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基础性作用

专家详解如何看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_网易新闻
专家详解如何看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0日讯(记者 何欣)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58.4%,持续居“三驾马车”之首。有观点认为,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是一种相对论,是由于投资进入了瓶颈期。怎么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如何让消费的拉动作用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针对这些问题,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和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联合主办的“经济圆桌”访谈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许光建、中央党校报刊社副总编杨英杰、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首席分析师郭召芬三位专家进行解读。
许光建表示,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确实提高了。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国家经济增长中,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有所下降,相对来说消费更加凸显。另一方面消费到了升级换代,或者说结构升级的时候。
相对投资来说,投资处于瓶颈期,所以消费凸显。杨英杰认为,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有偏颇。因为消费的总体占比,和投资有一种此消彼涨的作用,但是要看到,现在的投资是新型投资,投资的结构在优化,以往传统的投资到了瓶颈。解决这些问题就是经济增长的方向和动力所在,投资结构的优化转型,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郭召芬表示,当前我们国家应该是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后期,投资率应该是下降的,消费率是上升的。在这个阶段,经营的消费结构,由原来工业制成品为主,转成消费为主的总结构基础上,服务消费的投入的比重要少一些,所以投资相对就会下降。但是消费是会上升的,因为从贡献率的这个观点来看,二者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是存在的。郭召芬认为,投资并没有因此进入瓶颈期,投资始终处在一个关键的拉动作用。应该要正确认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如何让消费的拉动作用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许光建认为,一是更加城镇化,特别是国家提出了新城镇化,推动了城镇化的升级。二是,老百姓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可能进入多元化的消费,消费增长强劲。
作者:何欣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
2017新消费主题峰会在杭召开
  浙江在线11月22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陈姝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十九大报告指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消费拉动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最重要的引擎。进入新时代,消费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尤为重要。研究新兴消费群体、新消费模式、新的消费热点,引领创新发展,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11月21日下午,由浙江省商务厅主办,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旅游局支持,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消费 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7新消费主题峰会在杭成功召开。省九届政协副主席徐鸿道等领导出席峰会。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专家、企业负责人、业内人士和“2017年浙江省商贸流通业诚信示范企业”代表等人参加。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会长隋剑光向大会致辞,受省商务厅委托,代表省商务厅、代表“2017浙江金秋购物节”活动组委会、代表浙商联对2017新消费主题峰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受表彰的2017年“浙江省商贸流通业诚信示范企业”表示热烈地祝贺!  会上,著名经济学家陈文玲向与会嘉宾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主题演讲、知名消费经济学家赵萍作《当前消费发展新趋势判断》主题分享。浙江现代商贸发展研究院院长郑勇军发布了《2017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报告》,并对当前消费新形势作了解读。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党委书记琚春华、零点有数总裁张军、云集微店CEO肖尚略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作了《互联网+消费服务模式创新》《数据洞察 消费机遇》《共享经济 新零售》的演讲,分享了自己研究领域和实践中的真知灼见,给与会嘉宾带来一场消费理念的盛宴。  “2017年浙江省商贸流通业诚信示范企业”表彰大会同期举行,会上对杭州银泰世纪百货有限公司、浙江博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89家“2017浙江省商贸流通业诚信示范企业”和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等61家到期通过复审的商贸流通业诚信示范企业进行了表彰。  据悉,本次峰会是2017浙江金秋购物节重点活动之一。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潜力有多大
日13:03&&来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消费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并稳定在高位。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将更加注重通过需求促进投资结构变化,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消费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保健等服务领域,将会产生新的消费热点――
  2015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较上年提升15.4个百分点,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并已成为最重要的发展引擎,如何看待消费数据背后蕴含的新变化?2016年消费是否还会带来更大惊喜?针对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
  消费地位还将提高
  记者:如何看待2015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
  赵萍:“十二五”时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并稳定在高位。
  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延续了上述发展态势。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主动调整结构,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拉动为主,转向以消费拉动为主。二是随着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稳增长、保障就业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居民消费能力持续稳定提高,带动了消费的快速增长。三是由于在“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明显,消费在新增GDP中占比相对提高,这一情况表明未来稳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
  记者: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赵萍:2016年是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在供给侧改革相关政策的落实过程中,消费仍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方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将会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抑制重复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投资的增速;另一方面,补短板、降成本等供给侧改革将会增加供给能力,降低供给成本,有利于解决由于供给不足导致的消费增长瓶颈问题,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因此,未来消费的增速虽然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回落幅度不会太大,消费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在“三驾马车”中,消费的地位还将进一步提高,稳定在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位置。
  消费热点助力产业转型
  记者:2015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8%。如何看待电商对消费的拉动?
