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频交易被俄罗斯证券交易所垄断

导读:徐翔的传奇秘辛与俄罗斯高频交易员印钞机般的战绩,再次证明中国股票市场的凶险
财新记者 张榆 岳跃 刘彩萍 吴红毓然 制图 | 齐林
&&今年7月间的大救市以后,证券市场等待已久的“清算日”正在到来。越来越密集的“被调查”消息,让市场神经不断绷紧。    && 11月1日晚间,新华社发布消息称,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泽熙投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近日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同日晚间,新华社发布消息称,经过三个多月的缜密侦查,公安部指挥上海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一起以贸易公司为掩护,境外遥控指挥、境内实施交易,作案手段隐蔽、非法获利巨大的涉嫌操纵期货市场犯罪案件。伊世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伊世顿)总经理高燕、业务拓展经理梁泽中以及华鑫期货公司技术总监金文献等犯罪嫌疑人已经被依法批准逮捕,涉案资金已经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
财新记者 张榆 岳跃 刘彩萍 吴红毓然
&& 过去两年内,两名来自俄罗斯的金融投资家蛰伏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冒险取得巨大成功,直到2015年夏天,突如其来的股灾和随之而来的监管风暴,才终于戛然而止。折合人民币约700万元的初始资金,此时已经滚至20亿元。冒险家最后的烦恼,是如何将资金转移出去,为此他们甚至考虑过比特币。    && 7月10日,公安部副部长孟庆丰率工作组抵达上海,对涉及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线索开展调查,伊世顿账户组因异常交易早就被纳入调查组视野。7月8日之前更是被要求清空仓位,之后两名外籍人员以及伊世顿的总经理高燕潜逃至香港,直到近期高燕入境归案。    &&  此案涉及敏感的高频交易以及巨额的投资收益,引致市场广泛关注。    &&  财新记者采访获悉,伊世顿系注册在张家港保税区的一家贸易公司;两名实际控制人Georgy Zarya(音译扎亚)和Anton Murashov(音译安东),均有深厚程序化交易背景。伊世顿的交易手法,是典型的高频交易,以小资金起步,用超高频率的报单和撤单套取价差。伊世顿更大费周章掩盖其账户关联、交易行为和资金往来,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游离于监管视野之外。
驻纽约记者 李小晓 日 12:55程序化高频交易,除了本身的操作风险和对交易系统造成的压力之外,其道德风险也极具争议 记者 岳跃 日 08:12当年和徐翔一起叱咤股市的几个人物,现在或转型阳光私募,或投身一级市场,或以牛散身份继续活跃 记者 岳跃 日 14:27徐翔直接持有中国七星控股3.48%,还通过万载星筠投资中心持有股份
专题责任编辑:曹文姣 康淑 郭楠
专栏作家 陶景洲 日 08:032007年到2013年间,中国只有4件内幕交易民事诉讼案件,原告无一成功获赔。现在应该是对内幕交易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进行调整的时候了 专栏作家 安敬 日 16:04令高频交易饱受舆论诟病的是人们包括很多专家,把失误损失和市场操纵归咎于高频交易模式而不是操作风险管理缺陷和违规交易,把市场不公平归咎于高频交易而不是大机构行为和监管漏洞 专栏作家 安敬 日 11:58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现有风险管理方法的缺陷和正在暴露出来的虚假有效性
往期封面回顾2015年牛人用软件在期货市场高频交易暴赚20亿&方法详细解密
据新华社日报道,上海市公安部门经过三个多月侦查,破获了伊世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涉嫌操纵期货市场案。报道称该案涉及境内外配合,非法获利巨大。
