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父母买房,又被说啃老族吧.我这么年轻,我能怎么办

话题:专家解析啃老族现象第149期
日 上午10点
除了经济学以外,还包括社会学、伦理学,还涉及到子女的教育、亲情等等更复杂的东西。所以今天请到两位从其他的方面角度给我们进行深度的剖析,希望得到其他的启示。首先还是请李萍教授对“啃老”现象说一下,因为我们知道一个数据,大概七成的人都是花父...
这个数据我听说后,我想有这样几个想法。第一就是这个数据它本身的可视度有多大,因为任何一个数据的调查一定是在人群抽样是随机的,涵盖面是科学的。比如说在网说做调查就很难说是科学的,有条件上网的,经常上网的至少是高中毕业,另外多数是城镇的人口...
其实还是比较现实的,相关的报道确实有一些分析过这个情况,因为现在上网的人不能代表所有的人,但是毕竟代表年轻人。
分析人的因素也注意到确实不是全体中国人,至少是当代网民。就可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网民有70%以上的倾向“啃老”或者是让父母提供资助。我觉得存在的客观因素有这样几个:
一个就是现在网民相当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在培养教育他们过程中,事实上经济状况收入要远远好于他们的祖父母辈,所以家里有积蓄,这有个体差异,但是也高于祖父母辈。第二不是子女主动要,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从小对孩子的管教是特别体贴入微,...
第三就是网络上一旦形成一种舆论,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大家都这样说,事实上就觉得这个观点对了。在事实价值判断当中人们舆论都是这样的,大家都是这样认为,至于是不是对都不说了,而是人们是不是都这样说,很可能把是不是这样做,这样做对不对就不...
接受这个观点,到底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讲是不是合理,我个人感觉,应该是包含不合理的方面。当然既然存在面那么宽,而且主要是存在年轻人,任何一个社会青年人总是代表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年轻人广泛接受肯定是有合理的层面,不能笼统一概说不合理或者是全...
不合理的层面在哪?不合理的方面应该因人而宜,虽然大家普遍说房价比较高,个人的收入有限,而且中国人普遍希望拥有自己个人住房,种种的考虑使很多人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希望有房买房。民众心理即便是一种社会趋向,我们每个人仍然有一个判断,你的财力如...
比如说父母给你10万,你分成3份,3万留给父母备用,比如说不时之需,意外之用;4万是你向父母借的,一定是以后还的,再3万就是无偿接受父母的援助,这样比较合理,既减轻父母的负担,又有自己行为的担当,我觉得这样是不是更好一点。
总结一下刚才李萍教授的发言,首先是从数据的可信程度来分析,因为之前李老师也做过相关数据的尝试,社会学的调查方法的应用。李老师刚才又讲了一些关于“啃老”理想化的建议。
图片: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教授李萍畅谈“啃老”
图片:李萍:接受这个观点,到底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讲是不是合理...
在你看来对于七成网民支持花父母的钱买房这个事情觉得它有合理的成分在里面。曹老师对于这个现象是怎么看的,我们稍候再谈“啃老”其他一些意见。
“啃老”现象我看过,理解但是不主张。所谓理解,我觉得既然“啃老”现象有70%的人赞成“啃老”肯定是合理性,我理解。主要有三点:第一就与出于各种现实的考虑要“啃老”,比如说经济上的压力等等,或者是更划算一些,经济上的计算,他可能“啃老”,要...
第二,“啃老”肯定和中国人传统观念有关,父母的钱就是我的钱,中国人传统来讲就是以家庭为本,也是以家庭来应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这是第二点。
第三,“啃老”也是不公平的。父母的积蓄是他一辈子的劳动所得,他一辈子辛辛苦苦积累这么多钱,同时也是整个成长过程,父母费了那么大的心血,你成人了,你有了独立的生活能力了,从公平这个角度你应该想着怎么回报,怎么为家庭做贡献的问题。而“啃老”...
第四,现在的老年生活是很丰富的,我们要尊重老人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选择。现在老人和以前不一样了,老人在家里养老,现在社会慢慢进入老龄社会,老人选择生活空间很大,比如说他的爱好就很多,他想去旅游,想去摄影,我岳父就是这样的,他特别爱摄影,他今...
如果我们“啃老”,父母爱都是无私的,他们给你以后他的选择少了,他没有能力做他更喜欢做的事情。所以从尊重父母的个性选择来讲是不好的。我理解这个现象,但是我不主张这个现象,但是这还不是实质问题,最根本的实质问题,我们买房“啃老”这样一种行为...
