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会继续进行吗,高房价还能撑多久2017持续吗

逢源路拆迁 再碰广州房价敏感神经 - 观点地产网
  逢源路的拆迁会让需要购房的需求加大,因此很有可能继续推高荔湾区一手及二手楼盘的价格。
  进入6月以来,广州市最受人关注,最受广州市民热议的话题之一就是老西关逢源路的八条老街的拆迁。而这次&中心城区&的拆迁也将为目前已经持续走高的房价添加继续上扬的因素。
  旧城改造
  6月1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正式发出通知,位于逢源路宝盛沙地二期地块内近160间老房子已被列入荔湾区连片危破房改造计划。
  这次拆迁涉及的街道,包括逢源路宝麟坊、宝盛大街、宝盛横街、宝盛沙地、宝德里全部房屋,以及宝源正街、宝源北街、逢源路104号至114号部分房屋。通知指出,从本月启动评估工作和居民搬迁工作,拆迁期限是日-日。
  据悉,宝盛沙地二期旧城改造项目是荔湾区旧城改造项目,拆迁面积共1.4万平方米,当中有19个门牌是公房,160个门牌属于私房。
  而对于人们最关注的拆迁补偿,荔湾区旧城改造办公室主任郑汉加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逢源路拆迁补偿标准与恩宁路补偿标准相当,临迁居民可获得每平方米30元的临迁费,回迁时可选择同等面积房屋。
  此前,恩宁路拆迁户补偿多数超过8千元/平方米。如果业主签约弃产,还可额外拿到1200元/平方米的奖励金。
  经了解,本次拆迁涉及的范围其实已经&延宕&5年之久。逢源路北段的宝盛沙地于2003年计划改造并作商业用地重新开发,2004年建成&宝盛园&小区的地块属于改造一期工程,但二期工程的宝盛大街、宝麟坊等8条街,因某些原因最终夭折,至今已5年。
  今年6月该地块改造重新启动后,已经明确不再作为商业地块开发,政府承诺此项目坚持不盈利,主要为了解决荔湾区旧城改造过程中的回迁问题。
  推高房价?
  目前,逢源路上有一在售楼盘,即新城市地产开发的&逢源轩&。据新城市地产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逢源路拆迁的事情还未给楼盘销售带来任何影响,项目还是在正常销售中。
  据了解,5月1号,逢源推出二期全新双景观大宅,价格从13800元/平方米至18300元/平方米,均价是16000元/平方米,带3500元/平方豪华装修。而到目前,二期销售业绩良好。
  广州中原地产总经理黄韬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从目前来看,拆迁可能带来的影响还暂时没有表现。但从长远来说,今年广州老城区楼盘的供应量本来就不多,逢源路的拆迁会让需要购房的需求加大,因此很有可能继续推高荔湾区一手及二手楼盘的价格。
  事实上,进入6月后,逸彩新世界推出了最后一期单位,共800套的货量,加上逢源轩、和黄逸翠湾及银基金湾三个楼盘继续推售的项目,荔湾区在下半年的可售货量将略高于上半年,但也不会太多。
  据6月5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公布《2009年5月广州市十区房地产交易登记情况》显示,荔湾区均价为11587元/平方米,环比升18.1%。
  但同时,黄韬也认为,荔湾区的楼盘均价是否会继续走高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政府是否会加大老城区的土地供应等等。黄韬分析,今年广州推出的土地较少位于老城区,而接下来,如果政府加推老城区的土地供应,那么对缓解房价上涨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黄韬表示,从个人来说,他并不赞成逢源路进行拆迁,因为逢源路附近有很多西关老宅、百年旧居,但现在看来,拆迁已经势在必行,那么妥善解决居民的搬迁、回置问题将成为重点。
会员机构资讯住房拆迁补偿将越来越少
住房拆迁补偿将越来越少
  2012年后,房市可能长期走熊,所以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有熊市思维。必须按照房熊市来预测未来,按照房产税将普遍开征来计算未来。炒房囤房者的思维还停留在“大买钢筋”的房牛市里,有沦为负翁的风险。
  一、何时会拆迁
  目前商品房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平均寿命是多少?身为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的童悦仲说过:“国内商品房住宅土地年限是70年,住宅建筑规范设计的住宅使用年限是50年,但国内住宅的平均寿命却仅仅为30年。”知名房地产人士任志强说过:“我国目前的住宅建筑平均寿命仅为30年。”
  何时会拆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需求。在偏僻的山区农村,60年前盖的简易住房,谁来拆迁?近十年,房价不断上涨,追涨买房的人很多,住房需求很大,所以30年左右的老房子就拆迁了。20年后,目前的新房次新房,可能多数到房龄40年才拆迁,不是因为质量提高了,而是人少房多,住房和住房用地都严重过剩,房价低迷,住房用地需求减少。因为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因为先交钱后盖房,因为偷工减料是普遍现象,所以房龄30年就不得不关蚊子了,到拆迁要空置10年,也就是说,浪费房产税10年,被印钞鸡偷钱10年。
