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30岁女人转行做什么好一名投资人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苹果/安卓/wp
积分 89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57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变色卡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签名中使用代码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TA的文库&&
开心签到天数: 115 天连续签到: 1 天[LV.6]常住居民II
本帖最后由 飞家小冰 于
21:17 编辑
有坛友回帖说这个帖子有点老了小冰想说的是:其实这篇文章是我第一次读到(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应该是自己论坛搜索的技能还差点,发布前没在论坛上找到这篇文章。不过看回复还有收藏量,相信应该还是有不少坛友第一次看到此帖吧。文章虽旧,但内容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吧,如果随着时代变迁,金融业发生巨变,与文中作者提到的观点不太一样了,也欢迎热心坛友们聊聊你所看到的金融圈是怎么样的,也好帮助新人更好的了解这一行,在入职前能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该怎么做。
首先,各位朋友。恭喜你们都是天之骄子。我是一名分析师,在证券行业从业了5年,然后转到期货 行业从业至今。从被面试到面试大学生,研究生。从在会议室里拿着小本子听老总培训到站在摆放着鲜花 的讲台上款款而谈,我们都是从大学走过来的,看到你们来面试时的各类表现,我经常感触当初我刚刚步入社会时的青涩。各位同学,我大学的时候大学生是很值钱的,有些专业的学生都挑公司,没有多少多少待遇的都不去。但你们赶不上了,国家大规模的扩招注定你们虽然是寒窗苦读里出来的,但也要用一个菜 鸟的卑微态度去面对这个社会,你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接触过社会,社会在你们的眼里是听出来的,是别人告诉你们的。
老师都会告诉你们努力学习,以后就有好日子过。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所学的很多东西都是没用的,甚至可以说你们能用到的不会很多。原因太多了,我不一一跟你们细说,抱怨社会不是我发帖子的目的。我在培训新员工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更正他们在大学里学到的关于经济学的概念,以免他们带着厚厚的眼镜片盯着我跟我大谈货币论。对于社会的认识不正确是每一个大学生都会碰到的难题,包括你们在学校里一些很优秀的人。
那些学习超好的人,恭喜你们,你们要走的弯路会少一些,但同样坎坷。如果你们能费劲千辛万苦的进入某家银行,券商的投行部,太好了,至少你的生活能得到保障。不过你们大展宏图的愿望先放一放。 没有那么多的大项目让你跑,你做的先是录取一些数据,然后天天对着投行报告。如果单位比较好,有项目做的话会让你负责一些基础的数据工作,如果领导看你这孩子不错还会带着你出去跑。放低姿态,熬几年你们出头的比较快。
那些学习一般的,没有什么特殊背景的同学,是多数。我主要跟你们唠唠。去券商的,去银行的,去期货的,去保险的。除了银行以外,另外三类金融类公司的人才流动性都比较大。你们要定位好自己去做什么。大家相信没有人一开始就想去做销售,大家都想做研究员,做管理员。但你们当中一半以上会从销售开始干,为什么呢?因为你们做不了研究员啊。其实金融企业对于研发人员还是很缺的,但相信我,你们大多数人都不够资格,这个比例大概在95%以上。因为你们对于社会的了解太少,你们学的知识都是书 本里面的。起码你们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去了解什么是产业链。这个培养的成本是很高的,哪个公司现在都想从其它公司挖一个成手过来,只有很少数的公司愿意花成本培养一个大学生做研究员。很少。所以多数的同学会从销售做起。其实做销售没什么不好,碰上好行情很赚钱。不过很多貌似“聪明”的同学老想走 捷径。想一些旁门左道,例如说代客理财。我也代客理财,不过我现在的胆子是越来越小。
因为我要对我每一个客户负责任。很多新入行的同学胆子都很大的,当着我的面给客户打电话说我们有消息说了,哪个哪个股票要涨,其实有时候我就是顺嘴一说某个私募对股票有兴趣。研究是个漫长的过程,必须至少经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才会有所感悟。在这个经济周期内你要生活,如果不能靠着公司白养你的话就的自己 一边学习一边想法挣钱糊口了。但如果你把客户做死了,那你就得另外花很多精力去寻找其它的客户。客 户就像我们种的农作物,你要花精力让它成长,然后分享它的果实,不负责任的理财是杀鸡取卵的。最终会把你自己变成一个骗子。
