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经济形势什么时候才能统一台湾好转

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到底有多严峻?_凤凰财经
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到底有多严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提供点素材让大家感受下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网(http://data./index.htm)
1.PMI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是一个,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1.1制造业PMI指数 && 1.2非制造业PMI指数 && 1.3中美欧制造业PMI指数对比 &&
2.克强指数 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是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创造的用于 评估中国增长量的指标,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名字命名。 克强指数是三种经济指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的结合。该杂志认为,克强指数比官方GDP数字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 2.1.发电量 && 2.2.铁路货运量 && 2.3.克强指数 &&
3.工业 3.1.工业增加值 && 3.2.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
4. 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业数据 4.1. 半个汽人表示,如果铺开说,我能给你倒一晚上苦水。 && 4.2.手游 其他答案里提到的口红效应,付费用户中,包括我 &&
5.三驾马车 传统意义上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内需,投资 5.1.出口总量 && 5.2.社会消费零售 && 5.3.固定资产投资额 &&
6.房地产 唯一触底反弹的,是房地产行业。因为它的冬天来得早了那么一点。
6.1.房地产销售 && 6.2.房地产开、竣工面积 && 6.3.房价 &&
7. 经济景气指数来源于企业景气调查,它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建立的一项统计调查制度。它是通过对企业家进行定期的问卷调查,并根据企业家对企业经营情况及宏观经济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来编制的,由此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经济运行状况,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包括:预警指数、一致指数(1996年=100)、先行指数,(1996年=100)、滞后指数,(1996年=100) 7.1.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
8.股市 熊市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从5000点扛下来的我表示:连图都不想上了。本文来自知乎凤凰财知道官方微信(ID:icaizhidao)&&
[责任编辑:tanhc]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867892
播放数:1443977
播放数:497053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马云:坏消息是经济形势很不好,好消息是大家都不好
文/张培明本文由善缘街0号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善缘街0号(ID:zhumengtrip)1月10日下午,在浙商总会“2016浙商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发表演讲,并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就是大家都不好”。马云表示企业家有自己的知觉,要根据感性和理性做深刻的分析。坏形势下好企业也很多,马云称自己对企业失败的案例尤其感兴趣,一家企业如果没有经历过残酷时代,没有经历过内痛、外斗,是经不起风浪的。改革是被逼出来的,创新也是被逼出来的,但不要等到文件发布指明方向的时候,再进行改革,那时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企业冲进这个市场,反而死的概率非常大。在马云看来,企业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反而是必须对企业进行改革的时候。在如今互联网经济如履薄冰的时代,如何保持创新是企业家尤其要想清楚的。危机是对CEO能力的考核。要学会放弃,把该淘汰的淘汰干净。在今天中国巨大的消费风口上,马云认为只有先了解市场,再摸清规律,才有可能成功。现在了解市场必须在一线了解年轻人的消费口子,接近年轻人,了解中国市场,学美国不一定灵。马云指出“双十一”期间70%的商家是新实体,这些企业在3年前都没听说过,完全按照新新人类的消费需求出现。“所以不是实体不行了,是你的实体不行了;不是零售不行了,而是你们家的零售不行了。”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以下为马云演讲实录整理:? 