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排放假,也要搞“如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今日舆情解读:让假期成为国人实实在在的福(转载)
_百度宝宝知道
今日舆情解读:让假期成为国人实实在在的福(转载)
嗲声奶气童稚话
宝宝1岁2个月LV.11
  今日舆情解读:让假期成为国人实实在在的福利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手机看新闻
【字号大中小】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何新田 朱玉萍
  一、热点事件概述
  综合今日舆情数据,今日舆情热度最高的事件是“2014年放假安排将发布”,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是腾讯新闻:“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公布”。截至今日13时,“2014年放假安排将发布”相关话题位居今日舆情热点排行第一位,已有超过540万网友参与讨论和超过50万条网民评论。
  今日舆情热点: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通知
  12月11日晚,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根据该通知,《通知》规定:2014元旦放假1天;春节放假、调休共7天。五一劳动节放假、调休共3天。国庆节放假、调休共7天。其余假日都是“赶上哪天放哪天”。
  值得一提的是,春节放假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这与以往除夕就开始放假有所不同。国务院昨日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第二条第二项修改为:“(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修改前为“(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修改后,除夕将不放假。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于日由原政务院第一次发布,分别经历了1999年9月、2007年12月和2013年12月的3次修改。
  二、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各类媒体报道走势图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2014年放假话题一直是近期网络舆情热度比较高的热点话题。随着不同版本的“放假方案”出炉,更是推动放假话题相关舆情热度的持续升温。12月11日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一经发布,就受到来自网络和媒体的强烈关注,网民讨论更是热烈。当天话题相关网络新闻迅速超过3000条,相关微博从10日的1万条左右一举突破19万条,舆情热度呈现急速飙升。
  截止到今日(12月12日)14时,此话题相关网络新闻已超过6600篇,相关微博超过31万条,与放假相关的微博话题累计数据超过500万条。数据显示,此话题相关舆情热度仍然在持续升温。
  三、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网友热议:
  支持:过去除夕一直是不放假的
  一鸣的蛛丝马迹(上海人才有限公司团委书记):我也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等于无形中多放了半天假,基本上企业都是中午就开始放假了,不是挺好吗?
  土豆姐姐冯小燕(涌泉居(靖边)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董事长):除夕下班后回家团聚也挺好。
  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者):过去除夕一直是不放假的。除夕放假是我们07年为文化部做节假日论证时,我的老师刘魁立先生提出来的(参见《中国节典》),当时我曾提醒说,这样可能会让许多人事实上少一天假,但因为除夕的民俗意义重大,权衡再三还是列入了法定假日。多年实践证明,除夕不列入法定假日,老百姓反而能得到更多实惠。
  戴假发的南瓜st(时代周报特约评论员):有些人什么都反对,除夕夜不放假是什么意思,你平时上夜班吗?可能让你没法回家过年吗?很多单位和企业二十六七就开始轮班,家远的已经提前走了,这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儿。
  祝佳音(知名游戏人):等等,我怎么记得四五年前除夕明明就是不放假的?外地同事默认提前就跑路了,北京同事默认不想来就不来,想来的反正中午也就放假下班回家了……
  反对:这个规定不够人性化
  吴钩(历史爱好者):春节(含元宵)假期要是从小年(腊月二十三日)开始放假到正月十六结束,也不过二十来天。给最大的传统大节放二十多天假,天会塌下来吗?社会会乱套吗?经济会衰退吗?现在东挪西借才凑成七日假,太小家子气了。
  马伯庸(作家):原来除夕放假初七上班。有无年假都可从容过年,有年假的还可机动安排假期,休初七或十五。现方案里除夕虽然不放,但大家别无选择只能请假一天,初八上班。表面看朝三暮四,实则剥夺了一天年假选择权。没年假的人就更惨。对企业来说,除夕上班也是废的,等若放假,初七员工还多休一天。皆输无赢,何苦呢?
  林仁聪律师:[除夕不放假?我想骂人!]春节是最大节日,除夕是家庭团圆的日子,不仅除夕要放假,还应提前几天放,方便在外的人们回家!
