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即将去新加坡银行离岸账户,因为每月要给账上打钱,所以想知道新加坡银行离岸账户,国内银行手机验证码能收到吗,国际漫游办了。

穷游网将实行手机绑定实名制,为了您的帐号安全请及时绑定手机号。
帐号安全提示
穷游网将实行手机绑定实名制,为了您的帐号安全,请及时绑定手机号。
穷游大洋洲
去新加坡出发之前的必备物品大全
去新加坡出发之前的必备物品大全
为什么选择【新加坡】?这是楼主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国,第一次出国,而且是一个人出国,我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安全”“语言”“费用”,出国旅行,一个女生,考虑的最重要的便是安全。即将毕业的楼主在大学期间走了小半个中国,可是国外却迟迟没有涉及,抱着“毕业前一定要出一次国”的心态,楼主开始筹备这次旅行。【安全】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国家,同时也是发达国家,安全是可以保证了。老早就听在新加坡的朋友说“在新加坡,你的书包可以放心的背后面,因为很少有扒手出现”、“在大街上数钱都没问题”。新加坡也是少数的法律严苛的国家,所以安全是可以保证的。【语言】楼主只是一个过四级的孩纸。从新加坡回来,楼主拍着胸膛跟你说,“放心吧,没问题的”。在新加坡,能听见的几种语言,英语、华语、马来语、闽南话。如果你是跟团的,就放心的走吧,如果你是自由行,还是需要一定的英语储备。大部分的人,长得很像华人的人,说普通话是没有问题,就连街边卖冰激凌的阿叔,都是普通话、马来语、英语样样具备,这一点,我很是佩服。在景区、地铁,很多工作人员,披着头巾的(反正长得不像中国人的),还是需要说英语的。手机里备好翻译软件,这能帮助你。【费用】贵!贵!贵!新加坡的汇率和中国大约保持在1:4.8左右,也就是将近5RMB才换人家1新币啊。所以在新加坡的花销,大约也是国内的5倍这样(当然也没有那么夸张,看你怎么用),平常吃饭在5~10新币这样,水在2~5新币这样,地铁也是在2~3新币这样,住宿那就贵了。。。后续慢慢说当然让楼主选择新加坡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楼主在新加坡有认识的人,哈哈去新加坡前你需要准备什么?列个清单:护照、签证、来回机票、银行卡、人民币现金、转换插头、夏装【护照】相当于国内的居民身份证,它是“国外的身份证”,换机票啊干嘛的就靠它了,小红本本,提前到当地出入境大厅办理,需要15个工作日,他和签证是不同的,一本护照上面可以盖很多个国家的签证。【签证】新加坡是不接受个人签证的,所以你得通过旅行社或者其他途径申请签证。比如说“某宝”,在上面搜新加坡签证,根据所需的资料提供好,大约在出行前1个星期左右申请出签。新加坡的拒签率还是很高的,如果你有在新加坡的朋友(楼主所使用的是这个方法),请“新加坡公民”担保签证,大约2-3个工作日就出签,而且是电子签,他们会给你一个PDF的文件,将电子签打印出来就可以,无须寄护照。(签证VISA长这样)【机票】楼主买的是国泰航空的机票,含燃油基建税费,往返香港=新加坡1200RMB,去新加坡的几个航空公司,新航(服务好,安全,飞机餐好吃,但也贵)、虎航、国泰、捷星,后三者是联航,提前关注航空公司官网,买票就可以啦。从香港出发,有两个好处,一是机票便宜,二是你可以合法在香港呆7天,香港是购物天堂呀,而且7天足够在香港玩了。关于过境香港的攻略:不需要港澳通行证,你需要提前把机票行程单、签证打印出来,在深圳过关的时候只需要出示护照、行程单、签证即可,你可以获得7天在香港逗留的时间,如果你当天飞离香港,在国外回来香港,7天又会重新计算的,无须担心这一点。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不可以在香港逗留超过7天,否则你的签证会有一个DT盖章,以后会影响你的签证。【转换插头】新加坡的插头和国内是不同的,和香港、英国的那种是一样的,所以一般买一个转换插头就OK。新加坡的插头是这样的。