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ces展会下半年福道加工中心都有哪些展会信息,期待福道智能科技,科技创造未来,智能制造未来

26,870被浏览4,006,265分享邀请回答192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5K1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CES 2017,智能汽车有哪些亮点
& &2017年CES展会已经结束,在本届CES上,除了遍地开花的虚拟现实技术以外,智能可谓是赚足了眼球,今年共有500多家汽车技术厂商参加CES,这也让这届CES看起来像是“车展”。今年的CES除了传统的汽车厂商展现了很多奇妙的汽车“黑科技”,多家互联网厂商也在展会上展示了自家的智能汽车和解决方案,同时还有许多科技公司也开始涉足智能汽车领域。可以看出,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智能汽车”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正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
& &硬件企业抢滩登陆智能汽车市场
& &智能汽车的发展离不开硬件企业的支持。硬件企业对于智能汽车的发展也最为敏感,因为作为汽车集成的最上游企业,这些硬件企业的产品功能决定着整车的功能体现。所以在本届CES展会上,我们看到了众多的硬件企业参与其中,诸如BOSE、恩智浦半导体、英特尔、英伟达等,这些企业通过与车企联姻,不断打造各种新颖的汽车的功能。
& &博士公司(Bose):作为一家知名的音频设备厂商,Bose也开始努力和“智能汽车”扯上关系。在本届CES上,Bose展示了一款概念汽车座椅。 这是一套名为Bose Ride的概念系统,可以有效将路面震动、颠簸等大部分不规律移动过滤,大大提升了乘坐舒适度。在最新的Bose Ride概念系统上,Bose将之前卡车座椅上的单轴避震升级为多轴避震,大幅提高了舒适性。不仅如此,现在Bose Ride系统还集成有各种多媒体娱乐系统,无论是比赛、电影、音乐还是聊天都能提供最好的感受。
& &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总部位于荷兰埃因霍温的恩智浦是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公司之一,不仅在汽车半导体市场独占鳌头,在工业半导体市场也位居前七之列。恩智浦半导体展示了通过汽车之间(V2V)和汽车与周围基础设施之间(V2I)的安全通信,得以改善道路安全性和交通流量的技术。用例将包括碰撞警报、智能交通灯和道路交叉口易受伤道路使用者检测。这一切均以恩智浦的汽车RoadLINK产品为基础。恩智浦现在与Delphi(德尔福)和Savari开展车载与路边单元方面的合作。
& &艾尔维(IAV):在全球拥有约5700名员工,是汽车工业处于领先地位的汽车工程合作伙伴。艾尔维展示了高度自动化驾驶技术,主要是动力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艾尔维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作为努力缓解城市拥堵和减少相关污染的主要方案之一,其高度自动化驾驶汽车能够与基础设施、行人和Microsoft Azure Cloud实现连接,从而使汽车能在所处环境中自动且安全地做出反应。
& &德尔福(DELPHI):德尔福与Mobileye在2017CES展会上大秀车技。德尔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线束系统制造厂商,而Mobileye也是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先驱,他们共同展示了中央传感定位与规划(CSLP)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在复杂路段(包含信号不佳的隧道)跑上10km,这10km的演示烁丛拥某鞘械缆贰⒏咚俟芬约靶藕挪患训乃淼溃怀莆壳白罡呒侗鸬淖远菔还肥浴8锰鬃远菔唤饩龇桨傅囊淮蟾慕谟谒纳屏顺盗驹谒淼阑蛐藕挪患训穆范蔚亩ㄎ荒芰Γ幢闫翟谏ナGPS信号与云端地图信号的糟糕环境下,CSLP自动驾驶系统依旧能确保10cm以内的定位精度。除此之外,其自由空间探测能引导车辆通过复杂的车道分叉或没有车道标线的区域。这套系统是首款可以立即使用、完全集成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配备了行业领先的感知系统与计算平台,计划2019年投产。
& &英伟达(NVIDIA):在CES上,NVIDIA与奥迪联手展示了一辆能够自动驾驶的Q7,得益于该公司全新的 Xavier AI 车载超算,具备机器学习功能、自动巡航功能、精确定位、安全路线规划等。车子只需经过四天的“培训”即可上路。据悉,Xavier拥有512个GPU核心,一颗定制八核心处理器,以及一套全新的计算机视觉加速应用。另外,在CES发布会上NVIDIA还推出了最新的“人工智能辅助驾驶”软件助手,它能够采集来自传感器的稻荨⒏兄鼙咔榭龊图唇⑸氖虑椋员阄斯ぜ菔皇碧峁┒钔獾陌踩尽S⑽按锘剐加氤的诙ㄎ缓偷己讲芳胺衿放TomTom、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汽车雷达及芯片供应商博世和汽车制造商奥迪达成合作。其中,英伟达与奥迪将共同打造由新芯片XAVIER驱动的奥迪Q7自动驾驶汽车,据悉预计于2020年上市。
& &英特尔(INTEL):在CES上发布了业界首款面向无人驾驶的GO智能驾驶5G车载通信平台,这个可扩展的从车到云的系统让汽车厂商可以在2020年5G网络普及前开发产品,还能够开发并测试各种使用场景。英特尔指出,5G能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更快的传输速率、超低的延迟以及车辆间(V2V)的相互连接。此外,英特尔还在CES上宣布与宝马和Mobileye合作,于今年下半年推出约40辆自动驾驶汽车,并进行路测。
& &传统车企推陈出新
& &在今年的CES展会上,传统车企的展位比去年增加了约25%,并且也是本次CES参展商中的主力军。更有激进的车企,比方说克莱斯勒集团,更是放弃了紧接着CES举行的北美车展,选择在CES上发布其最新车型。而其他车企,基本上都毫无保留的展示了其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
& &宝马(BMW):推出了概念车BMW i Inside Future。宝马在现有车型辅助驾驶的基础上,推出了整合宝马自动驾驶研发项目的最新宝马5系原型车,车载计算机可根据周围环境以及车辆位置将汽车自动保持在车道内行驶,实现自动驾驶。而其i Inside Future概念车,则展现了宝马在未来内装设计和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此外,宝马还推出了HoloActive Touch虚拟触屏技术,通过反射原理在中控台位置投射出一块“悬浮”屏幕,驾驶者通过指尖“点击”虚拟屏幕来控制车辆。这套系统通过高敏感度的摄像头捕捉驾驶者指尖的动作。在超声波装置的配合下,客户的手指同时可以感受到轻微的压力,这就模拟了传统触控屏的体验,让操作更符合人们的习惯。
& &丰田(Toyota):推出了概念车CONCEPT-i。汽车制造商或者和我们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汽车拥有自己的“灵魂”。 TOYOTA Concept-i 外观设计非常科幻,大量的曲线让它显得与众不同。有意思的是,丰田为这辆车内置了一个名为 Yui 的人工智能,这个智能助手将会与驾驶员、乘客甚至汽车周围的人进行交互,利用中控面板和无处不在 LED 灯为人们提供信息。它能够让车内的AI的系统拥有“情绪表达”,能与你沟通的同时,增加车联网应用的丰富性。它还可利用传感器掌握司机的驾驶习惯和身体状况,实现车与人的情感交流。
& &本田(Honda):推出了本田概念电动车NeuV。NeuV搭载了日本软银(SoftBank)旗下云端 AI 技术研发公司所打造的“情感引擎”,它可以感知整体汽车的状况,并且和驾驶者做互动,比如当你超速的时候,它甚至会用尖叫声来提醒你。本田也表示,这款车型会牺牲一些实用性来提高它的智能价值,它的模样更像是定位给一人乘坐使用。丰田还提到,如果量产车无法在短期内时间的话,但至少这套AI系统可以安装在方向盘上,更好的与驾驶者沟通。
& &奥迪(Audi):奥迪则推出了交通灯辅助系统,其能够让主板通过LTE 4G网络与交通信号灯相连,交通灯信息将会传递到车上,车辆仪表盘信息由此能显示交通状态、红灯剩余时间等。此外,全新的交通信号灯辅助系统还能与车载导航、自动启停等功能结合,特别是根据红灯绿灯而运作的自动启停系统,并可根据红灯等待时间自动调整最优行驶路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拥堵与污染。此外,奥迪通过与英伟达、百度的合作关系,展示了自己坚实地步伐。凭借小巧的Xavier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能看懂面相的AI Co-Pilot辅助驾驶员驾驶的深度神经网络、全新NVIDIA 人工智能汽车平台(AI Car Computing Platform),奥迪计划在2020年实现自动驾驶商用化。
