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拆迁不公,村镇停电,物业停水停电110管吗,该找哪些部门解决,求帮助

开鲁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汇总表 - 政务中心 - 开鲁人大信息网
&当前时间:
&要闻导播:&&&&&&&&&& 全站搜索:&&
图片新闻&&
              
开鲁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汇总表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汇总表
所属乡镇代表团
标&&&&&&&&&&&&&题
关于对承担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单位的建议
&&&&建议每一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时,对上一年享受的贫困家庭当下经济实际状况核实清楚,经济状况好转的比如大学生已毕业应取消其低保待遇,杜绝“骗保”,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对老城区改造工作方面的建议
&&&&建议城建部门对扩大开鲁县新城区建设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消除煤烟子,改善城镇空气污染已迫在眉睫,因为90%的居民生活在老城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更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工程。
关于整治城区乱贴、乱涂小广告的建议
&&&&几年来,尽管县、街道、有关部门采取了整治措施,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但效果不理想,反弹现象非常严重。眼下“牛皮癣”非法户外小广告又在我县肆虐泛滥起来,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这种状况对于开鲁县城外在形象的破坏非常突出。建议参考外地经验,从根本上铲除在个人利益驱使下这种行为的顽固性,有效解决城区乱贴、乱涂小广告泛滥,污染城市环境问题。
&&&&一、&采取堵疏结合,查处和清理多措并举的管理方式加强小广告规范管理。一是在城区重要路段增设公共广告张贴栏,以满足市民发布信息、获取信息的需求;二是每周定期组织对城区主街路乱涂乱贴小广告进行清洗、清除;三是成立由城管、公安、工商、通信等多部门联合组成的非法小广告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对城区小广告、黑广告进行专项整治。
&&&&二、&城管、公安、工商、通信部门按各自职责,对涉嫌从事非法小广告的个人及组织,通过对其通信号码实施停机,处罚违法相对人,捣毁印刷、储存小广告的窝点,抓捕违法犯罪分子等手段,严厉打击乱粘贴、喷涂和散发小广告的行为。
&&&&三、成立专业清洗城市牛皮癣(小广告)队伍,对城区牛皮癣(小广告)进行清洗。通过一系列整治措施,真正使“牛皮癣”(小广告)得到有效遏制。
关于做好玉米生物科技产业污水排放规划的建议
&&&&开鲁县2015年工业经济发展行动计划乃至今后一定时期,我县工业经济重点产业,定位在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上,重点打造千亿元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目前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做为我县一大支柱产业,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就玉米生物科技产业而言,污水排放量较大,环保要求高。做好这一产业的污水处理排放规划,是保证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顺利发展的前题和保障。否则,必影响我县玉米生物产业的发展。根据我县目前玉米生物产业现状看,入驻的企业有玉王生物科技公司、内蒙古华曙生物制药、昶辉生物、利牛生化、黄河龙黄原胶项目、中舜赤藓糖醇项目等玉米发酵企业的污水排放。按照环评规划设计部门将这些企业达标排放的污水,通过我县污水处理厂二次处理达标后排入流经我县的辽河水中,那么,随着我县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链延伸,玉米发酵企业的增加,2015年新环保法的实施和今后环保门坎的提高,再将污水排放到辽河中是否可行?是否允许?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应引起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早做好玉米生物科技产业污水排放规划。
关于完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旧棚户区不断改造,人口不断增加,政府对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逐年增多,改善了镇内卫生设施,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但有些地方卫生基础设备投入不到位,影响了城市整体环境卫生,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开鲁镇城乡结合部的西关村、南关村、北关村、东关村内的巷道等;二是主城房区由于缺少钩臂车、垃圾箱设施,污水没地方倾倒,新修的油柏路没设收水盆、也没有入污水网,镇内步行街麻辣烫店铺污水也没地方倾倒,导致个别饭店、店铺夜间偷偷往雨水篦子倾倒污水,影响了环境卫生,尽管城管进行了夜间治理,但商户还是偷着倒脏水,治标治不了本;三是12年的大雪困扰记忆犹新,导致的交通事故和身体的伤害,严重的影响到了百姓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同时采用的临时街道除雪补救措施,效果也不佳;为此根据个人平时观察和调研,建议如下:
1、建议政府将城乡结合部纳入公事局卫生清扫范围,便于管理。
2、建议政府投入资金,增设卫生设施,投放钩臂车和卫生箱。
3、建议饭店、麻辣烫商户应购买使用餐具车或选址建修水盆。
4、建议个别饭店、商户根据不同的季节、垃圾量的大小,门前应投放使用带盖专用朔料垃圾桶(投资不大,效果明显)。
5、建议购买请学车和破冰器,以备大雪来袭。
关于我县卫生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县党委、政府把加强医疗卫生工作作为重要职责,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使其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需要。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提出我县卫生工作的一点建议。
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自99年人才队伍建设由计划内走向人才市场化,我县至14年共考录109人,补充到各医疗卫生机构,但县直部分单位结核病防治所、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都存在类似有编缺人的状况,自从建所以来没进过人员,只有退休。为进一步满足人民身体健康需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保障其高质量完成防与治工作。
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的建议
&&&&近几年来,我县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但从全县范围来看,食品安全不容乐观,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仍然面临不少的问题。
&&&&一、食品生产经营不合法。县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部分企业生产卫生环境较差,生产加工设备简陋,且以手工操作居多。存在违法添加漂白剂、防腐剂、色素超频等突出问题。
&&&&二、食品流通环节不够规范。目前,我县流动商贩送货越来越多,尤其是农村小卖部,基础条件差,经营者为图方便,经常都是批发流动摊贩的食品,进货质量难以保证。有的农村集贸市场肉类、熟食、糕点等食品露天经营、现场制作,污染严重,很难达到卫生标准。
&&&&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力量不足。我县缺少实验室和检验仪器设备,许多检测工作无法开展,在执法监督中仍然只能凭肉眼看外观推断。没有快速检测仪,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依据,延误了对事件的控制和处置。
&&&&为此建议:
&&&&一、加强宣传。大力发挥新闻及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是一项群众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应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步骤地组织食品安全宣传活动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设置专兼职食品安全信息员。成立食品安全咨询投诉和救援中心,开通举报热线,设立举报奖励专项资金。
&&&&二、认真整治食品生产环节。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加强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和检查,建立相应的追溯制度。
&&&&三、加强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增加食品管理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购进先进的检验检测仪器,保障食品检测及时准确。
&&&&四、积极推进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食品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取缔小作坊生产模式。并对食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关于对老旧楼房小区用电线路安全改造的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区老旧楼房小区用电线路安全已日渐显现。一是老旧楼房小区因建设年久,线路已经老化;二是老旧楼房小区在初建时线路负载量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式家电走进家中,增加了耗电量,加大了线路负载。
&&&&建议:对老旧楼房小区用电线路安全问题进行改造
关于进一步加快对老旧小区自来水管道更新的建议
&&&&现在开鲁城区内的老旧小区自来水管道大多都是以前的铁管管道,因使有时间较长,存在老化现象,产生了水质黄和水中有杂质现象,这样居民饮用的自来水就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和健康,已经成为社区居民诉求恳谈会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中老年居民因自来水水质问题担心下一代孩子们的健康和成长。
&&&&建议:进一步加快对老旧小区自来水管道的更新,让广大居民群众早日喝上放心的自来水。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近几年,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农村社会进入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新阶段,但同时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第一,传统农业与现代化农业转型问题。一是缺乏专业化分工导致的生产低效率;二是缺乏有效的生产要素投入,导致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导致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突出。在加快向现代化农业转化过程中,摆在我们目前需要破解的难题仍然很多,特别是如何解决规模农业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如何解决投入不足问题,如何提高农产品市场竟争力问题,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
&&第二,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农民问题。农民问题集中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二是农民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如土地问题、工资问题、财产问题;三是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权。发展现代化农业,农民是主体,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现代化农业发展。
&&为加快实现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目标,建议县政府着力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学习和借鉴现代化农业经验。学习和借鉴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经验,在精深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产品开发、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应坚持国内领先,充分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延长产业链条,三、五十年不落后,够规模,见效快,有竞争力。按照现代化发展规划,对产业布局重新定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和发展。
&&二、加强现代化农业规划与建设,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决策水平和指挥水平。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引路。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以经营城市理念经营农业,以抓项目的力度抓工作落实,实现由单纯目标管理,到科学规划,科学指挥,建立完善现代化农业体系规划。
