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短期发布为什么要加联邦燃油附加费费

上一篇:没有了
2016年成都地铁1、2号线平面媒体广告刊例 00:03:31
2016年成都地铁1、2号线平面媒体广告刊例 00:03:31
<img src="/uploads/allimg/-538-lp.png" alt="2016年成都地铁1、2号线平面媒体广告">2016年成都地铁1、2号线平面媒体广告
今年成都地铁建设将再上一个台阶,据成都地铁建设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
28日,成都地铁公司发布《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
地铁动态视频广告媒体,采用全球独家高科技术地铁隧道动态视频数字成像技术...
?地铁广告的六大优点
?地铁广告的三大特点为何现在买机票还要加燃油费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为何现在买机票还要加燃油费
昨日上网订3月2日的机票,为何付费时仍然显示要付燃油费50元?不是说2月5日后不收燃油费吗?
  机建燃油费包括两项费用。分别是是机场建设费与燃油附加费。  1992年3月,国内开始收取每人次15元的机场建设费;1995年10月,统一收费标准,国内航班每人次50元;国际航班每人次90元;日起,国内支线航班降低到每人次10元;2004年9月,机场建设费并入机票,被认为是取消的先兆;2006年,财政部下文,包括机场建设费在内的18项政府性基金已经于2005年年底到期,当时有媒体乐观地发出了此费“有望在明年取消”的声音,坊间甚至欢呼“这是民意博弈的胜利”;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机场建设费征收期限延续至日。  据财政部及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改革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征收管理方式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4〕51号),从日起,各航空运输企业和机票销售代理机构销售旅行日期在日(含)以后的机票时,按规定随机票一并加收机场建设费。
那是机场建设费噢!燃油费为30,2月5号正式取消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买机票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当前位置: >>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
中国传媒业务 运营全程培训手册二 00 九年三月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目第一部分录采访及写作…………………………………………………2一.采访前应做的准备……………………………………………….2 二.客户资料的分析………………………………………………….2 三.设计由头(必须与采访对象有所对接)…………………………2 四.电话约访…………………………………………………………4 五.采访题纲的设立…………………………………………………8 六.如何采访个人(主要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9 七.如何采访企业……………………………………………………9 八.实地采访…………………………………………………………9 附录一: 记者采访手册……………………………………………10 附录二: 采访技巧及采访稿整理…………………………………19 附录三: 新闻采写规范……………………………………………20 附录四:记者业务的”二十五条军规” ………………………25 九.如何写作…………………………………………………………26 第二部分 整合策划…………………………………………………27 十.政治类媒体政治化运作的技巧与流程…………………………27 十一. 新闻专题策划及制作流程……………………………………28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传媒管理…………………………………………………32 编辑出版…………………………………………………34 十二. 传媒公司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32 十三.期刊编辑出版管理手册……………………………………34 十四.报纸编辑出版手册…………………………………………411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第一部分 一.采访前应做的准备 1.收集客户资料 (一)收集客户资料的途径 1.B2B:阿里巴巴、慧聪 2.搜索引擎:baidu google 3.网络实名:老客户 4.行业网站: yahoo采访及写作信息面广5.广告:黄页、公交、报纸、新闻、路边广告等 6.陌生拜访:选准地域、行业 7.招聘会、展览会:面对面 直观,收集名片: 8.转介绍:服务好准客户、老客户,让其转介绍 9.资源共享:朋友人脉、其他行业的业务员 10.自己熟悉的单位:娱乐、餐饮场所、老家认识的人开的公司、其他熟悉的单位 11.离司同事的客户 12.客户求购信息:阿里巴巴上的 13.旅行、坐车等认识的朋友 (二)如何绕过前台、秘书套取客户的手机号? 在日常工作中, 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即: 必须要和企业(公司) 重要决策者沟通。 这样的做法:1、可以提高业务效率。2、向重要决策人物阐述自己的观点,有利于争取合作 成功的机会。众所周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如何才能和高级决策人进行沟通呢。下面教你几个招术: 一、如何绕过前台:大家都知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一关说好过也好过,说难过也 难过。只要你临场不惊,镇静自如。很简单就会绕过这一关。 前台一般都是小女孩,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你稍微运用一下技巧就可绕过去。譬如说, 前台接到电话一般都会简单的自报家门:您好!我是w w w 公司,请问你有什么事吗?找哪 一位? 你可以回答:“请帮我转总经理办公室。” 对方会问你:“请问您有什么事?我可以帮你转到您需要的部门。” 这时候你不要如实回答, 如果如实回答, 那可能对方会马上将您的电话转到市场部或者 其它部门。你可以这样说:“我是您们老总的朋友。”或者说:“我找他有一些私事。” 这时候,前台一般都会转,当然也有很警惕的,有的会问您:“你找我们哪一位老总?” 这时候你如果知道的话, 就告诉她名字。 如果不知道, 就问她: “您们的一把手是哪一位?” 如果不知道对方老板(老总)姓名的话就会很难办。如果对方很警惕的话,就识时地退出, 以待下一次机会。 如果知道对方老板(老总)姓名的话,就用一种沉稳的口气、不容Z疑的态度告诉对 方:“我找w w w ,有点急事,你帮我转过去。”这时候可以直呼其名,对方不知道你们是什 么关系,当然不敢怠慢。这一关也就算轻松迈过。 前台一般每天接待很多人,所以,一般不会记住你的声音。如果不知道对方的姓名下 次再找机会打过来的话,你可以直接给前台小姐讲:“你帮我转w 总。”当然要先摸清对方的2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姓名。 这一关重要的是您要保持好心态。不要紧张,因为在电话里,对方对您一无所知,你 完全可以摆出一种高姿态。一定要口气沉稳而吐字清晰。给对方一种心理上的压力。 二、可以从前台直接套取手机:前台的女孩一般年龄比较小,拙于世故,你取得对方的 信任后,一般都可以获取老板(老总)的手机号码。 如果前面的几个步骤进行的好的话,你就可以直接从前台套取老板(老总)手机号码。 在前台大多都有一本关于全公司的通讯录, 你可以以老板 (老总) 朋友或者亲戚的身份, 以稳重的口气请前台小姐将老板(老总)的联系方式告诉您。然后你就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和 老板(老总)进行沟通。 但是前台通讯录的弊端是:过期的号码多,一般的老板(老总)换手机的频率比较勤。 你也许拿到的是一个过期的号码。所以进入老板(老总)秘书(办公室文员)这一关是重要 的一个步骤。 三、如何绕过秘书(办公室文员) :注意这一关的技巧至为重要,否则你永远也别想得到 什么信息。因为秘书(办公室文员)对于老板(老总)来说,是比较熟悉情况的心腹,您不 用点技巧的话很难从她们身上得到消息。 当然只要你的目的符合道德,有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手段,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 您可以告诉对方:“我是政府企业办的w 科,请问您们老板(老总)在嘛?”对方一时弄 不清您的来头,会简单的询问一下:“请问您找我们老板(老总)有什么事吗?”这时候,您 可以简单的告诉她有什么什么事,但是不要紧张,如果您一紧张的话,前功尽弃。您只需保 持镇静, 简单地告诉对方, 企业办近来准备针对下面企业有一些扶持项目必须和企业老板 (老 总)进行沟通。这个时候秘书一般都会给转过去的。因为在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对政府部门 都很禁忌。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根本就不和政府部门打交道, 而且对政府部门很厌恶。 譬如说: 企业办、工商局、税务局、质检局等。 如果对方对您的来意持怀疑态度的话, 您可以给对方一点心理压力, 譬如告诉对方: “这 个事情比较重要, 因为明天我们可能会召开一个关于这一方面的政府会议。 您帮我转一下您 们的老板(老总) 。” 如果对方讨厌政府部门或者根本不买政府部门的帐的话,这个时候就要隔一段时间打过 去,再换一种手段,譬如说熟人亲戚、家乡朋友、同学等,当然以这种手段套取手机号码的 话,就要对对方的情况熟悉,否则,可能会闹笑话。 也可以以银行的名义向对方询问:“我是w 银行的信贷科老w w ,请转您们老板(老总) , 因为既使老板 (老总) 的秘书对他们的财务状况也不敢过问的, 所以这种方法也具可实施性。 四、当老板在的时候: 对方会对你的突出其来的方式有点生气,您可以以轻松的口气说:“你真是大忙人呐, 我已经找了你很多次啦,今天,如果我不用这办法找到你的话,那您可能会遭受重大的损交 哦………哈哈,言归正传……。”(态度一定要真诚,否则会引起老板(老总)的排斥心理) 老板(老总)的电话一般都是分机号码,大部分老板(老总)事先不知道你的身份。 这个时候您就可以轻松地转换身份,进入业务角色。 五、当老板(老总)不在时: 当老板(老总)出差不在时,一般电话中秘书(办公室文员)会告诉您老板(老总)不 在。这个时候,您就可以要求对方给你提供老板(老总)的手机号码。因为手机号码是私人 联系方式,在一般的企业里,老板(老总)都会告诉秘书(办公室文员)不要将他们的手机 号码告诉给不明底细的人。他们一般都会很警惕,这个时候您就要消除他们的警惕心。3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1、如果你是以政府部门的人打进来的话,就告诉对方:“是这样的,我们今天晚上在w w 大酒店有个会餐,本来说好了一起去的,他的卡片我一时想不起放在哪里啦!你帮我查一下 他的手机号码。我晚上和他约一下?” 2、如果以银行名义打进来,就告诉对方:“您帮我查一下他的手机,我今天出门时忘记 带他的卡片。明天可能要出差,他托我办的事有眉目了,我等会给他联系一下。” 3、如果以朋友身份打进来,就告诉对方:“我现在在车站,本来约好的来接我们,怎么 没见人呢,你帮我查一下他的手机号码?”或者说:“我等会要上飞机,你帮我查一下他的手 机,我和他联系一下上次说好的事情。 如果对方不告诉您而且态度很坚决的话,就要适时退出,以待下次找一个适当的借口重 新获取。不要强攻,给自己留一个后路。 