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是一种内生型经济增长模式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英语翻译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在国内的某些大城市已初具规模和具有一定得影响力,但是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内涵、特点以及发展现状,然后根据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s a kind of new economic growth mode,the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China,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me big cities in China,and has already begun,but must influence of China'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still exist many deficienc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the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y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在国内的某些大城市已初具规模和具有一定得影响力,但是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内涵、特点以及发展现状,然后根据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扫描下载二维码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以其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成为新型现代服务业的“超级引擎”。如何在国家产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创产业经济价值,是当前面临的焦点与难点。
  为了更好地解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华网特别采访了以既有物业改造、运营管理而闻名的商用物业运营商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郁敏珺女士,借鉴上海锦和商业的创新理念,探讨文创产业为主题的现代生产服务业给产业转型带来的新思维、新机遇。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以其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成为新型现代服务业的“超级引擎”。如何在国家产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创产业经济价值,是当前面临的焦点与难点……[]
  郁敏珺表示,现在的新型城镇化,提供很多机会,主要是向创意产业转型发展。上海北京的轻工业体系是最早没落的,这个产业没落、转型、外移或者消失之后,固定资产留存在这里,继而产生了用没落的工业厂房改造创意产业的机会。与上海类似,存在大量大型制造业,城镇化,城市转型发展启动后,原有的产业变迁产生了历史机遇……[]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以其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成为新型现代服务业的主力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
  毫无疑问,以上海市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圈的经济转型、产业转型走在全国前列。而上海,无论是文创产业的经济总量还是发展规模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据了解,上海目前正式授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共有118家,这些园区呈现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品牌化建设初显成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等特点,涌现出一批集团化品牌打造的园区运营管理企业。
  日前,在越界创意园区举办的2014上海智慧园区发展高峰论坛上……[]
  事实上,产业转型与发展,一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领导。
  上海经信委副主任刘健表示,接下来上海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改造传统产业,集中建设一批“两化融合”创新服务产业园;其次不断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经济;第三不断培育新的产业,支持“四新”企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是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自北京、上海率先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其他城市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加快园区建设,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遍地开花。
  目前,我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各地根据其产业优势和发展需要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分类。
  据统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 2007年以后,园区建设步入快车道,2008年至2012年,共建成各类园区1122座,年均增速42.2%。同期,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也从2004年的3440亿元增加到亿元,8年增加了12560亿元,近两年更是呈井喷趋势。
  而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政策与城市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上海进入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转折期……[]
  事与此同时,一方面,对于城市文脉延续和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以及保持中心城区更具持续性的产业经济发展的关注快速升温,对此前以拆除重建和房地产开发为主要特征的老城区改造方式提出了质疑;而另一方面,现实中日益增多的老工业厂房出租转变用途,特别是一些创意改造再利用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郁敏珺告诉记者,国外的城市建设改造为主,通过新的市场定位来把原来老建筑……[]
  上海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最早的城市,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最迅速、总体实力最强、产业形态相对成熟的城市之一,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了上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高城市创新活力新的增长点。
  目前上海的文化创意园区产业领域涉及研发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时尚消费创意等几大类。2006年起,上海共认定4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截至目前授牌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已达87个,总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左右,入驻企业超过4000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累计吸引了近7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建设。
  资料显示,2006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纲领性文件。200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逆市上扬”,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为3413.55亿元,总增加值为1048.75亿元,比2007年增长18.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66%。
  对此,郁敏珺对记者表示,文创产业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政府提倡原有的粗放型经济模式下加快转型……[]
  据了解,锦和商业从2007年开始涉足文创产业园,起步较晚的他们却后来居上。截止目前,锦和商业旗下运营管理“越界”系列文化、创意为主要产业类型的商用物业已达18个,其运营管理服务也已走出上海,在杭州、南京、苏州等长三角最具活力、最有代表文化内涵的城市扎根发展。“越界创意园”、“越界o永嘉庭”、“越界o智造局”等已成为上海知名创意产业园区。作为锦和商业旗下的旗舰品牌,“越界”成为上海市首个园区运营管理服务的著名商标……[]
  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全球经济一体化让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发展的阵痛期。在国家政策支持引导下,面对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有的资源型产业因资源有限和技术落后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也有传统产业在面临挑战时调整战略而实现涅槃。
  在这一过程中,一批城市中心的商用物业因为时代变迁原有的产业功能正在发生转变,市场价值有待重新挖掘。如何让这些曾经“宝地”重焕光彩,延续城市文脉,存量资产的盘活之路成为重要课题。
  2013年5月,上海电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引入上海商用物业改造运营领域专业机构锦和商业操盘南翔智地重要组成部分,“越界o南翔智地”电信实业项目的改建运营管理。该项目一期规划总建筑面积达8.3万平方米,建成运营后将成为上海又一大规模的创意产业园区。
