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考宏观经济考试题的

业内最权威的外汇资讯
宏观经济半年考 亮点纷呈
|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 共 315 次阅读
&&时至年中,一系列上半年相继出炉。
&&据国家统计局和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66.8%;货物贸易实现顺差1.28万亿元;6月末,M2同比增长9.4%……经济半年报令人振奋,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
&&除了这些总量数据令人信心倍增,半年度数据中透露出的一些细节层面的信息更是让人欣喜,证明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应正在显现。
&&去杠杆成效初显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去杠杆”备受金融行业关注。半年过去,去杠杆的成效究竟如何?近日来各部门连续发布的各项数据交出了答卷。
&&据央行7月12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6月末,M2同比增长9.4%,增速分别比6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2.4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这也是M2增速连续两个月在10%以下运行。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发布会上解释,随着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以及加强金融监管效应的显现,近期,商业银行一些与表外产品相关的资金运用科目扩张放缓,由此派生的存款及M2增速也相应下降,这是金融体系降低内部杠杆的客观结果。
&&银监会数据显示,5月底银行理财规模为28.4万亿元,相比4月份的30万亿元,净下降了1.6万亿元,为十年来最大的单月降幅,同比增速更是跌至9%,罕见地进入“个位数时代”。
&&天风证券行业分析师孙彬彬认为,在实体经济杠杆率不断攀升、投资回报率边际下降的时候,资金就会回到金融体系内自我空转。过度加杠杆会带来系统性风险,比如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房地产和金融业务相互渗透风险交叉,一旦地产出问题,情况就会很严重。
&&“表外理财增速是监管层关于落实中央‘去杠杆’要求的观察、调控指标之一,表外理财增速跌至贷款增速之下,验证了‘去杠杆初见效果’的表述以及监管进一步加压的内在要求。M2增速显著放缓则表明金融部门‘去杠杆’已经取得成效。”孙彬彬说。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一季度)》(以下简称《报告》)则更明确显示了金融去杠杆成效。
&&《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从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来衡量,金融杠杆率由2016年末的72.4%下降到71.2%;从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端来衡量,金融杠杆率则由2016年末的78.1%下降到77.3%。
&&“这表明金融部门去杠杆明显。”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晓晶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实际的去杠杆效果要大于在杠杆率数据中所看到的下降水平。一些其他指标,比如银行同业存单发行缩量、银行间债市杠杆率、股市杠杆率以及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等也明显反映了金融部门杠杆率的下降。
&&政府对于去杠杆和控制债务的决心,在近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也得到进一步体现。
&&会议指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有市场人士担心,中央提出“持续推动经济去杠杆”是否会对经济造成大冲击?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这次控杠杆有三个特点。一是协调性,各个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不会出现一拥而上甚至产生“钱荒”的局面;二是有序性,从去年底到现在,虽然银行间市场也经历了一轮紧缩,银行间利率上升,但非常稳步,每个月上升了5-10个基点;三是渐进性,监管政策的出台,都是有时序的,而且很多时候给了一些调整时间。
&&“因此杠杆调控对经济的影响会比较缓和。”邢自强说。
&&金融脱虚向实信号明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备受关注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上半年增速分别为3.2%和6.2%(均低于GDP增速),同时,这两个行业占GDP比重环比一季度都有所下降,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创2004年以来同期新低。业内专家表示,金融业正走向脱虚向实轨道。
&&除了金融业增加值增速逐步低于GDP增速,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对GDP的贡献率也相应减少。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金融业增加值为16328亿元,占二季度比重为8.13%,较一季度下降1.39个百分点,也低于去年8.34%的水平。
&&而从历年来看,金融业增加值放缓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16%,但此后增速则不断下行。从2016年二季度至今,季度金融业同比增速分别为5.3%、5.6%、3.8%、4.4%和3.2%。
&&为何金融业增速逐步趋缓?“当前金融业增加值的回落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息息相关,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实体经济增长变化对于金融业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指标相对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实验室副主任胡滨表示。
&&多位经济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提到了今年增速放缓和前几年金融业发展基数大、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近期监管部门强调去杠杆、防风险以及严格落实监管政策有关。分析师们普遍预测,未来金融业增加值将保持较低增速,同时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会有所下降。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金融业脱虚向实。
&&今年,防止金融机构“脱实向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要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
&&日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虚拟经济产生自实体经济,更要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国普惠金融促进会筹备小组组长刘克崮认为,振兴实体经济解决“脱实向虚”,“虚”应该指的是金融,实际上就是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四件事,包括“三去一补一降”,农业供给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推进房地产平稳发展都和金融有关。
&&因此,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行业成为了脱虚向实的重要一环。
&&“要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同时,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相均泳表示。
