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用过马云对完美产品的看法大佬啊

资深大佬告诉你:没有目标,加班、开会都是无用功! - 简书
资深大佬告诉你:没有目标,加班、开会都是无用功!
周末本该在家休息的小Q我,却一点儿休息的心思都没有。昨天从老板听来的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
可见有一个目标是多么重要的事!于是小Q我决定按照下面的方法制定自己的目标。制定目标的11个步骤1.用白纸黑字将目标写下来。2.设定一个期限。3.列出你要达成这个目标的充分理由。4.将大目标切割成若干个小目标。5.分析你现在的位置,盘点你所拥有的资源。6.找出你过去的成功经验。7.确认你要克服的障碍。8.确认你所需要的知识。9.列出谁是你的客户。10.将你的目标视觉化。11.为自己找一些值得效法的模范。
葡星大爆炸,一个逗逼的公众号!这里有有老少通吃的新锐网红Q淘鼎力坐镇,专治各种不开心。漫画、绘本、小说、脱口秀、爆笑短片,你想要的都能在这里找到!
哈喽,各位家人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养森商学院的院长,孙茂林。非常高兴,今天晚上在社群当中和我们全中国所有的养生家人以及我们海外的养生侨胞。一起去分享我们的线上课程。我本人特别高兴,因为很久没有做这样的全体养生家人的聚会和分享。大部分的时间在今年的课程线上课程的都是由我们的每...
超凡的一生 他生命的核心是个奥秘—— 野猪从他的视线中消失了,这时比尔起身翻过山脊,顺着猎物的踪迹到了大峡谷的谷底。他边跑边在想,如何用最佳的办法将这些像猪一样的动物赶到上面的平地去,让他的几个朋友能看准了打中它们。 突然,巨大的爆炸震动了大地。拖把桶大小的石头从...
1.容易影响心情。因为西藏行,有点精神恍惚,而且真的有点追求完美,不做完就不想放下,即使明天有很多事要做。
1.室友丢钱,急于摆脱自己的嫌疑,反而显得很有嫌疑。 2.情绪化。精神恍惚,影响打工,影响学习,影响工作。 3....
拉卡拉控股董事长孙陶然先生做客格局商学,为我们带来了“创始人法则 —— 一次成功的创业,至少需要十年”的精彩演讲,你的企业是在坚持还是在维持?作为企业老大你有没有制定好战略?你是否清楚自己的企业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孙陶然董事长抛出的这些问题发人深思、引人深省,给出的分析和解...
推荐关联书目:《思考和成功》拿破仑·希尔 1、拥有目标和计划的人向别人发号施令,而没有目标和计划的人被别人发号施令。 你所能够想到的一切,只要你坚信,都能够被你实现! 有7条充满活力的原则支配着一个人的成功。请把这些原则立刻运用在你的生活中吧。 充满活力的布兰德成功计划 第...
宗教与爱 开篇描述的是一个博爱而正义的主教,雨果用了大量的篇章来叙述他的为人做事,我也为这样的主教而感动,甚至真的也在现实中期待这样的主教会出现在我身边。我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人,也从来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人,但是雨果让我相信了。我开始知道看书和看电视是不一样的,看书会让人物永远...
决定去青岛是一个很偶然的决定。硕士最后一年的三月初,盘算着出去走走。周围的人都在为论文挣扎(交了初稿修改完成的微型学霸奸笑中……),结伴出行是不可能的了;就在这时某天晚上闺蜜的一个微信视频通话跟我诉说衷肠勾起了我交流的欲望。是的,我是为了一个人来到一座城。 对于北方的海滨城...
它, 统领天下妖魔, 杀人如草芥,屠百万生灵! 上讨天庭,下闹地府;天在愤怒,地在颤抖!筋斗云,上天入地,天下大可去得, 七十二般变化,无所不能。 自名,齐天! 它, 不辞辛苦西天取经, 斩万魔于脚下! 上有佛祖,下有众生! 头上戴金箍,脚下取经路, 法号,悟空! 或许是无...
5月18日,2017年北京国际暖通供热、热泵、新风及舒适家居系统展览会(简称ISH展)开幕,海尔热水器现场发布了在燃气采暖领域的创新产品智享HN系列燃气采暖炉,独具的智能双气安防技术、直流变频技术实现运行更安全、更稳定,两项技术均被鉴定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智能双气安防技...
1.自定义Repository方式 1.1pom.xml配置 1.2项目目录 1.3User.java 1.4UserRepository.java 1.5OneController.java 1.6App.java 1.7运行项目 1.8访问项目有没有专业的真武大佬告诉我一个完美的技能循环-天涯明月刀-综合讨论-天涯明月刀-多玩游戏论坛 -
手机版 - Powered by Discuz!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没有大佬抽点小空指点一下。
七阶已经开始有瑕疵了输输赢赢好像完美融入这个分段了。
火箭换火球
配个圣水收集器比较好。
来一个好心人阿人工置顶。
高费用卡组一般都要有采集器的
采集器一般放在两塔之间的位置
石头人铁苍蝇飞龙
喜欢玩自闭的话用火箭桶,骑士,滚木,公主冰晶,飞桶,地狱塔,火箭,骷髅海
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苍蝇海改小皮卡防切后排,小皮卡很厉害的)
火箭换万箭,7阶基本人人带大苍蝇,法师换骑士,防守用,石头人后面永远跟飞龙。你说大苍蝇?见机行事吧
火箭换成大电
苍蝇换成采集器
火法,公主,龙宝里选两个换成土炮和小皮卡
女巫可以换骑士,团伙&&哥布林也可以.
刷卡等吧骚年
熊孩子打法:别人到你场地里,你就放电塔,小屋,墓碑,飞桶来了王子贴塔放,推进的话飞龙/王子切后排,差不多别人打不到你塔。然后,你的投矛手扔几下,王子飞龙拍几下,对面贴塔放兵一锤子,哦不,一火箭砸下去,差不多拿一塔就见好就收,专注防守。也许有人会担心建筑被法术克制,可我有没让你一堆建筑同时放,差不多跳了只猪就放个墓碑,来了个巨人就挡个电塔,一件件放,等对面法术放完了你再安个。if对面来了个石人,那对面费不够,酌情放置。套路就是想方设法别让对面打你塔,然后你就慢慢磨死对面,你也就上分了
卡等!重要的是卡等
紫卡等级真的有点低了
我的这套卡组还是蛮好的,地狱龙可以换地狱塔。基本上1v1可以达到百分之八九十胜率?
这套拿去试试地狱龙换地狱塔也可以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
一天一款全球精品游戏推荐,活跃的玩家交流社区
只收录官方包,不联运,支持安卓正版游戏购买
倡导真实评分评价,排行榜单来自玩家真实反馈
发现好游戏
二维码下载
请先后,再进行操作
TapTap一键安装发现更多精彩游戏游戏更新轻而易举安全可靠放心
微信&扫一扫&,点击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消费升级怎么玩儿?高频,刚需、覆盖广、快速引爆市场!还有大佬说消费升级就这6个字……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消费升级怎么玩儿?高频,刚需、覆盖广、快速引爆市场!还有大佬说消费升级就这6个字……》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消费升级怎么玩儿?高频,刚需、覆盖广、快速引爆市场!还有大佬说消费升级就这6个字……》 精选一日,由清科集团、主办,广东高新技术服务区联合主办的2017@佛山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洽谈会如期举行,众多顶级汇聚一堂,多角度剖析佛山发展中的关键点。在下午的上,前海梦创CEO及智慧树联合创始人明宗皓、德迅董事总经理王珺、海润创始及管理王泽翼、纽曼资本合伙人吴涛、嵩山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张涛及毅达资本合伙人羌先锋,围绕“互联网+消费升级的创业探索”的话题做了分享。羌先锋:首先请几位自我介绍一下。王珺:大家好,我是德迅王珺。德迅投资是07年建立的,这么多年来我们专注于做天使阶段的投资,主要在深圳活跃,同时北上广也有公司。我们看的东西比较杂,什么都看,包括消费升级、游戏内容、AI等等都有。王泽翼:我们是站在上市公司的角度,海润基金对于消费类的投资,过去五年做了很多,为什么站在上市公司的角度去做投资呢?因为我们团队A股和接近千家,这对创业者来说有极大的业务市场战略和资金资源。吴涛:我是纽曼资本吴涛。我们从美国回来,2011年进入中国,2014年我们开始做文化、文创方面的投资。张涛:大家好,我是嵩山资本的张涛。我本人之前做投行,做了将近20年的时间。明宗皓:大家好,我是来自前海梦创的明宗皓,我们重点投资的领域比较垂直,属于幼儿领域,实际上也是大消费,尤其是消费产业目前比较新兴,而且比较朝阳的行业。目前我们已经整合了国内的平台性资源,同时也与几家上市公司合作,一起针对幼儿产业做更深的布局。希望今天跟各位一起讨论消费升级尤其与互联网的结合。羌先锋:我是来自于毅达资本的羌先锋。我们在2014年成立毅达资本。最早的投资历史从1992年开始,应该说做投资历史比较久。2014年成立以来,毅达资本也发展得比较快,整个管理团队累计管理规模达到750亿。这几年来我们还是坚持自己的投资逻辑。我们所处的区域是长三角,经济比较活跃,跟珠三角一样,这几年的投资布局我们认为做得还不错。消费这个行业开场的时候说了,其实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大部分人可以不看病,但是不能不消费。我个人做统计的时候,也有一些行业是我比较关注的,我比较关注宠物行业,也做了一定的布局。回到今天论坛讨论的主题,我们想就这些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产生共鸣。我们的消费每天都在变化,怎么看待我们今天的消费主体,这个主体怎么去定位,这可能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先请王总说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王珺:讲到消费这个事情,我们可以这样讲,消费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人类有了社会以后就会有消费。我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到底今天是什么东西改变而改变了消费行为。讲一个我最近观察到的比较有意思的总结,我们现在可以发现,在中国,消费者人群正在发生改变。在座大部分人当时可能更多是处于功能性的温饱为主导的消费,而现在消费已经慢慢发生改变,现在的年轻人与我们当年的消费概念不一样,他们已经从温饱进入到私人领域的状态,这就导致我们以前认知的一些消费行为到现在来看已经不成立。比如说现在很多小孩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开心最好,在我们那个年代玩游戏会被父母骂,现在玩游戏是可以赚大钱的,接下来我们做消费行业投资的时候,我们会重点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羌先锋:这个问题关键是我们怎么样找到消费主体,怎么样找到它的需求,下面请吴涛。吴涛:消费升级这个话题非常有趣,和大家都有关。投资圈有两个共识,一个共识是人群现在在变化,第二个共识是人群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开始提升。这个前提是什么?截至2015年中国受高等教育人数字是1.74亿人,将近有12.74%的人受到过高等教育。这些人对消费市场有潜移默化的改变。2016年下半年的数据:连续三年的高端奢侈品销售数量开始正增长,说明真实的消费力量是存在的,是有人买。