  二、拆迁补偿将越来越少的原因
  1、 城市化的速度将越来越慢。
  目前住房拆迁高额补偿,是城市化的结果。30几年来加快城市化,住房需求大增,旧城改造提速,政府急于用地,但是老房子里都有人住着,你急他不急,不得不给拆迁户高额拆迁补偿。快速城市化,房价不断上涨,拆低盖高,土地多子多孙,“肥肉”堆积如山,怕你当钉子户,所以大手大脚地分给你拆迁户一大块肉。
  今后,城市化的速度将越来越慢,人少房多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旧房拆迁的速度将很慢,拆10套盖9套以下,政府、拆迁公司难以赚钱,所以拆迁补偿将越来越少。
  2、土地使用权年限越来越少。
  目前土地使用权何时到期,连政府都说不清,所以不得不默认是70年。
  今后人少房多,需求不旺,所以许多住房的拆迁可能是40年左右,土地使用权剩下30年是白纸黑字。
  3、 今后住房和用地过剩,土地含金量将降低。
  现在都说土地会越来越金贵。20年后发现,大陆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可以扩大10倍,只要往郊区四个方向一直扩展就是了,所以城市土地不可能像“永远那么大的”香港那样寸土寸金,越来越金贵。即使是香港,土地面积只有1100平方公里,却还有75%的土地没有开发,扣掉38%的土地是湿地郊野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地之后,剩下37%的土地是可以使用却并没开发的。
  “拆迁城市民房”,费时费事而且赚钱越来越难。“征收农地”,10万元拿地,拍卖达到几百万元,有的利润几十倍,赚钱动力日增。于是,获取土地舍近取远,喜新厌旧,于是,“征收农地”较多。2012年,住房用地就够盖15亿人的住房,因为农地转为城市住房用地的价差大,所以20年后住房用地必然严重过剩,有的“拆迁城市民房”会沦为“城市剩女”,有的待拆房的房主在望穿秋水,苦苦等待→导致拆迁补偿减少→导致住房价格下跌→导致土地价值降低→导致拆迁补偿更少,形成恶性循环。
  4、这是“中国特色的住房制度”的必然结果。
  不能自拆自建,被拆迁,被圈钱,于是,房龄40年左右拆迁时被圈钱一次,再次拆迁中又被圈钱一次,拥有的住房用地价值呈现不断减少的态势。
  5、房产税、遗产税将压制房价
  20年后,越来越像美国,买房容易养房难。房产税越来越多,将导致房产多的成为“光荣的献血者”。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遗产税最终也会开征。结果是炒房囤房无利可图,住房的炒作价值丧失,主要是使用价值,导致拆迁补偿减少。
  6、房价下跌时的拆迁补偿会减少。
  2009年来拆迁时,拆迁公司估计可以净得可以盖2套住房的“熟地”。到2010年完成拆迁时,房价上涨50%,相当于净得可以盖3套住房的“熟地”,赚得盆满钵满,所以给你拆迁户多一些补偿也就不在乎。
  下跌的时候,情况相反。2015年来拆迁时,拆迁公司估计可以净得可以盖2套住房的“熟地”。为了规避完成拆迁时地价下跌或积压的风险,拆迁公司就会在预算中要求得到“风险金”。上涨的时候多补偿,下跌时少补偿,仅仅这个因素,补偿就会比现在减少许多。
  7、开发商不可能永远有暴利。
  风水轮流转,市场有竞争,所以20年后开发商的利润将接近社会平均利润。那时,开发商在吃萝卜白菜,拆迁户不可能吃到大鱼大肉。
  8、今后是“你要求拆迁”。
  今后,人少房多,房价低迷,政府和开发商都赚不了大钱快钱,住房用地严重过剩,导致许多老太太房在等待拆迁。待拆迁的住房,不能自住,也不能出租,土地使用权每年在减少,房产税仍然要交,就像身上背着一块大石头,早拆迁早解脱,变成房主先急了。
作者: 回复日期:
19:33:51 
  今后住房拆迁能补偿多少的探讨
  现在,拆迁户是腰缠万贯的老爷。今后,拆迁户可能是又哭又闹的孙子,因为今后拆迁10套只能就近补偿到4套新房。
  一、20年后,商品房谁来拆迁,怎么拆迁?
  1、20年后,二线城市的三等地段,10套15层的高楼房,房龄37年,要拆迁。那时城市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炒作价值、户口价值基本上没有了,住房的使用价值没有了,只剩下土地使用权价值。
  2、自己拆旧盖新是不可能的,拆迁离不开政府和开发商。
  这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前后需要与几十个部门打交道,需要盖几十个公章,需要技术队伍,所以离不开开发商。
  自己拆旧盖新,每套必须先拿出N万元给工程队,但那时炒房不再,人少房多,许多人要现金不要房子,而且一个小区几百几千户人家,先后离开老态龙钟的旧房,已经分散居住在几十个地方,许多人住在五湖四海,意见无法统一。
  拆迁只有由具有权威的、具有强制力的政府来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补偿标准,才能顺利进行。不然,只要有几家出来搅局就无法推进。
  要拆旧盖新,是整栋楼,甚至整个小区一起开工。自己拆旧盖新的话,城市就乱套了。
  房地产开发分为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一级开发就是政府或开发商的拆迁公司把“生地”变“熟地”的过程,包括搞拆迁工作,搞三通一平。二级开发就是买“熟地”来盖房子。
  二、今后,10套住房拆迁后还剩下多少“熟地”?
