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老师律师帮忙看下这个农业银行贷款合同范本有没有问题

关于劳动争议,想请律师,但是不知道律师替你打官司,是怎么样的收费方式,有很多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解答,先多谢各位了!
1.对于个人因为与单位产生劳动争议,个人想申请律师,官司估计在2万元左右,一般律师收取多少费用?
2.因打官司产生的律师费用,最终是由哪方出?是由败述方出吗
关于劳动争议,想请律师,但是不知道律师替你打官司,是怎么样的收费方式,有很多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解答,先多谢各位了!
1.对于个人因为与单位产生劳动争议,个人想申请律师,官司估计在2万元左右,一般律师收取多少费用?
2.因打官司产生的律师费用,最终是由哪方出?是由败述方出吗?还是由请律师那方出?
3.如果打官司,是什么样的流程呢?
律师费是由请律师一方出。
劳动争议的案子,应依法首先申请劳动仲裁。根据《劳动法》第79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十二条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第八十三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至于律师收费标准,各地都不一样,各个律所也不尽相同。一般是根据标的额的大小按比例收取。
其他答案(共8个回答)
对于您的问题,请参考如下回答:
1、想请律师,但是不知道律师替你打官司,是怎么样的收费方式?个人想申请律师,官司估计在2万元左右,一般律师收取多少费用?
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事前案件收费,一般是:办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元/件;另一种是风险收费,即胜诉后或者胜诉执行到位后收取标的5%——30%。对此,各个不同城市和地区都有相应的规定,不得乱收费。
2、因打官司产生的律师费用,最终是由哪方出?是由败述方出吗?还是由请律师那方出?
答:律师费无论胜诉还是败诉都是由聘请律师一方支付,除非在《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一旦引起仲裁或者诉讼律师费由败诉方承担。
3、如果打官司,是什么样的流程呢?
根据国家相关相关信息法规,劳动争议首先要经过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是你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并交纳仲裁受理费和处理费。
根据《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条例执行: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提交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申诉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职工当事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和工作单位;企业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三)证据、证人的姓名和住址。
第二十五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七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将申诉书的副本送达被诉人,并组成仲裁庭;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被诉人应当自收到申诉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诉人没有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仲裁委员会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第二十六条 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四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接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诉人按照撤诉处理,对被诉人可以缺席裁决。
第二十七条 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第二十八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请不请律师,不是打官司的必然步骤。你可以聘请律师来帮你全盘规划,研究证据效力、合法性、关联性、仲裁请求等最为适宜。这样你的权利会得到更为充分的保障和实现。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但一般比较麻烦和低效率。你也可以不请律师,自己操作,但是请注意劳动仲裁对于劳动者来说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有能够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存在的比如《劳动合同》、盖有公章的工作证等证据。如果再有工资清单(银行发放单)、有效工作考勤记录、入职登记表等就更好。
以上仅供参考,结果请自决策。如有不明,欢迎再问。
对于您的问题,请参考如下回答:
1、想请律师,但是不知道律师替你打官司,是怎么样的收费方式?个人想申请律师,官司估计在2万元左右,一般律师收取多少费用?
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事前案件收费,一般是:办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元/件;另一种是风险收费,即胜诉后或者胜诉执行到位后收取标的5%——30%。对此,各个不同城市和地区都有相应的规定,不得乱收费。
2、因打官司产生的律师费用,最终是由哪方出?是由败述方出吗?还是由请律师那方出?
