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煤炭钢铁2017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已超额完成了吗?

未来几年煤钢去产能任务仍艰巨 2017年将步入深水区
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之一,2016年钢铁、煤炭去产能在曲折中前进,最终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在去产能过程中,钢铁、煤炭价格持续走高,推动企业盈利状况大幅改善。去产能已成为影响钢铁、煤炭价格和上市公司业绩的长线逻辑。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几年,我国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仍然艰巨,并将在2017年步入深水区。
虽然2016年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提前超额完成,但这一过程也暴露出供需失衡、价格飙升甚至好坏不分、一压了之等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要防止已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日前透露,根据地方和相关央企上报的数据,今年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任务目标均已提前超额完成,目前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正组织力量进行验收。
今年初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明确后,进度一度十分滞后。8月4日,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指出,截至7月底,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47%、38%,总体进度不理想,地区之间进展不平衡。少数地区对去产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担心去产能会影响经济发展;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信心不足,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地区和企业因钢铁煤炭价格回升,去产能决心出现了动摇。
价格上涨带动的复产潮一度打乱了去产能计划。南钢股份董秘徐林介绍,随着价格持续上涨,原有陷入停产、半停产的钢企又开足马力生产起来。“原本去产能的政策目标和市场方向是一致的,但随着价格反弹,政策要求减量,市场却刺激生产。且这轮价格上涨也是钢价自2010年持续下跌后的触底反弹,与去产能正好处在交叉点上,给去产能目标造成很大阻力。”
从8月开始,钢铁、煤炭去产能进度大大加快。在10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发布会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称,前三季度,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0%以上。以此计算,8月和9月,钢铁和煤炭去产能至少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3%和42%,去产能进度明显加快。
虽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提前超额完成,但有专家指出,未来几年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仍十分艰巨,并将真正步入深水区。
以钢铁去产能为例,尽管2016年钢材消费量与2015年相比出现小幅增长,但未来几年钢材消费量不容乐观。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7钢铁需求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17年我国钢材实际需求量约为6.6亿吨,同比下降1.5%。另有预测称,到2020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将下降至5.95亿吨,到2025年,下降至5.52亿吨,2030年将下降至4.92亿吨。
2016年钢铁去产能很大程度上去掉的是“无效产能”,2017年将真正进入到实质性推进阶段。在日前举行的“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上,“我的钢铁”网高级研究员任竹倩表示,在目前已明确的炼铁淘汰能力中,“在产”产能比例高达39%。也就是说,“去产能”将进一步推进到直接的“去产量”。
中国证券报称,业内人士指出,去产能最终目的是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去产能,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平。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李新创表示:“尽管2016年钢价大幅回升,但钢铁行业经济效益仍没有实质性恢复,还有27%的钢企处于亏损状态,行业销售利润率刚过1%,远未达到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因此明年去产能力度和决心不能动摇。”
去产能在2016年钢铁、煤炭价格大幅回升和企业效益好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钢铁方面,在去产能等多重因素推动下,2016年钢铁价格经历三轮上涨,价格的快速上涨驱动钢企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改善。2016年三季报显示,35家钢企上市公司中有29家盈利,占比约82%。其中,宝钢股份、鞍钢股份和河钢股份分别以净利润55.98亿元、9.77亿元、9.33亿元排名前三。
兴业证券指出,2016年是钢铁供给侧改革开局之年,全年去产能目标完成,内生去杠杆迹象已现,且和去杠杆相关的债转股等政策措施出台,宝武合并落地,“抓优破劣”的去杠杆思路初步显现。2017年钢铁去产能仍将继续,预计行业形势将继续好转,整体偿债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行业信用利差将进一步下降。
煤炭方面,作为上游燃料行业,去产能直接影响到煤炭价格和相关上市公司业绩。4月,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开始,全国所有煤矿按照276个工作日规定组织生产。随着煤炭供给端不断收紧,7月以来,国内煤炭供给缺口不断扩大,库存持续走低,推动价格快速上涨。