你们想知道的【换钱】【手机卡|流量卡】【交通卡】【MAP地图】【景点门票省钱】!【换钱】新币和人民币的汇率大约在1:4.8左右浮动,按照楼主的消费,一个人,一天在新加坡的消费可以控制在50新以内(楼主是穷游水平),大数额刷卡,如果家庭出游可以往上加。换钱主要几个途径:1、出发前提前在银行换(★★两星推荐):要提前申请,一般银行存放新币的可能性很小啊……2、到新加坡后,机场换(★★★三星推荐):一下飞机,你就会看到下图的这个地方【Currency Exchange 货币兑换】,兑换货币会比当天的汇率稍高一些,高个0.1新币那样,可以在这里换一些小数额的钱,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是会说华语的,如果不会,记得跟他们说small notes。3、新加坡柜员机取(★★★★★五星推荐!):楼主使用的是华夏银行,除了华夏银行,好像还有其他几个银行也有一下政策的,【全球异地取款每天第一笔免收手续费!!】楼主亲测有效。像上图,旁边就有一个DBS的柜员机,插进卡,取钱,吐出来的是当地的货币,汇率是按当天的结算的,不收1毛钱手续费!!!【手机卡|流量卡】其实相比于带移动WIFI,楼主更喜欢用的是当地的手机卡,因为WIFI还得另外带一个东西在身边,而且据说耗电。。。SO,楼主选择了手机卡,在这里推荐的是【hi,tourist】手机卡,同样是在上面换钱的地方就有的买,除了机场,是市区的7-11便利店也是有的买的,遍地都是,很方便,买手机卡需要出示护照。首先,卡长这样,它已经预裁好各种不同型号的SIM卡,小米啊,苹果的完全没有问题!!卡的背面是在新加坡的手机号码,可以用这个号码打电话的哟~这个卡有两种不同的套餐,一个是15新币的,有效期是5天,一个是30新币,有效期10天的,套餐里面的促销还有,楼主是16.4月去的。楼主表示,里面的流量放心使用,完全用不完!!楼主每天开着地图导航、朋友圈、微博刷个不停!!完全够用!!!而且新加坡的网络信号很好!!【交通卡】新加坡的地铁灰常灰常发达,基本能到达你想去的所有地方,对于游客,我建议是坐地铁而少坐公交的,因为新加坡的公交不报站!!你需要拿着手机实时跟踪你走到哪里……我在这里推荐的是【Singapor Tourist Pass】,在规定时间内可以无限次数的搭乘地铁、公交!!不过我首先来介绍一下新加坡普通的单程票:买单程票,不接受10新币以上的面额!!!这个是楼主血的教训,请一定要提前兑换好10新币以下的小面额!!一张单程票可以用6次,用不完就拿回家做纪念吧~~比如说我哈哈每一次使用,都要在地铁卡添加行程,充钱进去才可以用,当天的行程当天用,次日是不能使用的。它长这样(下图)【Singapor Tourist Pass】对于游客来说,它无限次数刷,你无须排队买票,这些都很棒。它有几种,1天的、2天的和3天的,你可以根据行程买,每种卡都要10新币的押金,在规定时间内退卡可以把押金还给你,如果你呆的时间长,你可以轮流换卡,比如说你需要呆5天,你可以买3天的卡,用完3天退卡,再买2天的卡。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卡是从你第一次刷卡的那天算起,而不是刷卡的时间算起,这一点和国内不同。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卡不是每个地铁站都可以买的到,你需要在下面几个站买:Ang Mo Kio,Bayfront,Bugis,City Hall,Changi Airport,Chinatown,Farrer Park,Harbourfront,Jurong East,Kranji,Lavender,Orchard,Raffles Place,Somerset,Tanjong Pagar,Woodlands,具体的营业时间看下图右边哈,机场的地铁是可以买的,但是8点才开始营业,如果你是红眼航班到的话,记得换好小面额的钱买上面的单程票……买tourist pass到这个ticket office买,而不是游客咨询中心【MAP地图】去新加坡不认路怎么办!有地图啊,这里推荐几个在新加坡常用的几个APP。[Google maps]
