往往进入相对漫长的赔付流程,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投资者会有真实的逾期体验,易诱发舆论风波。
二是保障能力差异。备付金为平台提取,平台可以根据备付金余额和平台资产状况灵活调整计提比例,确保资金充足;第三方担保或保险,很难做到平台投资标的的全面覆盖,已覆盖标的也很难做到100%覆盖。
三是运营成本差异。备付金不以盈利为目的,而第三方担保机构则追求盈利,对平台而言,无疑会增大运营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要么是提高借款人利率,要么是降低投资者收益率,要么平台自行承担,综合来看,会影响平台的用户体验。
同时,也要考虑到会有相当多的平台不会接入第三方担保服务,使得投资者资金完全暴露于“刚性兑付”环境之下,自担风险。
问题来了,即便借款信息充分披露,大多数投资者仍不具备判断项目靠谱程度的专业能力,也缺乏相应的精力。尤其是面对大量的小额分散投资标的,逐一评估项目风险也并不现实。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只能寄托于平台的前期项目筛选和后期的贷后催收上,而每出现一次逾期事件,就会削弱平台在投资者心中的信誉度,日积月累,可能没有一个平台在投资者心中是完全靠谱的。
届时,平台该如何吸引普通投资者?事实上,P2P平台用户增速已经处于下降趋势了。
投资替代品崛起,理财的新周期
2015年以来,理财进入水逆之年,各个群体都栽了跟头,以至于有个段子说“土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炒股、草根死于P2P”。即便如此,股市和楼市的熄火,一定程度上使得P2P成为重要的替代品,从投资人数上看,P2P月度投资人数基本实现翻倍。
经过了接近3年的沉寂,A股市场逐步走出了慢牛的趋势,2018年,股权类投资或迎来春天,就P2P而言,吸引力开始下降。
一方面是P2P收益率持续下滑,吸引力下降。
根据网贷之家数据,从2015年起,P2P综合收益率就开始下滑,到2017年11月,已经降至9.54%。随着36%的利率红线确定,P2P资产端利率出现明显下滑,且平台合规运营成本明显提升,传导至理财收益端便是收益率的进一步降低,如何吸引更多投资人,将成为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是股市等投资替代品的崛起。
一是盈利层面的改善。2017年中国经济走出L型,GDP增长6.9%,经济韧性较强。企业盈利改善,上市公司产能周期底部逐渐抬升的过程将带动资产周转率上升,从而推动ROE持续缓升。2018年,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结构性需求改善和居民消费升级,工业制造业投资有望加速,各行业毛利率有望企稳,支撑上市公司净利润中长期改善。盈利是估值的核心,在业绩支持下,股市有望回暖。
二是估值水平仍居优势。自2015年6月上证综指从5000多点下跌以来,市场持续调整,A股的估值体系趋于合理,全球角度看,股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实际上相对便宜,是良好的投资标的。资金方面,据东方证券估计,综合养老金入市、陆股通、QFII、MSCI、基金发行理财产品、两融余额等相关因素,预计2018年带来流入增量资金7000亿。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有望推动2018股市回暖。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回暖,欧美市场和新型市场经济基本面都较为强劲,在需求前景乐观和美元指数走弱的背景下,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也涨势较好。
自2017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走高,在P2P备案期间也为投资者的资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避风港。
此外,虚拟货币也开始进入一般投资者的视野,比特币、以太币等资产的回报率近年来年一路高歌猛进,激起投资者的巨大热情。
对P2P投资者而言,投资理财的选择趋于多元化,于P2P平台而言,则面临活客与获客的双重压力。 资产获取及盈利难题依旧