在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煤炭企业盈利状况好转。统计局数据,今年前10月,国内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8128.2亿元,同比下降6.5%,利润总额573.1亿元,同比增长112.9%。上市公司方面,三季报显示,33家煤炭上市公司中,22家净利润为正,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州煤业三季度净利润位居全行业前三,中国神华净利润更是高达173亿元,成最赚钱煤企。
东北证券认为,明年供给侧改革仍将主导煤炭市场。一方面,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属于落后产能的小煤矿、违法违规煤矿等将持续受到打压,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各方利益博弈,保供应阶段扩产政策无法收放自如。如9月发改委放松“276个工作日”,喊话释放先进产能,并无多大效果。预计2017年政策在产量去化上将更加谨慎,“276个工作日”或有所微调。同时,减量重组将进一步升温。
在2016年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提前超额完成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需总结经验教训,以更好地推进去产能。
煤炭方面,在去产能过程中,四部委出台“276天限产制度”,实际上是在“去产能”过程中同时“去产量”,双重作用下,煤炭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价格不断攀升。发改委多次强调,我国目前产能过剩问题仍较严重,并不具备煤价大幅上涨的基础。为此,出台三级响应制度,要求部分煤矿分批次增产。不过,先进产能目前基本已达到满负荷生产状态,而可增产的时间段又暂限制在四季度,人员、设备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增产进度不及预期。11月,发改委表示,采暖季结束前,符合要求的煤企可按照330工作日进行生产,并进一步推进中长期合同签订,以缓解煤价高涨态势。
平安证券认为,应加快摸底调查进程,合理调整去产能进度。相关部门对于去产能进度的摸底调查需进一步加快,从而使得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可以建立在合理的事实基础之上。同时,支持政策的期限可以相对更为长远和稳定,从而打消煤企疑虑,提高政策有效性。中长期合同的签订对于目前抑制煤价过快上涨可起到较好作用,但长期看来,市场化定价仍是最有效、最值得提倡的方式。政府根据调查反馈信息,合理调整去产能体量、退出产能标准和去产能推进力度,才是控制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的合理方式。
钢铁去产能过程中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待解决。李新创指出,钢铁去产能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需引起关注。“有些压减的产能早就不参与市场竞争,员工也已遣散,是无效产能,压减这样的产能对提高产业竞争力、优化市场环境的作用微乎其微。重点和关键应放在地条钢违规产能、僵尸企业低效产能上。”
李新创介绍:“有些地方简单将压减任务目标分解,对产业实际发展考虑不周,好坏不分、一压了之。不少地方在压减过剩产能时,不考虑企业市场竞争力、生产经营、节能环保等实际情况,工作不到位不细致,强硬分解目标,没有和企业充分沟通;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自己已被列入压减名单,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削弱了某些合法合规、效益良好企业的竞争力,甚至将其推向深渊。”
李新创提醒称,当前有关部门、各地着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需注意的是,在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钢铁强企,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化解过剩产能的确是当下要务,但培育世界强企、提高竞争力等不得、等不起。如果五年后,化解过剩产能目标得以实现,但却没有形成一批世界一流的钢铁强企,那么化解过剩产能的作用、意义也就大打折扣。
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或致电。
鄂尔多斯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10月份,鄂尔多斯市销售煤炭5703万吨,同比增加897万吨,增幅18.7%,环比减少152万吨,减幅2.5%。
其中,地方煤矿销售煤炭4751万吨,同比增加842万吨,增幅21.5%,环比减少155万吨,减幅3.1%;神华集团销售煤炭952万吨,同比增加55万吨,增幅6.1%,环比增加3万吨,增幅0.3%。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11月15日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指出,发改委将对重点地区煤炭市场价格检查工作进行督查,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进行直接检查。
孟玮表示,近期,发改委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做好迎峰度冬期间煤炭市场价格监管工作。
各地尤其是煤炭主产区、主要煤炭港口所在地,正在组织力量开展煤炭市场价格巡查。从目前各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11月15日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今年供暖季,煤炭供给能力总体是充裕的,实现供需总体平衡是有保障的。
前一段时间针对煤炭领域,一些局部地区出现的短缺性供应的问题,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了调查研究,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采取了有力措施,促进优质产能释放,进一步提升煤炭运输能力。目前,在煤炭的产量、运量和存量方面,都
11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数据。
