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05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正文
周锋成:人民币贬值对现货原油,现货黄金白银的影响及操作建议
受美元指数回落、以及中国央行主动大幅度引导人民币贬值影响……
受美元指数回落、以及中国央行主动大幅度引导人民币贬值影响,投资者今日追捧金银,白银暴涨超100点扭转了跌势,后续逢低做多。
行情回顾:
中国央行将美元/人民币中间价从6.1162大幅上调至6.2298,逾千点的涨幅在汇市中激起涟漪。亚系货币受到人民币拖累回落,并引发其他非美元货币回落,美元全面上涨。
中国央行称,优化做市商报价有利于提高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扩大市场汇率的实际运行空间。但市场解读认为,中国央行此举旨在重新提振中国出口的竞争力。
今天白银、黄金出现大幅上涨,扭转了前期弱势下探的格局,而来自中国的买入力量是推升金银的主要来源。一方面人民币贬值促使中国投资者买入黄金、白银企图保值;另一方面美元受昨晚美联储费希尔讲话打压,也支撑金银上涨。
消息面上,据欧盟官员称希腊和国际债权人就新的援助协议达成一致,协议达成将让希腊留在欧元区,并避免破产,这为最终协议铺平了道路。美元日内承压有这个原因。
进入欧美时段,重要数据不是很多,我们需要关注中国的举动是否会引发市场的担忧加剧。
北京时间17:00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智库ZEW8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8月ZEW经济景气指数意外降至25.0,反映出对于全球经济放缓或拖累德国这一欧洲最大经济体的担忧。但欧元、美元并未明显受此影响。
晚间市场关注:
20:30美国第二季度非农单位劳动力成本初值,前值6.7%,预期0.2%;
22:00美国6月批发库存月率,前值0.8%,预期0.4%;
晚间市场策略:
基本面上,中国央行的动作对金银的影响力预计不会持续很久,而市场焦点将重新转向美国的货币政策。美元本周的调整可能已经接近尾声,金银上涨空间将受限。
【现货白银(长商银)技术面】
阻力位:;
支撑位:;
长商银具体操作建议:
1、长商银:美盘见多单进场,止损40个点,目标:3080破位持有;
2、长商银:日内如见空单进场,止损40个点,目标:;
天通银具体操作建议:
1、天通银:亚欧盘多单进场,止损40个点,目标:3080破位持有;
2、天通银:空单进场,止损40个点,目标:;
华夏银具体操作建议:
1、华夏银:亚欧盘多单进场,止损40个点,目标:3060破位持有;
2、华夏银:空单进场,止损40个点,目标:304-3020;
【现货原油(长商油)技术面】
支撑位:20
长商油具体操作建议:
1、长商油:亚欧盘2000附近多单进场,止损20个点,目标:;
2、长商油:亚欧盘空单进场,止损40个点,目标:;
华夏油具体操作建议:
1、华夏油:亚欧盘270附近多单进场,止损3.5个点,目标:275.24-276.58;
2、华夏油:日内如见276.24-278.58空单进场,止损3.5个点,目标:270-268.53;
评论正文请勿超过200个汉字。人民币股城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投资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自本人质疑中国外储局持续多年的人民币一路升值政策是给美英投行直接赠送美元以后——胡晓炼女士易纲先生近期作出一系列回应。但是这两位央行和外管局的领导在回应中却始终回避一个要害的问题: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美英共济会成员属下那些基金(高盛、大摩、索罗斯之类),一直巧妙利用人民币升值政策直接套利大赚美元!    其结果是,中国银行几年间通过货币兑换白送人家美元几千亿,而把通胀的祸根留在中国百姓的肩头上!因此,人民币持续升值政策实质就是直接给美英投行送钱让利的政策!    然而对这一根本问题,也是本人所正面质疑外储局货币政策的关键问题——胡、易二位在所有的回应中始终只字不谈,仿佛它不存在。而只是绕过去大讲什么人民币升值后可以多买点洋货来平抑物价,以及人民币账面资产也随升值而升值之类不值一驳的笑谈,还有什么结构平衡之类的玄虚清谈而对质疑者虚与委蛇。    这边每年拿中国人辛辛苦苦挣到的血汗美元白送人家成千个亿(且不去说那些两房债券之类的糊涂帐),那边则描摹一个画饼得一点小费,竟然厚颜地告诉中国人这种送钱生意很划算——难道这就是作为当今中国金融管家的认知水准?!嗨,好一笔混乱糊涂账!    但是,国家外汇储备不是你胡晓炼、易纲自己的钱。你们作为管家有责任为中国人管理好,保护好。如果我们发现有严重流失自然有权问责。这不是什么学术问题,也不必谈那些抽象玄虚的意识形态和理论,我所问只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问题:你们到底是不知道,还是明明知道而有意为之——只要人民币连年升值,就意味着给英美共济会所属那些投行基金的外汇炒家们直接输送美元??对这个问题,其实只需要回答一个字或者两个字——知,或者不知?是,或者不是?    至于其利弊和汇改方向正确与否——你们应当留给“被送钱”的国家和公众来做判断,那些玄虚飘渺的“结构性”意识形态和理论在此是毫无意义的!    今日读到央视记者纽文新先生对两位行长的两篇评论,虽然其所论鄙人也非完全赞同(他忽视了升值后通过货币兑换就可以直接套钱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但对其坦率的质疑精神鄙人则深表钦佩和支持!故特予以推荐介绍。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钮文新: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该换换脑子(转载)  
  我一点都不反对灵活而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但我实在无法忍受央行高管对问题认知得如此浅显、机械而教条,更不能容忍他们自己困住货币政策的手脚。  比如,胡晓炼用了较大的篇幅告诉我们,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个多目标政策,既要关注通胀,又要考虑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就业等问题,还要推动金融改革。同时,又用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说法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一种疾病,一种危险的有时甚至会致命的疾病,如不及时制止会摧毁整个社会。”  不仅如此,胡晓炼还把中国老百姓绑架进来。说: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受通货膨胀损害最大的是低收入群体,尤其是我国4000多万的城镇低收入群体和近亿人的农民工,处理不当容易对社会公平和稳定造成影响。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货币政策是管理通胀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应不断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确保实现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对于中央银行而言,首要的责任是币值的稳定,防止产生高通胀的风险。  言外之意无非是说: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多目标,但不管多少目标,其它都是次要的,控制通胀最重要。  我可以举一个理论上的反例。胡晓炼用的所谓“不可能三角”,这个经济现象的发现者之一名叫保罗·克鲁格曼,同样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的著名论著《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书中,明确指出,治理诸如日本经济出现的“流动陷阱”这样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管理型通胀”――让利率低于通胀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  这就是说,有意识地加大货币供应,构造通胀预期,让人们相信“银行储蓄”会蚕食财富价值,这是扩大内需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作为中央银行,“管理型通胀”是完全可以使用的、拉动内需的手段。谁都不愿意看到恶性通胀,但是不是因为要防止恶性通胀排斥“有管理的、可控的通胀”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所以我认为,胡晓炼的想法,不是在解开货币政策的手脚,相反是在为货币政策上枷锁。  我希望胡晓炼副行长好好研究一下,在美元强势地位未改,人民币客观上早已被规定为弱势货币的前提下,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不是可以对冲“输入性通胀”?我认为,不能。  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是“输入性通胀”的根源,而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与供求关系的变化无关,而更多的是美元(大宗商品计价货币)贬值、金融炒家操纵的结果。所以,无论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都不会抑制美元的贬值,甚至会给国际炒家“中国需求论”的借口――你越升值,他认为你卖得越多,越供不应求。  实际上,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不管汇率如何浮动,在开放条件下,弱势货币国家没有“完全独立”的货币政策。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除美国之外,大家都一样。不是吗?欧元比人民币强势得多,但它有“完全独立”的货币政策吗?这是世界的现实,非常残酷,央行不可掉以轻心!  我们再看一个现实问题。胡晓炼认为,中国贸易发展应更趋于平衡,适当通过汇率等价格手段调节贸易不平衡和国际收支失衡有利于缓解外汇流入和储备积累过快的压力,实现经济更加平稳、可持续的发展及货币供给平稳有序的增长。  这简直就是一种“不明利益立场的混话”。我可以肯定地讲,中国的贸易失衡是美国人、西方人强加给我们的,是他们大规模地把生产加工的产能转移到中国的必然结果。不是吗?中国60%以上的贸易都是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必然是顺差(出口货值一定大于进口货值,顺差使我们的加工费)。  我们做一个极端的假设,如果中国的对外贸易全部都是加工贸易――进口是用于加工的原材料、出口是加工之后的商品,那中国的贸易顺差一定会刚性积累,请问,人民币升值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平衡这样的贸易?显然这是无法办到的事情,除非中国人不吃不喝给外国人白干;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美国企业滚回美国本土去生产。  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一般贸易是逆差370亿美元。这说明,中国的贸易条件正在加速恶化,而我们的央行副行长还认为这是好事,这不是很奇怪吗?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全球化分工的前提下,根本就不存在平衡的可能。奥巴马主张“重新恢复世界的平衡”,那是试图把金融危机的责任推卸给“世界经济不平衡”,推卸给中国的出口导向。目的是以此为由,让中国把辛辛苦苦赚来的美元,无偿地归还美国,这样世界就平衡了。  所以,所谓的“平衡”这不是经济,而是政治。身为央行高级官员,难道连这么浅显的问题都看不懂?为什么还要拿着西方人的愿望,对中国人说叫。  请胡晓炼副行长注意,世界正处于衰退之中,全球性的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将是未来世界经济的主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您是不是更该去多想想,传统金融学、货币学是否是用于新的经济现实?有没有更新的方法解决,在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前提下,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过去的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今天的现实了。现实的问题需要大家从新思考,从新求解,需要理论的创新。(原文链接:http://finance.jrj.com.cn/opinion/.shtml)    
