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市值市值为什么高

阿里成长指标复合增长高于腾讯10% 但为何投资者却把票投给了马化腾?
作者:王子来源:智通财经 16:26
  8日白天,腾讯(00700)上涨3%,市值3.05万亿港币,超过阿里巴巴成为中国最大市值上市公司,马化腾一天财富增值近10亿美金,一举超越马云,成为中国首富,晚上,阿里巴巴迅速还以颜色,到现在为止上涨超3%,市值3997亿美元(约3.13万亿港币),市值再次超过腾讯,马云也再次成为首富。
  日,在福布斯富豪实时排行榜上,马化腾以个人财富36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8位富豪,成为中国首富,马云位居中国第二,财富为356亿美元,不过到了8日晚上,阿里巴巴股价涨幅3.59%至158.84美元,马云再次回到首富位置。
  腾讯(00700)股价一直创新高,这是马化腾入选首富宝座的最大原因。实际上,腾讯的股价涨势几乎无法找到与之相媲美的股票行情,自2004年6月份上市以来,其股价就进入了牛市行情,且牛无尽头,在2009年2月份步入指数速度上升,截止至今,其市值涨幅达450多倍。
  对于阿里,就有点高富帅的感觉,2014年登陆美股市场,市值就达2300多亿美元,截止目前市值也就涨了不到2倍。
  因此,可以说马化腾的身价是一步一步登上富豪榜单的吧,不像马云及王卫,一上市身价就爆棚,看着有点像暴发户,当然他们的上市资产也足够配得起这样的身价。如果不考虑福布斯富豪榜的评判标准,不考虑非公开资产,仅从持股市值上看,马化腾的财富早在2016年度就把马云给甩开了,现在都甩了好几条街。
  马化腾持股市值猛甩马云
  根据Wind管理层持股显示,马化腾及马云这几年均有减持手中的股份,2014年度,马化腾持有腾讯9.24亿股,到2016年度时持有8.275亿股,持股比例8.7%,三年间减持了0.965亿股。而马云在2014年8月份持有阿里巴巴1.934亿股,2016年5月份为1.937亿股,到2017年6月份持有1.783亿股,持股比例7.05%,一年间减持了0.154亿股。
  因为非公开资产我们无法查询到,也无法准确计量,而即使存在部分股份套现,股票资产仍在马云及马化腾的所有资产中占据大头,亦可以用此展示他们的财富情况。智通财经APP梳理他们对应年份的持股市值,2014年阿里巴巴刚上市,马云的持股市值就远超马化腾,不过阿里巴巴股价并不稳定,2015年度马化腾持股市值超越马云,2016年度超越18.7%,至今超越22.5%。
  从整体市值上看,阿里巴巴也表现不太稳定的一面,2014年度阿里与腾讯市值比为1.93,2016年度腾讯市值超越阿里市值,比值降到0.96,2017年之后这两家公司的市值差距不是很大,截止日,阿里市值略高于腾讯,比值为1.01。不过就单纯从市值的趋势稳健性来说,腾讯稳超越阿里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相对于阿里,投资者偏好投资腾讯
  考虑到市值存在高估的情况,后期走势可能存在价值回归修复,因此我们仍要从阿里和腾讯的基本面去解释他们的成长性。智通财经APP将阿里及腾讯几组较为重要的数据列表,各项指标显示阿里的成长性要高于腾讯,阿里营收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46.3%,而腾讯为36%,差距10.3个百分点。
  阿里各项成长指标近五年复合增速50%左右,而腾讯则不到40%。
  从数据上看,貌似阿里成长性更高一点,如果他们的股价反应在成长能力上,腾讯或许将赶不上阿里的市值。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券商对阿里的估值都很高,比如招银国际给的目标价是190.6美元,与昨日价差距涨幅近20%,而DeutscheBank给出的目标价高达201美元,与昨日价差距涨幅近27%。大部分券商给阿里而估值目标价偏高。
  图片来源:Wind
  而券商给腾讯的估值,以最近的投资评级来说,大摩给腾讯的目标价高达461港元,与昨日价涨幅差距40.3%,中金公司给出的目标价为364港元,与昨日价涨幅差距仅为10.8%。而给出阿里最高目标价的DeutscheBank,在日只给腾讯327的目标价,但腾讯只用三个交易日的时间就把DeutscheBank给出的目标价给破了,现价为328.6港元。
