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下 跌破增发价是好是坏馅饼还是"陷阱

如何成为B股赢家(精)全文阅读_在线阅读_第2章
  第一章B股市场的春天是否结束?-追书神器官网
如何成为B股赢家(精)
  第一章B股市场的春天是否结束?
第一章B股市场的春天是否结束?   日,中国证监会宣布B股市场向境内投资者开放,B股立即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最引人注目的投资品种,受到境内投资者的热情追捧,B股价格成倍地上涨。没有人否认,低迷8年之久的B股市场终于迎来了它第一个灿烂的春天。但是,有资格进入B股市场享受这灿烂阳光的人,却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大部分股民只能在场外望着他人赚得盆满钵溢而当一个无奈的看客。好不容易熬到6月1日,在场外看着B股市场风起云涌却无缘入市的股民,终于有机会进入了他们梦寐以求的B股市场时,却发现前几天还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B股市场,现在则是熊气弥漫,跌声一片。他们还没有分享到一点B股对境内投资者全面开放的好处,便全部被暴跌的股价套牢了。为此,他们不禁心生疑惑:B股市场的春天是否这么快就结束了呢?2001年的B股市场,无疑在全世界的证券市场都是独树一帜,大出风头。它创造的两个“世界奇迹”,即拉升速度最快,短期调整幅度最大,在整个证券史上也是罕见的。  中国的股民,绝对难以忘记日这个必将载入中国乃至世界证券发展史册的日子。在这一天,低迷已久的B股市场终于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迎来了它崭新的机遇——长期对境内投资者关闭的大门,终于向中国老百姓开放了!虽然绝大多数股民不熟悉B股,不了解B股市场,但他们本能地意识到,中国证监会的这一举措,不仅对B股市场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力量,而且对于中国股民来说,又多了一条投资渠道,多了一个赚钱的机会。  确实,正如数以百计的证券媒体、千千万万的股评专家天天高兴地给股民算的账,截至日,全国B股上市公司只有114家,总流通市值约为538亿元人民币,而到2001年1月底,我国居民外汇存款余额已经高达749亿美元,加上A、B股之间巨大的价格差距,因此现阶段推出的开放B股市场的政策,被相当多的人认为是中国股民最后一个有可能获得暴利的机会,是老百姓拥有的又一个投资乐园。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允许境内投资者投资B股的消息公布后,仅两天时间,全国便新开B股账户34万,超过过去8年的总和;而B股市场复盘后连续5天无量涨停,出现了全世界股市绝无仅有的“有行无市”、“无量涨停”的现象。毫无疑问,连续8年处于冰冻状态的B股市场,终于迎来了第一个灿烂的春天。  但是,给许多投资者兜头一瓢冷水的是,这个春天来得突然,去得迅速。由于开始还只是有限制地开放,只有在2月19日之前有外汇存款的才能进入B股市场,因此绝大多数股民只能在场外看着B股一天一个涨停,看着有资格进入B股市场的幸运儿赚得盆满钵溢大发横财干着急。许多人只能翘首盼望“六一”后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的全面开放。  出乎绝大多数人预料的是,当苦苦等待了几个月的股民捧着大把大把的外汇,涌进那几个月内已经制造了许许多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的B股市场,期望有所收获时,现实却给他们当头一棒:B股市场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继续着春天的行情,更谈不上出现夏天的火爆和秋天的丰收,而是一步跨进了寒冷的冬天。B股指数如洪水决堤一样一泻千里,许多B股价格又回到了2月19日启动前的位置。新投资者并未分享到胜利的成果,而是品尝到一杯苦酒:6月1日后,深沪B股即出现急挫行情,深B指数5月28日最高点为2453点,8月7日最低跌到1327.77点,最大跌幅高达45%;沪B指数6月1日最高点为241点,最低探至130点,最大跌幅为46%。  有人说,对于6月1日后入市的股民来说,今年的B股市场仿佛一座围城,城里的人围在桌旁大快朵颐,而城外的人看着美味佳肴却只有参观的份儿。可等到城门大开他们急忙手持大把外汇冲进去时,桌上早已是杯空碗净,你不但没有吃到一点残汤剩菜,反而要你付他人大吃大喝的账单。  不管怎么说,B股连续暴涨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大幅回调已成为不可更改的现实。对此,我们埋怨也好,后悔也好,都无济于事,重要的是总结经验,以利再战。事实上,前一段B股的暴涨是非理性的,后来的暴跌也是不正常的。B股暴涨的历史已经结束,但B股的行情却没有终止;相反,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B股市场依然不失为老百姓的又一较好的投资渠道。现在的关键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B股市场,理性操作B股。那种B股开放初期只要买到B股就能赚钱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还,现在要在B股市场赚钱,没有认真理智的分析,没有正确合理的操作,是很难成功的。  因此,当尘埃落定,我们有必要再回首这段喧嚣与铅华,以获得更理性的认识,在B股市场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刻,正确把握B股市场的脉搏,真正享受B股市场对内开放这个历史性机遇带给我们的利益。  一、开放政策刮起B股旋风  一石激起千重浪  日,星期一,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  对于那些常年征战于股市的股民来说,这天也和其他无数个交易日一样,不过是日常生活的一个延续。他们或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或开着自己的私车,走进营业部的大厅,然后便是盯着电脑显示屏,寻找自己熟悉的股票。  午后,深沪B股突然宣布暂停交易,原因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重要消息即将公布”。一时间,B股市场将有利好出台的传言四起,对B股的猜测也同时带动沪深综指双双走出了近期少见的单边上扬趋势。由于有重要消息即将公布而对两市B股实行临时停市,这在中国证券市场还是第一次。  当晚7点25分,中国证监会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布“境内居民可以用合法持有的外汇开立B股账户,交易B股股票”,其理由是中国外汇资本流动的宏观形势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必要适应这一变化,相应调整B股市场政策。中国证监会强调,B股市场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窗口,允许境内居民参与B股市场交易,有利于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  如果仔细观察2月19日的B股行情,就可以发现,消息灵通人士其实早已在市场上有所行动了。上午9时40分,上海的B股市场就出现了异常的大利好苗头,指数上升3.57%,至83.2点;深交所反应稍为迟钝一点,到了上午10点多的时候,指数上升1.75%,至127.72点。两市111只成交B股中,有104只股票股价飘红。此后,有传出来的消息说,中国证监会之所以选择19日中午突然宣布B股暂停交易,就是因为上海市场有人走漏了消息,已经通过时间差大发其财。  B股市场开放政策的公之于众,如同一颗重磅炸弹,令2001年原本动荡不安的中国证券市场再次掀起轩然大波。中国A股市场受这一政策冲击在两个交易日内连续暴跌,并引发了强烈的市场恐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B股相对低价格、低水平市盈率的诱惑下,国内投资者对B股市场兴奋异常,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将手中的人民币兑成外汇进而抢滩B股市场。同时,各大券商也纷纷推波助澜,展开争夺B股经纪的广告大战,顿时B股市场被塑造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馅饼形象。整个证券市场因前段时间A股大跌而出现的沉闷景象一扫而空,人们像是打了强心针一样兴奋起来,“你开B股了吗?”“我要开B股”成了这几天股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句子。  可以说,此前的中国股民,很少有人关注B股市场,在他们的心目中,那是洋人玩的游戏,与中国老百姓无关。他们没有想到会有允许境内投资者投资B股的这一天。不过,中国股民的反应之快也是世所罕见的。他们许多人连什么是B股都不知道,但他们从A、B股指数与价格的差异之中,发现了赚钱的机会:2月19日收盘上证B股指数为80.33,而上证A股指数为1967.55,相差24倍之多;以价格最高的上海B股东信B为例,其19日收盘1.03美元,以1:8.27汇率计,合人民币8.52元,而同是东方电信的A股价格却高达25.25元,相差近3倍。如此大的差别,不能不令中国股民心驰神往。因此,2月20日,各大营业部就不断接到投资者的咨询电话,了解B股开户的方法。银行、证券交易所、券商,也纷纷行动起来,因为它们已敏锐地意识到,B股市场对内开放,对它们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业务拓展机会。一时间,满大街都是关于B股的字眼,很多证券公司在街上设了B股咨询台,不仅回答股民关于各项规则政策的疑问,还现场填表。各种金融机构的玻璃门上都贴着大小不一的启事,说明办理B股开户手续的情况和日期。各出版社和印刷厂也是通力合作,没日没夜地赶出各种有关B股的书籍——不过,这种书大都没有派上用场,因为当时只要你不是傻瓜,只要知道开户填单,就能大赚特赚,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分析与研究(而到6月1日后,真正需要对B股进行研究分析了,这些书又大都时过境迁,因为当时作者赖以分析研究的前提——所谓市盈率低,A、B股价差大等因素已不复存在。这是后话)。  炒B股要外汇,有外汇的自然是胸有成竹,没有外汇的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筹措外汇:在国外有亲友的连夜打电话要亲友汇外汇来;实在没有办法的,便去黑市兑换。一时间,很久以来一直沉寂的外汇黑市又火爆起来。深圳、广州周边地区港元黑市迅速形成,香港人相对较多的东莞、樟木头突然来了很多人,兑换港元。在广东一直是107:100的港元黑市价,到2月20日,升至109:100;2月21日,深圳还一度港元短缺,手拿大把人民币的深圳人想换港元还换不到,黑市汇价则再次上升至112:100,最高时达到113:100。上海、北京等地外汇黑市价也大幅上涨。从2月20日起,外汇黑市美元对人民币的比价暴涨,外汇黑市的美元对人民币比价从1:8.30左右一路飙升到1:8.60左右,最高时到过1:8.80左右。  不过,2月21日,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就境内投资者开户B股作出详细规定:允许境内居民利用现汇存款和外币现钞存款从事B股交易,但外币现钞不能入市交易,并限制目前投资B股的外汇只能是2月19日前的外币存款,2月19日后的存款须等6月1日后才能入市。