在这个前提之下,再回过头来看消费水平为什么市场上看到一些低迷的原因,是因为低端消费受到了遏制,一些低水平的消费不敢花钱了,实际上消费还是不断在往上正增长。70后现在基本上成为了这个市场主要的高消费,80后、90后现在非常重要,90后的人开始大踏步在市场上开始消费,00过几年也是消费主体,所以大家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都在不断往上提,如果讲消费升级,这个大的要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羌先锋:王总,这个问题能不能从您的角度做一个定位,让我们更有方向性。王泽翼:我认为升级包括4个方面,一个是产品的升级,第二个是内容的升级,第三个是渠道的升级,第四个是模式的升级。互联网可能在模式上进行突破,喜马拉雅是我个人投资的一个项目,现在大家看微信眼睛不好,但是喜马拉雅提供优质的音频内容,解决大家在床上或者车上或者座椅上的需求满足。回到消费升级的理论架构,如果我要成就一个消费类的伟大公司,我会看这个东西是否读懂了人性。人性里面有很多的贪嗔痴,比如说爱美,苹果手机实际上是某种程度上定义产品,从产品端进行升级,大家仔细研究苹果公司,在产品端是进行了升级,内容端也进行了升级,渠道端每年苹果的新机9月份会进行一次市场全面推广,渠道方面也在做升级,第三在模式上也升级,把一个慢消品变成了快消品。周黑鸭在口感方面做了升级,口感也符合人性,另外周黑鸭在渠道做了分级,严格控制品质。第三在升级基础上,无论是VC端,还是PE端,他还是要严格地测算投入产出比,这样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基础。现在很多人并没有严格测算投入产出比,或者产品非高频刚需,所以这个模式的持久力比较有限。除了我刚才说的上面几个升级的核心和建立的商业模式也高,还有一个东西就是投入产出比,再一个东西就是你的规范性,公司运作的规范性。衣食住行或者衣乐康行这里面有很多上市公司都面临着转型,这里面的转型也可以从升级里面培育资产,或者三年以后注入到上市公司,或者三年以后独立也可以严格做升级布局。我们在广州也有一个客户,他在三年内站在上市公司角度培育资产能力非常强,比如围绕消费业或者技术类的,建构技术平台,比如说一个产品去扩一个品类,可能一个品类贡献一百万利润,然后迅速做到一千万,然后通过渠道的升级,或者阿米巴经营管理的升级可以做到三千万利润,三千万的利润时候再做一个,就可以做到五千万利润,这样不管是IPO还是并购,这个空间的运作还是很快。几年我们通过这种模式,上个星期我们把广州一个做数字营销的企业卖给一个上市公司,短期我们给赚了不少钱。这种运作在整个消费的投资和创新创业都有很大的空间。吴涛:实际上新的消费观念升级带来一些新的变化。现在的年轻人不太喜欢人工色素的东西,他也不太愿意只吃所谓的一些传统食品,这就带来一些新型的小众的消费领域。这个东西我喜欢我就买了,我不在于是什么品牌,反而现在对于食品的需求和以往是完全有不同的观念。羌先锋:刚才王总从理论的角度谈到了消费主体,消费是人在消费,怎么去了解他的需求?接下来的第二个话题,我们看一看哪些产业与消费升级相关,我自己比较关注宠物,我们在座有人养宠物,也有人不养宠物,但是我们发现身边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这是一个精神需求。这个产业我们与发达国家做一些比较,当GDP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宠物产业就会与其相关。在美国整个宠物行业年规模大概在500到600亿美金,但是在中国,我自己做了一些比较,可能在500到800亿的规模,与美国相比有巨大的差距。我们的人口也比美国多很多,所以未来这个行业在中国有巨大上市公司。从我自己来看,也得到了印证,这几年的发展速度不是说企业自己在成长,是这个市场在推着他成长,每年达到了30%的增长,无论是你做创业,还是做投资,整个市场会推着你成长。明宗皓:消费升级我总结下来是6个字,“新奇特黄赌毒”。去年整个消费的带动达到60%以上,什么样的人群可以真正带动消费?我个人角度来说是3大块,一个是小小孩,幼儿段;一个是老年人;一个是妇女阶段。这三大块人群是主体消费群,每个消费群都是独立的而且能够产生巨头的领域。消费升级这个概念存在了很久,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为什么叫做消费升级?它的核心来解于一个词:下沉。什么叫下沉?过去高端、奢侈产品需求和服务慢慢下沉到了基层,同时这个下沉意味着年龄的下沉,很多大年龄段过去享受的电子靠科技产品慢慢从小孩也可以慢慢体会或者享受到整个高科技所带来的福利,过去5年当中实际上很难,一方面由于观念的原因,最核心就是整个经济基础,从这个大的方向来看我们认为整个消费投资态势和慢慢带动起来了。为什么要做幼儿产业呢?因为我们发现幼儿产业有依的效益,家里小孩的需求实际可以带动整个家庭的经济消费,与此同时他甚至可以带动整个商业型地产的业态组合。慢慢来说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机遇。与此同时,我们现在正在合作的覆盖了全国连锁22万以上50%以上的平台性企业,已经在跟我们做合作,我们发现我们在2B端领域是最大的口碑,因为我们发现在幼儿阶段的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包括器材类的,他们不缺现金流的情况下有几千所甚至更多的覆盖,经过我们资源的导入和审核,我们可以迅速帮助他快速扩张,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断挖掘他在市场品牌的作用,在每个垂直领域我们都可以帮助他们打造成为第一品牌,这个就是我们发现在任何一个产业,做得再深都不为过。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也是结合现在大消费时代的值得深挖的一个领域。张涛:消费是一个特别大的领域,现在在中国做消费相关的领域,我觉得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因为市场太大。从衣食住行到游乐娱各个方面,你会发现生活很多方面的品质、服务和效率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特别是你从发达国家回来就会发现中国潜力太大,而且人口是世界第一,不同层次的人口收入都在提升,都有自己的消费升级需求;同时还有科技的进步使得互联网、AI技术的发展让厂家能够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再有一个环境的恶化污染使得大家追求高品质的东西。我们一直在关注很多跟消费相关的领域,比如说文化演出的、汽车、吃的、保险等等,很多方面都是这样。我再简单分享一个公司的案例。上市前的时候,在杭州有一台演出,在室内的演出,当时座位是一千个座位,他们的总裁讲国庆期间有一天演出最多达到的8场,去年他们告诉我,说我们一天演出达到14场,座位增加到了3千多,而且现在从杭州又扩展到了三亚、丽江等很多城市,很多地方都是爆满,这就已经非常说明问题。还有巴奴毛肚火锅,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超过了海底捞,包括排队的人数、时间、翻牌率、价格都超过。海底捞大家知道服务非常好,但是口感一般,没有人觉得特别好吃,这个巴奴毛肚火锅打产品,他在全国范围内找最好的食材,特意跑到内蒙选购羔羊肉,毛肚是用生物发酵的,所以一般的火锅店毛肚价格20块钱左右,但是他卖到65、70多块钱,尽管价格这么高,依然门庭若市。要举的例子非常多,我就简单讲这个例子。吴涛:消费升级最重要的升级就是你的品质、你的口味、你的服务等等,这些才是真正消费升级的核心。王泽翼:第一个是产品力,第二个是营销力,第三个是供应链。目前消费者所处的环境在发生变化,所以更多是一种冲动因素,或者像二次元的用户精准激活。小孩端可能买单的还是家长,但是小孩是整个购买行为的主力。产品力无论是品类的定位,还是从用户端的需求定位,都很关键。这个产品力决定你是不是优质内容,或者优质解决方案、优质的需求解决方案,还是优秀的商业模式,或优秀科技改造某种传统行业,尤其是改变传统消费业的技术模式,我们也看好技术挖掘,这里也有很多未来对这些方面进行调整,包括母婴、医院等很多产业,现在医疗产业的障碍是数据共享。我们分为4个应用场景,包括予以识别、对话管理和投降识别,这些对传统消费产业的变革会有很多,这是产品力。当然也有很多的噱头。我们把噱头剔除了,回归到理性上浮30%的底层技术突破。第二是营销力,包括现在硕士公司本身的基本面,很多优秀上市公司的营销力非常强。投入产出比一定要精准,现在很多爆品一上来就可以迅速干到很好的销售,核心就是数据,数据、品牌植入和投放只会投放到付费用户面前。我觉得供应链端也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和创业机会。王珺:可能我更多分享一下我看到的事情。我在三亚的一个会议上提到,我发现去年有一个广州的公司专门提供线上咨询的,据说去年收入达到两三亿人民币,我觉得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东西,看起来现在中国人已经真的脱离了一些最底层的需求,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一个例子,我们投了一个做婴幼儿辅食的上海公司。我们投的逻辑有两点,第一点,大家现在对于大品牌的认知度越来越低,因为大家觉得大品牌不一定就代表最安全的,会选择一些小众的替代品。现在有可能会迎来一个“二胎”的红利,除了政策允许以外,我觉得更多还是经济上的允许,大家从原来养小孩吃一点米糊,然后到现在注重营养搭配,能够看出现在的消费群体有了越来越多的基本需求以外的需求,这个我们可以称之为是消费升级。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刚才王总也提到二次元群体,我们中国还有另外一个群体更有意思。我们投了一个公司,绝大多数的群体都是文艺青年群体,这个群体相对来说小众,但是这帮群体的自我认同感非常强,黏度非常高,活跃度非常高,这一帮人很愿意为了一个认同感而付费。除此以外,我们看了很多项目在线上组织活动,我们一直在想怎么会把一个线上这么重的模式往线下去搬,后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90后和00后情感上其实很空虚。什么意思呢?后面有很多社交理论我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但是我们发现现在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有很多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这的情况下,有一起跑步的,甚至有约一起玩王者荣耀的,现在的消费群体对于消费有一种升级的需求。作为早期来讲,我觉得接下来会有蛮多的机会。羌先锋:刚才几位老总都说了自己的观点,我总结一下,无非就是两个方面,所有的消费升级都是为了物质需求要提升、精神需求要满足。今天主题还有一个另外关键词就是互联网+,尤其在中国,“四大文明”跟互联网其实都有关系。消费升级实际上也跟互联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现在基本上人不离手机,没有手机现在基本很难迈出家门,我说一下我的理解,我投的企业做宠物用品、宠物食品的,可以这样说,美国有一些专门的大型宠物超市就专门卖宠物的所有东西,宠物可以在里面做一些活动,但是我们再看中国,我们想中国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专业超市,我个人有可能出现不了。举一个例子,现在做宠物食品的,他的产品有一半左右是在线上销售的,就是说不是通过线下销售的。线下实体店还没有形成体系。