& &福特(Ford):展示了第二代Fusion混动自动驾驶测试车,该车型也被认为是最接近量产的自动驾驶车型,也是福特耗时近3年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二代自动驾驶系统新增了激光雷达,可探测更广更远的范围;配置了更加灵敏的传感器,但数量由原来的四个减少至现在的两个;搭载了运算能力更高的中央计算机。不过,就算是最接近量产,按照福特的计划来看,也得等到2021年才能实现。
& &现代(Hyundai):展示了IONIQ无人驾驶汽车的设计理念。目前几乎所有的车企都有自己的自动驾驶研发计划,但要真正实现量产,成本问题是最不容忽视的环节之一。现代IONIQ无人驾驶汽车就是以此为出发点,采用更加简易的传感器系统,将成本降低,使无人驾驶可以更加亲民。现代IONiq是一款在基于极致混动技术的同时,打造更智能的自动驾驶车型。现代对于这辆车的打造已经经历了四年的时间,而在美国CES展出后,有可能将开始销售。
& &此外,现代还展示了一项与谷歌的合作关系,既通过谷歌Home智能音箱为其汽车增添语音控制命令。谷歌Home将被整合到现代的Blue link服务中,Blue link服务允许用户通过与之相连的智能手机、Apple Watch和Android Wear设备开启车门,发动汽车,调节车内温度。Google Home还能通过语音控制命令直接向现代汽车发送导航信息。未来用户能通过语音命令方便地使用电动汽车远程充电、远程上锁、调节温度和远程启动等功能。
& &北汽(Baicmotor):在本届CES上,北汽发布了智能汽车规划,其中主要包括智能驾驶、汽车智能网联以及智能座舱三大部分。为了实现智能汽车规划,北汽宣布将会在2020年前投资20亿元人民币;在2025年前投资50亿元人民币进行研究开发,以此获得更多自动驾驶方面的高新技术,比如高精度激光雷达HD LiDAR以及多摄像头探测技术等。而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将作为其重要合作伙伴,提供Learning Map地图数据、百度汽车大脑、CarLife等技术和服务,并参与新技术的共同研发。
& &互联网企业继续“跨界”造车
& &CES 2017的展会表明,汽车的自动化与电气化已经渗透到汽车工业与汽车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企业不再是看客,而是将汽车的世界、能源的世界、代码的世界关联在一起。互联网企业让机械与互联网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而且还在创造新的进化领地。
& &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乐视投资的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发布量产电动车FF91。FF91将从2018年开始量产,售价大约在15万到20万美元之间。从性能上看,这款FF91的续航里程为700公里,最大马力1050马力(最大功率783千瓦),百公里时速加速时间为2.39秒。该车搭载了智能升降3D激光雷达,配备实现Level 4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整车内置多达30个传感器,其中包括摄像头、雷达、超声波等等。开发团队称FF91不仅拥有成熟的自动泊车技术,而且具备目前市面上最强电力驱动系统,其开放充电系统可以用任何充电系统。
& &微软(Microsoft):渴至思讣铱萍脊荆ǖ鹿耸浼际豕IAV、2D/3D制图公司Esri和移动数据连接公司Cubic Telecom等,共同展示了自动化驾驶。微软主要展示的是Azure云产品。据悉,丰田、雷诺和日产等汽车厂商已广泛应用Azure云产品。从现场展示情况看,微软还能够基于V2X、雷达、摄像头以及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数据,实时分析交通状况和行人密度,以保障自动驾驶过程中司机的人身安全。
& &百度(Baidu):牵手北汽,在本次CES上发布了未来智能汽车规划方案,计划在年量产具备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刹车以及半自动泊车功能的车型(L1级别);年实现量产L2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年间实现量产L3以及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2025年以后逐步实现L5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和推出。“百度自己不会去做汽车,但是百度可以为每一辆汽车提供一个包含数据、技术、地图的百度大脑。如果说驾驶需要冷静的大脑和稳定的双手,那么自动驾驶则需要一颗更冷静的大脑和全面的技术。”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说。
& &谷歌(Google):谷歌联合FCA(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集团共同发布了一款自动驾驶车Waymo,新车基于克莱斯勒全新Pacifica混合动力版车型打造。Waymo在克莱斯勒全新Pacifica混合动力版车型的基础上新增了各种传感器,这些分别位于车顶、前后保险杠和前翼子板等位置的传感器能确保Waymo能获得周边完整的路况信息,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早前,谷歌宣布将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分拆为一家单独的公司Waymo,寓意“A new way forward in mobility”(未来新的移动方式)。他们计划联合FCA集团在2017年初投放100辆自动驾驶车进行测试。有消息指出,Waymo预计将在短期内向公众提供无人驾驶服务,而不是向他们出售自动驾驶车。
& &从本届智能化汽车的发展方向来看,车与人关系的智能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过去人对待汽车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完成出行的机器,但未来,汽车与人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汽车将越来越“懂”人。此外,今年的展会更加清晰地表明,没有一家公司能包办智能汽车发展的所有环节。目前整个汽车行业都对智能汽车充满了期待,参与合作和竞争的既有传统车企,也有很多科技公司。不过,及时汽车“自动驾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这项技术的规模化。在未来的CES展会上,我们会看到众多厂家在规模化上的解决方案,就是在被大众接受且足够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成本效益。【安信计算机年度策略】2018:人工智能高歌猛进
我的图书馆
【安信计算机年度策略】2018:人工智能高歌猛进
摘要人工智能确立为计算机板块主线。我们在2016年底发布的年度策略报告《2017:人工智能 的春天》明确提出:2017年将进入“人工智能 ”时代,人工智能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前瞻判断已得到市场充分验证。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成为计算机版块表现最为亮眼的核心主线。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年初至今上涨124.05%,一度站上千亿市值,成为板块市值最高、涨幅最大(剔除新股)的公司。&几乎停滞的互联网红利与“一日千里”的人工智能形成鲜明对比。无论从互联网新增用户和上网时长分布来看,互联网红利几乎停滞。而人工智能发展则一日千里,政策层面不但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迅速进入全面启动实施阶段;技术层面,通过谷歌AlphaGo历代版本表现,我们可以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惊人的进步速度;产业层面,智能安防、自动驾驶、医疗影像等都在加速落地。&数据决定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趋势是从云到端。首先在训练环节,需要大量数据提供给人工神经网络来训练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而训练数据不可能都在云端凭空产生,需要各类前端硬件的配合;其次在应用环节,数据的感知、处理和交互都需要本地的AI硬件配合。应用数据的实时、全方位获取离不开各类前端硬件支持;数据处理的随时性、实时性、隐私性要求需要本地AI硬件,而数据交互向更自然方式发展要求终端硬件设备具备语音、图像识别等AI能力。