  大摩对腾讯的的估值比其他券商要大胆多了,与阿里不同的是,大部分券商给腾讯的目标价都成为过去式,腾讯股价亦重新刷新他们的估值数据。从这个角度说,腾讯的股价非常野蛮,除了中金最新的估值数据,其他券商的估值数据都一律刷新。而阿里,日,Macquarie给的估值目标价171美元,现在仍有7.7%的路程要走。
  图片来源:Wind
  貌似市场投资者更愿意相信腾讯的成长能力,要知道一家上市的公司的股价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市场投资者,而不是券商投资评级或者基本面状况。当然基本面状况仍然束缚着股价的偏离程度,不过腾讯和阿里均具有高成长性,目前营收已初步吻合,基于市场投资者投资偏好,腾讯的市值偏离半径要比阿里要大得多。如果投资者偏好仍选择腾讯,马云持股市值很难追的上马化腾。
  腾讯流量变现核心:游戏业务变现
  实际上腾讯和阿里均是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巨头,连同百度一起形成中国的三大互联网寡头市场,各自占据着不同的市场板块。在社交圈,基本是腾讯的天下,智通财经APP从腾讯2016年年报了解到,它的QQ月活跃用户仍达8.685亿,而微信月活跃用户量达8.893亿。2017年一季度,微信的月活跃用户继续增长23%至9.38亿。
  图片来源:腾讯2016年年报
  腾讯的微信及QQ在国内市场的有效用户量很难得到较大提高,它的同比变动数据自然不会很好看,不过这也说明了它的流量布局已经接近完成,接下来就是如何制定流量变现模式了。我们看一下腾讯的收费增值服务,2016年度注册用户仅1.102亿,离8亿多的流量用户还有很大的距离,也就是说,仅收费增值这一变现模式,腾讯仍有非常之大的获利空间。
  有流量,赚钱的模式千千万。腾讯基本不用社交赚钱,但用社交赚取用户流量,腾讯最赚钱的还是游戏业务。根据腾讯2017年第一季报,业绩收入为495.52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网络游戏PC端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24%,智能手机端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57%,游戏业务收入合计270亿元,占比总收入54.5%。
  腾讯PC端的《英雄联盟》、《地下城与勇士》及《FIFAOnline3》以及智能移动端《王者荣耀》、《穿越火线:枪战王者》及《龙之谷》等均录得非常不错的成绩,其中王者荣耀最火,据说该游戏火到连小学生都爱不释手的地步。当然腾讯的其他业务,比如网络广告,网络视频等付费业务也录得不错的成绩,但比起游戏业务来,这些收入都不是核心。
  综上看来,腾讯仍具有巨大的流量还未开发变现,目前运用最多的是游戏变现模式,当然这种模式也比较容易变现,如果腾讯设计比较合理的变现模式,它的收入亦将立马展现在报表上。而阿里,最具有价值潜力的是支付宝,腾讯仍是其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支付宝不断的寻求海外扩张,进军及收购不同市场国家的企业,从这一点来说,它的策略眼光要比微信要大。
  相对于阿里,投资者更偏爱投资于腾讯,腾讯的市值走势一路扶摇直上,基本没有什么犹豫。而市场研究机构亦担心高估值风险而未给出较大的估值目标价,但都被腾讯股价一一刷新,并不断创新高。面对腾讯看似高处不胜寒的股价,有的投资者恐惧,有的投资者贪婪,但仍有理由相信它的股价还会继续涨。
中证公告快递及时披露上市公司公告,提供公告报纸版面信息,权威的“中证十条”新闻,对重大上市公司公告进行解读。
中国证券报官方微信中国证券报法人微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阿里的市值为什么会高于FACEBOOK? 我不了解,懂的朋友来回答下【电影票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22,532贴子:
阿里的市值为什么会高于FACEBOOK? 我不了解,懂的朋友来回答下收藏
FB全世界做生意,赚世界的钱, 阿里只赚中国的钱只在中国做生意,为啥阿里的市值会高于FB呢?