这一规则的出台,大大出乎此前投资者对B股开放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管理层在开放B股市场方面确实煞费苦心,既想搞活B股市场,又害怕由此引发外汇秩序混乱,并导致B股市场投机过度。  此规定一出,立即导致港元兑换价下跌。规定公布当天的中午以后,广东地区黑市港元价格应声而落,从高峰113:100降到110:100,不少换汇的投资者大呼上当,一些人只得忍痛立刻抛售才换入的港元。由此,那些高价换汇的人群,成了“为B股疯狂”的第一批“套牢者”。他们被套在了2月19日这道时间门坎儿的外面。对于股民来说,这无疑又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  B股旋风不仅让境内投资者兴奋不已,同时也吸引了香港、台湾等地的投资者。据金融界人士指出,消息公布后的几天时间里,香港便大约有20亿元资金流入国内B股市场。台湾投资者也争相通过证券商海外分公司开立沪深交易所B股账户。据估计,2月19日以来,汇入香港排队等着买B股的台资至少有60亿新台币。为此,台湾“财政部”与“陆委会”甚至制定出了违法处分规则,宣称台湾居民买卖B股将被处以新台币100万~500万元的罚款。不过,虽然台湾当局软硬兼施,仍然挡不住台湾股民投资祖国大陆证券市场的脚步。台湾立法院“立委”赖士葆指出,大陆B股市场开放后,中长期预计将有1000亿~2000亿元台资涌向大陆。  2月26日,是中国证监会公布允许境内居民投资B股决定后正式开户的第一天。8点钟一到,全国各个城市的证券公司营业厅里,便无一不是挤满了前来划转B股外汇资金和开设B股账户的股民。深沪证交所提供的数据表明,开户头两天,全国新开户数就超过34万户,而此前10年内全国B股总开户数只有28万户,股市出现了两天开户的户数大于10年之和的新奇景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境内投资者对B股市场对境内开放热情之高,期望之大,行动之快。  华鼎市场调查公司在全国20个主要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过半持有外汇的A股市场投资者准备投资B股,不准备投资的只占17.74%;而暂时没有外汇的A股投资者中,有33.06%的人想卖掉A股买B股,处于观望态度的占39.61%,27.33%的投资者则表示不准备投资;有50.32%的投资者认为B股市场的投资风险比A股市场小,32.69%的投资者认为差不多,仅16.99%的投资者认为B股市场的投资风险比A股大;预测B股投资收益率比A股市场高的占52.74%,差不多的占33.23%,低的占14.03%。其中认为风险小的,持有外汇的投资者占本群体的比例为62.36%,没有外汇的投资者占本群体的比例为41.41%,表明持有外汇者更倾向于投资B股。  B股的对内开放,与投资者一样高兴不已的还有B股上市公司。借助证券市场再筹资功能,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是众多上市公司的共同心愿。但长期以来,B股和A、B股上市公司再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它们的发展。此次关于B股的政策决定,也意味着证券市场的再筹资大门将向B股类上市公司徐徐敞开。作为B股类上市公司,它们无疑将面临着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B股市场上演“井喷”行情  2月28日,对于中国的B股市场来说,是可以永远载入史册的一天。这一天,B股市场迎来了滚滚而来的、铺天盖地的“钱塘”大潮。  这是B股市场复牌交易的第一天,暴涨的行情没有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开盘不久,深沪两市股票即无论质地好坏全面涨停。只有人买没有人卖,所有交易的B股均有巨量买盘堆在涨停板上,但由于人们的惜售心理使得成交极少,形成无量空涨、有价无市的罕见场面,参与B股交易的投资者有劲使不上。  之后连续4日,B股市场都继续上演着这种“有价无市”的奇观。尽管证监会一个警告接一个警告地发,先是中国证监会周小川主席明确表态:A、B股在5~10年内不会合并,一句话把A、B股合并一事说绝了。这是明明白白告诉你,A股、B股不可比。接着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先生说:你要考虑B股上市公司的业绩能不能支撑它的股价。而且B股的流通盘小,门小,好进去难出来。可B股还是不知死活地一天一个涨停,并且是有价无市地涨停。从2月28日B股复牌到3月6日这5个交易日,90%的B股股票都上涨了5个涨停,除了少数的ST与PT股,大部分股票都有百分之百的涨幅。而在这期间,新入市的股民也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它涨,因为所有B股都被大单封堵,几乎没有交易,或是在涨停板价位上被对敲的机构兜走。  直到3月6日和3月7日,沪深B股市场才相继打开涨停板,但并没有就此出现调整,在经过3月7日的高位震荡、异常放量、高度换手后,3月9日沪深B股继续攀升,深B股指再次创下历史性新高1517.64点。到3月13日,在沪B股指数达60%、深B股指数达到近80%的涨幅后,由于获利盘丰厚,部分投资者开始获利出局,以至两市B股在高位大幅震荡,盘中一度出现跳水,沪市B股波幅达5%,深市B股波幅为4%。此时,经过近两周的大幅上涨,深沪两市B股的平均市盈率已达30多倍,与2月19日前平均15倍的市盈率相比,市场风险已明显凸现。此时绝大部分个股已经达到了本轮价值回归行情的理性价格,更有的个股被炒作得超过限度。按理说,股指也确有必要进行一番调整了。但事实不然,股指盘整一天后,便无暇休整继续一路上行。前期沪B股指的高点99.31点(日)、105.78(日)点和140.85点(日)被逐次刷新。到3月22日,深沪两市B股综指分别突破360点和150点心理大关,当天上证B股指数上涨6.39%,以150.48点报收;深证B股综合指数更是大涨9.72%,绝大部分个股都涨停。此时,经过17个交易日,与2月19日收市价相比,深证B股指数累计上涨了182.9%,上证B股指数累计上涨了80.86%;深建摩B、瓦轴B等个股涨幅更接近300%,有19只股票价格涨幅超过200%。  人人都知道,B股对内开放后会涨,但谁也没有料到涨速会如此之快,涨幅会如此之高。此时B股平均市盈率已接近30~40倍,许多个股折成人民币,价格也已在10元以上,与A股价差已由3倍缩小至不足50%。周边股市如香港股市、美国NASDAQ跌声四起,为何B股还能走出这样的强势,恐怕答案不能仅从技术分析中去找。有业内人士认为,B股对境内居民开放这一政策本身就意味着目前阶段入市者将会以境内人士为主,其走势与操盘手法当然会具有中国特色,一个成长中的股市其技术特征是不可能与成熟证券市场相比拟的。早在涨停刚打开时,很多投资者就猜测急于出货者一定是只考虑市盈率等技术因素的境外机构,第一次换手只是B股以新方式运转的开始。果然,第一波上涨行情过后,几乎没有停歇,就展开了下一波追涨。  从3月23日至5月31日,这一阶段市场出现分化,深市B股步入强势调整,而沪市B股则连创新高,形成沪强深弱的格局。继3月6日沪深两市B股放出历史天量以来,3月23日再次放出巨量,这表明沪深两市B股告别单边上扬阶段,开始步入震荡和分化为主基调的调整市道。沪深两市B股也告别了前期齐涨共跌的格局,市场资金依次追逐了A、B股价差概念、纯B股概念、增发概念、重组概念等,通过板块的轮动来推动股指上行。个股板块出现了轮涨,沪深两市B股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沪市B股呈现超强势,继4月5日连续收出11根阳线后,接着又发动九连阳攻势,且几乎每天都创出历史新高,5月14日更是一举跃上了200点大关。  从市场表现看,我们可以把从2月19日至5月31日的行情分成以下3个阶段:  1.连续涨停的“井喷”阶段  由于管理层突然宣布国内居民可以投资B股,使得大多数投资者缺乏有效的心理准备。当人们发现A、B股巨大的价差而心动时,都希望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一些筹码。于是大量的场外资金涌进来,开户数激增。而那些持有B股的投资者由于看好后市,也不愿在低价位抛出股票,使得在B股复盘后,出现巨量的资金追逐有限的筹码,于是连续5个交易日出现所有B股均打在涨停板上的情况。持股者的惜售情绪达到高潮,市场上成交寥寥无几,由此产生了第一阶段——“井喷”阶段。这个阶段整体的平均涨幅达到50%。  2.“深强沪弱”阶段  由于第一阶段连续的涨停使得一部分持筹成本较低的投资者开始动摇,受短线较大利益的驱使,终于在第六个交易日出现大笔的抛单,市场产生剧烈震荡。但是由于深市B股在开放前涨幅远小于沪市,市盈率也低于沪市,因此深市B股的股价与A股的价差大于沪市B股与A股的差距,使得在经过震荡之后很快恢复飙升行情,而沪市B股的上升动力有所减弱,其涨幅开始逐渐落后于深市。当3月23日深市B股指数创2350点历史新高,累积涨幅达到170%以上时,沪市B股的累积涨幅仅为90%。虽然沪市B股仍保持上升姿态,但其上行的速度明显慢于深市B股,至此行情完成了第二阶段——“深强沪弱”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沪市B股的走势明显出现分化,资金开始追逐前期涨幅较小的ST股和不含A股的B股,同时流通盘较小的B股也受到市场的追捧。  3.“沪涨深调”阶段  深市B股经过前期大幅上涨之后整体累积的涨幅已过大,于是率先步入震荡整理阶段;而沪市B股由于涨幅远小于深市,于是继续沿前期的上升趋势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至5月18日收盘,两市B股股指的涨幅基本接近。随后沪市B股股指涨幅大于深市。  总起来看,自2月28日B股复牌起,短短3个月,沪深两市B股指数涨升幅度令人咋舌。沪深两市B指分别从2月28日开盘时的84.6点和883.71点飙升至5月31日的239.73点和2453.81点。一些个股更是表现不俗,比如,ST特力B(日股价仅为2.03港元,至5月31日收盘,股价已升至11.34港元,暴涨4倍多;ST大洋B(2057)则从1.71港元连翻几个跟头涨到8.73港元。B股市场的大幅飙升令“六一”前入市的股民获利不少。  B股市场对内开放是必要的,但其大幅暴涨却蕴含许多非理性的因素。这从B股盘面就可以看出,B股的许多操作特征已与A股有极其相似之处:其一,ST、PT股轮番领涨,而绩优股走势不如绩差股。过于炒作预期使市场的重心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像深本实B近两年在生死线上徘徊,股价却高居深市B股榜首。其二,高价股不如低价股。中集B、鲁泰B、小天鹅B、古井贡B等的股价虽然有良好业绩的支撑,但是走势却不如绝对价位低的ST个股,市场对ST板块已经培养出畸形的爱好。这些问题显示市场对业绩等基本面的偏离,投机心理过重,以业绩为中心的价值投资得不到重视,投资心态没有摆正。  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其目的不只是推高股指,抬高股价。事实上,B股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一次大胆的试验。我国加入WTO后,国内证券市场将直接面对国际同业的竞争。发展B股市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验,可以积累经验,为A、B股并轨作好准备,逐步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因此,B股市场对内开放,其实是股市对外开放的前奏,是我国资本市场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另外,开放后的B股市场,或许能成为挤压A股泡沫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股市10年发展成绩显赫,但也存在诸如黑箱操作上市、庄家操纵股市、信息披露虚假等不规范现象。