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代是不是中国“最民主最自由的黄金时代王小波”

朱芾煌----走近辛亥,探索黄金时代的历史真相
置顶语:应一位辛亥革命前辈的后人请求,特地刊登此文.向辛亥前辈致敬。
&&&&&&&&&&&&&&&&& 朱芾煌----走近辛亥,探索黄金时代的历史真相
&&&&&&&&&&&&&&&&&&&&&&&&&&&&& 作者:朱丹&
有人说,政治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其实,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不断错误选择的过程。
在很多的历史关键点,出现的政治强人,他们依赖权谋、迷恋权力,选择了与历史大潮相反的路径。而这中间,无数理想主义者、无数的热血青年、无数的政治精英,要么成了政治强人的牺牲品,要么成为政治强人的附庸,中国百年()的人物史,无非就是这样的结果。
本文要写的朱芾煌,我的曾祖父,就是这样一个青年才俊,在历史的大潮中,他如何勇立潮头,如何合纵连横,成就一段惊人历史。共和成立,他甘愿做一共和闲人,超然于政治之外,中年之后决然青灯古佛,潜心佛学。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朱芾煌在57岁早逝,却完成了古代圣人所谓的&立言、立功、立德&的三不朽:
潜心佛学,完成三百万言的《法相辞典》,宏扬玄奘西天取经意,是谓立言;
赤胆孤身千里奔走,襄助成就共和大业,是谓立功;
事了指拂衣去,不留身与名,功成身退,羞杀那些芸芸政客侪侪军阀,是谓立德。
胡适说过: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是这一百年来的历史,已经被无数次的政治与运动涂抹得青红皂白不辨。
但是,真相总是存在,就如同顽强的小草,你要一点点缝隙一点点阳光和水,它就要顽强的钻出来。值此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谨此把我曾祖父的一些点滴写出来,以图还原历史的真相,在那些御用的历史家之外,我愿意用我自己的视角,讲述我的曾祖父,还原那个黄金时代,那些理想主义者们的黄金时代。
一、改良与革命赛跑,战争与和谈并行
若干年后,朱芾煌在北京的寓所精研佛学,偶尔回想起1911年的冬天,他仍然觉得恍若隔世。
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朱芾煌日本回国,就马不停蹄于几地之间。10月10日,几个下级军官在武昌仓促起事,居然成了,接着汉口汉阳相继起事,从床下拖出黎元洪来做都督(后来有研究者资料说,这是后来的文人泼污,不过,他没有主动革命,却是肯定的),然后各地响应,中国面临着千百年未有的巨变。
后来被包装成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孙中山,此时,还在美国的科罗拉州餐馆打工,对国内的事完全不知情,他回到中国时,已经是两个半月后的12月25日,五天后即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阮籍曾感叹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耳。其实,中国的宪政革命,唯独不需要的就是英雄来救世。世道衰落,中国危亡,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朝野均已清楚明白,从光绪在京师大学堂的讲话到反对宪政被革职的官员,改革的气氛远远比100年后的今天更为热烈。宪政不是英雄的事情,是普罗大众的事情,所有的有志青年们,在辛亥的炮声之后,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这里,他们知道,中国大变局的关键机会来了。
而关键点就是两个:武汉&彰德,在武汉,是新革命的军政府,在彰德,则是清朝的实权人物,当时正因&足疾&下野的袁世凯。
二、宪政不是问题,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这是个问题
朱芾煌从日本赶回国内,首要事情就是汇合当年在日本的同盟会成员汪精卫,重新举起了京津保同盟会的牌子,目的则是要拉拢军政府与北洋系双方坐下来谈判。
