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如何做好电商好

2017年会 -->
派友在派代商论里面发过《做电商选择对了才更容易成功!先说说如何选产品,写给低段位的电商朋友》一贴,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集合以下几点告诉大家如何选择产品。一、暴利=高回报很多电商将毛利做到50%已经很满足了,然而这不能算是高利润,电商想要成功就要尽量把产品利润做到70%、80%。暴利意味着高回报,只有利润高了,才能大胆投放广告,做好产品市场推广。二、高客单价是王道做电商,产品客单价最佳在200元以上,500~600元的客单价都不算高,一般客单价在300~400之间就可以了。三、挖掘重复购买率高的产品要尽量选择重复购买率高、用户忠诚度高的产品。这一点不仅适用于电商企业。因为这样可以省去开发新客户的成本,提高客户忠诚度会让你的生意越做越轻松。四、避开季节性产品应该尽量避开选择季节性产品,这类型产品需要准备多季节的产品从而导致库存压力增大,资金流动性也会变得很慢,如果是作为新手来,没有好的供应链管理会很难解决这些问题。五、选择更新慢的产品有的产品可以买一辈子,这样就省去了产品开发设计的费用,你要想的仅仅是如何做好销售就可以了。六、市场规模决定胜算在决定销售哪类产品之前,先核算一下当前类目下,前50名的销售金额数量,排名前三名的卖家是哪些?如果第一名的单月销售量在2000,第三名的单月销售量也在1000左右,及时这个类目不是大类,但是也能让新手能快速入行,并且能有不小的收获。那么对于上次提出的6点建议,我是怎么想的呢?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想法。第一:见到回头钱让你更有信心和希望。小电商一定要赚钱,特别是低段位电商,这里的赚钱是见到回头钱,是扣除成本还会略有盈利!很多朋友又会说,这是废话了。但是在你们选择到底哪个品类的时候,你们考虑最多的是什么呢?是行业发展的前景呢?还是我将来能做多大?还是哪个我更容易马上见到回头钱呢?如果是我,我只会着眼于眼前,就是可以迅速盈利,回流资金,增加财富。也许有人会说我目光短浅,那我就是建议低段位的电商朋友目标就要变得短浅一点为好。只有活着的人才有资格谈论将来,如果你每天都为生存担忧,会有很多时间去考虑将来吗?而资金投入少、人力需求少,利润高的产品恰恰可以比较快的见到回头钱。烧钱做用户量,做规模,做市场占有率那是电商大佬们的事,对于我们这些低段位选手,一定要慎重再慎重,这种想法不可有,我们不但没有那么多的钱可以烧,甚至我们还要为我们的生活而担忧。如果一直不赚钱,你能坚持多久?如果一直赔钱,你又打算陪多久??所以有钱回来,一计算,你还是赚钱的,虽然不多,但这是成功所必须的催化剂,意味着你会更坚定的坚持下去,意味着你生活在阳光下。没有阳光的日子,可想而知电商朋友们生活是多么的迷茫。第二:手里有钱,心不慌。少投入、少库存(不受季节变化影响的产品,产品更新换代慢的产品,保证了你可以保持较小的库存规模),少投入不代表不投入,而是说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钱尽量不要压在货上或者其他固定的投入上,比如说办公场所、仓库、办公设备上等。钱只有投入到营销上,钱和商品才能滚动起来。(有钱可以随便花的除外)第三:做可以反复消费的产品可以不断积累客户,这样低段位的电商就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即使你如蜗牛一般的速度前行,虽然很慢,但是你的固定客户数量是在增加的,你的销售额一直是在增加的,你就可以看到你自己的进步。你就有了更多学习的动力,然后就提升了你的段位,你会觉得前途一片光明。第四:给了你允许犯错的空间,你的店就会有更长的寿命。低段位卖家尽量避免进入走量的迷途,走量不单单取是产品便宜,利润低就可以,更多的是你的推广力度(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钱啊,也是高一点段位卖家具备的能力),客服的销售能力等等很多因素,而不走量,就意味着不用压那么多的货,不用请那么多的客服,不用使用复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不用投那么多的广告,即使转化率低一些,由于利润足够高你仍然还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可以说只要能卖出去,就会稍有盈利,你就有了更多犯错和成长的机会。利用好这段时间提升自己的段位。第五:精力用在销售上。为什么在刚开始进入电商行业的时候,我建议大家选择没有明显季节性的产品而且尽量一款产品形式比较固定,可以尽量卖的久一点的产品。因为产品的开发是一件非常费精力的事情,而且开发完成后又需要进行产品包装、文案等一系列的事情,还有客服的培训等等,让你把精力都花在这个上面,而对于低段位的同学来说,可能就会把所有精力都陷入其中,而没有精力去好好的研究产品的销售和渠道的拓展上面,从而导致销售不利,库存上升,资金流动减慢,收入降低,最后企业陷入被动。第六:还有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来,就是聚焦。产品、精力、钱都在聚焦。聚焦者是不是更容易成功呢?总结到最后才发现,貌似上面说的最终目标都是让低段位的电商们先活下来,有更大的机会活下来,还是那句话,只有活人才有资格谈论未来。总结到最后才发现,貌似上面说的最终目标都是让低段位的电商们先活下来,有更大的机会活下来,还是那句话,只有活人才有资格谈论未来。
【关于商道】派代商道定位为中小创业者的决策参考,内容集合电商业界评论、热点解读、高效资讯,聚焦创新创业、经营之道。 派代网微信订阅号——为中小电商创业者提供最鲜活、最干货的知识!电商大爷——全网电商精选内容,电商人必备APP,即刻扫码下载!
