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为什么要投资新三板这样低迷

同花顺旗下品牌
致新三板:如果Pre-IPO公司都不值得信任 那这个市场就真的没希望了
  如果你是新三板参与者,你一定注意到了几个危险的信号!  这其中,最震撼市场的是:两年亏7000万,年营收不到900万的太尔科技在日发布上市辅导公告。  这个之外,还有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也让市场忧心。  比如,日发布上市辅导公告的古城香业,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出现下滑;  再比如,2016年5月,安达科技在贵州证监局进行IPO辅导备案登记,安达科技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股东刘国安、刘建波、朱荣华、李忠四人为一致行动人、公司实控人,本次减持前四人合计持有公司38.76%的股份。  这市场到底是怎么了?  【 一 】  自打2016年下半年以来,IPO悄然开启了加速模式,投资者纷纷将船头调往了Pre-IPO,生怕赶慢了一步。而集齐“上市种子库”、“优质企业根据地”、“透明窗口”等名头于一身的新三板,迅速在Pre-IPO市场占得一席之地,门庭若市。  与此同时,低迷已久的做市指数有了新的动向。从日1086.25点攀升到日1161.62点。  但随着伪IPO被曝光及Pre-IPO泡沫散去,做市指数又开启了滑铁卢模式,截止今日,做市指数报1065.88点,也就是说,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做市指数蒸发了近100点,又回到最初的模样。  除此之外,部分新三板上明星拟IPO企业股价也迎来不同程度的下滑。  比如,致生联发。截止日,致生联发收报3.99元/股。最近两个月,致生联发股价下跌了近40%。  再比如,古城香业。截止日,古城香业收报4.57元/股。三天时间,古城香业股价下滑超40%。  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拟IPO企业股价曾在Pre-IPO热潮中迅速起飞,但转身就出现了业绩变脸等负面情况,将利好演变成了利空。  比如,好买财富。好买财富在2014年度亏损1532.24万元,2015年开始扭亏转盈,全年实现净利润3182.21万元。扭亏后的好买财富马上进行上市辅导,2016年2月,提交上市辅导备案资料。紧接着,好买财富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圆满结束,实际募集资金总额高达5亿元。  然而,就在好买财富日发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年亏损额高达9110.78万元。  投资者也只能傻眼了。  与此同时,也触及了投资者对拟IPO挂牌企业的信任。然而所有的情绪,都体现在了二级市场上了,比如直接抛票。  这个市场到底怎么了?  挂牌公司是新三板最重要的参与主体之一,但有部分挂牌公司却在Pre-IPO热潮中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释放不真实、不靠谱的信息,比如:  1、董事长在接受专访的时候,就突然穿插了IPO三个字母;  2、在公司财务状况不达标的情况下,任性地递交了上市辅导备案材料;  3、带着三类股东说,我要去IPO了等等  就这样忽悠投资者,你说投资者受不受伤?  【 二 】  与沪深市场相比,新三板很年轻,真正意义上发展至今不到四年,然而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在入场A股门槛过高、估值较高的大背景下,新三板一经推出就被市场寄予了太多的期望,有人说,新三板是中国的纳斯达克,还有说,新三板弥补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短板…  突然之间,公司开始蜂拥而入,新三板进入了高速扩容时代。就在日,新三板挂牌家数正式达到1万家,一跃成为宇宙第一大板,截至今天,挂牌企业数量达到11301家了。  然而,这些企业在挂牌后发现,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比如市场流动性跑不起来,融资又太难,顶层设计不完善,政策还不明朗等等,都可以列个长条清单了。  直到今天,这些问题还是存在。但Pre-IPO概念的出现,“上市种子库”的新三板开始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这也是新三板目前少有的亮点及突破点。  在短时间内,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挂牌公司的“生活水平”,只要跟IPO沾点边,那些没有历史交易记录挂牌公司流动性也跟着跑了起来。还有部分标的公司股价蹭蹭往上涨,估值直接翻了好几倍。  