据报道,伊世顿通过高频自动、快速下单,申报价格明显偏离市场最新价格,实现包括自买自卖在内的大量交易,其平均下单速度达每0.03秒一笔,一秒内最多下单达31笔。据统计,仅2015年6月初至2015年7月初,该公司账户组净盈利就达5亿余元人民币。
简单的说,高频交易就是程序按照设计者事先设计的条件,同时监控大量 ——
数量也许是几千只,同时发出买卖指令,短时间内完成成千上万次下单或者。在这种情行下,始作俑者就可以通过多种手法谋取暴利。
譬如:由于期货市场实施T+0交易政策,买方可用该策略进行反复下单交易,并通过提高交易笔数来实现短时期内的高回报收益率。通俗点说,我们在进行交易时看到的一个价格,其实仅仅是某个时点瞬间的加权值而已。实际该点位上的变动非常迅速。那么通过软件你就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在该点位下方,随后在点位上方迅速卖出。
当然,这样的交易的每笔收益率都很低,所以需要以量取胜。一般来说通过软件可以将低点报多、高点报空在是1秒以内完成,所以可以通过反复交易来获利。假设有100万本金,两次交易的收益是1&,那么2000次交易的收益率就是100%。&&而且因为是正常的低买高卖,几乎没有风险。
还有一种做法是,你可以在某个价格上挂出卖单,接着以比自己卖单低的价格在极短时间内挂出大量买单,价格上逐渐递增接近自己的卖出价格,从而在市场上营造价格逐渐上涨的假象,在卖单成交后迅速撤销买单;随后再反向操作,赚取之间的差价。这种操作一般就具备了欺诈交易的特征。
高频交易并不是普通人能玩的游戏,它需要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和复杂的运算程序,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而人就是其中的关键。在领英上搜索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详细,那些高频交易公司们大多都来自,而分析他们的专业可以发现,几乎都来自电信、物理、药物研究、大学数学系等领域。
伊世顿案中的两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扎亚、安东都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而这里也被称为高频交易、算法攻击的圣殿。事实上,这个行业几乎没有那些金融、经济学的所谓专业人士,有的只是一群眼中只有数字的理科生。
由于历史原因,前苏联教育极其重视数学和理工科,当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大量前苏联的专业人士失去工作和经济来源,不得不寻找谋生的出路。其中的一部分人来到了美国,进入了华尔街,这些英语都说不流利的俄罗斯人开始用一直不需要语言的方式谋生——编程。
奥斯塔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33岁的俄罗斯人来自于莫斯科。1999年进入著名的西北大学,但仅在三个学期之后就辍学。后来,他成立了3
Red公司,开始在期货市场呼风唤雨。
据《华尔街日报》的描述,奥斯塔彻曾在芝加哥Gelber Group
LLC公司实习。Gelber一名交易员对他如此评价:“奥斯塔彻能够快速把握市场逻辑,这让他脱颖而出。”
他在股指期货市场激进的投资策略,引起整个交易圈的关注,“俄罗斯人”这一绰号也广为业内人士所知。曾在芝加哥担任期货交易经纪人的John
Lothian称,他成为业内话题已经很多年了。
那么也许又有人要问,说重视理工科教育,中国人和印度人也很好啊,君不见硅谷的码农们基本都是中国人和印度人,为什么华尔街就喜欢俄罗斯人呢?
金融街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我们常见的工程师工作状态通常是这样的:有想法就马上在电脑上敲下来,之后来来回回修改代码上十遍。
而在俄罗斯,上机时间是以分钟计的,可供调试的时间非常有限。长期下来,俄罗斯人就学会了能够把错误降到最低的编程方式:事先考虑周全,然后把代码写到纸上,最后在紧张的上机时间督促下,高效完成编程...
于是,这些来自俄罗斯的程序猿们就很容易的在高频交易这一新兴领域打出了名声。事实上,这些俄罗斯还有很多其他奇妙的点子。再回到最初的伊世顿一案,这两个俄罗斯人从2012年就开始高频抄股指,三年挣赚取了20亿,最终却只跑了2亿,剩下统统被拦截在了国内,他们就没想过搞个好办法把钱转移出去吗?
