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类的基金结果出来了吗

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著名写手)
在线: 104.1小时
虫号: 828089
地质学ABB能上会吗?
如果地质学函评结果为ABB,能否上会?上会后中的几率有多大?请知者指点,谢谢!
[ Last edited by 千年船_001 on
at 10:59 ]
& 猜你喜欢
已经有7人回复
已经有10人回复
已经有43人回复
已经有17人回复
已经有9人回复
已经有17人回复
已经有11人回复
已经有14人回复
已经有12人回复
已经有30人回复
& 本主题相关价值贴推荐,对您同样有帮助:
已经有3人回复
已经有3人回复
已经有10人回复
已经有15人回复
已经有9人回复
已经有22人回复
已经有15人回复
已经有17人回复
已经有27人回复
已经有13人回复
已经有6人回复
已经有22人回复
已经有29人回复
已经有18人回复
已经有19人回复
已经有3人回复
& 抢金币啦!回帖就可以得到:
千年船_001(金币+1):谢谢参与
相关版块跳转
SCI期刊点评
中文期刊点评
论文道贺祈福
会议与征稿布告栏
我要订阅楼主
的主题更新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发送邮件至: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MuC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队& 河南 商丘& 476000)&&&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01-0000-01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的主要特点,然后对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加强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的运行进行分析,旨在与大家沟通交流,进一步促进地质勘查基金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运行
&&&&&&& 国家为了加大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促进国家的地质勘查事业的发展,国家特别设立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能够有效地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是对矿产资源勘查改革的有效尝试。
&&&&&&& 一、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的主要特点
&&&&&&& 从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特点:
&&&&&&& (一)组织管理呈现新的亮点,部门合作比较成功
&&&&&&& 从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组织管理方式来看,存在着新的亮点,各个部门之间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中央财政资金的管理得到组织保障,这种做法开创在历史上属于首次。从管理方面来看,一是作为政府管理部门,这种管理方式更加能够实现管理的意图;二是用法人身份对中央财政资金进行管理,能够使法人的作用在管理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三是对基金管理通过领导小组的方式进行全面指导,实现了领导的明确性、方向性,不仅使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得到了有效地保障,又使得国土资源部与财政部的合作更加紧密,工作效率更高,组织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 (二)支持重点项目,发挥基金更大的作用
&&&&&&& 一是从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紧缺程度来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主要支持重点矿种作为重点项目,同时,还将对成矿区带如何进行前期勘查作为支持重点。二是对于地质勘查基金管理组织机构来说,更加有利于国家对矿业权的收益分配,有利于国家管理机构实现更加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矿产勘查和矿业管理等。
&&&&&&& (三)改变了财政预算和资金管理方式,做到了预算的科学管理和资金的安全、高效
&&&&&&& 中央财政对地质勘查基金采取了&分期注入、限额管理、结转使用、国库直拨&的预算和资金管理方式。中央财政根据地质勘查基金的使用、两权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入库等情况,分期分批注入基金收入账户;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机构按照有关要求在财政下达额度内不受年度限制,分期分批安排预算,当年结余额度可结转下年度使用;资金拨付采取&直通车&的方式,由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机构直接拨付资金使用单位。这种预算和资金管理方式,真正做到了科学和高效。
&&&&&&& (四)完善了基金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勘查基金的投资效益
&&&&&&& 在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方面,处处体现了创新。如在项目立项过程中,采取了&自上而下&设立项目、通过招投标等竞争方式优选勘查单位和&自下而上&申报、经专家评审优选勘查项目等形式。通过&自上而下&项目的实施,可以较充分地利用基础地质工作成果,实现&整装勘查、综合评价&,为未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开采、集约化经营、合理利用、矿山安全、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条件。在项目论证过程中首次成立了协调委员会。申报材料分为A、B卷独立评审,现场抽签确定专家分工等,提高了评审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在项目管理监督方面,采取全社会聘请专业监理队伍的办法,既保证了项目质量又推动了地质勘查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另外,通过项目合同制管理的办法,在各环节强化了各方的权责利。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所有项目立项指南、招标公告、项目评审结果都在相关媒体上公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
&&&&&&& 二、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的设立,使得地质勘查资金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在管理和运行方面实现了很多改革与创新,但是,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和旧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在推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不断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想出相应的对策。2011年,5月11日,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召开新闻通气会,对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勘查项目权益管理暂行办法》、《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立项指南》、《关于建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与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协调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等四个政策性文件进行了通报和说明。