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90后自主创业成功例子人有谁

90后创业的代表人物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90后创业的代表人物一
&&90后成功人士的事例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90后成功创业者:年轻才叫创业 50岁叫“下海”
尹桑:“一起唱”创始人。KTV百亿市场十年不变,他却声称“给我一个SNS,我就撬起整个O2O”。他高中开始读美国名校,后就被宾利商学院全奖录取,在美国两次创业均获成功。2012年,大二的他辍学回国创业,创办“一起唱”。专注颠覆线下KTV,先后获得IDG的三次融资。年轻才叫创业,50岁只算“下海”我有点儿愤青,但我还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我这T恤写着“我爱人类”。越强调什么说明越缺什么,所以大家也能明白我了。我是1992年出生的,所谓的“92后”一代。为什么今年大家开始疯狂地谈90后创业,我觉得这是因为90后是一股创业的生力军。他们是创业精神的发扬人,代表无所顾忌,他们放大了创业精神。什么是创业精神?第一,年轻有为。所谓的创业,就是你越年轻越是创业,你如果在阿里做了10年、腾讯做了10年、华为做了10年,50岁出来了,那个时候你做生意别人就说你这是“下海”了,不是创业。但如果高中的时候,开了一个店、搞了一个网站、做了一个游戏,卖了几个亿,那你是创业。所以我觉得“年轻”这个词儿一定是有意思的。如果我今天说,“我82年的,我做了公司有100个人,几个亿的估值”。那人家就会说,“你不行,人家鸥帅(陈鸥)都美国上市了,40亿美元了”。所以“年轻”一定是创业的一个关键词。第二,特立独行。什么叫特立独行。60后的马云搞一搞淘宝;80后的陈欧开始卖化妆品,说我专门为一些爱漂亮的女生提供化妆品;到90后里面就更变态了,我们卖情趣用品,不仅开店卖、搞网站卖还大张旗鼓地去全国做演讲卖,这就是特立独行。每一个创业公司,一定是非常特别,非常吸引眼球的,这才叫创业精神。第三,再说理想主义。这个词儿也很空虚,什么叫理想主义,我有理想就是理想主义吗?我有梦想就是梦想主义吗?理想主义很多时候是一些别人无法理解的东西。可能当年小马哥说,我想跟一个妹子聊天,但是我没有她的电话,那我们只能聊QQ,所以我做了QQ。这本身就是让信息更加自由化,让人与人之间交流更加自由化。现在所有人都用微信、用QQ,确实你们的生活比20年前一定方便了很多,那他这个也是带有一点技术宅的理想主义的。像孙宇晨做的锐波,全球的价值网络,这个理想主义就更大了。我不仅要改变一个行业、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我要改变全世界、改变全人类,让全人类的货币流通、价值流通,再也没有阻碍、实时、免费。所以我觉得理想主义一定是创业精神的一个表现。第四,不拘小节。我穿了一个T恤、短裤、拖鞋,很多人都觉得我故作姿态。但我朋友都知道,我除了全年最冷的两个月份,我冬天都穿拖鞋和短裤的。这个短裤是我高中第一次创业的时候穿的,我立志穿它到我上市敲钟为止。乔布斯穿个很毛衣、牛仔裤,好多传统企业家就说乔布斯不拘小节互联网人。你再看扎克伯格,他上市的时候都没有去敲钟,直接穿着套头衫,短裤、拖鞋远程敲钟,敲完了以后说各位回去工作了,不要烦了。历史上没有这样上市的,但年轻人就是这样,不拘小节。他不在乎我穿什么衣服过来,我怎么舒服怎么穿。我觉得特立独行、年轻有为、不拘小节、理想主义,恰恰是90后的品质,所以说90后放大了创业精神本身,现在社会才会这么关注90后创业。因为他们把创业这个概念发扬得最极致、最极端,所谓的做极致嘛。有退路的创业成不了这段时间,不管是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全部在推崇一种“我搏上一切”的精神。只有全身心投入,把我所有的时间、精力、金钱,把我的人生、理想全部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面,他才会出成果。所以说年轻人不怕输就不会输。什么叫All in呢,我觉得分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所谓物质上,马佳佳说90后不买房,我相信肯定在座的90后都反对,很多90后都有爹,都买房了。