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消费升级很大情况上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那么在这个互联网背景下,我们的消费升级有哪些新的产品,或者哪些创新点,可以让创业者找到新的机会,让投资人找到投资机会。先请前海的明总。明宗皓:我觉得在互联网前提之下首先要思考互联网的本质,以及互联网要解决什么问题。其实目前互联网更多是一种工具,它的出发点是解决的辅导工具。什么叫做消费升级+互联网,我更的希望把这个词改为消费升级+需求扩大或者需求显性化。互联网更多的功能其实是将人本来有的需求更加显性化,更加放大,更加帮他满足。互联网未出现之前需求是存在的,而且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更多渠道去寻求满足需求的内容提供,所以互联网的出现在这方面可以更多填补过去需求满足的空白,这个意义上来讲消费升级+互联网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但是这里绝不代表互联网可以改变需求,或者说能够颠覆需求。从这个逻辑来看,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怎么看这个项目是不是适合互联网,并不是每个与消费升级相关的项目都适合互联网化。前段时间我们看幼儿连锁类的企业,我们发现过去资本其实不是太待见这种连锁化企业,他们是不断在自己的利润模式下建新店,虽然现金流比较稳定,但是做出一定规模也是需要时间,所以这种项目并不是最优选。尤其前几年大家看到一些做互联网嫁接的平台、的热潮之下,很多大连锁也是往这个方向去靠,但是目前来说真正成功的连锁或者真正大幅度提升业绩的模式并没有想像当中那么成功,尤其是相关联的模式企业更多是积累他的内容、他的沉淀、他的师资,并不是说互联网到来就可以爆发,信息平台项目其实到最后都会纠结于这种盈利模式的问题。尤其现在我们看到幼儿领域、教育领域对价格并没有那么敏感,而是他们嫁接互联网以后才发现为什么收费会这么难。哪些适合互联网呢?首先它确实是高频的,刚需的,而且广覆盖的,而且快速引爆市场,尤其2C项目适合互联网模式。过去我们看的很多项目,第一阶段这样看待,2C项目更适合互联网,2B虽然有稳定的现金流,但是更多以自己的渠道作为优势来去判断。在这个基础之上,互联网的作用一方面解决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与其说与互联网结合,不如说与供应链或者渠道整合相结合,这个定义本身就是差距,这是我们对这个项目的一些理解,尤其为什么现在我们慢慢专注于幼儿产业,因为我们发现这个产业付费用户对价格敏感不是特别强,首先可以保证企业的基本成长。增长的问题更多需要资源,资源很多时候需要垄断、半垄断性甚至行政的东西帮他们解决市场的问题,这是我们现在投资的一个逻辑。羌先锋:我刚刚看了一部电影叫做《大创业家》,就是讲麦当劳的创业故事。我觉得麦当劳为什么能够成功,跟这个话题相关,它抓住了整个美国消费群体对速食的要求在提升,抓住了这个需求。麦当劳能够做起来有自己的模式,麦当劳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无论从投资角度,还是创业角度,大家都表达自己各自的观点,特别是我们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也有很创业者在后面慢慢付出。最后的时间请每位老总从各自的角度说一下创业者怎么样做得更好,把握到机会。王珺:简单来讲,消费升级无论怎么+也好,关键是消费本身。对于创业者来讲,千万不要被各种各样的外表或者说概念迷失了自己,还是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我觉得大家如果想做消费升级的话,先了解到底它的目标人群、它的商业本质、它的商业逻辑,可能比怎么样+互联网来得更加好。王泽翼:大家都去过美国、去过欧洲,去过很多地方,你仔细看美国的超市,其实它有的很多中国也有,甚至中国有的很多美国还没有。中国无论是衣食住行乐,其实这种创业门槛是很艰难的,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空间,但是怎么去选择和定位很关键。你选择量大利润大,还是选择量大利润小,或者量小利润大,就决定了你想进入的领域,前面我也说到有很多的机会,你有没有超强的营销能力,以及投入产出比有没有经过严格测算,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吴涛:中国社会从生存形成的服务需求,现在到了品质服务和精神追求服务或者体验式服务阶段,这是消费新时代的到来。我觉得未来趋势一个是健康化、年轻化和个性化,这三个化的发展趋势对消费升级可能关注的方向和趋势基本上都是健康化、年轻化、个性化,创业者如果能够在这三个方面有一些作为的话,我觉得还是会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张涛:现在互联网时代有一个大的趋势,将来可能人人都会成为创业者,你只要用互联网,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以自己带来收入的效应。如果你擅长服装的设计,你就做设计,韩都衣舍可以全部帮你做出来,这个只是谋生。如果你想把企业做大,还是要考虑在自己已经有的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先从一个点做起,然后相关产业链上下延伸,而且现在更多讲究跨界,复合型人才,不同的板块都有能力和实力团队来跟你合作。反过来讲,如果自己找不到这样的团队,但是自己确实在某个领域
有一技之长,那么你可以走并购,被大企业并购,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明宗皓:我很同意吴总刚才讲的三个化。健康化、年轻化和个性化。我们投了一个做了22年的企业,这种企业一般不会对外融资,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什么叫做资本,但是真正优质的创业者从来不会去追所谓的风口,他一定会专注于自己专注的事情,而真正做到一定程度他并不用担心没有人找到他。所以你们也不需要诚惶诚恐,哪一天能活下来,不用担心,真正做好一定会有人找到你,至少我们前海梦创很多项目都是自己拼了命找回来的,基本上告诉他们没融到什么资本,但是这个过程当中要从产业的资本或者资源的角度慢慢合作,合作多了需求也就慢慢来了。羌先锋:我们今天的讨论无论从投资角度,还是从创业角度,都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样从人性角度发现需求,把握需求,准确全面找到他,然后选择一种商业模式,想好战术,然后这个基础之上加上资 本助力,能够找到好的商业机会。最终目的是什么?最终目的让我们的老百姓生活得越来越好,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满足。非常感谢各位能够坚持到最后听我们几位徐徐忉忉,也感谢几位大佬能够与我们一起交流,谢谢大家!《消费升级怎么玩儿?高频,刚需、覆盖广、快速引爆市场!还有大佬说消费升级就这6个字……》 精选二五人在2017钛媒体T-EDGE科技生活节上对话钛媒体 2017 T-EDGE 科技生活节国际领袖峰会,不仅仅探讨了科技和艺术的跨界关系,科技发展对于城市的影响,我们还邀请到15位“未来生活家”,谈谈大众最关注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升级”趋势。谁来定义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如何定义?国际领袖峰会的演讲嘉宾网易考拉海购 CEO 张蕾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消费趋势正在发生一场最大规模的“生活进化”,数据表明,“中国消费者当今需要的不再是很便宜的东西”,海淘吸引消费回流、引导人们选择品质生活,是网易考拉所定义的消费升级你。而另一位与会嘉宾,“好有财”创始人左志坚对“什么是消费升级”给出了新的答案,他表示,“消费升级不是今天我们用于消费的家庭资金更多,消费升级只要去看一点就行:他是满足个性化需求还是标准化需求?淘宝和京东做的就是偏标准化的产品,但是这一代的年轻人对个性化是有一定的追求。”致力于提供精品休闲娱乐与创意美食预订的YHOUSE,正是引导消费升级的平台之一。YHOUSE 联合创始人陈阳这样总结当前推动消费升级的生力军们:中产二代、追求个性化需求、愿意为服务消费。而潮人图片社交“in”的联合创始人黑羽同时认为,扩张消费者眼界,让他们看到更多的需求模式,将是导购类产品,媒体红人价值所在。和消费品衣食住行一样,新的内容形态也在刺激消费升级。“用内容来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信任感”,是开始吧创始人徐建军在两年创业中的经验。在主题为「科技和艺术如何影响消费选择」的论坛上,钛媒体执行主编杨瑨和Yhouse联合创始人陈阳、开始吧创始人徐建军、好有财创始人左志坚、in联合创始人黑羽四位创业者展开了对谈。科技引导消费的当下,我们如何看待趋势、看待消费审美?以下是钛妹儿整理的精彩对话:以下是五人在钛媒体 2017 T-EDGE 科技生活节上对话,略经钛媒体编辑,有删减:杨瑨:今天邀请各位讨论的主题是“科技和艺术,将怎样主导我们的消费选择”四位都是创业者,那么能否回顾一下,当你做创业决策的时候,是哪一项技术的成熟促进了你的决定、让你觉得机会来了?黑羽:每一次硬件技术(的升级)都导致了 in 在商业模式上的改变。2014年之前的手机配置很低,这样女生拍照片出来,不一定好看。我们是专注于让屏幕上的形象做得更加美好的公司,当手机整个象素硬件处理能力上去之后,就把美颜、最牛逼的贴纸效果做到很完美。那个时候视频是无法美颜的,视频处理和剪辑也不好,到了2016年我们又开始推出了自己的视频产品,推出之后发现用户需求一发不可收拾。不仅是好看,场景也要不一样,并且我们还能够增加更多的元素,所以我们做了AI相机。以前不愿意打视频电话,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丑,尤其是互相第一次认识时,所以最近推出的在线多人视频产品,又是无线的视频通讯技术加上美颜和相应的AI技术,并且是多人视频的形式,直接让男生和女生聊天,是同时聊天,采用视频的方式,每个人都很好看。陈阳:我们主要是在2012年底,两个科技,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算法。先说互联网,我们是2012年底、2013年开始创业,当时是大众点评网和美团(很火爆),大家随时随地可以找到吃喝玩乐的好地方,大家下载的成本很低,获取客户成本很低。开始做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核心用户,种子用户,所以打品牌的时候是跟国际的时尚品牌,奢侈品牌(一样),吸引很多用户的关注和对品牌的认知。到了2015年左右,那个时候是有千万左右的用户,一方面黏性并不好,留性也不高,(一方面)推的东西不是我想要的,去了这个店并不是下一次还要来这个店,在不同的时间看了不同的吃喝玩乐的好地方,在社区的频道看到网红分享的好店,看到长的漂亮的白富美分享的好店,都会对大消费产生影响。后来我们就不停地在数据上做提升。现在打开APP,只要你在这里产生一次(消费),就可以产生算法数据,慢慢用去优化。我认为消费升级的核心就是要个性化,品质要个性化,我喜欢的不代表是他喜欢的,他认为好吃的日料也不代表是你认可的,我们要对用户的行为数据深入思考,这个会改变我们,也会引领其他用户做各种各样的消费。杨瑨:我们回到消费升级这四个字,四位嘉宾如何解释消费升级?是特定一个群体的人消费升级了,还是是全民消费升级?陈阳:我觉得消费升级主要是在年轻一代上,在中国就是有两个亿的人口,并且还以12%—13%的速度在增长。