百度营销中心营销理念 解决方案 产品 服务与支持 成功案例 要通过网站创收的导师效果跟踪?百度统计 百度精算 受众管理 移动统计 百度司南 品牌探针 商机转...
阿里虽然绝大部分业务都在国内,但他能创造的利益却是高于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face,face只是交流工具,类似QQ一样的,整个欧洲的网民也不比中国多它凭什么高过阿里,还有,中国的网购习惯远远领先世界所有国家,造就了强盛的阿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两个月后的光棍节那天国内的网购交易量能是全世界都比不了的,所以,阿里肯定比face高,并且还会迅速的甩开,
过一个月在看市值。刚上股价都虚高。
恰恰相反,我认为facebook有今天的地位完全是美国的船舰利炮达到了,就那山寨的页面,远逊于人人网,有今天的发展真是不可思议facebook相当于台湾的ptt论坛,大家可以去看看ptt论坛,瞬间你会石化,90年代初期的页面
应为不同的商业模式,阿里能超过腾讯就可以超过FB,
马云百分之七点几点股份,会不会很容易就丢掉了阿里巴巴的控制权?
因为FB用户免费用。盈利渠道单一而且窄。还有你错了。国外部分国家也用淘宝。他有很多子公司在国外不叫这名字。
虽然都是做网站,但是区别很大。
阿里还是小心别股票别腰斩了
正版授权奇迹MU页游,奇迹重生!原汁原味还原奇迹,十年轮回!
因为用户数和交易量。人口红利。
中国人口基数大
这就是优势
FB在内地没有吧,这正说明内地市场的庞大
别逗了,就FACEBOOK那货虚高不知道多少了,阿里巴巴过几年要收购FACEBOOK分分钟的事
社交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比赚钱?
阿里旗下有很多吧
还有阿里旗下的品牌很多,还挺赚钱
脸书版面好乱,看着不舒服,还容易被锁,不喜欢。
占有百分之40多的股份的日本人发财了
过十年,阿里巴巴还不够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同是市值 4000 亿美金,阿里和腾讯到底区别是什么?好多人不知道
同是市值 4000 亿美金,阿里和腾讯到底区别是什么?好多人不知道
腾讯和阿里巴巴本周先后发布了最新一季的财报,这两家市值超过 4000 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已经甩开第三名很远了。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58%,阿里巴巴的营收达到了 501.84 亿元,净利润则达到了 140.31 亿元。同样的三个月里,腾讯获得了 566.06 亿元收入,比 2016 年同期增加了 59%。手机游戏营收第一次超过电脑游戏,成为了腾讯最赚钱的业务。过去半年里,阿里的股价增长了超过 80%,成为亚洲第一家市值超 4000 亿美元的公司,紧随其后,腾讯的市值也突破了这一数字。与此同时,原本在电商和游戏挑战它们的京东和网易,现在被远远甩开。昨天一天,在全球股价一片大跌的情况下,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股价分别上涨 2.77% 和 1.92%。与此同时京东和网易分别跌了 6.53% 和 1.78%。上个季度,京东和百度的股价一度非常接近,京东市值一度只落后百度不到 7 亿美元。刘强东的公司再多涨 1% 或者李彦宏的公司多跌 1%,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就要易主了。我们将用十张图告诉你,中文互联网最值钱的公司,现在都怎么样了。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增长主业都来自传统的核心业务阿里巴巴这个巨大的在线经济体,靠的主要还是用户的购买。今年的 3-6 月,有 4.66 亿人在阿里巴巴的电商购物,这几乎是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且人均贡献收入也从 202 元增加到 273 元。来自电商的收入占阿里巴巴总营收的比例达到了 86%,去年同一时间,这个数字是 73%。中国人越来越习惯在淘宝,天猫上购买生活用品,天猫的平台付费商家数量和平均支出都达到了历史最高。