什么意思?我们买房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个计划,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目标是有很多的,有很多很多的追求,买房这样一种需求,这样一种行为合不合理?是合理的,和人生的目标,人生的计划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我想留学或者是想再深造或者是想干别的什么...
所以我们考虑买不买房,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人,独立的成人,我们有自己的独立计划,人生计划,我们买不买房就要放在整个生活计划里面考虑是不是合理。第二,怎么样达到这个目标,按照我的生活计划里面,我要不要买房,买多大的房,我去选择实现这个计划...
如果我选择买房,在什么地方买房也要选择,我如果买房缺钱,我怎么样付我的首付也有很多的选择,一个是国家给予补贴,这是社会福利;第二银行有贷款,你可以贷款买房,当然我们可以向父母要一点钱,让父母资助这也是一种选择,这些选择都是没错的。但是你...
总而言之,不论是“啃老”也好,贷款也好,和朋友借款也好,无论怎么样我觉得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可以作为衡量它是否合理,包括“啃老”是否合理,包括其他的行为是否合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买房要有利于自己,实现自己的计划,你买房肯定是为了自己生活...
回复:总而言之,不论是“啃老”也好,贷款也好,和朋友借款也好,无论怎么样我觉得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可以作为衡量它是否合理,包括“啃老”是否合理,包括其他的行为是否合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买房要有利于自己,实现自己的计划,你买房肯定是为了自己生活...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从这个角度来说“啃老”合不合理?它也不是绝对的,我不主张,但是它也是我们选择之一,我们要注意我们“啃老”的时候,就像我们所说的我们要尊重我们父母的选择,我们要体会到我们父母一生的艰难,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父母有一个幸...
图片:房谈正在进行中
图片:中国人民大学法伦理学副教授:曹刚
图片:曹刚:我想站在30岁以下年轻人的角度立场来看问题...
图片:主持人近照
我需要沉淀一下,因为两位老师讲的逻辑必须要很快理顺。刚才曹老师从各个方面把“啃老”的观点说得比较透。下面换两个角度来考虑,第一是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考虑;第二是从老人的角度来考虑。现在结婚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结婚一定要买房子,我觉得这是现在...
再推导就是做父母的必须给我提供,极端的人甚至会想到这是父母应该做的,尤其是在中国中小城市,像北京因为现在毕竟房价太贵了,即使他们有这个想法也不会这么偏激的提出来,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我觉得刚才曹老师有一点说得特别好,就是和人生目标有关...
我感觉其实从买房“啃老”现象其实是众多现象的一个折射,中国之所以能够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别的国家不同程度也会有,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这种现象就非常少。
为什么?因为已经通过学校教育、制度形态已经普遍形成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比方说他做什么工作,他选择什么配偶,他是不是买房,在哪买房,就像曹老师说到这是人生的决定,人生的目标,基本上是他个人意愿发生主要的作用,所以一般...
因为父母帮你是有代价的,一方面就像曹老师讲到,由于我们过度向父母索取影响父母的幸福度,不管父母钱再多,拿走一部分量也减少,原有的父母计划也可能受到影响。由于你大幅度、大额度向他借,安度晚年选择项就减少了,如果我们有责任心可能会感到自责。
回复:家长可没让你们自责。
最主要就是这个行为,由于向父母大额度接受资助,事实上就模糊了作为成人之间平等自由的关系。既然我们欠父母那么多,一下子给我们援助了30万、50万,我们还有什么不听父母的。比如说我们和谁结婚,要不要孩子,可能都要听爸爸妈妈了。我们就没有想到光接...
即便我不向父母借钱,我生不生孩子父母还得管,很多人还会这样说。但是有了实际的行为以后,父母对于我们未来生活的干预紧密渗透很可能就变成现实,而且是永远摆脱不了的现实,这有可能影响未来夫妻生活等等。比如说未来买房缺钱向父母借钱,父母一下子既...
