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以上老人去世农保补贴多少新农保是否每年认证一次?

新疆库尔勒:农村60岁以上老人纳入“新农保”_网易新闻
新疆库尔勒:农村60岁以上老人纳入“新农保”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广网乌鲁木齐6月1日消息(记者张雷 巴州台记者熊光伟)近日,新疆库尔勒市决定将全市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新农保”,以此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具体工作要紧紧围绕“六个老有”的目标,着力推进老龄战略对策、老龄服务、老年经济供养、老年健康支持、老年宜居环境、老龄工作六个体系建设,推进全市老龄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工作的重点是要着力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新农保”全覆盖,将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新农保”。继续落实并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提高政策统筹层次,扩大享受奖励扶助的对象范围。重点关注贫困老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逐步提高高龄老年人长寿金标准。
据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库尔勒市市域内的总人口达到60.13万人,其中老年人口达到7.5万人,占总人口的12.51%。
“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农村新农保政策,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不用缴费,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
农村新农保政策,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不用缴费,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
农村新农保政策,这些人可以不用缴费,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农村居民年满 16 周岁、非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都可以成为受保对象。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来共同构成。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 55 元。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基础养老金补贴。而发达的东部地区,中央财政只拨付 50%的基础养老金补贴。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来源于以下三块:个人缴费、政府补贴以及集体补助。个人缴费部分是指参加新农保的农民,自行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养老金个人缴费基数的档次一般地区设有五个档次从 100 元到 500 元,有些地区还增设了 800 元或 1000 元的缴费档次,这主要由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农民需求及收入状况等因素决定,农民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缴费档次,多缴最后能多得。对于地方政府补贴的份额,主要依据缴费档次的高低,最低标准每人每年不少于 30 元。集体补助部分是村集体给予的补贴费,要依集体条件而定,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各地区由于域情差异,所以这部分不做具体要求。养老金领取条件:当参保农民达到 60 周岁时,便可每月领取养老金。若受保对象中途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对新农保实施时已满 60 周岁的农村老人,可不用缴费,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前提是其符合条件的子女要参保缴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决定命运的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上市公司本身
作者最新文章我家有两位80岁以上的老人,请问参加新农保还需缴费吗?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家有两位80岁以上的老人,请问参加新农保还需缴费吗?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需要了,80岁以上就直接领钱了,每年大概1500块把,每个地方不一样,你可以到村支书那边或者到农保办去具体资讯一下。
采纳率:100%
不需要交钱,按时领取基础养老金。
个人不交,子女要交的。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新农保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新农保加固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中国社会科学网
&&&&&&&&&&&&&&&&&
新农保加固农村家庭养老模式
日 16: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马瑜 王琪延
内容摘要:那么,在此背景下,作为家庭养老经济支柱的私人转移支付将会受到什么影响?新农保是否会“挤出”私人转移支付?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合理评估新农保政策效应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农保;农村家庭;老年夫妇;养老模式;私人
作者简介:
&  近些年来,由老龄化、少子化和人口迁移带来的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依赖子女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中国政府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新农保已基本实现农村居民的全覆盖。作为一项惠民政策,新农保拓宽了老人的经济来源,改变了农村家庭的预算约束,使得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不再过度依赖子女,家庭养老决策和子女赡养方式随之发生改变。那么,在此背景下,作为家庭养老经济支柱的私人转移支付将会受到什么影响?新农保是否会“挤出”私人转移支付?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合理评估新农保政策效应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公共转移支付和私人转移支付之间既可能是替代关系,也可能是互补关系。如果存在替代关系和挤出效应,目标受益人可能会发生偏移,政策效力也会因此被稀释和减弱,忽视挤出效应可能会高估政策的实施效果;相反,如果存在互补关系和挤入效应,公共转移支付会与私人转移支付相互促进,忽视挤入效应可能会低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挤入效应或挤出效应的评估可以为代际间的经济支持动机和行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均参与新农保的老年夫妇可获子女更多的私人转移支付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家庭传统的养老模式,子女向父母的私人转移支付是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那么,新农保的实施对子女的经济赡养会产生哪些影响?为此,我们使用2013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采用多值处理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测度了新农保对私人转移支付的影响效应,以期为新农保的政策效果评估提供依据。CHARLS是一项针对中国中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个人健康状况进行的调查,其2013年追踪调查数据库覆盖了全国150个县、区的450个村,成功访问了1万余户家庭,总体上反映了中国中老年群体的真实情况。  我们以老年夫妇作为分析单位,同时将样本限定在符合新农保参保范围且未参与其他养老保险的60岁以上老年夫妇,最终样本包括2376对老年夫妇,其中无人参保、有1人参保和均参保的老年夫妇分别为268对(占11.28%)、1019对(占42.89%)和1089对(占45.83%)。本文所涉私人转移支付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转移支付情况,包括子女向老人的转移支付、老人向子女的转移支付,以及子女向老人的净转移支付。私人转移支付金额是现金和食物的折算,均以2012年的不变价格计算。  由于新农保只是影响私人转移支付金额大小的众多因素之一,为剥离出新农保对私人转移支付影响的净效应,需尽可能全面地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因此,本文的控制变量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考虑,一是宏观层面上居民所属的地区,二是社区层面上不同村镇的经济状况,三是家庭层面上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家庭和社会支持状况。人口社会学特征采用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三个指标来衡量;社会经济条件采用家庭流动资产指标来衡量;家庭和社会支持采用是否有子女、子女收入、养老保险是否由子女缴费以及是否与子女同住四个指标来衡量。  多分类响应变量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老年夫妇的参保状态受到多层面因素影响。从宏观层面看,相比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参保意愿更强。这一方面由于新农保在不同区域的政策资助力度不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而对东部地区仅给予50%的补助,另一方面在经济条件、养老偏好方面不同地区亦有很大差异。以老年夫妇均参保的情形为例,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的参保概率高出0.475,显现出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更高的参保积极性。同时,社区的经济状况也会对老年人的参保状态产生影响,社区越富有,参保的可能性越低。从家庭微观层面看,年龄、配偶和养老保险是否由子女缴费也会对老年夫妇的参保状态产生显著影响。同样以老年夫妇均参保为例,由子女缴费的家庭比其他缴费方式更有可能参加新农保,概率高出0.067。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用广义倾向得分方法估计了新农保对私人转移支付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新农保对净私人转移支付以及子女对父母的转移支付并未产生挤出效应,这与利他动机假设下的预期结果不同。相反,新农保挤入了私人转移支付,二者形成一种互补关系。均参与新农保的老年夫妇相比仅一人参与新农保的老年夫妇,可获得子女更多的私人转移支付;而均未参保的老年夫妇则深陷养老困境,不仅没有新农保的支持,而且从子女处获得的私人转移支付也低于参保老年人。以子女向父母的私人转移支付为例,仅一人参保的老年夫妇相比均不参保的老年夫妇,私人转移支付一年多出733.69元;均参保的老年夫妇相比于均不参保的老年夫妇,私人转移支付一年多出1804.90元;均参保的老年夫妇相比于仅一人参保的老年夫妇,私人转移支付一年多出1071.21元。  新农保并未挤出农村居民的私人转移支付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并未挤出中国农村居民的私人转移支付,相反进一步加固了农村居民的家庭养老模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公共转移支付方式,与私人转移支付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支撑。这一是与私人转移支付的交换动机有关,尤其对于外地务工人员,作为对老年父母照顾孙子女的经济补偿,私人转移支付很有可能不降反增。二是当老年父母的家庭地位和话语权随着经济独立性增强而增强,作为除老年父母外新农保的最大受益者,无论出于获得赡养父母的精神满足,抑或得到潜在的家庭财产、生活补贴等经济利益,子女会通过增加私人转移支付来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三是与新农保政策尚处于“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阶段有关,新农保的养老金标准较低,仅仅可以起到家庭养老的补充作用,难以对传统的家庭养老形成有效替代。此外,不可忽视的是,新农保的捆绑政策制定使老年人参保与子女参保紧密联系,许多老年人受限于子女的参保意愿和经济条件而未能得到有效的社会养老保障。  可以预见,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养老保险在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中的经济支撑作用会逐步增强,但在传统孝悌文化的熏陶下,并受制于日趋增长的财政养老负担,扩大覆盖面和创新管理模式依然是新农保政策实施和改革的重点,新农保的挤出效应仍然有限,社会养老保险不会完全替代私人转移支付。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阶段性成果)&&&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何容)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新农保:农村老人的“保护神”