但是我有几个人生选择,第一个人生选择,我这辈子一定不会买房。我现在上海租房子住,我一年换一个房子住,我租的房子要买的话,每平都得上10万,但是我租的话很便宜。车我也不买,我租车开,我在美国的时候,我基本上一周开一个车,我今天开保时捷、明天开法拉力,很便宜的,我一定不会买房买车。如果你考虑到买房买车,你就不会创业。你会说,我要不然先去腾讯做5、6年,有一个技术积累、经验积累、人脉积累了,这都是扯淡,不可能的。郭列(脸萌创始人)去腾讯做了半年,也没有积累什么人脉嘛,也没有积累什么经验嘛。所以有退路的创业一定是不行的,物质上面一定是不买房、不买车。第二个我不仅不买房、不买车,我还不要钱。我认识的几个80后的创业者或者说85后的创业者,他们创业也都拿工资的,基本上是一个月拿8000、1万、1.5万、2万都有。但是我认识的90后创业者,都是拿着很低工资的。这是我第二个人生选择,就是我这辈子不会拿一分钱工资。我从创业到现在没有拿过公司的一分钱工资。有人问我,尹桑你的融资都B轮了,你们怎么还不拿工资,拿点儿吧。我说没必要。主要是我觉得一个创始人拿工资的话,说明他对自己的公司股份不信任。这个概念如果你跟60后、70后、80后说的话,他们是不理解的,他们就说一个人工作怎么可能不拿工资呢?他们就觉得我在作秀,很多人说不拿工资是作秀,但是我真的是发自内心地觉得,我没有必要拿工公司的工资。再比如说,90后创业可能会放弃一些高薪工作。你要让80后放弃投行年薪百万回国创业,可能吗?不可能。但是我认识很多90后,包括孙宇晨,他当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放弃美国的绿卡、放弃美国的工作,回国来创业做一个大家都觉得不靠谱的事情的话(锐波),我相信99%的人都觉得不靠谱,我非常相信。但90后本身对物质就没有太多的依赖,也多亏他们60后的父母做牛做马给他们创造了一定的物质积累,这是一定的。第二个就是精神上。我大二辍学创业,基本上每次搞活动都会有人问我,你辍学创业你父母同不同意?各位千万别问了。因为对于我而言,辍学根本不是一个很无法理解的事情。我当时那个专业叫创业学,我们那个专业里面7个人,都辍学了,100%全部辍学。我们精神上不会有这个枷锁。很多人说辍学了没有文凭怎么办,没有工作怎么办,我觉得这个是不成立的。我不仅自己辍学了,我还把我女朋友忽悠辍学了,还忽悠她父母同意她辍学回来跟我一起创业,现在她跟我一起创业也做得很不错。所以我觉得精神上面一定不能有枷锁,一定要自我独立,一定要说服父母给父母洗脑。精神上还有一个,就是向巨头挑战。很多人做公司,会说如果这个事儿腾讯做了怎么办、如果这个事儿阿里做了怎么办。但其实90后创业者根本不在乎这个事情。好多公司、其实大公司都可以做,做了的话怎么办呢?其实90后不在乎,他就知道我做好这个事情一定是有价值的。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这种拼的精神。现在阿里、腾讯开始说我们要不投资吧,收购吧,也不会说什么我一定要跟你抢着做。90后相信All in All nothing,一定要All in,把所有的筹码全部推进去,不怕输才不会输。用一个互联网的话就是不吹不黑。我们也不应该自我吹捧,为什么不应该吹捧呢?因为创业者永远99%都是失败的,都是不行的,都是没有能力的,90后也一样。90后没有资源、人脉、没有勾心斗角,有可能最后也不会成功。我第一次见投资人,有投资人说,“你父母是谁”。我说“我父母谁关你什么事儿呢?”他说你知道比尔盖茨父母是谁吗?我说我知道比尔盖茨父母是谁,但是他父母关我什么事情呢?他们意思是说,你是年轻创业者,你没有资源、没有经验做这个事儿一定会失败。我觉得这个事情是非常非常不合逻辑的。如果你做生意的话、做创业、做投资的话,你就看项目嘛,在商言商嘛,没有必要去带有有色眼镜。但是我觉得这一点很多人不理解,我觉得90后其实都不用你们去理解。你们很多人说想理解90后,想让自己变得更年轻,说我知道90后在想什么,你们有可能会跟别人吹牛说我知道90后想什么,我知道90后看什么弹幕,看什么东西的。但是我觉得其实不用理解,因为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价值观、每代人的想法,我觉得只需要聆听。IDG合伙人李丰和我说,90后一定有什么火的东西。我说弹幕火。他说弹幕是什么玩意儿。我说弹幕就是你看视频的时候上面有字飘过去。他说你回去发我几个吧。我回去把“中国电是屎”还有些比较猎奇的东西,全部发给李丰看。