如果监管层能吸取这些教训,就完全可能在B股市场上加以有效避免。而一个健康规范、交易活跃的B股市场,又将为规范A股市场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以开放的举措促股市的改革与规范,不失为一次有益探索。但许多人看到的只是B股市场上市公司少,市盈率与A股比较偏低,A、B股价格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大肆哄抬股指,暴炒股价,这无疑偏离了我们对境内居民开放B股的初衷,也为后来B股全面开放后出现急挫行情埋下了伏笔。  二、从狂涨到暴跌,谁令B股大变脸?  山雨欲来风满楼  B股自2月28日恢复交易以来,一路高歌猛进,一个个技术点位被攻克,一只只股票价格创新高。一时间,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券商以及B股上市公司,甚至包括许许多多还没有资格入市的“看客”或者是准股民,都欢欣鼓舞。似乎过去的21.25点(上证B股指数)已是“老黄历”了,而今已经由“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了。短短3个月时间,沪深两市B股指数涨升幅度分别达到190.4%和183.3%。可以说一个从建市以来就萎靡不振的B股市场,仅仅一项对境内投资者开放的政策,便使其一扫多年的阴霾而大放光彩,短时间内股指狂涨一两倍,这在整个世界证券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此时还只是有限制地开放,就导致了如此令人咋舌的大幅度飙升,许多人由此推理,6月1日后,所有境内投资者都可以凭合法持有的外汇进入B股市场,那还不把个小小的B股市场炒个天翻地覆?  毫无疑问,6月1日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全面开放,对于B股市场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利好,但利好是否就等于股指上升、股价上涨呢?其实不然。日香港回归,日《证券法》实施,当时都认为这是极大的利好,其结果迎来的却都是股市的暴跌,谁能担保2001年的6月1日不会历史重演?尤其重要的是,到6月1日全面开放的利好正式付诸市场时,B股市场的股指已经暴涨了,股价已经翻了几番了。  实际上,早在B股市场极度火爆的时候,风险已经悄然聚集了,只不过是许多人没有看见,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不屑一看。当然,也不乏有识之士,在大多数人的一片叫好声中,反复提醒投资者,暴涨的市场里,往往潜伏着狂跌的暴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韩复龄就多次提醒投资者注意B股市场的风险。他指出,目前的B股在经历了2月19日以来的价值发现后,平均加权市盈率已达50倍左右。B股的股价与A股相差无几,投机气氛过于浓厚。虽然B股整体上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上涨空间已不大。并且B股市场泡沫成分已经很大,随时都有破裂的可能。  华夏证券的分析师李森也认为,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B股在经历了前期的暴涨后,短期将进入震荡整理阶段。他认为,虽然“六一”后会有一部分新资金加盟,但数量极其有限。因为凡是愿意投资B股的境内投资者基本上都已进入了B股市场。即使2月19日以前没有外汇存款的人也想方设法获取了这一难得的致富机会。南方证券研究所的唐智强也认为,“六一”之后进入B股市场的资金只是一小部分,只有一些没有关系的散户才会等“六一”之后再进场,目前场内的资金就已足够多了。而且证监会对外汇存款期限的限制仅适用于境内居民,对境外投资者没有限制。因此,国外的资金可以随时进出B股市场,不必等到“六一”之后。此外,有些银行和券商曾私下允许2月19日以后才拥有外汇存款的人提前买B股,这已成为人人皆知的公开秘密。  《证券市场周刊·市场刊》刊文认为,年B股的连续暴跌是不正常的。作为趋势的修复与大盘的反转,暴涨是不可避免的,但连续的暴涨是否也是正常的呢?我们现在站在200点的高位向下看,又看到了什么呢?我们首先看到了以前B股市场中投资者的成本区域——本轮行情底部筹码加上上次高点140(上证B股指数,下同)左右的一些筹码,算下来市场平均成本应在80点以下。就算是这次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后,此次资金的建仓位也在115~136点一带。80点的3倍是240点,115点的2倍是230点,所以此区域是多重压力带。再加上这笔资金进场抢得筹码后,没经过必要的图形修复,高举高打,这些都是短线庄家的操作手法。所谓短线,就在于一个“短”字,其表现形式是急涨急跌。面对一个与最低点相比极端升幅已近10倍的市场,你作何感想呢?如果你已获利丰厚,难道你的第一选择不是离场套现?其次,从市盈率角度分析,现在A股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在55倍左右,因目前境内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比人民币高70%左右,那么B股的市盈率水平也应该相当于A股的70%,也就是在40倍左右,那么B股对应的指数也就在200~220点一带,而现在大盘指数已到此区域。再次,从宏观面上考虑,美国及世界股市都在下跌,而我们与其关系最密切的B股却暴涨,市场中广泛传播着各种利好,但这个简单而又实在的利空大家却视而不见。因此,该文分析,主力的大量出货也许在6月1日以后,在大量的散户资金争相进场接货时开始。  6月3日的《证券时报》也发表文章,提出“B股市场谁买单?”的疑问。  理性投资是证券市场长期倡导的一种投资理念,可是作为一个投资者真正树立起理性的投资意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B股市场的火爆虽然是2001年以来才有的,但B股市场的存在却也有些“历史”了。曾几何时,B股股价大部分处在几角钱的位置,平均市盈率也只有不到10倍;而相同背景下的A股市场市盈率水平却高达几十倍,无论从绝对价格还是从市盈率角度来看,B股都极具投资价值,各大证券研究机构也纷纷推出研究报告指出B股存在重大的市场性的投资机会。在这一情况下,政策利好的出台无疑使其投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那么,为什么当初很多有条件投资B股的人却痛失机会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B股市场缺乏投机机会,因为过去B股市场的成交水平以及流动性均处在较低水平,且波动幅度较小,明显缺乏投机价值。显然,在一个缺乏投机机会而投资价值凸现的市场中,等待你的可能只有无风险的高收益了。但现在B股市场经过一轮暴涨之后,整体市盈率已达40余倍的水平,投资价值已被大大稀释,当然随着市场的活跃,成交急剧放大,其投机机会也大大增强了。但是随着投机程度的增加,伴随而来的必然是风险的加大,那种希望目前B股市场还存在像2月份前那样低风险高收益的想法只能是幻想了。  当然目前B股市场尽管投资价值已被稀释,但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市场机会。然而在一个更多体现投机价值的市场里,控制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在追逐投机机会的市场中,“见利好出货”往往是一种主要的操作手法,所以6月1日B股全面开放将不可能再出现2月份开放之初的暴涨,因为对于6月1日B股全面开放的利好,实际上市场早已知道并消化了。因此,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当前B股市场的状况,盲目介入,将很可能成为最后的“买单者”。  不幸被言中,许多人只看到“六一”全面开放的利好,却没有想到经过3个月的暴涨,现在的B股市场早就不是2月份有限制开放时的状况了,当时赖以暴涨的前提,比如市盈率低,A、B股之间巨大的价差等,都已不复不存在了;相反,经过过分的炒作,B股市场已是风险骤积,山雨欲来!  “涨”声一片的“六一”情结  B股市场的暴涨,吸引了无数投资者和证券业内人士的眼光。作为投资者来说,由于政策的限制,大部分只是这轮暴涨行情的无奈看客,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6月1日全面开放后,杀入市场,大炒一把。在他们看来,有限制的开放,尚且能如此大赚特赚,待全面开放后,入市的投资者和资金都将成倍地增加,B股市场岂不牛气冲天?  投资者也许只是凭感觉,凭主观的臆想,而许多证券业专家与股评人士也一致把6月1日看作是B股市场另一轮上涨的起点。他们分析政策面,研究基本面,计算技术面,最后言之凿凿、“有理有据”地断言:B股市场还会大涨!有的甚至认为股指还有翻番的可能,有的认为大部分B股价格将超过A股价格。一时间,6月1日,成为证券界及投资者都心驰神往的大好日子的开始。  实践已经证明,无论是投资者的臆想还是股评家的分析,都无一例外地与事实背道而驰。投资者主观的臆测不足为训,但那些学富五车、精明能干的股评家为什么也看走了眼呢?这里,我们不妨先看看他们当时认为“有理有据”的分析。  5月中旬,股指200点大关突破后,某著名证券媒体以《马不停蹄叹为观止,琼楼玉宇待新高》为题,为B股市场未来的走势看好。该文认为,B股突破了200点大关,自然高处不胜寒。但是B股上涨的基础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来临为B股市场的上涨奠定了坚实的宏观经济基础。本轮行情3月6日才有大量主力介入,点位在130点附近,按照资金成本和获利情况分析,上涨目标位应该在260点附近。而且随着外资退出,目前B股市场主要参与者变成了国内投资者,和A股市场目前的投机气氛相比,A股的大多数个股都明显有主力介入,走势被主力控制。相比而言,B股由于国内主力介入的时间较短,大多数个股仍没有被主力控制,主力仍在争夺B股这种稀缺资源。尤其是目前B股市场的容量如此小,很容易被大资金控制,所以其上涨的空间应该超出理论值。加上T+0的交易制度,更加刺激了投机。所以B股市场毫无疑问已经进入了投机区域,但是泡沫还不太多,所以行情仍可以继续深入下去。  另有一文则对于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看空观点颇为不屑:扩容压力将增加,并且恢复B股的融资功能正是管理层搞活B股市场的真正意义所在,但是在大规模扩容前,B股不具备下跌的基础。而且,B股作为袖珍市场,其短期扩容与大量外围资金准备入市相比,不成问题;外资出货,并不代表市场进入下跌。因为外资早在3月就开始陆续撤离,但市场依然涨势逼人。这是因为外资离开后的空当被内资填充,正好给国内主力一个介入的机会,使得投机氛围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投机成分目前确实浓厚,但是目前的泡沫较少。相对主力做庄的一贯手法,目前没有到位,何况主力目前仍有“六一”的王牌呢。目前市场特有的投机氛围,导致B股仍未达到目标。综上所述,B股在6月1日前仍将维持一个上扬过程,目标将在260点附近。所以,投资者应该继续介入。  相比而言,这些分析和预测都还非常保守,有的人更胆大。一位股评人士则公开宣称,B股股指还会再翻一番,达到400或500点的高位。他的理由是:第一,目前B股市场基本实现了本土化,也使B股市场的投资理念、操作手法与A股一致。或许有部分投资者认为市场交投的异常活跃引发了新一轮狂热的投机,但对一个由死到活的新生市场,这是必经之路。因此,只要管理层通过引进新的B股品种,在B股市场规模扩大和上市公司素质改善两方面抑制过度投机,就迟早能用改良后的市场吸引更多的外资参与其中。