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1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用电量3650亿千瓦时,增长3.0%;第三产业用电量708亿千瓦时,增长12.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88亿千瓦时,增长8.7%。
1-10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201
越南海关发布初步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越南煤炭进口量为125.78万吨,环比9月份增加22.83%,较去年同期增长7.43%。
越南是传统的煤炭出口国,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尤其是电力部门的需求,越南正在积极向煤炭进口国转变。
当月,印尼为越南最大的煤炭供应国,向越南出口煤炭50.59万吨,同比大增118%。其次是澳大利亚,向越南出口煤炭2
在11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介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截止到目前,我国钢铁、煤炭去产能年度目标都已经超额完成,今年以来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持续改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先进产能在加快,落后产能逐渐退出,关系到下一步发展的优质供给也在较快增长,可以说供给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不断地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不断提高。
11月8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当前煤炭行业“家底”,对全国建设生产煤矿产能情况予以公告。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已核准(审批)、开工建设煤矿1228处(含生产煤矿同步改建、改造项目89处)、产能10.53亿吨/年,其中已建成、进入联合试运转的煤矿231处,产能3.68亿吨/年;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的生产煤矿4271处,产能34.1亿吨/年。
在2016年煤炭去产能之初
蒙古国戈壁沙漠上,数千辆装载煤炭的重型卡车在通往中国边境的公路上缓慢行驶,预计将需要超过一周的时间抵达中国。等待清关的运煤卡车队伍绵延长达130公里。
今年以来,随着煤炭价格反弹,煤炭生产国对中国的出口量激增,这对于蒙古国煤企而言是利好机遇,而对于陷入货币和借贷危机而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资金援助的蒙古国而言,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
统计局11月14日发布的消息显示,月份,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为2219亿元,同比下降8.5%。
月份,民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215亿元,同比下降18.3%。
此外,月份,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1907亿元,同比增长14.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为649亿元,同比下降2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消息显示,2017年10月份全国绝对发电量50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
其中,全国火力绝对发电量347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8%;水力绝对发电量10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核能发电量2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风力绝对发电量2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太阳能绝对发电量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7%。
目前煤炭市场开启降价的风潮,前期挺价守稳的煤企也多进行了价格调整,主产区悲观情绪有所蔓延,下游压价心态加重。坑口及港口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松动迹象,走跌程度不一。
港口方面看,煤企与电厂博弈情绪明显加重,电厂依托高库存低日耗对市场煤采购有限,且还盘价格较低。在北方中转港以及电厂库存都维持高位的背景下,电厂依托长协煤保量供应,造成北方港口市场延续跌势。
当前贸易商报盘逐步走低,部分货源低价抛售,导致市场价格逐步走弱。11月8日最新一期的CCI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CCI5500综合指数报587.5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调2.5元/吨或0.4%。CCI5500现货指数报680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调25元/吨或3.5%。
对于煤价的持续承压,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期沿海地区六大主要发电企业电煤日耗继续萎缩,库存水平继续增加,主要发
近日,无论产地价还是港口煤炭交易价均有所下降。“看各产地的出矿价,两个月的时间内也是有所下降,不同地区、不同煤质的降幅不同,总体在30—50元/吨之间。产地的煤价降幅高于北方港口,但也不高,基本是在6%—7%之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健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自9月28日起,神华、中煤率先对北方港口市场煤价格下调10元/吨。9
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意见行动计划》的通知
晋发〔2017〕49号
各市、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大型企业:
省委、省政府同意《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山西省进一