  在外打拼的人伤不起
  思想聚焦(校导网编辑、时评作者吴雁):除夕是阖家欢聚的日子。多少人一年只有这天能和家人团聚,无论路程多远,无论路上多艰辛,盼的就是在除夕之夜回家能开开心心吃个年夜饭。家里的老人、孩子一年也就这么一次机会和自己的孩子、父母吃一次年夜饭。希望有关部门为每一位在外打拼的人考虑,也建议每一家公司可以在除夕当天放假。
  莫荔文(武汉电视台《财经圈点》、《名牌》编导):含泪看完2014年春节放假安排,森森的赶脚,我等外来务工人员就应该回老家挖个坑把自己种在里面,这样就不需要除夕都得在外漂泊了。
  网友“雪雪Snow的世界”:除夕不放假,让在异地工作的孩子伤不起呀!
  马丁马小虎 (新锐媒体评论员、著名主持人马丁):年假从大年初一开始。这是让大多数人在火车飞机上守岁,吃饺子,看不到春晚,路远的人在打拼了一年后,初一早上还不能到家对父母说一句爸妈,给你们拜年了的节奏吗?
  琢磨先生(作家):今天早上,办公室十个人一个头疼,一个痛经,一个耳鸣,一个嘴肿,一个鼻塞,一个咳到快要不行,一个肚子痛,一个浑身搔动,一个发烧满脸通红,我感觉天晕地转无法正常开工。直到刚刚老板来宣布除夕放假,大家的病才停。
  服务业的工作人员好辛苦!
  网友“小白之巅”:2014年除夕不放假....有没有想过那些服务业,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的除夕晚上都在上班,无法陪伴家人。那么他们连基本的薪酬补贴都没有了???抵制除夕晚上上班吧!!!
  质疑专家除夕不放假解释
  评论员杨禹(国家发改委城镇发展中心研究员):有人解释说除夕不放假是因为这一天本来很多单位就变相放假。这种解释实在缺少法治精神、契约精神。这是认可并鼓励全社会拿一天工资却偷懒一天。是法定假日,咱就大大方方休假。是法定工作日,咱就认认真真劳动并获得报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切依法办事。
  曹保印啦啦啦(新京报传媒研究院总监):2014年节假日方案公布,实行6年的除夕放假办法被废。当年放假理由是倡导传统文化、亲情伦理;而今不放理由又是什么?出尔反尔!有专家说,除夕在企事业单位已成隐性假期,不放假于民有利。岂不知还有更多人不仅没有隐性假期,而且要求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分钟!
  嘉兴天剑(中共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委员会委员):隐性福利?逼迫多放?这得看老板心情了,没有法定,放是福利,不放是合法。背井离乡的孩纸就看隐形福利能否变为现实了,否则除夕就得在异乡!
  连鹏(专栏作家):除夕不放假这事,专家解释说是因为很多单位除夕约定俗成放假,从除夕放假会浪费1天。这话不假,我想绝大多数单位会给员工多放一天假的,但那些严格按照制度放假的公司的员工呢?初衷未必坏,但带头玩潜规则,不太妥吧。
  除夕不放假谁受益?
  亦忱(作家):除夕不放假,使其余的日子作假期成了笑话。在国人的心目中,除夕是阖家欢乐团聚的日子,这一天如果依然在外面劳作,会极大地败坏一家人的心绪。事实上,这一天依然做工作日的衙门,到了下午空空如也人去楼空。如果说假日办想变相给国人私下夹带送一日假期,也只能惠及公门中人,徇私少部分人。
  刘微默(外景主持人):今年春节放假从初一到初七,大年三十上班!所谓的专家说:已经过调研,大部分企业大年三十只上半天,下午就放假...瞅瞅大部分!那小部分呢?离家远的呢?难道非得在火车上看春晚?初一和家人团聚?再说本来法定节假日很多企业都不执行,现在除夕都不法定了?人家还会当回事儿?
  除夕不放假或有违法之嫌
  林楚方(《壹读iRead》出品人兼主):“除夕不是法定假日”,如果严格执行的话,除夕那天都得六点钟下班,然后跑到机场,车站,码头……差不多初一回家。但显然不会严格执行,多数是提前放假让大家回家,因为这“法定”太扯啦。
  网友“雯儿雯儿姐”:让我们选放假安排,咋选啊?跟没变一样!就这儿放假安排,还法律规定我们经常回家看看,怎么回家?一年两次呗?十一一次,过年一次呗?逗谁玩呢!