总结:这种方法套取老板(老总)的联系方式大部分都会成效卓著,当然您的态度、胆 量决定了成功率的大小。 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在新闻广告行业最先应用, 起初是一些从事新闻工作的小报记者为套 取所需要的新闻人物私人联系方式时的一种手段, 后来应用到各个行业, 并取得了一些不俗 的效果。 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有一个前提:您的目的必须符合道德标准,否则不可取。 2.了解资料(企业简介、盈利纳税、文化体系、管理体系、营销体系、组织架构、领导简介) 3.分析判断(综合归纳法、类别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矩阵分析法) a.宏观角度:通过资料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和规模以及管理方式,新闻点(必须与运作的项 目可以关联起来) b.个人角度:分析老总的性格,创业经历,行为意识,包括他个人所具备的新闻点(有时也 许企业没有但个人能与所做得项目有关联) c.资料用途:有助于设计采访题纲以及约访由头 4.分析采访对象的需求 A.企业需求 a.资金的扶持 b.政策得的扶持 c.法律的援助 d.希望企业与政府经销商之间有良好关系(关系需求) e.希望产品获得市场盈利,占有率,构建市场名牌,打造企业品牌 f.扩大规模扩大发展 B.个人需求 a.扩展人际关系,构建关系网 b.必须有归属感(加入社会团体,加入协会) c.必须有成就感,责任感(占有更多得社会资本) d.必须有权威感(在一定得领域内) e.有绝对的控制权和社会地位 二.客户资料的分析 注明:以现在所运做的项目来定位分析 1.一级资料:和政治背景所运作的媒体相关的直接性的资料 2.二级资料:跟所做的媒体平面优势所相关的资料 3.三级资料:个人一些生活,发展经历和企业的规模年营业额 三.设计由头(必须与采访对象有所对接)4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1.新闻策划的基本技巧 【以国家各部委及辽宁省各委办厅出台下达的文件规定、重大事件纪念回顾做新闻切入点, 制定新闻专题策划方案。 【以企业与新闻事件对接作为新闻由头、作为新闻点进行专题策划。 【与主管部门连合进行行业调查、普查、将主管部门作为新闻点进行专题策划。 【以行政主管部门在某一阶段,加强行业监管力度等新闻事件为切入点进行专题专题策划。 【以新闻事件为切入点,探讨新闻背后与政策制度相关的问题。 【以违法违规各种投诉或读者与主管部门提供的违法违规事件为新闻切入点进行策划。 【以记者观察了解到的违规、违法为新闻切入点进行专题专版策划。 【以各种公开会议和社会所探讨关注的与本媒体关注热点有关的热点、 难点、 焦点为新闻切 入点,借助座谈、调查、研讨等材料采集方法,进行专题专版策划。 【以企事业单位意图提升整体社会形象所做的公众和内部活动、 业务、 演练展示做为新闻切 入点制定新闻策划方案。 【以报社结合目前社会政治经济舆论宣传导向策划的公益活动、 话题征集评选为约采点制定 新闻策划方案。 【以社会政治和经济大背景下,目标客户所应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重要作用,为新闻采访点, 结合中央出台的相关文件及精神设计约访由头和采访题纲。 【将媒体举办的评选活动做为切入点, 以各行业所涌现出的先进人物进行总结事迹推荐为直 接约访由头。 2. 新闻由头 顾名思义,由者,缘故也.由头,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新闻的引子,或者叫”新闻根 据”、”新闻依据”,”新闻由头”是新闻的基本因素。 (1)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方面. 首先它告诉读者和听众新闻事实为什么现在成为新闻。 有些过时的新闻,现在才进行报道,其中必有缘由。我们要善于找出这个缘由来。第二,它 是新闻来源的必要说明。所报道的新闻,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新闻由头”能起到说明新 闻来源的作用。另外,它还是新闻事实的有力证据。 (2)寻找”新闻由头” 既然对写好新闻如此重要,那么,应当如何去寻找、挖掘和写作呢,根据实践经验,粗浅地 归纳出以下几点: 1)寻找时间上的最近处 在寻找”新闻由头”时,要从时间的最近处着笔。例如 1956 年 2 月 25 日,新华社曾发过 一则上海把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博物馆的消息。消息的导语是这样写的:”上海市交通局今 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 原来的人力车工人自动集合庆祝, 感谢政府替他 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上海市大批人力车工人交车是发生在 2 月 25 日前的事。新华社 2 月 25 日的消息,不把它定在导语前边,而把当天发生的把最后两辆人 力车送给博物馆的事写在前面,显然是作者用心从时间的最近处寻找”新闻由头”。找出这样 的”新闻由头”写成消息,人们看过听过之后,才能感到耳目一新。与此相反,如果作者不从 时间的最近处寻找”新闻由头”,而是消息一开头就从数天或数日以前的事儿写起,这样的新 闻谁还愿意去看去听? 2)挖掘内容上的最新点 新闻要时间新,但时效性并不是新闻的惟一要求,同时还应特别强调内容新。如果能在 过时的事件中从内容新上寻找”新闻由头”, 也能够写出好的报道来。 比如本人看过一则 1981 年在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的消息,印象颇深,题目是《杜芸芸得十万遗产献国家》 。消息5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中所报道的事情,虽然是几个月前发生的,属于旧闻,但是,这件事的典型性很强。杜芸芸 把十万遗产慷慨地献给国家,与那些”一切向钱看”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充分反映出新 的历史时期我国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期需要宣传这样的典型, 它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作者正是从上述的内容中找出了”新闻由头”,所以这 篇报道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挖掘内容新上找”新闻由头”,除了注意具有典型性的新闻事实以外,还应当注意那些 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事实。抓住这样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能够更多地引起人们的兴 趣,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启迪。 3)发现事实上的变动 我们在平时的采访中,时常遇到”迟到”的新闻。就是说,等发现是好新闻时,事实已经发生 过一段时间了。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可以学习不少老新闻工作者的做法, 善于从事实 的变动中挖掘”新闻由头”,这样不但能把”死”新闻救活,而且还能写出很好的新闻。如我曾 看过一篇经验介绍,某报编辑在翻阅被编辑”枪毙”的旧稿子时,发现了一篇某县委书记学开 拖拉机的新闻,认为是篇好稿,但稿子是一年前写的,早已成了旧闻。把这篇稿子扔掉,他 觉得实在可惜。于是,他让作者重新了解补充最近所发生的与此有关的事实后,以《一篇迟 发的新闻》为题,发表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发现事实上的新变动中找”新闻由头”,要处理好新变动与旧闻事实之间的关系,即: 旧闻确实有值得重新报道的价值; 新变动是在旧新闻事实基础上的变动, 它们之间有紧密和 必然的联系,新变动的”新”,应是新闻媒体当前所急需报道的内容。 四.电话约访 (一)约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企业和采访对象的新闻点进行设计 【根据客户的需求结合媒体的媒体优势和背景优势来设计由头 【企业所处的行业与当前政策进行对接设计由头 【由头不要超过 300 字,在三分钟内必须让对方听明白并感兴趣 【确定时间 (二)电话约访特点、目的、准备、基本要素、话术 掌握电话约访的技巧与话术,并养成有计划、有步骤、高效率的工作习惯。 1、电话约访的特点 电话的发明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空间缩小,并节省了不少 时间,对于 “时间就是金钱”的业务员来说,充分利用电话可使业务推广更加顺利,因为电 话约访具有以下特点: (1)节省时间:我们知道电话是快捷又方便的沟通工具,我们通过电话只要 3―5 分钟 就可以沟通完毕,利用电话在 1 小时内可以与十几位准客户取得联系,这样,既避免了兜圈 子的烦恼,又节省了时间。 (2)符合现代人的交际规则:现代社会竞争十分激烈,要利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 进取。因此,人人忙碌,分秒必争,时间的安排已成为惯例。唐突拜访往往不受欢迎,而电 话约访则符合礼仪,反而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3)过滤客户效率高:透过电话的联络,我们可以过滤掉不适合的客户,也可以事先 了解对方的看法和立场,还可以事先做好准备,有助于面谈时策略的运用。 (4)奠定面谈的基础:有计划且有礼貌的电话约访,可以创造面谈的机会,借着事先 安排的面谈策略,为销售保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电话约访的目的:就是争取客户面谈的机会 3、电话约访前的准备 (1)个人心理准备(PRES)6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P――练习(PRACTICE)电话约访前要进行充分话术准备及自我演练。 (电话标准话术、 拒绝话术) R――放松(RELAX)心情放松,设想与老朋友打电话 E――热忱与信心(EMAVSIASM AND CONFIDENCE)通过电话也能传递你的热忱与信心, 展现出你的专业形象,让你的客户透过电话感受到你的热忱与信心。 S――微笑(SMILE)微笑是一种基本的职业修养.”让微笑成为客户心中的阳光”这是希 尔顿饭店服务员的座右铭,服务员脸上永恒的微笑,帮助希尔顿饭店度过了 30 年代的世界 性经济危机,在全美旅游业倒闭 80%的情况下跨入黄金时代,显赫全球。 (2)打电话工作的准备(RTOD) R――准备名单(RESERVE)? 确认需要通过电话联系的名单,确认打电话的时间和电话 号码。 T――确认时间(TIME)打电话约见客户,首先要确认恰当的时机,有些人星期一上午 特别忙,这时如果打电话约见,一定会适得其反。有些人中午有午休的习惯,晚上又不希望 别人打电话骚扰,我们最好避开这些时间打电话,而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 O――办公室( OFFICE)办公室是电话约访的好场所,它能增强你的信心,提高你的工 作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找一个安静的空间来与客户约访,避免外来干扰。 D――办公桌(DESK)清理出干净的办公环境,准备好笔、纸名单、电话号码,随时做 好记录。 4、电话约访的基本要素 良好的电话约访是争取面谈的利器,要做好电话约访,必须掌握电话约访的基本要素。 ――提示介绍者 ――介绍自己及公司 ――建立关系 ――说明打电话的目的: (如果是介绍法,可继续利用介绍者的影响力,等待准客户的决定) ――要求面谈 ――处理反对意见 ――约定时间(用二择一法) ――结束电话约访 概括: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最完整的意思。 (三)拒绝处理 1、卖保险拒绝处理 (1)噢,是保险嘛,我已经买了。 很高兴您已经开始为您的家庭准备了, 正是这个原因, 这个计划对已经买了保险的朋友有更 大的帮助,所以我要跟您约个时间,不知道您是__还是__有空?(二选一法) (2)我很忙。 A 我明白,那正是我要来拜访你的原因,忙的人通常都是事业成功的人,而您正是需要我服 务的人,不知您明天下午还是后天早上有空? B 我知道您很忙,这也是我为什么要事先打电话和您约时间的原因,不知道您是__还是__有 空? (3)没钱 我能了解您的想法, 每个人都有预算的问题, 而大部分的人都希望他们拥有的钱能够发挥最 大的效用,这也正是我要介绍这个计划的原因。不知道您是__还是__有空? (4)没兴趣 A 我能体会您的感觉,当初陈先生也和您有相同的想法,但经过我的说明后,他觉得非常满 意,这也正是我要和您见面的原因,不知道您是__还是__有空? B 我能体会您的想法,老实说如果您对保险感兴趣,我还会吓一跳呢,最主要我要和您约个7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时间,不知道您是__还是__有空? (5)资料寄给我好了,或者传真给我 我很乐意把资料寄给您,但是这个计划针对一个人不同需求设计的,同时资料很多,不知道 哪些适合您,所以跟您见一面,不知道您是__还是__有空? (6)我朋友、亲戚从事保险工作 那很好,想必您对保险有一些认识,但是我还是希望与您见个面,主要是希望多提供一些资 讯,它对很多像您这样的家庭会很有帮助,不知道您是_还是_有空? (7)什么,明明是保险嘛。 林经理,是这样的,我们这个计划是用来检视个人或家庭的财务,当然您也可以用其他的方 法,不管怎样我所关心的是您个人是否做好周全的规划,因此不知道您是__还是__有空? (8)我们会再跟您联络 林经理,也许您目前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愿,不过我还是愿意让你了解,要是能参与这项计 划,对你会有多大的利益,可不可以下周三或者周五来拜见你呢? (9)价格很高吗?(对我们适合吗?) 我了解你为什么问这个总是,许多人也曾这样问过,见面时我会详细的为您解说的,星期一 或者星期二过来看你? (10)在电话里谈就可以了。 我非常乐意这么做, 但是我所提供的计划是针对各单位不同需求设计的, 这是为什么我要和 您见面的原因,请问您是……还是……有空? 2、电话连络之原则 (1)打电话时机之判断 应视顾客之生活作习或职业判断打电话之时间 例:家庭主妇:下午 3:00 到下午 5:00 间 上班族:晚上 7:00 到晚上 9:00 间 特别职业妇女:下午 4:00 到 6:00 间 (2)未找到本人,不可表明身份 未找到本人时,不可留下姓名及电话,并了解顾客在的时间,另外择期再打。若遇到对方追 问姓名及电话时,也切不可留,只须留下”姓” ,并且说”我是她好朋友,没关系我晚点再 打” 。 (3)找到本人时,立刻表明身份一连络到顾客本人,一定要表明自己的身份。 视顾客反应: a.反应好:感谢支持照顾并请其介绍亲朋好友。 b.反应不好:先了解状况 c.技术不好:疏於沟通或太忙,不可道歉,但需弥补。 d.服务不好:道歉,并且弥补。 案例一:百度中山公司邀约客户参加会议营销话术 一、开场白 1、你好张老板: 我是百度中国公司组委会这边,11 月 11 日我公司将在古镇的国贸酒店举办商务互动平台信 息系统发布会, 届时会有 200 家企业老板参加,我也盛情的邀请您过来参加。 2、您好我这里是百度公司的***打搅您几分钟时间,11 月 11 日,我们在古镇举办一个大型 专场邀请您过来参加。 二、导入话题8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什么内容? 1、大体内容可分为两点: 第一, 与现场企业家探讨如何通过百度来开发国内外市场, 如何让国内外的客户很方便 的找到您。 第二,是我们百度新研发的产品”商务互动平台”的发布会。 什么样的互动平台? 就是在您的网站安装一个插件, 它对与您的网站来说相当于一个小的零部件, 但就这样 的一个小东西就有可能使您业务量提高 10%~20%,这样的一个产品,您感兴趣吗?我们现 场就有免费赠送 50 个,只要您与百度合作的客户都有机会获得。 客户实在追问 这个产品是今天刚开发出来的它的作用就是加强了您的网站和客户之间的互动加强了 网站的实用性和攻击性。 说实在的我也不很清楚的表达给您, 这样如果您实在真的很想了解, 周六那天到我们现场或者现在您来我们公司我这里有专人给您演示, 只要现场与我们百度合 作我们就可以给您开通这个服务 你们怎么帮助我们开拓市场 反问:老板您用过百度吗(老板您听说过百度吗)您知道百度是一个找东西的网站但是 您有想过可以通过百度来帮您开拓市场您的客户也可以通过百度来找到您吗?我们这个活 动就是与客户探讨百度如何来帮助到您这里的 反问: 老板您希不希望在最短时间让国内外的客户立刻找到您吗?百度就是可以帮助到 您做到这点的工具。我们就在周六召开这个专场就是帮您做到这点。 三、强调会议规模(可选) 1、这次我们在古镇的国贸酒店举办的 200 家企业的专场。 2、上次古镇的灯博会我们百度也去参展得到了很好的反馈,那天在展会做的专题讲座企业 的凡响也非常热烈,古镇电视台和中山日报都过来采访过,还有专题报道,本来我们计划在 灯博会之后就举办这个专场的,可是那时侯国贸没有位Z了,所以只有延期到这个月。而这 个月又赶上我们新产品的发布,您的机会真的是太好了!不要错过! 3、我们的讲师还是专门从广州过来的***做这个行业做了 10 年,对如何帮助广东企业运用 互联网发展有着很独到的见解。 四、客户确定 有没有时间了? 我之所以提前给您打电话就是希望把时间安排好,不要错过这次机会。 届时会有 200 家企业老板参加, 其中肯定有你的客户和同行, 你们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经验。 而且 11 月 1 号百度公司发布了 2006 年度财经报告后, 在美国纳斯达克当天交易额是中 国深圳股市当天交易额的总和, 百度在全球的关注度大幅度提高, 百度很多产品的国内外关 注上升了近百分之 100。其中也包含您的产品的关注度。 本来这次活动计划定在灯博会后的第一天, 但就是因为没有定到适合百度的酒店才推迟到今 天,希望您不要错过这次机会。 确定传真: 1、11 号下午 2:00 到 4:30,古镇的国贸酒店,要凭邀请函入场,您的传真号是多少? 我现在马上把回执表给您填写好发过去,您盖公章后立刻回传给我,我给您预留位Z。 2、我们现在就要预定好位Z,因为只有 200 家企业,我们也要凭回执入场的这样我现 在马上把回执表给您填写好发过去,您盖公章后立刻回传给我,我给您预留位Z。 案例二:一个电话约访的成功案例。9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陈先生吗?你好!我姓周,是保险公司业务代表。你是成功人士,我想向你介绍……” 陈先生直率地说:”对不起,周先生。你过誉了,我正忙,对此不感兴趣。”说着就挂断了电 话。 小周放下电话,接着又打了半个小时,每次和客人刚讲上三两句,客人就挂断了电话。 姜经理问他:”小周,你知道为什么客人不肯和你见面吗?” 小周想,约见客人难,大家都知道,我约不到,有什么出奇。 姜经理见他不吱声,便解释起来。首先,你应该说明来意,是为会面而打电话的。其次,捧 场话讲得太夸张不行。你开口便给对方带了个”成功人士”的大高帽,对方会立刻产生一种抗 感。和陌生人交谈,太露骨的奉承会让人感到你是刻意推销,也容易给人急功近利的感觉。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电话是方便我们约见客人。你要”介绍”产品,见面是最佳途径。隔 着”电线”,有些事是说不明白的。就算客人肯买,难道能电传支票给你吗? 姜经理说完亲自示范给小周看。 “邹先生?你好!我姓姜。我们没见过面,但可以和你谈一分钟吗?”他有意停一停,等待对 方理解了说话内容并做出反映。 对方说:”我正在开会!” 姜经理马上说:”那么我半个小时后再给你打电话好吗?” 对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姜经理对小林说,主动挂断与被动挂断电话的感受不一样。尽可能主动挂断,可以减少失败 感。 半个小时后, 姜经理再次接通电话说: ”邹先生, 你好! 我姓姜。 你叫我半个小时后来电话……” 姜经理营造出一种熟悉的回电话的气氛,可缩短距离感。 “你是做什么生意的?” “我是保险公司的业务经理,是为客人设计一些保险理财投资计划……” 邹先生接口说:”我不需要保险。” 姜经理说:”我们见面,我只是给您提供一些资料,今后你有什么需要服务的,再找我啊!” 邹先生笑了笑,没说什么。 “这两天我在你附近工作。不知你明天还是后天有时间?”姜经理问。 “那就明天吧。” “谢谢。邹先生,上午还是下午?” “下午吧!4 点。”邹先生回答。 “好!明天下午 4 点钟见!”姜经理说。 姜经理放下电话,小周禁不住拍手欢呼。 五.采访题纲的设立 1.其中有一个问题要涉及到政策 2.两个问题是关于法人代表的(最好有针对性的,要明确采访主要是采个人还是企业) 必须涉及到法人的思想层面和法人的行为层面(本人在具体管理创业过程等类似的) 3.三个问题关于行业的 a.可以问企业目前在行业中的地位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核心竞争力 b.行业整体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机遇 c.行业本来发展的趋势,政府主管部门对行业的调控与管理 4.四个问题关于企业的 a.人才管理(人力资源) b.产品研发与科技创新10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c.市场拓展与产品营销 d.品牌管理与发展战略 e.企业文化与思想管理(制度管理) f.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g.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管理者的不同管理方式,管理思路,管理模式 h.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发展的构想(多种问法,要针对老总性格而决定) 注明:冲突与矛盾点的设计和策划 1.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矛盾 2.行业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矛盾 3.大背景下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六.如何采访个人(主要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 1.时间: 过去是什么样的 现在是什么样的 将来是什么样的 2.空间: 过去在什么地方干,想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取得了什么成绩 现在在什么地方干,想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取得了什么成绩 将来在什么地方干,想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想取得什么成绩 3.要了解他的性格,情感、思想、理念 4.细节: a.办公室摆设,格局 b.多观察老总得言谈举止分析性格 c.从进企业开始观察周围的环境厂区的管理 d.通过和其他人聊天侧面了解与这个企业或个人的相关情况 e.通过公开式的报道来收集采访对象的信息 七.如何采访企业 1.人才管理 2.创新管理 3.制度管理 4.文化管理 5.营销管理 6.生产管理 7.战略管理 八.实地采访 1.采访的目的 a.从宏观政策方面分析 b.从行业地位企业特点,新闻性来分析 2.选择采访的原因 a.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力(所站的地位以及取得的荣誉) b.企业自身的优势 c.个人的社会影响力 d.企业对于政策的执行状况与执行效果118.质量管理 9.安全管理 10.诚信管理 11.危机管理 12.品牌管理 13.成本管理 14.团队建设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3.