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武卫将这一部分的增长也归功于"新用户数量的增长,还有就是去年增强个性化展示之后带来的技术红利"。从去年开始,阿里巴巴也开始强调活跃买家之外的另一个数字:活跃用户。这一季度,阿里巴巴的月活跃用户比三个月前增长了 2200 万,达到 5.29 亿。阿里巴巴电商业务增速超过了其它业务增长(来源:阿里巴巴财报)收入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本质上来说还是一家游戏公司。微信的活跃用户在过去三个月里增长到 9.6 亿,这已经覆盖了全部的中文互联网用户,腾讯的广告收入连续三个季度上涨,在这一季度达到 129.43 亿元,占总营收的 22.8%。但是腾讯收入的最大部分还是来自游戏,王者荣耀月活跃用户连续一年的上涨,让腾讯手机游戏的收入增长到 148 亿,第一次超过了电脑游戏的收入。随着阴阳师热度衰退,网易和腾讯的游戏收入差距愈发明显。在游戏市场,腾讯已经甩开追逐者很远的距离。新的增长都是核心业务,对于这两家公司来说,在这些领域并没有太强的追逐者。通过核心业务在用户身上赚到更多的钱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利润暴涨还有别的原因腾讯靠投资、阿里靠省钱腾讯和阿里在中国和海外投资一堆公司,有财务投资也有战略投资。这一季度腾讯净利润增幅达 70%,除了游戏、广告等核心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成功的投资也帮助它获得更多利润。2016 年,腾讯通过一家投资基金持有韩国最大手游公司 Netmarble 22% 的股权,是该公司第三大股东。Netmarble 2016 年取得约 87 亿元收入。今年 4 月,Netmarble 在韩国上市,市值约 99 亿美元(约合 667 亿元 )左右,腾讯手里的股份价值约 146 亿元,抛售就可以盈利。这笔投资更像是一次财务投资。Netmarble 最受欢迎的《天堂 2》,腾讯没有将它引进到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也由 Netmarble 直接运营。阿里的新业务投资还在亏损,但它很好的控制住了核心业务以及经营开支。它正面跟京东在 6·18 购物节对上。京东由于需要补贴、宣传、推广、备货,经营开支占收入的比例从 84% 提高到 86%。而阿里巴巴的这一数字反而从一年前的 73.6% 下降到 65.2%。并且,它的研发、营销、管理费用占收入比重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包含股权激励费用在总费用开支占收入的比例同比减少 8%。此外,得益于良好的经营业绩,阿里巴巴本季度取得 253 亿元经营现金流,并将投资支出现金流控制在 139 亿元,对内、对外都进行了节流。阿里巴巴和腾讯每季度能从一个用户身上净赚 30 元今天全中国有 7.51 亿互联网用户,几乎所有人都用微信,并且半数每天在上面花掉超过 90 分钟时间。每月还有 5.29 亿人在手机上刷淘宝。算下来,每个用户每个季度给腾讯和阿里巴巴分别贡献了差不多 30 元净利润。经历是非不断的 2016 年,陆奇取代李彦宏成了公司实际上的总负责人。上任 6 个月后,陆奇宣告了百度全新的改造计划,并且找到了新的收入来源——信息流广告。京东的电商收入大概是阿里巴巴的两倍,但利润没法跟阿里比 —— 单季亏 2.87 亿元,刘强东的公司相当于在每个活跃用户身上亏 2 毛钱。几家大公司的广告生意都在头条化2016 年全年,百度的净利润少了三分之二,这是百度成立以来第一次年度净利润下跌。但在这个季度,百度终于重新获得了增长。原因是百度找到了新的收入来源——信息流广告。在搜索移动应用里增加了不断刷新的资讯信息流,成为百度今年大力推广的新模式。以广告收入为核心业务的百度,在 2016 年在医疗广告问题集中爆发、人事动荡之后,终于在一年后重新获得了广告收入的增长,这一季百度的网络营销也就是广告的收入增加 5.6%,达到 178.83 亿元,这项占总营收近 9 成的主营业务此前连续 4 个季度都在下滑。"相比较一季度,大客户原生广告收入提升 250%,信息流广告收入提升 200%。客户的持续认可和积极投放,说明我们的搜索业务已逐渐摆脱既往负面影响。"