&&三、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问题。一是要进一步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县的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要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市场价;二是加强产业化建设和农产品加工。粮食就地转化加工增值,加强农产品开发力度,做大终端农产品。
&&四、农民承包经营与土地规模经营问题。现代化农业要求走规模经营发展道路,而现行政策是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小地块与大机械矛盾突出,小家庭与大市场连接不够紧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鼓励土地流转,鼓励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另一方面,“撤屯、减村、并镇、建城”,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人口转移,推动土地经营权转移。特别是要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县城、重点乡镇和中心村集中,鼓励农民进入城镇。
&&五、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实行以工带农,以城带乡,以镇带村,实现四个集中,既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产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公共服务向城乡一体化方向集中。
&&&&&现代化农业面临的问题很多,情况也很复杂,必须要深入调查研究。一是要从调查研究入手,进一步摸清现代化农业优势在哪里;二是现代化农业需要解决问题是什么;三是怎么样把农业优势发挥出来。四是借鉴基层新鲜经验。建议县政府有关部门重视现代化农业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当好参谋,服务好农民,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农村城镇化。
关于改设部分303沿线乡村道路路口的建议
&&&&随着303线公路的全面建成开通,我县交通运输行业有了长足发展,为人们出行带来的很多便利,也为促进了我县经济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随着道路的开通,以前并不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
&&&&主要表现为沿线部分村庄路口由于与303线有交汇处,以前道路狭窄,车流量小,交通安全问题并不特别明显,近年来,由于农村农用车保有量、以及出行人次的不断增多,同时随着道路建设的完成,以及沿线村庄两侧隔音墙的安装,沿线村民以及驾驶人员出行时对于303线来往车辆的观察非常不方便,越来越不安全。一年来已经发生多起由于视线障碍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原有道路的建设规划已经不能保障现阶段人们出行的交通安全。
&&&&因此特提出以下建议:改变303沿线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原有村庄道路路口的规划建设。具体包括新立屯西乡村路与绕城高速交汇处路口以及东风镇电报局村西路与303线交汇路口,建议封堵原有村路口,或多个路口合并为一处,以减少安全隐患,保障人们出行安全。
关于解决“县内职专毕业生本土就业”的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我县应把职业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努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发展。要想方设法创造就业机会,舒缓就业压力,为市民排忧解难;注意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心态,改变传统的只愿意到外地打工,不愿意到本地企业就业的思想观念,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通过再培养或进修等多种渠道,改变就业方向,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机会;号召本地企业或其他企业低技术含量岗位应以招收本地户籍人员为主,优先解决本地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为当地投资培训资金为本地服务和为本县经济发展。
&&&&【分析】
&&&&经本人初步调研:一直以来,我县职业中专办学成效显著,得到县委政府、县教育局的认可,该校多方与用人单位沟通,取得较好成效。据了解,由于职业中专毕业生学历、专业与用人单位存在一定差距,就业压力较大。如何让毕业生尽可能找到“婆家”?县内企业是否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
&&&&【建议】
&&&&1.&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事来抓。
&&&&2.&县劳动人才中心与教育局联手,学校做好登记,掌握职专学生的就业意向&。
&&&&3.职业中专学校应在学生未走出校门前,就做好学前与当地企业对接,做到边实习边学习,这样真正的体现职业高中的职业特点;县内企业应积极吸纳职专学生,校企联姻,争取本地企业优先录用本地生源学生。
&&&&4、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给予企业足够的扶持政策,便于企业减轻包袱更好的培训、培养好学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有用、实用知识和技能。
关于加强水源地保护的建议
&&&&目前我县累计建设引水安全工程367处(375个自然村),按照“十二五个”规划全县还有3处(3个自然村)未经批复,到2015年底开鲁县农村牧区引水安全工程有望实现全覆盖。饮用水的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保障饮用水安全,关键是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我县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存在着一些隐患和需要重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饮用水源地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
&&&&二、饮用水源地适时监控预警机制尚未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手段还不完善。
&&&&三、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力度。
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很多情况的背后牵涉到体制和制度建设等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不断完善制度和体制建设入手,从根本上确保我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长治久安。为此,我建议:
&&&&1、做好保护饮用水源地的规划
由环保部门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反映在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中,首先是要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规划要以系统的眼光覆盖到选址、维护、监测、预警、治理、再维护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全部流程;以全面的眼光覆盖到县、镇、村及学校等饮用水源地
&&&&2、在全县范围内成立环保、水务管理的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包括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在内的涉水事务
针对目前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中缺乏有效统一管理的现状,我建议在全县范围内成立环保、水务管理的专门机构,对包括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在内的涉水事务施行统一保护、统一监控、统一利用、统一管理。
&&&&3、建设全县范围内的饮用水源地水质适时监测体系
我认为,建设全县范围内的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应包括适时监控体系和预警预报体系两部分。根据我县目前的实际情况,第一在全县范围内,完善现有的饮用水源地内的水质监测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可以考虑对全县包括环保、水利、建设、卫生等相关部门的监测设备和能力进行全面地摸底;其次,在统一的水务、环保主管部门成立之前,由县委、县政府指定的临时性部门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整合;第三,划拨资金对全县现有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设备和体系进行升级,使其满足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
&&&&4、水源地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应加大力度认真治理
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水资源保护意识,唤起人们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从我做起,是环境保护成为全体民众的自觉行动;二是要加强监管力度,规范人们的环保行为,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检查等多种形式,严格行政执法,依法严肃查处各类破坏水资源的违法行为;三是加大投入,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能力;四是加大措施,搞好综合治理。严把工业污染防控关,控制农业污染,努力减轻动物粪便污染,解决好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切实有效的改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
关于学校“饮水工程”的建议
&&&&我县农村各中小学的饮水设施都与所在村的饮水工程管网相连目前全县共有157所中小学师生饮用自来水。现在具有独立供水管网的学校只有麦新中心校;2014年小街基中学、建华中学、和义和塔拉中学饮水工程建设已经批复,2015年7月完工投入使用。但这与157所中小学饮水工程来说相差甚远。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全民饮水健康给予了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人大十届会议上明确提出:“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国家教育部也提出,校园饮水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解决校园饮水健康问题刻不容缓。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的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校范围内推行安全、健康、科学饮水工程,确保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许多学校为了安全供水,改善饮水质量,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大量工作,但结果却往往是不如愿。目前关于校园饮用水的安全隐患问题已成为大多数学校面临的难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大部分学校统一为学生到市场购买桶装水,购买桶装水的费用由学生分摊,这样使学校方面收费不公平的难题产生了。平均摊费多喝少喝浪费大,学生家长有意见。桶装水由于生产、包装、储存及运输过程中有难免造成水的二次污染和安全隐患,因此在健康、安全方面也很难保证;桶装水需要打电话订购:时有遭遇缺水的尴尬;而且桶装水价格偏高对学生来说长期饮用经济负担加重。若由学校出钱为学生购买桶装水,在经济和管理方面大大的增加了学校的负担。所以如何解决学生健康饮水的问题是大多数学校都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此,我建议:水务部门分年度做好学校饮水工程规划,做好前期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尽快完成全县中小学的学校饮水工程。
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管理的建议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属地下隐蔽工程。它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广播电视、工业管道等八大类20多种管线,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涉及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30多个职能和权属部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负载越来越重,对地下管线的依赖越来越大,与人民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大雨内涝、路面塌陷、气体泄漏爆炸、行人落入下水井等,一次次触目惊心的事故拷问着地下管线的安全。如何保证城市“生命线”的安全畅通,使地下管线规划建设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多头管理。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涉及八大类,20多种管线,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涉及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30多个职能和权属部门;按照生命周期,可以划分投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应急防灾等五个管理阶段。由于管理体制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地下管线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多头铺设、多头管理,导致多种管线重叠交错,杂乱无章,管线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对各管线单位来讲,虽然各种地下管线各专业规划编制相对完善,但缺少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缺少对各类管线合理安排布局,缺少统筹规划,导致管线重叠交错和相互打架现象。