(2017年第29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确定2017年四川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目标,并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相关市和有关企业。目前,列入省政府2017年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的企业已全部拆除相关生产设备,通过省级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检查验收。
在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李福龙在通报前三季度能源形势情况时表示,煤炭去产能工作超额完成年度去产能目标任务,先进产能建设有序推进。这是对于今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进度的最新通报。
对于今年的煤炭去产能工作,年初之时,从主管部门到行业协会,均认为今年煤炭去产能任务虽然比去年少很多,但难度很大。究其原因,当时,在经历了去年的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之
进入11月份,煤价下跌趋势愈发明显。
近期以来,停产的煤矿已陆续复产,目前陕西地区煤价领跌,且跌幅较大,内蒙古和山西地区需求较为稳定,价格暂时平稳,有部分煤企下调煤价。
从9月底开始,政策层面稳定煤价的决心较大。
10月中旬,发改委提出要打造煤电中长期合同升级版,重点指出煤炭直供直销从中长协衍生到短协和现货,避免现货的高
一、 动力煤市场关注
汾渭能源电煤部11月8日重点关注:产地方面,陕西地区煤种继续分化,榆阳区混块煤销售状况良好,同时神府地区末煤销售状况不佳,库存积累,部分煤矿价格下调。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受港口煤价下滑和电厂压价影响,价格有下行压力。山西晋北地区煤矿价格可议空间增加,实际成交价有所下降。港口方面,虽然下游电厂有日耗回升的预期,但是近期库存增加较为明显,处于较高水平,目前
海关总署11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进口煤炭2128万吨,同比减少30万吨,下降1.39%;环比减少580万吨,下降21.42%。
10月份煤炭进口额为万美元,同比增长29.95%,环比下降18.12%。据此推算进口单价为79.99美元/吨,环比上涨3.22美元/吨,同比上涨19.29美元/吨。
1-10月份,全国共进口
一、本周汾渭能源监测53家炼焦煤煤矿/企业的周报数据如下:
二、样本点数据分析
本周汾渭能源监测53家炼焦煤煤矿/企业数据变化可以看出:
利好因素:
1.下游数据:本周监测样本焦化厂利润数据略有回升,山西地区平均利润-3元,比上周亏损减少19元
搜索信息不能为空和特殊字符。目标1.5亿吨 今年煤炭去产能任务已超额完成!|煤炭|新浪期货|去产能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在昨天(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介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截止到目前,我国钢铁、煤炭去产能年度目标都已经超额完成,1.4亿吨地条钢产能出清。今年以来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持续改善。
  2016年我国去煤炭产能2.9亿吨以上,今年目标是1.5亿吨。
  如果今年去煤炭产能已经完成,那意味着,我国在不到两年时间中,压减煤炭产能已超过4.4亿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先进产能在加快,落后产能逐渐退出,关系到下一步发展的优质供给也在较快增长,可以说供给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不断地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不断提高。&
  10月份能源生产情况
  原煤需求回落,生产增速放缓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和电力生产增速放缓,原油生产降幅收窄,原油加工量增速回落,天然气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一、原煤生产增速放缓,进口由正转负,价格略有下跌
  10月份,受火电、等下游产品生产放缓的影响,原煤需求回落,生产与进口均有所减少,价格略有下跌。
  10月份,原煤产量2.8亿吨,同比增长1.5%,增速比9月份回落6.1个百分点;日均生产914.7万吨,比9月份减少79.1万吨。1-10月份,原煤产量28.5亿吨,同比增长4.8%。
  10月份,进口煤炭2128万吨,同比下降1.4%,增速由正转负,进口量比9月份减少580万吨。1-10月份,进口煤炭2.3亿吨,同比增长12.1%。
  截至10月底,秦皇岛5500大卡煤炭平仓价每吨616元,比9月底下降7元;5000大卡每吨598元,下降6元;4500大卡每吨526元,下降6元。
  二、原油生产降幅收窄,进口和原油加工量增速回落
  原油生产降幅收窄。10月份,原油产量同比下降0.4%,降幅比9月份收窄2.5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1.6万吨,比9月份减少0.2万吨。1-10月份,原油产量1.6亿吨,同比下降4.1%。
  原油进口增速回落。10月份,进口原油3103万吨,同比增长7.8%,进口量比9月份减少598万吨,增速比9月份回落4.2个百分点。1-10月份,进口原油3.5亿吨,同比增长11.8%。
  原油价格持续回升。10月份,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稳定在55美元/桶以上。截至10月31日,价格为61.4美元/桶,比9月底上涨4.3美元/桶。
  原油加工量增速回落。受去年同期基数高及成品油批发价格同比增幅比9月份回落等因素影响,10月份,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7.4%,增速比9月份回落5.3个百分点;日均加工量162.9万吨,比9月份减少1.5万吨。与9月份相比,主要成品油产量同比增速均回落,汽油、煤油和柴油分别回落9.0、8.7和5.6个百分点。1-10月份,原油加工量4.7亿吨,同比增长5.0%。
  三、天然气生产和进口快速增长
  随着“煤改气”等工程的推进,天然气需求旺盛,今年以来产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10月份,天然气产量124.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4%,增速比9月份加快4.7个百分点;日均生产4.0亿立方米,比9月份增加0.3亿立方米。1-10月份,天然气产量121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7%。
