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广西大学东盟研究院东东盟交易做茶叶生意,该怎么做呢

芳村茶香飘天下!芳村茶香飘天下!亚太茶业百家号一、渊 源千年商都,茗茶飘香。南国明珠,活色生香。历史悠久的老城区荔湾,风光旖旎的白鹅潭两岸,两个专业市场赫赫有名——南有芳村茶叶市场,北有清平药材市场。而在“水秀花香”之芳村,两个地名又别具一格——茶滘与花地。地如其名,它们分别与茶、花有关。茶滘,一个茶香四溢的名字,一个与茶结缘的地方。据芳村《东漖镇志》记载:“朱开禧元年(1215年)黎氏、严氏从南雄珠玑巷南迁广州,后有定居芳村花棣(地)之南者,寻根溯源其祖籍在江浙,以种茶为业,历经百年,人口逐渐繁衍、兴旺,便建新村,命名为‘茶滘村’”。南迁广州的黎氏与严氏不光在这里种茶,还种花。茶园与花园媲美构成一道靓丽风景,茶香与花香共融成就一段浪漫岁月。花地,人称“岭南第一花乡”。花,乃芳村传统产业也。芳村可谓“先有花后有茶”,是鲜花产业带动了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芳村因花市兴盛,终日车水马龙,附近茶楼、茶园兴起如雨后春笋——30多处花卉园林遍布花地周边,醉观园、东园、翠林园、纽香园、新长春园、留芳园、广松园和群芳园等“八大名园”,成为芳村活跃茶文化的有力支撑!枕江楼、长江楼、醉观楼、留芳楼等茶楼,星罗棋布,点缀花园之中。茶楼建亭台,可远眺珠江、云山,周围红花掩映、绿树环绕,内设曲艺、音乐茶座供茶客观赏,游客在此品茗、观景、听戏、赏花,悠然自得,不亦乐乎!芳村茶楼成为人们最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花园与茶楼,自古很般配。 清朝,珠江南岸芳村出产茶叶,北岸十三行出口茶叶,一“产”一“出”,相得益彰。我国早年闻名于世的丝绸、茶叶、瓷器等,都是经过这里飘洋过海、源源不断地出口异国他乡。十三行,当时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口通商”独揽中国外贸长达85年!想当年,芳村生产的茶叶,运到一江之隔的十三行口岸出口国外,芳村人是何等骄傲与自豪!白鹅潭浇灌了芳村茶园,十三行传播了国饮文化。芳村种茶始于800多年前,为何如今这里难觅茶园?说来话长。原来,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动荡,物价飞涨,粮食紧缺。对于旧时的情形,广州市第八十七中学原高级教师颜亮亨仍记忆犹新:先是一元可以买几石(dàn)米,几个月后,几万元买不到几升米。一大叠钱,上午可以买两升,下午就只能买一升。任何东西,早晚市价不同。人们一拿到工钱,就拼命去抢购。尤其是米铺,挤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风雨不透,大喊大叫,乱挤乱踩,有大喊救命小孩被踏死的,有惨叫一声妇女流产的。尤其是到了解放前夕,一般老百姓篮子里装着劣质大米,用以购物,回到原始社会物物交换状态。粮食奇缺、食不果腹、通货膨胀严重,村民们被逼毁茶种粮,以求温饱,所以芳村地区从此不再种茶。此时,仿佛茶与芳村的距离要开始疏远,然而,芳村的“茶缘”并没有结束……现在,虽然芳村不再种茶,而八大名园也在“城中村”的城镇化进程中难觅芳踪,但是,今天各位来芳村,却闻国饮处处飘香,这难道不是传承了茶滘这个古老茶乡悠久而厚重的茶文化么?不容置疑,茶滘牌坊旁那棵撑开一团巨大绿荫的细叶榕,在为村民遮风挡雨的同时,见证着芳村时代变迁的风风雨雨,也见证着茶乡从种茶到卖茶欣欣向荣的发展历程!二、兴 市芳村茶叶种植的消失,并不代表芳村茶缘的消失。广东人对于国饮的热爱却是长久的。茶叶消滞、开胃、解暑、利尿、生津、止渴。广东人,素有饮茶传统习惯,奉行饮茶养生之道。他们宁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芳村——广州著名茶乡,著名茶文化发祥地。芳村茶市兴起源自一场——花和茶的甜蜜邂逅。时光荏苒,沧海桑田。 20世纪60年代,消费者对于茶叶的渴求与日俱增。有捕捉商机者顺应群众需求,率先来到芳村洞企石一带,改当地农民旧房为制茶作坊,运来本省广宁县出产的野生山茶叶,加入茉莉花开始大量生产茉莉花茶。花茶花茶,芳村的花和茶就此展开了华丽邂逅,一道舌尖上的美味应运而生。质优味美价廉,带给味蕾美妙的享受,产品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甚至还远销港澳地区。胆大敢拼者淘得了第一桶金。至80年代初,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改革开放的政治环境,吸引50多家乡镇企业和个体茶商,争先恐后聚集在洞企石路、山村葵蓬等地,一个生产、销售茶叶的初级市场宣告诞生。