&&&&(二)是家底模糊。尽管城市地下管线各单位在管理,但是地下管线现状不清,“家底不明”却是不争的事实。比如:不仅在基础信息中,地下管线的种类、数量、功能属性、材质、管径、权属单位标识、建设时间等相关信息不清楚,而且在事故隐患中哪些是结构性隐患和危险源也不清楚。
&&&&(三)是马路拉链。“地下埋着几百万,没事挖开看一看,城市无处不开挖”,这些顺口溜从侧面反映了群众对“马路拉链”现象的不满意,也确实给群众通行带来了极大不便。造成“马路拉链”现象的原因,一是源于地下管线与道路建设不同步。没有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合理安排;二是各管线铺设不同步。各专业管线规划与道路规划不同步,不是项目按照规划走,而是规划按照项目走,道路施工时,各管线单位不积极参与,埋设暗管,不预留空线位置;三是规划执行不严肃,存在随意性,缺乏责任追究机制;四是设计规划缺乏前瞻性,缺乏长远规划,没有预留足够的发展余地,不能顺应城市发展需要,经常出现管径小、管材质量差等,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只好“挖开”。
&&&&(四)是重建轻养。由于城市早期建设的地下管线材质落后、腐蚀、失修、泄漏爆炸事故时有发生,跑冒滴漏现象,超期超负荷运转问题突出。由于资金短缺,地下管线存在严重的“重建轻养”,为此,也积成小患“酿成大祸”。比如日发生的山东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日,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华茂工业园由于地下排水箱涵老化发生地陷,导致5人死亡;日,湖南长沙一名大学生在暴雨中落入没有井盖的下水道丧生;日,一名女子在北京市北礼士路人行道上行走,突然落入一个热力管道渗漏形成的热水坑,不幸身亡。这些惨痛事故暴露出排查治理不认真、不负责。
&&&&(一)统一领导,成立专门机构,完善协调和监管机制。重点解决好管网部门职责不清,有责无权,监督管理与行业管理职能不分,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造成多头监督,多头审批,重复收费现象。
&&&&(二)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建立统一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针对“家底不清、现状不明”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并要对各专业管线综合,解决好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解决好管网数据信息更新不及时,数据完整性不够、管网之间连通性、数据共享较弱等问题,为地下管网安全运行提供保证。
&&&&(三)改造地下老旧管网,提高管网诊断设施设备使用。特别是围绕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供水、供热、排水、排污、燃气等优先改造。不仅要解决好在建设、运营和维护环节,管网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造成管网材质、管径、不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管网错接、混接、管道淤积等问题。而且也要解决好管网诊断设施设备落后问题,大力推广非开挖技术。
关于关注全县饮水安全的建议
一、水源短缺和污染已成为饮水安全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工农业生产存在大量水资源浪费等,为此出现了城市缺水,好水越来越少,水源地水质变差,水资源十分紧张,目前我县地下水位下降严重。
二、供水管网“二次污染”造成安全隐患
水源、供水企业、二次供水是饮用水安全的三个关键环节,饮水安全的前提是水源安全,水源变差需要供水企业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水质,但供水管网的“二次污染”也是影响供水质量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我县城区用水户猛增,夏季高峰用水量超过水厂设计能力,导致有的小区高层以上居民出现吃不上水的问题。针对水质问题,我县也进行了大范围的管网改造,但仍有不少低质管网和超年限服役管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老旧水管易腐蚀、结垢,产生微生物细菌。据了解有的供水设施使用年限已接近甚至超过30年,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因管网老化,或挖掘破坏而造成的爆管事故等也时有发生。此外,由于市政供水管网压力不够,一些老旧小区六层以上的建筑都需要借助二次加压实现供水,有些二次供水水箱处于无人看管状态,常年未清洗和消毒,影响了水质。还有水龙头铅超标也是一个隐患。温州市家庭作坊生产的“毒水龙头”被曝光,经检测锌含量大大超出国家标准,都易形成“二次污染”。
三、农村水体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1、生活污水污染。生活污水是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我市自来水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滞后或基本没有,大部分生活污水通过渗水井或随地泼洒,直接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
2、人畜粪便污染。由于农村公共设施落后,养殖大户及部分农户饲养家禽和牲畜采取散养和圈养方式,养殖业排水就地排放,畜禽粪便露天堆放。另外农户多为旱厕、露天厕所,如遇雨天,粪便极易漫溢,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3、农业生产污染。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使用的农药、化肥量日益增加,在喷洒农药和除草剂以及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只有少量被农作物吸收,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通过降雨和地上井浇而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体严重污染。
4、其它污染。农村水体其它污染主要有生活垃圾的污染、建筑垃圾的污染、病死禽畜污染、生产资料废弃品的污染等,由于农村没有生活和建筑垃圾堆放处理厂,大部分垃圾滤液通过雨水排入地表和地下,病畜禽对水的污染也不可小视,生产资料废弃品,主要是农膜、塑料编织袋、农药瓶及包装盒等,这些废品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而且造成土壤污染。
四、具体建议
1、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科学设置供水检测点。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根本在于确保水源地安全。要把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作为执政为民的一项首要工作,增强法治观念,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生活饮用水水源安全。不仅在每个镇村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也要在每个镇选择能代表当地主要水源和供水类型、不同类型水源和供水的人群,充分考虑当地环境污染对饮水水质的影响,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建立和完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设置分散式供水监测点,通过对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工程进行水质监测,发现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检测指标中有无超标情况。同时也通过对监测点开展常规监测,不断积累我县饮水水质监测资料,了解水质及经水传播疾病的动态变化,确立影响人们健康因素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使其成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希望通过农村饮水卫生水质监测网络的全覆盖,能保证农牧民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2、摸清全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建议拨付专项资金对城镇集中式饮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和我县农村牧区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目的是摸清底数,建立我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体系;提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污染源的污染防治对策建议。加快饮用水源的综合防治,要合理划分功能区,落实防护措施,尽量降低污染风险和影响,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3、建设备用水源,加强水质日常管理。由于兰州本地没有备用水源,使得保障饮水安全难上加难。因此,备用水源地建设对城市及其重要。通过饮水安全事件警示,各地应在水源地、水输送、水生产、水消费等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日常水质管理。此外针对全民节水意识不强,生产生活中浪费水、污染水、破坏水现象十分普遍,加强宣传,加大执法力度,大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4、严把“绿色门槛”。要从源头上防控水源污染,消除隐患,引导更多的项目入园,对不同企业分类选址,加强工业污染的防治,确保环境资源的安全。
5、加快推进清洁家园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实施清洁家园富民工程。一是开展农村生活污染治理,重点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的试点示范建设;二是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农业生产污染和土壤污染的防治,制定相关整治措施,彻底改变“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便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村屯在垃圾中,垃圾在村屯中”的现象。
5、积极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抓住国家实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政策,多渠道争取和利用资金,着力解决农村牧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改水改厕”等基础性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关于扶持我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我县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晚,大约在2000年左右开始起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关心支持下,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这些合作社在推进我县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一、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已初具规模,在农畜产品加工流通的组织协调、生产调控、品牌营销、信息咨询、技术推广、职业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出现了一些好典型,但在组建、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数量少,覆盖面窄,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合作水平低,规模经济优势不充分,市场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二是一些合作组织管理机制不够规范,组织松散,自律程度低、功能单一,处在比较低的发展水平。比如有的合作社流于形式,有的主要靠会长说了算,会员的进出机制和资金积累、风险保障不完善等;三是人才缺乏,合作组织内部人员素质低,缺乏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开拓市场能力强的职业人才;四是政府指导扶持能力仍需加强,政府应整合资金,在财政、金融贷款、保险等方面重点扶持,“扶持一个、成型一个、发展一个”,打造一批示范社;五是服务层次低,加工和销售型合作社发育不够充分。我县大多数合作社只是停留在产前、产中的技术信息服务上,对农牧民最为关心的农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缺乏有效的办法,而发展销售和加工型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只有发展加工和销售型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才能提高组织化程度。才能解决农牧民进入市场难的问题。