随着B股市场的大扩容,股票个数只要达到200~300家,如同近几年的A股市场一样,即使个股不涨,指数也完全有能力翻番。第二,从发展趋势看,目前B股个股的市场定价有望达到甚至超过同一家上市公司的A股。如前所述,国内资金已经成为参与B股市场的主力军。对同一种投资理念,同一只个股的市场价应该差别不大。加之,B股市场容量极为有限,僧多粥少,似乎B股市场的定价还有超过A股市场的基础。为此,他奉劝投资者应该了解B股市场长期发展的前景,看好这个市场。  与此观点相似,有人预测,6月1日后,大部分B股价格将超过A股价格。该文作者从基本面和资金面两方面作了分析。其一,将A、B股平均市盈率与储蓄存款利率作一简单比较。目前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25%,扣除20%利息税后,实际利息收益率为1.80%,对应平均市盈率水平为55.5倍,可以认为A股市场60~70倍市盈率水平虽略有偏高,但基本合理。美元存款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从3.81%降至3.05%,再降至2.70%,如扣除利息税后,实际利息收益率已基本与人民币接轨,而目前B股平均市盈率水平为40~50倍,与A股仍存在10~20倍差距。市场普遍认为,A、B股价格与市盈率并轨是必然趋势,从中长线讲,虽然时间长度难以估计,但B股市场仍存在较大上涨空间。其二,将A、B股流通市值与储蓄存款余额作一简单比较。目前A股流通市值约1.7万亿元,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约7万亿元,比例是1:4;而B股流通市值约150亿美元,外币储蓄存款余额约1300亿美元,比例是1:8。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和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分别构成今后增量进场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认为,作为背景支持的后备资金,从比例上讲,B股市场比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优势。尤其重要的是,“六一”临近,意味着B股市场将有大量增量资金进场,场内多头资金有意再做一波行情,即使场内资金不足,也有部分投资者将A股资金分流进入B股市场,这一趋势有可能在6~7月份得以延续。因此该作者大胆假设,在不久的将来,大部分B股价格可能超过A股价格。  即使在6月1日后B股出现了大幅下挫时,还有人大唱高调,认为B股自6月1日下跌以来的调整是一次中期调整,特点是调整时间可能会较长,但调整幅度有限。沪市有望在200点上方获得支撑,形成以210点为中轴,上下各10点的震荡整理区间;深市的运行区间约在300~400点。沪市大盘在200点有较强的支撑,即使大盘有瞬间跌破200点的可能,也应看作是一次诱空,是较好的买入时机。  将上述引用的股评精萃与股市的实际运行轨迹一对照,便不难看出,他们都错了。当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偶然出现一两次预测错误,本是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我们不能不指出的是,这些中国股评界的智者们,在B股走势的分析上,却犯了一个最低级的错误,那就是片面地看待利好消息,静态地分析股市走势。虽然我们不怀疑他们对道·琼斯技术理论烂熟于心,不怀疑他们对K线技术方法运用游刃有余,但他们在对B股“六一”后的走势分析上,都过于简单地看待全面开放的利好消息,认为有利好股市就一定会涨,并机械地计算资金量,认为有资金就一定会入市,入市就一定会炒高股价。事实上,他们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股市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从2月28日复牌以来,B股市场已经出现了一轮暴涨,这一轮暴涨已经提前预支了“六一”全面开放的利好消息。再说,B股扩容的大幕已经徐徐开启,境外股东大多胜利大逃亡,B股市场怎么还能像2月19日宣布有限制地开放时那样大涨呢?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许多所谓的股评家也并不具有特别敏锐的洞察力与准确的分析能力,他们最大的不足就是迎合市场,股市火爆的时候推波助澜,十篇文章可能有九篇半是令人激动的;股市走弱的时候又都悲观丧气,要想找到几个温暖的字眼恐怕都不容易。这无疑在误导中小投资者跟风赶潮、追涨杀跌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马克·吐温曾这样描述令人向往的澳洲:美丽的澳大利亚犹如一个美丽的陷阱,让人陶醉在美丽中而忽略了它现实存在的残酷。B股“疯涨”的美丽同样令人陶醉,只是,在这美丽的走势图中,投机所暴炒出的泡沫和残酷依然存在。但我们许多人,包括许多执着的投资者和许多精明的股评家,却都忽视了泡沫之下这个美丽得让人目眩的陷阱。  全面开放,好戏落幕  6月1日,过去人们只把它与天真活泼的儿童联系起来,而现在却是众多渴望炒B股的境内居民翘首盼望的好日子。许多人把它当作又一次发财的机会、又一轮行情的起点。因为证监会规定2月19日以后存入银行的外币,只能在6月1日以后参与B股市场,所以许多股民这3个月一直持币守候,志在“六一”之后放胆一搏。过去没有资格进入B股市场、只能看着他人大赚特赚发横财的股民,现在也能拿着大把大把的外汇进入股市,其心情之激动可想而知。但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迎接他们的不是灿烂的鲜花,不是丰硕的果实,而是套牢的绳索。  6月1日终于来到了,许多人早早地来到证券营业部,准备看一场2月18日那样所有B股齐刷刷站在涨停板上的好戏。谁知,当天B股市场的表现令他们大失所望,深沪B指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双双下挫,许多股票还出现大幅下跌。以上证B指为例,当天开盘240.58点,最高冲到241.61点,但很快就掉头向下,最后收于231.89点,比5月31日下跌7.84点。许多人还以为这只是股市上涨前的一个小插曲,没有意识到千等万盼的6月1日,竟是B股市场连续3个月暴涨行情的落幕日,是暴涨后一轮狂跌的起始点。6月2日,B股继续下跌,上证B指开盘230.19点,最高达到234.99点,最后收盘220.95点;6月11日,开盘222.28点,收于205.12点,与6月10日收盘指数相比下跌18.44点;6月12日,最低跌破200点,跌到194.47点,收于200.94点;6月22日有所反弹,重新站在200点以上,6月27日最高达到225.20点。  从6月1日后深沪B指连连下挫可以看出,外币资金全线解禁没有为中国B股市场带来巨额资金流入。按说,我国境内居民的美元储蓄有750亿,而当时B股市场的总市值约为200亿美元左右。两者相比,B股市场的场外资金供应量还存在较大空间。但尽管报刊对6月1日进入B股市场的国内居民外币资金全线解禁一事大肆渲染,许多人预计最高会有120亿美元的资金入市,但市场并未如人们所愿,出现巨额资金流入。来自银行和券商方面的信息显示,B股资金划转的场面并未出现想像中火爆拥挤的现象,6月1日上海五大商业银行划转入沪深B股市场的外汇资金仅5700万美元。另外,各证券公司营业网点总体也较平稳,开户人数比原来预期的要少,资金量也不太大。深圳与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的有关数据显示,当天B股开户数为25446户,与2月份B股开户排长队的火爆场面,显然有天壤之别。  “六一”后B股的急挫,再次陷入了“利好兑现是利空”的怪圈。按照B股开放的政策,6月1日后国内居民所有外汇存款都可自由进出B股市场;另一方面,上半年外汇利率的连续6次下调,理论上也对刺激外汇存款分流股市有积极作用。但从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看,6月份居民外汇和外币存款额已上升至750亿美元以上,与2月19日开放前相比不降反增,表明外汇持有者并未因B股开放而对B股表示出浓厚兴趣。究其原因,除了前期B股累计涨幅巨大、造成B股吸引力不断减弱外,最关键的是B股市场发展前景不明朗、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尤其是政策面的断层与真空,使得投资者对B股未来发展失去了方向感,场外资金更是不敢贸然入市,而面对B股的绵绵无量阴跌,场内投资者的信心也越来越弱,出局愿望不断增强。  正因为如此,“六一”后的B股市场经过7周的调整,7月19日再度放量大跌。B股市场由来已久的短期暴涨和长期阴跌的历史似乎又在重演。  7月19日,市场传言人行查处B股市场违规资金,沪深B指早市即分别重挫4.55%和5.32%,到下午收盘时,B股市场上真可谓伤痕累累。两市大盘指数分别下跌6.02%和6.35%,除极个别的个股在主力护盘之下勉强收红外,所有个股均出现暴跌,上证B指跌破200点,收于195.60点;深市尤其惨不忍睹,跌停的个股达10家之多。同时,两市B股市场总成交金额较前一交易日放大5倍以上,恐慌盘明显涌出。这一次的暴跌,更加明确了后市的运行方向基本上以向下调整为主——7月24日上证B指跌破190点;7月25日跌破180点;7月31日跌破170点,收于164.86点。  B股的暴跌,对“六一”后进入B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苦苦等了3个月,终于有机会进入B股市场了,谁知他们连一点残羹剩饭都没有吃到,却要咽下股指下跌的苦酒,要替在这里大吃大喝后拍屁股走了的先行者买单……  特大利好的刺激使B股市场仅用短短3个多月,就走完了在正常情形下也许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路。虽然到5月底B股平均换手率已高达282%,但“六一”后B股市场骤然降低的换手率表明,市场在解放了一批人之后,已经套住了另外一批人。  市场主力借“六一”后B股对国内外币资金全面开放的利好,此前大幅拉抬B股股价。获有罕见暴利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高位进行了派发,把后入市的投资者套个正着。这种市场状况,不经过长期的调整,充分的换手,很难有较好的起色。不难想像,没有重大的利好刺激,大资金不会进场解救如此众多的高位套牢者。  果然,8月6日,在A股大幅下挫的示范效应下,沪市B股指数暴跌9.78%,几乎跌停,深市B股指数也下跌7.26%。次日挟B指大幅下挫余威,沪市B股又是一路狂泻,至中午收市时跌幅达8.49%,深市B股也下跌2.31%。沪市B指一度探至130点,深证B指最低探至1327.22点,虽然下午止跌回升,最终沪B以0.45%的跌幅收盘,而深B则微弱上涨1.28%,但两市大部分个股都已回到开放后第六天收盘价的附近,此价位是市场对B股价值的共同认同和反映,从深康佳B、粤高速B及晨鸣B市价跌破净资产来看,正是由于非理性的投资思维导致了非理性的下跌。B股如此阴晴动荡不免引人深思:到底是什么引动B股的暴跌?  B股这次暴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B股扩容压力骤增。首先,B股也要减持国有股令投资者感到担忧。由于国有股减持方案不明确,投资者对欲通过增发减持国有股的公司普遍采用了用脚投票的方法,凡近期公告增发的公司,均遭到众人的抛售。对于被炒得高高在上的B股,谁愿意去参与增发呢?其次,一部分非上市的外资股开始获准上市流通,这无疑又对B股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在B股对境内的投资者开放初期,管理层允许一部分公司的非上市外资股上市流通。如果在场内资金充裕、投资者参与热情高涨的情况下,B股市场能够轻易消化上市的外资股。