  1、20年后,10套住房在拆迁后,因为“拆多盖少”丢失0.5套(5%),这使得“土地价值缩水”。小计,剩下“熟地”9.5套。
  2、20年后,
10套住房的土地使用权价值因为破拆费、建筑垃圾清运费、垃圾占地费、水电煤气通信线路的迁移费用而丢失1.5套,即拆迁工程队成本、营业税和利润需要15%,这使得“土地价值缩水”。小计,剩下“熟地”8套。
  近几年拆迁的基本上是平房、低层楼房,是砖混、砖木结构的,不费吹灰之力。钢筋、砖头可以盖农民房,是被人拿走了。所以支付给工程队的钱不多。
  现在的高楼大厦,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打桩,深达二三十米,直达地下岩石层。桩打好后,还要做地下钢筋混凝土地下室。拆除清理后,土地要达到能够再打桩、再盖房的标准,费用很高。
  更大的问题是,一个城市就要产生不计其数的建筑垃圾,必须运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山区去。那时的农地已经“确权”,土地价不会像现在这么低贱。
  站在10几层的高楼面前看,一旦拆迁,1000平米地基上面的建筑垃圾,可能需要占用大于2000平米的山区土地。
  3、拆迁公司一级开发需要半年的时间,拆迁中会发生管理费、工资、设备、材料、盖公章的费用、营业税、红包、利润等,这些都使得“土地价值缩水”。那时人少房多,需求不旺,为了防范地价下跌、土地闲置,拆迁公司要留有一手,要求取得风险金。所以丢失1.5套(15%)土地使用权价值。小计,剩下“熟地”6.5套。
  4、因为6.5套“熟地”只是土地,需要花掉1.5套以上的“熟地”的钱去盖房,才能变成5套“新房”。
  三、如果政府愿意当雷锋,最多也只能是10套就近补偿到4套新房。
  10套旧房,拆迁后剩下5套新房,在政府和拆迁户中进行分配。
  1、根据房产证的白纸黑字,土地使用权70年 - 房龄37年 - 你买房前和拆迁过程3年 =
“熟地”到二级开发商手里的时候,土地使用权年限剩下30年(42.8%)。5套 & 57.2% =
政府应该得到3套的新房。小计,剩下2套“新房”。
  2、拆迁10套变成2套新房,惨不忍睹,损失实在太大了,大家愤愤不平,可能拒绝在拆迁合同书上签字。如果政府确实需要拆迁,无可奈何地当雷锋,从自己应该得到的3套新房中送给你2套,你是不是要谢主隆恩啊。但是,你10套只剩下4套“新房”,站起来后仍然是泪流满面。
  如果地段一般,政府不急于拆迁,你就要当雷锋,只能补偿到2套新房,你无泪可流。
  四、政府无利可图就会姗姗来迟
  如果政府不让利,拆迁难以进行。如果政府让利, 缺乏拆迁的“钱动力”,于是拆迁的时间将推迟。
  1套旧房补偿0.4套新房,需要补交0.6套的钱,不缺房子的“10后”,有的会选择补偿现金,不愿意补偿房子,而且大众对新房的需求也很少,使得政府、开发商盖出来的房子会产生积压,于是政府缺乏拆迁盖房的“钱动力”,缺乏拆迁取得土地的紧迫感,于是举棋不定,一拖再拖。
  20年后,人少房多,炒房不再,如果房价低,那么大众的平均居住面积会提高,例如90平米户型的在拆迁后盖200平米户型的。如果房价高,90平米户型的在拆迁后只能盖150平米户型的,那么拆迁率就可能不超过70%。没有遇到拆迁的人家,房子已经不能居住,土地使用权年年在折旧,还要交房产税,拆迁姗姗来迟,吃亏的是房主,不得不接受现实。
  得证,今后,100平米的住房,就近拆迁补偿,可能只剩下40平米新房。
五、对质疑声的回答
  1、会不会出现大的计算误差?
  答:10套房的计算误差不会大于2套新房。如果计算误差是2套新房,这多出来的2套应该还给当雷锋的政府,你拆迁户仍然是就近补偿4套新房。
  2、房子住60年才拆迁,怎么计算?
  答:根据人口资料,2019年中国18-22岁大学适龄人口将只有2009年的53%,10年减少一半。1990年后,中国总和生育率快速下滑,新生人口快速减少。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字,总和生育率为11.8。新生儿童将每过一代(二三十年)减少40%,或者说年轻人口每过二三十年减少40%,这必然导致未来购房的年轻人口面临崩溃式的长期减少。
  计划生育导致人少房多的情况将一代比一代更严重,拆迁补偿当然是越来越少。.