  网友“杰威江志超”: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而刚出台的2014年放假安排,春节才开始放假。这意味这除夕大家都在上班,年夜饭只剩老人在一起吃。
  网友“韦勇合肥”:之前冠冕堂皇发布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这春节放假就让除夕上班,这是要把大家都抓起来的节奏么?
  放假还须要考虑国情,体谅民心
  何刚(财经杂志执行主编):除夕不放假违背人伦,击碎中国团圆梦。即使名义上不放假,实际上哪个吃了豹子胆的领导或老板敢不放假?这样的常识,除非猪脑子,都明白的。但是那些提议节假日方案、建议除夕不放假的家伙,果真是猪脑子啊。干脆就让这些家伙年年除夕上班到下午6点,然后再放他们去买年货回家跪搓衣板去!
  杨国振ygz(福卡智库副所长):放假要考虑国情、尊重民族文化、体谅民心所向、兼顾提振内需!
  姜汝祥(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 董事长):【除夕放假的社会学意义】1,我反对五一,十一长假,因为这些节日无意义。2,我建议一切传统的节日均应当放假,比如重阳节,七月半等。3,节日放假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放下一切,回归人伦。4,我建议春节应当放两周假,谁说中国无宗教?中国的宗教是家,是孩子与老人!5,中国缺的是人伦,请多放假!
  网友“雪雪Snow的世界”:为了生活,大学毕业后都外出工作,已经不能经常陪在父母身边了,春节传统的节日,都希望能早点赶回家中于家人团聚。提前回家可以,单位请假扣工资,或者直接辞职。
  与其抱怨,不如设计自己的假期
  禾XX皆(报纸记者):因为我说三十不放假没啥,又不少一天,得罪了不少人,因为他们要充足时间赶回家过年。再说句得罪人的话吧:你们就把过年当成那么大的事儿?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堵塞交通,值得吗?我就是在异乡的外地人,每年春节都不回家看老爸(家里有弟弟),但我平时回家,你敢说我不孝顺?
  网友“最斑狸”:从除夕放到初六你抱怨说初七没放,从初一放到初七你抱怨说除夕没放,节日假调班你抱怨说连上十四天,节日假单独休你抱怨说假期太短。与其抱怨,不如自己努力,创造一个想怎么放假就怎么放假的自在人生。
  地瓜熊老六(漫画家):今年骂初一放到初七除夕不放假的人,明年假日办给改成年三十放到初六的时候,你们可千万别再骂哈……
  DJ解飞(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除夕放假,骂,除夕不放假,骂;两个黄金周,骂,取消五一,骂。每年的放假安排都会遭到骂声一片,我们当然可以挑出一堆毛病,不过,想出台一个完美的方案几乎不可能,依我看,无论怎样调,都是不满意,而造成怨声载道的根本原因,还是变数太大所致。最好年年不变化,坚决不调休,该哪天放假就哪天。
  3.媒体评论:
  放假“少折腾”的理念令人欣慰
  《三峡晚报》评论认为,多年来社会公众对于节假日放假安排的不满,多是源于对假期安排的不合理以及调动调休太过随意所致。与2014年放假通知一同发布的还有《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透过该决定,公众长期以来对节假日安排不合理的担忧将会得到消除。如何安排节假日、如何放假更合理,终归是一个众口难调的结果。放假安排或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满意,但让公众基本满意的前提就是少一些人为和随意,少一些不必要的折腾。让假期法定化,让民众有更多的“见得着”的放假预期,是国务院发布相关“节假日安排通知”和“放假办法”决定的最大利好。期待最新出台的“2014年放假安排”透露出来的理念,能得到长久坚持。
  应下决心继续增加假日
  @央视新闻:【带薪休假,你享受过吗?】#2014年放假安排#无论怎样调整,仍然会是“众口难调”,是否能从技术调整深入到制度变革,做实带薪休假制度?这才是缓解“放假焦虑”的根本出路。带薪休假是员工的权利,放假时间为5天到15天,但对很多人来说却是“镜中花水中月”。
  《环球时报》评论指出:这次全国假日办在原有假日总数的情况下搞“朝三暮四”,实际是在做无米之炊,煮出来的只能是一锅怨声载道的舆论。中国应下决心继续增加假日。只要增加一天公共假日,经过调整就可实现在不大动现有休假体系的基础上,恢复五一黄金周。这对人们幸福感的拉动,对全国消费的拉动,以及对全体人民信心的鼓舞都将是非常巨大的。那将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一次惊喜。
  新华社中国网事【春节多放一天假会怎样?】2014年放假安排公布,“坑爹式拼假”被摒弃受到欢迎,但除夕不放假却引来一片吐槽。相关专家称,“除夕不放假”是恢复此前惯例,而且还是一项“隐性”福利。既如此,为何不能顺应民意,把“隐性”福利“扶正”,多放一天假呢?