汪精卫一年前的3月,谋刺摄政王,在桥下安放炸弹时被晚上起来小解的一北京市民撞见,吼了起来,被判了无期关在大牢里面。&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再加上豪门千金陈壁君天天送牢饭的花边新闻,使得汪精卫成了一时的风云人物。这事情要怪,其实也怪清政府,完全没有新闻管制的概念,更不知道什么&躲猫猫&&喝凉水&之类的新发明。
清朝政府看到武昌叛军的事情闹大了,只好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大臣,对外却说是&经资政院选举&,同时释放了汪精卫这样的政治犯,意图当然是想&稳定压倒一切&。这情形,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觉得相当熟悉,因为叙利亚就是这样做的:阿萨德在全国都闹起来的时候,突然宣布要搞多党制了。
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确实是王朝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还有一丝办法、一丝喘息,断不会出此下策。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去世之际,怕裕隆不如慈禧,驾驭不了朝政,就安排载沣做摄政王,摄政王怕驾驭不了袁世凯,就安排他因&足疾&回保定退养。但是宪政是大势所趋,1906年五大臣就出洋考察,两年后宣布&预备立宪&,面对国内汹涌的民情,不得已,摄政王他们这些八零后,推出了一个&钦定宪法大纲&,光看前三条,就知道是一个糊弄人的东东: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这种忽悠不弄还好,就象今天某些政党直截了当宣布&三个绝不&、&五个不搞&,打消了许多人的期望。清政府的八零后们显然缺少这种魄力,搞出&钦定宪法大纲&,又糊弄一个&皇族内阁&,反而寒了天下人的心,五个月后,武昌首义,短命的皇族内阁解散。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起初争论的是&实君共和&还是&虚君共和&,现在变成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之间的选择了。袁世凯一直是想&君主立宪&的,不光是袁世凯,包括当时美国专门为袁世凯派出的顾问,也根据&中国特色&提出&君主立宪&的建议。
所以,当朱芾煌回到天津见到袁世凯之时,两个人的分歧其实是&君主立宪&派和&民主共和&派之间的分歧。
两大流派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那就是富国强兵,中国向何处去?大家观点不一样,手法不一样,但是相同的就是,中国要强大,靠的不是革命流血以及江山更迭这样的&城头变幻大王旗&,当时的人们很多都知道这个道理,可惜,慢慢的,中国人反而不知道这个道理了,因为,百年来,我们被&革命&这个词灌输了太多的道德意义。
有历史研究人员说,汪精卫在监牢里面,被肃亲王耆善软化了,我倒是认为,汪在狱中思想更成熟了,放弃了他之前的暴力铁血手段,知道宪政不是靠暴力可以获得的,少数人压迫多数人是暴政;多数人压迫少数人,同样是暴政;如果两边人数差不多相等,结果就是国家的分裂,任何一个有责任的政治家,都不愿意看到,所以,据雪珥的研究&驱逐达虏&其实是日本人喊出来的口号,后来孙中山也不敢再提,改提&五族共和&。
武昌起义后不到一个月,中国实质上已经分裂,清政府只能控制少数几个省份了,此时是武汉军政府与北方的立宪派坐下来谈判的最好时候。
朱芾煌此时出现,可谓适得其时,因为,他与汪精卫是同盟会会员,又与袁世凯的长公子袁克定旧交。
三、不负少年头,虽千万人吾往矣
1911年的朱芾煌27岁,汪精卫28岁,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历史非常偶然地,把责任落在了他们肩上。
朱芾煌出生的1884年,自由女神像在法国竣工,这其实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代表着以&民主、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正式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成为光照百年的人类精神宗旨。朱芾煌也好,汪精卫也好,他们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潮流下长成。
