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私募基金是什么,a股市场最大的光伏电站投资企业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207355',
container: s,
size: '750,70',
display: 'inlay-fix'
您现在的位置 : >>
资本市场热衷分布式光伏,28家A股光伏公司1年内狂揽559亿元
来源:全民光伏
  全民君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整理统计,从2016年7月到2017年5月接近1年的期间内,28家光伏A股共在公开市场上募资128次,募集资金达559.31亿元,主要用来投资并购光伏电站、建设研发中心、生产线、并购公司或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用来投资建设或并购光伏电站(包括地面电站、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发电项目、家庭光伏电站)的募资达117次,募资金额达503.3亿,涉及项目容量超过5.8GW。由于2016年7月与2017年5月正好横跨在两个630之间,因此这个数据对研究目前的这个630周期的资本活跃度颇具意义。
  (附28家光伏A股上市公司投资并购项目一览表,点击图片可放大)
  由于投资或并购光伏电站大多使用杠杆融资,所以实际投入到光伏电站里的资金体量很可能超过1500亿元,电站容量超过20GW。也就意味着,A股光伏公司在光伏电站投资市场中的份额很可能超过了50%。
  涉及光伏电站投资的企业多为央企、地方国企、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中主要包括A股、H股和美股上市公司。
  由于光伏电站的投资金额巨大,成本回收期较长,极少有非上市民营企业大规模参与,当然,随着新三板流动性的增加,也开始有一部分新三板挂牌企业开始涉及光伏电站投资。由于央企和国企属于体制内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很难在公开市场上搜集到其融资数据,港股和美股上市公司由于其资本市场的特性所致,近两年也很少使用增发手段募资。所以,A股上市公司公开募资的频率和融资金额就成为研究行业热度的重要依据。
  在为光伏电站项目融资的28家A股上市公司中,主板有8家,共融资36次,募资金额166.76亿元,项目容量超过1.9GW;中小板有16家,共融资63次,募资总金额263.26亿元,项目容量超过3GW;创业板有4家,共融资18次,募资金额73.28亿元,项目容量超过890MW。
  可见,中小板的光伏上市公司对募资投资光伏电站最为积极,其中东旭蓝天(000040)以95亿元大手笔募资排名第一,太阳能(000591)以37.56亿元名列第二,爱康科技(002610)以36.94亿元位居第三。
  主板中,正泰电器(601877)以41.6亿元名列第一,林洋能源(601222)以36亿元排名第二,航天机电(600151)以17.23亿元位居第三。
  创业板中,东方日升(300118)以32亿元排名首位,阳光电源(300274)以20.9亿元名列第二,易事特(300376)以14.5亿元位列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以往,在超过5.8GW的光伏项目中,无论是渔光互补、农光互补还是屋顶光伏,分布式光伏电站逐渐占据了上风,电站所在区域也从西部快速转移到了东部地区。正泰电器甚至募集了10亿元专门用来投资建设国内居民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资本的喜好预示着行业发展的方向,相信随着电改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对光伏认知的加强和光伏发电成本的继续下降,分布式光伏将接过大旗成为光伏发电产业的头牌担当。
  全民君无比激动的期待分布式光伏和资本市场的亲密接触越来越多,甚至有更多从事分布式光伏投资建设运营的企业因分布式光伏而IPO进入到公众资本市场的视野,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港股和美股上市公司也都在纷纷回归A股,积极参与到分布式光伏的建设大潮中。光伏产业和中国的资本市场都在慢慢的成熟当中,希望优质的产融结合可以为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为全民带来更多清洁的、友好的、廉价的绿色电力,实现&全民光伏&的伟大愿景。
  28家A股上市公司名单
16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分别为
  瑞和股份(002620)、爱康科技(002610)、湖北能源(000883)、兆新股份(002256)、旷达科技(002516)、吉电股份(000875)、漳泽电力(000767)、东旭蓝天(000040)、银星能源(000862)、方大集团(000055)、中环股份(002129)、科陆电子(002121)、中利科技(002309)、科华恒盛(002335)、东方铁塔(002545)、太阳能(000591);
  8家主板上市公司分别为
  林洋能源(601222)、*ST常林(600710)、太极实业(600667)、正泰电器(601877)、通威股份(600438)、航天机电(600151)、亿晶光电(600537)、京运通(601908);
  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分别为
  珈伟股份(300317)、易事特(300376)、东方日升(300118)、阳光电源(300274)。
FR:全民光伏
更多关于:
的文章请点击!
