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任首富”盛宣怀究竟有没有对“前任首富”胡雪岩 盛宣怀 知乎搞

120年前的时光照,不仅刷屏,更刷心!120年前的时光照,不仅刷屏,更刷心!文科勤呈百家号120岁交大,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让时光慢些慢些吧!!很多人还不知道的是,此番曝光的老照片背后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此图为交大前身南洋公学创始人盛宣怀(前排右四)与来校官员、中外教习的合影。拍摄具体时间不详,大约摄于1900年至1905年。其中前排右三为南洋公学监院、美国人福开森。这张照片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张晚清洋务大员盛宣怀在南洋公学的照片。如图是1909年交大足球队。球员衣服上的“NY”,就是“南洋”的缩写。图中交大三十七届毕业典礼的宴席,摄于1937年的礼堂。从师生们的着装及餐具摆设看,这场宴席相当讲究。如图是交大毕业生在毕业旅行中的合影,摄于1934年。其中后排右二为钱学森。这张老照片是当年交大“北京师大附中同学会”的成员合影,摄于1930年。左起站立者第三人为钱学森。如图是1930年代交大学生铜管乐队的合照,其中前排左一是钱学森。说来钱学森在交大是“学霸”,可也不是书呆子。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科勤呈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解读文科动态,用专业的眼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让宋子文终生无法释怀的初恋……让宋子文终生无法释怀的初恋……影海钩沉百家号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上,“宋氏家族”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大家族。作为这个家族中的长子,宋子文可谓权倾一时,可他青年时期,在追求心目中的“女神”时却被对方母亲狠狠打枪,乃至中断了一份永远无法释怀的恋情。——题记青年宋子文宋子文爱慕的女孩名叫盛爱颐,她的父亲是晚清洋务重臣盛宣怀,母亲则是当时盛府的当家人庄夫人。作为盛家嫡出的七小姐,虽然16岁丧父,可在母亲的打理下,她依旧是盛府上下的心肝宝贝。因为母亲尤其疼爱,外出办事她总陪伴在侧。时间久了,盛府的很多事情也多半由她出面斡旋,所以不到20岁,见多识广的她就以“盛七”之名成为上海滩最负盛名的大家闺秀。因为宋霭龄曾当过盛家五小姐盛关颐的家庭教师,所以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宋子文在大姐的引荐下给当时任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的盛家老四盛恩颐做英文秘书。盛恩颐交友广阔,作息日夜颠倒。很多时候,当宋子文按时来盛府汇报工作时,作为老板的他还没起床。为怕怠慢宋子文,偶尔,事务繁忙的庄夫人就让盛爱颐出来招呼一下。少女时代的盛爱颐就这样,宋子文对盛爱颐一见钟情。听说宋子文从大洋彼岸留学回来,盛爱颐充满好奇。不久,他就做了她的英语教师,接触日久,两人也越发投缘。为了赢得盛爱颐的芳心,宋子文不仅经常讲述国外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还尽可能表现自己的博学多才。慢慢地,盛爱颐那颗高傲的心开始融化。宋子文本以为这份爱情会水到渠成,可没想到,庄夫人竟竭力反对。原来,得知宋子文追求女儿后,庄夫人派管家去打听他的家世,管家回禀:“他们家是信基督教的,宋父在教堂给人拉洋琴。”管家的调查显然有些仓促,宋子文的父亲宋曜如虽说是传教士,但绝不仅仅在教堂拉洋琴。宋子文回国第二年,父亲去世,可经商留下的家产也算殷实。只是,大姐宋霭龄与孔祥熙已婚,可那时的孔祥熙也仅是一个留美的商人;二姐宋庆龄虽也已嫁给孙中山,可革命中的他们始终处于风口浪尖。而当时的盛家,虽然作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的盛宣怀已不在,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大业大的盛府依旧能在庄夫人的掌控中呼风唤雨。所以,对于庄夫人来说,自己的女儿如何能嫁给一个小秘书?为了扼杀这段感情,庄夫人命令盛老四把宋子文调到武汉。可只去了几天,对盛爱颐的思念就让宋子文如坐针毡,随即,他返回上海。面对阻扰,年轻倔强的宋子文勇往直前。有时,在大街上看到盛爱颐的车子,他就直追过去,把车一横,上前拦着她搭话。此时的盛爱颐也处在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她不想忤逆母亲,另一方面也不想和宋子文闹僵。看宋子文纠缠,她也答应一起逛街,但为了不落人口实,她同时还会拉上八小姐盛方颐一同赴约。宋子文完全沦陷在感情里,一次只顾和盛爱颐讲话,差点被一辆车撞上。可即便如此,盛爱颐也没有明确表态。1923年,宋子文在二姐宋庆龄的引荐下,要到广州跟随孙中山就职。爱情事业两失落的宋子文决定前往,可他又不放心盛爱颐,于是买了车票,劝她和自己一起走。面对抉择,盛爱颐犹豫了。出发在即,思量再三的盛爱颐拿出一把金叶子交给宋子文,说:“你去吧,我等你回来。”宋子文掩饰不住无尽的失望,他接过金叶子说:“这些就算是你借给我的路费吧。”其实,深受西方教育的宋子文根本不知道,在那时的上海,女方如果给予金叶子,表明这是礼金,也就是答应了对方的感情。可宋子文根本无法理解这含蓄的表示,他只觉得自己失恋了,彻底无望了。宋子文与张乐怡喜结良缘宋子文伤心地走了,可却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机,此后,他一路官运亨通。1927年,升任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的宋子文庐山避暑,也在那里,他认识了建筑业老板张谋子的女儿张乐怡。同年6月14日,两人喜结良缘。殊不知,此时的盛爱颐还在苦苦等待宋子文的归来。1930年,宋子文携夫人回到上海,盛爱颐这才发现心系之人已婚娶。原以为金叶子定情情比金坚,可时间让爱幻化成空,盛爱颐大病一场。情死缘灭后,那个高傲的盛七小姐又回来了,32岁那年,她与庄夫人的内侄与庄铸九结婚了。盛爱颐与庄铸九结婚时所摄的婚纱照使君有妇,罗敷有夫,本以再不相见,谁知,抗战胜利后,盛爱颐在一次家人的聚会中,竟然再次看到了宋子文。此情此景,犹如当年他在客厅,她前去招待,可如今,好像一切又都变了,那时,他一人呆坐,一事无成,而今却高朋满座,功成名就。虽然这次相见是宋子文私下授意,也是兄嫂的刻意安排,可被蒙在鼓里的盛爱颐晚餐都没吃,她冷冷地说:“我丈夫还在等我呢!”看她拂袖而去,宋子文也讪讪离开。事后,面对家人追问,盛爱颐说:“他正值高官厚禄,春风得意,我何必去巴结他呢?况且,他还欠我金叶子没还呢?”就是高傲如斯的盛七小姐,后来,在国民党肃奸时,为了侄子盛毓度无辜被冤投入监狱时,在家人的苦苦哀求下,无奈主动打通了宋子文的电话。这通电话立竿见影,第二天,盛毓度就被放了出来,但这也是盛爱颐和宋子文最后的一次联系。1947年,宋子文辞去官职,后又去了美国。直到去世前,他都一直无法真正忘记盛爱颐。在宋子文的一生中,他没有儿子,生下的三个女儿,每个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颐”字,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怀念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影海钩沉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往事知多少,影海有钩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中国著名近代爱国人士》_优秀范文十篇 www.fanwen99.cn
优秀范文《中国著名近代爱国人士》日期:
范文一:中国近代著名商人中国的近代史,我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他们的情怀和追求以及他们在历史中应有的位置,因此萌生出一个念头——追寻企业家的本土传统。我试图找回中国企业家真正的根,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本土源头。如果从洋务运动算起,中国的企业史已接近150年,就是从1895年算起,也有110多年了。中国企业家的根到底在哪里?我的追寻结果是,这个根不在“红顶商人”胡雪岩身上,不在曾经辉煌一时的晋商与徽商身上,他们都只是传统农业文明的产物,身上还没有笼罩近代的曙光,简单地说,他们不过是旧式商人。这个根也不在于“洋务运动”后期崛起、曾在晚清中国声名显赫的盛宣怀、唐廷枢等人身上,他们或是官商,或是买办,最终未能超越身份的限制,踏入现代的门槛。这个根在那些开创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范旭东、卢作孚和刘鸿生,正是他们代表了近代的方向。张謇()“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天地之大德曰生”——张謇与大生集团张謇,字季直,江苏南通海门人,1894年中状元。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建的以大生纺织公司为核心企业的民族资本集团。张謇于1895年开始集股在南通筹建大生纱厂,1899年建成投产,后称大生一厂;1907年在崇明外沙(今启东市)建成大生二厂。1911年两厂共有纱锭六万六千八百枚,资本近二百万两(规元),其中一厂有官股五十万两。张謇又相继创办了资生铁厂、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翰墨林印书局、大达轮船公司、通海垦牧公司、同仁泰盐业公司等二十一个企业。1910年大生集团的投资总额为三百三十八万七千两。民国成立后,大生资本集团创办了淮海实业银行和通燧火柴厂等企业,又在苏北沿海兴办了二十三个盐垦、垦植公司,垦地四百一十八万亩,主要用于植棉。并于1921年在海门县新建大生三厂。1922年起,大生一、二、三厂分别改称大生第一、二、三纺织公司。1924年新建大生八厂,后称大生第一纺织公司副厂。四个厂共有纱锭十六万枚,布机一千三百四十二台。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数年间,是大生集团的全盛时期,1921年资本总额达两千四百八十余万两。 大生集团在发展企业的同时,还按张謇的地方自治主张,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进行了市政建设和水利建设,从而使南通成为文化比较发达的近代工业城市。从1895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起,之后创办大生二厂、三厂、八厂,以及广生油厂、资生铁冶厂、大兴面厂、翰墨林印书局、阜生蚕桑染织公司、懋生房地产公司、大聪电话公司、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大生轮船公司、泽生水利[船闸]公司、通海垦牧公司、同仁泰盐业公司等数十家企业。此外,张謇还创办南通师范学校、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南通农业学校、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女红传习所和许多小学,南通博物苑、南通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中国影戏制造有限公司、公共体育场、军山气象台,以及唐闸公园、南通五公园、医院、养老院、育婴堂、狼山盲哑学校、残废院、济良所、贫民工场等一系列慈善公益事业。