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最好的时候10万个为什么:全流通叫好未必就叫座

水皮杂谈:全流通叫好未必就叫座(下)
日08:04 &&&作者:水皮
  ――中国股市10万个为什么之一零八   人都有惯性思维,所谓习惯成自然,但是有时候,最熟悉的东西往往最容易发生最不可能的错误。  水皮有一个同学时间长达七年的好朋友张明星,又有一个做股评的新朋友也叫张明星,潜意识中,张明星就成了重点符号,总担心搞错了人,最后的结果就是脑子里想着张卫星的脸,手下却写成了张明星的字,害得张卫星第二天一个劲地责问我,你认识我几年了?  水皮认识张卫星几年了呢?被张卫星一追问,屈指数来整整两年。认识张卫星是在北京电视台的录音棚里,认识张卫星的那天听他详细介绍了他的全流通方案。  张卫星之于中国股市的贡献,在于他以很不专业的手法(张大学里学的是物理),很大众化的比喻解释了国有股减持“同股同价”不合理的理论根据在于原始股“同股不同钱”,也就是说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成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流通股股东的权益被非流通股股东大量侵占和摊薄,非流通股要以询价减持变成流通股必须给予流通股股东以补偿。张卫星自己设计了一套全流通的方案,关键词就是缩股或拆细。全流通必须有相应的补偿现在是一种共识,但是怎么补偿却并没有达成共识,补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交易双方才能接受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难就难在是对过去的历史作清算;难,就难在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持有人都是有自主民事能力的成年人;难,就难在上市公司的IPO溢价发行是世界惯例;难,就难在整体来看交易过程并不存在欺诈的故意;难,还难在国有股减持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谁也不敢轻易拍这个板! 的价格说到底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新股发行的价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认购倍率高,承销商就会取价格区间的上限,认购倍率低,承销商就不得不调低发行的价格。总的来讲,中国股市的新股还是供不应求的,而市场也不是理性的,完全市场化的发行方式在中国行不通,((,))尝试了一把,结果IPO的价格在36.68元还是引起抢购,开盘之后冲到了100元以上,你能说36.68元这个价格高吗?王文京是1元钱1股,IPO的原始散户是36.68元一股,用友软件现在的价格是34.72元,原始散户如果在高点抛出,原股价差要大于王文京占的“便宜”。问题不在于王文京占了多大的便宜,问题在于王文京为什么能占这么大的便宜,换了张文京也许用友的发行价只有16.68元,而事实上当时承销商为用友预估的发行价就是在这附近,正是王文京的大笔一挥变成了现在的数字。  谁也难说证监会现在对于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和市盈率参考标准就是正确的,但是从现阶段看,这个IPO价格还就是不能自由议价。当然,证监会也可以用行政的力量让用友软件的IPO价就定在2元附近,不过这合理吗?  水皮承认在涉及全流通方案的问题上观点表达的不够明确,很多地方有些含糊其辞,这是因为水皮不想把话说透明,正确的话在不正确的时候说,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于人于己都没有正面的意义,不如不说。包括现在对上海“老八股”中全流通的观察,水皮也只谈现象,不做结论。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全流通的“三无”概念是与收购和重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老八股”中最早发生收购战的是延中实业,来自深圳的宝安实业打响了异地收购的第一枪,1998年才开始减持,同年来自北京的北大科技入主,股票简称改为((,)),方正系关联企业名列前4大股东,合并持股11.87%;重组次数最多的是申华实业,1999年4月华晨集团从君安投资手中接过申华的控股权后将申华改为华晨,2002年3月又改回((,)),华晨前前后后重组多达9次,一年中重大资产出让的次数多达4次,均创上市公司之最;而并购格局最乱的则是((,))。  600652的爱使股份,总股本为29962.48万股,每股收益为0.10元,净资产为每股2.05元。  打开爱使大股东的名单,前6名分别是天天科技,3.24%;新理益3.16%;重油公司3.12%;百科药业1.85%,同达网络1.84%,港联公司1.04%。在6大股东中,第一大股东和第五大股东合并持有5.08%的股权,第二大股东和第四大股东合并持有5.01%的股权,第三大股东和第六大股东合并持有4.20%的股权,这三大组合正是近年来控制爱使的三大机制,从排序上讲现在是第一大股东控盘,从时间上讲,第三大股东入主最早也最轰动,1998年7月低迷的上海股市被爱使的举牌刺激了神经,来自天津大港油田的两家关联公司7月2日举牌时5.001%,7月17日举牌持股数达到9.001%,成功逼迫原董事长让出宝座,号称开创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收购全流通上市公司的先河,就在大港油田信誓旦旦要将油田优质资产源源不断注入爱使股份之后不到两年,大港油田三个企业已经将持股数神不知鬼不觉的减至到
[] [] [] []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密码:
相关新闻/评论
看过此页的网友也看过了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什么是全流通?股票全流通是什么意思_综投网
&&&& > 正文
什么是全流通?股票全流通是什么意思
作者:综投小编&
来源:股城网
什么是股票全流通?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在企业资本化的过程中,不少国有企业开始改组成为股份制企业,在交易所挂牌上市。一部分股票是不上市交易的,如法人股、职工股。上市交易的部分股票称为流通股。全流通的意思就是指所有股票都上市流通,自由交易。什么是全流通
股票全流通是什么意思?