  10套剩下新房4套,在政府和拆迁户中进行分配。根据房产证的白纸黑字,土地使用权70年 - 房龄60年 - 你买房前有2年 -
土地使用权年限剩下7年,所以政府应该收回90%,即收回3.6套的新房。剩下0.4套的新房给你拆迁户。说明拆迁补偿随着年限的延长,呈现......4套.......3套.......2套.......1套.......的越来越惨不忍睹的态势。
  3、一些住房将无人来拆迁,有拆迁的补偿将很少。
  美国,一共有51个州,但一半以上人口集中在5个州。日本的东京,居住人口占全国的41%。韩国首尔,人口占全国25%。说明,人往高处走,鲤鱼跳龙门,必然导致四线城市和县城的城市化提前结束。一边是计划生育和城市化基本结束将导致居民总数越来越少,一边是快马加鞭盖房和炒房囤房导致空置房越来越多,形成﹥状态,所以四线城市和县城的人少房多情况将越来越严重,最终,一些住房将无人来拆迁,有拆迁的补偿将很少。
  4、一线城市的一等地段的住房,真实价值也不高。
  一等地段,楼层总是更高,所以在拆迁的时候,地基破损更严重,建筑垃圾更多,拆迁难度更大,所以剩下的“熟地”更少。假设你家是90平米
你家占有的地基土地才3平米。因为破拆费、建筑垃圾清运费、垃圾占地费、水电煤气通信线路的迁移费用等损失和开发商的利润,需要花掉1.5平米,所以平整后只剩下1.5平米的土地价值,你获得多少补偿呢?
10套能够就近补偿到4套新房就谢天谢地了。
  一等地段的有利条件是土地稀缺,但是不利条件是房产税比普通区域更多,是拆迁后补偿三等地段的住房,第二次拆迁的时候是补偿五等地段的住房。到第二次拆迁的时候,4套住房
& 0.4 = 只剩下1.6套了。也就是说,目前你有10套住房,二次拆迁后只剩下1.6套。这是保值增值吗?
  晚拆迁的话,因为土地使用权年限越来越少,拆迁补偿将呈现......4套.......3套.......2套.......1套.......的越来越惨不忍睹的态势。
  越是大家认为有价值的城市,当然越有人放心大胆地炒作,所以泡沫也会吹得很大。一旦泡沫破裂,一样会出现许多的负翁。难道东经、香港的有钱人少吗?
  5、有的住房是6层的,补偿较多,怎么计算?
  答:破拆费、建筑垃圾清运费、垃圾占地费、水电煤气通信线路的迁移费用而丢失较少。低层的,
“拆少盖多”。10套旧房,假设拆迁后剩下12套新房,在政府和拆迁户中进行分配。根据房产证的白纸黑字,12套 & 42.8% =
拆迁户只能得到5套的新房。
  6、这都是20年以后的事情,是不是想太早了?
  答:在房牛市,拆迁10套的补偿呈现......6套......8套......10套......的越来越多的态势。在房熊市,拆迁10套的补偿呈现......10套......6套......4套......的越来越少的态势。2015年前后的房熊市里,补偿减少到6套的情况就可能出现了。
  为什么要讲20年后的事情?因为从长期看大趋势比较明朗,以远知近,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因为房市多头炒作的通货膨胀预期、城市化概念和土地保值增值概念,都是讲今后几十年的事情。
  7、中国炒房利益集团的力量很强大,是不是低估了高房价持续的时间?
  答:因为20年后城镇人口不超过9亿人,2011年的住房够10亿人居住,所以从总量上看,新盖100套住房,就会增多60套的闲置房。牛市持续越久,今后的杯具越大,导致今后的拆迁补偿越少。在南辕北辙的情况下,身体越强壮,离开正确方向越远,错误越大。
  总之,近几年买房可以赚大钱,今后遇到拆迁是亏大钱,拆迁制度导致的亏损是实实在在的。
  如果你认为我的计算有水分,你就挤掉,然后就真的明白了
不存在70年以后免费续期的问题
  一、 世上没有永久免费的晚餐
  1、“要求70年后土地使用权自动免费续期”的想法是,70年+70年……的土地使用权 =
永远拥有土地所有权。可是,你买一次飞机票不可能永远免费坐飞机。政府都不是永久的,怎么会有永久的土地使用权。即使政府是永久的,根据有限政府原则,官员的职位是有限期的,政府的权利是有期限的。历代皇帝对土地的永久所有权也只是黄粱美梦。故宫还是朱元璋家的吗?
  2、2003年前,因为卖土地很少,所以年,全国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欠账达到9391亿元,导致50.6万名代课教师每月只有40-80元代课费。那时,许多公务员低工资,而且经常被拖欠,骑自行车上下班。如果免费续期,今后财政将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不管现在的法律如何承诺,即使70年后的大官是你,也不得不通过土地圈钱。
  3、孙中山说得好:天下为公。达到天下为公的途径是房产税+遗产税。
  二、“70年之后续期”的前提条件是【房龄70年时土地还在你的屁股底下】。
  1、在美欧,买房具有土地永久所有权,房子可以自拆自建,不需要找政府,只要按时交纳物业税就“自动续期”。
  在中国,住房按照50年设计,唯利是图的开发商在排队买房、先交钱再看房的情况下,偷工减料是不言而喻的。今后的住房寿命难以超过40年。超过40年的房子,你敢住吗?超过40年的房子,租得出去吗?超过40年的房子,保险公司敢接单吗?