民国初年,他曾短期任实业总长、农商总长,多数时候致力于南通地方自治,被誉为“实业大王”、“山中宰相”。有《张季子九录》、《柳西草堂日记》、《张謇全集》等传世。荣氏兄弟 兄 荣宗敬 弟 荣德生 荣毅仁(荣德生四子) 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荣氏兄弟和茂新、福新、申新集团“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荣宗敬(),名宗锦,字宗敬,江苏省无锡荣巷人 荣德生(),又名宗铨,江苏无锡荣巷人 荣氏兄弟,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早年经营过钱庄业,从1901年起,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创办茂新(原名保兴)面粉厂,福兴面粉公司(一、二、三厂),申新纺织厂(一至九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茂新面粉厂是于1900年筹资创办的,是荣氏家族创办得最早的企业,原名保兴面粉厂,后改称茂新面粉厂,又更名为茂新第一面粉厂。生产的“兵船牌”面粉当时享誉全国,还曾远销英、法等国及南洋各地。抗战期间厂房被炸,设备受损。1945年重建,并由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先生出任厂长。茂新面粉厂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之缩影,其影响之大、保存之完整,不仅在无锡,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十分罕见。原址现为民族工商业博物馆。1912年,荣氏兄弟筹办上海福新面粉厂。它是我国民族资本机制面粉工业中历史较久、规模最大、在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企业之一,1914年11月,福新二厂正式开业。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面粉工业的国外市场迅速扩大,面粉进出口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盈利骤增。上海福新面粉公司抓住大战的机遇,实行加速资本积累、信用扩张的方针,以“造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开工力求其足,扩展力求其多”以及“人弃我取,将旧变新,以一文钱做三文钱的事”为指导思想,通过“滚雪球”的办法不断扩展,在民国4~10年中从2家厂发展为7家厂。面粉和棉纺对于荣家,如同车的两轮、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申新纺织公司,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1915年荣氏兄弟创办于上海。到1931年全盛时期,在国内共有9个纺织厂,总计纱锭46万枚,布机4757台,职工逾3万人。1932年,实际自有资本共达1800万元,资产总值6400余万元。荣氏兄弟在申新各厂的投资约占申 新资本总额的80%。1936年,拥有纱锭57万枚,布机5304台,约占全国(除东北三省外)民族资本棉纺厂纱锭和布机总数的1/5以上。荣宗敬曾豪气万丈地说:“从衣食上讲,我拥有半个中国。”一贯低调谦虚的弟弟荣德生也不无骄傲地说:“事业几满半天下。” 范旭东()——《永久黄》团体“我们办实业的人,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和为人类服务的精神,我们为救国家的危亡而办实业,在环境许可之下,不问事业的大小,努力地往前干去。”范旭东,名源让,字旭东,又名范锐。 19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系。创立永利碱厂、久大盐厂、黄海化工研究社是我国杰出的化工实业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1914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与景本白、李烛尘等创办了我国近代工业史上第一座食盐化工企业--久大精盐公司,经过努力,终于制出了纯度高、色泽好的精盐。1920年范旭东与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我国第一座制碱企业--永利碱厂(天津碱厂前身)。他们历时9年成功地生产出质量合格的"红三角"牌纯碱,并在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1929年,日产100吨。1931年,最高日产达180吨,产品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帝国化学公司和日本三菱公司同类产品相抗衡。1934年,由范旭东任总经理,侯德榜任总工程师,创建我国民族化工史上第一座合成氨氮肥企业--南京永利宁厂(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氮肥厂前身)。范旭东无限喜悦地说:"中国基本化工两翼--酸与碱已经成长,听凭中国化工翱翔,再也不用担心基本原料缺乏了。"南京永利厂的创立,是中国化工向着现代化工发展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因此,范旭东和侯德榜是我国现代合成氨工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相继沦陷。范旭东苦心创建的久大精盐公司、永利碱厂、永利宁厂先后遭到破坏或沦落敌手。1938年初,范旭东决心重起炉灶。1941年终于在四川五通桥建成了永利川厂,在四川自贡建立了精盐厂。他为全力支援抗战,还在川西一带兴办了许多小化肥厂、小化工厂、陶瓷厂、炼油厂、砖瓦厂、制药厂和小煤窑等,使四川不仅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化工的新基地,而且成为中国综合性民族工业的摇篮。此外,范旭东曾于1924年在山东青岛创办过永裕盐业公司。同年,在连云港创建新浦精盐厂。1922年,他还在天津创办了第一个综合性化工研究机构——黄海化工研究社。毛泽东曾高度称赞范旭东是"我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 穆藕初()世界不问你是何人,只问你能做何事 “人生在世,必须加惠于人,小则修桥铺路,施衣给药;大则富国利民,就一己之财力与地位而行之。盖钱财为善用之人而运用之,可以有利于人,地位之运用亦然。”穆湘玥,字藕初,上海人。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学士、塔克塞斯农工专修学校农学硕士。1914年回国创办德大、厚生、豫丰等多家纱厂,是黄金时代有名的“棉纱大王”,被毛泽东视为“新兴商人派”代表。1928年后曾出任工商部常务次长、农产促进委员会主任、农本局总经理等职。他生前出版的著作有《藕初五十自述》、《藕初文录》等,身后汇编为《穆藕初文集》。1913年,科学管理法创始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问世不久,穆藕初就远道前往当面请教,所谓弄斧需到班门,他是唯一一个直接向泰罗求教的中国人。1916年,穆藕初把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译成中文,取名《工厂适用学理管理法》,由中华书局出版。因此,他亦被称为中国企业管理学之父。穆藕初于1915年创办德大纱厂。曾长期追随穆藕初的毕云程称他是一个“没有资本而富有天才的民族工业家”。德大纱厂的成功靠的不是雄厚的资本(1万多纱锭不过是个中小企业),靠的是新机器、新技术,特别是新的科学管理法。德大的迅速成功,使穆藕初在上海实业界一举成名。1918年,他创立了厚生纱厂。被誉为“在技术上开一新纪元”,成为“美国新式纺织机在华的成绩展览会和实习基地”,郑州豫丰纱厂于1918年12月开始组建,共集股200万两银子,他本人以历年积累投资15万。原本一片荒凉的郊区,因为豫丰建厂,周边逐渐有了马路、街道,电灯、自来水、洋车、黄包车等也相继出现,豫丰最多时有数千工人,连小吃、饭店都兴旺起来。此外,穆藕初心系昆曲,于1921年秋,集资在苏州五亩园开办昆剧传习所。为昆曲的传承做出了很大贡献。刘鸿生()我的全部理想,只是为了发展民族工业。我总希望把我的企业从一个变成二个、三个,越多越好。”刘鸿生,名克定,浙江定海城关人,生于上海。曾任英商上海开平矿务局买办,1920年起先后创办苏州鸿生火柴公司(后与其他同业合并组成大中华火柴公司)、上海水泥公司、中华码头公司、章华毛绒纺织公司、华东煤矿、中华煤球厂、大华保险公司、中国企业银行、华丰搪瓷公司等横跨不同行业的一系列企业。在动荡不安的20世纪前半叶,他被称为“火柴大王”、“煤业大王”和“企业大王”。清末为开平矿务局上海办事处买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刘鸿生以经营开滦煤炭起家,被称为“煤炭大王”。此后,刘鸿生将其资本投资火柴、水泥、毛织等业。1920年起陆续创办上海水泥厂、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公司、大中华火柴公司等企业,还投资码头、搪瓷、航运、金融及保险等业。到1931年投资额已达740余万元,被称为“中国火柴大王”和“毛纺业大王”。抗日战争时期,刘鸿生在香港、重庆和兰州投资创办中国火柴原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毛纺织公司、西北毛纺公司等,一度任重庆国民政府火柴专卖公司(后改火柴烟草专卖局)总经理。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执行长兼上海分署署长、轮船招商局理事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刘鸿生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等职。卢作孚()他创造了《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卢思,字作孚,原名魁先,重庆合川人,小学毕业,先后做过教师、报纸记者、主编、四川泸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成都通俗教育馆长,1925年筹办民生公司,用了不到10年时间,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宜昌大撤退中的表现已名垂史册。毛泽东说过一句话,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卢作孚于1925年秋,创办了民生实业公司。 卢作孚白手起家创办航运开辟嘉陵江渝——合航线。1927年春,卢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峡防团务局局长,他在清剿匪患的同时,对峡区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这里建成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组建了当时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创建了西南最大的纺织染厂--三峡织布厂;创立了中国唯一最大的民办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四川率先架建成了乡村电话网络;开辟了被誉为重庆北戴河的北温泉公园。他在这里修公路、开运河、办农场、建工厂、辟公园、修建体育场、改造旧城市,并在城镇中设医院、建立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学校。1938年秋武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这些物资装箱的只有极少数,绝大多数无遮无盖、赤裸裸地杂乱堆放在江边的荒地上,互相挤压,日晒雨淋,有些都已生锈。其中有汽油、炸弹、炸药等军用物资,据说还有故宫文物。毫不夸张地说,这里几乎集中了中国兵器工业、航空工业、各类机器工业和轻工业的生命,是国家仅存的一点儿元气。卢作军集中全部船只和大部分业务人员,采取分段运输,昼夜兼程抢运,不顾日机狂轰烂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行动,就是抗战世上著名的宜昌大撤退,亦被誉为中国的"敦克尔克"。在整个抗战期中,民生公司共抢运了各类人员150余万人、物资100万余吨、遭日机炸毁船只16艘、牺牲职工100余人。徐盈在1948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实业人物志》中说:“没有卢作孚,(就)没有民生公司,没有民生公司,(就)没有它在抗日战争中的种种牺牲和创造。”