随着网贷行业被定位为小额普惠金融,平台在资产端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进入到“千军万马涌入现金贷”的新阶段,而现金贷新规之后,场景消费贷和小微企业贷成为不多的出口,其中场景消费贷的资产争夺尤为激烈。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7年P2P网贷行业消费金融业务的成交量为2935.54亿元,占同期P2P网贷行业成交量的比例约为10.47%,比2016年上升了4.51个百分点。P2P平台开始跑步进入消费金融市场,争夺相对优质的资产和场景。
由于业务模式比较清晰的个人信贷场景类型有限,行业聚焦消费金融,必然对场景激烈争夺,推高业务成本。合作中,场景方处于优势地位,平台需要不断打磨自己的产品适应场景方的需要,还要应对场景方增加流量的要求进行营销。这些都意味着获取优质场景的成本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场景方自身也有自提供金融服务的意愿。目前,少数电商巨头掌握着优质的线上交易场景,拓展自己的金融部门,为用户提供金融增值服务;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可以依靠股东资源垄断大量线下场景。而更多平台要发展消费金融面临的情况是,只能依靠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嵌入场景,这意味着客群质量接近,要获得利润就需要平台有更强的风险控制、成本控制能力,这些对平台自身硬实力是一次严苛的考验。
对大平台来说,一方面,随着多年投入,风控已经做的不错,坏账率基本可控;另一方面,当月活客户达到一定水准之后,通过存量客户的运营,老带新、提高复借率等,可以有效控制销售成本;但资产端的获取,目前还难以达到规模优化的临界点,成为平台盈利水平难以进一步上升的重要障碍。
以拍拍贷(PPDF.N)、宜人贷(YRD.N)、和信贷(HX.O)三家上市平台为例,进入2017年以来,拍拍贷、宜人贷利润率均有所下滑,只有和信贷勉强打平。头部大平台尚且如此,对于客户基础薄弱的大多数平台而言,面临获客成本和资产拓展成本的双重夹击,盈利能力依旧堪忧。
行业内,目前至少有127家平台披露了经审计的2016年利润表数据。其中,当年实现盈利的平台数量是66家,占比51.97%,盈利平台中,44%的平台利润率未超过10%。整体来看,行业还处于微利状态,66家盈利的平台利润率中位数仅为11.54%。
2018年将是行业的合规元年,备案,则是合规的敲门砖。平台在历经千辛万苦争取备案成功的过程中,有一点不应忘记,没有合规是万万不能的,但合规本身也不是万能的。莫要自己感动了自己,认为万事已然大吉。
于多数平台而言,痛苦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钛媒体苏宁财富资讯;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实习生陈若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89836
播放数:129544
播放数:5808920最有看点的互联网金融门户
P2P备案终极战:各路掮客上场,上演买壳大戏
一本财经 | 未央网
本文共4035字,预计阅读时间1分36秒P2P备案迫在眉睫。给各家平台留下的时间,只有最后两个月。
平台们都在为最后的终极一战,加班加点:有些收购P2P平台,试图迂回获得备案;有些直接放弃,清盘退出市场;有些忙于处理不合规资产,手段百出,左腾右挪。
而在其中运作各种资源渠道的中介和掮客上场,试图在备案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不少业内人士预计,行业最终只会剩下400多家平台。这也意味这,还有两千多家平台,将面临清盘和退出。
这场终极战,大家走得步步惊心,但让人欣喜的是,他们离最后曙光,只有一步之遥。
01退场大潮
2月底,北京的一家小P2P平台正在清盘。
“员工辞退了三分之二,就留下十几个人,处理剩下的额度。投资人的钱,几乎都在3月初到期,那时平台就彻底下线了。”该平台的创始人何一贤称,清盘是被迫之举,也是主动选择。
2017年12月,P2P整改验收“57号文”发布。监管给P2P划出最后整改验收时间,止于2018年的6月。这条生死线,明确而冷峻。
如果迈过去,就能获得一个合规的身份;如果迈不过去,就意味着直接退出离场。实际上,从2016年8月开始,行业就已进去整改备案的高速跑道。
“要求找指定了的几家律师事务所和会计所,让他们来公司内部调研。”北京一家P2P平台的创始人林炳业称,此时淘汰大潮就已开始。
“调研的价格并不便宜,根据平台的大小,50万到80万不等。”林炳业称,律师和会计会来公司调研一天。
所有的合同文件、账目摆在了一个会议室,堆了半米高,供他们一一查阅。“还打开看了后台系统,甚至查了每个标的的具体情况。”林炳业称,整个公司,一览无余。
但是,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敢接受这种“扒了底裤”般的审视。