1901年,他们和宋教仁在各自的家乡考中秀才,但他们都抛弃了八股科举,选择了另外一条济世之路,汪精卫去了日本,朱芾煌到了上海,并在1906年与小他7岁胡适等一起,进了上海公学甲班,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不过,这样的学习没能持续多久,1908年上海公学的学生闹起了学潮,政府一怒之下,断了上海公学的经费。那时候的学生真的可爱,他们居然另外自己成立了上海新公学,决定自己去募捐学费来付教员们的工资。
同学们星散四方去募捐,朱芾煌到了保定,那个时候,袁世凯正蛰伏保定。据传:朱芾煌遇到了大公子,大他6岁外号&袁瘸子&的袁克定,两人&一见如故&成了生死之交。袁克定的政治倾向历史上记载很少,以负面报道为多,似乎袁世凯复辟帝制,中间就有袁克定一份,但是,公正地说,把&君主立宪&说成是搞复辟帝制,那是相当勉强的,袁世凯搞了一辈子的君主立宪和新政改革,他不可能不知道民心的向背。
靠学生募捐办新公学,似乎确实不太靠谱,所以,后来朱芾煌也去了日本,时间应该在1909年,日本当时是反清的大本营,朱芾煌在这里遇到了汪精卫,杨度这要的风云人物,结交为好友,在汪精卫的引荐下加入了同盟会。显然,汪精卫那时的思想更激进更前卫,他追随的是孙中山那套帮会逻辑,希望通过暗杀等手段,实现宪政的理想,与孙中山、黄兴的信中,更有 &虽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豪言壮语,当然,炸弹还没有响,自己就进了刑部的大牢。
那时的摄政王们,宪政的决心固然不坚,杀人的狠心似乎更加不够,完全没有&杀X十万人,保XX年平安&的豪气,对汪精卫这种&杀无赦灭九族&的重罪,居然判个缓刑关在牢里了事,并且,耆善还亲自到牢里开化。当然,这种柔软身段,最后却结下了爱新觉罗没有被灭族的果,完全颠覆了中国王朝更替中&烧宫殿、灭皇族&的传统。
汪精卫一出狱,由朱芾煌引荐,见到了袁世凯。其实,之前,朱芾煌已经持袁克定的信件,前往彰德单独见了袁世凯,袁克定给袁世凯的信中写道:
&友人朱芾煌君为同盟会会员,素与皙子(杨度)相熟。武汉失守以后,自香港来京,由皙子转介,云奉该党首领黄兴密示,欲与宫保大人面商时局机密大计。男意朱君所谈容或有裨于父亲大人运筹帷幄,请予赐见,万幸。&
袁世凯初以&闯吾私宅,绑送彰德府究办&相威胁试探。朱芾煌无所畏惧,剖析时局,侃侃而谈。
及至朱芾煌牵线,袁世凯与汪精卫见面,两人更是惺惺相惜,互相戴起了高帽子,最后,袁克定出来,与汪精卫结拜成了生死兄弟。汪代表军政府,杨代表立宪派,在天津搞起了&国事共济会&,此时,袁世凯不好亲自出面,杨度应该算是他的代理人,而那个南通状元张謇,虽然做生意不行,此时充当的,却是与宫廷联络的角色。
这不是汪精卫的叛变,更不是袁世凯的虚伪,百年过后,再来看当年形势,不得不佩服,这种免生灵涂炭的谈判,才是真正把中国带向宪政之路的最佳路子,所谓&窃取革命果实&的说法,其实是相当不靠谱的自我粉饰。
武昌起义炮响,革命风暴席卷全国,清廷已是岌岌可危。但是,革命党人的目的是什么?推翻清政府只是手段,建立宪政的国家才是目的,后来宪政政府终于建立起来,革命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革命只是为了让某人成什么总统,某党成为执政党,这样的革命,和封建的朝代更替又有什么区别呢?和李自成、洪秀全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样的清醒,汪精卫有,所以他提出一个&六不君子&, &不做官、不做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吸鸦片&,革命之后,功成身退,都把华盛顿当作自己的楷模,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希望建立共和,富国强民而已,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有汪精卫,当然也有朱芾煌。
四、谋国者的雄才与悲哀VS铁血青年的满腔豪情
袁世凯从朱芾煌出生的那年,25岁的年纪在朝鲜甲申事件中&以一人敌一国&崭露头角开始,经1895年的小站练兵,到后来总督京津,直到&被退休&,二十多年,他孜孜以求的就是宪政、新政,和朝中的那些颟顸老朽、八旗新贵们纠缠了半生,辛亥炮声,给了袁世凯新的机遇,所以,当下诏让他为湖广总督兼办&剿匪&时,袁托词 &足疾未痊、不良于行&,反手将了载沣一军。
载沣这个八零后,毕竟太年轻,虽说有铁良之类,要自带兵&剿匪&甚至说出&不成功便成仁&类似的狠话,也只是说说而已,哪个都不会把这些八旗子弟的话当真,毕竟,打仗没有骑马遛鹰那么潇洒。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解散皇族内阁,任袁世凯总理大臣,全权处置了。