&2018年有望成为人工智能从云到端的拐点。第一,手机、安防、汽车等终端AI芯片逐步走向成熟应用;第二,以百度、讯飞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巨头为占据数据生态的主导地位,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大大降低终端AI的准入门槛;第三,5G与IOT的迅猛发展将为终端AI提供空前的有利条件。&2018:AI定义万物的元年。人工智能已经开始从云端进入手机、摄像头、汽车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终端设备,2018年将是这三大终端市场被AI定义的元年:AI将成为手机标配、深度学习摄像头将放量、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将量产;此外智能音箱正演变为家庭控制中心的独立智能设备, AR从依赖手机走向独立硬件等等。&投资建议:2018年,我们认为人工智能除了将继续向金融、医疗等数据集中度高的行业纵深发展,投资者更应该积极把握人工智能从云到端这一重要趋势所带来的机会,重点推荐公司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东方财富、浪潮信息、恒生电子、四维图新、富瀚微、超图软件、千方科技、和而泰。风险提示:AI新产品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市场拓展不及预期。1. 计算机板块行情回顾1.1. 板块估值进一步下降年初至今计算机板块跌幅18.24%,究其原因:&计算机板块以中小市值企业为主,IPO常态化大使得中小市值股票不再“洛阳纸贵”。除此之外,小市值公司受定增新规等政策影响也较大。业绩增速平淡,业务进展低于预期。剔除并购,板块内生增速约10%-15%,TTM PE约50倍,整体并不具有很强吸引力。不少公司处于故事讲过后的“业绩真空期”,去伪存真将是投资计算机板块的首要工作。商誉减值风险大。年,板块并购总金额均超过200亿(2015年达到341亿)。今年是对赌到期高峰,商誉规模减值风险大。1.2. 人工智能确立为计算机板块主线我们在2016年底发布的年度策略报告《2017:人工智能 的春天》中明确提出:2017年将进入“人工智能 ”时代,人工智能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前瞻判断已得到市场充分验证。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已成为市场主线,同时也是计算机版块表现最为亮眼的核心主线。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年初至今上涨124.05%,一度站上千亿市值,成为板块内市值最高、涨幅最大(剔除新股)的公司。1.3. 板块持仓降至三年来低位通过对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进行估算,2017年三季度基金持有计算机行业公司占总持仓比重约为1.98%,自2015年Q4以来下降的趋势进一步持续(2015年Q4、2016年Q1~Q4、2017年Q1和Q2分别为11.3%、7.72%、6.76%、4.80%、4.29%、3.13%、2.58%),已经下降至2013年Q2(2.28%)之前的水平。2. 几乎停滞的互联网红利与“一日千里”的人工智能我们在2017年度策略报告《2017:“人工智能 ”的春天》中提出:“互联网用户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人工智能成为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路径和方向。”今年以来,这一趋势愈发明显:几乎停滞的互联网红利与人工智能“一日千里”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2.1. 几乎停滞的互联网红利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仅提升1.1个百分点。2017 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5 小时,与2016 年基本持平。从使用时长分布来看,越来越向APP集中。第三方数据显示微信APP人均月度使用时间在2016年12月达到了1967分钟,超出第二名一倍以上。2.2.人工智能进入全面大发展时代2.2.1&政策层面:上升至国家战略,自上而下全面启动在国家战略层面,人工智能不但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迅速进入全面启动实施阶段。&2017 年7 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从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进行系统布局,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2017年10月,人工智能写入了举世瞩目的十九大报告。11月15日,科技部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公布了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以BATX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国家队”正式确立。&在地方政府层面,上海、重庆等城市在国家人工智能规划出台后,迅速推出当地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2.2&技术层面:进步之快举世震惊通过谷歌AlphaGo历代版本表现,我们可以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惊人的进步速度:不到一年时间内,我们经历了三个AlphaGo版本带来的冲击:&AlphaGo Master:1月,AlphaGo在弈城和野狐以“大师”(Master)为注册名,依次对战数十位人类顶尖高手,取得60胜0负的辉煌战绩;5月,AlphaGo以3:0的成绩战胜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AlphaGo Zero:10月19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新版程序AlphaGo Zero能够从空白状态学起,在无任何人类输入的条件下,它能够迅速自学围棋:经过3天的训练便以100:0的战绩击败了他的“哥哥”AlphoGo Lee,经过40天的训练便击败了它的另一个“哥哥”AlphoGo Master。&Alpha Zero:12月7日DeepMind团队发表了最新论文,提出了全新的强化学习算法AlphaZero,它是一种可以从零开始,通过自我对弈强化学习,不仅是围棋,在国际象棋等多种任务上达到超越人类水平的新算法,堪称“通用棋类AI”。2.2.3 产业层面:应用落地不断提速在安防领域,商汤科技人像比对系统帮助重庆市渝中区公安分局在40个工作日内辨认出69名嫌疑人,抓捕14人,相比人工效率提升200倍;旷世科技(Face )在2017年9月参加安信证券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时宣布,截止论坛开始前一天,其天眼系统已经在某城市累计抓获逃犯1716人。在自动驾驶领域,2017年12月,全球首个开放道路路试巴士——阿尔法巴(Alphabus)正式在深圳福田保税区的开放道路进行线路的信息采集和试运行。百度与金龙合作的微循环巴士“阿波龙”计划于2018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及试运营。在医疗影像领域,2017年8月,腾讯发布一款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通过AI技术使得癌症的早期筛查变得更加精准,这也是全球首个应用AI医学影像的食管癌早筛项目的临床预试验。目前我国早期食管癌检出率低于10%,而有了腾讯觅影,筛查一个内镜检查用时不到 4 秒,筛查准确率飙升至90%,除了食管癌早期筛查,未来腾讯觅影也将支持早期肺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乳腺癌等病种。3.&人工智能的下一步发展趋势是什么?3.1. 数据的关键作用是人工智能与以往IT技术最大的差别人工智能与以往IT技术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数据的关键作用,人工智能必须通过数据的学习训练才能获取知识和能力。数据是观察世界的桥梁和知识的载体,只靠通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算法是无法凭空产生数据的。任何数据都源自于数据产生的体系,这决定了人工智能必须依赖数据、软件算法和各类硬件的结合。