国外的百度地图啊,而且比百度好用,基本上能找到你想要的所有地方,路线,哪怕是个小餐馆,可以用中文,但是在国内是用不了的,在国外就可以用啦。 [Singapore map] 下图右边,这个map看地图不方便,但是可以查得到在你的额那个地方,TAXI需要多少钱,BUS需要多少钱,地铁需要多少钱,然后你再根据价格和时间选择最优的方式,用Google地图导航到你想去的公交站或者taxi站。[新加坡地铁] 个人不喜欢拍下地铁图,因为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的照片,每次要查地铁的时候总是需要翻翻翻很不方便,所以这个APP是不错的,而且还有出口的导航,哪个景点在哪个出口,这个很方便。
[网易有道词典、有道翻译官] 英语不好,查单词,对话交流这个必备……[天行VPN] 这个用的不多,在国外可以上国内的网站,但是有时候上国内网站会很慢,所以用VPN翻回国内……【景点门票省钱】因为安排了很长的行程,不确定哪天去哪个景点,去哪些景点,而国内的淘宝的实体票需要提前购买寄到家里,这个很不适合随性的我哈哈。所以楼主找攻略的时候无意中找到了这个,微信公众号【逗途】,支持微信和支付宝付款,电子门票,不用在售票处排队买票,随性,比如说我明天想去,今天提前一天买门票就可以了!最关键是,都比景点售票处便宜差不多一半啊!!穷游者的福音。【天气】【退税】【天气】楼主到新加坡的第二天,经历了新加坡20年来的最高温,而楼主那天还在户外逛……我流的汗一定是我当时脑子进的水……温度基本上恒定稳定在30~35度,新加坡作为一个热带国家,一年到头都是夏季,没有冬季,作为广东的孩子来说,感觉新加坡的温度和广东的夏季差不多,据当地人介绍,每年4-6月是新加坡最热的时候,相当于广东最热的时候的那种感觉。所以裙子热裤短裤带起来吧。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你得带上一两件长袖的空调服,因为新加坡的室内冷气非常非常足!!!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楼主在新加坡的两个星期,足足感冒了三次!一冷一热不断交替,很容易感冒啊!带上一些感冒药会对你有好处,因为新加坡的药是和国内不同的。在新加坡,基本每天都下雨,但是雨伞几乎没有用到,新加坡的避雨设施非常非常完善,每天下雨下个1-2小时就会停。你会发现太阳很大,紫外线系数很高,但是当地却很少有人打伞。【退税|refund】除了机场的免税店,在市区的商店买东西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退税的,但是要买满100新币以上。商店里一般有这个标志,说明可以退税,或者咨询店里员工,看能否退税。退税需要护照!接着你会拿到一个店员给你的退税单,拿着商品和退税单,到樟宜机场GST REFUND自助退税,这个是在值机之前的,大件物品会要求检查商品,楼主买的衣服表示没有检查,直接在退税的机器前,按着指示操作,滴的一下,会出来一个现金退税单。退税可以选择现金退税和信用卡退税(信用卡信用卡),在超过2000还是2W新币的退税只支持信用卡退税(具体数额我不大记得了……)(这一点仅限于现金退税)拿着现金退税单,换登机牌,过安检,在过完安检后,找到下图的GST CASH REFUND,将现金退税单给工作人员,他们会给你新币现金。7%的税费,扣除2%手续费,拿到手的大概是5%的退税。住宿放最后讲,准备好一切就可以出发啦~
国泰不是廉航,全球十佳航空里经常榜上有名。
请问楼主,我在建行卡里就把人民币转换成了新元,然后在新加坡能够在柜台机里面插建行卡取出来吗?
相关阅读1/3
去新加坡出发之前的必备物品大全
穷游兴趣小组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新加坡眼】一个留学生眼中中国与新加坡的十大差距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新加坡眼按:这是一篇约10年前的经典文章,曾在各大论坛广泛流传千万次,至今都还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现特此收录在新加坡...