嗨,你别说,他们还真想过。据财新报道,这两位曾考虑使用比特币把钱转移到海外,试图每月购买1万个比特币,且要求都是新币(或因旧币存在交易信息而较易追踪)。
记者采访获悉,伊世顿系注册在张家港保税区的一家贸易公司;两名实际控制人Georgy Zarya和Anton
Murashov系俄罗斯籍。日公安部副部长孟庆丰率工作组抵达上海,对涉及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线索开展调查,伊世顿因其控制的账户的异常交易而很快被纳入调查组视野。两名外籍人员以及伊世顿的总经理高燕当时已潜逃至香港,直到近期高燕入境归案。
  新华社报道称,除了高燕之外,伊世顿业务拓展经理梁泽中以及华鑫期货公司技术总监金文献等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批准逮捕,涉案资金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伊世顿涉嫌的违法事实包括借用他人期货账户、利用地下钱庄转移资金等,而最重要的则是使用其境外技术团队开发的高频程序软件参与和操纵市场,以小博大,获利合计达20多亿元人民币。
  记者进一步获悉,伊世顿团队早在2013年即开始参与境内市场,并曾尝试与一些境内的基金管理机构合作。在国内对冲基金、量化交易方心未艾的大背景下,一些境内持牌机构也乐于与境外团队合作,借此了解和学习境外的交易策略和技术。
  但是目前国内市场并未形成针对量化交易的有效监管体系,法律也存在空白。类似伊世顿这样的机构采取多种手段隐蔽账户身份和资金来源,也对市场监管形成重大挑战。伊世顿如何利用种种疏漏游离于监管视野之外?记者2015年8月以来走访了上海和张家港两地,试图还原这家贸易公司的更多细节。
  保税区内的虚拟注册地
  伊世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由两家香港的投资公司VULKAN CAPITAL ADVISERS
LIMITED和QUANTSTELL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HK)
LIMITED出资成立,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原材料及产品、矿产品等业务,工商登记的注册地址是张家港保税区纺织原料市场室1405A。
  但记者走访发现,该原料市场虽然存在,但并无“1405A”;“1405”房间则是另一家贸易公司在办公。因此“1405A”可能只是一个虚拟注册地址。该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税区内可享有税收优惠的办公楼可以提供挂牌服务,一般房间后带字母的都是挂牌,并不租用房间。这位人士还透露,日,伊世顿的挂牌日期已经到期,需要再来续签,但截止日仍未办理。
  根据伊世顿网上招聘信息显示,其另一个办公地点为浦东新区银城中路488号太平金融大厦18楼D12室。记者走访发现,该地址已在2015年4月份到期;后搬至上海梅龙镇广场28楼。2015年8月中旬,记者曾来到该办公地点,但办公室已人去楼空,仅剩一女员工善后。该员工表示自己已离职,公司领导已被有关部门控制,其他无可奉告,可向公安了解。另据常给办公室送快递的快递员表示,伊世顿办公室平常人就很少,有时有几个外国人,中国人一般就是这个善后的女员工。
  税费疑点
  根据伊世顿在张家港保税区填报的年报数据,其2014年净利润为9886万元,营业收入却仅为5303万元;2013年净利润为1696万元,营业总收入32万元。