未来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将由云和各类前端设备构成。计算平台在历史上经过多次演变,前台由人机交互的能力所驱动,后台由计算资源的规模驱动。人工智能的后台将是能够提供各类通用AI技术能力和行业知识的云计算资源,其前台将不再是通用的计算设备,而是传感器 芯片 智能算法,它可以切入任何任何一个设备,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器件,使得每一台冰箱、每台空调、每个电视、每一辆车,都能听、能说、能看,都能与云端连接在一起,获得越来越多的数据,通过不断学习训练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与能力。AI的行业化途径、商业化途径,是数据加算法加软件加硬件,达到用户价值产生商业价值,从而导致更多的数据、更大的价值进入快速循环,创新速度越来越快。人工智能的商业化途径就是通过数据 软件算法 硬件来解决行业需求,从而获得更多的数据提升价值,进入快速正循环的过程。3.2. &目前人工智能主要集中在云端和数据集中度高的行业从全球AI芯片龙头英伟达的收入构成可以看到,其芯片产品主要应用在云端数据中心而非终端。从近期财报来看,其收入增速最快、占比最高的人工智能业务均是数据中心业务。我们从英伟达深度学习产品的下游客户结构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目前主要应用于互联网、医疗、金融、政府(安防)等数据易于集中的行业。3.3.&数据决定人工智能从云到端发展将是必然趋势首先在训练环节,需要大量数据提供给神经网络来训练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而训练数据不可能都在云端凭空产生,需要各类前端硬件的配合;&其次在应用环节,数据的感知、处理和交互都需要本地的AI硬件配合。应用数据的实时、全方位获取离不开各类前端硬件支持;数据处理的随时性、实时性、隐私性要求需要本地AI硬件,而数据交互向更自然方式发展要求终端硬件设备具备语音、图像识别等AI能力。3.3.1&数据感知:实时、完备的感知数据需要各类前端硬件配合数据完备性要求终端设备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除了做到场景识别和分析用户的基本属性外,还需做到基于用户画像和过往行为习惯及结合当前的使用场景,推测出用户的行为意图,这就要求用户日常生活的各类硬件都具备智能感知数据的能力。3.3.2 数据处理:随时性、实时性、隐私性决定需要有本地AI计算终端随时性。人工智能应用不能完全依赖云端计算,因为云端计算对终端设备所处的网络环境有较高要求,一旦无法满足就会影响应用功能。本地具备AI计算能力才能满足人工智能应用随时随地可用的需求。实时性。对于安防、自动驾驶等对实时数据处理要求极高的应用,所有数据上传云端处理后再反馈的延迟是难以忍受的,本地具备一定的AI计算能力才能保证实时性要求。隐私性。涉及用户隐私尤其生理特征数据不适合大规模云化处理,这类用户数据需要本地处理和存储。3.3.3&数据交互:向更自然交互方式发展决定终端硬件需要有AI能力交互模式的变革贯穿了整个IT产业的发展史。交互模式的转变直接体现在输入输出的形式上。从最初的键盘交互时代,以DOS命令形式输入为主;随着苹果和微软PC图形界面的诞生,进入了“鼠标 键盘”时代,开始通过图形界面(GUI)进行输入输出。2007年,乔布斯推出的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也将计算机带入了移动互联网触屏交互时代,直到现在,用户绝大部分的交互方式都是通过手机app产生的。Nuance公司首席科学家卡普兰认为:“图形用户界面已经到达极限,现在已经处于超载的边缘”。人工智能时代的交互方式实际是“从有形到无形”:&一方面是硬件向更自然交互方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人类有80%的信息输入依靠视觉,然而90%的输出信息其实是通过语音。人工智能赋予硬件的交互方式实际是人类自然交互的方向。另一方面,这种“无形”的交互方式能够突破传统交互方式对硬件和场景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唤醒万物”的能力。我们从接入讯飞语音平台的数据可以直观看到这一趋势:一年内接入设备数从9亿台增加到15亿台,提供的服务次数从原来的29亿次增长到40亿次。4. 2018年有望成为人工智能从云到端的拐点4.1.AI终端芯片走向成熟日,华为在2017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类电子展览会发布首个移动AI芯片麒麟970,将用于最新款mate 10手机。9月13日,苹果紧随其后发布iPhone X,其中将采用定制的芯片来处理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这是一个双核的“A11生物神经网络引擎”芯片,每秒运算次数最高可达6000亿次,成为人工智能又一里程碑事件。全球芯片设计龙头企业高通亦同时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为各类终端获得AI芯片支撑奠定基础。高通最新骁龙835将机器学习作为改善用户体验的基础性技术,由CPU、GPU、DSP和软件框架组合提供了一个高性能的异构计算平台。当计算负载优化到DSP,再利用以GPU为基础的深度神经网络,可实现相对于CPU高达8倍的性能提升、24倍的能效提升。最为关键的是全球AI芯片龙头英伟达开源了终端深度学习加速器芯片(DLA)的IP,其目标就是希望人工智能加速芯片像微处理器一样普及,在智能设备中随处可见。终端芯片是一个长尾市场,智能手机、智能摄像头、智能家电应用种类很多,每一种芯片都有其对于性能和功耗不同的设计。英伟达不可能针对每一个终端芯片市场均专门设计相应产品,不如集中精力将自身最擅长的深度学习加速做好。开源DLA IP实际是借鉴了ARM在手机处理器芯片领域的成功商业模式,下游不同的芯片厂商可以在DLA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定制和优化,从而开发出适合自己的嵌入DLA IP的SOC芯片,英伟达与下游芯片厂商的关系由竞争变成了合作,将有助于迅速建立自身最顶端的生态优势,避免竞争对手的卡位。寒武纪与华为海思合作的麒麟970芯片,其NPU实际也是以IP形式融合在麒麟970芯片中,而非寒武纪自己去设计整个手机SOC芯片。4.2. AI巨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降低准入门槛全球人工智能开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15年开始,以谷歌、Facebook等巨头为代表,通过开源人工智能平台框架促进了AI算法技术的普及。第二个阶段从2016 年底开始,以百度、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巨头为了占据数据生态的主导地位,不再局限于算法框架开源,而是提供软硬件一站式的产品解决方案,往往包括了多样化的开发套件和一些完全开放的参考设计,极大促进了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普及。讯飞提供AIUI平台向用户提供包括软件授权、软硬件解决方案和用户界面,更增加了主动式对话、多模态交互、自适应、个性化识别等能力。第二个开源阶段后,AI终端普及率出现了阶跃式提升。我们从科大讯飞在开放了语音云平台后终端数据和使用率来看,加速AI向终端设备发展的成效非常显著。4.3. AI技术将与5G、智能IOT形成叠加效应&“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 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启动5G 商用。与此同时,IoT物联网将会在5G落地之后得到快速发展。根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制造公司、政府机构和服务公司认为5G的最大好处是推动物联网(IoT)的发展,而5G与IOT将为人工智能进入终端奠定坚实基础:&第一, IoT本质是将实体终端数字化,是人工智能感知数据的基础。人工智能和 IoT设备结合将大幅提升其感知能力,所有的数据都将会被充分利用起来,同时人工智能会给IoT设备带来像人一样的感知的能力和交互的能力。&第二, 通过5G等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将所有智能化的终端连接在一起,把互联物和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完整认知。例如,通过5G等物联网基础设施将每个分散设备获取的知识整合到一起,提供完整的认知,使得人工智能懂得用户每天上下班的习惯、每一个厨房中的习惯、每一个卧室中的习惯,等等。这些知识都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由人工智能充分挖掘,带来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第三,百度与小米的强强联合,为行业树立了标杆。