答:律师费无论胜诉还是败诉都是由聘请律师一方支付,除非在《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一旦引起仲裁或者诉讼律师费由败诉方承担。
3、如果打官司,是什么样的流程呢?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劳动争议首先要经过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是你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并交纳仲裁受理费和处理费。
根据《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条例执行: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提交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申诉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职工当事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和工作单位;企业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三)证据、证人的姓名和住址。
第二十五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七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将申诉书的副本送达被诉人,并组成仲裁庭;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被诉人应当自收到申诉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诉人没有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仲裁委员会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第二十六条 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四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接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诉人按照撤诉处理,对被诉人可以缺席裁决。
第二十七条 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第二十八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请不请律师,不是打官司的必然步骤。你可以聘请律师来帮你全盘规划,研究证据效力、合法性、关联性、仲裁请求等最为适宜。这样你的权利会得到更为充分的保障和实现。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但一般比较麻烦和低效率。你也可以不请律师,自己操作,但是请注意劳动仲裁对于劳动者来说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有能够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存在的比如《劳动合同》、盖有公章的工作证等证据。如果再有工资清单(银行发放单)、有效工作考勤记录、入职登记表等就更好。
以上仅供参考,结果请自决策。如有不明,欢迎再问。
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收费分仲裁受理费和仲裁处理费两部分。其中,仲裁受理费为每一件案件收费40元,处理费每件为400元,争议标的(双方发生争议的金额,也就是当事人所主张的金额)超出一万元的,超出部分按百分之三加收处理费。受理费是双方都必须缴纳的,而处理费则是由双方预交,待仲裁处理结案后,由仲裁委员会退回胜诉方所预交的所有处理费用。从你所讲的情况看,你应当缴纳受理费40元,处理费700元(即400+2万元超出的部分300元)。如果你能胜诉,仲裁结束后,仲裁委员会会退回你700元。
2、由于劳动争议案件案情都比较简单,事实也比较清楚,我建议你最好不要请律师,目前,律师收费的标准一般都在标的的百分之十左右,即此案件约收费2000元。3、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双方都可以提出仲裁如果你提出仲裁,应当在你知道或应当知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当地设在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将对你申请进行初步审查,并发给你《劳动争议案件申请书》,仲裁委员会对决定受理的案件会在七日内给你发出《劳动争议案件受理通知书》,对不在受理范围或超过仲裁时效的发出《不予受理通知书》。仲裁委员会对受理的案件一般在三十内结案,案情较复杂的可延期十五天结案。
4、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或裁决,双方当事人应当在法宝期限内履行,超过法宝期限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的,可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不得将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
不知你是否清楚了。
电视剧剧情中的法律常识昨天看了电视
你好,这个根据案件的难易、是否异地、诉讼周期等很多因素而定。满意请好评,谢谢!
窦唯昨已被取保候审 好友不知情家人电话无人接
日23:45 法制晚报
  本报讯(记者 王媛媛 通讯员 夏天亮)今天上午记者从宣武警方获悉,...
