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分析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经济要从要从哪几大方面分析

国家宏观经济分析从哪些方面入手???
国家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总指标、投资指标、消费指标、金融指标、财政指标五大方面。具体宏观经济分析包括的内容如下。
一、国民经济总体指标包括: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一般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
,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经济发展总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相
对来说比较困难;对经济尚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发展潜力大,其经济发展速度
可能达到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这时就要警惕由此可能带来的诸如通货膨胀、泡沫经济等问题,
以避免造成宏观经济的过热。因此,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政府追求目标之一。
2.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成果,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工业增加值等于工业总产值与中间消耗的差额。工业增加值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由间消耗的经济效益。测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来源于工业总产值,即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工业产品总量,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规模和总水平。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
&&& 3.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地上涨。它一般以两种方式影响到经济: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以及通过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影响经济。具体地说,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引发泡沫经济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正因为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有这样大的影响,投资者要进行投资就必须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可能及其程度有一个大约的预测。同时,还要正确把握通货膨胀可能的发展变化,还必须把它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比较结合起来考虑,并考虑各种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的重要冲击因素,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转变、战争、国际收支状况以及一些突发的不确定性事件等。
&&& 4.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占的百分比。劳动人口是指年龄在 16
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失业率上升与下降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于潜在GDP的变动为背景的,而其本身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当失业率很高时,资源被琅费,人们收入减少,此时,经济问题还可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家庭生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5.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一般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进口和出口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部分。进口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向非常住居民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反之,出口量则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向非常住居民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出口总量及其增长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且进口和出口的数量与结构直接对国内总供需产生重大的影响。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需要避免国际收支的过度逆差或顺差,可以维持适当的国际储备水平和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
二、投资指标包括
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再生产中投入资金数量。投资是否适度,是影响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一个决定因素。投资规模过小,不利于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投资规模安排过大,超出了一定时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能,又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导致经济大起大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投资规模的主要变量。按投资主体划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技资包括:
&&& 1.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政府以财政资金投资经济建设,其目的是改变长期失衡的经济结构,完成私人部门不能或不愿从事但对国民经济发展却至关重要的投资项目,如大型水利设施、公路建设和生态保护等。同时,政府投资也是扩大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 2.企业投资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逐渐成为了投资主体是之一,企业投融资的权力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投资需求将成为国内投资需求的主要部分,企业投资的规模和方向影响着一国经济未来的走向。
3.外商投资。
外商投资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
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人的资金等。外商间接投资是指除对外借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商业银行商业贷款、出口信贷以及对外发行债券等)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外的各种利用外资的形式。
三、消费指标包括: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消费品总额。它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大小和增长速度也反映了城乡居民与社会集团消费水平的高低、居民消费意愿的强弱。社会消费品需求是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指某时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储蓄金额,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在可支配收入一定时,消费支出多了,