2017年11月,百度与小米联合宣布,将在物联网(IoT)与人工智能(AI)领域展开合作。截至2017年11月,小米IoT平台已拥有超过8500万个在网智能硬件设备,同时在线设备超过1000万台,是全球最大的物联网硬件平台,百度则是国内人工智能技术领军者。未来,小米通过其应用场景、智能硬件、大数据及智能设备生态链,加上百度DuerOS的AI技术、海量数据、知识图谱以及信息与服务生态,使得 “AI IoT的软硬一体模式”对场景、对用户、对需求的理解能做得更好,形成行业标杆。近40年以来,技术进步经历了四个形态:IT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AI时代:&80年代IT时代,通过PC将办公流程数字化,造就了大量的创业公司;&90年代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把世界的信息数字化并连接在一起,这些信息所代表的知识、内容和服务改造了整个世界;&2000年后开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把每个人的行为、每个人的通讯社交都数字化,形成了新一轮浪潮;&当今,我们进入AI时代。我们正迎来一个三浪叠加的时代的拐点,即AI 时代伴以5G和智能IoT共同发展,届时,所有的实体都将会被数字化、被连接。根据Intel预估,这一三浪叠加的时代具备三大特点:1、计算将无处不在,到2020年,预计将有超过500亿台设备实现互联;2、分散到网络结构中的计算、分析和存储,把互联物和数据将转化为有意义的完整认知;3、通过网络和云,物与物之间将建立无处不在的连接。&AI、5G与IoT三个技术热潮的叠加将创造出超越以往历史的峰值,其渗透力和影响力将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智能社会的发展空间,将远超互联网的市场规模。5. 2018:人工智能突飞猛进5.1. AI改变传统终端硬件的功能和业务模式2018年,人工智能将突飞猛进。人工智能除了继续向金融、医疗等数据集中度高的行业纵深发展,还将加快“从云到端”的技术进程。人工智能将加快从云端进入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终端设备,其中,以手机、摄像头、汽车三大终端设备市场最具代表性。5.1.1&手机:预计2018年AI将成为手机标配2017年,华为、苹果先后推出了内置AI芯片的手机,成为引领手机行业变革的风向标。随着高通等第三方芯片公司开始提供手机AI芯片的成熟解决方案,我们预计2018年人工智能将会成为手机标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IFA2017大会官方论坛发表“Mobile AI. The Ultimate Intelligent Experience”为主题的演讲,全面阐释了人工智能手机应该具备的四大要素:1)人工智能手机需要强大的感知能力,摄像头要求做到实时精准,并看得更全、更清、更快、更久;而手机的麦克风则要求多方向、远距离地解析出用户的语言,并能分辨情绪;2)人工智能手机除了需要做到场景识别和分析用户的基本属性外,还需做到基于用户画像和过往行为习惯及结合当前的使用场景,推测出用户的行为意图;3)人工智能手机需要对自身感知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敏感数据、私人数据、隐私数据等构筑一个完备的安全隐私体系,确保数据安全;4)最为关键的是人工智能手机需要将移动AI计算平台开放给更多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让开发者利用强大的AI算力,开发出更具想象力和全新体验的AI应用,共同创造移动AI时代。5.1.2 安防:预计2018年深度学习摄像头将放量2017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在安防领域落地,但主要是结构化服务器和AI算法应用构成的后端产品。&前端摄像头的核心功能是为后端提供高质量、初步结构化的图像数据,其主要作用有两点:1、提升部分智能分析应用的实时性;2、节省带宽和后端计算资源。典型的前端智能摄像头内置深度学习算法,一方面可以在前端完成人脸定位和质量判断,有效解决漏抓误报问题,同时拥有较好的图像效果,即使周围环境光线不佳,人员戴帽子或一定角度下低头、侧脸,仍然可以做到准确识别,并自动截取视频中的人脸输出给后端;另一方面可以输出编码后的网络视频,还支持输出非压缩、无损无延时的视频流图像。这样可以为大型用户节省服务器成本和带宽,因为在同等服务器数量和计算能力的情况下能够接入更多路摄像头。智能前置设备与后端智能分析一直是行业备受争议的两个方向,两者的主要区别是:1)由于前端设备(主要是相机)内的空间有限,再加上功耗、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智能前置会受硬件计算资源限制,只能运行相对简单的、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算法,但算法升级、运维较难;智能放在前端优点是计算资源专注于前端,大幅节省带宽资源。2)后端智能分析(如智能分析服务器)通常可以根据需求配置足够强大的硬件资源,能够运行更复杂的、允许有一定延时的算法,另外在后端算法升级、运维都会比较方便。目前,限制前端产品放量的因素主要是芯片尚不成熟:深度学习摄像头主要采用通用芯片,如Movidius、英伟达的Jetson系列芯片,通用性较好,能够运行各类神经网络算法,但价格昂贵,导致产品无法放量。随着海思等安防芯片公司在传统视频监控SOC芯片中嵌入AI功能,这类专用芯片成熟量产后功耗、价格等都极具优势,将成为前端智能摄像头的主流选择。根据从安防芯片产业调研结果:时间点上,海思预计主流深度学习摄像头芯片将在2018年成熟量产,有效解决目前限制前端智能摄像头放量的瓶颈;市场空间上,海思预计到2021年全球将新增3.5亿台IPC摄像头将全部是智能摄像头,智能摄像头渗透率4年内将达到100%。我们按照2021年智能摄像头渗漏率仅为45%测算,国内智能安防硬件产品空间在2021年将超过2000亿元。5.1.3 汽车:2018年自动驾驶汽车有望量产百度在2017年发布了阿波罗计划,全面开放自动驾驶能力,极大促进了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百度和金龙汽车合作的一款无人驾驶的小巴车将在2018年7月份实现量产,2019年江淮汽车与北汽都将会生产基于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汽车,奇瑞也会在2020年的时候推出自动驾驶汽车。5.2. AI能力构筑独立硬件载体5.2.1&家居:从智能音箱到“家庭大脑”独立设备亚马逊Echo音箱成为现象级产品之后,阿里智能音箱仅双十一销量就破100万台。而从百度世界大会发布的硬件产品来看,智能音箱正逐步脱离音箱形态,演变为家庭控制中心的独立智能设备。智能音箱将在2018年后演进为家庭机器人。值得关注的是,百度世界大会发布的raven Q同时是一款无限接近于Home Robot概念的AI产品,具备成熟的人脸识别功能,计算机视觉和Apollo自动驾驶等所有百度人工智能技术之大成的终极硬件形态。百度现场演示了raven Q的智能跟随功能,它还能充当保姆机器人,照顾小朋友、防盗报警等,这将是家庭智能设备前所未有的体验。5.2.2 AR:从软件走向硬件的拐点Augmented Reality (AR)——增强现实,是将数字信息与实际环境相结合,它通过在实际环境中实时添加图形和声音来增强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人工智能是其最重要的技术基础。相比于互联网时代,AR能够融合线上信息和线下操作,或比VR更具应用空间。预计到2021年AR用户数量将超过10亿人,市场规模达到830亿美元。AR将形成四个不同的阶段,包括移动AR软件、移动AR硬件、捆绑式智能眼镜以及独立智能眼镜。我们目前正处于从AR软件走向AR硬件的拐点:移动AR软件已经成功证明了AR巨大的潜力。在标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使用的AR软件已经成功扩展到腾讯、Snap、LINE、Kakao和Snow等消息应用,谷歌和百度等地图应用,阿里巴巴、亚马逊和eBay等电子商务应用,以及消费(非游戏)、企业、游戏、位置、视频和其他新移动AR应用上。与早期的iOS和Android类似,移动AR应用在这些平台上出现了阶跃式增长,而且正成为新的主流形式。代表产品Pokémon Go(适用于iOS、安卓手机平台)的火爆成功证明了其巨大的潜力。另外由于移动AR软件玩家将能够迁移到移动AR硬件、捆绑式智能眼镜以及独立智能眼镜波潮中,移动AR软件实际上是为AR硬件时代到来铺平道路。移动AR硬件和基础软件平台已经开始成熟应用。移动AR硬件所需要的专用3D摄像头传感器、GPU/AI芯片等已经开始进入苹果、华为等最新的旗舰机型中。尤其是苹果A11 Bionic的神经网络处理引擎每秒处理相应神经网络计算需求的次数可达6000亿次,A11 Bionic利用摄像头的数据计算、建模、再渲染出真实的AR效果,极大拓展AR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而苹果ARkit、谷歌ARcore等AR软件开发平台的推出将极大推动AR应用的蓬勃发展。