现在是在B股市场方向不明、后续资金持观望态度、市场萧条的情况下,外资股的上市无疑成了重大利空,深方大B的跌停就是一个证明。  其二,查处违规资金传言若隐若现。市场有传闻称,人行正在查处违规资金进入B股市场的问题,很多投资者担心有资金撤离,于是抛出手中的股票。  其三,B股发展方向不明是持股信心动摇的原因。B股在经过“六一”前的暴涨后,人们普遍认为管理层很快将会推出发展B股市场的若干措施。但是“六一”之后,B股究竟如何发展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B股市场规模小、流动性差、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问题成为致命的缺陷,这就使得其经不住任何风吹草动,很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那些买入B股并打算长期持有的投资者在看到B股上涨无望后,最终也会选择兑现手中已有的盈利。  从8月6日上证B指跌破150点,8月7日最低下探到130.10点后,8月21日曾经出现过一次反弹,沪B指达到172.23点,但好景不长,以后又继续盘整下跌,在160~170点之间波动。8月31日,B股市场又受将交易规则由T+0改为T+1消息的影响而跳空低开,并一路震荡下行,沪证B指跌破160点,深证B指跌破1500点。盘中个股更是跌声一片,除中报扭亏的PT永久B以及业绩大幅提高的ST特力B逆市收红外,其他个股悉数下跌。  显然,自从“六一”之后,许多境内投资者关于B股的梦就破灭了。大部分纯真幼稚得像儿童一样的投资者在规定的资金限制期解冻后,奋不顾身地杀进去,结果进去便被套牢,并且至今也很少有解套出货的机会。  B股市场的大起大落,再一次雄辩地说明,在狂热到来的时候,保持冷静和清醒的人,才是最大的赢家!  B股大餐提前散席了吗?  当241点的巅峰愈发遥远,赖为天堑的60日线訇然告破时,当喧嚣归于沉寂后,所有人都明白,B股暴涨的日子真的结束了。但这是否就意味着B股大餐提前散席了呢?对此,我们不能不作一番分析。  回顾2001年深沪B股行情,上半年的火爆主要源于管理层对B股市场政策的改变,对国内居民开放B股市场吸引了大批资金,而市场更是挖掘出A、B股有望合并的题材,A、B股之间巨大的差价也成为市场资金疯狂进场的理由,导致井喷行情的出现。以沪B指数为例,从2月19日的83.20点为行情的起点,至“六一”行情最高点时的241.61点,短期涨幅接近2倍。B股指数不但突破了历史最高点,而且令所有原B股投资者(包括外国投资者)解套获利,同时也造就了不少人的暴富梦。但股市有涨必有跌,在6月1日B股最后的利好兑现之后,市场在获利盘不断兑现和后续资金不济的情况下,展开了ABC下跌三浪的调整,从最高峰一路下跌至8月7日的最低点130.10点,共下跌了111.51点,跌幅高达46.15%。之前市场公认180点为市场的平均持股成本区,但在该点位并没有支撑,B股停留在150~160点之间,套牢了绝大部分投资者,特别是6月1日后,新入场的投资者更是损失严重。  正常情况下,B股市场无论在资金供给、市盈率还是交易方式上,相对于A股市场具有更大优势,但大涨之后的B股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幅的回调呢?对此要从目前B股市场自有的特点来分析:  首先,B股市场短期炒作过火是导致暴跌的基础。2月19日之后B股的大涨完全得益于对境内的开放,但经过这一轮井喷式的大涨后,盘中累积了丰厚的获利盘,个股同时出现非理性的操作,如5月底海航B股和轻骑B股股价超过A股的现象,使得原有的具备投资价值的B股市场变成了投机成分较浓的市场。涨幅过大,合理回落便不可避免。正如股市中那些很朴素的道理:涨多了就要下跌,跌多了就会上涨,没有永远都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永远只跌不涨的股市。从2月19日算起,两市B股最大涨幅分别达到190.4%和183.3%,从1998年8月低点算,两市B股最大涨幅达1000%左右,相当于每只股票都涨了10倍。各种指标已经是走得面目全非,终有调整之时,在投资者恢复理性后,走上价值回归之路也就不可避免。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B股复牌后的炒作,带有明显的A股化特征,业绩较好的、流通盘较大的公司受到投资者的冷落;而那些小盘的、纯B的、资产重组类的B股却受到市场的疯狂追捧,这其实就是一个弱势市场的重要特征。深本实B凭什么能够成为两地市场最高价的股票?投机使然!被高估的股价迟早将向其本身价值回归,这是无法改变的规律。因此,在6月份B股资金面有了更大的改观时,却没有增量资金的加入。而这点是引发B股市场进入获利盘大肆打压的阶段的基本原因,从而在盘面中出现单边下跌的调整行情。  其次,政策面的影响较大。B股之所以大涨,根本原因还是来源于管理层允许2月19日境内投资者加入B股市场交易,但开放之后,后续的配套政策没能及时跟上,B股市场的基本面长期处于绝对真空期,B股市场的发展方向仅仅停留在一些市场人士及专家的一家之言上。至于B股的扩容政策、B股投资基金的设立等市场认为将很快进行的步骤,也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使得盘中的投资者信心不足,市场出现多杀多的行情。而这个原本小市值的市场,大涨大跌的特征就表露无遗了。除此之外,B股市场定位的模糊也是这次下跌的主要原因。B股市场设立的初衷是吸引外资,但在操作中路却越走越窄,直至后来丧失市场流动性和融资功能。可以说,日以前的B股,市场的定位是明确的,但是没有前途。当时的B股甚至可以说就像是一潭死水。2月19日B股向境内投资者的开放,是B股走向新生的转折点。但从这一天开始,B股的定位却从未真正地明确。近来,关于B股的定位争论趋于激烈和表面化。其焦点在于,B股要不要发展?B股如何发展?对B股市场的投资者而言,定位的模糊,未来走势的不明朗,无疑会使他们的信心受到打击,并最终引发过激的抛售行为。  再者,B股投资者结构的散户化和国内化的特点也是导致深度调整的一个主要原因。种种迹象表明,在对境内开放之前,境外投资者在B股市场所占的份额就极其有限,而随着B股市场的境内开放,本来就为数极少的境外投资者还在陆续退出,这点在前期的深中集B和粤高速B减持公告中就可见一斑。因此本土化是目前B股市场投资者的一个主要特点。而由于境内开放是面对境内自然人的,因此,还具有散户化典型特点。而正是这两个特点,使境内投资者在操作时没有策略性建仓和退出,非理性的追涨杀跌就成为明显的市场特点,这也就促使B股开放后出现暴涨行情,而下跌时也易出现非理性的单边杀跌,这是其一。其二,也正由于B股市场具有明显的散户化特征,从而使得6月1日全面开放后缺乏新增资金的大力接盘,这也是B股牛市难以持续的重要因素。虽然B股市场外围资金充实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并未在市场走势中得到反映:“六一”后的市场成交量已开始持续萎缩,有段时间甚至已接近2月19日以前的水平。反复地量在表明场内资金难以顺利变现的同时,也真实反映了场外资金对B股当前的点位毫无兴趣。在一场唱独角戏的接力赛中,投资甚至是“博傻”的根基已经釜底抽薪。由于目前机构还不能买卖B股,2月19日之后大量涌入的多是境内散户,还有一些“过江龙”性质的资金,境外投资者已大规模出逃,B股市场成为缺乏机构投资者的散兵游勇式市场,无力维持高点位的B股牛市,这也是B股市场出现巨幅波动的一个根本原因。  另外,A股短期暴跌也使得B股雪上加霜。由于国有股减持定价离谱,不为市场认同,加之上市公司频繁增发、配股等,扩容速度明显加快;同时查处违规资金等,使得A股自7月下旬以来连续非理性地暴跌,对B股负面影响较大。因为B股对内开放后投资主体本土化、散户化、投资理念A股化,因而在B股本身已经很脆弱的基础上,A股的狂泻无疑是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使得B股受伤更重。  由此可见,B股市场的下跌,并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各种因素的聚集,各种传言的推波助澜,加上市场的怀疑情绪,集中在同一时点形成了总爆发,便导致了此次B股市场暴涨后的暴跌。  著名股份制专家刘纪鹏认为,B股暴跌,一方面在于受A股暴跌影响,投资者产生恐慌情绪,继而抛售;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前段时间B股凭空涨起来那么多,此后肯定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有资金撤出寻找新的投资点,这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余斌先生则认为,本来B股市场对内开放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一个举措,但中国股市有其独特之处,那就是A股市场的畸形发展。这决定了B股市场对内开放的时机,应当是在A股市场得到良好的整理之后。但是现在,A股市场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治理,B股市场就对内开放。其结果必然导致B股市场的A股化,即B股股价紧跟畸形的A股价格,而本来应当是A股市场向B股市场回归才对。  需要澄清的一个问题是,许多人把B股的暴跌归结于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当然,监察力度的加强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在A股10年的发展中可以找到众多的例证。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的是,监管的最终结果不是使市场下跌,而是股指上升。1994年我国A股还在为止跌而苦苦挣扎,而6年后2000点已在脚下。这其中监管力度的加强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目前B股市场还在绵绵下跌,但对其未来的走势,我们却不能过于悲观,相反还应该充满信心。因为市场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只要影响B股市场发展的非市场性因素与市场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好的协调和处理,B股市场最终还会得到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B股市场产生影响的大环境并没有质的变化,变化的仅仅是深沪B股流通市场由6月底约200亿美元,减少到8月初最低时的约120亿美元,大部分股价仅有最高时的一半,许多个股都已回到开放后第六天收盘价的附近,其中还有个股已跌破开放后第五日的涨停板,进一步向最低的起点进军,如沪市的东信B股和深市的深康佳B就属这种情况。这既是对非理性狂炒的一次报复,也是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发挥作用的结果。现在,许多B股股价又重新跌回净资产以下,许多绩优个股的市盈率又回到20倍以下的合理水平,如深中集B8月8日市价14港元,2001年中期业绩每股0.96港元,以算术平均计算,市盈率不足10倍,而深中集的集装箱产量占世界产量52%,堪称世界级企业,其投资价值一目了然。  由此看来,两市B股的深幅回调,也可以说是一个挤“泡沫”的过程,沪B指从6月1日最高的241.61点调至8月7日最低点的130.10点,跌幅达46.3%;深市B指从5月28日最高点的2453点跌至9月24日的最低点1262.10点,跌幅更达48.5%。可以说,这段挤“泡沫”的过程不仅把“泡沫”挤掉了,也由于股市的“惯性”特征,产生了“矫枉过正”的效应,使目前B股市场投资价值凸现。以8月8日两市B股收市价计,沪市B股平均市盈率(I)为37.11倍,平均市盈率(Ⅱ)才20.98倍;深市B股投资价值更高,平均市盈率(I)为23.22倍,平均市盈率(Ⅱ)更低达15.25倍。