&&&&二、发展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扶持、发展、壮大我县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针对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首先是政府要制定鼓励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政策,对农民合作社依法进行组织和制度规范,采取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在规范中逐步提高,对发展缺乏后劲,难以规范改造的采取关、停、并、转的方式,不可盲目发展。只有有效引导,加强规范,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才能真正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多元的盈利分配机制,真正做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行和规范化管理。其次加大扶持。政府要打造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税收、信息化建设、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国家政策要落实兑现到位,同时要整合资金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市场销售开发、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对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规模较大、跨区域联合、带动农户较多、运作规范、农民增收明显的合作社重点扶持。金融部门也要安排专项贷款,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
&&&&2、树立典型,加强培训。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多局限在技术服务上,在融资、市场开发、信息获取和处理、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服务功能还比较弱,因此,认真总结梳理各类典型,重点推广。在多渠道融资,解决贷款难,开拓市场,捕捉信息,与科研机构紧密联系,研发新产品,实现跨县市区合作的典型做法,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要分行业对不同类型合作社管理人员在生产、技术、营销等方面分层次开展培训,确保合作社对外有市场开拓盈利能力,对内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专业合作社整体水平。
关于推进农村清洁工作建议
&&&&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四大问题。一是地方重视程度不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在制度建设、责任分工等相关工作还比较滞后;二是治理方法简单粗放,相关设备设施不足,处理方法比较简陋,没有一支专业化治理队伍;三是群众参与性不够,许多地方是“政府干、农民看”,缺乏约束机制;四是经费匮乏,治理费用没有着落,管理和运行费用缺口较大。
&&&&二、在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和人居环境治理方面,明确整治基本内容。一是“四清”,清理路障、清理柴草、清理垃圾、清理粪堆。二是“四建”:突出街路硬化、文化广场、排污排水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四大工程建设。三是“四管”:管好家畜、管好家禽、管好卫生、管好农用机械工程车辆乱停。四是“四抓”:抓好村屯规划、抓好建筑标准、抓好村内亮化,抓好村屯绿化。五是“四改”:即改造自来水、改造旱厕、改造圈舍、改变生活观念。
&&&&三、增加农村污染源头治理,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尽快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乡清洁工作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二是整合资金。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不仅涉及环保部门,也牵涉到发改、住建、卫生、农业、水利、国土、林业等各部门,要整合资金,加大整镇推进投入力度。三是加大宣传投入,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把“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宣传到位,让广大农牧民自觉参与到清洁乡村工作中。
&&&&四、完善管理机制。针对农村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制定相关整治措施。首先是制定一套完善可行的生活垃圾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健全奖励制度;二是健全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系统;三是健全已运行设施的运行管护制度;四是健全环卫治理经费使用制度。其次是探索一种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模式。农村垃圾治理模式既不能照抄“城里模式”,也不能搞“一刀切”。第三组建一支农村清洁工作治理队伍。负责违法建筑、“房前屋后”卫生督查、日常垃圾清扫和定期定时清运。第四筹集一笔垃圾专项治理经费。建议多渠道筹集治理经费,如向上争取、区市奖补、县乡出资等,使农村环境治理走上常态化市场化轨道。
关于加快我县农村牧区农畜产品流动体系建设的建议
&&&&加快农村牧区市场体系建设是我县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的保障,是农牧业基础产业和先导性产业。要发挥好农牧业资源优势,就必须建设好农村牧区流通网络。近年来,我县在发展壮大农畜产品流通企业(包括包装、运输、仓储等企业),培育农畜产品专业市场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有的流通企业已成为区级和县级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也比较明显。但整体上讲,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影响,导致农畜产品流通体系投入不足、品牌不高、环境不优、发展慢、规模小,流通不畅,影响了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增收。
&&&&一、存在的问题
&&&&我县是农牧业大县,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每年有上千万吨的农畜产品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有上百万吨的农畜产品出口,物流量巨大,需要一大批农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畜产品批发市场,使农畜产品转化增值。据专家测算,我国农产品商品化率不足30%,增值率不到1倍,而发达国家农产品超县销售比例在70%以上,我国平均只有6%,发达国家农产品增值率在2.53倍。由于农村牧区流通网络不畅,造成农畜产品损失巨大,我国的果菜等损失率高达30%,粮食损失率在14.8%,而我区的农畜产品商品比率、流通损失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农畜产品增值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物流业、加大农产品物流科技投入的力度,才能提高农畜产品竞争力和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与此同时,在保障农畜产品质量方面,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市场体系建设与产业化发展不协调,区域特色市场未能充分体现。二是市场规模较小,设施简陋。三是农畜产品流通体系规划不到位。四是对产地与销地批发市场、农畜产品经纪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贸市场、农畜产品零售点,商业网点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支持和鼓励不到位。
&&&&(一)我县缺乏现代化的农畜产品储运设施。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是有生命的动物与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农畜产品物流要求较高,一是季节性生产要求物流的及时性;二是为了保证安全必须实施农畜产品绿色物流;三是要满足一些农产品的特别物流方式,比如蔬菜水果的恒温运输,牛羊分割肉的冷藏运输,牛奶等制品的恒温运输等等,此外,运输保鲜技术是目前影响农畜产品物流的突出问题,“新鲜”是农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有关数据统计,我区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0-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二)农产品交易方式传统单一,农畜产品物流业发展滞后。&&&&目前,我县仍以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模式为主,物流电子化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批发和零售在空间上混为一体,常常导致人流、物流混杂和环境污染,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和网络技术运作滞后。
&&&&(三)政策扶持不到位。提升农产品物流的质量与效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最主要的是政府的扶持,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扶持,还要在经营中给予政策的扶持。
&&&&(一)加大对农产品物流设施的科技投入,扶持农畜产品物流业加快发展。把现代化流通业作为现代化农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在资金上给予倾斜,在农村牧区流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上给予优惠,不能视为商业用地;在营业税上给予优惠或减免,在工商管理收费上给予减免等。重点扶持一些新型农用运输车、冷藏车、新型保险库、冷库购置与建设等。对于先进设施的推广应用,政府短期内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充分利用国家“双百市场工程”的有力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项目支持,提高农畜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搭建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加快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和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加强对农畜产品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从建立技术服务信息开始,依托新农村商网,依靠规模较大的流通企业、农牧民协会和农牧民合作社搭建农畜产品交易平台,增大物流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公司在我县安家落户,促进农产品在装卸、运输、仓储、保鲜等环节加快发展。同时象重视农牧业基础产业那样重视农畜产品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采取金融扶持和专项补贴等办法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在3-5年内使我县农畜产品流通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建成一批较大规模的物流企业。
关于加快农牧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我县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出现了一些好的典型。但是这些组织也存在着辐射带动不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1、扶持力度不够,合作组织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对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在抓落实的力度上不够,体现在投入的扶持资金少,制定的优惠政策难兑现,奖励政策不到位及信贷支持难落实上,基层干部群众对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也不重视,认识不足,农牧民合作组织只能靠自我发展,很难做大做强。
&&&&2、合作组织普遍是规模小、空壳多、组织化程度低,缺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会员间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问题,发挥典型带动的合作组织数量少。
&&&&二、几点建议
&&&&(一)加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工作力度。各级应把培育和加快发展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引导种养大户、农牧民经纪人、龙头企业、批发市场等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把农牧民组织起来,大力创办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其开展服务,开拓市场,扩大基地规模,壮大优势产业,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建章立制,规范工作。按照“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机制灵活、作用突出”的要求,对全市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清理规范,本着“搭建大平台,发展大产业”的原则,鼓励同类合作经济组织,跨乡镇、跨旗县与龙头企业、大物流协会等联合合作,扩大专业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标准、增加市场占有率。