随着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的不断深化,原有的《暂行办法》与基金管理发展的需要和提高地勘基金实现有效调控目的需要等不太适应,从地质勘查基金管理的试点阶段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对于地勘基金如何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对于投资方向如何把握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例如怎样处理好对地勘基金的项目立项进行有效的计划管理机制与实现市场化运行的机制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运行管理模式与法规政策的协调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缺乏权益管理办法和找矿激励机制,严重制约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的管理工作,相关管理机构的建设也不够健全。二是从项目组织的实施过程来看,其中有不少环节需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基金项目权益处置办法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进行统一部署整装勘查方面,缺乏与矿权整合相应的支持政策,在权益处置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一方面是基金地全额出资项目与合作投资项目成果收益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配政策不统一,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预先扣除项目承担单位收益的规定与现行矿业权价款缴库程序规定存在冲突,实践中难以操作。三是从基金项目的市场配套服务方面来看,也不够完善,需要不断改革和健全,项目立项程序还不够适应市场化运作的快节奏要求。
&&&&&&& 三、加强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运行的相关建议
&&&&&&& (一)更新理念,领导重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 一是不断解放思想,应该彻底抛弃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陈旧理念。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设立的重要意义。二是提高认识。对于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而言,要使其实现切实有效的管理,必须从我国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方面入手,如何对矿业集团进行培植,如何解决地质勘查的资源问题,其关键是进一步更新理念,提高认识。三是领导重视,加强领导管理。
&&&&&&& (二)加强制度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与机制
&&&&&&& 制度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性保障。要确保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得到合理的管理与应用,就需要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对于地质勘查基金的相关管理办法,如项目管理方面、预算管理方面等,经历的是一个从初步到成熟,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我们应该借助长期积累的相关经验,同时,我们应该结合新的经济体制和新的观念,不断创新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体制,促进其更加有效地运行。
&&&&&&& (三)强化沟通协调,创新基金运行机制
&&&&&&& 一是从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来看,任务比较繁重,涉及的面比较广,实施难度比较大。二是从内容来看,包括了项目的组织实施,对矿业权、股权与储备等方面的管理;三是从地质勘查的相关对象和相关联系部门来看,主要包括财政、国土资源、林业、国有资产管理等,几乎关系到社会各界。要确保地质勘查基金机制的高效运行,应该树立科学、合理的理念,想方设法维护好各方之间的关系,加强各种合作交流,以助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切实落实到位,更好地为我国地质勘查事业的发展服务。
&&&&&&& (四)不断探索,勤于总结,创新管理办法
&&&&&&& 一是不断探索,及时发现问题。在地质勘查基金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背后的实质,找到其中的规律。二是在实践过程中,应该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充分吸收在实施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扬长避短,使地质勘查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三是从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来看,主要在以下一些环节应该引起注意:譬如如何进行项目立项与论证,如何对预算标准进行准确的核定,在日常监管与收益分配等方面。
&&&&&&& 总而言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的管理与运行是关系国家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应该提高认识,更新理念,创新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的管理方法,完善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的运行机制,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地质勘查事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雷岩, 崔小苏. 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的管理及其运行[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8,(06)
[2]薛亚洲,贾文龙,马茁卉. 中国矿产地战略储备的运行管理模式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10) .
[3]高潮,钱丽苏. 浅议中央地勘基金的定位、使用和管理[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7,(10)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小有名气)
在线: 113.1小时
虫号: 606763
注册: 性别: GG专业: 自然地理学
请问大家地质类的基金结果出来了吗
今年地质类的基金申报情况出来了吗?大家有得消息的吗?地理类的结果好多人已经知道了,可是我申请的地质类的还杳无音讯,不知道申报地质类的有没有得到内部消息的?
& 猜你喜欢
已经有7人回复
已经有10人回复
已经有43人回复
已经有17人回复
已经有9人回复
已经有17人回复
已经有11人回复
已经有14人回复
已经有12人回复
已经有30人回复
& 本主题相关价值贴推荐,对您同样有帮助:
已经有23人回复
已经有205人回复
已经有9人回复
已经有5人回复
已经有9人回复
已经有55人回复
已经有18人回复
已经有90人回复
已经有30人回复
已经有31人回复
已经有102人回复
已经有13人回复
已经有6人回复
已经有21人回复
已经有129人回复
(著名写手)
在线: 145.7小时
虫号: 1361783
注册: 专业: 基础物理学
【答案】应助回帖
lyjun06(金币+1):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lyjun06 at
今年地质类的基金申报情况出来了吗?大家有得消息的吗?地理类的结果好多人已经知道了,可是我申请的地质类的还杳无音讯,不知道申报地质类的有没有得到内部消息的? 哪里都有内部消息。我知道就有好多哇。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才内部消息。不用打听了。做自己的事,有,跑不了;没有,结果无法改变。
(著名写手)
在线: 389.1小时
虫号: 1355118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土壤学
【答案】应助回帖
lyjun06(金币+1): 谢谢
所有学部的项目都会评结束了,静候佳音吧!