从巨头布局来看,捆绑式AR眼镜时代已近在眼前。从苹果的AR布局路线看,2015年收购德国公司Metaio,2016年开始手机上引入环境光传感器,2017年iPhone X引入OLED显示屏、3D人脸识别,支持实景AR功能。2017年中苹果收购了一家德国企业 SensoMotoric Istruments(SMI),该公司主要开发用于AR 眼镜的视觉追踪技术。2017年11月苹果收购了一家专职开发 AR 眼的新创公司 Vrvana。根据TechCrunch预估,苹果可能在2019年左右进入移动捆绑式智能眼镜市场,与三星、华为、Facebook以及腾讯等竞争,而苹果、Facebook以及腾讯的移动AR软件生态系统也可以无缝连接到捆绑式智能眼镜上,特别是苹果iOS版ARKit。苹果等巨头标杆AR设备推出,将推动AR硬件市场的蓬勃发展。6. 投资建议2017年人工智能在芯片、算法、行业应用等方面的突破充分验证了我们年度策略报告《2017:“人工智能 ”的春天》的观点。2018年,我们建议投资者在继续关注人工智能向金融、医疗等数据集中度高的行业纵深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和积极把握人工智能从云到端这一重要趋势所带来的投资机会。1)AI芯片及服务器等基础设施是启动最早、弹性最大的方向,重点品种:安防终端AI芯片富瀚微、语音终端芯片科大讯飞、汽车ADAS芯片四维图新以及AI服务器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2)安防终端:2018年是深度学习摄像头放量元年,将给安防龙头企业带来前端产品升级换代的巨大机遇,重点品种: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千方科技(收购宇视科技)等。3)汽车终端:2018年L4级自动驾驶汽车有望量产,重点关注品种:四维图新、索菱股份、路畅科技、德赛西威等。4)AR终端:随着苹果A11芯片、3D传感器和ARkit的推出,AR已经从纯移动软件进入专用硬件时代。根据TechCrunch预估苹果可能在2019年左右进入移动捆绑式AR眼镜市场。我们认为AR的投资机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AR应用与LBS应用具备天然相关性,重点推荐LBS基础软件提供商超图软件;另一方面AR上游电子元器件将率先启动,建议重点关注AR整机ODM厂商闻泰科技、歌尔股份,AR光学器件提供商水晶光电、福晶科技,AR镜头供应商联合光电等。5)智能音箱:亚马逊、谷歌、苹果、BAT、小米等巨头纷纷进入智能音箱市场,有望推动智能音箱设备放量,另一方面从百度发布的新产品趋势来看,智能音箱在2018年将出现向多功能家用机器人发展的趋势,重点关注品种:科大讯飞、和而泰、东方网力(jibo机器人)、国光电器等。6.1. 海康威视:行业龙头引领智能化浪潮全球视频监控龙头,盈利能力稳定。公司是全球视频监控龙头,连续六年()蝉联视频监控设备全球榜首,拥有28家海外分支机构;近十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44.20%,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39.77%,毛利率稳定在40%以上。公司在从传统模拟DVR加矩阵方案向着高清化、IP化解决方案方向发展的浪潮中抓住了机遇,其前端和解决方案增长远超市场预期。持续投入研发,引领视频监控智能化时代。2016年,公司研发投入24.33亿元,研发人员超过9000人,继续保持业内最大的研发规模。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保持领先,具备设备、数据、算法和客户四大优势,有望引领全球智能安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2016年,公司继续推出AI产品,发布了“深眸”摄像机、“超脑”NVR、“脸谱”人脸分析服务器等系列产品,并初步形成市场覆盖;公司站在行业变革前沿,随其智能化产品在解决方案中加速整合运用,有望推动行业整体升级,引领视频监控智能化时代。&全面拓展创新业务,前景可期。公司基于视频技术,不断拓展各项创新业务。其中,互联网视频业务方面,萤石云视频平台不断推出中小微企业、家庭及个人各种需求的系列产品,已拥有千万级用户,在全国超过500个城市发展了1000多家萤石O2O店;机器人业务方面,以移动机器人为载体,依托“阡陌”成熟应用的核心技术推出了智能搬运机器人、智能分拣机器人和智能泊车机器人,并在机器视觉和工业无人机领域的专业产品和解决方案上取得一定成效;汽车电子业务方面,公司在2016年年中成立海康汽车技术,并在10月的北京安防展首次向市场展示了汽车电子业务,产品包括行车记录仪、智能后视镜、车载监控像机及相关配件。&投资建议: 公司是全球视频监控龙头,国内业务高景气,海外业务高增长。通过持续投入研发,提升安防行业产品核心竞争力,并在解决方案中加速整合运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并基于视频技术全面拓展创新业务,助力长期可持续发展。预计公司年EPS分别为1.05元、1.39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45元。&风险提示:海外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风险;产品技术更新换代风险。6.2. 大华股份:后端优势助力率先享受人工智能红利三大因素决定公司将是安防人工智能浪潮的最先受益者。1、规模效应支撑顶尖AI算法研发投资,公司作为全球安防领军企业之一,持续保持着高研发投入,科研团队实力雄厚;2、智能化产品后端先于前端放量,公司着后端收入占比具备优势;3、安防智能化要求决定市场将向全解决方案公司集中,公司已向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丽转变,拥有全产品体系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行业机遇四喜临门:1、 “雪亮工程”将带来千亿级增量市场;2、在政策要求和智能化反向带动下,视频监控高清化进程将加速提升;3、海外市场远大于国内市场,公司积极推进自主品牌实施全球化战略,海外业务规模不断扩张,高速增长,优势明显;4、PPP模式直击传统模式痛点,安防PPP项目即将进入高速发展轨道,助力公司抓住新疆安防市场机遇。公司AI能力未来将向多个新兴领域横向复制,与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电子、无人机、新零售等新应用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前期高投入逐步进入回报期,公司进入发展新阶段。公司引入原华为地区部总裁李柯先生成为总裁,注入强大核心能量。同时启动史上规模最大员工持股,购买资金总额达到8亿元,覆盖员工人数3218人,覆盖比例达到37%。公司过去几年高投入进入成长回报期,费用率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销售毛利率与海康威视逐渐接近,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增长期。&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安防龙头企业之一,将是本轮“人工智能 安防”红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同时公司积累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市场渠道能力将赋予其向多个新兴行业横向复制的优势,此外公司引入华为高管,启动史上规模最大员工持股,都预示其将进入发展新纪元,我们预计公司年的EPS分别为0.88、1.18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30元。&风险提示:安防智能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6.3. 东方财富:携互联网强大基因打造智能科技券商强势推进交易通道“平民化”,市占率稳步提升。公司借助互联网重构券商经纪业务的成本优势,推出全行业最低净佣金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分钟极速开户(转户)通道和多元化功能整合网罗各层次用户,迅速扩大用户基础。“低佣金 优体验”两大平民化战略助力公司打破传统券商凭借交易资格赚取高额佣金的行业格局,成效卓著。截至2017年9月,公司股票市占率再创新高达1.638%,呈稳步增长态势。&携互联网强大基因领航科技券商,增值服务全面开启。公司明星产品“股吧”互联网基因优势凸显,在经纪业务圈存海量用户后,极有可能构建角色打造“人人投顾”众包化平台,以满足中国投资者对投顾服务的庞大需求。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向海外成熟市场变,券商向综合财富管理平台演进已成趋势。公司相关布局业已展开,如:两融、股权质押、被动指数基金、小额信贷等。以基金代销为起点,后续泛财富管理增值服务空间巨大。