这里的两个亿的人口,包括年薪2万—200万的人,但是(引领)消费升级的是哪些人?这些年轻一代有三个共性,一个是那些中产二代:父母是60、70后,生活无忧无虑,比我们的经济负担更小,85、90、95后在经济上越来越没有特别大的牵绊,就会舍得消费。第二,他们越来越个性化,过去80后在消费升级的时候都是品牌认知,我用古琦你也用古琦,我用香奈儿你也用香奈儿,他们不是这样的,一个大的品牌是有多样化的产品线,千人千面,对每个人是不同。第三,消费升级是非常愿意为服务买单,这个是上一代人没有的,(上一代人认为)只要性价比高就行。可是新一代的人愿意做VIP,无论是视频音频,线上线下的服务,他都愿意花一点点的钱成为那个VIP,不是为了装大款,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体验更好。杨瑨:左老师曾经是资深媒体人,写过很多消费趋势的评论文章。能否解释一下消费升级的原因?左志坚:我的结论跟陈阳差不多,现在市场上有一类新产品很受年轻人欢迎,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敢花钱,但是他实际上自己还没有特别高的收入来源,有时候也不是很喜欢问家里要。在美国,大学生是可以的,但在中国很多这个年龄的人无法办,因为他没有收入,所以过去几年跑得非常厉害,也发生了极端事件。现在的年轻人是敢花钱的。再一个是个性化,待会儿建军老师详细地讲讲,“开始吧”众筹,为什么体量做得这么大?这个里面最深层最核心的意思就是,我们对消费升级的理解不一样,我们觉得淘宝和京东做的是偏标准化的产品,但是这一代的年轻人对个性化是有一定的追求。我个人认为,包括我们团队也是这么认为的:消费升级不是今天我们用于消费的家庭资金更多,消费升级只要去看它一点就行了,他是满足个性化需求还是标准化需求?个性化需求是解决人跟人差异化的需求,标准化需求是解决人标准化的需求,是有一个边界线的。当我去消费一个产品,消费一个行为,我们去看里面80%、90%的核心(个性化需求),然后去满足他的需求,如果是的话,无论是高还是低,都是消费升级。在我们的平台上服务了几千家的民宿,就是跟五星级的酒店明显区分,当我们再去消费酒店的时候,我们更多是把酒店当工具用。今天为什么到民宿里面去,是因为里面的装修也好,它有大量个性化的元素产生,消费者进去的时候契合了他某一个当下的点。今天的餐饮、从网吧到网咖的升级、健身房等等,以及现在是看农业,我们去看消费行为是否是消费升级,就看他的个性化需求是占多少,今天哪怕买了一个杯子是5块钱,但它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你也是升级了。在一条可口可乐的生产线上,所有的可乐都是一样,但是他推出心态出来,今天有一位工匠在可乐上画了一个画,这个画就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个做了溢价就是消费升级了。黑羽:所谓的消费升级就是有两种因素构成的,要么是原有的需求人群有变化,要么是原有的需求没有满足消费人群的需求。我想补充的一点是,我有钱了,我能借钱了,到底该怎么花?在你周边都是马车的时候,你是想不到买一辆汽车的,对消费者来讲,要扩展他的眼界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出国游的时候是跟团游,现在出国游里最喜欢的是跟当地的导游,而且最好是拍照和拍视频的导游,他的单子就会特别得火。所以我们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模仿这种需求,“in”做了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自己最有逼格的那一面晒出来:每天都加班,就只有一天去健身,然后拍一下。现在这种热潮,都是模仿跟踪形式,所以我认为扩张消费者眼界让他看到更多需求模式,是导购类产品,媒体红人价值所在。杨瑨:徐老师和左老师是内容上非常擅长的创业者,通过内容引导消费已经是趋势。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够促成消费?徐建军: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下什么是内容,内容是用来干吗的?我们一直认为内容是以文字传播为手段,所以我们把做视频的这些都归结为内容创业。其实我不是这么理解的,我觉得有一个最核心的标准是,解决人和人之间差异性的创业都是内容创业。内容是无法大规模复制的,只会越做越垂直,它的黏性、纵深感会越来越强。其实当时最早是在做内容的时候会有亲身体会,并不是说用户对我们内容有多么忠诚,而是把我们用户做了隔断和区分,就像他们在社交平台打标签一样,不断输内容完成一个个标签。然后我们再去后面推动他的收入,用一些商业的手段。内容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内容是有底层的,工具的底层是黏结,内容的底层是情感。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信任度,是所有的商业核心要解决的问题。从移动互联网到电商医疗,我们认为性价比是很核心的东西,其实不是,信任是最核心的,内容是建立信任感非常好的手段。我觉得这是创业里体现的内容价值。左志坚:我原来也是做新闻出身的,传统媒体跟商业的内容有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是传统的媒体希望文章里是不带有观点的,你写公司报道,这个公司融了多少钱,估值是多少,是客观的呈现,不能在内容里呈现对公司本身的态度。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这样做的内容是没有人看的,你一定要有态度,要有清晰的观点,要有标签,这个就是内容的消费升级。信息这个东西在市场上不稀缺了,很难说钛媒体写的东西是非常独家的新闻,也可能你今天下午是独家的,但是明天早上全世界都已经知道了,那在满足基本信息透明的情况下,大家对信息的升级跟其他的消费品衣食住行是一样的,它也是要有一个标签,有人转咪蒙的文章,基本上就是这样的逻辑。杨瑨:如今,做内容的人越来越追求形式感、设计感;当我们购买商品,独立品牌越来越多,卖产品的人也非常提倡“艺术感”这件事......那么三位认为,消费者真的会为艺术美感买单吗?陈阳:科技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载体,当你把用户获取进来要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是通过科技的手段提高价值和效率,然后是降低成本。(而艺术美感)是你跟用户连接情感的钩子,用户需要情感,你的审美代表价值主张,代表着你对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甚至是生活品质的定义。我要用一个土豪金,我用一个薄荷绿,那最终在用户端传导的是什么级别的产品?为什么大家用苹果,是因为它是这样(可以传达生活品质)的产品。在任何产品中,艺术是必不可少的,是不可或缺的,是大众不能够具有的东西。那艺术具体是什么?也不见得是名人、名家的制作,而是贯穿在整个产品的交互中。比如说Yhouse,我们是说“生活与不同”,我们不说生活高大上,不然那样就像是装的,是土豪用的,用了这样的方式、颜色、交互,颜色渐变的粉色,传递一种生活可以让你焕然一新(的感觉),而不是奢侈购物。杨瑨:科技的发展造就了“网红脸”,也造就了“苹果粉”,代表了某种大众审美。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科技会不会重新定义美?陈阳:我觉得会的。科技的工具扩大了人类获得信息的边界,速度和效率,这一定会彻底的颠覆人类认知,会导致人类审美的变化。黑羽:我的观点稍微有点不同,将来的美和艺术,不一定是人类产生的,而是审美者本身。小冰作的词美还是不美,是在(读诗人)脑海中产生的,跟小冰怎么作的没有关系,就像一首唐诗20、40岁念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我不关心美的来源,而是关心我脑海中的改变。我要让自己的眼界看到不同的世界,看到不同的美,它是什么化成的,无所谓。左志坚:我补充一下,我大概比较赞成黑羽的观点,我有一点特殊的,因为人类正在发明很多新的工具,那这种新的工具的艺术和审美风格会不太一样,超出人以前的体验了。就比如说苹果,科技公司里从来没有把设计当成重要的东西来看,另外特斯拉这样的东西,传统厂商都认为这个车是卖的很贵,性能很好,但是车子里面的内饰乱七八糟的一点美感都没有,可能就是新工具这套东西会,有些不一样。徐建军:我们所有的美定义是谁给出的?未来对美下定义的,是被科技改造过的人,还是机器人?我觉得都有可能,就像我们开玩笑说人工智能将来发展超级厉害,所有的人类都是机器人的宠物,就像我们今天去看宠物狗,给宠物定义的都是人类,他们互相看的美我们不知道,就像我们人类也不知道,这定义是谁给出的。黑羽:想到我以前写代码的时候就感觉我的代码是特别的美。杨瑨:所以你认为现在一切都是人来做美和丑的时代,未来人工智能会和我们平视,我们一起来看哪个是美哪个是丑。(本文首发钛媒体)订阅专题「科技生活节」,查看 2017 T-EDGE 科技生活节精彩回顾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消费升级怎么玩儿?高频,刚需、覆盖广、快速引爆市场!还有大佬说消费升级就这6个字……》 精选三五人在2017钛媒体T-EDGE科技生活节上对话钛媒体 2017 T-EDGE 科技生活节国际领袖峰会,不仅仅探讨了科技和艺术的跨界关系,科技发展对于城市的影响,我们还邀请到15位“未来生活家”,谈谈大众最关注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升级”趋势。谁来定义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如何定义?国际领袖峰会的演讲嘉宾网易考拉海购 CEO 张蕾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消费趋势正在发生一场最大规模的“生活进化”,数据表明,“中国消费者当今需要的不再是很便宜的东西”,海淘吸引消费回流、引导人们选择品质生活,是网易考拉所定义的消费升级你。而另一位与会嘉宾,“好有财”创始人左志坚对“什么是消费升级”给出了新的答案,他表示,“消费升级不是今天我们用于消费的家庭资金更多,消费升级只要去看一点就行:他是满足个性化需求还是标准化需求?淘宝和京东做的就是偏标准化的产品,但是这一代的年轻人对个性化是有一定的追求。”致力于提供精品休闲娱乐与创意美食预订的YHOUSE,正是引导消费升级的平台之一。YHOUSE 联合创始人陈阳这样总结当前推动消费升级的生力军们:中产二代、追求个性化需求、愿意为服务消费。而潮人图片社交“in”的联合创始人黑羽同时认为,扩张消费者眼界,让他们看到更多的需求模式,将是导购类产品,媒体红人价值所在。和消费品衣食住行一样,新的内容形态也在刺激消费升级。“用内容来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信任感”,是开始吧创始人徐建军在两年创业中的经验。在主题为「科技和艺术如何影响消费选择」的论坛上,钛媒体执行主编杨瑨和Yhouse联合创始人陈阳、开始吧创始人徐建军、好有财创始人左志坚、in联合创始人黑羽四位创业者展开了对谈。科技引导消费的当下,我们如何看待趋势、看待消费审美?以下是钛妹儿整理的精彩对话:以下是五人在钛媒体 2017 T-EDGE 科技生活节上对话,略经钛媒体编辑,有删减:杨瑨:今天邀请各位讨论的主题是“科技和艺术,将怎样主导我们的消费选择”四位都是创业者,那么能否回顾一下,当你做创业决策的时候,是哪一项技术的成熟促进了你的决定、让你觉得机会来了?黑羽:每一次硬件技术(的升级)都导致了 in 在商业模式上的改变。2014年之前的手机配置很低,这样女生拍照片出来,不一定好看。