新加坡眼按:这是一篇约10年前的经典文章,曾在各大论坛广泛流传千万次,至今都还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现特此收录在新加坡眼微信平台,供大家参考讨论近10年来中国及新加坡的变化,这些差距是否依然存在。文中有些明显已经过时的数据,编辑已经进行修正,并在某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后附上编者按。难免还有疏漏,欢迎大家指出说明。看到近来网上流传的《一个留学生写的中国和美国之间十大差距》,我感触很多。但是,中美有着巨大的历史差异和文化差异,有些人会争论说这些差异是中国是无法避免的。新加坡是一个亚洲国家,是中国以外世界上唯一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没有任何资源,60年代独立后开始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都便于和中国比较。做为一个在新加坡生活了3年多的留学生,耳濡目染,于是写下《一个留学生写的中国和新加坡之间十大差距》,以与读者共享。        一、人人都有房住的社会  新加坡土地面积700平方公里,人口540万(新加坡眼按:数据已修正),我们可以计算出新加坡人均土地是一百多平方米而已,而且这还包括了一些不适合居住的岛屿,还要建公路,要有工厂,学校,要有兵营,真正能够用来居住的面积屈指可数。新加坡的水也要基本上从马来西亚进口。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土地和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是如何解决住房的。  新加坡首先国家严格控制土地,严格规划,建高楼。另外,为防止少数人拥有过多房产和房地产泡沫,采用了政府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和管理的方法。政府成立建屋局,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政府组屋。目前,全国80%多的人口都居住在组屋里。一般说来,对于新加坡人,一套3室一厅的房子也就是人民币100-150万。这是因为政府有对公民买房有补贴。而同样的房子,即使符合种种身份的永久居民买住了5年以上的二手的,也要人民币200万元以上。新加坡的全国平均工资大概是人民币每月人民币15000(税前,包括雇主交的公积金)。一般新加坡人,如果夫妻都工作,很容易买下房子。而且几年以后还可以卖给外国人,挣人民币50万左右,再到私人房产市场买更好的住房(新加坡眼按:数据已修正)。所以,在新加坡人人都有房住,而且年轻人结婚都可以买房(当地人很少上研究生,要上也是在职那种,不影响挣钱),对于大学生几年后就可以攒够房钱而追求其它的了。  目前,上海、北京的住房已经和新加坡的房价差不多了,而我们还要每月有一大比的管理费,停车费。我们土地远比新加坡充足,而且有充足的劳动力建房。是什么导致了如此高的房价?一对收入人民币5000左右的普通老百姓,夫妻两个哪里攒得出首付,多少年才可以还清贷款?当大款们拥有别墅和高档车的时候,那些收入更低的老百姓,什么时候才能园一个住房梦?而做为政府,在住房商品化的今天,是不是应该想想如何解决低收入人的住房难,而不是一味的卖地皮赚钱?二、比起新加坡,深圳成功吗?  新加坡65年独立,70年代初才真正开始大的发展,从人均50美元的GDP,用了30多年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最高达到27000美元,现在大概是24000美元,保持了30年平均8%以上的增长率,用30年时间超过以前的殖民国家英国。98年以后发展速度才降了下来。深圳是78年开始的,算起来只是比新加坡晚了十年左右。新加坡是“渔民”和“苦力”的后代,种族和宗教问题复杂,没有人支持它,完全靠自己。而深圳能够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背靠香港,可以通过户口引进人,赶走人。这两个城市有可比性。但是我们需要反思深圳成功吗?  在新加坡几乎看不到要饭的,人人有房,安居乐业。街上没有什么警察,一旦有一个治安案件,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曾经有一个中国陪读妈妈的女儿失踪,电台和报纸连续报了N天的头版头条,而且街上很多寻人启事。后来,发现小女孩遇害,几万人专程去悼念。我们想想,那仅仅是一个外国人的孩子啊?她的母亲也就是在菜市场帮忙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福建妇女,可是竟然能够引起如此的重视?