由于我国股市形成的历史条件比较特殊,我国形成的股票的类型和国外有所不同。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中,一般可将其分为流通股及非流通股两大类。而把这部分非流通股股票全部解禁了,全部可以流通交易了,100%的可以交易就叫股票全流通。
为了解决这个阻碍我国股市发展的问题,2005年,我国监管部门开始全力推进的“股权分置”改革,让所有的股票都可以自由买卖,也就是“全流通”,让股市在制度在走向完善,让其正常发挥作用。这项改革,涉及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利益再分配。股改有利于股市的发展,导致了2007年我国历史以来最大的牛市产生。
目前,我国股改已基本完成。部分股票陆陆续续解禁,进入二级市场,开始全流通。12下一页什么是换手率?如何利用换手率判断庄家控盘情况什么是换手率?“换手率”也称“周转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中股票转手买卖的频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之一。什么是换手率 换手率是什么意思?换手率是指个股…高手操盘策略:创新低后的五种应变策略创新低后的五种应变策略。总结近几年来的多次创新低行情可以发现,虽然股指每次都能将前期低点跌穿,但每一次创新低后,都能很快出现强劲反弹行情,甚至是反转行情。因此,…大小非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大小非减持大小非是什么意思?大小非是指非流通股,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持股低于5%的非流通股叫小非,大于5%的叫大非。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们就会抛出来套现,这就叫…   原标题:
  各位读者看到这里已了解基本信息,但请大家先别着急离开,下一页将分享更多干货。
  上综投网()学习
>更多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资讯
一周热门排行
闽ICP备号-2
版权所有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
,风险自负!
Powered by & &全流通:脑筋急转弯 中国股市10万个为什么
上海证券报
&&&&人生一张嘴,上下两张皮,怎么翻,怎么有。
&&&&10月10日明明是由于H股带动B股最终带动A股强劲反弹了一把,到了10月20日见报的媒体嘴中居然成了由于期盼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会有重大利好,最大的利好居然是全流通要解决了。
&&&&10月22日,沪深股市再次放量反弹,当天恰逢“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文发表,翌日见报的媒体又都无不例外把这归属于决定中有关“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表述。
&&&&至于10日的反弹之后为什么又跌出本轮调整的新低,至于10月15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发表的公告中早已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字眼却产生不了行情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不仅如此,天真的媒体还真诚地自问,为什么在短短的几个月中,解决全流通问题竟然由重大利空演变成重大利好了呢?难道就是因为几个经济学家对此作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想法?全流通最近的辟谣不就在7月份吗?
&&&&难道三个月中政策会像小孩子们过家家一样反复翻烙饼吗?
&&&&你说呢?