“进入调研阶段的时候,我们就直接放弃了,立即清盘。”何一贤毫不避讳地说,P2P的很多“潜规则”操作,根本见不了光。
“大标拆小、资金池、自融,这个行业问题太多,我们也不能保证我们干干净净。”何一贤称,真正敢接受调研的,都算正规的平台。
最近的网贷圈,退潮大戏已上场。“每个月都在爆出清盘消息。”投资人华涛说,“起初提现变得艰难,对方称系统问题,不出一周便会看到某平台清盘公告。”
P2P投资群里,骂声一片。据网贷之家统计,2018年1月,停业转型平台就有49家,是上个月的2倍。
“最终备案成功的平台不超过400家。”多位行业从业者都下了如此判断。
这意味着,有2000多家平台将消失。“2018年上半年,这一趋势还会加速,平台数量进一步萎缩的同时,强者恒强效应会凸显。”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称。
和信贷CEO周歆明认为,100亿将成为一个分水岭。
“贷款100亿会成为2018年大家竞争的门槛。”他表示,“做5亿贷款能证明你的模式可行,10亿可以持平不缺钱,20亿可以赚点小钱,50亿能站住脚,100亿才能长大为一个大平台。”
在残酷的竞争下,小平台和不合规平台,只能成为洪流中的流沙,退出历史舞台。
02备案之战
小玩家离场,大玩家却在步步挺进。
林炳业参加调研后不久,就收到了《整改通知书》,上面列出了公司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份通知书可不是负面的否定,反而是第一关的通行证。
“就是告诉你,可以开始整改了,也能参与2018年的验收。”林炳业称。
但能拿到这个通知书的公司,并不多。
“据称,北京市有200多家公司接到了整改通知书,这也意味着,没有拿到的,将在明年6月彻底关闭。”就像是闯关游戏,这才刚过了第一关。
而后面的关卡,更加凶险。
首先,银行存管变得困难重重。
某P2P平台CEO大杨称:“现在是必须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测评的银行,才有存管资格。”
在此之前,已有48家城商行提供存管服务,但根据最新监管要求,首次获批达标的银行不过10家。
大杨公司存管的银行就不在此列。
也就是说,能够做存管的银行越来越少,而规则越来越严。紧接着,各地的自查条款也开始下发。
“北京这边最早是118条条款,每一条要对照整改,条条红线,不容触碰。”林炳业称。
很快,又出来一些补充条款。
“行业监管没有过往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又加上去。”林炳业称,最新的自查条款,已多达254条。
每次新的文件下发,林炳业就会召开紧急会议,高层全部到齐,大家针对新的条款,看是否符合。
“每条都还好,不会特别难,但要叠加在一起,工作量超大。”林炳业称,最要命的是,还有很多条款模棱两可。
“意思很模糊,看得我们一头雾水。”大杨称,整改的过程中,他们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发力。
P2P备案终极战:各路掮客上场,上演买壳大戏
某地的金融办内部流程和资料
去找知情人士打听?为此,林炳业在公司特别设立的一个职位:政府关系总监。而这个总监的工作,就是去各个部门找人聊天,得知更多一手消息,并掌握好方向。
“但每次拿回来的,都是无效信息。”林炳业想,大概所有的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没有人知道准确的方向。
就如在大海中盲航,林炳业陷入四面黑暗,难寻灯塔。
此外,一些新的人物开始上场。2017年下半年,在各个P2P公司之间,流窜着一批高深莫测的人。
林炳业称,第一次,是对方主动找上门来。
“往椅子里一陷,翘着二郎腿说,谁谁是他的好朋友,前天刚见过,谁谁和他是旧识,刚和他喝完茶回来。反复暗示,只要掏钱足够,他就可以搞定备案,报价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林炳业此时知道,对面坐着一位“掮客”。
要操作,也不能备案成功后再付款,前期就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运作费”,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对于这样的人,林炳业会礼貌地“请”出去。
“大部分是骗子,可能部分靠谱点,但我不想靠这种方式通过备案。”林炳业坚信,如果条条合规,是可以拿到牌照的。
有人被“请”走时,嘲笑他“不懂行道”,林炳叶总是回一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03合规之战
为了合规,整个市场都在发挥着斗争的智慧。林炳业发现,最近很多平台在频繁发声,宣称自己不是“P2P”。