  落实“带薪休假”才是关键
  @人民日报:【你好,明天】2014放假安排公布,“除夕不放假”成争论焦点。万千吐槽的背后,是国人对假日的渴望、对亲情团聚的向往。平心而论,365天、11个假日,百般组合也实难万全。与其争执假期安排,不如用刚性的制度,切实保障带薪休假的权利,让劳动者体面劳动、从容休闲。张弛有度的中国,才有可爱的中国。
  @读者:明年放假方案终于出台。假如何放,历来众口难调。虽然此前征求的民意有所体现,但也只能是找出公众多元诉求、意见、建议中的一个平衡点。其实,统一放假怎么安排都问题不大,真正的大问题是要落实带薪休假。只有“自选动作”充分发挥,才能真正提高休闲质量。否则,怎么放假都无非一个挤。
  东方网评论认为,中国有13亿人,众口难调。放假方案要做到人人满意根本不可能。但是休假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公民休假权利,如何把带薪休假落到实处,如何让放假安排更人性化一些,这是相关部门还要认真思考和继续解决的问题。
  4.专家解读2014年节假日安排
  【方案】根据昨日发布的2014年放假安排,明年春节假期从1月31日(正月初一)至2月6日(正月初七)放假调休,共7天。与往年从除夕开始放假不同,明年春节放假起始日恢复为农历正月初一。这与之前公布的3套征求意见的放假方案也不相同。
  【解读】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向媒体介绍,经过调研发现,很多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原本在农历除夕约定俗成放假一天而且并不安排工作,从除夕开始放假会让很多员工觉得浪费一天假期。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做如此调整主要还是考虑公众对春节假期的需求强烈,在不增加总量的基础上公众休假的感觉会长一些。
  按照之前的方案,春节假日从1月30日(除夕)开始放到2月5日(正月初六),调借相邻两个周末,春节前上3天班,春节后上2天班又遇到周末休息。而公布的放假方案则将7天假整体挪后一天,假期之后只相隔一个工作日,这就相当于把这一天是否继续休息的主动权留给了单位或者个人。但这样调整也有弊端,如果部分单位坚持工作到最后一天,那么很多远途回家的人就难以在除夕赶到家里。他介绍,2008年以前,春节长假都是从初一开始放,从2008年起调整为除夕开始放,当时也是因为有公众呼吁除夕放假。
  5. 多家企业领导人表态在除夕为员工放带薪假
  傲游Jeff(傲游浏览器CEO陈明杰):除夕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不言而喻!为了保护国家传统节日,让辛苦一年的员工能与家人团聚。傲游决定今年除夕所有员工带薪放假!我们也呼吁所有科技公司在除夕为员工放带薪假!各位互联网同行们,请大家联合起来拯救我们的除夕!
  苏宁易购李斌(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人情假日】苏宁的员工来自于五湖四海,每年春节假期我们的法定假日都是初一到初七,但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人情假日”的惯例:以员工能在家吃年夜饭为标准给予旅途所需的提前放假,部分偏远地区同事甚至可以提前三天放假。相信这也会是绝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王迅-创新手机模式(青橙手机董事长):刚仔细数了一下2014全年假期,共计11天 (除周六日外),年除夕是中国传统举家团圆的日子,我决定集团的全体童鞋们1月30日放假,我在考虑是否再提前一天1月29也放假?回家路途远,希望增加一天的小伙伴们就猛转发该微博,若今天内转发超过300条就这么执行吧!