  资料显示,南翔智地企业园创建于2012年3月,园区总占地1.1平方公里,是沪上知名的企业总部基地。……[]
  存量资产面临盘活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重要话题,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全国非金融类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85.2万亿元(其中中央国企资产总额45.7万亿元,地方国企资产总额39.5万亿元),所有者权益29.9万亿元(其中中央国企所有者权益15.8万亿元,地方国企所有者权益14.1万亿元)。如何发挥资产效益最大化,同样在摸索和实践过程中的上述两家大型国企的经历或许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锦和商业的创意园区出租率之高在业内有目共睹,锦和商业总经理汤丹沁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表示,“锦和商业的成熟运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出租率平均在95%以上,一些原来满租状态的园区稍有松动就会被新租客定下来。也曾经有人对我们的数字产生质疑,我的态度是,欢迎去参观、调查。”
  事实上,据记者实地走访,也确实感受到了锦和商业园区的人气之兴旺。在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经济发展尚不是那么成熟的阶段,为什么锦和商业运营管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能够运营得如此成功?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锦和商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的多位商家,答案或许能由此揭晓。
  谈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这股力量的崛起,锦和商业董事长郁敏珺表示,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其实是迈不过经济发展的阶段门槛的。园区其实也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载体。
  越界创意园内的文化创意企业红邦品牌营销传播联合机构总经理李晓天表示,文化创意产业一定是跟经济发展的节奏相辅相成的,早期经济粗放型发展阶段时,人们只要投资,生产,就能挣钱,因为那个时代中国的产品是供不应求的时代……[]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做得好是吸引企业前往安营扎寨的重要权衡标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选址、设计风格、服务等方面对于租户决策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位于斜土路越界·X2创意空间的麟新网络运营副总韩华介绍道,“麟新网络定位是一家提供互联网营销解决方案的公司,我们希望我们的办公环境比较有艺术感与人文气息,而不是很商业化的那种。越界?X2创意空间设计感很强,又有人文艺术氛围……[]
  题记:2013年12月底,上海市著名商标评审落下帷幕,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营管理领域第一个著名商标应运而生,“越界”是怎样的一个著名商标,“越界”商标的成功之道在哪里,她的缔造者锦和商业是怎样的一家企业,她有哪些成功之道值得行业借鉴?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访了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汤丹沁,听他揭秘“越界”的成功之道。
  谈及“越界”的核心价值,汤丹沁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按其理解,“一个品牌如有价值,那也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就是品牌价值的所在。”这听起来似乎有着几分哲理性的拗口,不过仔细想来,道理显而易见。
跟常规的“产业园”比起来,锦和商业的思路与运营略有不同。一般企业在开发产业园的时候常选择圈地开发,体量大、物业新……[]
  据记者了解,在锦和商业目前已经签约的18个商用物业中,已成熟运营的共有12个,截止到2013年,年度出租率平均超过95%。如何实现这个在行业里近乎“满租”标准的数据?面对记者的提问,汤丹沁笑称其实并无秘诀可言。
“这个数据,我们自己也是挺满意地,跟行业比起来,我们始终还是走在前面的,但是你要说秘诀,我还真是不敢这么说。”……[]
  社会公民,一方之任。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能脱离企业的社会角色,但是其对于社会责任的贡献却可以多样化,锦和商业作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管理运营的先行者,又是如何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此,新华网特别请到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汤丹沁先生,双方就企业的社会公民责任做了一次理性而又深切的对话。
  新华网:锦和商业所处的是文化创意园区行业,行业属性决定了它怎样的社会责任定位?
  汤丹沁:锦和商业所在的这个园区行业本身就是为了尽社会责任,因为锦和“废物”再利用,力图变废为宝,将旧厂房重新包装再利用。
  新华网:针对旧厂房再利用原来的模式是怎样的?
  汤丹沁:放在十年前,旧厂房最通常的做法是拆除重建,开发新楼盘,虽然大拆大建会浪费资源,但经济效益好,能迅速回笼资金。……[]
  新华网:现在大家都在谈节能环保,锦和商业有什么先进做法能分享吗?
  汤丹沁:节能环保、节约能源,这是近两年,特别是新的园区我们很注重的一块。因为跟房地产比起来,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是个辛苦、薄利的行业。房地产把房子一拆一卖就赚大钱了,而产业园是赚租金差,利很薄。在同行当中,我们的成本控制能力是算比较强的。大概的盈利水平只有房地产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因为是个薄利行业……[]
  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和商业”)成立于2007年,是锦和投资集团专业面向城市既有物业改造、运营管理的旗舰企业。
  锦和商业致力于城市既有物业的改造、运营管理服务,通过对城市既有物业提供全价值链一站式服务,延续城市文脉,挖掘并提升城市商用物业价值,使资产得到稳定持续的增值,赢得了合作伙伴和社会各界的一片赞誉……[]
  锦和商业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商用物业策划定位、商用物业整体改造、商用物业招商运营、商用物业管理。
  商用物业策划定位
  凭借多年的商用物业运营管理经验,提供商用物业市场调研、物业价值分析、项目定位以及项目策划推广服务。
  商用物业整体改造
  通过对环境、市场、消费者、产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锦和商业不仅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运营模式,并打造出了其品牌核心竞争力,即:商用物业一站式全产业价值链整合运营能力。
  价值发现和市场拓展能力:
  通过对城市既有物业人文精神的发掘,发现既有建筑全新的市场价值;
  定位能力:
  契合城市既有物业本源文化及功能属性的定位能力……[]
  越界是锦和商业旗下系列文化创意办公园区服务品牌,2013年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凭借品牌影响力,已经带领锦和走进了南京和杭州。
  品牌以“越界”命名,借助对城市既有物业的保护性改造,打造简约、灵动、飘逸的园区风格,延续城市文脉,营造出商务、商业、创意三位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创造一个真正属于文化创意人群生活方式的、自由融合的平台,一个真正属于文化创意人群生活方式的拓展其精神与物质生活的世界。…[]直接手机输入网址
扫描二维码
公考小伙伴
gongkaoxhb
&步知网索引
行测技巧:细节判断题快速解题方法
来源:步知资讯 时间:09-07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细节判断题是片段阅读部分的的必考题型。有很多考生说片段阅读体很耗时间,做题效率不高,导致题目做不完。那么细节判断题有没有快速解题的方法呢?小编提醒大家,在做细节判断题是要善于找到易错选项,果发现了这样的易错选项,就可以优先定位或首先避开,赢得更多的时间。
  【例1】
  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模式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重要转变,是向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本是从GDP唯一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转变。它更关注人、尊重人、提升人,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和我国政府的服务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切口推动新形态的文化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转折点。
  依据文意,以下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方式
  B.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C.推动新形态的文化经济发展,必然带来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
  D.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存质量和政府的服务质量
  【解析】
  通过观察选项发现,C中有标志词&&&必然&,再运用常识可知,推动新形态的文化经济发展,并不一定就会带来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C选项极容易出错,我们从其入手对照原文,&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切口推动新形态的文化经济发展&&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转折点&可知,C选项错误,因此我们不用再看其他选项便可轻松选定答案。
  【例2】