预祝有好结果!
(小有名气)
在线: 113.7小时
虫号: 814008
注册: 专业: 水文地质学(含地热地质学)
早都出来了啊,可惜我没中
(正式写手)
在线: 112.6小时
虫号: 591985
注册: 专业: 模式识别
【答案】应助回帖
没内幕的人,一起等待最后的正式通知吧。也没几天了
(正式写手)
散金: 1544
在线: 74.6小时
虫号: 1353881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微/纳机械系统
【答案】应助回帖
所有学部的项目都会评已经结束,静候佳音吧!
(著名写手)
散金: 2122
在线: 233.6小时
虫号: 1298849
注册: 性别: GG专业: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祝福楼主!
(知名作家)
在线: 168.4小时
虫号: 31143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大气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
【答案】应助回帖
lyjun06(金币+1):
没内幕的人,一起等待最后的正式通知吧。也没几天了
(著名写手)
在线: 478.3小时
虫号: 959346
注册: 专业: 控制理论与方法
【答案】应助回帖
已出,静候佳音!
(知名作家)
在线: 490.1小时
虫号: 155748
注册: 性别: GG专业: 环境微生物学
【答案】应助回帖
lyjun06(金币+1):
所有学部都开完会了,等委务会开完了,就正式通知了
相关版块跳转
SCI期刊点评
中文期刊点评
论文道贺祈福
会议与征稿布告栏
我要订阅楼主
的主题更新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发送邮件至: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MuC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解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经济网
当前位置: >>
>> 浏览实时文章
解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
时间: 日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期数:2010年第42期&&【字体:
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伟 本刊记者 肖翊 摄
  地质找矿空间巨大,矿产资源&金光闪闪&,但矿产勘查风险高、投入大,大企业不敢涉足,小企业频频试水。认真找矿的寥寥无几、专注炒矿的比比皆是。中国地勘行业,这个曾经市场化程度最低、最缓慢的行业,如何化解风险,确保矿产资源的持续供给?
  解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雪琴|北京报道
  9月中旬,云贵交界处的云南省富源县和贵州省盘县境内,发现并探明一处储量达3亿吨的大型优质焦煤矿产地。与此同时,这一地质勘查项目的出资方、一个稍显陌生的机构也出现在公众视野&&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下称&中央地勘基金&)。
  据报道,该地勘项目是中央地勘基金成立3年来部署的第一个详查项目,可有效化解云贵两省由来已久的煤炭资源越界开采纠纷,对今后处理类似纠纷、推进跨省矿产资源整合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但据中央地勘基金主任程利伟介绍,解决跨省资源纠纷,仅仅是中央地勘基金作用的副产品。&与其说这是一笔基金,不如说是一种新机制,是中国地质勘查行业改革的制度创新,是极富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全世界独一无二。&
  曾经市场化程度最低、最缓慢的行业
  中央地勘基金的设立关乎我国地勘行业的命运。
  &我为国家找矿。&这个几乎是计划经济年代最为耳熟能详的口号,既是当时地勘行业的一种骄傲,也是那个经济体制下的一种模式。
  &我给国家找矿,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理所当然由国家全包。&据程利伟介绍,当时,地勘行业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所有经费由中央财政预算支出,再层层分解到基层。地勘队伍的找矿成果,通过国家计划部门无偿交给矿山企业。&这种模式自建国后延续了很久,直到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才逐渐发生了变化。&
  原地矿部系统有42万人,其他有地质队伍的部门还有十几个,如石油、煤炭、冶金、有色、核工业等。全行业共有100多万人。目标一致,但分工不同,有找固体矿产的,有找液体矿产的,也有作地质工程勘察的。这个系统很庞大,也很重要。
  这支百万大军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慢慢被触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开始探索商品经济的阶段,原地矿部就提出了&三化&的改革目标,即&地质工作社会化,地质成果商品化,地勘单位企业化&。&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着要不要走市场的争论在地勘行业旷日持久,尽管&三化&提出的时间比较早,但争论主要局限于行业内部的学术领域和高层。对于大多数基层地勘单位来说,仍长期受制于计划经济思想而难以彻底解放。&程利伟回忆道。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地质矿产行业进入了较为艰难的阶段。原本是&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后来调整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其中,&业&是指地质勘查,完成国家任务;&多种经营&则是为了生存,可以从事各种行当。据程利伟介绍,当时整个地勘队伍面临萎缩,国家地勘费严重不足,怎么生存就各显神通了。精简人员是当时没有办法的办法。被精简下来的老专家、老技术人员,有的就到外面卖茶叶蛋、做小买卖,干什么的都有。&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就是那一段时间的真实写照,也成为地勘系统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
  1998年,地质矿产部与国家土地管理局等合并组建国土资源部,随之而来的是地勘行业改革,百万地勘大军绝大部分被下放给地方,实行属地化管理。地勘行业从传统的纵向管理变成了横向管理。国土资源部组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专门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质矿产工作,为全社会提供服务。
  &在所有行业中,地勘行业是市场化程度最低,也是最缓慢的一个行业。&程利伟感叹道:&一部分人缺乏市场意识,认为我在给国家找矿,国家理所当然要给我钱。你给我多少钱,我就能给你找多少矿。中央财政只要加大投入就行。&
  这种依赖中央财政拨款的思想显然背离了市场经济的方向。地勘行业变成横向管理后,中央不再直接下达生产计划任务,即便有财政资金也无法直接下拨。这是地勘行业改革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即地质找矿资金何处来?