李彦宏在财报后的一封内部信中说。QuestMobiles 数据显示,手机百度第二季度日活跃用户数超过 1 亿。手机百度改版前(左)、改版后(右)这种类似今日头条一样的个性化推荐,让百度信息流广告收入,已经从一季度末的每天 1000 万元,增加到现在每天 3000 万元。对于之前的百度来说,用户搜索获得信息之后就不会在继续在百度里浏览,这让百度无法增长广告的展示次数,而搜索框加信息流的组合,让用户停留的时间更长。随之而来的,就是相比一季度,百度的信息流广告收入提升了 200%。腾讯原本的广告增长几乎完全靠微信和 QQ 空间支撑。2016 年,腾讯品牌展示广告收入增速只有 11%,这部分主要来自腾讯新闻。这一季度腾讯的媒体广告增长回升到 48%,靠的是腾讯开始在媒体领域不断今日头条化,更依赖企鹅号等自媒体内容。受此影响,腾讯广告收入在第二季度第一次突破 100 亿,同比增长 55%。它们都提供类似的界面、类似的暧昧、类似的震惊以及类似的广告。百度用搜索吸引用户进来,用内容增加用户停留的时间。腾讯则通过大量自媒体账号来增加内容数量,减少生产内容的成本。阿里收购的 UC 浏览器从去年开始转型成内容平台,无论是界面还是内容都更像今日头条,"UC 震惊体"的背后,就是阿里希望用数据来实现内容的头条化转变。UC 浏览器改版前(左)、改版后(右)它们的新业务都还在继续烧钱,除了阿里云腾讯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QQ 的月活跃用户又下跌了 5.4%。从一年前开始,这个数字就一直在降低。腾讯的解释说下滑是出于非核心用户减少的影响,强调核心用户参与度上升。虽然微信用户同步还在增加,但是这都意味着,从已有的用户身上赚更多的钱,才是这些公司要在用户规模增长的天花板到来之前,要准备好的事。对于阿里巴巴和百度来说,也是一样。核心业务之外,如何用新业务赚到更多的钱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但这个事情一直都没有做好。在过去的一年里,阿里、 腾讯和百度都还是靠传统业务来赚钱,到了 2017 年,这个事情并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核心业务越赚越多。腾讯的网络广告业务在 2017 年第二季度的成本同比增长 76% 达到 63.07 亿元,大部分的成本都用在新业务腾讯视频的内容投资和营销投入上。腾讯的执行董事刘炽平在电话会议上也承认,虽然视频广告和订阅用户数量都有大幅上升,但是内容成本上升得更快,就目前而言,在线视频业务的净亏损正在扩大。百度的问题更严重一些,除了搜索的业务之外,百度去年为爱奇艺总共补贴了 78 亿。这个数字还在今年不断增多,百度第二季度内容成本上升到 31.12 亿元。虽然在营收方面,爱奇艺第二季度的收入超过 10 亿元。但在运营利润率上,爱奇艺使得百度 2017 年第二季度运营利润率(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降低了 11.5%。新的视频业务变成了投入更多的成本来竞争份额,用订阅量带来的广告和付费收益减慢烧钱速度,新业务离带来大比例营收恐怕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阿里的新业务无论是云计算,还是数字娱乐在这一季度都表现的相对好点。云计算付费用户数量首次超过 100 万,成为亚洲首家达到百万级用户规模的云计算公司,从财报上来看,阿里云该季度营收达到 24.31 亿元、亏损缩减为 4%。它的长期投资开始有了回报,盈亏平衡已经是时间的问题了。但阿里的其它业务依然在亏损。数字娱乐版块是阿里巴巴营收的第二大来源,本季度营收为 40.81 亿元,同比增加 30%。虽然营收很多,但这一板块主要由UC、优酷、土豆、阿里体育、阿里音乐、阿里游戏、大麦组成。在内容的成本上还会需要投入更多。这一季度,阿里巴巴文娱版块的亏损达到了 33.88 亿元。其它中国科技公司距离阿里和腾讯越来越远了虽然发掘新业务很难,但因为主营业务的增长,阿里和腾讯领先其它中国科技公司的距离越来越远了。2016 年底,网易的游戏营收同比增长了 78% ,达到 107 亿。阴阳师的火爆让它和王者荣耀谁才是手机游戏市场第一名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歇。