范文二: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诗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诗人 中国现代诗歌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现代诗歌流派,其中最杰出的100名代表人物为:* 20世纪20年代: 徐志摩 闻一多 李金发 穆木天 冯至* 20世纪30年代: 林徽因 戴望舒 李广田 艾青 卞之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 覃子豪 纪弦* 20世纪40年代: 王佐良 陈敬容 杜运燮 穆旦 罗寄一 郑敏 唐祈 袁可嘉 牛汉 屠岸* 20世纪50年代: 周梦蝶 羊令野 方思 余光中 洛夫 罗门 蓉子 痖弦 昌耀林泠* 20世纪60年代: 郑愁予 任洪渊 杨牧 叶维廉 食指* 20世纪70年代: 江河 北岛 芒克 多多 舒婷 刘自立 严力 杨炼 梁小斌 顾城* 20世纪80年代(上): 周伦佑 于坚 翟永明 王小妮 欧阳江河 廖亦武 孙文波吕德安 韩东 骆一禾* 20世纪80年代(下): 孟浪 陆忆敏 陈东东 万夏 杨黎 张枣 李亚伟 西川 海子 小海* 20世纪90年代(上) 诗阳 李元胜 马永波 臧棣 树才 伊沙 余怒 叶匡政 戈麦 蓝蓝 桑克 西渡 杨键 徐江 安琪* 20世纪90年代(下) 孙磊 木朵 康城 朵渔 胡续冬 巫昂 廖伟棠 沈浩波 吕叶 马兰 庞培 宋非 杨小滨 章平 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20世纪20年代o 徐志摩 〖再别康桥〗 〖偶然〗 〖我等候你〗o 闻一多 〖幻中之邂逅〗 〖孤雁〗 〖死水〗o 李金发 〖夜之歌〗 〖爱憎〗 〖时之表现〗o 穆木天 〖苍白的钟声〗 〖苏武〗 〖落花〗o 冯至 〖十四行集(节选)〗 〖蚕马〗 〖帷幔——乡间的故事〗 * 20世纪30年代o 林徽因 〖仍然〗 〖无题〗 〖秋天,这秋天〗o 戴望舒 〖雨巷〗 〖烦忧〗 〖我用残损的手掌〗o 李广田 〖秋灯〗 〖笑的种子〗 〖地之子〗o 艾青 〖时代〗 〖大堰河——我的保姆〗 〖给太阳〗o 卞之琳 〖断章〗 〖妆台(古意新拟)〗 〖古镇的梦〗o 何其芳 〖预言〗 〖圆月夜〗 〖声音〗o 南星 〖守墓人〗 〖石象辞〗 〖响尾蛇〗o 辛笛 〖航〗 〖风景〗 〖再见,蓝马店〗o 覃子豪 〖过黑发桥〗 〖瓶之存在〗 〖吹箫者〗o 纪弦 〖幻象〗 〖狼之独步〗 〖过程〗 * 20世纪40年代o 王佐良 〖他〗 〖巴黎码头边〗 〖1948年圣诞〗o 陈敬容 〖珠和觅珠人〗 〖出发〗 〖题罗丹作《春》〗o 杜运燮 〖Narcissus〗 〖山〗 〖秋〗o 穆旦 〖合唱二章 又题∶Chorus二章〗 〖森林之魅〗 〖葬歌〗o 罗寄一 〖音乐的抒情诗〗 〖一月一日〗 〖序〗o 郑敏 〖Fantasia〗 〖寂寞〗 〖成熟的寂寞〗o 唐祈 〖游牧人〗 〖女犯监狱〗 〖时间与旗〗o 袁可嘉 〖沉钟〗 〖走近你〗 〖冬夜〗o 牛汉 〖鹰的诞生〗 〖汗血马〗 〖华南虎〗o 屠岸 〖纸船〗 〖城楼图铭〗 〖潮水湾里的倒影〗 * 20世纪50年代o 周梦蝶 〖逍遥游〗 〖菩提树下〗 〖托钵者〗o 羊令野 〖蝉〗 〖秋兴〗 〖无题十二行〗o 方思 〖仙人掌〗 〖夜歌〗 〖竖琴与长笛(节选)〗o 余光中 〖芝加哥〗 〖白玉苦瓜〗 〖秦俑〗o 洛夫 〖烟之外〗 〖湖南大雪〗 〖巨石之变〗o 罗门 〖麦坚利堡〗 〖第九日的底流〗 〖观海〗o 蓉子 〖一朵青莲〗 〖晨的恋歌〗 〖夏,在雨中〗o 痖弦 〖山神〗 〖深渊〗 〖给超现实主义者〗o 昌耀 〖花朵受难〗 〖现在是夏天〗 〖朝朝暮暮(五首)〗o 林泠 〖阡陌〗 〖散场以后〗 〖不系之舟〗 * 20世纪60年代o 郑愁予 〖错误〗 〖崖上〗 〖最后的春闱〗o 任洪渊 〖北京古司天台下〗 〖司马迁的第二创世纪(组诗)〗 〖汉字,二零零零(组诗选三)〗o 杨牧 〖水之湄〗 〖延陵季子挂剑〗 〖林冲夜奔(节选)〗o 叶维廉 〖赋格(Fugue)〗 〖水乡之歌〗 〖追寻〗o 食指 〖相信未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鱼儿三部曲〗 * 20世纪70年代o 江河 〖没有写完的诗〗 〖回旋〗 〖从这里开始(组诗)〗o 北岛 〖回答〗 〖宣告〗 〖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o 芒克 〖阳光中的向日葵〗 〖死后也还会衰老〗 〖城市〗o 多多 〖致太阳〗 〖手艺〗 〖玛格丽和我的旅行〗o 舒婷 〖致橡树〗 〖神女峰〗 〖会唱歌的鸢尾花〗o 刘自立 〖一日又见庞德〗 〖芳香如我的消失〗 〖理性析梦〗o 严力 〖还给我〗 〖反省创造无奈〗 〖我是雪〗o 杨炼 〖人与火组诗(选三)〗 〖《易经》、你及其他〗 〖诺日朗〗 o 梁小斌 〖雪白的墙〗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你让我一个人走进少女的内心〗o 顾城 〖弧线〗 〖生命幻想曲〗 〖回家〗 * 20世纪80年代(上)o 周伦佑 〖镜中的石头〗 〖想象大鸟〗 〖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 o 于坚 〖作品111号〗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零档案〗o 翟永明 〖女人(组诗选四)〗 〖静安庄(组诗选二)〗 〖黑房间〗 o 王小妮 〖青绿色的脉〗 〖悬空而挂〗 〖白纸的内部(二首)〗o 欧阳江河 〖傍晚穿过广场〗 〖咖啡馆〗 〖玻璃工厂〗o 廖亦武 〖辞〗 〖海〗 〖渊〗o 孙文波 〖歌颂〗 〖回旋〗 〖客居〗o 吕德安 〖群山之中〗 〖死亡组诗〗 〖陶弟的土地〗o 韩东 〖你见过大海〗 〖沉默——歌词〗 〖有关大雁塔〗o 骆一禾 〖诗歌〗 〖女神〗 〖蜜〗 * 20世纪80年代(下)o 孟浪 〖冬天〗 〖这一阵乌鸦刮过来〗 〖连朝霞也是陈腐的〗o 陆忆敏 〖美国妇女杂志〗 〖年终〗 〖出梅入夏〗o 陈东东 〖未完成〗 〖时代广场〗 〖炼丹者巷22号〗o 万夏 〖彼女〗 〖渡湖〗 〖度光阴的人〗o 杨黎 〖鸟之后〗 〖少女十四行〗 〖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o 张枣 〖何人斯〗 〖十月之水〗 〖卡夫卡致菲丽丝〗o 李亚伟 〖中文系〗 〖少年与光头〗 〖秋天的红颜〗o 西川 〖把羊群赶下大海〗 〖虚构的家谱〗 〖厄运(节选)〗o 海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春天, 十个海子〗 〖弥赛亚(节选)〗o 小海 〖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 〖田园〗 〖村庄组诗(节选)〗0 友风 《漏水的红雨伞》《雪》《中秋夜》 * 20世纪90年代(上)o 诗阳 〖人类的宣言(长诗节选)〗 〖影子之歌(长诗节选)〗 〖致半岛与太阳的影子(散文诗)〗o 李元胜 〖走得太快的人〗 〖翻书的时候〗 〖必须〗o 马永波 〖日子如一对沉默的僧侣〗 〖连通器∶一道做错的物理题〗 〖本地现实∶必要的虚构〗o 臧棣 〖完成〗 〖个人书信史话〗 〖抒情诗〗o 树才 〖忘掉昨天吧〗 〖对不起 虚无也结束不了,,,,〗 〖多么薄,多么寒冷〗o 伊沙 〖结结巴巴〗 〖某日经过广场〗 〖《等待戈多》〗o 余怒 〖布道者〗 〖衰老〗 〖现出〗o 叶匡政 〖生活〗 〖葡萄藤〗 〖“571工程纪要”样本〗o 戈麦 〖誓言〗 〖沧海〗 〖天鹅〗o 蓝蓝 〖一件事情〗 〖盲者〗 〖遗失〗o 桑克 〖夜泊秦淮 〗 〖漫长与不可以的狂欢节 〗 〖组诗∶农场〗o 西渡 〖午后之歌〗 〖一个钟表匠人的记忆〗 〖雪〗 〖蛇〗o 杨键 〖在黄昏〗 〖悲伤〗 〖骰子的八面〗o 徐江 〖世界〗 〖写在七月的玄言诗〗 〖感伤〗o 安琪 〖未完成〗 〖第三说〗 〖之七〗 * 20世纪90年代(下)o 孙磊 〖诗歌〗 〖述说〗 〖声音〗o 木朵 〖五月的悲伤〗 〖暗器〗 〖十面埋伏〗o 康城 〖之前〗 〖来不及品尝你身体里的酒和火焰〗 〖溯溪〗o 朵渔 〖宿命的熊〗 〖西风颂〗 〖我的厨子,我的下人(组诗)〗o 胡续冬 〖水边书〗 〖槐花〗 〖蔚秀园〗o 巫昂 〖情歌没有镜头〗 〖有两个不眠之夜〗 〖到处都是孤寂的生活〗 o 廖伟棠 〖夏天,神秘主义的失败之歌〗 〖草莓果园〗 〖歌(组诗)〗o 沈浩波 〖词语的变迁〗 〖雨中抒情〗 〖屋檐〗o 吕叶 〖是谁在中间走着〗 〖如此纯净的夜〗 〖时间加速度〗o 马兰 〖一代人〗 〖献词〗 〖荷花少女〗o 庞培 〖夜歌〗 〖风中的味道〗 〖蔷薇〗o 宋非 〖林中路〗 〖虚构图案〗 〖轮回(节选)〗o 杨小滨 〖灯塔〗 〖音乐会〗 〖四季歌〗o 章平 〖远不可及的事物〗 〖三座房子放在三个位置〗 〖我从瞬息穿过这枚镜子〗