储蓄就会减少,是此多彼少的关系。当市场上人们的消费意愿增强时,储蓄相应缩小;市场消费量愿减弱时,储蓄相应增加。居民储蓄增加以后,银行的资金来源扩大了,如果存贷比率不变,银行贷款投放也会相应地增加,这就扩大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正常情况下就会扩大国内投资需求。所以,储蓄扩大的直接效果就是投资需求扩大和消费需求减少。
四、金融指标包括:
1.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各项存款和持现金之和,其变化反映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节货币市场,实现对经济的干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从而影响货币需求并使其与货币供给相一致,对宏观经济施加影响。
&&& 2.利率
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利率直接反映的信用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
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动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市场利率有不同的表现。在经济持续繁荣增长时期,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当经济萧条市
场疲软时,利率会随着资金需求的减少而下降。除了与整体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之外,利率影响着
人们的储蓄、投资和消费行为;利率结构也影响着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影响着证券的持有结构
&&& 3.汇率
汇率是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比率。一般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外汇汇率是由一国货币所代表的实际社会购买力平价和自由市场对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汇率变动是国际市场商品和货币供求关系的综合反映。当汇率降低时,本币贬值,国外的本币持
有人就会抛出本币,或者加快从国内市场的商品购买速度。对于国内来说,一方面是流回国内的
本币增多,另一方面是从国内流出的商品增多,出口量扩大,这就形成了国内需求的扩大和供给 的减少。
当汇率提高时,本币升值,国外对本币的需求增大以及流出增加,对国内的进口增加
,这就使国内需求减少,使国内供给增加。总体效应就是:降低汇率会扩大国内总需求,提高汇率会缩减国内总需求。一国的汇率会因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利率、经济增长率等
的变化而波动。同样,
汇率波动又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额和资本流动,并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分工异常发达、各国间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汇率的变动对一国的国内经济、对外经济以及国际间的经济联系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 4.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债权的总和,用于偿还外债和支付进口,是国际储备的一种。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是以前各时期一直到现期为止的国际收支顺差的累计结果。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流入国内的外汇量大于流出的外汇量,外汇储备就会增加;当发生逆差时,外汇储备减少。当外汇流入国内的时候,拥有外汇的企业或其他单位可能会把它兑换成本币,比如用来在国内市场购买原
材料等,这样就形成了对国内市场的需求。因而,扩大外汇储备会相应增加国内需求。
五、财政指标包括
1.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指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需要。
在财政收支平衡条件下,财政支出的总量并不能扩大和缩小总需求。但财政支出的结构会改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结构。经常性支出的扩大可以扩大消费需求,其中既有个人消费需求,也有公
共物品的消费需求。资本性支出的扩大则扩大投资需求。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两者是此多彼少的关系口扩大了投资,消费就必须减少;扩大了消费,投资就必须减少。所以在需求结构调整时,适当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就能很显著地产生效应。
3.赤字或结余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即为赤字(差值为负时)或结余(差值为正时)。核算财政收支总额主要是为了进行财政收支状况的对比。财政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结余,财政收不抵支则出现赤字
。如果财政赤字过大,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和社会总供求的失衡。同时,财政赤字或结余也是宏观调控中应用最普遍的一个经济变量。财政发生赤字的时候有两种弥补方式:一是通过举债即发行国债来弥补;二是通过向银行借款来弥补。发行国债对国内需求总量是不会产生影响的。财政向银行借款弥补赤字,如果银行不因此而增发货币,只是把本来应该增加贷款的数量借给财政使用,那么财政赤字同样不会使需求总量增加。这是由债务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只有在银行因为财政的借款而增加货币发行量时,财政赤字才会扩大国内需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大概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分析啊?要写论文的_百度知道
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大概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分析啊?要写论文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吃子孙粮,环境换经济,政策吸引外资,推广当地特色,………
从特区的历史现状前景 结合地理位置 优势等 我写过类似的可以帮到你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写论文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分析一个城市的经济状况,要从哪几个方面去论述?_百度知道
分析一个城市的经济状况,要从哪几个方面去论述?
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消费物价指数(CPI)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11、外商直接投资(FDI)12、外汇储备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对外贸易(海关进出口总额)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固定资产投资4,引起城乡分离而产生的。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受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而且总是同城乡关系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地区经济。城市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存量或流通量城市经济(urban economy)是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地区经济。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1、地区生产总值2、工业增加值3