  为伊世顿提供财务外包服务的一家公司员工介绍,伊世顿做账和办公都不在保税区,而是在上海或香港,他们只是帮助做一些保税区内需要完成的财务事情。谈及对伊世顿的印象,该工作人员表示“经营比较正常,税交的比较多。”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伊世顿今年的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伊世顿累计所得税费为843.95万元;2015年7月之后没有更新。保税区税务局人士查询后表示,伊世顿缴纳税费在贸易公司中算是比较高的,但奇怪的是今年以来伊世顿所缴纳的增值税为零。但对贸易企业而言,有增值税才有所得税,“说明这家公司不是贸易为主。”该人士同时回忆称,伊世顿在印象中增值税一直比较少,但付汇很频繁。
  一位曾为伊世顿提供服务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伊世顿一半资金做金属类的外贸,一半做投资;但是金属这块儿基本都亏损所以没有增值税。
  这份财报的损益表显示,伊世顿损益表上显示,今年二季度营业利润为-2117万元,但投资收益为8292万元,因此利润总额为6175万元。从伊世顿二季度资产负债表显示,其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数量很高,截至二季度末,其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98.6%。
  境内合作伙伴
  接近监管人士指出,日,伊世顿涉嫌非法资金来源及恶意操纵证券期货被正式立案调查。当时的调查涉及富舜投资共赢系列多只单一客户产品,其中单一客户即伊世顿。
  据接近富舜人士透露,负责伊世顿的客户经理在一家公募基金任职期间,就与伊世顿有业务合作,负责协调成立了该基金公司一只跨境投资的期货专户产品。2014年6月,伊世顿通过该客户经理提出与富舜合作高频量化期货投资产品。
  当时富舜没有量化投资团队,伊世顿团队以海外人员为主,有高频交易经验。双方约定先用伊世顿少量资金合作产品进行测试,看量化模型的有效性。
  日,富舜共赢10号单一客户专户产品成立,初始投资规模600万元;日,成立富舜共赢11号,初始投资规模400万元;日,成立12-16号,初始投资规模均160万元。这些产品总规模为1800万元,均由伊世顿指定的投资团队进行投资决策并下单操作。产品的托管行均为招商证券,期货交易商为华鑫期货。所有产品均备案。
  上述产品主要以股指期货为投资标的,股指期货品种主要以IH、IF、IC合约为主,交易量占市场交易量3%。截至2015年6月末,上述产品共获利3.3亿元。
  伊世顿还希望与富舜设立合资私募基金。但富舜认为,伊世顿一直不愿意采取实质性的深入沟通,对富舜本身的基金业务其实没有实质性帮助。2015年5月,伊世顿希望再增加三只同类期货产品,富舜拒绝了。
  2015年6月股灾时,富舜要求伊世顿降低交易频率或暂停交易,但伊世顿没有采纳建议。在日,富舜发函给伊世顿,以合同中要求“基金管理人可根据基金运作、市场行情等情况决定终止”的条款,要求提前终止这七款产品,并于日监督该系列产品全部变现,并将资金全部划转至托管账户。目前由于客户处于失联状态,全部现金仍存放于托管账户,未被支取。
  2015年8月初,记者曾就伊世顿事件联系采访富舜投资。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富舜投资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舜投资)系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富舜投资未在任何期货公司开立公司名义的期货账户,因此不存在其他公司或个人借用我司交易账户进行交易的情况。富舜投资旗下的所有产品都已在协会备案,目前均正常运作。”
  富舜投资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私募基金公司,公司高管曾有公募基金任职经验。
已投稿到:旺财:680万本金在A股狂捞20亿 两个俄罗斯人是怎么做到的?