李丰看完了说,这是啥××玩意儿,这个东西能看吗?屏幕上全都是字,没有一点图象,你是看字还是看视频呢?他们是无法理解的。但是最后他们在很快的时间里投资了这家企业,并且获得了一个很好的价格。我觉得很多时候70后大叔、60后大叔,其实不用理解我们在做什么。比如说他们过会的时候,IDG这帮老人周群、熊晓鸽都不懂这个东西,一看他们的UV、PV,每天都3、4千万的PV,有400万的UV,他们说这事儿可以。我刚才讲的所有的东西你们也不用理解,比如说我说不买房,你们肯定很多人说装,这个人讲假话。你们只要听就可以了,时间会证明一切。不同年代的人,生活体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生活体悟,促生了不同的商业模式、商业背景。70后一般是在40岁的时候心态产生变化,因为到他们40岁的时候,整个市场化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饱和、非常极端的状态。他们很多人到了40岁,比如说同样北大毕业,有的40岁在做保安,有的40岁在做什么国家高层或者说经商、大商人或者说大明星、大老板的,主要是以大老板为主。所以40岁的70后会去泡清华校花。80后是在20多到30岁时候,心态产生变化。他们开始看什么《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那些年追过的女孩儿》、《老男孩儿》,什么一把鼻涕一把泪,看了好辛酸,那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在中学的时候、大学的时候还是很单纯的,学生之间还是有友谊的,他们毕业了以后,有些人通过关系进投行了,有些人当公务员了,有人出国、有人赚钱。他们有些当时可能成绩很好的人,反而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了。所以他们到30岁的时候可能会开始看这种青春电视剧,看这种什么年轻的美少女,说我们当年怎么怎么着。90后觉得这种什么“致青春”太土了,青春有什么好怀念的?哥当年已经混得很开了,没什么单纯的东西。90后其实在中学时,已经非常市场分化,就是有钱没钱、有权没权,非常两极分化的生活体悟,他们已经感觉到了。我是南外毕业的,我们班当时有一个正部级的子女,还有一个是千亿市值公司的公子,那个公子上学的时候,门口站四个保镖。当时大家都知道他是教师的儿子、老板的儿子、掏粪工人的儿子,他没有父母……各种各样他们都知道的。他们已经非常两极分化,他们对这个事情已经看得非常清楚。所以,40岁的70后们开始搞不三不四的生意,30岁的80后开始看什么青春电影,《后会无期》都是这种,80后很希望看到这种突破、理想主义、大学这种兄弟友情,女生的这种纯洁爱情的故事。但是90后根本不在乎这种东西,所以我觉得每代人有不同的生活体悟。再换一个更加商业化的例子,60后、70后这代企业家,比如说做淘宝、做京东、做携程、做了搜房。他们那代人对物质的极度匮乏是有深入骨髓的理解的,他们知道物质不流通、信息不流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害处。所以他们把信息公开化,把交易双方公平化、信用化,所以才有了这些交易公司,包括像QQ、微信这种,他们知道当时人与人之间有多么不好联系到,所以他们做的商业模式,跟他们当年的年代是很有体悟的。但是80后和90后,他们深入骨髓的感悟可能不一样。可能是说我们没有隐私,父母天天管我,天天让我做作业,让我去上补习班,我没有隐私,我们没有个性化,他们说什么谁的张家的孩子是什么,李家的孩子是谁,谁家的又融资了,所以他们的体悟是不一样的。他们可能对个性化、对隐私、对这种更加有互动性的、更加有乐趣的社交、游戏可能更加感兴趣一点,所以说80后和90后一定会诞生新的价值。而这些新价值,你知道马云也好、马化腾也好,刘强东也好,这些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觉得没这个必要性,比如说小马哥说,他到现在为止还不理解为什么阅后即焚这么火,但是在美国,确实高中生、初中生、大学生,全部都用阅后即焚。所以说新时代一定会有新价值,这是深入骨髓的生活感悟,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商业模式。改变世界一定要做O2O90后创业者常带有幻想主义。