但在伪IPO企业的影响,极大程度上消磨了投资者对新三板的信心,三板做市指数的倒流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新三板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挂牌公司们的诉求也亟待解决。作为新三板最主要的主体之一,伪IPO企业们应该有所反思。  而新三板市场另一大主体,投资者也担有一定的责任。  出于财富增值的需求,投资者在Pre-IPO公司二级市场疯狂抢夺筹码,在一级市场定增时找了各种关系入场,即便需要上百万的介绍费。最可怕的是,Pre-IPO估值泡沫正在形成。  也就在投资者热情高涨的大背景下,Pre-IPO市场开始演变成卖方市场,伪IPO公司也有了自己底气。  就目前来说,A股有部分中小创股票已经跌到20倍左右市盈率,但是投资者在Pre-IPO阶段疯狂抢项目,将拟IPO企业估值推得越来越高,有点拟IPO企业市盈率已在20倍以上,甚至有的出现了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的现象,已经偏离了正常的投资轨道了。 
同顺号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作者的发文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同顺号立场,作者需为自己账号的一切行为负责。
已有--个人赏过
三板富如何?打个分吧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 &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span class="sub-rq-num" id="atNum_关注人气
224文章数量
136662访问量
&&三板富是国内最大的新三板一站式服务平台。
24小时热文排行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内容或者商务合作请联系)
写下您的看法和建议...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新三板为什么这么火 | 爆点与痛点&#160;一文全解
我的图书馆
新三板为什么这么火 | 爆点与痛点&#160;一文全解
数据显示,目前新三板挂牌数量是上交所的3倍多,深交所的2倍,比美国纳斯达克数量亦多出30%以上
对于新三板大家首先要明确,它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的地位是对标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的,其开放性与包容性毋庸置疑,在整个市场结构之中也有很重要的位置。
先让我们来做个名词辨析。
什么是新三板?
有三板就有一板二板
中国的主板市场建立于90年代早期,解决了很多大国企外部融资困难的问题,但是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与初创公司,除了等待VC、PE的青睐外,没有好的融资渠道,新三板的设立正是为此。
通俗地讲,从前的主板市场是屌丝出钱养高富帅的地方,之后的创业板名字叫“创业”,其实准入条件还是富二代级别的。而现在国家终于给屌丝们逆袭的机会了。
虽然近期才开始频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但其实新三板市场也已经走过了近10年的历程。
新三板发展历程
那么新三板市场的准入条件与投资环境是怎样的呢?
挂牌条件与交易机制
可以发现新三板的准入条件中唯一的硬性指标就是“存续满两年”。这给许多潜力巨大却未能发掘出盈利模式或完成盈利的优质企业一个展示自己,获得融资的机会。
市场采用协议转让与做市转让并行的交易机制,做市制于2013年刚刚推出,制度及相关规则的制定还在探索阶段。
而目前新三板一二级市场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现状
自2013年后,监管层放开了对挂牌企业地域上的限制,设立了全国股转系统,挂牌数量开始出现明显的增长,而二级市场成交量于今年二季度迎来高峰,这可能与主板市场的火爆相关。
然而进入三季度后,新三板成交量持续走低,日趋沉寂。
有一些挂牌公司登陆新三板后半年多,都未有任何成交行为。尚且年轻的新三板需要加强“内功”修为。
清科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符星华说,截至今年8月,“新三板挂牌的3300多家企业里,只有30%曾经有过交易,每天的交易企业数量不超过200家。对于新三板的投资,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好的企业在新三板可能只占20%。”
数据显示,7月下旬以后,新三板的做市成交便出现大幅缩水,10月27日当天,新三板整个板块的总交易金额不足2亿元,这一数据尚不足主板市场一只股票一天的交易量,这与天量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数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不过新三板流动性走低并没有影响企业挂牌的热情,其中原因何在?
