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坚持用中国传统文化刺绣资料刺绣来创业

当前位置:
从山野调查到互联网+ 云大滇池学院获创业大赛金奖
&&来源:云南网
云南网讯(记者 赵玮)10月30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报送《南风窗》调研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西南边疆民族刺绣工艺传承及绣娘生存状况”调研项目在滇池学院举行报告会,这是今年该项目举行的7所校园报告会之一。通过调研,延伸出滇池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民族刺绣”10月21日在教育部主办的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排名全国第17位。
今年6月17日,南风窗·调研中国组委会于官网发布了2015年“调研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项目入选团队名单,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十五所高校报送项目入选最终名单。这是该项目设立以来云南入选的第三所高校,也是入选项目的150余个团队中仅有的两所独立院校之一。2015年“调研中国”一共收到了来自全国129所高校的近1500支团队报名,突破了历年的人数记录。
据了解,7月27日到8月14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组织了15人的调研团队,走进大理洱源右所镇部分村落进行了入户调研。团队成员专业覆盖新闻学、广电、艺术、社会学等专业,在调研过程中,各成员利用自己的优势,用图片、文字、视频材料完整记录下调研团队关于白族刺绣的图案、针法、绣法以及绣娘口述的白族刺绣的工艺传承历史,探寻了不同白族刺绣传承人的家族历史。调研内容围绕“白族刺绣工艺传承”和“绣娘生存现状”两个方面展开。并且探讨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西南部少数民族在此刺绣产业转型过程中自身的境况和未来的发展。10月初完成了1.5万字的调研报告和2个新闻专题片。
与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中的“四大名绣”相比,白族刺绣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占有率低。但这也说明白族刺绣有极大的潜力和前景,发展白族刺绣,难度大,潜力更大。采薇民绣创业项目通过整合云南地区现有的少数民族绣娘群体、沿袭传统刺绣工艺、利用现代互联网思维、技术来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刺绣品牌。该项目集绣娘招募、原材料收集、刺绣文化产品制作、物流贸易、民族文化宣传于一体,融合互联网思维、物联网信息交互技术打造现代化民族刺绣产业链条。在弘扬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又解决了边疆少数民族妇女就业问题。
新闻助读:
“调研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项目是由《南风窗》杂志社于2005年设立的以鼓励和资助中国在这校大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的公益项目。截止2014年,全国已有近600所高校、5000多支团队参加了该项目。其中137支成功获得资助,完成调研,举办校园报告会,影响了100多万大学生群体。参与者关注的议题涵盖了农村贫困、城市扩建、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医疗保障、民族宗教、文化传承等社会问题,形成的近100份报告书已结集出版,有的被拓展成为学术论文,有的被政府部门吸纳成为决策参考。经过多年发展,“调研中国”吸引了各类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组织参与,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项目涵盖大陆与港台高校,成长为中国大学校园具有影响力的田野调查支持平台。
责任编辑: 张蕊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有一群在绍兴读大一的女生,被纺织企业抢着“预订”!原因就是这个……绍兴晚报
这是一群怎样的女生?  
就是她们,还有更多……
她们为什么会被“预订”
这是她们的作品,还有更多……
她们在哪里读书?
