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IPO清华北大劝退退?

IPO大劝退?网传排队企业三年净利得过亿
近日,网传有投行人士透露了目前两则IPO新标准,引起广泛热议。
第一,IPO在审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合计要超过1亿元,且最后一年超过5000万,不达标者,要么选择撤回,或接受现场检查;
第二,IPO新申报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
听到此则传言,一位中小券商从业者告诉创业家:“中小券商最悲催。拿不到大规模企业的IPO项目,长期这样搞我们恐怕没有业务,全都要失业了。”
传闻真假不好判断,不过,在靴子落定前,市场讨论最多的是,该标准究竟是不是在为独角兽回归A股铺路?为此,创业家采访了多位投行、券商、保代人士,试图找到传闻背后的逻辑。
传闻哪里来?
无论是投行、券商、律师,关于这个消息,多数从业者的第一反应都是,“这肯定不是官方的”。
“也许,此传闻有一定的可信度,或者主要针对发行部内部审核的部分人的观点。” 一位投行从业者表示,“这个传闻我也听说过,是个发行部内部掌握的一个尺度,还未形成制度。上市通过是个复杂的问题。既要看凈利润指标,也要看行业属性,还要看当下国家重点支持的布署(如扶贫〉。所以这个说法是个内部要求尺度、但还不是硬标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另外一位投行负责人告诉创业家,“这可能是证监会的窗口指导意见,项目延期申报而已,我们的项目申报时间得和企业重新商议了,准备延期。”
投行人士V女士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那些最多算是窗口指导意见,不会长期执行的,更不会写到首发管理办法里。”
还有人向创业家透露,网上的传闻只是针对目前撤材料企业的一个总结,针对他们的净利润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目前并没有正式的监管意见,这也不能作为一个规则。”
谁在撤退?
真相落定之前,拟IPO企业和保代态度分成两派。有的投行已经开始督促企业撤退,有的投行则还没有收到具体通知。
即使只是传闻,但是多数投行表示,这种传闻仍有可能执行。更何况,目前已经确有投行和企业已在展开行动。
一位匿名人士对创业家说,“既然有传闻,说明实际在内部审核时对一般行业过会就这样把握着、执行着。所以保代知道这种情况,就劝退一些报也过不了会的企业。”
IPO大检查的背景下, 摆在企业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主动撤回申报,要么接受证监会检查。
“不满足条件就现场检查”,V女士表示,“现场检查其实是最好的,因为券商有些东西是没法查到的,证监会有执法权就很容易查到一些企业的涉嫌财务造假行为,但是现场检查成本很高,执行面积不可能涉及到所有企业”。
V女士补充说,“尽管是传闻,先从不符合‘3年1亿’的企业先下手检查,小规模企业造假嫌疑最大,大规模企业就没有明显造假动机。”
一位王姓券商告诉创业家,“亏损的企业也有可能是好企业,如果没达到这个要求会觉得持续盈利能力有问题,总体还是跟我们的监管思路有关。”
独角兽挡了路?
多数人认为,这是为了解决IPO堰塞湖问题而对独角兽回归A股推出的配套措施。
投行V女士认为,“最重要的是解决堰塞湖问题,也算整肃整个证券市场,关于独角兽企业上市如果规范的话应该会很快;给独角兽开路应该有些牵强了。没有中小企业,全是独角兽的话怎么行?况且那些所谓的独角兽也不一定是永远的独角兽。”
“解决IPO堰塞湖是首要问题,现在IPO又收紧了”,某分析师表示,目前要把IPO审核标准提高,将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暂时退出。
独角兽是否影响小公司排队?很多人觉得并不是这个原因,反之,这样执行的结果可能同时有利于为独角兽中概股回归做准备,不需要漫长的排队。
一位匿名业内人士向创业家透露,“经过两年的努力,IP0排队堰塞湖情况得到很大改观,现进入正常的发行状态,一般排队发行约300家左右,能上报审核6一8个月内合乎条件的即可过会。所以独角兽回归A股开通绿色通道,不会影响企业IPO正常进程。”
过去,企业奔赴美股导致其成长性收益被国外享受,政策制定的初衷是让中国的股民陪伴企业长大。“长远来看,即使传闻是真的,也不会对企业造成多大影响。目前企业先老老实实做好业务,如果业绩达标,等风口过去了再IPO也来得及”,他补充说。
一位准备冲刺IPO的企业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目前国内大市值的都是国企,没有像样的高科技名企,真正的独角兽还是支持,独角兽回归A股对自己不会产生影响,我们一直就是站在BAT边上的那个人,所以对我们没影响,对其他企业不清楚。”
* 本文系创业家&i黑马原创(ID:chuangyejia)作者,立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
本文来自创业家,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中国领先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今日搜狐热点[我财经]胡乃军:法治时代不存在“劝退” IPO准入门槛需更透明
点击进入《我财经》专题