企业家是市场上打滚过来的,需要更为勇敢我在上海市浙江商会的年会上说过,企业家不像职业经理人,是可以培训被教育出来的,他是需要被发现的。所以台上几位企业家的风格都不一样。我在公司内部是反对由职业经理人掌控这家公司发展的,所以7年前的股改机制的设计上,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同样上山去打野猪,职业经理人看到野猪没打死,扔下枪就跑了;但企业家看到野猪没打死,拿出菜刀就冲上去了,可见企业家是市场上打滚过来的,需要更为勇敢。?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就是大家都不好“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家有自己的知觉,企业家需要根据感性和理性做深刻的分析。譬如说这次,商帮中很少像浙商这样勤奋的群体,新年刚刚过去,大家就聚焦过来学习。所以如果浙商活不下来,应该也没几个商帮能够活下来。我先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今年的经济形势很不好,而且会持久的不好;但也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就是大家都不好。经济形势好与不好其实跟你没什么关系,好形势下烂企业有,坏形势下好企业也多得是,中国最好的企业绝大部分都不是在好形势下出来的。我对企业失败的案例尤其感兴趣,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你会发现,80%-90%的好企业都会经历过三到四次非常残酷的时代。一家企业没有经历过残酷时代,没有经历过内痛,没有经历过外斗,是经不起风浪的。为什么我说现在的经济形势不好呢?现在看起来有一系列的因素在影响,美国加息、资本外流、人民币峰值、股市震荡、出口负增长、投资乏力、产能过剩、实体不振、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企业家信心不足,雾霾越来越重,反正没一个人说自己日子好过的。但大家要记住,改革是不可能在好的时候进行的,改革是被逼出来的,创新也是被逼出来的,到今天这么不好的情况下,改革是到非改不可的时候,可企业家不要希望改革的具体措施会出现在中央政府的下一轮文件中。阿里巴巴并不是等到中央政府出个允许做电子商务的文件才发展起来的,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好公司都不是因为出了份文件才起来的。甚至于,等到文件发布指明方向的时候,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这个时候企业冲进这个市场,反而死的概率非常大,因此企业家眼光的判断非常关键。? 阳光灿烂的日子修理屋顶最重要我一直认为,阳光灿烂的日子修理屋顶是最重要的。在企业经济形势好收入高的时候,利润丰厚士气又高的时候,反而是必须对企业进行改革的时候。每一次局势越好,我心里压力越大。压力越大的不是说明年做多少,而是考虑应该拆掉什么、撤掉什么、关掉什么。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家切记冷静。有一则寓言,说三个人正好遇上暴风雨,一个人有雨衣、一个人有雨伞,还有一个人既没雨衣又没雨伞。有雨衣和雨伞的人仗着有装备,就在冒着暴风雨继续行走,结果两个人都受伤了。而什么都没有的那个人,只是想办法找个地方躲雨,等雨停了再继续出发,反而比那两个带雨具的人更早到达目的地。这个寓言告诉我们,遇到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家要沉着冷静。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区别在于,说道理很容易,但动手做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企业家要学会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考虑问题。? 互联网经济才是如履薄冰,负增长并不是坏事现在都说实体经济如履薄冰,其实互联网才是如履薄冰。大家可以想想,实体经济企业都可以活到几十年以上,但哪家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活过10年以上?在全世界有哪家互联网公司活跃度超过5年以上?我们今年交了170多亿的税,但明年怎么办?总有一天,创新会停止下来,如何保持创新?你已经知道天气不好了,想清楚应该怎么做。未来5-15个月,经济的减速会持续。有人说,我们要保持7%。我却认为这有难度,毕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总体经济增速即使是3%-5%,那也意味着有些企业或有些行业的增长照样是两位数,也有些企业或行业是负增长,事实上,负增长并不是坏事。做公司的,必须考虑,哪些部门要关掉、哪些部门要整改。未来的5到15年,会是一个持续时间段。因为反腐败本身就是经历阵痛的过程,扶贫则是另一个机会。既然国家下定决心要去做一件事,那就是发展机会所在,因为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力在未来15年会越来越弱,市场的力量、企业的力量会越来越强。以前靠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卖这些东西并不是本事。今后要靠牌照、靠建立在原材料上创造的附加价值,只要企业能够持久产生价值,才能在市场机制中好好活下来。? 危机是考核CEO的能力和企业文化能否扛得住 今天有许多人说企业活得痛苦,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全球经济的下滑,二是因为你的组织文化和体制在过去10年还可以活得不错,但在未来10年,越来越走向市场经济的时候,机制文化和人才不适应的话,就会死得很惨。我们经常考虑和讨论的,就是什么样的机制什么样的文化和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未来10年公司发展所需要的。