独家:“光伏创新应用与土地有效利用分析研讨会”精彩发言
【独家海量图】Intersolar现场直击
索比光伏网
solarbe200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所在的位置: >
外资私募凶猛 全球十大资管巨头已有7家落户中国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房佩燕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私募加速布局中国市场。根据公开资料统计,目前全球资管规模前十的巨头中,已有7家在华设立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进军中国市场。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财富效应,随着国内政策的逐步开放,外资机构争先恐后想分得一杯羹。同时,外资私募的入驻也将进一步促进国内资管行业的发展。今年1月,富达利泰投资获批成为首家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的外商独资企业(WOFE),其后,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和路博迈等公司也陆续完成登记。看好中国市场前景&外资私募机构人士表示,申请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原因主要是看好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前景。富敦总经理黎涛告诉记者,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包括公募、私募、银行委外资金等总规模已达数十万亿,这个规模还会不断增长。在这个背景下,相信全世界的资产管理公司都希望在这个市场里面分得一杯羹。朝阳永续基金研究中心研究主管尹田园直言,外资进入我国私募市场是为了分享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大蛋糕。据香港东英资管执行副总裁李炜介绍,现在全球最大的资管市场是美国,有机构研究预测,中国市场再经历5到10年的发展,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资管市场。“中国市场很大,但主体资金不可能全部配置到国际市场,大部分仍沉淀在本土。全球投资者想来中国市场吸金,是看好中国市场发展趋势。”已经发行了首只产品的瑞银和富达均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瑞银总经理陈章龙表示,中国一直是最重要的业务增长市场,瑞银的目标是在中国成为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也表示,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资产管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将出现更多的全球领先的专业投资经验和实践,有望开放多样的跨境投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投资产品,也为业界优化更好的发展环境。&&&此外,中国市场的财富效应也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格上财富研究员雷蕾表示,相较于海外成熟市场,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具有较多的投资机会,能够带来不错的回报。之前涉猎国内市场的部分海外知名私募近几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财富效应。&&&有效发挥外资实力据介绍,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是外资私募在内地开拓资产管理业务比较有效的模式。路博迈中国区负责人刘颂表示,透过WOFE模式,海外机构更能发挥业务战略,实践投资管理理念。路博迈作为一家国际资产管理公司,过去七八年在不同市场中已累积了丰富的投资和风险管理经验,WOFE模式可以确保其传承总公司优良基因,有效利用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资源。同时,从成功备案的外资WOFE情况来看,大多在国内已有比较深厚的积累。黎涛告诉记者,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富敦通过设在新加坡的总部投资中国,已有超过10年的经验,如今中国放宽外资进入国内的限制,富敦有信心和能力参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新加坡富敦公司一直在为淡马锡管理QFII额度,中国的投研团队也长期为新加坡总部提供投资研究服务。”