芳村石围塘火车站附近,租金便宜、场地充足,又曾是茶叶种植地,嗅觉灵敏的茶商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很多茶叶新品种应运而生,以适合不同的口味和需求,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此,芳村的茶叶生意远近闻名,来零买、批发茶叶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90年代初,蜂涌南下的外来淘金者,如珠江潮一般波澜壮阔,小打小闹的茶叶作坊,已不能适应茶市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一个又一个正规茶叶商铺落成,一个又一个实力雄厚的茶商进驻,茶叶城已初具规模。到了新世纪,东南西北中,发财到芳村。这时的芳村茶叶市场,俨然已成为做茶叶生意的风水宝地,白鹅潭就是一个聚宝盆,旁边自然也就聚集了许多茶叶业界的淘宝精英。原先聚居于此、历经风雨、白手起家的老茶商;还有从茶叶源头过来并在此落地生根的老茶农;再加上一批打破铁饭碗的国营茶叶公司的人,纷纷“下海”到芳村茶叶市场创业,自主经营茶叶。珠江由荔湾穿城而过。荔湾依水而生,又像水一样包容万物。广州人尤爱水,人们视活水为财富的象征。这也成了汇三江活水之白鹅潭聚财的注脚。因水包容,才有太多的打拼者把梦想寄托在了这里。天时地利,得天独厚。如今,沿着芳村大道、花地大道两旁辐射开来,一个广州家喻户晓、全国闻名遐迩、茗茶香飘天下的芳村茶叶商圈,正随着白鹅潭经济圈的成长而不断壮大。一时间,南方茶叶市场、广东芳村茶业城、芳村国际茶叶贸易中心、山村茶叶城、承鸿茶世界、锦桂茶叶市场、正好茶叶市场、江南茶博园、大笨象茶业城、万象茶叶城、奔富国际茶叶藏品城、万商茶叶城等20多个茶叶、茶具及茶工艺品销售市场,让芳村的天空弥漫茶香。其中,南方茶叶市场为“国家农业部定点专业市场”,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五个重点扶持发展的市场之一,被广州市工商局评定为“消费者满意市场”。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市场。2016年,中国茶园面积287万公顷,产量240多万吨,种植规模世界第一,消费量超过200万吨。多年来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长江上中游特色绿茶、西南红茶和特种茶等4大优势区域,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绿、红、青、白、黑、黄6大茶类的国家,各地名茶,都能在芳村茶叶市场一睹芳容。茶叶这一东方物产,不仅通过古丝绸之路大量出口海外,还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叶生根。世界上的主要产茶国家和地区,大部分位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在中国茶自古风靡世界的同时,享有盛誉的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地的红茶,甚至销售到茶叶的故乡——中国。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白鹅潭边这块风水宝地,却滋养了四面八方的人,圆了许多人的发财梦。福建、广东、浙江、江西、湖南、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七八千家茶厂茶商,经营品种几乎涵盖了所有与茶叶、茶文化相关的商品,市场辐射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地,传统六大茶类“绿、红、青、白、黑、黄”茶在这里应有尽有。“中国茶市看广州,广州茶市看芳村”。广州芳村茶叶市场行业动态,直接影响到全国的茶叶市场的波动,俨然成了全国茶叶市场的“晴雨表”、“温度计”。生活在广州的人都知道,买茶叶要去芳村。芳村茶叶市场欣欣向荣,年总交易额超30亿元。在芳村茶叶市场,乌龙茶不摆“乌龙”,“铁观音”成了“铁哥们”,但凡开茶庄,讲究还是有的:没有龙井、碧螺春不碍事,但如果少了乌龙茶、铁观音,似乎就像一部粤剧缺少了花旦,撑不起门面来。随后,风水轮流转,普洱茶热销,大到茶叶批发商城,小到内街内巷茶庄,一度几乎全被普洱茶一统天下。时下,小青柑普茶已遍地开花。茗茶开会,名茶荟萃。芳村茶市场,茶香惹人醉。西湖龙井茶: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沁人心脾,齿间流芳。江苏碧螺春:清香袭人,翠碧诱人,色泽银绿,酷似碧螺。黄山毛峰:香气清鲜,滋味醇甘,汤色微黄,韵味深长。信阳毛尖:香高、味浓、汤色绿,绿茶之王。安徽祁门红:特绝群芳最,高香不二门,香名远播,红茶极品。安化黑茶:甜酒香、松烟香、菌花香,陈茶有陈香,陈香味不同,黑茶黑马。都匀毛尖:香清高,味鲜浓,色绿翠。武夷岩茶:散发岩骨花香,内质活、甘、清、香,色泽铁青、油润。福建铁观音:香味独特,品质优异,风靡全球。云南普洱茶: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醇,润喉回甘。广东单丛:香而不清,齿颊留芳,喉感清冽,清爽甘滑。……花团锦簇、争妍斗艳、添香增色、耳熟能详的名茶和家喻户晓的“大碗茶”,撑起了芳村茶市一片天。更让人惊异的是,一些在其他地方难见其容、难觅其香的珍稀茶品,却也能在此显露芳踪、溢出芳香。