范文三: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诗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诗人中国现代诗歌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现代诗歌流派,其中最杰出的100名代表人物为:* 20世纪20年代: 徐志摩 闻一多 李金发 穆木天 冯至 * 20世纪30年代: 林徽因 戴望舒 李广田 艾青 卞之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 覃子豪 纪弦* 20世纪40年代: 王佐良 陈敬容 杜运燮 穆旦 罗寄一 郑敏 唐祈 袁可嘉 牛汉 屠岸* 20世纪50年代: 周梦蝶 羊令野 方思 余光中 洛夫 罗门 蓉子 痖弦 昌耀 林泠* 20世纪60年代: 郑愁予 任洪渊 杨牧 叶维廉 食指* 20世纪70年代: 江河 北岛 芒克 多多 舒婷 刘自立 严力 杨炼 梁小斌 顾城* 20世纪80年代(上): 周伦佑 于坚 翟永明 王小妮 欧阳江河 廖亦武 孙文波 吕德安 韩东 骆一禾* 20世纪80年代(下): 孟浪 陆忆敏 陈东东 万夏 杨黎 张枣 李亚伟 西川 海子 小海* 20世纪90年代(上) 诗阳 李元胜 马永波 臧棣 树才 伊沙 余怒 叶匡政 戈麦 蓝蓝 桑克 西渡 杨键 徐江 安琪* 20世纪90年代(下) 孙磊 木朵 康城 朵渔 胡续冬 巫昂 廖伟棠 沈浩波 吕叶 马兰 庞培 宋非 杨小滨 章平 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20世纪20年代o 徐志摩 〖再别康桥〗 〖偶然〗 〖我等候你〗 o 闻一多 〖幻中之邂逅〗 〖孤雁〗 〖死水〗o 李金发 〖夜之歌〗 〖爱憎〗 〖时之表现〗o 穆木天 〖苍白的钟声〗 〖苏武〗 〖落花〗o 冯至 〖十四行集(节选)〗 〖蚕马〗 〖帷幔——乡间的故事〗 * 20世纪30年代o 林徽因 〖仍然〗 〖无题〗 〖秋天,这秋天〗 o 戴望舒 〖雨巷〗 〖烦忧〗 〖我用残损的手掌〗 o 李广田 〖秋灯〗 〖笑的种子〗 〖地之子〗o 艾青 〖时代〗 〖大堰河——我的保姆〗 〖给太阳〗 o 卞之琳 〖断章〗 〖妆台(古意新拟)〗 〖古镇的梦〗 o 何其芳 〖预言〗 〖圆月夜〗 〖声音〗o 南星 〖守墓人〗 〖石象辞〗 〖响尾蛇〗o 辛笛 〖航〗 〖风景〗 〖再见,蓝马店〗o 覃子豪 〖过黑发桥〗 〖瓶之存在〗 〖吹箫者〗 o 纪弦 〖幻象〗 〖狼之独步〗 〖过程〗 * 20世纪40年代o 王佐良 〖他〗 〖巴黎码头边〗 〖1948年圣诞〗o 陈敬容 〖珠和觅珠人〗 〖出发〗 〖题罗丹作《春》〗 o 穆旦 〖合唱二章 又题∶Chorus二章〗 〖森林之魅〗 〖葬歌〗o 罗寄一 〖音乐的抒情诗〗 〖一月一日〗 〖序〗 o 郑敏 〖Fantasia〗 〖寂寞〗 〖成熟的寂寞〗o 唐祈 〖游牧人〗 〖女犯监狱〗 〖时间与旗〗 o 袁可嘉 〖沉钟〗 〖走近你〗 〖冬夜〗o 牛汉 〖鹰的诞生〗 〖汗血马〗 〖华南虎〗o 屠岸 〖纸船〗 〖城楼图铭〗 〖潮水湾里的倒影〗* 20世纪50年代o 周梦蝶 〖逍遥游〗 〖菩提树下〗 〖托钵者〗 o 羊令野 〖蝉〗 〖秋兴〗 〖无题十二行〗o 方思 〖仙人掌〗 〖夜歌〗 〖竖琴与长笛(节选)〗 o 余光中 〖芝加哥〗 〖白玉苦瓜〗 〖秦俑〗o 洛夫 〖烟之外〗 〖湖南大雪〗 〖巨石之变〗 o 罗门 〖麦坚利堡〗 〖第九日的底流〗 〖观海〗 o 蓉子 〖一朵青莲〗 〖晨的恋歌〗 〖夏,在雨中〗 o 痖弦 〖山神〗 〖深渊〗 〖给超现实主义者〗o 昌耀 〖花朵受难〗 〖现在是夏天〗 〖朝朝暮暮(五首)〗o 林泠 〖阡陌〗 〖散场以后〗 〖不系之舟〗 * 20世纪60年代o 郑愁予 〖错误〗 〖崖上〗 〖最后的春闱〗o 任洪渊 〖北京古司天台下〗 〖司马迁的第二创世纪(组诗)〗 〖汉字,二零零零(组诗选三)〗o 杨牧 〖水之湄〗 〖延陵季子挂剑〗 〖林冲夜奔(节选)〗 o 叶维廉 〖赋格(Fugue)〗 〖水乡之歌〗 〖追寻〗o 食指 〖相信未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鱼儿三部曲〗 * 20世纪70年代o 江河 〖没有写完的诗〗 〖回旋〗 〖从这里开始(组诗)〗 o 北岛 〖回答〗 〖宣告〗 〖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 o 芒克 〖阳光中的向日葵〗 〖死后也还会衰老〗 〖城市〗 o 多多 〖致太阳〗 〖手艺〗 〖玛格丽和我的旅行〗 o 舒婷 〖致橡树〗 〖神女峰〗 〖会唱歌的鸢尾花〗o 刘自立 〖一日又见庞德〗 〖芳香如我的消失〗 〖理性析梦〗o 严力 〖还给我〗 〖反省创造无奈〗 〖我是雪〗o 杨炼 〖人与火组诗(选三)〗 〖《易经》、你及其他〗 〖诺日朗〗o 梁小斌 〖雪白的墙〗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你让我一个人走进少女的内心〗o 顾城 〖弧线〗 〖生命幻想曲〗 〖回家〗 * 20世纪80年代(上)o 周伦佑 〖镜中的石头〗 〖想象大鸟〗 〖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o 于坚 〖作品111号〗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零档案〗o 翟永明 〖女人(组诗选四)〗 〖静安庄(组诗选二)〗 〖黑房间〗o 王小妮 〖青绿色的脉〗 〖悬空而挂〗 〖白纸的内部(二首)〗o 欧阳江河 〖傍晚穿过广场〗 〖咖啡馆〗 〖玻璃工厂〗 o 廖亦武 〖辞〗 〖海〗 〖渊〗o 孙文波 〖歌颂〗 〖回旋〗 〖客居〗o 吕德安 〖群山之中〗 〖死亡组诗〗 〖陶弟的土地〗 o 韩东 〖你见过大海〗 〖沉默——歌词〗 〖有关大雁塔〗 o 骆一禾 〖诗歌〗 〖女神〗 〖蜜〗 * 20世纪80年代(下)o 孟浪 〖冬天〗 〖这一阵乌鸦刮过来〗 〖连朝霞也是陈腐的〗o 陆忆敏 〖美国妇女杂志〗 〖年终〗 〖出梅入夏〗 o 陈东东 〖未完成〗 〖时代广场〗 〖炼丹者巷22号〗 o 万夏 〖彼女〗 〖渡湖〗 〖度光阴的人〗o 杨黎 〖鸟之后〗 〖少女十四行〗 〖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o 张枣 〖何人斯〗 〖十月之水〗 〖卡夫卡致菲丽丝〗 o 李亚伟 〖中文系〗 〖少年与光头〗 〖秋天的红颜〗 o 西川 〖把羊群赶下大海〗 〖虚构的家谱〗 〖厄运(节选)〗o 海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春天, 十个海子〗 〖弥赛亚(节选)〗o 小海 〖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 〖田园〗 〖村庄组诗(节选)〗0 友风 《漏水的红雨伞》《雪》《中秋夜》 * 20世纪90年代(上)o 诗阳 〖人类的宣言(长诗节选)〗 〖影子之歌(长诗节选)〗 〖致半岛与太阳的影子(散文诗)〗o 李元胜 〖走得太快的人〗 〖翻书的时候〗 〖必须〗 o 马永波 〖日子如一对沉默的僧侣〗 〖连通器∶一道做错的物理题〗 〖本地现实∶必要的虚构〗o 臧棣 〖完成〗 〖个人书信史话〗 〖抒情诗〗o 树才 〖忘掉昨天吧〗 〖对不起 虚无也结束不了……〗 〖多么薄,多么寒冷〗o 伊沙 〖结结巴巴〗 〖某日经过广场〗 〖《等待戈多》〗 o 余怒 〖布道者〗 〖衰老〗 〖现出〗o 叶匡政 〖生活〗 〖葡萄藤〗 〖“571工程纪要”样本〗 o 戈麦 〖誓言〗 〖沧海〗 〖天鹅〗o 蓝蓝 〖一件事情〗 〖盲者〗 〖遗失〗o 桑克 〖夜泊秦淮 〗 〖漫长与不可以的狂欢节 〗 〖组诗∶农场〗o 西渡 〖午后之歌〗 〖一个钟表匠人的记忆〗 〖雪〗 〖蛇〗 o 杨键 〖在黄昏〗 〖悲伤〗 〖骰子的八面〗o 徐江 〖世界〗 〖写在七月的玄言诗〗 〖感伤〗 o 安琪 〖未完成〗 〖第三说〗 〖之七〗 * 20世纪90年代(下)o 孙磊 〖诗歌〗 〖述说〗 〖声音〗o 木朵 〖五月的悲伤〗 〖暗器〗 〖十面埋伏〗o 康城 〖之前〗 〖来不及品尝你身体里的酒和火焰〗 〖溯溪〗o 朵渔 〖宿命的熊〗 〖西风颂〗 〖我的厨子,我的下人(组诗)〗o 胡续冬 〖水边书〗 〖槐花〗 〖蔚秀园〗o 巫昂 〖情歌没有镜头〗 〖有两个不眠之夜〗 〖到处都是孤寂的生活〗o 廖伟棠 〖夏天,神秘主义的失败之歌〗 〖草莓果园〗 〖歌(组诗)〗o 沈浩波 〖词语的变迁〗 〖雨中抒情〗 〖屋檐〗o 吕叶 〖是谁在中间走着〗 〖如此纯净的夜〗 〖时间加速度〗o 马兰 〖一代人〗 〖献词〗 〖荷花少女〗o 庞培 〖夜歌〗 〖风中的味道〗 〖蔷薇〗o 宋非 〖林中路〗 〖虚构图案〗 〖轮回(节选)〗 o 杨小滨 〖灯塔〗 〖音乐会〗 〖四季歌〗o 章平 〖远不可及的事物〗 〖三座房子放在三个位置〗 〖我从瞬息穿过这枚镜子〗
范文四:中国近代著名商人中国近代著名商人 一、商业巨族——乔致庸()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祁县乔家第三代人。他出身商贾世家,父亲是乔全美,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乔致广抚育长大。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他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一生娶有6妻,因乔门中有不许纳妾的家规,都是续弦。6妻留下6子11孙。当国家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大批银子流向海外时,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他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光绪十年(1884),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在他的经营下,乔氏商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业务繁荣,财多势旺,成为商场巨贾。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乔致庸本人也被称为“亮财主”。 乔致庸待人随和,讲究诚信为本、“以德经商”。乔致庸一生做出诸多善行。光绪三年天遭大旱,乔致庸开粮仓赈济灾民。光绪三十二年,乔致庸去世,终年89岁。经商之道“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乔致庸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他执掌家业时,“在中堂”事业突飞猛进,家资千万,起先是“复字号”称雄包头,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他成为“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财势跻身全省富户前列。资本愈见盈厚,但他并不沾沾自喜,反而急流勇退,将商务全权委任长子及长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世要以“信”为重,其次是“义”,不哄人不骗人,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放在首位。乔致庸还把亲拟的对联让人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农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子孙要注重节俭,不可贪图安逸。而“在中堂”后来败落的直接原因是战争爆发。1938年,大片国土沦陷,“在中堂”自然在所难免。 1汇通天下:乔致庸成为商场巨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善于用人,他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任银行行长。儒商大道: 乔致庸的经商理念是一信、二义、三利。即以信誉徕客,以义待人,信义为先,利取正途。乔致庸尤善于用人,这是他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礼遇聘请阎维藩。阎原为平遥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经理,阎与年轻武官恩寿交往密切,当恩寿为升迁需银两时,阎自行作主曾为恩寿垫支银10万两。为此阎维藩被人告发,并受到总号斥责。后恩寿擢升汉口将军,不几年恩寿已归还了所借蔚长厚之银,并为票号开拓了业务。但阎维藩因曾经受到排挤和总号斥责丧失了对蔚长厚的感情,决计离开蔚长厚返乡另谋他就。乔致庸知道阎维藩是个商界难得人才,便派其子备了八抬大轿、两班人马在阎维藩返乡必经路口迎接。一班人马在路口一连等了数日,终于见到阎维藩,致庸之子说明来意和父亲的殷切之情,使阎氏大为感动。阎心想:乔家富甲三晋,财势赫赫,对他如此礼遇,实在三生有幸。致庸之子又让阎坐八乘大轿,自己骑马驱驰左右,并说明此乃家父特地嘱咐。这更使阎氏感动不已。二人相让不已,最后只好让八乘大轿抬着阎氏衣帽,算是代阎坐轿,而二人则并马而行。 阎氏来到乔家,致庸盛情款待。乔致庸见阎维藩举止有度,精明稳健,精通业务。