我们是专注于让屏幕上的形象做得更加美好的公司,当手机整个象素硬件处理能力上去之后,就把美颜、最牛逼的贴纸效果做到很完美。那个时候视频是无法美颜的,视频处理和剪辑也不好,到了2016年我们又开始推出了自己的视频产品,推出之后发现用户需求一发不可收拾。不仅是好看,场景也要不一样,并且我们还能够增加更多的元素,所以我们做了AI相机。以前不愿意打视频电话,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丑,尤其是互相第一次认识时,所以最近推出的在线多人视频产品,又是无线的视频通讯技术加上美颜和相应的AI技术,并且是多人视频的形式,直接让男生和女生聊天,是同时聊天,采用视频的方式,每个人都很好看。陈阳:我们主要是在2012年底,两个科技,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算法。先说互联网,我们是2012年底、2013年开始创业,当时是大众点评网和美团(很火爆),大家随时随地可以找到吃喝玩乐的好地方,大家下载的成本很低,获取客户成本很低。开始做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核心用户,种子用户,所以打品牌的时候是跟国际的时尚品牌,奢侈品牌(一样),吸引很多用户的关注和对品牌的认知。到了2015年左右,那个时候是有千万左右的用户,一方面黏性并不好,留性也不高,(一方面)推的东西不是我想要的,去了这个店并不是下一次还要来这个店,在不同的时间看了不同的吃喝玩乐的好地方,在社区的频道看到网红分享的好店,看到长的漂亮的白富美分享的好店,都会对大消费产生影响。后来我们就不停地在数据上做提升。现在打开APP,只要你在这里产生一次(消费),就可以产生算法数据,慢慢用去优化。我认为消费升级的核心就是要个性化,品质要个性化,我喜欢的不代表是他喜欢的,他认为好吃的日料也不代表是你认可的,我们要对用户的行为数据深入思考,这个会改变我们,也会引领其他用户做各种各样的消费。杨瑨:我们回到消费升级这四个字,四位嘉宾如何解释消费升级?是特定一个群体的人消费升级了,还是是全民消费升级?陈阳:我觉得消费升级主要是在年轻一代上,在中国就是有两个亿的人口,并且还以12%—13%的速度在增长。这里的两个亿的人口,包括年薪2万—200万的人,但是(引领)消费升级的是哪些人?这些年轻一代有三个共性,一个是那些中产二代:父母是60、70后,生活无忧无虑,比我们的经济负担更小,85、90、95后在经济上越来越没有特别大的牵绊,就会舍得消费。第二,他们越来越个性化,过去80后在消费升级的时候都是品牌认知,我用古琦你也用古琦,我用香奈儿你也用香奈儿,他们不是这样的,一个大的品牌是有多样化的产品线,千人千面,对每个人是不同。第三,消费升级是非常愿意为服务买单,这个是上一代人没有的,(上一代人认为)只要性价比高就行。可是新一代的人愿意做VIP,无论是视频音频,线上线下的服务,他都愿意花一点点的钱成为那个VIP,不是为了装大款,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体验更好。杨瑨:左老师曾经是资深媒体人,写过很多消费趋势的评论文章。能否解释一下消费升级的原因?左志坚:我的结论跟陈阳差不多,现在市场上有一类新产品很受年轻人欢迎,就是消费信贷,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敢花钱,但是他实际上自己还没有特别高的收入来源,有时候也不是很喜欢问家里要。在美国,大学生是可以办信用卡的,但在中国很多这个年龄的人无法办信用卡,因为他没有收入,所以校园贷过去几年跑得非常厉害,也发生了极端事件。现在的年轻人是敢花钱的。再一个是个性化,待会儿建军老师详细地讲讲,“开始吧”众筹,为什么体量做得这么大?这个里面最深层最核心的意思就是,我们对消费升级的理解不一样,我们觉得淘宝和京东做的是偏标准化的产品,但是这一代的年轻人对个性化是有一定的追求。我个人认为,包括我们团队也是这么认为的:消费升级不是今天我们用于消费的家庭资金更多,消费升级只要去看它一点就行了,他是满足个性化需求还是标准化需求?个性化需求是解决人跟人差异化的需求,标准化需求是解决人标准化的需求,是有一个边界线的。当我去消费一个产品,消费一个行为,我们去看里面80%、90%的核心(个性化需求),然后去满足他的需求,如果是的话,无论是高还是低,都是消费升级。在我们的平台上服务了几千家的民宿,就是跟五星级的酒店明显区分,当我们再去消费酒店的时候,我们更多是把酒店当工具用。今天为什么到民宿里面去,是因为里面的装修也好,它有大量个性化的元素产生,消费者进去的时候契合了他某一个当下的点。今天的餐饮、从网吧到网咖的升级、健身房等等,以及现在是看农业,我们去看消费行为是否是消费升级,就看他的个性化需求是占多少,今天哪怕买了一个杯子是5块钱,但它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你也是升级了。在一条可口可乐的生产线上,所有的可乐都是一样,但是他推出心态出来,今天有一位工匠在可乐上画了一个画,这个画就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个做了溢价就是消费升级了。黑羽:所谓的消费升级就是有两种因素构成的,要么是原有的需求人群有变化,要么是原有的需求没有满足消费人群的需求。我想补充的一点是,我有钱了,我能借钱了,到底该怎么花?在你周边都是马车的时候,你是想不到买一辆汽车的,对消费者来讲,要扩展他的眼界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出国游的时候是跟团游,现在出国游里最喜欢的是跟当地的导游,而且最好是拍照和拍视频的导游,他的单子就会特别得火。所以我们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模仿这种需求,“in”做了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自己最有逼格的那一面晒出来:每天都加班,就只有一天去健身,然后拍一下。现在这种热潮,都是模仿跟踪形式,所以我认为扩张消费者眼界让他看到更多需求模式,是导购类产品,媒体红人价值所在。杨瑨:徐老师和左老师是内容上非常擅长的创业者,通过内容引导消费已经是趋势。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够促成消费?徐建军: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下什么是内容,内容是用来干吗的?我们一直认为内容是以文字传播为手段,所以我们把做视频的这些都归结为内容创业。其实我不是这么理解的,我觉得有一个最核心的标准是,解决人和人之间差异性的创业都是内容创业。内容是无法大规模复制的,只会越做越垂直,它的黏性、纵深感会越来越强。其实当时最早是在做内容的时候会有亲身体会,并不是说用户对我们内容有多么忠诚,而是把我们用户做了隔断和区分,就像他们在社交平台打标签一样,不断输内容完成一个个标签。然后我们再去后面推动他的收入,用一些商业的手段。内容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内容是有底层的,工具的底层是黏结,内容的底层是情感。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信任度,是所有的商业核心要解决的问题。从移动互联网到电商医疗,我们认为性价比是很核心的东西,其实不是,信任是最核心的,内容是建立信任感非常好的手段。我觉得这是创业里体现的内容价值。左志坚:我原来也是做新闻出身的,传统媒体跟商业的内容有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是传统的媒体希望文章里是不带有观点的,你写公司报道,这个公司融了多少钱,估值是多少,是客观的呈现,不能在内容里呈现对公司本身的态度。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这样做的内容是没有人看的,你一定要有态度,要有清晰的观点,要有标签,这个就是内容的消费升级。信息这个东西在市场上不稀缺了,很难说钛媒体写的东西是非常独家的新闻,也可能你今天下午是独家的,但是明天早上全世界都已经知道了,那在满足基本信息透明的情况下,大家对信息的升级跟其他的消费品衣食住行是一样的,它也是要有一个标签,有人转咪蒙的文章,基本上就是这样的逻辑。杨瑨:如今,做内容的人越来越追求形式感、设计感;当我们购买商品,独立品牌越来越多,卖产品的人也非常提倡“艺术感”这件事......那么三位认为,消费者真的会为艺术美感买单吗?陈阳:科技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载体,当你把用户获取进来要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是通过科技的手段提高价值和效率,然后是降低成本。(而艺术美感)是你跟用户连接情感的钩子,用户需要情感,你的审美代表价值主张,代表着你对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甚至是生活品质的定义。我要用一个土豪金,我用一个薄荷绿,那最终在用户端传导的是什么级别的产品?为什么大家用苹果,是因为它是这样(可以传达生活品质)的产品。在任何产品中,艺术是必不可少的,是不可或缺的,是大众不能够具有的东西。那艺术具体是什么?也不见得是名人、名家的制作,而是贯穿在整个产品的交互中。比如说Yhouse,我们是说“生活与不同”,我们不说生活高大上,不然那样就像是装的,是土豪用的,用了这样的方式、颜色、交互,颜色渐变的粉色,传递一种生活可以让你焕然一新(的感觉),而不是奢侈购物。杨瑨:科技的发展造就了“网红脸”,也造就了“苹果粉”,代表了某种大众审美。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科技会不会重新定义美?陈阳:我觉得会的。科技的工具扩大了人类获得信息的边界,速度和效率,这一定会彻底的颠覆人类认知,会导致人类审美的变化。黑羽:我的观点稍微有点不同,将来的美和艺术,不一定是人类产生的,而是审美者本身。小冰作的词美还是不美,是在(读诗人)脑海中产生的,跟小冰怎么作的没有关系,就像一首唐诗20、40岁念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我不关心美的来源,而是关心我脑海中的改变。我要让自己的眼界看到不同的世界,看到不同的美,它是什么化成的,无所谓。左志坚:我补充一下,我大概比较赞成黑羽的观点,我有一点特殊的,因为人类正在发明很多新的工具,那这种新的工具的艺术和审美风格会不太一样,超出人以前的体验了。就比如说苹果,科技公司里从来没有把设计当成重要的东西来看,另外特斯拉这样的东西,传统厂商都认为这个车是卖的很贵,性能很好,但是车子里面的内饰乱七八糟的一点美感都没有,可能就是新工具这套东西会,有些不一样。徐建军:我们所有的美定义是谁给出的?未来对美下定义的,是被科技改造过的人,还是机器人?我觉得都有可能,就像我们开玩笑说人工智能将来发展超级厉害,所有的人类都是机器人的宠物,就像我们今天去看宠物狗,给宠物定义的都是人类,他们互相看的美我们不知道,就像我们人类也不知道,这定义是谁给出的。黑羽:想到我以前写代码的时候就感觉我的代码是特别的美。杨瑨:所以你认为现在一切都是人来做美和丑的时代,未来人工智能会和我们平视,我们一起来看哪个是美哪个是丑。(本文首发钛媒体)订阅专题「科技生活节」,查看 2017 T-EDGE 科技生活节精彩回顾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消费升级怎么玩儿?高频,刚需、覆盖广、快速引爆市场!还有大佬说消费升级就这6个字……》 精选四峰瑞资本与王力行在华兴资本 Alpha 「2017 影响力峰会」上对谈钛媒体注:8月18日,华兴资本Alpha主办的《2017 影响力投资峰会》在京持续举行。本届峰会围绕“科技场景时代”和“新消费的崛起”展开,“撕开风口论看真相”,去伪存真,剖析商业本质后再来看“热点”。