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楼市,明年楼市经济怎么搞

您当前的位置 :
一图| 不止关于楼市!明年经济怎么搞?这些你一定会关心
  一图|不止关于楼市!明年经济怎么搞?这些你一定会关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中国当前经济的问题在哪里?明年中国经济怎么搞?资产如何保值、房价如何稳定、产权如何保护、老人如何养老,你关心的这些会议都讨论啦!
责任编辑:韩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86)6  传真: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  |  |  |
一图| 不止关于楼市!明年经济怎么搞?这些你一定会关心
您当前的位置 :不止关于楼市,明年经济怎么搞?这些你都要清楚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钢铁侠
速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①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
②经济形势总特点: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③经济运行面临矛盾和问题的根源:重大结构性失衡;
④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6日闭幕,5000多字的会议通稿透露出很多重要经济信号。2017年经济工作怎么干,楼市、汇率、货币政策等经济热点怎么办,哪些政策将影响你生活。梳理会议通稿全文,这16个要点值得你认真读一读。
1、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2、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
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4、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
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
5、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府公信力。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6、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
去产能方面,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
去杠杆方面,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降成本方面,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
补短板方面,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7、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8、振兴实体经济4项举措
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9、“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5项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
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10、国企国资改革
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
11、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
要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
12、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要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序推动民营银行发展。
13、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14、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要有重点地推动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作用。
15、抓好重大改革顶层设计
要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加强对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既制定方案又推动落实。抓好重大改革顶层设计,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6、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党领导经济工作之中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
九图带你速读中国经济工作会议: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不止关于楼市!明年经济怎么搞?这些你一定会关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中国当前经济的问题在哪里?明年中国经济怎么搞?资产如何保值、房价如何稳定、产权如何保护、老人如何养老,你关心的这些会议都讨论啦!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责任编辑:NE082
本文相关推荐
新华社上海11月27日电(记者有之炘贾远琨周琳)11月27日《经济参考报》刊发题为《盲目扩张致资金链...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11月27日11时30分在青海玉树州杂多县(北纬33.03度,东经94.17度)...
广场舞在给跳舞人带来愉悦的同时,也难免伴随着噪音扰民的投诉。虽说大爷大妈们有权健身,但周边居民也有反...
快和中国政府网一起看看吧!
■志愿者上岗誓师大会现场。新快报记者夏世焱/摄注册的全球500强企业数和嘉宾数均超历史最高纪录201...
频道信箱: news#(#改为@)明年楼市怎么走
传递最新理财资讯信息分享最好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方案
欢迎免费订阅公众微信号:weilicaisong
更多交流和学习请加个人微信:tongbaweilicai
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提出了新的定位和工作部署,“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表述,被看作是在减弱住房金融属性。同时,会议在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增加土地供应、落实人地挂钩等方面的部署,也决定着明年楼市调控的基调和市场走势。