李少杰告诉记者,富达早在2004年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成立了超过400人的中后台支持中心以及专业的研究团队。其余几家也有相似的在华投资经验,如景顺投资此前通过QFII投资中国股票的管理经验达十年以上、惠理原本投资香港市场便在内地做了充分的投研工作等。对于外资积极布局国内市场,业内人士认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业的发展。李炜表示,国内私募机构虽然有2万家,但同质化非常严重,并且私募行业也是集中度非常高的行业,90%的资金集中在10%的机构手中。相信海外大型金融机构进的入,会改变私募领域的竞争格局,加速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 &&&&&&&&&雷蕾认为外资私募的进场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行业生态,为投资人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由于外资私募在海外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投资体系,他们的加入势必会给国内私募带来压力,长期来看有助于带动整个私募行业管理人投资水平的不断提升。外资私募积极筹备首只产品专注基本面投资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赵婷今年以来,外资私募的积极动作备受业内关注,富达利泰投资、瑞银资管、富敦投资、英仕曼投资、惠理投资、景顺纵横投资、路博迈投资等外资私募机构先后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协会)完成备案登记。按照协会规定,这些外资私募将会在6个月内备案首只产品。据了解,目前,富达利泰、瑞银资管已发行首只私募基金。记者从多家外资私募了解到,他们都在积极筹备首只产品,包括股票、债券等不同策略。在投资风格上偏向于基本面价值投资,选好公司、长期持有为主。此外,外资私募纷纷招兵买马,搭建中国市场团队。外资私募纷纷筹备首只产品今年5月4日,富达利泰率先备案了第一只固定收益产品“富达中国债券一号私募基金”。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表示,富达国际希望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资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投资者需求。11月20日,瑞银资管宣布推出“瑞银中国股票精选私募基金一号”,为第一只外资股票型私募基金。瑞银资管总经理陈章龙介绍,该基金已完成资金募集,将在协会备案,未来主要投资于A股市场,面向中国的合格机构及高净值投资者,基金经理王子正在中国股票投资及研究领域拥有7年的从业经验。除了上述两家机构,富敦投资、路博迈投资等外资私募也正在筹备首只产品。富敦投资总经理黎涛告诉中国基金报记者,将要发行的第一只产品是股票类的私募基金。路博迈中国区负责人刘颂称,计划在6个月内发行首只产品,该产品将会是一只债券产品,投资于跨类别中国固定收益类产品,投包括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公司债等,在强调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追求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高级分析师介绍,外资私募的筹备工作包括资金注入、组建团队、寻找外包商、合作方等。各家公司推出的首只产品都会是最为擅长的投资策略,如英仕曼首发的为A股量化产品。基本面价值投资为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资私募在投资策略、风格上多聚焦于基本面价值投资,偏向自下而上选择优质公司,通过长期持有获利。香港东英资管执行副总裁李炜认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大型外资机构偏向于基本面研究为基础的投资。黎涛坦言,“我们的实力主要集中在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扎实分析、自下而上选股,因此,以后无论是固收还是股票产品,都会基于我们的实力去发行,偏基本面的价值投资,只会投向我们有充分信心的上市公司。”李少杰表示,富达国际会将集团成熟领先的投资策略、“自下而上”的投研方式、多样的产品开发、专业严谨的风险管控以及丰富的业务发展经验带到中国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投资服务和体验。陈章龙进一步透露,瑞银资产管理遵循的是聚焦行业龙头的主动管理型投资策略,主要关注战略行业,聚焦行业龙头,注重基本面研究及企业质量审查,采用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我们尤为关注有望从中国结构性改革中受益并具备增长潜力的行业,比如医疗保健和日用消费品。”此外,也有外资私募表示会采取量化等策略进行投资。