新三板的吸引力何在
转板实现IPO
提升公司估值
增加企业商誉
银行贷款便利
企业挂牌成本一览
由此看来新三板挂牌的成本说低也不低,特别是想要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有很多资金实力本来就薄弱,几百万的挂牌费用根本无力支付,但是前面提到的挂牌带来的裨益还是让很多企业下了血本冲击新三板。
新三板市场特征
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与媒体也都开始关注这个充满了基于与挑战的新三板市场,而近期公布的中报也显示出了这个市场巨大的潜力。
营业收入增速
净利润增速
大家可以发现,新三板整体的潜力与成长性比中小板与创业板要高出非常多,只不过不巧在今年二季度开启上升通道时恰逢股灾。
作为次级市场,新三板中的资金理所当然最先撤离市场了,留下了至今未绝的流动性之殇,而之后主板亦面临流动性危机。
这个市场从备受追捧到深陷泥潭,同时浮现出了很多问题,这里总结出了一些供大家参考。
新三板仍存隐忧
在利好政策迟迟没有出台,整个证券市场依旧低迷的环境下,我们在短期内持悲观态度,但长期我们对新三板依旧抱有信心,它在未来某刻必将迎来爆发点,这是从其他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中获得的经验,也是当下万众创新的国策指向的必然之路。
作为个人投资者应该如何尽早参与到新三板的投资中呢?
新三板投资渠道
新三板交易方式和协议方式
声明:本文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相关资料来源于法治周末、知乎,感谢知乎作者@孙修远@南瓜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为什么新三板流动性这么差还有这么多公司挂牌?_股市实战(gssz)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为什么新三板流动性这么差还有这么多公司挂牌?
文章来源:财富号,东方财富网旗下财经自媒体平台
目前我也主要在做新三板,券商也在做新三板,很多机构都在做新三板,新三板就是眼下资本市场最火的内容。下面我说说为什么会这么火。& & & 首先来看新三板定位,目前来看已经定位比较明确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石,国家已经明确了,属于场内市场,也是全国性的。主要服务于中小微型企业。& & & &再看未来发展,新三板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必将持续规范,也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未来也将更加重要。从可以预期的时间来说,新三板会有以下几点变化:分层管理,竞价制度,降低门槛,转板通道。等主要内容。& & &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新三板成交量这么低,还这么火爆的原因。& & & &最重要的在于抢占市场,新三板目前是处于发展期的初期阶段,一旦发展成熟,几个预期政策一旦落地,新三板将真正高速发展起来。& & & & 为什么要抢占新三板?因为未来新三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石,未来企业上市之路将会是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主板。这样的路程。因为区域性的四板市场,不属于全国市场也不属于场内市场。企业真正进入资本市场将会是从新三板开始。新三板未来将会是一个巨大的企业库,优秀的将会越走越远。现在现在进入新三板,就已经抢占了先机,等新三板真正发展起来了,再进入,里面的优秀企业都是名花有主了。& & & & 同时新三板目前成交较低,没有很好的实现融资功能。这是因为目前新三板门槛是500万元,基本把个人投资者排除在外了,都是机构投资者为主。根据新三板的可以预期的发展路径来看,先是分层管理,将新三板分3个层级(基础层 创新层 精选层)。接下来就是竞价制度,到时新三板将会有三总交易制度:竞价,做市,转让。最后投资门槛的逐渐降低。这样才会真正实现个人投资者的加入。到了这时候,才是新三板真正火爆的时候。& & & & 就是因为可以预期新三板将在今后几年随着政策的逐渐落实,将会进入真正火爆的一个局面。只要有眼光的公司,早就开始进入新三板了,券商,基金,公司,金融服务机构,能进就进,因为新三板潜力巨大。只要国家想把新三板发展起来,现在进入就能提前进入享受政策红利,躺着挣钱。因为后进的人肯定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 & & &就是现在来说,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壳就价值万元了,未来这个壳会更值钱。金融服务机构,券商等,现在进入,抢占了一大笔未来的优质企业资源。基金进来,买了一大堆低价股票,未来也是会涨的。这么好的机会,只要国家政策不断支持,现在进入新三板的机构在长期看来都是挣的。& & & & 所以最重要的国家政策要支持,目前来看国家政策也一定支持,因为除了新三板以外,对中小企业,没有其他融资工具了。贷款贷不出,就是能贷出来,也没多少,不顶用。信托太小做不了,民间借贷成本高。国家市场都需要这样一个全国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所以政策一定会有的。综上,现在新三板整体交易低迷,但新三板优质项目成交依然火爆,因为未来,新三板会更火爆。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国家为什么做新三板,企业为什么上新三板_菜刀少爷_传送门
