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统筹何时全国统筹?

当前位置: &
养老保险何时全国统筹?人社部回应四大民生热点
扫描到手机
02:40:34 & & &
(原标题:何时全国统筹?人社部回应四大民生热点)中新网北京11月2日电人社部1日召开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回应了最低工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就业形势、农民工工资等一系列民生热点问题:截至10月底,全国共有1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准备明年迈出第一步;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点;将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17地区发布2017年最低工资标准。17个地区已经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截至10月底,全国共有1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10.4%。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的23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的22元。记者注意到,今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数量较去年大幅增加。数据显示,2016年只有9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此外,人社部还透露,19个地区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在8%左右。14个省份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明年迈出第一步对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进展,卢爱红透露,就目前情况看,全国各地已经基本实现了省级统筹,为全国统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卢爱红说,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加快研究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准备明年迈出第一步,先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之间由于人口结构特别是人口的流动导致的抚养比差异过大带来的养老保险负担,调剂余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发挥养老保险互助共济作用,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1-9月,五项基金总收入为4.7万亿元,同比增长37.7%,总支出为4.02万亿元,同比增长34%。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稳步开展,北京、安徽等9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4300亿元,其中1800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不宜久拖不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教授,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美国证券市场及养老金投资。董登新最新文章
  【财新网】(专栏作家 董登新)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民参保、全国统筹是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大方向,其中,“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是行动纲领、行动指南,这是一张时间表,也是一个重大政策信号: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已是刻不容缓、时不我待,这是党中央文件首次采用“尽快”二字来强调并要求加速这一改革进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不能总是纸上谈兵、犹豫不定、久拖不决。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国际惯例,是社保“互助共济”精神的内在要求。严格地讲,基本养老保险是一项中央立法,是一项全国性的制度,中央政府既是决策者,也是发起人,更是终极责任人,而地方政府只是代办者、承办者、执行者,没有社会养老保险立法权。
  养老保险虽然不是商业保险,但在基本原理上它也要遵从“大数法则”及精算原理要求,科学地确定适度的缴费率与给付替代率,而且制度覆盖面越广、统筹层次越高,则互助共济功能及“资金池”规模效应就越能得到广泛而有效地发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现实意义与急迫性正在于如此。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不只是简单地由中央统一收费、统一发放养老金,更重要的是必须构建一套维系基本养老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广覆盖、保基本”的制度体系,确保全国统筹后制度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要有配套政策和措施同步实施。我认为,至少要有以下五个标志性的配套改革工程同步推出: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中央政府统收统支
  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是指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给付、投资管理及收支平衡必须由中央政府直接负责、亲手操作,地方政府不得触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唯有如此,才能构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大资金池”,才能真正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范围内的无障碍集中使用,并在最大范围内充分发挥“互助共济”的社保功能,而不再由地方政府“分而治之”、各自为阵,这样既可以避免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在地区之间出现苦乐不均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减少制度的漏损与内耗,从而形成规模管理、集约化管理的制度效应。
  (二)基本养老保险雇主费率从20%降至12%
  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必须构建“负担适度”的缴费机制。缴费水平越高,则给付水平要求也越高,中央补贴与互助共济的压力就越大。适度降低缴费水平,就可以相应降低给付替代率,这不仅可以体现“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保精神,而且更可以为第二支柱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腾出制度空间。此外,确定适度的缴费水平,也是提高参保率、确保制度可持续的关键步骤。
  现行基本养老保险要求雇主缴费20%,如此高的缴费负担,它还哪有精力或财力来构建雇主费率高达1/12的企业年金?因此,建议将基本养老保险雇主费率“一刀切”,统一降至12%,雇员费率8%不变,如此一来,雇主雇员合计缴费为20%,正好与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率相等,这是制度的公平,也是适度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给付替代率、做大做强第二支柱养老金的客观要求。
  (三)将三金合并为强制公积金,瞬间做大第二支柱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也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整合的大好时机。一直以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以高达28%的缴费率、66%以上的给付替代率,在三支柱中“一支独大”,它既增大企业缴费负担,又封杀了企业年金发展的制度空间。
  因此,在基本养老保险雇主费率从20%降至12%后,我们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三金合一”,并更名为“强制公积金”,简称“强积金”,这既是制度的简化,更是制度的整合。强积金是准强制性的,雇主必须为其雇员建立强积金帐户,并且雇主缴费不得低于8%,雇员缴费固定为8%。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所有雇主为其雇员建立强积金账户,这不但不会增加企业负担,而且还会降低企业总缴费水平,这是一举多得的大变革。
  强积金的功能将彻底取代住房公积金及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与美国401(k)相同,雇员既可从自己的强积金账户获得房贷,又可以充分发挥强积金“补充养老”的主体作用,从而“瞬间”做大我国第二支柱养老金的块头和体量。
  (四)基本养老保险给付替代率先从66%降至55%
  将基本养老保险雇主费率从20%降至12%后,再强制要求雇主为其雇员建立普遍性的“强积金账户”,其雇主费率不低于8%,这一减一加并未增加企业总费率,却凭空多出了一个“第二支柱”补充养老金,这是制度的变革与整合,也是企业减负、基本养老保险减压的双赢之策。
  也就是说,即便将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给付替代率从66%降至55%,但建立了强制、普遍的“强积金”(第二支柱)制度,可以为基本养老保险给付替代率的下调提供抵补或对冲作用。如果再加上家庭储蓄及中国版IRA制度(第三支柱),那么,中国养老保障多支柱、多层次体系也就构建成形,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社保梦”。