刘颂告诉中国基金报记者,对于一些波动大的股票市场(如A股市场),以定量策略选股,而非单靠行业和板块的偏好,可能长期会有更好的投资结果。“路博迈拥有庞大的国际量化投资团队,投资决策及管理风险技巧均以获奖研究报告为基础,利用这些经验,希望可以发展出适用于A股市场的定量模型,依据估值、盈利质素、营运效率、价格动态及市场气氛等基础动力因素筛选潜力个股。”积极建设中国市场团队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家外资私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投资、运营团队的搭建工作,充实投研、管理实力。陈章龙介绍,瑞银资管在中国已拥有近25名员工,形成了包括基金经理、法律合规、营销、运营、销售和风险管理等个岗位的完整团队,并且还将逐渐扩大以支持业务增长。黎涛介绍,富敦投资到今年底总共有13名员工,其中与投资业务直接相关的有7名。“今年有40%是新增加的员工,为了申请牌照、满足监管要求,充实各个岗位实力。同时,我们会跟券商、银行等国内机构合作,销售产品主要针对高净值人群;未来在适当的时机,也会跟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合作,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刘颂表示,路博迈正在不同职能中增加本地资源,包括投资管理、法律合规、市场营销及研究等。在投资组合管理方面,建立管理平台;在运营方面,利用本地供应商设立交易系统、基金行政管理及风控系统。此外,还会与本地战略伙伴合作,拓展境内分销网络。朝阳永续基金研究中心研究主管尹田园表示,外资机构目前的战略相当清晰,并没有一进来就急于大显身手,而是先做好前期铺垫,毕竟资管还是要依靠研究和投资的实在累积,尤其是新进入的市场,必须要和渠道建立联系。格上财富分析师徐丽表示,外资私募普遍在做的工作是当地团队的招聘和搭建、合规方面的准备、与机构的对接,具体策略和团队建设上有几大方向:一是沿用原有策略,因为在海外多个市场均有运作先例,较为成熟,以长期投资为主;二是招募本土团队;三是做好原有策略与本土团队的结合,实现海外模型的本土化。
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News01)
本着互联网分享精神,网站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修改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金汇财经信息网 版权所有联系电话: 客服QQ:
投稿邮箱:
郑重声明: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股市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6124十周年:业绩翻倍私募基金大多成知名私募(名单)
作者:吴君来源:中国基金报 08:45
  十年前的今天,日,上证指数最高6124点。十年来,市场经历几轮牛熊轮换、跌宕起伏,日,上证指数来到了3400点上下。
  然而,当我们回首A股市场走过的十年岁月,却发现有不少股票创出了历史新高,而在历史仅仅十多年的私募基金行业,有一批投资人凭借对市场的嗅觉、成熟的投资理念、可靠的投资方法,使得其管理的私募基金产品创造了翻倍的收益,摆脱了震荡的曲线。
  私募排排网统计了部分私募的业绩情况,由于私募基金业绩数据延后,只能计算出2007年9月比2017年9月的业绩情况,这期间至少有19只私募产品净值翻倍。
  基金君统计了一下,十年间产品业绩翻倍的私募基金大多现在成了知名私募,有的则是百亿级的私募公司,比如淡水泉投资、景林资产、朱雀投资、星石投资、民森投资、明达资产、涌峰投资等。此外,上海融湖投资、厦门普尔投资、北京云程泰投资、上海泓睿投资、深圳林园投资等私募,旗下都有产品穿越十年收益翻倍。
  岁月如歌、沧海桑田,十年可以看出一个私募真正的价值。
  接下来基金君就来盘点一下十年间产品收益翻倍的十大知名私募,包括北京的淡水泉投资、星石投资、云程泰投资,上海的景林资产、朱雀投资、涌峰投资,华南的民森投资、明达资产、普尔投资、林园投资。
  淡水泉投资:
  坚守基本面驱动、逆向投资
  在十年间翻倍的私募产品中,淡水泉投资占一席,从2007年9月到2017年9月,该公司有一只产品累计收益率超过450%。
  淡水泉投资掌门人赵军曾任嘉实基金总裁助理、机构投资总监,2007年和几位同事一起创立淡水泉投资,同时发起设立国内信托产品和海外对冲基金。10年来,淡水泉奉行“逆向投资+行业轮动”策略,在市场忽略的地方“淘金”,寻找超越市场的预期差,坚持投资风格不漂移,靠精选个股、深度价值研究,做大做强,如今成为业内知名百亿私募。
  据了解,2007年底,金融和地产大热,淡水泉旗下基金并未随大流进行配置,反而投资了农药和造纸等行业,这使得旗下基金在熊市初期抓住了一波反弹,取得较好的收益。
  由于偏好适度集中、仓位较高的投资风格,十年间淡水泉旗下的产品有时候回撤也相对较大,但基本上都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而且随后把握市场机会,净值再创新高。基金君发现,今年淡水泉重仓的多只股票皆表现较好,旗下多只产品业绩创历史新高。