  留学精英在国内形成的权威主义人格,在他们浸润于西方文化环境之后会有所改变,但他们作为成年人,其人格特征的改变是很难的。从权威主义人格到最终形成现代的民主人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中国人的整体上来看,需要几代人的进化。具体到一个留学精英,我们需要确认,他是处在怎样一个现代政治人格的形成阶段,他身上有多少权威主义人格特征,多少现代民主政治人格的因素。一个形成民主政治人格的人,无疑会认同和选择民主宪政的建国方案,即使他偶尔接受威权政治,也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但基本上属于权威主义人格的人,则会有两种情景:有的会选择民主宪政,但不会很彻底,容易动摇;大多数会选择各种威权政治方案。
  以下各项中,与以上文字说法相符的是:
  A.留学精英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会迅速转化成民主政治人格
  B.民主主义人格的人绝不会接受威权政治方案
  C.留学精英多属于权威主义人格
  D.权威主义人格的人只会选择各种威权政治方案
  【解析】
  纵观四个选项,可一眼就看到B项的&绝不会&与D项的&只会&,这样的表述极有可能出现错误,那么我们可先不看这两个选项,先看选项A,由&但他们作为成年人,其人格特征的改变是很难的。从权威主义人格到最终形成现代的民主人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知,A项错误。再看选项C,由第一句可知,C正确,故可确定答案,另外两个选项可不看,节省了做题时间。
文章关键词:&&
编辑:中政行测
关键词推荐
客服热线:(周一至周五: 8:30-18:00)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王国华专辑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发展趋势分析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发展趋势分析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产业集聚的方式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北京政府实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2006年起,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汇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著名企业家,细致引导、反复遴选,多方论证,截至2008年底陆续认定了21个北京市一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海淀区)、北京市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石景山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东城区)、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怀柔区)、北京市798艺术区(朝阳区)、北京市DRC(即设计资源协作Design Resource Cooperation)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西城区)、北京市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朝阳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通州区)和中关村软件园(海淀区);北京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朝阳区)、顺义国展产业园(顺义区)、琉璃厂历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宣武区)、清华科技园(海淀区)、惠通时代广场(朝阳区)、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朝阳区)、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崇文区)、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通州区)、北京欢乐谷生态文化园(朝阳区)、北京大红门服装服饰创意产业集聚区(丰台区)、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房山区)。](牛维麟 主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版)。
这些北京市一级的集聚区以及各个区县一级的集聚区,几乎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门类,各种类型的集聚区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根据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和北京市统计局的初步核算,200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逆市飘红,全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497.7亿元,占GDP比重为12.6%,现价增速达11.2%,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2%的目标。尤其是北京动漫网络游戏的产值,仅2009年一年就突破80亿元,占全国四分之一强;演出市场仅61家营业性演出场所票房收入就达9.3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8.8%;电影票房8.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2.8%;古玩与艺术品交易产值12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0%。根据2009年前三季度的统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九大领域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的产值位居前4名。而排名最末的文化艺术领域,2009年增速最快,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来源:京报网, 09:37:28)截至2010年1月,北京已有各类文化创意企业5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8000家[s1] 。 文化创意产业已吸纳就业超过百万人,高端人才更是加速聚集在北京。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是近年来北京市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亮点,也是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它的社会建设功能,因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聚合体,也是一个社会的窗口,它不仅仅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它是世界了解北京文化北京社会特色的一个重要窗口。
大量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实践证明,成功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不仅能够实践并呼唤新的社会组织结构,还能够连接社会的过去和未来。她能够将过去丰厚的文化遗产与未来充满创意的文化产业结合在一起,并把现实社会多元纷呈的文化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以个人创意产业化组织形态作为一种核心的产业结构与社会结构,这是一种远比一般城市和村镇生活更有创意资源的优良的结构,活力的关键就是上下左右的贯通,实现人和资源的默契配合……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不仅是新型技术应用的示范基地,也是管理模式的示范基地,同时还是培育新的消费者、并为消费者提供参与和体验机会的平台。因此,分析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趋势,将有利于透视北京社会建设的特征与走向。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发展现状
产业集聚既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与趋势,也是一种普遍被采用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聚集的最大特点就是整合某些产业的各种资源优势以达到资源共享,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为推进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曾经出现过全国各地都在建设各种类型的产业集聚区(也称之为“开发区”)“建设热潮”。尽管学术界对全国各地“一窝蜂”地建设开发区现象有许多的批评,但是,应当承认,开发区的建设热潮是我国学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的产物,是政府对经济发展所进行的制度创新的产物,是政策驱动型的经济发展组织形式。我国开发区建设发展历程证明了这种经济模式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第一,它以超常规的速度带动了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孵化出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第二,它培养了一大批现代企业家,转变了过去的企业经营理念;第三,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使得许多地域经济或流域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第四,开发区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制度变革的助推器和起飞平台……在某种程度上看,经济开发区是一种政策创新的“试验田”,也是一种促进经济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各项改革的工具。第五,各种形态的开发区建设(或工业园区的建设)为当地的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建设平台,使得许多地方长久形成的农耕文化生活形态与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向现代工业社会生活形态与生活方式转型,不仅提高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大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准,在一些发达区域开发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结构的改变。