在“消费投资升级”环节,峰瑞资本(FreeS Fund)创始合伙人李丰与华兴资本集团董事总经理、顾问业务负责人王力行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谈。在这场深聊中,李丰重点谈到以下几点:中国在过去 20 年间成为生产力大国和 GDP 大国。如果经济不出现巨大波折,中国接下来会诞生远超想象的世界级品牌。未来 8-9 亿城镇人口的分布,将直接影响到品牌的分布。用户记忆品牌的方式,已经从记住你是卖什么的,变成记住你是「好玩」、「可爱」还是「性冷淡」。对于新品牌而言,你的内容就是你的产品,你的渠道也是你的产品,你的渠道和产品也是你的内容,你的内容也是你最终的销售。小米「前店后厂」的模式,缩短了流通环节。在渠道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趋势不会改变。以下选自李丰与王力行在华兴资本 Alpha 「2017 影响力峰会」上的对谈王力行:大家上午好!谢谢李丰来参加 Alpha 的活动。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消费升级。这一年多,消费升级的话题在投资界非常热,大家看这方面的机会也比较多。但同时,这个话题涵盖的范围很广,不一定能称之为一个风口。我们想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在于,为什么消费升级在这个时间点上成为大家一致的关注点?不是更早一点,也不是更晚一点?李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享一下你认为的原因?李丰:这是个好问题。我们投过一些消费品牌,但其实我们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一两年里,消费领域不断地出现很多新东西。对早期投资来说,都是很好的尝试。我们在内部做过分析,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或许可以部分地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节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很多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著名英国品牌,都是在那时诞生的,并且很快就输出到了全世界。例如茶叶品牌立顿,威士忌酒和相应的酒文化。第二个节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年期间在美国诞生的品牌,很多成为了今天的世界级品牌,例如迪士尼乐园、沃尔玛等等。肯德基和麦当劳起源于 30、40 年代,但通过授权特许经营快速发展起来也是在这段时期。第三个节点是 7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末期。无印良品、大创等著名零售店,株式会社这样的集团模式等,都是在这个时期的日本诞生的。这里面有一个逻辑:二战前,美国成为了世界钢铁产量第一大国。二战后,美国成为了 GDP 第一大国,生产制造总量第一大国。随后,能够代表美国生活方式的世界级品牌诞生了。二战前的美国大概有 1.5 亿人口,相对而言是人口大国,聚集了足够的生产力要素,之后成为了生产力大国,再之后成为了消费大国,开始向全球输出代表美国生活方式的品牌。无论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还是亚洲前的日本,也都经过了这样的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反过来看中国,过去二十年间,中国逐步变成了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生产力大国和 GDP 大国。如果历史规律存在,且中国的经济发展轨迹不出现巨大的问题,那么中国进入消费升级周期后,会诞生远超我们想象的世界级品牌。这里说远超想象,意思是从品牌成长周期到品牌价值的影响范围来看,10 年、20 年后,新品牌中的一些最终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规模和方式,成为著名的世界级品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标志和事件。例如消费升级中典型的产品智能手机,不管是华为、Vivo、Oppo,或是小米,都在利用生产力大国、人口大国的优势,抓住大家所需求的核心产品,逐步变成世界级品牌。这就像是 50 年前美国人喜欢一家老小一起吃汉堡、炸鸡、喝可乐、逛迪士尼,这些东西满足了那个阶段美国的消费需求,随后影响了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也在迸发新需求,如果这个需求恰巧和中国的生产力匹配,又恰巧能够代表这个人口大国里足够多的人,那么能够满足这个需求的东西,就会变成国际化品牌。放到这么长的周期来看有点「务虚」了,算是给消费升级领域创业者的一碗鸡汤,而且这碗鸡汤一干就可以管 20 年。如果中国没有发生意料之外的、巨大的跌宕起伏,那么这个周期可以为消费品提供至少 20 年的增长空间,而且不仅限于中国市场。沃尔玛创立于 1962 年。在《财富》公布的世界 500 强榜单中,沃尔玛已连续 4 年第一。王力行:之前我们更多地着眼在相对微观的因素里,包括代际升级、基础设施改善、观念基本,谢谢李丰从一个更长期的范围来解读。我注意到一点,刚才我们更多谈到的是类比,大家都知道,圈早些年比较习惯「copy to China」。但这两年这种情况明显少了很多,倒是东南亚国家出现了比较多的「copy from China」。所以在消费升级这件事上,如果我们不谈论「世界」这么大的一个范围,只是集中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中国和美国之间究竟有什么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李丰:线上的问题有比较复杂的影响因素,我们先看线下的部分。各国的消费迭代过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代表,另一类以日本、韩国为代表。这两类国家在城市构成和人口结构分布上有所不同。后一类有典型的、极化程度很高的超大城市,聚集了非常多的人口和消费能力。这种城市的消费愿望催生了一些特有的品牌和商业模式。而前一类的知名品牌并不是在超大城市里诞生的。假定中国在未来 5-7 年内会有 8-9 亿城镇人口,那么这些人口如何分布,就会影响到品牌的诞生模式。今年国家出了一份规划,北上广深这四个超大城市的常驻人口规模现在大概是 1 亿,原则上不再增加。另外规划了十个特大型城市,大概最终能发展到每个城市一千多万人口的规模,加起来是 1.5 亿左右。刨去这两类城市,再往下就是三四五线城市,汇集了 5-6 亿人口。消费品牌的分布状况和人口的分布状况,几乎是完全正相关的。你讲的「copy to China」和「copy from China」其实是不同阶段大家不同的用户习惯和技术差别造成的现象。这是我们的思考,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据 2014 年统计数据,超大型城市东京的人口密度为 6106 人/平方公里,高于北京的 1311 人/平方公里。王力行:所以,从结构分析角度看,你是不是相对倾向于认为,中国消费升级路径和日本、韩国相比,差异会比较大?日本极化了,中国的极化程度没有那么高,反而可能和美国更接近一些?李丰:坦率地说,我们不知道。中国和这两类国家都不太一样,因为我们的人口总量太大了。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经济学家们很少能够持有相对一致的观点,也是因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任何国家在度过这个时期时有这样的人口规模。我们看日本,711 当时是以东京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一个区一个区地做,密度很大。但我们现在还不好断定中国新的消费品牌会出自哪里,是更像美国还是更像日本。或许会一半一半。很多品牌可能来自于非一线城市,比如名创优品。王力行:很有意思的预测。前段时间我和一位非常资深的做零售连锁的创业者聊,他的观点和你有些类似。他觉得所谓消费升级,如果比较武断地一刀切就是「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升级是一个概念,三四五线乃至农村的消费升级会是另外一个概念」。这中间有很大差异。延伸来看,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所以各种可能性都有。刚刚聊了地域上的差异,接下来我们说说人的因素。从你的观察来看,90 后、00 后这一代人观念的变化,和消费升级这件事结合起来,会产生什么有意思的现象?李丰:大逻辑上来讲,有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不是缺乏安全感,这些发展阶段不同导致的差异,肯定会对人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现在消费升级上的变化,恰好发生在这一代年轻人成为大学生、或刚毕业不久的白领的阶段,这意味着他们在消费行为上会接受这些新事物的影响。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很多做得很好的品牌,我说它们是「卖什么东西的,都不像卖什么东西的」。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举几个例子。无印良品这段时间非常时髦,但你不太好界定他是卖家居的还是卖服装的,它还开了餐厅、酒店。网易严选也在做这样的事情。小米不仅做手机,还推出了承载更多品牌的米家。我们投资人和创业者研究了很多遍的诚品书店,严格个意义上讲也不仅仅是卖书的。盒马鲜生也不仅是个海鲜超市,它也卖很多新鲜奇特的产品。我们以前习惯于非常准确地去定位一个东西,说「xx 是卖 xx 的」。但现在,更多的情况是你很难再去这样定义了。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互联网对用户的认知产生了太大的影响。以前比较成功的消费品公司,无论是统一、宝洁还是可口可乐,他们的做法都是利用中心媒体(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大量投放认知广告,告诉你「我是谁」。这里面的「谁」可能是某种情绪、某个定位、某项功能,不断地强化你的认知。接下来,他们会把产品铺到所有你能看到、触及到的渠道。理论上,产品所占的位置越多,效果就越好,越能促成购买。这是以前线下的做法。到了线上,这些规律变得不太好用。因为互联网的影响,用户接收到了大量的信息,越来越不容易记住「xx 是卖 xx 的」。反而是能够占据用户感性认知的东西会被记住。换句话说,新品牌不是用理性的信息来让用户记忆品牌的内涵,而是用体验去调动用户的感性,影响用户的记忆方式。不是让你记住我是卖什么的,而是让你记住我是好玩的、萌的、可爱的还是性冷淡的。这种记忆方式会产生两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个是刚刚我们说的「卖什么东西的,都不像卖什么东西的」,另一个是越来越多做得好的品牌要跨品类。现在我们已经看到非常多的新零售品牌,具备了很好的跨品类能力。无印良品是典型的跨品类品牌。从家居、文具到服饰、餐厅、酒店,品类众多。王力行:这是一个很独特的角度。