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现在所处政府环境交易所,应该有哪些应对方法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启示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曾经被当作用市场驱动方式解决气候变化的典范,但现在它己经变成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个全球性问题上面无所作为的牺牲品。这个美国唯一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自愿性碳交易市场的经验说明,这样的自愿性机制注定要随着强制性减碳机制的命运起落。2010年7月初,CCx的母公司被亚特兰大的洲际交易所(ICE)以6.22亿美元(42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新东家在收购的几周后就开始在CCX裁员。C以的新闻发言人布鲁克利.麦克拉夫林八月份说,洲际交易所一直在密切关注美国碳政策的进展,并对是否继续CCX的经营进行评估,“这将建立一个一直持续到2010年之后的减排和交易计划”。如今,CCX己经名存实亡,连续几个月一笔交易也没有。碳金融工具(一个单位代表100吨的二氧化碳当量,简称CFI)价格仅仅在10美分(0.68元)左右徘徊,而2008年五六月份的历史最高价格则是7.4美元(50.4元)。无论买家还是卖家都把美国气候变...&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气候变化对全球的自然系统和经济社会构成严重的威胁,这就迫切需要各国政府进一步减少和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延缓气候变暖趋势。我国政府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态度是积极、负责任的,并已在国内采取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延缓措施,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本文首先探究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并对其国际法背景进行评析,阐明其制度价值。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价格机制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励减排主体主动提高技术水平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达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目的。京都议定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减排文件,设立的京都灵活排放三机制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础,哥本哈根协议和德班协议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对促进国际减排合作、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发展具有重大而积极的作用。欧盟和美国分别是强制性和自愿性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最典型的代表,本文重点研究了这两种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分析,评述了...&
(本文共166页)
权威出处: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呈加速度前进态势,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温室效应有着直接的联系,已经逐步成为社会的共识,人类开始将目光聚集在低碳这个领域。低碳经济、碳交易、碳金融等专业名词,也越来越高频次地出现在大众传媒上。碳金融就是因此而产生的一个新事物,它从产生开始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大致交待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未来碳金融的研究方向,正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对当前碳金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第二章分析了碳金融产生的背景,碳金融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没有统一的概念,在通过对碳金融概念的定义和深入后,交代了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包括瞩目的“京都三机制”即联合履约(JI)、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的现状分析以及欧美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第三章主要对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体系创建、法律渊源及运行机制...&
(本文共99页)
权威出处:
我国人口众多,面临着发展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双重压力。因为经济发展的需求较高,而相对忽视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比大部分发达国家显得更为严重。环境问题变得越发严重,人们开始反思发展的代价并寻找着治理和恢复人类生存条件的方法。二氧化碳排放权谈判已经关系到各国经济发展,成为国家谈判中的重要问题。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是在地球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稀缺产生后的不可回避的历史趋势。本文选择“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为题,通过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对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一、对我国碳交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开展碳交易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外可借鉴的碳交易经验,提出具体的构建建议。并对我国森林碳汇交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了我国在碳汇交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二、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提出了...&
(本文共133页)