而同日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I)为52.15倍,平均市盈率(Ⅱ)为46.27倍;深市A股此两值分别为48.08倍和41.68倍。B股的平均市盈率还不足A股的一半,大多数B股个股的价位不足其A股的一半。从个股上看,B股已再次出现市盈率低于10倍的个股,如深中集B,而海立B、本钢板B、上菱B、小天鹅B、粤电力B等个股的市盈率也在15倍以下;深康佳B、粤高速B等市净率低于1,即其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值。仅就同时有A、B股的86只B股看,有49只B股股价低于其A股股价的二分之一,深南玻B、凤凰B、永久B、邮通B、中浩B等的A股股价甚至超过B股股价的3倍。  在B股因深幅回调而再显投资价值的同时,随着美联储连续6次降低美元利率,8月21日又第七次降息,从而使利率降到了自1994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境内也连续调低美元、港元等存款利率。至目前为止,美元、港元的存款利率已非常接近人民币利率,这使得投资B股的机会成本大大降低,与投资A股相当接近。B股市场的外围资金积聚较多,早已对价位较低的B股市场虎视眈眈,只是静候机会,等待B股深调挤掉“泡沫”后低位入市作长期投资。  现在,B股市场还处在盘整之中,其未来的发展,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主要取决于管理层对B股市场的扶持态度。个股增发和新股发行的方案迟迟没有出台,使得不少投资者对进一步搞活和壮大B股市场失去信心。而有关管理层人员明确表示过,未来5年内A、B股不可能合并,再加上B股市场机构投资者不能进入,一轮单边阴跌的多杀多的市道便出现在投资者面前。因此,只要管理层对B股的定位明朗化,有关配套措施跟上来,B股阴跌的局面就会彻底改变。  第二,取决于市场本身。一是市场的获利程度或套牢程度,二是现阶段资金的参与程度。目前,B股市场的获利程度应该说大大减少,由此可以说短线B股市场的风险不是太大,但从目前资金的参与程度来看,个股的成交量还不是太大,8月中旬稍微有所放量,所以,从市场角度来看,B股短线已基本接近底线了,一旦后市成交量还能持续放量,那么出现反弹应该没有问题。  综合上述两种因素可以看出,虽然目前的B股市场还显示着弱势特征,但并不能就此下结论,认为B股大餐已经提前散席了。只要B股市场政策配套,投资者信心恢复,B股市场完全有可能重新走出一轮更加理智、更加成熟的上涨行情来。  三、B股开放,散户买单?  有人欢喜有人愁  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投资机会,但是,由于入市时间的先后与外汇性质的限制,给投资者的机会并不是均等的,其结果是有人赚得盆满钵溢,有人赚得喜笑颜开,但更多的人却是入市就套,进股就赔,B股市场再次演绎了证券市场赚的少亏的多的规律。有人这样估计,少数在2月19日前就持有B股的是暴富;2月19日前有外汇存款,3月7日又进了场的,则是大富;3月7日后6月1日前入市的则是中富与小富;而6月1日后进场的,则基本上属套牢族。  毫无疑问,赶上6月1日前的好时光,又在6月1日前顺利出货的人,绝对都是赚的,只不过是赚多赚少而已。依据国内券商非正式统计,这一段时间的投资者平均获利超过四成,少数投资者因为选对股票,获利超过1倍。  根据数据资料统计,上海市场2001年1月底中国境内B股开户人数为11.04万户,到2月底猛增到27.55万户。我们知道,2月28日开盘复牌后的5个交易日内基本上没有什么成交量,股指上涨50%以后新资金才开始真正介入,3月底中国境内户头达到43.09万户,6月1日之前接近50万户。由此可见,开户主要集中在2、3、4月份,这部分资金由于介入的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参与的个股涨幅也不一样,其获利的程度也不相同。从B股的流通市值来看,在2月19日收盘时深沪两市B股流通市值538亿元,高峰时增至1510亿元附近,这其中大约有近千亿元为投资者所分享。  但是,对于6月1日后介入的投资者来说,B股带来的不是获利的喜悦,而是无尽的噩梦。连绵的阴跌,已使他们千方百计筹措来的外汇大量缩水。  以6月1日上证指数最高点241.61点计,到8月31日再次跌破160点,大盘跌幅达34%。也就是说,从83.20~241.61点狂欢行情之间158.41点升距的一半战果已被腰斩。实际上2月19日宣布B股向境内投资者开放,因复盘时有过连续5个涨停板,所以指数真正的起点是3月6日,涨停板打开,该日收盘指数127.47点,则原本升幅的66%已被侵蚀。如果这些数字还不够精确,则还可以进一步细算:6月1日,沪深两市B股流通市值为1510.13亿元人民币,现在不足1000亿元人民币,至此500多亿元人民币流通市值已被蒸发,新入市的资金悉数套牢。6月1日前入市但没有来得及离场的则也将上半年的战果拱手相让,白忙乎一场。  那么,B股开放,到底谁沾了光呢?毫无疑问,在2月19日以前拥有B股的投资者,无疑成了B股开放中最幸运的人。这部分投资者中,除了境外投资者,还有曾作为主承销商的国泰君安、华夏、南方、海通等券商,一些中资机构,也有许多以各种途径进入了B股市场的境内投资者。从上市公司2000年中报中我们不难发现,在B股市场上更有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个人大股东潜伏其中,几乎在一夜之间,这些超级富豪的不菲外汇资产又有了迅猛增值,许多投资者资产有了几倍甚至10倍的增长,短短几个月中出现了一大批富翁,难怪有人惊呼,内地富豪排行榜被改写了!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历来有政策创造奇迹之说,这句话再次从B股的凌厉走势中得到了印证。连续无量涨停之后,深沪B股的流通市值轻轻松松地增加了约100多亿美元,在这个大奇迹中,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那些早已携巨资驰骋于中国B股市场中的大富豪们。耀皮B的公开资料显示,1999年中期个人股东孙文雄先生持有耀皮B股1488万股,至1999年底,增持至1920万股,当时的市价是0.182美元,2000年6月底持仓量为1881万股,市价为0.302美元,2月19日的市价是0.516美元,到3月5日其市价已达0.757美元,如果他本人在2000年6月份以来没有减持B股,那么在短短4个交易日中,这部分外汇资产已增值近50%。另据资料显示,孙文雄先生还同时大量持有英雄B、友谊B、华新B、轻骑B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匡算结果是从B股复盘后4个交易日的16个小时交易时间中,他在B股市场中的资产完成了每小时约53万美元的增值,每天的获利约213万美元,从而成了这次政策性红包派送中当之无愧的大赢家!  《扬子晚报》记者在南京的一家证券营业部也采访到了一位在这轮“财富风暴”获得巨大成功的幸运者。  家住中华路的老刘,从正厅位置上退下已有5年多。2000年8月的一个晚上,他和老伴散步到当时中华路上省国投B股营业部,听一位专家在讲B股的投资价值,他正好手头有些积蓄,儿女也经常从国外三千、五千地寄点美元回来,就用儿子的护照开了个户头,当时在鄂绒B、浦东金桥B和陆家嘴B都是两三角钱的时候买了近10万股,花了3万多美元。元旦前,老夫妻俩飞到儿子那里过年,2001年3月底,他的股票市值已经达到10万美元,老伴天天催他回国卖股票,老刘就是坚持着按股不动。5月中旬回国,他将鄂绒B、金桥B、陆家嘴B全部出空,账面资产达到15万美元,半年时间赚了相当于100万人民币的数目。  根据证交所原先颁布的B股交易规则,国内居民不能投资B股,这些人既然能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名册中,身份的合法性应该不用怀疑。但如果细细考究,这些人当中,多数是上海本地人或是上海证券市场中的老股民,后到香港等地定居,回内地来投资。由于B股和A股相比在价格上巨大的差价早就存在,许多人都意识到其中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早在1993年底1994年初,就有人把全部资金从A股市场转移到B股市场,并坚信A、B股股价迟早要接轨,当时关于一位姜姓大户携400万元人民币闯荡B股市场的故事就很流行。可惜此人生不逢时,当时的B股市场有行无市,犹如一潭死水,5年内基本上没有较大的行情,使最早投资B股的股民饱尝套牢之苦,即便经过2000年的大涨后,到日,有些坚持到最后的股民也仅仅获微利而已。如果不是对境内投资者开放的政策出台,他们所获的收益和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相比,是远远得不偿失的。但B股向内地居民开放的消息恰似一夜春风,使他们漫长的等待终获丰厚补偿。遗憾的是,这期间也有不少投资者难以忍受寂寞,甚至选择在黎明前的最后一刻悲怆出局,连同他们的信心一起失去的,是一个马上就要成为现实的巨大获利机会。建筑承包商老刘是20世纪90年代初就投资B股的老股民,经历了B股从历史最高点跌到20多点的历史。3年前在B股极度低迷的时候,他用0.26美元一股的价格买了130万股永生B股,一不小心成为永生的第四大股东。后来他将永生股票全割掉了,这只股票最低时跌到6美分。在这一轮行情中,永生B股因为有资产重组的重大题材,从0.10美元炒到现在近两美元。老刘说,当时要是抱着不动,现在就值200多万美元,就这一只股票就能使他成为千万富翁。但股市里没有后悔药吃,只有那些凭着多年在资本市场搏杀中培养出了灵敏金融嗅觉的投资者,才能领先大众一步,以投资的眼光去投机,从而独享B股开放的大餐。  违规资金赢得暴利机会  B股市场是2月19日才开始对境内投资者开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境内投资者都是2月19日后才进入B股市场的。事实上,2月19日前,为数不少的境内居民投资者已通过种种灰色渠道进入了B股市场,据称其开户人数、资金量都已占到市场总量的七成左右。任何人都可以想像得到,这些违规入市者,在日政策颁布后,无一不是赚得盆满钵溢。  尽管管理层反复强调只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B股市场,禁止境内投资者参与B股交易,但这种“禁止”,基本上形同虚设。此前,B股投资者队伍的实际状况,已从最初设市时境外投资者的满腔热情,变为境内代理人一统山河的局面。在1999年之前的数年中,沪市B股的累计交易量年终排名前十强中,境外券商始终保持4~5个席位。但到1999年,前十强中就只剩下惟一的境外券商里昂证券了,且位列第九。到2000年,境外券商对B股市场更趋冷淡。  与境外投资者大量退出B股市场相反,在投资B股可获暴利的诱惑下,大批境内投资者违规涌入B股市场,使A股市场与B股市场出现明显的渗透现象。有人认为,2月19日前,非法参与B股市场交易的开户数甚至超过了合法的开户数。在深交所开户的一些B股机构以此作为母户头,在内地各营业机构相应发展了子户头;各营业机构的子户头又发展了大量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孙户头,投资者只需凭关系、凭个人身份证就能开到二级、或三级的挂靠账户,不需要与境外投资者相关的任何身份证明。沪市开户资格认定由于相对较严,从另一方面又导致作假之风盛行。有的借用境外人士护照开户,有的用假护照开户,有的甚至通过倒腾护照牟利。虽然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在两市B股开户的投资者大量增加,但某些证券营业部受盈利动机驱使,睁只眼闭只眼,并不严格审查投资者的真实身份。从2000年开始,有的交易所甚至还有这样的规定,只要有5年因私护照就可以开户。以至到2000年,在境外投资者大量退出的情况下,沪市B股的新开户数达到了5.64万户,其中个人账户占到了98.6%。上证B股指数则从35点飙升到80多点。有人分析认为,支撑境内B股的资金实际上70%是中国境内的外汇。