从上周开始,市场就几度传出监管部门将劝退净利润下滑或过低的IPO在审企业。5月31日,有媒体更是直接引用券商与监管部门沟通后的结果,明确指出,监管部门将设IPO净利润门槛,上会前一年主板和中小板净利润低于5000万元、创业板净利润低于3000万元的企业将被劝退。
一位华南地区上市券商资深保代兼项目团队长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收到此类正式的通知或通告”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表示,“在当前IPO审核放缓的背景下,IPO通道资源本身就是一个稀缺资源,那些业绩不好的企业在前面就是阻挡了后面业绩优良企业的上市进程。”从这一点上来讲,对规模小、业绩下滑,甚至还存在其他问题的在审企业,早点劝其从排队候审中退出,寻找其他融资方式,无论对后续排队候审企业还是该企业自身,都是最佳选择。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胡乃军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这个新闻当中我们看到一个词‘劝退’,对这个词怎么理解,我认为不好理解,什么叫监管部门劝退那些利润不足企业,如果你制度很透明,我利润到了,我就可以进来排队,我利润不到就不进来排队,什么叫劝退呢?就感觉你这个制度不明确,你可以做这个事情,也可以做不了,咱们两个商量,这个审核上市越来越需要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时代劝退一词是不存在的。”
我们国家在对企业上市过程当中,制度标准还要更加明确,在之前就要说清楚,到底让不让这家企业进来排队。现在制度不明确,大家都过来排队,确实存在一些可能利润比较低的企业,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会排在前面。如果规定了标准,自动的筛选功能就会出现,把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就排出去了。作为IPO确实是稀缺资源,尤其现在这种形势下,IPO很难,我们看到这个新闻,有一些券商听说监管部门要设置所谓利润的线,这么大的事情,不能听说和小道消息传送,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这方面显然没有起到监管的作用。(中国经济网记者
相关文章:
[我财经]胡乃军:双降太核武 四千亿非常规货币工具更有效
[我财经]“最心酸礼物”引争议 胡乃军:解决痛点非一朝一夕
[我财经]胡乃军:法治时代不存在“劝退” IPO准入门槛需更透明
从上周开始,市场就几度传出监管部门将劝退净利润下滑或过低的IPO在审企业。”  我们国家在对企业上市过程当中,制度标准还要更加明确,在之前就要说清楚,到底让不让这家企业进来排队。
点击进入《我财经》专题
从上周开始,市场就几度传出监管部门将劝退净利润下滑或过低的IPO在审企业。5月31日,有媒体更是直接引用券商与监管部门沟通后的结果,明确指出,监管部门将设IPO净利润门槛,上会前一年主板和中小板净利润低于5000万元、创业板净利润低于3000万元的企业将被劝退。
一位华南地区上市券商资深保代兼项目团队长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收到此类正式的通知或通告”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表示,“在当前IPO审核放缓的背景下,IPO通道资源本身就是一个稀缺资源,那些业绩不好的企业在前面就是阻挡了后面业绩优良企业的上市进程。”从这一点上来讲,对规模小、业绩下滑,甚至还存在其他问题的在审企业,早点劝其从排队候审中退出,寻找其他融资方式,无论对后续排队候审企业还是该企业自身,都是最佳选择。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胡乃军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这个新闻当中我们看到一个词‘劝退’,对这个词怎么理解,我认为不好理解,什么叫监管部门劝退那些利润不足企业,如果你制度很透明,我利润到了,我就可以进来排队,我利润不到就不进来排队,什么叫劝退呢?就感觉你这个制度不明确,你可以做这个事情,也可以做不了,咱们两个商量,这个审核上市越来越需要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时代劝退一词是不存在的。”
我们国家在对企业上市过程当中,制度标准还要更加明确,在之前就要说清楚,到底让不让这家企业进来排队。现在制度不明确,大家都过来排队,确实存在一些可能利润比较低的企业,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会排在前面。如果规定了标准,自动的筛选功能就会出现,把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就排出去了。作为IPO确实是稀缺资源,尤其现在这种形势下,IPO很难,我们看到这个新闻,有一些券商听说监管部门要设置所谓利润的线,这么大的事情,不能听说和小道消息传送,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这方面显然没有起到监管的作用。(中国经济网记者
相关文章:
[我财经]胡乃军:双降太核武 四千亿非常规货币工具更有效
[我财经]“最心酸礼物”引争议 胡乃军:解决痛点非一朝一夕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var cnzz_url=window.location.
