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自己时间数据库存时间戳都不够1000,还

  流言一、房价不可能下跌  前段时间这句话是经常被某些大腕甚至专家挂在嘴边上,不过鉴于当前形势,他们的嘴也有点软了。他们曾认为一是经济在不断发展,市场不会给房地产价格下降的机会,第二就是政府不可能对房价坐视不管,地方政府才是楼市的靠山,房价下跌对政府没有任何好处,他们也不允许房价下跌。  我只想说一句,一个成熟的楼市是地方政府能左右得了的吗?
楼主发言:55次 发图: | 更多
  流言二、百姓买涨不买跌  恐怕这句话不是出自百姓之口,而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强加到他们头上的吧!我不敢说这句话毫无道理,但是在当前经济面临很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那些原本投资于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大部分选择回流银行或者蛰伏,而市场上则呈现自住需求者居多状态,房地产市场也有过去投资和消费双重功能蜕变成以居住消费为主。既然如此,我想问问,想自住的购房者你难道不想让房价下跌到你能承受的地步吗?
  流言三、要死也是银行先死  以任志强为首的许多开发商认为现金问题不会让地产商死掉,要死也是银行先死。房产商之所以抛出这一谬论,其目的不外乎向政府施压,向银行施压,政府可以不救房产商,难道能不救银行吗?就表面上看,在过去的房地产市场热中,开发商的资金、消费者的按揭、承建商的流动资金都有相当部分来自银行,一个项目中的资金很大比例都来自于银行,如果市场不好,银行自然最怕。但是房产贷款并非银行贷款业务全部,况且开发商或购房者出现资金问题银行也可以收回房子。虽然任志强的话道出了一些潜规则,但是贸然用话威胁银行未免有点不明智。  流言四、救楼市就是救中国经济  有些开发商为了得到政府的救助,不厌其烦的将楼市跟中国经济紧密相连,认为如果不救楼市则严重危害到中国的经济。其实不然,救楼市跟救中国经济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与其说拯救楼市就是拯救中国经济,还不如说成是,拯救楼市就是在中国经济的紧要关头保护少数人的利益。  流言五、房价下跌百姓最受伤害  开发商认为房屋降价受影响最大的不是开发商而是普通老百姓,真是这样吗?如果说老百姓都是以炒房为生,那么无疑房价的下跌必然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如果连住房资格都没有的购房者,他们哪里来的炒房心态,也自然就不会担心房价下跌了,而且这种苦于房价过高而不能实现住房梦的占绝大多数。所以不仅房价应该下跌,而且下跌对实体经济、对绝大多数民众有百利而无一害,受到损害的只是那些希望借房地产来掠夺他人财富的人。  流言六、穷人不应关注高房价  任志强在此前针对21家房产商商品房联合大降价时发表言论说,“我认为7、8万的房子,降一半你也买不起,就不该讨论它,就像我们买汽车的时候讨论劳斯莱斯,他和汽车降价有什么关系,你本来也不是坐劳斯莱斯的人,老百姓更关心的在15000以下的房子。”这话听起来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事实上却漏洞百出。看起来很有道理,可是高房价也让部分稍富的人也降低了购买标准,因而富人降低了消费层次却挤压了稍穷人的消费能力,最终导致本该买得起的任志强所谓的品质差点的房子也被富人买走了,穷人还是买不起。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房价普遍过高,所以高房价不但是富人的问题,也是穷人关注的问题。房价上涨,匹夫有责。  流言七、啥都可无不可无房  美国老太太按揭买房的故事让许多中国人一窝蜂的跟进,殊不知我们毕竟是中国人。单纯的为了买一套房子,倾其所有,失去了学生年代的理想和梦想,把买房当作人生的第一理想,生活的第一追求,奋斗的第一目标,成功的第一标志。  首先有房的愿望可以理解,但要结合实际,先不说租房比买房有什么优势,单从买房本身来讲,你认为你的实力配买房吗?当然这不是对你的侮辱,而是整个房地产形势逼迫我们不可能急于要求自己提前享受住房的快乐,否则沉重的代价不允许你后悔。  流言八、买房就等于爱国  为支持楼市和拉动内需,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曾亲自对合肥市房地产市场展开调研,并当场掏腰包买下一套80多平方米的高层住宅。后来,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更是在当地某电视台一直播栏目中极力推销楼盘,并高喊“买房就是爱国”的口号,由此引发公众的热议。  至于将“买房”与“爱国”牵扯到一起,虽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联想并找到注脚,但突兀地直接提出也显然不妥:哦,买房就是爱国,不买房就是叛国、不爱国?显然是谬论!  流言九、成交量回暖等于房价要涨  先不说目前一些个别的成交量数据有问题,即使是真的,成交量的回暖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否表示楼市的春天即将到来?还是说楼市能够耐得住严寒,不需要怜悯?还是楼市坚挺房价不倒?恐怕更多的是因为开发商的一些打折和促销让利活动让购房者得到实惠,如果开发商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想提高楼盘成交量还会不降价吗?这一降价又会让成交量回暖,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买房想见底或许就在不经意的转瞬间。
  流言十、一线大城市房价并不高  北京上海房价贵不贵,大家不妨参考以下几个数据:一是在美国,目前20万美元能够买到约200平方米的别墅,相当于美国中等家庭收入的4倍,而在北京上海买一个普通3居的房子,需要支出家庭收入16倍的人民币。综合GDP、自然资源、科技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联合国测算,中国人均财富是美国的2%。从国民收入相比,北京上海的房子是美国的三倍还不止。
  号召农民工去城里买房,但他们却有三个“不放心”!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发展要抓住关键点、打好歼灭战,其中包括: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关于楼市去库存,最早是2014年住建部提出来的。今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化解房地产库存。当前则进一步具化为: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  如果进一步落地,还会有什么具体措施?笔者认为,中央既然已经明确提出,则必然考虑到了相关配套措施。而且,一旦涉及农民工购房这一全新而复杂的领域,必须通盘考虑,将其作为系统工程进行设计、搭建和实施。  首先,吃下定心丸。农民工是个流动性很强的群体,一方面在不同城市之间流动,另一方面在城市和家乡之间流动。要想让他们在某个城市购房,必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长期定居一个城市,不能只是有套房子,他们还有三点不放心:  一是怎么有持续性工作?除了靠自己的工作技能,政府必须指导他们就业,甚至培训技能。二是能否享受本地市民的公共服务?比如上学、看病、养老,政府必须通过落户或居住证制度,让他们平等享受。三是家乡的土地与宅基地怎么办?应允许他们还能继续拥有,或规定一定持有期限(比如30年)。  其次,解决融资问题。要想买房,就得使用贷款。全国城市镇居民购房六成以上都会贷款。而农民工总体收入水平低于城里人,要想他们购房,必须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支持。贷款首付可降至二成,利息要打七折或八折。  但如此会让商业银行利益受损,政府就需进行制度设计,比如将公积金政策覆盖到农民工,比如设立专门金融机构,类似美国的房地美和房利美,为农民工贷款提供担保,补贴贷款利息,将贷款证券化,建立资金池。另外,还要允许允许他们出售宅基地、农村房屋,或者允许他们以宅基地、农地作为押抵物进行贷款购房。  再次,降低购房成本。提供便利和优惠的贷款支持,也属于降低购房成本,但这还不够。农民工需要更多看得见的好处,即“占便宜”心理。比如,城里人购房需交契税,农民工可以不交契税;比如,购房五年后转让,免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今年5月前后,四川眉山市、安徽宿州市等地出台政策,农民进城购房可获得200-300元/平米的购房补贴。但这种补贴力度太小,不足以去库存。地方财力有限,需要国家层面组织实施。  最后,承担保障责任。不能为了去库存,才想起鼓励农民工购房。住房保障也是一项基本的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应切实负起责任,要把拥有居住证的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租不起房的,要分配廉租房,或发放补贴。有一定购房能力,但有没能力买商品房的,要允许他们购买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共有产权房等。让农民工与本地户口的居民,真正的享受同等住房保障的待遇,这才叫“市民化”。  2014年调查数据表明,在务工地自购房的农民工占1%。这个比例如此之低,主要隐含两个问题:一是买不起房,二是对定居城市信心不足。无论从短期的“去库存歼灭战”,还是从长期的城镇化,对于农民工市民化、购房定居,都应做全面而系统的政策设计。
  发改委:2016年房地产投资可能降至零增长  20日讯,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报告指出,展望2016年经济增长,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明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房地产投资可能降至零增长:一是当前的资金来源结构难以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长;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负增长;三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仍未全面恢复。