国家为什么做新三板,企业为什么上新三板
文/菜刀少爷新三板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俗称,是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的股权流通平台,通俗的理解就是中国的纳斯达克。 新三板是意义深远的一件事,它会影响未来中国10-20年的经济格局,也会改变这个无数企业和个人的命运。新三板的兴起不仅仅是“开拓一条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或“开放资本市场”般孤立的事件。国家做这个事,不是口喊口号,也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在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的高度:在未来10年,新三板的挂牌企业超过5万家,市值过10万亿,成为上交所、深交所后的第三极。未来没有挂牌的民企,将被主流市场边缘化,甚至彻底和资本市场无缘。 中国的企业家们,都应该关注新三板这件事,因为与之伴随的,是中国经济环境正在发生的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七八年改革开放那样,就像90年代深证交易所成立那样。所谓飓风起于青萍之末,新三板就是这个昭示着台风口的青萍。对于最讲“顺势而为”商业者来说,要有这样的战略眼光。 小文将从国家(宏观)、企业(中观)和个人(微观)三个角度,来浅解新三板。 第一部分 国家 国家一直在提“多层次资本市场”,并且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首先要知道,国家为什么这样重视这件事。 过去2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背后的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基础建设投资、大型国企央的投资、房地产和出口。到了2013年的今天,这种驱动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投资方面,地方的基础建设过剩,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地方和国企主导下的投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出口方面,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在上升(许多代工厂都转到了成本更低的东南亚),汇率上被美国处处掣肘……下一个20年,中国唯一能指望的,消费,是内需,是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 经济出身的克强总理当然心知肚明,但是盘活内需谈何容易。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存在一个“两难两多”的问题:中小企业数量多(中国1300万家企业,大型占0.3%,中型2%,其余97.7%全是小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做过企业的到知道),民间资本多(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炒艺术品,炒绘画,这些资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民间资本投资难(老百姓并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渠道)。所以,在不大量印钞票的前提下盘活内需,重点就是:建立通道,把两边打通。 中国现在的金融体制,最大的问题是:大量依靠间接融资。最简单的数据:银行业资本突破上百万亿,而股市只有几千个亿(IPO最好的时候,再融资+IPO都不到一万亿)。未来三十年,中国要走内需拉动型经济,这种融资体系显然无法支撑。另外,我们看到美国的资本市场是正三角结构:主板纽交所的的市场并不大,再往下是纳斯达克、粉红单、地方性的交易平台。而中国,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是倒三角结构:主板最大,往下是中小板和创业板,再往下就非常薄弱,几乎没有……所以,中国的资本市场要补课,要夯实塔基,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个时候推出新三板,必然就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所谓见微知著,其实从很多细节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端倪:1、国务院以颁布文件的形式,出了一个“决定”,规格之高,前所罕有;2、从年初决定开始干到现在,一年时间,大大小小问题全部解决,以中国政府的行政效率,背后如果没有强大的推力做不到这点;3、各级政府发放了非常重的补贴,有的区市各种补贴加起来,不仅可以涵盖上三板的费用,甚至还有挣一笔钱,这种情况在历史很难见到…… 除了经济层面,相信高层在国家的政治层面也有会相应的考量。目前改革到了深水区,任何改变都会触动既得利益,比如去推部委们改革,都改不动。