  钮文新:易纲你算了一笔糊涂账    ( 13:59:31)    我很尊敬易纲,但是今天抱歉,我不同意、至少是不完全同意易纲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一些论述 。  第一,易纲说:升值可以抑制通胀,升值多一点,通货膨胀就可以少一点。理论上说不错。但在我看来,升值最多可以“缓解”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但这还仅仅是静态的理论描述。与事实差距甚大。   日之后,人民币一路升值,而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中国通胀越演越烈。易纲举例说:豆油,中国的大豆已经超过一半是进口的,千家万户都得吃豆制品,豆粕还可养猪,有多少人不吃猪肉?如果不升值,那大豆、豆油、豆粕的价格都得比现在贵20%以上。这是事实吗?大豆、豆粕、石油、铁矿石不都是伴随着人民币升值一路涨起来的,国内价格随之一路上涨。   为什么?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购买。这其实恰恰为“国际炒家”提供了借口。所以,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暴涨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理由是什么?中国需求论。同样,稍微知道期货市场的人都知道,期货价格从来都是被“金融大鳄”操纵,跟供求关系没多大关系。豆油就更是这样,国内豆油价格的上涨,主要原因是外资垄断所致,人民币升值对平抑豆油价格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当时最终阻止价格上涨的因素是行政手段,最终两个手段都没有阻止豆油价格的刚性上涨。   这是事实,不容否认。我们的学者和官员必须停止这样“从理论到理论”,不仅无视事实,反而歪曲事实的做法。  第二,易纲说,汇改以来,中国在年期间出口每年是以超过20%的幅度在增长。就是说,汇率调整并没有影响出口,出口反而大幅度增长,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中国产品的增加值,在这一期间都发生了。   这是事实吗?是事实。但我们必须看到,这期间的出口大增是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畸形消费”达到极致、它们购买力过去的体现。这样的情况未来还会有吗?不可能!我们不能用特殊情况替代一般规律。难道易纲所遵从的理论,允许他承认“货币升值无碍出口增长”说法?恐怕很难。  第三,易纲居然否认“人民币升值会蚕食中国外汇储备”的事实,这实在让我无法忍受。众所周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就意味着美元对人民币贬值,难道美元贬值,不是美国减轻债务负担的手段吗?当然是。   我们说,美元贬值就意味着美元购买力的下降,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购买力的下降。去看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是不是因为美元的贬值而大涨?当然是。20美元一桶的石油相对于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它意味着1000亿桶的购买量;而同样的外汇储备量相对于80美元一桶的石油,只有250亿桶的购买量。这是何等巨大的反差,难道易纲算不清这笔账?   美元作为国际大宗商品的唯一计价和结算货币,它的贬值,当然会引发全世界的通胀,这不仅符合经济学原理,而且早已被事实多次验证。这样的事实也容得否认吗?所以,要看中国外汇储备是上水还是缩水,去看看它的购买力一目了然。   易纲也承认:“美国的通胀会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下降,可以认为是损失。但多年以来,外汇储备的收益率是高于美国的通胀率的。”意思是,只要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高于美国的通胀率,外汇储备就保值增值了。这实在太荒谬了。   美国过去的通胀率是因为中国等出口商品价格低所导致的,但这个过程中,中国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一方面出口价格在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卖不上价儿;另一方面必须承负美元贬值而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所以,外汇储备收益率跑赢美国通胀率算什么本事?您能不能跑赢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率,能不能扭转中国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那才算真本事?遗憾,我们看到的外汇储备资产中大量都是极低收益的美国国债,而不是大量全球矿产资源。你们为什么没有不具备战略性投资眼光?   所以,别用糊涂账蒙骗中国老百姓吧。我们用低价商品抑制了美国通胀,而外汇储备仅仅是跑赢美国通胀,实际是“两次用中国的财富贴补美国人”。第一次是在出口商品上贴补了一块,第二次是在外汇储备投资收益过低上又贴补了一块。  
  胡晓炼:人民币汇改方向正确成绩明显  
15:39:15  新华网北京7月30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30日撰文指出,实践证明,人民币汇改把握了有利时机,选择了正确方向,成绩明显。    胡晓炼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根据国情和发展战略自主作出的正确决策,是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适应新的发展和开放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利于维护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符合我国长远和根本的核心利益,是在正确方向上作出的必然选择。    “我国存在的储蓄率过高、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问题,应通过一揽子结构性政策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由于汇率政策影响内外整体比价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政策地位不应低于一般的产业政策。如果内外比价关系不正确,国内经济的价格扭曲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经济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汇率政策与其他结构性政策相互配套,可更好地发挥理顺价格形成机制的作用。”胡晓炼撰文称。    胡晓炼进一步指出,汇改在以下四个方面成绩明显:促使企业加大产品升级换代和创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出口结构优化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扩大进口支持内需,降低进口成本,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推动资源配置优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改善和更加平衡的发展;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的努力,有利于发展对外关系。    在汇改对进出口的影响方面,胡晓炼指出,汇率变动过程中,有企业获益,有企业受损,还有企业在一部分业务中获益,而另外一部分业务受损。通常为了得到政府的政策帮助,容易强调汇率浮动对其出口、利润和就业的影响,而较少大力宣传对其进口品成本改善以及其他方面的利好因素。这时候反映出的汇率浮动对企业承受力的影响就会偏于负面,可能与实际产生偏差。对此应该谨慎全面分析,作出客观评价和判断。         
  何新:市场化改革败坏了中国教育制度    (何新六十自述增补内容)      何新说:我平生友朋遍天下。但我一向不拜师也不收弟子。1988年我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任副研究员时,就有资格收研究生。多年来一直也有不少人慕名欲投我门下,但我一律不收。何故?庸才遍天下,孺子莫可教也。    全面理解我的学术思想,需要多方面多学科的学术准备和基本知识,而当今能达到我要求的年轻人几乎根本没有。所以我的学术将来只能遗憾地失传,成为一代乎绝学。    市场化改革已经败坏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今日中国之教育体系与医疗体系一样,变成了商业操作的市场。医生靠卖药赚病人的钱,老师靠卖知识赚学生和家长的钱。教育改革亦如医疗改革,愈改愈坏!    从小学起,一些教材特别是“奥数”一类辅导资料,就设定一套虚假无实,未来多数终身无用的虚幻知识体系。折磨而且浪费小孩子的生命头脑和时间。此种体制培养之学生,皆为应试入名校谋学历,竞分数而弃实学。    当今学文科者学成不通文墨,学理科者学成不务实技。社会失德,金钱与权势左右一切。唯娱乐化与动漫化弥漫浸淫当代文化。此种文化氛围下所育成之青年多而无脑。    青年乃国家之未来与希望。青年无才俊,中国之前途,不可言矣!    80年代我在中国学术界之所以能取得一席地位,不是靠学历,也不是靠关系,而是靠真学问,靠真本事。英雄不问出身。我很怀念80年代的社会环境和那个文化氛围。    现在中国有什么“富二代”“官二代”的世袭现象,用人以学历出身设了重重限制;似乎要重建魏晋九品中正制和世袭门阀的阀阅贵族制度。而80年代的中国还是一个平民社会。全社会礼贤下士,重实才不重身份,重能力不重学历。所以才能破格用人!政治很清明,社会风尚好,学风也好。    何新说:若没有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破格用人,我何新可能永远只是东北畎亩上的一介农夫。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何新,没有八十年代那种学术开明的氛围也没有何新。    所以,我始终感念邓小平。      (9)我多次逆多数而反潮流    何新说:我平生在学术和政治上,数次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有逆鳞犯言之举。    1988年夏季,我在《经济学周报》上撰系列文论,批评“价格改革一步到位”的闯关论。我警言曰:“群小乱政,政出多门,天下失序,有动乱之兆。”    是年10月我在香港《明报月刊》发表《当代中国政经危机与成因》,警言“如乱局失控,天下势必分裂而将现诸侯割据之局。”此文发表后为各国政要所关注,亦警醒邓公及高层。其影响之深,则为其后之事变所证实。我后来之所以得到参政议政之权,而能侧身于国士之列,盖以此。    1990年,东欧及苏联先后解体,“民主化”潮流披靡世界。美籍日裔学人福山撰书称民主化乃未来不可逆之历史潮流——“历史已经终结。”    