  星石投资:
  打磨绝对回报的能力
  在十年间翻倍的私募产品中,星石投资占据了三席,从2007年9月到2017年9月,该公司旗下三只产品累计收益率超250%。
  星石投资董事长江晖曾任职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湘财荷银基金等,2007年“奔私”创立星石投资,在2015年公司规模突破百亿,如今管理资产接近200亿。
  2007年7月底星石投资成立了第一只产品,江晖刚完成建仓时,大盘到了5000点左右,由于他比较擅长看大盘中长期趋势,发现当时30、40个大类行业中大部分行业景气度下行,决定在左侧将仓位砍掉了大部分,随后牛市轰然倒塌,星石产品成为少数逃顶的“幸运儿”之一。
  在10年时间里,星石的投资理念经历两个阶段蜕变,“1.0版本”是看大盘趋势、控制仓位和回撤,“2.0版本”则是放大对回撤的容忍度,保持较高的仓位,更多通过抓取板块机会来获取收益。
  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表示,星石10年一直在打磨在A股获取绝对回报的能力,希望做一个能够有持续稳定回报的好产品,投资性价比较高。
  云程泰投资:
  跳出“羊群”做投资
  在十年间翻倍的私募产品中,云程泰投资占据一席,从2007年9月到2017年9月,该公司有一只产品累计收益率超过180%。
  云程泰投资总裁魏上云曾任职于大成基金、嘉实基金等公司,2006年出来做私募,发行了北京第一只私募信托产品。
  2007年8月,大盘已冲上5000多点,等2期产品发行时,大盘到了6000点。此后,随着上证指数一路下滑,魏上云的两只产品净值也直线下降。在系统性风险面前,魏上云认真审视风控体系,总结出一套投资方法,用两年时间使产品业绩翻了3倍,并以空仓躲过2009年8月的大跌,在大盘下跌60%的情况下获得30%正收益,人称“反转王”。
  私募超过10年,魏上云坚持独立思考,跳出市场看市场,穿越泡沫找机会。他曾在市场的几次重要拐点先人一步,把握主升浪机会,并积极改进风控措施,实现了旗下产品长期、可持续业绩增长。
  景林资产:
  立足价值投资以PE眼光选公司
  在十年间翻倍的私募产品中,景林资产占据两席,从2007年9月到2017年9月,该公司旗下一只产品累计收益率超过320%,另一只产品收益率超过270%。
  景林资产掌门人蒋锦志,1992年在获得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国际金融学硕士学位后,在深交所开始职业生涯;4年后,加入国信证券,分管资产管理业务;1998年,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读投资课程,接受了价值投资的思维方式;2001年回国后开始投资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2004年,蒋锦志创立景林资产管理公司,并把之前的组合转为“金色中国基金”,继续投资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2006年,景林成立了阳光私募基金,积极投资于国内的A股。
  据了解,景林旗下产品没有短期暴力型产品,基本都属于长期复利型产品,虽然在上一轮股灾中净值也有所损失,但后期都有较好的回升或创新高。这应该是景林的产品受客户认同的原因之一。
  据介绍,景林坚持有安全边际的逆向投资,即基于价值自下而上挑选公司,同时自上而下配置大类资产。景林的投资风格不太会偏好任何一个行业,自上而下去挑选某个阶段景气向上的行业,同时结合当时这些企业的估值水平做选择。景林强调以做实业的态度去投资二级市场,注重选择高安全边际的优秀公司。
  朱雀投资:
  做行业专家 打造多产品投资平台
  在十年间翻倍的私募产品中,朱雀投资占两席,从2007年9月到2017年9月,该公司有两只产品累计收益率超300%。
  朱雀投资董事长李华轮在创立朱雀投资之前曾长期在西部证券投资管理总部、资产管理总部负责投资管理。他追求稳健的投资风格,注重选股――强调“做行业专家,像内部人一样理解公司”,享受优势公司成长带来的长期可持续回报;兼顾选时――强调感知市场时机变化,做前瞻性判断,但对市场趋势保持敬畏。
  这几年朱雀投资的产品已拓展到量化对冲、新三板、定增、海外、并购基金等多种类型,朱雀也从单纯的股票型阳光私募转型为横跨一、二级市场以及海外市场的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
  目前,朱雀投资拥有150亿左右的管理规模,主动管理的二级市场产品占到三分之二,量化对冲产品约占20%,剩下的是新三板产品。
  涌峰投资:
  中国龙团队创造长期价值
  在十年间翻倍的私募产品中,涌峰投资占据一席,从2007年9月到2017年9月,该公司一只产品累计收益率超120%。
  涌峰投资成立于2012年7月,其前身为云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总部的中国龙投资团队,自2003年起开始负责云南信托自主管理的证券类资金信托――中国龙系列信托计划的投资管理和运营,为国内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的第一只阳光私募基金。
