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定制猪肉猪肉摊生意红火,猪肉安全吗

猪肉摊贩感叹:我卖了30年猪肉 数今年最贵!
摊主闲得玩起了电脑。时补法摄
25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金华调查队获 悉,全国猪肉价格进入狂飙上涨时期,一季度金华猪肉价格累计上涨21.5%,生猪价格则由年初的8.6元/斤左右涨到目前的10.3元/斤左右,涨幅逼近 20%。肉价连续上涨直接拉动了一季度CPI上涨0.45个百分点,涨价贡献率达25%。
市民减少购买量,猪肉摊贩生意冷清
猪倌们却赚的盆满钵满
记者在金华市区新农贸菜市场发现,4月以来,猪肉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后腿肉价格为15元/斤左右,仔排价格为22元/斤左右。猪价暴涨让金华市民望&肉&却步,不得不减少猪肉购买量或者选择其他肉禽产品或水产品来替代。
&真的很贵,只能少买点猪肉或者买点鸡肉代替下了。&一大早来五一路菜市场买菜的卢阿姨告诉记者,以前猪肉8块多的时候,一家三口人,一个星期买3~4次,每次2斤多,烧菜包饺子都足够了。现在涨这么多,生活成本一下子就高了,吃肉的次数只能减半了。
猪肉价格的上涨,买肉的人少了猪,菜市场猪肉摊前的生意较往常冷清很多。&以前很好卖,一天差不多卖十多只猪。现在一天卖二只半。你看,今天还余这么多,看来是又卖不掉了。&位于四牌楼菜市场51号摊主姚女士说,卖了30年猪头了,今年是最贵的。
正在买肉的市民说,今年的肉价真的好贵。时补法摄
与市民和摊贩相比,猪肉价格的上涨让猪倌们赚的盆满钵满。金华万盛万农庄养殖场现有能繁母猪460头左右,生猪存栏2600头。&一方面生猪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下跌,使得当前养猪效益达到了近年来最高水平。&养殖场负责人透露。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生猪养殖成本为每斤6.5元计算, 每出栏一头200斤左右的生猪,盈利即达到800元,如果出栏生猪为300斤,每头生猪盈利就能达到1200元以上。&不会由于当前市场价格高盲目扩大和补栏。但是会加快淘汰繁殖能力下降的猪龄较大的能繁母猪。&
猪肉摊位前生意异常冷清。时补法摄
供应量减少是猪肉价格上涨主要原因
未来四、五个月将肉价继续保持高位
对于本轮全国性的猪肉价格上涨,金华金帆生态养殖场负责人认为,受去年冬天低温天气影响,各养殖场仔猪死亡率上升,导致当前仔猪供不应求,推高了市场猪肉价格。&另外,与前几年养猪效益一直不景气也有关系,前期很多养猪户都亏损,后期积极性不高。&
据 金华市统计局数据,2016年一季度金华市生猪存栏108万头,出栏57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0.6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7.7%、6.6%和 8.1%。除此之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行动中,大规模淘汰了很多养猪户,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生猪的市场供应。
对于后期猪肉价格的走势情况,国家统计局金华调查局专业人员预测,金华的猪肉价格在未来四、五个月将继续保持高位,继续暴涨的可能性较小,大幅回落的概率也不高。受生猪养殖周期规律的影响,近期补栏的仔猪要到8、9月份才会上市,届时价格才有回落的可能。
展开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MR.睿]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另类陪读:慈父的猪肉摊伴着女儿一路走来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为了能将孩子培养成才,不惜放弃事业走上陪读路,可是照顾了孩子却舍掉了事业,顾此失彼。有这样一位父亲,他下岗后,为了将女儿培养成才,女儿求学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令人敬佩的是,这位下岗工人在陪读生涯中,以卖猪肉为生,几年后竟打拼出一番事业。