  赵萍: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进一步显现,电商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电商已经并且仍将继续成为消费增长的最大亮点。
  一方面,虽然经济增长的压力导致网上零售增速也出现了明显下降,但随着移动互联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服务消费中电商渗透率的提高,以及O2O发展模式的不断完善,网上零售额仍将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另一方面,互联网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动互联网相关产品和服务出现快速增长,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数字电视,以及各种内容服务都将出现快速增长。
  记者:2015年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大众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持续升温。如何看待服务消费的异军突起和未来发展?
  赵萍:从服务供给的角度看,自2013年以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服务业增长明显快于工业。2015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0%。随着服务业规模的提高,服务业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消费将会得到更好满足,并能创造出更多的服务消费需求。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商品消费增速进一步下降,而服务消费的增速及其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都将快速提高。居住、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服务消费的增速远远快于食品类和衣着类,占总消费的比重大幅上涨,交通和通信消费增长更为明显。服务消费增长对总消费的贡献率和占比都呈现较快增长,服务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记者:近年来,农村成为新的消费“蓝海”,怎么看待农村消费的潜力?
  赵萍: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居民消费受到很大制约。电商下乡为农村购买力的释放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电商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农村居民可以像城里人一样,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各种商品,长期受到压抑的农村购买力得到大规模释放。
  “十二五”以来,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连续4年超过城镇,意味着农村消费规模的扩大将直接带动整个消费增长。同时,农村电商达人对新产品的接受意愿远高于一二线城市,农村对电商接受意愿的强烈程度也高于城镇。农村电商的发展将更有利于刺激消费。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人境外消费快速增长的现象?我们还应做哪些工作?
  赵萍:要客观看待我国境外消费的快速增长。境外消费增长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的。此外,出境游快速增长带热境外消费。当然,我国境外消费增长远远快于国内消费,也有其不合理因素,比如境内外价差产生多买多赚心理,比如消费者的原产地情结。
  此外,中国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知之不多,心理仍不成熟,对“中国制造”不自信,对国内奢侈品销售服务失望。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和企业也都千方百计吸引中国消费者出国购物。
  而要引导消费回流,可以考虑3个方法:一是引导形成理性务实的消费理念。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率先形成低调、务实的消费理念,并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推动社会消费心理加快走向成熟。二是要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树立对国货的信心。目前,中国制造的很多商品质量、标准、工艺都不输于国外品牌。三是可以鼓励短渠道的流通方式,促进保税进口、跨境直邮等跨境电商的发展,加快推进工厂直营店、折扣店、进境免税店等业态的发展,将国外消费转化为国内购买。
  扩大消费还需补短板
  记者:目前扩大消费主要面临哪些瓶颈?
  赵萍:一是稳增长压力加大,带来就业和收入增长压力,直接影响消费支出预期,导致消费者捂紧钱袋,不愿消费。
  二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国内供给质量无法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品质消费、品牌消费方面的需求,消费者继续青睐海外市场。
  三是消费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食品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使消费者有钱不敢消费。
  记者:201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新消费的政策措施。新消费新在哪里?如何从供给侧推进改革?
  赵萍:新消费将会产生在3个方面:一是在发展不充分、组织化程度不高的行业,随着供给侧改革相关政策的出台,行业扶持政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能够有效提升行业规模,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二是对于市场进入门槛较高、行政垄断问题突出的行业,供给侧改革将会进一步扩大准入,改变供给增长。并针对市场竞争不充分、企业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从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入手,不断改善消费环境,降低消费风险和消费成本,释放消费潜力。三是对于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行业,供给侧改革将会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通过增加政府支持,解决供给瓶颈制约。在教育、医疗、养老、保健等服务领域,将会产生新的消费热点。
  记者: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潜力还有多大?2016年消费形势将有哪些亮点?