有些同学大学时比较牛,来公司后被当成人才培养,进入了研究部门。有几个孩子来了没多长时间就忍不住了,跟自己想象中的研究工作差太远了,天天不是帮着公司处理些琐碎的事儿就是去数据库里复制粘贴数据。呵呵,其实都这样,别看这山低那山高。金融行业的修行大多是靠自己的。一开始都很闷。时间长了积累的经验多了就看出来每个人水平的高下了。公司里很多国内名校出来的高材生,都是院长,老师推荐进来的,公司也很看重。每次我在外讲课时都能看到他们在台下忙来忙去的帮忙。不过工作就这些,企业不能冒风险交给你们。其实比我毕业的时候好多了,我那个时候根本没人教没人带,都是考自己学出来的。最好趁着毕业前考个CFA或CIIA什么的。不会有多大用,只是让你知道怎样去分析一个产业。以后对你们的分析会有帮助的。记着,分析是给自己做的。你可以写出来一些东西应付公司甚至应付客户,但你自己心里是如何评价这个市场直接决定你是赚钱还是赔钱。
我先点明大家未来的路再分析,做金融只有三条路:做管理,做研究,做市场。别无他法。
各位想进入金融业和已经在金融业的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进入金融业?你们的目的是什么?在你们玩游戏、逛街、喝酒、泡妞的闲暇之余有没有想过未来的路怎么走?我当初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医生,每个月拿着让一般同学羡慕的工资,还有让他们更羡慕的灰色收入。但我还是选择了金融。我是学精算的,精算师过了2门次,被我上个单位的老总蛊惑,沦落成为一名证券从业人员。当初我也是个不服管的人,我选择金融行业无非两种想法:一,这是个暴利的行业,诞生过无数的富翁。二,这是个很自由的行业,在这里能否成功靠的不是你有多大的背景,决定你成功与否的是自己的头脑。成功的标志就是你积累的财富。但事实并不是我想象的这样简单。在这条路上我也孤独、艰难的走了很久,目前小有收获。
首先我进一步说说金融行业的现状吧先说说做研究,再谈谈做市场。本人也没活那么大,说多了有忽悠之嫌。
首先,你们要清楚一点:股市的基本职能是融资。你们要毫无保留的接受这句话。中国的股市不是美国那种有高分红高回报的,中国的股市基本就是个零和游戏。所以既然是零和游戏,必然有某些人挣钱,某些人赔钱,某些人站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有些人在食物链的底端被宰割。哪些人站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呢?当然是某些zhengfu的高官了。这些人是稳赚不赔的。但是他们一般不能自己出面,会找一些代理来做,然后就有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很多私募。私募只是一股力量,还有券商,他们的背后是其他大势力。说这些违规,点到为止,不再说了。我们就说这些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不是很久,这里面的人才一般分两种,海归派和土鳖派。海归派是国外留学回来的,有先进的思想,他们引进了许多国外曾经玩剩下的操作方法。拿到中国就叫创新。这类人热衷于搞理论,喜欢高学历,没事搞个金融模型。外国投行喜欢用这类人。走的是高端路线。理论强,实用性有的很好有的一般。他们写的报告经过投行部门有导向性的处理后卖给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土鳖派是中国有金融市场以来土生土长的投资者和投机者。这些人只专注一点就是实用性。说什么没用,怎么能赚到钱是最根本的。投资报告也写,不过他们知道自己的投资报告值多少钱,没必要花大力气雇佣那些顶尖的写手。他们跟私募,基金合作,那些人很多都是有些背景,对国家经济政策预判很好,不需要很多行业报告。那么同学们,你们要知道自己以后是哪类人。如果你们出国留学,学金融硕士,然后考CFA,回来以后能进入投行那先恭喜你。你直接进入了金融业的食物链上游,不用为吃饭发愁了。
你们写的报告真的那么有价值吗?不一定。你们就这么想想吧,你们上大学以后肯定有家里小弟弟小妹妹上大学的时候,家长会让你出谋划策,看看学什么专业比较有前途,为什么?因为你上了大学,认为你是业内人士,有经验。不过你们自己想想你们真的能看准吗?报告也一样。每个分析师的报告都是这个分析师自己想的东西,每个人知识来源不一样写得东西肯定不一样。投资者,企业会把你的分析报告当成风向标吗?不会的,最多也只是个参考而已。所以很多做分析搞理论的同学到最后会很迷茫,我写得东西到底有什么用。我已经很久不看券商的分析报告了。除非有一些我感兴趣的东西我拿来参考借鉴一下,仅仅是借鉴而已。
一般有专门卖报告的研究机构,像《红周刊》《开立财经》,一年会员的费用好多万块钱。这里提一下开立财经,不错,里面有一些写手肯定不是学经济学的,写得东西有政策导向性。大家以后有经验了能从里面看出来很多政策导向的东西,我比较喜欢。但有价值的是少数,其它大多数研究报告都没什么用,至少我觉得没什么用。你研究行业能研究过大摩、中金吗?你搞技术能搞得过券商吗?进入这类公司大家要抱着磨练笔杆子的念头去,不要想着挣钱。这里包括一些金融类网站。然后提一下私募跟基金,这类公司挺缺人才的。因为国内现在基金私募越来越多,他们需要有自己的研究班子,他们其实有核心人才,但研究人员嘛,一开始工资也不算高,养着就养着呗。