袁世凯出山后一反清廷&懵然主剿&的策略,决定&剿抚兼施&,实质上是上与革命党人合作的道路。这个合作,据历史上的记载,有很多条路径,但是由朱芾煌牵线,汪精卫主导的谈判,我认为是占了主要作用的。
&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1月29日,朱芾煌携带汪精卫和袁克定两人的密函来到武昌,与武汉军政府约定,南北联合,清帝退位,建立共和,并由袁世凯任第一任总统的原则方案。30日,朱芾煌因约清政府谈判人员在俄领事馆谈判没有成功,孤身去见冯国璋,被拘押,冯国璋本来要按战时间谍直接处决朱芾煌,看到朱身上却有彰德袁府的路条,心中多了一个心眼,发电报问袁世凯是否认识这个叫&朱芾煌&的人。
老练的袁世凯回电答复:没有这个人,不认识。却又在电报的结尾,加了一句:世子不在彰德。同样老练的冯国璋知道这中间有蹊跷,就又拍电报询问袁克定,袁克定的回复就直截了当:
&华甫大哥爵帅大人:朱君芾煌,系弟擅专派赴武昌,良以海军背叛,我军四面受敌,英人有意干涉,恐肇瓜分,是以不得不思权宜之计,以定大乱。今早有电,谅达记室。朱君生还,如弟之脱死也。此上,敬请勋安。弟定顿首。&
先是拍了电报,然后又写亲笔信送到冯那里,先说&擅专&,把责任从父亲那里洗脱,然后又说&朱君生还,如弟之脱死也&,再笨的人也知道问题的重要了,何况冯国璋这种老江湖?于是派人送朱芾煌到北京,朱芾煌临走之时说:两日之内,必有停战命令下来。果然,12月2日,南北双方宣布停战,双方各派代表于上海,12月18日起开始南北和谈。
南北和谈之时,桌面上出现的就是些老头子和大人物了,南方是伍廷芳北方是唐绍仪,汪精卫此时做了南北双方的议和参赞,朱芾煌,照常做他的幕后英雄。
五、爱国还是爱权?打江山者坐江山
不过,南北和谈的大原则虽然订下来了,真正要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既有政治理想的分歧,也有治国方略的不同,更有那些摘胜利果实者的权力野心,也有清朝皇族的拼死反扑,一时间,保皇派、君主立宪派、民主共和派纷纷扰扰,更有帮会势力也参与其中,中国的政坛,从来没有如此热闹过。要在此热闹景象中,保持清醒头脑,委实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并且,我觉得,在包括黄兴、孙中山这些革命党精英的脑子中,还是根深蒂固的&打江山坐江山&思维,所以,孙中山已经立即回国了,回国之前,就已经通过美国领事馆转告了武汉军政府。据说宋教仁当时希望黄兴上位,但是黄兴知道孙中山要回来,坚持不就,只做了大元帅,黎元洪又不高兴了,就又改为黎做大元帅,黄兴做副元帅,总之是热闹得很。
至于国体,也要在谈判中解决,革命党人要民主共和,袁世凯心中还是忘不了他的君主立宪,是总统制还是内阁制?这事情也是相当费思量。谈判很热闹,一方面是公开的谈判,另一方面还有在私家花园里面开秘密会议。
朱芾煌没有参与谈判,以他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他到北京去了,找良弼的麻烦,说起来,这其实是同盟会的铁血传统:暗杀。良弼也算是那个时候,皇族里面的精英人物了,成立了宗社党,这逻辑其实很正大光明,你革命党要民主共和,我成立宗社党,当然是要保皇搞&实君立宪&,以现代政治学观点,这没有哪里不对,但在那时的革命气氛下,良弼就成了南北共和谈判的障碍了,必欲清除之,汪精卫那时相当的忙,上海、北京、南京几头跑,干粗活的事情,就落到了朱芾煌、李石曾的身上,找四川老乡彭家珍等炸良弼,找同学税绍圣等炸载沣,最后结果是良弼被炸后身亡,清朝皇族开始动摇,最后,同意退位自保。二十年后,曾祖父已经成了居士,偶然对祖父说起:清朝的退位诏书就他起草的。我查过历史,说是杨度起草的,我想,一个已经出家修行的人不会说谎,历史最可能的真相是,朱芾煌写了草稿,然后交给杨度去做了最后的定稿,诏书上说: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天下为公&话说得很漂亮,过程却瞌瞌绊绊,终于还是迎来了中国的第一个共和国,有了总统,有了内阁总理,有了参议院,有了议员。而朱芾煌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得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号委任状:任命他为总统府秘书员。
从此,中国的天就是明朗的天了吗?
