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上都在讲超融合,虚拟化与超融合的区别方案还有用嘛,需不需要跟上形式?

51CTO旗下网站
评估虚拟化存储:融合与超融合基础架构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迅速发展使得管理员可以在更多的虚拟化存储解决方案当中进行选择。
作者:佚名来源:| 10:18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迅速发展使得管理员可以在更多的虚拟化存储解决方案当中进行选择。
尽管现在市场上已经拥有多种软件定义存储和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但是存储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虚拟机体积不会减小,数量也不会降低。对于现在已经拥有存储架构的企业来说,部署和管理专用存储架构和网络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经验。尽管这种方式通常需要在硬件和人员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但是可靠性和性能表现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现在,超融合基础架构产品也能够提供很多相关功能,比如数据镜像、去重复化、加密和灾难恢复等。
融合基础架构
融合和超融合基础架构的出现为企业带来了存储方面的困惑:如何为现有虚拟化环境选择理想的存储解决方案,并且保证其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做出正确的决定,管理员需要理解融合和超融合基础架构之间的区别,以及传统存储硬件将继续扮演怎样的角色。
融合基础架构。这是一种将计算、网络和存储等资源作为基本组成元素,根据系统需求进行选择和预定义的过程。这种方式基于现有的硬件模块,因此能够实现快速扩展,并且如果不同模块之间相互兼容,那么扩展过程将会非常简单。这种预配置产品前期会产生大量开销,因为企业不仅需要支付技术费用,还需要请厂商完成完成相关集成工作。随着时间延长,总拥有成本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用户在更改和升级基础组件方面拥有部分灵活性,但仅限于融合基础架构厂商允许的范围之内。在融合基础架构当中,存储控制器仍然是硬件设备,并且由&传统&存储区域网络(SAN)或者网络附加存储(NAS)解决方案所控制。这种方式更加类似于将传统的数据中心组件封装在一个专用容器当中。
超融合基础架构。&超级&融合基础架构意味着既利用融合基础架构的现有优势,又增加了额外的软件层,将计算、网络和存储等资源封装在单个容器当中,而不是以基础组件的形式提供。借助于Nutanix或者EVO:RAIL等相关产品,厂商可以在存储硬件当中不再使用存储控制器,将这项功能加入到hypervisor层的软件服务当中。将存储控制器转换为软件服务可以在功能方面提供更大的灵活性。这种&分散式&存储架构能够降低专用存储架构和网络的复杂性。在降低本地存储开销的同时,提供许多高级特性,比如复制和去重复化。
由于能够解决企业当中的许多存储问题,融合和超融合基础架构产品已经获得了大量关注。如果尝试在存储平台当中使用标准服务器,那么会在硬件耐用性和性能方面遇到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在超融合基础架构当中应用软件定义存储特性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其主要用途就是处理虚拟环境当中的负载。
SDS相关功能
软件定义存储和存储虚拟化为企业提供了很多新的特性。企业需要根据现有基础架构或者将要部署的存储和虚拟化环境来决定使用哪些特性。仍在使用传统存储架构的企业也许不会做出巨大变化或者替换现有架构,他们将会想要利用软件定义存储技术来添加新的功能。同样的道理还适用于想要使用企业级应用程序、需要专用带宽来共享传统SAN/NAS的情况。在虚拟化基础架构当中使用这些技术是一种可信赖的方式,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找到一种能够降低存储的平均成本的方式。
虚拟化环境当中的存储解决方案需要针对不同环境进行相应调整。没有人会怀疑虚拟化技术的价值,但是将hypervisor存放在哪里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
存储还没有像计算平台那样成为一种成熟技术,企业需要评估成本、复杂性、可靠性和性能表现等多种因素。
评估虚拟化存储方案
从存储的角度来说,超融合基础架构更加引人关注。从硬件角度来说,将计算、网络和存储集中到相同的平台当中是一种理想的迁移方式。此外,将存储控制器由硬件组件转变成为软件服务(可以由管理员进行控制,不需要长时间培训)也是一种合理并且受欢迎的做法。
如果预测一下数据中心的未来,虚拟化和存储发展将会成为主要趋势。Nutanix已经成为超融合基础架构领域当中的市场领导者。像戴尔、惠普和富士通这些厂商也在和VMware进行合作,以推动VMware
EVO超级融合基础架构产品不断发展。即便像EMC、NetApp和日立这样的大型存储厂商也开始研究超融合基础架构。尽管尝试预测未来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是对于存储来说,厂商应该实现产品在成本、灵活性和性能表现之间的最佳平衡。作为用户,我们有多种选择,不论是在存储还是超级融合领域当中。
谨慎的IT规划通常会包含多种内容,但是虚拟化、云计算和存储应该成为讨论的核心。企业希望预测这些领域未来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所以实际上,企业是在选择一种面向未来的基础架构,也就是现在做出的选择需要为以后留出适应空间。【责任编辑: TEL:(010)】
大家都在看猜你喜欢
热点热点热点调查热点
24H热文一周话题本月最赞
讲师:7680人学习过
讲师:5872人学习过
讲师:10349人学习过
精选博文论坛热帖下载排行
本书内容包括:
● 框架的总览:SQL Server 2005的功能是如何集成在一起的,以及这些功能对于用户的意义。
● 安全性管理、策略...