  第二个问题,下放到地方的地勘单位如何走向市场?&地质队走向市场真的很难,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一个地质队就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地质队要走向市场,既要转变观念,又要卸包袱。然而,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包袱巨大,怎么办?&
  高风险、高投入让商业性矿产勘查裹足不前
  按照地质工作规律、市场经济规律,整个地质工作被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公益性地质工作,一部分是商业性地质工作。
  所谓公益性地质工作,实际上就是基础性地质工作,主要包括区域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调查工作。通过这些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为矿产勘查开发、工程建设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农业区划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等经济社会各领域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服务。公益性地质工作都由国家投资,成果无偿提供给全社会,这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商业性地质工作主要是指矿产勘查,即地质找矿工作。
  过去受传统计划体制影响,地质工作的成果和地质资料基本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主要供地质行业内部使用。近年来,才刚刚开始无偿向社会开放。国土资源部为此下了很大功夫,但目前地质工作的程度还相对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各领域、特别是商业性矿产勘查的需要。基础地质资料是一项需要不断提高研究程度、不断更新、永无止境的系统工程,需要数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大,有人测算,要实现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陆域面积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需要80多年。&程利伟说。
  中国的公益性地质工作程度比较低,资料粗放,也加剧了商业性矿产勘查和开发的风险。&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在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矿产勘查的衔接上似乎存在断层,主要缘于商业性矿产勘查前期存在一个高风险阶段,即决定找矿靶区有矿无矿的预查、普查阶段。&程利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500米以浅的找矿风险是93%,500米以下的风险则是97%,二者简单平均,地质找矿的风险为95%。也就是说,设定了100个找矿的目标区域,可能95个都找不到矿,只有其中5个有矿。&如果95个都找不到矿,就意味着前期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
  此外,地质找矿的另一个特征为高投入。&一个中等规模的矿产勘查项目,少则需要几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投资。再加上95%的高风险,一般企业是很难承受的。&据程利伟介绍,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是通过矿产勘查资本市场来融资和化解风险。找矿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不仅募集了大量资金,也分摊了风险。但在中国,目前还没有这个市场。
  在高风险、高投入面前,企业大都不能、不愿、也不敢涉足。如何在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矿产勘查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地勘基金其实是一种国家财政投资机制的创新&
  中国的地质找矿空间巨大,因为建国以来,囿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设备,地质勘查深度一直局限于500米以浅,大多数地方仅能到达300米深度,&中国500米以下的大多数地区还是地质找矿的处女地。&程利伟说。
  目前,一方面,考虑到高风险和高投入,正规的大企业不敢涉足这个市场;但另一方面,不正规的小企业出于投机目的却频频试水。认真找矿的寥寥无几、专注炒矿的却比比皆是。
  如何规范、活跃找矿市场?如何建立起地勘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怎么解决矿产资源问题?自2004年起,国务院就开始组织相关部门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2006年,《决定》正式颁布;同年7月,中央地勘基金设立,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共同负责管理与监督。日,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挂牌成立,程利伟出任中心主任。
  中央地勘基金的目的之一是要促进地质勘查投资的良性循环,促进地勘市场的繁荣发展。据程利伟介绍,中央地勘基金有两种投资模式,一种为独资找矿,一种为合作找矿。