但半年后,腾讯的游戏业务加速增长,而网易却慢了下来。相同的事情,也发生在京东身上。投入大量成本依然没有让用户养成购买的习惯,在盈利了一个季度后,阿里背后的追赶者不得不放慢了步伐,重新回到亏损的节奏中来。而阿里巴巴在同一季度实现更多收入增长的同时,利润几乎翻倍。今天,阿里巴巴和腾讯之外最大的 8 家海外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市值之和不过 2400 亿美元,大约只有腾讯一家公司的 6 成。第三名百度仅仅是阿里或腾讯的五分之一。至于还没上市的公司,规模大点的基本也都有它们的投资。要说这个市场长久的垄断发生了什么变化,大概就是它变得更集中了。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阶段,有两家如此体量巨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各自领域同时垄断市场,并且保持如此高的增速。新时代的新渠道移动互联网一开始是打破中间环节,去渠道化。腾讯打破的是信息和社交的中间环节。过去信息的交互不通畅,信息的传递往往会隔好几层,甚至好几天。我们获取信息来源还是传统的媒体和杂志。但是腾讯的微信在打破原有信息渠道,通过移动端的社交大幅度提高人人与人每天触达的次数和广度,信息传递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而微信本身呈现的自媒体内容也将信息传递去媒介化。于是,微信成为了大家社交和获取信息的新渠道。同样的例子也在阿里身上发生。阿里打破的是商品交易的中间环节。过去商品交易需要进到大商场,大量的中间环节存在于零售端,导致卖家也赚不到什么钱,买家也觉得性价比不高。阿里通过互联网电商,将零售的中间环节去掉,大幅度提高买卖双边的效率和性价比,也催生了淘宝店主这样的职业。当商品交易向淘宝和天猫集中以后,阿里成为了一种新的渠道,一个互联网的大商场。但是今天,阿里和腾讯变成了一种新时代的渠道。比如腾讯对于社交信息的垄断之后推出的手游王者荣耀就成为了全民游戏。这款游戏不仅仅制作精良,而且还加入了大量社交信息。这也导致其他手游即使再出色,也很难被消费者挖掘出来。同样的道理在阿里身上发生,当淘宝和天猫垄断了电商渠道后,其他电商几乎活不下去。包括前几天某银行的朋友问我,为什么他们目前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比余额宝高了,依然没有用户来买单?我的回答是:今天去银行买理财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都去互联网渠道,所以即使你的产品收益率高大多数用户也无法认知。这就是阿里和腾讯新渠道的垄断。他们本身变成了行业中最大的渠道,腾讯是一个流量的黑洞,阿里是商品交易的黑洞。大而强时代的马太效应和传统行业不同,我们发现移动互联网体量越大,增长越快。今天腾讯和阿里已经比小体量的时候,增速还要快。互联网的特征就是加速某种趋势的聚集,然而迅速打开规模效应,这种规模效应会比传统行业更强。比如社交,因为所有人的好友都在微信上,今天再出一款同类型产品几乎不会有人用。而传统行业的规模效应更多体现在成本端,还是无法像互联网这样完全实现垄断。比如沃尔玛当年是全美第一大商超,但是依然还有大量其他类型的超市。所以互联网产生的是绝对垄断。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阿里和腾讯向1万亿美元迈进在之前我们写过的互联网的两极报告中,我们认为腾讯和阿里都将迈向10000万亿美元市值。腾讯的增长点:广告,游戏,金融和电商长期看,腾讯是一个依靠盈利增长驱动的公司。如果市值能从4000亿美元增长到10000亿美元,意味着收入利润也需要差不多体量的增长。2012年一季度到2017年一季度,腾讯的利润增长了4倍,收入增长了5倍。那么未来腾讯还能依靠什么来增长呢?现有业务看,手游还没有到天花板。通过对于社交关系的垄断,以及最大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腾讯完全有可能再出一款国民手游。无论是韩国还是日本,最大的流量平台往往会占据超过一半的排名前十游戏。同时,随着手游重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爆款手游的生命周期会被明显拉长。