所以危机一定会有,危机来的时候,考核的不是员工,而是考核CEO的能力和企业文化能否扛得住。CEO是具体做什么的?形势好的时候一定要能够做判断:什么事情是不好的,要消灭。形势不好的时候,要找到好的机会在哪里。这是CEO的首要职责,是领导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综合来说,就是考验眼光、胸怀和抗击打能力。其中的“眼光”包括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胸怀”则是多接触年轻人多听不同意思多开阔思路;抗击打能力是指多保持乐观,即使在看清楚困难所在之后仍然能够保持乐观。2012年,阿里巴巴如日中天。做公司预算计划时,他们来听我的意见,所有的利润指标收入都要翻一番。但达到这一工作要求的人员招聘数量要多少?最初做下来的人数预算是8700多个人,我觉得不能接受;第二次做计划7800个人,我仍然觉得多;最后一次,我拍板说,“200个人!”结果呢,所有的指标翻一番,人数反而尽减300个人。改革是逼出来的!? 了解市场必须在一线了解年轻人的消费口子中国今天的消费风口是极其巨大的,这是独一无二的全球罕见的机会。只有先了解市场,再摸清规律,才有可能起来。大家都说学美国,但美国的东西放到中国来不一定灵。为什么呢,美国人是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是花昨天的钱;美国人是投资很理性、花钱很感性,中国人是投资很感性、花钱很理性。美国人不了解中国,但中国人一天到晚研究美国,反而应该了解自己、了解人性、了解中国市场。今天最新的东西很多是在电影在电视剧上出现的,现在了解市场必须在一线了解年轻人的消费口子,接近年轻人就对了。“双十一”期间70%的商家是新实体,这些企业在3年前都没听说过,这些企业完全按照新新人类的消费需求出现的。所以不是实体不行了,是你的实体不行了;不是零售不行了,而是你们家的零售不行了。? 企业争取解决的是今天的问题、昨天的问题前面提到反腐败和消灭贫穷是机遇,我们必须看清楚这两个巨大的机会。因为改革开放,我们只花了30年就回到世界经济体的一线阵营。市场压力倒逼改革的机会是存在的,但不要盲目等待改革,自己先在企业中进行改革,创造改革。第三个,是科技的风口,每一次技术的革命都是靠后面30年的时间真正发展起来。这一次互联网的变革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但我们没有完全做好准备。这一轮的20-30年,层出不穷的企业会起来,层出不穷的企业会倒下去。第一次技术革命释放的是人的力量;第二次是释放了人的持久发展能力。技术革命带来的是公司,这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现象是,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的手机普及率达到90%,人类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几十年的数据收集信息沉淀,已经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收集总汇,这一次很可怕,带来的是智慧的变化、是人脑的变化。生物科技、大数据、云计算、人类健康要求。在DT时代,所有的企业都是透明的、都是分享的,所有的企业都必须与众不同。如果不是一个一切以消费者为驱动,围绕着消费者需求去转的企业,很难生存下去。未来世界不会建立在规模经济、权势和金钱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知识、智慧和创新的基础上,任何东西有前瞻性才有意义。今天许多企业争取解决的是今天的问题、昨天的问题,而不是考虑如何解决明天的问题。我希望大家能够站在前瞻性这个角度去思考,假设你在10年前,有什么事让你觉得做了会不一样,那么同样的,如今企业必须去做什么事情,才能在10年以后活很更好。? 该淘汰的就要淘汰干净,守住自己的几亩地有什么、要什么、需要什么,企业到一定程度必须学会放弃。在不好的形势下,人人都是平等的。以前要凭关系,现在是凭眼光。每个企业不要去总结外部政策有什么不对,而是要总结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然后把该淘汰的东西一定要淘汰干净。困难时期冷静定位,这个做起来是不容易,哪几个部门业绩最好,然后把资源往这些部门倾斜,该关的就真关,希望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观感,想清楚痛点在哪里。有痛点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想清楚怎么度过。南泥湾开荒,在这种形势下好好守住自己的几亩地,慢慢耕作。最后感谢大家对浙商的支持,今天只是一个交流的机会,我提些看法和思考。大家为什么要聚焦在一起?非政府的商业组织会越来越有发展,商业企业必须要有自律,必须要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以后要将自己拟定的行业规则推荐给政府。所以我希望浙商团结在一起的浙商总会,是一批有目标、有理想的浙商。四件事情请大家永远坚持:一、不行贿;二、不逃税;三、不欠薪;四、不侵权,这“四不”是我们的底线。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行业准则。感谢所有的会长和理事长的支持。最后我提个建议,趁这个机会,浙商多学习多思考多走出去,投资自己。我在2015年基本上没停下来,大家以为我在宣传什么,其实不是,我是在思考在学习,看全球的企业在做什么,可能并不一定会做成什么生意,但是对大家是有帮助的,一定要有世界观。未来的企业一定是有全球意识的,而且未来的企业一定是有担当的。谢谢大家!「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善缘街0号立场」中国经济形势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好转?