这次采访能给对方带来什么好处 a.个人的政治影响 b.产品的经济效益(企业规模可以再扩大) c.品牌的社会效益(信用积累,诚信度,美誉度的提升) d.未来的发展空间 4.采访中的注意要点 a.引发注意点(必须有一点与客户本身具备的东西能够对接) b.找准兴奋点(能引起客户兴趣的某一点) c.发现需求点(企业需求或政治需求) d.协商利益点(所运作项目能够给客户和自身带来利益的对接点) e.达成共识点(平衡交易的条件) f.预设延伸点(便于后期营销) 附录一:记者采访手册 一、怎样找到你的采访对象 要回答这个问题, 记者应该首先问自己, 别人为什么要接受我的采访?其实这是两个问 题, 第一个问题是, 他为什么要接受采访?其二是, 他为什么要接受本报或者该记者的采访。 对于第一个问题, 可能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个公司的CEO可能会想宣传他的公司或者 产品,或者想展示他作为商业精英的形象;也可能竞争的需要;还有,当一个事件发生时, 记者已经掌握了相关的重要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对方需要了解的,这个时候,他可能就不 得不说。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 被采访对象可能会看重报纸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 也可能因为报纸 这种影响力和风格让他反而会更谨慎;或者记者本身有一定的知名度,通过精心的准备,让 被采访对象感觉到接受采访是值得的,而在采访完,他的话不会被歪曲或者误解。 这只是一些可能遇到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记者要掌握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利益格局。 下面有一些采访前要做的工作: 1、 采访前:精心准备,事半功倍。 (1)熟悉和研究已(或将)发生事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2)查阅相关资料和专业知识,掌握采访对象所涉行业基本态势; (3)判断采访对象的利益格局与可能心态,寻找可能的介入角度和突破口; (4)有针对性地提出采访请求,或是有针对性地拟订采访提纲; (5)判断对方回应心态,调整自身姿态,努力促成采访; (6)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间、地点、方式; (7)检查有关物质准备情况,提前 10 分钟赶到约定地点。 附:如遇拒绝,如何尽可能接近采访对象: (1)判断对象拒绝的原因; (2)将已有报道或已成影响介绍给对象,或是帮助其分析所处利益格局,呈明”说”的好 处; (3)承诺保护消息源,不透露对方姓名; (4)找朋友或熟人介绍; (5)从外围了解相关事实,再回头向对象质证; (6)直接到对象办公室或途中等候。 2、记者的形象定位 男性记者在一些细节上应该注意,比较正式或比较严肃的场合,应穿着西装,夏天可穿12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衬衣打领带,而不能穿牛仔裤或夹克衫。 一点淡妆或生活妆。女性记者在着装上应该以职业风格为主,可化记者应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 来确定自己的着装。 首先要了解采访对象的职业、 环境等。 当采访对象是普通老百姓阶层,在着装上应朴实、简洁、大方,男记者可穿夹克衫、女 记者可穿职业便装,普通裙装等。不要穿着华贵的衣服、色彩特别艳丽的服装,这会使你与 被采访者之间添Z了隔阂、障碍,他会觉得你不容易接近,增加了距离感。采访者会不停的 打量你的装束,这对记者来说无疑是喧宾夺主了,采访的收获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是扫兴而 归。所以当记者面对普通大众时,穿着朴素、简洁的装束,成为大众的一员,人们才会对你 敞开心扉,把心里话、实情毫不保留的告诉你,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素材。 采访对象是政府官员或较正式的场合, 服饰就应该讲究一些了。 女记者可穿比较正式的 西服套装,下身可以是裙装也可以是裤装,在款式上要正统一些,领型不要怪异,可选择小 西装领。在色彩上,不宜选用色彩纯度和亮度高的颜色,如大红、橙、绿等,应该选择灰色、 咖啡色系或含灰的色系,如:红灰、紫灰、黄灰、绿灰、蓝灰等色彩,这类颜色给人冷静沉 着、典雅秀丽的感觉,是高品位颜色。 当采访对象是文艺界人士的时候,服装穿的时尚一些,色彩亮丽一些都可以,但当采访 对象是老艺术家、作家的时候,应该讲究服饰的文化品位,穿着中显现出传统与现代的自然 结合,优雅、适度。 二、怎样开始第一个问题 采访是一场短兵相接而又要礼尚往来的战争。 很多预想中的问题要找机会提出, 而有时 对方不经意的回答却埋藏中极有价值的线索和答案, 机会也许稍纵即逝, 但又不能急于求成, 取得对方的信任,不仅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采访的艺术。 首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本报很多属于调查性报道和批评报道, 这方面更要做到有备无患。 一般说来,记者准备的问题越多,他的采访和报道就可能越全面,越细致,越接近真相。但 是,这并不意味着要面面俱到,很多提问要根据采访的时间、采访对象的反应,和采访的进 程的变化来决定。 记者在采访前要做的另外一个准备工作就是要和编辑沟通, 也许在编辑的脑子中, 他对 这篇稿件会存在着某种期待和想象,但是怎样贴近事件的真相,还需要多方求证,多了解编 辑的想法,对采访和稿件的形成是有好处的,而且可以减少成本。 记者准备问题可以根据各人的习惯,或者写下来,或者默记在心,这样,记者无论面对的是 政要,还是富可敌国的 CEO,都可以充满信心地去面对了。 第一个问题很重要,最常见的问题也许也是最没有想法的问题就是:你感觉怎样? 其实怎样开始一次采访并没有一定的行业标准。也许可以提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开始, 也可能是提一个比较个人化的问题, 甚至是谈一下最近的天气, 或者提一些比较有挑衅 性的问题也未尝不可, 下面是一些用得着的方法: 1、多准备一些问题,在采访之前最好和编辑进行沟通,根据个人习惯,这些问题可以 写下来,也可以默记在心; 2、不要以一个空洞、乏味的问题开始采访,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问一些比较新的问 题,也可以问一些比较个人化或者专业化的问题,甚至都可以是天气; 3、记者在当面采访中,要注重和采访对象的交流,比如眼神不要闪烁,而应该专注, 或者通过神态上的变化,来和采访对象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三、鸡尾酒提问法:开放式的提问和缩小性的提问 采访的目的,就是去求证,去挖掘事件的真相,有时记者需要了解比较宏观的情况,比13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如行业的发展于趋势,采访对象对某一个重要政策和法律的看法,而更多的时候,记者需要 了解非常具体的细节,人们常说魔鬼在细节中,而重要的细节对于报道是至关重要的。 从提问的类型可以分成开放式的提问和缩小性的提问, 其实, 前一个问题主要是观点性 的,而后一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事实性的。这两种提问的方法经常需要混合试用,治疗艾滋病 需要用鸡尾酒疗法,而进行一次重要的采访,更需要鸡尾酒式的提问法。 是以开放式的提问开始,还是直接地以一个具体的问题开始,这要根据采访对象来定。 一般说来,采访重要的官员、公司高层、经济学家等有”想法”的人可以用开放式的提 问开始,因为他们往往能对国家、行业和某些宏观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你可以问一个 总理,国有企业需要进行怎样的改革?而对于一个工人,他则更关心在这场改革中,他是否 会下岗失业,他会有什么样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 既然开放式的提问相对侧重于一些重要人物, 那么缩小性的问题则可能多面对一些技术 专家, 从事具体事务或者相对年龄较小的人, 比如儿童等等。 比如说, 你与其问一个儿童的” 理想” ,还不如问他是否想在考试或者体育比赛中得第一。 两种方法各有侧重,但是必须交叉使用。一篇文章如果只有一个笼统的、抽象的、宽泛 的印象,那么这篇报道一定是敷衍了事的,失败的报道。不为人知的细节,丰富的事实,是 构成一个篇调查性报道的关键。 记者在问完一个比较笼统的问题后,紧接着应该问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比如说,可以 问采访对象,你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能不能举几个例子之类的问题。而问完几个比较具体 的问题后,也可以问,这样看来,你是同意这样的观点,或者是你认为产业的趋势是这样 的..等类似的问题。 . 除了这些方法,还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比如说,报社希望自己的记者对这个行业有 比较深的了解,成为行业的观察者和分析上,但实际上,记者在很多问题上应该承认自己知 之甚少,特别是一些比较具体操作性的问题,这个时候,尤其是年轻的记者,更应该坦然承 认自己的有很多地方不懂,不要不懂装懂,不懂装懂的结果就是采访失败,要做的报道自然 不能完成。 还有,在采访中问一个问题不要太长,如果一个很长的问题包含了太多的层次和含义, 实际被采访对象很难一一作答。因此,最好一次问一个问题。 再者,在采访中往往会有一些停顿,这种停顿有时是采访对象过于简短的回答造成的。 有的则是被采访对象故意设Z的尴尬境地。 打破沉默的责任在哪里, 是记者还是被采访 对象,要视乎情形而定。但是记者也要明白,有时候沉默可以收到效果,让被采访对象感觉 自己的回答还没有完成,还要继续。 在这些问题中,最关键的是,不要害怕提出尖锐的问题。记者应该明白,这是自己的职 责所在。记者首先应该鼓足勇气,然后还要掌握技巧。如果不能直接去问的话,就可以把问 题交给采访对象。比如说,法拉奇在采访中就经常运用这样的提问, ”有人说你是独裁者, 也许是仁慈的独裁者,但终归是独裁者,也许现在正是你回答的时候”等等。 归纳起来就是: 1、当记者作调查性报道的时候,采用开放式提问和缩小性提问相结合的鸡尾酒提问方 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是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另外一种方法作补充; 2、记者在提问时不要不懂装懂,有时应该谦虚,没有弄懂的地方和细节一定要补充求 证; 3、提问的问题不要很长,如果包含了太多层次的意思,可能会让问题显得没有重点, 所以最好问题一个个问; 4、在采访中,有时会出现停顿和沉默,记者有时需要很快结束这种局面,有时则应该14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利用这种局面,诱导被采访对象继续回答; 5、在采访中有时需要刺痛采访对象,让对方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完美,这样一来会降 低他的自负感,但是这种刺痛不能过火,那样会使采访对象难堪,甚至会让采访变得更为困 难。 四、在采访中怎样不会被误导 很多时候,一些记者感到苦恼的是,在采访中,感觉到对方在撒谎,或者在误导自己, 但却手足无措,记者不知道是应该反驳,还是打断被采访对象的讲话,如果让这种情况持续 下去,那么采访将变得偏离航向,而报道也就将离真相越来越远。 的确,驾驭一场高难度的采访,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洞察力,还有自信心。