六堡茶,其特点是红、浓、醇、陈,“槟榔香”扑鼻而来。而这种特殊香味“槟榔香”(萘类多环芳烃物质)可遇不可求,通常存放8——10年以上的老茶,经特殊条件储存,方能产生这种奇香。广西梧州六堡茶被称为“中国红”,与安化黑茶、云南普洱茶齐名。靖安白茶,外形圆紧秀直匀整,色泽白嫩,茶香浓郁,滋味甜和;汤色嫩黄明亮,叶底成朵并还原呈玉白色,叶脉翠绿,江西省靖安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剔除木质化茶梗,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由单片生叶制成,绿茶特种茶类。清为朝廷贡茶。英德红茶“金毫茶”,被誉为“东方金美人”。其色泽乌润,颗粒均匀结实,香气高锐,茶汤红亮,滋味浓烈,饮后甘美怡神,清心爽口。“一湾江水碧,两岸茗茶香”。坊间茶楼数不胜数,每一间都从早茶卖至夜茶;芳村茶市多如牛毛,每一家都从春茶卖到秋茶。百年绕梁的缕缕茶香,隐没在快节奏都市的尘嚣中……芳村茶市,茶叶品种繁多,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衍生品层出不穷,还有与茶文化相关的精美装饰工艺品:宜兴、景德镇、潮州等产地茶具;宋、明、清代茶家具、木雕、字画等一应俱全,琳琅满目,远销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闻名于世的集购物、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茶叶集散地,不仅是国家茶叶交易的主战场,更是中华茶文化传播的大窗口。三、传 承清茶一杯养精神,清茶一杯见真情,清茶一杯传文明。茶,传递着亲情友情,承载着时代变迁,折射着人世变化,喝出人身的健美,道出人性的真谛,悟出人生的哲理。食在广州,名不虚传。广州人爱在吃上下功夫,尤爱喝茶。“三茶两饭”(早茶、午饭、下午茶、晚饭、夜茶)是一天的标准伙食。“一盅两件”(一壶茶、两笼点心)是喝茶的标准配置,广州人可以一整天都在茶楼里品茗看报聊天,称之为“直落”。 广东人一年喝掉10万吨茶叶,约占全国茶叶消费总量的二十分之一。夜幕降临,行人如鲫。满街热气腾腾的大排档,满城霓虹闪闪的大酒楼,家家夜市生意兴隆。土生土长的居民、外来务工者、来此旅游者,吃点宵夜,喝杯夜茶,看点夜景,聊点夜话,广州一年四季如此、从古至今传承。品茶,构成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成分。品茶,要品得惬意,品得优雅,品得舒适,如今也不再是“年龄”的标签,年轻人也开始静享茶生活,甚至在闲暇之余学习茶艺、品味茶韵。乡愁在水里释放,温情在杯中流淌! 茶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与中国儒道文化一脉相承,是一门精致的艺术。从2001年开始,国际茶文化节、茶博览交易会暨优质茶评比大赛、斗茶赛等,在这里轮流上演。“千壶千茶、万人品茗”晚会盛况空前,入选吉尼斯记录。自2005年以来,芳村茶叶市场每年都举行两届斗茶赛,大家将各自镇店之宝拿出来评比,由专家从所有送过来的茶样中进行筛选,依据茶叶的“色、香、形、味”四大因素选出“清香、浓香、陈香”各类茶的前10名,然后再由大众评审团进行审评,点出“状元、榜眼、探花”以及“进士”。获评各种好茶新科状元的茶主人,和其他“状元”一起,头戴状元桂冠,身着状元服,被八人大轿抬着,随敲锣打鼓的队伍,绕着芳村茶叶城巡游一番。那场景,类似于古代新晋状元骑马游街,好不威风,好不得意,好不自豪!人们对茶的喜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时代地位。在历代诗人中,由于他们爱茶、饮茶,因而在茶诗、茶词的内容上,写得最多的莫过于颂茶和借茶抒怀。诗人们将茶比作美女、美食、名花、琼浆,都表达了对茶的赞颂。由于茶能益思,所以文人饮茶成习,对茶道体会更深。诗人卢仝在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说由于茶味好,连饮数碗,每碗均有新感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描述的各种不同饮茶感受,对提倡饮茶、传承国饮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在唐朝以后,卢仝这位“爱茶诗人”,连同他的七碗茶诗一起,每每为后人所传诵。“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对茶的看法,经常饮茶胜过服药。日本人爱喝茶,爱琢磨,曾花9年做调查,发现每天只要喝茶四、五杯,就能将癌症风险降低40%。中国人爱喝茶,爱探索,曾花17年磨一剑,发现乌龙茶、绿茶、红茶,对口腔癌、肺癌、食道癌等都有不错的预防作用。茶疗养生,一种全新的养生方式,将茶叶的保健功效发挥到了极致。中医茶疗,根植于中医文化和茶文化基础之上,以茶作为单方或配伍其他中药组成复方,用来内服或外用,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疗疾的目的。以茶入药在历代的医学、茶学、文献中有诸多记载。