答: 欧阳律师我知道啊,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他,对一些婚姻案件的解析挺到位的,不是说是深圳离婚律师的明星律师嘛!
答: 这调解协议可以作废吗?我老婆没签字,夫妻财产是共有的,
我老婆要上诉,想请法律高手支支招,我不相信在法律上分家,都分给女儿,儿子没份的,(就是想不通,窝囊)
答: 1、从一般意义上讲,法分为实然的法(law as it is)和应然的法(law as it ought to be)。
应然就是“应该是怎么样的法”,实然就是...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找工作却被贷款 专家:须警惕向网络传销模式发展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找工作却被贷款 专家:须警惕向网络传销模式发展》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找工作却被贷款 专家:须警惕向网络模式发展》 精选一5月24日凌晨1点刚过,24岁的吉林长春青年徐伟杰就赶到批发市场进一批水果,再拉到早市摆摊。“之前为找工作,我参加了一家公司的培训,稀里糊涂 被贷款 。因迟迟还不上贷,我已两次收到即将起诉的短信警告,如今只能靠起早贪黑卖水果挣钱还贷。”徐伟杰对《工人日报》记者说。徐伟杰口中的“贷款”,是指“”——企业以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饵,吸引应聘者贷款接受高价培训;部分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企业却并未按承诺为其找到满意的工作,众多“被贷款”的求职者怕影响信用,只好硬着头皮还贷……记者发现,全国各地遭遇“培训贷”的人,远不止徐伟杰一个。当事人讲述:想找工作却陷“培训门”,莫名“被贷款”2015年11月,想找一份稳定工作的徐伟杰,在招聘网站广投简历。不久,他接到了吉林省汇唐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汇唐”)的面试通知。“我应聘的岗位是网络优化,汇唐承诺的薪资非常诱人,前三个月元,半年后月薪5000元,一年后1万元以上,而且对应聘者的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并无要求。”徐伟杰告诉《工人日报》记者,面试后有3天试岗期,主要是听培训课。因感觉公司比较正规,行业前景光明,他便决定参加该公司的有偿培训。“汇唐介绍,培训费共1.45万元,等我上班后从工资里扣。”徐伟杰告诉记者,培训内容是移动通信2G和3G网络知识,培训时间两个月,每天上半天课,过年还放了20多天假。但徐伟杰认为,培训所学内容在实际操作中用不上。“讲师有两名30岁左右的男子,每天照着PPT读”。“汇唐称,培训期间每月给1000元补助,并因此向学员要了身份证和银行卡,但没想到,公司以此通过
给我们办了培训贷款。”徐伟杰说。培训结束后,汇唐要求学员分赴北上广等城市的合作企业。“我被分到北京一家通信企业做维护,实际工作内容就是做各类表格,当时这家企业很多实习生都是通过培训贷方式进来的”。徐伟杰告诉记者,因月工资仅有1900元,不够在一线城市开支,干了28天后,他与汇唐沟通,回到长春等待其重新安排工作。此后,汇唐曾3次给徐伟杰打电话介绍用人单位,但要么工作地点太远,要么是他没有应聘资格。徐伟杰说,自去年7月份后,汇唐不再介绍工作。“从去年5月份开始, 蜡笔分期 通知我每月需还款890元,本息一共2.3万元。因为没钱,至今我只还过4个月的 培训贷 。”徐伟杰称,前两天,他和同期学员一起找到媒体、工商、公安部门反映情况,希望要回培训费用,但汇唐已被长春市朗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朗图”)收购,原法人代表不知所踪。公司回应:企业已被收购,不清楚是否有培训资质“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麻烦。”面对记者,朗图负责人一曲姓总经理说,“我现在也联系不上汇唐的老板,希望投诉的学员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我服从法院判决。”据了解,该曲姓负责人原是汇唐公司讲师,去年7月,汇唐老板想要转让公司,他便以比较优惠的价格收购了汇唐,并将企业更名为朗图。在长春市工商局绿园分局提供的企业信息表中,《工人日报》记者看到,汇唐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经营范围一栏中,写明:教育信息咨询(不含培训)。“汇唐当时的培训讲师是非常有经验的,至于汇唐是否具有教育培训资质,我并不清楚。” 曲姓负责人表示,学员与汇唐发生纠纷,应该不只是汇唐的原因,“当事人也可能因学习效果不好、挑剔工作地点等原因,最终导致就业不理想”。记者发现,像徐伟杰这样遇到了“培训贷”的求职者,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通过QQ找群功能,可搜索到大量“ 培训贷 维权交流群”,群友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众多城市。有媒体报道,大多数“培训贷”骗局具有“假招聘”“真培训”“高额贷款”“”等性质,虽然基本都宣称,但“培训贷”年大多在15%~25%之间。“2015年,我参加过一个游戏原画技术培训班,学时8个月,学费2.7万元,同班有20多名学员,基本都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大部分通过 培训贷 方式支付学费。” 目前在广州从事游戏研发的顾志军告诉记者,因每天授课时间不到两个小时,讲师水平并不高,顾志军联合同班学员一起拨打了当地政府热线投诉,最终在政府部门调解下,索回近一半的学费。“ 培训贷 多集中在IT行业,多数公司的惯用伎俩就是以招聘为幌子,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诱饵,在面试中让应聘者以 低压力分期还款 的方式,贷款接受其高价培训。