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有的称之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或“文化产业示范区”等)一般是指将众多的文化企业集中到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的一种产业发展平台,也是一种产业集群发展的经营模式(牛维麟主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版)。北京对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创设定义是:集聚一定数量的文化创意企业,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自主创意研发能力,具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区域。简言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指创造、生产或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规模级、开放式的文化经济功能区。(孔建华《文化经济的融合兴起于北京想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再研究》,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北京),2009年第2期,第93至97页。)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经济模式,尽管“它更多地依赖个体的创造性和小团队的合作,而不像一般加工业那样依赖规模效应。”(秋风:《开发区模式适合文化产业吗》《南方周末》2009年、5月、21日第 29版)但是,采用产业聚集的园区模式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观念与方法的创新。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乔o曼库就提出了创立“孵化器”概念,并在纽约成立了第一家类似于今天的创意园区的企业。美国政府就是运用创意园区的模式来拉动创意产业发展的。从1980年到2001年,美国的产业园区数量从12个迅速发展到900个以上(3)。当前我国普遍采取以“建设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创意园区”、“文化产业开发区”等等方式来拉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是吸纳、借鉴并创新这种“产业聚集”模式的一种管理创新。
北京市政府自2006年起,就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以人大立法形式确立了在北京建立“全国六大创意产业中心”(全国文艺演出中心;全国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全国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全国动漫和互联网游戏研发制作中心;全国文化会展中心;全国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首都之窗 www. )。2006年至2008年,北京市政府又先后确认了21个市一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建立的“六大中心”和“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及一大批新的文化创意领域新业态,极大地促进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不仅使得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根本性的良好改变,悠久而丰富的古都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新北京的形象受到世界的瞩目,而且催生了一大批新兴的文化产业集群的迅速诞生,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就业需求,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化创意新人……同时,也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人才和应用人才倍受青睐。
纵观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现状,我们发现它对北京的社会建设、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具有如下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建立在中国特有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之上的,过去我们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区分方面经常是由争论不休、纠缠不清,除了缺乏独立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培育之外,至少还存在着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缺失问题。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至少在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市场主体培育、文化产业经营资源集聚等方面,为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切实可行的独立运作空间。
北京市已确立的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提供了体制改革的样板和发展的基本路径。集聚区很快集聚了一大批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客观上卸掉了一部分阻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包袱,实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性制度变迁。尽管目前北京市的有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企业还不是真正的市场化的文化企业或产业集团,在实际运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官商两面、事企难分”的问题,毕竟他们都是在改制的过程中从传统的事业机构转型而来,但是,在集聚区这种独立的市场空间运作格局下,这些企业将会逐步转化为真正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参考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在2009年发布的《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转型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从现有的北京市政府认定的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趋势来看,这种整合资源、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发展某一区域的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集聚区模式是一条值得总结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也是实现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形态转型的一种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北京市的产业发展历程,明显地呈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特征:即由重视重工业产品制造向重视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转型;由重视网络、电子、生物等高科技产品制造向重视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创造转型。有专家分析,今天的北京正在出现“由科技中关村到文化中关村的历史转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符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正好契合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如何寻找低碳经济发展的之路、何如减轻日益严重的生存环境压力,这种发展模式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探索性路径。
第三,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北京市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运作模式和经营模式。
首先,在集聚区的形成模式方面,北京当前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大致分为四种形成模式:1.资源聚集自发形成模式。如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等。2.原有资源改造利用模式。例如798艺术区。3.依托原有资源提升模式。如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和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4.全新规划建设模式。北京市DRC(即设计资源协作Design Resource Cooperation)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
其次,在集聚区的产业内容确立和资源依托定位方面,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大致有五种资源依托发展模式:1、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产业集群。例如,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2、依托新兴创意内容为支撑的发展模式。例如,中国(怀柔)影视基地;3、依托创意人才聚集发展模式。例如,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清华科技园;4、依托优势环境和地理区位为支撑的发展模式。例如,顺义国展产业园;5、依托自然生态环境为支撑的发展模式。例如,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等等。