  陈明永(OPP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EO):不管怎样,我们公司大年三十一定放假。
  UC何小鹏(UC优视创始人):UC的同学忙了一年,春节回家团圆,提前一天还不够!我决定在国家法定放假时间上增加3天假期,28号开始放假。希望大家都能早点儿回家,多陪陪家人。
  6.网络调查: 如何看待2014年节假日安排?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凤凰网的网络调查显示,对2014年节假日安排总体上不满意的网友还是比较多,约占75%,而对于“除夕不再作为法定假日”这一调整,网络上的争议非常大,超过70%的网友选择了反对选项。而在关于“节假日安排还应当怎么优化”问题上,延长春节假期仍然是呼声最最高的选项。
  新浪网的一份类似网络调查显示,超过8成网友对2014年放假安排方案并不满意,对于“除夕不再是法定节假日”的反对声音仍然很强烈。
  四、舆情点评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2014年放假安排在经过前段时间的几次假日调查后于12月11日正式公布,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此次放假安排受到网络和舆论的广泛关注,其中关于除夕不再为法定假日的决定更是一经公布就引发了强烈的民意反弹。网络上支持此方案的声音明显低于反对的声音。
  根据新的安排,除夕被纳入春节假期为2007年12月那次修改从2008年至2013年共实行了6年,将于2014年起被废止。原来的“除夕、初一、初二”又重新回到了更早之前的“初一、初二、初三”方案,此消息被众多媒体解读为“除夕不放假”,专家称这天企业都约定俗成放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者施爱东就指出,多年实践证明,除夕不列入法定假日,老百姓反而能得到更多实惠。媒体报道称除夕被纳入春节假期始于2007年12月《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从2008年至2013年共实行了6年。而在此之前的除夕也是不放假的。虽然除夕现在不是法定假日了,一样会被单位调整,基本不用上班,等于增加了隐性福利。
  舆论沸腾之中,有律师指出:“国家机关如果除夕就放假,就是公然违法!”南风窗前总编辑朱学东认为此举是“明目张胆地鼓励全民违法。”央视评论员杨禹更是认为“增加一天假期缺少法治精神、契约精神,这是认可并鼓励全社会拿一天工资却偷懒一天。”在此情况下,新华社-中国网事发出的“为何不能顺应民意春节多放一天假?”追问收获众多网民们的喝彩。网民们纷纷吐槽称,年假从大年初一开始是让大多数人在火车飞机上守岁,吃饺子,看不到春晚,路远的人在打拼了一年后,初一早上还不能到家对父母说一句爸妈给你们拜年了的节奏。而按照一些专家的逻辑,初一初二都不用放假,反正会约定俗成放假。而随后众多企业老板则纷纷宣布本公司员工除夕放假,引来众多网民们的欢呼。而腾讯微博“任务王”等微博号召网民们除夕当天去附近的政府部门“慰问”公务员,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假期安排是一道众口难调的菜,有评论指出,放假安排或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满意,但让公众基本满意的前提就是少一些人为和随意,少一些不必要的折腾。让假期法定化,让民众有更多的“见得着”的放假预期,是国务院发布相关“节假日安排通知”和“放假办法”决定的最大利好。期待最新出台的“2014年放假安排”透露出来的理念,能得到长久坚持。
  日人民网舆情频道文章《今日舆情解读:让全体中国人更好地休息》指出,一方面,呼吁增加更多假日,让全体国人能够有更多休息时间的网络呼声日渐高涨。对于一些基层民众来说,节假日总数当然是越多越好,但这显然近乎空想。另一方面,网民们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呼声较高。事实上,让全体国人按现行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就并非易事。如何厘定相关执行标准?如何在确保全国政令统一的情况下让各类人群享受到带薪休假?节假日具体安排如何能够体现出更多的人性化考量?网民们提出的诸多现实问题仍然亟待解决。对此有媒体报道指出,中国式假期数量少质量低,让中国的上班族不得不变成“最勤劳的工人”和“最不会休假的游客”。而究其根源则来自不合理的休假制度。延长休假时间并且推行带薪休假制度才能解决问题。
  在一项关于如何优化假日安排的网络调查中,超过29%的网民认为应落实带薪休假,不集中安排节假日,错开放假。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媒体对于落实“带薪休假”的呼声也愈来愈高。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评论就指出,365天、11个假日,百般组合也实难万全。与其争执假期安排,不如用刚性的制度,切实保障带薪休假的权利,让劳动者体面劳动、从容休闲。张弛有度的中国,才有可爱的中国。但事实上,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公民休假权利,如何把带薪休假落到实处,如何让放假安排更人性化一些,这是相关部门还要认真思考和继续解决的问题。
  法定节假日安排是直接关系民生的公共政策,也是体现政府公共服务和人文关怀质量的一张答卷。让全体中国人都能够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的同时更好地休息,这无疑是各方共同的期待。而如何把好事办好,考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心和智慧。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1秒后自动跳转当前位置: &