深圳在繁荣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街上到处都有警察,查看证件,并经常可以带走没有居住证件的人。我在什么看到很多要饭的,据说关外就更多了。我在台湾的工厂里看到了打工妹们无助的眼神。有人一掷千金,有人在为几百元的工作而奔波。有人可以支持孩子到英国挥霍,有人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让学生看他亲戚拍摄的电影,女警官胡作非为。我们想想,比起新加坡和香港,做为窗口的深圳成功吗?通过这个窗口,我们是不是真正学到了我们想学的?三、62岁退休,70多岁的人也可以找到工作  现在新加坡的退休年龄是62岁,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年人都在工作,NUS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学校食堂卖饭和擦桌子的很多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一方面这是因为新加坡福利差,很多老年人的根本没有足够的积蓄(我们将在后面讨论这个话题),另外也反映经济的发展,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有就业机会就有发展,实现全民就业比实现GDP的发展更难。  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导致了人员过剩和失业,这是正常现在。问题是我们没有创造足够的新就业机会。就业机会很难让政府直接创造,政府应该创造的是一种环境,激发个人对理想,包括财富的追求,从而为社会创造就业。让每一个想工作的人找到工作。我们的毕业分配制度用了10年的时间,只是改革了一半,取消了分配,但是,还是逼着大学生当年必须找到工作,否则户口打回原籍,永远没有改变户口的机会了。这些都该取消了,都知道要取消,为什么就这么难?我不想看到“管分配”老师的嘴脸了,也不想看到“管档案”,更不想和学校户籍科“管户口”打交道了。我希望食堂就是外面的餐厅,而不是一个“管食堂”的“老师”管理的处级单位。四、中国和新加坡的税率比较  在新加坡如果年收入20万人民币的话,税大概是2万。我记得10万以下大概是不用缴税的,另外交的公积金也不纳税。应该比西方国家低很多,和香港应该差不多。和美国不同,新加坡第二年夏天交前一年的税。夫妻两个可以单独算,也可以合起来一起算。在税的计算方面,有很多减免,比如孩子越多,减免越多。比如负担父母,孩子服役,配偶或者子女残疾等等。另外,还要遗产税。雇保姆还有一个LEVY,以防止因为保姆工资过低,使大量新加坡人顾保姆,带来社会问题。税可以网上报,收到税单后,通过ATM或者支票就可以缴了。见不到税务人员,和单位也没有关系。最后,通过信,邮寄回缴税证明。这样,你可以做为你收入的凭证。  我们中国的税率算法太简单,不考虑一个家庭情况,就一刀切缴税。另外,每月纳税的的方式我感觉不如按照年计算更加科学。因为月收入波动太大,如有时有奖金,有时没有,有时有稿酬等一次性收入。另外,缴税前的收入评估也是防止腐败的好时机。还有,我记得以前在大学门口,有人拦截自行车收税。抓住你就倒霉,没有抓住就没有人管。我感觉如果一个税很难执行,不如不收。要收大家就都要公平。五、新加坡的股市和中国的股市  新加坡股市的平均P/E我估计大概是15倍左右。很多P/E不到10的小公司。很多中国公司到新加坡上市,发行价大概就是10倍,跌到5倍以下的也有不少。在这里,很多公司将收入的50%分红。很多情况下,一只股票(如地铁股票)得到5%的分红并不困难,这还不考虑Profit的持续增长。股市确实比存款挣钱。我认为关键是新加坡不限制资金流动,老百姓对于新加坡没有信心的话,可以将钱换成美元、欧元等任何货币。可以买日本股市,中国B股。可以通过基金投资到任何收益率高的国家,地区和行业。或者干脆存到花旗银行,马来亚银行。  相比之下国内的公司发行价就是20倍。结果年底不分红。这样***股市跌了这么多年,比国外还是贵,除非公司前景特别好,否则还要跌。很简单,从长期看,不如放到银行。美国的P/E也比较高,但是企业发展快,这点新加坡比不了。我感觉中国还不如不限制资金流动,为什么要吊死在中国不赚钱的股市,为什么我们不能到香港用1/2的价钱买同样的股票?为什么我们不能到美国买谷歌,到日本去买SONY,到德国买Siemens,去迎接真正的高科技(而不是清华,北大那些骗人的校办公司)?六、新加坡和中国的福利的比较  按说税这么低,福利应该不如中国了,但是好像又不是。而且新加坡做为一个国家,要保持一定规模的陆海空和外交,花销不少。