第08版:扶沟新闻
报纸查看切换
旧版pdf回顾
新农保:农村老人的“保护神”
——扶沟县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纪实记者 王泉林 通讯员 张晓蒙
  昨日,记者来到扶沟县柴岗乡梅桥行政村,只见村口的活动广场上,几位老人正悠闲地晒太阳。记者和他们聊起农村养老保险,老人们的脸上笑开了花。村民梅丙字说:“我今年满60岁,国家给发工资,每月60多块养老金,几辈子都想不到能有这么好的事儿。”  扶沟县作为国家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1个试点县之一、周口市唯一试点县,早在2009年9月就开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当年底参保比率就达97.2%。扶沟县率先在全市推出了生存认证新型管理模式,在全省开通了银行缴费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模式。2013年,全县共有425218人参保,参保率达98.2%;征缴养老保险费3700万元,2013年1月至11月已经累计发放养老金5805万元,94188位6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宣传发动&&政策入心  扶沟县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严格遵循“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广泛宣传发动,认真组织实施,全力打造全民“老有所养”的梦想。该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制作政策问答专题节目,同时在各乡镇主要街道、各行政村主要路口张贴标语,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图册,设立咨询台和服务电话。县、乡、村各级干部走村入户,耐心细致地为群众讲解政策和实施办法。  扶沟县采取典型带动、以点带面的办法,起步阶段在每个乡镇选择2~3个村先行示范,并充分发挥好村组干部、群众代表的示范带头作用,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先进,以点带面,全面开花。日,全市新农保工作现场会在柴岗乡梅桥村召开,省、市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把新农保存折发放到60岁以上老人手中。  规范运作&&公正透明  为顺利完成保费征缴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村成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小组,全县上下成立了县、乡、村、组四级工作网络。县政府、县人社局认真研究,相继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建立了运作规范、执行有力、管理高效、监督严格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机制。  为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阳光操作、公正透明,扶沟县在规范业务管理上狠下工夫。一是规范档案管理。出台了《扶沟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办法》,按照“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原则,对全县参保人员按照“一户一档”、待遇领取人员“一人一档”的原则,对其资料进行完善及归档整理,做到所有业务资料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地编号入库、入柜。截至目前,全县已为42万参保人员和10万多待遇领取人员完成整理、装订了各类业务资料。二是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更加规范,新农保基金专款专用,没有发生任何挤占和挪用的现象。三是完善系统信息化建设。各乡镇及时完成基础数据的信息录入;县级经办机构认真核对录入的数据,对数据不完整、信息不准确或审核不过关的有误信息及数据,及时予以核对、纠正、再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真实、完整。目前,该县已实现了“数据在省厅、管理在市县、经办在乡村”的四级工作服务网络。    完善服务&&广泛覆盖  扶沟县采取参保、缴费、填证、开票、建账、记账“一站式”&、一条龙的方法,完成基金征缴工作,&2013年又创新出了村级统一收费汇总、乡镇核实对账、乡镇所在信用社负责集中统一录入、县级经办机构做好建账、记账工作的模式。为打消参保人员的顾虑,该县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把养老保险待遇足额支付放在首位,积极做好符合领取待遇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每月15日前通过农村信用社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同时,建立了系统查询和电话查询个人账户制度,参保人可随时查询个人缴费权益记录和参保信息。  该县率先在全市推出了生存认证新型管理模式,即县、乡、村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为老年人、残疾人照相,通过视频、签字、按手印等方式进行认证。2013年,该县共完成了90000余名待遇领取人员的生存认证工作,共认证出死亡人员3300余人,及时停发其养老金,有效杜绝了死亡人员家属冒领、多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直接为国家减少损失21.6万元。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去世农保补贴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