  一线楼市飙涨 正是楼市衰退的标志  今年以来,深圳的房价据说涨了4成,北京也是上涨,上海屡屡爆出日光盘,全国二三线城市到处都是房子过剩的情况下,一线城市却走出了不一样的行情,通常大家的解读是,因为二三线城市的需求不旺,而一线城市由于各种政策福利,以及户籍制度,所以需求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得出的结论普遍是,一线城市没问题,而二三线城市可能真的要跌了。  在投资领域有个问题叫做一致性预期,当所有人都想的一样的时候,这个判断一定有问题。因为投资领域里面,只有一个常识亘古不变,那就是不可能所有人都赚钱,通常是只有少数人赚钱,多数人赔钱,那么你跟多数人的观点一样的时候,自己就要小心了。当然这只是一种直觉,而依据其实也很明确,正是因为楼市不行了,所以资金才会收缩,从二三线城市退出,死守一线城市。为的就是抱团取暖,而当所有资金都涌向一线城市防守的时候,这种防守也就变成了一种短暂的进攻。举个股市的例子就明白了,每当一波行情结束的时候,往往都是周期股率先暴跌,然后大家想,既然熊市来了,我们找那些不受周期影响的股票,比如大消费,这些股票往往能够在熊市来的时候,还继续上涨,而且涨势通常都还不错。2007年大盘10月份见顶,但贵州茅台却一路上涨,直到3个月后,才见到了最高点,然后暴跌了三分之二。  【所有国家房价都会跌,没有例外】  有人又说了,楼市跟股市不一样,楼市流动性很差,一般楼市下跌的时候,大家更倾向于捂盘惜售,不像股票市场疯狂出逃。的确,这个没错。楼市的确有很差的流动性,而且国家还收了很多税,这就让变现更难。但如果你不是只有一套自住房,那么其他的房产就是投资性质,而如果再有点银行贷款,那么这种资产就变成了负债,在美联储大加息周期的背景下,任何的负债都会背上更加沉重的包袱,虽然中国还在降息周期,但料定已经没有多少宽松空间。而经济寒冬、负债率过高、供需失衡、本币贬值四大压力交织在一起,会让房产持有人的心里更加崩溃。期初可能大家还会捂盘惜售,但时间长了,可能会发现无量暴跌,这将酿成进一步的恐慌。再然后,房产投资者还会进一步分化,继续像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退守,比如北京的四环、三环、二环,总之,越好的地段,越豪华的房产,最后一定最抗跌。这不是因为别的,完全是资金的不断退守所致。因为最有钱的那一帮人,恰恰是持有房产最坚定的人。比如当年香港楼市暴跌,李嘉诚所在的半山别墅,价格跌的很少。  所以,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一线城市10万元以上的豪宅成交量大增,不是因为繁华,恰恰是因为资金的恐慌退守。一旦这波资金完成了调仓换股。楼市的虚假繁荣也就结束了。当资金退潮,流动性突然断崖,然后发生什么?当年海南的故事兴许还历历在目。  最后说一组数据,一线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超过了30平米,一线城市的房屋租售比不到2%低于银行定期存款,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超过了20,高出二三线城市1倍还多,是国际标准的3倍多,普通家庭不吃不喝20年也别想买得起房,一线尘世的楼市库存也超过了1年,一线城市的人口早已经设定了上限,二三线楼市的情景,很快就会发生在一线城市身上。
  美报:中国房地产企业利润下滑 开发商争相转行  参考消息网12月17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严陆根已经开始投资先锋画廊和水上飞机了。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15日报道,严陆根是南京房地产开发商利源集团的董事长。曾当过报社记者的严陆根在上世纪90年代初决定创立自己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这些年来,他的公司在中国四个城市修建了数万套住宅。  报道称,中国早些时候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努力加重了公司的债务负担,也让严陆根产生了多元化发展的念头。2012年又一轮房地产热潮吸引了更多的竞争对手,抬高了土地价格。严陆根表示:“准入门槛太低了。南京有1000多家房地产开发商。这很荒谬,开发商数量不应超过50家。”  严陆根最近在尝试进军艺术领域,包括一家聚焦中国画家的香港现代艺术画廊和每年在南京举办的一个美术展。他说:“我想要找一种正面、公开、透明和休闲的业务。”  有一个领域是这位房地产大亨不愿再涉足的:房地产行业。严陆根坦言:“说句心里话,做房地产非常辛苦,我不想再通过这一行赚钱了。”  报道说,和严陆根做出同样选择的房地产开发商正越来越多。他们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痛苦还看不到尽头,纷纷寻求退出这个行业。其他开发商正在投身于从银行业、美容整形到女子足球的各个行业。  这一怀疑态度表明,在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它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驱动力——不太可能力挽狂澜。一些人甚至认为,随着中国人口出生率放缓和老龄化加剧,从长远来看,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将大大降低。  据穆迪分析公司称,2014年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为18%,低于2013年的23%。  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面临一个令人担忧的拐点。”他补充说:“房地产行业已经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变为负担。”  除去北京、上海、深圳和一些省会城市等富裕地区,中国各地的房地产行业一片哀鸿遍野,住宅需求疲软,到处都是卖不出去的楼盘。虽然在今年前11个月里,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9%,但房屋新开工面积却出现高达两位数的跌幅。今年前11个月里,住宅物业的投资增速减缓至0.7%,而去年却有9.2%的增速。  在房地产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开发商——特别是规模较小的房地产开发商——纷纷选择撤离该行业。  今年8月,杭州莱茵达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莱茵达体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将房地产部分卖给其他股东以便集中精力发展体育产业。最近,转型后的公司还计划赞助杭州女足。2014年该公司的净利润下滑了37%,相比之下,2013年净利润增长7.3%。  报道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华丽家族股份有限公司正寻求对机器人技术、临近空间飞行器和石墨烯项目进行投资。该房地产开发商在苏州市还有一些剩余的房地产项目,不过它已经更换营业执照,变成一家主要从事投资管理和咨询的公司。华丽家族表示,这些举措是为了增加新的利润线。  今年5月,房地产企业上海多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名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进军互联网融资和咨询服务业,这推动公司的股价大幅走高。  报道称,许多开发商仍然留在房地产行业,但正在扩大它们的收入来源。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最近耗资21亿美元,收购了一些未完工的地产项目。不过该公司在过去两年里已经进军矿泉水、乳制品、粮油等行业,同时在天津开了一家美容整形医院,虽然今年3月公司因为“时机不合适”放弃了投资太阳能的计划。  2015年上半年,恒大集团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和管理行业之外的收益达16亿元。这部分收入只占其总收益的2%,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翻倍。
  反感文∵革,现才最需要来一次  
  美国加息遇上中国经济转型  悬挂数年的靴子终于落地,美联储正式加息 ,延续近7年的零利率宣告终结,一轮可能延续数年乃至十年的加息周期从此开启。始于次贷危机高潮时期量化宽松政策的“货币战争”也由此正式步入第二阶段。那么,这一变动对中国经济影响何在?  最直接的影响无疑是加重了企业借用美元债务的偿债负担,债务违约问题今年已经浮现,这一风险不可低估。由于能够到国际金融市场上借入美元债务的企业通常是规模较大、声誉较高的企业,这类企业倘若出问题,会波及一大批上下游相关企业。  其次是加重中国资本流动逆转压力。美元从降息转入加息周期,通常会在其它经济体制造资本流动逆转问题,其它经济体从此前的资本流入转为资本流出。这一逆转有时足以引爆规模可观的货币金融危机。中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今年贸易收支顺差不降反增,不至于经受不起这场资本流动逆转冲击,但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就难说了。  第三是进一步加剧中国输入性通货紧缩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源于资本外流,另一方面源于全球性流动性紧缩、供过于求导致的初级产品价格下行趋势。  第四是加剧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分化。由于初级产品价格下行,成本和品位处于劣势的国产初级产品将越来越多地被低成本、高品位的进口资源所替代,在矿产品中,这一趋势尤为显著。  第五是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区域分布。新世纪前10年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占比上升;但自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阴影开始出现的2012年起,这种趋势就开始逆转,新兴市场占比趋向下降。  第六是海外债权资产的风险可能上升。这部分是因为一些新兴市场客户的应收账款可能成为坏账,更需要重视的是我国金融机构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贷款风险可能正在快速膨胀。  第七,此次美联储加息还会加快中国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变动,进而改变中国经济中内向部门与外向部门的相对地位。在资本流动逆转、外汇储备减少的情况下,会改变我国外经贸企业、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表现相对优于内向型企业和地区的局面。  美国加息对于资本市场更会产生重要影响。如果资金无处可去,那么产生各种泡沫似乎也是情理之中。但世界这么大,难道不值得看一看?美国加息标志着美元资产的回报率趋势上升,将对全球资金产生虹吸效应,目前依赖于简单原材料出口的经济体诸如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汇率纷纷创出历史新低,而我们的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也再度下降,人民币汇率也贬至年内新低,其实也是对我们的警示。一方面固然可以靠继续政策刺激来自我麻醉,但是泡沫不能长久,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加快改革转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才是正途。而年度大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幕拉开,未来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供给侧(包括鼓励企业创新、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税费负担)等方面或有更深层次进展!