国家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肯定有平衡发改委们的尾大不掉的意思。既然正面推不动,那么就用市场化的形式倒逼改革:不改革,就被边缘化、淘汰掉了。 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也能看到新三板的重要意义:人民币国际化最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一切都要服从让路。小格局服从大格局,IPO给国际化让路,让洋人满意安心,所以财务审查极其严格,造假的会付出沉重代价。…… 讲了这么多,中心思想就一个:新三板的推出,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小事,而是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的大势。只有具备这样的眼光,才能站在中国未来二年的台风口上。 第二部分 企业 前面从宏观的层面说了新三板的意义,对于企业主而言,他们更关心的可能是,我为什么要上新三板? 对于企业,登陆新三板,最大的意义在于:成为一家非上市的公众型公司,企业的股票有了价格,可以合法流通。围绕这一点,就可以有很多好处。 1、直接融资 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想到的,但只是冰山一角。新三板是市场检验的平台,市场认可的企业,就能有好的融资效果。比如中海阳(430065)和现代农装(430010),都是北京的企业,都是前三轮都融到了数亿的金额。另一个代表性的是诺思兰德(430047),做生物医药、血管再生的企业,融了4千多万,市盈率到了2000多倍。实际上这家企业,也就是几乎不赚钱的(09年每股收益1分钱)。这又体现了新三板市场检验的属性,虽然不赚钱,但是能有好的预期和成长性,也能得到资本的支持。 2、综合授信 12月份,中、农、工、建、交、光大、兴业七家银行和全国股转系统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提供一揽子授信计划,以及配套的金融服务,包括股权质押贷款、无形资产贷款、应收账款抵押等。银行看到了股转系统的庞大市场(几千家甚至上万家的庞大体量),提供这种“股债双融”的金融服务:股转系统提供股权融资,银行提供债权融资。 3、信用增进 银行为什么不敢借钱给中小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的财务不透明。很多企业有四本帐:银行一本,税务一本,老婆一本,自己一本。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怎么能借钱出来,银行是天生风险厌恶的。登陆资本市场,顺理成章地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的财务更加清晰和透明,银行不可控的风险会更小。 4、规范治理 一提到规范治理就会觉得很虚,这里说点干货。中国民营企业家,尤其是江浙、山东,涉及到红帽子(挂靠在集体企业下)、洋帽子(假外资)的风险。在企业小的时候没问题,但是企业大了,这些是很大的隐患。很多民营企业家出事,跟产权关系不明晰有很大的关系,包括土地、税费、工商等方面的。 现在是很好的机会,考虑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是政府的重要业绩组成,各地政府都有大量的扶持政策。在这种大环境下,政府对于企业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愿意一起想办法解决的,比如历史的土地、税务、产权关系不清晰的问题。政府会帮着你协调去解决,相当于让企业轻装上阵,丢掉历史的包袱。 另外就是财富阳光化。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保证股东产权的,比如黄光裕虽然身陷囹圄里,但是国美是牢牢控制在手里的。无论从自身的安全,还是在财富的传承上。资本市场能够保护股东的产权,这对企业家是非常重要的意义。 5、股份流动 两类人会更关心这一点。 一个是PE。以前PE没有很好的退出渠道,如果不能IPO,钱就沉在项目里出不来。所以,谈价格就会低,条件会很苛刻。企业登陆新三板后,在资本市场PE有了更好的退出通道,再引入PE,或者和PE谈的时候条件会好得多。 另一类是企业的创业团队。有的老板上市或者挂牌,就是为了这帮一起打江山的兄弟。这样老板的数量不在少数。企业不登陆资本市场,股票的价格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对员工也没有吸引力,也没有溢价。尤其相比公务员、垄断国企、五百强这些比较好的就业市场,民企很难给出超过它们的福利。如果要留住自己的的核心团队,股权、期权激励是很好的办法,使原始团队能够忍受相对较低的薪水福利。 6、并购重组 这是很重点的一块。世界五百强做到今天,几乎没有单纯完全靠自己的,比如思科发展到现在,经历了110余次并购;微软也是通过大大小小的并购重组成为现在的巨无霸。它们的并购重组有个特点:很少用现金。比如,Google并购Utube的时候,用的是16亿的股权。 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发展成为行业龙头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地整合: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客户、横向的竞争者。在企业没有进入资本市场的时候,企业的股份价格很难得到市场认可。这时的并购只能用现金,而民企缺的恰恰就是现金。