因为我们 的记者经常要采访的是一些精英人士, 这些老练的商务人士或者官员, 自有一套如何不把秘 密讲出来甚至是制造迷雾的手段,这个时候,记者不能心情紧张,应该明白自己作为记者的 责任和身份。因为记者并不是和他去签合同,而是去采访,是代表公众的。所以,没有必要 患得患失,更没有必要为对方的”场”和”气势”压倒。 其实,一个人要撒谎并不容易,一个谎言也许需要十个谎言来掩盖,总有一些地方会露 出蛛丝马迹。著名的”水门事件”就是从一件件小事,最后导向了白宫,让金宏伟下台。所 以坚持不懈的调查,就会让真相浮现水面。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一篇稿件都需要长时间的调查,对于一张新闻纸来说,时效性是 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在一场场遭遇战中就取得胜利,确实需要一些管用的技巧。比如说 要问一个人的年龄,是问”你多大岁数?”还是问”你出生在哪一年呢?” ,抑或哪一天是 你的生日?显然,后两种提问会促使你获得更为准确的答案。 因此,在关键的提问中,一定要精心安排好关键问题的措辞。短的、直接的、紧追不舍 的问题,会有一种特别的效果。但是记者同样要考虑,过于咄咄逼人,也许会使采访对象生 气甚至采取不回答来对付。 这个时候, 口气要变得缓和, 但是绝不能放弃对关键问题的求证。 还有,记者在感到对方在撒谎,或者在误导自己,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可能是因为记者缺 乏对调查对象的了解,或者某种专业知识的缺乏,还有缺乏信心来反驳与质疑。这个时候, 一定要不忘记自己采访的目的,同样问题可反复提,对方回避的问题可迂回再提,换一种方 式提;对对象的回答要存疑,不盲信,有疑问的可当面用恰当方式再次试探;如果采访对象 确实不愿意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发表看法或者透露信息, 那么可以问一些假设性的问题。 另外, 采访对象自鸣得意透露出来的成功经验, 记者只要顺势诱导, 可能会使采访变得酣畅淋漓起 来。 采访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测试, 每一个采访对象和常人一样, 他需要沟通, 他需要被承认, 需要和一些觉得可以信赖的人说出他的秘密。 人性和利益、 立场有时是相冲突的, 这个时候, 记者就要洞察这中冲突中的缝隙。 下面是归纳起来的一些原则: 1、在关键的提问中,一定要精心安排好关键问题的措辞。短的、直接的、紧追不舍的 问题,会有一种特别的效果。 2、不要按逻辑顺序提问,应该叉开他的思路,出其不意戳穿对方的谎言; 3、不忘记自己采访的目的,同样问题可反复提,对方回避的问题可迂回再提,换一种 方式提; 4、对对象的回答要存疑,不盲信,有疑问的可当面用恰当方式再次试探; 5、如果采访对象确实不愿意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发表看法或者透露信息,那么可以问一 些假设性的问题。 五、采访中另外一些会遇到的困境 路途遥远,天气恶劣、诸方阻挠,甚至是威胁利诱,都阻止不了一个优秀记者探知真相15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的激情,但是必须要承认,在采访中,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会使采访造成困境、中断。那 么记者就要想办法来克服这些困难。 采访对象变得不耐烦的时候, 甚至要捉弄记者的时候。 一些采访记者在面对记者的提问 时, 会以名人的身份或者专家的身份来考问记者, 他不回答记者的提问, 而是问记者的问题。 这个时候,记者不能慌张,甚至忘记了自己要提的问题,可以回答他的问题,但是一定要让 采访对象明白自己是来倾听他说话的。记者是提问者,而不是被问者。 经常要完成调查性报道和批评报道, 而记者就像律师一样在取证, 在采访中使用录音机, 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记录工具。 因为使用录音机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提出更多的问题, 而且可 以保存更多的资料,如果遇到采访的问题比较尖锐,录音可以减少以后的麻烦。但如果采访 对象不愿意记者使用录音机,那么记者就要把关键的回答记住,这还不够,记者除了记录对 方说话的内容的时候,还要注意他说话的方式,要细致入微的观察,这样,可以使报道更为 丰富和准确。 除了通常记者面对面的采访时候, 还有一些遭遇战式的采访, 比如在一个会议上遇到比 较重要的人物,想要采访时,时间很短,记者甚至不知道应该问一些什么问题。即使问了, 也知得到一些敷衍塞责的回答。这个时候,记者要先和他联系上,准备第二次采访。而在一 些会议中,如果有机会和采访对象一起吃饭或者喝咖啡,那么,记者要争取这样的机会,有 的采访对象不会在会上, 不会在办公室中, 不会在公共场合中说的话, 很有可能在饭桌上讲。 在采访中,记者金宏伟除了要集中精力来对付采访对象,还要对付一些公关公司的人,或者 一些公司的新闻代理人或者负责这方面的人。他们经常会打断采访,甚至替采访对象回答。 这时候,记者要意识到,有的时候,这些人可以提供采访机会,而且通过他们可以了解一些 侧面的情况,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可以听,但是被他们摆布,因为要明白他也有他要完成的 任务,而在某些方面,要借助于记者。 原则如下: 1、采访对象变得不耐烦的时候,甚至要捉弄记者的时候。记者不能慌张,甚至忘记了自己 要提的问题,可以回答他的问题,但是一定要让采访对象明白自己是来倾听他说话的。 2、尽量录音,并作好现场记录;在录音情况下,记录以心记为主,笔记为辅,否则反之; 3、记录时,记要点,记易忘点,记疑问点,记意外新闻点,记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 记自己的联想; 4、如果有机会和采访对象一起吃饭或者喝咖啡,那么,记者要争取这样的机会,有的采访 对象不会在会上,不会在办公室中,不会在公共场合中说的话,很有可能在饭桌上讲。 5、要用好公关公司和新闻发言人,但是绝不能被他们摆布。更重要的是,要记住,一篇重 要的调查性报道,很少有是这些人安排出来。 六、采访的完成和后续工作 用简单的问题开始,然后抓准机会问一些关键性的,甚至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而一旦过 了这两个阶段,就应该缓和下来,给采访对象留一些余地,然后就可以结束采访。不管用怎 样的方式,应该感到是由采访对象结束这场采访的。 在采访结束之前, 还可以作一些核对工作, 如果觉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话, 比如说数字、 人名还有一些关键性的细节,都可以抓住最后的机会核对。在告辞前,结束采访的话应该用 礼貌,表示感谢,同时还要表示,希望能够继续联系,以便进一步获得有关资料。 七、关于企业采访难 经济宣传是新闻宣传的中心,而企业宣传是经济宣传的重点。当前,很多媒体新闻工作 者,特别是报刊杂志社的记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采访企业难。电话相约时,听到是 婉言谢绝; 你如果再次相约, 则往往是推托; 你若径直到了企业, 主人大都是好吃好喝招待,16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末了常常是这句话: ”记者来了,我们很高兴。公司确实没什么可写的,你就别费心了” 。平 时关系很熟,说得就更直接,更没有商量的余地: ”可别写了,就算求你了” !企业这种不愿 接受采访的状况不扭转,那么搞好经济工作的宣传就是一句空话。 企业为什么这么不愿意接受采访?原因大致有三条: 一是经济效益不好,正像某些人”一俊遮百丑”的心理一样,很多人却以为”一丑遮百 俊” 。特别是经济效益不够理想的厂长经理们有这种心理的更为多些。 ”经济效益不好,有啥 吹的?咪着吧! ” 二是经济效益好一点的,又怕报道引来麻烦。诸如银行上门索贷,税务上门催税,债主 上门讨债,领导机关鞭打快牛,某些部门强拉赞助等等。 三是有些企业受过宣传的伤害,吃过报道的苦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三条原因不能说情无可原。然而以此来拒绝记者采访,毕竟又难以立足。在这个撕扯 不清的问题中,作为记者怎样才能入情入理,合情合理地打开这道防线呢? 首先,要先跳出经济效益的窄胡同,把采访的话题拓宽一些。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有 这样一个思维定势: 经济报道即经济工作的报道, 经济工作就是生产, 生产主要看产值利润。 于是,所谓经济报道被引进了产值利润比上年或同期增长了多少的小胡同。如今,在开拓创 新和新闻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 我们记者下到企业如果还是谈经济效益, 就显得太僵化、 太狭隘和太落后了。经济,作为党的工作重心和人民生活的基础,其报道面宽得很。即使局 限到一个具体的企业,也绝不仅仅是一个产值利润问题。党的建设、思想工作、经营机制转 换、管理模式创新、职工的精神面貌等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可以说,企业的每个方面、 每个层次和每个角落都可能出新闻, 甚至就连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也有可能蕴藏着新闻。 为 什么非得死抠那经济效益的增长呢?比如写企业联合, 按老模式来写, 就会简单地写甲厂效 益好,乙厂效益差,结果乙厂被甲厂兼并。如果着眼于市场来写,就会写甲厂如何在市场竞 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乙厂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入不敷出,败下阵来。这样用活生生的材料写出 来的报道,不仅写吸引人,而且对企业也是个启发和鼓舞。吉林市有一个社会福利厂,生产 很不景气,拖你工人工资和福利,工厂和大门快倒了都没钱修,用一根钢管支着。有两个残 疾职工带头捐款修大门,很多职工响应。江城日报记者以语意双关的”支柱”为题,写了一 篇通讯,在全厂乃至全市引起很大反响。市长把这篇通讯剪裁下来随身带着,经常向一些困 难企业讲这种精神。在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下,福利厂职工精神大振,各项工作 都上了一个台阶,目前工厂已经复兴。当然,不是每个困难企业都能有一个要倒的大门,举 这个例子只是说,当你采访厂长和经理的时候,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效益,思路要开阔一点, 那样也许就能打开厂长和经理的话匣子。 其次,要理解企业,在理解中求得支持。应该承认,企业确实很难。即使是经济形势比 较的企业,也有很多难处,更不用说那些艰难跋涉着的企业了。吉林市有一个濒临破产的中 型企业,在新领导班子的苦心经营下,生产日渐复兴。尽管还没有完全扭亏,但还清了拖欠 两年多的职工工资。为了给职工鼓鼓劲,同意了新闻单位前去采访。结果第二天报出之后, 下午银行的同志就到厂追贷款,税务的同志去催税,债主也纷纷上门讨债。他们众口一词: ” 广播都说了, 你们厂子不是扭亏了么” ?企业领导不得不连忙给另外几家尚未发稿的新闻单 位打电话: ”求求你们,稿子千万别发了” !类似这个企业的遭遇,是经常发生的。此外,还 有鞭打快牛的,谁盈利就给谁加码,还有上门拉赞助的等等。致使很多企业即使取得了较好 的经济效益,也坚决不同意报道,或者根本就说实话,或者对记者说了实话,却要求记者在 报道中说”假话”尽可能往少了说,多打点”埋伏” 。面对这一类形势较好的企业,特别是 对一些开始减亏尚未扭亏, 或者虽然扭亏还不稳定的企业, 记者的报道一定要讲究报道时机, 要留有分寸。既不能报得过早,话也不能说得过满。而且如果可能的话,记者应当利用自己17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的社交优势,向有关部门积极地为企业多做些解释和沟通工作,多为企业排忧解难,多给企 业争取一些支持,而少给企业添乱。