&&&&&&&&&&&&&&&&&&&&&&&&&&&&&&&&&&&&&&&&&&&
六、六不君子与共和闲人
在和谈期间,因为居间奔走,周旋于各方之间,甚至为部分南方同仁不理解,讽刺者有怀疑者有,所以,当北方军队的和谈代表廖少游要组织&共和宪政统一会&,约朱芾煌共同发起时,他的回答是:
&此事颇关紧要,但鄙意破坏既将告终,即仆义务已尽,至建设之举,自有人才,非仆所敢希望,仆但求作一共和闲人,优游盛世,于愿已足。且仆近因调停和议,顿处嫌疑地位,颇受南方攻击,谓为变心,实则仆为大局计画,不得不委曲求全,区区此心,惟天可表。倘再联名,更贻口实,君系解人,谅能恕我 &。
翻遍了历史资料,只有这段话,是朱芾煌最多的心路描述,除此之外,我们找不到他自己对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只言片语的描述。
&破坏告终&,不再希望做建设方面的人才,只求做一&共和闲人,优游盛世&,于是有了汪精卫的&六不君子&一说,和谈陷入僵局之时,汪精卫甚至当面责难孙中山:是不是舍不得总统的位子?
1912年6月,朱芾煌为正使,吴玉章为副使,作为中央政府的慰问使出使四川,解决四川的内乱问题,在成都,受到军民的热情欢迎。朱芾煌多年之后,衣锦还乡,皇帝却已经不见了,天下成了国民自己的天下。此次回川,朱芾煌和吴玉章做了件对中国今后几十年影响甚为巨大的一件事情,发起成立&留法俭学会&,大量输送青年学子留学欧洲(主要是法国),朱芾煌不光是把自己的弟弟们都送到欧洲,还有后来成为自己妹夫的何鲁(数学大师),以及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赵世炎、刘伯坚等人。
如果朱芾煌知道,文革期间,何鲁遭到批判,到了1998年,当年的留法学生邓小平,挥手之间,将天安门学潮的十万学生驱赶干净,他不知会有何感想?
没有谁会料到身后百年事,朱芾煌也好,汪精卫也好,他们都认为革命成功,共和确立,可以&优游盛世&了,当然,也为了洗去他们投机政客的嫌疑,两人相继出游欧洲去了,实践了他们的&六不君子&诺言。
七、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
但是,天难遂人愿,中国的宪政远远不象革命那样驾轻就熟。也绝不是有几个理想主义的君子,就能解决问题的。
1989年,有所谓的戊戌六君子,但慈禧虽然认同宪政,却不认同宪政可以削弱她的权力,六君子成了&死君子&,中国失掉了第一个宪政机会,清王朝也失去了&皇上世袭罔替&的机会,虽然辛亥有优待皇室的条件,最后还是被冯玉祥这个粗人给赶出了紫禁城。
三十三年后1912年,中国又迎来了宪政的黄金时代,偏偏又有袁世凯和孙中山这一对冤家对头,汪精卫说过:袁固多诈,孙亦无耻。那些指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的历史说家们,脑子里面顽固不化的,还是把革命当作果实,还是&打天下坐天下&的思维作怪,争来争去,还是&总统宝座&、&执政地位&这样一些具体的名利而已。
长朱芾煌两岁的宋教仁,作为一个宪政与现代政党政治的狂热分子,努力地做着改造同盟会为现代政党的工作,期望着规范严格的政党议会选举把中国带上现代宪政的路子。
显然,不管是南方党人还是北方军阀,还是如陈其美之类的黑帮出身人物,他们都既不理解宋教仁工作的意义,也不理解宋教仁工作的性质。结果是,汪精卫与朱芾煌前脚刚到欧洲,3月26日宋教仁就被刺杀在上海火车站。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宪政国家,出现这样的遇刺案,自然由独立的检察官与法院独立调查,付公众与真相,但中国远远没有达到那个宪政的水平,各路势力,都想利用这个机会来打击对手,利用这件事来栽赃对手。
号称孙大炮的孙中山更直截了当,付诸于武力,要发动&二次革命&,进行&讨袁战争&,也许,他是尝到了革命的甜头,没有想到,这次党内的同志包括汪精卫都严重不赞成抛开宪法直接付诸武力。&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时间,宣告失败,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逃亡。