什么叫做幻想主义,就是说他的自我价值逻辑,非常非常成熟,比如说类似我们跟马佳佳一起做活动,而马佳佳对整个商业模式她的自我逻辑,叫做逻辑自治,他们觉得说这个东西非常自治,但是我们外人看起来说啥玩意儿,一坨屎,根本就看不懂什么东西。同时他们也带有有色眼镜看别人,比如说别人的公司是干嘛的,别人的公司吹牛逼的,别人的公司都是扯概念的,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坏现象,也不是一个好现象。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是好事情。很多年轻的优秀的技术工程师或者说设计师,去了一个什么90后的公司做,做了两个月发现90后的老板特别扯淡,整天骂人、脾气不好,一点儿管理的手法都没有,很多朋友、张三李四成群结队搞帮派斗争,所以我觉得90后创业者一定会遇到管理瓶颈的。我们现在公司将近100多个人,我是最年轻的一个。我们最大的员工是55岁的员工,他带一个部门,我们有将近16个部门经理,这个时候你一定会遇到管理瓶颈,你如何管理比你年纪更大的人。第二个是商业瓶颈,就是说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赚钱,到底怎么赚钱、怎么融资。光是“我有一个理想”是不会有人给投钱的。最后一个是理想前景,我两个公司都卖了,第一个没卖多少钱,第二个卖了不少钱,现在算是财务自由,所以我不拿工资也没关系。但是如果我下面再想干一个事情,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我遇到非常多的90后创业者,他们对理想已经开始产生迷茫。我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理想,我生活中什么都有,大家都对我关怀备至,我有很多员工,但是我到底想做什么?你看60后的创业者,李嘉诚也好、柳传志也好,他们能干到70岁、80岁、90岁,依然像牛、马一样在前线干着非常苦逼的事儿。但是很多年轻创业者在相对成功以后,就不会再有更深层次追求了,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追求什么,是追求改变世界还是追求赚钱,还是追求名利双收、地位、美女,所以他们是没有一个非常切实的理想的,这也是一个问题。永远只有这个行业里面最强的人,才会存活下去,别人一定会被淘汰。我高一的时候去美国读书,高三的时候第一次创业。我本科专业是创业学,全美国本科仅有两家学校有这个专业,这个学校非常好,教我们一些非常实用性的科学,让我们第一堂课就带着单子去跟别人谈,10万美元、百万美元的案子。我们真的是为学校几百万、几千万的钱负责。他们也告诉我们创业是一种生活状态,当时我们这个专业7个人,都辍学了,有一个人去开按摩店了,推着小车去挨家挨户,移动互联网的按摩店,然后还有一个人开了一个游泳池,因为那个人喜欢游泳,搞了一个大游泳池,教所有的人游泳,我是唯一一个互联网创业的。所以并不是说创业一定要搞一件很大的事情,但是创业一定是一种生活状态,就是对理想的追求,对细节的不在乎,对创造力,对于纯粹产品的追求,是一种生活状态。我第一次创业是做本地家政O2O的,就是把墨西哥黑人大妈送到大家的宿舍里面给他们清扫Party以后的残留物的。第二个是生活品配送。把美国各大超市里价格极其低廉的东西送到宿舍里面去。当时我们看到一瓶水在学校里面卖1.99元,我们在超市里面发现36瓶水卖1.99元,但超市里电池按108节起卖,256节。除了马佳佳以外,没有人用电池能用256节的,对不对?所以我们把所有的电池全部都拆分开来,把洗发露、可乐、薯片全部都拆分开来,送到宿舍里面去赚钱。为什么我要做O2O?我觉得想改变世界,一定要做O2O。你们目前的生活跟10年前的生活是天翻地覆的。你们通过手机打车、通过手机订酒店,通过手机买东西,去京东、淘宝买东西,通过手机聊天、通过手机视频对话,通过手机可以干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你们发现本地生活服务,你们跟10年前、100年前、2000年前、5000年是没区别的。比如说你们吃面条,2000年前坐下来小二上面条,现在吃面条老板来碗面条,是没区别的。包括唱歌、电影、按摩、健身、球馆,所有的线下生活消费,跟2000年前是几乎没有区别的。但是这个行业一定会迸发出一些非常有能量的公司,他们把整个的线下行业改变。比如我们做的“一起唱”,我们把整个线下KTV唱歌的体验全部都改变了。