另外,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显示了其独特的探索成就,比如,注重发挥产业的拉动效应;发挥产业链的价值延伸作用;进行名人效应开发以产生综合附加值等等;例如,怀柔区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自日建设以来,至2009年11月底,该集聚区共有文化创意企业2319家,其中影视产业拥有企业67家,吸引了张纪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胡玫艺术创作中心等多家知名影视公司来怀落户。2007年共实现销售收入约21.5亿元,实现地方税收11782万元,占同期地方税收的5.9%,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及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集聚区创造了一批优秀产品,如:红日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我的母亲赵一曼》喜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故事片奖和第十二届“电影华表”优秀故事片提名奖。君龙古风影视公司拍摄的20集“三农”题材电视连续剧《长城脚下是我家》,以怀柔实景、真实人物创业经历、区域发展过程对提升怀柔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怀柔影视基地在利用名人资源效应方面有两种运作方式值得借鉴:一种是紧紧盯着名人来进行品牌运作,把名人吸引过来;另一种是不断的塑造名人,在这个地方产生名人效应,使得很多新秀蜂拥而至,产生极大的人气指数。我们许多文化园区如果能够把在世界范围内有名的大腕吸引过来,并且用独特的方式让他们爱上这个地方,这就可以把集聚区的品牌效益做足。实现“一个大腕带来一片天地”,“几个名牌带活一个领域”
第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提升北京首都形象确立“开放的北京国际大都市”品牌起到了巨大的助推器作用。
计划经济时代的北京在国际形象方面较多的是一个政治中心形象,而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形象日益丰富多彩,“开放的现代北京国际大都市”品牌形象在世界人民的眼前日益丰满。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建设,为这个品牌形象增色不少。以798艺术区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品牌的打造对于区域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的巨大影响。2003年以来,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对北京798进行了报道。一时间,以LOFT(仓库)式生活方式为主要标志的798在国内外声名鹊起。兼具LOFT和SOHO两大概念的798终被认定为中国“后现代主义艺术基地”、“民间艺术村”。有人认为,顺其自然发展下去,798很有可能成为像美国纽约SOHO那样的艺术核心区,即“艺术CBD”,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浓缩点。
开放的北京还表现在她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方面。例如,多种资本、多种所有制成分可以在北京的许多区域和谐共存。在北京还有许多没有被政府确立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一些民间文化园区,他们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并不逊色于有政府背景的文化产业园区。例如,北京酒厂国际艺术区、北京北岸1292文化创意园等等。北京酒厂国际艺术区是通过再利用来进行工业遗产保护的典型例子。他们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成功经验,如把钢铁厂被改造成露天博物馆、艺术表演场地、景观公园、迪厅和音乐厅等,这些经验为我们改造旧厂房、保护工业遗产、建设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供了很好的创意思路,也为开发的新北京形象建立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北京北岸1292文化创意园是北京锐创集团修建一个创意产业园。在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乡政府的邀请下,北京锐创集团通过1年半的时间论证,决定把这里打造为集创业、创作、创意、商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区。2009年5月,一个水泥构件厂厂区已被改造成为“北岸1292”三间房创意生活园。目前园区独立创作区六栋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北侧商业广场于6月底实现结构封顶,园区二期的华文国际传媒大厦A座、B座预计9月中旬结构封顶。北京锐创集团副总裁、锐创华文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吉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是指出,国内多数产业园的背景都是国企或政府,有财政支持。锐创集团是民营企业,需要走市场化道路。邹吉峰说:“我们面临的问题在于投资回报。多数创意产业园土地权归属当地政府,开发者可以低价拿到土地,再以税收形式回报政府。劣处是,只能通过出租房屋获取收益,无法通过售卖房屋产权来快速回笼资金。”他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满足未来将要进驻的创意人群的需要,结论是必须创新。北岸1292想了很多办法,例如向周边高等院校,以及CCTV东迁带来的年轻客户群,通过集中推广独立创作区长租回报而缓解资金压力。从去年底到现在,独立创作区“MINI STUDIO”全部823套已完成700余个人工作室或相关业户签约认租。邹吉峰认识到:“独立创作区的运营收益与4亿元投资额相比有很大差距,更多收益来自后期物业运营带来增值效益。”(参看沈静《民营企业探索文化创意产业新模式》,北京参考网日。)北京北岸1292文化创意园的建设为各种民间资本、国际资本进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显然,在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方面,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立起到了带头、示范、拉动以及窗口、辐射作用。作为目前中国最具活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不仅成为各城市或区域提升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拉动文化产业规模发展的重要措施,而且已经成为吸引外资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主要问题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我国产业领域里毕竟还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文化产业集聚区起点低、起步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集聚区的管理人才相对匮乏,集聚区的运行机制相对落后,尤其是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经营理念、服务水平、市场拓展、产业链构建、品牌打造、资本运作、盈利模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园区相比较,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基础比较薄弱,还存在总量水平不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缺乏骨干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人才短缺,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融资难问题突出,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产业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文化贸易逆差仍然较大,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等问题(,《中国文化报》记者白炜:“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召开,文化产业发展确定六大重点战略”)就北京市已确认的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许多尚未被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来,目前主要存在如下突出的问题:
一、市场化程度较低,创新能力以及管理与服务水平较差
从目前北京市政府认定的21个集聚区来看,政府主导和园区管理者期望得到政府优惠政策支持是它们共同的特点。许多集聚区还是按照行政化的“科层管理”模式运行,行政级别(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区县级)高低是他们身份区别的主要标记。这自然会导致产业园区创新能力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管理与服务水平较低、园区的经营定位不准等缺陷。一些园区管理者的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如何提升其管理水平与更新管理理念上,而在想方设法怎样最快速地获取政府的政策资源上。这必然必然产生许多产业集聚区经济效益不佳,品牌意识缺失,企业成长困难。