&&&&也许是巧合,就在媒体自说自话把全流通由重大利空改为重大利好的消息搁上头版头条的当天,沪深股市就一路下探到1355点;也许是投资者的智商太低,实在理解不了全流通怎么就成利好的内涵,完成不了这个脑筋急转弯,结果被甩出去的只能是媒体自己。
&&&&谁都知道,股权割裂是中国特色,谁都知道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了13年的历程,谁都知道中国股市经历的并非都是寒冬;但是,并不是谁都知道,同样是股权割裂,QFII投入的热情有增无减,第一个入市的瑞银华宝心满意足只想加仓,同样是股权割裂,H股照样如火如荼走出了翻番的行情,青岛啤酒和海螺水泥股价一度超过A股;并不是谁都知道,如果2/3的不流通股全部流通不仅为大股东提供变现的机会更是对市场变相的扩容,而随着央行准备金率的上调,资金面捉襟见肘,维护平衡已然不易,哪来那么大的资金为全流通买单?当然,更不是谁都知道,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把重大决策开玩笑、当儿戏,国有股减持宣布停止不过一年就又开始出尔反尔,这不仅是拿投资者开玩笑,拿资本市场当玩笑,更重要的是在拿政府自己的威信开玩笑,拿管理层的乌纱帽在开玩笑。
&&&&全流通这么大的利空是媒体说变就会变的吗?或许媒体是好意,相比原有的国有股市价减持,国有股按场外净资产价转让给场内投资者就是利好,或许管理层认识到了流通股股东保护的重要性,流通股股东的权益日后更有保障,但是,所有这些和全流通并不是一个概念。
&&&&全流通对于谁才是真正的利好呢?谁最希望一觉醒来就全流通呢?
&&&&答案是:空仓者。(水皮杂谈)
概念板块行情
领涨概念涨跌幅涨跌家数最大贡献股涨跌幅
金融板块12.3%12/5523.65%
领跌概念涨跌幅涨跌家数最大贡献股涨跌幅
金融板块12.3%12/5523.65%
金融板块12.3%12/5523.65%
流入板块涨跌幅流入资金最大贡献涨跌幅
金融板块12.3%12/5523.65%
流出板块涨跌幅流出资金最大贡献涨跌幅
金融板块12.3%12/5523.65%
金融板块12.3%12/5523.65%
关于的相关新闻
资金查询:
板块及时表现:韩志国:净资产是减持上限 全流通应遵循六原则
韩志国:净资产是减持上限 全流通应遵循六原则
[ 韩志国 ] 来源:[
【】【】【】【字体:
】【】 【】
  ■对于市场来说,全流通已成为决定股市走向的最大变数。市场的最不稳定因素将是全流通的无限期拖延,无疑,这也是中国股市走向健康与有序的最主要与最现实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说,全流通是中国股市走出困境的重大而又现实的选择,也是市场、投资者、管理者乃至政府必须直面也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与难题。
  ■一个有利于全流通的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全流通问题可以顺利解决并加快实现。全流通方案的制定与全流通问题的解决应当也必须符合市场实际和市场预期,这是中国股市在解决全流通问题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全流通应当遵循六个基本原则。
  ■在全流通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中尊重历史,是方案最终被市场接受并成功落地的前提。由于非流通股股东所拥有的净资产的大部分属于流通股股东的转移支付,即使按净资产值定价,已经是相对不合理,如果按市场方式定价,那就是绝对不合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净资产附近的价格视为全流通的最高价而不是最低价。
  ■由于上市公司的情况千差万别,因而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方式来解决全流通问题。比较可行的方式是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把所有方案都尽可能地变成个案。政府或相关决策层主要是要把握全流通的定价原则,而且这种把握要有比较高的战略眼光和比较广阔的视野,切切实实地坚持不与民争利的原则;至于每个企业全流通的定价方式与转换方式,则应由企业自行选择。
  经过两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全流通问题已渐行渐近,市场对全流通问题的认识悄然间也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首先是由恐惧转变为期待;其次是由消极转变为积极;再次是由利空判断转变为利好判断。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重要转折。它的最主要意义,是为中国股市全流通问题的解决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创造了合适的市场环境,是一个应当引起政府和相关决策层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和相机利用的重大社会因素。然而,一个有利于全流通的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全流通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并加快实现,全流通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必须遵从股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客观现实和未来趋势,积极审慎地作出符合市场实际的决断,从而引领中国股市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也就是说,全流通方案的制定与全流通问题的解决应当也必须符合市场实际和市场预期,这是中国股市在解决全流通问题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全流通应当遵循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一、加快推进的原则。全流通之所以宜快不宜慢,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推进产权改革需要加快全流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这对股权变革提出了重大和紧迫的课题。在股市中推进产权制度变革,就必须变模糊的产权为明晰的产权,变集中的产权为分散的产权,变呆滞的产权为流动的产权。可以说,产权变革要求股市的全流通,而全流通的本质也正是要实现中国股市的产权变革。