  天然气进口快速增长。10月份,进口天然气581万吨,同比增长52.1%,增速比9月份加快48.2个百分点。1-10月份,进口天然气5416万吨,同比增长24.9%。
  四、电力生产放缓,水电保持较快增长
  10月份,发电量503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增速比9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水电集中地区来水较好(西北东部、华北至长江以北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水电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6.9%,其中影响最大的地区是湖北,其水电同比增长130.5%;火电降幅扩大,10月份同比下降2.8%,降幅比9月份扩大2.3个百分点。
  10月份,核能、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保持了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5.2%、11.7%和35.7%,比9月份分别回落6.7、25.1个百分点和加快10.5个百分点。
  1-10月份,发电量5194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其中核能、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电力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来源:国家统计局
责任编辑:张瑶2016年目标超额完成 钢铁煤炭去产能逼近深水区_网易财经
2016年目标超额完成 钢铁煤炭去产能逼近深水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2016年目标提前超额完成 钢铁煤炭去产能逼近深水区)
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之一,2016年钢铁、去产能在曲折中前进,最终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在去产能过程中,钢铁、煤炭价格持续走高,推动企业盈利状况大幅改善。去产能已成为影响钢铁、煤炭价格和上市公司业绩的长线逻辑。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几年,我国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仍然艰巨,并将在2017年步入深水区。虽然2016年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提前超额完成,但这一过程也暴露出供需失衡、价格飙升甚至好坏不分、一压了之等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推动钢铁、化解过剩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要防止已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未来几年任务仍艰巨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日前透露,根据地方和相关央企上报的数据,今年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任务目标均已提前超额完成,目前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正组织力量进行验收。今年初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明确后,进度一度十分滞后。8月4日,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指出,截至7月底,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47%、38%,总体进度不理想,地区之间进展不平衡。少数地区对去产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担心去产能会影响经济发展;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信心不足,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地区和企业因钢铁煤炭价格回升,去产能决心出现了动摇。价格上涨带动的复产潮一度打乱了去产能计划。南钢股份董秘徐林介绍,随着价格持续上涨,原有陷入停产、半停产的又开足马力生产起来。“原本去产能的政策目标和市场方向是一致的,但随着价格反弹,政策要求减量,市场却刺激生产。且这轮价格上涨也是钢价自2010年持续下跌后的触底反弹,与去产能正好处在交叉点上,给去产能目标造成很大阻力。”从8月开始,钢铁、煤炭去产能进度大大加快。10月20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6年三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称,前三季度,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0%以上。以此计算,8月和9月,钢铁和煤炭去产能至少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3%和42%,去产能进度明显加快。虽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提前超额完成,但有专家指出,未来几年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仍十分艰巨,并将真正步入深水区。以钢铁去产能为例,尽管2016年钢材消费量与2015年相比出现小幅增长,但未来几年钢材消费量不容乐观。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7钢铁需求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17年我国钢材实际需求量约为6.6亿吨,同比下降1.5%。另有预测称,到2020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将下降至5.95亿吨,到2025年,下降至5.52亿吨,2030年将下降至4.92亿吨。2016年钢铁去产能很大程度上去掉的是“无效产能”,2017年将真正进入到实质性推进阶段。在日前举行的“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上,“我的钢铁”网高级研究员任竹倩表示,在目前已明确的炼铁淘汰能力中,“在产”产能比例高达39%。