采纳率:9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从《大国崛起》来分析中国崛起从《大国崛起》来分析中国崛起超说2018百家号
从世界各国的崛起来看,大国崛起的主要要素就是稳定的国内形势、雄厚的经济实力、良好的教育、强大的军事以及有着自己的特色的文化和高精尖的科学技术。这些要素是几乎所有国家崛起的共性。同时,各国的崛起又有各国的个性。我们就从以上的因素分析中国崛起。一、 经济实力——大国的根本
经济是一个大国的根本,军事、教育、科技都是为了保护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雄厚。当一个国家有了强大的军事、先进的科技、完善的教育,但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的时候,都只能说这个国家有一个成为大国的潜力。当他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没有先进的科技、强大的军事的时候,他仍是一个大国,但是它是一个即将衰败的大国。清朝的软弱尽人皆知。当欧洲列强的军队已经完全火器化的时候,我们清朝的军队仍然使用着大刀、长矛。这直接反映出了清朝军事力量的落后。但是,当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之前,在西方人眼中,清廷仍是世界大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西方人在看完那本《马可波罗游记》后,向往遍地财富的中国。
而荷兰则是完完全全地靠经济崛起。在十六世纪的欧洲海域,荷兰人依靠他们与生俱来的对财富的渴望和独具特色的廉价货船垄断了欧洲的海上贸易。在十七世纪,荷兰和他的东印度公司建立起了一个牢固的全球商业霸权。就这样,一个崭新的面积仅相当于两个半北京大小的“大国”崛起了。
历史上也有很多大国因为经济的衰败而离开大国的舞台。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大国,通过殖民掠夺和科技创新,稳坐大国宝座数百年。但是各国解放运动广泛开展,直接瓦解了英国的经济基础,而过度开放的经济政策导致的金融危机则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英国就因为经济的衰落离开了“大国俱乐部”。
曾几何时,苏联仅仅通过十余年的时间,将一个贫穷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了一个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在计划经济的规划下,苏联的重工业突飞猛进,直追世界第一大国——美国,成为了唯一能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但就是因为计划经济缺少自我调整性,领导人又忽略了手工业和轻工业等和国民生活有关的产业,经济结构严重失调。尽管苏联当时还拥有着无以伦比的军事实力,但是由于经济的畸形,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倒下了。
作为发展蒸蒸日上的中国,我们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发展经济时,我们要避免苏联模式的弊端,注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不能片面追求统计数据的增长,而是要让经济的增长确实落到实处,要让经济的增长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另外,我们也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模式发展我们的经济,毕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时为我们敲响警钟。只有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模式,中国才能被世界认可,才能为自己的国民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才能真正的崛起并长期的稳定的以大国的身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二、 稳定的国内环境——大国的前提
世界上没有一个燃烧着战火或者是经受着动乱的国家会崛起。在全球都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有些索马里人连汽车都没见过,为什么坐拥丰富天然气资源的阿富汗始终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这些都是因为国内的不稳定。当国内还不稳定的时候,人们为了生存而大动干戈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去发展经济?全国连一张安静的书桌都摆不下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发展教育?没有了教育,科技又何从谈起?没有了以上的一切,国家又从何崛起?
反观国内政治稳定的国家,如美国。不得不说,美国在建立初期,进行了两场主要战争,其一是独立战争,其二是南北战争。独立战争使美国得到了民族的独立,南北战争使美国国家统一。经过这两次战争,美国政局基本上保持稳定。 之后,再看美国所谓参与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要不就是买卖军火,要不就是到别人领土上进行战争,从中获取巨额利润,经济实力大大提升,而国内保持稳定是能够使自己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提升的第一大前提。
在中国逐渐崛起的今天,世界上仍有些人对中国不怀好意。那些疆独、藏独、台独和东突恐怖组织们唯恐天下不乱,想方设法地破坏中国的稳定,企图分裂祖国。他们的做法严重地危害了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严重地阻碍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复兴。对于这些势力,我们应不惜一切代价,抛开一切舆论,对他们进行坚决而沉重的打击,使我国国内环境保持长时间的稳定。三、 强大的军事——大国的保障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强大的国防能力都是立足于世界的基石。纵使它有多么强大的经济实力,如果它的军队不堪一击,那么它最终还是会成为强国眼里的肥肉。所以说强大的军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崛起的保障。
清朝就用自己的灭亡来阐释了这个道理。曾几何时,大清王朝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七分之一,一片富庶、繁荣的景象。但是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摧毁了这一切,它们轻而易举的摧毁了清朝的军队,使中国从此落入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也间接地导致了清王朝的崩溃。
还有那海上霸主荷兰的衰败,正是由于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导致在与英国的战争中失利。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荷兰的海上运输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一个海洋霸主永远地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可以保护国家防御外来的侵略,同时还可以为本国带来一些利益。纵观大英帝国的崛起,英国人在崛起的早期基本就是用武力实现的。他们先摧毁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而取代了西班牙远洋贸易的地位;又在与荷兰的战争中胜利,获得了欧洲海上运输的霸权。在与中国的作战中,他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大大小小的战争促使英国走向了“日不落”。
而现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是凭借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军队,在世界上推行它的单边霸权主义,争当世界领导人的。
但是好战必亡。历史上一个又一个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恰当的武力扩张会导致一个大国的灭亡。也许德国和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和日本的综合国力分别在欧洲和亚洲里独领风骚。但是,在他们错误地进行了武力扩张之后,德国的议会大厅之上竖起了苏联的红旗,两朵蘑菇云在日本上空升起。这两个国家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不但没有为自己赢得利益,还将本国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引入了毁灭性灾难。