  (五)将男女劳工法定退休年龄统一至60岁
  “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是基本养老保险的内在要求。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精算,既要考虑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更要兼顾代内负担均衡与代际负担均衡。
  上一代人退休越早(比方,女工50岁退休),则不仅代内缴费负担加重,而且下一代人的缴费负担会更重。通俗地讲,爸妈退休越早,儿女负担越重。基本养老保险就是如此。
  当欧美各国退休年龄都已站上65岁之上,当“新农保”已经明确规定我国农民领取养老金的退休年龄统一为男女60岁时,而我国城镇女工人的退休年龄却仍停留在1951年颁布的标准,女工5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男性60岁退休,这既是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男女用工制度的歧视与不平等,同时,它也极大地增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及财政补贴的负担。
  将全国男女法定退休年龄统一为60岁,既符合世界趋势,也有利于顺利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充分体现社保“底线保障”、“保基本”的制度精神。
  事实上,尽管美国男女退休年龄都是66岁,而且2027年将延长至67岁,但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却仍有超过20%的老年人在退休后选择继续工作。美国科学实验证明:老年人退休后坚持适度工作,或做志愿者,与退休在家保姆的人相比,至少可以延长10岁寿命。
  作者为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许金玲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养老保险何时全国统筹?人社部回应四大民生热点
00:15:57&&&
中新网北京11月2日电(记者 李金磊)人社部1日召开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回应了最低工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就业形势、工资等一系列民生热点问题:截至10月底,全国共有1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准备明年迈出第一步;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点;将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17地区发布2017年最低工资标准。17个地区已经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截至10月底,全国共有1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10.4%。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的23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的22元。记者注意到,今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数量较去年大幅增加。数据显示,2016年只有9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此外,人社部还透露,19个地区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在8%左右。14个省份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社保卡。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明年迈出第一步对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进展,卢爱红透露,就目前情况看,全国各地已经基本实现了省级统筹,为全国统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卢爱红说,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加快研究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准备明年迈出第一步,先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之间由于人口结构特别是人口的流动导致的抚养比差异过大带来的养老保险负担,调剂余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发挥养老保险互助共济作用,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1-9月,五项基金总收入为4.7万亿元,同比增长37.7%,总支出为4.02万亿元,同比增长34%。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稳步开展,北京、安徽等9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4300亿元,其中1800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资料图:招聘会现场。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金融危机来最低点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人社部数据显示,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同比增加30万人,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为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点。“今年前三季度的形势还是很好的,跟我国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也是同步的。”卢爱红说,但是也要看到,就业工作长期以来都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大国,总量压力长期不减,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对于下一步工作安排,卢爱红指出,一是推动就业政策落地见效。二是全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组织专项服务活动,集中促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稳妥有序推进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组织开展就业扶贫日活动,统筹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就业。三是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资料图:刚刚领到工资的农民工们。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将被列入黑名单临近年底,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备受关注。对此,卢爱红表示,最近人社部发布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将发挥很大的作用。据介绍,该办法明确了全国统一的列入黑名单的标准和情形,包括克扣、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数额达到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还规定用人单位在被列入黑名单后,将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先评优等方面受到限制。卢爱红表示,下一步,人社部还将继续加强办法的宣传解读工作,指导地方认真组织实施。同时,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出台联合惩戒措施的文件,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完)褚福灵:为什么要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
来源:人民网
  基本养老保险是政府主导的、防范与化解职工养老风险的制度安排。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全国范围内统一制度规定、统一调度使用基金、统一经办管理、统一信息系统为主线,实现全国基本养老保险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全国统筹、基本养老保险技术全国统筹等层面。其核心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规范统一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范围内统筹使用。分析认为,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具有必要性、必然性、逻辑性、紧迫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之所以要进行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就是要解决因统筹层次低带来的制度不够规范统一、各地的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基金规模效应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够顺畅等突出问题。解决以上问题,是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的直接目标。  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地方统筹的背景下,存在地方制度各行其是的问题。