所谓“终结”的意思,就是从此历史将是西方化、伪自由化以及美式民主之时代,社会主义理念已经过时。    [按: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一书中云: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的对立消失,自由民主原则战胜了共产主义原则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普世化原则。当代人类政治出现的诸多问题,不是自由民主原则本身造成的问题,而是没有充分实现自由民主原则带来的问题。因此,自由民主原则已经成为人类政治生活中最完善最理想的原则,今后人类政治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在如何充分实现自由民主原则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政治的原则不再有发展,因而在政治上人类的历史已经终结。]    但其后发生两次伊战、阿富汗战争、9·11事变,以及一系列金融危机,显示普世价值不可期,历史并无不可逆之潮流,金融资本主义仍需国家主义的政策介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亦并非未来之天堂。    何新说:其实,历史中本没有所谓不可逆的潮流——若有,亦绝非凡人所能知。    我观察人类历史之演进,乃知历史之本体是无序。在人类历史中,动乱、无序是常态。安定、组织化是动态,是短暂的。    所谓历史“伟人”,都是在历史之特定时代及背景下,缔造和构建历史新秩序之人。而任何一种制度秩序,稳定期通常不过持续数十年至百年左右,必因腐败及人性之堕落、私欲之扩张,而逐渐瓦解、疏离、废弛,而渐进入失序与维稳之中间态,最后终归于解体。须有这种眼光,人才会有历史感,而知道自己与以往一样,都不过只是历史中的匆匆过客而已!    历史中所谓“稳定”若不是一极独大,强权贯彻,则只能是诸种势力之妥协与制衡。西方“民主制”虽可略显民意,制衡权力,但金权资本集团利益与国家利益融合一体,本质仍是资本社会而非民权社会。从来没有什么不可逆之“普世性民主潮流”。    何新说:1990年夏,我在北京大学演讲指出:“伪民主是美国之政治工具”,“肢解中国是其既定目标”。我一个人当时以此论而对抗一个世界。    1990年11月人民日报全文刊登我的数万言《中国经济问题与世界未来》,此文被译成七十多种文字,传播全球。    不结盟国家论坛领袖尼雷尔读此文后,大为动容,写信给我,表示支持及感谢。卡斯特罗读此文之西班牙文版后,邀我访古,我遂建议古巴推动经济改革。    回国后,李鹏总理约见我。我建言中国经济方针宜变内需主导为外向出口主导,方可解决工业中生产过剩、库存积压严重的问题。此后中国经济方针转变,大力鼓励出口,于是外汇渐得积累,资金得扩散于民间。中国经济因海外资金技术之进入以及出口市场之带动,乃呈现近十几年来之繁荣。    1992年春,邓公南巡反“左”。我上书建言江李体制不可动摇,左右之道不可偏颇。一如文武之道,宜一张一弛,左右之言均不可废。邓公似乎容纳了我的意见。    2010年我出版《反主流经济学》,书中汇聚我历年来与主流派关于经济学政策之论战文章。我尝极力反对驱工人下岗及国企私有化之改制。近期我指出人民币持续升值,乃堕入美国基金及投行攫取中国外汇储备之圈套。    在这些关系经济方针之重大问题上,我多次以孤介之言逆乎多数而反乎潮流。    何新说:实际上我的主张并未成功。但是,我把我的话语留在了历史中。  
  何新: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升值必定导致通货膨胀       1    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升值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好吧,我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后面的货币学原理,用作举例的具体数字不是准确数字,仅供参考。??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理解中国外汇储备是从何而来的。?    中国国家的外汇储备,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    一、企业外贸所得(贸易所得以及外贸的顺差),?    二、外部投资的资金流入。??         先谈来自外贸途径产生的外汇储备。?    人们知道,中国的金融体制是独特的,国家实施外汇管制,也就是强制结汇的制度。?    比如,A公司是一个出口企业,每年向外国销售1亿美元的产品。A公司收入的1亿美元外汇,从国外汇入中国银行。?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制度,中国银行留下这1亿美元,同时按照目前的人民币汇率1美元/6.77人民币,给A公司支付6.77亿元人民币。?
国家留下了入境的1亿美元,然后支付了6.77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中央银行支出(发行)6.77亿元人民币,同时收入了1亿美元。这1亿美元就是多发行这一笔人民币的“抵押物”,或者说也是维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外币担保物。?    如果以后,A公司需要进口1亿美元的原材料,那么它就还要用6.77亿元人民币到中国银行把这1亿美元换回来。然后国家从外汇储备中拿出1亿美元给A公司,这就可以回笼那一笔6.77亿元的人民币。?    如果中国每年的出口贸易所得为1万亿美元的话,那么中央银行在增加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同时,也要加印(发行)6.7万亿元人民币投入国内市场进行流通。?    中国近年经济表面上呈现高度繁荣。大家都感到人们手里的钱比过去多了很多,中国人突然变得特别有钱了。那么,这么多钱究竟从何而来??    一项重要的来源,就是外贸出口(以及外资流入)为中国带来的大笔外汇储备,以及国家银行为吸纳这些外汇储备而向市场所增加投放的大量人民币。?    据我粗略地了解,中国近年每年贸易顺差可能在2-3000亿美元左右(估计的,不准确),也就意味着每年国家大约要增发人民币2万亿左右,这是一笔相当巨大数字的钱,相当于中国年GDP大约30多万亿人民币的6%以上。?    而且这些钱完全不归国家宏观调控所管理,都是企业和民间自己拥有的。这就可以知道,为什么现在一些中国人手中突然变得这么有钱了吧?!??         
  何新: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升值必定导致通货膨胀  2    反过来说,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对外贸易所得,没有这些外汇储备;而银行仍然超计划地增发、加印(发行)这么巨额的人民币,又会意味着什么呢??    答案是:那就意味着国家滥发货币,意味着制造通货膨胀。?    这里要注意三点:?    1、来自吸纳外汇储备而增发的人民币,与政府所直接控制的资金和信贷规模无关。这笔钱是不受政府控制的计划外资金,是民间和企业自己创造的货币资本。?    2、近年国内多数实业经济——除了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外,基本都并不景气。但是中国人却仍不缺吃不缺穿。这是什么道理呢??    原因就是由于出口企业通过出口(以及外资的流入)而创造了巨额的外汇——巨大数量的美元、欧元、日元,用这些外汇就可以从国外进口大量物资(资源、能源、商品和食品)。?    换句话说,由于中国有这么多外汇储备,才随时可以从国际上购买资源和商品来调剂国内市场,从而弥补物资短缺,抵消掉超发和增印人民币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所以,外贸所得,外汇储备,实际是国内市场流通的大量新增人民币的币值担保物。??             
  何新: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升值必定导致通货膨胀      3    中国现有的外汇储备总量据有关报道大约在3.4万亿美元左右。    但是这些钱并非都是对外贸易所得。据我了解,其中大约只有1万多亿左右的美元,是来自外贸所得(所谓贸易顺差)。?    其实中国外汇储备中的多数部分,大约2.4万亿美元,并非来自贸易所得,而是来自外资——即境外投资。?    境外投资有两种,一种是长期投资和贷款(3年以上),属于真正的投资。这种投资对一个国家经济金融通常是比较安全的。?    另一种是短期投资和贷款(3年以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热钱”。这部分钱,是随时可能套利而流动出境的。?    在中国2.4万亿美元的入境外资中,据中国社科院的一个研究报告,其中有大部分即约1.7万亿以上的美元,属于短期投资即热钱。    【据中国社科院日前的一份报告测算,五年来实际流入中国的境外短期投资即热钱规模约为1.75万亿美元。】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国家全部外汇储备,无论是来自外贸顺差还是境外投资,都并不是银行自身的资产,也不是国家资产,实际上是银行的对外负债,是国家在赎买入境外资的同时,发行大量人民币所换取的“抵押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外汇储备的所有权是属于外汇的引进者所有的。这些外汇引进者,才是中国银行持有的外汇资产的真正所有人,他们是银行的债权人。?    在这些债权人中,有一部分是外资所有者,另一部分是外贸所得的所有者(除非他们以后不打算用人民币换回那些外汇了,这些外汇才会转变成为国家银行的资产)。?    在理论上,中国的外汇储备相当于外汇所有人向中国银行抵押美元,而后从国家获得无息的人民币贷款。将来,债权人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归还给银行,银行就有义务再把这些美元换(卖)回给他们。这就是中国外汇储备的实质权属关系。?    必须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围绕人民币升值问题而发生的许多现象。也才会明白美国那些投资银行是如何巧妙地利用中国的这种外汇制度,通过施压让人民币不断升值,然后大肆掠夺和赚取中国人的血汗钱。??         
  某些人说他们爱国,但让百姓看来他是爱国,但爱的特别古怪,请问这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
  何新: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升值必定导致通货膨胀        4    如上所述,所谓外汇储备,仅是由国家银行代债权人“保管”的外汇资产。在理论上,国家本来无权支配这些代为“保管”的外汇,应该将他们牢牢锁在国库里,时刻准备债权人用人民币换回。?    其实最安全的办法也就是把外汇储备统统锁在金库里。但是,由于目前外汇储备太多,有相当大一部分外汇储备暂时不需要提取和周转,这些外汇储备等于死钱。所以,国家就设立了中国国际投资公司(中投公司),用中国的外汇储备购买外国的金融资产,例如:美国、日本的国债、公司债券等,目的是进行投资而为国家赚取利润。?    但是,国家外汇储备的所有权并不是国家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国家把这些外汇储备都花了,那就等于花掉债权人的钱——不仅多发行的人民币无法回笼,而且意味着一旦国内物资和资源发生短缺时,就没有外汇可以进口物资了。?    这两者都会导致国内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供应量。如果货币供应增量大于市场商品的增量,那么反映在市场物价上,就会造成物价上涨——这也就是经济学上的所谓“通货膨胀”(钱太多了)。    通货膨胀意味着全国人民的货币财产都发生实际贬值——用更多的钱只能买到更少的东西,这会沉重地伤害老百姓的民生经济。?    (顺便说一下:通货膨胀的直接和必然表现就是物价全面上涨——虽然并非所有的物价上涨形成原因都是由于钞票发行过多。但是物价上涨仍然基本可以看作为通货膨胀的同义语。)??         