求职者接受培训后,公司从平台得到了学费,但培训质量却难有保证,而且部分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公司并未按照承诺为其安排满意工作。有人怕影响信用,只好硬着头皮还贷还息。”顾志军告诉记者,“培训贷”大约出现在2014年,其与“”相似,主要针对学生群体,目前正是风行期。案外延展:套路深取证难,除了防范还应有什么?以招聘的名义招揽生源,再用网贷方式收取高额培训费用,这种方式该如何定性?一位受访律师对记者表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诈骗。“不过,买卖双方如自愿签署协议,就很难找出违法之处。构成诈骗的前提,必须是企业主观上明知自己没有承诺的相关资质、资源,客观上虚构师资力量、培训效果、高薪岗位等。如果单从企业对应聘者做出承诺但没有兑现来说,只能算作合同违约行为。”“汇唐已被收购、更名,工商部门说会对属于权限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但目前尚无回复。公安部门则表示这属于经济纠纷,不能立案,只能帮助协调双方进行调解。”徐伟杰对记者说。不过,记者了解到,近日广州警方破获了一起“培训贷”特大骗局案。涉事公司从2015年开始,以承诺介绍就业岗位等方式诱骗学生签订合同、贷款参加培训,而讲师不过高中学历。公司在获得贷款公司放款之后“”,卷走了当地多所高校400多名学生约400万元贷款,被骗学生为了每月还贷,不得不省吃俭用、四处打工。“ 校园贷 因监管严厉趋于沉寂, 培训贷 又浮出水面,层出不穷的手段、越来越深的套路,着实让不少人云里雾里、措手不及。”吉林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于天罡对记者表示,目前重点是要防止“培训贷”成为“校园贷”的变种,侵害学生权益,同时须警惕“培训贷”营销模式向网络传销发展。“我认为,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顾志军说。为帮助同陷“培训贷”的网友维权,顾志军专门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希望立法部门加速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不要再出现因无力还贷而导致的悲剧了”。《找工作却被贷款 专家:须警惕向网络传销模式发展》 精选二“培训贷”陷阱有多深:受骗者先被洗脑 维权或困难重重时间:日 09:21:57 中财网.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招聘”诱惑求职者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调查动机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政府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据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记者了解到,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普遍在10%以上。此外,有被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告诉记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那么,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但是,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此类维权困难重重。“骗取款方法,通常是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所以,倘若有培训机构或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的江雪据记者说,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所以,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法.制.日.报《找工作却被贷款 专家:须警惕向网络传销模式发展》 精选三原标题: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招聘”诱惑求职者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 记者调查“培训贷”陷阱有多深调查动机 制图/高岳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政府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给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记者了解到,去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此外,有被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告诉记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那么,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但是,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此类维权困难重重。