权威出处: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1992年,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持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155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为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开展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为了落实该公约,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通过了针对发达国家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明确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为全球碳交易市场打开了大门。作为强制性减排模式和自愿性减排模式的典型,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分别于2005年和2003年开始了碳排放权交易的探索。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最早缔约国之一和《京都议定书》的坚定支持者,2009年11月,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
(本文共232页)
权威出处:
一、一个城市的两次世博芝加哥办过两次世博会,一次是1893年,为的是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400周年;一次在1933年,是为纪念芝加哥建市100周年。这样的大型活动一般都会以纪念过去为由,显得师出有城市都起了示范作用。在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的一些商人自发地提出再次举办世博会的构想,得到了市政府的响应,组织了一个150人的博览会委员会来申办世博。1928年成立的国际展览局对世博会的举办有设定主题的要求。于是1933年的这届是第一次有主题的世博会——“一个世纪的进步”。“进步”的含义在于书写城市的发展历程,更在于展现科技对工业、对人类生活的改善。当时有这样的言论:“假如华盛顿回到这样的时代,面对铁路、汽船、飞机、电气、电话和无线电,他会迷惑究竟是何种神奇的力量将他送到如此不可思议的仙境之地。”[2]确实,当芝加哥、甚至整个美国都趁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迅速崛起,人们把科技理解成进步的主要动力,也是顺理成章的。这次世博会集中地展现了当...&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芝加哥的春天几经徘徊,终于在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姗姗来迟。一年一度的芝加哥国际现当代艺术博览会(Art Chleago:The Internatlonal Fairof Contempora即and Modern Art)(下简称“芝加哥艺术博览会”)在这个春天如期召开。芝加哥艺术博览会始创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是美国较为成功和有影响力的艺术博览会之一。最初的会址在密歇根湖边(Lake Michigan)的海军码头(Navy Pier),后来,由于博览会的主办者频频更换,会址也几经变迁。从2006年起,芝加哥艺术博览会的会场搬到了芝加哥商业会展中心(Merehandize Mart)。商业会展中心建于20世纪初,位居芝加哥市的心脏地带,在芝加哥河北岸,室内总面积达37.2万平方米,曾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筑。芝加哥艺术博览会会址迁来之后,展示总面积得到了扩大,接待参观者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今年的芝加哥艺术博览会已经是连续不间断举办的第30...&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股票/基金&
“把交易所做成市场化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石,而不是棉花地”
  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块大白板,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字。第一段写着:什么是环境交易?通俗的说,就是把各种环境要素换算成钱,用得多的得掏钱,用少的能挣钱。  “他们让我介绍一下环境交易,我就写了这个,”杜少中说,“先用容易理解的方式说,再用专业术语说。”  在空闲时间里,这位上拥有320万粉丝的博主“巴松狼王”也乐于用这种方式给大家普及环境交易知识。去年六月,曾担任过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的杜少中来到北京环境交易所担任董事长,研究起几年前“不能提”的碳交易,他的微博也转而注重发布相关信息。  个人简介上写着“谁破坏环境就跟谁玩命”的杜少中,在做交易所工作时更在意工作成果是否能真正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我算是非专业的,兴奋点在市场底下。”杜少中说。  北京碳市场有望年内启动  《21世纪》:有人说您到环交所是“冲锋陷阵”,因为碳市场从无到有的建立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作为北京市指定的碳交易的平台,环交所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杜少中:按照我们的实践,环境交易包括碳交易,排污权交易,节能量交易,还有低碳转型服务这四项主要业务。碳交易已在深圳启动了,据了解,北京和其他一些试点城市年内也会正式启动试点,实际上就是碳交易正式开张上线。  在北京碳交易的准备中,我们负责交易规则的制定和电子化平台的搭建。交易规则已经编制完;电子化平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21世纪》:交易规则何时会发布?  杜少中:这些准备工作,是整个碳市场启动的一部分,总体设计还是要政府把总体设计完成,政府再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启动。  但是就像你刚才提到,碳交易既然是一个创新的事,涉及到很多方面,实际工作也很复杂,所以确实是一个需要冲锋陷阵的领域,什么都要从头做起。  《21世纪》:最快什么时候可以开启北京市场?  杜少中:按照市现在对外公布的说法,就是年内。但是我觉得,他们也很努力、很积极地推进这件事。因为这毕竟是一件大事,所以确实也应该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得更扎实一点。我觉得年内启动都是合格的,只能说早启动在示范效应上更好一点。  《21世纪》:有人在您微博上留言说,“环境交易所,环境也能交易的吗?”  杜少中:对,这个环境怎么交易啊?他不太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我从去年6月份到环交所任职以后,就在微博上经常说跟环境交易有关的事,也转发相关的微博,实际上是做一些科普的工作。现在,环境交易这种质疑越来越少了,但是深层次的质疑还在不断出现。  积极开发自愿减排市场  《21世纪》:环交所目前在碳交易领域重点是什么?  