我的图书馆
中国经济形势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好转?
【转我在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写篇干货吧]我是偏乐观的。首先声明我承认中国有很多问题。但我个人是不太相信那种把中国的各种问题一罗列,就得出结论吃枣药丸之类结论的。这种论证太廉价。要说问题,三十年前和二十年前的问题更多。你要不巧看四十年前文革,那问题更大。但中国当时并没有因为更多的问题而完蛋,还是走过来了。风物长宜放眼量。看这个问题有很多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个我自己私人的一个角度。我在一家美国集成电路公司X。虽然不涉及什么机密但我还是隐去公司名字,当然行内人一看也明白。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说X在世界顶级之列应该没有争议。销售额X不是最大,Intel最大,X稳定在全球第三到第五左右。但X特点是产品线特别特别宽。宽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按完整产品型号来算:几万多,比排名第二到第十加起来的总和还多。从几千美金一片的专用处理器、中国花钱都买不到的禁运的高性能AD、到几分美金一片的小逻辑小运放芯片,X都有。正因为这样的特点,X产品应用的领域非常非常广泛。基本上只要带电的地方,都可能用上X的产品(只是说可能而不是一定,毕竟X的产品也面对很多竞争),甚至你眼前这个手机可能已经用上了。基站、服务器、手机、电脑、电视、医疗器械、汽车、高铁、高压输电、智能穿戴、点钞机、伺服、PLC、空调、机器人、工业控制、变频器、电影、照明、新能源、无人机、电梯、冰箱、洗衣机、音响、玩具、水电气表、甚至包括电动成人用品。。。。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应用,或多或少都能用上X的产品。我罗列的这些应用在中国能排进前几位的公司,肯定都是X的重点客户。行外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X就是这么样的公司。所以我自己观察一个东西:'X指数'--就是X在中国的总销售额。我觉得这个X指数能反应一定的问题,因为:1. 如前面所说,X的产品很全,可以覆盖非常非常多行业。2. 芯片是很多行业的源头或核心。很多制造业的产品都需要芯片,连运动鞋里都带芯片了。因此芯片是很多行业的指向标。很多行业要么直接是芯片的客户,要么被芯片客户所间接覆盖。通过芯片可以见微知著。3. X在中国的销售额规模已经很大。快速增长到今天已经每年两百亿人民币,这个规模我认为已经有统计代表性了。而且因为产品种类多,X在国内的客户数以万计,高度分散。4. 能用X产品的公司,或者说需要IC的公司,需要一定的研发能力。虽然不一定算高精尖科技,但在制造业里也脱离传统或低端了,不是钢筋水泥傻大黑粗,也不是衣服鞋子塑料盆。他们的产品可算中档工业品,少部分可算中高档工业品。他们的表现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5.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X的数据系统统计销售额,是把纯代工加工排除在外的。举个例子:富士康在中国生产苹果手机,里面用到X的芯片。在X的体系里这个业绩是算在美国而不是中国的。因此我这里说的X在中国的销售额,反映的是研发设计和生产都由本土客户产生的生意。行内话叫Local Demand Creation,本土需求。虽然富士康之类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一部分,但本土需求显然含金量更高。说了那么多,结论是什么呢?1. 结果是按年看05年至16年的每年,都刷新前面的记录,创造了历史最高。包括08年金融危机那两年。2. 12年还是13年,中国就成为X全球第二大市场了。超过日本,超过整个欧洲之和,台韩自然不在话下,整个印度大概还没有我们一个城市生意大。当然最大的还是美国(一家苹果就占了X全球生意的不小一块,也是最大的客户),但中美已经是一个等级。如果按照宽口径统计中国制造业,就是把上面第5条所排除的代工需求算进去,中国早就超过美国了。3. 这两年都说经济不太好,生意确实比以前难做些,但结果还是不难看--16年一季度X指数又创新高,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季度。现在2季度过去两个半月,这个季度刷新历史最高没有悬念。上半年增速还达到了近年少见的水平。所以,以我在X这么长时间观察中国制造业的理解,我觉得中国的经济远比很多人云亦云的要丰满,要复杂很多、多元很多。我们的制造业确实也扎扎实实的在进行转型。现在看耐克把工厂搬到东南亚就宣称中国药丸的人,大概活在10年前。很多国家,连X这个以触角长为特点的IC公司,甚至连个办事处都没有。但是X在中国,晶圆厂、封测厂、物流中心、做研发,更不要提市场、销售、技术支持。投资以百亿计。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觉得中国的产业在一点点往上爬,已经和普通国家拉开差距。