  2、2011年4月,民政部李波说:“我们一直强调,墓地只是租赁关系,不是产权关系,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房地是一模一样的道理,我可以只改一个字说:“房地只是租赁关系,不是产权关系,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本质上都是“租赁关系”,买房只是长期租房。
  3、墓地20年不会“半途而拆”,所以有“20年后交费续期”的问题,但房地70年会“半途而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70年之后续期”的问题。
  三、“70年之后续期”的前提条件【房龄71年时房子还在使用】。
  1、2009年,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一个国际会议上说:“相比中国的30年平均建筑寿命,发达国家建筑,像英国的平均寿命达到了132年,而美国的建筑寿命也达到了74年。”2010年8月,住建部陈淮说:“未来15-20年中国一半以上住宅得拆了重建。”楼倒倒、楼歪歪、楼脆脆表明有的“抢购年代的商品房”,在房龄30几年后,媒体将爆出大量严重的安全问题,会搞得人心惶惶。
  2、 “70年之后续期”是“假定”你现在这个商品房能够居住“70 +
Y年”,可以“自动续期”Y年,可是,房龄40年之前要么“被拆迁”了,要么“自己滚出来”了。第71年时你的房子在哪里?哪里还有神马可笑的无中生有的70年之后续期的问题?用屁股想想吧。
  四、“土地使用权续期”的前提条件是土地使用权年限已经归零。
  对于土地使用者来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是取得一定时期的土地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目前,拥有商品房的人都通过开发商付清了70年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1995年施行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年限届满后,土地使用者可申请续期,除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该幅土地的,应当予以批准。经批准准予续期的,重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说明“土地使用权续期”的前提条件是土地使用权年限已经届满,即年限已经归零。40年后房子已经被推平了,地址没有了,我的产权证上的土地使用权年限还剩余30年,假设你是公务员,怎么给我续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五、为子孙后代积累房产是花冤枉钱
  1、你是工程师,你的老板对你说:“假如你能够活到700岁,我就让你原地原职务自动续期。”这没有任何实惠,“逗你玩的话”而已,谁当真谁就是“2”。可是,数以亿计的城市有房者却相信“70年后可以再续期70年的逗你玩的话”,却相信房子底下的土地归根到底是我家的。
  2、许多人囤房的动机是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这是花冤枉钱。在商品房的实际运作中,就像你永远见不到“700岁的老人”一样,你家永远见不到“70岁的商品房”,你家永远不会遇到70年续期的问题。哇哈哈公司老板宗庆后心如明镜,他一针见血地说:“房子70年使用太没道理了,我们世代人辛苦买房,世代还贷,永远没有停下的那一天。”也就是说,他认为70年后我们的儿孙仍然需要为土地“还贷”。
  六、不要白日做“地主梦”,即使是高官。
  1、有人说“囤积住房最多的是当官的,怕什么?”但是,最终主宰房市的是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和周而复始的客观规律;但是,最终做决策的只有9人。9人以外的官,即使你是厅长、部长,也只有唯命是从、见风使舵的份,也是“不听”就“不长”。住房的目标大,在房产税普遍开征而且越来越多之后就难以洗钱,一些官员害怕落下和珅的下场,归宿不在大陆。
  2、即使今后像美国那样拥有永久的土地所有权,你家也当不了地主,因为只要有1.43%的房产税,实际上就是每70年交一次土地出让金,实际上就是花钱租用土地。有永久的土地所有权的好处是可以自拆自建,但是在城里,政府不可能让你自拆自建,不然就乱套了。
  3、即使土地使用权规定为700年,你家也当不了地主,因为房子在40年之前就是危房了,你就希望政府来拆迁了,晚来拆迁的话你就自己搬出来了。那时拆迁率可能低于70%,等待拆迁可能遥遥无期,望眼欲穿,却仍然要年年交房产税,是负收益率的资产。即使来拆迁,10套只能就近补偿4套新房,也是无利可图。怎么办?不停损就年年在亏损,所以低价停损卖出当然是最佳选择。
40年后还要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求证和计算
  1、拆迁的实质是土地使用权的重新确认。
  按照住房管理制度,不管是40年还是50年报废,都是【不能自拆自建】,拆迁的结果是,40年后,陈大的住房底下的那块土地,上面是王二的房子。再一个40年,王二的住房底下的那块土地,上面是张三的房子。这种情况说明,土地使用权在拆迁获得重新确认。
  2、土地使用权的重新确认的年限必然是70年。