&&&&(三)打造一批合作经济组织的产品“品牌”。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在商标注册和市场销售等各环节给予全程服务和配合,努力培育一批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四)发挥经纪人在经济合作组织中的主导作用。各级要加大对经纪人的培育培训力度,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牧区中的大户、能人、经纪人、土专家在组织农牧民发展生产和开拓市场的本领。进一步加大对影响较大经纪人的扶持力度,要通过落实项目、资金补贴等方式加以扶持。加大引进优秀人才的工作力度,聘请外地的专家指导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提高产业经营和产品开发能力,提升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条
&&&&(五)加大扶持力度。各地区要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和加大兑现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大对农牧民合作组织的引导、支持、保护、调控力度,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强专业市场物流建设,继续打造农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关于解决急需农村卫生专业人才短缺的建议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已经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增加投入,强化建设,改变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为真正解决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农村牧区经济基础薄弱,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欠账较多,农村卫生工作仍面临很多困难。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不断扩大,医疗体制改革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卫生院门前冷落,这是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真实写照。
&&&&(二)是既然大医院如此拥挤不堪,老百姓看病为啥不首选基层?这正是我国医疗体制的“软肋”。由于基层全科医生严重不足,居民健康“守门人”基本处于“失守”状态,导致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难以确立。很多居民不信任基层医生,害怕误诊漏诊,所以“有病乱投医”,盲目流向大医院。
&&&&(三)是当前医改的“瓶颈”不是缺钱,而是缺人,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在欧美发达国家,全科医生一般占医生总数的50%左右,而我国全科医生占医生的5%,按照医改目标,到2020年我国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也就是说全国至少需要30-40万名全科医生。但是2013年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为279.5万人,其中全科医师14.6万人,每万名居民仅有1名全科医师。
&&&&(四)是农村卫生人员素质偏低,人才匮乏。农牧民不信任卫生院的医生诊治。有的卫生院虽然配备了B超、CT等医疗器械,但有的缺人成了摆设,有的设备落后,诊断质量差,图片模糊,有的检查诊断有误,出现漏诊误诊等,耽误了病情的最佳治疗期,给群众带来了伤痛。
&&&&(五)是农村卫生院运转经费不到位,药品不全等制约了农村卫生院的发展。
&&&&(六)是人才环境机制配套不到位。近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后,随着大学生择业方式的改变,愿意到贫困旗县或基层卫生院工作的人员屈指可数,人才分不来、留不住的矛盾突出,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
&&&&二、具体建议
&&&&一是加快建立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医疗卫生队伍的步伐,采取刚性措施,给予优惠政策,要落实农村卫生人员编制、住房、公积金等,公开招聘医学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这是最根本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到农基层工作的方法。
&&&&二是对农村现有的卫生人员实行在岗培训,由财政提供资金,有计划连续性的举办培训班,到大中型医院脱产进修,增强临床经验。同时城市医院专家到农村对口支援,开展下乡义诊,帮助指导搞活农村卫生院。
&&&&三是加大对农村卫生院事业的资金投入,配备短缺和更新陈旧、淘汰落后的医疗设备,加大招聘农村执业医师工作力度,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开展苏木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学历教育,提高服务能力。
关于提高村级现任固补干部和离任村干部待遇的建议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新农村建设、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化解,都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村干部待遇报酬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农村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令人堪忧。
&&&&村干部因为报酬太低,大多工作积极性不太高,近几年虽然各乡镇在制定村干部工资待遇时都做了适当的调整,但受村集体收入的限制,村干部工资一般都在1.7万元至2.4万元之间,部分村干部享受待遇不如社会普通打工者。有的村级干部一干就是20甚至30几年,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这个村,为社会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变,付出了全部心血,而在他们退下来以后,所享受的待遇远远低于城乡企业职工或社会灵活就业人员。如:开鲁镇增胜村党支部书记贡义,在村连续任村主任、党支部书记37年,今年因年龄大身体原因退了下来,但他所享受的待遇只有原来集体加个人模式所交的养老保险金60元和组织部的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140元,以及新农保开支70元。一年下来所有待遇加在一起仅3240元,连平时吃点零药钱都不够,而一名企业职工退休后所享受的养老保险最少的还每月800多元,一年近一万元左右。
&&&&以开鲁镇为例:2/3的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固补干部开支仅靠转移支付,除去村级办公经费、公益事业等支出,村干部工资无法保障。现在开鲁镇在职的村干部任职20年以上的有34人,其中:支部书记、主任23人,副书记、会计、计生主任11人。
&&&&建议:
&&&&1、县委、政府出台政策,将任职10年以上的固补干部纳入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范畴,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标准,采取个人缴一部分,财政贴一部分的办法,缴纳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
&&&&2、适当增加享受补贴的离任固补干部人员范围。目前仅有村书记、主任享受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应该将任职十年以上的计生主任、会计也纳入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范围。
&&&&3、提高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金额。近两年虽然进行了大幅调整,从原来的60元至130元提高到了160元至200元,但他们所享受的补贴金额还没有一个低保户的低保金多,合理的标准应达到每月500元左右。
关于在农村大力倡导赡养老人弘扬孝老敬亲传统美德的建议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近年来,我县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村容村貌有很大改观,但在农村普遍存在儿女不愿赡养老人现象。
&&&&开鲁镇有51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大部分家庭都存在这种现象:年轻人价值观扭曲,儿子结婚的首要条件是房子、车、耕地以及十多万的现金,父母花光毕生所有的积蓄甚至还得欠下外债,才能给儿子娶上媳妇。结婚后,父母只能住在院内小偏房或仓房内,个别的还有的院内都不让住,逼得父母寄住在亲戚家或外出打工;父母年迈,儿女不愿主动给予赡养费,生病后,儿女不愿主动支付医药费。在低保评审过程中,按政策评选时儿女不养老的户,由于子女和父母的户分开,大部分都能享受低保,而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因户口和父母在一起,按今年低保评审政策,往往不具备享受低保条件。
&&&&建议:
&&&&1、县里有关部门抓住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这一根本,广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为着力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评比&“文明家庭”、“孝老敬亲”等活动,每年评出一定数量的孝老、敬老典型,对评选出的典型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尤其对四代同堂的户,给予物质奖励,并且大力宣传,引导农民树立文明意识、道德修养,在农村形成孝老敬老的社会风气
&&&&2、加强法制力度,使不善待或虐待老人者受到严历的制裁。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仅是个法律问题,同时也有道德因素,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和医疗制度是解决农村老人这种窘境的最好办法,才能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关于加强生态治理的建议
&&&&开鲁县现有荒沼近200万亩,近几年实行严格的禁垦禁牧政策,滥垦滥牧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每年的禁垦禁牧工作给县镇两级财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由于连年干旱等气候原因,草牧场沙化进程加快。如不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有可能侵蚀现有耕地资源。
&&&&以开鲁镇为例:开鲁镇现有荒沼30万亩,每年从5月份开始至9月份,常年一名副职抓此项工作,政府组织人员车辆,分两个组进行昼夜巡查,每年禁垦禁牧开支约10余万元左右,给镇级财政造成一定的压力。
&&&&建议:
&&&&1、由于近几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农业节水等项目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下一步应该整合项目资金,做出整体规划,有计划地投入到荒沼治理。采取林草间作、林粮间作或草粮间作的方式,把禁垦逐步改变为治理,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2、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将荒沼划块流转给有能力的涉农企业或养殖大户,组建家庭牧场,政府在项目扶持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使现有的荒沼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实现利益最大化。
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建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事关农民的核心利益,它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分工、分化、稳定与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性
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不仅从土地上获得了稳定的流转收益,而且从二、三产业争取到了更多利益,极大增加农民收入。立足本地区“三农”发展实际,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加强,先进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实现规模经营奠定坚实基础。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和种植大户是当前本市实现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当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需要进行土地流转。但实践中流转土地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农民对土地有依赖性,对土地流转思想上存有疑虑,不敢流转。二是土地经营收入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担心失去土地经营权后无其他稳定收入,不愿意流转。三是农民生产经营技术及机械设备相对成熟,不想流转。