日,“中国茶疗养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穗启动,广东省茶疗养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正气堂食品有限公司、仙茶美国际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等数十家单位共同发起,旨在弘扬中国茶文化和中医文化,推广茶疗养生,造福人类健康,提升中国茶疗养生产业整体市场形象。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也由此发祥。从公元5世纪开始,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先后从广州、泉州出发)、茶马古道,中国茶及茶文化流传到世界各方。茶叶,一颗闪亮的明珠,一座友谊的桥梁,一张发光的明片,一剂保健的良方,闪烁着国饮的豪光,沟通着中国与世界的情感,养护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茶文化在芳村茶市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很好的弘扬。弘扬茶文化,重点抓娃娃。荔湾区南塘大街小学,与中国最大的南方茶叶市场相邻,周边茶市多过米铺,学生家长多为茶商。他们利用地理优势和家长资源,因地制宜编写茶文化课本教材,因材施教开展多样的茶文化活动,打造校园茶文化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养成,在广州小学打了头阵、当了先锋。南塘大街小学生,大多是福建、江西、湖南等地茶商后代传人,他们随着茶叶市场长大,耳濡目染父辈们以茶谋生、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对弘扬茶文化的感情与兴趣与日俱增。每周两节常规“茶文化”课程雷打不动,各个年级茶文化兴趣班各不相同,教室内座无虚席、气氛很浓:学习泡茶、品茶是基本内容;写茶联、做茶画、呤茶诗……可见老师独具匠心!茶乡儿女学习茶文化,感受茶文明,收获知识,收获技能,收获自信,茶文化课程务实新颖、特色鲜明,得到了家长和社会一致认同。四、愿 景网购流行、进货成本攀升、个别茶叶品牌竞争降温,近年曾一度带给芳村茶市疲软与冷清,但新一届荔湾区委、区政府运筹帷幄、审时度势,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等机遇,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百年工匠精神为支撑,以市场升级改造为抓手,以“互联网+”为保障,努力擦亮芳村茶市名片,助力搭建芳村茶市平台,把芳村茶叶专业市场打造成发扬丝路精神的新载体、促进合作交流的“连心桥”,让中国茶香更广泛更深入地飘扬于世界。日,在杭州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开幕式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做强中国茶产业,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在未来,坚持绿色发展,做优茶品质、坚持市场导向,唱响茶品牌、坚持传承创新,弘扬茶文化、坚持互利共赢,共建茶平台将是促进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这无疑给芳村茶市注入了一支兴奋剂。在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大市场的21世纪,广州荔湾,将以自身的商业文化底蕴和捕捉历代商业机会的能力,傲然挺立在广州西部;芳村茶市,将以源远流长的对外贸易优势和自身不断增强的竞争能力,傲然挺立在珠江南岸!品不完国饮风情,尝不尽人生百味。回忆广州昔日的衣食住行、民俗物语,人们总不免流连在西关风情的旧梦里。在时间沉淀的深处,但愿芳村茶市能成为人们对广州无法抹去的留痕,成为岭南文化耀眼的元素,成为记忆深处繁华的符号!憧憬芳村茶市未来,人们自信勾画古老茶乡的新景象:千年商都今尤盛,百载茶市会更强。但愿——芳村来客如云山叠翠层层加码;茶市财源似珠水长流滚滚而来!作为驻守在唯我独尊茶叶市场的食品药品监管者,作为芳村茶市繁荣兴旺、百年情怀的见证人,维护茶市食品安全、弘扬中国茗茶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激情满怀!我们欣然期待!芳村茶市,芳香弥久;茗茶国饮,名扬天下!文稿:谢永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亚太茶业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茶业资讯,宣扬中国茶文化!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二维码页面
该链接会唤起手机QQ,
若无法正常跳转请先。芳村茶香飘天下!