订阅51CTO邮刊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关于-超融合架构(Hyper-converged)市场产品区别和决策标准
时间: 19:07:19
&&&& 阅读:295
&&&& 评论:
&&&& 收藏:0
标签:&&&&&&&&&&&&&&&& & & &&& & & & 距离写上一篇似乎好久了,公司事太多尤其这个Q,本周还行,所以花些时间把脑子里的东西记下来。& & & &自从2013年vmware宣布超融合vmware vSAN以来,目前超融合市场风起云涌,这次不是在炒概念,我熟知一个厂商更是在2015年卖出了多达100个节点,所以无论是从产品类型还是客户需求来看,超融合必定会在IT市场持续分羹,且越来杯越大。& & & &为了尽可能务实,不变成一篇软文尽量克制自己评论哪个产品“好”或哪个“不好”,虽然大部分我确实测试过。先说说分类,在聊下适合场景,最后是决策的几个标准。&产品分类 & &&& & & &在列举分类之前先统一下术语。首先是“超融合”,很多朋友称呼“ServerSAN”,”软件定义存储”等等,这里我只称呼它为超融合,因为和NUTANIX厂商聊天的时他们直言,NUTANIX不是SAN,是DAS,而且是基于摒弃SAN的架构,而“软件定义存储”又是概念描述,所以我只称呼它为超融合。何为“融合”架构呢?在原来,我们借助服务器虚拟化高度整合的时候,焦点集中在服务器内部的RAM,CPU,网络等等,但是服务器虚拟化正常运行和功能发挥依然需要借助磁盘及外部的共享存储,这部分仍然是独立的,也就说不受服务器虚拟化所管理,那么“超融合”与“融合”架构一字之差,就体现在服务器虚拟化所遗留的小尾巴—磁盘或存储系统。650) this.width=650;" src="http://s1.51cto.com/wyfs02/M01/83/23/wKioL1drjtax6mlUAAAfcYexczw012.png" title="_125208.png" alt="wKioL1drjtax6mlUAAAfcYexczw012.png" />& & & &关于超融合市场产品以下几个厂商(排名不分先后):& & & &VMWARE vSAN;VMware EVO;StarWind;DataCore VirtualSAN;NUTANIX(国内叫做-路坦力);EMC率ScaleIO也来了,等等吧,除此之外是国内的一些厂商。第一种,软硬件绑定产品,且绑定Hypervisor:& & & &典型的产品是VMware EVO,以及国内厂商超融合产品。这样的产品特性是,只能软硬件打包一起购买,如:磁盘,SSD,内存,CPU,甚至包含网络设备,这是绑定性最强的,今后硬件扩展只能寻求厂商。除此之外,Hypervisor也是高度绑定,例如VMware只能选择vSphere作为Hypervisor,而国内自主研超融合多是基于KVM做Hypervisor,客户只有一次选择Hypervisor机会,且今后在无法更换,事实上大家也都知道,Hypervisor包含了主流的:CitrixXenServer,MS Hyper-V,vmware vSphere,Linux KVM,当然还有小众的PowerVM。& & & &厂商多把这种软硬件绑定和Hypervisor绑定使用:一体化设计,高度兼容,统一维护,统一售后等营销政策包裹,其实仔细想想,IT界目前倡导的“软件定义存储”概念,即使众多中立,权威机构对此概念解释不同,但共同相似处还是有的,那就是“高度开放性”,“通用硬件”以及“软硬件分离”。其实Hypervisor市场已经很成熟,VMware,Citrix,Hyper-V三个大厂都有各自特性,但如果能够把Hypervisor分离,那么客户只关注哪家分布式文件系统做的好就可以了,而且这也是超融合的两大部分,不过很显然这种超融合产品不具备此特性。第二种,软硬件绑定产品,不绑定Hypervisor:& & & &典型产品是NUTANIX以及OEM它的那些厂商。