记者和企业交朋友若交到这个份儿上,企业绝不会对他 设有什么防线的。 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转轨变型的 过程中,许多企业一波三转,步履艰难,经受激烈的冲击和震荡。对此,我们的记者过去很 少从深层次上去触及,浮光掠影的报道比较多,要么就是迥避问题绕开走,报喜不报忧。为 了反映企业的呼声,前不久,贵州日报推出了特困企业的系列报道。报道是人解剖新天光学 仪器公司入手的。该公司是有 2000 多名职工的大型企业,尽管拥有众多的全国一流,但长 期以来陷入在旧体制的泥沼里难以自拔, 呈现出一种无奈的迷茫。 办公楼小会议室的一只白 炽灯泡坏了, 公司竟无钱更换。 与外单位相约谈一桩生意, 也因汽油费没有着落而难以成行。 记者深入企业采访, 用生动的笔触, 把新旧体制转换中的阵痛, 企业干部职工的焦灼和期望, 困境中的拼搏和艰难起步,以及改变现状的决心,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报道发表后,新天 光学仪器公司从上到下受到激励和鼓舞, 编辑部来访者、 电话铃声不断, 都为这种触及问题, 鼓实劲的宣传叫好。该公司的领导尝试到报道的甜头后,还曾多次到报社请记者连续报道。 第三,记者采写稿件一定要慎之又慎,切莫伤害企业。一般地说,企业还是欢迎记者采 访的, 但是有些记者却不珍重这种礼遇, 而是轻率地给企业留下后患。 有的为了赶宣传浪头, 硬扭角度伤害企业;有的为了增加稿件份量,对事实任意拔高;有的则粗枝大叶,造成稿件 失实和重大差错。比如一个企业领导把企业发展趋势讲给记者,由于出版环节中差错,把预 计中的经济效益报成了既成事实。 类似这样的一些报道发出之后, 企业领导挨的骂不会比记 者,甚至比记者还要多。 ”净他妈瞎吹!他不说人家记者能那么写?”可以想见,被这样的 记者”咬”过的厂长和经理,日后不怕”井绳”才怪!差错也使人联想到稿件的审核。哪个 记者主观上就存心想伤害报道对象呢?但辛辛苦苦出差错的却屡见不鲜。 老一辈的记者们都 很谨慎,如怕写一个”豆腐块儿”也要和被采访单位核对一番。如今有些记者过于自也失于 轻率,稿子写完甚至连自己都不看一遍,就交稿发出,出了差错也脸不红心不跳。实际上, 每一次差错都等于对自己信誉的一次破坏,何况破坏的又不仅仅是自己的信誉。 第四,要把握采访对象的心态,审时度势营造良好的氛围。在采访中,采访对象由于各 种原因,有的会积极配合,有的则消极应付,有的甚至采取迥避或干脆拒绝采访等态度。为 此,及时把握采访对象的心态,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搞好采访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做 到这一点呢?方法有三条:一是寻找共同点。采访”喜事”被采访者一般会热情接待,主动 介绍;如若采访”忧”事,有时被采访者的脸色可就难看了。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使他们 放下”找茬””曝光””出丑”的思想包袱,千方百计地找出共同点,即共同语言、共同目 、 、 的和共同利益,消除被采访者与采访者之间的隔阂与距离。二是解释疑虑点。被采访对象由 于对宣传报道的作用缺乏认识或记者采访目的不清楚,有时会产生一种疑虑,这是自然的。 为此,记者一定要很快地把握准他们存在哪些方面的思想顾虑,真诚地开导,帮助采访对象 放下包袱,配合好采访。三是激发兴奋点。在被采访对象心情不佳时,采访是很难的。而采 访又必须进行。这时激发对方的兴奋点,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常州市武进县商业集团总公司 35 岁的总经理张荣华,很会经营,工作成绩突出,全公司人均创利 15 万元,名列国内贸易 部所评百强企业第 13 名,张荣华还被县里评为”十佳青年” 。武进报记者要去采访他,可是 多次打电话找到他后,他却说他正为高度大额资金而奔忙,约在下午四点去公司采访,五点 半后他还有活动。由于不熟路径,记者赶到他办公室时,已经四点半光景了。记者一进屋, 张荣华只是说了声坐,然后漫不经心地看起了报纸,而且还表现出随时要走的样子。面对这 种情景,记者首先稳定了张荣华要走的情绪,然后注意激起他被采访的荣誉感,让他进入采 访氛围。向他介绍了自县表彰”十佳青年”后,报社已先后采访发表了 6 位青年的事迹。这 次报社派来了 3 个记者采访你 1 个人,说明报社对你是非常重视的。话音刚落,张荣华情绪18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顿时有所改变,忙沏茶递烟,打开空调机。接着记者又主动谈了许多有关商业经营的成败得 失,使张荣华的心情兴奋起来,除了回答记者的提问外,还主动取消了他原定的活动,用车 带记者去看了他在市内、市效设立的两个经营场所,一直与记者畅谈到夜间九点多钟。 综上所述, 采访者和被采访者, 报道和报道对象, 作为一对矛盾, 永远都是难解难分的。 热心的采访者不一定受到欢迎, 渴望报道的未必得到报道; 大受欢迎的采访者未必写出最佳 的报道,报纸报道的也可能从报道中获得莫大的益处。对立统一;统一对立。这是矛盾运动 的普遍规律。作为矛盾的一个方面,记者的任务就是应该是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对 立中寻求统一,在新的对立中再寻找新的统一,从而把自己的报道搞出去,为凝聚人心,坚 持导向,振兴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八、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人物专访, 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 是记者带着目的对 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 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 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 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 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 所写人 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 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 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 采得好采得细, 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 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 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 象的话匣子。 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 一是提问过大过空, 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 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 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 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 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 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 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 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 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 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 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 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 者信马由缰, 一泻千里地讲下去, 记者不能控制局面, 采访费了不少时间, 看似记了一大堆, 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 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 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 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 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19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 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 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2、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 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 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 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 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 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 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 和牧民谈产了几 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 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 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 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 8 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 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3、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 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 题让对方放松情绪, 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一盆花、 一段经历, 对一个问题的看法, 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 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 有次采访一位英 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 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 (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 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4、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 功夫在诗外。 