这类公司素质参差不齐,大家一定要小心,一些好的基金公司不好进,要求高,因为人家本身就够专业,为什么白养着你呢?另外一些小基金和私募主要靠民间资本在维持,有的很有钱,有的饱了这顿没下顿的,好的人才人家也不太乐意去。去了赶上好行情挣点钱,赶上不好的时候还得另外找工作。这些公司的老板,或者说控制者就是水平很高的人,他们跟我现在一样,研究报告对他们来说就是点借鉴意义,看看别人怎么想的。在这些公司里呆着,能多捞点就多捞点。别手软。培养和需要分析师最多的就是另外一类,券商,投行什么的了。跟你们说,券商的内参外人一般是看不到的。我在中投公司的时候,每年出一本大册子,里面什么行业的报告都有,你有钱都不一定给你看。这些是精华中的精华,是公司最顶尖的写手集思广益,然后公司智囊的决策者拍板制定的。卖给肯出大价钱的企业。都是大型国企,跨国公司什么的。人家真的用你的思想,那么大的企业,路走错了损失是很严重的。
这些写手都是国外磨练的多年,又在国内沉浮了十几,几十年的高手。所以写这些东西大家先别想了,想多了也是做梦,跟我一样哈哈。大摩,高盛,中金,这些公司的报告都是分层次的。给什么价钱看什么报告。别以为网站上那些中金,高盛的报告就代表人家公司的真实想法,就像奶制品一样,最好的精华做酸奶,然后做普通的牛奶,然后是奶饮料。东西分着卖,广告我们大家看到的一般都是奶饮料,人家玩剩的东西。你们要走研究的路,就要一步一步的往上混了,我建议你们一开始要占据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位置。你们最大的资本是年轻,能出国念书的还是有好处的,毕竟国外的金融行业比国内领先了说上百年也不为过。你知道人家怎么玩的了,你就比国内很多理论派的人强,然后再回国内这个圈子来玩,只要你有一处过人之处,跳几步就跳到自己想要的平台上了。你们一开始写得研究报告肯定是没什么水平的,但谁都是这么过来的。这个东西真的没法教,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怎么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呢?等你过几年把自己都武装好了,到时候谁给的钱多你就给谁干。混几十年你就成这个行业里的专家了。就算你混不下去了,到了实业后你也比一般人更理解产业链,对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的。一会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个普通的研发部门都在做什么。也就是我们大家一般进入研究部门了首先会做什么。
刚才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咱们国内证券行业的基本情况。有些偏颇之处欢迎更多有经验的朋友来指出。我说这么多就是告诉大家现状国内券商在做什么,你们以后做什么,怎么做。未来大家毕业后会处在什么位置。很多同学想做研究,我们单位也有很多研究人员,没事出去做个报告,参加个国内组织的研发比赛,其实活得也挺迷茫,一个月就拿些死工资,我们集团是央企待遇好,平时有些福利待遇,出去跟人家说的时候牛逼些。真正苦不苦累不累,心里迷不迷茫自己知道。学生朋友们老羡慕你们了,有些时候我睡觉都梦到自己还在上大学。看到那些大学同学,很亲切,很轻松。醒来后又得应付一大堆工作。单位新来的大学毕业生,也是国内名校,学校的老师推荐的,还吹,说把谁谁弄进我们单位了,孩子来了以后也挺争气的,一看就是个精明人,让做研究工作。每天的工作是这样的:早上起来到国外网站上找数据,具体的工作是上人家网站,然后复制,然后粘贴,然后录入到excel里。工作完毕。研究员都是分配好的,谁负责什么行业的研究。大家早上来先看看盘,然后做点公司安排的工作,下午就用手下人找的这些数据分析相关性,写报告,预测未来走势。然后把报告发给总部决策部门,然后当天晚上就会在网站上看到新鲜出炉的研究报告,真正这些报告里有多少含金量大家自己心里清楚,反正大家做单的时候都不用自己的东西。
哈哈,说起来真讽刺。这么说有些过分啊,其实大方向还是能把握准的。总部加工过的研究材料大方向准确率能达到80%左右。但实际操作上不能简单的用,否则必死无疑。这些报告企业客户看看还行,如果说未来某个行业原材料要涨价的话适当多备点货。普通投资者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你就告诉我,现在是涨还是跌,是买还是卖就行,其它的我不管。每个公司最大笔的收入还是散户。所以呢,研究人员是要的,高端人员是紧缺的,但企业不缺的是低端研究人员,永远缺的是市场开发人员。不管你学什么的,不管你什么文化程度,你能给我拉来客户就行,拉来客户你爱咋咋地,反正该给你的钱我都给你了,你还想怎么的。这是目前绝大部分公司的想法。像我们单位这种不差钱培养人的企业实在太少了。