  当今中国面临的五大风险  随着美联储加息,中国经济不得不面对更加复杂的情况,而汇率、产能、物价、老龄化等等问题全部都交织在了一起,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中国结。该如何解开需要很高的智慧。  第一大风险,产能严重过剩,之前我们就爱玩命生产东西,现在东西多了根本没人用的了,大量的东西积压,然后存在仓库里。我们一直的态度就是,管他呢?接着生产,并且加码生产。好比当年也是钢铁产能过剩,怎么办呢?我们再建一座钢铁厂,建无数的楼房,然后钢铁产能就用上了,但问题是新建出来的钢铁厂也是要生产的,等新钢铁厂建好了,发现产能过剩并未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而建钢铁厂的钱,是管银行借的。这就是第二个严重的风险。  当今中国面临的五大风险  第二大风险,债务危机,大量地方债要到期,虽然都有政府信用在做背书,但政府也不都能接触到印钞机,所以大部分的地方政府也是很愁,不借钱没法搞建设,不搞建设就没业绩,没业绩就升不了官,所以谁管人民到底需不需要,反正得修点什么,实在没什么修的,也得把地下的青砖都掀起来,买新的重新铺一遍。政府的钱也是借的,而像铺青砖这种事并不产生经济效益,所以通常是GDP越高,债务越高。欠的钱越多。要想还这些钱,似乎已经不可能了,但银行说了,虽然本金我可以先不催你,但这利息你总得给点吧,要不兄弟就真搞不下去了。这就牵出了第三个风险银行的金融体系风险。  当今中国面临的五大风险  第三大风险,银行问题严重,这两年银行学聪明了,把大量的高风险高收益项目扔到了表外,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发售,其实你也不知道银行把钱拿出来干什么去了,这部分钱是不被人察觉的。大量用于投资业务,而这里面有多少坏账,多少庞氏骗局借新还旧,现在还不知道。也可能很多,前几天银行们公布了下坏账率,已经升到了1.59%当然这是官方数字,农行超过了2%,这点很可能是因为农行刚换了领导,所以可以推卸责任,当然这并非是最悲观的,有外媒怀疑我们的坏账已经到了8%,如果这要是真的,那么银行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很可能2016年开始,银行从一个最赚钱的买卖,变成一个最赔钱的买卖。为了防止坏账率提升,银行四处催债,特别是地方政府,这就让地方相当着急,于是第四大风险也暴露了。那就是房地产。  第四大风险,房地产已到陌路,二三线城市房价已经跌了,而且销量很小,如果要保卫房价最好的手段就是减小供给,也就是不批地,不盖房,先把库存去了再说,但我们并没看到这样的情况,相反中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6.86亿平米,而在建面积超过70亿平米。是库存面积的10倍,也就是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库存房越来越多。供给大增,需求不变,你说房价会怎么走。那么地方政府傻吗?为什么还要玩命建房呢,没办法!不建房怎么卖地,不卖地,拿什么还银行的利息。银行没有利息,怎么维护金融安全。所以全都丝丝入扣,但有一点大家都很担心,怕这看似天衣无缝的局面,突然被撕出口子。这就是第五大风险,刚性兑付风险。  第五大风险,刚兑风险,你把所有钱都存银行,是因为他不会倒闭,你把所有钱都敢买房,是因为他们不会跌。而如果银行出问题了,房子出问题了,大家可能都瞬间慌张,纷纷落袋为安,届时将出现非常严重的刚性兑付危机。虽然现在都还是官办银行,但这么多窟窿,迟早有一天借新还旧的游戏就玩不下去了,有可能是债券?或者是信托?还有可能是银行理财,如果打破了刚性兑付的神话,那么后果不可想象。
  楼市去库存 靠农民工?  12月14日晚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指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住建部指出,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在中小城市、城镇首次购买住房政策的支持力度,例如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利息补贴等支持政策。同时,部里要求研究扩大公积金缴存基本面,将农民工纳入公积金缴存范围,加大公积金对购房的支持力度,方便农民贷款。  换言之中央已经将去化库存的希望寄托于农民工身上,这在笔者看来是十足的伪命题。  首先,农民工的收入根本不足以购买住房。即使扩大公积金征收范围,给予财税补贴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多数农民工本身在农村就有住房,城市住房显然不是他们的第一要求。  其次,即使给予了落户政策也不足以吸引他们买房。在笔者看来,除了一线城市的户籍因为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等资源优势较有吸引力外,其他二、三、四线城市的配套资源根本无法为户籍创造足够的含金量以吸引农民工落户。  最后,即使放开政策,就算有农民工会考虑买房,收入较低的农民工未必能得到银行的放款吗?  综上,去化库存靠农民工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去库存还得想出新招。
  @5-12-21 19:06:07  我能不能抢得到沙发呢?  。  。  。  。  。  给你们推荐一个帖子,这位“日本雇佣日杂”,想在帖子里唱双簧。结果操作失误,ID马甲没转换过来。感兴趣的去围观学习一下。记得至少得看到16楼哦。请不要问原因。看到16楼你就会想笑。  链接:http://3g.tianya.cn/bbs/art.jsp?item=worldlook&id=1268002&vu=&idwriter=&key=&chk=5e5233cafda56b214757fcfc86c048e1  -----------------------------  恶心死了!楼猪,这杂种那儿都有,是你的私生子么?
  100名日本老板竟然这样评价中国经济 都看衰这些行业  
  内需不足:13亿国人为何不如3亿美国人?【深度】  文 | 范棣  北大经济博士,美南加州大学管理学博士  内需是什么?  内需就是国内居民的消费,消费的多少取决于人口多少和收入水平。中国比美国多了10多亿人口,人均收入已跨入了所谓“中等国家收入”水平行列,为什么内需还连年不足?中国人的消费能力都哪去了?  看完了以下两个实例,你就会找到答案。  第一个例子:假设在新疆某个地方发现了一个金矿,当地政府从广东招商来一个投资者,建了一个矿场。矿主雇了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收入1000万。矿主把收入中的50%作为工资发给工人,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这些工人从工资中每年拿一万租房子,剩下四万用作消费,娶老婆,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当地的住房就会出现需求的增加。于是,矿主就投资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工人还要吃要喝,所以他又投资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馆又要雇新的工人,这样工人的妻子就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因为人口增加,就业增加,本地的消费需求就变的更大了。如此下去,几年后,这个地方就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需求,于是就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唱歌,于是当地就有了咖啡厅、歌厅、电影院、商店等。这样,50年过去后,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第二个例子:同样假设在新疆某个地方发现了一座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收入1000万。但是现在矿主只把收入中的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工人得到这些钱只够他们填饱肚子,没有剩余的钱租房子,没有剩余的钱谈恋爱和娶老婆,只能挤在工厂的窝棚里。矿主虽然一年赚了900万,但本地都是穷人,没什么消费能力和商业生意需求,生活条件也很差,他就只能把赚得的钱投到其它地方去。于是,矿主用一部分钱在北京买了房子,用一部分钱在沿海地区放高利贷,用一部分钱在国外投资移民。在本地,他只买了一个豪华别墅,雇了几个工人当保镖,找了一个更年轻的女人当二奶生孩子。当地的工人除了工作养家糊口外,拼命省钱以备看病和养老,此外根本没有剩余能力进行别的消费。这样发展50年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和一些小商业外,依然没有发展起来别的产业。金矿挖完后,矿主带着巨款走了,留给当地只是污染、失业和贫困。  这两个很简单的例子,其实就是拉美和美国不同的发展模式。拉美国家大多独裁,大资本家垄断国民经济,社会贫穷的同时伴随严重的两极分化。相对来说,美国实行的是宪政体制,虽然也有贫富差距,但相对而言,人均收入的差距并不很大,民富国强。拉美贫穷并不因为自然环境不如美国,而在于它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富再生体制,居民的财富积累缺乏可持续的增长能力,这不是居民没有劳动的创造力,而是劳动和财富分配制度方面出了问题。  为什么美国没有出现拉美的问题?  在政治上,今天的美国人应该感谢华盛顿,他为美国缔造了一个科学的国家管理体制;而在经济上,美国人应该感谢亨利·福特,因为他一手缔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  其实,美国梦的缔造者不是美国总统,而是亨利·福特。在古今中外众多商业人物中,亨利·福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他用他的T型车缔造了美国最初的中产阶级,并将美国社会第一个引入了现代社会。  亨利·福特说:“我要让我的工人买得起我的T型车”。于是,他给汽车厂的工人发高工资,同时还创造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使汽车成本大幅降低。在福特公司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汽车公司的同时,汽车工人有了钱,工人可以买汽车,可以买房子,可以做其它的消费,于是中产阶级诞生了。当美国完成西部扩张后,在领土扩张上已没有回旋余地时,美国发现了另外一个经济增长的金矿,这就是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正是他们带动了巨大的社会内需,支撑起美国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拉动经济高速增长。  美国是一个3亿人口的国内消费市场,但美国从来就是一个主要依靠国内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中国有13亿人口,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但却年年内需不足,不得不靠外贸和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这不是怪事吗?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正像上面的第二个例子,我们社会的收入增长并没有最大可能地分配给老百姓,而是最大可能地分配给了政府和资本所有者(资本家)。政府投资能带动消费吗?少得可怜。先不说政府投资中有多少重复建设和无效工程,政府投资产生最直接的效果是增加了社会的产品生产供给能力,使得生产能力进一步过剩。为了解决国内就业,国内劳动力成本就必须一压再压,以便取得出口的优势。这些措施最终的结果就是使得国内劳动力价格长期停滞不长,老百姓的收入不能提高。  比如,新疆是一个资源大省,堪比中东的很多国家,按道理当地人民应该很富裕。但事实恰恰相反,新疆很穷!可见,一个有资源的地方并不见得能因此发展起来,这取决于政府是否真正把老百姓的收入和利益放在第一位。  中国人还不富裕。我们的钱本来就不多,却被装在少数人的腰包。中国人本来就不富裕,还要顾及养老、看病、孩子上学等。经济情况稍微好一点的人,其实也很纠结,挣的钱在银行压一块,在房子上压一块,在股市里套一块,看起来不少,但是转不动,都是死钱。少数富人手里的钱很多,堆成山,但他们怎么花?各地买几套房子,但也是只能是几套,去买LV、卡地亚、施华洛世奇,再怎么奢侈,也花不了几个钱。于是,中国富人开始往海外发展,买房买地买企业。  当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花一辈子的时间才能买一个小房子的时候,当一个家庭的孩子上学就要掏空家里的积蓄的时候,当在股市上投了钱就相当于给政府捐款一样的时候,当一个农民辛苦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大款吃一顿饭的开销的时候,我们能指望老百姓不去省吃俭用、不去疯狂存钱、不去为养老发愁吗?能指望银行里那几十万亿的存款转化为巨大需求吗?  中国在做什么?房改、医改、企改、教改、股改,中国的改革正在走向哪里?为什么以疯狂搜刮普通大众并不多的社会财富来继续换取虚高的发展?中国的农民还没有富裕起来,就已经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吐干净了血;中国的中产阶级还没有诞生,就已经让股改制造的巨量“大小非”横遭劫掠。如今,我们到哪儿找内需?除了出口,让全世界来养活我们以外,有什么办法?为什么中国的改革走入了这样的一种境地?  中国的未来在哪里?是要走向美国,还是变成下一个拉美?