你进入KTV以后,不需要找服务员了,手机扫码,房间开好,进去以后你不仅可以唱歌,你还可以玩儿游戏,你可以打德州扑克、可以玩儿斗地主。我们现在可以用手机开塞车、打FIFA,我们还跟《刺客信条》的公司合作。我们可以在里面玩儿跳舞游戏,可以玩儿体感的网球、羽毛球、橄榄球、杀人类似的游戏,可以跟别的包厢的人社交,可以和包厢之外的人社交,可以和这个地点附近的人社交,把整个KTV变成一个社交包厢,完全去颠覆、改变目前线下唱歌的体验,跟以前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而且我相信所有的美容美发、健身球馆、吃饭也好,所有的线下服务行业都会被改变的,所以我们希望带来革命性的消费体验,带来跨时代的未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闻客户端 更多惊喜送给你
想了解福建古闻、习俗、人文、美食等可以订阅精品原创栏目《光阴福建》
《翁进谈心》有专家为你解读情感方面的问题,让你生活更加美满。
关注原创栏目《康师父》,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的方方面面,让你更为养生。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damin007]
福州市交警公布14条电动车行人违法处罚标准
厦门半马本周六海沧开跑 最美路线助攻周末“跑旅”
关注排行图片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90后、95后创业,别掉进这8个坑! : 经理人分享
90后、95后创业,别掉进这8个坑!
有价值,一定要懂得分享。
来自:新芽摘要:王凯歆“摔下神坛”事件不断发酵,90后创业、95后创业引发争议。年轻人创业浮躁、不靠谱或许真的就是个事实?这篇文章也是写给那些有意在互联网行业打拼出一片天下的90后、95后看的。创业不易,先备足弹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40%的人有创业想法,有超过30%的人已经在路上,其中项目落地的不到1%。几乎所有创业者都停留在“从零到一”的阶段,而那些拿到投资的也只是凤毛麟角。有一个现象是:拿到种子轮,天使轮的几乎和90后没多大事,但90后创业,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创客群体的主体,呵呵,90后创业浮躁,不靠谱或许真的就是个事实吧!
这个群体的年龄最高也就25岁,有细心的人会发现:这恰巧是互联网的年龄,没错,这一代群体是被互联网思维影响最深的一代,如果说腾讯,百度,阿里,以及早期那四大门户网站搭建了有中国特色的基层联网环境,那90后是唯一一个见证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历程的群体,他们在这个大环境下成长,所见所闻就会比之前的人多,再加上互联网很年轻,只有二十几岁,俨然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所以机会很多,所以就有我们今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格局。聪明人不做逆势而为的事情当创业创新已经上升为一个国家的策略,你就不要等了,这是聪明人才能看得到的机会,同时,在这样浩大的声势下催生了又一批创业服务团体和机构,比如专注种子轮投资的机构(投资金额往往在100万以下),天使投资人(100万到300万左右),VC(视估值和市场空间而定)等……比如各种孵化器、加速器、创投基金、股权众筹等等……它们同样是为伟大的创业者服务。所以现在创业门槛很低,尤其是互联网创业,如果你是个程序员或者认识一群技术大牛可以完全零成本创业,你们的办公室可以放在地下室、车库,甚至被改造的厕所,这些统统不是传统行业所具备的优势,就算你在街上开个饭店一个月租金也上万了吧!何况饭店还受众群体小,只有街道附近那一块的流量,而互联网就不一样了,它可以在没有实体店不用交租金的情况下让全世界的人成为你的潜在客户,这同样是传统行业所不具备的,如果你创业一定要选对战场,聪明人不做逆势而为的事情,同时,这篇文章也是写给那些有意在互联网行业打拼出一片天下的人看的,我尽量掺杂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从零到一有许多90后创业者抱怨拿不到投资,当你抱怨的时候一定要思考一下:别人为什么投你,就凭你有个你认为可以“改变世界”的idea?