 是的,要生存下去,才能谈发展.发散.
 手里有钱,心不慌
 受益匪浅
 全是废话,如果有这样的产品,轮不到我们做!
 这个很有道理。
 实际情况往往比较复杂,不过楼主的文章还是很实用的,先活下去再求发展的思路肯定是对的。
 电商干货,受益匪浅!
@你关注的人或派友
亲,先登录哦!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对方邮件地址:
您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为什么现在电商不好做了?
十年前,80%的电商都是赚钱的,而现在电商却越来越难做,还可以抓住哪些机会赚钱呢?电商分析师表示,只有信息不对称才能赚到大钱,是这样的吗?
小蜜见过不少淘宝天猫的商家,开个小公司,不大的办公室里挤着运营和客服,打包仓管就在隔壁。要是遇到夏天时,还有一台破风扇立在身后咿咿呀呀的转着……怎么就这么苦逼。
不禁想问,电商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赚到钱?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笑道:“电商只有信息不对称才能赚钱。”
电商不正是打破了信息不对称才起来的吗?怎么又说电商赚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钱呢?
大家都知道,马云所打造的淘宝、天猫,就是为了让买家自由平等的选择最高性价比的商品和卖家。
商品信息透明,商户信息透明,购买记录评价透明,加上支付宝,就是达到最大的消费者利益公平。淘宝偏向买家,各位商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毕竟买家被传统不良的实体店骗怕了,淘宝致力于打破信息的不平等不对称,交易的不公平,淘宝天猫才抓获买家的芳心,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商购物平台。
这些都是不可辩驳的事实和道理,怎么就说“做电商,信息不对称才能赚大钱的歪门邪道呢?”
卖家为什么就这么苦逼?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一要靠品牌的日积月累,二要靠商品差异化。
不过,你差异化得了吗?分分钟被抄袭呢,今天上线的热销新品,三天之内就有同款更低价的出来。
那服务差异化呢?
只要是管用的销售策略,基本也会被学习掉,比如当年最热门的阿芙精油那套赠送很多礼品,服务超级好的玩法基本已经过时了。
你想做品牌现在真没机会了,商品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基本也没戏,那就只剩下了价格战了。
在淘宝上做到长期高价格卖商品真的很难。但这似乎是大多数商家不得不面对的选择,如果还有其它选择的话。
因为商品的价格信息,质量信息透明后,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家只能降价来应对,结果毛利越来越低,而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营销费用也越来越高,再加上淘宝偏袒用户的投诉评价机制,刷单的信用评分机制,整个卖家在淘宝经营的压力越来越大,整个阿里系的生态也越来越恶化。
所以信息一旦对称,卖家只会越来越苦逼,这是个必然!
信息对称后,商家做品牌就尴尬了
对于淘宝天猫,以及京东这样的平台,当然要做到信息最大的透明和对称,材料丶材质丶售后服务,以及各种的用户评价信息。基于这些信息来帮助买家找到最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
但是对于品牌商,这却是最致命的伤害!本文讨论的对象不是平台,而是平台里的商家和品牌。
要让品牌产生溢价能力有三种办法:
第一种是品牌的积淀和影响力;第二种是产品设计和服务的差异化;第三种是靠用户没有其他产品的选择,或者信息盲区的超额溢价。
中国改革开放不过40年,发展品牌也是差不多九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品牌积淀是谈不上了,诸如晋江服饰品牌基本都是靠砸央视广告,砸出个知名度。
产品设计,有抄海外的也有自己设计的。这些都是三四线品牌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获得相对溢价的基础,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国际一线品牌无法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用户没有那么多选择,三四线品牌获得溢价。说白了,用户没得其它选。而电商却打破了这个地域屏障!
当ZARA,H&M和优衣库等一线国际快消品牌(非奢侈品牌)以200~300元左右的价格出现在天猫上的时候,那些在百货商场端着的动辄上千的假洋品牌,怎么Hold的住!
当淘宝上无节操的抄袭,差异化的设计也没有了,而任何服务创新也可以分分钟被模仿。国内三四线服装品牌在淘宝天猫里面,往上打不过国际一线品牌,往下搞不过工厂店的低价。反倒成了夹心层,两头受气。
我这两年回到县城家,家人总是说淘宝就是好啊,一个是线上的品牌选择多款式多;二个就算是同样的品牌线上也便宜,线下价格太坑爹了,基本上能够在线上买就不到线下买。有了网购后,他们会总觉得线下卖贵了。
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的四个案例
本来大多数商家在淘宝天猫京东这么一个高度透明的市场里竞争,毛利润率基本都是接近底线的。
这时如果有新的商家进来,因为要做好评做销量,基本都会先用亏本的方式来卖货,9.9包邮,还有3元包邮的,真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这全是透明竞争惹的祸,看上去,淘宝生意是个死胡同,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起起落落的大卖家,一些卖家突然发财了,突然又消失了!早年的那些淘品牌,如今还剩多少呢?