新加坡也有类似于中国的基金(好像北京叫做3金或者4金什么的,企业要给职工交的)。新加坡一般每月工资的20%用做基金,另外,公司再出14.5%(经济好是多出些,坏时少一些)。用于医疗,养老和买房。用于医疗和养老的部门年存款利率大约是2.5%(新加坡眼按:数据已修正)。住房部门可以用来买房,医疗部分可以用来报销医疗开销或者买医疗保险。老百姓允许用这些钱进行风险低的投资,如债券,股票,投资基金。到55岁时可以取出来,也可以买养老金,到时候每个月就有了固定的退休金。是你的永远是你的,你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清清楚楚,很分明。有人中间到美国工作了几年,过几年发展的不好,又回来了,没关系,以前的帐户还在,接着交就可以了。很多30多岁的人就开始规划自己的退休了(新加坡眼按:这段的描述不是特别准确,CPF不是你想取就可以取的,每个月只能取固定的限额,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初的芳林公园“还我CPF”事件一时沸沸扬扬)。  我们有了这些,还不完善。关键是一笔糊涂帐。比如这几金好像只是随工资挂钩,而没有和奖金抓构,这样是不是太少了。另外,应该扩大到国家范围,而不是户口所在地,否则很多人无法交。还要要写清楚,现在交了,将来究竟享受什么退休待遇,还是退休是还是像现在一样安装行政级别来,如果这样,大家还有什么积极性?拼命往上爬就可以了。另外,自己交了多少,是不是定期应该有一封信告诉自己。我记得在上海问过一些同学,他们好像都不清楚这些。如果一个人在55岁去世了,这些基金可不可以转给配偶或者子女?另外,如果政府代大家投资这部分钱,是不是大家应该享受增值?我们都是一笔糊涂帐。谁也不清楚?至少我是查不到。我老公出国前工作过,估计现在户口都注销了,不知道以前交的还有没有?是不是被贪污了??在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有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用来和政府打交道,如报税,查看自己的公积金,如竞标拥车证。政府的任何政策网上都可以找到。比如你可以找到包括总理在内的高官的电话,电子邮件和通信方式。我曾经有事给一个政府部门发邮件,很快就有了回信。另外,全国只有一级政府。  我们也在谈政府上网。我记得2000年在上海当时办护照时,必须到公安局去领表格?为什么不放到网上让大家打印?我们的上网工程更多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有多少人用网络来为老百姓提供真正的便利?现在国内在搞社区,就是以前不归政府管的,如提倡什么发扬什么等等,政府又管起来了。这样无形加大了财政负担。按照地域划分社区的方式相对于把城市分成了村庄。我感觉即使向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个地方统一管理结婚就可以了。而不是把这个职能分散到社区,因为社区负责一小片,不可能天天开门。另外,政策解释得也不一样,有的还强行推销纪念品,否则就以各种理由刁难。诸如失业登记等等,如此专业和重要的事情,当然应该统一到市级。总之,我们没有必要养这么多人,这些人没有权利勒索纳税人。八、新加坡的大学和中国的大学  我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因为我在中国和新加坡都上过学,对国内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和了解。新加坡的高校老师收入确实很高,但是都很认真负责。一般说来,老师不能让研究生干一些与专业没有关系的开发项目,而且博士生从一开始就是安心写文章,你写不出来,老师比你还着急,因为学校也要考核教师的。中国过来的博士生大概每月有人民币10000的奖学金,租房用去3000人民币,平时吃饭用3000人民币。这样,每个月还会有人民币3000以上的节余(新加坡眼按:数据已修正)。所以,一般有奖学金的学生日子还是不错的,有的假日还可以回国或者到其它地方旅游。新加坡人大多业余读硕士,很少读博士的。而且,与国内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班的概念。我记得在国内读书是,大学有班,有班长,有班干部,有班主任,负责学生工作。必须住学校宿舍,很多人一个房间。大家矛盾很多,但是也没有办法。每年班里要给学生打品德分,即使是宿舍长都有加分,甚至春游帮同学也加分。很累,真的很累。毕业时,要综合测评,班干部分数最高。幸好那时候已经不分配了,听以前同学讲分配工作就像分房,让人心里累(新加坡眼按:新加坡的学生要想住在Hall即学生宿舍里,也是需要参与很多课外活动CCA来攒积分的,否则也申请不到宿舍住,谈何不累?