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假如一个00后找到你说:我现在有个一万块钱的项目,还差9999,你给我投吧!你会怎么想?既然你缺钱,那就用其它地方证明你的实力,单凭想法获取资本青睐的方式是最愚蠢的,也是不现实的。当然也有单靠一个想法获取资本的案例,不过人家的条件很硬:有BAT工作经验,团队由海归组成,有过成功案例......你有吗?我相信看这篇文章的大多数都是三无团队:没有在BAT工作过,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更没有成功案例,甚至有的连屌丝团队都没有,只有一个不太完整的idea。并不是说你们的条件不硬就会比别人差,马云不就是来自三流学校吗?有时候我们需要换位思考,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团队和项目,所以当你的团队条件不硬的时候,一定要从其它方面证明自己不比那些豪华团队差,甚至比他们强!证明自己靠谱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产品上线,获取第一批用户,然后用其中的数据说服投资人,这是屌丝创业团队唯一一个出路,你别想着靠一份你觉得还不错的BP,还有你的激情就可以随随便便拿到钱,在你投BP的时候,无数和你有同样想法的创业者也在投,投资人每天要看无数BP,投资人凭啥要像大海捞针一样的把你捡起来?有很多创业者抱怨BP石沉大海,让我说如果你还抱有侥幸心理再投几百份依然会石沉大海,甚至会被拉黑。因为有太多比你努力的人了,有的甚至变卖了家产,而你还停留在有一个想法,只有一份BP的阶段。如何让产品上线?这是互联网创业最难熬的一个阶段,第一你得找人,而且得找合适的人,许多人被它折磨的很痛苦,包括笔者,现在回想起大学那段时间依然历历在目:几乎每天要和不同的人聊,因为我是在大专,根本找不到理想中的人才,甚至找个有共同理念的人都没有,但你还不能停下,停下意味着创业没了下文,还有一点就是:一个项目被晾久了你就会对它失去感觉,甚至会感到莫名的厌恶感,对我来说创业就是一条不归路,不能停,不能回头,在这种痛苦的找人过程持续了半年之后,团队终于有了一个大概雏形。团队成型就该分工合作了在我们团队,我负责产品和融资,B负责技术,C负责运营。外加一群人品不错的程序员,当然我是发不起工资的,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也不希望我瞎折腾,更不会给我资金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有用股权激励了,当时有许多程序员不信空头支票,我对他们说,如果咱们失败了,你就当这是练习,以后找工作还可以说自己有创业经历,这是加分技能,再说不用你们掏钱等等……如果成功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股份。为了表达我的诚意,还特意做了合同,加上我本身特别慷慨,给的股份很多,所以有几个愿意一起奋斗的人,至于股份给多少,这样说吧,虽然作为创始人,我的股份不是最多的,但是掌握了百分之百的控制权以确保产品方向,我知道我的合伙人想要什么,作为一个创始人也不能吝啬,既然你做了CEO,那就多给点股份吧,这样才能平衡,千万不要破坏人们这种微妙的平衡感,尤其在涉及到财富这个话题,我也相信有许多创业者失败,或者公司规模迟迟不能扩大的原因就出现在股权架构上。鱼与熊掌 不可兼得至于为何我要掌握绝对控制权放在文章最后再说。而至于为何要把大部分股份给了合伙人,有人会觉得这样做很傻,那我问你:你做了老大,股权再比合伙人多,他们平衡么,凭什么动用自己的资源帮你做事?你不要做着缺德的事(控制权,股份一把抓),然后对你的合伙人说:你是在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奋斗,也是在为你的事业奋斗,对这样的创始人我只想呵呵一笑,控制权和股权你只能二选一,不能贪得无厌。有这些感悟我也是从实战中得来的,在大学我曾和几个同级的朋友卖红酒,电话订单,上门服务。