2016年天猫双十一各类目TOP3排行榜
那就真的无解吗?
信息对称下的竞争,看似毫无破绽,其实破绽就在其中。这里举几个利用互联网信息不对称的例子挣钱的。
第一个,马东敏,做了百度历史上最重要的三个决定,第一个是劝李彦宏回国创业,第三个就是万买了李兴平的好123,现在仅仅是两个导航关键词,一年就可以给百度带来5000万以上的收入。导航网站也成了技术含量最低,运营成本最低,但回报率最高的互联网产品。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价值,就是有大量刚接触网络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小白”,你推荐他们什么,他们就用什么。说白了就是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用户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艘船只,不知去向作何决定,急需等待着灯塔指明方向。
所以很大一部分用户是因为触网时间太短等各种原因,而“无知”的,当然不等于他们可以被欺骗。
另外一个案例是在南京碰到的一个创业者。
他有几十个账号,加起来上百万的微信粉丝,在聚划算找到最热销的促销产品,然后到阿里巴巴找到货源,然后再在微信上以高于聚划算更高的价格向用户推荐。
他每选的每个产品都是热销品,也都赚钱。
如果互联网是透明的,用户应该去聚划算购买,而不是在微信购买。
唯品会品牌特卖特价,最早是聚划算干的,当然聚划算也只是把淘宝里面各种品牌促销折扣拎出来做团购频道,说到底在那会,唯品会不过是淘宝服饰品类里面的一个子集,甚至同款商品,在淘宝更加便宜,为什么越来越多用户选择唯品会呢?
因为很多用户时间精力有限,无法时时关注不同平台,真要什么都要货比三家分析,也真够累的。
第三个案例是发生在天猫京东的事情,当然很多人早已见怪不怪了。
每逢节日大促,阿里和京东都会拿出钱来补贴商户玩,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热销的商品。大促日,有多少是消费者买掉的,还是线下的零售商,甚至参与促销的商户自己买走的。平台的小二估计也是见怪不怪了!
所以每当遇到政府再三令下,或者媒体又批评电商假促销,我站在旁边哈哈笑,如果看促销日的财报毛利率基本是有苦难言吧!低于成本价卖,真是事实,怎么就没人信呢!
当然了,重点不在于告诉各位在促销日去抢货,而在于为什么很多消费者怎么就不知道货比三家呢,怎么就没有看到更低价的商品呢?
我曾经让很多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大佬回答一个他们自己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天猫强在服饰百货非标品,那绝大部分想购买服饰百货的用户选择淘宝天猫购物很正常,那么家电3c通讯产品标品,用户为什么不选择商品价格和服务体验更有保障的京东呢?
回答一下什么原因?刘强东说了,商品价格和服务,是影响用户决策的三大要素,老刘也可以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四个案例是双十一入围前十名的两个品牌NIKE和优衣库,难道是这两家传统电商的运营能力更强,也不是天猫给了更多资源,也不是这两家品牌的商品更便宜,服务更好。更重要的原因,数以千万的人在线下时就认同了这两家品牌,冲进来直接购买了,而并没有去比较其它品牌的商品。其实用户是有很强的自我先入为主的判断,淘宝天猫里每天大量用户直接搜索品牌旗舰店,都属于比较典型的,这群人根本不耐烦去做比较。
给电商人的忠告:不要打价格战
虽然电商的本质是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但由于人主观性,又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因而为商户和品牌创造了盈利的空间,而不再是单纯的低价思维。
一个是其自身教育和触网长久导致的,有些人就是不知道那么多,所以假货奢侈品总是有空间;
第二个是用户时间精力有限,哪有可能对比那么多网站和商品;
第三个是用户懒得去比较,习惯性的选择自己信赖的,够用就好,二次选择成本太高;
第四个是用户先天认知问题,直接忽略掉他不关注的品牌和商户。
非常大一部分人面对电商,面对漫漫的网购世界,他们是一片迷茫的,他们需要被引导告知,什么值得买,而不只是靠一套搜索比价工具,所以才有了淘宝客,淘宝达人,微博网红……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买家有“三六九等”,而且他们关注点都各不相同,绝对不止是价格,电商的核心竞争力绝对不是低价!买家还会关注是不是正品、行货、保真,会关注产品质量是否稳定,会关注其他客户对你产品的评价,到最终你才能俘获买家的信任,买家这才愿意花高价试一试,这样你的产业链才有能力良性循环。
第二个是在淘宝天猫京东体系,终究难以避免透明,在销售中处于被动局面。所以电商人终究要回归线下或者有自己的“官网”,把自己的用户与其它商户、商品隔离开来,建立自己的粉丝群,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长远的事情。当电商转回实体时,这才是产业升级之始。
来源:派代网
电商圈内事
微信号:dsqns001
最有料的电商圈内大号!!!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做好电商运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