&&凯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易聪认为:“要持续保证金融业‘脱虚向实’,首先,应当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且基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相机抉择,保持灵活适度;其次,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就需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例如对商业银行实行定向降准、提供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薄弱领域的补充贷款等;再次,需要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例如增加民营银行数量以及风险偏好较高的金融机构等,这将会在中长期提高金融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
&&各地经济稳中求进势头良好
&&随着宏观经济数据的亮相,各地经济运行数据也陆续发布。截至7月25日,共有25个省(区、市)公布了数据。除辽宁、甘肃和北京外,其他省(区、市)上半年GDP同比增速均高于或与全国增速持平。
&&从总量上看,前半年两个省份生产总值突破了“四万亿”大关。广东以41957.84亿元的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江苏以40821.2亿元居第二位。
&&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西部地区落后过剩产能清退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更趋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从GDP增速来看,中西部地区增速普遍高于全国水平。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表示:“中西部地区加大了发展力度,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向西开放的机遇,培育出新的动能。中西部加速发展,使国内区域间的总体差距缩小,表明区域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上半年,重庆以GDP同比增长10.5%的表现或将再次领跑全国经济增速;贵州则以10.4%的增速,创下了近年来发展形势最好、质量效益最优的半年;排名第三的云南省上半年GDP增速为9.5%;继一季度“开门红”后,陕西省上半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经济增长稳健强劲的势头越发明显;而位于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江西等省份,上半年经济增速分别达8.2%、7.6%、9%。总体来看,稳的态势在持续,进的力度在加大,好的成效在显现。
&&上半年广东省GDP增速7.8%,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1%,且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达2.23万亿元――第三产业以“领跑者”姿态拉动着广东经济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山西上半年经济增速实现了与全国同步。这是自2014年一季度以来,山西经济增长首次步入合理区间。山西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晓东称,这标志着山西经济发展已经由“疲”转“兴”。
&&同样令人鼓舞的是,黑吉辽三省上半年外贸平均增速达23.1%,不仅跑赢同期全国总体增速,也高于东部10省市外贸整体增速。目前,吉林、辽宁的生产总值等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辽宁省经济增速已由负转正,上半年GDP增速为2.1%,表明去年以来的经济区域分化走势开始逐步扭转。
&&北京、上海两市则分别以同比增长6.8%和6.9%的成绩,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从已公布数据看,服务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加大,创新驱动已成为两地经济稳健增长的新动能。山东、湖北、四川、陕西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广东、重庆、天津、山西、湖南、海南、云南、上海、北京占比过半,经济转型升级效果初显。
&&在关注整体增速的同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同样不容忽视。比如,上半年,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0.8%、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4.7%。四川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3%,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7.7个百分点。这表明,新旧动能转换已然开始,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动能开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部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高辉清表示:“未来在政府制度创新、市场机制驱动和企业积极参与等有利因素推动下,经济动能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并由碎片化逐步转化为集群化,最后形成稳固发展新潮流。”
&&& 【微信公众号搜索“亚汇金融”或APP Store搜索“亚汇通”,外汇行情资讯尽在掌握。】
&&& 本文地址: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亚汇网APP
外汇行情资讯,尽在【掌】握!
最优经纪商点差对比;最新外汇牌价和兑换器;最及时外汇资讯和策略分析;外汇开户代理一站解决,赠金、比赛、培训抢先获悉。
关注亚汇微信公众平台
02-02 17:22:5401-31 15:21:5605-24 17:32:23
document.write('');
&&欧元/美元&&上周五强劲的非农数据暗示美国1月初
外汇风云榜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周一(2月5日)出席香港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宏观经济学笔记考试(精品小抄)缩印版(全).doc 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五大指标及其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只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增加的最终商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和,表示经济活动中能够用于消费和净投资的价值总额,同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
国民收入NI:即狭义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额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与企业家才能)所获报酬(收入)的总和。
个人收入PI: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从各种来源所得的收入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指一个国家所有的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减去个人或家庭纳税部分可以实际得到的个人自由使用的收入。
2.两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条件:投资需求等于储蓄。C(消费)+S(储蓄)=C+I(投资支出)即S=I
三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条件:漏出等于注入。S+T(纯收入)=I+G(政府购买支出)
四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条件:漏出等于注入。S+T=I+G+(X-M)—净出口支出
3.GDP国内生产总值与GNP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①两者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的概念。②二者的差异来自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GNP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是指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GDP以领土为统计标准,只要是在本国领土上而不管是谁生产的。因此其关系是: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价值的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国外要素收入净额为正GNP&GDP,如为负值GDP&GNP。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人们收入的增加必然带来消费的增加,但消费的增加量总小于收入增加量,造成的后果是社会生产和收入不断增加时,人们消费支出的增加量总小于生产和收入的增加量,如果储蓄不能完全转化为投资,增加的产品不能全部销售出去,就必然一期产品积压,造成经济危机。