&&&&三、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与措施
&&&&(一)建设土地流转市场或信息平台。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农民主体”的统一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立规范运行机制。
&&&&(二)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加快土地流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1、政府对规模经营企业单位,县级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提高农业机械补贴比例,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县级财政再给与适当补贴。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优先扶持规模经营单位,降低生产成本。
&&&&2、农业科技部门优先保障规模经营企业单位政策扶持、技术指导服务、良种良法试验示范。建立农业科研单位和相关科技人员定向服务机制。
&&&&3、对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进行信贷资金扶持,探索用土地收益进行抵押金融贷款,保证用于土地流转和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除现有的农业补贴外,单独为规模经营单位设立病虫害防治、节水设施、绿色农产品生产等综合性补贴。
&&&&4、政府适当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协调农业保险部门为规模经营单位提高赔付标准。
&&&&(三)政府对流转土地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提供,从而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非农产业收入。
关于实施“十个全覆盖”项目的建议
&&&&开鲁县现有217个行政村,352个自然村,全县街巷路总长度约2468公里,纳入“十个全覆盖”项目547公里,2014年是项目实施的第一年,全县72个村新修街巷路257公里。
&&&&一、因开鲁县在2000年、2005年执行上级村屯合并的政策要求时,执行的力度大、效果好,把原有的352个行政村合并为217个行政村;2014年自治区出台的“十个全覆盖”项目涉及的村屯,是以行政村所在地进行实施,而造成了其他自然村居住的群众享受不到惠民政策,在落实项目的过程中,造成了一些群众不理解的负面影响,从而也产生了一些村与村之间、群众之间的攀比和矛盾隐患。比如说:开鲁镇飞机场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街巷路总长近18公里,2014年实施的“十个全覆盖”中的街巷路硬化项目,只在飞机场行政村所在地修了2条1.9公里水泥路,其他3个自然村的街巷路依然是土路。
另外,每个村街巷路总长度平均都在7公里左右,街巷路硬化是群众最为关注,最为迫切的一项惠民工程,而2014年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村基本上在2.5―3公里左右,也不能满足一个行政村街巷路硬化的全覆盖。
综上所述,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
&&&&二、在实施“十个全覆盖”的过程中,还需要配套实施一些相关的附属项目,为了更好地调动镇村“十个全覆盖”的实施积极性,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的不同,还要对一些重点村、典型村,在十项建设内容基础上,根据群众的要求,还要增加几项建设内容,(路肩硬化、绿化、亮化、砖墙建设、广场建设),这些都不同程度地给镇、村造成了很大压力和资金紧张的问题。
&&&&三、由于各村集体经济现状不一样,三分之二村的村干部工资都难以保证。但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费用支出(比如:水泥路建设,首先要平垫路基或出一些零工等),也给村集体造成了很大负担,靠群众自筹资金,现在群众的素质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程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建议:
&&&&一、行政村和自然村享受同等惠民政策,同时,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该整合资金,搞一个村成一个村,实现真正意义的全覆盖。
&&&&二、县级或市级财政加大对项目投资和后续维护费用的支持力度,以缓解镇村两级的压力。
&&&&三、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应从群众认识程度高,有积极性的村开始实施,同时加大实施项目村的其他项目支持(除十项外)。
关于在开鲁西部设立消防站的建议
&&&&麦新镇位于开鲁县最西部,距离县城55公里,近几年发生的几起大的火灾,因离县消防中心较远,消防车不能及时到位,错过最佳的扑救时间,给群众造成了极大的财产损失。根据目前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农村火灾的形式,建议在开鲁西部设立消防站,进一步提高火灾扑救能力,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为群众营造良好的消防环境。
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监管的建议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舆论对社会稳定和群众情绪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人们享受网络快捷便利的同时,一些人利用互联网,传播虚假片面信息,无根据的对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作法、文件、政策歪曲,在网上传播,误导言论,造成负面影响。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舆情对党和政府工作的错误引导,准确把握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言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政府部门:
&&&&一、要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重视网络舆情的政治觉悟,提高对网络舆情的驾驭能力。
&&&&二、加强网络信息引导,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鼓励党政干部,由其是新闻宣传部门的干部,加强网络舆情学习,掌握网络操作能力,正确阐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消除谣言,澄清事实。提高应对能力,保证引导和监控,能够科学有效化解舆论危机。&&&&&&&&&&&&&&&&&&&&&&&&&&&&&&&&&&&&&&&&&&&&&&&&&&&&&&&&&&&&&&&&&&&&&&&&&&&&&&&&&&&&&&&&&&&&&&&&&&&&&&&&&&&&&&&&&&&&&&&&&&&&&&&
&&&&三、要对网络信息实施政府监控,指派专人负责,随时掌握信息导向,及时将真实情况反馈给相关单位。同时加大打击力度,对传播虚假信息的网站和个人进行法律制裁。
关于对电力、网通、移动、电信等部门线杆线路统一标准的建议
&&&&当今是信息时代,电力、通信事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得到了极大实惠和方便。但这些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是在杆线及架空线路的施工中,没有统一规划和标准,造成了杆线纵横、电缆密布,既产生了安全隐患,又有碍镇容和观瞻。建议:
电力、移动、网通、电信等企业在线杆、线路架设高度等方面应统一标准,在施工之前与当地政府搞好沟通协调,线路走向和架空线路按镇村两级规划要求建设。
关于加大村屯环境整治的建议
&&&&近年来,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党委、政府对村屯环境整治的力度也不断加强。但全县各镇村屯环境改善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农村的脏、乱、差现象还普遍存在,各镇环境卫生投入明显不足,环卫管理水平落后,没有统一管理机制,尤其是村级缺乏监管,村内垃圾杂乱多,老鼠、苍蝇四处都是,既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又影响村容村貌,为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议县政府加大村屯环境整治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做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经费有保障。
&&&&二是加强领导,因地制宜落实整治措施。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长效管理和考核体系。
&&&&三是加大宣传,号召村民从自家做起,保持村内干净整洁,无垃圾、柴草秸秆、无粪堆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关于人畜饮水管网老化亟需改造的建议
&&&&开鲁县人畜饮水工程起步较早,受当时施工技术、管材质量等因素影响,造成部分管网老化严重,特别是冬季不能正常供水,给居民的身心健康及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以麦新镇为例,自1987年开始启动人畜饮水工程,至2007年工程全部完工。由于工程实施较早,目前部分管网严重老化,加之管网埋设较浅,不能适应深冬送水,从而致使部分村人畜饮水困难。目前全镇29个自然村中,有7个村,12.1万延长米管网已不能使用;有8个村,2.7万延长米管网埋设较浅,冬季不能正常使用。据统计全县有近50个自然村和麦新镇一样存在人畜饮水管网老化的现象。建议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人畜饮水管网改造力度。在这项工程上给予政策上倾斜,面对全县搞一次调查摸底,整合资金投入,鼓励镇村加大投劳力度,逐步逐镇逐村解决,以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民生。
关于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监管的建议
&&&&我县自2005年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以来,随着医疗改革,社会经济的发展,合作医疗缴费金额每年都在增加,起到了病有所医的作用,但从2014年开始农民对所缴合作医疗费用的消费形式出现了不理解,表现在:2014年每人每年缴费70元,农民可以买药核销20元,2015年每人每年缴费90元,农民可以核销买药50元,按照合作医疗政策,不能核销的50元为保险。政策要求参合人员必须当年在本镇定点卫生室买药核销,所缴费用不能结转到下年,也就是没病也要买药,否则第二年钱就被冲销了。有的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利用国家政策,用不买药农民的合作医疗本开药,把各户医疗费核销,从中获取利润。
&&&&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理解为什么缴费90元,只能核销40元。50元的意外保险,应该征求参合人意见,自愿缴费或不缴费。
&&&&2、农民所缴的合作医疗费应自然消费,打破镇与镇之间的界限,可以在县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买药核销,一年没花完的钱可以结转到下一年,存到参合者个人账户中,以备随时得病随时买药。
&&&&3、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定点医疗机构及其服务行为,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
关于乡镇卫生院职工享受住房公积金的建议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指由职工所在的机关单位以及职工个人缴纳并长期储蓄一定的住房公积金,用以支付职工家庭购买或自建自住住房、私房翻修等住房费用的制度。现在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职工都享受住房公积金,但乡镇卫生院职工没有享受,以麦新中心卫生院为例,现有在岗职工36人,为差额拨款单位,但没有享受过住房公积金。今年县里出台文件,乡镇卫生院职工要缴纳住房公积金,除个人缴纳的外,像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支付的那部分,由乡镇卫生院自筹,而卫生院无力承担,所以职工还是不能享受住房公积金,让想改善住房条件的职工因经济原因变得很困难。建议县政府出台文件,让乡镇卫生院的职工尽快享受住房公积金。
关于新增设银行营业网点的建议
&&&&近几年来,我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网点建设明显滞后,一是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农村居民生活区银行分支机构网点不足,二是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排队等候时间长,排队一小时以上已是常事,高峰时近半天时间。
&&&&最近就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随着我县经济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银行业务量剧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银行存贷款、储蓄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二是银行网点柜台办理业务品种从过去单一储蓄业务向全能化发展,转账、结算、信用卡业务、代理保险、代收款业务等,业务办结耗时明显增加。