  如果40年拆迁的写30年的土地使用权,不可行,因为低于50年的设计期,今后会大量出现“房子还能住,但是土地使用权年限却归0”的情况,政府难以管理,而且新楼盘的土地使用权只有20年,就表明新楼盘的含金量大减少,会导致全国房价大跌,进而导致财政收入大减。
  今后,商品房拆迁后的土地使用权,如果一律写50年,也有麻烦,因为设计期是50年,必须留有余地,不然,一到期就没有理由再收取房产税。差地段的房主乘机把房子丢给你政府。政府就要花大量的钱去处理建筑垃圾,政府就会亏钱。
  可见,真正的“土地使用权续期”是,今后每一次拆迁,不管剩余年限多少,新的房产证上的土地使用权不得不全部写70年。
  3、土地使用权将以“中途添加”的形式给予续期
  40年后拆迁 + 新的房产证上的土地使用权写的是70年 = 这个房子的土地使用权累计有110年。
  以此类推,这个住房的土地使用权将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拆迁而呈现70年......110年……150年……的不断“中途添加”的状态。说明按照目前的拆迁制度,只要达成拆迁协议,政府就不会收回住房的土地使用权,而房主的土地也不会在70年后被收回。
  4、土地出让金续费周期是40年。
  40年左右拆迁,补偿的新房的房产证写的是70年,如果用补偿费去买房,新房的房产证写的也是70年。40年左右拆迁 +
新的房产证上的土地使用权写的是70年 =
这个房子的土地使用权累计有110年。说明“中途添加”了40年的土地使用权,说明续期了40年。
  已经推理计算过,20年后,100平米的老太太房拆迁,只能就近补偿到40平米的新房。每一次拆迁,在土地使用权面积大缩水的同时,土地使用权都新增40年,很明显,这缩水的钱就是新增40年土地使用权的代价。
  于是,土地使用权的重新确认的实质就是对出让金的结算,过去的40年的出让金被暗中结账了,新增的40年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在不知不觉中被政府扣钱了,不是免费续期。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都做得天衣无缝,妙哉啊,妙哉。
  99%的人看不懂这样的“英模”,所以许多人错误地理解为70年里不需要再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甚至寄希望于70年后土地使用权自动免费续期。
  5、70年产权含有30年的水分
  明说是70年土地使用权 - 实际上是40年的“续费周期”= 有30年的灵活机动期。
  在乌鸦喝水的故事里,乌鸦往大水瓶里放进30个小石头,喝了40口水。第二天下雨,乌鸦又喝了40口水。从始至终,石头都不能食用。只有傻瓜才会说:“乌鸦每次喝了70口的水”。
  70年产权里,“后30年”是“不能食用的石头”,因为买房者从始至终都享受不到30年的灵活机动期的好处。可是,购房者都洋洋得意地说:“商品房的产权是70年”。
  灵活机动期表面上是给你房主的“面包”,其实是房产税的套牢期。通过房产税使得你房主掏钱去处理建筑垃圾。
  20年后,因为人少房多,“弃房”将比“弃婴”多。如果房产税没有普遍开征,政府不但赚不到钱,还要亏钱去处理“弃房”。政府花钱办福利院去收容“弃婴”,却不可能花钱为有钱人收容“弃房”。站在10几层的楼房前,看看那些建筑垃圾,将来需要去占用多少农地,需要花掉多少钱?到平整成平地为止,需要支付给拆迁公司多少成本和利润?所以,市长需要通过房产税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拆迁之前,尽管房子不能居住了,每年仍然要交房产税。
  6、土地折旧已经被约定俗成
  土地折旧是铁的事实。1995年施行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经批准准予续期的,重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银行、保险、典当行、评估等机构根据文件,不认同70年后的土地价值。银行的抵押品要经过评估,而按照文件办事的评估师对土地使用权年限的掌握不可能超过70年。
  事实胜于雄辩。在实际买卖中,买家可以拿出土地使用权是70年和70年后必须重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文件来,而卖家却拿不出70年以后一定会免费续期的文件,于是在交易中,你会傻到按照80年来计算折旧吗?于是“土地折旧”已经被市场(你我他)约定俗成了。
  7、在熊市里,折旧率不得不按照40年来计算
  土地使用权是圈钱机,只有40年的期限,却要按照70年来计算价格,计算土地折旧。这是牛市不言顶的结果,是卖方只顾自己赚钱的表现。
  过去的住房平均寿命只有30年,今后居住难以超过40年,实际“续费周期”为40年。说明土地使用权明里是70年,暗里是40年,最大值是50年。
  假设我买入你的房龄5年的二手房,如果今后65年不需要再支付出让金,那么,你的土地折旧周期可以是70年。
  今后40年拆迁时,我实际上需要支付出让金,说明你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只交了40年,说明土地折旧周期是40年,说明每年土地折旧率是2.5%,说明住房不但有“住房折旧”而且有“土地折旧”,呈现每年贬值2.5%的态势。
  今后的房产税税率如果达到1.25% & 40年 =
50%,即相当于每40年花0.5次钱买土地使用权。拆迁时是暗中被补交钱1次。租用土地40年合计交了1.5次钱,相当于租期只有27年,相当于土地使用权价值只有27年。说明折旧率的计算不能超过40年。