比如说,物权众筹的平台,将自己划到了“众筹”,根本不是P2P,也不需要进行。
“大家生搬硬套,要撇开和P2P的关系。”这种掩耳盗铃的操作方式,林炳业实在很难认同。
逃得过一时,难道还能逃得了一世吗?专门整合P2P资源的资深从业者老七称,现在就如一场猫鼠游戏,大家都在逃窜中寻找漏洞。
首要处理的,就是不合规标的。
这里包括超过“20万和100万”硬性指标的大标,也包括监管严厉禁止的三种标的:现金贷、校园贷和房地产贷款。
公司操作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
比如,一家公司旗下有4家P2P平台,他们只会拿一家平台去备案,先把上面不合规的资产,导到其他平台,等备案成功后,再融进来。这相当于大家都获得了牌照。
“一个平台,投资人借了3个亿,其中2个亿的标的合规,1个亿不合规。平台就自己拿了1个亿,将这1亿债权买断。”当然还有人自行消化不合规标的。
“这几个月,大家的重点都是备案,不敢再做增量,甚至要刻意赶走用户。”林炳业称,行业也开始了降息大潮。
北京一家平台,一个月内降了2次,现在年化利率只有6%。林炳业的平台,也降息了一次。
3年创业,林炳业觉得这条路实在太苦了。
流量费暴涨,只能不断降息,才能勉强盈利;监管严苛,为了合规他一路奔波,应对各种条款;行业恶名,时不时有跑路平台,让他都不敢告诉亲戚自己是做“P2P”的。
“利润越来越薄,合规越来越难。”林炳业再次降息后发现,现在P2P已然不再是一门好生意,甚至很多平台在贴钱来做。
因此,林炳业一度动了把公司卖掉之心。“P2P行业是一个风险和收益不对等的行业,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老七称,很多平台的业务在高的成本之下,难以为继。
P2P买卖市场,正在暗流涌动。“很多人想买一个壳,让自己产业链中,能有资金端这一环。”老七称。
目前有3种平台。
一种是不管备案通不通过的,大概是待收额度的2折~3折。比如,一个平台还有1个亿的资金盘子,那售价就是2000万~3000万。
还有一种是对赌可以备案的。对赌之前,预付一些,备案成功,再付全款,一般是3折~5折。而有一些背景雄厚的网贷平台,承诺一定能完成备案,当然价格也最贵,是待收的5折以上。
最后一类,最为抢手。
“一家公司已拿到了备案回执,也就是说肯定可以备案,目前报价5000多万,买家们排队去尽调了。”老七称。
很多想卖的公司,都觉得这场长跑太漫长了,已不想运营,试图卖掉。“2018年会是网贷行业并购重组集中爆发的一年。”银豆网CEO王鹏程称,“监管成为常态,容不得一丝侥幸。”
就像大雾中奔跑,终点若隐若现,却并不明晰。
林炳业也不知道,进入生死之门的终极条件,到底如何。据称,北京的规则是,整改“一家一策”,验收备案只求质量,不求数量,对应着细则一一匹配;而上海网贷备案的原则是“从严把控、不设指标、合规一家、确定备案一家”。
“合规了就过,还是会控制总量?我们都不知道。”林炳业说的,控制总量的意思是,比如只给P2P万亿的市场,放进相应数量玩家就可。
一路坎坷,行业终于只剩下临门一脚。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林炳业甚至会放声痛哭。
这一路,走得太艰难了,荆棘满生,鲜血淋漓。
行业在草莽中艰难爬行。此时,挣脱一身的野蛮和粗糙,终于要名正言顺,合规在即。
“终于熬到头了。”林炳业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本文系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
您的评论提交后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留言会展示在下方留言区域,请耐心等待。
版权所有 (C)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 京ICP备号-1并购技术:P2P网贷估值那些事儿
P2P网贷行业十年发展奠基,于2017年迎来发展新势头,不少平台积极涌入资本市场。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年国内P2P网贷行业共发生46起并购。并购潮迭起,交易中存在的风险防范及合理估值等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2018年P2P发展策略报告:把握行业并购窗口期》报告中,我们对P2P网贷行业并购的特点、法律风险、并购策略及未来趋势做了深入分析。在平台估值方面,目前有完整信息披露的并购案例有限,各被并购平台(下文简称“标的平台”)的业务类型、底层资产等也有较大的差异,基于此并购双方又该如何开展P2P网贷平台并购估值呢?
一、P2P网贷并购为何估值难?