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下岗工人,在发展事业的同时,他又是用什么方法培养孩子成长的呢? 中国论文网 /6/view-2226167.htm     下岗后,妻离去,七尺男儿直面人生不言败      今年43岁的杨洪利,出生在贵州省沿河县和平镇,因为家庭贫困,他勉强读完小学便辍学了。17岁那年,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杨洪利进入镇机械厂做了一名锻造工人。两年后,他与一个叫黄秋平的女子结了婚。   1983年4月,妻子黄秋平顺利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杨丽。孩子的降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然而,女儿杨丽上初中那年,杨洪利不幸下了岗。之后,这个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到了1998年,女儿杨丽已上初中二年级。杨洪利发现妻子跟一个搞服装生意的男人关系暧昧,不久妻子向他提出了离婚。   1998年9月,杨洪利与黄秋平协议离了婚,善良的杨洪利没有提出分割财产,他只向前妻要了女儿杨丽的抚养权。   离婚后,考虑到女儿还在上学,家里需要人照料,杨洪利只好在一家国营饭店找了一份待遇相对较低的清洁工的活儿。这份工作每天只需上8个小时的班,这样杨洪利可以抽出时间照顾女儿的生活。   1999年,杨丽考上了铜仁地区重点中学,而这时杨洪利在单位兢兢业业的表现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单位决定聘用他为正式员工。   铜仁市离沿河县有400多里,女儿长这么大,连县城都没去过,突然离开家去那么远的地方,她能习惯吗?而自己好不容易受到单位的器重,事业刚刚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如果抛下这份事业,陪女儿去铜仁读书,现实吗?杨洪利感到十分矛盾。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爱女心切的杨洪利决定放弃自己的事业,陪女儿去铜仁读书。   1999年9月3日,杨洪利和女儿来到了铜仁市。替女儿办好入学手续后,他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平房住下来,开始在铜仁找事做。在锦江区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他做了一名环卫工人。   半年后,杨洪利决定换一份工作。他算了一笔账,送女儿读书到大学毕业,至少得花好几万块钱。如果仅靠清洁工这份工作,显然无法让女儿顺利地完成学业。但是,自己一无技术二无知识,除了干粗重活儿,还能做什么工作呢?杨洪利很茫然。      忙生意,陪女儿,猪肉摊上悟出一套育儿经      2000年4月的一天,杨洪利利用休息时间去集贸市场转悠,希望能揽到“散活”(指打零工)做。正巧,他刚到那儿,就有一个中年人找上他了。中年人是做猪肉生意的,他要去郊区的屠宰市场进货,希望杨洪利能跟他一块儿去做搬运工,一个小时10元钱。杨洪利爽快地答应了。   在跟雇主闲聊时,杨洪利得知雇主做猪肉生意竟买了楼房,心里感叹不已。那天晚上他失眠了。他想,别人能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我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这门生意,并不需要多高的文化,也不需要多少本钱,只要头脑灵活,生意就一定能做下去,至少比做清洁工强吧。这样想,杨洪利决定卖猪肉。   2000年5月12日,杨洪利在铜仁大清肉菜市场租下一个摊位,开始做起了猪肉生意。最初的一段时间,因为没有经验,杨洪利的生意很差,平均一天只能赚到20元左右。他知道,生意清淡,与自己在为顾客“下刀”时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有顾客需要3斤肉,如果下刀不准,偏差太大,会令顾客不满意。为了磨炼“下刀”功夫,杨洪利每天收摊后,就带上秤和刀,去郊外寻找一种软而有韧性的泥土,把泥土比作猪肉,不停地练刀。如此练习了一个月,在为顾客“下刀”时,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刀法的精确度也得到了顾客的认可。   渐渐地,杨洪利的生意好了起来。