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健康政策如何完善善我国社会保险体系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几点思考.doc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几点思考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几点思考
  社会保险体系主要以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及工伤等保险为主的保险体系,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及社会稳定,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是必要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保险体系越来越完善,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尤其是参加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等的人员不断增多,但社会保险体系依然存在些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完善。
  一、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险体系中法律制度不完善
  国家虽然出台了《社会保险法》,但相配套的、法规、条例不健全,国务院所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及等法律法规,仅仅涵盖于社会保险的一部分,还未形成统一性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社会保险工作仍然主要依靠国务院所颁布的法规进行规范,相关条例也就工伤、失业及城市低保等方面的内容,而在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法律文件不完善,政策文件在法律层次的应用上较低,影响了社会保险体系的合理运作,在实际工作上缺乏实际可行的依据,有关专门调整社会保险关系方面的基本法律也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
  2.社会保险覆盖不平衡,保障力不足
  当前,我国五大保险还没有合一,医疗及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比较高,而工伤、失业及生育保险的覆盖率则比较低,并且在医疗、养老保险方面,很多企业存在漏报瞒报的问题,使得部分人未能纳入社会保险范围,有些员工或企业急功近利不愿意参与社会保险。同时,因居民医疗、新合疗及居民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险才起步,五保供养及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险的救助范围是有限的,影响了社会保险功能的充分发挥。
  3.社会保险的资金管理存在风险,资金发放不准时
  2010年我国城镇五项社会保险资金的收入为1.7万亿余元,支出为1.4万亿余元,结余为2万亿元,其收入与支出相当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全国财政年度的总收入与总支出,因此,社会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与安全运营成为社保管理的关键。而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险资金的管理面临两种风险:一种是权力腐败带来的风险,例如上海市发生的最大社保案,社保资金挪用32亿元;另一种是养老保险支付所面临的风险,政府还没找到可行办法来填补历史欠账造成的巨额空账,仅依据当年支付中的实际缺口进行财政补贴。另外,即使资金征缴到位,也存在社保资金发放不准时现象。
  二、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思考措施
  1.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中的法律制度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当中的法律制度,可对社会保险起到强制及震慑的作用,尤其是失业保险制度、城镇居民低保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的社会保险法律,让社会保险有法可依。结合我国国情,根据《社会保险法》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险体系,并配套相关的监督制度及司法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2.加强数据共享,整合我国的社会保险资源
  根据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构建社会保险的应用平台,有效发挥相关的数据信息,对假低保户进行排查,同时调整相关政策及社保费用,提升我国社会保险工作办事效率与透明度。实现社会保险服务的一体化功能,在社会保险体系当中,有效发挥社会保险监察的执法功能,强化社会保险中的五大保险征缴力度,保证企业和员工交纳足额的社保费用,有效实现社会保险体系的全面覆盖与同步运行,从而完善我国的社保体系。
  3.构建合理的管理方式,强化社会保险资金的管理及运作
  我国男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存在十年差距,是目前世界上性别差距最大国家。我国可采用渐进方式,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直至取消法定的退休年龄差,均提高至60岁,这可有效改变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抚养比,并积极应对老龄化。同时,增加退休年龄的弹性,依据个人自愿原则,职工可选择提前退休。并强化职工待遇激励机制,可对提前退休职工减少相应的养老资金,或者延迟退休者增发其养老待遇。社保资金监管作为社会保险资金进行安全运营的关键,可采取较严格的资金监管措施,如政府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及公民监管等,目前我国采用的是政府管理。要避免社保资金管理中的权力腐败现象,需要权力运行的透明化及阳光化,与民生相关的措施与政策要公之于众,并接受民众监督与投诉;与公众互动,及时地回应民众需求,以确保社会保险资金能够安全运营。
  4.响应全球化发展,调整社会保险与国际接轨
  随着WTO的加入,全球化经济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相关社会保险法律也要适应该要求。根据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平等互利原则,我国法律也要作出相应调整。比如,劳动力跨国流动所带来得劳动者就业、失业、养老及医疗等社会保险问题,则需通过社会保险制度调整进行解决。近些年,很多国家如法、德意等已采取双边协议签订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劳动者在他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论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论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高级工程师|
总评分4.5|
浏览量109268
用知识赚钱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紧紧抓住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改革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合理衔接和平稳过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在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上的平等和管理资源上的共享;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更好地体现我国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部分积累相结合的制度要求;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更好地发挥社会统筹的调节作用,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合理确定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实现社会保障待遇的正常调整,处理好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关系,使保障水平持续、有序、合理地提高;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更好地保障低收入者和特殊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二,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是更好地适应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参保人员和保障对象的迫切要求。根据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和统筹层次的逐步提高,要及时调整和理顺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着力整合社会保障管理资源,加强基层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同时,要更好地满足广大保障对象的服务需求,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障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要加快建立标准统一、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三,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平衡,必须抓住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时机,扩大和开辟新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建立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进一步充实已经建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关系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是参保人员的养命钱和保命钱,既要确保各项待遇当期支付和基金安全,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又要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基金投资运营,适当拓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和运营方式,努力实现保值增值。
采纳率:74%
来自团队:
我国可逐步地、有选择地、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鉴于我国农村地域的广阔性及地区差异。  在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上,还可以考虑其他的方式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已经很不适应。尤其是养老、失业。  此外。    二,对实行强制养老金计划的、努力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尽量减小城乡差距、明确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应负的责任、医疗和低保这“四保”,迫切需要基本成熟一个就出台一个,逐步在实施中完善,通过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做实个人账户,也就是说将部分国有资产从国家财政转为社会保障基金,是各国社会保障立法共同奉行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  对公民实行普遍的社会保障,可以考虑开征财产税。政府要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长久的制度安排、遗产税等;发行用于社会保障的专项国债等、低起点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  四,我国还主要依靠行政法规,必须强调国家的责任。通过多种开源方式来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对于不具备实行养老金计划条件的,国家财政就要由现在的半到位发展为真正全面到位,包括中央财政要将社会保障投入增长机制固定比例化,地方财政要由不承担或少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发展到财权与事权及社会保障责任的统一。  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例如,除已经开征的利息税之外,以偿还老职工的历史欠债,如开征新的税种,国家应当通过财政补贴的办法对农民发放养老补贴,以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立法。  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各国都是先法而后行。目前  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必须有资金的支持,必须在政府主导下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这不是你考虑的事情,这是肉食者谋的事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如何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体制
日09:29 来源:
第1页:关于我国社会养老体制
第2页:社会养老体制的完善
第3页:时机选择
第4页:主要政策建议
  关于我国社会养老体制
  根据199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我国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逐步形成包括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统一起来。“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企业按照工资的20%缴纳费用,进入统筹基金;个人按照基本工资的8%缴纳费用,进入个人账户。统筹基金限于银行协议存款和购买国债,个人账户资金参考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和物价指数确定记账利率。2005年颁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扩大覆盖范围,做实个人账户,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和发展企业年金的政策主张。2009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日开始实施,明确将农民工纳入到城镇企业职工中。养老保险参保人的身份得到了统一,中断就业后的养老保险关系可接续,并异地携带社会统筹(部分资金)和个人账户资金(全部)。至此,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迈出历史性步伐。
  在现行的“统账结合”养老制度中,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代际转移支付”,即在职劳动者将部分收入转移给退休者。从资金供求关系看, 该模式的优点是不必担心由于经济波动、通货膨胀、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灾难,如战争给养老金基金带来损失,缺点是当期财政负担较重。
  在社会养老基金由地方政府混账管理的情况下,个人账户基金往往成为空账,而且规模不断扩大。自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统一以来,据专家测算,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从1997年的140亿元,增长到2008年底的1.4万亿元。那么,这种现收现付的统筹基金和“空转”的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制度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呢?
  我们认为,从中短期看,这种制度安排在财务上仍可持续。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财政收入以及国家社保储备的持续增加和社会养老替代率下降。1994年至2008年,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实现每年超过15%的增长,超过GDP和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4年的10.83%上升到2007年的20.57%,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15.81%下降到2007年的11.32%。财政收入与城镇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从1995年的77.06%上升到2007年的181.71%,国家财政实力大为增强。而且,2000年,国家组建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通过财政划拨和国有股转持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2009年该基金资产总额已经达到7765亿元,为应对老龄化积累了一定的国家养老后备资金。另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从1999年的77.3%下降到2008年的47.67%。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和资金储备在一定时期内仍有能力承担养老保险支出。
  二是覆盖面扩大,缴费人数增加,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结余。从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00》和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的预测数据来看,虽然老龄人口在持续增长,但就业人口也还在增长。2000年以来,每年增加600万至1000万人,到2025年中国的就业人口才达到顶峰。这还是按照现行男性60岁、女性55岁退休统计,如果适当延长工作年限,到65岁至67岁退休,男女一致,那么人口红利的时间还将进一步延长。另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也有一定调整空间,适当增加出生率。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将农村劳动人口转化为城市劳动人口,劳动效率将大幅提高;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中,缴费人数不断增加。2005年至2007年每年城镇缴费人数增加7%左右,到2008年城镇缴费人数增长了9%,养老基金结余从2004年的297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9931亿元。所以,从财政和人口两方面来看,现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支付压力在财政可承受范围之内。
  但从长期来看,在我国这种基本养老制度的可持续性将会遇到严重困难。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占比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0%,并还将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比29.9%,65岁以上老人占比22.7%。如果延续现有的社保统筹现收现付体制和个人账户“空转”,根据专家的预测,2050年我国公共养老金实际隐性债务总额将达到97万亿元,是我国GDP的3倍,是我国当前财政收入的20倍,势必给未来的财政形成巨大的压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外记者会上表示,我国要建成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至少要到本世纪中期;要真正实现现代化,还要上百年的时间以至更长。因此,到本世纪中期,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将会出现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不仅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下降,而且绝对数量也将下降。届时,整个社会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将遇到发达国家不曾遇到的未富先老的困境。1
【作者:王建 来源:】
(责任编辑:和讯银行)
02/25 10:2702/22 09:1102/05 05:5802/04 07:4901/15 09:2501/06 08:0201/02 10:3012/16 14:35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
关注新华网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民生三问·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③)
  核心阅读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的保护网,是风险的缓冲器。未来,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应在哪些方面着力?养老保险覆盖全民,有哪些困难要解决?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住房制度,又该如何加快建立?相关人士就此进行了分析。
  问 全面建成社保体系,如何着力?