千年商都,茗茶飘香。
南国明珠,活色生香。
历史悠久的老城区荔湾,风光旖旎的白鹅潭两岸,两个专业市场赫赫有名——南有芳村茶叶市场,北有清平药材市场。而在“水秀花香”之芳村,两个地名又别具一格——茶滘与花地。地如其名,它们分别与茶、花有关。
茶滘,一个茶香四溢的名字,一个与茶结缘的地方。据芳村《东漖镇志》记载:“朱开禧元年(1215年)黎氏、严氏从南雄珠玑巷南迁广州,后有定居芳村花棣(地)之南者,寻根溯源其祖籍在江浙,以种茶为业,历经百年,人口逐渐繁衍、兴旺,便建新村,命名为‘茶滘村’”。南迁广州的黎氏与严氏不光在这里种茶,还种花。茶园与花园媲美构成一道靓丽风景,茶香与花香共融成就一段浪漫岁月。
花地,人称“岭南第一花乡”。花,乃芳村传统产业也。芳村可谓“先有花后有茶”,是鲜花产业带动了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芳村因花市兴盛,终日车水马龙,附近茶楼、茶园兴起如雨后春笋——30多处花卉园林遍布花地周边,醉观园、东园、翠林园、纽香园、新长春园、留芳园、广松园和群芳园等“八大名园”,成为芳村活跃茶文化的有力支撑!枕江楼、长江楼、醉观楼、留芳楼等茶楼,星罗棋布,点缀花园之中。茶楼建亭台,可远眺珠江、云山,周围红花掩映、绿树环绕,内设曲艺、音乐茶座供茶客观赏,游客在此品茗、观景、听戏、赏花,悠然自得,不亦乐乎!芳村茶楼成为人们最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花园与茶楼,自古很般配。
清朝,珠江南岸芳村出产茶叶,北岸十三行出口茶叶,一“产”一“出”,相得益彰。我国早年闻名于世的丝绸、茶叶、瓷器等,都是经过这里飘洋过海、源源不断地出口异国他乡。十三行,当时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口通商”独揽中国外贸长达85年!想当年,芳村生产的茶叶,运到一江之隔的十三行口岸出口国外,芳村人是何等骄傲与自豪!
白鹅潭浇灌了芳村茶园,十三行传播了国饮文化。
芳村种茶始于800多年前,为何如今这里难觅茶园?
说来话长。
原来,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动荡,物价飞涨,粮食紧缺。对于旧时的情形,广州市第八十七中学原高级教师颜亮亨仍记忆犹新:先是一元可以买几石(dàn)米,几个月后,几万元买不到几升米。一大叠钱,上午可以买两升,下午就只能买一升。任何东西,早晚市价不同。人们一拿到工钱,就拼命去抢购。尤其是米铺,挤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风雨不透,大喊大叫,乱挤乱踩,有大喊救命小孩被踏死的,有惨叫一声妇女流产的。尤其是到了解放前夕,一般老百姓篮子里装着劣质大米,用以购物,回到原始社会物物交换状态。粮食奇缺、食不果腹、通货膨胀严重,村民们被逼毁茶种粮,以求温饱,所以芳村地区从此不再种茶。
此时,仿佛茶与芳村的距离要开始疏远,然而,芳村的“茶缘”并没有结束……
现在,虽然芳村不再种茶,而八大名园也在“城中村”的城镇化进程中难觅芳踪,但是,今天各位来芳村,却闻国饮处处飘香,这难道不是传承了茶滘这个古老茶乡悠久而厚重的茶文化么?不容置疑,茶滘牌坊旁那棵撑开一团巨大绿荫的细叶榕,在为村民遮风挡雨的同时,见证着芳村时代变迁的风风雨雨,也见证着茶乡从种茶到卖茶欣欣向荣的发展历程!