调查表明,各地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缴费费率、待遇计发办法等方面有很多不同,制度碎片化现象严重,难以实现各地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基础工作,就是要统一规范各地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  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地方统筹的背景下,存在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和基金使用效率低下问题。一些地区基金结存过多,缴费费率下调,征缴力度放缓,养老待遇随意增加;另一些地区基金缺口较大,难以自求平衡,在高费率的情况下,每年仍然需要中央政府大量的转移支付。如果这种状况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基本养老金的两极化现象。一方面一些地区基金大量结存沉淀,这不但可能导致懈怠征缴,随意降低费率和提高待遇,而且凭一个地区的力量也难以管好用好基金;另方面一些地区基金严重不足,不但征缴费率居高不下,增大了当地企业成本,而且需要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大量补贴,进而出现严重的苦乐不均,违背了基金互助共济的保险规律,降低了基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范围的统筹使用,提高基金使用的规模效应,是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地方统筹背景下,存在基金存储分散、规模小和贬值问题。2009年底各省均出台了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截至到2010年底有25个省通过了省级统筹验收。尽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核算,但结存基金受托存储在市(地)县一级,形成了1000多个小规模基金,缺少保值增值机制和手段,贬值严重。根据统计,年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平均利息率分别为1.79%和2.16%,低于一年期存款利息率水平。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利于提高基金规模,更好地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地方统筹的背景下,仍然存在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畅问题。尽管已经出台了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但由于各地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业务规程不规范,数据不标准,信息网络不健全等,转移接续仍然面临较大困难。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全国统筹,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养老保险基金,从而简化转移手续,方便转移接续工作的开展。因此,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是解决基本养老保险权益全国衔接的关键环节。  养老保险基金结存金额占到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结存金额的60%以上,是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保障项目,在整个社会保险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搞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够规范统一、各地的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基金规模效应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够顺畅等突出问题,进行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具有必要性。  2、必然性――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内在必然性。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应当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生产关系应当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农业领域由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再到适度规模经营,反映出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由最初的人民银行政事合一,到后来成立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银行,也是反映出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养老保险制度由建国初期的总工会负责的全国调剂、到单位保障、行业统筹、地方统筹、省级统筹,再发展到更高的统筹层次――全国统筹,也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以上历史过程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生产关系的调整方向及其力度。在用工形式多样化,劳动力流动频繁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转移接续困难,影响了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的顺畅转移,影响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而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基金存储分散,贬值严重,规模效应低,没有充分发挥基金使用效率,从一定意义上也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通过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对接,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3、逻辑性――基金性质的内在要求  在劳动力全国性频繁流动的大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具有内生逻辑性。劳动者不论在哪里参加养老保险,不论把钱缴到哪个地区,所形成的养老保险基金都是劳动者的权益。这些权益应当随劳动者的转移而转移,应当在全国范围内享有。各地的养老保险基金结存,不是任何一个地区或者部门的权益,应当是全体参保劳动者的权益。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就是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权益全国共享,基本养老风险全国共担,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  4、紧迫性――社会保险法的要求与“十二五”规划中的工作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因此,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十二五”期间的工作任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必须抓紧研究落实。  5、可行性――具备了一定条件也面临巨大挑战  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央政策明确、各地在省级统筹方面积累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基金运转统一)具有可行性。根据经济学家预测,未来20年我国经济仍然处在快速增长的黄金发展时期,也是乡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发展的历史时期,各类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和参保意识会不断提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和缴费水平也会有较大增加。因此,即便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的背景下,制度内的缴费能力也会不断增强,为养老保险待遇的支付提供保障。同时,中央多次明确要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以及若干省份已经取得了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丰富经验,应当有信心、有能力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尽管在全国统筹方面具备了一定条件,但应当充分估计到此项工作的难度。回顾历史,1992年就开始探索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但直到2009年底,才基本建立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制度框架。说明制度推进之慢,面临困难之多。经济原因应当是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管理原因应当是财政分灶吃饭体制。一些落后地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的地区,在推进统筹层次提高方面的进展要快一些;一些发达地区、中央财政没有转移支付的地区,在推进统筹层次提高方面的进展要慢一些。在省级统筹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会遇到较大困难,应当不断巩固省级统筹成果,稳步推进全国统筹。  (本文作者在社保30人论坛2012年会的发言)
(责任编辑:UN654)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2被浏览1019分享邀请回答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