其中大部分属违规入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因此,虽然B股市场6月1日后才对境内居民全面开放,但大量的分析表明,其实早在2月19日以前,B股市场已经差不多是境内投资者的天下了。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中国证监会发言人也承认:“过去B股市场确实存在国内居民变相开户问题,但中国证监会一直坚持按规则办事,并对已经发生的违规开户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这次关于B股市场政策调整的决定,主要是根据宏观经济的要求作出的,并不是出于迁就既成事实方面的考虑。”虽然管理层“依法处理”,但违规开户大量存在却依然是现实,而2月19日新政策的出台,与管理层的愿望正好相反,不仅使过去早已存在的现状合法化,而且客观上让先期违规入市的资金获得了一次最大的暴利机会。  显然,2月19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外管局发布的《关于境内居民个人投资境内上市外资股若干问题的通知》,与中国证监会日发布的《关于严格管理B股开户问题的通知》及同年9月20日《关于清理B股账户的公告》的精神完全对立,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政策断层。按理说,新《通知》应将前述关于不准境内居民投资B股的规定加以废止,并对大量存在的先期违规入市资金加以认真清理,以确保境内居民能在同一法规环境下机会相等地投资B股市场,但新《通知》对此只字未提。这样,在大量新资金涌入、B股出现暴涨行情的情况下,先期违规入市者稳获暴利就成了可能。  因此,尽管B股开放使许多人都赚了钱,但许多人还是心理不平衡,这不只是赚钱赔钱或者赚多赚少的问题,而是感到待遇不公:有不少人通过种种办法,在B股市场没对境内居民开放的情况下,通过种种渠道先期入市,这部分违规者因而获得了暴利;更有人在2月19日前几天,凭消息灵通之便,发了横财;还有些人,在2月28日后,带着按规定必须6月1日后才能入市的外汇进场炒作,同样大赚特赚。惟有按规定老老实实入市的盈利不多,特别是规规矩矩在6月1日后入市的,进场即被套牢,成了前期违规入市者的替死鬼。守规矩的人吃亏,这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在B股热中,老实人、守规矩而不越雷池半步的人,在看过别人暴发好戏、看过钻漏洞的人身价倍增之后,轮到自己上场,却被泼了一盆冰水。有一项权威调查的数据显示,56.7%的被调查者因不公正待遇而忿忿不平。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会同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700余位居民进行了有关B股开放的调查。超过半数的人对以下规定不满——日以前存入银行的外汇才允许进入B股市场。他们认为,许多事先得到内幕消息的人早已把外汇存入银行,而此规定针对的恰恰是知情权屡受侵害的普通投资者。  2月20日,国内居民关切的投资B股规定出台。为避免B股复市后出现混乱,同时稳定汇率,管理层对国内居民投资B股作出严格规定,6月1日前,仅允许投资者使用其在日前已经存入境内商业银行的现汇存款和外币现钞存款投资B股。  这表明,国内居民无法赶在B股市场复市时投资B股,而在2月19日或以后存入的外币,未来3个多月不能投资B股市场。消息公布后,许多投资者认为此规定有违“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有投资者提出,2月19日以前的外汇可以马上入市,之后的要等到6月1日以后,这一规定对投资者是不公平的。首先会造成境内居民之间的不公平;其次,在境内和境外居民之间就更不公平了。因为规定对境内投资者有限定,而对境外投资者却无限定。境外投资者可能在这3个多月时间内将B股连拉涨停,炒得高高的,境内投资者将失去3个月的黄金投资机会(后来事实的发展,确实证明了当时投资者的疑虑与猜测)。  B股市场规模一直很小,开放B股,供求失衡,必定暴涨。但有多少人或资金先知先觉呢?总的来看,这次消息封锁得很好。但在公布前,沪市B股2月16日、19日的日成交额较前3个交易日放大三成左右,2月19日上海B股早市明显较深圳活跃,并有不少个股涨停,这些现象表明还是有极少数消息灵通人士提前介入,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2月19日上午,深沪两市B股半天成交量比2月16日全天成交量略有放大。从当天B股停市前的B股走势图分析,应有不少大的机构投资者建好了仓。2月28日后,深沪B股连续出现无量涨停的壮观景象。这些赶在2月19日以前拥有B股的投资者,自然成了最幸运的人。  有股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B股市场赚钱的人,他们并不眼红,生气的是明明看到自己身边的人不合规定,却能堂而皇之地进入B股市场,赚得个钵满盆盈。一位股民说,他办公室一位老兄几乎一夜之间成了B股市场的投资者,3个月下来,赚了2~3倍的利润。一位股民回到原单位,说起炒B股,他原来的同事,一个个眉飞色舞,并坦诚地告诉他:这个赚了6万美元,那个赚了5万美元,最少的也赚了3万美元。这位股民不解地问:你们哪来这么多美元呢?同事们则笑而不答。一位股民说,按规定新开户的必须在6月1日才能入市,但某大户,今天开户明天就能入市买股票,1万美元净赚5000多元。  早在5月下旬,许多业内人士在分析B股市场6月1日后的走势时就估计,要进来的资金,6月1日前已有不少通过各种关系进来了,6月1日后才真正进入股市的资金,已相当有限。6月1日以后的B股市场真的被他们不幸言中。  违规入市,并不只是投资者违规,关键还是银行和证券公司违规。按规定,2月19日或以后存入的外币,要到6月1日以后才能进入B股市场,但绝大部分银行和证券公司均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使2月19日以后存入的外汇提前进入了B股市场。很显然,允许2月19日以后存入的资金入市对银行和券商来说是一个绝对双赢的结果,一方面,银行争取到更多储户;另一方面,双边9.6%(上海)或10.02‰(深圳)的交易费用显然也是券商一笔不菲的收入。  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开始清查违规资金,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却未必是及时的,因为许多先期违规进入B股市场的资金已经赢得了最大的一次暴利机会顺利出逃了,把烫手的火棒扔给了循规守矩在6月1日后才入市的新股民,结果清查违规资金导致的市场反应使违规入市者秋毫无虞,却让守规矩的新股民承受着B股市场暴跌的恶果。这大概是管理层始料不及的。  解放“老外”,套牢自己?  让我们尴尬不已的是,B股市场对境内居民开放,市场活了,老外却跑了。  在境内投资者千方百计往B股市场上挤、B股指数天天飙升的时候,老外却在不声不响地撤离。以前许多人认为是老外傻,傻到有钱不赚,有机不投;但随着6月1日后B股市场出现大幅回调,我们又不能不佩服老外们的精明。这里剔除政策的影响不说,至少从中可以看出境外投资者比我们更加理性和冷静。与境内投资者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市场价值的挖掘。在他们的眼光里,按B股公司的质地,许多股票10倍的市盈率都嫌高。因此,在股指不断飙升、股价不断疯涨的情况下,境外投资者选择了与境内投资者完全相反的操作策略:套现离场。  B股市场1992年刚刚建立时,曾经也吸引了许多境外投资者积极参与。但随后由于种种原因,B股市场陷入了一个长达8年之久的低迷走势中,这无疑对境外投资者的信心是个极大的打击。当B股市场对境内居民开放的政策实施后,B股市场出现了井喷行情,长期套牢在B股市场的境外投资者终于解套盈利了。在未来走势不明朗、B股上市公司质地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许多境外投资者带着丰厚的盈利,撤离了B股市场。  在B股市场开放之初,许多人不相信在B股市场大涨特涨的时候,境外资金会轻易出逃,认为只要有盈利机会,外资就不会撤出B股市场。有的还非常乐观地认为,预期到B股市场因新的制度安排而重新活跃时,以前撤离的境外资金还会卷土重来。有些上市公司也认为,国际游资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的,B股公司按国际惯例运作一段时间后,在市场上经受了考验,投资价值正在逐步显示出来;同时中国经济的大环境也在转好,比绩优B股更好的投资机会恐怕并不多。  最后的事实表明,这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B股市场越是热浪滔天,境外投资者越是加快撤离。因为在他们看来,单纯靠政策刺激和资金推动的市场是不可能持久的。这恰恰是我们境内投资者所忽视的。  其实,境外投资者的撤离B股市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只不过当时由于市场流动性差,成交量有限,他们想撤也撤不出。而对境内投资者开放,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撤离的机会。有资料显示,在1999年之前的数年,沪市B股累计交易量年终排名前十强中,境外券商始终保持了4~5个席位。但到1999年,前十强中就只剩下里昂证券了,且位列第九。到2000年,国外投资基金在B股市场的所占份额仅为15%,其余85%的份额已被国内自然人采取变通方式入市控盘。这一年,在沪市B股总成交放大1倍多的情况下,境外券商的成交额大都不增反减。排名最靠前的里昂证券、怡富证券分列第二十三位和二十六位,其年度交易额分别较上一年减少了43.26%和41.68%。这说明,早在2月19日之前,B股市场已经是中国人一统天下了。  2月28日B股市场复牌后,B股市场出现了世之罕见的飙升行情,长期套牢无法套现的境外投资者,则趁此机会开始撤出。经过盘中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月28日复牌当天,沪市B股成交量超过1万股的上市公司中就有ToyoSecuritiesAsiaLtd.A/CClient这一神秘的外资机构,该公司当日抛出近100万股,是整个沪市B股成交的80%。大家都知道,当日抛售几乎等于送钱,不管该公司抛售出于何种原因,但至少显示了外资机构急于套现的动机。  3月29日,粤高速、中集集团同时发布外资股股东减持股份公告。  据悉,截至日,粤高速外资股股东怡保工程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粤高速B万股和外资法人股3000万股;到日时,这家公司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减持粤高速B46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59613%,目前尚持有粤高速B万股和外资法人股3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17486%。  中集集团B股股东LongHonouRinvestmentsLimited在3月7~27日减持中集B1701万股,已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截至3月27日,这家公司还持有中集B919万股,占总股本的2.7%。  4月18日,江铃汽车发布公告称,2月16日至4月12日,公司第三大股东——外资股东DBSSecuritiesNominees(HK)Ltd.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减持江铃B股共计4620万股,达公司总股本的5.35%。