  《华夏时报》报导称,中央最高层频繁对楼市发声的背后,是房地产数据已经接近决策层设置的“警戒线”。截止到10月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632万平方米,比9月末增加2,1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1,180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56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709万平方米。而今年5月的商品房待售面积是65,666万平方米。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 中国的投资环境可能没有以前那么看好,大量的外资会相继撤走,已经有数据显示,2015年从中国撤走的外资高达5000亿美元,这点,在沿海城市体现的特别明显,因为很多的生产线已经撤了。当然,这个和中国的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也是有关系的。  (2) 房地产市场会更难熬。 房地产的库存现在是非常大的,去库存化已经引起了政府高层的注意。那么到底大到什么程度呢?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库存,至少需要10年才能消化,按照人均35平米的标准,可以住2亿人。中午看新闻的时候,看到河南在鼓励农民工买房,看来,去库存这条路,任重道远啊!  (3) 美元会升值。 美元的供给没变,但是需求增加了,毫无疑问会升值,那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会保持现在的水平,甚至好一点。但是,去美国旅游、留学、生娃的成本就要更高了。  (4) 金融方面的股票会涨。因为美联储的加息,银行方面会受益,那些金融方面的股票肯定会涨的。在国际贸易方面,那些以美元为支付手段的大宗商品,价格会降一点。哦买噶,那些以人民币为支付手段的交易,买方要亏死咯……
  美联储宣布加息了,这对中国来说是个不幸的消息,特别是中国汇率市场,人民币贬值只会越来越大,再有就是,国内一些看风向的大佬们,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的出逃,美元等外币,会加速流出中国,外汇储备进一步减少,将对国内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首先,房地产泡沫有可能被挤破,实体制造业越来越难,关门倒闭的会是新常态,其次,各种赋税要面临提高的准备,例如:提高燃油费,提高消费税,或者起征雾霾费……  人民币加息打击的是泡沫,降息贬的是劳动价值。政府真想救实体经济促出口竞争力,为什么拼命要保高油价、高电价、高水价、高房租价,他们是在保权贵垄断利益
  1、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连续20几个月下滑,投资下滑,相关产业全部要收缩萎靡。  2、去年11月份以来密集刺激政策出台:多次降准降息,还有今年的3·30和9·30房产新政,降契税降公积金贷款条件,降商贷首付比例25%,全面放开二胎,都没有达到明显提振效果。  3、习最新发话显示,全国房产库存密云压顶,需要加倍努力去库存。  4、建材价格,钢铁,玻璃,水泥,从11年到现在都已经跌去60-70%的跌幅,开发需求和动力已经严重萎靡。  如果继续大力刺激房地产,哪怕出台10%首付,那也只是吃了盒伟哥,短期刺激一把,让债务更加迅速扩大,并且还款人的还款能力变得更差,等于自己给自己身上绑了颗定时原子弹
  尽一切手段来拖延危机爆发的时间点,结果让危机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不承认面临的困难,只会让困难更不好对付。  好面子,中国人一样,中国政府也一样。  中国的经济命脉依然是房地产,出口制造业,政府基建投资三驾马车。所谓的服务业、电子商务业、现代农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人口吸纳的贡献,和这三架马车的没落相比,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杯水车薪。  那么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降,进出口总额的下降,全国财政收入增速的下降,这三点,足以说明,当前时间点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立冬时节了,未来几年的房地产崩盘算是冬至。
  未来只有两件事是主流,  一个是继续变着花样的放水,微调,定向降准,调整存款口径等等等.这个是跑不了的,坚持半年不放水就得立马死,大量高能耗的钢铁水泥玻璃煤炭电厂铁路公路等等离开了水就不能活。  二是各种名目的税收会出来,房地产持有税,燃油税,公路延长收费,提高养老金缴付比例,限制购车来卖钻石身价的铁皮等等等。这第二件事也是必须做的,否则由于卖地皮收入锐减带来的巨大缺口会让体制内最先不稳定的。  至于其他的一代一路,西部大开发,自贸区,土地流转,城市群规划,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经济改革,依法治国,消费升级等等,大家看看就好了,千万别当真.只有上面的2条彻底搞不下去或者他们打死都不敢搞了的时候,一切才有希望。
  任何市场,最核心的决定因素只有供需平衡理论.政府万能论,土地稀缺论,刚需无穷多论都是以偏概全.  举个极端的例子,只要泡泡不破,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开发商,还是房叔房姐们,看到的永远都是房产价格暴涨带来的利润,那么就会催生供给量不断的快速增大.如同肿瘤细胞一样.  而需求,随着已有投资客和"刚需"的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新需求后继无人,总需求应该是在不断下降的.就算总需求不下降,维持不变,或者增长速度慢于供给量的增长速度.那么总有一个时间点,当总供给远远大于总需求时,必然通过价格暴跌的方式来约束供给的快速增长和刺激需求的放大,达到新的平衡.  比如,中国一年总供给2000万套(这里指一年里开发商新建成的一手房,那些天量的库存和空置的获利回吐的二手房就先忽略不计,那个算上的话,历史上已满足的需求量再转化成供给量更吓人),而总需求一年1000万套(当然指在现有信贷政策下有能力购房的有效需求,比如你家里没有殷实的家底,在上海一个月挣3000块,即使你是年过40的单身男人急等着房子结婚也只能算你是"刚需",而非有效需求.).  好了,一年的总供给2000万套,总需求1000万套.如果不大幅降价就无法刺激出更多的新的总需求量来,多出的1000万套供给就继续往历史库存里面堆吗?  如果你告诉我,现在的情况是反的,一年总供给1000万套,一年总需求2000套,那么我要说,如果真的是这样,就没有今年遍地开花的解除限购和将来的解除限贷等刺激需求的政策出台了.  看问题,要看大本质,要看大方向,价格的走势永远都是多空合力的胜利方决定的.房市是这样,金融交易也是这样.