没有全流通或全流通问题解决不好,中国股市的产权变革也就无从实现。其次,解决利益侵害需要加快全流通。中国股市中因股权分裂而形成的"一股独大"乃至"一股独霸"问题不但大大阻碍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而且还造成了市场预期机制的紊乱,并且成为大股东对流通股股东进行合法不合理的利益侵害的重要制度根源。据测算,截至2002年底,中国股市中非流通股的持仓成本约为每股0.60元,而在同期,沪、深两市加权平均的每股净资产为2.58元,也就是说,非流通股的每股净资产中有1.98元来自于流通股股东的转移支付。按照当期非流通股总额3838.68亿股计算,那么这种转移支付的总额就大致为7600亿元,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利益侵害!由此可见,制度不公已成为中国股市不公正的最主要根源。解决利益侵害的办法固然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则是全流通,通过股市的全流通来切断市场不公的制度根源。再次,缓解股市内在矛盾需要加快全流通。虽说非流通股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内在产物并且在历史上也确实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在中国经济日益市场化与国际化的今天,这种股票所起的则主要是消极作用,并且这种消极作用还有日益扩大和蔓延之势。在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启动之时,市场的总股本只有4143.93亿股,非流通股也只有2609.95亿股,但到了2003年11月,非流通股的总数已达到4141.06亿股,相当于2001年6月的股本总额!非流通股以如此大的规模和如此快的速度增长,在市场注入了巨大的行政因素与非市场力量,使得市场的内在矛盾日益累积并且越来越难以解决,长此以往,就会成为中国股市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重要阻碍力量,并且成为中国股市机制扭曲的最主要成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全流通的市场是一个难有明天的市场,这样的市场是很难对社会公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持久的凝聚力的。
  二、尊重历史的原则。在全流通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中尊重历史,是方案最终被市场接受并成功落地的前提。以往的几次国有股减持最终失败尽管有多种原因,但与这些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对中国股市的发展历史缺乏应有的尊重有着重要的甚至是直接的关系。在这方面,必须明确的是:1.非流通股特别是国有股是按照计划经济方式进入市场的,不能也不应该按照市场经济方式退出市场,忽视这一重大的制度差异,正是各种市价减持、竞争定价方案的逻辑混乱与逻辑颠倒之所在。2.非流通股股东所拥有的净资产的大部分属于流通股股东的转移支付,即使按净资产值定价,已经是相对不合理,如果按市场方式定价,那就是绝对不合理。通俗地说,在全流通的过程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不能成为新的"农夫与蛇"的关系,非流通股也不能把"矿石当成钻石卖"。否则,无论这种方案打着怎样的"市场化"旗号,都不可能为市场所接受,因而也就很难变为全流通的行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净资产附近的价格视为全流通的最高价而不是最低价;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那些市价全流通方案充其量也不过是"看上去很美"。2001年6月与2002年1月已为此做了两次"试错",并且使市场与投资者为此而付出了很大代价,这种无谓的"试错"不能也不应该再进行下去了。3.交易在先的同股同价是行权在后的同股同权的前提。离开同股同价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来谈同股同权或是"一视同仁",就不但没有真正把握股份经济的要义,而且还会造成对股份经济机制和原则的重大扭曲。4.分享创业利润的前提是承担创业风险,而中国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恰恰是没有承担创业风险,其上市也主要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行政公关的产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股市中的非流通股才不能以市价全流通,从而也不能享受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股市中创业者或发起人股所享有的市价上市的基本权益。
  三、舒缓矛盾的原则。中国股市的全流通过程是一个化解股市内在矛盾、为股市的健康运行与有序运行开辟道路的过程。因此,全流通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有利于化解股市的内在矛盾而不能继续累积或者激化矛盾。在全流通已经是大势所趋并且已基本成为市场共识的情况下,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市场矛盾的过快累积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方面,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舒缓市场矛盾:1.产权改革已成为股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融资功能应当让位于资源配置功能。也就是说,在市场的全流通方案未明确以前,新股上市的步伐应适当放慢甚至可以暂停,以避免因新股上市而"制造出"更多的非流通股。2.由于再融资过程会导致"合法不合理"的转移支付从而造成上市公司净资产值的非市场化变动,因此,在全流通方案未明确以前,应暂停增发、配股与发行可转换债等一切再融资行为。3.非流通股的场外转让也应暂停,以免给市场的全流通制造新的障碍。最近,乐凯股份与重庆啤酒外商高价受让非流通股的行为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其中,重庆啤酒的转让价格为净资产值的4倍,乐凯股份的实际转让价格甚至高出市价。虽然从个别企业来说,向外商高价转让非流通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就整个市场来说则是弊多利少。应当看到,利用外商急于分享中国经济高速成长成果与抢滩中国股市的心理而向外商卖出个别高价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它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全流通定价的参照依据;还应当看到,股权分裂下的中国股市是一个畸形的市场,让外商进入这种畸形的市场不但不能使这种畸形得到矫正,反而会使这种畸形被凝固化,进而会使市场变得更加畸形。同样,向民营企业转让非流通股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它不但不利于市场的规范发展,而且还会导致民营企业行为的被同化,并且使得企业行为与市场行为被双重扭曲。因此,在全流通方案未确定之前,场外转让非流通股的行为也应暂时中止。