明年房地产市场将会如何走?一起来了解。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未来或将严防金融资金炒房路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部署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工作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率先明确了这一战略性定位。看似通俗易懂的表述背后,有着怎样的含义?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述定位意在减弱金融属性,住房属于耐用消费品,基本功能是居住,不是用于投资和投机赚钱。
倪鹏飞说,未来金融监管层面的关键,就是要防止股市、债市、保险和银行资金违规进入楼市。“此轮楼市过热,最主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利用监管漏洞,采取不同形式让资金绕道转入房地产市场”。
“炒房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用自有资金炒房,而在于用金融资金炒房,金融机构参与是造成高杠杆的主要因素。”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
作为从业人士,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解释称,“政策含义非常明确,住房需求要继续得到保障,炒房需求要管控和遏制”。
为保障正常的购房和贷款需求,会议提出,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抑制房地产泡沫、防止大起大落
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
会议要求,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可以看出,政策明确了明年房地产调控的总体思路。”严跃进告诉媒体记者,一是抑制房地产泡沫,主要是土地市场和房价的泡沫;二是防范市场出现大起大落,让市场更加稳定,从而预期才会更加稳定。”
挤出炒房泡沫后,真实的供求关系才更容易显现。倪鹏飞分析,决策层清醒认识到房地产的定位,绝不容忍投机的泛滥,如果采取措施确保住房回归居住和消费属性,有助于房地产市场挤出泡沫,显现真实的供求关系,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会议明确,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落实人地挂钩政策
一、二线城市或加大土地供应指标
会议指出,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倪鹏飞认为要区别看待:三、四线城市的情况是地方政府大量供应土地,由于供应总量多,房价反而会低;而在一、二线城市,由于主、客观两个层面的作用造成土地供应不足,形成土地的饥渴和短缺,加上土地拍卖制度就把地价搞得特别高。
“针对一、二线土地市场供应不足导致的地价、房价上涨,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决。”倪鹏飞建议,首先要加大土地供应指标,采取人地挂钩模式;其次由于一、二线城市存量土地比较多,同样有盘活的余地。
严跃进表示,政策初衷就是考虑到各大城市人口流动的差异性特征,预计明年继续实行限购的城市,在获得开发用地、土地转性等方面将有更多机会,2017年下半年楼市供应紧张局面有望改变。
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
城市住房结构将进一步改善
会议还指出,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今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租赁关系稳定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
在严跃进看来,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无论是从迎合城市各层次住房者的租赁需求,还是进一步改善城市住房结构的角度,都有益处。
相关阅读:建立楼市长效机制的路径选择:让资金回归本源
来源:中国证券报 李宇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确实,今年以来社会各界对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呼声很强烈。年初,楼市政策基调还是“去库存”,下半年热点城市房价暴涨、资产泡沫蔓延,不得不重启限购限贷这类短期立竿见影的“急刹车”措施。短期来看,着力于需求端的调控效果显著,但这是楼市需求和资金被限制的结果,热点楼市“勉强降温”但“内火”未消除。
调控“一刀切”,基于金融风险的考虑,乃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之举。在楼市分化的背景下,行政色彩浓重的调控“一刀切”,挫伤了合理的购房需求,导致楼市短期内迅速回落。楼市过度繁荣,不仅对实体资金有“虹吸效应”,经济结构继续扭曲,而且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倒逼货币投放、货币乘数攀升,资产泡沫预期愈演愈烈,本币内外贬值预期抬头及对于系统性风险的担忧。因此,无论消除行业本身的积弊,还是攻克楼市对金融风险、地方财政和经济转型的掣肘,楼市长效机制亟待“破茧”。
关于“内涵”和“外延”
关于房地产长效机制,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建立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但是,长效机制的内涵和外延,讨论面颇广但并无聚焦,有人将调控长效机制等同于房地产长效机制,如2014年3月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提出“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
基于楼市与中央地方关系、财税体制、经济金融相互牵扯,一方面,长效机制指行业本身健康发展的制度建设,如增加大城市土地供应、提高开发行业集中度、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等;另一方面,也包括调控长效机制,如金融税收调控如何做到“因城施策”、区分合理需求和投机需求,如何引导需求转移;此外,还包括促进行业与经济金融协同发展的一揽子稳定的制度体系,如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楼市协同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要考虑财税体制改革和理顺中央地方关系,推进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保制度等)与楼市健康发展的关系要理顺等。
笔者建议,可从行业、调控、宏观三个角度,分析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轻重缓急和关注的焦点,行业角度的长效机制,可从盘活存量土地、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推进兼并重组、发展租赁市场等方面考虑;调控角度的长效机制,可从推进不动产数据联网、扩大房产税征收试点、建立政策性住房金融等方面考虑;宏观角度的长效机制,可从推进政府间财权事权划分、重构上下级政府绩效考核、房地产税制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不动产统一登记等方面考虑。
环境制约和路径选择