21:02:03 & & &
今天的各大媒体,都在显著版面刊登了“日本正式宣布拒绝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消息。其实,这种情况应该早在中国的意料之中。一、入世关口,昔列强联手挖巨坑;履约期前,今群丑集体耍无赖。美国、欧洲、日本在日前相继表态,不准备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是违背当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和他们分别签署的协议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他们在耍赖!!!因为,按照当年的协议,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15年,应该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按照当年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的说法,这本来其实是当年西方国家对中国施压的一种手段。由于当年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时,国内经济还处于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向以市场经济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西方国家为了加强对中国的演变、渗透和经济掠夺,坚持要中国必须实施市场经济,而且要写进入世协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他们妄图重演当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强行要求中国开放通商口岸,以趁机掠夺中国财富的那一过程。但是谁也没想到,经过新中国建立前30年的积累,中国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广大劳动人口,以及能够统筹管理和安排的强力政权机构,再加上几千年先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所不具备的基础,也是中国能够最终在市场经济博弈中领先的根本原因。昨天还看到印度网络媒体在探讨:为什么这三十年以来,世界上只有中国实现了持续调整增长?从众多印度网友的答复中可以看出,很多印度人也不糊涂,有不少印度网友都提出了真知灼见,分别各自指出了上面这四点原因。所以,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人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漂亮地利用了体系内的规则,在15年内迅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第一工业大国。此时,原来西方国家联手给中国挖的大坑——必须搞市场经济、15年自动获取市场经济地位等条款,现在反而变成了作茧自缚。所以,早在2-3年前,一些朋友就分析,到时候他们肯定会耍赖,如今果不其然。二、荜路蓝缕,反倾销中国屡受伤;披荆斩棘,替代国西方须废弃。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是世界上被反倾销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网上有张图,我贴在下面。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年期间,以中国为对象的反倾销措施达到638件,数量占全球的27%;其中欧盟目前所采取的有效反倾销措施共有73项,其中有56项是针对中国进行。客观地分析,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确实在部分领域和部分产品有倾销的嫌疑,这个还是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中国人口众多,又喜欢一哄而上,看到哪个产品能挣外汇,在出口贸易中占据优势,大家就会迅速迁移过去。关键是中国人不仅具备迅速迁移生产的意识,而且还具备了迅速迁移生产的能力。所以产品的价格很快沦为白菜价,虽然质量可能参差不齐,也许还比不过那些西方老牌厂商的高端产品,但从性价比的角度看,绝对是对手所无法比拟的。在笔者看来,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庞大,且和欧盟、美国与日本的贸易往来密切,在下面的谈判斗争时勿需过多担忧,应该不怕表现得强硬一些。笔者个人观点,对龙永图所称“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是持不太同意观点的。这可不是我们说不存在就不存在,其实问题明明是存在的,还需要谈判和斗争。现在也没有人去追究当年首席谈判代表的责任,龙永图其实也不用心虚,历史因素,换谁去谈都一样,这是人家存心给我们挖的坑,这一点也要实事求是。数据表明,从2013年开始,中国就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出口总额约占全球贸易的12%。