中国最好的宪政机会就这样被葬送了,民主国家建立的必须举措,如将军队国家化、民选议会、以法治国等等,从此都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契机。军人干政、汹涌不断的革命,从此成了中国政治的常态。袁世凯从此成了脱缰的野马,北洋军队成了中国的主宰,君主立宪的幽灵,又在袁世凯的脑子里面游荡。
在朱芾煌和汪精卫游学欧洲之时,袁世凯曾托朱芾煌要转赠三千元给汪精卫、蔡元培、李石曾等人,以解他们的囊中羞涩,不过,这些共和的先驱们,可能已经被政治强人们的狡诈与权谋修理得自信全无,汪精卫没有接受馈赠,朱芾煌也一直没有再回到袁世凯周围。
而杨度和袁克定,此时已经完全转变为一个君主立宪者,开始鼓捣袁世凯改变国体,成立君主立宪国。袁世凯聪明一世,却被袁克定一张报纸蒙蔽,连段琪瑞、冯国璋等老部下的话都听不进去,最后落得身败名裂,肝病发作,临死之时,责骂袁克定&欺父误国&。其实,公正地说,没有袁世凯脑子里一直挥之不去的君主立宪的根,任谁也欺骗不了一世英雄的袁宫保。
如果袁世凯能够效法华盛顿,宋教仁能够学习杰弗逊,孙中山呢,能够体味到富兰克林一半的境界,今天的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
历史不可假设,但是,我想,我的曾祖父在当时就已经后悔了,既后悔自己的年少轻狂,更后悔自己的遇人不淑,我想这恐怕是他在中年后,毅然向佛,并且在胡适的努力劝说之下,仍然坚持不公开发表自己的当年日志,不对历史作半点交待的原因吧?
1914年,朱芾煌回到了中国,他获得了诸如&夔关监督&、&张家口关监督&这样一些当时所谓的&肥差&,也许是算作共和元勋的奖励吧?1912年到1928年,这是北洋政府的黄金时代,虽然中国仍然战乱不止,各种思潮和主义风起云涌,中国还是在战争的缝隙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版自由、议论自由,还可以自由的游行示威,这些东西在不久之后就成为奢侈,长朱芾煌三岁的鲁迅,一边拿着政府几百元大洋的月薪,一边痛骂政府,并且骂得声名鹊起。与朱芾煌一起出洋的蔡元培,这时在北京做教育,北大、清华成了中国知识、思想与文化的新的发动机,一个叫毛泽东的年青图书管理员,拿着教授二十分之一的薪水,开始研究社会问题,去旁听比自己还小八岁的北大教授胡适的讲课。
七、事了拂衣去,羞留身与名
而朱芾煌,我感觉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政治的热情与冲动,终于,在1922年,他完全放弃了他的官职,回到了北京,买了几处四合院,做起了寓公,开始潜心于佛学研究。
我也无法推论,是狡诈多变的政治斗争,让他对共和国的未来失去了信心呢,从而产生出世的念头?还是他真的有慧根,皈依佛祖是他的命中注定呢?朱芾煌出生的1884年,正值中法战争,据传,祖辈们从广东的长乐迁移至四川的江津,他就出生在迁移的途中,生下来之时,得了重病又缺医少药,眼看着就不行了,被一个陌生的中年妇女抱过去抚摸片刻,病就不治而愈了。朱芾煌一直认定,自己和佛有缘,那中年妇女是观世音显灵。
这样的传说终究缥缈,但是,朱芾煌向佛的心却是坚决无比。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也是佛学光大的年代,时有&北韩南欧&之说,北方以韩清净为首,他们成立了佛学的研究机构&法相研究会&,1927年改名为&三时学会&, 以阐扬印度佛学和佛教真实教义为宗旨。这中间,孙中山去世,王国维投湖自杀,梁实秋去世,但是似乎几年前的政治喧嚣真的从此就和他再也无关,他完完全全的成了一个学佛的居士。
韩清净在朱芾煌病逝后,载文纪念时这样写道:
一日忽请清净至其家,行敬礼毕,告以昨夜拜佛顿生觉悟,若有弥勒菩萨亲临爱护者。愿自今以后当弘《瑜伽》,不复旁婺矣。于是清净为阐大乘法相了义真理,芾煌居士闻之,毅然弃舍随自意解,从初研习法相经论,专心听讲。清净讲成唯识论圆满后,赴房山云居寺休养,闭关自修。以《瑜伽师地论》文义难解,自昔以来疏释甚略。乃发愿以三万小时读诵修习,虚度者不计焉。依文依义务求润洽。而后已。芾煌居士随从至寺。愿同研究。每星期日图一晤。谈论法相深妙要义。如是者经三阅月。芾煌居士乃大生欢喜,不愿舍离。归京后,竭诚迎请至家,功课一如在寺时。如是者复经一载