if(cnzz_url.indexOf("referer=baofeng")!=-1){
document.write("IPO大劝退?网传排队企业三年净利得过亿IPO大劝退?网传排队企业三年净利得过亿创业家百家号文
立夏近日,网传有投行人士透露了目前两则IPO新标准,引起广泛热议。第一,IPO在审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合计要超过1亿元,且最后一年超过5000万,不达标者,要么选择撤回,或接受现场检查;第二,IPO新申报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听到此则传言,一位中小券商从业者告诉创业家:“中小券商最悲催。拿不到大规模企业的IPO项目,长期这样搞我们恐怕没有业务,全都要失业了。”传闻真假不好判断,不过,在靴子落定前,市场讨论最多的是,该标准究竟是不是在为独角兽回归A股铺路?为此,创业家采访了多位投行、券商、保代人士,试图找到传闻背后的逻辑。传闻哪里来?无论是投行、券商、律师,关于这个消息,多数从业者的第一反应都是,“这肯定不是官方的”。“也许,此传闻有一定的可信度,或者主要针对发行部内部审核的部分人的观点。” 一位投行从业者表示,“这个传闻我也听说过,是个发行部内部掌握的一个尺度,还未形成制度。上市通过是个复杂的问题。既要看凈利润指标,也要看行业属性,还要看当下国家重点支持的布署(如扶贫〉。所以这个说法是个内部要求尺度、但还不是硬标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一位投行负责人告诉创业家,“这可能是证监会的窗口指导意见,项目延期申报而已,我们的项目申报时间得和企业重新商议了,准备延期。”投行人士V女士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那些最多算是窗口指导意见,不会长期执行的,更不会写到首发管理办法里。”还有人向创业家透露,网上的传闻只是针对目前撤材料企业的一个总结,针对他们的净利润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目前并没有正式的监管意见,这也不能作为一个规则。”谁在撤退?真相落定之前,拟IPO企业和保代态度分成两派。有的投行已经开始督促企业撤退,有的投行则还没有收到具体通知。即使只是传闻,但是多数投行表示,这种传闻仍有可能执行。更何况,目前已经确有投行和企业已在展开行动。一位匿名人士对创业家说,“既然有传闻,说明实际在内部审核时对一般行业过会就这样把握着、执行着。所以保代知道这种情况,就劝退一些报也过不了会的企业。”IPO大检查的背景下, 摆在企业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主动撤回申报,要么接受证监会检查。“不满足条件就现场检查”,V女士表示,“现场检查其实是最好的,因为券商有些东西是没法查到的,证监会有执法权就很容易查到一些企业的涉嫌财务造假行为,但是现场检查成本很高,执行面积不可能涉及到所有企业”。V女士补充说,“尽管是传闻,先从不符合‘3年1亿’的企业先下手检查,小规模企业造假嫌疑最大,大规模企业就没有明显造假动机。”一位王姓券商告诉创业家,“亏损的企业也有可能是好企业,如果没达到这个要求会觉得持续盈利能力有问题,总体还是跟我们的监管思路有关。”独角兽挡了路?多数人认为,这是为了解决IPO堰塞湖问题而对独角兽回归A股推出的配套措施。投行V女士认为,“最重要的是解决堰塞湖问题,也算整肃整个证券市场,关于独角兽企业上市如果规范的话应该会很快;给独角兽开路应该有些牵强了。没有中小企业,全是独角兽的话怎么行?况且那些所谓的独角兽也不一定是永远的独角兽。”“解决IPO堰塞湖是首要问题,现在IPO又收紧了”,某分析师表示,目前要把IPO审核标准提高,将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暂时退出。独角兽是否影响小公司排队?很多人觉得并不是这个原因,反之,这样执行的结果可能同时有利于为独角兽中概股回归做准备,不需要漫长的排队。一位匿名业内人士向创业家透露,“经过两年的努力,IP0排队堰塞湖情况得到很大改观,现进入正常的发行状态,一般排队发行约300家左右,能上报审核6一8个月内合乎条件的即可过会。所以独角兽回归A股开通绿色通道,不会影响企业IPO正常进程。”过去,企业奔赴美股导致其成长性收益被国外享受,政策制定的初衷是让中国的股民陪伴企业长大。“长远来看,即使传闻是真的,也不会对企业造成多大影响。目前企业先老老实实做好业务,如果业绩达标,等风口过去了再IPO也来得及”,他补充说。一位准备冲刺IPO的企业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目前国内大市值的都是国企,没有像样的高科技名企,真正的独角兽还是支持,独角兽回归A股对自己不会产生影响,我们一直就是站在BAT边上的那个人,所以对我们没影响,对其他企业不清楚。”* 本文系创业家&i黑马原创(ID:chuangyejia)作者,立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本文来自创业家,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创业家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创业家传媒官方账号,为创业者的提供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小规模企业IPO排队遭劝退 IPO趋严传闻成真|IPO|监管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小规模企业IPO排队遭劝退 IPO趋严传闻成真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欣培 上海报道