绍兴文理学院
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下面是她们的故事
  一个玩苏州刺绣,一个玩壮族刺绣,绍兴文理学院两个大一女生遇到一起,碰撞出创业的火花。
  她们将两种手艺活融合创新,自主设计教学课程,让复杂的刺绣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走近平常人,走出了一条“非遗”传承的新路。
  她们带领伙伴一手创立的“亿绣阁”在首届中国纺织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消息传开,柯桥纺织企业连日来争相致电,力邀她们加盟一起开发面料。
  与顶尖高校同台比拼  
  会“说话”的毛巾、彰显“中国风”的服装品牌……5月12日至13日,一个个新奇而不失实用、前卫与传统并蓄的创新创业项目齐聚东华大学,角逐首届中国纺织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来自纺织大市绍兴的创新创业项目——“亿绣阁”,以其独持的融合创意模式,折服现场评委,获得一等奖。
  “将苏州刺绣和壮族刺绣两种‘非遗’巧妙融合,创造出一个简易入门课程,搭建一个创业链平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亲近‘非遗’的同时,也为‘非遗’传承打开了新的大门。”一位国内顶尖服装设计专家这样赞赏“亿绣阁”。
  此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上海管理教育学会共同主办,吸引了包括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在内20所高校的126个项目参赛,代表了纺织类高校创新创业比赛的最高水平。
  “能在强手如林的比赛里获得一等奖,非常不容易。”文理学院服装学院学生科科长徐小萍是这个项目的指导老师之一,她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些孩子还是大一学生,但创业潜力非常大。
  把刺绣带出大山  
  这个团队共7人,他们是来自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的王鸿琴、李云香、柳粉米、李彩云、胡云中泽、何陈鸟和文理学院经管学院的唐薇。其中,王鸿琴和李云香是“亿绣阁”的创始人。
  老家江西的王鸿琴,擅长苏州刺绣;出生云南的李云香,精通壮族刺绣。去年9月,两人分别考进文理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因为爱好相似,两人牵手创业,去年10月,成立“亿绣阁”,在学院的支持下,免费入驻创业园。
  王鸿琴是“亿绣阁”总经理,早在读中职时,她就跟老师学了一手苏州刺绣,并在创业场上小试牛刀。“以定制的方式,在朋友圈卖刺绣汽车用品。”王鸿琴说,虽然才卖了几千元钱,但这个经历为她后来运营“亿绣阁”积累了创业经验。所以,当遇上李云香时,两人就如何让刺绣更轻松地走进生活,打开市场,有了共同话题。
  “从小耳濡目染,打我记事起就会壮族刺绣。”说起创业,李云香若有所思,她说,她家住在山沟沟里,小时候,最有趣的事是跟外婆一起学刺绣。老家的习俗是,姑娘出嫁,婚服自己绣,非常美。但直到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后,她才发现,壮族刺绣许多人并不知道。“我想通过创业,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我们壮族刺绣。”在大赛演讲台上,李云香关于“非遗”传承的想法触动了评委和观众。
  融合创意打开市场  
  在文理学院创业园二楼,10多平方米的“亿绣阁”工作室,一件件素色T恤让人眼睛一亮,手工刺绣的一片银杏叶、一尾彩色羽毛、一只动画小猫,为T恤平添了一份设计感。而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手艺,让T恤身价倍增,还成了朋友圈里的抢手货。
  实际上,无论是苏州刺绣还是壮族刺绣,如果按照传统花型,不仅耗时而且不够时新。“太费人工,价格高,吸引不了大众消费者。”王鸿琴拿起一件T恤,指着那片栩栩如生的银杏叶对记者说,“别看它简单,其实融合了苏绣的针法和壮族刺绣的线条,直观的效果是简洁且具设计感。”而这,正是两人在潜心研究两种“非遗”的艺术性后探索出来的“新花样”。
  这种“新花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今年2月,“亿绣阁”扩大阵容,吸收设计、美工、会计专业的小伙伴加盟,产品由最初的文化衫向耳环、发带、丝巾等拓展。一边学习,一边创业,对几个小伙伴来说,人手实在太紧张,定制订单来不及做。怎么办?