“骗取消费贷款方法,通常是骗贷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所以,倘若有培训机构或借贷平台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江雪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所以,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记者 赵丽 实习生 戴梦岚)《找工作却被贷款 专家:须警惕向网络传销模式发展》 精选四原标题: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招聘”诱惑求职者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 记者调查“培训贷”陷阱有多深调查动机 制图/高岳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政府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给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记者了解到,去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此外,有被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告诉记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那么,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但是,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此类维权困难重重。“骗取消费贷款方法,通常是骗贷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所以,倘若有培训机构或借贷平台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江雪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所以,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记者 赵丽 实习生 戴梦岚)《找工作却被贷款 专家:须警惕向网络传销模式发展》 精选五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招聘”诱惑求职者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记者调查“培训贷”陷阱有多深调查动机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政府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给《法制日报》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记者了解到,去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此外,有被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告诉记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那么,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但是,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此类维权困难重重。“骗取消费贷款方法,通常是骗贷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所以,倘若有培训机构或借贷平台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江雪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所以,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找工作却被贷款 专家:须警惕向网络传销模式发展》 精选六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招聘”诱惑求职者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记者调查“培训贷”陷阱有多深调查动机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政府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给《法制日报》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记者了解到,去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此外,有被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告诉记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那么,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但是,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此类维权困难重重。“骗取消费贷款方法,通常是骗贷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所以,倘若有培训机构或借贷平台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江雪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所以,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找工作却被贷款 专家:须警惕向网络传销模式发展》 精选七的兴起如春来草长,短短数年,一个又一个的细分场景被迅速开发,教育培训类场景,就是其中一个。