财经观察者
关键字: 外资做空中国卷走20亿做空中国卷走20亿外资做空中国680万赚取20亿700万赚取20亿高频交易自买自卖股指期货交易
虽然人人都嚷嚷着想要发财,但事实证明,八卦一直远比钞票来的更加吸引眼球。月初,从财经圈到时尚圈,几乎所有人都被徐翔的白大褂刷屏,但是几乎同时公布的另一桩资金牵扯数十亿,涉嫌做空中国股市的大案,则迅速沉寂。
据新华社11月1日报道,经过三个多月的侦查,公安部指挥上海公安机关侦破一起特大操纵期货市场犯罪案件,俄罗斯籍人员Georgy Zarya(音译扎亚)、Anton Murashov(音译安东)在香港各自注册成立一家公司后,于2012年9月用两家香港公司名义在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以美元出资注册成立了一家名为伊世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伊世顿)。
Georgy Zarya(左)和 Anton Murashov(右)
扎亚为伊世顿公司法定代表人,安东负责技术管理。他们以该公司掩护在中国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三年来非法获利高达20多亿元人民币,而用于犯罪的本金只有680万(50万美元注册资本金以及他人出借的360万元人民币)。悬殊的数字不得人不让人惊叹,随即感到疑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看一下新华社对于他们犯罪行为的描述:
据犯罪嫌疑人伊世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燕交代:受扎亚、安东为规避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相关规定的限制,其先后向亲友借来个人或特殊法人期货账户31个,供伊世顿公司组成账户组进行交易。伊世顿公司以贸易公司为名,隐瞒实际控制的期货账户数量,以50万美元注册资本金以及他人出借的360万元人民币作为初始资金,在中国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安东及其境外技术团队设计研发出一套高频程序化交易软件,远程植入伊世顿公司托管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服务器,以此操控、管理伊世顿账户组的交易行为。
高燕则将巨额非法获利中的近2亿元人民币通过犯罪嫌疑人邱某(另案处理)经营的“地下钱庄”转移出境,交给安东等境外人员。
伊世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燕、业务拓展经理梁泽中以及华鑫期货公司技术总监金文献等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批准逮捕,涉案资金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
据报道,伊世顿通过高频程序化交易软件自动批量下单、快速下单,申报价格明显偏离市场最新价格,实现包括自买自卖在内的大量交易,其平均下单速度达每0.03秒一笔,一秒内最多下单达31笔。据统计,仅6月初至7月初,该公司账户组净盈利就达5亿余元人民币。
而就在11月13日,美国联邦法院刚刚裁定了一项通过高频交易,进行交易欺诈以及幌骗(spoofing)的案件,法院认定交易员迈克尔·科斯夏(Michael Coscia)商品交易欺诈以及幌骗(spoofing)罪名成立,这是美国也是全球针对这种违法交易行为的首宗刑事起诉。据悉每项欺诈罪名的最高刑期都是25年,外加25万美元罚款;而幌骗罪名的最高刑期是10年,外加100万美元罚款。
高频交易,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高频交易在近十年已逐渐成长为全球ETF及金融衍生品领域的主要力量。据美国战略咨询公司Tabb Group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高频交易股占美股交易量高峰可达49%。而在2009年,这个比例甚至高达61%。
高频交易本身并不是罪,不过它却很容易成为交易欺诈以及幌骗者的作案手段。国内月初被破获的伊世顿的案件,除了利用高频交易进行恶意做空,该公司还绕过了中国的外汇监管,利用非法渠道进入国内进行股指期货交易。
那么,迈克尔·科斯夏又是如果利用高频交易进行交易欺诈的呢。根据检方的指控,他于2011年在期货市场挂出大量买卖单,而事实上这些买卖单他从来没有打算执行。检方称,他的目标是制造需求假象,诱使其他交易员入市,从而让自己从中获利。
检方指控,他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诱饵调包阴谋(bait-and-switchs cheme)”非法获利140万美元。
高频交易需要有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和复杂的运算程序,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去争取千分之一秒的优势。在伊世顿一案中,伊世顿下单最快时间为0.03秒,一秒最多下单31笔。更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却不是什么好消息,市场交易好比是两军对垒,打得是白刃战,讲究的是刺刀见红,可突然另一方架起了重机枪,那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那就是屠杀了。
由于程序化高频交易的这种特性,使其成为掠夺财富的最佳工具。伊世顿一案,该5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金加上借来的360万元人民币,其原始投入资金规模充其量也就约合680万元人民币,最终获取20多亿元,翻了300倍。但这种掠夺的特性决定了其只能是游走在法律边缘,尽管能带来巨大利益,一不留神就会触发法律的禁区。
无独有偶,今年10月19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芝加哥交易员伊戈尔·奥斯塔彻及其公司涉嫌利用幌骗手段及欺诈设备操纵市场,对其发起诉讼。有意思的是,奥斯塔彻与扎亚和安东一样,都来自俄罗斯。
有人或许不解,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巨鳄不应该是来自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吗?为什么俄罗斯人却成为了高频交易从业人员最主要的构成?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赵晓明还记得俄罗斯人用680万用高频交易程序在股指赚了20亿的事情吗?_转发(zf)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还记得俄罗斯人用680万用高频交易程序在股指赚了20亿的事情吗?