  赵萍:从2016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作为供给侧改革开局之年,虽然“补短板”能提高供给能力,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将是主旋律,消费增长的速度也将出现小幅回落,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在10%左右。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更加注重通过需求牵引来促进投资结构的变化,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消费的地位将会比以往更加重要。
  同时,线上、线下的供给渠道将会迎来实质性洗牌,尤其是大型零售商与网络巨头合作,网上支付手段快速普及,消费者对实体店的忠诚度将进一步下降,以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消费群体也在快速加入网购行列,将给纯实体流通渠道带来更大的竞争挑战。在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消费心理趋向成熟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旅游、体育、文娱、美容、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等将成为全年消费主要亮点。(经济日报记者 李予阳)
(责编:乔雪峰、夏晓伦)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发展新动力快速提升-中新网
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发展新动力快速提升
日 16:49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发展新动力快速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适度扩大总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促进消费升级,着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五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市场发展动力加快转换,从传统消费转向新型消费驱动,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驱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一、消费品市场较快发展,消费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在两位数。国内贸易市场业态结构、商品结构、区域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成为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引导消费、扩大生产、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21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3万亿元,增长55%;年年均增速为11.6%,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年均增速3.3个百分点。
  图1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消费驱动型发展模式初步形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充分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6%,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比2012年提高9.7个百分点,高出同期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22.4个百分点。
  二、新兴业态迅速壮大,传统实体零售加快转型
  “互联网+零售”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我国网络零售新兴业态持续快速增长,发展日趋成熟和完善,同时传统实体业态积极转型调整,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发展。
  (一)网络零售业态快速发展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网络购物用户数量大幅增加,网上零售市场交易额快速增长,市场地位明显提升,对拉动消费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网购用户规模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比2012年底提高11.1个百分点。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4.67亿人,比2012年底增长1.9倍,年年均增速为17.8%;占网民的比重为63.8%,比2012年底提高20.9个百分点。从市场交易规模看,2016年,我国网上零售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一。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2万亿元,增长25.6%,增速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2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个百分点左右;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2.6%,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根据网购用户专项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网络交易额中占21.6%的部分是由互联网销售方式刺激所产生的新增消费。我国网上零售不仅在规模上稳居世界前列,在物流配送、商品种类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上也创出了中国特色。
  (二)实体零售业态增长回暖
  面对网上零售新兴业态、经营成本上升等方面的挑战,实体商业业态积极加快调整转型,不断推进业态创新融合,探索新的模式和新的增长点,近几年来实体零售业态增长总体呈恢复态势。2016年,在限额以上企业中传统实体零售业态总体增长7.8%,增速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扭转了2012年以来增速持续回落的态势。尤其是聚合了零售、餐饮、休闲养生、娱乐、文化、教育等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商业模式――城市商业综合体呈现井喷式发展,吸引客流人数较多,市场销售增长较快。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商业综合体1088家,其中2014年、2015年全国新开业商业综合体合计为373家,占总数的34.3%。2015年,全国商业综合体全年总客流量为73.7亿人次,增长30.1%;平均到每个商业综合体,日均客流量为1.9万人次。2015年,全国商业综合体中商户实现销售额(包括零售业商户销售额、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商户营业额)5832.6亿元,增长22.5%。
  三、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兴消费不断涌现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商品向更多服务消费转变。通讯器材、汽车、居住相关商品、文化用品等品质升级类商品销售旺盛,大众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一)升级类商品销售良好
  从市场销售的商品品类看,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年,限额以上单位耐用品类和非耐用品类零售额年均增速分别为10.4%和9%,耐用品类增速高于非耐用品类1.4个百分点。具体的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商品类别:一是伴随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消费高速增长。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93.6亿G,比2012年增长10.6倍,年年均增速为80.6%。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普及的加快,通讯类商品销售持续较快增长。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年均增速为23.3%,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7个百分点,是各类商品中增长最快的。二是居民住房及其相关商品消费快速增长。年,限额以上单位建筑装潢类、家具类和家电类商品销售年均增速分别为17.1%、15.9%和10.9%。三是文化相关类商品增长较快。年,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年均增速为12.4%。四是我国已进入大众消费新时代,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越来越多进入普通家庭,升级型和环保型汽车成为市场销售的亮点。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年均增速为8.4%。其中,升级型汽车SUV(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和环保型新能源汽车销售高速增长,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2016年SUV销量增长43.6%,远高于普通轿车增速;新能源汽车销售32万辆,增长8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24万辆,增长1.2倍。