而阎氏时仅36岁,致庸更是感叹年轻有为,是难得之经济人才。当即聘请阎氏出任乔家大德恒票号经理。阎氏对照在蔚长厚的境况,深感乔家对他之器重,知遇之恩,当即表示愿殚精竭虑,效犬马之劳。阎氏自主持大德恒票号以来的二十六年间,使票号日益兴隆,逢账期按股分红均在八千到一万两之间,阎氏为乔家的商业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劳。二、红顶商人——胡雪岩()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简介胡光墉(),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一代商圣”,徽州绩溪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后在王有龄的帮助下乃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2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经 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且招牌为“真不二价,”胡庆馀堂现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生丝价格日跌,据他观察,主要原因是华商各自为战,被洋人控制了价格权,胡雪岩高调坐庄。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就是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事已如此,胡雪岩已无回天之力。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姬妾仆从宁死都不离开胡雪岩,他的棺木埋于杭州西郊鸬鹚岭下的乱石堆中。1921年纱布交易所建立,也算是给乱坟堆里的胡雪岩一个迟到了30年的告慰。评价显赫一时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终于一贫如洗。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馀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虽然钦差大人文煜为了保存这座国药国库,帮助胡雪岩接管胡庆馀堂。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记得他姓胡,并因胡庆馀堂而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 清朝时讲,北有王锡衮,南有胡雪岩。我个人认为目前胡雪岩应该是中国商人的偶像。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官商,同时,令人佩服的是他黑白通吃。在当时中国政府的力量是无穷的,权限极大,所以企业要做大,必须找到这个靠山。胡雪岩的个人魅力更是了得,他虽然有那么多的老婆,但是他的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好,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的老婆都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缺乏信用契约的前提下,有老婆相助(相对稳固的夫妻契约)更是如虎添翼!综上所述,我认为国外的环境和中国相去甚远,在中国做生意还是要研究国学,中国特有的官僚制度,人际关系,信用制度,胡雪岩作为中国商人的偶像当之无愧!!胡雪岩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 3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三、一代钱王——王炽()王炽(),字兴斋,男,汉族,弥勒县虹溪人。一代钱王,红顶商人。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泰晤士报》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王青年时斗殴杀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庆,与旅渝滇商合营“天顺祥”商号,来往川滇互贸。随后又与席茂之在昆明合资开设“同庆丰”商号。数年经营,成为滇中富商。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炽。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国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民间称为“钱王”。声望影响作为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云南弥勒人王炽的一生充满了奇迹。曾经,钱王王炽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可叹的是,如今很多人只知胡雪岩却不知有王炽。王炽一生以利聚财,以义用财,以儒治商,爱国忠君,以惊人的经商天赋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钱王…… 王炽究竟有多少钱没有人知道,但“同庆丰”在鼎盛时期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左右大清王朝的金融市场却是不争的事实。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炽。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国人。王炽一生以利聚财,以义用财,促进了云南的实业与教育,先后开发了东川铜矿、个旧锡矿,在昆明设立了公益性的“兴文当”,以所获利润资助贫困学子,鼓励学业有成者。1903年红河州石屏县袁嘉谷考中状元,王炽出资修建了享誉全滇的状元楼,昭示天下,激励世人。4王炽的晚年更以多年经商所信奉的原则:“道行、道德、信义”为本,将偌大的资本以股份制的形式加以完善和分配。他出资修建昆明同仁街,铺设昆明至碧鸡关石板路,重建虹溪书院,捐巨资在南盘江上建成三座铁索桥,兴昆明第一家电灯公司、第一家自来水公司,引德国西门子公司发电机,建成我国第一个水利发电站——石龙坝水力发电站等等。 功德事迹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皇出逃西安,所带银两不足大队随行人员衣食,向王炽求援。王炽力排众议,认为爱国必须忠君,只有先把外国侵略者赶出去才能谈自家的事,因此十万火急下死命令:慈禧人马所经地方,凡王炽“同庆丰”分行须全力出资力助。慈禧回北京后,国库空虚,资金短缺,百废待兴,王炽发动海外及国内各分行融资接济。人祸未息,天灾又降,晋、陕两省大旱,黄河断流,王炽仗义疏财,捐银数百万两给工部兴修水利,被李鸿章称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清廷根据王炽的义举,先后赐“急公好义”和“义重指群”匾额以旌表中,并赐四品道员职衔,恩赏荣禄大夫二品顶戴,诰封“三代一品”封典,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超出了胡雪岩的“二品”商人封号。王炽一生以利聚财,以义用财,促进了云南的实业与教育,先后开发了东川铜矿、个旧锡矿,在昆明设立了公益性的“兴文当”,以所获利润资助贫困学子,鼓励学业有成者。1903年红河州石屏县袁嘉谷考中状元,王炽出资修建了享誉全滇的状元楼,昭示天下,激励世人。四、五金大王——叶澄衷()叶澄衷(),清末资本家。字成忠。原籍浙江慈溪,生于镇海。宁波庄市人,是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并据此发展出覆盖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并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少时因家贫辍学,到油坊学徒。1854年(咸丰四年)到上海,在杂货店当店员。旋辞去,驾舢板往来黄浦江面,供应外轮所需物品,粗通英语,结识一些外国人,在商贩中获利独厚。51862年(同治元年)在虹口开设老顺记商号,经销五金零件。经营有方,不数年,总号移于百老汇,并在长江中下游各商埠遍设分号,遂成巨富。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又相继开办上海燮昌火柴厂、纶华缫丝厂。1896年盛宣怀筹办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被指派担任总董,势力渗入近代银行业。成巨富名流后,热心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在家乡和上海设立慈善救济机构,多次出资赈济浙、鲁、豫直等省灾区,受清廷嘉奖,并捐得候选道员加二品顶戴。1899年病重中念及少时失学之痛,决定捐道契25亩、现银10万两兴建中国第一所私立新式学校(1901年建成,取名澄衷学堂)。是年11月在上海病故。家产1899年,叶氏在上海虹口唐山路捐臵土地30余亩,并以10万两银兴建一所沪上创立最早、声名最盛的民办学校之一—澄衷蒙学堂。是年10月快要落成时,叶氏病故,遗命对学校事须有久远规划,其子又二次捐款10多万两继办。1901年蔡元培曾任校长,培养了四万余学子,其中有李四光、胡适、竺可桢、李达三、钱君等一大批著名人士。清同治年间,叶氏出资,在庄市家乡兴建叶氏义庄,后改为中兴学堂,其学子有邵逸夫、包玉书、包玉刚、赵安中、包玉星、楼志章等巨商。在乡里还对崇正书院拨款重修。 此外,叶氏在上海设立了“怀德堂”、“崇义会”、“广益堂”等,拨出专款,对所有职工实行救死扶伤。还对宁波同乡会,四明公所也拨专款帮助。在家乡设立了树德堂、忠孝堂、叶氏义庄、牛痘局、救火会等,为各种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叶澄衷故居现为庄市粮站,尚有二排老屋。其坟墓在庄市曙光村朱家,气势宏大。墓碑为清末状元张謇所题,墓铭志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写,如今保存尚好。经营项目叶氏经营的项目有9大类:五金业开始经营是船舶小五金、后来发展到船舶大五金、造船五金、制造五金、交通五金等。当时是由英商庆昌五金号,外商祥生洋行,耶松船厂帮助建立五金网络。大批订单落到叶氏顺记号。后叶氏被誉称“五金大王”。火油业叶氏深受英商、美商、俄商的信赖,将中国的火油经销专权,在上海的专权,委托叶氏经营,叶氏把火油分发给杭州、天津、汉口等地的分店,联号经销。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无电只用火油作照明的当时,叶氏一手操纵上海乃至全国火油市场。其利润高达好几倍。后叶氏被称为“火油大亨”、“火油董事”。6军需工业清廷的官员委托叶氏经营外国洋枪洋炮的配件。叶氏派员向上海江南制造局学习生产技术,并从制造局购臵设备。 叶氏还与清廷官员洽淡军服、军鞋、军帽、军被业务,通过严信厚同乡关系,很快谈成五家。后叶氏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地开厂,以生产这些军需产品。 钢铁与煤炭业在上海滩,最早经营钢铁与煤炭生意的外商,要算德商可炽铁号。开始生意还不错,后来由于管理不当,经营困难,后由叶氏接收经营,经过一年时间的整顿,很有起色,叶澄衷派人到山西大同煤矿、河南焦作煤矿、全国著名的铁矿。