这样的产品特性是,买到家里的组件包含了多个节点的X86服务器,内存,CPU,磁盘,各式Flash/SSD。其中Hypervisor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无论是倾向中或是已经在用的vSphere,Citrix,Hyper-V或KVM,都可以过渡到这类的产品中去,在虚拟化场景中迁移方式总是很丰富。最终客户需要付两笔费用既,超融合厂商以及Hypervisor厂商,当然可能还包括网络设备厂商。第三种,纯软件产品,但绑定Hypervisor:& & & &典型产品是VMWARE vSAN,因为大家知道选择vSAN之后,上层的Hypervisor只能是vSphere。但更多的好处是客户可以自由选择所有组件:利旧或新购任何厂商服务器,各厂商的磁盘/SSD,网络设备等等,站在一个很高度的开放平台,完全不会被硬件厂商绑定,随需购买,购买你想要的,而不必次次都妥协在一个报价单上。有些客户担心技术难度高,维护精力大,呵呵,其实国内项目多是由集成商来做,这种开放式架构还为随时更换集成商,维保单位提供便利,所以我不认为这是问题。第四种,纯软件产品,可选择任何的Hypervisor:& & & &YES,这是此类中最灵活,最开放的产品方案。典型产品包括:EMCScaleIO,DataCore Virtual SAN以及StarWind;客户可以选择vSphere,Citrix,Hyper-V或KVM来做虚拟化平台,然后利旧或新购任何厂商服务器,各厂商的磁盘/SSD,网络设备等等。客户焦点只需要集中在评估,调研超融合厂商的“文件管理系统”或是“分布式文件系统”哪个更稳定,哪个代码更迭时间长功能更丰富,预算如何等等。同样的,客户也可以选择由中间的集成商从Hypervisor到分布式文件系统完全项目落地,到今后的运维和维保。超融合产品适合哪些场景呢?& & & &在行业中,其实涵盖了各种行业,有服务器虚拟化或桌面虚拟化就有超融合用武之地,我个人认为。因为在接触Flash /SSD的帮助下,目前超融合产品所能提供的性能足够强大,而且Flash/SSD似乎每个季度都在降价。& & & &在业务类型中,MS SQL Server,MS Exchange, MS SharePoint, Citrix XenDesktop,VMware Horizon…..etc,我甚至见过Oracle RAC案例。& & & &简单来说,服务器虚拟化与超融合之间不同主要体现在存储/磁盘层,而存储包含3个主要指标:容量,性能/IOPS,延迟。只要这3个方面顾虑到了能在服务器虚拟化应用的,超融合同样能很好的承载。& & & &关于客户需求,这是重点。我接触很多教育,医疗卫生,政府企业等机构,他们没有像金融机构那样预备众多的IT高才生,他们希望极大的简化管理,减轻运维精力,避免去学习各式存储阵列复杂的知识,在极小的数据中心空间减少设备,制冷,电力消耗,以及他们没有那种通过几台AIX小机才能承载的重型业务,最终超融合方案将成为他们迫切需求的产品。客户只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安装两台2U的设备,连起线路,就能虚拟化出10几个,甚至几十个,上百个业务系统,N多个应用程序,根据目前超融合多个产品了解,有些时候连交换机都不需要,是不是有点意思?:)一旦觉得超融合是盘菜,那么选型是必须的,衡量决策标准,我认为需要注意如下几点:Flash/SSD优质资源和网络交换机是不是必须的?多少才够?& & & &在没有充分了解市场上多个超融合产品就直接回答“YES”,那么我劝您再想想。实时上,超融合产品中有些是借助服务器RAM来提速的,那么Flash/SSD这部分资源可以在初始部署时候省掉,提高购买力,今后性能出现瓶颈时在扩充也是很好的。其次,Flash/SSD提速是用来做Caching,还是永久存储进行分层,这也是很关键的,涉及到了回报率。最后,同样一颗相同规格的Flash/SSD在不同的超融合产品性能,延迟表现如何?那么这涉及到了产品力。& & & &网络设备是不是必须的?