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我国来说,运用武力扩张的道路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在利益至上的国际社会中,发展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还是可以保护祖国免受外来侵略者的入侵。在平衡了利益关系之后,适当地运用武力和武力威慑,对国家的崛起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孙子兵法中写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上策”。从近期的角度来看,除了在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方面,中国没有对外作战的时机,也没有对外作战的必要。中国还应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决反对对外扩张战争和侵略战争的发生。从长远角度来看,如果到了需要运用武力来解决国际纠纷的时候,一定要反复斟酌利弊,权衡再三,慎重动用武力。最后切记速战速决,将战争对综合国力的损耗降到最小。四、 良好的教育——大国的未来及大国的长期昌盛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科学和教育也是追赶先进国家的捷径。德国的成功就是它高度重视对国民素质的教育,并以此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三世曾经说过:“就是因为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在当时,德国的所有适龄儿童都有义务去参加免费的小学教育,而对于那些没有上学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家长也会受到高昂的罚款。
日本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后起之秀,也十分注重教育。当日本甲午战争胜利后,日本将巨额的战争赔款的大部分投入到了教育事业。所有的适龄儿童同样也是强制地接受教育。日本能够在战后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世界第三的经济强国,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较高的人口素质。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素质问题依然显著。虽然我们也实行了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但是我们在对人们素质的教育上仍有待提高。我们应该在教育学生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人格塑造和世界观的建立,加强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教育。因为比较深奥的知识是很多人一生都难以用到的,但是,如何做人是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学校在日后的教育中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五、 高端的科技——大国制胜的法宝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占据一席之地,答案是发展科学技术。只有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建设起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拥有更高的生产力,才能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很多大国在崛起时都非常注重科学技术。在普鲁士,国王曾经与柏林洪堡大学达成协议,那就是国家必须给予科研活动各种物质支持,但是无权干涉活动内容。就是在这样一个拥有了国家的保障和充分的自由的环境里,德国人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也发展出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是在科学的基石上,德国人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属于德国的发展模式。
美国就是因为掌握了科学的制高点,才成为世界的霸主。美国人对科学发展非常重视,这体现在美国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上。在1787年制宪的会议上,代表们一反常态,在通过第一条第八款时,意见空前的一致,它的内容是“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术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是第一个把专利权写进国家宪法的国家。正是美国人的这一作法,激发了全民从事发明的愿望。美国人开始向世界科技的制高点进军。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科技发展上有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国家的力量发展科学研究。但是就目前来说,中国的科学研究体制仍有待改善,很多科研基金的分布还不尽合理,很多青年骨干力量拿不到研发资金,而有些专家却手握大笔经费却不知从何花起。同时我们的科研造假行为也非常猖獗。对于这些令人鄙视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地予以严厉的责罚,并且加紧对于青年人的诚信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又好又快地进行科学研究。六、 丰富的文化——大国的灵魂
对于任何一个大国来说,必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这个文化是区分自己和别国最主要的标志。如果一个国家,说着别的国家的语言,用着别的国家的思想,它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大国。同时一个大国的文化,也应该让全世界都去了解它,将这个文化渗透到别国中去,用文化这种软实力进行扩张,这无疑在21世纪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19世纪的日本,就因为文化而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在1878年日本的首相大保利通遇袭身亡,在他倒下的背后,是日本人对日本文化的追求。在明治维新的11年里,以大保利通为首的日本政坛主张学习西方。日本全国开始了一场学习西方的浪潮,人们收起了和服,穿上了西装,茶馆没落了,酒吧兴起了。在一段时间里,日本政府甚至禁止人们从事相扑运动,在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学习西方运动中,甚至有人提出要学习英文而放弃日文。就在日本文化面临崩溃的时候,日本社会开始动荡,日本就到了动乱的边缘,直至日本开始自由民权运动,设立宪法后,日本人民才运用自己的权利,保护了日本的文化,西洋文化开始和日本文化融合,在日本才可以看见歌剧和能剧同台竞技,油画和浮世绘交相辉映。日本才度过了一场危机,继续向前发展。
所以说,文化相当于一个国家的灵魂。没有了文化,就没有了这个国家的内涵。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千年悠久文化的大国,不应全盘接受西方的文化,更不能盲目地追求韩日的那些文化,去“哈韩”、“哈日”。中国在新的时代应该发扬“扬弃”。保留古代思想的精髓,继承并发展一条适合当代中国的文化,并努力让全世界都能了解甚至接受中国文化,让中国的文化完全走向世界。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超说2018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品古今,察是非,闲谈三四,才知一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The requested URL '/xueask-5.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国家 八大菜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