  中国目前如此多的房地产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农村进城体力劳动者们,一旦房地产突然由盛转衰,他们的就业去向是哪里,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1,回去种地?不现实,种地收入和瓦工木工电梯工装修工水电工等一天数百的收入反差太大,由贫入富易,由富入贫极难。另外他们的田地大多数仍然是在同时耕种着的。  2,转做产业工人?很难,现在的出口形势已经开始出现颓势,能不能保住现有产业工人的就业规模都难啊。靠内需支撑工业服务业增加就业?因果搞反了,应该是增加就业提高可支配收入来拉动内需。  3,转移做中高级技术人员?也很难,没有足够多的中高端产业,就没有那么多中高端的需求。另外教育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是一大短板。无法短时间内大幅提高。  4,土地流转变向给农民发钱?这个貌似正在酝酿进行中。但是上峰也不敢步子迈大了啊。光发钱也带动不了多少就业啊,发了钱后县城买房,村里建房,聚众赌博,三两年就把钱花完了又没有了耐以生存的土地了,那还了得?  能想到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继续不断的大放水,继续搞房地产投资,搞基建投资,让他们现在的就业方式永远保持下去。可是这是一个可持续大规模发展的行业吗?自然规律告诉我们不可以,供给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不可以,有限的资源告诉我们不可以。房地产崩盘论屡战屡败,但量变总会有质变的那一天,天平总会倾向另外一边。而最近几年,已经慢慢到了那个临界点。
  何新:经济政策越来越奇怪了  现在的政策,三年前走的似乎是正确道路,后来就开始变得离奇,再后来就诡谲,越来越让人难以理解,到了现在,只能用邪门这二字来形容了。  首先,企业在大片的倒闭,工人在不断的下岗。依照正常的思维,从维稳的角度来考虑,这时候应该加大福利和救济力度才对。道理很明白,如果不这 样,这几千万的下岗大军,外加几千万的光棍,明年搞不好就要闹大事。但是现在中央对此似乎毫无感觉,完全没有在福利和救济上有任何加成的举措。甚至在很多 下岗的工人,包括以前的企业家连吃饭都要发愁的时候,还今天几百亿,明天几百亿的往外扔钱。我真是不明白,这时候这样做事,难道不怕老百姓急眼吗?靠着反 腐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人望,再扔几次就该耗尽了,难道不可惜吗?  第二,供给侧改革,这事最近喊的挺响。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和要义,就是对于企业的支持。我们这里支持企业,大家都该明白,靠贷款是不行的。因 为不管你国家怎么强调,怎么要求,怎么喊怎么吼,目前的企业经营这么艰难,哪个银行也不会把钱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投。因为投进去基本上就等于是打水漂 了。所以,三年来不管货币怎么放水,企业也拿不到钱。因此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也根据以前美国的经验,要想支持企业,只能大幅度的减税了。可是中央喊供给 侧是天天都喊,减税却是一毛不减。这能是供给侧改革吗?  第三,关于房地产。更是令人奇怪。北上广深的房价都涨到四万一平了。这样的价格和势头,放到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抑制才对,因为他已经大大的脱离了老百姓可以承受的能力,成为了一个毒瘤,一项苛政,成了祸害老百姓的猛虎。可是我们的中央在干什么?居然在救他!  贫穷的没有立锥之地,连个厕所都买不起的人民,人民政府不管,却要救已经跑到天上的房价?你说邪门不邪门?  第四,关于房地产去库存。最近也是喊的震天响。可是在竭尽全力去库存的同时,却又要征收房地产税了。  房地产税是房子的保有者年年都交的税款。如果这个税一实施,那么肯定会逼的一些房子多的人卖房子。这不等于是让市面上又多了一批售卖的库存吗?一大堆的库存没有去,又要增加库存。难道中央对我们房地产的出售十分乐观?  我知道聪明人多,可是,这些聪明人最近干的活让我真是看不懂了。大概我辈愚钝,的确不知道天才们的宏图大略吧。  1、把经济寄托在创新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上  2、放弃了一直以来行之有效的投资增长型经济发展模式,去追求什么莫名其妙的“供给侧 ”  3、把最终的稳定剂农村搞的天翻地覆  4、对外大举投资,使金融进一步被绑架  5、人民币资本项目在股灾刚出现的这种失控局面下竟然全力推进  他们搞的东西,的确是让人无法理解。不但是违背经济规律,甚至都违背了常识。
  中国住房的库存究竟有多少?  一是按照官方数据,目前中国人均居住面积已经差不多超过了35平,这意味着房地产已经基本告别了短缺;  二是按照官方的口径,待售面积超过6.9亿平,在建面积超过70亿平,已经批准待建的面积超过30亿平,再加上小产权房,以及各种无法纳入统计口径的住房,住房库存至少在130亿平左右。  可以说,目前除了一线城市、重点城市和热点城市,绝大多数的住房已经足够,至少80%以上的城市住房供应过剩,这是中国房地产的最大的基本面,房地产用了短短10多年的时间,就从短缺走到了过剩。  农民工能消化多少库存?  今年11月,习在“‘十三五’规划”起草情况说明时表示,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约7.5亿。但城镇化质量并不高,根据《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9亿人。80、90后的第二代农民工已成为绝对主力,这部分20-35岁的新生代农民工在目前的1.5亿跨省流动农民工中占80%份额,十年内这部分群体人数将突破2亿。  根据统计局对农民工调查报告的公开数据,2014年外出农民工购房人口占总体人口的1%。而从就业地看,目前1.7亿外出农民工69.1%在地级及以下城镇就业。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测算称,按照未来5年1亿人城镇化计算,如果70%的家庭人口在城镇购房(人均33.3平方米),每年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购房需求可达4.6亿平方米,未来5年总共23.1亿平方米。这无疑是一个天量的购房需求,但对比我们之前推算的130亿平米左右的库存,数量上仍然有很大差距。
  @风华正当世
20:35:00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 中国的投资环境可能没有以前那么看好,大量的外资会相继撤走,已经有数据显示,2015年从中国撤走的外资高达5000亿美元,这点,在沿海城市体现的特别明显,因为很多的生产线已经撤了。当然,这个和中国的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也是有关系的。   (2) 房地产市场会更难熬。 房地产的库存现在是非常大的,去库存化已经引起了政府高层的注意。那么到底大到什么程度呢?有数据显示:  —————————————————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 中国的投资环境可能没有以前那么看好,大量的外资会相继撤走,已经有数据显示,2015年从中国撤走的外资高达5000亿美元,这点,在沿海城市体现的特别明显,因为很多的生产线已经撤了。当然,这个和中国的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也是有关系的(来自天涯社区微论客户端)  ~~~~~~  噗嗤,以为什么高论,自己打自己的脸啊,良性循环哪去了呢?  
  期望农民马上成为去库存主力现实吗?  启动农民购房,应该是楼市中长期的利好政策,但绝不会在短期内立竿见影。原因如下:  1、购买力问题  有条件购房的农民群体,实际上已经购房。剩下的农民群体,不管是给户口也好,还是给补贴支持也好,最终还是要看他们的购买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短期内要让大部分农民工有住房消费能力尚不现实。同时,依靠农民工这样的低购买力来支撑当前由高购买力决定的房价,存在一定的风险。现阶段农民进城购房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尚不健全,贷款执行难度较大。另外,在土地流转与农村制度改革未定的背景下,农民有效担保难定,因此,贷款还款监督执行较为困难。  我们不妨算笔账,农民工想要付一套房子的首付需要工作多长时间?  来自国家统计局今年4月29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东部地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2966元。以今年11月份济南新建商品住宅的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8657元为例,一套可以落户的90平方米普通住宅的总价为77.9万元。按照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住宅25%的首付比例计算,首付金额约为19.5万元。假设一个单身农民工不吃不喝,工资全部用来支付购房首付,需要66个月,也就是5年半。如果上述例子中的农民工父母“支援”购房基金5万元,仍需48.9个月,超过4年。  2、区域选择问题  目前库存压力最大的还是三四线城市,而农民工最集中的城市却是一二线,但一二线城市中的库存压力反而不高。最需要去库存的三四线却因为社会资源分布问题、产业集聚问题,尚不能吸引大量农民工进入。所以短期内该政策的供求调度是错配的。  3、政策配套问题  不管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地方配套政策,还是公积金的扩大范围,或者是地方政府给予农民相应补贴,哪一个政策都不是说了就能实施的,都有一个制定、出台的周期,有的可能还会很长,短期内出台很困难,远水救不了近渴。
  全联房地产商会负责人表示,今年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压力很大,“高库存是持续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前端数据,而房地产投资下滑已经严重拖累经济增长”。
  人民币汇率管制是建立在外汇储备的基础上而房价没有这种伸缩的空间,汇率一旦出现大跌国家会加大外汇的抛售力度来控制汇率的下跌幅度,除非外汇完全耗尽,而房价一旦大跌国家拿什么来护盘,根本无法控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房价下跌。
  一个高耗能的国家经济虽然得到了高速发展,可是民生问题得不到任何解决,这就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机器开始停止运转的根源
  操你奶奶的,老子想看的是国观里与国际挂钩紧密点的东西,比如,你老妈被is就是国际事件,,你他妈的天天鬼嚎你累不累啊,你妈累不累啊!
  辛苦一辈子,只为一房子。还一辈子的房贷。不含土豪。  
  楼主,辛苦了。  我全部看过了,有道理。  我天天来看你。  谩骂楼主者滚远点!
  农村不乱,社会仍然稳定,农村乱了,社会肯定乱! 纵观历史:一旦让农民运动起来了是最可怕的!农民跑到城里种地吗?