  上周,21世纪经济报道曾报道“监管层可能会集中清理IPO排队中一批净利规模比较小且盈利能力出现下滑的企业。”
  该报道引起业内关注。有一些券商人士认为“不可能”,更有人士直言“利润小的IPO在审企业或被劝退纯属扯淡”,并有报道指出IPO审核并未严格。
  经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采访求证,IPO审核趋严已然成为不争事实。净利润规模小的IPO排队企业正面临被劝退可能。
  记者了解到,近期已有企业因净利润规模小且出现业绩下滑而被监管层劝退。
  “我们有一个IPO项目就是因为利润问题被劝退,刚刚把材料撤下来。企业规模不大,业绩又出现下滑,和会里沟通了一下,然后就撤了。这家企业本来是快要上初审会了。”上海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现在会里的口径就是创业板3000万净利润以下的就不要报了,至于现在申报是否还受理暂时不清楚,我估计利润在3000万以下的企业应该也不会报了吧。”
  另一位券商投行人士也向记者确认,净利润3000万与5000万的财务指标再次成为监管层审核IPO项目的重要标准。“最近我们也和证监会发行部进行了沟通,创业板企业在上会前(不是申报前)一年净利润低于3000万的过会可能性不大,净利润在5000万以下的中小板企业被否的可能性比较大。”深圳一家大型券商的IPO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该人士认为,目前监管层是希望上报一些收入规模、利润规模都比较大的企业。若如此,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IPO排队企业中利润规模不满足该要求的怎么办?多位业内投行人士认为,可能性较大的就是主动撤材料与坐等被否。
日前,雷军对外发布了小米的首款无人机产品,从产品功能和配置来...
超过3成的微信公众号开始停止更新。这一切坏消息让很多人得出结论...
受众主要为年轻人的品牌,玩鬼畜视频无疑是一种可行的营销姿势。
华为宣布提起对三星的知识产权诉讼,包括涉及通信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和三星手机使用的软件。
跨境电商新政中的有关监管要求设置一年过渡期,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已通知实施。IPO大撤离:排队企业半个月削减27家,隐形净利门
发布:新优娱乐平台-打造新优娱乐注册登录第一品牌官网!
近来,有券商内部人士对汹涌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泄漏,早在阴历新年之后不久,监管层就现已与该公司的IPO项目组联络,“劝退”了该项目组担任的拟上会公司。
“其时了解到的信息是,监管层在对主板、中小板赢利规划倒数40名,创业板倒数20名的排队企业进行请退,坚持不退的话就进行现场核对。”上述券商人士这样对汹涌新闻记者表明,“最新的风声是,排队企业近3年净赢利不低于1亿元,最近一年不低于5000万元,这样看来,这个隐形门槛是进步了。”
从数据上来看,依据证监会官网发表的材料,到3月15日,沪市初次揭露发行股票正常审阅状况企业总计195家,深市则有193家企业,也就是说,总计仍有388家拟上市公司处于排队状况。
而在短短半个月之前,到3月1日,沪、深两市初次揭露发行股票正常审阅状况企业别离有202家和213家,总计415家。
半个月之内,排队企业数量减少了27家。
证监会官网发表的另一份材料则显现,到3月15日,2018年以来,已有19家拟IPO公司间断查看,48家公司停止查看。
还有音讯称,主板和创业板的新请求IPO公司年赢利门槛别离是8000万和5000万元,虽然这一规范没有明文规定或构成任何文件,但假如达不到规范,项目连上会都很困难。
“咱们群里最近就在评论这个,假如‘主八创五’是一条底线,那么许多项目都是白忙活。”另一家券商内部人士这样对汹涌新闻记者说道。
在他看来,这样的方针导向,表现的是监管层期望“引水向大”。
“可能觉得小公司上市了也没有太大含义,赢利太小,就是个壳。但假如长期保持这样的规范,小券商基本上没得玩了,手上项目合格的很少。”这位业内人士弥补道。
也有投行人士幸亏,现在手上的项目还算契合赢利目标,“但咱们公司契合这个规范的项目真的很少,并且说实话,就算是做IPO最大的那几家券商,到达这个规范的项目也没多少。”
据介绍,假如不达规范还坚持排队冲击IPO,监管层就会组织进行现场查看,这对企业来说则又是一道严峻的检测。
“现场查看内容不少,自身底气不太足的企业必定无法经过,一般劝退的也不太会坚持要承受现场查看。” 上述投行人士说。
就在不久前的3月16日,证监会还经过官网通报了2017年半年IPO企业现场查看及问题处理状况,有22家IPO在审企业承受了现场查看,其间,2家企业收到警示函,13家中介机构被采纳相应监管办法。
证监会表明,2018年上半年将持续深入开展IPO企业现场查看工作。经过常态化现场查看,催促IPO请求企业进步质量,催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为坚决打好防备化解资本市场严重危险攻坚战做出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付云皓被北大劝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