对于何时推出、具体内容、执行路径、配套改革、效果和风险等,上述每一个方面又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上述长效机制本身在推进过程中或面临重重阻力(如不动产统一登记)、或时机不成熟(如房产税)、或相互牵制(财税改
革、政府间关系与房产税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经济增长和改革,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必然要在现有框架下决定其路径。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改革系统性和协同性推进”的原则,笔者认为,“偏重改革”的基础性制度建设,特别是金融监管制度、市场秩序的重构,以及“偏重稳定”的盘活大城市存量土地,将成为中期内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
让资金回归本源
本轮楼市调控,之所以再次启动行政干预,并在需求端“加码”,市场失灵倒逼政府干预强化是重要原因。今年以来,实体盈利下滑,“资产荒”预期强烈,由于金融监管空白与模糊交织,旨在稳定经济和助推转型的宽松货币,异化为“加杠杆”的资产配置盛宴。基于控制系统性风险考虑,不得不再次祭出行政干预以纠偏市场失灵。但是,调控只是将部分需求和流动性暂时按住,未来热点城市人口流入不会改变,“资产荒”难以改观,楼市泡沫风险犹存。
金融市场化和金融创新为大势所趋,楼市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明显下降。比如,今年前三季度,开发商从债券、理财、保险等渠道获得资金就高达5万亿元,而银行信贷融资仅8000亿元。基于资产配置的购房,借助“首付贷”、消费贷、P2P等场外多渠道融资越来越普遍。经济转型溢出资金,“稳增长”下还需继续释放资金,金融创新既提高货币乘数,又提高了融资效率,但体量小的新经济无法吸纳,出现资本过剩。因此,多渠道、低成本、场外化的融资时代到来。
目前,“各管一段”的监管已不适应金融混业时代,房价暴涨导致资金绕道涌入楼市。因此,抑制资产泡沫,最后不得不求助于行政干预,如直接叫停开发商发债、叫停金融创新,甚至要求房贷环比下降。
若监管无法“穿透”各路资金来源、信用嵌套、风险承担主体的话;若经济中软约束难以消除,隐性担保继续存在的话,基于短期收益的考虑,资产荒预期下楼市“加杠杆”难以阻挡,资金“弃实体、入楼市”难以阻挡。因此,必须以资金回归本源为监管原则,控制银行资金变成“影子银行”,让“保险姓保”,让资管、信托和理财回归“代客理财、代客管理”。
重建房地产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上的“短板”还有很多,比如近期媒体报道,河北安平县出现一个“坑人楼盘”,40多套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原因就在于商品房网签制度形同虚设,资金链断裂的地产商“一房二卖”。今年4月,住建部透露,未来要实现网签全覆盖,这意味着还有三四线城市没有网签,“一房多卖”等欺诈很难杜绝。有的二线城市,尽管已建立网签制度,但执行不到位。比如,有的开发商通过“假网签”来捂盘惜售、制造供不应求假象,就源于网签监管制度疏漏。
近期,住建部相继公布了两批开发企业、中介机构违法违规“黑名单”,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企业。事实上,中介机构、开发企业及近年来兴起的自媒体中,上述违规行为早已普遍存在,在很多城市甚至成为见怪不怪的“潜规则”。由此,重建市场基础秩序,已成为监管的基本前提,也是长效机制建设的第一步。
多年来,基于显性GDP的考虑,房地产行业监管集中在上游开发和新房预售审批上,对下游销售端(包括二手房)及牵涉到的房企、中介机构等监管缺失。特别是,近年来热点楼市已进入存量时代,一线和二线城市存量房交易占比分别达70%和55%,二手房代理、估价、按揭、租赁等环节牵涉的业内人群要比新房多,京沪深房产中介从业人员为开发企业2倍以上。市场秩序整顿和巡查要常态化、制度化,“从立案到查处”的可置信威胁必需要建立起来;还要推进诚信建设,将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管理(消费者用脚投票)统筹起来。
盘活大城市存量土地
目前,城市化进入下半场,即大城市化或“都市圈化”。相应地,大城市要增加住宅用地供应。但是,近年来京沪穗深等超大城市,住宅用地年度计划完成率仅60%左右。房价暴涨的月,京沪穗深住宅用地仅供应建筑面积1278万平米,同比下降51%。
严控大城市新增用地,并非“逆城市化”,而是内生驱动增长战略下,倒逼城市加速存量用地盘活。京沪穗深等大城市,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早已超过了60%,金融业、互联网、创意文化等已成为主导产业,但仍保留大量工业用地。2008年-2015年,我国新增工业和住宅用地占比分别为33.8%和21.5%。目前,国外工业和住宅用地占比分别为15%和30%,第一大城市占比分别仅为6%和40%以上,但京沪穗深存量工业用地占比在30%左右。
工业用地占比高,容积率低(上海10层以上工业建筑占比仅30%),很多批而未建,积聚程度也低,如上海位于工业规划区内的工业用地占比仅30%。原因在于,城市各级政府(包括街道)低地价招商引资无序化、GDP政绩导向,用地主体(多为低效国企)不思转型,等待政府高价收储造成闲置等。因此,大城市不缺地,京沪穗深中心区低效用地到处是,关键是存量盘活困难。继续供应新地,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混乱,生产性和生活性交通干扰,公共配套压力等有增无减。
目前,盘活存量土地的最大障碍,就是地方政府和国企之间的博弈。站在政府角度,希望借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主导权,将土地收回来后“招拍挂”。无论从新增发展空间,还是土地出让收入,这都是“上上签”。站在国企角度,要赶在政府“下手”前,顺应区域规划,启动自我改造以挖掘土地红利。近年来,借助创新创业东风,京沪深等大城市掌握土地的企业纷纷成立地产子公司,向创新型产业用房、创意园区转型。但考虑到存量、在建部分,一窝蜂地涌入造成商业办公过剩。
因城施策 盘活存量
盘活存量土地,若转向住宅,规划和用途管的“上位法”制横亘在面前。如果要突破的话,要么掌握土地的企业补缴巨额土地出让金(过去这些土地是免费划拨的),要么政府收回后重新“招拍挂”,这对很多企业来说不愿承受,造成缺地与闲置并存;若转向商业办公,尽管成本较低、手续简单,但商办领域房屋供应已过剩。看来,挖掘土地供应潜力、盘活存量土地,政策和利益掣肘是根本。由此,应适应不同城市经济转型进度,适当调整工业用地转住宅的供地政策。
目前,《土地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在土地用途管制、分区规划等方面“一刀切”。为此,笔者建议,根据产业结构现状、用地需求现状,构建工业用地转做住宅功能的政策体系;重新调整工业用地投入产出考核体系,根据地均产值、人口密度、工业区集中率等指标,划定工业用地强制退出的红线。触及红线的存量工业用地,一律由政府收回后重新“招拍挂”,由政府主导并启动转做住宅的规划编制和公共配套供应;研究企业自主实施工业用地转做住宅功能的开发策略,包括地价补偿、公共配套、区域规划、税收调节等一揽子政策;市一级政府要完善对区一级和街道绩效考核,减少经济、招商引资方面的考核,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和均等化等方面的考核,促进工业用地改造。上述这些,都是大城市盘活存量土地这一楼市长效机制应考虑的内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结构转型 楼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