近年来,、蜡笔分期、贷贷熊、、么么贷等诸多针对教育培训的分期产品应运而生。然而,清流消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教育培训的欺诈事件层出不穷,去年的“圆享诈骗”事件还未彻底平息,今年毕业季刚来临,一波又起。报名培训后如约而来的,只有贷款账单连日高温,西安已开启“烧烤”模式。而这些天,本该拿到大学毕业证开始正式工作的梁安,顶着毒辣的太阳,跑遍了西安的人社局、教育局和劳动侦查大队,以求解决他的困境。梁安出生于1994年,是一名西安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去年11月,急于求职的他通过一次招聘,参加西安中软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隶属北京中软国际教育集团,下称“西安中软”)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为此在贷贷熊申请了17800元的教育培训贷款,算上息费,总共应还款金额高达20000余元。协议中规定,培训合格后,西安中软将为梁安推荐就业,并保证梁安正式录用后的综合薪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不低于5000元,二线城市不低于3500元。后来,梁安发现,这个培训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培训的内容都是网上可以找到的,几乎没有实用。”而培训结束之后,西安中软让学员制作假简历,又推荐了一些所谓的合作方企业让学员去面试,“结果都是那种刚创业的小公司,甚至还有皮包公司。”对于刚要走出大学校园的梁安来说,没有工作,又不能名正言顺地享有来自父母的生活费,这两万多的欠款,是压在心上让他夜不能寐的大事。他尝试与西安中软沟通,“但他们根本不理我,没有任何表示”。梁安也曾联系贷贷熊客服投诉,“贷贷熊的客服却说这是培训机构的事情,他们也不管。”根据贷贷熊6个月之后开始还款的规则,历时半年,第一期的应还款账单却如约而至,梁安的高薪工作却成了幻影泡沫。“我现在既没有钱还贷款,也因为处理这件事没办法找工作。”培训贷受骗学员集体上京起诉,多家分期平台牵涉其中另一个培训贷维权QQ群中,群成员已满500,有人不断退出和加入,一位群友张智勇告诉清流消费金融,他算过,进进出出的人目前已有1000多个。他们都与清软国际(也称为东方清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职业技能培训协议。其中,有着本科生,有大专生,有未成年的高中生,有挖掘机师傅,有小学没毕业的社会青年......张智勇称,清软国际以面试为幌子,以“高薪”、“保障就业”、“国家工信部合作和支持”,“若无法就业,费用由培训机构负责”等诱导学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但和梁安的经历相似,清软国际同样没有履行为学员找到高薪工作的承诺,还让学员背负上万元欠款,一边另谋生计,一边被追债。“清软国际的法人本来是徐利杰,现在徐利杰已经将法人变更成他弟弟徐利祥并申请破产。”张智勇称,据他了解,与清软国际合作放贷的分期平台包括课栈网、北银金融、百度有钱花、惠分期、九课分期等等。据了解,有些分期平台在发现清软国际可能存在风险之后,已经在今年6月停止了与其的合作。而对于借款学员来说,没有工作、,随之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催款通知,这逼得他们不得不想办法应对。某些分期平台虽然在接到投诉后称将调查处理,但至今并无明确进展。“各地的被骗学员至少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张智勇说,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有的人准备认栽,但有一部分已经决定联合起来,请一位律师协助起诉清软国际,因为协议规定必须在培训机构所在地进行诉讼,多位学员已赴京准备诉讼事宜。掉入泥潭难脱身,大学生负债万元走上艰辛维权路如果梁安和张智勇的遭遇,仅仅是钱财损失、生活受扰,那么对于这群沈阳的大学生来说,培训的经历就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社会大泥潭。“我们知道被骗了,却又不敢告诉家长,怕家人担心。”“请你一定给我们反映反映,我们现在每个月都要支付高额的利息,不能拖了。”“学校保卫处只是宣布一下这是个诈骗公司就完事了。”“公安局让我们找工商局,工商局让我们去找教育局,我们都懵了。”一群大学生争先恐后地向清流消费金融爆料,他们参加了沈阳翰唐教育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翰唐”)的培训项目。据其中一名学员统计,已参加培训的同学超过100人,至少涉及以下15所高校。爆料人统计的翰唐学员所在高校名称据了解,截至目前,翰唐已经开展了4期培训项目。第1期为“全明星计划”,由晨星成长计划为参加培训的学生发放15000元贷款。从学生大学毕业产生收入后开始,每月按照7.5%支付费用,支付期限为5年。根据学员与翰唐签订的协议,如果学员想一次性提前还清,则除本金外,另支付20%的利息。晨星成长计划官网信息显示,晨星成长计划是由九鼎集团及103家上市企业联合发起的“大学生精英养成的‘人才’项目”。翰唐公司宣传单学员申请晨星成长计划的截图何书是SJ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今年2月加入培训,他向清流消费金融表示,翰唐刚开始向他保证,如果参加全明星计划并培训,有世界500强的高管来讲课,有机会被提前内推到世界500强企业和黑马会。“根本没有什么世界500强的高管来讲课,除了一个10天的洗脑课程,翰唐就找了一些连大学都没上过的员工给我们念PPT。”何书说,2-4期是“”计划,和1期不同,参加“合伙人”计划的同学是在名校贷app上申请15000元贷款,分成24期还款。