而在中国至少保证了学生都可以以极低的价钱住在宿舍里,这点各人看法应该颇有争议)。  这边没有班,你可以通过一些自发的社团认识人,没有功利大家相处也就没有猜疑。可以选择自己的住处。总之,你就是读书的,不用管别人,不用求人。你是一个自由的人,随心所欲的安排你的私人生活,没有人有权力为你的品德打分,没有人敢于让你向它回报思想,你也不必学习新加坡政府的文件,或者领会新加坡的什么“精神”。没有毕业分配,没有感说你不关心集体。你参加任何社团都是自愿的。你献血是自愿的,你不愿意,学校不会像北师大一样强行检查你是不是真的有问题。你献血了,也不会有领导摸着你的脑袋说你是新时代的好青年。也不会遇到招生的人勒索和招生黑幕。九、中国和新加坡生活质量大对比  前边已经谈很多了。这里我要说的是,在新加坡,公共交通方便,但是这里车很贵,先买拥车证,好几万新币就出去了(仅仅是铁皮哦,还没有买车)。还好老百姓不一定非买车不可,让那些有钱买车的多出钱好了。  新加坡几乎天天下雨,但是我却没有雨伞,为什么?城市规划的好。出了门又遮阳和遮雨的,地铁可能和购物中心连着。不用担心下雨。十、新加坡的报纸和中国的报纸  这边的报纸经常报道一些小事情,比如有人在电梯抢劫啦,车祸啦,往往都是头版头条。当然还要一些“无聊”的,如赌博,“迷信”等等。如果有命案,一段时间内都有报道,从出事,到逮捕罪犯,到审讯。最后几年后还可能改编成电视剧。我记得每年大概全新加坡有20多人死于谋杀。这让我想起以前看电影经常看人们通过查看以前的报纸来了解曾经的命案。而这些确实是新加坡人关心的,他们好像没有什么大事情关心,死人永远是大事。  我们一般都是等到破案之后表彰时才知道的。有些是在国外网站上流传很久了,国内报纸才有。而头版头条一般是领导开会学习什么精神的。大学生因为没有暂住证被关押,死了才知道(新加坡眼按:现在中国的事件一般都是靠微博和微信传播,但网络热点总是长江后浪扑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慢慢很多事件被淡忘,也就没有了下文;不过新加坡也有“敏感词”,也有“言论不自由”,也有“被禁电影”的)。  我只是在这里说了新加坡成功的一方面。我是关心中国的发展才去做这些比较的,很害怕被人骂成崇洋媚外。新加坡的问题也一大堆,如中英文都学,但是什么都说不好。比如老年人工作很多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退休金。比如面对中国和印度低成本国家的竞争,找不到有效的应对策略。比如过于严格的控制而使社会缺乏活力等等。新加坡还是要继续学习西方的,因为西方有几百年的成功经验,如美国的创造力,欧洲的福利系统,等等,这也是我为什么要继续漂泊去美国的原因。但是做为一个从60年代末期才起步的多元种族国家,比起东南亚那么多独立的国家,应该还是比较成功的,而且其成功不全是偶然的,而且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得到了实惠。我们要学习的当然是它成功的方面。每年都有大批中国高官到新加坡本地大学培训,中国政府花了这么多钱送他们出国,我希望它们正在看到“真正”的差距,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不允许吃口香糖”“罚款”“鞭刑”“儒家文化”“宗乡会馆”“新加坡人勤劳勇敢”这些表层的东西。-----------------------新加坡眼10月中国行:许多在中国的读者想更多了解新加坡,新加坡眼在10月中旬和下旬策划在北京和上海各有一次见面会。已经邀请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事务处主任、新加坡驻中国商务领事等专家同行,届时安排相关讲座或见面会。具体行程地点正在不断的安排中,也会根据你的需要邀请专家同行。无论你是对新加坡哪方面感兴趣(比如新加坡旅游、投资移民、房产投资、新加坡各类工作机会、政府或私立大学留学、中小学幼儿园入学、AEIS考试、或者校友聚会),都可以点击本文底部的阅读原文填写表格,或发送邮件至报名。我们尽可能安排相关专家面对面交流。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kanxinjiapo
新加坡大小事儿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出境游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加坡银行离岸账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