登陆了资本市场以后,企业的股票有了价格,就可以进行大量的这种产业链的整合,从而形成迅速的发展。 7、转板绿色通道 新三板是主板的后备梯队,也是IPO的绿色通道。在企业的财务指标达到主板的要求后,有更好的机会登陆主板。我个人认为,以后的直接IPO机会肯定是留给国企央企的,对于民企,必须现在新三板“打怪练级、完成检验”。 8、提升形象 这个很好理解。登陆资本市场本来就有免费的广告效应,能够提升自己的企业形象,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供应商、客户、投资人等)有机会关注企业。 9、政府政策 第一部分说了,国家要推这件事,未来肯定会有很多资源往这里倾斜。比如一些扶持补贴,比如免税贴现的政策,比如政府采购平台……所以,新三板的企业无疑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10、资本实验田 主板因为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很多西方资本市场验证过的好的东西,没有办法拿过来用。新三板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没有历史包袱,所以能够轻装上阵。除了股票发行,还有很多可以做:公司债、可转债、中小企业私募债以及优先股等。很多金融衍生品、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也会放在这个版块里。 我们看到新三板出来后,隔几天就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例如优先股说了很多年,一直出不来,现在出来了。主板发优先股有很多的限制,但是新三板就少得多……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果企业能够利用资本的力量,无疑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 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是352家,市值约500个亿,全部来自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上海张江和武汉东湖四个高新技术园区;在审的企业是220家;而券商储备的的签约企业,已经达到了2000余家。 现在新三板的进入门槛并不高,国家还是这么大的补贴,是登陆新三板的最佳时机。一旦规模起来了,政策门槛一定会收紧。个人的感觉是,国家补贴在半年到一年内也会取消。对于有技术、有抱负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应该先进去占个坑再说。 第三部分 个人 和主板不同,新三板的投资交易需要一定的投资基础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这注定了这个平台不是一个大众化投资市场。目前的投资门槛是300万金融资产,未来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公司的保洁大妈不是这个市场的目标客户。但就像90年代,上交所、深交所开始做的时候,一批人因为这个历史机遇改变了人生轨迹。这样的机遇又来到了眼前。 市场上有句话,台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对于很多个人来说,新三板的历史机遇,就是这样一个台风口,就像十年前的房地产一样,是少有的财富洗牌和改变命运的机会。希望更多的人不要错过它。 ————文:菜刀少爷
微信号:MrCaiDao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菜刀少爷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菜刀少爷 最新头条文章
菜刀少爷 热门头条文章联讯证券830899
最新价:1.88 涨跌幅:1.08%
铜牛信息430243
最新价:12.89 涨跌幅:-0.15%
策源股份833517
最新价:8.50 涨跌幅:6.78%
点击网络832571
最新价:5.37 涨跌幅:0.19%
齐鲁银行832666
最新价:4.04 涨跌幅:0.50%
西部超导831628
最新价:15.92 涨跌幅:0.82%
泰达新材430372
最新价:4.45 涨跌幅:-76.70%
合印股份870339
最新价:43.00 涨跌幅:-12.24%
新三板市场持续低迷 政策预期不明朗成直接原因
导语新三板企业数量已超过主板,是近日券商策略会和相关论坛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这并没能让新三板市场摆脱4月至今的低迷状态。三板成指、三板做市较4月初阶段高点已分别跌去30%、43%。
第一财经日报
· 浏览3023
& & & & 新三板企业数量已超过主板,是近日券商策略会和相关论坛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这并没能让新三板市场摆脱4月至今的低迷状态。三板成指、三板做市较4月初阶段高点已分别跌去30%、43%。市场交易量也在持续萎缩,做市股票总市值的周转率迅速下跌。
& & & & 新三板怎么了?政策预期不明朗,被首当其冲推为导火索;而制度体系急需改革完善、做市商不作为等问题,也遭遇市场一系列问责。诸多因素还错综交汇成了一场关于流动性的争辩,成为横亘在新三板发展道路上的挑战。以新的市场体量站上新的发展阶段,身处疯狂生长后困顿之中的新三板,未来将何去何从?