(1)收益法——未来收益预测存疑
收益法最常见的评估方法为现金流量折现法(DCF),通过估算标的平台在预测期(5年或更长)的净现金流量,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现时价值,得出评估值。就P2P网贷行业来说,2015年末起监管层动作不断,目前虽已建成“1+3”监管体系,但仍有许多未明事项,政策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此外备案大限在即,能否通过备案于平台而言是生与死的较量;当然P2P网贷平台的互联网属性,使其面临更多难以预测的冲击,这些因素导致P2P网贷平台的未来现金流难以预测,简单地用历史重演的逻辑去预测未来,结论与真实情况或许存显著差异,容易高估。
(2)资产基础法——低估企业价值
资产基础法是以标的平台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对标的平台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价值,确定评估对象价值。从表1列示的4个评估结果看,资产基础法估值结果与标的企业账面价值差异不明显,甚至可能比账面值低。P2P网贷行业属于轻资产行业,大量的资产为用户规模、资产端资源等表外资产,账面记录的资产与平台真实资产规模相比偏小,因而资产基础法得出的估值结论往往会低估标的平台的真实价值。对于绝大多数卖方来说,这种估值减值的结果是难以接受的。
(3)市场法——缺乏可比对象
市场法是另一种传统估值方法,即将标的平台与可比平台进行对比,采用PE、PB、EV/EBITDA等指标进行量化估值。但现实中,P2P网贷行业发展周期短,平台更迭快,可比标的很少;不同平台间即便规模相近,但其业务模式、业务类型等方面也可能存在极大的差异,难以进行有效对比;多数平台盈利性弱且变化幅度较大;P2P网贷平台真正重要的资产是运营团队、资产端和资金端,而这些资产往往很难被量化,也就容易被评估人员忽略。
(4)估值差异——交易失败之源
资产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通常会选用两种方式同时对标的平台进行估值,从表2看,不同评估方法得出的估值间有极大的差异。此时卖方站高价,买方站低价,并购交易双方就估值结果展开博弈,虽然也有一些交易成功,最终取用高估值结果的,但这类并购中关联交易或换股交易的分量不容小觑,更多博弈还是以并购失败告终。
二、P2P网贷平台并购估值怎么做?
政策环境不确定性、平台业绩变化快、未来盈利难以预测等特点决定P2P网贷平台估值难以适用传统的估值方法。目前业内常用的估值方法为待收余额法,即以平台待收余额为基数,通过估值系数确认标的平台的初步估值,初步估值减去坏账得到标的平台的最终估值。计算模型为:
模型中坏账减值通过标的平台的历史逾期率、坏账率及数据演变情况进行测算。估值系数主要与标的平台的备案可得性、业务类型、地域、品牌形象、用户增长、非正常经营情况等有关。此前P2P网贷行业的估值系数一般在0.1~0.5之间,多数平台估值系数在0.2~0.3之间。对于待收规模小的平台,并购双方往往会基于标的平台的地域、知名度、资产/资金端状况确定一个“地板价”。
下文我们将深入分析P2P网贷平台估值系数影响因素,并据此得出一个初步、定性的结果。
备案可得性:价值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下称“《验收通知》”)的发布,明确了P2P网贷行业的具体整改和备案时间表,各平台正式进入备案冲刺期。获取备案资质是P2P网贷平台开展业务的前提,因而备案可得性高低对标的平台估值有极大的影响。
备案可得性主要通过标的平台合规情况进行预判,而标的平台的合规情况可以通过十三项禁止性行为、限额、业务及产品、信息披露、银行存管、等保及存证、异地经营、风险准备金、法律意见书、经营情况专项审核报告、财务审计报告及其他等影响因素进行评估。通常买方会对平台合规性进行专门尽调,先通过各影响因素的整改难度及需耗费的时间、人力、财力等确定权重,再将平台各项合规有关资料与监管部门下发的文件进行对比,依权重加权计算平台合规分值。合规分值越高,则平台获得备案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最终表现为较高的估值系数。
业务类型:未来发展的关键
资产端是P2P网贷平台的重要资产,监管部门要求各平台取消风险准备金、备付金机制,打破行业刚兑机制,投资人需自行承担风险,资产关注度明显上升。对并购方来说,站在投资人和借款人两方角度考虑,更倾向于标的期限长短适中,借款金额满足监管要求且借款人能够提供抵/质押物的业务。基于此,车贷业务成为颇受并购方青睐的业务;从资产粘性考虑,供应链金融围绕核心企业联通整个产业链,而产业链内的各借款企业之间彼此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闭环,借款人违约信用成本较高,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均有较好的保障,供应链金融中的小微企业贷款也成为并购方的业务选择之一。当然对于部分并购方,并购的目的是将标的平台的业务与自身业务相结合,谋求共赢发展,故标的平台的资产业务与并购方业务需求匹配度也将对估值系数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借款期限、借款人抵/质押物、资产粘性、政策红利、并购方业务需求5个因素综合评估标的平台的业务,若期限适中、借款人抵押/质押汽车或其他实物、政策支持的业务及与并购方业务需求匹配度高的,则估值系数可以适当上调,否则将对估值系数产生负向影响。