&&&&三是银行网点少布局不合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扩容、新建工业园区、居民小区星罗密布,而银行储蓄网点建设明显滞后,银行网点建设在城市规划、投资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下社会服务功能明显落后。现有网点潜力发挥不足。
&&&&四是农村无工行、农行网点,给农村居民存取款造成极大困扰。
&&&&建议:尽快增加城乡工行、农行网点,将现有网点服务窗口开足。从而避免办理业务排队等候时间长严重影响办事效率以及农村居民存取款难的问题。
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快中心城镇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县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功能,强化管理,呈现出快速、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但在较快较好的城镇化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主要问题,特别是重点镇(比如:小街基镇、麦新镇、东来镇、大榆树镇等)辐射带头能力弱,功能不完善等。
&&&&1、重点镇缺乏合理规划。据了解,我县部分小城镇规划水平低,缺少详规,布局不合理,发展的特色不突出,而是沿袭旧习惯,搞马路经济,沿公路发展,不仅影响交通,而且加大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也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困难,影响了城镇环境的整体外观。
&&&&2、市场发育缓慢,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据调查,就我市市场发育程度来说,仍然是处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农村信息不对称。在重点镇中,大多数为露天市场,而且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市场流通不畅,抑制农副产品的交换及商品率的提高。
&&&&3、重点镇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由于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使重点镇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大部分重点镇镇区没有公共绿地,没有排污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4、聚集和辐射能力不强。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转移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一般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衡量。支撑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产业规模偏小,影响了技术的进步、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进一步限制了聚集和辐射功能的发挥。
&&&&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出发,提出加快城镇化步伐的几点建议:
&&&&1、变“重点发展小城镇’’为“发展重点镇”。有关调研表明,近年来,我市乡镇镇区的常住人口中非农业人口的比重并未有显著提高,小城镇镇区对农村人口和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鉴于现阶段小城镇发展中普遍存在着规模有限,集聚能力不足的问题,应从“重点发展小城镇”为“发展重点小城镇”的根本转变。集中整合项目资金,发展特区式重点镇,整体推进,重点扶持,避免“镇镇点火,户户冒烟”现象。
&&&&2、发展优势产业,打造环境洼地。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核心,城镇化是市场化的体现,市场化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家应该是城镇化的骨干力量,企业家发展优势产业,由此带来众多企业家的聚集,自然就形成了城市,由于企业家及相关人员的需要就会产生服务业,城市随之扩展。市场经济培育的城市都是围绕企业家及其经营的事业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现在发展城镇化,就应该考虑给企业家、创业者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城镇化就会自然而然在这片“乐土”上出现。这也充分说明城镇建设的关键是有人入镇,有人建镇,有人兴镇。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迅速壮大产业规模。
&&&&3、科学规划,提高建设水平。要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规划一经制定通过,不得随意改变。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特色,防止盲目攀比,千篇一律,尽可能根据当地风土人情和小集镇的风貌定位,尽量增加文化含量,赋予更好的文化气息。保持和历史文脉相通的地方文化,确立小城镇建设的风格。同时在指导思想上,要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资源,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代文明渴望闪烁的霓虹,但更需要绿树成荫,空气一尘不染。
&&&&4、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首要的是解决投入问题,其建设资金应该按照“市场筹集为主,政府补贴为辅”,走“招商引资,向上争资,财政挤资,企业聚资,土地置换生资,资本运营融资,农民带资”的筹资之路,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建立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机制,同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
5、深化配套改革。一是要建立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的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使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进得来,住得下,干得开,稳得住。二是要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明确发包权,放活使用权”的原则,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尊重群众意愿,只有这样,广大农民才能真正从土地解放出来,进入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三是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包括农民和外地人进城的城镇居民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
&&&&6、农村城镇化一定要注意给农民创业创造空间。农民对城镇化有其特殊认识:只要能找到就业机会,能够有收入我就去哪里。如果离开这种愿望,农村城镇化是搞不起来的,搞了也成空城,建设小城镇也要慎重,没有一定的规模,城市功能就发挥不出来,盖学校、修道路,建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都需一定数量的用户,用户少了肯定效益不行,同时必须重视放开管制,创造条件,发展产业,聚集人口,强调城市服务功能。
关于加快全县乡镇消防规划建设的建议
&&&&一、现状和问题:
&&&&1、全县乡镇消防规划编制率低,建设布局不尽合理。消防规划是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城乡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城乡自身防护能力,防止和减少火灾发生,确保城乡公共消防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乡镇消防规划的编制与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城乡总体规划中,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综合考虑消防安全布局和公共消防设施的规划建设,没有协调消防规划与道路供水、电信等相关规划的关系,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强;二是在城乡消防规划编制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旧城改造和经济快速发展常来的影响,城乡消防规划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起不到规范和指导消防安全体系建设的作用。特别是在消防队站布局用地、消防安全布局、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通道、疏散和救援场地、消防装备等方面,存在内容不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3、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一步到位。目前,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经济发展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新建城区和工业园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一步到位,降低了城乡整体抵御火灾的能力。
&&&&4、消防站建设不到位,责任区过大。按照《消防法》、《城乡规划法》有关消防建设要求,大部分乡镇普遍存在数量不够,建设不到位,特别是在设施规模、资金投入、规划布局、建筑标准、人员配备、队伍保障机制等方面达不到标准。目前消防站有效责任区面积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4至7千米的要求,不能在5分钟内到达出事地点。
&&&&5、公众消防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消防设施老化,消防警力不足,装备水平不高。
&&&&二、建议:
&&&&1、加强乡镇消防规划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消防规划建设落到实处。将乡镇消防规划编制、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站建设作为今年的民生工程建设内容,从组织机构、经费预算、编制内容审查、规划审批实施、消防队站建设用地、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足够的保障和支持。对今后在审批城乡总体规划时,凡是没有编制消防规划的,一律不予审批,并将消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2、制定落实消防规划建设具体措施,合理布局,预留足够的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完善公共消防栓配置、消防水鹤、消防供水泵网、灭火器水带水枪等必备消防设备。
&&&&3、高标准建设乡镇消防站,确保建设一步到位。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一是加强对消防队站人员配置工作,不断充实和优化救援力量,增强消防队伍的稳定性,二是发展社会消防力量,组建能处理初期火灾,维护火场秩序的城乡义务消防队伍,开展专业救援技能培训,加强指导和强化训练,逐步形成全方位、广覆盖的火灾防范、扑救网络。
&&&&4、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多部门、多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健全消防宣传教育网络,增强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关于发展古榆文化旅游业的建议
&&&&目前,我县的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刚起步、差距较大,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特别是位于大榆树镇内的千年古榆,文化底蕴深厚,借助其打造开鲁文化旅游产业是民心所盼,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我县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县古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古榆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还没有捋顺。古榆文化产业的管理存在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的问题。&&&&
&&(二)古榆文化产业的政策还不完善。县里尚未制定促进古榆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三)融资平台和投资主体比较狭窄。单纯依赖政府投入和企业老板的赞助,其他的融资渠道不畅,缺乏市场融资能力,缺少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资主体。
&&(四)古榆文化市场未建立。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相对滞后,古榆周边的餐饮、娱乐、服务设施,交通运输能力,文化产品的加工、宣传和销售等问题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建议
&&&(一)加强科学规划,实施规模经营战略。要从文化产业兴县高度来认识和发展古榆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实施古榆园东扩南移思路,全面清晰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围绕千年古榆打造传统与现代、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民族文化。