相当于信息爆炸带来的信息过载,让品牌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加深了品牌的厚度,衍生出来一个很有价值的假设:在新零售领域里,新品牌和服务去做跨品类延伸,难度相对老品牌和服务而言要低一些。结合中国互联网这几年的发展态势,从峰瑞的角度,在消费升级这个赛道上有哪些创业或是投资机会呢?李丰:这个问题通常都是最难回答的。如果我们以 20 年或者更长时间为周期,去看什么样的中国消费品牌会成为国际化品牌的话,就像我开始时提到的,结合人口、生产力因素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如果凑巧是这个消费周期里用户需要的消费升级产品的话,就会有一定的几率。除了手机的例子,还有一些比较好猜的结论。例如,我们可以 100% 确定电动汽车是一个发展趋势。放在十年这个时间维度,中国肯定会诞生世界级的品牌。十年前,中国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四年前,中国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新车市场。我们既是最大的生产商,又是最大的消费者。但让我们痛苦的是,汽车始终没有被成功地转化。90 年代初期开始,中国跟世界著名汽车厂商成立合资企业,要求中方股比 51%,外方股比 49%。在这个状况下,中国努力了二十多年,仍然没有很好地实现中高端燃油发动机的国产化和汽车总成技术的国产化。我们转化了消费电子、高铁等等,但是汽车没有。现在,电动汽车相当于是换了一条跑道。从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上来看,我们和国外相比差了大概两年。这比燃油发动机技术的差距要小很多——我们从 90 年代开始追赶美国在 19 世纪初就已经有了的燃油发动机技术。差距小,我们很快能赶得上。这个领域最后一定会有中国品牌成为最大的国际品牌,至少是之一。还有一些小一些的品类。比如我问过丁磊,当时是怎么开始做网易严选的,怎么挑到这么好的品类?他说最早是因为他有一个台湾朋友,在台湾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做大米、酱油,他就说合作一下,卖 20、30 元一斤、经过严选的大米和酱油。后来卖了一个多月,卖不太动了。这时候,他发现全网易的人都在买毛巾。他把负责人叫过来,负责人说自己做过纺织,米和酱油卖不动了之后,就自己做了一款毛巾放在严选上卖,连内部的人都在抢。他就觉得这个事挺好的,就卖这类东西吧,就开始了现在的严选模式。对丁磊来讲,严选是展现了他很好的商业直觉。他是一位非常好的产品经理,行李箱都是自己做的配色,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挑颜色,非常了解潘通色卡这类很细节的东西。了解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聊天时在场的还有一位华为的朋友,丁磊说华为刚出的这几款产品里,有一款是潘通色卡做出来的绿色,他觉得这个颜色是做的最好的,讲了很多很细的东西。华为的朋友听了也很诧异,他们在法国的设计团队确实是用了潘通色卡上的绿色做的这个颜色。从电动汽车技术路线上看,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仅有 2 年,具有弯道超车的机会王力行:你刚刚更多地是从品类的角度来讲的。汽车的部分我也感同身受。我原来是学汽车的,知道整个行业对于变速箱、燃油发动机方面的差距是耿耿于怀的,确实电动汽车给了中国汽车产业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通常会把整个消费产业划分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做渠道的,这样两块。从这两个维度看,你觉得对于创业和投资会有什么意义?李丰:这也是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我觉得互联网最大的影响就是把很多原来在传统渠道中相对分立的元素变成了统一的元素。原来做内容、做营销、做产品、做渠道管理,是分开的四件事,现在越来越快、越来越明显地变成了一件事。简单来讲,你的内容就是你的产品,你的渠道也是你的产品,你的渠道和产品也是你的内容,你的内容也是你最终的销售。从过去七八年商业模式的迭代来看,这件事已经比较清楚了。最早的淘宝利用了消费者的习惯,帮助小商户做线上的生意。紧接着到了天猫和京东,他们把小商户选品和品控的问题更直接地变成了由一方来做选品和品控,为用户做了所谓的优选。再往后看,到了小米。最早的商业流通商会中有一句俗话,叫「前店后厂」。就是前面是商店,自己来卖,后面是厂房,自己生产。小米在一定程度上做回了「前店后厂」,比做平台的天猫和京东又短了半个环节。你刚才讲的渠道或者流通方式的问题,因为互联网的影响,在环节上已经缩得比较短了。从线下看也是一样的。盒马鲜生和超市相比,在选品的过程中也比原来的线下超市稍微缩短了一个环节。王力行:可以说是更加融合了?李丰:我也没有确定的概念来界定。只是整个流通环节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渠道的流通成本降低了很多。王力行:最后问一个问题。峰瑞在或消费升级相关项目时,必看哪些因素?李丰:我们没有特别明确。最早我们提了一个标准叫做品牌、品类和产品。这三个因素一定都面临着升级。如果仅就品牌端的消费投资来看,这三个因素中要有两个因素能够叠加在一件事上,否则就是推动力、红利不够。渠道端的问题不好回答。我们只能讲,渠道端的变化有一个衡量因素,就是看什么东西能够显著提高渠道效率、降低渠道成本。不管你是有更短的流通环节,还是有更好的配送方法,或者是更全面的数据管理,最后在渠道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最开始我们举的例子,包括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大创等等,本质上都是把东西卖便宜了。(本文转自峰瑞资本官方公众号“峰瑞资本”)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消费升级怎么玩儿?高频,刚需、覆盖广、快速引爆市场!还有大佬说消费升级就这6个字……》 精选五峰瑞资本李丰与华兴资本王力行在华兴资本 Alpha 「2017 影响力峰会」上对谈钛媒体注:8月18日,华兴资本Alpha主办的《2017 影响力投资峰会》在京持续举行。本届峰会围绕“科技场景时代”和“新消费的崛起”展开,“撕开风口论看真相”,去伪存真,剖析商业本质后再来看“热点”。在“消费投资升级”环节,峰瑞资本(FreeS Fund)创始合伙人李丰与华兴资本集团董事总经理、顾问业务负责人王力行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谈。在这场深聊中,李丰重点谈到以下几点:中国在过去 20 年间成为生产力大国和 GDP 大国。如果经济不出现巨大波折,中国接下来会诞生远超想象的世界级品牌。未来 8-9 亿城镇人口的分布,将直接影响到品牌的分布。用户记忆品牌的方式,已经从记住你是卖什么的,变成记住你是「好玩」、「可爱」还是「性冷淡」。对于新品牌而言,你的内容就是你的产品,你的渠道也是你的产品,你的渠道和产品也是你的内容,你的内容也是你最终的销售。小米「前店后厂」的模式,缩短了流通环节。在渠道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趋势不会改变。以下选自李丰与王力行在华兴资本 Alpha 「2017 影响力峰会」上的对谈王力行:大家上午好!谢谢李丰来参加 Alpha 的活动。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消费升级。这一年多,消费升级的话题在投资界非常热,大家看这方面的机会也比较多。但同时,这个话题涵盖的范围很广,不一定能称之为一个风口。我们想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在于,为什么消费升级在这个时间点上成为大家一致的关注点?不是更早一点,也不是更晚一点?李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享一下你认为的原因?李丰:这是个好问题。我们投过一些消费品牌,但其实我们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一两年里,消费领域不断地出现很多新东西。对早期投资来说,都是很好的尝试。我们在内部做过分析,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或许可以部分地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节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很多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著名英国品牌,都是在那时诞生的,并且很快就输出到了全世界。例如茶叶品牌立顿,威士忌酒和相应的酒文化。第二个节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年期间在美国诞生的品牌,很多成为了今天的世界级品牌,例如迪士尼乐园、沃尔玛等等。肯德基和麦当劳起源于 30、40 年代,但通过授权特许经营快速发展起来也是在这段时期。第三个节点是 7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末期。无印良品、大创等著名零售店,株式会社这样的集团模式等,都是在这个时期的日本诞生的。这里面有一个逻辑:二战前,美国成为了世界钢铁产量第一大国。二战后,美国成为了 GDP 第一大国,生产制造总量第一大国。随后,能够代表美国生活方式的世界级品牌诞生了。二战前的美国大概有 1.5 亿人口,相对而言是人口大国,聚集了足够的生产力要素,之后成为了生产力大国,再之后成为了消费大国,开始向全球输出代表美国生活方式的品牌。无论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还是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日本,也都经过了这样的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反过来看中国,过去二十年间,中国逐步变成了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生产力大国和 GDP 大国。如果历史规律存在,且中国的经济发展轨迹不出现巨大的问题,那么中国进入消费升级周期后,会诞生远超我们想象的世界级品牌。这里说远超想象,意思是从品牌成长周期到品牌价值的影响范围来看,10 年、20 年后,新品牌中的一些最终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规模和方式,成为著名的世界级品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标志和事件。例如消费升级中典型的产品智能手机,不管是华为、Vivo、Oppo,或是小米,都在利用生产力大国、人口大国的优势,抓住大家所需求的核心产品,逐步变成世界级品牌。这就像是 50 年前美国人喜欢一家老小一起吃汉堡、炸鸡、喝可乐、逛迪士尼,这些东西满足了那个阶段美国的消费需求,随后影响了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也在迸发新需求,如果这个需求恰巧和中国的生产力匹配,又恰巧能够代表这个人口大国里足够多的人,那么能够满足这个需求的东西,就会变成国际化品牌。放到这么长的周期来看有点「务虚」了,算是给消费升级领域创业者的一碗鸡汤,而且这碗鸡汤一干就可以管 20 年。