因为我不是发起人,属于合伙人,发起人就开始把我们几个“合伙人”当员工使,这不算什么,最后赚的钱他自己分一半,我们几个人平分另一半,我们问为什么,他说他是发起人,当晚我们就散伙了,原因很简单:红酒资源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能得到,他随意使唤我们意味着掌握控制权,最后分红比例自己还占了一半,这让我们难以接受。而至于那个“发起人”我也把他拉入了人生黑名单,再也不跟他合作。很多创始人无法权衡控制权和股权的事,更别说90后创业者了,面对利益,人们总是贪婪的,但你自己吃了独食,谁会动用自己的资源给你做事?这同样是矛盾的一件事,创业期间,人性所有的弱点都会暴露出来,比如前不久的首席娱乐官股权之争,支付宝事件,西少爷事件……这些事情说白了就是控制权之争,再深入说明就是控制权和各方利益之间冲突了,如果你不正视这个问题,团队迟早要出事,如果你正视这个问题,自己也得忍痛割爱,你要么把控制权贡献给合伙人、投资人,要么把多数股份给他们,除非你自己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但几乎所有创业者都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控制权、股权你必须二选一,也就是说你获得名誉,利益就给合伙人,你把钱慷慨的撒出去,人才就会聚拢,也就是李开复老师提倡的“财散,才聚”。BP怎么写其实天使投资人是不愿意花费许多时间来看你的计划书的,因为他的邮箱塞满了各种各样的计划书,千奇百怪。所以几乎所有计划书都是其助理帮忙挑选,当然助理只是把它当成一份工作,没有把挑选千里马当成一份使命。就算这样,在没有人脉,资源的情况下,当初我们还是选择了靠计划书来拿到种子轮或者天使轮,当时我写了七十多页的PPT,海投了五百多个邮箱,这五百多个邮箱是一个已经创业的学长告诉我的,投完之后,我等了两个星期,没有一家回信,后来又加了四十多页,然后又投了一遍,除了那五百多个邮箱,我又找了一些邮箱,包括真格极基金,创新工场,IDG那些做的不错的投资机构,其实在这些投资机构里,我根本不抱希望,因为他们邮箱一定塞满了,估计我邮件的标题他们都看不到,所以我把希望寄托在那些小型投资机构上。经过一段漫长的等待,我发现还是没有回信。后来通过各种请教和学习我才发现:计划书写的太长了,假如你是投资人,你愿意被一份超长计划书浪费时间么?想尽量证明自己的想法而忽略投资人心理俨然是一种年轻的想法。后来我减到二十几页,还是没有回信,有一段时间我是在绝望中度过的,度过那段时间,我又写了一份BP,这份计划书只有一页,不到1000字的BP,连数据和表格都没有,但是凭借这份计划书我得到两家投资机构的面谈机会,除了抓住投资心理外,另一个极大可能性是我对趋势把握很准,应该是这样吧,因为我在不到一1000字的“BP”里预见到了今天“O2O”的格局,包括今天BAT在O2O领域的布局,美团和大众的合并。然后向资本方阐述了我要做什么……这可能是吸引资本的唯一原因了。以下是我对BP的一些建议:1、投资人最喜欢那些自己找上门的创业者,这是他们考察创业者综合能力的一个办法,一个创业者能通过自己的人脉圈子、资源找到他,那说明这个创业者很有能力,所以创业者一定要学会这种顺藤摸瓜的能力。2、通过比赛、线下沙龙的方式来获取资本。3、加入孵化器、办公场地、BP,投资人对接他们都会承包。4、BP海投,这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但一定要短,最好不要超过二十页,他们每天要看许多项目,没有理由在你这上面浪费时间,再说了,其实再牛逼的项目,一段话足矣说清楚,如果你觉得说不清楚,那是你对项目还没吃透,理解的还不够深。最后单独说说控制权作为一个创始人连控制权都不能掌握是可耻的。同样,作为一个创始人到最后被资本方踢出团队更是可耻的!你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能掌握,辛辛苦苦几十年努力往往付之东流,而有些事情是发生了我们才后悔在当初没有在意它,有些错误发生一次就会误了终身。比如那些被架空的合伙人,那些出局的创始人,那些趁人之危搞篡位的职业经理人等等,他们的游戏规则通通被股权架构控制,可以这样说:股权架构可以毁了一个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架构分分钟可以让一个创始人出局!旧事重提:酷六“陈李之争”之所以选择酷六这个案例是因为它足够经典,它的的影响足够深,尤其是给创业者的启示:如果你想控制水流的方向,那就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吧,不要在水流中间挖渠道引流,直接把“水管”对准你想让它流去的方向。