杜少中:重点就是平台建设。目前正在进行电子化平台试运行,把能够看到的问题,能够想到的问题解决在试运行阶段。包括交易规则,也是要通过试运行来检测,如果发现有问题,要向主管部门反映,经过主管部门批准修订。  环境交易和其他的交易不一样,其他的交易比如说证券交易,有一个市场大家来交易就完了,环境交易特点是你得把甲方、乙方都得开发出来。比如说碳交易,发改委确定的强制减排范围内企业都得来交易,但是提供碳中和的,提供自愿减排量的都得去开发。  之所以碳交易市场会对实际工作起促进作用,就是因为这个市场是一个很严肃的市场,你开发出的核证减排量,必须符合标准,不是对付了事、不是骗钱,否则市场还没开呢就信誉扫地。所以我们都得坚持信誉,坚持质量,没有信誉和质量通不过的产品,就不让他在我们市场上挂牌。  《21世纪》:也就是说,碳市场启动后,除了重点控排企业外,还有一部分是自愿减排补充机制。补充机制比例是多少?  杜少中:对,碳交易分两块,一是强制减排,还有是自愿减排,我们是这两方面都要做,放在一个市场里面。比例问题,现在还不好说,得等市场开起来才能知道。一些地方规定是5%左右。北京要等方案公布了才知道。  会员机制是共赢平台  《21世纪》:环交所有没有想过在交易启动后如何活跃市场?  杜少中:很多人说怕碳市场不活跃,比照证券市场提一些要求。我自己是从实际工作部门过来的,我更多的考虑就是这个市场建起对实际工作到底有什么影响。  实事求是的说,碳市场跟证券市场是不一样的,它就是这么多家,没有那么多参与者,不会像股市那样眼花缭乱。对交易所来说更多的实际工作不是在看大盘,而是在底下开发项目,来影响实体的节能减排。  另外我们引进了大量的会员参与。会员分很多层次,有战略合作的,有按照项目合作的,有的是按照某一个方面去合作的,还有做融资的。这种会员机制既可以活跃市场,也可以大家集合起来干更多的事,这是一个多赢机制。  《21世纪》:在环交所五周年的研讨会上,您也提到环交所要立足北京,服务全国,放眼世界。环交所在争取全国市场方面有什么优势?  杜少中:北京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我们有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国际交往的优势。比如我们和有关部委可以按分钟对接,虽然现在步入信息社会,但还是面对面这种指导的优势更明显,而且北京人才聚集,环境交易的顶尖级人才也很多在北京。最后国际交往,一般首先也是到北京。  但是优势还仅仅是优势,要把优势变成很现实的东西还得靠努力,得把交易所经营好,实际工作推进好,和各方面的合作有成效,所以我们还是希望把交易所做成中国市场化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基石,一块可以靠,可以踩,可以用的石头,不是一个棉花地。  《21世纪》:您到环交所也一年多,从原来的环保监管岗位到现在的新岗位,有什么感受呢?  杜少中:我呢,有一句话叫“认准了死磕”,首先得认准了,然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也确实是比较努力,但这是一个新事物,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努力再多都不够。
08/02 11:1607/27 17:5507/24 01:5407/22 01:1307/21 20:2207/18 11:5207/17 10:0107/17 03:17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同日挂牌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同日正式挂牌
  中国节能减排增添新动力
  本报记者 李卫玲 张竞怡 发自北京 上海
  8月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在北京金融大街正式挂牌。有意思的是,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也于同日在沪正式挂牌成立。
  过去,节能减排主要通过行政法律手段强制推行。一日之内,两大交易所高调面世,昭示着我国以市场化手段推动节能减排的新机制起步了。
  排放权市场蕴含大商机
  自《京都议定书》于日开始生效后,温室气体的减排量也就演化成了商品,发达国家可以把帮助别国实现的减排量充当自己国家与公约约定的减排指标。
  据世界银行估计,年,全球“碳交易”需求量为7亿至13亿吨,交易值每年可达140亿至650亿美元。其中,中国将提供1/3的碳减排量,由此产生的交易额将超过150亿美元。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国,前来购买减排量的国外投资基金越来越多。
  除了碳排放,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交易、节能量指标交易、二氧化硫等排污权益交易一样拥有很大市场。
  目标直指全球定价中心
  不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向记者表示:“这两个交易所只是一个细分的产权市场,并非真正的碳排放交易中心。”
  据了解,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目前的主要功能集中在资本与技术的对接,包括4个方面:
  一是信息集散功能,主要是环境能源领域各类权益交易的信息收集、筛选、整理与发布等。
  二是技术和资本对接功能,主要是依托交易平台集聚交易双方、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各类服务商、集成商及专业认证评估机构等多方市场参与者,创新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和技术,营造节能减排和资本对接的平台功能。
  三是优化配置功能。通过公开的信息集散公示系统,提高环境能源市场化配置资源效率。
  四是规范运作功能,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公益的节能减排技术、资本、规范交易平台。
  而北京环交所将分“三步走”,目前的第一步是开展环保和排污、排放的技术交易。该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表示,通过集团化和网络化建设,北京环交所将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国际一流的环境权益产品交易平台和全球主要环境权益产品定价中心。
  而正在研究碳排放交易中心建立模式的上海同济大学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所谓的场内碳排放交易就是期货市场,交易所需要做中央对手方,建立可靠的结算制度。现在这两个交易所离该目标还很远。”
  改变市场环境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碳排放通常是由境外买家直接在中国寻找企业卖家进行谈判,并且采取长期合同或者低价买断的方式。由于交易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中方企业通常处于弱势地位,成交的价格与国际市场的价格相去甚远。在欧洲市场上交割的碳排放价格在每吨25欧元左右,可是在国内,外资前来收购的价格每吨只有5到10欧元。
  与此同时,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碳交易所,正在向中国拓展。比如,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已经在中国发展了4个会员机构。中国如不能尽快建立交易所,将丧失碳交易的定价权,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此外,记者了解到,中国虽然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之一,但因为是发展中国家,所以还不在强制减排国之列。