将当地的优质煤、铁矿源源不断地运到上海,然后由上海分发给叶氏在全国的分店。同时还从英国、德国、俄国等地将国外优质钢材运到上海。使上海的钢铁、煤炭市场搞得轰轰轰烈烈。连上海的制造局等大的厂商也向叶氏订货。航运业叶氏曾在上海创设鸿安轮船公司,还从英国进口几十条小火轮,在中国沿海,长江线航行。另外还购臵110条沙船(即大型帆船),保证了叶氏在全国各地分店的货物运输。除此,叶氏还经营小火轮买卖生意,这些小火轮一般都在一百吨左右,国内很是畅销,利润也很高。 地皮业清朝末年,在上海县城刚刚开放后,英美各国在上海的租界,都要向外发展,尤其是向苏州河方向扩展,叶氏获悉后立即向租界工部局争得捐资兴建苏州河桥梁项目,从而获得优惠待遇,允许在苏州河北岸的几百亩土地购买。当时这批土地是处于荒凉地段,因而地价也较低。叶氏成立了树德地皮地产公司。一年之后,苏州河几座桥梁建成,苏州河北岸的地价立刻上涨了好几倍,树德地皮公司立即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企业。火柴业上海开埠以后,国人所用的火柴是从外国进口的,尤其是从日本进口的,其利润相当可观。于是叶氏立即策划派人到日本学习火柴生产技术,接着又派人到德国学习,并从德国进口二套生产设备。于1890年在上海开设燮昌火柴厂,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火柴厂,不久又在苏州、汉口创设分厂。是中国最早投资火柴业的企业家之一。缫丝业中国缫丝业主要分布江苏、浙江一带,缫丝市场基本上由外商操纵,丝贱伤农,农民怨声道。有一次叶氏偶然到湖州拜访亲家许春荣(花旗银行买办、德华银行买办),许氏向叶提议开缫丝厂,经营缫丝买卖。叶氏立即派员调查缫丝市场的情况,经过周密筹划,在1890 7年开设中国第一家纶华丝厂,投资金额达100多万元银两,到第二年各生丝产地都建立缫丝收购站,从而很快打破了外商的垄断局面,使农民高兴,叶氏也获利。金融业叶氏当时经营了一百多家企业,其资金流转,管理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像西方那样的金融系统来作为后盾,于是叶氏先以上海为中心,建立大庆元票号不久又在上海设立“升大”、“衍庆”、“大庆”、“怡庆”大钱庄,后又在杭州、汉口、天津、湖州、温州、宁波、烟台等地设分店、联号。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与同乡严信厚、朱葆三等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并为首任总董之一。上述叶氏九个项目,一百多家企业,其总资产,据有关部门估计总额达800万两银洋。但有的经济学家称,这是叶氏企业的动产,其不动产尚未计算在内。如果计算在内,有一千多万两银元之巨。为此叶氏赢得了五金大王、火油大享、江南甲富、国内巨富等美称。清皇朝曾御赐“乐善好施”匾额。创业经历:1840年,叶澄衷出生在镇海庄市一个贫困农民家中。他6岁丧父,9岁读私塾仅半年,11岁就佣于庄市横河堰榨油坊当牧童。14岁那年,他到上海谋生,在法租界一家杂货店当学徒。17岁租舢舨船在黄浦江中摆渡,并向外轮兜售吃食百杂。创办中国最早的火柴厂19世纪中叶,叶澄衷善察商情,认为投资火柴市场必有大利,于是计划创办火柴厂。时逢旅日归国侨胞、镇海同乡张阿来向叶氏主动提议创办火柴厂事宜,并介绍他认识了其日本籍妻子。张妻当过火柴厂的职员,懂得火柴制造的技术流程。叶氏当面听取了张阿来夫妇的提议。光绪十六年(1890)叶澄衷出资5万银两,在上海虹口朱家大桥(今唐山路)创建了当时上海最大的燮昌自来火公司。工人800名,日产火柴36万盒。其产品优良,胜过英商燧昌自来火局。燧昌厂因竞争失败而倒闭。(《上海通志》1825页)不久,日商看到英商工厂倒闭,想乘机而入,把大批日货火柴倾销上海,想压倒燮昌厂,而叶氏就此降低每盒火柴价格,叶氏以汉口、芜湖、宜昌、镇海等地企业为依托,与日商抗衡,逼得日商再降价,节节败退。在温州迫使日商火柴价降到每箩2角6分,几乎亏本到无法再亏的地步。日商既无奈又佩服,称叶澄衷是“生意精”。叶澄衷庄市故居(清光绪十四年建造)1896年,叶澄衷又集资42万银两,委派同乡宋炜臣去汉口创办更大的燮昌火柴二厂。为此,叶氏特备信与奏折由宋炜臣禀报两江总督张之洞。张之洞见报非常支持,并给予很多优惠条件。8兴办鸿安轮船公司1882年,叶澄衷向两江总督李鸿章禀报,“禀请臵造轮船,设立广运局”,却被李鸿章以“已有招商局,不必另树一臶”为由驳回。后来,李鸿章去直隶督办北洋海军,叶氏趁此重提轮船之事。1889年,他集资20万银两,兴办鸿安轮船公司。为了防备清政府干涉,他不得不托庇外国势力,挂靠英商和兴洋行,并向英国政府注册备案。经过一年的努力,第二年,鸿安轮船公司已有飞龙、飞马、飞鲸、新汕头等11艘轮船,净吨位为7000余吨,约合总吨位1吨。公司先后开辟了长江上的申汉线,北方沿海的天津、烟台、牛庄线,东南沿海的汕头、淡水、基隆等地的海上航线。规模之大,仅次于英商的“太古”、“怡和”以及中国的招商局。在鸿安轮船公司,叶氏始终是控股者。1904年以前,鸿安公司的股份一直为华方七、英方三,而叶澄衷是其中最大的股东。创立沪上五金王国1862年,在英商劳勃生帮助下,叶澄衷在上海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开设了上海第一家顺记五金洋杂货店(英文叫澄衷公司),经营范围开始为船舶五金、食品罐头五金,后来又拓展到钢铁五金、机械五金、制造五金、化工五金、军需五金等,还兼营火油销售。 开创诸多实业叶澄衷创办的中国人第一家洋行顺记五金洋杂货店,业务不仅在上海占领五金行业市场,而且还在天津、辽宁、烟台、青岛、宁波、汉口、厦门、福州等地拥有市场优势。 民国十八年中国通商银行一元票。叶澄衷为银行首任经理。同时,他关注上海火油市场,成为火油大亨。叶澄衷就以亚细亚公司为起端,把火油打入租界以外的上海市场。1870年,叶氏将可炽煤铁号买下。并将可炽改为可炽顺记。可炽顺记成为上海最早进口煤和铁的商号而大获其利。1894年,叶澄衷投入资金200万两银洋,在上海开设中国最早最大蚕丝纺织厂——上海纶华缫丝厂。这家厂不但保护了江浙一带蚕农不受蚕商投机压价之苦,而且对出口蚕丝也起到了平衡作用。叶澄衷到了晚年还与严信厚、朱葆三等人创办中国人自己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并担任执行董事。这家银行设在上海,对上海的宁波商人大开绿灯,提供了很多方便与优惠条件。 热心捐助教育事业1871年,叶澄衷在上海一次慈善会议上坦言:“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会后,他立即筹办顺记商务学堂。该学堂招收学生以小学毕业生为主,学期一年,毕业后都由顺记号录用,实习后大多数分赴各地洋行工作。这是叶澄衷借鉴商务文化培育人才的第一次实践。 1875年,叶氏在上海创办叶记商务学馆,地址设在上海外滩金陵东路一条弄堂内。 91898年仲夏,叶氏宣布拟办一所学校教化儿童,宣布拨银10万两,并请樊时勋为筹建负责人,购张家浜地区土地18亩9分,每亩价200元左右。聘请樊时勋、陈祖烈、王予坊、曹予、乌询夫、叶志铭6人为校董。由余记工头承包建筑校舍,建造罗马式两层楼房共计42间,教室宿舍,膳厅两层楼房26间,小养正里平屋15间,并设臵一印书处。1902年秋,刘校长出任安徽芜湖观察使,校长一职由总教习蔡元培代理。后来由于学堂扩建,由叶澄衷之长子叶松卿出资10万两,不久又有叶澄衷的诸公子勉卿、子衡、又新、铁卿等人出资共10万两。1903年5月,蔡校长出走日本,由章一山代理校长,其后白振民、蒋子帆、谢利恒等人先后担任校长。1911年,上虞人曹慕管自日本留学归国,被聘为校长,曹任职长达16年之久。当学堂正式开学时,清政府督学部颁发匾额“启蒙种德”以勉,系清光绪帝御笔。又有“棫朴权舆”四字匾额,系喀刺沁王所赠。叶氏还嘱其子在庄市家乡的崇正书院,捐银洋5000元,还把全乡17所私塾、学馆、书院都改成西洋式学堂。叶氏自思家贫,幼小失学,深感痛苦。于是和堂弟叶雨庵等人回乡,与叶氏族人商讨建立忠孝堂,叶氏义庄、叶氏义塾,议定的项目有:救济署、收尸施棺处、牛痘局、救火会、叶氏义塾等,叶氏拨款3万两白银,并指派其堂弟叶雨庵负责筹建。叶氏义塾建成,设在叶氏义庄之内,建有大礼堂、教室、办公室、寝室、伙房等设施。首批招收叶氏子弟20名。后来这所义塾发展为中兴学堂,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培育出了包玉刚、邵逸夫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五、中国商父---盛宣怀人物简介盛宣怀(日—日,汉族,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逝世于上海),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还有思惠斋,东海,孤山居士,紫杏,愚卿等号。清末官员、官办商人,官僚买办。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1884年,赴粤办理沙面事件;同年,署天津海关道。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次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航运范围不仅扩大到山东整个沿海,而且还开辟了烟台至旅顺的航线。1891年春,在烟台设立胶东第一广仁堂慈善机构。次年,任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津海关监督。1895奏设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于天津。1896 年,任铁路公司督办,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奏设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于上海。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1911年,任邮传部大臣。 10实业建功出身官僚地主家庭。1866年,应童试,补县学生。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是清朝的官员,与李鸿章有交。盛是六兄弟之长。1870年(同治9年)盛被李鸿章招入其幕府,受到李的赏识,第二年就已升到知府的官级。1871年畿辅大水,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捐助衣物粮食,由盛宣怀购买并运到天津散发,这是盛宣怀第一次从事福利事业。发展航运1872年他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被李采纳,李委任盛办理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这是盛办理轮船航运的开始。同年拟定中国第一个集商资商办的《轮船招商章程》。1873年, 轮船招商局正式营业,盛宣怀担任会办,从此他开始正式成为清末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1875年李又委盛办理湖北煤铁矿务,从此盛又开始办理矿业。1909年盛宣怀鉴于“商业振兴,必借航业,航业发达,端赖人才”,在南洋公学增设航政科,办航海一班,后于1912年独立成为吴淞商船学院,是为今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前身。情系电报1879年盛建议李建立电报事业,李采纳之,又命盛督办。1880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1年盛宣怀被任命为津沪电报陆线的总办,从此进入电讯业。1882年为了阻止外国人在中国沿海建立电报网,李委任盛建立上海至广东、宁波、福州、厦门等地的电报线。