  这些傻空又跑到国关忽悠人了。  
  人民币纳入SDR后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受到严重制约,美元十几年首次加息通缩势头上升,人民币改变了升值轨迹贬值趋势已经形成,资本外流盛况空前,移居海外转移资产规模庞大,国家外汇损耗持续不断,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中国人口红利消退,消费能力减弱,产能严重过剩,经济增长放缓,资本投资意愿不断下降,而过高的房价也正是房价上涨中的最大阻力,高房价难以消化高库存,楼市过剩全部证实了真心问题的存在,目前有能力接盘的人越来越少
  房地产市场就是营养失衡,楼市的严重过剩是利益集团的营养过剩,民众买不起房子就等于是缺乏营养,要想治愈楼市过剩的疾病就必须疏导加均衡营养,减少对利益集团的利益输送(降低房价)来化解过剩的拥堵,降低房价真正让利于民这是给民众增加营养,这样楼市整体才能健康,国家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有人会认为国家可以用疯狂发钞来抬高房价,可是如果资产市场一旦形成抛售的趋势即使发再多的钞票都无济于事,而且那样不但保不住房价还会造成恶性通胀,得不偿失。
  一线房价涨,楼市风险反而更大  2015年年底一线城市的新建住宅价格一路上涨。舆论也借机大肆宣传,认为楼市在利好政策的带动下,回暖在即、70个大中城市房价甚至全面复苏。但实际情况可能事与愿违,近日社科院公布的报告显示,国内待售商品房数量已经高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步。  通常大家的理解是,能在市场萧条中“一枝独秀”,那势必会“星星智慧可以燎原”;然而,市场并非会按照普通大众预期的方向发展。楼市分化已经成了定局,那么是否想过为什么会发生分化?二三四线购买力无法支撑需求,导致市场面是供大于求的,是不景气的;于是资金逃离了这些城市而介入抗跌性强的一线城市——这恰恰说明,资本在二三四线城市已经是一木难支,不得不涌入一线城市抱团取暖;而这样做会使购买力本来就不足的二三四线城市“雪上加霜”。资本的过度涌入所谓“大城市”,而一旦发生釜底抽薪的危机和风险(如大量资本逃离),可能造成价格的崩塌和瓦解;换句话说,资本的过度集中和分布不均衡,恰恰说明市场的不理性,不确定的风险发生机率反而大大增加。  房价即使坚挺,财富也将缩水  投资房地产,无非就是为了使财富保值增值。过去十年,财富的“膨胀”实质上是因为广义货币M2的不断增长——通货膨胀的速度超过国人可支配性收入增长的速度。    M2与GDP的历史数据  当有人说:爱情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很多人都会俯首赞同;但其实,人们所看重的金钱更是经不起时间的消磨,更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销蚀殆尽。也就是说,即使房价上涨,财富也很可能是缩水的。穷困的人采取省钱,存钱策略企图挽留住财富,节衣缩食提前还清房贷。误以为拥有了房子就是获得了财富;富裕的人为已经拥有和赚得的房产财富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国内的房产由于库存甩不掉,空置率高,租金回报率根本无法平衡贷款利率的支出,于是看似巨额的财富只是“账面财富”。  通缩预期,现金为王  2015年以来,CPI和PPI数据一直徘徊在2%以下,更多未来预期变成通缩周期;通缩周期下现金为王!通胀周期中才需要更多的持有资产和良性债务,因为,读懂这个周期规律的卖家开始借助松绑限购和限贷、及利率政策的背景下拼命出售房屋呢,难道要让刚刚参加工作的,没有太多资金储备的年轻人成为接盘高房价的牺牲品不成?按照《富爸爸·穷爸爸》罗伯特·清崎的现金流理论,买入的房子不是资产,而是负债。这种情况下盲目跟风买房,造成可支配收入减少,生活更加贫穷,幸福指数反而更低,空有房子又怎样?一旦价格下跌即可沦为“负”人!  抵御风险,配置资产多元化很重要  人民币加入SDR、美联储升息、阿根廷货币竟然一度贬值超过41%、35天存款利率38%都无法留住本地存款……一系列的全球经济的变动,导致未来人民币贬值风险徒增。同样一套一线城市的房价增长5%,然而人民币贬值6%-8%,试问在购买能力降低情况下的房价增长的意义有多大呢?  在全球市场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没有那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明哲保身。在目前现实生活中,货币对内贬值造成绝对购买力的降低,侵吞着中产阶层在过去十几年来建立的财富根基,特别是资产配比中,大多数以房产作为财富载体的家庭更要有合理配置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平衡投资风险。  因此,大到国家都在重新配置不同的外汇储备——从单一美元转化为日元、澳元、黄金的多元化策略;对于人民币的外贬而言,更多的应对措施在于人民币相对美元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只有建立一个双边货币交换机制、能够对冲汇率、利率、及政策风险的离岸资产的转换平台,才有机会在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也贬值的境遇下规避风险和赢得最有利位置。  总结一下吧,国人对一线城市价格的盲目热衷,恰恰是房地产市场化十五年上涨所带来的短期的、单一周期的经验积累;然而,当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当房地产市场逐步规范之后,这样的经验就可能变成“错误的认识”了,而房价终将被市场的真实需求所决定,再不是某些炒房客和发展商将购房者和投资者财富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筹码”。提升市场风险意识,多元化配置资产,不应该仅仅将目光锁定在所谓一线城市中,及单纯的价格涨跌上;放下房价涨跌的束缚,寻找更加优化的资产配置方案才是当下高净值人群与财富拥有者最应该思考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民币纳入SDR极大的提升了市场信心,但自8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整后,人民币汇率走势更加市场化,近日在国内并不理想的经济数据以及美联储加息的轮番影响下,即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十天走低,创下自1994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建立以来的最长连跌纪录。  部分业内人士开始担忧人民币将进入贬值通道,持有人民币资产或将面临更大风险。
  连平: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或现负增长  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今年前11个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已经降至1.3%。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这种下行趋势明年上半年还将继续,增速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并且不会是个别月份的负增长。”
  来看回复骂人的  
  利益集团不想失去到手的利益,可是民众的剩余利益已经越来越少,国家机构是掌握平衡的机器,却一味的打转方向,这样无法正常前进只能在原地打转。
  把筹码压在楼市的资本越来越不淡定了,国家出面去楼市库存可是有没有时间日期?没有,有没有保证?更没有,光是时间就拖不起,只给个口号就能解决问题?连谁是猎户与谁是猎物都分不清。
  瑞银证券报告中预计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5%,2016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报6.8元。根据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从贸易加权角度看,人民币贬值2.3%。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顾问Jens Nystedt预计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在2016年可能下跌3%~5%。
  前几年美国放水宽松的时候,国企借了大量美元外债,来搞投资什么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对于国企的经营,大家都懂得,不亏就算好了。  所以,现在美国加息,这些美元的负债成本变得更高。另一方面,人民币又在贬值,两头一算,亏的更多。但是这些钱是赖不掉的,也不能象国内这样搞所谓的债务置换。。。  这种负债不管国家还是个人,应对就两种“缩减开支,增加收入”。  啥时候出现关于这两方面的政策了,啥时候经济才会有变稳的迹象。
  北上广深一线房价会不会倒?什么时候倒?  下面都以上海为例子,北上广深是一个类型的。  上海的房价必然会倒,而且倒的要比三四线城市更加惨烈。  大家有没有感觉,在上海,即使拼了老命的建造房子,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想买房子买不起买不到??因为炒作。即使上海一共有1000万个家庭,你建3000万套房子还是不够用。。  不要说大城市,不要说医疗教育条件好,也不要说刚需,这些因素对房价的支撑,远远低于将来炒作结束的杀伤力。  用股票打个炒作的比方。因为只要是投机的,炒作的东西,涨的越猛了,最后总是跌的最凶的。  如果说县城房子是高速公路港口那样无人搭理的烂股票,那么一线房子就是炙手可热的全通教育。  县城房子,从2千涨到5千,将来跌回3千,那么卖不掉了,但是价格也就那样了,难不成一套房子几万,你是房东你卖吗?而上海就惨了,从6千涨到6万,将来跌倒2万,都很多人得跳楼。  上面说的是结论,不到上海房价崩掉,是没有人相信上海这样发达的特大城市的房价会崩盘的。下面就上海房价崩盘的时间点做一些大概的推论。  1、回流上海的特大房企手上的房子库存开始增加时。  2、回流上海的务工者也开始很难找到工作,,短暂逗留后重新流出时。  3、普通人这些年打拼积累的一点积蓄慢慢消耗殆尽时。  4、美国加息,银行等标杆性大企业倒闭,外部因素送上最后一根稻草。  5、大概未来1-3年。
  随着美元持续加息市场通缩的势头加剧,国家会加大发钞的力度,同时汇率贬值的压力也会增大,汇率贬值幅度越大资本流出的现象就越严重,市场资金减少,但是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却不断增大,这样资金成本越来越高,开始市场会出现被动加息,这是资产泡沫破灭的开端,一旦市场出现恐慌局面,大量的资本会流出楼市,寻求更好更安全的投资方式,这些资本转入哪些领域哪些领域就会出现通胀,因此国家只能主动加息来抑制资本的趋向。
  2015年新增贷款已超11万亿 刷新历史记录  2015年经济稳增长措施频出,由此带来天量信贷投放。据财新记者统计,截至2015年11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已经超过11万亿元,已经刷新了2009年以来的历史记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及批发零售业是新增贷款投向的四大领域。  “与信贷超常规投放的2009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银行贷款多增了1万来亿。”原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12月18日在“2015金融时报年会”上也专门谈及这一现象,指出今年新增贷款占GDP的比例处于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  信贷源源不断“输血”中钢这类企业明显,企业“以贷还贷”的现象比较突出,银行信贷大量被占用。目前,A股市场就有200多家的“僵尸企业”依靠银行输血存活。  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光伏等多个过剩产能行业中,企业借新还旧问题突出。有银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以往企业还通过一些过桥手段,从其他地方比如民间借贷拆借一笔资金还银行钱;现在民间借贷资金链也断裂,企业把问题直接摊开了,“自己都不掏钱了,完全拿银行的钱‘以贷还贷’,彻底的破罐子破摔。”