回到5年前,我们谁也不会想到《英雄联盟》的生命周期那么强。那么5年后,《王者荣耀》有可能依然是一款排名前五的手游。所以游戏还是有增长空间,但是要增长2-3倍的概率也不高。还有一块增长点当然是广告。我们对比Facebook的移动端广告收入,事实上腾讯的移动广告还远远没有看到天花板。Facebook一天可以发7-8条朋友圈广告,腾讯目前差不多保持了一天一条的节奏。随着大家朋友圈关注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即使最终到了一天7-8条的朋友圈广告投放,也不会太伤害用户体验。况且,整个移动信息流广告已经是大的趋势了。通过大数据对于用户画像分析,这些广告的投放效率会比传统媒体平台更高。从广告收入的角度看,未来还有几倍的增长空间。然而仅仅依靠传统业务的放量,还是不足以让腾讯成为一个一万亿美元市值的巨头。我们看到过去5年腾讯业绩的爆发式增长主要有新的业务: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将广义的互联网市场容量提高了几个维度。今天腾讯PC游戏的收入比2012年还高,但是又新增加了移动端收入。社交业务也通过传统PC+移动互联网出现了快速增长,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广告业务收入上。那么下一个大市场会在哪里呢?我认为下一个腾讯的大市场在金融。目前以微信支付和云业务为主的其他业务收入只有75亿,但是保持了224%的同比增长,而这一块的天花板远远没有看到。无论在任何国家,金融占GDP的比重都是最大的。全世界任何证券市场最大市值的公司里,都有大量的金融企业。今天,腾讯的微信支付和阿里的支付宝已经寡头垄断了移动支付的市场。以微信支付为切入点,腾讯未来将渗透到金融产品的交易。包括个人的理财,证券交易,基金销售,甚至金融贷款等。以支付为切入口,微信支付逐渐变成了所有人的钱包。无论是阿里和腾讯,未来一个大的增长点是对金融行业的去渠道化。核心还是以互联网的流量为入口,打破信息不对称,提高双边的效率。另一块是腾讯的电商业务,虽然目前做的还很一般。但是基于社交关系的流量入口,标准化商品的购买其实完全可以在微信里面完成。这也是上面说的微信支付带来的价值。比如现在我买电影票,火车票,机票等都会在微信支付完成。未来,越来越多的标准化商品可以打包嵌入在微信支付的窗口。阿里的增长点:云服务,新零售,金融新渠道我认为阿里的继续成长会在几个方面,帮助阿里的市值在未来5年达到万亿美元的规模。1.阿里云业务。当初京东上市前,许多人认为京东就是中国的亚马逊。但是今天我们发现,真正像亚马逊的是阿里。亚马逊的业务线很全,不仅仅是一个everything store,而阿里也是。亚马逊有强大的云业务AWS,阿里云在中国也基本上占据了统治地位。根据Gartner的数据,阿里云已经和亚马逊的AWS,微软,谷歌一起,成为了全球的四大云服务龙头公司,这也是阿里云连续两年进入全球云存储魔力象限图。而且今年的排名中,阿里和谷歌的差距已经很小了。同时根据IDC的市场调研数据,阿里云2016年在中国IaaS市场的份额达到了40.67%,超过了第二到第十名的规模总和,表现出了在中国市场的绝对领导力。而且这个市场份额对比2015年的30%也出现了大幅提升。2016年阿里巴巴全年的财报显示,阿里云的营收贡献达到了55亿,并且保持了连续7个季度的规模翻番。从商业模式看,电商巨头走向云服务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计算资源本身就存在共享的基础。双十一最高峰所需要的计算资源平时都是限制的。而且亚马逊的AWS也验证了这条道路。此外,阿里和别的云服务不同的是,阿里巴巴有海量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叠加云服务会成为价值极大的业务。从企业基因上说,阿里ToB的能力很强,B2B业务起家就是面向中小企业。所以看未来,整个阿里云将保持非常快的增长,在这个赢家通吃的时代,阿里会继续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保持比行业增速更快的节奏。2.新零售带来的电商渗透率继续提高。