  图2:年限额以上单位各类商品零售额年均增速(%)
  (二)服务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人们对服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释放,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大众餐饮等服务消费亮点纷呈。旅游、电影等娱乐休闲服务消费旺盛,尤其是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居民出游方式多种多样,“小长假+年休假”拼假方式所占比例增加,周边游、短途游同样深受欢迎,亲子游、出国游学、海岛旅游、邮轮旅游等旅游产品备受人们青睐。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旅游总收入为4.69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81%,年年均增速为16%;其中,国内旅游人数为44.4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50.2%;国内旅游收入达3.94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3.6%。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457.1亿元,比2012年增长1.8倍,年年均增速为27.9%。国家鼓励发展大众化餐饮,优化大众化餐饮布局,支持大型餐饮企业建设主副食加工配送中心,发展标准化餐饮网点,培育了一批品牌化、连锁化经营的大众化餐饮企业,同时注重弘扬中华饮食文化,逐步形成业态互补、高中低档协调发展、中外餐饮融合促进的发展格局。随着餐饮业基本转型到位,餐饮消费恢复两位数增长,增速由2013年的9.2%回升至2016年的10.8%,年餐饮消费年均增速为10.4%。
  四、农村市场培育取得成效,区域市场结构不断优化
  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带动下,消费市场区域结构持续优化,城乡消费市场差距进一步缩小,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一)城乡消费市场差距缩小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引导、鼓励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引进大型便利店和超市等,方便农村居民消费,同时,依托农村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以旅游带动消费,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加快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把农村的优质资源引向市场。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落地,提高了农民的购买能力和意愿,农村消费市场发展较快,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不断缩小。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速为12.6%,高于城镇市场1.2个百分点。2016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比2012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二)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
  我国积极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断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纵深,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同时,中西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作用,积极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外资产业转移,取得了很大成绩。经济水平和商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带动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环境的优化,中西部消费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分别为11.1%、12.4%、12.1%和10.5%。2016年,中、西部地区零售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1.1%和18.5%,比2012年提高0.7和0.4个百分点。
  五、市场主体运营良好,消费环境持续改善
  作为流通市场的主体,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自身内部经营稳步发展,配套的相关外部环境不断优化改善,对消费者信心有所提振。
  (一)经营主体稳步增加
  从经营单位规模、吸纳就业以及综合贡献来看,流通领域市场主体自身发展良好。一是经营主体单位数增长较快,随着我国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2015年末,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数18.3万家,比2012年增加4.4万家,年年均增速为9.7%。其中限上批发业企业数为9.2万家,年均增速为8%;限上零售业企业数为9.1万家,年均增速为11.5%。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2015年限上批发和零售业内资企业数17.6万家,占限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数的96.4%,年均增速为9.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数为3165家,年均增速为12.2%;外商投资企业数为3431家,年均增速为2.6%。二是吸纳就业能力增强。2015年末限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173.6万人,比2012年增加188万人,年年均增速为6%。其中,限上批发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为490.7万人,年均增速为6.1%;限上零售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为682.8万人,年均增速为5.9%。三是行业综合贡献率提高。2016年批发零售业不变价增加值比2012年增长37.2%,年年均增速为8.2%;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12年的9.2%上升至2016年的9.5%。
  (二)消费环境不断改善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消费品质量标准、市场监管以及消费者保护等问题十分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和规划,对于提振消费者信心以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消费品标准化和质量工作加快推进,现有消费品国家标准和已经备案的行业标准近6000项,消费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其中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鞋类产品等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0%以上,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十二五”期间增长了1.8个百分点。此外,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消费安全,加大对食品、药品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检验监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大力推进肉菜和中药材等重要商品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在消费环境逐步改善的影响下,消费者信心有所提升。
  过去五年,我国消费市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需要指出的是,受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能力、消费环境以及消费供给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消费潜力并未得到全面释放,尤其是满足新消费结构的商品和服务供给体系还不够完善。展望未来,我国消费市场仍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只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意愿,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新兴市场可望继续快速扩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继续凸显,并成为中国经济动力版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国家统计局贸经司)
【编辑:高辰】
>经济新闻精选:
?? ?????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恢复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