&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证券业务边际、深度不断拓展,拥有突出的数据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客户优势。依靠更低廉成本及更优质服务,科技券商龙头态势已现。我们预计年EPS为0.16、0.31元,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16元。&风险提示:证券市场景气度未及预期,互联网券商市场竞争加剧。6.4. 浪潮信息:AI基础设施龙头崛起进一步确立国内AI基础设施龙头地位。公司目前已具备业界最全GPU服务器产品线,也是唯一可提供深度学习FPGA加速卡的主流服务器厂商,同时拥有深度学习训练框架优化工具等AI计算软硬件全体系。公司公告已占有中国人工智能计算服务器市场60%以上份额,占据BAT的AI计算解决方案80%份额。公司同时与科大讯飞、奇虎360、搜狗、今日头条、Face 等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保持在系统与应用方面的深入紧密合作,帮助客户在语音、图像、视频、搜索、网络等方面取得数量级的应用性能提升。&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公司积极参与海外市场活动,组织新品及技术海外首发。公司在美国成功发布符合OCP标准的整机柜服务器OR系列。根据IDC预计2020年中国服务器市场仅占全球市场规模的20%,海外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服务器要进入全球前三,存储要进入全球前五,小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突破40%,全力拓展海外市场有望打破国内市场的瓶颈,打开新的成长空间。&牵手IBM,引入POWER高端服务器。公司公告与IBM中国签署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共同出资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其中公司出资5.10亿元人民币,占合资公司51%的股权。根据公告,双方合资公司通过研发、生产、销售基于开放的POWER技术的服务器,有望助力公司突破高端小型机生态瓶颈。&投资建议:公司是加强自主可控最佳受益标的,也是山东国企改革先锋,与IBM成立合资公司将加快推进公司小型机的市场拓展,另一方面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前景值得期待。预计年EPS分别为0.27、0.47、0.82元,维持“买入-A”评级, 6个月目标价26元。&风险提示:市场拓展进度不及预期。6.5. 恒生电子:智敬未来,赋能金融前瞻布局人工智能,赋能金融。公司2017年6月发布四款人工智能产品,旨在携科技之利器,建设高效率、低成本、个性化的服务平台,助力金融机构开启人工智能新时代。其中,1)iSee机器人智能金融投顾平台可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推荐引擎等技术,以用户画像为依据,提供机会挖掘、交易陪伴、精准服务的智能决策辅助;2)智能小梵可通过强大人机自然交互,提供精准数据提炼及智能资讯分析;3)智能投顾机器人BiRobot3.0以“财富管理自动化 智能理财”为核心,满足投资人财务规划的需求,并实现多投资目标管理与定期检视再平衡;4)智能金融客服平台以语音识别、智能语义、智能知识为核心技术,实现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及深度增强学习力能,可提供7*24小时无间断的高效、优质服务。&“资管新政”带动监管IT需求上升。受监管强化的影响,金融行业整体的业务创新近年来有所放缓。尽管下游客户创新性业务所引致的IT需求有所下降,但公司抓住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监管政策出台带来额外IT建设需求的行业机会,业绩继续保持稳定增长。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我们判断公司将受益于“资管新政”带动的监管IT需求上升。&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无可争议的金融IT龙头。从长期来看,将全面享受国内金融业的高速成长以及产业智能化的升级浪潮。考虑到公司2017年确认投资收益较多,预计年EPS分别为0.91、0.84元,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65元。&风险提示:人工智能业务发展低于预期。6.6. 四维图新:自动驾驶产业链的整合者成功纳入杰发,车联网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已成功收购杰发科技,进一步实现了对汽车电子芯片资源的整合,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数据云、内容服务、车载语音、手机互联、导航软件、地图数据的车联网全产业链,圆满完成“芯片 算法 软件 地图”的战略落地。公司的产业链延伸到关键的汽车芯片环节,将助力其对高精度地图、人工智能和芯片的结合,从而形成A股中唯一的“高精度地图 车规级智能芯片”上市公司,并可提供完整的自动驾驶方案,作为自动驾驶产业链的整合者,稀缺性突出。&与杰发的协同效应正得到充分发挥。杰发正协助将公司的导航电子地图、车联网产品VUI、WeLink 等产品推向包括后装市场在内的更多市场。同时借助公司与众多前装车厂的深入合作关系,杰发的芯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车厂包括合资品牌车厂选择使用,双方协同效应显著。&投资建议:公司实现了“芯片 算法 软件 地图”的完整战略布局,有望率先受益于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预计年EPS分别为0.20元和0.36元,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32元。&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业整合风险。6.7. 富瀚微:打造安防AI芯片领域的“展讯”2017年成为公司进入安防IPC芯片的拐点。公司收入由用于模拟摄像机的ISP芯片和用于网络摄像机的IPC芯片构成。2016年ISP芯片收入2.24亿元,是最主要收入来源;IPC芯片收入仅0.67亿元,主要是消费级较低端IPC芯片,专业安防贡献极少。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全高清网络摄像机SoC 芯片项目已流片,预计2017年量产。根据公司2017年中报,基于自主的Smart264编码技术,公司已经推出了智能高清网络摄像机SoC芯片及解决方案,并协助关键客户完成产品开发,IPC SoC市场份额得到进一步提升。&全球安防龙头海康威视与公司关系日趋紧密。公司董事龚虹嘉先生是海康威视第二大股东,副董事长,龚虹嘉先生妻子陈春梅女士持有公司13.47%股份,兄弟龚传军持有公司2.52%股份。公司创始人杨小奇早在1995年就与海康威视大股东五十二所联营企业进行过良好合作从而建立紧密联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与海康合作成功把握ISP芯片机遇,充分证明自身研发和市场能力。根据公告,2016年公司全年来自海康关联收入1.3亿元,而2017年截止8月4日公司与海康关联交易金额就达到1.03亿元。&将智能识别ip嵌入IPC芯片更有可能成为智能摄像头通用方案。目前智能摄像头有两类芯片解决方案:1、采用较为通用的视觉处理器,如海康威视深眸摄像头用Movidius、英伟达Jetson系列芯片,能够运行各类神经网络算法,但价格相对较高,主要针对高端市场,一般客户难以承受其高价;2、将智能IP嵌入到视频监控SOC芯片中,优点是因为是专用芯片,量产后功耗、价格等都极具优势,缺点是功能拓展性有限。安防芯片龙头企业华为海思最新IPC芯片Hi3519即是选择第二种方案。公司招股说明书透露2015年公司关联方海康威视已经将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及人脸图像的检索系统及方法专利授权给公司,用于新一代IPC芯片中,使其拿到为数不多的安防智能芯片“入场券”。&公司在IPC市场有望复制“展讯奇迹”。2008年联发科在手机低端GMS芯片市场份额曾一度高达90%(iSuppli数据),类似于目前华为海思在安防IPC芯片市场的地位。2009年后展讯借助6600芯片方案以性价比和营销服务优势实现2G业务扭转,并成功抓住移动TD-SCDMA的技术变革机遇(2009年5月获中国移动价值9000万人民币的TD-SCDMA研发合同)。根据iSuppli数据,2011年展讯通信TD市场份额由2009年的15%左右提升至55%,。公司目前在IPC市场与华为海思的竞争状态和当年手机市场的展讯与联发科相似,主要借助性价比和服务优势,也面临智能化的技术升级机遇和大客户的支持,我们期待其复制“展讯奇迹”之路。