  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一目标该如何理解?应在哪些方面着力?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论述,为下一阶段社会保障发展与改革指出了方向和任务。过去我们围绕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可持续等社会保障目标,更多强调的是“建设”,此次则明确表示要“建成”。这意味着社会保障事业要进一步攻坚克难,不留空白。
  覆盖全民,就是要把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都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不分城乡、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一个都不能少。城乡统筹,就是要稳步推进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务的一体化建设。权责清晰,主要强调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尽可能地划清边界。保障适度,主要指保障水平应当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可持续,则是强调制度要着眼长远、安全可持续。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6年底,基本养老覆盖总人数约8.8亿人,按应参保人数近10亿人(以16岁以上人数为参照)估算,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左右;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已接近全覆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人数大致为6000万人,城乡特困人员大致覆盖500万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可以说,我国以养老、医保和低保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在制度上已实现全覆盖,在人群上做到了广泛覆盖。同时,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统筹推进,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下一步,应围绕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目标,在“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兜底线,就是要继续夯实底线,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一整套体系,来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化解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织密网,关键要把游离在制度之外的人群都纳入进来,巩固普惠性。建机制,应结合社保事业发展和百姓新诉求,进一步完善制度。目前,我国以养老、医疗、低保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多为框架性文件,今后应加强立法,进一步细化。
  问 养老保险覆盖全民,还有多远?
  记者:养老保险是极受关注的社会保险。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在医保已基本实现全民参保的情况下,养老保险覆盖全民还有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褚福灵:基本养老保险要从目前的“广泛覆盖”走向“全覆盖”,就要聚焦那些还未纳入的人群,解决其保障问题。目前,仍然在制度之外的主要是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以及部分中小企业人员,主要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从业人员。看比例,可能不到应参保人群的10%;看绝对额,大约1亿人,人数不少、任务很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将掌握到所有未参保人员的具体情况。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出台措施,引导那些没有参保的人群参加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最终实现全民参保。
  记者:十九大报告确定了“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目标。全国统筹,对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褚福灵:目前,养老保险还是省级统筹为主。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节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
  从长远来讲,老龄化的确会增大养老保险的基金支付压力,对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些挑战。因此,有必要未雨绸缪,做制度、政策、资金安排方面的准备。
  问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怎样实现?
  记者: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为何要坚持这一点?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住房确实具有居住和投资双重属性,但是居住是住房的本源的、首先的属性,投资则是派生的属性,投资属性来源于居住,也应服务于居住,比如投资后通过持有、出租,服务居住,实现收益。
  “炒房”是指主要以单纯地赚取房价差价为目的,使用较高的金融杠杆,进行住房甚至住房相关证照的买卖行为。通过购房面积、实际用途、购房杠杆资金比例、买卖时间长短等,可以大致确定是否属于“炒房”。
  房子之所以不是用来炒的,是因为“炒房”有多方面危害:第一,“炒房”导致市场需求大大超过真实的居住需求,不仅影响到市场价格,而且通过价格影响供给,造成资源的错配和严重浪费;第二,“炒房”导致房价高涨,严重影响大多数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对居民的其他需求产生挤出效应;第三,“炒房”不创造任何价值,但它造成的楼市短期虚假繁荣和高额利润,导致全社会资源要素向房地产聚集和活动,影响创新创业、实业发展;第四,通过高杠杆“炒房”导致的虚假繁荣和泡沫,由于缺乏真实需求支撑,必将走向破灭,不仅会对相关市场主体、宏观经济造成重大伤害,而且有可能造成经济和金融危机。
  记者:如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去年12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住建部和中央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的出发点,以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设。
  去年10月以来,我们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的措施,这对于抑制住房投机、投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房地产调控的效果持续显现,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同比回落,三、四线城市房价也趋于稳定。具体来看,一是商品房销售增速平稳回落,二是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了有效抑制。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也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有6000多万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同时,公租房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有1900多万住房困难群众住进了公租房,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本报记者 白天亮 刘志强)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社会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