  涌峰投资董事长赵凯,具备敏锐的市场投资触觉及积累深厚的对行业/公司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他是中国最早的私募基金经理之一,以风格稳健著称于私募行业。
  涌峰自成立至今延续中国龙团队价值投资的理念,将“专注于做证券二级市场投资的专业投资人”作为公司发展使命。
  普尔投资:
  选取投资市场中的“珍珠”
  在十年间翻倍的私募产品中,普尔投资占据一席,从2007年9月到2017年9月,该公司一只产品累计收益率超180%。
  2007年陈卫荣离开申银万国,创建普尔投资,地点选在偏居东南一隅的厦门。普尔坚持对上市公司进行持续的实地调研。每年的12月至转年的2月、3月进行集中式调研,曾经在7年间去过600-700家公司。通过大规模的实地调研,研究员对企业的把握能力,对市场的感知能力都在提升。
  普尔投资,就是从英文“珍珠”音译而成,公司致力于找寻不被人注意的“珍珠”。在投资风格上普尔投资精选个股、收获超额收益,淡化仓位管理保持较高仓位。公司专注于“基本面的企业时间价值成长”,谈起近年来整个投研团队所挖掘到的“珍珠”,陈卫荣虽淡定却仍掩饰不住作为发现者的喜悦,三安光电、包钢稀土、杰瑞股份等热门股,普尔投资都是最早的发现者。
  民森投资:
  希望打造“德国战车”
  在十年间翻倍的私募产品中,民森投资占两席,从2007年9月到2017年9月,该公司旗下两只产品收益率均在150%左右。
  民森投资董事长蔡明是四川大学数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研究生、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访问学者。他拥有深厚的现代金融、投资理论功底,对主题投资及风险管理有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民森是用“德国战车”来描述自己,单看一年民森的业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整个投资周期拉长,民森业绩名列前茅。
  蔡明讲究综合派投资,包括宏观主题的研究,个股精选,量化风控。宏观主题就是自上而下,个股是自下而上,然后用量化系统风控。
  民森几年前还独家编制了先进生产力、落后生产力和混合指数。先进生产力指数是全球100家民营非周期的中国概念股票,而落后生产力指数全球100国营周期性的中国概念股,先进和落后指数组合起来构成混合指数,通过二维视角审视中国股票市场,自上而下择股,所选标的梯次、渐进增长,形成投资闭环,净值增长潜力巨大。
  明达资产:
  民间高手到价值私募
  在十年间翻倍的私募产品中,明达资产占两席,从2007年9月到2017年9月,该公司两只产品分别超过150%和100%。
  十多年前,刘明达还只是一名股坛民间高手,他是当时的一位“牛散”。刘明达是2006年开始的那轮牛市的“先知者”,开始搭团队,并与深国投合作发行私募产品。刘明达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他的公司,以示诚信。
  由于是深国投首创,这种以信托计划募资、由专业机构管理的基金模式被称为“阳光私募”或“深国投模式”。明达成为阳光私募第二人。第一人是“私募教父”赵丹阳。明达是那轮牛市的最大受益者,当然,也是那轮牛市之际起家,硕果仅存的几个私募基金之一。刘明达从此一战成名,且越战越勇。
  2008年,是阳光化运作之后的明达资产遭遇的第一个大熊市。2008年的大熊市,让明达完整地历经了从6124.04点跌至1664.93点的过程。现在回头看这一时期,明达资产在6000点成功地战胜了“贪婪”。但是,刘明达并没有回避掉指数在3000点到1700点附近的下跌。由于看到不少蓝筹股已经回到价值区间,明达资产选择了进场,却忽略了市场在极度恐慌中依然会出现错杀。
  回首2008年那一轮投资经历,记忆深刻。明达一直思索的课题就是如何有效规避“黑天鹅”的冲击。
  林园投资:
  民间股神的私募道路
  在十年间翻倍的私募产品中,林园投资占据一席,从2007年9月到2017年9月,该公司旗下有产品累计收益率将近120%。
  林园投资掌门人林园是中国股市的知名人物,曾在深圳红十字会医院及深圳博物馆工作,1989年以8000元进入股市,2006年10月底,林园持有股票市值达到20亿元。年那波遥远的牛市,冒出不少“民间股神”,林园就是其一。
  在许多人看来,林园的投资哲学与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央电视台称之为“中国股神”,但林园不认为。林园对“贵州茅台”的信心仍然没有动摇,他一如既往地“吹捧”这只股票,毫不理会别人的看法。
  林园的选股铁律是:一、选股时要买跟踪3年以上的企业;二、选自己熟悉的行业;三、选未来3年“账好算”的企业,不买未来盈利不确定的公司。
中证公告快递及时披露上市公司公告,提供公告报纸版面信息,权威的“中证十条”新闻,对重大上市公司公告进行解读。
中国证券报官方微信中国证券报法人微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伏发电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