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双边汇率的双边加权平均均是什么意思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总评分3.1|
浏览量171899
用知识赚钱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下列银行业务中不属于资产业务的是()。
A.贷款业务
B.存款业务
C.债券投资业务
D.现金资产业务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一级市场
B.初级市场
C.流通市场
D.现货市场
A.定期存款
B.活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财政存款
A.是各种双边汇率的平均减去通货膨胀率差额的平均
B.是各种双边汇率的平均加上通货膨胀率差额的平均
C.是各种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经常以贸易比重为权数
D.是各种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经常以GDP比重为权数
A.货币危机
B.银行危机
C.债务危机
D.系统性金融危机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第二章金融基础知识”1、熟悉货币的本质与职能2、货币政策的内容、目标、原理及传导机制3、汇率的种类和影响因素4、掌握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内容及影响因素5、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原因、影响与对策6、利息及利率的基本内容。学习完每章知识点后别忘了自测一下,看看学习效果哦!“书看完了但是题目不会做,怎么办?”。第二章 金融基础知识1.【单选题】经常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的各种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是(  )。(2014年上半年真题)A.市场汇率B.套算汇率C.有效汇率D.浮动汇率【答案】C【解析】双边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名义汇率,表示两国货币之间的对价关系。有效汇率是各种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经常以贸易比重为权数。2.【多选题】通常所说的M1不包括(  )。(2014年上半年真题)A.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B.农村存款C.企业单位定期存款D.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E.企业单位活期存款【答案】CD【解析】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3.【单选题】双边汇率调整与有效汇率调整相比,更能发挥调节进出口、经常项目及国际收支的作用。(  )(2014年上半年真题)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由于有效汇率在衡量汇率水平方面更具科学性,因此有效汇率调整与双边汇率调整相比,更能发挥调节进出口、经常项目及国际收支的作用。4.【判断题】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间接标价法。(  )(2014年上半年真题)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只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少数国家采用间接标价法。5.【单选题】各国在制定汇率时必须选择某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对比对象,这种货币被称为关键货币。根据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实际价值的对比,制定出对它的汇率,这个汇率就是()。(2015年上半年真题)A.浮动汇率B.基本汇率C.套算汇率D.固定汇率【答案】B【解析】根据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实际价值的对比,制定出对它的汇率,这个汇率就是基本汇率。一般美元是国际支付中使用较多的货币,各国都把美元当作制定汇率的主要货币,常把对美元的汇率作为基本汇率。6.【多选题】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有()。(2015年上半年真题)A.提高再贴现率B.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增加再贷款规模D.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E.降低利率【答案】ABD【解析】中央银行的“三大传统法宝”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及公开市场业务。7.【单选题】下列情形中,最后可能导致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是(  )。A.政府增加购买支出B.投资增加C.税率降低D.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答案】D【解析】在通常情况下,商品的价格是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利润构成,因此生产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物价上升。这种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按照生产成本提高的原因不同分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8.【判断题】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  )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是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的分配。通货膨胀使债务人的实际债务减轻.而债权人会由于实际利率下降而受到损失。9.【多选题】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包括(  )。A.宏观扩张政策B.宏观紧缩政策C.增加有效供给D.指数化方案E.放松物价管制【答案】BCD【解析】常见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紧缩的需求政策;(2)积极的供给政策;(3)从严的收入政策;(4)其他治理措施,如收入指数化、币制改革等。10.【单选题】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减少,影响银行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从而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属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  )渠道。A.利率B.信贷C.资产价格D.汇率【答案】B【解析】信贷渠道是由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减少,影响到银行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从而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11.【多选题】货币传导机制的传导渠道主要有(  )。A.利率渠道B.信贷渠道C.资产价格渠道D.汇率渠道E.销售渠道【答案】ABCD【解析】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主要有传统的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等。12.我国目前的基准利率是指(  )。A.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B.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C.商业银行对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D.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答案】D【解析】基准利率是指一个国家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和调整、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利率,在市场经济国家主要指再贴现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可以理解为我国目前的基准利率。在我国。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为贷款基础利率。13.【单选题】下列关于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为(  )。A.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B.在间接标价法下,外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C.在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的数额变动D.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而美国和英国则采用间接标价法【答案】D【解析】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所以外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在间接标价法中,本国货币的数额保持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对比变化而变动。目前,只有少数国家的货币如英国和美国等采用间接标价法。14.【判断题】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完全浮动汇率制度。(  )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目前,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5.【多选题】在纸币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  )。A.国际收支B.利率水平C.通货膨胀因素D.政府干预E.一国经济实力【答案】ABCDE【解析】除了选项给出的影响因素之外,一些非经济因素、非市场因素的变化会在不同程度地影响有关国家的经济政策、经济秩序和经济前景,从而改变人们的心理预期,引起外汇市场波动。另外,黄金市场、股票市场、石油市场等其他投资品市场价格变化也会引致外汇市场汇率波动。