至此,该股东不再持有江铃汽车B股,全身而退了。B股市场对内开放后,市场交投极度活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第三大股东为什么抛弃了江铃汽车呢?  新加坡发展银行上海办事处资本部的陈继文认为,现在B股市场已经有不少外资股东都在减持股份,逐步淡出B股市场,这是近期的市场趋势。第三大股东之所以从江铃汽车抽身而退不仅是随潮流而动,而且还把勒了自己两年多的绳套给解开了。他说,1998年,江铃B股增发的时候,B股市场十分清淡,B股市场境况甚至比H股市场还要差。在如同严霜打过的市场环境下,尽管江铃B每股发行价仅2.81元,但仍然很难卖出去,作为第二主承销商,新加坡发展银行下属的证券公司只好把占江铃汽车5.35%的江铃B股配售给它旗下的托管客户——DBSSecuritiesNominees(HK)Ltd.,也等于是把这一环绳套勒在了它的脖子上。这一套就是两年多,直到日,B股市场对内开放政策击活了一度死寂的市场,江铃B股股价也节节向上。在受B股市场扩容政策影响,市场去向不明的情况下,第三大股东见好就收,在它减持最后一部分股份时,江铃B每股市价已达5.1元左右。  除去这些战略投资者相继撤离外,参与二级市场的境外资金也终于在享受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政策红利”后,基本上“胜利大逃亡”了。这一点在专门从事B股市场投资的境外证券公司那里得到了印证。此前,一些国内证券业人士推断,此次政策出台后有近10亿美元资金进入到了B股市场。里昂证券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明确地表示,这种可能性基本上没有。据他们掌握的情况,除了一些小机构少量资金参与热身炒作外,其余全都退出。4月初,法国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公司首席代表陈兴动接受《中国金融市场》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外机构基本上都把自己的B股卖掉了。他指出,现在的B股价格比2月19日以前已经基本翻番,市盈率大约达到45倍左右。可以说,已经大大超出理性投资的范围。  最新的统计结果也说明了这种估计不假。以沪B股市场为例,截至2001年3月底,个人开户数为59.15万户,已占投资者总数的98.55%;机构开户数为0.87万户,仅占1.45%。B股市场的投资者呈现出个人化和本土化的特点。境外投资者所占的比重已经由开放政策实施前的30%左右锐减到目前的不足10%。里昂证券的这位人士分析说,目前的B股市场情况已经不符合境外资金尤其是大型基金的投资理念,撤离是必然之举。他介绍,境外机构一般是根据估值的方法即企业内在价值低于市场价格时进行投资,主要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而不会去炒作。更有专业人士断言,如果B股市场基本状况不出现较大的改观,这些退出的境外机构短时间内不可能再回到这个市场来。  新加坡发展亚洲融资公司的吴剑先生说,目前在B股市场中参与买卖的境外投资者主要是香港的中资机构和港、台的中小投资者,欧美的大型基金仍持观望态度。在他们眼中,B股市场总体流通规模较小,公司质量差,市场投机气氛浓,股价脱离公司基本面,明显偏高,而且B股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也不如H股和红筹股公司。  毫无疑问,许许多多的境内投资者充满热情地从老外手里接过了B股的接力棒,他们以为这是能让他们发财的神棒,而没有料到这也是烫手的火棒。  根据上海证交所的最新统计,截至7月底,所有境外券商沪市B股2001年前7个月的累计交易额总计约为62.3亿元,而同期,列在首位的申银万国则达到了631.32亿元。即使将境外券商作为一个单一个体来看,其排名也仅能列在第十六、十七位。一家境内券商的交易量几乎相当于所有境外券商交易量的10倍。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结果,正是目前沪市B股交易市场境内外券商市场份额的一个现状,也由此说明目前参与B股交易的基本是境内投资者。据了解,目前拥有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特别交易席位的境外券商约有30余家,但其中有十多家几乎没有什么成交量或成交量相当小。境外券商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格局,使B股交易境内化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自2001年2月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以来,B股股东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许多公司前十大股东的面孔与2000年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外资股股东大幅减持。  从已经公布的B股公司中报来看,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前十大股东与2000年末相比,外资股东数目大幅减少,其所持股票数量也大量减少。深方大B2001年中报显示,前十大股东中,持B股的只有2家,持股数目为211.4012万股;而截至日,十大股东中持B股的还有6家,持股量达万股。另外,山航B2001年中报公布的前十大股东中有7位易人,退出的大多是外资股东。而小天鹅B、粤高速B、中集B、江铃B等公司也因外资股股东减持数量超过总股本的5%而向投资者发布公告。  与外资股股东减少相对应的是B股的股权结构变得分散,投资人的结构也更加内地化。中报显示,几乎所有的B股公司持股人数都大量增加,如山航B,在2000年末的外资股股东仅有3379户,人均持股41432股,而到今年中报发布时,股东人数猛增至22622户,人均持股数仅为6188股。  国通证券研究员邓良生认为,许多境外投资者在月份B股二级市场火爆时,就已经大量减持。目前,B股市场正逐渐变成以境内投资者为主的场所,投资者内地化趋势较为明显。据他粗略统计,目前,B股市场的总股本在200亿~300亿股,估计外资持有的流通和非流通股加起来大约有20亿~30亿股,占整个B股总股本的10%左右,而其余的90%是境内居民或机构持有。我国的B股市场本来是为吸引外资而设立的,然而事与愿违,随着外资的不断撤离,留在市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国内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投资理念与A股日益趋同的情况下,B股市场已变成使用外币进行交易的A股市场了。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一个显著特点。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认为,B股市场对内开放,是中国老百姓用血汗钱解放了外国资本家,是“肥水外流”。正如萧灼基先生在由南方证券主办的“新B股论坛暨优秀B股上市公司巡礼”活动中演讲时指出,这些看法都是目光极为短浅的,都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资本市场的。萧灼基指出,B股市场存在了10年左右,真正有活力的就这几个月。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对如何搞活B股市场缺乏有力的措施,结果便是B股市场死气沉沉,其融资、筹资、资本流通功能形同虚设,最初进入的一批国外机构投资者确实被“套”住了。但是,把人家套在那儿我们就成功了吗?我们就达到目的了吗?我们成立B股市场就是为了套住那么一批老外吗?当然不是。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确实有些国外机构投资者撤了资。有些人就说钱都让老外赚去了,这是投资心理不成熟的表现。资本市场总得有赔有赚才正常,总不能让人家就这么套下去,那别人还会不会进来?没有境外投资者参与的B股市场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恐怕套住老外的最终结果还是害了我们自己,把我们自己套住了。  许多境外投资者确实胜利出局了,许多境内投资者也确实深度套牢了,但这不是B股市场对内开放的必然结局,从中我们倒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境内外投资者在B股市场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上的差异。  其一,价值判断的基准不同。境内外投资者对于B股的价值判断标准是有差异的。境内投资者是以A股市场作为参照系的,结果A、B股价差成为注目的焦点。而境外投资者,其参照系是欧美发达的证券市场,在纽约股市和Nasdaq市场今年调整惊人时,很难想像外资不会变得更小心翼翼。中外投资者价值基准的不同导致戏剧性的场景:境内投资者着眼于A、B股的价差,哪怕A股这个基准本身是有巨大争议的,其结果是A、B股市场价差持续缩小且两市合并遥遥无期时,B股的对内开放带来的是所谓A、B股市价差的弥合,其实质就是B股市场“泡沫”程度上的A股化;而境外投资者着眼于国际市场,如果B股相对于H股、红筹股失去吸引力,外资就选择功成身退。  其二,投资方式和手段迥异。作为境外机构投资者主体的基金管理公司,较大型的共同基金规模在数千亿美元,较小型的私募基金规模在数十亿美元。而境内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规模要小得多。对于境内投资者,其较小的资金规模以及做庄习惯,在A股市场的“黑幕”中可见一斑,鉴于其资金往往是通过或明或暗的渠道拆借而来,因此短期内即获得高收益的愿望十分强烈。于是,本来是一个投资市场,也很快异化为泡沫翻腾的投机市场。对于境外投资者,其投资方式差别巨大,例如养老基金只希望得到稳定的现金分红以完成日常支付,仓位集中于成长潜力大、分红稳定的股票,而对冲基金则须运用多种衍生品避险,需要证券市场有较完善的多层次结构。  显然,B股市场对内开放,不存在谁套牢谁的问题,而是投资理念是否成熟、投资方法是否恰当的问题。回首2001年B股市场开放后3个月的飙涨与3个月的暴跌,我们应该有所领悟,有所教训。首先,在对政策的理解上,我们过于迷信政策的力量,而忽视市场的基础。B股市场对内开放固然有利于B股的发展,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我们以为几个月内A、B股市场就会合并,B股价格就会达到甚至超过A股,而无视市场基础的薄弱,无视缺乏维持大幅上涨的动力。其次,在对市场的把握上,我们缺乏冷静的分析与理性的操作,股市一涨,就心情激动,以为今天涨了明天还会涨,明天涨了还会后天涨,殊不知世界上绝对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正如西方股市谚语说的:大树再长也不会长到天上去。当B股指数已经涨了2~3倍、许多股票价格已经翻了几番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还会相信它会继续暴涨呢?  B股市场由于受政策的刺激而暴涨的历史已经结束了,但这并不意味着B股市场的春天也就此结束了。B股市场毕竟是一个容量小、市盈率低的市场,尤其是经过这几个月的调整后,许多个股的价格又回落到了净资产以下,投资价值逐渐凸现。只要我们认真把握B股市场的脉搏,掌握B股市场的特点,理性投资,正确操作,B股市场便不失为中国老百姓的又一理想的投资场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跌破增发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