  何新: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升值必定导致通货膨胀  5    近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并不顺利,据媒体披露,已经发生了多次重大的失败。几年前中投公司投资购买美国的私募基金黑石股票沉重失利——据报道浮亏了上百亿美元。?    【注:2007年5月,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即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斥巨资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中投购买的黑石股份,全部都是“无投票权的股权单位”,锁定期为4年。这也是中投公司进行的第一笔投资。由于黑石集团在上市后股价连续下跌,造成了中投公司这笔投资大幅缩水。】    近期最为引人关注的则是中国一些金融机构(包括一些商业银行)对美国两房公司债券的投资遭遇失利。由于美国两房股票近期已经被迫退市,两房公司项目连年发生严重亏损,美国政府救助困难;因此中国购买的数千亿美金的两房债券已经被套牢。一旦两房公司未来继续发生严重亏损,则可能将遭遇破产清算,那么中国的债券投资可能会血本无归。?    许多中国人对此没有痛切感,他们以为,外汇只是外汇,损失就损失了。对中国国内经济,对中国的国计民生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严重的无知!?    实际上,如果中国以外储所购买的两房4000多亿美元的债券真烂帐了,这不仅将是国家外汇储备的巨大损失——也意味着,为上述美元所兑换而已经投入市场的3万多亿人民币,银行已经完全无法回笼。同时国家也将失去这笔巨额美元,来进口物资平抑国内的物价。    此外,假设这笔美元债权的所有人(无论是国内企业或外部投资者)要求提取这笔美元,则中国银行只能再增发一笔人民币从国外货币市场换取美元来付款。?    这意味着至少还要再增发3万多亿人民币进入市场,这最终必然转化为加剧通货膨胀的新增货币压力。                 
  何新: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升值必定导致通货膨胀          6    那些进入中国投资的外来的短期热钱,把钱拿进中国来的目的不是因为他们关爱中国,而是来赚快钱的。目的无非是两个:?    第一,是为了期待人民币升值,赚取升值前后的美元差价。?    (我们了解上述中国外汇的来源就会明白,人民币升值而被外国人赚走的美元,并不是中国国家自身的资产,而是银行借取的国内企业或外部投资者存在中国银行的美元。这笔钱绝不是可以不归还的。)    第二,境外热钱流入中国的第二目的,是兑换成人民币后进入资本市场炒作资产——房子,股票,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从而套取红利。外资从这些炒作中赚取到人民币后,还会连本带利一起兑换为美元,提取出境。?    这部分被外资赚走的美元,会蚕食中国的外汇储备。最终,所亏空的部分也还要由银行增发人民币去赎还。因此,负担最终都是要以通货膨胀的形式压到中国老百姓的身上。??         
  何新: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升值必定导致通货膨胀            7    有人说:人民币升值,则意味着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那么同样数量的人民币将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怎么反而会引发通货膨胀呢??    这种说法在货币学上是属于无知至极!?    第一、要知道一种货币的币值并非等同于汇率。?    现在人们所说的人民币升值,实际都是指人民币的汇率升值。?    然而,一种货币的真实币值与它的名义汇率,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有时,名义汇率与实际币值甚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第二、即使人民币的币值真发生升值,那也只是意味着以人民币估价的全部资产对境外其他货币发生了升值——而对中国国内的人民币购买力,并无任何影响。绝不会像那些极其幼稚而对货币毫无知识的人所梦想的——只要人民币升值,就可以用同样的钱在市场买到更多的东西了!?    恰恰相反,用人民币所估价的资产将升值,这意味着——用外国钱来买中国的一切货物,将变得贵了!虽然用人民币去境外购物会变得便宜,但人民币每一次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的打击都会是十分沉重的。?    第三、更重要的一点是,虽然货币的汇率可以由政府相对控制——如果政府手中拥有足够的黄金或国际货币的储备。?    但是在市场经济中,物价以及货币的币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政府对于物价(比如目前中国政府对于房价)的影响力很小。?         
  何新: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升值必定导致通货膨胀              8    许多人只知道钱可以买商品,买东西,却不知道在现代金融经济中,钱、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被直接买卖。?    所谓汇率,其实就是国际市场上买卖一种货币的价格。?    所谓币值,则是表示某种货币的实物购买力、商品购买力。也就是用一种货币买卖非货币的实际商品的价格表现。?    在国际货币市场上,人民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买卖人民币的市场价格。?    人们都知道一个常识:任何商品交易的赚钱规律都是“低进高出”——低价进货,高价出货,就可以赚取到差价。?    而买卖人民币的套利原则也与购买其他商品完全相同。对于买卖货币的国际投机商人来说,只要当人民币的汇率处在低价位(低汇率)时将其买进,而当人民币价格上涨(汇率升值)时,再将其卖出——就可以赚取到汇率的差价,从而赚到重大的货币利益。?    我曾经总结过:所谓汇率变动的规律简单说就是两句话——当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时,用美元兑换人民币越换越少,用人民币兑换美元则越换越多。    因此,当国际投资者可以期待人民币将一路升值时,任何货币投机者只要设法将境外美元汇入中国,换成低汇率的人民币等待。那么等到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只要再将这些人民币从中国银行直接兑换成美元——就可以赚取到一笔美元的差额作为利润!?    实际上,近几年来以各种名目滚滚涌入中国的所谓“热钱”——即短期投资,主要都是要抢在低价位上来收购人民币,而后在高价位上抛出人民币,从而利用人民币汇率差价而赚钱的。    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在以平均每年约6%以上的稳定幅度升值,到目前累计升值幅度已经高达25%以上——换句话说,从那时以来投资购买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商人,每年都可以从买卖人民币的交易中,稳定地赚取年6%以上的投资红利。?    那么数年以来,这些国际货币商人向中国投资而获得的累计利润率至少高达25%以上。这是一笔极其吸引人的暴利!要知道同期美国国内商业贷款的利率低于1%。国际投机商人如果按照这种超低美元利率贷取美元投入中国,5年间就可以攫取到非常可观的美元货币利润。?    【美联储维持超低利率! 时间:日来源:中金期货    美联储公布维持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在0-0.25%区间不变,保持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在接近零的水平不变,并再度重申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利率在异常低水平的承诺。】         这才是极其可观而又毫无风险的投资!由此可见,中国外汇管理部门和银行在美国的四重压力之下即——(1)意识形态诱惑下(通过某些海归学者关于外汇储备无用和人民币升值万能论的伪善布道),(2)威胁恫吓下(扬言对华实施贸易制裁),(3)利诱下(外资流入)和(4)政治压力下(损害中美关系)——近几年以来所一直实行的让人民币保持连续升值的金融政策,是极其不智的!——正是这种政策保证了高盛、索罗斯基金会等这些国际投行对人民币的投资,不仅绝对安全而且利润极其稳定。?    我个人粗略而不确切地估计:5年来进入中国的国际投行资金如果在1万5千亿美金左右的话,那么其通过人民币升值25%而赚取到的红利,保守地估算,也将至少高达约4千多亿美金以上,可以折算接近3万亿左右人民币,约略相当于中国年GDP的10%。?    那么,什么保7保8,保GDP增长?——其实到头来只是不知为谁辛苦,为谁忙!         
  个人认为:  解救中国之因的惟一出路就是人民币大幅度贬值,锁定三十年来在中国兴风作浪的外资,这样既加大出口但又限制进口更限制了富人将人民币资产转移国外。
  何新: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升值必定导致通货膨胀                9    所以,近几年来,高盛、索罗斯基金会等国际投行利用人民币升值,从中国套取了大量升值红利美元。?    但是不要忘记,他们所投资的美元在入境后,全部已转化成增发的人民币而进入了中国经济。当这些美元因人民币升值带着红利出境赚走以后,留在市场中的人民币,最终会变成不断拉高的物价压力。    为什么呢?举个例子说明:?    假如入境外资为1万亿美金,当汇率为1美元换8元人民币时,这笔美元从中国银行换取到8万亿人民币投入中国市场。?    待到人民币升值后,1美元仅换6元人民币。那么,外资只用6万亿人民币就可以换回1万亿美金出境。?    也就是说,在人民币升值后,国家向外资支付1万亿美金,却只能回笼到6万亿人民币,其余的2万亿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    那么这笔钱,自然就会在流通过程中加大市场的购买压力,成为无外汇储备担保的出笼人民币,从而拉升市场的物价。?    另一方面,人民币每年的不断升值,还意味着境外投资一直可以用较少的人民币换取更多的美元(比原来他们所投资入境的美元数量多得多)——这也就意味着外汇储备不会是平进平出,进多少出多少,而是会不断地发生损耗的。?    那么,每年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增付给外资的这部分美元从何而来呢???         