2.消费函数和消费曲线:消费函数是指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消费曲线c=f(y),B是消费曲线与45°线交点,表示这时候消费支出和收入相等。
①直线上任一点C=Y②B点左方消费大于收入,C&Y③从曲线上看,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④消费曲线上任何一点斜率都是消费倾向⑤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射线斜率是这点相应平均消费倾向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图表示的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情况,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用下式表示c=α+βy。α是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
3.储蓄函数和储蓄曲线:储蓄函数和消费函数一样,储蓄函数也可分为长期储蓄函数和短期储蓄函数。短期储蓄函数式为:S=S0+SY 式中,S0为初始储蓄,亦称为自主储蓄,sY 为引致储蓄,即由Y变化引起的储蓄。可用坐标图表示,线性储蓄函数如图所示。它的方程式是s=y-c=y- (α+βy)=-α+(1-βy)即S=S0+SY。E是储蓄曲线与横轴交点,表示这时消费和收入相等即收支平衡,储蓄为0,E点以右为正储蓄,以左为负储蓄。
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关系:(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c=α+βy;s=-α+(1-βy);c+s=α+βy-α+y-βy=y①在y=y。时,c=y,s=0②在a点左方c&y,s为负③在a点右方c&y,s为正。(2)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增,平均储蓄倾向大于边际储蓄倾向。(3)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
5.投资乘数:凯恩斯的乘数原理是关于投资变化与收入变化关系的理论,当投资增加Δi时,国民收入增量Δy将是投资增量Δi的若干倍或K倍,K就是投资乘数,即K=Δy/Δi(1)投资乘数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投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按K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按K倍减少。(2)投资乘数受到限制:①在将投资品部门和生产品部门增加的收入用来偿还债务时,投资乘数的作用会大大缩小②在没有可供利用的劳动力等各种经济资源时,投资增加也不能使产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事业单位经济知识考试要点: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事业单位经济知识考试要点: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二维君百家号在我们事业单位考试范围当中,有一块是必考察的内容,也是大家较为头疼的模块-经济部分。在我们经济部分的考察当中,宏观经济又是一个重点。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通过梳理通货膨胀进而引出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关于通货膨胀的概念,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所谓通货膨胀指的就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实际货币量,从而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那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在考试的时候具体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考察呢?既然纸币的发行量过多,那势必导致社会上流通的资金量变多,进而导致供给小于需求。供给小于需求,价格就会有上升的趋势,价格如果上升到一定程度,那老百姓手上的钱就不值钱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在这里有一个专门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一个指标-CPI(也叫消费者价格指数)。如果CPI连续涨幅大于3%,我们就可以判定发生了通货膨胀。发生通货膨胀之后,消费者看起来手上的钱多了,但是实际购买力反而下降,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发生通货膨胀,那么我们就需要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还有必要的行政手段。这里我们重点研究的是经济手段。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首先要明确这两种政策他们各自的应用主体是谁。财政政策的应用主体主体是政府,具体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简单讲就是政府挣钱和政府花钱,政府挣钱的途径有很多,包括税利债费,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收入来自于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政府花钱的途径也很多,像政府购买(政府也可以作为一个平等的市场主体,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来购买一些办公用品)和政府转移支付(比如说社会保障支出)。如果政府挣得钱要比花的钱多,也就是收入大于支出,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是财政盈余政策;相反,如果是支出大于收入,我们把它称之为是财政赤字政策。盈余性的财政政策,能够减少市场上的资金流通量,而财政赤字政策能够增加市场上的资金流通量。货币政策的应用主体是央行,央行运用货币政策有三大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存款准备金率,简单理解就是商业银行每年吸收来的存款不能够全部贷出去,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的钱存到中央银行做准备金,这一个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那么商业银行需要存到中央银行的资金就会越多,能够往外贷出的资金就会越少,这样可以减少市场上的资金流通量。所谓再贴现率,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成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利率越高,商业银行借款的积极性就会越低,往社会上贷出的资金额就会有限。所谓公开市场业务,它指的是央行买进或者卖出债券。所以说如果社会上发生了通货膨胀,我们首先要考虑到此时社会上资金流通量变多,伴随的关键词语是消费过热,需求过旺。此时,我们应当采用的是紧缩性的政策,包括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说白了就是让社会上的钱少起来。针对政府的财政政策来讲,政府应当是多收入少支出,即财政盈余性的政策;针对于货币政策,央行应当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商业银行可以往市场上贷款的数量。或者提高再贴现率,减少商业银行借款的积极性,可以间接减少可贷款数量。或者是央行卖出债券,回笼资金,间接减少市场资金流通量。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二维君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一个东北五线城市的创业日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指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