你考虑到个人的偏好,比如说小区的环境,房子户型,以及离你上下班的距离,这下不行了,父母作为最大的债主意见就会优先考虑,买房就会成为鸡肋,你没花多少钱买房子,但是不是你喜欢的。
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尤其是30岁往下的人,不管是单身还是结婚,他们很烦的事情就是所有的都要听父母的安排,多数成人来讲对父母亲是感情上的一种沟通和依赖,但是确实是希望得到成人应该得到的尊重。
还有现在的消费观念,比如说大家觉得作为年轻人,我旁边的人买房子我也要买,这是一个普遍的风气,曹老师你对现在30岁之下的人买房子的事情是怎么看的?因为我记得曾经有过一次我们有一位同学说到买房子,很惊讶地说怎么这么年轻就买房子,刚刚毕业。
我想站在30岁以下年轻人的角度立场来看问题,我想想买房,健康这是人最基本的需要,所以买房是绝对无可厚非的,而且对于年轻人,自己独立进入社会来说,买房是追求和实现其他目标最基本的保障,如果居无定所,那么他就很难做到他计划的很多很多的东西,所...
所以我觉得买房对于进入社会,对于自己以后各种各样的生活的安排和追求,这是必须的,无可厚非的一种。
第二,为什么买房大部分又在“啃老”,其实我们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如果要去分析,比如说能让一个社会上的人买得起房,住得起房,恐怕不是一个家庭的责任问题,那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政府和家庭、个人,都应该共同承担起这样一个责任。
任何一个家庭,如果要纯粹承担买房,就无法抵挡风险,这个社会是很脆弱的,所以这样一些功能社会上都已经分化了。比如说政府现在已经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我觉得这是已经注意到很多人买不起房的现象。其他的一些包括房屋补贴也是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这样...
所以我觉得从年轻人,大部分70%、80%都是在“啃老”,你要去追溯原因,只追溯年轻人观念上的原因是不公平的,因为他有深层的社会的原因,社会结构的原因,社会制度的原因,目前的一些政策、法律上的原因,这样一些原因是年轻人每一个个体所左右不了的东西。
如果说我要买房,但是我如果不“啃老”,我就买不起这个房,我买不起这个房,我没地方住,我到处去租,就会影响我的工作,就会影响我的学习,更何况我还有比现在的工作,现在的学习有更远大的计划。所以我觉得“啃老”现象要做深层次的分析。
第三,对于年轻人“啃老”,也并不意味着他不孝顺。也就是说进位家庭的关系和其他的关系并不是完全一样,它还有一种情感上,血缘上的东西,不讲回报,在这样一种关系当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很无私的,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也会通过很多很多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自己肯定是不“啃”,跟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一样。因为我是70年代后期的人,我的同事应该是80年代的人。其实买房子的背后不同年代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70前,70后,80前,80后,我觉得更大的区分就是80前后来分。
我们这些人也有兄弟姐妹,但是不多,因为那个时候正好是在计划生育前后,所以可能还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比较多一些。我周边的一些朋友说买房子花父母的钱不是太多,我们这个年龄段可能也就是50%左右,而且这种人也是一部分的,比如说父母给一部分首付。因为...
但是从观念上来讲,我们这一代人还是愿意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我觉得现在讲年轻人不是特别准确,可能是哪一个年龄段对于买房的观念有所区别。现在比我小4、5岁,或者是5、6岁的弟弟妹妹,他们面临的压力更大一些,因为现在的房价水平,别的地方我不知道...
而且他们的父母在50岁上下这个年龄段,他们真正攒钱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时间,因为刚好在他们事业黄金时期,也就是90年代左右,那时候收入水平也不是很高,而且上个世纪末正好赶上国家改革,有一批下岗职工,他们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严重一些。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消费观念上的问题,还是从年轻人的角度分析,有没有消费浮躁的因素在里面?比如说现在买东西很多看的都是品牌,李老师也是管理哲学的教授,对这方面肯定有一些研究。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消费观念上的问题,还是从年轻人的角度分析,有没有消费浮躁的因素在里面?比如说现在买东西很多看的都是品牌,李老师也是管理哲学的教授,对这方面肯定有一些研究。
研究说不上,有一点生活感知。我觉得消费浮躁可能不是年轻人的事,在中国普遍都存在这个倾向。有一个外国记者说中国是一个大变革时代,在这个土地上你能看到从19世纪到21世纪所有的现象。
在消费上可能也是,有的人可能是过着21世纪的生活,全部都是电子化、高科技化,有的人还过着19世纪非常原始的农耕生活状态下。但是同在一片蓝天下就会有影响,比如说模仿的氛围。特别是在中国意识当中,特别强调平等的观念,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之后,一直倡...