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它通过提供一系列新创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初创阶段或相对弱小的新创企业,使其能够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秋风:《开发区模式适合文化产业吗》《南方周末》2009年、5月、21日第 29)。而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更多的是政府意志的产物,秋风认为:“中国之形成世界上最多也最繁荣的开发区、产业园区经济,不只是经济逻辑的结果,更多是政府操控的产物。”……“可以断言:现在政府热衷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结果也未必能好到哪去。”(秋风:《开发区模式适合文化产业吗》《南方周末》2009年、5月、21日第 29版)……尽管秋风的观点有些偏颇,但是,对于依仗政府的政策力量依靠权力意志主观设立的一些产业园区,其持续发展能力的确不能乐观。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他的创新能力上,而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在于其品牌产品与经营模式的创造上。培养集聚区的竞争力主要是充分吸纳优秀企业、优秀人才和创造品牌产品。集聚区应当在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先进的盈利模式方面下工夫,而我们的许多集聚区却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如何争取政府的优惠政策上。政府对于产业集聚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似乎是我们过去对设立集聚区的一种惯用作法。表面看起来似乎可以鼓励各创意产业集聚区不断创新,尤其是鼓励它与其它经济开发区竞争,而实质上是一种权利主导而非创新能力主导的表现,其结果是让经营者围绕如何获取权利青睐而“创新”,并非围绕市场规律获取市场青睐而创新。政府对于不同层级的集聚区给予的是不同的政策和不同的经济补贴待遇,明显地造成各个集聚区之间的政策差异以及规则待遇差异,这必然会在开发区之间激发一种为争得某一优惠政策而进行非生产性、非市场性的竞争活动。这种非生产性的竞争往往是一种代价高昂的人为的竞争。而且,在那些以政策来改变要素成本和保持这种差别的开发区,其资源的利用往往是不合理的。就像当年沿海的某些开发区,由于主张局部进口免税,很快就出现了免税商品转售到内地,从而以所谓的政策优惠而获得巨额利润。这种政策法规所带来的收益,很快导致了资源从生产性的努力转向到人为的有利可图的行为方式上。因此,不同层级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政策待遇,绝对不会产生真正的创新,而只会人为的导致那种擅长追逐利益的官僚主义式的”创新”。
二、缺乏市场主体建设意识,行政权力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
政府主导产业集聚区的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使得产业园区的市场主体缺位。市场主体(MarketEntity)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和组织体。市场主体可以分为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以及消费者几个类别。任何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以在满足社会需要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参见中国大百科出版社:《管理百科,HR管理世界》第349页)。北京目前许多文化产业集聚区基本上是政府为主体,存在着市场主体缺位、市场主体不强、市场主体责任不清、市场主体效益低下、市场主体社会地位不高等等弊端。其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目前许多文化产业集聚区里有很多“转制”过来的所谓文化企业,其本质上还是所谓的“事业编制、企业管理”模式,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种种弊端在一些文化产业机构里依然严重存在;第二,在我国目前众多的文化产业集聚区里,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竞争力不强。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出现一家象索尼、好莱坞、迪斯尼、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贝塔斯曼、新闻集团那样的产业集团;第三,在一些文化产业集聚区里,许多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责任不清。目前的许多文化企业大多是政府的下属机构,少有或没有自主权,只不过是政府意图的忠实履行者,政府政策的严格执行者;第四,多数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效益低下,创造就业岗位甚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普遍效益低下、投资回报率普遍较弱。其根原因是没有按照市场化规律运作企业。我们目前投资的许多政府文化产业项目大多收益低下,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深刻分析了我们的奥运场馆建设的投资效益比( 陈志武:《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挑战》《经济观察报》日 ),结果是这种国有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就业的拉动是非常有限的。像奥运场馆建设,其总投资大约为4000亿元,奥运会之后,这4000亿投资大约创造了2000多少个就业机会,差不多是花了2亿元才创造一个就业机会。而重庆市的一家民营企业——富侨足疗公司,创业才几年时间就在全国开设了400多家连锁店,总共雇佣了4万多人。根据它的投资额算下来,每2万元钱的投资就能创造一个就业机会,要比奥运场馆的效率高得多。当然,有人会说奥运场馆属于国家公益投资,不能按照企业投资来估算它的投资效益。按照这种逻辑来分析,我们依靠投资拉动就业也就成为子虚乌有的幻想了;第五,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社会地位不高。目前许多集聚区里真正从事文化产业生产的主体依然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虽然在数量、资金量以及经营领域等方面占住主导地位,但是它们基本上事业性质的文化机构,还没有真正按照市场竞争机制来开展市场运作。而那些民营企业在享受企业贷款、项目审批、科研支持、土地及固定资产支持、政府投资补贴以及社会名望获取等等方面,远远不及国有事业单位。
集聚区的管委会本来是集聚区企业的服务机构,结果成为政府的代表,成为诸多社会资源的配置者与掌控者,众多的企业则是管委会的附属物,园区各级政府越俎代庖地包办一切,缺少市场自由竞争,其结果导致园区集聚力不够,吸引力不强,不能最广泛地调动园区多数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经营管理理念与赢利模式落后
我们许多文化产业集聚区还是习惯于以行政命令方式来管理创意园区,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本来,文化产业集聚区的设立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设立标准与设立程序,北京市政府就颁布过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条件与认证程序,认定条件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要符合七个条件:一要有科学的规划,二要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定位,三要有相当的产业规模,四要有先进的产业形态,五要有合理规范的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六要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七要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认定程序是:认定标准公开,实施自主申报、专业评审、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审定(陈志武:《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挑战》《经济观察报》日 )。但是,北京有些地区设立文化产业集聚区并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和集聚区设立标准来建设,有些甚至是某些领导的“政绩工程”的产物,有些文化产业集聚区的设立实际上是“移花接木”、“挂羊头卖狗肉”,假借发展文化产业之名,大搞“圈地运动”、“大建房地产项目”……这些集聚区设立之后自然问题多多。其实,上述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还是经营理念与赢利模式落后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许多园区的市场定位不明晰,产品不具备品牌影响力,产业链意识缺失,赢利模式比较模糊……这经营理念与赢利模式落后的集聚区其市场竞争力自然不强,其发展前景当然不容乐观。
四、只注重园区的硬件建设而忽略园区的软件建设
有学者指出,当前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个问题就是重视园区经济功能的建设,忽视园区社会文化功能的建设;第二点重视实体建设,忽视其无形网络的建设;第三个问题是重视主导产业的发展,忽视产业链的构建;第四个就是重视硬环境建设,忽视其文化氛围的建设。”(张梅青:《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来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网)概括来说,就是只注重聚集区的硬件建设而忽略甚至不太知晓如何进行集聚区的软件建设。
应当承认,产业集聚区内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建设往往比较容易完成,例如房屋、道路、电力、供水、绿化网络、电子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而软件建设则主要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得到”的非物质的理念与制度系统。包括集聚区创立的基本理念、价值观以及经营方向、经营文化、经营道德、经营作风、经营模式等。它们是聚集区成功运作的灵魂所在,是文化产业集聚区赖以生存的原动力。硬件建设应当是在软件支撑或指导下建设的,集聚区的硬件环境建设如果没有先进的软件理论支撑,其特色风格或文化氛围往往难以显现。
国外成功的集聚区主要在于他们的创造了一套独特的软件系统,形成了一整套卓越的管理文化。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中心以及洪福研究所的欧文研究认为:美国高科技园区(硅谷)成功的要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是比较完备和有利的游戏规则;第二是制度创新;第三是员工的高素质和高流动性;第四是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一种气氛;第五是开放的经营环境;第六是与研究型的高校密切结合;第七是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品质;第八是专业化的商业基础设施……这些成功要素中绝大多数属于软件要素,它们对于我国建设现代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集聚区无疑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五、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品牌意识缺乏