  在学院的支持下,“亿绣阁”社团正式开启从设计、培训、接单到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模式。“有兴趣的同学报名加入社团,教会刺绣后,以来单加工的模式运营。”线上线下同步启动培训课程,学员即客户,“亿绣阁”人气越来越旺。
  “虽然目前销售额不大,但他们构建的创业链是产业化的雏形。”柯桥区一家规模面料企业老总获悉“亿绣阁”项目后,欣喜地表示,这群聪明的孩子将手艺活“玩”出了大市场,他恨不得直接把他们招进企业,一起开发刺绣面料呢。
  获奖消息传开后,像这样抢着预订这些大一学生的纺织印染企业已经排成了队。
  启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年轻真好,创意无限
     创业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
     地方高校必须结合地方经济,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市场
来源:绍兴晚报
原题:一群大一女生被纺企邀请加盟创业&
绍兴文理学院学生的“亿绣阁”项目获全国大赛一等奖
作者:首席记者 何超群
新媒编辑:Soso
一个值得关注的公众号
微信:绍兴晚报V
点评扫一扫发现更多美食攻略申请入驻写评论发布发扬传统技艺 促进自主创业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发扬传统技艺 促进自主创业
  24岁的江苏区镇湖镇绣娘姚晓萍至今还沉浸在兴奋与紧张中。今年上半年,姚晓萍的绣品店开张了,刚刚当上店主的她,兴奋溢于言表,“拜师学习刺绣技艺5年后,终于有了自己的绣品店”,而让她紧张的是担心自己的绣品店是否能短时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在苏州高新区镇湖镇,每年都有许多像姚晓萍一样的绣娘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并且在创业成功后又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镇湖镇在促进刺绣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把做好绣娘创业再就业工作,探索“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推动创业”的循环促进机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使绣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同时,自主创业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起来。
  为发展刺绣产业,镇湖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对有创业愿望的绣娘们实行免费创业培训、“零门槛准入”、“零行政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以鼓励和促进刺绣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2006年就设立了为绣娘提供创业资金和贷款支持的创业扶持基金,累计到去年已达30万元。该镇还将镇上刺绣艺术展示中心的展位以低于市场价20%的优惠出售给绣娘,帮助绣娘创业。截至目前,在镇湖镇2万人口中,从事刺绣生产的绣娘达8000多人。
  镇湖镇还通过开展“镇湖绣娘手拉手,致富路上一起走”等特色活动,为当地以及周边等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据介绍,在镇湖镇平均每开出一家新绣庄,就可吸纳下岗和失地(失业)人员30名左右,稍大规模的绣庄则可吸纳就业人数近百人。此外,刺绣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包括印花业、花线业、装裱业、物流业等刺绣制作辅助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一大批拥有不同技能的人群从周边省市汇聚到镇湖。有数据显示,镇湖镇绣娘创业促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已带动农民就业超过12000名,镇湖的劳动力就业率超过96%。80后返乡创业
捕捉刺绣“商机”
编辑:TAO&&点击:738次&&时间: 15:13:32
在农村地区,有很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其中有很多是农村妇女,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属于本民族的特殊的元素,现在当地政府就鼓励一些农村妇女参与到这些元素当中。
在农村地区,有很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其中有很多是农村妇女,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属于本民族的特殊的元素,现在当地政府就鼓励一些农村妇女参与到这些元素当中。刺绣既是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妇女衣服上必不可少的装饰,也成了她们不离本土就可以赚钱养家的手艺活儿。“我有200多套民族服装,都是自己缝制的。”52岁的刘正风是一名布依族“绣娘”,她喜欢民族刺绣,不仅为自己绣制衣服,而且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将村子里的绣品远销东南亚。不久前,在创意云南2015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活动主办方专门设置了一个“刺绣布艺展馆”,彝族、白族、苗族、壮族等10多个民族的刺绣产品和技艺得以展示,“绣娘”和“绣郞”们现场上演飞针走线,让人拍手叫绝。这是云南刺绣首次大规模、单独成馆参加展览。在云南的村村寨寨中,有很多心灵手巧的“绣娘”,但他们的刺绣大多数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精美的手工绣品并不为外界所知。为了加强云南各少数民族对传统文化及手工刺绣的重要艺术价值的认知和重视,特别是在文化产业市场上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云南少数民族地方刺绣品牌,日前云南举办了第二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及提名村的评选。