他知道,要想使生意更红火,就要赢得回头客,而要想赢得回头客,诚信十分重要。为此,杨洪利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从不短斤缺两。   到了2001年年底,他每月可以净赚4000多元。这时,他一个人明显忙不过来了,为了让事业稳步发展,他招收了一个员工,专门做他的帮手。   在忙生意的同时,杨洪利没有忽视对女儿的培养。他发现,自家里的经济条件改善后,女儿有了变化,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她放学回到家后,不再像以前那样爱做家务事了,也很少看到她在家里温习功课,有时外出深夜才回来。   杨洪利知道,女儿的变化与自己平时忙于生意、疏于沟通有关系。发现了其中的“病症”后,他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决定将卖肉的经验运用到教育孩子方面来。他认为,教育孩子就像为顾客“下刀”,如果下刀准,顾客感到满意,对摊主就会有好的印象。而教育孩子同样如此,如果教育的方法对,孩子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会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就能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这天晚上,杨洪利早早就收摊了,他心平气和地与女儿聊了起来:“爸爸是个粗人,女儿有很多心事或者想法,爸爸都不知道,爸爸只懂得‘下刀’的原理。我最近很少与你沟通,这是做父亲的失职。在育儿方面,我的‘刀法’还欠火候,证明我爱你不够啊!”女儿沉思起来……   自那天晚上谈话后,女儿开始主动和父亲沟通了,晚上也很少出去玩了,还经常将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讲给父亲听,并主动为父亲洗脚、按摩等。女儿的改变,让杨洪利发现,他的“下刀”经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杨洪利决定利用自己的生意经来培养孩子成长。   在一次家长会上,杨洪利了解到女儿学习偏科,并且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按时完成这些缺点后,他针对女儿的学习偏科,采用生意上的“短斤缺两”来启发女儿,让女儿知道,学习偏科就如生意人做手脚,到头来只会毁掉自己;针对女儿不按时完成作业的不良习惯,他采用生意上的“诚信是金”借喻守信的重要性,让女儿意识到,不管是做人还是处世,如果不讲诚信,注定成不了大气候。   杨洪利将他在生意场上学到的经验,合理地运用到教育女儿身上来,起到了令他满意的效果。女儿的成绩在班上由原来的前十名升至前三名。到女儿读高三时,杨洪利依靠卖猪肉,竟赚下了5万多元钱。      舍事业,创事业,陪读父亲供出一个大学生      2002年,杨丽不负父亲重望,以全校第四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女儿如愿考上了大学,杨洪利感到无比欣慰。然而,高兴过后,他却陷入了两难选择:是继续陪女儿去广州读书,还是留在铜仁发展自己的事业?   他想:从小到大,女儿就没有离开过父亲,她一个人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求学,一定会感到孤单的。再说了,女儿一天天长大,生理方面已日渐成熟,如果没有亲人陪在她身边,很容易为了寻找一份情感寄托陷入早恋,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她的学习成绩。想到这儿,杨洪利决定舍弃事业,陪女儿去广州读书。他要让女儿在求学过程中,时刻感受到来自家庭的那份温暖。   然而,当杨洪利将他的决定告诉女儿后,女儿却反对他去广州。她对父亲说:“爸爸,我已经长大了,你就放心吧!你放弃了事业,没有了经济收入,拿什么来供我读书呢?”杨洪利说:“这些问题我早就考虑过了,我打算到了那边还干老本行。我坚信,只要有一双手,到哪里都能生活!”他说完,望着女儿,动情地说:“丽丽,你妈离开我们后,这个家就咱父女俩相依为命了,而你是我的宝贝女儿,我怎么忍心让你一个人在异乡生活呢?我是想给你一个温暖的家啊!”   听着父亲质朴的话语,杨丽感受到了深厚的父爱。她扑进父亲的怀里,流着泪说:“爸爸,我为有你这样的父亲感到无比骄傲!”   2002年9月,杨洪利放弃在铜仁的事业,陪女儿来到了广州。   