  不过,熊焰表示,从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发展趋势看,中国最终会加入强制减排国行列。国内企业适应这种刚性变化需要有一个市场机制作缓冲,环境交易所的建设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
  在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挂牌仪式上,上海市政府表示,交易所的设立运行,标志着中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事业从单一的行政配置向市场化配置的重大转型,通过引入市场化运行方式,有利于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奖惩机制,有利于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
(责任编辑:高瑞)
08-07-28 12:23·
08-07-20 16:14·
08-06-19 16:20·
08-06-11 19:09·
08-03-02 15:31·
07-07-05 07:08·
07-04-11 05:56·
06-08-28 22:10·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  近一百年来,人类科技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但是,这样的代价是地球生态圈被污染,进而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现在地球才被污染了100年,如果我们不采取什么措施的话,500年以后将会怎样?一千年以后,地球还能住人吗?  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循环”的体系。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已经在地球运转了亿万年的生态圈。这是一个完善的循环系统:  动物吸入氧气,呼入二氧化碳,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动物的粪便和尸体被植物当作肥料吸收,植物的果实和尸体被动物当作食物吃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里的关键在于:废物被循环为原料:植物的废物循环为动物的原料,而动物的废物循环为植物的原料。于是,废物不会堆积如山,污染环境。而原料也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再看我们目前的工业生产:大量消耗着各种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又把产生的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扔给自然环境,而致命的是,这些难以被自然降解消化的废弃物会影响地球生物生理机能的正常运作,进而影响生态圈的安全。这种工业模式必然是不可长久持续的。  另一个更加紧迫的问题,近年来地球人口爆炸,有赖于石油农业中,化肥农药对农作物的增产,粮食产量大增,大家都能吃饱吃好,所以人口也随之剧增。但是石油农业同样不是一个可循环的系统。因为:  1, 石油农业依赖于石油煤炭天然气,以及化肥等不可再生资源。这些资源会用完的。  2, 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了土壤,使得土壤退化,土地质量下降,虽然现在是增产的,但这种破坏环境的增产模式会威胁今后农作物的产量。  所以,石油农业是不可持续的,虽然现在还能维持,但是等到今后不能维持的时候,世界将会怎样?  请注意前面提到的人口爆炸是因为粮食增产。虽然现在粮食充足。但充足的粮食也会让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到一个增产后才刚够吃的程度。届时又遇到石油农业不可维持,农业产量下降的话……  解决办法:  长久之计:是向自然界学习,建立起一个人工的循环系统。  1,工业生产上,将工业生产排出的所有废弃物,都可以循环为原料。  2,工业生产的个人消费品,从产品设计上就考虑到今后的回收利用。可以让产品在销售时加上环保税,这部分钱在用户将其交给专门的回收机构以后予以退还。以鼓励消费者回收产品而不是直接废弃。  3, 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所有垃圾不再填埋,而是循环回收利用。包括人类的粪便回收为农作物的肥料。  然而,要实现这些,还有赖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这需要时间。我们不知道自然环境能否支撑到科技研发到这一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现有的科学技术,减少资源消耗,为人类建立人工循环赢得更多时间。  短期的应急方法:  1, 在家工作和学习。  利用现代IT科技,把尽可能多的人从搭车/开车去写字楼上班,转为在家中上班。这样能大大减轻地面交通对能源的消耗。此外还能带来解决高房价,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等额外福利。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相应的办公OA软件研发,以网络的虚拟办公室,实现同事之间顺畅的交流。另一方面则需要将所有纸质的发票,凭证,印章,证书等电子化,方便读取和传输。这样也就无需人带着这些纸质材料跑来跑去“办事”,直接在电脑前就可以完成。比如我们现在有了网银,想要转个帐就不再需要以往那样去专程搭车去银行,再排队,填单,签名了对吧?而“在家办公”则类似于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  注:我写了一篇博客详细分析这个事情:http://blog.sina.com.cn/s/blog_vgyn.html  2, 发展有机农业,可持续农业。在不破坏土壤和污染环境,不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前提下增产。副作用是可能会带来粮食价格的提高。但如果现在粮食便宜是用破坏环境和土壤换来的,那么将来这种增产模式无以为继时,其后果将由我们的子孙后代成倍的偿还。  从目前来看,环境危机还没有爆发。我们仍然可以坐享当前科技所创造的安逸生活。但我们需要看到这种模式是不可长期持续的。如果等待环境危机实际爆发才想要去解决,那将为时已晚。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更多
  都叫嚣生二胎呢,计生要了他们命了,繁殖狂只管生哪管环境问题。。。  
  @greatmatch  提供  顶 oooo 贴  帖子曝 oooo 光  需要联系  QQ:4二三551九9  
  环境发展是事件的延长线...现在补救可以还来得及
  @紫红大辣椒88
19:01:27  都叫嚣生二胎呢,计生要了他们命了,繁殖狂只管生哪管环境问题。。。  -----------------------------  如果每个孩子的生活消耗的产品,都要破坏一定的环境为代价,那么就很可怕了。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