&投资建议:公司是A股稀缺的视频监控芯片设计公司,背靠全球安防龙头海康威视的紧密关系,2017年有望成为其进入规模更大、增速更高的安防IPC芯片市场的拐点,公司有望借助智能化浪潮复制“展讯奇迹”。我们预计公司年EPS分别为3.16元、4.6元,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235元。&风险提示:IPC芯片市场推广不及预期。6.8. 超图软件:发挥GIS基础软件优势,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积极布局人工智能GIS。公司研究院院长李绍俊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公司下一代GIS软件会是人工智能GIS,公司会持续在这些IT前沿技术上发力。公司发布的“SuperMap GIS 8C(2017)”就已添加了空间大数据引擎,为用户基于地理信息的大数据处理、挖掘与分析提供了便利。&进一步巩固不动产后续服务领域占有率。公司通过持续投入研发,完善不动产登记应用产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借助先发优势进一步拓展其在不动产登记领域的占有率。其中,公司积极为各市县提供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服务,并产生多个千万级别订单。除不动产登记业务外,公司也迎来了包括农村建设用地调查项目、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试点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国家级试点启动在内的重大机遇。&土地三调是不动产登记后,公司迎来的又一重大机遇。根据2007年启动、2009年底结束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情况,中央财政批复经费21.16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批复130.9亿元,两者相加超过了150亿元,预计土地三调政府投入规模在10年前的土地二调之上,而其招标方与不动产登记市场类似,公司在不动产登记市场的龙头地位将确保其未来最大程度受益土地三调。&2018年至2019年底将是土地三调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高峰。根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内容,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2017年第四季度开展准备工作,全面部署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调查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制订以及试点、培训和宣传等工作。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组织开展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2019年下半年,完成调查成果整理、数据更新、成果汇交,汇总形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数据。2020年,汇总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形成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完成调查工作验收、成果发布等。预计2018年至2019年底将是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高峰。&投资建议:公司先后迎来全国不动产登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两大历史性机遇,同时国家加强信息安全建设、二三维一体化产品更替、进入军工核心市场等都是助力其加速发展的“助推剂”。预计年EPS分别为0.48元、0.64元,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25元。&风险提示:市场落地进度不及预期。6.9. 千方科技:拟收购宇视科技,进军“安防 AI”拟增发收购“视频监控 AI”领导厂商宇视科技。公司公告拟作价45.46亿元发行3.81亿股(11.94元/股)向千方集团、建信鼎信、宇昆投资等收购交智科技96.72%股权,并向10名以内对象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6亿元。交智科技承诺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23、4.04、5.04、6.04亿元。交智科技系为收购宇视科技而特别设立的主体,持有宇视科技100.00%股权。&宇视科技是全球领先的视频监控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向城市监控、公共交通监控、公共机构监控及大型企业监控等多个领域的用户提供定制化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同时分销标准视频监控产品,并通过海外分销商拓展海外市场,广泛应用于公安、交通、司法、教育医疗、企事业和智能建筑等领域。宇视研究院在前端与后端设备的AI应用方面,分别同Movidius和NVIDIA存在深度合作。参考IHS 2016年数据,宇视的视频监控业务国内市场份额4.5%,排名第三,全球排名第七。IHS预测,2020年我国视频监控市场约10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期为11%左右。&协同效应显著,助力公司增强“下一代智慧交通”综合实力。公司围绕交通领域“城市、公路、民航、轨道”等业务板块,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交通信息化产业链,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并正在积极开展“下一代智慧交通”的产业布局,力争成为“下一代智慧交通”的引领者。宇视科技是我国视频监控行业的领先企业,并在可视智慧物联、安防机器视觉等领域重点布局。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双方将在产业、技术、市场等多方面产生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同,增强公司主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显著增厚业绩。&投资建议:假设收购顺利完成,2018年起按照备考利润并表,考虑增发摊薄,预计年EPS分别为0.36、0.59、0.73元,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17.00元。&风险提示:收购事项尚需通过监管审核。6.10.和而泰:C-Life平台开启智慧家居的人工智能时代线“大数据 人工智能”双引擎助推C-Life平台,引领智慧家居时代。公司基于16年专注家电智能化的产业经验以及自身在家庭生活场景数据交互领域的优势推出了智能家居平台——C-Life。C-Life平台以公司的核心业务——智能控制器作为整个家庭生活场景中的数据终端,全方面采集和整合智慧家居多维数据,通过后台的人工智能模型计算,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提升家庭生活的用户体验。&业绩高增速得益于于万物互联浪潮以及海外订单转移的趋势。公司近两年业绩持续性高增长的动力来源于以下两点:1)物联网产业的爆发周期已经越发临近,实现万物互联,智能化终端是基础。随着智能化终端数量的加速增长,作为核心部件的智能控制器的需求将持续上升;2)海外家电等大厂商开始向国内智能控制器企业转移订单,而且海外的订单的毛利率较高。&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家用智能控制器行业主力之一,致力于个人与家庭生活场景集群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与运营,通过获取并打通家庭场景的多维大数据,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商业智能技术的数据模型,服务于个人与家庭生活。预计 EPS分别为0.21、0.28元,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14元。&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降低。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上海展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