  何新: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升值必定导致通货膨胀                  10    弥补这笔损耗,无非是三种筹款来源:?    第一是从外汇储备的贸易顺差部分来提取和贴补。?    第二是通过新增的外部投资来提取和贴补——即以新债偿还旧债。?    第三是加印人民币去国外货币市场购买美元来弥补。?    无论是这三种办法的哪一种,都意味着不断增发和加大量印制人民币。同时总有一部分增发的人民币,因为人民币不断升值而被储留在国内市场上,最终转化为导致通货膨胀的新增货币压力。?    另外,如果相当数量的人民币流到境外,那么境外货币商一旦手中持有的人民币数量足够多了,他们就可以有武器从境外操纵、操作和控制人民币的市场价格——汇率。?    比如说,如果索罗斯等国际货币商人在境外货币市场上抛出人民币,而中国银行手中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或黄金储备来回收人民币——这将意味着中国银行已经无力按照所确定的官价来保证人民币的币值——不要忘记,1971年美元的汇率崩溃就是这样发生的(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1997年泰国货币泰铢的汇率崩溃也是这样发生的(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那么,人民币的汇率崩盘、贬值;即发生金融危机也就不远了。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国际外货币投机商已经在准备着的事件(所谓做空中国)。?    这种金融危机为什么至今还未发生?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体制还未彻底开放,不完全与外部接轨。?    所以,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不仅是目前中国国内物价包括资产价格全面上涨的重要推进因素,而且意味着正在酝酿着一场深刻的以人民币为中心的货币金融危机。    
  全国政协委员何新质疑三大外汇政策——    称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    3;11    http://blog.sina.com.cn/hexinbbs         何新说:    1、中国自年以来毫无悬念地推动人民币汇率一路连续升值的政策,实际是通过国际货币市场,为外部投资人民币的高盛等国际投资银行间接输送巨大货币利益的荒唐政策。    【何新的说明:    在国际货币市场上人民币本身是一种商品,而汇率就是买卖人民币的价格。    任何商品的商业获利规律都是“低进高出”:低价进货,高价出货。买卖人民币的套利原则也是如此。对国际货币商人来说,只要当人民币汇率处在低价位(低汇率)时将其买进,而当人民币价格上涨(汇率升值)时,再将其卖出——就可以套取汇率的差价,从而赚到重大的货币利益。         近几年来以各种名目滚滚涌入中国的所谓“外部投资”,其实正是要抢在低价位上来收购人民币的。这些外部基金只要等到人民币升值后再将其卖出,就可以获得巨大的红利。人民币在高位(高汇率)和低位(低汇率)的汇率差价,就是其所攫取之红利的来源。         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在以平均每年约6%左右的稳定幅度升值,到目前累计升值幅度已经高达25%——换句话说,从那时以来投资购买人民币的国际投行,每年都可以从买卖人民币的交易中,稳定地套取年6%以上的投资红利。数年以来累计已经从中国攫取到利润率高达25%以上的暴利!这是一笔极其可观而又毫无风险的投资。         中国在美国的意识形态诱惑(通过海归学者)和威胁恫吓(扬言施加贸易制裁)的政治压力下,所实行的让人民币保持连续稳定升值的金融政策,保证了这些国际投行对人民币的投资,不仅绝对安全而且利润非常稳定。         我个人粗略不确切地估计:5年来进入中国的国际投行资金总额约在1万亿美金左右。那么,其通过人民币升值而赚取到的红利,保守地按照20%的利润率估算,也将高达约2000亿美金,即接近1万5千亿人民币的天文数字。】         2、斥巨资购买美国两房垃圾债券的政策,违背国家对外投资安全第一,分散、多元的原则。不仅导致国家巨额外汇储备,被近年来陷入危机濒临破产的美国两房债券深度套牢,使得国家经济利益遭受损害,并且未来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         3、所谓减少国家储备藏汇于民、鼓励民间对外投资的政策,势必导致分散国家外汇储备资源,鼓励国内资本外逃。         4、何新认为,正是人民币连年持续升值的政策,吸引巨额国际中、短期投资进入中国购买人民币。这种外来巨资,在转换为人民币进入国内市场后,疯狂逐利四处游走,是挑高房市、席卷股市,以及拉动国内市场物价的不受控制的资金力量。当今中国经济的诸多乱象皆与此政策有关,亟须反省和检讨!         何新表示,近期他发表了系列文章反省中国外汇及资本管理政策,检讨其危害。请各界关注国家利益者,给予关注!         何新说:可悲可叹的是某些海归的主流经济学人近年大肆鼓吹所谓“中国外汇储备过多,无用有害论”;同时将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币值升值”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从而混淆公众视听,严重误导国人和国家决策,致使一个正在腾飞大有希望的中国经济陷入当今的所谓“两难”泥潭。究其根源,恰恰是中了自美国、英国输入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阴谋”!         何新说,根据“谁得到利益,谁可能是主谋”的逆推原则——可以发现这一货币阴谋是美国充分研究中国的外汇体制和管理制度后,利用中国主流经济学界对于外汇理论和货币交易问题的无知,而为中国精心设计用来攫取中国的外汇资金,困锁中国对外贸易,从而阻遏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圈套。         为普及关于外汇的汇率知识,了解国际货币市场和交易的基本运作原理,从而理解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真正货币含义,何新特推荐以下的汇率知识普及读物:         1/国际经济学原理 (第12章:外汇汇率与外汇交易) 中国财经出版社    2/外汇投资技巧
日本小口幸申著
科学出版社    3/外汇投资·入门到精通
陈彼得等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何新说;看这些书,可以了解国际货币投资者如何利用汇率变动赚取货币利润——也就会明白:索罗斯、巴菲特以及高盛公司等这些美国背景的国际投行,可以从人民币汇率连续多年持续升值的这一乌龙政策中,每年稳定而毫无风险、毫无悬念地攫取到多么巨大的货币利益了!         何新说:对这些金融政策国家若终无反省,而且继续坚持——当前美国欧洲都深陷金融危机,资金缺口甚大。一旦当人民币汇率被拉高到某一高位后,外资必将获利大回流而人民币则会被大规模抛甩——届时必爆发人民币汇率大崩盘的金融危机。         今年以来,国际上出现所谓“做空中国”的舆论,国内近几月来出现外资回流的动向,实际就是围绕人民币的金融危机可能就要爆发的警号。    
  这么好的贴怎么没人顶呢?
  不可能三角”,这个经济现象的发现者之一名叫保罗·克鲁格曼,同样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楼主,不可能三角理论不是克鲁格曼发明的,而是弗莱明-蒙代尔的获奖理论
  偶是何新的门徒,帮顶。
  周末消息面:京沪深杭四地银行全面叫停第三套房贷;财政部:环境税或十二五出台;一把手难定 中投二号延至下月挂牌;7月CPI或达全年顶峰;房价暴跌威胁20万亿信贷 新一轮清查风暴酝酿;中国话语权稀土试验 下半年出口降40%;消息称云南边境新特区规划10月将出台;新能源规划即将公布 将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工信部公布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光大银行发行价区间确定:2.85-3.10元/股;商务部牵头起草石油流通国务院条例;海南购物免税政策准备完毕;欧美股指周五悉数收跌……消息面上,外围的走势并不乐观,国内消息面上看也不乐观,多重不确定因素将会导致市场延续盘整和震荡的行情。  
技术分析:技术上看,大盘周五收在最高点,日线收光头阳,10日线失而复得,5日均线重新被多头夺回,沪指再次站上2650点主要支撑位,下方短期的10日和20日均线继续上行,对大盘的支撑力度较为强势,日线的KDJ指标有望再度金叉, 30分钟和60分钟的分时图上大盘走势仍有继续上行的动能,技术上看,大盘周一盘中仍有冲高的希望,指数有望再度冲击2680点和2700点之间的压力带。  对于今日大盘,地产板块的走势将会成为决定周一大盘涨跌的最直接的因素,只要地产部出现大幅杀跌的走势,大盘周一收红的可能就将大于下跌的走势,一旦地产板块带头做空,周一走势将不容乐观。  如何把握未来的市场亮点,回避调整风险,是我们成功运作的关键。我们第一考虑的是风险,其次才是赢利!资金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保证赚的钱不再吐回股市。把巨额学费交给市场不如就加入我们试试吧!也许一个念头能改变你现状!     做股票,最大的要点是,要学会等待,学会低买。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市场节奏或把握不准选股方向,朋友请跟上我们的操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嘴巴说的再好不如操作的好。滕 寻1 5 4 93 14 986 把握现在,珍惜拥有!自律!耐心!乘势!乘时!非诚勿扰!        
  何新近期言论:1/谈谈“内需”    1/谈谈“内需”    何新说:  自由派经济学提供各种馊招,旨在扩大贫富差距激化国内矛盾。极左则煽动阶级斗争。一左一右都要让中国忙于内斗,陷入内乱,四分五裂,而放弃对外竞争。极左极右异曲同工,背后疑乃同一外鬼的授意、指导、教唆。  何新说:中国未来唯一明智的立国根本之策只应当是两句话:努力缓和国内矛盾,全力开拓世界新市场和资源供给地。    何新说:中国至今未见真懂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家。所以目前竟然流行一种愚盲无知的“内需论”,以为人多要吃要用多就是“内需”市场大——那么中国人只管多生孩子就是了,人口越多内需越大。    何新说,二十年来他“科普”过多遍,可叹至今还没被国人听懂——正如“汇率”不等于“币值”,“需求”、需要也不等于“内需”(经济学意义的)。这两组概念似是而非,不可不慎作分辨!    凯恩斯创造了一个“有效需求”的概念,他所谓“有效需求”是货币需求——但必须注意。货币需求不能通过政府大印钞票来创造。否则世界各国早就都没有任何经济问题了。    无储备来“配比”而担保的钞票,那纯粹是废纸(钞票与商品的“配比”就是市场价格)。任何政府若无可靠的储备做担保,而大印钞票——那么所创造、所拉动的并不是“内需”,而是通货膨胀。简单说,所谓“通货膨胀”——即钞票太多,无非就是钞票的“配比”大大超过了市场的实物储备,也就是(政府)信用的严重透支。    全部经济史表明,担保货币币值稳定的储备物无非有三种:    1、贵金属,2、币值稳定的国际储备,3、实物(充足的商品或资源)    这三者在内外市场可以互通(转化)。中国当今所幸在于外贸尚能出大于入,尚保留有些国际储备,可以进口资源以救内困。然而不宁方来,危机四伏,为政者切不可掉以轻心。例如,值得担心明年粮食、食物有大危机。    
  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美英共济会成员属下那些基金(高盛、大摩、索罗斯之类),一直巧妙利用人民币升值政策直接套利大赚美元!      具体怎么操作的?