  一个股份公司可能存在40年, 国际公认的合理的股票市盈率是20年以下。一个股份公司可能存在40年,
如果要卖出,买入方的评估一般不会超过30年。说明折旧率的计算不能超过40年。
  在熊市里,卖方无法只顾自己赚钱,买方在40年计算折旧率的情况下才有利润空间,才会来接棒。
  8、土地使用权价值在40年以下,所以囤房无法保值增值
  目前,因为快速城市化,因为政俯和银行支持炒房,所以100平米的老太太房拆迁补偿到100平米的新房,导致炒房囤房者对土地缺乏时间概念,有永远是地主的感觉。对地价的计算,基本上是按照70+70年来计算的,即把70年后的土地价值计算在内。都认为土地只会增值,不可能贬值。
  一旦房熊市来临,投机炒作规律就让位于价值规律,炒作价值就会损失,只剩下使用价值。
  住房出租只能30年以下 & 租金净收益率只有2% = 出租收益少于60%,说明通过出租无法保值增值。
  问题即将浮出水面。房价已经上涨30几年,上涨100倍以上,其中近10年上涨6倍左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珠峰顶倚天,高处不胜寒。”2013年前后,在熊市里,“房价下跌→导致拆迁补偿减少→导致房价更加下跌→拆迁补偿更加减少”的恶性循环就出现了,大家就醒悟了,熊市就出现了
闲置起来就能赚大钱”的生意模式将逐步消亡。
  1、闲置住房将难以赚钱,因为房产税将普遍开征而且越来越多
  美国物业税多,导致连小布什也只有2处房产,其中一处在农村,导致股神巴菲特是世界首富也只有1处房产。20年后,中国也必然如此。
  20年后,10套住房可能每年需要房产税15万元。10套出租房,可能只租出去5套,每年租金净收益可能只有10万元。10万元租金 -
15万元房产税 = 每年亏钱5万元。苦不堪言,惨不忍睹,所以不得不只留一二套自住。
  2、闲置住房将难以赚钱,因为房熊市里闲置房在亏钱
  房熊市,房价在下跌,闲置房每年被印钞机偷钱8%,折旧率2%,房产税1%,这必然导致大量闲置房涌入租房市场,导致出租房供过于求,租价下跌,进而导致房熊市的时间延长,进而导致闲置房亏钱时间延长,形成恶性循环,形成熊市不言底。
  3、闲置住房将难以赚钱,因为政策支持炒房不可能再持续20年。
  如果政府长期支持,使得【囤房可赚大钱】这种生意模式大赚特赚而且永远红火,那么谁还能够热心搞制造?那么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必然如影随形,祸患无穷。
  如果政府放任房价继续上涨,房市泡沫的破裂就会引爆经济泡沫破裂。
  如果央行继续大印钞票支持房价上涨,热钱有出走,部分外商要撤资,移民的越来越多,可能沦为外汇负翁。
  如果地方政府长期支持炒房,两个文明建设都会严重落后,许多青年人对地方政府有二心,那么在鸡蛋有缝的情况下,在美丽帝的支持纵容下,台毒、藏毒、疆毒可能搅局,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国家都要来抢占领土领海,麻烦大了去,社会动荡、战火纷飞都是可能的。说明政俯支持炒房是因小失大,是不明智的表现,难以持久。
  4、闲置住房将难以赚钱,因为“女大不中留”。
  如果房龄20年仍然留在手里,就可能砸在自己手里了,因为钱多的自住刚需看不上“半老徐娘房”,因为钱少的自住刚需无法办理按揭而买不起需要付全款的“老古董”,因为炒房囤房者难以“转嫁”出去而不敢接手20年房龄的住房。
  今后,人少房多,如果老太太房仍然留在手里,自己不愿住,难以出租,如果等待拆迁,不但遥遥无期,等到了也是10套只补偿4套,因为那时人少房多,拆多盖少。
  不抢先卖出,能不能等待牛市再来?目前,哪个发达国家有如火如荼的房牛市?没有啊。这是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这是国际惯例。炒房就是吸鸦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逆潮流而动的国家,必然是落后就要挨打,必然是国或不国,必然是民不聊生。相信直接面对趾高气昂的美丽帝的高层,不会不知道这么浅显的道理。
  那时可能像日本那样等待20年还是熊市,核泄露后日本东部永久熊市,你等不起。于是,许多人将迫不及待地“屈身下嫁”。
  5、闲置住房将难以赚钱,因为你多军有100个永远上涨的理由,可是房价已经按照200个理由上涨了,如何上涨?问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一根稻草就压趴下了。
  6、闲置住房将难以赚钱,因为二手房的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状态”已经形成。
  大多数人不知道或不理会今后将“拆十盖9”,
  不知道今后将“拆迁补偿套数”越来越少的态势,
  不知道二手房的内在价值按照房龄呈现1000万元......800万元......500万元...的不断“住房折旧”和不断“土地折旧”的态势,
  于是盲目地疯狂地炒房,导致房价呈现300万元......500万元......800万元......1000万元......的不断上涨的趋势。
  方向错误,南辕北辙,形成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状态”,开口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大。
  所以,长期投资者,种下的龙种,收获的是跳蚤,负翁必将大量产生
7、闲置住房将难以赚钱,因为物滥则廉。
  现在闲置房越来越多,是因为好赚钱,是主动性闲置。今后闲置房越来越多,是因为人少房多而且越来越严重,是被动性闲置。