如果中国没有发生意料之外的、巨大的跌宕起伏,那么这个周期可以为消费品提供至少 20 年的增长空间,而且不仅限于中国市场。沃尔玛创立于 1962 年。在《财富》公布的世界 500 强榜单中,沃尔玛已连续 4 年排名第一。王力行:之前我们更多地着眼在相对微观的因素里,包括代际升级、基础设施改善、观念基本,谢谢李丰从一个更长期的范围来解读。我注意到一点,刚才我们更多谈到的是类比,大家都知道,中国互联圈早些年比较习惯「copy to China」。但这两年这种情况明显少了很多,倒是东南亚国家出现了比较多的「copy from China」。所以在消费升级这件事上,如果我们不谈论「世界」这么大的一个范围,只是集中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中国和美国之间究竟有什么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李丰:线上的问题有比较复杂的影响因素,我们先看线下的部分。各国的消费迭代过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代表,另一类以日本、韩国为代表。这两类国家在城市构成和人口结构分布上有所不同。后一类有典型的、极化程度很高的超大城市,聚集了非常多的人口和消费能力。这种城市的消费愿望催生了一些特有的品牌和商业模式。而前一类的知名品牌并不是在超大城市里诞生的。假定中国在未来 5-7 年内会有 8-9 亿城镇人口,那么这些人口如何分布,就会影响到品牌的诞生模式。今年国家出了一份规划,北上广深这四个超大城市的常驻人口规模现在大概是 1 亿,原则上不再增加。另外规划了十个特大型城市,大概最终能发展到每个城市一千多万人口的规模,加起来是 1.5 亿左右。刨去这两类城市,再往下就是三四五线城市,汇集了 5-6 亿人口。消费品牌的分布状况和人口的分布状况,几乎是完全正相关的。你讲的「copy to China」和「copy from China」其实是不同阶段大家不同的用户习惯和技术差别造成的现象。这是我们的思考,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据 2014 年统计数据,超大型城市东京的人口密度为 6106 人/平方公里,高于北京的 1311 人/平方公里。王力行:所以,从结构分析角度看,你是不是相对倾向于认为,中国消费升级路径和日本、韩国相比,差异会比较大?日本极化了,中国的极化程度没有那么高,反而可能和美国更接近一些?李丰:坦率地说,我们不知道。中国和这两类国家都不太一样,因为我们的人口总量太大了。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经济学家们很少能够持有相对一致的观点,也是因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任何国家在度过这个时期时有这样的人口规模。我们看日本,711 当时是以东京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一个区一个区地做,密度很大。但我们现在还不好断定中国新的消费品牌会出自哪里,是更像美国还是更像日本。或许会一半一半。很多品牌可能来自于非一线城市,比如名创优品。王力行:很有意思的预测。前段时间我和一位非常资深的做零售连锁的创业者聊,他的观点和你有些类似。他觉得所谓消费升级,如果比较武断地一刀切就是「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升级是一个概念,三四五线乃至农村的消费升级会是另外一个概念」。这中间有很大差异。延伸来看,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所以各种可能性都有。刚刚聊了地域上的差异,接下来我们说说人的因素。从你的观察来看,90 后、00 后这一代人观念的变化,和消费升级这件事结合起来,会产生什么有意思的现象?李丰:大逻辑上来讲,有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不是缺乏安全感,这些发展阶段不同导致的差异,肯定会对人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现在消费升级上的变化,恰好发生在这一代年轻人成为大学生、或刚毕业不久的白领的阶段,这意味着他们在消费行为上会接受这些新事物的影响。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很多做得很好的品牌,我说它们是「卖什么东西的,都不像卖什么东西的」。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举几个例子。无印良品这段时间非常时髦,但你不太好界定他是卖家居的还是卖服装的,它还开了餐厅、酒店。网易严选也在做这样的事情。小米不仅做手机,还推出了承载更多品牌的米家。我们投资人和创业者研究了很多遍的诚品书店,严格个意义上讲也不仅仅是卖书的。盒马鲜生也不仅是个海鲜超市,它也卖很多新鲜奇特的产品。我们以前习惯于非常准确地去定位一个东西,说「xx 是卖 xx 的」。但现在,更多的情况是你很难再去这样定义了。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互联网对用户的认知产生了太大的影响。以前比较成功的消费品公司,无论是统一、宝洁还是可口可乐,他们的做法都是利用中心媒体(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大量投放认知广告,告诉你「我是谁」。这里面的「谁」可能是某种情绪、某个定位、某项功能,不断地强化你的认知。接下来,他们会把产品铺到所有你能看到、触及到的渠道。理论上,产品所占的位置越多,效果就越好,越能促成购买。这是以前线下的做法。到了线上,这些规律变得不太好用。因为互联网的影响,用户接收到了大量的信息,越来越不容易记住「xx 是卖 xx 的」。反而是能够占据用户感性认知的东西会被记住。换句话说,新品牌不是用理性的信息来让用户记忆品牌的内涵,而是用体验去调动用户的感性,影响用户的记忆方式。不是让你记住我是卖什么的,而是让你记住我是好玩的、萌的、可爱的还是性冷淡的。这种记忆方式会产生两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个是刚刚我们说的「卖什么东西的,都不像卖什么东西的」,另一个是越来越多做得好的品牌要跨品类。现在我们已经看到非常多的新零售品牌,具备了很好的跨品类能力。无印良品是典型的跨品类品牌。从家居、文具到服饰、餐厅、酒店,品类众多。王力行:这是一个很独特的角度。相当于信息爆炸带来的信息过载,让品牌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加深了品牌的厚度,衍生出来一个很有价值的假设:在新零售领域里,新品牌和服务去做跨品类延伸,难度相对老品牌和服务而言要低一些。结合中国互联网这几年的发展态势,从峰瑞的角度,在消费升级这个赛道上有哪些创业或是投资机会呢?李丰:这个问题通常都是最难回答的。如果我们以 20 年或者更长时间为周期,去看什么样的中国消费品牌会成为国际化品牌的话,就像我开始时提到的,结合人口、生产力因素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如果凑巧是这个消费周期里用户需要的消费升级产品的话,就会有一定的几率。除了手机的例子,还有一些比较好猜的结论。例如,我们可以 100% 确定电动汽车是一个发展趋势。放在十年这个时间维度,中国肯定会诞生世界级的品牌。十年前,中国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四年前,中国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新车市场。我们既是最大的生产商,又是最大的消费者。但让我们痛苦的是,汽车始终没有被成功地转化。90 年代初期开始,中国跟世界著名汽车厂商成立合资企业,要求中方股比 51%,外方股比 49%。在这个状况下,中国努力了二十多年,仍然没有很好地实现中高端燃油发动机的国产化和汽车总成技术的国产化。我们转化了消费电子、高铁等等,但是汽车没有。现在,电动汽车相当于是换了一条跑道。从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上来看,我们和国外相比差了大概两年。这比燃油发动机技术的差距要小很多——我们从 90 年代开始追赶美国在 19 世纪初就已经有了的燃油发动机技术。差距小,我们很快能赶得上。这个领域最后一定会有中国品牌成为最大的国际品牌,至少是之一。还有一些小一些的品类。比如我问过丁磊,当时是怎么开始做网易严选的,怎么挑到这么好的品类?他说最早是因为他有一个台湾朋友,在台湾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做大米、酱油,他就说合作一下,卖 20、30 元一斤、经过严选的大米和酱油。后来卖了一个多月,卖不太动了。这时候,他发现全网易的人都在买毛巾。他把负责人叫过来,负责人说自己做过纺织,米和酱油卖不动了之后,就自己做了一款毛巾放在严选上卖,连内部的人都在抢。他就觉得这个事挺好的,就卖这类东西吧,就开始了现在的严选模式。对丁磊来讲,严选是展现了他很好的商业直觉。他是一位非常好的产品经理,行李箱都是自己做的配色,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挑颜色,非常了解潘通色卡这类很细节的东西。了解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聊天时在场的还有一位华为的朋友,丁磊说华为刚出的这几款产品里,有一款是潘通色卡做出来的绿色,他觉得这个颜色是做的最好的,讲了很多很细的东西。华为的朋友听了也很诧异,他们在法国的设计团队确实是用了潘通色卡上的绿色做的这个颜色。从电动汽车技术路线上看,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仅有 2 年,具有弯道超车的机会王力行:你刚刚更多地是从品类的角度来讲的。汽车的部分我也感同身受。我原来是学汽车的,知道整个行业对于变速箱、燃油发动机方面的差距是耿耿于怀的,确实电动汽车给了中国汽车产业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通常会把整个消费产业划分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做渠道的,这样两块。从这两个维度看,你觉得对于创业和投资会有什么意义?李丰:这也是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我觉得互联网最大的影响就是把很多原来在传统渠道中相对分立的元素变成了统一的元素。原来做内容、做营销、做产品、做渠道管理,是分开的四件事,现在越来越快、越来越明显地变成了一件事。简单来讲,你的内容就是你的产品,你的渠道也是你的产品,你的渠道和产品也是你的内容,你的内容也是你最终的销售。从过去七八年商业模式的迭代来看,这件事已经比较清楚了。最早的淘宝利用了消费者的习惯,帮助小商户做线上的生意。紧接着到了天猫和京东,他们把小商户选品和品控的问题更直接地变成了由一方来做选品和品控,为用户做了所谓的优选。再往后看,到了小米。最早的商业流通商会中有一句俗话,叫「前店后厂」。就是前面是商店,自己来卖,后面是厂房,自己生产。小米在一定程度上做回了「前店后厂」,比做平台的天猫和京东又短了半个环节。你刚才讲的渠道或者流通方式的问题,因为互联网的影响,在环节上已经缩得比较短了。从线下看也是一样的。盒马鲜生和超市相比,在选品的过程中也比原来的线下超市稍微缩短了一个环节。王力行:可以说是更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利完美产品好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