  本人认为,强调重商主义,不失为中国一条明智之路。
  何新:重商主义的政策取向,实际上就是经济的民族主义,或者说是民族主义的国家经济方针。而这种民族主义的经济政策,是在17-18世纪英国、法国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勃勃兴起时,由这些国家的知识精英以献给国家(通常是国王)的政策建议的形式而提出的。例如16世纪西班牙一位重商主义者的著作题名为&呈献国王的备忘录:论如何阻止货币流出西班牙。&(1558,路易斯·奥尔蒂斯)      
  重商主义是旨在实现国富民强,国家经济走向振兴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策学说。这一目标与经济自由主义截然不同。自由主义宣称其所追求的目标是私人经济福利的&最大化&。重商主义则具有统一明确的政策目标--致本国于富强。它不是为个人(&微观&)服务,而是为国家(&宏观&)服务。      
  重商主义者要求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以保护贸易并粉碎阻挡商业扩张的种种中世纪羁绊。  
  何新:首先应当指出,&重商主义&这个名称是一个错误,需要为它正名。重商主义既是一种理论思潮,又是一种政策本系。重商主义是近代经济学的起点,是经济民族主义的理论代表,也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前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经济思想。中国人由于不了解和忽视这一理论体系,在经济的对外交往中吃了很多亏。
  熊彼特在所著《经济分析史》中指出:      &十九世纪的绝大多数作家,不仅不赞同而且很轻蔑&重商主义&--他们看到的只是这些见解的错误,而且在论述其前辈时,养成了一种作风,即只要认为某一种著作具有一丁点&重商主义&气味,就几乎足以判处这部著作的死刑。  这个传统是亚当·斯密建立起来的,来自他对他(也许是效法重农学派)称之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体系的著名攻击(《国富论》,第四编)。&《经济分析史》1-140页。      熊彼特说,由于某一权威的谬误立说,常常在科学中造成积非成是的谬见。结果是:       &在科学方面同在其他方面一样,我们所拥护和反对的并不是人和事的本来面目,而是我们为其所作的漫画。&同上,第142页。      应当指出,虽然重商主义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它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主张,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重商主义并不是为商人服务的,而是为国家制订方针和政策服务的,因此它是&政治经济学&或&国家主义经济学&的前身。    
  麻木了
  其结果是,中国银行几年间通过货币兑换白送人家美元几千亿,而把通胀的祸根留在中国百姓的肩头上!  =====================================  这是白痴的说法!----“白送几千亿”和“通货膨胀”是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不可能同时发生!    “白送”意味着热钱撤离,白送1元钱人民币,外资就要购汇1美元(或售出6.7元人民币者说),则国内流动性必然减少,就不会有通胀发生;    反之,升值预期带动热钱流入,外储持续增长,人民币流动性过剩,造成通胀压力不断加大。
  回复作者:BCHO
:这里何新的意思很简单,抛开这些热钱在境内其它投资的收益不算,仅人民币汇率升值部分,这些热钱便已增值几千亿美元。这与白送有何区别???
  网文转帖:美国在给中国下套欲使中国为金融危机买单     [ zxhm ] 于 15:42:45 上帖               一条所谓的“经济逻辑线”,极具霸权主义特征的“强盗逻辑线”,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试图捆绑着中国经济。      从目前甚嚣尘上的“中国经济责任论”,到与之一脉相承的“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以及“能源消费大国责任”、“碳排放大国责任”等等一系列强加给中国的“义务”,都是这条逻辑线上的“点”,穿起这些“点”的目的,无非是让中国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最终买单人”。      更恶劣的是,为了使“中国经济责任论”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同,他们不惜以“中国经济威胁论”离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使“霸权”的逻辑更具杀伤力,让中国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      逻辑线很长,我们需要一步步地理清过程,看透“霸权”如何一步步地诱导世界并最终达成倚强凌弱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用充分的事实告诉世界,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元凶是美国,是美国过去30年一直奉行、并强加于世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观、价值观,及其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产业分工的相关政策。      可以肯定地讲,过去30年,美国人不仅用“绿纸”换走了所有“顺差国”的资源、环境、劳动等一切他们需要的财物,而且其“绿纸”的强势地位和无度发行,还造成了全球经济失衡,引爆了害人害己的全球金融危机。      但现在,拥有霸权思维惯性的一些美国人,反而把“失衡”的罪责强加给“绿纸”的被动持有者。他们的“霸权逻辑”是——你们必须把所持有的“绿纸”还给美国,全球经济就恢复平衡了。      其实,这些美国官员和学者,根本没有兴趣去追究全球经济失衡的真正原因,也没有兴趣去区分什么人该负怎样的责任,而只是凭借其娴熟的危机公关谋略和惯有的霸权逻辑,将罪责强加于中国,最终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受害者为其制造的全球经济失衡买单,为美国的经济败局买单。      从“引导舆论”到“出牌要价”      先把镜头拉回到一年多前。      2009年4月初,G20首脑首次汇聚伦敦,共同商讨救助世界经济的共同行动纲领。就在这次峰会之前,刚刚上台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世界作出了一个试探性的动作,他在登上“空军一号”前往伦敦之际,出乎预料地抛出了一个试探性的说法:金融危机的源头在于全球经济失衡。      此言一出,世界的预感是“美国可能会用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去应对危机。于是,各国舆论群起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同时强调和论证金融危机的根源是华尔街的“金融监管无力、金融大鳄贪婪无度”,言论矛头直指奥巴马的“失衡论”。表面上看,奥巴马的声音受到了压制,其本人也以较低的姿态高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奥巴马的“失衡论”真的就此偃旗息鼓了吗?没有。      2009年9月,当G20首脑准备再次聚首匹兹堡的时候,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以及一些亲美的西方政要和经济学家开始发难。他们的矛头直接指向“一些发展中国家”,他们“只言结论、不说论据”地抛出新说法:高储蓄率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而全球经济失衡又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关键所在。就此给金融危机贴上了“经济失衡是原罪”的标签。明眼人都明白,显然这一论调的主要针对对象就是中国。      此番论调亮相之后,白宫堂而皇之地为G20匹兹堡峰会拎来了一份提案——建立世界经济新框架。按奥巴马本人的说法,这个“框架”的核心就是:确保全球经济重新恢复平衡。      巧合的是,似乎是为了迎合“奥巴马提案”,抑或是帮助美国向世界解释“奥巴马提案”的目标指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施特劳斯·卡恩和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开始在各种场合不厌其烦地强调“平衡”是何等地重要。与此同时,“白宫”新旧两代高级官员“走马灯”似地穿梭于世界各地,解释美国“再平衡政策”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自此,世界的舆论也开始转风使舵,《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等英美各大媒体一时间组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评论报道,“一边倒”地扑向了对“失衡”或“再平衡”问题的讨论,其核心是“贸易失衡”。      无独有偶,当一些国家明白了美国人“再平衡”主要不是针对自己,而是针对中国的政策意图之后,也加入了这场“闹剧”,并冀望于借助美国的力量为自己分羹一杯。      明争暗夺开始了,中国成为巧取豪夺的对象。      这场经济战争的逻辑是这样的:首先把“中国经济不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太大冲击”的说法,改写为“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然后分析说,为什么中国经济可以一枝独秀?因为“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占了便宜”;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在金融危机中占到便宜?因为“中国多年执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政策,有意压低人民币汇率,造成了全球经济失衡”;而“全球经济的长期失衡,导致美国贸易逆差越积越多,长期吃亏,所以才导致金融危机”。      于是,最终的结论是:既然中国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制造者,既然全球经济失衡是这场金融危机发生的主因,那中国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承担“全球经济失衡的负责”,为“再平衡”支付代价。      接下来的环节便是,什么才是中国必须拿出的实际行动?第一,重估人民币,并使之大幅升值;第二,多进口、少出口;最重要的是:到我们的国家来多买东西。这便是美国人最后亮出的“底牌”。      “绑架”人民币汇率      遏制中国经济      “谎话重复千次就是真理”,美国人不仅深得此道,而且也是屡试不爽的拿手好戏,因为他们掌握着全球舆论话语权,甚至是“舆论霸权”。      为什么说是“绑架”?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今年的6月19日,即中国“重启汇制改革”前前后后的过程。      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各国间货币竞争性贬值,避免美元过度丧失信用,避免因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过大而导致美国金融市场过度缺血,中国政府选择了敢于负责的态度,有意收窄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并借以推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重新活跃。      但是,中国的义举并未满足美国人的胃口。当“欧洲主权债务”这张“牌”成功地打压了欧元、重塑了世界对美元的信心之后,中国成为下一个目标——这个曾经不惜血本救助过美国的恩人。      这次还是奥巴马总统首先出面。今年年初,他告诉美国人,并明示国会,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他将“长年累月,不停地劝说中国政府”。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日益加大,国会、学界、政府、工会分别开始演唱不同的声部,并有意无意中煽动了国际上意欲分羹者的随声附和,一时间构成了人民币升值大合唱。      为何选择这个时机施压人民币升值?      首先,国际经济形势开始缓和,尤其是欧元被成功压制之后,美国不再担心美元被抛售了;其次,美国深知人民币盯住美元只是临时性政策,恢复弹性是早晚的事。