贷款到账的一个月后开始还款。但不管是向晨星成长计划还是名校贷申请的贷款,都是由贷款平台放款给学员后,再由学员支付给翰唐。图为翰唐学员提供的名校贷分期证明图为翰唐学员提供的与翰唐签订的“全明星计划”协议图片“翰唐向我们承诺,加入合伙人计划培训后,会给我们安排家教的工作。”刘燕是来自LN大学的大二学生,她告诉清流消费金融,她参加的是翰唐第2期培训,但是既没有专业的培训内容,也没有工作。“可能是发现大四的不好骗了,翰唐的2、3、4期都主要针对想做兼职家教的大一至大三的同学。”翰唐内部人士在QQ群中与大学生的聊天记录在名校贷申请贷款时,翰唐还让一名代理指导大家回答名校贷的电话审核。提到借款用途一项,其代理要求学员称贷款用于“报名计算机培训(北大青鸟机构)”,虽然是伪造的信息,但很多人依然贷款成功了。刘燕无奈地说,“现在反而羡慕那些贷款没有成功的人。”图为某代理指导学员如何回答名校贷电话审核正式进入培训后,部分学员开始发现培训有问题。“合伙人计划主要是上六天的洗脑课,还给了我们一套练习题,但翰唐根本没有学生可以教,而是让我们自己去找学生。” 刘燕说。因此,“有人开始质疑翰唐是骗子。”在何书看来,正因这种质疑打草惊蛇,怕被发觉的翰唐才在某个住宅小区租了房子,建立“学习吧”,并向学员灌输“你们是主人”的思想,让一些热情高涨的同学自行装修,自己找学生来出租屋上课。“羊毛出在羊身上,将来租房费用还是从学生的收入里扣除。”图为一名深信翰唐的2期学员(左)与同学的对话“1-4期的洗脑课程都一样,就是所谓的‘教练技术’”,来自SH大学的陆城与何书、刘燕等多位同学的说法一致,“洗脑”课程曾在某个宾馆的会议室开展,密闭的空间,遮住所有自然光,“培训时间一长,甚至连呼吸都感觉困难。”“洗脑”课程的第一阶段,主要通过一些积极、充满正能量的学习博得学生信任;到了第二阶段,主要通过批评、角色反串、讲故事、团队催眠等,让人放下心理防备,激化情绪和需求,甚至暗示自己在翰唐将产生新的人格。“最晚的时候,上课到凌晨1、2点,完成了任务才让我们走。”“很多人在课程上拥抱,哭泣,被催眠。”何书说,当时的情况下,加上音乐、光线等背景,“导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还让女生表演跳钢管舞,扒男孩子的衣服,甚至表演推销避孕套。美其名曰:突破自我。”图为翰唐学员偷拍的培训画面通过这样的课程,却让一部分学生已经深陷其中,不但对翰唐完全信任,还邀请自己的朋友、同学参加翰唐的培训。但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受了骗,十分纠结。在协议中,翰唐承诺为2-4期的学员最长垫付前4期的还款本金。“去上课是浪费时间精力,但不去上课翰唐就不给我垫付前几期的本金,现在我自己没钱还每个月700多的贷款。”渐渐地,有人开始招架不住还款压力。于是,翰唐为他们指出了新道路:成为翰唐的代理为其招生,每拉一人入伙,就获得数百元奖金。图为翰唐员工劝说某学员做代理的聊天记录何书告诉清流消费金融,翰唐把参加培训的学员都叫“黄埔人”,取“黄埔军校”之意,翰唐对学员宣称公司培养的都是最优秀的人。而后来的很多“黄埔人”都是靠前期学员拉进来的。这个教育培训的迷局,仿佛是越走越深。以高薪工作为诱惑引导学员贷款,又以挣钱还款为由使得他们跳进了一个继续拉人入伙的怪圈。后来,也有学员向翰唐提出要退出培训,“翰唐说如果要退出所有费用需要我们自己还,而且必须签订一个保密协议,不知道什么内容。”于是,很多想退出的学生,既没有找到收入来源,也怕贸然退出后下个月就还不了款,“只能就这么拖着。”在清流消费金融的调查过程中,一些SH大学的同学透露,翰唐的法人高斌,拥有SH大学授予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导师聘书,该高校官方微信还曾发布关于本次受聘仪式的文章。而正是这个SH外聘创业导师的身份,为翰唐的法人高斌不少。此外,在翰唐公司里,还放着晨星成长计划的授权书。经与晨星成长计划客服确认,晨星成长计划的确与翰唐有合作,但关于该授权书的真伪,对方则表示还需要核实,截至发稿,清流消费金融并未收到对方回复。6月25日,要求维权的翰唐学员们联系了沈阳市当地媒体到翰唐公司实地采访,在翰唐工作人员拒绝与记者沟通后,学员拨打了110报警,在记者陪同下,部分维权学员和翰唐法人高斌都来到当地派出所接受调查,暂无进一步消息。分期平台、学校、派出所、教育局、工商局、媒体……何书他们这群特殊的,走遍了很多地方,在求助的路上不断摸索,才求得一丝维权的希望,但现在的处境仍旧令涉世未深的他们万分迷茫。如何有效防止教育培训贷的风险同样被困扰的,除了众多像何书一样的借款学员外,还有诸多涉事的。在教育培训场景中,一旦发生培训机构不履约、欺诈、跑路等情况,对于学员和消费金融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损失。那么如何既能保护消金企业的利润、名誉不受影响,又能保护借款学员的利益?一位持牌消金公司的人员向清流消费金融表示,“为了控制风险,除了对机构做好调查,我们的培训类贷款还有两个必要前提:第一,我们在与机构签订的协议中会要求机构在学员无法还款时,垫付剩余费用,对剩余课程进行回购。另外,我们的一定不超过学员的培训期限,任何问题,都在培训期间解决。”“学员以在某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的名义申请贷款后,除了与学员核实,我们也将立刻向该机构核实订单真实性。避免学员在没有资质的A机构参加培训,却以在有资质的B机构培训为由申请贷款,”嘀嗒分期相关负责人告诉清流消费金融,“我们不会将到借款人账户,而是直接发放到培训机构,这种模式也是教育培训分期未来的必然方向。”“在B端风控阶段,我们会做非常详细的,例如调查该机构学员的实际就业情况、学员对培训机构的印象等,严格审核培训机构的资质。如果发生学生所报课程与机构的实际教程不符的情况,我们会要求与平台达成退款协议。”而对于事后处理方式,名校贷透露,名校贷有专门的举报邮箱,会有反欺诈的人员进行跟进处理。“之前南京农业大学有过类似的案子,我们提供了一些材料,警方成功立案也抓到了嫌疑人,并且帮同学还清了所有欠款 。”据清流消费金融了解,名校贷已宣布将于7月1日正式暂停新增校园贷业务。