地域:平台成长的基石
地域对标的平台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策尺度差异,P2P网贷平台备案以银监会文件为基础,备案权利下放至各级金融办/局,从已发布的备案文件(含征求意见稿)看,其中不乏地区差异性条件,如银行存管属地化、备案资料等。地区经济水平,一方面,经济发展迅猛地区产业集聚效应更明显,可以为标的平台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推动业务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户对P2P网贷接受度更高,也就意味着借款人资源更丰富,同时还能为平台的资产端业务合作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人才吸收成本,目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即在这些人才集中地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取平台持续经营所需的人才。
政策尺度差异、地区经济水平和人才吸收成本等因素,或许会对平台业务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造成影响。综合分析后,评估标的平台所处地域的区位优势,对于备案通过可能性高、地区经济水平靠前和人才吸收成本低的平台,在估值系数上可以有一定幅度上调。
品牌形象:平台公众认知价值
P2P网贷平台的品牌形象是投资人和借款人对其的价值认可程度,可以通过资金认可度(即投资人愿意以更低的预期参考收益率,投资更多的资金到更长期限的借款标上)、运营时间、股东背景实力、团队背景实力、媒体报道、Alexa排名、平台融资及挂牌、参与协会及其他社会组织、营销事件影响等因素进行评测。其中股东背景实力、团队背景实力及媒体报道3个因素需考虑负面信息,如董监高被执行情况、负面舆情等信息,部分负面信息或许会给平台带来毁灭性打击,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失。
用户增长:创收的核心力量
P2P网贷平台的营业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于借款及投资两端收取的服务费,用户数量可谓平台创收的关键。在估值中可以考虑平台现有活跃投资人规模、单用户投资金额、单用户获取成本及相关历史数据,判断用户价值。总体而言,活跃投资人规模越大、单用户投资金额越高、单用户获取成本越低且相关数据历史表现突出,说明平台运营良好,也就能获得更高的估值。
非正常经营情况:未来业绩下滑的伏笔
除上述五个因素以外,还需格外关注非正常经营情况,即羊毛比例、关联交易比例;其中羊毛比例是指从羊毛渠道获取的投资人数及投资金额占比情况,因羊毛投资人的复投率较低,而且投资金额多以羊毛门槛为界,给平台带来的价值极其有限,所以羊毛投资人数及投资金额比例越高,则表示平台成交数据存在一定空间的虚高,并购后或许会失去这部分用户的成交、或需要高成本维护这批用户,不利于平台发展,对估值系数产生负向影响。关联交易主要指高管及平台关联账户在平台的投资金额占比,占比越高,表示平台真实投资人投资金额占比越小,也就说明平台的真实经营情况比数字表现差,估值系数会有一定幅度下调。
通过上述分析,并购方结合并购目的,确定每个因素的权重,进行最终估值系数的确认,计算公式为:
估值是并购交易中重要的一环,标的平台估值对并购案成功与否有直接影响。传统估值体系中与P2P网贷行业特色结合度较低,估值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标的平台的价值。随着P2P网贷资本市场运作走向成熟,会出现更多可供研究的并购案例,而P2P网贷平台估值体系也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盈灿咨询 陈燕玲 | 未央网
阅读原文请点击:http://www.weiyangx.com/280229.html
∞未央网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创办
∞订阅微信公众号:未央网weiyangx(ID:iweiyangx)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估值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