产业、科技能不能往上爬,我觉得是国家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甚至是推动上层社会生态政治生态的因素。除了那些资源型国家(如沙特),所有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科技树、产业树上往上爬。老牌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就开始爬了,后起如韩国虽然时间晚但在直追。普通农业、低端制造业不可能使国家富裕,那些行业不可能有超额利润。只有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是不是制造业道理都一样)才能带来丰厚回报,这点对个人、对公司、对国家都是如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我看到的中国和loser国家有本质不同。============补充:很多人质疑这个角度的代表性。我觉得:全面代表当人代表不了。但数百亿规模、近百个季度的趋势、高度分散的下游应用和客户,总能反应点什么吧?更重要的:制造业是百业根基,尤其对中国这么大体量和这么丰富行业来说来说。芯片是根基的根基,也是很多其它行业的指向标。很多行业要么直接是芯片的客户,要么被芯片客户所间接覆盖。想知道现在中国制药企业怎么样?去看看那些卖光谱分析设备的客户买多少东西就知道了。想知道房地产怎么样?看看我们的芯片在电梯控制器客户里如何,看看空调客户业绩如何。想知道电影院线生意好不好,看做影院投影的买了多少数字微镜芯片--这个芯片拿过奥斯卡奖。想知道国内自主汽车怎么样?看几个国内车厂要的汽车级芯片多不多。想预测下互联网巨头的生意?看看数据中心专用的电源和温湿度传感芯片卖的如何。这几天大家看到消息说世界烟草销量跌了,你以为是因为反腐或控烟?那是因为电子烟...至于那些本来就是电子产品的行业,如手机电脑之类,更是不用说了。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国家下大力气要搞定集成电路芯片。====再补充:有人在问X在中国市场是不是在持续增长份额,如果X的份额显著快于全行业,那只能说明X好而不一定说明中国的问题。答案是,考虑到X放弃的一些领域,X在中国份额应该变化不大。=======补充:大家想看一些具体数据。本公司数据由于涉及到商业保密的原因,不太方便在这里放出来。今年我们公司会庆祝入华30周年,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关注PR文章。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其它角度直观数据。德勤(Deloitte)刚刚出了一份长篇报告,'Global Manufacturing Competiveness Index', 全球制造业竞争分析。下面是一些宏观数据。还是做个声明:德勤的报告很全面。我侧重挑的是“正能量”部分。这是因为讲问题的部分(如环境保护、专利、法律等)大家太耳熟能详了,已经成了网络声音的主流,甚至很多都是幸灾乐祸而已。中国制造业的全貌反而被这些偏见声音所掩盖。所以大家有必要看到不同的声音。我后面如果提供数据也会秉承这样的“偏见”,需要大家自己做综合的全面思考。下图是数百位跨国公司高管评选的整体制造业竞争力排名。今年中国排第一。(排名第一作为基数100)。由于美国在执行制造业回流策略,大家预期在2020年美国会夺回第一。下图是被称作“Powerhouse”国家的趋势,在这里可以理解成“原动力国家”。报告认为美德英日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制造业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在科学、技术和应用上的投入推动了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本世纪以来中国被认为是Powerhouse之一。中国现在全社会(企业、高校、研究所)的R&D投入已经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是中国能成为powerhouse的重要原因。同样,CEO们预测制造业会有回流美国的趋势。下图是过去10年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成长。中国的基数最大,增速也很快。下图是制造业人力成本比较。中国成长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很有优势。下图是德勤总结的未来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关键几条补充不出所料,2季度X指数刷新了1季度的记录,又创了历史新高,而且同比增速达到了最近较罕见的速度。问了一下友商,同类型的伙伴里(不一定规模和X一样大,但产品定位类似)今年的成长都不错。还有一家居然达到了30%。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形势经济社会转型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