还记得俄罗斯人用680万用高频交易程序在股指赚了20亿的事情吗?
  “这些股东的减持速度是很快的,接盘的是中小投资者,这主要还是因为减持这件事情太容易,如果设置一个较高的门槛的话就会很不一样。”  近日,与股指走低相伴随的是上市公司股东的汹涌减持。  公司股东的减持理由也可谓是五花八门,支持公司发展、改善生活、做慈善都成了减持理由。在“减持+高送转”这一模式普遍引发股价下挫的情况下,已经有上市公司推出了“减持+高送转+增设减持底价”这一新模式。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上市公司股东的减持理由各种各样,但减持后资金的真实去向不明。“这些股东的减持速度是很快的,接盘的是中小投资者,这主要还是因为减持这件事情太容易,如果设置一个较高的门槛的话就会很不一样。”资深市场人士李鹰桂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逢高套现10亿元做慈善?  对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各种减持理由,投资者早已经习惯,不过最近一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减持原因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1月21日,万丰奥威(002085.SZ)发布公告称接到公司实际控制人吴良定先生的减持股份的通知,因其个人对慈善公益事业的捐赠需求,吴良定先生于日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5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74%,总价近10亿元。据了解,其减持均价为19.16元/股,较当日收盘价格折价2.24%。  值得注意的是,减持后吴良定虽然仍然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是持有公司1047.58万股,仅仅占公司总股本的0.58%。  在2016年3月,万丰奥威便曾公告称,为了补充流动资金及战略投资需要、个人投资需要,控股股东万丰集团及实际控制人陈爱连、吴良定拟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比例或超过5%。此后,万丰集团于2016年6月减持超过3200万股,套现逾5亿元。  从公司的股价走势来看,万丰奥威近年来股价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之中,股价在近期达到22.50元的高点。可见,吴良定此次减持也可以说是逢高减持。对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如此大幅度减持,市场显然并不买单,1月23日,上证指数上涨了0.44%,万丰奥威的股价却下跌了3.01%。  “减持+高送转”模式套现  今年以来,不只是巨额减持特别多,高送转“掩护”之下的巨额减持尤其多。  1月18日晚间,上市公司和邦生物披露了每10股转增10股送2股派现0.1元的高送转预案。与此同时,控股股东和邦集团拟在未来6个月根据市场情况,择机通过大宗交易减持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47%。  1月19日紧急停牌的和邦生物于当天收到了上证所的问询函。上证所就公司18日晚间抛出的高送转“搭售”减持方案,要求公司对历年来多次进行高送转的真实意图、短期内股本扩张与业绩成长的匹配性,以及股东大比例减持计划的合理性等逐一说明。  事实上,尽管高送转本来是市场非常追捧的热点,但是在公司股东搭配减持的情况下,这一热点力度大减,有些公司的股价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瑞和股份在日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减持公司2.06%股份,随后则披露每10股转增25股的高送转预案。公司股价冲高两天之后就出现了接连的下挫。  山东华鹏在日披露每10股转增10股派2元高送转预案之前,发布了重要股东的减持公告。公司股价在日冲高到67.79元的高点之后,就进入下降通道,并且跌到了40.44元的历史低点。1月23日,公司报收42.9元,股价上涨了0.56%。  1月22日,兆驰股份发布公告称,日股票交易收市后,公司收到控股股东提议,拟以公司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25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5股。  公告显示,在预案披露后6个月内,控股股东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公司现有总股本的2%。对于减持理由,兆驰股份并没有具体解释。  与“减持+高送转”模式不同的是,公司这一次在减持计划中还增设了一条“减持条款”。公司控股股东新疆兆驰、副董事长全劲松先生、董事兼总裁康健先生承诺实施减持计划前1个交易日,兆驰股份股票二级市场交易收盘价格不低于12.28元/股。  