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所以,早在3年前,时任商务部长高虎城就提醒说:今后中国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在某种意义上会成为平常现象;所以我们对于贸易摩擦,也要用平常心来看待。但是,我们这次占据着道义上的优势——我们守约、西方背约,这一点在斗争中绝不可轻易放过,要作为一个抓手,大胆狠抓。所以美国和欧洲也很清楚这一点,始终没有明确表态。晚上回来,很高兴地看到如下新闻: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今天表示,议定书第15条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与各方达成一致的国际条约,具有国际法效力。信守条约是国际法的基本准则,维护条约义务的严肃性,是世贸组织成员的共同义务。至今已有许多世贸成员承诺弃用“替代国”做法,中方对此表示赞赏。对于少数成员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表态,沈丹阳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强调了中方一系列原则立场:12月11日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必须彻底履行第15条义务,全面终止“替代国”做法;应严格依照世贸组织《反倾销协定》等规则,公正、合理、透明地对自华进口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不能变相延续“替代国”做法。他同时表示,中方敦促那些至今仍未履行第15条义务的世贸组织成员,尽快履行义务,避免因此而影响双边经贸关系正常发展。对于12月11日后坚持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的少数成员,中方将依据世贸组织规则采取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这正符合我在第二点末尾所表达的分析观点(我早上出门前,匆匆写到第二点结束),就是咱们不重点强调什么“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而是重要强调“替代国”,这就给中美、中欧之间的互相妥协留下了很多空间。四、一再跳踉,小日本扮丑演过瘾;三竭衰亡,脚盆鸡举石砸自身。只有小日本,这次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类似的丑剧,其实已经在的组建和TPP的筹划与批准过程中上演了两次。第一次,美日加强烈反对的亚投行,由于专业政治投机分子英国第一个高调表态加入,德国等大国迅速跟进,最后只余下美日加三国面面相觑,尴尬万分。后来加拿大也申请加入,目前只剩下美国和日本死杠了。第二次,排除中国在外的TPP紧锣密鼓,又是日本,高调地让国会批准,没想到刚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享受安倍的觐见后,仍然表态会取消TPP,搞得日本一个丑角唱了一出独角戏。这次是第三次,又是小日本单独表演,如果不出意外,恐怕还是会上演前两幕的丑剧。中欧之间、中美之间,估计还是会找到一个妥协的平衡点,到时候,日本就进退两难了。进吧,一定会遭到中国有针对性的经济报复;退吧,这个肯定极为不甘心。所以,成熟的政治家一定要给自己留有充分的回旋余地,不能一下子把棋走死,那样就会出现日本在亚投行、TPP和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三次的情况。每次,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国际吃瓜群众白看三出丑角独角戏,真是何苦来哉。尾声——额外的话说到小日本,我就随便谈一点点自己对台海和日本的看法。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民间智库的部分名家之间,这个争议也很大。有的人认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收回台湾,不用过多考虑伤亡和对方也是同胞的问题,因为台岛上很多人目前已经是日化、奴化、骗子化了。另外有些人则认为,毕竟台湾是中国人,不能这样做,主要矛头应该对着日本,日本才是真正的敌人,凡是持前一种观点的都有日杂嫌疑。笔者以为,这两种观点都片面和极端了一点。前几天和一位网名“65”的网友交流,我个人倒是很认可他的观点。这位网友年纪虽然不大,但却思虑严谨,能够站在更高和更宏大的角度来思考国际战略问题。他的基本观点是攻台必须速战速决和最大程度减少伤亡,并从国际战略层面、文化层面、具体战术如何实施层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还是颇有道理的。由于他还是大学生,准备在放寒假时也开自己的公众号,所以我在这里就先不多引述他的观点了,到时候可以去他的公众号看完整版。笔者之所以同意他的主要观点,一方面是觉得他分析得有一定道理,另一方面是本人也长期持有和他类似观点——速战速决、减少伤亡。但其实一直以来,我还有一个设想:就是应该在速战速决、减少伤亡的基础上,制造出一种相持不下的假象,引诱小日本来冒险介入,从而借机把这小丑趁机狠狠地收拾一把。具体的想法这里就不多说,只说8个字:示伪存真、围点打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
扫描到手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市场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