芳村茶叶种植的消失,并不代表芳村茶缘的消失。广东人对于国饮的热爱却是长久的。
茶叶消滞、开胃、解暑、利尿、生津、止渴。广东人,素有饮茶传统习惯,奉行饮茶养生之道。他们宁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
芳村——广州著名茶乡,著名茶文化发祥地。芳村茶市兴起源自一场——花和茶的甜蜜邂逅。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
20世纪60年代,消费者对于茶叶的渴求与日俱增。有捕捉商机者顺应群众需求,率先来到芳村洞企石一带,改当地农民旧房为制茶作坊,运来本省广宁县出产的野生山茶叶,加入茉莉花开始大量生产茉莉花茶。花茶花茶,芳村的花和茶就此展开了华丽邂逅,一道舌尖上的美味应运而生。质优味美价廉,带给味蕾美妙的享受,产品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甚至还远销港澳地区。胆大敢拼者淘得了第一桶金。
至80年代初,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改革开放的政治环境,吸引50多家乡镇企业和个体茶商,争先恐后聚集在洞企石路、山村葵蓬等地,一个生产、销售茶叶的初级市场宣告诞生。芳村石围塘火车站附近,租金便宜、场地充足,又曾是茶叶种植地,嗅觉灵敏的茶商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很多茶叶新品种应运而生,以适合不同的口味和需求,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此,芳村的茶叶生意远近闻名,来零买、批发茶叶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90年代初,蜂涌南下的外来淘金者,如珠江潮一般波澜壮阔,小打小闹的茶叶作坊,已不能适应茶市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一个又一个正规茶叶商铺落成,一个又一个实力雄厚的茶商进驻,茶叶城已初具规模。
到了新世纪,东南西北中,发财到芳村。这时的芳村茶叶市场,俨然已成为做茶叶生意的风水宝地,白鹅潭就是一个聚宝盆,旁边自然也就聚集了许多茶叶业界的淘宝精英。原先聚居于此、历经风雨、白手起家的老茶商;还有从茶叶源头过来并在此落地生根的老茶农;再加上一批打破铁饭碗的国营茶叶公司的人,纷纷“下海”到芳村茶叶市场创业,自主经营茶叶。
珠江由荔湾穿城而过。荔湾依水而生,又像水一样包容万物。广州人尤爱水,人们视活水为财富的象征。这也成了汇三江活水之白鹅潭聚财的注脚。因水包容,才有太多的打拼者把梦想寄托在了这里。
天时地利,得天独厚。
如今,沿着芳村大道、花地大道两旁辐射开来,一个广州家喻户晓、全国闻名遐迩、茗茶香飘天下的芳村茶叶商圈,正随着白鹅潭经济圈的成长而不断壮大。
一时间,南方茶叶市场、广东芳村茶业城、芳村国际茶叶贸易中心、山村茶叶城、承鸿茶世界、锦桂茶叶市场、正好茶叶市场、江南茶博园、大笨象茶业城、万象茶叶城、奔富国际茶叶藏品城、万商茶叶城等20多个茶叶、茶具及茶工艺品销售市场,让芳村的天空弥漫茶香。其中,南方茶叶市场为“国家农业部定点专业市场”,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五个重点扶持发展的市场之一,被广州市工商局评定为“消费者满意市场”。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市场。2016年,中国茶园面积287万公顷,产量240多万吨,种植规模世界第一,消费量超过200万吨。多年来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长江上中游特色绿茶、西南红茶和特种茶等4大优势区域,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绿、红、青、白、黑、黄6大茶类的国家,各地名茶,都能在芳村茶叶市场一睹芳容。
茶叶这一东方物产,不仅通过古丝绸之路大量出口海外,还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叶生根。世界上的主要产茶国家和地区,大部分位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在中国茶自古风靡世界的同时,享有盛誉的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地的红茶,甚至销售到茶叶的故乡——中国。
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白鹅潭边这块风水宝地,却滋养了四面八方的人,圆了许多人的发财梦。福建、广东、浙江、江西、湖南、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七八千家茶厂茶商,经营品种几乎涵盖了所有与茶叶、茶文化相关的商品,市场辐射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地,传统六大茶类“绿、红、青、白、黑、黄”茶在这里应有尽有。