1883年盛宣怀督理天津海关,他挪用海关钱粮来资济电报事业,混淆各个部门的经费,因此受到处分,但因多方说情未被降职。督办纺织1892年起,他又开始在上海督办纺织业,1894年开办华盛纺织总厂;又以官督商办及官商合办名义,控制大纯、裕春、裕晋诸多纱厂。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盛宣怀一再请求自己的免职,一再不准。开办大学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办大学,也是天津大学的前身。1896年起盛宣怀开始督办铁路。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是为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是为中国 11第一所正规高等师范学堂;1909年在南洋公学首开航政科,后发展为独立的吴淞商船学院,是为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前身。兴办银行1897年,5月27日,他还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中国的第一家银行。此后,与比利时、英国、美国签订铁路借款合同草约。他对康有为的改革是支持的,但认为康遇事太急。投资煤矿1898年,盛开办萍乡煤矿,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8年将它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成立中国第一家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著述立说有《愚斋存稿》及《盛宣怀未刊信稿》《常州先哲遗书》《经世文续集》《林胡曾三公奏议》存世。档案管理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盛宣怀终其一生都十分注重文档留存,各种文稿、信札、账册甚至宴客菜单,吉光片羽,无不悉心收藏。盛宣怀在世共26106天,目前仅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盛档”就有一亿余字,178633件,笼统一算,每天保存6.8件档案。如果加上目前流散在海外的“盛档”,数字就更为惊人了。 在那个风云诡谲的年代,盛宣怀要用这些字纸把自己的一生“做实”。从一个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种近乎强迫症的精神征候;而从另一个角度,他留下了一座近代史料的宝库。 1975年,上海当时的市委写作班子组织了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图书馆三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始对上海图书馆馆藏的800多大包的盛宣怀档案进行整理。这是1949年后第一次整理“盛档”。1997年,上海图书馆又再次组织整理“盛档”,这次整理共历时9年。800多大包的盛宣怀档案的具体数目是178633件。慈善济民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盛宣怀,同时也是一位社会慈善活动家。上海图书馆保存的近十八万件《盛宣怀档案》中,大约有两万多件档案与中国近代社会慈善事业有关,其中不少文献披露了近代上海民间慈善组织积极参与赈灾救济活动和慈善事业的史实。从大量原始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清代,江南地区特别是上海地区的善会、善堂等民间慈善组织,在赈灾救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国家赈灾救济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12清光绪三年至四年(年),山西、陕西、河南、河北一带遭受极其严重的旱灾,史载饿殍达一千万人以上,被称为“丁丑奇荒”。李鸿章时为直隶总督,正处重灾之区,赈灾工作十分繁重。他在天津设立了直隶筹赈局处理赈务,盛宣怀以候补道的身份参加该局工作,于1878年5月,被派往献县主持赈灾。他会同地方官员下乡做了一次调查,给李鸿章写了两份报告,详细汇报了献县受灾后的情形。由于连年灾荒,当地农民除了土地之外已一无所有,久旱无雨,土地坚硬,种粮已被吃尽,农田大半荒芜,无人耕种,灾民或者流落外省,或者坐以待毙,形势非常严峻。灾民人数太多,“献县至少须发二万户,方能稍援垂毙”。盛宣怀所带政府赈灾款只有区区六千串,以每户一千文散放,只能救济六千户。盛宣怀请求借库平银一万两,以满足救济“极贫之户”之需。由于这是计划外的要款,可能拨不下来,盛宣怀提出:“此银如筹赈局无款核销,拟请代为转借,俟职道回南劝捐,如数归缴,决不敢短少”。所谓“劝捐”,即是在民间开展募捐义赈活动。“回南劝捐”之“南”,指的是江苏、浙江、上海一带,主要是上海地区。我国江南地区素称鱼米之乡,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万商云集的国际化都市,工商业阶层和市民阶层较国内其他地区发达。江南地区的商贾市民长期有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一方面也在长期接触西方传教士和商人的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基于人道主义思想的国际红十字会组织的影响。十九世纪中叶,上海一地已出现为数众多的善会、善堂。其中,同仁辅元堂的董事主要是上海的船商和钱业商人,如郁松年、沈大本、赵立诚、经纬等皆为著名富商;果育堂的主持人主要是在上海经营洋药、洋布业的广东籍买办商人唐廷枢、徐润等;沪北仁济堂和元济善堂则是丝商施善昌、施则敬父子创办主持的;普育堂有着著名慈善活动家、上海知县余治参与创办的背景,带有半官方的色彩,但董事主要来自民间商人。这些民间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行业商会,机构稳定,运转圆熟,平时从事施医、施药、施衣、施棺、恤嫠、保婴、惜字等社会救济工作,灾时就成为募捐义赈的组织机构。由于善堂、善会常常带有同业商会的背景,基于互助救济的理念,他们的募捐活动常常颇有效果,是民间赈灾救济活动的主要力量。同治十年(1871年)河北水灾时,盛宣怀与父亲盛康一起参与赈灾工作,曾到江苏、上海一带募捐钱物,收效颇大,因此他才有把握向李鸿章要求增加一万两赈款,“回南劝捐,如数归缴”。光绪五年,为了解决河北特大旱灾后遗留下来的为数众多的孤儿寡妇的抚养问题,盛宣怀秉承李鸿章的旨意,在天津设立一座名为“广仁堂”的慈善机构,其创办者和董事多为“南省助赈绅士”,如王承基、吴大澄、经元善、郑观应、李金镛等。其中王承基是上海人,吴大澄江苏吴江,经元善浙江上虞,李金镛江苏常州,郑观应是广东人,但也长期在沪经商。这些人大多是上海一些著名善会、善堂的堂董或司事。王承基光绪八年(1882年)被推举为上海同仁辅元堂的司总,经元善先后在同仁辅元堂、果育堂任职,郑观应曾任上海保婴局董事,后又在果育堂任董事,他们有着长期从事民间慈善事业的经历和经验。盛宣怀晚年回忆广仁堂时曾说:“北省向无善堂”,广仁堂可称南方绅商在北方创设善堂的开山之举。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为了救助陷于战区的民众,上海的一些慈善事业活动家仿效西方红十字会的章程和办法,联合中立的英、美、法、德等国在沪的外交人士、企业家,在上海创设了一个名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这个组织虽然也带有政府背景,当时的两位商约大 13臣吕海寰、盛宣怀是肩负政府使命的幕后主持人,但出面活动的华人董事沈敦和、施则敬、任锡汾则都是长期在上海从事慈善事业的南方商人。这为1910年2月中国红十字会的正式成立起到先导的作用。1906年春、夏,安徽、江苏发生特大水灾,受灾人口达730万人。由于地方官吏对赈灾救济工作的漠视和拖延,造成大批灾民流离失所,清江、沭阳一带灾民每天饿死者数百人,情况非常紧急。鉴于盛宣怀在历年赈灾活动中的影响和号召力,灾区绅民纷纷写信给盛宣怀,甚至直接派代表到上海拜见盛宣怀,呼吁他出面主持赈济工作。由于朝廷初次拨给的政府赈灾款只有十万两银子,远远不够使用,新任两江总督端方也竭力邀请吕海寰、盛宣怀主持义赈募捐工作。盛宣怀当时在上海和吕海寰一起与德国、意大利等国进行商约谈判,虽然公务繁忙,还是难以袖手,便承担起义赈重任。由于掌控了上海广仁堂这样一个民间慈善机构,盛宣怀运作起来颇为顺手。上海广仁堂成为徐、淮、海水灾的义赈主持机构,刊印灾启、登发广告、寄发募册、派员巡视调查、收取捐银、填开收照、编制账册、散放赈款赈衣、编印征信录,一概义赈事务,全由广仁堂经手办理,起到了组织机构和指挥中心的作用。 盛宣怀晚年谈及广仁堂时曾说:“上海广仁堂系鄙人一手所建设,平常办理各种善举,遇有灾荒,同人提倡义赈,历有年所。堂内捐臵房地、矿业股份,以为恒产,如能经理得宜,未始不可达救人目的。”这里特意提出“上海广仁堂”,似有与1879年最初在天津创办的广仁堂作一区别的意思。天津广仁堂初办时带有官方色彩,经费有一部分来自官方,在上海设立的广仁堂则没有了官方经费的来源,主要由盛宣怀主持的轮船招商局、电报局、汉冶萍公司、又新公司等企业赞助,已演变成完全民间性质的慈善组织。这次水灾的义赈工作前后超过半年。由于江苏一些地方官员官僚作风严重、赈灾不力,盛宣怀致电两江总督端方表示不满:“官赈现由乡董地保造册送州,匀摊办法,义赈系经司事亲历各灾区查看开办,俟官赈放后,义赈以补不足。……向来官赈不过凭董保造册呈送,印委分极次贫匀摊,每口极多数百钱,散放极迟,克扣极多。且百姓皆称吃皇粮可不吃者亦都要吃,董保徇情而不中饱者,已算极好。宣官直东,总司赈务,亲督查户,洞察其弊,曾严惩印委,禀院以官作义,系将官赈并归义赈,责成义绅,随查随放,奏销则列明官赈若干,义赈若干。李文忠、张勤果不派委员,即派员亦止会同义绅而已。非必委员无妥人,实因章法不同。且委员所带之人,断不能耐苦终日奔波,故以候补官充义绅,亦能变好”。提出“官、义合赈”的建议,得到端方的支持。盛宣怀随后亲自起草制定了《江南北官义两赈合办章程十八条》,规范来自政府途径和民间途径款物的管理和发放办法,实际上官赈的管理权也已经归于上海广仁堂。端方在冬赈结束后上奏朝廷,褒扬盛宣怀等人的功绩:“自议定官赈义赈合办,绅任查产放钱,官任监视弹压,遴派员绅,分投开办,随查随放,不少耽延,办理尚称顺手。……至各属查赈,安静不扰,实惠普沾,则义绅之力为多。而此次义绅之遍布各属,力任劳怨,实由驻沪商约大臣吕海寰、盛宣怀主持公义,极力提倡所致。本年九月以后,该人臣等首倡义赈,于捐款弩末之时毅然认筹钱百万串,所派义绅类多朴实廉干之才。”这年冬赈结束后统计:“官赈发过银七十万两,合钱一百余万串,官办平粜米价充赈钱二十万串,义赈钱六十余万串,提用淮海各属积谷钱十余万串,约共钱二百万串有奇。”通过上海广仁堂募捐所得的义赈款占了全部赈灾费用的30%。晚年时,盛宣怀对江南地区的绅商长期以来乐于参与灾赈活动屡有褒言:“江南义赈,闻 14于天下,垂四十年,凡遇各省荒歉偏灾,一经官绅布告,靡不竭力集资,四出拯济。”这是基于他数十年来主持义赈活动事实的基本结论。中国近代历年的赈济救灾活动中,上海地区的民间募捐活动确实是举足轻重的。七、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张謇jiǎn张謇(日~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厅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他创办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1869年科举考中秀才,1874年(即同治十三年),前往南京投奔原来通州的(今南通市)知州孙云锦。 