文化创意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产业。说到底,文化产业是一个在个人独特创意推动下而诞生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不断涌现创意人才的产业。文化产业的本质是创意价值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一小部分特殊专业人才的涌现、通过知识产权等新的政策保护与扶植、创造出全新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使得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创意进程的扩散,这个创意进程的扩散价值在于促使、引领或鼓励普通大众积极参与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并使得人类新知识的不断增长、人类新需求的不断满足。(王国华:文化产业振兴渴求创意人才 《中国教育报》)
显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而我们许多聚集区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乏对知识价值的基本认知。许多产品被随意仿制、许多商标被随意克隆、许多创新型的经营模式被无偿模仿。“创意”在社会生活与生产管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具有优秀的产业价值的创意往往被看成为一个随时可以想到的“新点子”而已。在一些集聚区领导看来,一份具有创意特点的商业计划书或者一个战略策划报告的价值,往往不如一份能够申请银行贷款公文报告有价值。许多集聚区的决策者愿意花大价钱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往往不屑于对具有“战略咨询”、“经营诊断”、“财务分析”、“品牌评估”“市场拓展”等能力的新型人才的引入。许多集聚区常常在前期的厂房、办公大楼等硬件建设方面花大价钱,而不愿意为聚集区的战略规划、产业规划、市场规划等软件建设花钱……本该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里最具价值、最具竞争力、最具引导性的各种咨询企业以及他们的各种创意报告、创意设计、创意策划等,往往成为集聚区最不挣钱的机构和最不挣钱的产品。
在发达国家的集聚区里,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创意价值是聚集区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前提,也是他们集聚区赢取国外同行业者信任、吸引企业、人才的进驻园区、投资园区的关键要素。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国民才会踊跃为获取知识而勤奋学习,而不是为获取虚名去造假、去钻营……
发达国家的创意集聚区还有一个基本经验值的我们学习:在全球的经济竞争中,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已经不是竞争的核心要素,只有品牌才是企业获利之道。品牌的背后是文化,而文化的创造者和承载着是优秀的创意人才。只有独特的创意设计才能创造特色品牌,“发达国家的创意设计发展史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创意设计在经济运行中的价值就开始被关注。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上时,创意设计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因素之一。当社会进入以创新领导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发展阶段时,创意设计就会成为先导产业,成为创新资源、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洛 佳:《芬兰:工业设计引领创新》《经济日报》)北京的许多集聚区目前还处在产品生产与产品加工时期,尚未进入产品创造与品牌引领时期。而创意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因素。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品牌建设与品牌竞争成为一股潮流,谁拥有品牌谁就拥有市场。品牌意识的缺失就是人才意思的缺失。
六、管理人才匮乏,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园区建设等原创性理论研究滞后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一种综合性、交叉性、混合性较强的新的产业平台,也是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它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管理,也有别于行政管理,它既是一个产业集群,又是一个企业集群,有时候它还是一个巨大的企业孵化器。它不仅涉及到企业管理、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领域,还涉及到广告、传媒、咨询、会展、设计、网络等新兴产业的管理。因而要求集聚区的管理者往往都是复合型人才,既要具备扎实的政策法规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既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逻辑能力、发散式的思维能力和规范的组织能力。
在国外很多集聚区的管理者都是全社会广泛招聘的,要求管理者不仅仅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往往都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他们了解市场动向、熟悉文化创意产业、知晓国际惯例、富有企业运作经验,他们很多管理者都受到过集聚区管理的专业训练。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建立集聚区等新兴行业的管理人才培训体系,同时鼓励全社会创立基于新兴行业专门人才培养的专业培训机构。
而北京当前的许多集聚区管理者大多是从政府行政不部门抽调进来的,大都没有接受过聚集区管理的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集聚区管理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我们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体系里尚未设立诸如集聚区等新兴产业管理相关专业,因而也就缺乏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训练,这是我们集聚区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不改革目前的教育体制,不尽早适应国际产业集聚区竞争的现实,我国的集聚区管理人才培养将会成为制约我国创意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
尤其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理论研究方面,我们的理论创新方面严重缺乏原创理论,在理论体系构建方面存在严重滞后的现象。从集聚区的实际运作层面的理论建设来分析,我们缺少对各区域文化产业园区实际运作得失的评估机制(投入、产出、人才、资本、效率、园区空置率、可持续发展等);对整个产业没有建立规范、统一、权威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库(如文化产业占GDP的比例。有人指出,全国创意产业没有核心的统计指标,没有行业协会,没有全国区域的协调,只是将指标下放到市里,会带来结构性的过剩,带来部分园区空置率的上升。(《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困惑与困扰》,搜房网日。)
在纯理论研究层面,我们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运营模式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对于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未来趋势的理论研究比较欠缺。
特别是对于文化产业集聚区与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及其与经济、知识和社会资本的积累关系的理论研究重视不够。我们应当承认,现在有关文化产业的理论主要来自西方。我们中国人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理论研究乃至对整个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都很薄弱。这一历史性的思想任务,有待学界、政界和商界共同努力来解决。(张三夕:在第七届北京大学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的发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20:20)
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健康发展的对策
要克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我们提出如下对策性建议:
第一,集聚区的决策者应当要牢固树立市场本位、市场主体本位意思。用制度来保障创意者的尊严和权利,用制度来激励无数大学生踊跃创业。尽管集聚区发展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集聚区决策者本身,还取决于政府与社会等对方面的支持与理解,但是,集聚区的决策者与经营者是其成败的最关键要素。政府应当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来创立集聚区,在产品创意与生产制造过程中彻底摒弃把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的倾向,转变过去长期实行的政府主导一切的经济体制。我们应当反思,为什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而我们的高品质文化内容的产品却如此贫乏?为什么我国公民终端文化产品消费能力日渐强大,而我们的文化产品原创生产能力缺那么薄弱?我们一方面生产着那么多卖不出去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我们又大量进口国外的文化产品,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建立文化产业市场意思和市场主体本位意识。实践证明,只有以文化产业市场为本位,让市场来配置资源,我们的文化产业才能真正振兴,我们才不会生产出那么多的卖不出去的产品!