从去年开始,虽然监管层已经多次下发相关文件整治乱象,但各地关于“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负面问题仍不断爆出,同时由于此类贷款的学员多数为在校学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近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未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且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然而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仍有许多平台涉及校园贷业务,校园贷整顿力度有待加强。(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部分人名为化名)《找工作却被贷款 专家:须警惕向网络传销模式发展》 精选八对于求职者来说,本以为零基础、零经验,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到头来空欢喜一场,还背上了一身的债务。在诞生前,曾拿出自己的钱出借给100位参加职业培训的学员,出乎他的意料,所有学员都还款了。唐宁说这是宜信走向的出发点。 但现在,这个让唐宁引以为傲的发家业务,可能会拖了他的“后腿”。网投春秋了解到,4月5日, CCTV-13《新闻直播间》播出一条招聘骗局的新闻。报道称长春市智鼎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鼎科技”)以招聘为名,引导应聘人借款,变相收取培训费。值得注意的是,向应聘人发放贷款的正是宜信普惠。报道中,某专科学校应届毕业生小苗告诉央视记者,去年在网上看到“长春市智鼎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广告,投简历得到面试通知后,便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岗前培训。同时,他被告知后期公司会进行资本回收,每月从工资中扣除一定的金额。那段时间,该公司招到50多名新员工。就在培训开始不久,所谓的资本回收便出现问题。“这家公司的相关人员说没有扣款的权限,是由委的第三方来做扣款。”求职者小李透露,在带上身份证后,智鼎科技相关人员带着她们进行了贷款。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小李等人被带到了宜信普惠长春分部。据央视记者找到的一份应聘者借款协议显示:借款金额为15800元,借款用途为培训费用,该笔费用打入的账户是“长春市关东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关东人”)。显示,中的收款方关东人公司,正是上述50多名求职者应聘的智鼎科技的子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均为王伟。宜信普惠长春分部贷款项目主管季女士在央视采访中表示,“我们合作的就是关东人这样正常经营的公司,如果说他们有学生想要参加培训,但没法一次性交清费用,就会介绍给我们,然后我们会先对学生进行垫付。”该主管透露,像小李这样过来贷款的人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小苗等人顺利拿到贷款,智鼎科技还为其捏造了虚假的收入、工作经历等情况。最终,大部分应聘者通过了宜信普惠的借款审核。不过,在学完相关培训课程后,智鼎科技并未按照合同所说为求职者办理入职。只有小张等少数人与关东人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入职后的小张发现公司总共也就几人,“让我们做手机APP的活,就照着别人的APP,从后台扒着代码往回来改。”小张最终选择离职。对此,关东人、智鼎科技负责人王伟表示,“从未听说过资本回收,所有东西都是。而且,所谓的岗前培训和招聘完全没有关系,就是一个单独的技术培训。”这场看似复杂的“招聘骗局”,其实就是智鼎科技借求职者培训费之名申请借款,结果款项却流入其子公司关东人的口袋。对于求职者来说,本以为零基础、零经验,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到头来空欢喜一场,还背上了一身的债务。该新闻一经播出,立即引发的热议,大家的焦点在于这家公司为何能拿到宜信普惠的借款?宜信普惠北京地区业务经理李女士透露,学员申请贷款,宜信普惠会对机构及学员信息分别进行审核。“我们对机构的成立时间、运营时间、注册资本、经营面积等都有要求,而且不做该机构的第一期学员业务等等;针对借款人本身,我们会考核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同时致电家长征求同意等。”李女士表示,这些要求都是全国统一的。对于机构对借款人信息造假的情况,李女士称,“我们都有专业的审核团队,如果有这样蓄意造假的机构或企业,肯定早就排除在合作范围之外了。”若按照李女士口中所提到的审核标准和程序,宜信普惠为何还会与关东人这样的机构合作?被捏造的求职者信息没有经过二次审核?某机构分析师表示,平台出现借款信息造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资质欠佳的借款方出于利益诉求,假造信息去平台借款;二是平台风控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无法识别出虚假的借款信息,其中后者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请进首页《找工作却被贷款 专家:须警惕向网络传销模式发展》 精选九调查动机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政府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屋贷款合同找不到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