在去年下半年,马云就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之后伴随着的是阿里开始了线下布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生鲜超市盒马鲜生,以及阿里巴巴私有化了银泰百货。无论线上的电商还是线下实体零售,平台型商家获取用户的核心价值在于价格,商品种类,以及购买的便捷性。电商由于打破中间环节,获客成本更低,以及无限商品展示,在性价比和种类上完胜线下,导致实体零售百货的节节败退。无论是国内的阿里巴巴,美国的亚马逊,其市值都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实体零售企业的市值总和。之后,我们发现整个电商开始从标准化商品,向相对不标准的商品进入。同时在流量成本中,我们看到了线下流量已经比线上更便宜的情况。新零售就是通过线下实体店,来获取新的更廉价的流量,并且以线下作为载体,提供服务。比如盒马,因为提供了廉价的海鲜烹饪餐饮,获取了大量的中年人流量,甚至我丈母娘都已经是盒马的用户了。这些用户平时在线上很难获取,而线下入口成为了新的零售战场。除此以外,新零售的另一个核心是系统的全渠道推广。也就是将原来隔离的B2C,在新零售的互联网体系中打通。最终盒马会很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消费者都买了什么,他们的习惯和用户画像,甚至每一个社区中的盒马店有什么不同。这些数据的价值很大,能够更加精确的营销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制定游戏规则的依然是效率更高,创新精神更强的互联网企业。实体线下零售商通过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拿到未来零售业的门票,在这种实体零售店明显产能过剩的时代,线下如果不融入线上在未来几年可能遭遇灭顶之灾。从这个角度看,未来整个大电商还将继续提高渗透率,而阿里电商的天花板远远没有到来。3. 继续对于金融行业的去实体化。虽然面临一定的监管和牌照风险,但是互联网对于金融的去实体化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无论是银行,券商的实体网点效率都不足够高,用户体验也不好。特别是银行的实体网点,过去我们取钱跨行还要收手续费,这时候网点越多,银行的优势就越大。然而今天,阿里通过支付宝从某种意义上破解了银行的网点优势。大家将整个存款的管理完全可以在阿里的体系中完成。甚至用户之间的资金转账,支付,理财等都可以在阿里的平台完成。这一点和电商去实体化的大逻辑是类似的。不同的是,由于金融有牌照需求和强监管属性,金融行业的去实体化速度相对零售更慢。但依然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大趋势。目前看,中国市值最大的一批企业依然是金融中的银行,保险等。而掌握了整个互联网金融核心的阿里,有可能会逐渐吃掉实体金融的份额。如同过去十年,全美零售行业的市值没有多大变化,但亚马逊一家增长的市场抵消了沃尔玛,百思买,梅西百货,JC Penny等实体零售下降的市值。从这点看,阿里对于金融的渗透和变革远远没有结束。过去传统实体金融的网点优势,逐渐将成为负担。我们甚至已经看到了渠道变化带来的冲击。前几天碰到某银行工作的朋友,说他们银行推出的一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比余额宝要高了,为什么大量的用户依然沉淀在余额宝?我说这个很简单,因为用户已经不去实体网点了,那么你产品的信息用户无法触达到。互联网成了新的理财产品渠道,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新渠道来了解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依然大量用户沉淀在余额宝上,虽然已经有其他类似产品的收益率高过了余额宝。金融渠道变革,将带来非常恐怖的效应。原网页已经由ZAKER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大家都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巴巴市值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