截至1月23日收盘,兆驰股份报收10.01元,股价上涨了0.5%。从公司近期的股价表现来看,公司在日的时候股价一度上涨到了11.75元,这也是公司近期股价的高点。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的确有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因为公司发展缺钱而减持,但估计仅占减持总规模的一半,还有巨额资金无法判断真实去向。  “通过减持套现的大量资金,有可能用于个人消费,也有可能转移到海外,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热的时候,大量资金进入到了房地产。”上海市某分析人士表示。  李鹰桂表示,解决减持“凶猛”最好的办法还是设立较高的减持门槛,高额利得税或者划拨养老金,比例可以达到50%~70%,这样资金就不会轻易减持了,不减持的话就可以多考虑现金分红。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高频交易600万赚20亿
据新华社11月1日报道,经过三个多月的侦查
,公安部指挥上海公安机关侦破一起特大操纵期货市场犯罪案件,俄罗斯籍人员Georgy Zarya(音译扎亚)、Anton
Murashov(音译安东)在香港各自注册成立一家公司后,于2012年9月用两家香港公司名义在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以美元出资注册成立了一家名为伊世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伊世顿)。
扎亚为伊世顿公司法定代表人,安东负责技术管理。他们以该公司掩护在中国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三年来非法获利高达20多亿元人民币,而用于犯罪的本金只有680万(50万美元注册资本金以及他人出借的360万元人民币)。悬殊的数字不得人不让人惊叹,随即感到疑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看一下新华社对于他们犯罪行为的描述:
据犯罪嫌疑人伊世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燕交代:受扎亚、安东为规避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相关规定的限制,其先后向亲友借来个人或特殊法人期货账户31个,供伊世顿公司组成账户组进行交易。伊世顿公司以贸易公司为名,隐瞒实际控制的期货账户数量,以50万美元注册资本金以及他人出借的360万元人民币作为初始资金,在中国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安东及其境外技术团队设计研发出一套高频程序化交易软件,远程植入伊世顿公司托管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服务器,以此操控、管理伊世顿账户组的交易行为。
高燕则将巨额非法获利中的近2亿元人民币通过犯罪嫌疑人邱某(另案处理)经营的“地下钱庄”转移出境,交给安东等境外人员。
伊世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燕、业务拓展经理梁泽中以及华鑫期货公司技术总监金文献等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批准逮捕,涉案资金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
据报道,伊世顿通过高频程序化交易软件自动批量下单、快速下单,申报价格明显偏离市场最新价格,实现包括自买自卖在内的大量交易,其平均下单速度达每0.03秒一笔,一秒内最多下单达31笔。据统计,仅6月初至7月初,该公司账户组净盈利就达5亿余元人民币。
而就在11月13日,美国联邦法院刚刚裁定了一项通过高频交易,进行交易欺诈以及幌骗(spoofing)的案件,法院认定交易员迈克尔·科斯夏(Michael
Coscia)商品交易欺诈以及幌骗(spoofing)罪名成立,这是美国也是全球针对这种违法交易行为的首宗刑事起诉。据悉每项欺诈罪名的最高刑期都是25年,外加25万美元罚款;而幌骗罪名的最高刑期是10年,外加100万美元罚款。
高频交易,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高频交易在近十年已逐渐成长为全球ETF及金融衍生品领域的主要力量。据美国战略咨询公司Tabb
Group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高频交易股占美股交易量高峰可达49%。而在2009年,这个比例甚至高达61%。
高频交易本身并不是罪,不过它却很容易成为交易欺诈以及幌骗者的作案手段。国内月初被破获的伊世顿的案件,除了利用高频交易进行恶意做空,该公司还绕过了中国的外汇监管,利用非法渠道进入国内进行股指期货交易。