也就是说,“去产能”将进一步推进到直接的“去产量”。成企业效益好转长线逻辑业内人士指出,去产能最终目的是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去产能,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李新创表示:“尽管2016年钢价大幅回升,但经济效益仍没有实质性恢复,还有27%的钢企处于亏损状态,行业销售利润率刚过1%,远未达到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因此明年去产能力度和决心不能动摇。”去产能在2016年钢铁、煤炭价格大幅回升和企业效益好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钢铁方面,在去产能等多重因素推动下,2016年钢铁价格经历三轮上涨,价格的快速上涨驱动钢企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改善。2016年三季报显示,35家钢企上市公司中有29家盈利,占比约82%。其中,宝钢股份、鞍钢股份和河钢股份分别以净利润55.98亿元、9.77亿元、9.33亿元排名前三。兴业证券指出,2016年是钢铁供给侧改革开局之年,全年去产能目标完成,内生去杠杆迹象已现,且和去杠杆相关的债转股等政策措施出台,宝武合并落地,“抓优破劣”的去杠杆思路初步显现。2017年钢铁去产能仍将继续,预计行业形势将继续好转,整体偿债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行业信用利差将进一步下降。煤炭方面,作为上游燃料行业,去产能直接影响到煤炭价格和相关上市公司业绩。4月,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开始,全国所有煤矿按照276个工作日规定组织生产。随着煤炭供给端不断收紧,7月以来,国内煤炭供给缺口不断扩大,库存持续走低,推动价格快速上涨。在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盈利状况好转。统计局数据,今年前10月,国内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8128.2亿元,同比下降6.5%,利润总额573.1亿元,同比增长112.9%。上市公司方面,三季报显示,33家煤炭上市公司中,22家净利润为正,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州煤业三季度净利润位居全行业前三,中国神华净利润更是高达173亿元,成最赚钱煤企。东北证券认为,明年供给侧改革仍将主导煤炭市场。一方面,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属于落后产能的小煤矿、违法违规煤矿等将持续受到打压,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各方利益博弈,保供应阶段扩产政策无法收放自如。如9月发改委放松“276个工作日”,喊话释放先进产能,并无多大效果。预计2017年政策在产量去化上将更加谨慎,“276个工作日”或有所微调。同时,减量重组将进一步升温。去产能是手段 强产业是目的在2016年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提前超额完成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需总结经验教训,以更好地推进去产能。煤炭方面,在去产能过程中,四部委出台“276天限产制度”,实际上是在“去产能”过程中同时“去产量”,双重作用下,煤炭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价格不断攀升。发改委多次强调,我国目前产能过剩问题仍较严重,并不具备煤价大幅上涨的基础。为此,出台三级响应制度,要求部分煤矿分批次增产。不过,先进产能目前基本已达到满负荷生产状态,而可增产的时间段又暂限制在四季度,人员、设备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增产进度不及预期。11月,发改委表示,采暖季结束前,符合要求的煤企可按照330工作日进行生产,并进一步推进中长期合同签订,以缓解煤价高涨态势。平安证券认为,应加快摸底调查进程,合理调整去产能进度。相关部门对于去产能进度的摸底调查需进一步加快,从而使得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可以建立在合理的事实基础之上。同时,支持政策的期限可以相对更为长远和稳定,从而打消煤企疑虑,提高政策有效性。中长期合同的签订对于目前抑制煤价过快上涨可起到较好作用,但长期看来,市场化定价仍是最有效、最值得提倡的方式。政府根据调查反馈信息,合理调整去产能体量、退出产能标准和去产能推进力度,才是控制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的合理方式。钢铁去产能过程中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待解决。李新创指出,钢铁去产能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需引起关注。“有些压减的产能早就不参与市场竞争,员工也已遣散,是无效产能,压减这样的产能对提高产业竞争力、优化市场环境的作用微乎其微。重点和关键应放在地条钢违规产能、僵尸企业低效产能上。”
李新创介绍:“有些地方简单将压减任务目标分解,对产业实际发展考虑不周,好坏不分、一压了之。不少地方在压减过剩产能时,不考虑企业市场竞争力、生产经营、节能环保等实际情况,工作不到位不细致,强硬分解目标,没有和企业充分沟通;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自己已被列入压减名单,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削弱了某些合法合规、效益良好企业的竞争力,甚至将其推向深渊。”李新创提醒称,当前有关部门、各地着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需注意的是,在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钢铁强企,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化解过剩产能的确是当下要务,但培育世界强企、提高竞争力等不得、等不起。如果五年后,化解过剩产能目标得以实现,但却没有形成一批世界一流的钢铁强企,那么化解过剩产能的作用、意义也就大打折扣。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责任编辑:任万顺_NF522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煤炭去产能目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