所以单方面倡导平等,忽视生活当中必要的分层,比如说人们职业上的分层,经济的分层,消费的分层,富人消费穷人就会想凭什么你买这么好的东西。消费浮躁我认为是当代中国社会普遍的现象,不是年轻人的问题。造成这个现象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有政治...
回复:所以单方面倡导平等,忽视生活当中必要的分层,比如说人们职业上的分层,经济的分层,消费的分层,富人消费穷人就会想凭什么你买这么好的东西。消费浮躁我认为是当代中国社会普遍的现象,不是年轻人的问题。造成这个现象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有政治...
比如说过度强调男女平等的时候,让女人从事一些根本不利于女性生理状况的工作,比如说女铁人等等现象的宣传,现在经济消费上也是。比如说买房,为什么大家买房的呼声这么强烈?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确实要居有所安,居不一定都是住自己的房子,完全...
但是中国有很多的渠道压缩到唯一的渠道,就是买自己的房子才是踏实的。因为现在租房市场不太规范,房东也不是非常有职业道德的人,想赶你就赶你,想涨价就涨价,所以租房市场非常乱。建房委员会,民间团体政府又是不支持的,前两、三年北京、广州有一些民...
就像做产品有传统的店铺销售,也有直销,直销至少可以把产品流通很多环节取消了,商品的价格就下来了。房子也是,一定要经过开发商的环节,开发商会把其中相当的利润取走,这样到了消费者购买的时候,房价无疑会高出很多。但是如果我们同意或者是通过市场...
年轻人除了买房的选择还有其他的选择,就不会变得很急躁,如果大家有很多的选择不一定买房,房价也不会上涨这么快。正因为需求量很大,所以涨才会有人接盘,如果没有人买没有办法涨。
就是买涨不买跌。
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选择更多一些,可以共同建房,还有别的渠道,如果选择之多,为什么我们都来迎合或者是来接我们开发商的盘?我觉得就不一定了,我们年轻朋友要解决住房的问题可能选择也多一些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就是受到社会舆论的引导和其他观念的影响,你刚才说到的两点冲突就是在地域上的不平等和收入经济不平等两者之间的产物。曹老师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的呢?
我觉得消费浮躁还不是中国社会的现象,是普遍社会现象。以前的观念都是节俭,现在社会在推动社会产生的不是节俭而是消费,在消费领域就是浪费主义,这好像变成现代社会的一种特征,当然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中国社会不可避免,所以我觉得消费浮躁确实...
但是我们觉得消费还是要有合理的消费,这才是一个正确的一种消费观念。但是什么才是一种合理的消费这是一个问题。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合理的消费,我们每进行一种消费活动的时候,产生一种消费动机的时候,你要去反省它,对动机活动本身进行理性上的一种反...
经过反思以后的购房,就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但是你用什么去反思,你要有标准,一个合理的标准的反思才会导致合理的购房行为。所以我想一个什么样的标准?现在我们之所以大家很浮躁,消费的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被动的,被刺激起来的一种行为。而且刚才谈到...
但是他们可能缺乏自己追求的一种比较崇高的目标,他们已经不崇尚“崇高”二字了,逃避“崇高”了,也逃避责任了,而且他们的消费更多的是在物质和时尚层面上的消费。他们不再去寻求一种精神上的那样一种需要,恒久的、心灵上的快乐,这样其实它和现在消费...
因此他们很多的消费行为,我们可以问他们一句,如果你们真正再过几十年,再去反思,你会说这样一种行为,这样一种消费是理性的。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消费的欲望总是被扩大的,但是要永远记得一点这个世界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你作为独立的一个自我去追...
说一个小一点的例子,每个人都想有车,就造成北京堵车的现象。
如果不理性思考,最后能够得到什么,这是一个标准,你要想资源的问题,要想人和自然和谐的关系。第二80年代的人消费说钱是我挣来的,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但是无论怎么自我,你都是社会中间的一个存在,你有...
第三,什么才叫个性?80年代后“啃老族”他们追求的东西可能更多是个性的东西,更多的可能是随意性。但是我觉得,人的个性,其实做到最高境界就是做一个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绝对不意味着你行为的一种韧性,一种随意性,它是经过理性化、社会化以后的超...
尽管说消费的浮躁是现在社会的一种现象,但是我们的社会就是要走出这种东西,其实现代社会我们也在寻找走出这样一种困境。就像现在所分析的一样,对于人生的终其目标,我怎么买房进行计算,是银行贷款好还是到爸爸妈妈那拿钱比较好,这是理性的,我就是花...