&最大资本市场&诞生?
& & & &本周,新三板市场再度成为市场的焦点。因为在上周末,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数量达到2775家,与同期A股主板上市的2780家仅一步之遥。7月22日,新三板再新增挂牌公司企业19家,总挂牌数量由前一交易日的2794家提升到2813家,一跃超过主板上市公司规模。
& & & &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新三板&)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定格在2837家。&新三板一举超越A股,成为中国最大资本市场&,有券商分析师发布点评称。
& & & & 从发展增速来说,新三板近两年势头的确不输于主板市场,企业数量规模的增长尤其突出。
& & & &股转系统公布的数据显示,新三板挂牌企业在2013年、2014年时分别为356家、1572家。今年刚过半,挂牌企业数量已突破2800家。两年多的时间里,新三板企业数量已经增加了近2500家。而2013年来,主板IPO首发企业数量累计为320家。
& & & & 新三板市场在成交量、融资额和企业成长性方面,也均取得不俗表现。统计显示,新三板市场成交额2013年达到2.35亿元,2014年接近130亿元;而2015年上半年成交量目前就已超过1000亿。
& & & & &新三板在挂牌数量上取得的进步很大,但我并不赞同仅以挂牌企业数量就为一个市场下定论。&申万研究所理财研究部联席总监、新三板首席分析师李筱璇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判断市场是否成熟、成功的标准是为参与者提供了怎样的服务,市场功能发挥到什么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新三板仍处于建设阶段的成长期。
疯狂成长后的困局
& & & &&新三板企业数量超过主板是一件标志性的事件,代表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成熟。当整个市场从万众狂热的阶段回归理性之后,新三板市场的未来仍然可期&,同安投资总经理陈东升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称。但这样一个&回归理性&的过程,对于新三板市场而言并不轻松。
& & & & 二季度以来,新三板市场遭遇疯狂生长以来的首次大幅回调。4月初时,三板成指、三板做市一路飙涨,双双创下阶段高点2134点、2673点。但截至7月23日收盘,三板成指、三板做市分别收于1485点、 1443点。7月8日主板暴跌时,三板做市更下探到1100点,跌回今年1月的点位。
& & & & 市场交易情况也极不乐观。以做市股票成交易占市场总市值比例显示的做市周转率来看,今年上半年1至6月分别为23.59%、37%、78%、78%、33%、25%。而上周,做市股票周转率最低时仅有10%。
& & & &&公司挂牌新三板后从2006年一直熬到现在,如果交易量继续萎靡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企业的定增。我觉得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而言,这个影响会比IPO暂停更为严重&, 挂牌企业同辉佳视的董事长戴福昊直言道。
& & & & 对于造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东方证券新三板做市业务负责人姚春潮表示,主板市场的影响和拖累确实不可避免,&今年5、6月 A股太火,新三板市场挣不到钱,很多资金都转去了A股市场。6月底和7月初,新三板又受到A股恐慌情绪的拖累。部分投资人同时投资了A股和新三板;如果A股爆仓,必然要把新三板股票不计成本的抛售&。
& & & &但在姚春潮看来,导致指数波动的更直接原因,在于政策预期的不明朗。如果市场支撑不住做市交易,也势必不足以支撑资金的退出;投资人就会寄希望于竞价交易和转板的推出,但目前尚未有明确时间表,&这个市场要真正的有所起色,必须要有强心剂,要有政策&。