咱们说了一大堆分析人员的情况,下面我讲一下市场营销人员吧。公司里的高层大多数都是搞营销上去的,这个比例会达到60%以上。即使是那些有背景的人营销业绩也是重要考核指标。业绩做不上去公司都没饭吃凭什么给你升官啊。做研究很容易把人做傻,做营销人是越做越奸。公司领导首先是用人,办事,所以这个时候做学问的老学究就不吃香了。玩书本你们在行,玩人可不是你们长项,你们就把研究做好了,让我们拿着挣钱去就好了。做营销其实不用太多的知识。单位新来的一个小姑娘一开会就说我是某某大学学市场营销毕业的,所以我对营销应该是比较熟悉,我们应该这么这么做。。。。。我们互相偷偷看着这个乐啊。一个老同事给我们算了一下,他做市场的时候那个小姑娘应该刚上小学。咱们大家都被学校给上了。学那些营销到最后真正能用上的能有多少啊,相信我,很少。做营销其实没那么难,尤其对个人来说:储备知识,找到平台,永不放弃。我们国家懂股票的人还是少如果你想做客户,挣佣金的话你们现在学的这些知识已经够用了。因为你们还不够资格做理财。市场经验太少,做客户挣得很多的,我就是从做客户开始的。我们那里做客户做的最好的是个女的,原来卖化妆品的。最有意思的是从前一次客户给她电话,说大盘怎么样了?那女的说我不知道,我不负责大盘。这句话多年来一直是我们的笑料。但人家就是挣钱,好得时候一个月几十万,比老总挣得还多。
人家也没什么能耐,就是一女子王宝强。天天跑客户,人家明知道她根本不懂股票,还乐意跟她合作。也算是个黑色幽默。她的资产能顶上1/3个营业部。大家说做营销难吗?说难也难,那女的没钱的时候天天吃包子,跟我们混饭吃。混了好几年才起来的。起来以后人家一下就牛了,请我们出去吃饭娱乐都是最好的。金融行业大家不都为了挣点钱吗?不为了挣钱大家搞什么金融啊?看不到摸不着的。谁有钱谁就是成功了,你管是在总部高高的写字楼里还是在烈日的暴晒下呢?很多人都对市场营销人员很反感。不过金融行业里要论口碑的话证券经纪人还是可以的,至少在你没给客户赔钱之前要比保险销售人员好。很多人开发客户都会谈,我帮你赚钱。之前我们都说过了,这基本是个笑话,碰上好行情可能会挣点钱,大盘不好了最早死的就是这些人。
我一个朋友原来做这种事,跟客户说我帮你操盘吧,你给我分红点,客户说好,结果碰上大盘下砸,给客户赔了200多万,客户说钱我不要了,我要收拾你。那哥们吓得房都没退就跑了。现在还不敢露面。从前很多客户跟我提过理财的事情,我从来没答应,我说我给你们指导意见可以,但我不代客理财。因为我现在水平不够。我要给你们赔钱了我没事,大不了一走了之,但我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你们都是信任我的。现在我敢,因为我知道我可以做了。即使这样也是小心翼翼的在做。你做死一个客户很容易,做活一个客户很难,但这个收益的客户会给你介绍更多的客户来。这是良性循环。但现在的情况是一般证券公司给员工的基本工资很少,基本上不够维持生活的,员工就是为了吃口饭也要想尽办法挣钱,于是各有各的招,各有各的花样。合规的,违规的都来了。大家都理解,都是被逼得。不过我还是认为要有良心,历史告诉我们还是好人会得到好报。你们如果真要进入证券或期货行业,当中有一半以上毕业后会成为经纪人,比例大概在60%—70%。成为经纪人的人里至少会有40%在2年内转行,因为挣得太少。你们短期内很难再赶上06,07年那轮疯狂的市场了,那时候钱多的烧手。现在是疯狂过后的阵痛时期,大家都冷静了,理性了,再想短期成功难了。当你们一个月拿着1000到2000块钱无所适从的时候很多人会挺不住。挺不住没什么不好,把炒股作为一个业余爱好也很好,不会让你暴富,但会让你改善自己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成为一个职业炒家的。
你们不用每个人都过那种煎熬的生活。一般能在这个市场挺过3年的人就挺下去了,至少3年还能活下来一个月的提成肯定够生活的了。那么再考虑下一步怎么做,是做研究还是做管理。两者都挺好。我从前的老大也不懂股票,就懂管人,现在在某券商当二把手,开着大奔到处谈合作。多好啊。有上进心的这个时候就应该开始规划未来的路了,多学点东西没坏处。继续做营销的话雪团会越滚越大,你越来越内行了,跟着你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就会开始挣钱了。如果这个时候要做研究呢,就又开始走我一开始提过的那些路了。也不错。所以大家看出来了吧,做金融的研究跟营销其实是一起的。营销做好了以后可以做研究,研究做好了也会去跑市场找客户。最关键是你能不能挺过最初的几年。因为干别的行业一开始你能挣够生活费,干金融行业你可能会饿肚子。我相信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让我们煎熬磨练的时候,未来让人羡慕的生活已经向我们靠近了。
【来源:龙的天空】
不知道即将踏入金融圈的金融新人们看过此文会有何感想呢?已经在金融圈打拼多年的坛友们,看过此文后是否认同作者观点呢?或者,你有什么忠告送给金融新人们吗?欢迎回帖交流~~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发表于28楼
这文章是不算新了,前几年看过,好象原来的作者叫吴颂尧,他还有一些其他的金融就业和金融公司介绍性的文章,好象有个叫如何进入投行的系列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找一找!