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 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 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 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 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 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 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 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5、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 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 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 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 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6、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 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 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 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7、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 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 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 8、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 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9、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20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 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 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 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 乎挑衅而闻名的。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 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 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 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 业家时,笔者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 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 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 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 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九、人物采访时问什么问题好 高质量的提问离不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 采访对象做了哪些具体事情?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潜在动因是什么?他行为的背后有哪些深层社会原因?包括 他的性格和为人,这些都要在采访前做好提问准备,还要尽可能通过各大新闻媒体、政府部 门、网络等渠道多获取一些资料,多查、多看、多思考,明确采访主题。记者在采访中要围 绕采访主题提问,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那么究竟怎么提问呢? 1、要通过提问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从而拉近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被采访对象千差 万别,有的很容易调动情绪,有的却很拘谨,这时可以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 2、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 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 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 免泛泛提问呢?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 3、要善于运用层层追问的办法来挖掘故事的细节、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采访中, 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 被采访对象往往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的好多细节不以为然, 蜻 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时记者就要以敏锐的眼光迅速捕捉住、追问下去。 4、记者在遇到采访对象隐晦的问题时,可以采取迂回式提问的办法,避开正面提问而 从侧面深入。比如,一个名模的成功受人注目,她成功的背后更引人关注。但这类问题她们 是不会正面回答的。于是在采访时我们不去就事问事,而是从侧面了解她、观察她,从她对 这些问题的看法中看出她的处事之道。 人物采访中关于提问的技巧还有很多, 比如采访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问题就要比较专业 一点, 那样才能和被采访对象拉近距离; 当遇到被采访对象文化比较低、 表达能力比较差时, 记者要有耐心;当遇到被采访对象说话跑题时,记者要想办法引导他回到正题等等。总而言 之,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素材,记者所有的采访技巧都应该为这一目的服务。 附录二:采访技巧及采访稿整理 一、采访的种类: (1)正式采访 (2)了解采访 (3)调查采访 (4)书面采访 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目的 (2)拟定问题21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3)约定访问对象及访问的时间(最好以上午为主) (4)个人的准备 三、基本态度及禁忌 (1)基本态度: A.在访问时对受访者需绝对的尊重。 B.在访问时不以批判的态度进行。 C.问问题时,须主题明确。 (2)禁忌: A.说话有礼貌,切忌无理或冷嘲热讽、动作切忌粗鲁。 B.不可强作引导式查询,而曲解人意,有勉强别人回答不愿回答之问题。 四、问题的种类及应用 (1)封闭式及开启式的问答:封闭式问题是指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答案的深浅及长短受 到限制,而开启式问答则是让受访者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可表达更深入的意见。 (2)直接问题:针对事件或受访者本身直接提出六个何式(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 故、及如何)的问题,而这也是获得基本资料最有效的方法。 (3)试探性问题:为避免受访者有尴尬,不欲回答的情况,而以试探 性的口吻,即称之。 (4)反应式及阐释式问题:反应式为从受访者的答案中,再以问题的 形式,再次提出发问,而阐释式为从受访者的想法或从中摘要, 转成问题或替受访者做总结。 五、采访技巧及注意事项: (1)支持技巧:为在访问进行中,访问者的态度多少都会影响受访者答题的兴趣,所以, 最佳的方法,需全神贯注,让受访者感到你极具兴趣。 (2)多用眼看:在访谈时,可留意受访者的眼神及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及周围环境。 (3) 多注意弦外之音及字里行间的意思: 如被访者有经常故意重复某些话题及特意回避某 些问题,而就试着推测背后含意及以问题来澄清这些推测。 (4) 如当场记录时, 被访者显得不自然, 那就最好不记, 于事后补记,如对方离题太远时, 要适时的介入,而使用录音机,亦需征求对方的同意。 六、采访访稿的撰写: (1)对答式:即以一问一答方式,就是以文字来重现访问实况。 (2)文章式:依据受访者的答话,除去逐一作答的痕迹,利用整篇文章写出来。 (3)综合归纳式:利用同一问题,将多数受访者的答案,归纳在一起比较。 (4)统计报告式:以统计报告的型式,是便以整理及调查访问。 七、注意事项: (1)写作时可用简短的句子,并「段落分明」 。 (2)避免使用冷僻字。 (3)力求写作的具体化,避免抽象的形容。 (4)对于统计数字,力求清晰明白。 (5)避免使用第一、二人称,而尽量以第三人称立场。 (6)必要时,可引用重要的原文或当事人所说的话。 (7)若问题多于文章须懂得如何取舍。 (8)任何一篇报导皆可加入故事情节,可令读者不自觉得的进入本文中。 附录三:新闻采写规范22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一、发现选题的十大诀窍 1、新闻敏感 24 小时 记者、编辑是需要随时都保持新闻敏感性的,无论是在值班还是不值班的时候。毕竟更多的 新闻是发生在办公室外的生活中。可能你在陪情侣逛街、购物时的一个新发现,就能为你带 来一个精彩的选题。 关键词:随时想想――这事能做什么题 2、馅饼专砸勤快的人 西方人讲: ”自助者天助” ,中国人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 ,法晚人说: ”只要跑动了,一定 有收获” 。勤跑动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接获选题后在各事发现场间有目的跑动;二是在没有 明确选题时,在新闻高发区”扫街” ,寻找挖掘新闻。根据众多社会新闻记者的实践,请你 相信,只要你到了现场,而且肯动脑子思考选题,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就会降临。 3、不要放过每个细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记者要有”福尔摩斯”的观察力。