优酷、土豆、酷六是当初的视频三杰,自从老大和老二合并之后,酷六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难道是优酷土豆合并直接造成了对市场的垄断吗?如果是这样,市场上还有爱奇艺、暴风影音、PPS、PPTV等不容小觑的视频门户公司,而酷六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回忆,它为什么中途出局了?答案是控制权之争毁了酷六, 创始人离职,亏损逐年变大,血腥大裁员,再到转型……陈天桥派驻的酷6新CEO施瑜公开表示:“酷6从此不再购买长视频版权,包括电影和电视剧等,将关注于社区化、UGC(用户生成内容)和短视频。”在李善友离职之后,盛大更是大规模清理了创始团队,陈天桥与李善友就酷6网的发展战略产生的分歧浮出水面。陈天桥希望酷6的发展方向是“视频资讯新闻”,而李善友则更希望坚持购买正版版权的“大片模式”,最终导致悲剧发生不欢而散。“陈李之争”也被称作酷六网路线之争,实际上就是控制权之争,陈天桥坚持酷六做“视频咨询新闻”,李善友坚持走优酷土豆系列的大片版权路线。谁也不肯放弃自己的立场,谁都坚持自己是对的,事已至此,已经不是谁对谁错谁是谁非的问题了,问题错就错在控制权没有明确掌握在谁的手中,这就像两个人同时坐在驾驶位上,如果前面突然出现一个电线杆,A说往左拐,B说往右拐,他们都坚持自己的决定,那只好撞电线杆咯!这是大部分公司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方向被多数人控制,而不是一个人控制,实际上任何一条路线只要被提出来都有其自己的市场,只不过错在有太多人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了。启示:创业团队最好让一个人掌握方向,其他人在方向确立之后努力就行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每个人都得明白自己在团队扮演的角色,也许你觉得让一个人独裁专政对其他人不公平,但是你想过没有,一旦每个人都有掌握方向的权力,你们的团队距离解散就不远了,酷六那样大的公司都摆脱不了的宿命你们凭什么摆脱?当然控制权之争毁掉公司的例子数不胜数,不仅在中国,国外大批创业公司或者上市公司都毁在这上面,这里不一一说明,这里只简单阐述一下:在一个团队里面,究竟是独裁专政好,还是和平民主好?我还是对和平民主呵呵一笑,民主了,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看法,行使自己的权力,你们往往会四分五裂,团队出现问题,解散只是迟早问题。也许你能举出许多和平民主公司照样发展的很好的例子,那只是表面,象征性的意思一下。真正的权力只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也就是说一群狼里只有一只狼王,你见过一个国家有两个执政政府吗?历史上哪个最强军队不是独裁专政?成吉思汗?拿破仑?亚历山大?理性思考独裁专政的智慧一个人代表一个方向,一种体系,然而一个团队只能有一个方向,一种体系。假如你们团队三个合伙人,就代表三个方向,如果你对自己的合伙人特别自信,你认为找了一群价值观相同的就不对控制权进行提前阐述,通过股权架构约法三章,你们的摩擦会随着时间升级,总有一天会爆发。古人的智慧是非常高明的,让我们想想中国历朝历代几乎都是同时期最强,而它们也都是独裁专政。而这世界上也没有两颗一模一样的树,你凭什么自信你的合伙人和你价值观完全相同?既然方向不同,你们又都有掌握公司方向的权利,那不是毁了你们自己的事业?如果你们是聪明的团队,就赶紧把这个事说清楚吧,最好合伙前就说清楚,合作之后再制定游戏规则就不那么容易了。但就算不那么容易你们也得正视这个问题呀,毕竟你们放弃了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才走到一起创业的,别让这个看似不大的问题毁了你们的心血。
【有干货多少随意】,就向创业干货投稿!&&
你每天都与她擦肩而过!长按认识下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0后创业成功人物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