  今日沪指跌1.07% 房地产行业跌幅最大  房地产、国防军工、建筑材料等跌幅最大,跌幅分别为-2.70%、-2.35%、-2.16%。
  央行调查:51.1%居民认为物价较高 难以接受  2015 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  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物价感受指数  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 26.3%,较上季下降1.5 个百分点。其中,51.1%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提高 3.1 个百分点。  房价预期  52.0%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提高 2.4 个百分点
  楼价大跌 没什么不现实  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现在的楼市是一个怎样的病态结构,一方面一线城市确实有需求,但高房价已经远远脱离了这些需求,北上广深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25,换句话说一个家庭可能近30年的收入都不够买房了,那么他们该怎么贷款?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只有7-15,这个还算是合理,但二三线城市却爆发出了更加严重的危机,楼价已经根本涨不了了,因为没人买了,都好几套了。所以根本就没这个需求,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不足。这就是实体经济危机。不用再遮遮掩掩了。  为什么不降价呢,因为金融成本,很多人买房根本不是自己赚钱去买,而是在银行串通一气,然后倒贷款。开发商内部预售的时候,基本上就都卖给了身份证的复印件,只要每年房价保持上涨,并涨过了贷款利息,那么年末的时候,把房子再重新抵押,然后接着还能贷款,这样房子从来就没卖出去,但房价确实每年都涨,银行账面上很赚钱,而且很安全,都是足额的资产抵押,地方政府很兴奋,因为土地也涨价了,自己也赚的很多。还一个劲的配合银行开发商玩这种游戏,开发商早就把银行的钱套出来拿走了,苦逼的是真正需要房子的老百姓,你不得不以一个傻逼的价格,去买人家倒贷款的工具。本质上这就是一种庞氏骗局,只要房价每年的涨幅都超过贷款利率,这种游戏就能一直玩下去。直到有一天,傻子没有了。没傻子可骗了,银行和开发商的联盟自然解体,那就变成了他两之间的零和博弈。开发商要赚钱,必然是银行的坏账为代价,而银行要想堵住窟窿,必然有开发商要死。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临界点。  所以上面很急,疯狂的号召傻子们重新加入这个游戏,只有傻子多了,银行和开发商才能重新结盟。但傻子们已经确实买不起,或者压根不需要了。至于投资下来出租,更是一个很扯淡的提法,要是能有钱赚资本早就冲进去了。如今的一套房子租售比低于2%,还不如存银行吃利息更划算,再加上各种税费和装修,完全就是赔本的买卖。所以再怎么号召也没什么卵用。  最崩溃的是,后面的库存越来越大。房子还在建根本停不下来,停下来救更难拿到贷款,这点可以参考一下钢厂的运行模式。  那么有一个问题,楼市到底具备不具备大跌的基础,有人说三四线城市具备,一线城市有需求不具备,这是一个根本不懂流动性的提法。三四线城市的这种金融联盟更厉害,同样是开发商卖给银行贷款,银行帮助开发商涨价。现在银行感觉到不行了,傻子没有了,眼看窟窿捂不住了,已经逐渐抽贷,不在借钱给开发商,而一些炒楼的人,也纷纷退出二三线,三四线城市,连身份证复印件都没有了,开放商的庞氏骗局显然进行不下去了,所以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赔钱卖,而越卖银行窟窿越大,因为房价跌了,银行账面上的抵押就贬值了,反过来会进一步打压开发商,甚至银行先于开发商来处理资产,大家一起卖,看谁卖的快,这必然是一个暴跌的局面。  二三四线城市房价暴跌,必然让开发商很受伤,跟银行撕破脸,资金来源已断,人民币贬值在海外融资的成本更高。再加上本就已经90%甚至更高的资产负债率。开发商的利息可能都快还不上了。缓解资金压力,必然的办法就是收缩战线,比如一线城市的暴涨,就是所有开发商同时收缩战线抱团取暖的结果。但问题是,一线城市的傻子虽然还有,但随着房价的上涨,也已经剩下的不多了,开发商跟银行撕破脸,在一线城市也同样会势同水火,届时他们再也不能倒贷款了,房价涨幅低于贷款利率,开放商就要倒闭了。所以他们过一阵必然再次收缩战线,把一线城市分成三六九等,往城里的核心区收缩,远郊和城市边缘的房子处理销售。只要开发商一降价促销,银行必然跟进,大家一起卖一定是个暴跌。这就是囚徒困境,都知道大家都扛着是最好的结果,但害怕对方的出卖,一定会在危机时刻自己先逃命。  最后说说,房价暴跌没什么不好,到时候肯定会死一批炒房客,抓一批银行内部的大贪官和蛀虫,整死一批一批的开发商,这就是庞氏骗局的代价,但由于速度快,力度猛,时间短,对于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有限,反而是楼市快速跌到位之后,傻子们重新点燃了买房的希望,又会冲进楼市,有了真正的消费者,楼市又会重新走上正轨。这点在中国的股市上,以及美国08年的楼市上已经印证过了,短暂的剧痛挤泡沫,换来的是快速的复苏。而反观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进入一个缓慢的下跌周期,不但现在房价没起来,经济也彻底低迷了30年。孰轻孰重,这是个选择。但现在从上面的态度来看,更倾向于日本模式。这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而是个人利益集团利益的左右。当然出发点和最后的实际结果,也未必一致。
  美国房价是这样下跌的   文/陈思进  在8月24日,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发布报告,美国7月二手房的销售跌幅,按年率计为383万套,跌幅创纪录高达27.2%,大大地超出了经济学家预期的一倍,使美国房屋市场愁云惨淡,雪上加霜。  但实际上出现这一数据并不奇怪,因为美国7000万“婴儿潮”正步入退休行列,在这部分人中间,约三分之一的人没有任何退休储蓄,在未来的退休岁月里,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独立洋房兑现,以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准(或勉强度日)。  而根据人口普查局统计的数字,全美至少有1120万套房屋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另据美国商务部今年7月27日公布的数据,全美第二季度房屋空置率创记录高达1900万套,约占全美房屋的14.5%。  这部分空置房与“婴儿潮”套现的房产,再加上“负资产”的房屋一齐涌入房市,哪怕从现在起不再建造一套房子,也需要至少十年才能彻底地消化掉。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中,物价由供求关系决定。在不能借贷消费的年月,人们必须存够了钱才有购物的能力。如今人人都可以从银行借贷,大家手中就都有了“明天的钱”,这时,人们的购买力就已经和他们的实际收入相脱离了,商品价格被“明天的钱”推高,市场的供求关系立刻被扭曲。用尚不存在的、明天的钱去购买房子时,那种不实的“求”便无限增大,房价自然急剧上升。  而房子的租金呢,只要稍加留意便知,这些年来并没有随着房价的上升比例而上涨,只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为租房必须付现金,是不能用借贷支付的。  这里想说明的要点是,当一个人或少数人“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还似乎可行,因为他们还尚能用明天的钱,买下今天价格的房子;但是,当多数人都使用了明天的钱,那么今天的房价也就不再是今天的房价,而变成了明天的房价。等于用“明天的钱”,买下了明天的房价(甚至是后天的房价,加上利息因素)。万一明天的钱没有了(如泡沫破灭影响到实体经济,失业率上升),房市就将下跌。  下图是美国120年来的房价走势,能抵千言万语,很具体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300年,美国房价在经济繁荣时上升,经济萧条和战争期间下跌,上下浮动有限,长期稳定地保持在家庭平均收入的1.6到1.8倍之间,无泡沫可言。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也就是在废除了布雷登森林体系之后,令美元和黄金脱钩,使信贷消费模式成为可能。也就是“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开始流行,致使当年处于青壮年的“婴儿潮”成为美国购房市场的主力军,由此而推高了房价。  然而到了70年代末,由于通胀太甚,泡沫明显,政府只能通过升息(最高时达18%)来限制借贷。很显然,使用“明天的钱”成本太高了,于是泡沫应声破灭;这时经济又差了,到了80年代中期政府又开始降息,并用减税政策来助长人们购房的欲望。但人们太健忘了,不断降息使得“明天的钱”又卷土重来,房价又开始上升,直到80年代末泡沫再次破灭,历史重演。  这个图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到了本世纪初,由于.COM破灭,美国经济再次陷入困境,格林斯潘只能用房市来拯救美国经济,连续十一次降息唱高了房价。这一次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美国充分享受着全球低廉的商品,比如“中国制造”,因此无需担忧通胀,随即通过华尔街将次贷包装上市,使得天量的“明天的钱”进入房市,使房价一路上升。直到次贷危机爆发的前夜,此时家庭收入与房价之比已高达6倍以上。虽然已高处不胜寒,但那时人们都以为房价就会这么一路“走”上去。  很不幸,市场这只调节的“手”是无情的……  自2006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房市共跌去6万亿美元,预计需20年才能恢复到先前的水平。由此可证,致使美国房屋市场愁云惨淡雪上加霜的噩梦,是三十多年前“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所埋下的种子,今天结出了苦果而已。  市场就如同狗一般,虽然有时会离开主人四处溜达,但总会回到主人身边。按照供求关系的经济法则,美国人承受房价的真正能力,是房价与收入之比不超过2。因此,全美平均房价有可能跌回至1998年,甚至1996年的水平。看来,“婴儿潮”想靠着房产的兑现,而过上退休后悠哉游哉的好日子,成了黄粱一梦了。