来自昆明、保山、大理、曲靖、玉溪、普洱、红河、文山、楚雄、昭通、西双版纳、丽江、德宏、临沧等14个州市的44个村镇参加了评选活动。“刺绣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脱贫致富,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要把刺绣产业发展推向正轨。”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产业规划处副处长王中秋说。刺绣让农村妇女“在家赚钱”2012年,刘正风所在的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鲁布革乡多依村委会,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刺绣合作社,刘正风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同时成立了刺绣公司。为了适应市场,化妆包、纸盒、拖鞋、围巾等日用品上都有了“绣娘”们的刺绣,产品销往省外、东南亚等地。除本村农妇之外,还有来自相邻的贵州、广西等地的农妇加入,目前合作社有200多人。“‘绣娘’每月平均可以挣到2000多元,最多的可以挣到4000元。”刘正风说,正是这些稳定的收入,让“绣娘”们可以一边挣钱贴补家用,一边在村子里做农活儿和照顾老人小孩,不用再外出打工。一位曾经在上海打工的“绣娘”说,在外面打工,扣除住宿费和餐费,还没有在家里刺绣挣得多。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文华村,刺绣也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从事刺绣、布扎手工业的农户占到全村人口的60%。据了解,文华村近年来相继成立多家绣花鞋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白族绣花鞋年产量10多万双,年产值达320万元。昭通市镇雄县花山乡大火地村的刺绣产业发展也颇具规模,年产值达300万元。该村彝、苗刺绣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在当地政府对刺绣产品进行推介展销、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扶持下,影响越来越广,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看到这些村寨中的刺绣时,云南省刺绣工艺大师廖力耕说:“这些少数民族绣品不单单是传统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展现,更有一些带有市场远见的刺绣产品,比如一些设计时尚的纸巾盒、床上用品等被推广,刺绣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刺绣在农村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云南省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郑露说。她认为,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刺绣,当地政府组织培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课程对民族刺绣产业的发展将大有裨益。同时,提升农村妇女的刺绣技艺,调动她们发展刺绣产业的积极性,对云南刺绣产业的结构调整有重大作用。“鼓励农村妇女加入刺绣行业,在为他们增加创业机会的同时,真正实现为刺绣产业发展‘造血’。”王中秋说。80后返乡创业,捕捉刺绣“商机”近年来,云南刺绣的发展也让一部分年轻人看到了“商机”。80后彭财帮,2013年从昆明回到老家腾冲开办公司,老家旅游资源丰富,常年游客不断,他将创业的目光瞄准刺绣产业。目前,他们的刺绣产品主要向游客销售,公司正式成立半年来销售额达到70多万元。他说,公司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前期主要是在打品牌。决定发展家乡的刺绣产业后,彭财帮考察了村子周边的刺绣发展情况,学广告设计出身的他觉得当地原有的刺绣图案显得有些呆板,不够鲜活,缺少立体感。为此,他邀请当地刺绣的传承人,将当地刺绣与朝鲜刺绣、缅甸刺绣相结合,形成了“腾绣”和“柳绣”两种绣法。“‘腾绣’已经注册商标了,‘柳绣’商标正在注册中。”彭财帮说,目前附近村寨有200多名“绣娘”为公司提供刺绣图案,公司根据年轻人的需求,将这些刺绣加工成实用的产品,如手提包、抱枕、旗袍等。彭财帮说,现在他们处于创业初期,产品的布料选材、旗袍的款式设计等工艺流程都需要不断探索,产品销路也需要开拓。“希望以后我们的产品可以销售到沿海城市甚至东南亚等国家”。今年第六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提名奖获得者樊志勇也是一名80后创业者,早在2008年,她就将眼光投向了家乡的刺绣。2008年,樊志勇当选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妇女彝族绣协会理事,同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为了让刺绣走向国际化,她在传承和保留传统彝族刺绣工艺的同时,大胆创新彝绣产品,先后引入40多名大学生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设计项目中,走以销定产、订单生产的商业化运作之路。彝绣的商业化运作让当地的“绣娘”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楚雄州各地有126名绣娘直接参与生产,300多名以上间接参与生产,“绣娘”们的收入不断提高。樊志勇还先后带领彝绣推广团队在北京、上海、天津、贵阳、昆明、台湾等发展了经销商,拥有6个经销商城市的12个零散销售点,部分产品出口南美、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日本。樊志勇的彝绣产品设计还曾获得国际顶尖奢侈品设计师的青睐,和美国手包品牌运营商合作推出彝族纯手工刺绣定制手包,为彝族传统手工刺绣走向国际高端市场开辟了道路。刺绣如何在传承文化中成为惠民产业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刺绣文化,云南一些村寨设置了刺绣技艺传承点。