发表于24楼
以前读过这边文章,不过今天重新读时,feel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读时,感觉就像一般的文章一样,在脑袋里过一下流水而已;第二次读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参照自己的工作,学习,外部环境去思考现在和未来。
发表于23楼
做研究的前期基本可以认为不是在做研究。。。就想LZ说的一样,基本是对数据简单加工,而且一份报告还不一定全是你在写。如果真想走研究这条路,个人的规划很重要,很多东西是要靠自己去学去看去练的,本身的工作能带给你的仅仅是一些行业数据而已。
发表于16楼
这个苦经叹得,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也许是代沟吧。
文中的金融圈指的是大金融圈,银行、保险、证券、投行、信托……我从事的是银行,平时与保险、信托业务往来比较比多,与证券、投行则相对较少,现在单位里的年轻人比较多,到了基层主要是面对客户,研究工作确实没有,如有志于研究金融学,利用业务时间也是可以的,只要你能坚持。对于年轻人只有一句话:先做市场、再做管理,最后再做研究,因为有了业绩,担任主管 ...
发表于11楼
属实,金融行业人才流动性很大,学校学到的东西,基本上可以扔掉,毕业得重新学习。做市场,做到一定级别了,收入什么的真不是个事儿。举个例子,一个市场部总监,下面好几个经理,然后带上百人的市场营销人员,不用多了,每个营销人员下面有一个客户,每个客户每天做两手,假设每手手续费分给总监10元,这一个交易日2000收入。可能有人觉得果然好赚啊,问题是能不能坚持住,能不能熬到成为一个部门的管理?是一个问题。趁着年轻, ...
对论坛有贡献
很有现实指导意义!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经验 + 210&
论坛币 + 100&
学术水平 + 12&
热心指数 + 12&
信用等级 + 12&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 |主题: 466, 订阅: 761
小冰最近准备建一个理财微信群~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先加我微信一起交流哦~~微信号:lwy_1113
关注。。。。。
逻辑混乱,杂乱无章。什么重点也没说。
谢谢楼主的精彩分享
谢谢楼主了,很受用
谢谢楼主的精彩分享
感谢楼主的分享,受教了
写得很好的,谢谢分享
我怎么感觉看过这篇帖子啊
梦幻幻冰 发表于
我怎么感觉看过这篇帖子啊正常,这文章不是特别新
小冰最近准备建一个理财微信群~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先加我微信一起交流哦~~微信号:lwy_1113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从浙大到斯坦福,线性资本王淮如何从创业者转为投资人?