“中国茶市看广州,广州茶市看芳村”。广州芳村茶叶市场行业动态,直接影响到全国的茶叶市场的波动,俨然成了全国茶叶市场的“晴雨表”、“温度计”。生活在广州的人都知道,买茶叶要去芳村。芳村茶叶市场欣欣向荣,年总交易额超30亿元。
在芳村茶叶市场,乌龙茶不摆“乌龙”,“铁观音”成了“铁哥们”,但凡开茶庄,讲究还是有的:没有龙井、碧螺春不碍事,但如果少了乌龙茶、铁观音,似乎就像一部粤剧缺少了花旦,撑不起门面来。随后,风水轮流转,普洱茶热销,大到茶叶批发商城,小到内街内巷茶庄,一度几乎全被普洱茶一统天下。时下,小青柑普茶已遍地开花。
茗茶开会,名茶荟萃。芳村茶市场,茶香惹人醉。
西湖龙井茶: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沁人心脾,齿间流芳。
江苏碧螺春:清香袭人,翠碧诱人,色泽银绿,酷似碧螺。
黄山毛峰:香气清鲜,滋味醇甘,汤色微黄,韵味深长。
信阳毛尖:香高、味浓、汤色绿,绿茶之王。
安徽祁门红:特绝群芳最,高香不二门,香名远播,红茶极品。
安化黑茶:甜酒香、松烟香、菌花香,陈茶有陈香,陈香味不同,黑茶黑马。
都匀毛尖:香清高,味鲜浓,色绿翠。
武夷岩茶:散发岩骨花香,内质活、甘、清、香,色泽铁青、油润。
福建铁观音:香味独特,品质优异,风靡全球。
云南普洱茶: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醇,润喉回甘。
广东单丛:香而不清,齿颊留芳,喉感清冽,清爽甘滑。
花团锦簇、争妍斗艳、添香增色、耳熟能详的名茶和家喻户晓的“大碗茶”,撑起了芳村茶市一片天。更让人惊异的是,一些在其他地方难见其容、难觅其香的珍稀茶品,却也能在此显露芳踪、溢出芳香。
六堡茶,其特点是红、浓、醇、陈,“槟榔香”扑鼻而来。而这种特殊香味“槟榔香”(萘类多环芳烃物质)可遇不可求,通常存放8——10年以上的老茶,经特殊条件储存,方能产生这种奇香。广西梧州六堡茶被称为“中国红”,与安化黑茶、云南普洱茶齐名。
靖安白茶,外形圆紧秀直匀整,色泽白嫩,茶香浓郁,滋味甜和;汤色嫩黄明亮,叶底成朵并还原呈玉白色,叶脉翠绿,江西省靖安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剔除木质化茶梗,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由单片生叶制成,绿茶特种茶类。清为朝廷贡茶。
英德红茶“金毫茶”,被誉为“东方金美人”。其色泽乌润,颗粒均匀结实,香气高锐,茶汤红亮,滋味浓烈,饮后甘美怡神,清心爽口。
“一湾江水碧,两岸茗茶香”。坊间茶楼数不胜数,每一间都从早茶卖至夜茶;芳村茶市多如牛毛,每一家都从春茶卖到秋茶。
百年绕梁的缕缕茶香,隐没在快节奏都市的尘嚣中……
芳村茶市,茶叶品种繁多,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衍生品层出不穷,还有与茶文化相关的精美装饰工艺品:宜兴、景德镇、潮州等产地茶具;宋、明、清代茶家具、木雕、字画等一应俱全,琳琅满目,远销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闻名于世的集购物、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茶叶集散地,不仅是国家茶叶交易的主战场,更是中华茶文化传播的大窗口。
清茶一杯养精神,清茶一杯见真情,清茶一杯传文明。
茶,传递着亲情友情,承载着时代变迁,折射着人世变化,喝出人身的健美,道出人性的真谛,悟出人生的哲理。
食在广州,名不虚传。广州人爱在吃上下功夫,尤爱喝茶。“三茶两饭”(早茶、午饭、下午茶、晚饭、夜茶)是一天的标准伙食。“一盅两件”(一壶茶、两笼点心)是喝茶的标准配置,广州人可以一整天都在茶楼里品茗看报聊天,称之为“直落”。 广东人一年喝掉10万吨茶叶,约占全国茶叶消费总量的二十分之一。
夜幕降临,行人如鲫。满街热气腾腾的大排档,满城霓虹闪闪的大酒楼,家家夜市生意兴隆。土生土长的居民、外来务工者、来此旅游者,吃点宵夜,喝杯夜茶,看点夜景,聊点夜话,广州一年四季如此、从古至今传承。
品茶,构成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成分。品茶,要品得惬意,品得优雅,品得舒适,如今也不再是“年龄”的标签,年轻人也开始静享茶生活,甚至在闲暇之余学习茶艺、品味茶韵。乡愁在水里释放,温情在杯中流淌!
茶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与中国儒道文化一脉相承,是一门精致的艺术。
从2001年开始,国际茶文化节、茶博览交易会暨优质茶评比大赛、斗茶赛等,在这里轮流上演。“千壶千茶、万人品茗”晚会盛况空前,入选吉尼斯记录。
自2005年以来,芳村茶叶市场每年都举行两届斗茶赛,大家将各自镇店之宝拿出来评比,由专家从所有送过来的茶样中进行筛选,依据茶叶的“色、香、形、味”四大因素选出“清香、浓香、陈香”各类茶的前10名,然后再由大众评审团进行审评,点出“状元、榜眼、探花”以及“进士”。获评各种好茶新科状元的茶主人,和其他“状元”一起,头戴状元桂冠,身着状元服,被八人大轿抬着,随敲锣打鼓的队伍,绕着芳村茶叶城巡游一番。那场景,类似于古代新晋状元骑马游街,好不威风,好不得意,好不自豪!