所以,必须赶在人民币汇率恢复弹性之前向中国施压,虚晃一枪。      按照心理学的分析,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便恢复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全是中国政府在执行既定的汇率政策,也一定会给世人留下中国屈服于美国压力的印象。这不仅可以向世界再度炫耀美国的实力,而且在客观上给世人以“中国认同失衡论”的错觉。      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高明,不得不感叹他们的危机公关之道。他们太知道如何利用媒体、利用舆论,把别国的经济行为导入自己的利益轨道。      难怪,如今IMF也不再遮遮掩掩,直接站到了前台,无视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在GDP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且在今年年底有望降至合理水平——4%的事实,也无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坚持在与中国2010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中,再次用了大量篇幅对汇率问题进行阐述,认为:人民币币值仍然“显著”低估,并称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只是“阵痛”。      IMF好像十分喜欢看到发展中国家经历“阵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IMF强迫受灾国政府实施极其痛苦的紧缩政策,理由是:这仅仅是“阵痛”,这样的“阵痛”有利于这些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但12年过去了,人们看到的事实是,这些受灾国在“阵痛”中丢掉了大量发展机会,甚至至今仍在“阵痛”中困顿。      做个假设,如果中国这次也接受“阵痛”的建议会怎样?      中国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在客观上增加中国的经济风险,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带给中国的“阵痛”,是否会使中国经济“灭顶于青黄不接”?      IMF恐怕永远不会对中国提示这样的风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公开的秘密:IMF只是一位前台表演的“木偶”,后台的提线者是美国。前不久,IMF已经帮助美国人借用“欧洲债务危机”成功地遏制了欧洲的经济潜力,现在可以再用汇率问题“遏制中国经济”,以保持美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比较优势”。      美国也好,IMF也罢,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一个国家经常项目的收支状况对汇率定价作用早已经过时了,那种“通过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实现贸易平衡”的理论推演,也早已被历史事实多次否定。比如日本、德国,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其货币大幅升值了一倍有余,但贸易顺差不仅刚性存在,而且有增无减。      既然如此,美国和IMF为什么依然使用这一过时的理论攻击中国?显然,理论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用——它可以把中国的经济行为导入美国的利益轨道。      为什么日本、德国的货币升值并没有缩减他们的贸易顺差?为什么中国现在也呈现出同样的特点?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贸易模式。      中国对外贸易的67%是“加工贸易”——来料加工之后再出口。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中,中国仅仅扮演了一个加工厂的角色,并注定了“进口货值小于出口货值”,从而形成“加工厂国家”的贸易顺差。但这个顺差仅仅是中国的加工费,是中国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和劳动而换来一点可怜的收入。      与之相反,这一贸易模式的“加工商品的主权国”当然是贸易逆差,但这个逆差仅仅停留在国家层面,而宏观上则赚到了“低通胀率”,微观上那些“加工商品真正的主人”——跨国公司,更是大幅降低了加工成本,赚得盆盈钵满的真金白银。      做个极端性假设,倘若中国是百分百的加工贸易,那么,货币升值是否会使这样的贸易达到“进口货值等于出口货值”的所谓“平衡”?只有一个办法:中国免费向外国人提供一切资源,而且工人不吃不喝,一分钱工资不挣。      还有一个假设,可以让加工贸易达成“平衡”:请奥巴马总统劝说美国企业,统统离开中国、回归美国本土去生产袜子、鞋子、帽子,去组装电脑硬盘,去加工毛绒玩具,那样不仅可以实现中美贸易“平衡”,还可以让美国的就业问题获得解决。      显然,上述两个假设都是荒唐的。不过,既然加工贸易顺差只是虚假的顺差,中国政府就完全有理由要求国际社会,改变贸易统计方式,从贸易的统计中剔除加工贸易所形成的顺差,只计算“一般贸易是否平衡”。      一般贸易,是指完全由各国自主生产并出口的商品。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许多年来,中国的“一般贸易”顺差基本处于进口额等于出口额的平衡状态,今年上半年则已经出现了370亿美元的逆差。这说明,中国的贸易是吃亏的,其过去30年间建立起来的贸易优势正在丧失。      而导致这一恶果的直接原因就是“贸易盈余意味着货币低估”这一错误的霸权主义逻辑的盛行和滥用。      真实目的是      搞垮中国实体经济      面对如此明显的事实、如此浅显的道理,美国和IMF为什么仍不遗余力地用这套过时的理论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      从国家竞争的战术上猜测,美国是想逼迫中国多买美国货。但这个猜测很难成立,因为美国不卖,尽管他们向中国承诺扩大市场开放,但至今拿不出有效的清单。      再从国家竞争的战略上来分析。地球人都知道,目前中国已经或正在成为美国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如何遏制竞争对手,如何确保自己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事关美国的战略未来。如何才能打败中国这个危险的对手?      中国是以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中国需要加工贸易,中国的就业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大;而中国不可能发生美国等国那样的金融危机,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固若金汤,中国银行业拥有国家信用背景。因此,要想阻止中国壮大或击败中国经济,只有从击毁中国实体经济入手。      一旦中国的实体经济垮塌了,中国的银行体系就会出现巨额坏账,中国才可能发生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垮塌了,中国的失业人群就会大幅增加,社会稳定才会受到巨大威胁。一句话,只有搞乱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国经济、中国社会才有可能面临万劫不复的深渊;美国才有可能继续拥有世界之巅的地位。      至此人们终于明白了,逼人民币升值、能源消费“被第一”、强制中国减排、容忍金融大鳄恶炒资源价格……看似无关的这一连串的招数,目的只有一个:搞垮中国实体经济。      也许善良的人们会质疑:美国人真的会为了自身国家利益而出此恶招吗?会不会是外界错怪美国人了?      其实,回头看看美国近70年的历史,历次危机过后都曾找来“替罪羊”,前40年是欧洲,后30年是日本和亚洲,现在轮到中国了。      所以,他们发明了“中国经济责任论”。不光是为了推卸“责任”,这个“责任”还是吃掉这只羊的理由。      全球经济失衡根源在美国      中国不应为金融危机买单      当今世界,各国货币地位平等存在吗?当然不平等,美元独大;各国经济独立吗?当然不独立,这是一个全球“一体化”产业分工的世界。如果说全球经济已经失衡,根源就在全球经济霸主美国。      首先,美元的特殊国际地位导致了全球贸易失衡。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国通过各种政治、军事和经济手段,使美元变成了石油等国计民生、工业生产必需品的唯一计价和结算货币。此举造成的后果是,世界各国都需要储备美元以应付石油等必需品的购买。到哪去获得美元?只能通过对美贸易顺差获得。所以,美国人真“美”了:可以什么都不生产,只要开动印刷机“印钱”,就可以买回需要的一切,就可以占有贸易顺差国的财富。“只买不卖”或“买多卖少”当然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源所在,而这个逆差,恰恰是美国“铸币税”收入的源泉。      其次,美国的产业转移国策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既然印钱可以买到一切,那又何必自己辛辛苦苦地生产?于是,上世纪70、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在石油等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前提下,拼命拉高市场利率至20%,表面上说,这是为了抑制通胀,而实际结果却是把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赶出了本土,因为实体经济根本无法应对如此之高的原料成本和财务成本。当然,这其中还有另一个强大的助推器——“里根·撒切尔主义”主张——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和金融的自由化。      所以,全球经济的不平衡的根源是美国,是美国过去30年一直奉行、并强加于世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观、价值观,及其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产业分工的相关政策。      现在,很多人都在侃侃而谈全球经济的复苏,但复苏的希望依然渺茫,就连一直以乐观态度面对美国经济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8月2日,伯南克在对一些州议员发表演讲时承认:“我们距离经济的全速复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许多美国人仍在苦苦应对失业、房屋止赎和储蓄下降的问题。”      目前,虽说美国的名义失业率已经出现轻微下降,但美国媒体报道说,大量实业人群已经放弃了寻找工作的努力,这部分人并没有被统计到美国的失业率中。另外,美国的储蓄率已经从危机前的0以下,增长到了6%。众所周知,消费在美国GDP中的占比高达70%,如果美国人没有了消费能力,那美国经济的增长靠什么拉动?      不过,我们的确看到美国GDP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增长,而且到今年一季度的平均增速达到了3.5%。但数据的真相是,在美国这三个季度的3.5%的平均经济增长速率中,美国商业企业回补库存的贡献达到2.04个百分点,而剔除这部分贡献,美国实际最终需求的平均恢复速度仅为1.29%。      美国的困境远不止这些,美国经济的潜在风险依然巨大。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最重要的经济引擎——金融系统已经开始大幅收缩,尤其在金融监管改革被强制性推行之后,金融业的“杠杆水平”进一步滑落,美国的信贷市场收缩突出,贷款违约率及银行资产隐性风险攀升。正如伯南克所描述的:尽管贷款亏损率似乎已经达到峰值,但许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都“满是窟窿”,这不仅将导致银行收紧银根,同时也将成为经济复苏的一个重大障碍。      更大的问题是美国经济体内还埋藏着“定时炸弹”——“次贷泡沫”破灭后给美国金融体系内部带来的大量不良资产。截至目前,这些不良资产基本上没有得到处理,有的是用修改会计规则和冻结债务清偿的方式,暂时将其掩盖起来;有的已经移至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当中。因此,如何修复金融机构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清除或化解这些不良资产也将是美国经济未来面临的大难题。      美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在哪?