安排好女儿上学的事后,杨洪利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小区租了间房住了下来。安定下来后,他在天河区石牌村一个肉菜市场租下一个摊位,重新开始了他的卖肉生意。初到异地,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因为对广州这边的肉类市场不熟悉,杨洪利的生意很难打开局面,他的肉摊前,总是冷冷清清的。   杨洪利意识到,必须换一种经营方式,才能在肉菜市场里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道理人人都懂,可是怎样操作才能占有市场呢?杨洪利苦苦思索着。   2003年春节后的一天,杨洪利在陪女儿逛商场时,发现商场里面的猪肉全都作了细化处理,排骨、精肉、大肠、猪肝等都是单独摆放,并且还按不同价格作了包装,供顾客各取所需。这样处理,确实大大地方便了顾客。杨洪利发现商场这一特点后,决定也这样做,这样既可以节省顾客的时间,自己也会轻松许多。而肉菜市场猪肉的价格,要比商场里的价格便宜,顾客自然会选择经济实惠的消费方式。   果然,自将商场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生意上来后,杨洪利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到了2003年10月,他不仅扩大了经营场地,还招收了两名工人给他打工,银行里的存款也是稳步上升。   到了2004年6月份,杨洪利靠卖肉不仅解决了女儿的学费,银行里还有了10多万元存款。这时,他打听到前妻黄秋平因为种种原因,早在两年前就与她的丈夫离了婚,如今一个人过着孤苦的日子。杨洪利想到自己没能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总觉得人生充满遗憾。此时善良的杨洪利,已将前妻曾经的绝情忘得干干净净,他决定与前妻复婚。   父亲比大海还宽阔的胸怀,让杨丽看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心里对母亲的怨恨也因为父亲的大爱而消失。她对父亲说:“爸爸,谢谢你给我一个完整的家!”   2004年暑假期间,杨洪利和女儿杨丽一块儿回了趟老家,将黄秋平接到了广州。一家三口在经历了七年的风雨后,终于再次走到了一起。   后记:   2005年春天,杨洪利和黄秋平办理了复婚手续,现在一家三口生活得温馨幸福,其乐融融。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年关将近,灌香肠生意红火,猪肉销售开始进入旺季!
年关临近,腊味飘香。不少市民就开始灌香肠、熏腊肉,猪肉销售开始进入了旺季。记者走访了一些农贸市场,发现售卖猪肉摊的灌香肠生意非常红火。
小雪节气刚过,天气渐渐寒冷,就到腌腊肉、灌香肠的时节。在农贸市场内,售卖猪肉的摊主们正忙着为来灌制香肠的市民配料、切肉、绞肉。灌香肠的费用每斤在2元左右,包含猪肠衣、调料费和人工费,猪肉则由顾客自己购买。
摊主:几点就有人过来了?七点。一天能灌多少斤?一天灌几百斤肉,千把斤肉。总共灌万把斤,一万多斤,最忙的时候,就是11月份。
摊主边忙边告诉记者,随着灌制香肠做腊肉的市民逐渐增多,猪肉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相比而言,适合做香肠的猪肉销售畅销,但猪骨头却出现了滞销的情况。
摊主:一天两头猪,大概在500来斤肉。灌香肠一天能卖出多少斤?一百多斤。猪肉价格有没有涨?涨一块一斤。现在主要是骨头不好卖了,骨头便宜了,肉涨了,骨头现在排骨十四五、杆骨就十三。
每家灌制香肠的摊位旁都排了一大溜人,大家都认真挑选称心如意的肉块,大家都说感觉不灌点香肠就没有年味儿,而且香肠特有的味道也是很美味的。
市民:我买了30多斤,用来灌香肠,这个看天,天好就能灌。天气要好,十几天,二十天就可以了。我挑的不放辣椒,放点盐、糖、白酒,就放这个。
市民:这个季节,香肠好吃一点。小雪过了,它是一个节气。你灌了多少钱的香肠?我灌了500块钱的。