  四、化整为零的原则。由于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已近1300家,每一家的具体情况都千差万别,因而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方式覆盖整个市场的全流通过程。比较可行的方式,还是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把所有方案都尽可能地变成个案。政府或相关决策层主要是要把握全流通的定价原则,而且这种把握要有比较高的战略眼光和比较广阔的视野,切切实实地坚持不与民争利的原则;至于每个企业全流通的定价方式与转换方式,则应由企业自行选择。同时,全流通的方式也必然多种多样,虽然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仍然是缩股全流通,但配售、回购、股转债与普通股转为优先股等都是上市公司与股东可以选择的全流通方式。多样化格局下的全流通将更符合中国股市的实际,也将更有利于全流通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五、从简起步的原则。全流通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能否成功,其关键是方案本身是否符合市场的客观实际,能否被市场和投资者所认同。为了避免全流通所带来的系统风险,全流通的试点就显得格外重要。能不能在全流通过程中找到中国股市的"小岗村",进而形成示范效应与扩散效应,将对全流通过程产生持续的甚至是深远的影响。在这方面,可以考虑的思路是,从股权结构比较单一的上市公司入手或是从非国有的上市公司入手;对场外转让的非流通股设置一定比例向二级市场的流通股股东定向配售,如果转让价得到二级市场的流通股股东认同并被其购买,流通股股东购买的部分就可以转为流通股而上市流通;从新上市公司的原有股份按净资产附近的价格缩股全流通入手倒逼股市的全流通。缩股上市符合股份经济的同股同价原则,因而从新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入手进行缩股全流通的掣肘因素与制约因素会相对较小,也有利于在市场中形成示范效应,从而倒逼股市存量的全流通。同时,新股原有股份的缩股上市也将消除非流通股在总量上继续无限增加的趋势,有助于消除上市公司净资产形成过程中非市场化支付转移这个导致市场不公的制度顽症。
  六、稳定预期的原则。由于非流通股的数量庞大,占市场股份总数的65%左右,因而任何全流通方案的设计都必须把稳定市场预期放在首要位置,任何导致市场预期紊乱的全流通方案都不但很难为市场所接受,而且也很难避免再次遭受失败的厄运。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全流通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全流通定价的参照系应主要是过去时的,如上一年的净资产值,前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上一年或前三年的市场平均股价等等,这样,既可以把全流通这个市场的最大变数都尽可能地转化为定数,又可以避免市价减持或是市场竞价中的人为操纵因素,有利于稳定市场与稳定预期;二是全流通方案必须得到流通股股东的认同。上市公司在上市时的有条件不流通是一种合同行为,这种合同行为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对流通股的股价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如果非流通股单方面地从有条件不流通改为无条件流通,那就势必会改变市场的供求结构与供求关系,从而形成市场的重大利益调整并进而形成与此前完全不同的利益格局。因此,非流通股从不流通转为流通以及这种转换的价格与方式都必须取得合同另一方----流通股股东的赞同,否则,就会动摇市场经济社会的契约基础,市场也将会因此而受到重大伤害与巨大损害。这是我们在考虑全流通问题时必须注意和把握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因素与市场因素。
  应当看到,经过两年多的熊市历程,中国股市中的内在变量正在孕育着重大改变。对于市场来说,全流通已成为决定股市走势与走向的最大变数。市场的最不稳定因素将是全流通的无限期拖延,无疑,这也将是中国股市走向健康与有序的最主要与最现实危险。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全流通是中国股市走出困境的无法回避的重大而又现实的选择,也是市场、投资者、管理者乃至政府必须直面也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与难题。破解了这个难题,中国股市就将摆脱行政力量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国的产权改革也就可能由此而步入坦途。(韩志国)
【】【】【】【字体:
】【】 【】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726112
Copyrigh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相关新闻
(12/18 08:45)(12/17 11:58)(12/17 09:22)(12/16 10:37)(12/15 13:52)(12/15 09:10)(12/15 07:46)(12/12 15:50)(12/12 10:21)(12/12 07:24)
■该作者文章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短信内容:
春风洋溢你;家人关心你;爱情滋润你;财神系着你;朋友忠于你;我这儿祝福你;幸运之星永远照着你!