新闻现场往往有很多关键细节能反 映出新闻的本质,找到它,并挖掘下去,就能把事件的脉络捋出。 4、学会逆向解析现象 很多现象,从正面看平淡无奇,但反过来向源头一追踪,却能发现重大选题。 5、多交朋友发展线人 多个朋友多条路, 在负责的口内、 社区或领域广交朋友, 将会给你带来用之不竭的消息源泉。 线人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中职业,他们多出身自摄影爱好者,喜欢拍摄社会新闻,热线 机动记者尤其应当多发展这样的线人,使自己更加耳聪目明。跑口记者在口内应注意发展” 官民两条线” ,毕竟有些话题让官员直接表态不是很方便,这时行业内的专家、研究者的发 言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6、扩充知识勤于思考 记者、编辑是杂家,知识面窄是”吃不开”的。平时勤与丰富自己的知识,培育社会责任感, 一旦新闻线索来到身边,才能准确判断它的价值,正确的予以利用。 7、尝试寻找第二落点 作为报人,应当养成每日看报、看电视、上网的习惯。这不仅是了解自己的竞争者们做了什 么?如何做的?也是在给自己寻找新闻线索。毕竟――网络、报纸、电视是记者、编辑寻找 新闻线索的重要途径。 不要因为人家已经报过了, 就轻言放弃。 因为很多看似不起眼的消息, 很可能是被对方编辑误处理的宝藏,通过你的分析和判断,没准就能找到精彩的第二落点。 8、不要轻言这事报过 在报纸采编出版过程中,编辑、记者经常会遇到一些似曾相识的选题。不要急于说: ”这事 报过了” 。而应认真判读这个选题究竟是旧闻?还是在老事件的基础上有了最新发展?亦可 是对前面事件的彻底颠覆。在判读过程中,很可能一则大新闻就孕育而生。 9、动态事件一追到底 我们常常忽略身边的一类新闻资源――我们曾经报道过的新闻人物或事件现在怎样了。 很可 能以前你做的一则常规报道,现在已发展成为重大的事件。因此无论编辑还是接着,都应当 在留存报道资料的前提下,经常回顾一下,看那些似乎陈旧的选题,在今天能否生成一个新 的主打。 10、切忌扎堆相互串题 在一个新闻发布会场,或一个突发事件的现场,你经常会遇到外报的同行。大家可能是以前 的同事,或哥们儿;在一起采访也确能给不愿意透露消息的当事人以压力。但这时你要注意 了, 别只顾着哥们间配合的热热闹闹, 等大家的稿子第二天见了报, 大吃一惊的可能正是你。23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因为人家对现场细节的挖掘、事件深度的思考很可能都远胜于你,而你所写的人家都有。别 相互串题,再熟的哥们儿在这时也存在竞争,开动脑筋,设计优于他们的独家问题,才是大 家在集团采访时应注意的。 二、记者采访的”八要””八不要” 、 (一) ”八要” 1、采访要用”眼耳手嘴” 采访应是全身心的,而不仅仅是用嘴问,用耳听,眼睛对细节的捕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手 中数码相机、录音笔的使用应能为”眼看、耳听”提供更好的帮助。 ”眼耳手嘴”分工协作 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2、录音笔、采访本要配合使用 不要过分依赖录音机/笔,要知道回来整理录音资料的时间,可能比采访本身还多。录音设 备应与采访本一起使用,录音设备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采访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 逻辑和其表情;同时,在采访本上,还应当记录被采访人的关键语段在录音笔上的时段与位 Z。 3、提问要提封闭问题 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 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多提封闭性问题能 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 最前面,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被采访者”无边闲聊” 。 4、要想生动举例提问 让文章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如……” ”您能举个例子 ; 吗?……””这是不是像……” ; ;将对方回答的方向引向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同时也能更 有效的利用时间。 5、前者答案要接着用 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 不要期望被访者会完整的理解你提出的问题。 掌握 滚动式采访的技巧,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你对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 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6、手里要有业者名单 记者的基本功是找人, 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专家或业内人士的名单, 要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 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7、深度报道要勤写 多做深度报道,每一篇报道都将使你向专家型记者迈进一步。 8、批评报道要公正 采访,尤其是批评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人双方,并在文中予以体现,以坚持客 观公正原则。 (二)八不要 1、采访不要全靠电话 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此种采访方式也有毙病,电话采访无法实现视觉参与,不能确 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 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记住”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这句北青 报的格言;一定不要把它变成”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的电话” 。 2、独家提问不要冒头 在新闻发布会或记者云集的场所,如果有较好的业源关系,独家视角的提问可以放到会后, 在台下再单独问;否则,就只能与众多同行”分享”你的智慧结晶了。当然,如果在会上当 众提问是你唯一的选择,你就应当勇敢的举手。24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3、不要拿”找不着人”当理由 任何一个采访,尤其是精彩的选题,被采访对象往往不会轻易接受采访,这就需要记者施展 各种本领,或软磨硬泡,或迂回进攻,一定要尽全力挖掘与事件核心元素有关的当事人。 ” 找不着人、人家不肯透露”绝不能成为搪塞编辑的理由。 4、专家面前不要装 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是赢得专家尊敬的唯一途径。 5、不要直接上网扒稿 我国新闻主管部门有明文规定, 不得直接刊发网上内容。 网络是我们很好的消息源、 线索库, 但也确实存在不少待核实的东西。直接从网上扒活儿,不仅有偷懒剽窃之嫌,而且容易造成 报道失实,因此这部分内容要经过核实后再转化成自己的稿件。 6、重要会议不要早退 记者在出席中宣部、市委宣传部、各主管部门召集的正式会议时,不得迟到、早退,以免影 响本报的形象。 7、采访安全不要忽视 人身安全、器材安全、选题安全是记者在险恶采访环境中必须注意的。人身安全是一切的基 础。我们支持记者在危难险阻关头的挺身而上,但如果那是以人身安全为代价的,报社则不 予支持。 同时, 记者应注意学习和锻炼险恶环境下自保与生存的知识、 技巧, 以备不时之需。 采访器材既是个人或报社的资产,也是采访留证的工具,更关乎记者的荣誉。平时记者要很 好的维护器材,如果在采访时,当事人要抢夺器材,记者应奋力保护。在现实中,一个好的 选题未必能顺利的刊登见报,经济、政治、人情等因素都可能对其产生干扰。因此,记者从 采访阶段起,就应注意保护选题,不象无关的人透露选题内容,对采访对象要智慧的解释选 题方向等。 8、留证不要盲目而为 留取证据是纠纷类报道采写中,记者必须要做的事。但留取什么样的证据却很有讲究。一句 话,要留有效证据。一但当事人对报道不满,进行到诉讼程序,有效证据就成为关键。有效 证据包括当事核心人物的采访录音、录象,关键场面的图片资料,负责调查事件的主管部门 的采访记录等。 三、撰写稿件的”十八项注意” 1、先定标题再写正文 新闻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 标题是文章的广告, 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增强文章逻辑性。记者撰文讲究”指哪打哪” ,力避文章”打哪指哪” ;让人看后不知所云。 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2、消息多用固定结构 结构: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导语应提炼最有效细节,以打动读者往下看;时间、地点、人物等新闻要素(5W)要写全。 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信息的全面。必要时,可在文后单独链接 相关事件。 切忌拿时间做文章的主轴,记流水帐般”娓娓道来” 。 3、多用动词少用形容 写作时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多用祈使句,少 用叙述性语句,使文章生动起来。诸如”因为……所以……””而且””虽然”等间词也要 、 、 少用,以免影响稿件的紧凑与节奏。 4、勤着掰段别超 3 句25 中国传媒业务运营全程培训手册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 150 字,两至三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篇幅如果超过 1000 字,每 300 到 400 字要有一个小标题。 5、严控篇幅当舍则舍 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 选信息的最好尺度。切不可想到哪,写到哪,最后把编辑和读者带 d..了算。 6、细节取胜但别沉溺 消息以精彩的细节取胜,但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是好的,但一定要有提领 意识,不要把现场和细节简单堆砌了事。 7、用事说话少发议论 作为传媒,记者只有”搬运”新闻的相关场景与元素交给读者品位的义务,却没有自己随便 点评的权力。但”搬运”那些场景及当事人的语言,却是需要记者用心的。 8、称谓别忘尊重人权 在撰写司法类报道时, 对文中当事人的称谓一定要根据依法处Z的进度而定, 如犯罪嫌疑人 等;不可将其所犯罪行或违法行为与起称谓组合,如”骗子王某””强奸犯李某””妓女岑 、 、 某””小姐赵某””无照小贩张某”等。常规报道中,应注意对来京外地人员的称呼,不要 、 、 带有地域歧视,哪怕是隐性的,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报道,应采用化名,同时在配文图片中应 使用技术手段保护其肖像不被正面刊登。 9、消息出处要写准确 真实性原则是新闻的第一要务。采到了哪个人或单位,一定要出处清晰,写全姓名;谁说了 什么,一定要直接引语,并留足证据。这也是预防日后纠纷/冲突的重要手段。当然,在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hl燃油附加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