责编:xufen
移动端/互动交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一章、开放经济:汇率与国际收支.ppt 8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3、国际收支的赤字和盈余
在忽视统计误差的情况下,经常项目账户和资本项目账户的借方和贷方的总额为零,从而官方结算余额也为零的情况下,出现国际收支平衡。正的官方余额代表国际收支赤字,负的官方余额代表国际收支盈余。
中国国际收支一季度(摘要) 资料来源:CEIC,中银国际研究 复习和练习 小结 国与国之间在贸易领域的联系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密切同时,各国货币之间联系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国际货币和金融市场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在过去的30年中,国际货币和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已经使得全球货物和服务市场的增长显得黯然失色。外汇市场的交易额已经达到世界货物贸易额的70倍。在过去的30年中,主要工业化国家债券和股票国际交易量已经从总产出的15%增长到60%。
外汇的动态(Dynamic)定义,即外汇是国际汇兑的专门性经营活动。因此,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外汇的静态定义: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活动的各种支付手段和信用工具,包括外国钞票、以外币为面值的有价证券、以外币为面值的支付工具和货币性黄金。 外汇的基本特征是: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各种资产、可以兑换成其它货币表示的资产(可兑换性)、具有在国外能得到兑付的货币债权即请求权。 外汇市场是指人们将一国货币转换成另一国货币的系统。这一市场中大部分的交易是大型商业银行间进行百万或者百万美元以上的外币存款交易。货币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实际流动并不是外汇市场的主要活动。 外汇市场的需求和的供给相互作用,决定了均衡汇率。均衡汇率是指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给量时的汇率。在均衡汇率条件下,市场出清,意味着外汇需求量恰好等于外汇供给量。 汇率是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汇率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标价方法。汇率对经常项目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有重要影响,所以,汇率是开放经济中最重要的价格之一。当汇率发生变动时,就表现为某种货币相对于另外一种货币的升值或者贬值。当一种货币发生升值,它相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上升。当一种货币发生贬值,它相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下降。汇率变动的百分比是用来衡量某种货币升值或者贬值的幅度。
确定以何种货币结为基准货币,何种货币张为报价货币的方法,称为汇率的标价方法。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看用何种货币(本国或外国)作为标价货币,何种作为基准货币。
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国货币币值与本国货币数量变动一致;本国货币值与本国货币数量变动相反。在间接标价法下,正好相反。两者性质上一致,数量上互为倒数。
即期汇率是指在即期外汇交易中使用的汇率。如果交易双方合约在未来某个日子以事先约定的价格交换银行存款,这种远期交易中事先约定的汇率就叫做远期汇率。 如果远期汇率大于即期汇率,称为远期升水,如果小于即期汇率称为贴水,如果相等,称为平价。一般地,如果知道即期汇率和升水数或贴水数,在直接标价法下,即期汇率加升水或者减贴水,可以计算出远期汇率;在间接标价法下,即期汇率减升水或者加贴水,可以计算出远期汇率。如果已知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可以计算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
套算汇率或交叉汇率即两种货币通过第三种货币推算出两种货币之间汇率。或者说,根据两个双边汇率计算所得的第三种汇率。套算规则是,如果两个标价法相同,则相除得出套算汇率;如不一致,则相乘得出套算汇率。 买入汇率或叫出价是指银行买进某种外汇的出价。卖出汇率或叫要价是指银行卖出某种外汇的要价。在外汇市场上,人们习惯地使用“双档报价”,即同时报出买入价和卖出价。报价时仅报出最后两位数:即25-28(就是0.8)。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平均汇率即为中间汇率。
根据双档报价的小数/大数规则可以判断升水或贴水。在直接标价法下,如果小数/大数,则为远期升水,否则为远期贴水;在间接标价法下,如果小数/大数,则为远期贴水,否则为远期贴水。 有效汇率衡量一种货币对其他许多货币币值的变动情况。由于一种有效汇率是一系列的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值,因此有效汇率就成为衡量货币总体价值变化的非常有用的指标。实际有效汇率是基于实际双边汇率计算出来的,而名义有效汇率是基于名义双边汇率计算出来的。
国际收支是指在某个给定的期限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统计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会计体系,用表格的形式总结出一个国家的国际交易。国际收支系统是计算货物、服务、收入、单方面转移的交易,以及金融资产的私人交易和官方储备的方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会计报表。复式记账记账是任何一笔交易发生,必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一般地,凡有利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人民币不应承担“升值责任”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人民币不应承担“升值责任”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徐艳清):近来,美国一些人士又盯住人民币汇率问题,重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老调。7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关于中国经济的年度评估报告,报告认为人民币汇率仍然大大低于与中期基本面一致的水平。这成了一些美国人针对中国汇率发难的借口。他们试图让中国承担所谓的“汇率责任”――让人民币升值。
  中国的汇率政策是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不应承担所谓“升值责任”。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所说:“我认为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去年我们统计了37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情况,其中有16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是增长的。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期间,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探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时,一个重要指标是实际有效汇率,它是剔除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后,一国货币对其所有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按照国际清算银行最新公布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1994年的1月至今年6月,人民币16年来累计上升了56.38%,而美元仅上升0.11%。同期,欧元、日元和英镑则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在世界主要货币中,只有人民币在大幅升值。
  而被部分美国人引以为据的IMF报告,也并不为IMF所有执行董事同意。他们认为,评估报告对中国经常项目盈余的预测存在不确定性,这影响了报告的结果。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支持这一判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均衡汇率的预测模型中,对经常项目的考虑包括它未来的变化,这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由此得出的结论可信度也不高。”
  就在7月份,美国财政部的最新报告也没有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那么,为何以还是有部分美国人士盯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呢?丁志杰认为:“美国部分人士对人民币汇率的各种批评各有不同的目的。就美国国会来说,很大一部分是议员出于国内政治的角度考虑,取悦于选民。”
  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汇率制度就在逐步进行改革。以1994年1月、2005年7月和2010年6月为三个重要节点,中国从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到了目前采用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汇率改革的每一步,都体现了中国的责任――促进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表示:“维护一个国际收支相对平衡的局面,不管对外国还是中国都是有利的。中国有太大的贸易顺差对中国的资源配置并不利,同时也会有贸易战,引起贸易伙伴的不满。我们其实是希望,通过包括汇率政策、包括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些政策,让我们经常项目余额占GDP比重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中国将继续按照千分之五的浮动区间对人民币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人民币也并不应承担所谓的“升值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边汇率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