朱芾煌不光是自己认真修习唯识宗的法想功课,更发下大宏愿,要编著一本法相论的专门辞典,终于,他静心研究,从1934年的双十节开始(为什么要从这天开始?此时距武昌首义已经整整23年了),经历三十个月,共260万余字《法相辞典》终于完成,当时的&北韩南欧&都为这本辞典写了序言,足见这本书在佛学界的重要性,这至今天,这本《法相辞典》仍然是研究唯识宗法相的必备工具书。
之后,朱芾煌还撰写了《老子叙记》,以释家角度阐述老子的思想,也算别开生面。
因为潜心向佛,近乎自虐式的修行,朱芾煌日渐的清瘦下去,终于在1942年七月的一天,病倒在床,韩清净在纪念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临终时正襟端坐,请清净至前合掌行礼。述以二十余年从学本愿未得圆满为憾。往生他方,当得继续此志,为诸佛菩萨所爱护也。语时神智清明,心气镇静,容色和悦,言辞圆满。
清净慰以病势无虞,劝观无相得减病苦。并谓菩萨行愿,本非少时所能成办,死生无常,何须为念。彼乃首肯,复乃合掌行礼,请净退出。
彼乃还至床卧。闻告家人曰:吾事已毕,当速去矣。已而闻呼气声 ,遂乃长逝。
朱芾煌去世,时年57岁,那一个少年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催命短寿的时代,长他一辈的人中,光绪去世34岁,袁世凯去世57岁,孙中山去世59岁,梁启超去世56岁,王国维自杀时仅50岁,冯国璋去世60岁。同辈人中,宋教仁遇刺时仅33岁,朱芾煌去世两年后,汪精卫也去世,刚刚满60岁。不过,这没有什么遗憾的,因为人的生命不是以长短计算的,而是以生活的质量来计算,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他们都无愧于他们时代。
八、结语:百年轮回宪政梦
朱芾煌去世的1942年,我查了一下网络资料,二战进入相持阶段,三年后,日本投降,中国又迎来了一次民主宪政的机会,这个时候,谈判的双方已经变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又是两个强人的对决。但是,一代理想主义者早就是已经消逝迨尽,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是内战的硝烟和战后的余烬,60年过后,当我们在电视上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看共军和国军在中原大地拼杀的肥皂剧的时候,中国的民主宪政已经离我们整整一百年了。我敢说,就是朱芾煌心冷向佛之时,他也决没有想到,一百年后,菜刀已经实名制了,还有人因言获罪,当年朱芾煌他们梦想的三权分立、议会选举、全民公决等等,对中国人来说,在中国特色的前提下,仍然是&三个绝不&和&五个不搞&。
我还查了一下资料,1942年,还出生了两个人,卡扎菲和金正日,前者,目前在利比亚和多国部队的追剿下,已经不见踪影。而金正日,正在筹划着,把他的位子传给他的儿子金正恩,以期待他的主体思想流芳百世。
我一直认为,朱芾煌57岁短暂的一生,实际完成了古人所谓的&立言、立功、立德&的三不朽。
潜心佛学,完成三百万言的《法相辞典》,宏扬玄奘西天取经意,是谓立言;
赤胆孤身千里奔走,襄助成就共和大业,是谓立功;
事了指拂衣去,不留身与名,功成身退,羞杀那些芸芸政客侪侪军阀,是谓立德。
《左传》上说:&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现在,如果你去网络搜索,看到的往往只是朱芾煌的《法相辞典》了,这也充分说明,立言是容易的事情,朱芾煌立功的宪政大业,我们目前还是看不到,至于所谓的立德,在这个道德沦丧的时代,谁还管你的德呢?
谨以韩清净的纪念文章中评价朱芾煌的文字作结如下:
不希荣利,一心向学,以是知其少欲。
请闻听受生欢喜心,不为异论之所倾动,以是知其净信。
研求法义,专精无厌,不因俗务而少减,以是知其精进。
持此资粮,定当往生圣处。
善心命终,非其验欤!
(刘维革先生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金时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