市民:因为挺好吃的,每年都灌,基本上都灌,小孩子都喜欢吃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10月中旬,桂林市象山区查处了一起问题猪肉案件。位于平山街道办老村的一家养猪场,死了27头肉猪,总重约2000公斤,老板将部分死猪分解准备运往市场销售。接到信息举报,象山区食安办与多部门联合查处,阻断了这批问题猪肉流入市场。事实上,从生猪的养殖、屠宰加工,再到市场销售,关于猪肉安全的监管,各个环节都有一整套相应的机制。然而,无论从近年来执法部门查处的情况,还是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市场上仍存在销售问题猪肉的现象。有统计数据显示,桂林市区平均每天消费约1500头生猪。猪肉,是百姓消费的重要食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乎群众的健康利益。如何从源头上控制问题猪肉流入市场,扎紧猪肉食品的安全篱笆,这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10月21日,全州县黄沙河镇马路边的两个流动猪肉摊点,经全州县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确认,这些猪肉并非由定点屠宰场加工,来源不明。被查处的问题猪肉10月10日下午6点40分左右,已是下班时间,象山区食安办接到举报电话,对方称位于平山街道办老村的一家养猪场发现一批死因不明的死猪,饲养员正在对死猪进行分解,有可能流入市场。“这些死因不明的问题猪肉,一旦流入市场,后果不堪设想。”接到举报后,象山区食安办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当晚,由食安办牵头,联合区食药监局、农村工作局、象山公安分局和平山街道办等部门组成了联合调查组,迅速前往平山老村调查。象山区食安办副主任唐拥军说,当晚7点半左右,联合调查组到达老村的这家养猪场。“我们到场时看到,养猪场的员工已经分解了14头死猪,被分解的猪肉铺了一地,部分猪肉正在准备装车运往市场,被我们当场拦了下来。”经过现场核查,这家养猪场一共死了27头肉猪,总重约2000公斤,损失近10万元。唐拥军说,这是一家家庭作坊式的养猪场,养殖规模并不大,除了死亡的肉猪外,还剩下20多头猪。“老板说是为了弥补损失,这才有了分解死猪运往市场卖的想法。”了解情况后,执法人员当场向养猪场的相关人员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告知其销售死猪肉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危害群众的生命健康。在经过宣传和教育后,该养猪场负责人主动放弃了将死猪肉进行销售的想法,并承诺配合工作组接下来的处理工作。随即,联合工作组人员对现场死猪进行了清点,并选取了一处远离住宅、道路和水源的地点,对死猪进行了深埋并消毒。当所有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忙完,已是次日的凌晨零时。唐拥军和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所幸问题猪肉被成功拦截下来,没有流入市场。”但是,在这一起成功截断问题猪肉流入市场的事件背后,却是近年来不时出现的执法部门打击问题猪肉的新闻,这从侧面反映出,问题猪肉始终没有被彻底地杜绝。去年5月13日凌晨,桂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公安部门联合执法,端掉一家位于甲山鸡鸭家禽批发市场内的非法屠宰窝点,查获33头母猪,重约13000斤。据了解,此窝点是该市近年来捣毁的猪肉量最大的一处非法屠宰点。根据执法人员的介绍,该非法屠宰点的老板姓李,平乐县人。这33头猪全部是头天晚上从广东阳春市低价购买而来的,都是当地养殖场淘汰的老母猪,屠宰之后打算当成普通猪肉送到市内的菜市。对于这一私宰点里查获的母猪肉,执法人员称其来源和肉品安全卫生都无法得到保障,并将查扣的猪全部送往动物无公害化处理中心进行了处理。不仅是在屠宰加工环节发现有问题,在市场销售方面,执法人员也曾查获过问题猪肉。去年1月27日凌晨,桂林市工商、公安、商务、水产畜牧兽医局等部门联合行动,重点对西门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在将近2个小时的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当场查扣了一批未经检验检疫的猪肉约300斤,通过追查生猪肉的来源,发现这批猪肉虽来自灵川一家定点屠宰场,但未经检验检疫就上市销售。日凌晨,市商务、工商、动物检疫、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突击检查西门市场猪肉行,执法人员查扣了约40斤重的猪肉。