人们对茶的喜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时代地位。
在历代诗人中,由于他们爱茶、饮茶,因而在茶诗、茶词的内容上,写得最多的莫过于颂茶和借茶抒怀。诗人们将茶比作美女、美食、名花、琼浆,都表达了对茶的赞颂。
由于茶能益思,所以文人饮茶成习,对茶道体会更深。诗人卢仝在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说由于茶味好,连饮数碗,每碗均有新感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描述的各种不同饮茶感受,对提倡饮茶、传承国饮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在唐朝以后,卢仝这位“爱茶诗人”,连同他的七碗茶诗一起,每每为后人所传诵。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对茶的看法,经常饮茶胜过服药。
日本人爱喝茶,爱琢磨,曾花9年做调查,发现每天只要喝茶四、五杯,就能将癌症风险降低40%。
中国人爱喝茶,爱探索,曾花17年磨一剑,发现乌龙茶、绿茶、红茶,对口腔癌、肺癌、食道癌等都有不错的预防作用。
茶疗养生,一种全新的养生方式,将茶叶的保健功效发挥到了极致。中医茶疗,根植于中医文化和茶文化基础之上,以茶作为单方或配伍其他中药组成复方,用来内服或外用,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疗疾的目的。以茶入药在历代的医学、茶学、文献中有诸多记载。日,“中国茶疗养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穗启动,广东省茶疗养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正气堂食品有限公司、仙茶美国际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等数十家单位共同发起,旨在弘扬中国茶文化和中医文化,推广茶疗养生,造福人类健康,提升中国茶疗养生产业整体市场形象。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也由此发祥。从公元5世纪开始,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先后从广州、泉州出发)、茶马古道,中国茶及茶文化流传到世界各方。茶叶,一颗闪亮的明珠,一座友谊的桥梁,一张发光的明片,一剂保健的良方,闪烁着国饮的豪光,沟通着中国与世界的情感,养护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茶文化在芳村茶市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很好的弘扬。
弘扬茶文化,重点抓娃娃。
荔湾区南塘大街小学,与中国最大的南方茶叶市场相邻,周边茶市多过米铺,学生家长多为茶商。他们利用地理优势和家长资源,因地制宜编写茶文化课本教材,因材施教开展多样的茶文化活动,打造校园茶文化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养成,在广州小学打了头阵、当了先锋。南塘大街小学生,大多是福建、江西、湖南等地茶商后代传人,他们随着茶叶市场长大,耳濡目染父辈们以茶谋生、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对弘扬茶文化的感情与兴趣与日俱增。每周两节常规“茶文化”课程雷打不动,各个年级茶文化兴趣班各不相同,教室内座无虚席、气氛很浓:学习泡茶、品茶是基本内容;写茶联、做茶画、呤茶诗……可见老师独具匠心!茶乡儿女学习茶文化,感受茶文明,收获知识,收获技能,收获自信,茶文化课程务实新颖、特色鲜明,得到了家长和社会一致认同。
网购流行、进货成本攀升、个别茶叶品牌竞争降温,近年曾一度带给芳村茶市疲软与冷清,但新一届荔湾区委、区政府运筹帷幄、审时度势,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等机遇,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百年工匠精神为支撑,以市场升级改造为抓手,以“互联网+”为保障,努力擦亮芳村茶市名片,助力搭建芳村茶市平台,把芳村茶叶专业市场打造成发扬丝路精神的新载体、促进合作交流的“连心桥”,让中国茶香更广泛更深入地飘扬于世界。
日,在杭州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开幕式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做强中国茶产业,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在未来,坚持绿色发展,做优茶品质、坚持市场导向,唱响茶品牌、坚持传承创新,弘扬茶文化、坚持互利共赢,共建茶平台将是促进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这无疑给芳村茶市注入了一支兴奋剂。
在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大市场的21世纪,广州荔湾,将以自身的商业文化底蕴和捕捉历代商业机会的能力,傲然挺立在广州西部;芳村茶市,将以源远流长的对外贸易优势和自身不断增强的竞争能力,傲然挺立在珠江南岸!
品不完国饮风情,尝不尽人生百味。
回忆广州昔日的衣食住行、民俗物语,人们总不免流连在西关风情的旧梦里。在时间沉淀的深处,但愿芳村茶市能成为人们对广州无法抹去的留痕,成为岭南文化耀眼的元素,成为记忆深处繁华的符号!
憧憬芳村茶市未来,人们自信勾画古老茶乡的新景象:千年商都今尤盛,百载茶市会更强。但愿——芳村来客如云山叠翠层层加码;茶市财源似珠水长流滚滚而来!
作为驻守在唯我独尊茶叶市场的食品药品监管者,作为芳村茶市繁荣兴旺、百年情怀的见证人,维护茶市食品安全、弘扬中国茗茶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激情满怀!我们欣然期待!
芳村茶市,芳香弥久;茗茶国饮,名扬天下!
文稿:谢永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东盟自由贸易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