  请不要再侮辱底层劳动者  有报道说:整个上海市区90%的煎饼摊,都来自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油篓村。村民们的年均收入是上海人的3倍。年收入20多万的家庭算一般偏下的情况。每当过年过节,村里的宝马、奔驰、玛莎拉蒂等豪车根本停不开。  报道中的一个案例,说李兴文一家三个摊位,每年有净收入75万元。实际上,根本是乱算账。这三个摊位,一个是李兴文夫妻俩的,一个是儿子的,一个是女婿的。循一般生活常识,这明明是3个家庭。再说说煎饼的成本,在上海,普通售价为4块,再加一个鸡蛋或一份蔬菜就增加一块钱。即一份5元的煎饼中,仅鸡蛋就往往是2个,这就超过一块钱了,另外的面浆要不要钱?各种调料要不要钱?里面包裹的东西要不要钱?燃料要不要钱?直接成本怎么可能控制在一块钱呢?怎么能设定一天的销量,然后据此计算月利润、年利润呢?极端天气时能出摊吗?大年30出摊有生意吗?这明显是先设定漂亮的数字,然后填空,是为了数据而数据。  这里就不算租房成本、生活成本这些了。毕竟,其他人群也免不了有相关支出。  依据报道中提供的数据,一个摊位,也就带来20万左右的年收入。同时,这些摊位往往是“夫妻档”,是两个劳动者的饭碗。平均一下,就是人均年收入不超过10万。而且,如果他们要进入社保体系,一切费用必须自己承担。他们要保证这份收入,不仅在一年中几乎没有休息日,且每天凌晨3点已经准时出摊。那么,他们什么时候开始做准备,几点从住处出发的?  他们都是底层的劳动者。他们生活得非常卑微。相比于遥远的从前,现如今,他们终于能出来做点小生意,当然是巨大的进步。按一般惯例,计算单位时间里的收入,他们的收入并不比普通工薪族高。只是靠了苦役般的、几乎已是变态程度的勤劳,以及被动或者主动地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也获得了单纯在数字意义上的较为体面些的收入。又依靠在日常生活方面克勤克俭,甚至也有了房、买了车。与之类似,还有泥瓦工等。报道中提到,劳动者们在村里修建了很漂亮的房子,然而,其中有几栋不是常年空置?  遑论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物价本来是特例。譬如在我们湖北省荆州市,普通煎饼只是2块钱而已,只及上海价格的一半。纵然以上海的价格计算吧,这些劳动者常年谋生于上海,收入与这座城市接轨,各项开支也必然与这座城市接轨的。如果这些劳动者只是卖煎饼,在各自工作的城市里买房安家已经有很大的难度。竟然开玛莎拉蒂?“我见识少,请您别骗我。”  勤劳有界线的。越界不过是无奈,是苦役。仰望未来,我们希望经济发达、社会繁荣,希望每一个人都分享到成果,适度工作,而报酬体现劳动价值,能生活安逸,有一段美丽的生命旅程。发展总有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国民异常勤劳,用血汗凝聚成经济奇迹,或者于世界各国都不能免,但这绝不能成为延缓协调社会分配、增进社会福利、完善公共治理的借口。近些年来,各级政府诚然于民生事业多有投入,然而,较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仍然是远远不够的。特别对体制外劳动者、底层劳动者,大众媒体及其从业者不能面对他们真实的、卑微的生活状态,不能呼吁各级政府更进一步地协调社会分配、增进社会福利、完善公共治理,而仅仅拿其中一部分人单纯在数字意义上的较为体面些的收入说事,甚至不惜造假,以刻意打造政绩式新闻,那根本是对于这些劳动者的公然侮辱。
  房地产提振仅是回光返照 繁荣时代将结束
  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还面临着两个大问题。  一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早就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这种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出现之后,政府想通过政策来抚平这种周期性调整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早就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尤其是城市居民,2010年就已经达到户均一套住房(以三口之家来计算)。现在住房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少数一线城市,而三四线城市住房严重过剩只能由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民进城来消化。  二是房地产业的周期也是人口周期。一般来说,20~50岁的人是买房子主力,其中20~35岁的居民是首次置业,35~50岁居民是改善性购买住房。前十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之所以能够这样快速发展与增长就是与这个阶段的人口结构有关,20~59岁的人口处于高峰期。但是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人口结构开始发生变化,2012年,国内15至59岁的居民人口,第一次出现了下降。2014年,中国购买住房的人口出现净减少。随着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房地产市场繁荣时代已经结束,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已经出现。再加上大量的中小城市的人口向大中城市转移,而城市化进程又十分缓慢,这就使得中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在三四线城市显得更加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希望各种救市政策推出来提振房地产市场,是起不到多少作用的。即使少数一线城市只是会出现回光返照的现象,即仅是短期的。因为,一线城市的住房价格十几年来一直在上升,住房市场购买者主要是投资者,在房价上涨时,这些投资者会进入住房市场,当房价下跌时,这种情况就会完全逆转
  中国房地产繁荣时代将结束  目前仍然还有不少人把经济增长依赖房地产上,放在“房地产化”经济上,这样最多能缓解一点短期的经济增长压力,但实际上会给未来的经济增长设置更多的障碍。比如,当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好转,基本上是建立在当地房地产市场价格没有调整的基础上或把当地房价顶在天花板上不下来,反之再上涨的基础上。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会促使房地产开发商到一线城市抢占土地,进一步把当地的土地价格推高,并拍卖出一个又一个的地王。但是这种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不仅会驱使房地产开发商增加更多的住房供给,最后导致一线城市的住房供给也严重过剩。而且,过高的房价也会让整个城市运营成本上升,从而使得不少企业及人才流出这些城市,人口由以往流入而转向流出,由正增长转变为负增长。  当前中国房地产税收政策十分不合理,成了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根源,也是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炒作严重的重要根源。而收入分配的不公,也成了当前中国严重的经济问题。无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还是“十三五”规划建议,都提出共享经济,希望好的税收政策让全体人民来分享社会经济发展之成果。所以,新的房地产税收政策出台是必然趋势。  如果房地产市场的新税收政策出台,并用这种税收政策来遏制房地产投机投资,去除房地产的赚钱效应,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更是会明显。所以,这同样意味中国房地产繁荣时代的结束。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不少房地产企业纷纷退出市场,房地产业兼并组合急剧增加,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重要性明显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低迷,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大幅下滑。2015年前10个月住房新开工面积比上半年同期下滑了14.7%,施工面积微增0.8%,三四线城市住房库存高企,房地产企业拿地的积极性严重下降(除少数一线城市)。
  整天拿市场经济来说事
问题是咱们是市场经济么 经济规律要是能在咱这地方起作用
早丫危机N次了
  随着美元持续加息市场通缩的势头加剧,国家会加大发钞的力度,同时汇率贬值的压力也会增大,汇率贬值幅度越大资本流出的现象就越严重,市场资金减少,但是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却不断增大,这样资金成本越来越高,开始市场会出现被动加息,这是资产泡沫破灭的开端,一旦市场出现恐慌局面,大量的资本会流出楼市,寻求更好更安全的投资方式,这些资本转入哪些领域哪些领域就会出现通胀,因此国家只能主动加息来抑制资本的趋向。
  汇率持续贬值资本加速外流国内市场加息的压力不断增强,在经济下滑时期释放货币降低市场资金成本(降息)是唯一的应对之策,可是这样无法控制资本外流,所以只有不断依靠加息才能应对市场资本的外流。但是中国担心资产泡沫不敢主动加息,而且还刻意降低资金成本,打着推动经济发展的旗号来维护市场价格。  随着美元开始加息国内资本流失日趋严峻,市场通缩的风险不断上升,在通缩的势头下资金成本逐渐上涨,市场存在着加息的意愿,即使央行不断下调市场利率可是无法阻止资金的成本上涨。  事实证明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存在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而资金成本却持续下跌这样的扭曲行为,由于中国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所以才出现了上述这种现象。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内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了调整阶段,逐步向市场化经济推广,由于垄断型经济被国际资本排斥,新的经济模式已经开始建立,随着TPP与TTIP协议生成新的游戏规则将中国拒之门外,中国越来越感到孤立无援。  未来新的挑战即将开始,中国如何应对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今后“任性”这两个字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很简单的问题不用长篇大论,最近才开的中央会议研究去库存的问题,去库存完成后房价就该降的比较快了,什么原因自己想吧,再之后大概要着手收房产税了。
  @风华正当世
20:00:25  100名日本老板竟然这样评价中国经济 都看衰这些行业    -----------------------------  别太在意外国人怎么看,行不?
  楼主直接说:中国经济要崩溃了就行了  不过还是谢谢楼主的引经据典
  @风华正当世
20:00:25  100名日本老板竟然这样评价中国经济 都看衰这些行业    -----------------------------  小日本儿?哈哈哈哈哈哈
  如果国内市场不存在泡沫,那么为何国家要求市场去库存?  如果房价不存在泡沫,那么为何很多人都买不起房子?  如果人民币不存在贬值基础,那么为何汇率持续贬值?  如果国内不存在金融风险,那么为何国家频繁的降准降息?  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将如何化解这场危机,虽然是危机都会过去,但是这次危机是让官僚资本的资产缩水彻底改变利益格局的驱动力,在这种驱动力的作用下最终实现利益再分配。
  中国必须放弃官僚资本主义走市场化管理的路线,才能实现均衡资源配置,照搬美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就必须放弃市场的垄断行为允许市场参与竞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真正实现国富民强。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模拟人生4时间不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