文山州砚山县干河乡沙松冲村有悠久的刺绣历史和文化传承,2013年沙松冲村被授予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刺绣技艺传承点,壮族刺绣传承人王昌兰被请进高校为学生授课,一些手工刺绣艺人还被请进当地的小学,每周为学生上一节刺绣课。对于云南刺绣产业的发展,云南财经大学民族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赵晓红通过多年调研发现,云南刺绣目前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品种多、特色明显,但是产值低;从业人数多,但大多都是手工作坊或者是家庭形态的生产组织,还未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刺绣体裁丰富却缺乏现代审美观念,产品难与现代市场对接等。近年来,刺绣产业在云南越来越受重视。根据“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规划,云南省计划到2020年,在“金、木、土、石、布”等特色文化产品中,培育出多个年产值上千万元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示范村、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示范区等,使其成为带动就业、活跃文化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提升云南文化影响力的惠民产业。刺绣是云南省“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刺绣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刺绣作为民族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一门看得见、学得会的手艺。”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经济处副调研员郭琨认为,云南刺绣产业的发展和宣传有利于带动特色民族产业的发展和特色民族村寨的建设。他观察到,第二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的参赛村镇中,不少有刺绣产业基础的村镇同时也是云南民族特色示范村。“民族地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必须要摆脱贫困;摆脱贫困,必须培育壮大增收产业,做好特色产业文章。民族刺绣作为一项传统手工艺,既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群众最熟悉、最擅长,能学会、能参与、能受益的特色资源。”&郭琨说,“积极支持和发展民族刺绣产业发展,既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又可以增加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刺绣这样一种工艺在中国传统历史当中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并且受到世人们的喜爱,传承至今,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整个刺绣行业当中也藏着很多的商机。&
请在这里输入您投资、加盟、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全商网网友
全商网网友
还没有账号?>> 县市动态>> 义龙新区 >> 文章内容
义龙试验区人社局赴龙广镇纳桃创业示范村参加“妇女传统手工刺绣脱贫培训班”开班典礼
索引号:6-163566 文章来源:义龙试验区人社局 发布时间: 16:32:09
作者:杨生斌
点击:3134
&&&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职业技能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黔人社厅通[号)等文件精神,依托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培训能力,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实现“创业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稳就业惠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稳定就业服务。&&& 为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新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义龙试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王国波局长携就业中心工作人员于日到龙广镇纳桃村参加开设的“百名民族妇女传统手工刺绣脱贫培训班”开班典礼。此次培训班由黔西南州新起点职业培训学校严格按照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教学内容多元丰实,认真按《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职业技能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参训的农民朋友们表示这样的技能培训切合民族实际,并能提高自己的技能。开班典礼结束后,部分未报名参训农民妇女对培训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询问是否还能再报名。新起点培训学校负责人经向国波局长请示,同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人选,并尽快将培训班相关申请及审核资料报就业中心审核,及时开始培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条文章:
下一条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刺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