& & & & &市场供需的失衡、政策预期不明确,这些都是诱发调整的表象&,李筱璇对此表示称,此轮新三板调整最根本的原因,是各个参与方对市场仍没有非常清晰的定位和操作模式;监管层、交易所、挂牌公司、投资者都还在探索如何参与其中,&整个市场仍处在粗狂发展期,这种反复是必然的&。
关于流动性的激辩
& & & & 新三板的此轮长达一个季度的深幅调整,还引发了市场对其流动性的担忧。改善流动性的途径看似很多,但逐一落实却仍需时日。
& & & & 股转系统信息研究部相关负责人就介绍称,当前市场的合格投资者规模仍不大;对应挂牌企业数量而言,每家企业约对应36家投资者,供需并不均衡。投资者自身结构平衡也有待于改善,目前个人投资者占比更多,机构投资者规模所发挥的功能仍待提升,这对于市场交易和走势都有深刻影响。
& & & &&流动性是新三板目前最重视的问题,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挂牌企业数量激增,但市场中投资者的结构还不完善,数量和类型都需要扩容。做市商队伍也需要扩容,当前仅有券商能做市,他们的压力也很大。挂牌企业未来加剧分化是在所难免的,做市商要精选公司,担起应有的责任&,陈东升强调称。
& & & &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5年年初至今,新三板还有超过1400家挂牌企业毫无成交记录,占比已超过新三板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姚春潮对此表示称,严峻的流动性问题已在倒逼市场体系的完善;新三板挂牌企业在营业收入、净资产总额、市值以及股东户数方面的分化加剧,加快推进分层设计等制度改革已迫在眉睫。
& & & &但另一种声音则指出,新三板需要有适合自己的适当流动性,不应一味比肩A股。
& & & &新三板当前的流动性可能比前期低,但仍高于做市制度推出前的水平。大家现在都在谈流动性危机;换个角度来看,新三板的这些中小企业现在是否需要这么高的流动性?& 李筱璇就表示,当前的流动性不会是限制新三板市场的根本原因;以投资A股的视角参与新三板的投资者,或许也并不是挂牌企业此时最需要。
& & & &企业的想法,与其不谋而合。新三板挂牌企业董事长就强调称,以做市商提供的市场流动性为例,做市券商目前更追求做市企业数量的指标,但企业更希望做市商能跟这个自己长期发展。
& & & &&我对新三板未来的发展非常有信心。因为这个市场有市场化的制度优势,从经济规律来判断是拥有培育出来伟大公司的基础。而新三板对中小企业融资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最担心的有两个问题:市场化的方向会不会变、市场化的空间会不会收缩?此外,新三板不要过度的A股化,即不要用A股的思维去看待和投资新三板。只要避免了这两个问题,新三板的未来就值得期待&,李筱璇强调称。
7005.02亿股
3659.55亿股
11908.92万股
64780.68万元
日排行/周排行/原创/推荐
2016新三板在线 · 金号角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如此精彩内容扫一扫分享微信
风险提示:新三板在线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投资参考,行情数据为第三方数据供应商提供,用户发言具有其特定立场,以上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均不构成任何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Copyright (C) 新三板在线
阳光恒美金融信息技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号-5
风险提示:新三板在线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投资参考,数据为第三方数据供应商提供,用户发言具有其特定立场,以上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均不构成任何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上新三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