1876年(光绪二年)夏,前往浦口入吴长庆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1880年(光绪六年)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前往。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军移驻登州黄县。1882年(光绪八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势力扩张。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强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1884年(光绪十年)随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袁世凯留朝鲜接统“庆字营”。不久吴长庆病故,离开庆军回乡读书,准备应试。 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1910年,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起草退位诏书,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14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日病逝,享年73岁。身后赞誉张謇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15八、荣氏兄弟 荣宗敬,著名慈善家、爱国志士、杰出民族实业家,与其胞弟荣德生先生创办的荣氏兄弟实业公司,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企业之一。兄弟二人毕生致力于实业救国,有“棉纱大王、面粉大王”之美誉。著有《实业救国刍议》等书。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面粉和棉纱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荣氏企业陷入困境。抗战后,荣氏家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远未达到战前的水平。荣宗敬简介荣宗敬(1873年~1938年),名宗锦,字宗敬,江苏省无锡荣巷人。荣德生之兄,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荣毅仁之伯父,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早年经营过钱庄业,从1901年起,与荣德生等人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创办保兴面粉厂,福兴面粉公司(一、二、三厂),申新纺织厂(一至九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1926年11月,上海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联合同业致函汉口劳资仲裁委员会,对于汉口工潮表示不满,认为“增加薪资,减少工作,而服务未见勤奋,出品未见优良”,担心这样下去,“驯至层波叠浪,愈演愈烈,商店歇业,工厂停机,市面萧条,为何如景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荣宗敬自上海避居香港,次年2月10日病逝。 临终,他仍以"实业救国"告戒子侄后辈.三月八号,他的灵柩由加拿大"皇后"轮运回上海,安放在陕西北路的住宅里.人生大计事日生,无锡城西荣巷人。7岁入塾读书,1887年到上海源豫钱庄习业,1896年在其父与人合资开设的上海广生钱庄任经理。后兼营茧行。1901年与弟荣德生等人集股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一厂,任批发经理。1905年,兄弟俩又与张石君等7人集股在无锡创办振新纱厂,1909年任该厂董事长。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1915年4月兄弟俩退出振新纱厂,在沪招股创建申新纺织厂,荣宗敬自任总经理。1917年3月起,荣氏兄弟又先后在上海、无锡、汉口创设申新二至九厂。并在沪设立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自任总经理。至1931年,荣氏兄弟共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分别约占全国民族资本面粉总产量的1/3,纱布总产量的1/5,被称为中国“面粉大王”、“纱布大王”。? 在实业有成的同时,荣氏兄弟还致力于家乡教育、公益事业,先后在锡创办了公益小学、竞化女子小学、公益工商中学(后改为公益中学)、大公图书馆,还集资在无锡和常州共建造大小桥梁88座。1929年又在无锡小箕山购地建造16锦园。1926年后,曾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中央银行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战初,为维持企业生产曾参加“上海市民协会”,不久即移居香港。日在香港病逝。著书 生前撰有《实业救国刍议》、《救济纱厂之管见》、《兵工刍议》等。人生评价“宗公生于风雨飘摇之世,长于寒微有德之门,成于艰难困苦之中;一生以民生衣食、振兴实业为职旨,每欲自任天下,负刚大之气,遂爱国之心,事业之大,罕有其匹,堪称大丈夫!试想权重一国如李鸿章,才高一时如盛宣怀,家国天下如南通张謇,皆知不兴实业无以致富强,宗公步其后而事业胜于前。”他主张“实业救国”。“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的两大思潮,“实业救国”在当时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随之壮大起来,同时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荣德生(1875年-1952年),名宗铨,字德生,号乐农氏居士,江苏无锡人,著名慈善家、民族实业家,他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著《乐农氏纪事》,民族工业巨擘荣宗敬之胞弟,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之父。他从事于纺织、面粉、机器等工业垂60年,历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压迫,享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美誉。概述荣德生 (日~日),又名宗铨,江苏无锡开源乡荣巷人,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父,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著《乐农纪事》。早年经营钱庄,后在无锡、上海、汉口等地开设茂新、福新面粉公司和振新、申新纺织公司等企业。至民国11年(1922年)已拥有12家面粉厂和4家纱厂(后申新纱厂增至9家),有“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之称,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曾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等职。立身治家之道荣德生的立身治家之道,就是孔子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荣德生先生说:“古之圣贤,其言行不外《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正心、修身终至国治而天下平,亦犹是也,必先正心诚意,实事求是,庶几有成”。他认为要提高生产率,除增添新设备,改进操作技术外,还要从“人工”出发,加强人事管理,视人为生产力之第一要素。他说:“余在工厂所经营,所请人非专家,以有诚心,管人不严,以德服人,顾其对家对子17女,使其对工作不生心存意外,即算自治有效。自信可以,教范围各厂仿行”。他坚持“以德服人”的思想原则,果然奏效。“是年茂新各厂有利,福新各厂亦有利,申新各厂有利无义者参半”。(《采农自订行年纪事》)这种运用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的管理思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以及被管理者内部的关系,形成一个力量集中的生产者群体的做法,与一般以单纯改进操作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做法,是不能比拟的。 爱国实业家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江南国土相继沦陷。荣氏企业,有的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占据,只有租界内的工厂维持生产。次年5月,荣德生由汉口来沪,深居简出,唯以搜购古籍、字画自遣,亟盼时局好转。1941年,日商觊觎荣氏纱厂,由汪伪实业部派员与荣德生商谈,要他将申新一、八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当即遭到严词拒绝。汪伪外交部长褚民谊只得亲自来沪,假国际饭店邀请荣德生面谈。由其子尔仁代往,说明其父不变初衷,不出卖工厂和人格。 褚民谊却厚颜无耻地说:“中国的半壁江山都给日本人,何患小小申新两个厂。”并威胁说:“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荣德生闻言,凛然言道:“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抗战胜利后,荣德生两次遭绑架,被勒索款项达百万美元。发生在高恩路(今高安路)荣德生住宅门前的一次被绑架案,是在日。那天,荣德生准备去总公司,离家门不远即被数名穿制服匪徒架上汽车而去。他们使用的是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司令部的“逮捕证”和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汽车。当时,舆论哗然,认为是军事机关与匪徒串通作案,上海当局被迫出动军警“侦破”。结果,荣德生被放回,并退还部份被敲诈的款项。据说还枪决匪首8人。荣家为“酬谢”军警当局和有关方面,先后付出60余万美元。1948年,国民党统治已成土崩瓦解之势,有资产者纷纷离开大陆,荣氏家庭也面临抉择。在一片离沪声中,荣德生专程从无锡来到高恩路住所,明确表示“不离开大陆”,并阻止三子将申新三厂拆迁台湾。解放军渡江前夕,他派代表与共产党联络,迎接解放。 九、刘国钧概述又名金巽,出生在江苏靖江,自幼家境贫寒,备尝艰辛,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官僚资本倾轧下,惨淡经营,艰苦创业。早年在常州提倡“机器革命”,“土纱救国”,19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盛宣怀 盛光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