第三届浙大校友创业大赛年度盛典时间:日9:30-17:00地点: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永谦剧场报名丨浙大校友请点击”阅读原文“填写相关信息报名;非浙大校友,敬请通过微链(http://h5.welian.com/event/i/NjA5OQ==,复制此连接到微信端打开)报名。主要演讲嘉宾让创新得到赞赏黄峥拼好货创始人陈伟星快的打车创始人刘若鹏光启科学CEO朱波创新谷CEO吕建明通策医疗创始人陈宗年海康威视董事长求是创业邦胡钢亮御茶村CEO黑羽in 创始人王淮线性资本合伙人董祺普惠金融CEO刘作虎一加手机CEO陈琪蘑菇街创始人王淮丨线性资本创始合伙人浙江大学1999级计算机专业校友,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和工程专业硕士。原Facebook早期员工和第一位华籍研发经理,打造和管理了Facebook的支付安全和客服工具领域。著有《打造Facebook》一书,他也是年福布斯“30 under 30”的主要评委之一。线性资本创始合伙人,线性资本关注强调技术创新的早期商业项目,主要参与投资过的项目有酷家乐、哪上班、点融、驴妈妈、Ayla Networks、同盾、Freebuf/漏洞盒子、亿航、百姓网等40多家科技企业。2003年我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到美国读了Ohio State的计算机硕士,这所学校有浙大海外分校和北大海外分校的称号,然后又去斯坦福念了管理硕士。斯坦福以培养了诸多知名高科技企业的领导者和规则破坏者(rule breakers)而闻名,而浙大现在也被称之为中国的创业之校,中国的斯坦福,从国内外教育的区别,对中美创新精神的差异,了解一二。首先,评价标准非常不同浙大的入学把考试成绩基本作为唯一标准,但斯坦福的入学只是将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之一,斯坦福的学生会更加多元化。一门课的成绩评价标准也非常不同,斯坦福将平时的quiz,课上的presentation,essay writing, project,还有期中期末考放到一起来评分,但课程一开始就将哪部分占多少比例说得很清楚。比如做Case Study之前不把材料好好读完是没法有好的课堂表现。另外斯坦福的老师很喜欢点名问问你的看法。最后给分是A+, A, B+, B, C, Fail 这几个等级来的。不需要你去争个没意义的第一第二,到了一个等级就 ok了。浙大的成绩标准基本靠期末考,只要最后期末考得好,可以在学期结束后再去认识老师。第二,大学教育都是自由的,但自由落地之处有所不同浙大没有给你选课的充分自由,大部分的课都是已经定好的必修课,还有一些你可上可不上的选修课。你可以有不来上课的自由,只要你考试考得不错。斯坦福给你选课的充分自由,当然你在一个 Quarter之后就要确定你的Track,不同的Track对应着不同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但什么时候上是你自己的选择。不过,选了之后你就没有不上的自由了,课堂不大,你不来老师嘴上不说,助教都默默的记在心里。出成绩的时候自然有理有据的和你秋后算账。所以在浙大其实课上的很轻松,一学期就特么痛那几天。在斯坦福就天天处在嗑药状态,尤其你选了一些偏课堂发挥和写作的文科或者商科课程,基本上就是一直痛并快乐着,不断的读、不断的说、不断的写,剪不断,理还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你深入对一个事情的理解和思考,才能产生属于自己的结论,并不断尝试将这个结论有理有据的表达出来。这不同的实践导致了对创新和表达能力不同程度的锻炼。第三,国内教育强调结果,国外强调过程浙大的教育,像大多数的中国教育下,在应试的引导下,更多强调的是对与错,是结果。单一的价值观。其实很多问题并没有对错,尤其加上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的因素之后,对错的标准不一导致对错有时候很难分。斯坦福的教育,强调的讨论、是剖析、是质疑、是过程。多元化的价值观。这里不包括道德的讨论,毕竟在中国无法真正的讨论道德,但国人又特别喜欢做道德绑架;而在国外,这种讨论虽然也是到处可见,但并没有官方将讨论结果强加于人,美其名曰主流价值观。不做道德绑架是最大的价值观多元化的体现。这些不同导致的和创业相关的是对待创新的想象力度和执行力度。斯坦福毕业的学生脑洞很大,不惧怕权威,但在执行的能力上不见得就一定比浙大的人强。浙大的毕业生胆子还是太小,保守,美其名曰务实,但在聊的过程中总是感觉少了点狠劲,少了点人格魅力。老美强调新奇特的创新生态系统已经完善,斯坦福的毕业生也适合这种环境;而在中国,最前沿的技术创新还是盯着美国看,开脑洞的任务并不多见。大家也是在各自的环境中发挥着自己的强项。最近 US News的一份报告将清华排到了工科全球第一,浙大全球第四。而斯坦福排到了第八。我认为国内高校的领导大可不必当真,笑笑就好,还需要继续努力。从硅谷到杭州毕业后我在Yahoo工作了一年,2007年进入了Facebook,一待就是近5年,那时候Facebook只有百来号员工。在Facebook工作,是我人生最好玩的一段日子。我经历了Facebook最高速的发展期,眼看着Facebook从2000万用户到8个亿的用户,Zuckerberg也从一个码农屌丝逆袭成为科技大神。这样的奇迹在硅谷,一直在不断上演。我从一开始做广告系统的后台工程师,到 News Feed 的后台,到虚拟商品平台的建立,到最后两年负责整个支付安全和部分支付后台。