  独资模式主要适用于风险大、社会资本不愿进入的项目和限制社会资本进入的特殊矿种、特殊区域的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符合规定资质的各类地勘单位以及社会企业都可以参与投标。合作模式则主要适用于企业或地勘单位有找矿意向但又不愿独立承担找矿风险的项目。这种项目首先要符合地勘基金投资方向;其次,合作双方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签订投资合同。
  中央地勘基金实行退出机制,确定有矿后即通过出让权益退出,把后续的低风险、高收益勘查和开发让位于企业或者地勘单位。不论何种模式,如果找不到矿,中央地勘基金的投资损失都自行承担。因为基金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化解找矿中的高风险。如果找到矿,合作各方按合同约定分享收益。
  &地勘基金其实是一种国家财政投资机制的创新,即非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基金,也不是纯粹的风险基金,尽管有化解风险之意。&程利伟说。&平常,基金并没有钱,但如果有项目,基金就会向中央财政申请预算。&
  到目前为止,中央地勘基金对外投资已超过20亿元。
  &社会游资可以撤走,但地质找矿不能停&
  &设立基金的初衷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解决地勘投资不足和运行不畅问题,但设立以后,国内外经济形势却出现了重大波动。&程利伟感慨地说。2006年开始,由于大量的社会游资涌入,地勘行业已经变得不再缺钱了。&当时,社会上流行一个说法:中国最后一块赚钱的领域就是矿产开发了,其他领域的&金子&都被挖光了。&程利伟回忆道。社会上还一度还掀起了一股不健康的矿业权炒作风。只要谁拥有了矿业权,转手就能变现,大家看到的是到处&金光闪闪&,高风险被弃之脑后。&不少人因此一夜暴富,也有人因此倾家荡产&。但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社会资金又像潮水一般退潮了。
  但地质找矿工作不能停止。&地质找矿涉及到国家的长期战略发展问题。从设立目标找矿,到这个矿能用上,少则7~8年,多则20~30年。因为找矿周期长,现在用的矿都是前10年、前20年找到的;如果现在停止找矿,那将来就无矿可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资源的持续供给,否则就成为空中楼阁。&程利伟说。
  &地勘基金与其他社会资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不以赢利为目的,主要是要体现国家意志,作为调控矿产资源供求的工具和手段,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在投资方向上以国家需求为导向,重点投向铁、铜、铝、钾盐等国家紧缺矿产;在投资区域上,重点为国家确定的重点成矿区带和国家经济优先发展地区。&
  利用中央地勘基金的特有性质,全额投资云贵两省交界地区矿产勘查开发纠纷地区的煤炭勘查,就是通过客观公正地查清该地区地下资源分布比例,为后续的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税费合理分配奠定基础。这被称为&云贵模式&。与之类似的还有在生态脆弱、政治敏感的西藏地区开展矿产勘查的&尼雄模式&,在深林覆盖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开展矿产勘查的&龙江模式&等等。
  据程利伟介绍,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成立三年来,已经开展野外施工的项目191 项,发现煤、铀、金、铅锌等重要矿种的大中型矿产地44处。在大(小)兴安岭成矿带、西南天山、东西昆仑和青藏高原等重要矿集区圈定、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找矿靶区和重要的找矿线索,取得了可喜的找矿成果。内蒙古东胜煤炭普查项目,按照成矿规律,整合十余个勘查区块,统一设计、同步施工、综合评价,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控制了500多亿吨煤炭资源量,其中部分项目被中国地质学会评选为2009年度十大找矿成果,增强了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更长远发展的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此外,中央地勘基金还先后组建了覆盖全国的中央地勘基金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个大区项目监理部,以确保基金项目的勘查成果质量;与黑龙江、内蒙古、贵州等省(区、市)国土资源厅达成合作协议或意向;与吉林地勘局、江西地勘局、广东核工业地质局、中核集团以及首钢勘查院等大型勘查单位和企业建立了合作互动关系;与各类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勘查投资合同119份,与地勘单位签订勘查合同125份,有效促进了地勘市场的繁荣。
  &地勘基金降低勘查风险、衔接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体现国家意志的三大作用初步显现。&程利伟自豪地说。
【】【】【】【】【】
下一篇文章:
我也说两句
&&&&您喜爱阅读《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的原因
&&&&&获取更多的财经资讯
&&&&&了解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
&&&&&探秘经济现象的幕后故事
&&&&&熟识企业风云人物
&&&&&增加财经类知识
 |  |  |  |  |  |   | 
Copyright China Economic Weekly Limited 2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报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