经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调查确认,这些肉是出自一头病害私宰猪。由执法部门查处的情况来看,从养殖场到屠宰加工,再到市场销售,这些环节都曾出现过问题猪肉。10月21日,全州县食药监局对黄沙河镇农贸市场内的部分猪肉摊点进行抽检。私屠滥宰滋生“问题肉”根据我国实施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除外。在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屠宰的生猪,经过检疫后准予上市的猪肉被称为放心肉;未在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屠宰的生猪,以及虽然是在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屠宰的生猪,但未经检疫就上市的猪肉,均被称为私宰肉。“私宰肉进入市场,首先会扰乱猪肉市场的正常秩序,更为关键的是,私宰肉的安全没有保障,直接威胁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州县食品公司副经理邓文林说,这是国家实施生猪定点屠宰制度的初衷之一。全州县食品公司下辖18个定点屠宰场(点),是该县唯一合法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据统计,该县每年定点屠宰的生猪量约16万头。邓文林说,现在私宰的现象已经很少,但在一些稍微偏远的乡镇,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带,仍存在少量的私宰肉偷偷销售的现象。10月21日,记者在全州采访期间接到当地群众举报,在黄沙河镇有两摊来源不明的猪肉在销售。当天早上8点30分左右,根据这位知情人的指引,记者来到黄沙河镇。这两摊猪肉摆在国道322线路旁,黄沙河农贸市场的旁边。两条板凳,再加上一块案板,就成了一个猪肉摊。记者看到,两个猪肉摊都是以卖猪头骨、猪耳朵为主。在记者观察的半个小时里,不时有群众在此买肉。“这两个猪肉摊在黄沙河卖了有些年头了,也不是天天来卖,每天每个摊位卖约200斤的肉,听说这些肉是从临近的湖南省珠山镇贩过来的。”这位知情人介绍。了解情况后,记者走到猪肉摊前,以顾客的身份与摊主聊天。当记者问及猪肉的来源时,一名女摊主支支吾吾不回答,再问到他们是否有相关的检验检疫证明时,两个摊主都开始警觉起来。随后,记者向黄沙河镇食品站和全州县食品公司确认,这两摊猪肉确实没有经过他们的屠宰场加工。当天上午9点20分左右,记者将这一情况反映到全州县食药监局。该局执法人员约10点20分到达现场,但此时两个临时猪肉摊的肉已经卖完,摊主已经离开。关于桂林市区的私宰乱象,《人民日报》曾在2011年7月发表过一篇调查报道。根据该报道描述,彼时,桂林某些村屯把生猪私宰当成主业,每天私宰量达300至400头。按照每头猪200斤肉计算,每天出现在市场上的私宰肉在6万斤至8万斤之间。这些私宰肉鱼目混珠进入了市场,走进了消费者的菜篮子。邓文林在县食品公司工作了10多年,他说此前公司也有专门的执法人员,打击市场上的私宰肉销售行为,后来这一职能逐渐回归到工商、商务、水产畜牧等部门。“私宰猪中,有相当部分是含有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残留猪,或是病死猪、注水猪。”邓文林说,这些私宰猪一般来源于一些小型的养猪场,或是养猪散户。桂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曾维军告诉记者,经过近些年对私宰猪肉的大力打击,桂林市场上流通的私宰猪肉已经大幅下降。目前仍有少量的私宰猪肉,大多数是流向了城中村的小型农贸市场、路边店等食品监管薄弱区域。而非法屠宰点多数设在城郊结合的地区,且多藏身在租赁的厂房或者是老旧瓦房住宅里。(记者 周绍瑜 文/摄)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把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您举报的是:
请选择举报的类型(必选):
色情广告假冒身份政治骚扰其他
您可以填写更多举报说明:
新华社记者看广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宁猪肉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