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税采购和含税和不含税的区别采购有什么区别? 比如我从A公司100未税购进货物,加工后以234含税和不含税的区别价卖出,我应交

supplierchannel“营改增”后,产品将如何定价?到底含税还是不含税?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王冬生 人气: 发布时间:
摘要:5月1日后,全行业实行增值税模式,营业税彻底退出舞台,辣么一直在合作的业务怎么谈价格呢?涨价不?合同条款怎么修改?下面看看专家怎么说! 营业税和增值税与价格的关系不同,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价内税和价外税,绝不是文字游戏,而是直接影...
本文章更多内容:1 -
5月1日后,全行业实行增值税模式,营业税彻底退出舞台,辣么一直在合作的业务怎么谈价格呢?涨价不?合同条款怎么修改?下面看看专家怎么说!
营业税和增值税与价格的关系不同,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价内税和价外税,绝不是文字游戏,而是直接影响收入和成本。因此,在营改增之后,试点纳税人面临如何定价的问题,无论是销售还是采购,都存在一个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的问题。在销售时,应争取营改增之前的价格是不含税价,在采购时,应争取营改增之前的价格是含税价。这样有助于在收入不减少的同时,降低自己的成本。
一、营改增可能的减收效应
营业税是价内税,服务价格中,包含着应该缴纳的营业税。比如营改增之前,A公司是营业税纳税人,服务收入是106万元,开具收入是106万元的营业税发票。增值税是价外税,价格中不含税,如果营改增后,A公司向采购方收取的全部金额还是106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6%,则A公司无论是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收入不再是106万元,而是100万元,另外的6万元是自己的销项税。营改增可能造成的减收效应,就使营改增后如何定价,成为试点纳税人一个现实的问题。
二、销售定价:争取不含税价
为保证收入不减少,A公司可以根据不同的采购方,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如果购买方是可以抵扣进项税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则A公司可以争取将营改增之前的106万元作为不含税价,另外向采购方收取6%的销项税,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采购方成本的情况下,保证自己的收入不减少。
营改增之前,A公司的收入是106万元,采购方的成本是106万元。营改增之后,A公司将106万元作为不含税价,向购买方另外收取6%,即6.36万元的销项税,A公司向采购方开具价款106万元,税款6.36万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尽管含税价由106万元增加到112.36万元,采购方多支付6.36万元,但是由于6.36万元可以抵扣,其采购服务的成本还是106万元,A公司的收入也还是106万元。由于没有增加采购方的成本,争取将106万元作为不含税价,另外收取6%增值税,在道理上讲得通,也是可行的。
当然,如果购买方是不能抵扣进项税的小规模纳税人或者营业税纳税人,在106万之外,另行收取6%,尽管没有增加自己的收入,但是将增加采购方的成本,难度会大一些。
三、采购定价:争取含税价
试点纳税人在营改增以后,在采购时,应尽量争取让供应商,在原价格的基础上,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以降低自己的采购成本。
比如A公司在营改增之前,向供应商采购服务,价格是106万元,供应商给A公司开具营业税发票,A公司的采购成本是106万元。如果供应商在营改增之后,也适用6%的增值税税率,则A公司应争取营改增之前的采购价格是含税价,请供应商开具价款是100万,税款是6万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6万元的增值税可以抵扣,A公司就可以将采购成本由106万元降低到100万元。
总之,试点纳税人应充分认识营改增对定价策略的影响,通过恰当的定价策略,争取自己的收入不受影响,成本尽量降低。
作者:王冬生:经济学博士、中税网税务师事务所总裁
与&营改增&相关的17个内控问题
与营改增相关或擦边相关的内控要素有:
内部环境。营改增这件事情一出来,企业有没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职责分明地做出各种安排,设计流程和临时方法制度,调动企业所有相关人员,汲取新知识并将其贯彻到销售、采购、会计核算、计税缴税等业务细节中去。
风险评估。营改增的关键环节上,如果内控不好,未能充分辨认执行新税后的违规和错缴风险,事后弥补的机会和难度是不堪想象的。这种风险包括从地税换到国税人际关系不熟、沟通不畅的风险。
控制活动。税款计缴和会计核算方面,增值税的算法和营业税显然不同,均需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这里可能需要增加新的关键控制点。
信息与沟通。营改增需要企业收集大量税局发布的外部信息,并传递给内部人员,然后收集内部信息,辨别分析整理以供管理之用。
内部监督。虽然未必都进行营改增专项内部审计,却可以在写内控自评估报告时,重点提及营改增这段内容。
下面来说具体控制点和控制措施。假定公司很大,业务也多样,内控的事情也是很重视的。
一、获取足够信息,判断营改增是否影响到自己公司
公司应有税务管理岗,设立在财务部也好,单有税务部也好,或者外聘的税务律师也好,反正就是必须经常勤快收集从税总到主管税所的各种规定,第一时间判断对自己的影响。
如果在营改增试点范围内,那么就要列出自家所有销售业务,核对规定,看是否属于要改增的那些。这个工作是细致的,且不是拉清单的粗活,有些业务需要细致分析,且需要找税局沟通。业务核对完了,如果真的没有需要改增的,那么控制措施到此结束。如果有需要改增的,那么进行下一步。
本文章更多内容: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税和不含税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