第二,要彻底改变过去政府包办文化创意集聚区的现象。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是资金的问题,更多是产业发展理念和产业主体竞争力的培育问题。有专家对当前地方政府一窝蜂地争取国家文化产业资金资助的现象提出疑问:“当国家真的动用巨大财力与人力来支持与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各地政府又拿着待批的各种项目,排着队到有关部委攻关,将文化项目变成批文,将批文变成当地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发展要走“小政府、大社会”的道路,政府要退出市场主体本位的角色,政府的专项基金应当着重在产业规划、人才培养以及先进产业观念传播方面。
第三,在集聚区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吸引文化大腕、文化大师、文化研究者和文化爱好者参与集聚区的文化产业经营,尤其是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吸引、鼓励那些具有人文情怀的文化专家要投身文化产业运作,改革高等学校的专门人才不出象牙之塔的局面;改变当前文化人不从事文化经营的局面。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不能仅仅看着是一群企业老板的集聚,它同时也是各种社会资源的集聚,还是某种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集聚,它在一定程度上实践并且互换着新的社会组织结构,连接着过去和未来……这是一种远比一般城市和村镇生活更有创意资源的优良的结构,活力的关键就是上下左右的贯通,也就是人和资源的默契配合。
历史经验证明,大凡文化艺术发达的时期,都是大量的优秀文化人投身文化艺术实践的时期。元杂剧的千古不朽,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像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真正的大文化人、大学者等投身于杂剧的创作、表演、推广、普及的过程之中……为什么人们常常戏称“现在许多文化公司从业者没文化”。为什么许多文化大家没有投身文化产业实践?根本原因是由于他们投身文化产业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不能享有他们呆在文化事业机构里没有市场竞争而又能享受种种利益。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我们传统的激励机制,引导文化大腕大家投身文化产业实践。我们无法指望一个缺乏文化大家参与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能够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彻底打破那些完全应当进入市场竞争机构(例如各种艺术院团等)的政府供养制。改革各种政府变相垄断的学会、协会、基金会,让他们真正成为NGO(非政府组织),在经营机构与非经营机构关系处理上,应当厘清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公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按照市场化的规律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它既不是社会福利机构,更不是社会公益机构。他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社会服务的企业。这种服务是有偿的,也是要承担市场风险的。现在很多学会、协会、研究机构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争抢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项目资源,但是他们又不像文化公司那样承担文化场市场风险,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文化产业市场秩序,而且将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公正;
第五,要按照全球经济竞争规律创立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借鉴国际成功的园区建设经验,在经营理念、产业定位、盈利模式、品牌打造、形象传播等方面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在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引导与政策驱动关系上大胆创新,使之真正成为一个示范性强、就业拉动巨大、经济效益显著的模范园区。实践证明,成功的集聚区不仅要有较为先进而完备的硬件设施,更要具备某个产业领域的独到经营理念、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宽容的多元文化环境和优雅的人文景观;成功的集聚区往往是独特的经营模式、良好的产业链构建与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现代传播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成功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不仅要建设良好的生产系统,一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高品质生活系统。要吸引高知识、高科技、高收入人群,其前提不仅仅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建立宽松的社区文化环境与优惠的商业、税收体制,还要真正建设一系列完善的、高品质的、配套的现代生活系统,尤其是要建设优秀的公共娱乐休闲等“公共设施”。因为现代文化园区的特征之一就是要创造出大量的不可交换的、神圣的“公共物品”(包括公园、广场、戏院、博物馆、学校、医院等),它们是奠定现代文化园区自身基础的要素之一,也是用以维持现代文化园区优秀人才高品质生活的关键要素。这些高品质的服务、完善的现代生活设施以及大量的不可交换的“公共物品”建设,也是产业集聚区持续与和谐发展的凝聚力之一(王国华:《城市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城市化》2008、1)。
第六,政府与行业管理部门应当切实为集聚区打破行业壁垒,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广泛吸收社会各界资源支持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在集聚区建设模式上,应当形成多元并存的市场格局。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加大政府投入和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完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为规划实施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近30年来的开放历程证明,凡是改革了以单一的公有制为主体的、以市场主体为核心的行业都是发展迅猛的行业,而强调保持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的行业,往往都在艰难的跋涉之中。
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创新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总结集聚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地探索集聚区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将是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今后一段时间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据媒体报道,2010年,北京在实施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与功能提升战略方面将出台一系列新的举措,如继续制定和投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引导发挥集体创造力的文化经济政策,设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产权交易所,建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加快推动中国动漫游戏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国星光影视节目制作基地、国家出版创意产业园区等的建设,促进798艺术区等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向功能区的转型升级,办好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交易博览会等一批国家级重点文化会展,精心打造颐和园水上公园、“印象长城”等一批大型骨干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成立新兴文化创意行业协会等。2010年年底前再认定9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届时,北京市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将达到30个。可以预期,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市场前景。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删除。】转载请注明:元浦说文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