他只做事实感性的判断,不做价值理性的判断。
其实说得非常精彩。我们再拉回到我们的主题,从老人的角度来看,从另外一代人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比如说从子女的教育,我觉得像父母这一代人也面临着这样一种困境,你们对这种困境是怎么看的,从老人的角度分析。
孩子去商店买东西我就跟他讲过这个观念,你生下来的时候你什么都没有,你现在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给你的,妈妈给你的,以及社会很多人分工劳动创造出来的,所以你的要求能不能满足,取决于你是不是合理的要求,如果是我就给你买,如果是必要的学习文具毫无例...
会不会有效果,10年、20年买房会不会向我开口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这种影响,应该多少会有一点。
其实像这种比较理性的,或者是更深的爱的教育可能是曹老师前一个问题提出来的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我的很多朋友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买房确实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从他们感觉觉得这是人生自我实现的一个层面。我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终极或者是更高的...
如果说到年轻人以及相对应的老年人,年轻人分成70后或者是80后,那么他们的父母也对应着,比如说分别对应的是是40多岁,50多岁,这两个年代的人他们分别出生在50年代,早一点是50年代,晚一点是60年代初期,这两个年龄层的父母,成长过程中基本上是和中国...
最初的时候曹老师就讲到啃不啃老不意味着孝不孝顺,造成很大的问题不是现在的子女,而是父母们。我在03年做全国调查,全国的生活意识和道德意识,其中两个问题是和中国孝相关的问题,我们把孝分为三个层次,一个就是传统观念所主张的对父母的言听计从,父...
这三个层面上是中国传统上孝所涵盖的三个层面,孔子有比较深刻的阐述。事实上我们发现,这三个层面在现代中国人当中,绝大多数人选择只是其中第二项,也是赡养父母,第二个层面对父母的尊重,听从父母的意见以及回馈父母的内容已经非常少了,只是日常起居...
我在04年去郑州讲课的时候,郑州很多朋友请我听豫剧,在河南非常流行,它讲什么情节?讲一个发财的人,给父母配专车,给父母买房子,让父母生活很舒服,但是他非常忙,和父母聊天的时间都没有,父母非常孤独。这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给父母创造很多物质上的...
相当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也是停留在这,子女给父母的回馈也是停留在这。现在从父辈来讲,父母也没有给子女贯彻比较全面丰富的孝的观念是什么,孩子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物质上的反馈上,父母养了我,花了金钱不容易,等他老了不能动了,在物质上反馈他,没有想到...
所以孝的观念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严重地萎缩,由原来丰富的内涵萎缩到仅仅是物质上的替换或者是弥补国家所提供的社会福利不足的功能,仅仅是停留在这个阶段。我个人认为这个现象,就像刚才曹老师讲到很多年轻人当中表现的问题,我们放开一点到社会层面,甚...
曹老师是怎么看的?
我想站在父母的角度,儿子跟我要钱怎么办?如果我儿子要买房,或者是提出其他的要求。
他会主动提还是不提,还是你主动提?
我也可以主动,就要看主动什么事情,不一定是买房。如果是小孩在生活中间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我会尽力给他提供资助。第二如果孩子在他生活中间碰到不可预料,不可支配的风险,而导致生活陷入困境,我也会倾我的所有给他以资助。自从我自己有了儿子以后...
第三,如果他还是跟我提出要求,我就会告诉他你成人了,你问我要就要问问你对家里做了什么贡献,问社会要你就要问问自己对社会做了什么贡献。也就是说你要自己去创造财富,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我就会这么对待小孩对我提出的一些要求。
这都体现了父母的爱,但是这种爱绝对不是溺爱,而是有度的。就是让他能够过上一个幸福的生活,让他能够自主的去选择自己幸福的生活。让他能够作为责任主体来承担他选择生活的责任。
李老师好像不是这样是吗?
曹老师讲到从个人的立场来讲,我孩子现在是初一,才12岁,如果他将来22岁,32岁的时候,向我开口借钱买房,我会感觉非常悲哀,我的教育是失败的。为什么?第一他的经济收入状况无力支撑他想过的生活,这是一个失败;第二他既然这么大了,完全独立了还向我...
但是如果他做投资开口向你借钱你肯定会给的?