在小型化环境中有些超融合产品完全不需要交换机(点到点直连),而有些产品即使在小型环境也必须投入交换机,例如10Gb以太网,或者FCSAN等等。超融合产品同时支持1Gb,10Gb以太网,或8/16Gb FC SAN组网?那么现有的可不可以利旧?这也是决策评估的重点,因为单独组件一套10Gb网络用于超融合,双倍线路,双倍模块,双倍设备节点为了冗余,这笔预算往常可以再添加80台虚拟机。最小环境支持多少个节点?最大支持扩展到多少节点?& & & &目前已知的超融合产品中,最少的可以支持2个节点部署,如果每个节点是1U,那么2U的机架空间就可以生成几十台虚拟机,而且完全物理冗余,具备最高的可用性。目前众多的小型用户环境多少两台高端服务器,承载整个服务器虚拟化环境,也就说如果超融合产品不绑定硬件的话,完全可以做到100%硬件利旧。& & & &IT环境总有一天会长大,那么我们希望超融合基础架构能够始终伴随企业成长,据我所知,目前的超融合产品最大的扩展节点多是64个,也有个别的提供N个节点扩展。集群扩展性& & & &目前超融合产品在节点部署上多是集中在同一个数据中心,而也有个别厂商能把超融合节点的集群分布在厂区之间,楼层之间,甚至是同城100公里,那么这就先天具备了容灾特性,要知道客户往常需要单独采购高端存储才能做到的。产品扩展性,这里有两个注意方面& & & &第一个方面和之前产品的分类有关,那就是超融合产品的绑定程度。如果多数硬件组件由厂商提供,那么将来扩展时候只有一个渠道,一个价格可接受,需要额外注意产品组件的priceslist分项报价,连带的服务费用以及每年Renew费用。当然如果选择了产品分类中第四种,那么就无需这种顾虑,因为纯软件厂商往常不会特意强调硬件。& & & &第二个方面,这方面是存储空间的扩展。超融合产品中多是横向扩展的,那么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CPU,RAM,端口,磁盘的扩展相对也是有限的,一旦任何组件到达瓶颈,那么你只能被动接受再增加一台服务器来扩充性能或容量。不过,这些组件中往常增长最快的还是存储空间,磁盘空间的消耗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一旦到达上线,客户往常需要的不仅仅扩展一台服务器和磁盘,同时连带的还有Hypervisor许可,超融合分布式系统的许可…..等等,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曾经购买了外部存储的客户来说,更是无奈到了极致。& & & &庆幸的是,各别的超融合产品提供纵向扩展,也就说允许超融合节点的屁股后面接入外部存储,DAS,SAN,或NFS等,那么越是在后期,越是能体现到回报率的优势。好了,我脑子里目前就想到了这些,后续有的话我再补充。650) this.width=650;" src="http://img.baidu.com/hi/jx2/j_0057.gif" alt="j_0057.gif" />650) this.width=650;" src="http://img.baidu.com/hi/jx2/j_0057.gif" alt="j_0057.gif" />650) this.width=650;" src="http://img.baidu.com/hi/jx2/j_0057.gif" alt="j_0057.gif" />本文出自 “” 博客,谢绝转载!标签:&&&&&&&&&&&&&&&原文地址:http://symphony.blog.51cto.com/2211
&&国之画&&&& &&&&chrome插件&&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
迷上了代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融合虚拟化服务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