和弦铃声原唱KTV彩色图片彩屏动画疯狂音效
•••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股市10万个为什么 谁是股权分置的终结者
证券之星4月11日据中华工商时报:股权分置这个概念是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发明,如同解钤还须系钤人一样,种种迹象表明,尚福林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那就是这种制度的终结者。  很多人对于尚福林关于2005年中国股市转折年的判断持怀疑的态度,毕竟连续四年的单边下跌已经把投资者所有的幻想都打了个粉粹,如果“国九条”挺不起市场的腰,温家宝讲话都被视为利空的话,谁又能相信尚福林能够使股指反身而上呢?  现在看来,尚福林的讲话并非无的放矢或哗众取宠,转折年的潜台词并不在股指而在于制度,如果尚福林正式启动股权分置试点的按钮,那么可以想象,至少在不久的将来,新股发行将会完全和国际接轨,股权分置这一中国股市和西方股市的差异将会逐步消失。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日,尚福林从周小川手中接过证监会主席之位,中国股市从开盘以来应有的,不该有的,应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行情都已经走完了。1999年发生了“5?19”行情,2000年发生了互联网泡沫行情,2001年发生了创下2245点历史新高的机构行情,就是2002年,尚福林接任之前,还发生了“6?24”行情。坦率地讲,尚福林虽然字中带福,但是命中却缺福,周小川不但透支了中国证券市场所有的人气和行情,而且还给尚福林留下了多达4000个方案的全流通大讨论,虽然国有股减持也并不是周小川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  因为行情好,所以有人打开了国有股减持的算盘;因为有人打错了国有股减持的算盘,所以股市踏上了漫无边际的下跌之途。水皮始终认为,始于2001年的股市大崩溃并不完全由国有  股减持所导致,许小年说政府暂停减持反而把焦点集中到了政府过错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恰恰是因为减持的问题,把全流通这么一个最不确定的因素提到了所有投资者的面前,放大了下跌的动能。周小川倡导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虽然遭到众多非议,但是却提醒大家一个显而易见的前景,A股和H股接轨是一种必然,A股的估值体系并非崩溃于2004年,而是2001年,只不过在这个市场中绝大多数人只有在看到结果的时候才会去寻找原因,这个结果在2004年出现。  中国改革开放25年,最成功的经验有两条,一是向前看,不争论;二是大胆试。在国有股减持问题上,管理层犯了两个错误,先期不作试点,强行同股同价减持,后期则在国务院叫停之后却又展开方案征集,引发大讨论。水皮在尚福林接任之后建议尚主席“无为而治”,其一就是宣布全流通五年不讨论,现在看来还是盲目乐观了,因为A股和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全流通讨论不讨论不能改变方向,最多改变斜率,A股的价格早晚会全流通化。  什么叫“全流通化”?就是A股在全流通状态下的价格,事实上,现在市场上跌破净资产的股票已经过百,而平均市盈率已经差不多20多倍,和西方股市全流通的价格大致相当。股市讲“量在价之先”,A股却是“价在量之先”,股票没有全流通,但是价格已经是全流通的价。  但是如果就此理解全流通的时机已经成熟,价格已经接轨,中国股市可以就此全流通,那么就将大错特错,犯下教条主义的不可宽恕的错误。  道理在哪里?道理在于全流通带来的巨大扩容。股票的价格从根本而言,由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决定,但是单位时间内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供求关系,供不应求,价格就上涨,供过于求,价格就下跌,虽然投资产品和消费产品有所不同,优质的投资产品会带入增量资金,但是毕竟有限,表现在整体的此消彼长上,表现在指数上就更是如此。其实,我们反过来想一想,为什么在不全流通的状态下也会出现价格“全流通化”呢?一方面有全流通的预期,另一方面不也正好说明,在目前的供求关系上,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态吗?一方面害怕国企大盘股上市,一方面又担心优质企业在海外上市造成A股垃圾化,这种矛盾心态不正说明现在的资金扩容跟不上股票扩容吗?