做后端也做前端,做技术也做管理,也深度参与了Facebook 在新兵营和招人上文化的建设。很多早期工程师尤其是浙大背景的华人工程师都是我当时直接或间接推荐进来的。为此我还长达一年时间是公司里推荐工程师成功最多的人。但是我还是离开了Facebook,经历完 Facebook 最让人心潮澎湃的那几年后,打算去做一些 Facebook之外的事情。作为Facebook的早期民工,我们成了屌丝中的战斗机,离开后可以卖股票立马拥有财务自由,不用为生计发愁。我猜,也许是时间做一些不同的激动人心的事情。就这样,我愉快地失业了,虽然还没有想好要干什么。回头想想,回到国内,几乎是命运的安排。我本打算在美国待上半年再回国,和很多创业的先行者聊聊,也和Facebook之前出来的同事聊聊,看看能否找到一些火花。但是一个电话打乱了我的计划,2011年的最后几天,我一个最好的哥们(是我的发小,也是浙大的校友),因为胰腺癌晚期,撑不住了。我马上定了第二天的机票,飞回中国,到了杭州。就这样,我回来了,重新面对一个陌生的中国和杭州,毕竟出国快有9年了,谁也不认识。空闲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我在Facebook学到的十点经验》,没想到这篇文章在微博上广为流传,李开复、徐小平、周鸿祎、薛蛮子很多大牛都关注并转发,影响力的初步积累为向投资人转型开了一个很好的头。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互联网打碎了原来的沟通壁垒,正在深刻地改变中国。有三件事对我帮助很大找到第一份“工作”杭州校友会的秘书长刘建斌看到我的文章后,邀请我和校友做了一个分享,在会上我又碰到了富达亚洲首席代表(现为方广资本创始合伙人)钱昱学姐。钱昱学姐人非常好,又介绍我认识了大众点评的CEO涛哥,几次交流下来,彼此感觉都很好。但我没有打算全职加入任何一家公司,就应邀做了大众点评的Advisor,这是我回国后的第一份临时“工作”。这也给了我一个感受中国互联网公司如何运作的机会,在我还没有确定做投资人之前,我有机会对自己将来可能投资的对象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和学习。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校友是我们人生非常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不管是对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对斯坦福还是浙江大学。找到合伙人国内的投资人和创业对Facebook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很多人都很乐意找我聊聊我在Facebook的经历,借助这个机会,我在国内与李开复、徐小平、薛蛮子、丁磊、周鸿祎等一批优秀的投资人、企业家有机会深入交流。在蛮子的家里,我认识了京东前VP张川。我是学技术做产品的,张川是学管理做运营的,这种互补性让我们彼此都感到很舒服。在上海一起看了3个月的项目后,我们决定正式合伙,用自己的钱投资创办了致景投资。后来做的不错,我们又顺势设立了线性资本。回头想想,如果没有找到一个靠谱的互补的合伙人,我可能就没法真正进入这一行。写书由于《我在Facebook学到的十点经验》文章的发酵,后来出版商说服我来写一本关于Facebook的书,满足更多人了解Facebook的愿望。这本书得到了广大受压迫的技术和产品人员的喜欢。前前后后线上线下卖了5万多册,特别是在创业者圈子里流传甚广。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很多人一见面就说,Harry,我读过你的书!这让后面的交流要容易的多,要知道,沟通成本在中国是非常高的。我们基金的一些LP,所投项目的很多技术合伙人,都是因为以前读过我写的书,在以后的交流中大大提升了效率。这个故事告诉我:作为一个创业者和投资人,社会声誉和口碑非常重要。今天的很多创业者和以前默默无闻的企业家不同,他们会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此建立的声誉使得他们在和投资人、合伙人、员工及用户沟通时降低成本。这里面做的最成功的就是马云。总之,我从硅谷又回到了中国。从一个硅谷创业公司的早期员工,蜕变成了一个创业者、投资人。从创业者到投资人在致景投资试水成功后,2014年9月,我们设立了线性资本,专注于科技和数据驱动的早期投资基金。一年多时间中,我们投资了28个项目,加上之前致景投的8个,我个人投资的20多个,回国后我已经参与投资了50多个项目。慢慢的我们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定位,我认为做基金也是创业,资本是你希望卖给很牛的创业者以换取股权的一个产品。真正优秀的基金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钱都是一样的,但是投资人是有区别的,投资人的特点对于创业者是有不同意义的,越是早期的项目,影响越大。在团队方面,我非常看重三高群体。所谓三高,一要受过优秀的高等教育,有名校的背景,比如美国的斯坦福,中国的浙江大学,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创业者,这背后有内在的逻辑。第二高是要有在高水平公司,比如BAT、Facebook、Google 等国内外科技名企工作的经历。每个公司都是一个平台,他能赋予员工相应的视野,对行业的认知,对产品的洞察力,也给了员工相应的资源以及调动资源的能力。