那么,迈克尔·科斯夏又是如果利用高频交易进行交易欺诈的呢。根据检方的指控,他于2011年在期货市场挂出大量买卖单,而事实上这些买卖单他从来没有打算执行。检方称,他的目标是制造需求假象,诱使其他交易员入市,从而让自己从中获利。
检方指控,他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诱饵调包阴谋(bait-and-switchs cheme)”非法获利140万美元。
高频交易需要有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和复杂的运算程序,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去争取千分之一秒的优势。在伊世顿一案中,伊世顿下单最快时间为0.03秒,一秒最多下单31笔。更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却不是什么好消息,市场交易好比是两军对垒,打得是白刃战,讲究的是刺刀见红,可突然另一方架起了重机枪,那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那就是屠杀了。
由于程序化高频交易的这种特性,使其成为掠夺财富的最佳工具。伊世顿一案,该5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金加上借来的360万元人民币,其原始投入资金规模充其量也就约合680万元人民币,最终获取20多亿元,翻了300倍。但这种掠夺的特性决定了其只能是游走在法律边缘,尽管能带来巨大利益,一不留神就会触发法律的禁区。
无独有偶,今年10月19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芝加哥交易员伊戈尔·奥斯塔彻及其公司涉嫌利用幌骗手段及欺诈设备操纵市场,对其发起诉讼。有意思的是,奥斯塔彻与扎亚和安东一样,都来自俄罗斯。
有人或许不解,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巨鳄不应该是来自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吗?为什么俄罗斯人却成为了高频交易从业人员最主要的构成?
被俄罗斯人垄断的行业
高频交易并不是普通人能玩的游戏,它需要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和复杂的运算程序,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而人就是其中的关键。在领英上搜索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详细,那些华尔街高频交易公司程序猿们大多都来自俄罗斯,而分析他们的专业可以发现,几乎都来自电信、物理、药物研究、大学数学系等领域。
伊世顿案中的两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扎亚、安东都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而这里也被称为高频交易、算法攻击的圣殿。事实上,这个行业几乎没有那些金融、经济学的所谓专业人士,有的只是一群眼中只有数字的理科生。&由于历史原因,前苏联教育极其重视数学和理工科,当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大量前苏联的专业人士失去工作和经济来源,不得不寻找谋生的出路。其中的一部分人来到了美国,进入了华尔街,这些英语都说不流利的俄罗斯人开始用一直不需要语言的方式谋生——编程。
前文提到的奥斯塔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33岁的俄罗斯人来自于莫斯科。1999年进入著名的西北大学,但仅在三个学期之后就辍学。后来,他成立了3
Red公司,开始在期货市场呼风唤雨。
据《华尔街日报》的描述,奥斯塔彻曾在芝加哥Gelber Group
LLC公司实习。Gelber一名交易员对他如此评价:“奥斯塔彻能够快速把握市场逻辑,这让他脱颖而出。”
他在股指期货市场激进的投资策略,引起整个交易圈的关注,“俄罗斯人”这一绰号也广为业内人士所知。曾在芝加哥担任期货交易经纪人的John
Lothian称,他成为业内话题已经很多年了。
那么也许又有人要问,说重视理工科教育,中国人和印度人也很好啊,君不见硅谷的码农们基本都是中国人和印度人,为什么华尔街就喜欢俄罗斯人呢?&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我们常见的工程师工作状态通常是这样的:有想法就马上在电脑上敲下来,之后来来回回修改代码上十遍。
而在俄罗斯,上机时间是以分钟计的,可供调试的时间非常有限。长期下来,俄罗斯人就学会了能够把错误降到最低的编程方式:事先考虑周全,然后把代码写到纸上,最后在紧张的上机时间督促下,高效完成编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比特币交易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