&&&&(二)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努力将现代科技引入文化创作、生产、经营和服务等各环节,把民族文化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融合,把文化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推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打造系列古榆品牌和旅游产品;要加快推进与古榆产业园区建设相匹配、相融合的小城镇建设,全面发展交通、排水、排污、供热及餐饮娱乐服务,商业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扩展到红色麦新旅游、风电产业区、他拉干水库等景区的延伸建设。
&&&&(三)广开融资渠道,为古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积极完善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引导和吸引区内外民间资本创办、参与、投资文化产业,推动民营资本向文化旅游领域流动。
&&&&(四)加大政策扶持,为古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要积极制定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多种手段的文化产业政策链条。用足用活现有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完善和制定新的优惠政策,将大榆树打造成全市乃至全区一流旅游产业园区。
关于降低信贷门槛加大支农力度的建议
&&&&近年来,支农力度不断加大,门槛不断降低,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但是大榆树做为一个特例,由于多年来的发展设施农业导致干部工资被冻结,整个乡镇被拉入黑名单,所以无论集体、个人想要贷款都非常困难,仅以2014年扶贫项目为例,全镇有6个村被例入扶贫村,可结果直到月份才有两个村经过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努力才办完了手续,办理了贷款,其余四个村分文未取,仅此一项我镇村民就有近千万的扶贫资金未能加以利用,严重制约了我镇经济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信用社放贷量也比每年减少近千万,此问题已不仅仅是干部工资被冻结的单一问题,已经涉及到我镇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强烈建议人大及各部门认真研究解决大榆树镇面临的特殊情况。
关于严格规范学校收费的建议
&&&&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目的是为了更多的孩子减轻经济负担,人人受教育,人人都读得起书,可是现在却出现一个怪现象:越免读书的费用越高,越补读书的成本越大。各类学校不知究竟执行的是哪里的政策,收费越来越高,老百姓负担越来越重,举两个例子:第一例子:今年国家有政策,贫困学生读书,大专生享受贷款从六千元涨到八千元,本科生从八千元涨到一万元,研究生从一亏涨到一万两千元,上半年政策出台以后,九一开学全国具不完全统计70%的学校学费不同程度的涨了两千至三千元。第二个例子:从我市来讲,扎鲁特旗从小学到初中甚至高中一部份享受义务教育政策,住宿学生基本不收费,而且还享受补贴,我县从幼儿园到高中无一不收费,每学期每名学生收取一千五至一千
九百元甚至更多,更有甚者2014年全县清理小饭桌活动中,要求所有学生无条件的加归学校,对老师招收学生三令五申,左强调右规定不准招住宿生,这里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老师家招学生,房子是自己的,雇老师需要自己花钱,食宿需要自己花钱,每个学生两千块钱左右,而学校房子是共产党给建的,老师是由共产党开支,住宿有两免一补,收费却如此之高,不知执行的是哪家规定,不知同为通辽市的两个旗县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不知是政策使然还是利益使然。强烈要求人大及相关部门认真调研,规范学校收费,使学生能读得起书,让家长们减轻负担。
关于增加村级转移支付巩固基层政权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村级组织的不断发展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工作近一步规范,村务支出和公益支出不断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目前,转移支付标准是每村25000元,其余按人头每人9元,打卡工资25000元。这样计算下来规模在3000口人的村,整个转移支付77000元。小村1500口人左右的村63000元左右。如果村内设支部书记一名,村主任一名,会计一名,计生主任一名。其他兵青妇、党建记录员按一名算,大村人均工资收入15000元,小村13000元,这是在什么支出都没有的情况下,是这种情况。如果村内煤、水、电、公益事业、农业设施项目等再支出20000元――30000元,各村干部的工资好一点的比打卡工资多个千八百元,大部份村干部工资除掉打卡工资外,基本都是白条存款,严重的影响了村级干部的积极性。
&&&&村级组织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落实的战斗堡垒,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小,干部工资得不到保障,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建议增加转移支付力度,巩固农村基层政权,规范有序发展。
关于设立界门,提升开鲁知名度的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红干椒产业稳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开鲁的知名度也随之提升。但我们只局限于广播、电视和人的宣传,还没有完全把开鲁宣传出去。要想让人们真正的了解开鲁,宣传开鲁,投资开鲁,就要在开鲁醒目的地标处设立明显的牌匾,或在与毗邻旗县区的边界处设立永久性的界门,尤其是在东风镇原道德镇区与科区交界处设立一个醒目的界门。这样既能全面广泛的宣传开鲁的地理、文化、主导产业、红干椒产业,发展优势,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等,也能使过往路人和旅客一眼就能了解开鲁,感知开鲁,全面提升开鲁的知名度,促使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开鲁投资兴业,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建议:在开鲁与各旗县交界处设立醒目界门,尤其是303线国道开鲁东大门处设立醒目宣传界门和标语,广泛宣传开鲁,提高开鲁的知名度。
关于为驻村协警员增加工资待遇的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思维方式也随之改变,社会上各类矛盾日益突出,治安形势趋于复杂。做为公安机关最基层的驻村协警员,他们承受和面临的任务更多,也更艰巨。化解矛盾纠纷,排查社会隐患,掌握信访维稳信息,是每个协警员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而且为了缓解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的压力,每个协警员还要积极配合派出所,加班加点的完成好其他工作,有时在处理问题和调解纠纷时,可能还会遇到危险。面对这些繁杂的工作,每个协警员都没有怨言,但是我作为一名来自基层派出所的人大代表,我很想替他们说句话,因为这些协警员的工资待遇实在是
太低了,他们辛苦忙碌一年,可是每年领取的工资才五千元(5000.00),每个月平均下来还不足五百元(500.00),而且没有任何保险,这对于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物价比较高的社会,他们这些工资实在是太少了。另外他们的通讯费(调解纠纷时与双方当事人通话的费用)、交通费(去化解纠纷和去派出所值班的交通费)以及服装费,都没人给承担和报销。试想一想每月不足五百元的工资,还有谁能去认真工作,还有谁能无怨无悔?只有他们,这些热衷于公安工作的协警员们,我希望通过我的建议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虽然以前政法委对于协警员的工资也进行过调研,可是至今没有改变,因此我想通过我的努力,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待遇。
关于解决好农村土地分配不公的建议
&&&&农村土地分配不公,群众意见大。近几年我县各村普遍存在村集体土地分配不公问题,由于原来的村级重大事项管理不规范,个别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将村集体的土地底价卖给少数人且现有面积和承包合同严重不符,群众反映强烈。
&&&&建议县政府在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做好土地清查和后期处理,出台刚性文件和硬性规定,作为村级处理土地分配不公问题的重要依据。因为这项工作难度大,情况复杂紧靠镇政府和村级力量根本无法处理。
关于加强电力设施维修和改造、增加电压的建议
&&&&近几年来,电力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对全县的电网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使城乡用电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种电器设备都已进入各个家庭,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用电量,尤其是一到春夏季节,农村用电高峰期,我县就出现各个镇场拉闸限电现象,原因是电压不够,不拉闸就都用不上电。这样就造成了各户的不方便,农田浇地也不及时,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一旦有刮风下雨天气线路是经常跳闸,损坏断电,不定期停电,不知何时来电,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和损失。建议电力部门加大对电力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加大对老化线路的改造和升级,以促使提高电压,保证用电质量。
关于拆除303国道东风镇区和原道德镇区路中间隔离墙的建议
&&&&303国道重新修复通车已有一年多,经过东风和原道德镇内,设置双向六车道,路面宽了,车流量也加大了,交通部门为了交通方便在路中间放置了水泥坚固隔离墙。但经过一年多的通行来看,中间隔离带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也不美观,与东风镇的小城镇建设不相映衬,影响着镇内的环境美化。据调查了解,一年多来,在这两个镇区内各路口就出现车祸不少于20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部分都是由于车辆过快或夜间行车,看不清楚中间隔离墙所导致的,同时也影响镇区内商住户的出行方便。尤其是水泥坚固隔离墙、人车一旦撞上就是重大伤亡事故。建议交通部门把镇区内的隔离墙拆除,不放置隔离墙,设置限速标志,以减少事故发生。
关于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和合理利用电力资源的建议
&&&&近几年来农电部门对农村电网改造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新安装了多个变电所和农田高压线路。但由于各个投资部门之间不沟通协调,造成电力设施布局不合理,有的地方至今还没有用上电。有的地方电力设施重复投资,造成浪费,如土地整理项目的电力投入、节水增粮的电力投入、财政项目的电力投入等等,施工时各干各的,项目完工的交由各地电力部门维修使用。这样造成原有的电力投资项目不利用,造成闲置浪费,新安装的电力设备质量不过关,维修保养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造成了资源浪费。建议电力部门加大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力度,使农田全部用上电。同时要加强各个电力投资部门的沟通,减少资源的浪费。
关于对养殖大户给予贷款支持的建议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农区养殖业也在逐步兴起,各村或养殖大户成立了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业已成为农牧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农牧民的资金有限,随着规模的逐年扩大,发展养殖业资金周转不开,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每年信用社和农行部门只发放一小部分信用贷款,并且都是小额信用贷款,没有专项的养殖贷款,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也很缓慢。建议政府或农牧部门向上争取牧业专项贷款,为养殖户解决养殖贷款,同时要与信用社协调投放一些专项养殖贷款。并且扩大贷款额度,由小额信贷2万元扩大到5―10万元,使养殖户扩大规模,增加收入,以促进全县农村畜牧业健康发展。
关于重视农村交通安全的建议
&&&&近年来,为保障农牧区道路安全畅通,保护农牧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县交通管理部门开展了“交通安全示范村、示范校、示范公路”创建活动,群众自觉遵守交规和安全常识的知晓率逐渐提高,预防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国家和地方重视交通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基本实现了道路畅通。国道、省道、县乡道,路网全覆盖。随之交通事故也接连不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深刻影响和巨大伤害。
&&&&一、造成事故的原因:
&&&&(一)一些农牧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交规意识淡薄,存在酒后驾车现象等。
&&&&(二)随着农用机动车在农村的逐渐普及,许多农牧民在没有正规培训的情况下,现买、现学、现驾驶车辆上路。
&&&&(三)一些农用车无证、无牌,夜间行车没有尾灯,随意停放及改装或不会变换灯光。农牧民无车牌、无驾驶证、没有头盔、车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停水停电应急预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