第三高是要有高思辩和学习能力。创业非常考验两种能力,一种是面对不确定性时所体现的思辩能力,另外一种是通过学习以快速获得必要但目前还尚未具备的技能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在艰难的创业之中去繁求简,抓住重点,扬长补短,最后解决问题。在我投的项目中,有不少浙大校友的项目,比如黄晓煌和陈航创办的群核云计算、桑文锋创办的神策分析、楼晓都和武泽胜创办的棒米等。黄晓煌和陈航都是浙大计算机专业的校友,后来两个人都去UIUC留学深造,回国创办了群核云计算。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是云计算领域非常优秀的专家,并有过创业的经历。桑文锋也是计算机的校友,后来到百度工作,他们团队中大部分的成员都来自于百度。楼晓都是全球知名医药公司默克的 Top Sales,武泽胜是小米最年轻的工程总监,他们放弃了很好的工作来做女性健康相关的智能硬件。都是非常厉害的校友,也非常有情怀。浙大创业者的普遍特点是扎实,但不是所有扎实的浙大人都是值得投资的。我们特别筛选的是那些有梦想有情怀并乐意擅长将梦想表达出来的校友。有些浙大创业者只是适合做事,但并不适合做事业,瓶颈明显。有些有梦想但并不愿意去表达。有些愿意去表达但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满足条件的人并不多,但一旦满足极有可能做成很大的事业。对于投资的行业,我非常看好智能手机对各行各业的改造带来的创业机会,但是只是将线上线下连同,靠补贴导流的O2O模式将很难生存。另外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也存在大量的机会,物联网将比移动互联网提供至少多一个数量级的设备。可以想象,我们接触的所有设备今后可能成为智能硬件,接入互联网,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收集数据,All things online, anywhere, anytime。这个趋势不可阻挡。找到一个亮点,通过网络倒买倒卖赚钱的low hanging fruits 机会正在逐渐失去。什么样的创业会有更长久的机会呢?逐步利用和培养核心技术和重要数据的产品。你的产品要有技术门槛,不能阿猫阿狗都能做。而你的产品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实力和用户数据将会不断增强你的品牌和提高你的竞争门槛。我们投资的另外一个浙大校友创业项目,Rokid智能家庭机器人就特别符合这样的标准。未来在何方?一转眼,我回到中国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这些年,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国的创业氛围,这些年我走了不少地方,在各大城市的每个角落,似乎都有人在谈创业、投资。这应该是中国创业氛围最好的几年。特别是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以来,更是将年轻人创业的激情引爆,用如火如荼来形容,不算为过。荣幸的是,我在浙江大学读过书,也在斯坦福读过书,这两所学校都以培养创业者而闻名。我从杭州到了硅谷,硅谷是世界创业之都,斯坦福为硅谷持续不断的创新提供了知识与技能,也提供了人才支撑。而今天,杭州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最有热度的创业圣地之一,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也逐步在承担当年斯坦福和HP在硅谷崛起中的角色。我期待我的这些背景,让我对创业能有更为深刻的认知,也让我在创业者面前,能保持敏锐的嗅觉。我认为,将来的5-10年,依然会是创业最好的时代,也是投资最好的年代。正在袭来并越来越强的资本寒冬,会让很多意志不坚定的创业投机分子,或者身上并没有多少特殊技能的创业忽悠分子,因为无法做出有效产品或无法得到资本持续不断的支撑,而消失在茫茫的创业大海。而优秀的创业者,无论是资深的技能,还是创业的意志都会有超过常人的准备,大浪淘沙,方显真金。经过寒冬的洗礼,资本方也会逐渐冷静下来,经历『X分钟决定投资』和『先打钱再谈条款』等青春期躁动之后,才会明白对创业者最大的支撑并非故事和激情。过去这几年,我见证了创业的狂热,龙凤麒麟阿猫阿狗都粉墨登场,驾着各种专业不专业机构或土豪提供的七色云彩,不断上演可歌可泣可悲可恨的创业故事。然而历史证明,美好的集体愿景和巨大的社会热情然并卵,大多数创业公司还是会死掉。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切,都在我们自己手中。鸣谢:感谢欧美金融城EFC对浙江大学校友创业大赛的冠名支持!
信通会计公司最新文章
微信号:XT81666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财务咨询、会计培训;用友软件销售及技术服务;代理申报纳税、协助验资、审计;代办职业执照、年检等工商咨询服务.代拟合同章程、代办租赁业务、出口退税
Copyright2017.杨邱自媒体资讯站,让大家及时掌握各行各业第一手资讯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5岁转行进入投资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