  未来20年,闲置房将呈现0.6亿套......0.8亿套......1亿套......1.5亿套......越来越多的态势。严重供过于求必然导致房价大跌。
  20年后,退休族多于上班族,人少房多,所以闲置率可能达到60%,待租率可能达到70%,最终有许多卖不掉。
  8、闲置住房将难以赚钱,因为糖倌最怕曝光。
  一旦房产税普遍开征,谁有多少住房在闲置在电脑上就清清楚楚,就昭然若揭,所以糖倌的不义之财就难以“闲置”了。
  用红包钱买房后闲置起来的贪官是“闲置族”的主力军团,虽然没有成本,但是数量多,目标大,只要没有将钱“洗出国”就会坐立不安,寝食难安,所以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房产税普遍开征前后不得不大量卖出。
  不是那一点点的房产税交不起,是因为房价泡沫太大,一只天鹅飞过,泡沫就破裂了,熊市不言底就开始了。
  美国120年才2次像模像样的房牛市。熊市一旦转为牛市,就可能今后50年再也见不到如火如荼的房牛市了。
  9、闲置住房将难以赚钱,因为后来者闲置不起。
  低位买入的投入钢筋水泥收获黄金,可是高价买入的投入黄金收获钢筋水泥,无法长期囤积。
  低位买入的可以长期闲置做投资,可是高价买入的只能短炒,但是房市的税费高,目前需要挂牌几个月,交易过户需要1个月,是无法短炒的。
  已经无法长期投资,而且限贷、限购使得住房不能迅速变现。后来者要加入炒房队伍,就像叶挺的诗所描绘的那样: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这样的市场,还在搞长期投资,肯定是要套牢的,肯定要亏钱的。股市炒作ST亏损股的和炒作期货的基本是炒短线,大多“持仓不敢过夜”,因为过度透支不确定的未来,打回正形是迟早的事。
  没了赚钱效应,必然是,房价跌跌不休,开发商喋喋不休,炒房囤房者哭爹不休。老炒客一个个出逃,新炒客望而却步,自住刚需观望,房市将死气沉沉。
  2011年12月,任志强发出垂死之声:“干脆把房地产灭了吧!”其实不是开发商的干爹要把房地产灭了,因为政俯是房市的最大得利者。其实是政俯在规律帝、美丽帝、人民帝的推动下,不得不断臂逃生,不得不“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10、不少国家都严厉打击闲置房,将对中国形成很大的影响。
  荷兰法律允许人们入住闲置一年以上的空房,而空房业主也愿意在政府的协调下无偿提供这些住房,因为如果他们希望自己房屋中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搬走,必须证明其住房的闲置时间还未超过12个月。荷兰闲置率不超过2%。
  瑞典针对闲置房的措施则更为有力,为了遏制闲置房数量上升的趋势,除了加强租赁服务外,瑞典政府甚至将无人居住的住房推倒。闲置率不超过2%。
  德国,业主必须使空房得到重新利用,在房屋闲置率超过10%的市镇,当地政府还会推倒那些无法出租的住房。
  法国的一些城市中,房屋闲置的第一年,业主必须缴纳的罚金为房款的10%,第二年为12.5%,第三年为15%,以此类推。
  丹麦政府则在50多年前就开始对那些闲置6周以上房屋的所有者进行罚款。
  美国亚特兰大,租房者不仅不用付房租,还能因为租住在偏远地区而得到补偿。在该城市一些地区,甚至还有业主出钱让人租住其房屋以逃避因房屋闲置而面临的处罚。此外,美国的克利夫兰和巴尔的摩等城市与德国和瑞典一样,也将空置房推倒。这也是针对这一全球性问题出台的最严厉措施。
  11、房熊市里,炒房囤房者的思维方式将大转变
  客观规律比人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房牛市,房价遵循的是投机炒作规律,炒房囤房是先知先觉的表现。即将到来的房熊市,房价遵循的是价值规律,继续炒房囤房者是找死。
  12、敢于闲置房子的理论是建立在“几个美好未来”的基础上
  炒房囤房者忽悠说:中国已经交70年土地税,永远不会开征房产税。
  炒房囤房者忽悠说:人多地少,房价永远上涨。
  炒房囤房者忽悠说:政俯永远支持炒房。拆迁费永远很高。
  炒房囤房者忽悠说:城市化至少还有20年。
  炒房囤房者忽悠说:大家的收入年年在增多,房奴20年的月供不会有问题。
  炒房囤房者忽悠说:永远会通货膨胀,所以房价永远上涨。
  炒房囤房者忽悠说:土地价值永远在上涨,70年后土地免费续期,所以住房永远是保值增值的。
  炒房囤房者忽悠说:租价永远在上涨。房产税全部会转嫁给租房者。租房永远不如买房。
  这些理论都是错误的,都是很容易就驳倒了。这几个理论基础统统是在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13、为什么我总是在讲20年以后的故事 ?
  因为以上多军理论表明,多军天天在讲20年以后的故事,而且大多数人都在人云亦云,都在据此错误理论做错误的投资。
  房市已经沦为投机市场。投机市场的运作方式是,炒未来,炒预期,炒朦胧,是击鼓传花式的博傻,是“后账掩盖前账”的庞氏骗局。
  这些多军理论都是在炒未来,炒预期,炒朦胧,从而形成击鼓传花的博傻,从而形成后浪推前浪的态势。可是,忽悠就是忽悠,纸包不住火,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庞氏骗局最终会露出裸泳的光屁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房价还能撑多久201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