我们大家都知道股市需要优质上市公司改善质地,这是中国股市的根本出路,指数走牛的基础,但是事实上证监会却不敢冒然放闸,问题还不在于市场的承接能力有限吗?  因此,即使在股票价格“全流通化”的格局下,任何有关全流通的方案都将给市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可以想象一旦全流通,手中握有非流通股的股东会有多么巨大的变现冲动,绩优高价股的股东自不待言,就是ST的垃圾股股东也会不计成本胜利大逃亡,那个时候,股票就不是“全流通化”的价格了,而是“全流通化”价格的几分之几。  也许会有人乐观,认为全流通了,股市就有了价值,外围的资金就会蜂拥而入,股市就会走牛,而股市走牛的话,资金更会源源不断的进入。  全流通的确会改变中国股市的格局,这个格局就是原来不能流通的非流通股进入二级市场交易,全流通的确会消除非流通股流通这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会在短期内对国内外的游资产生吸引力,但是这种诱惑只是短期的。全流通并不能必然带来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公司治理的完善,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犯,甚至恶意圈钱的再融资,因此,全流通能改变股票价格却并不能支配股价的长期走势,股价该涨的,全流通之前在涨,全流通之后也会涨;股价该跌的,全流通之前在跌,全流通之后也会跌。  绝大多数的全流通方案设计者都带有浓厚的补偿情结,都在自己的方案中对流通股股东作出了利益的补偿。如果这种补偿能够成立的话,那也是静态的,而市场是动态的,非流通股股东的减持必然会打破静态的平衡,而价格中枢的下移将宣布这种补偿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水皮反对全流通的第一个理由是“天时”不对。和过去的认识不同,水皮认为现在的股市越来越接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中国的宏观经济处在什么时期?处在调控周期,银根是紧缩的不是宽松的,资金是紧张的而不是充裕的,相当多的企业连正常的资金周转都不够,根本不可能有闲置资金委托理财。大家都关注到2004年底上市公司高管出事不断,丑闻频发,为什么会这么集中?这跟宏观调控直接有关,德隆系的崩溃是资金面紧张的结果,复星系资金链的传闻也是这种背景的结果,托普的董事长,达尔曼(资讯 行情 论坛)的董事长,和光商务的董事长为什么玩失踪?全都跟他们玩担保圈玩不过去有关。  宏观调控一天不宽松,中国股市就一天不可能走出所谓的牛市行情。这是其一。  官方是紧缩的,那么民间呢?水皮说过,处在转轨时期的中国社会的财力不足以同时支撑两个投资泡沫。一个是楼市泡沫,一个是股市泡沫。并非偶然的是,2001年6月以后,股市下跌,不早不晚也就在那个时候,上海楼市走出谷底不断攀升,上证指数下跌一半还多,上海楼市上涨三倍还多。上海的房价涨疯了,上海人炒楼也炒疯了,不但上海人炒疯了,连一向不炒股的温州人也炒楼炒疯了。2004年官方统计房价上涨13%,炒楼有风险,但是谁都知道房价不是涨不涨的问题,而是涨多涨少的问题,一边是涨的预期稳定,一边是跌的预期不稳定。什么时候热钱会光顾股市?  所以水皮说上海的房价一天不跌,中国股市一天就没有所谓的牛市行情。这是其二。  能够确认在全流通进场的场外资金有没有?有。  什么场外资金?借道QFII赌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外资,但是他们不会冲着A股而来,因为早就有投行预测中国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不过几十家。股市只不过是他们的保险柜,人民币一旦升值,他们会像来时一样毫不犹豫的撤离。这样的资金并不受中国政府欢迎,我们又岂能把对冲全流通风险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呢?  至于场内的散户,谁又不在苦盼解放军呢?  这就是尚福林面对的市场,全流通就是这个市场给尚福林下的一个套,在这种情况下,尚福林说“不”,不行,因为大讨论的民粹情绪已经起来,说“不”等于是回避现实,学驼鸟;说“行”,也不行,因为他没有这么大的权力,负不起这个责任,方方面面更没有所谓的“共识”。
0102030405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股市好股票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