至少目前还没有找到,而美国经济下跌的动力比比皆是。美国要保住由其担当世界霸主的所谓全球经济平衡,采用设下圈套逼迫中国为其金融危机买单的方式来“打劫中国”,当然是最佳捷径。      了解了美国的经济困境,再看看美国提出的全球经济失衡理论,就不难理解,貌似合乎逻辑、合乎“理论”的各式“中国经济责任论”,都是发达国家进行国家竞争的手段,是披着学术和理论外衣的国家经济战争的武器。      “中国威胁”实质就是“威胁中国”。      避免认识的误区      最首要的,我们必须避免陷入认识上的误区。      比如说,在有关人民币汇率的言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矛盾”的说法。一方面说,汇率不是决定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又用贸易收支平衡去证明人民币的汇率没有低估;一方说人民币没有大幅升值的理由,另一方又在论述大幅升值“无害”。      尤其需要澄清的是“升值无害论”。有人说:升值可以抑制通胀,升值多一点,通货膨胀就可以少一点。      这种说法对吗?理论上好像没错。但这样的理论描述与事实差距甚大。      2005年7月后,人民币一路升值,而同时,通胀也愈演愈烈。大豆、石油、铁矿石都是伴着人民币升值一路涨起的。为什么?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进口——于是,我们就在国际炒家的口中听到了“中国需求论”。      还有人说,2005年-2008年间,人民币大幅升值,但中国出口增长年均超过20%。言外之意,汇率调整并没有影响出口。这是事实,但我们必须看到,在此期间,中国出口大增是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畸形消费”冲到极致、超量购买力的体现。这样的情况未来不可能再有。所以,万万不可用特殊情况说明一般规律。      8月1日,美国媒体报道说,众多投资者认为下一步世界经济的最大威胁是“通缩”。对此,甚至有学者和官员在探讨用人民币升值的方式对抗未来可能发生的“输入性通胀”。假如真的发生“恶性的输入性通胀”,用货币升值的办法去对抗无异于自毁长城。        
  日本《选择》月刊5月至7月号连载题为“幻想的经济大国”文章    以下为主要内容:   经济增长率、外汇储备额、汽车销量、股票总市值等印证经济大国的数据,中国一个也不缺。2008 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 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发展状况。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严酷的劳动状况、内陆农村的贫困以及国有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tan_2wufb横行等现实,又使中国经济大国的形象大打折扣。   用“沿海和内陆的差距”或“发展过程中必然的矛盾”来做解释显然是把问题简单化了。现在的中国可谓有名无实的、“幻想的经济大国”。      经济增长依赖投资      在距上海3小时车程的江苏省中部的一个农村,一座74层、高达328米的超高层建筑即将竣工。当地颇以这座“世界第15高的建筑”为荣,但冷眼之下显得突兀、不协调。该村名为华西村,是中国广为人知的富裕村。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个村子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办公需求来满足这座处于绿色田园环抱之中、造价15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层楼房。      世界经济复苏,中国被公认为是最大的拉动力。2008年11月中国zf出台了4万亿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不仅时间上先于发达国家,而且在规模上也遥遥领先。这一果断决策博得世界一片喝彩。问题是这种经济刺激政策中包括了像华西村超高层楼那样经济效益甚微的无意义经济增长指标“人为制造”。中国重视的不是如何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来搞活经济,而是通过建设工程项目来创造原材料需求和工人就业机会。    依靠zf财政支出的拉动,2009 年中国GDP增速为8.7%,其中大部分来自投资增长,消费增长贡献率仅为4.6%,外需的贡献率为-3.9%,对投资的依赖十分严重(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7月2日将2009年GDP增速上调为9.1%——本报注)。虽然作为紧急措施在所难免,但在经济明显复苏的去年秋天以后,zf主导的投资仍在持续增加,这完全是因为中国害怕经济增长放缓。   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对于中国**而言是使国际社会承认其统治正统性的绝佳机会。由于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鉴于美国国债过于依赖中国资金来消化,美国zf无法再高调批判中国的人权和民主化问题,这使得中国领导层切实感到“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箴言的分量。对中国来说,通过zf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出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      楼市泡沫危害严重    中国大城市中心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已经与现在的日本不相上下。    毫无疑问,中国居民收入除极少数富人外,远比日本少得多。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约3400美元,依旧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从整个中国来看,房价已经达到工薪阶层平均年收入的20倍以上。    购买这些与工资收入相去甚远的公寓者不乏贪腐gy、无视纳税义务疯狂敛财的个体户、以投资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和地方zf等。作为这种房地产投机的代表,在中国媒体上频频亮相的是浙江省的“温州炒房团”和“山西煤老板”。普通百姓甚至也走上了房地产投机的道路。   很多日本媒体在解释这种现象时往往将原因归结为中国当局为克服经济危机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和由此创造的过剩流动性以及内外投机资金的涌入。虽然这说的是事实,但终归只看到了表象。中国当前房价飙升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患上了不治之症,只有房地产才能使中国经济维持虚假的繁荣。这才是最大的原因。    在思考房地产价格的异常状况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中国的股票市场。股票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和变卖性,然而,奇怪的是,现在中国的泡沫,大部分资金都转向了房地产,没有流入股市。资金不流入股票市场将产生很大的危害。因为如果企业无法顺利上市或增资,就会影响企业的设备投资、研发、并购等融资行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影响的不仅仅是百姓的住房问题,还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隐性原因。       企业技术进展不多    过去10年,zf拼命强化研究开发,试图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但除了一部分极例外的企业外,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依旧只是利用外资企业的最新技术、制造装备和零部件组装产品然后出口。中国自诩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大国,但市场还是由大众、通用、丰田、本田、现代等外资厂商掌控,吉利、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厂商只能通过模仿外资汽车、生产低价车,来抢占市场份额。    中国通过出台4 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来扩大内需,维持经济增长,但本质上依赖低工资劳动的经济体制并没有改变。如果支撑中国经济的工人工资结构瓦解,中国的竞争力无疑会大幅下降。比中国工资还低的国家在亚洲有越南、印度尼西亚、缅甸、孟加拉国和印度等。   对中国经济来说另一个巨大的冲击是,中国zf迫于美欧的压力在6月作出了增强人民币弹性的决定。这等于再次容忍了自2008年以来事实上与美元固定的人民币汇率浮动。人民币如果升值,作为出口型制造业基地的中国,其竞争力肯定会下降。工资上涨、人民币升值的双重打击足以给中国经济造成重创。当然“世界工厂”并不会完全终结,但中国zf却无法阻止大多数外资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非洲等其他地区。    ——“幻想的经济大国”的现实即将展现在众人眼前。    
  美学者称:美国财政入不敷出已经破产    导读:波士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劳伦斯-克特里考夫(Laurence Kotlikoff)8月11日在彭博网发表专栏文章称,巨大的财政缺口意味着美国事实上已经破产,这一缺口主要来自于社会保障和医疗支出。作者认为大刀阔斧地简化税收、医疗、退休和金融机制是唯一出路。      以下是劳伦斯-克特里考夫的专栏文章原文:      让我们面对现实吧,美国已经破产,无论增加支出还是降低税收都无助于这个国家偿还债务。      现在美国能够做和必须做的事情是,大刀阔斧地简化其税收、医疗、退休和金融机制,现在这几个领域仍是一团乱麻。然而这是一个好消息。它意味着这些领域均可以被重新设计,令其成本大幅下降又无碍于达到其合理目的,同时在此过程之中让经济获得新生。      上个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年度评述。报告在摘要部分对美国财政政策作出温和的批评:“委员们对美国政府稳定财政的承诺表示欢迎,但认为需要采取比当前预算力度更大的调整才能让债务与GDP的比率企稳。”      但如果深入研读,你会发现IMF事实上已经宣布美国破产。在《2010年7月特定问题论述》的“第6部分”有这么一句话:“按照一定的贴现率,与今日联邦财政政策相关的财政缺口相当巨大。”并称:“填补财政缺口需要经年累月的财政调整,每年的调整幅度应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      所谓财政缺口指的是未来所有年度中计划支出(包括国债利息支出)与预期财政收入差额的当前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14%是什么一个概念?目前联邦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4.9%。因此IMF的意思是,要填补美国的财政缺口,大致而言,在财政收入方面,需要立即将我们的个人所得税率、企业所得税率、联邦税率以及《联邦保险贡献法案》项下的税率立即翻倍并长期保持下去。      如此增税举措将使得美国今年实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5%的财政盈余,而非现在9%的赤字。因此IMF实际上是说,美国目前和未来数年必须实现巨大的财政盈余,才能为计划中的支出买单。另一层意思也显而易见,如果美国迟迟不肯痛下决心进行财政调整,等待我们的将是“长痛”。      难道IMF在胡言乱语?非也,它的话句句属实。国会预算办公室6月份发布的《长期预算前瞻》反映出来的问题甚至更大。      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我计算出财政缺口为202万亿美元,是官方公布的债务数字的15倍以上。我们的“官方”债务与实际净负债之间的巨大差异是不足为奇的,它反映了经济学家所谓的“贴标签问题”。近年来国会一直小心翼翼地将其大部分负债贴上“非官方”的标签,让它们远离账面并留给未来。      举例来说,《联邦保险贡献法案》项下的社会保障缴款被称之为税收,而我们未来的社会保障福利被称为转移支付。政府也完全可以将我们的缴款唤作“贷款”,将未来的社保福利称为“扣除老年税之后的贷款偿还”,这些缴款的本金加利息与所承诺的社保福利之间的差额便是老年税。      财政缺口并不受财政标签的影响,它是衡量我们长期财政状况唯一理论上正确的方法,因为它将所有支出都考虑在内了,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