他投资会让他还的,他投资买股票、买基金,既然是有盈利当然要分成,加重他的责任,如果给父母要钱就没有责任感了。初一的时候我就给他每个月50块钱的零用钱,我就教育他10块钱以内的东西不能向我开口要,比如说买笔买本,他就会好几支笔一起买。
我们再回到我们最初的主题,就是7成的网民赞成花父母的钱买房子。刚才两位老师也提到社会方面的问题,讲到社会方面的问题,比如说买房子这件事情,涉及到最核心的观点就是现在房价太贵了,是不是年轻人就一定要买房子住。
比如说宪法早就赋予我们的地域权,但是还有户籍的限制,我在北京买房目前法律制度没有限制,我通过买房就是虚拟的北京人,虽然在北京市人口统计上不是北京人,我通过买房就假造了一个现象我是北京人,比如我去深圳买房就融入了深圳,虽然我未必是实际的深...
从我的经历来讲,我从记事开始就搬了好几次家,那个时代是因为分房各个方面的历史原因不一样,搬了好几次家,到最后父母都没有一套自己的房产,可能到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才有自己的私宅,祖上留下来的房子。但是现在拥有自己房产的速度在极大的上涨,对这个...
这是一种社会进步。我觉得租房都是解决人类最基本的住的方式,但是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住宅,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所以为什么财产权是我们所说一种人权?财产里面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房屋,就有了我们的不动产,以前说到“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所以...
以前我们住房都是单位分配,那个时候是单位的房子,现在10几年、20年有大量的个人的住房,这是我们社会改革进步最基本的表现,人作为一个自主的存在,受到了尊重,受到了承认。
这的确是进步。但是房子不是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呢?
对私有财产的拥有必须是正当的,或者是通过劳动得来的,或者是通过交易得来的。你要是通过别人的钱买的那就是属于别人的。
包括洗钱那应该是属于特例。
因为我们说财产,本身这个财产权就是正当的,权利本身就是一种正当的利益才会赋予你权利。
我觉得可以这样考虑,我们做一个横向比较,比如说和欧美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相比,我在日本生活两年,我认识的日本朋友有自己独立的建筑的,日本人的梦想就是建独立的楼,一家独立的院子,有这样的房子人在日本也算有钱人。但是日本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买公...
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住房,是租房子。和我一直有书信来往的日本人,他56、57岁了,他一直都是租房子,他的收入状况到死也不会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人家有一定比例没有房子的人并不意味着我们也要有一定比例的没有房子的人。为什么这么多愿意拥有自己的房子,刚...
很多人想买房子,正因为想买而买不了造成买房的浮躁和对房产商的怨恨。为什么他那么想买房,甚至刚刚大学毕业的人,租几年的房子很正常,攒几年的钱,无论是经济的角度还是个人负担的角度来讲都是合理的,为什么刚刚走出校门就想买房,我觉得就是心理预期...
很重要就是咱们中国人生活当中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初中就住校或者是大学住校,我们都是住集体宿舍。和国外不一样,包括发达国家宿舍都是单间,习惯单间就会考虑经济的因素,中国长时间都是集体宿舍,他已经很厌倦了什么东西都被别人监视,...
所以他把等待的预期极度压缩,本来住过单间房子,觉得换一换口味两、三个人住一间房子未必不可,也可以互相交流。
前一段时间很流行,很受大家关注的电视剧就叫《六人行》说的就是合租的故事。
我感觉就是预期太强,我们私人的空间,包括在家里面,很多家里面当然家庭条件好一点,住房条件允许孩子一般有一个单间,但是相当部分孩子没有,或者是兄弟姐妹共住,或者是父母溺爱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甚至和祖父母住在一起,从来没有获得过独立的空间。当...
第二点,刚才曹老师也提到个人的权利要有社会的保障才能落实。现在法律赋予的权利很多,但是落实得并不多见。在西方国家要有一个空间就确实是他私人的空间,警察没有正当理由绝对不允许进他家,包括一般的外人都是一样的。可是在中国你有了房子就有自由了...
即便是这样,没有房间空间就更没有了,比如说租房子,房东恶劣说赶你就赶你,要拿东西都不打商量就进来了,所以这样未必能得到自己的财产权,未必得到政府立法、司法机关有效保障。即便这样,相对于租房保障程度要高一点,而且现有的保障当中其他权利未必...
每一次主持人结束的时候要做很多的总结,今天我决定不总结了,让大家仔细体会一下两位老师的话,今天的房谈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两位嘉宾来到我们焦点网作客,也感觉各位网友。
内容:请在此输入问题详细的内容描述
马磊:马磊:马磊:马磊:马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啃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