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交通设计研究院皮肤病研究院靠谱么?都不能用医保,而且收费高

  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怎么样收费高贵吗靠谱不,是正规皮肤病医院,国家医保定点皮肤病医院,国家示范皮肤病医院,专业看诊皮肤病的专科医院。  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是国家医保定点皮肤病专科医院,专业看诊皮肤病医院,也是国家公立公办医保医院,深圳新兴医院收费高吗正规吗靠谱吗口碑好 是国家定点皮肤病医院.Shenzhen emerging skin disease hospital is a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designated dermatological hospital, professional doctor Dermatology Hospital, is also a national public health care hospital, Shenzhen hospital charges high emerging informal do it is reliable and good reputation of the state designated hospital for skin diseases.  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国家医保定点皮肤病医院专业治疗皮肤病,看皮肤病一定要选择对的,好的,大家千万不要选择错哦。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为深圳市3000万人民治疗皮肤疾病。深圳新兴医院告诉您看皮肤病千万不要去收费高的黑心的私人医院.  看好皮肤病一定要去专业的正规的皮肤病专科医院,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是在爱国路3060号A是国家医保定点皮肤病医院深圳市3000万人民99.8%的皮肤患者的选择医院,从开业到今为500多万人次看好了皮肤病。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是国家公办三级皮肤病专科医院,成立1978年。深圳新兴医院提醒您千万不要去黑心骗子医托收费高的私人医院.  近日,有患者反映,他打出租车来院的时候,跟的士司机说去爱国路3060号的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的士司机在跟他交流几句后,便开车把他送到了另外一些门诊或者医院,这位患者朋友及时给我院拨打电话,才得以正常来院,避免了损失。有很多患者寻医心切,并且由于对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位置不熟悉,容易被一些黑心医托所误导去一些小诊所或者其它医院求医。被误导的患者往往花费了钱财和时间,而疾病又没有治疗好,甚至延误了病情令人痛心疾首。  疾病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人生难题。然而经常有这样的一小部分“出租司机”或“陌生人”,打着“好心人”的招牌,物色目标,经常趁病人在医院候诊时、公交站台以及在来医院的途中,或在出租车上拦截病人及家属,也有些医托在医院内装作曾经看病的患者,以其找更权威的专家为诱饵,将患者骗到其他医院或黑诊所中,诈取钱财,贻误患者治病良机。 主要对象是拎着行李和不清楚路的外地患者。在您问路的过程中,主动搭讪,套近乎,热情的询问您的病情。不管您得了什么病,他也得过,或是那家医院治这病更好什么的,然后很在行的说那家医院如何如何好,有什么好专家之类、治这类病很有效等等。患者一听喜出望外,医托便热情的说明地址,或免费带路,病人在随其前往的途中,发现苗头不对,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时,如若不去,就会对其进行报复。他们目的就是为了钱财,希望广大患者不要上医托的当,不要随意和陌生人搭话,不要随便把病情同出租司机交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配合公安部门与医托斗争到底。  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怎么样?好不好?不是说出来的,是群众眼睛看出来的,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国家医保定点皮肤病,目前为深圳市30000万人看过皮肤病,基本上都到到了康复,且大家对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一致好评达到99.89%,针对目前深圳有个别不正规的单位发恶意诽谤和攻击我院的文章,我院现在报警也查出了所有据,目前由我院党支部书记向公安机关提供了据,目前我院在走司法程序。同时我们警告个别单位,我院是正规单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社会会给我们一公道,司法机关会给你们一个处罚。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教您怎么防黑心坑钱的骗子?下面是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的公告。  有一些不法医疗机构想搬弄是非,故意捏造事实诋毁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网贴所言毫无事实根据,发帖内容纯属是抄袭。该发帖者既没有治疗明也不走合法途径解决诉求,又不敢以真实身份发布信息,其公然恶意诋毁我院形象,损害我院名誉的用心 昭然若揭 ,我院将保留追究恶意诋毁者的责任,同时将采取相应的维权行动。  文中叙述了所谓的骗过程,这几篇文章内容完全一样,无论是从前面的诊断,还是中间的消费,再到最后的所谓义愤填膺都分毫不差,由此可见,文章纯属抄袭,是某些人为了恶意诋毁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而故意为之,笔者奉劝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医院就是为了百姓的健康而建的,只有自己做的好,百姓的口碑好,这才是医院形象树立的基础。深圳市知名的旅游城市,发帖人不仅仅是恶意诋毁了他人,更是抹黑了深圳市人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好形象!!!  就此恶意诋毁事件,我院已正式向深圳市公安局报案,保留追究恶意诋毁者的责任。为了忠告广大患者,特提出以下声明:  一、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一直强化内部管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合理收费。建立完善的监察制度,杜绝不合理收费,坚持做到好而不贵。在医院一楼大厅也有公示的诊疗费用都是经过物价局统一定价的,严格遵守国家收费标准,透明、合理收费。同时,以质量和诚信为品质,以建设品牌形象为动力,给广大患者一个放心、安全、优质的就医环境,是深圳新兴皮肤医院的不懈追求。深圳新兴皮肤医院以专业的治疗技术、合理的收费、好的口碑收获了不少荣誉。  二、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统一实行惠民收费标准,普通门诊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收费。此外,还实行开单预告制度,患者先核对帐单后,透明公开,免除患者后顾之忧。  三、我们将坚决追究不法分一子的责任,同时将采取相应的维权行动,敬请广大朋友明辩是非,识破不法分一子的敲诈和真实嘴脸,共同维护公平公正的网络环境。  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黑不黑怎么样?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是经市委批准的一所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的三级皮肤病医院,,位于深圳市站前西路49号,通过运用中医特色诊断方法,在治疗常规疾病、非常规性疑难杂症等方面一直处于中医科研与中医临床诊疗的前沿。医院拥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专家教授十余名,其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占60%以上,并以医学权威专家担任科室带头人,为患者提供优质、专业的诊疗服务。自建院来医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完善了规范、正确、安全、有效的检查、诊断、治疗的医疗机制,切实保障患者权益,赢得了广大患者和社会的好评。  【诊疗特色】中西医结合、药物配合物理治疗  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在各类皮肤病的治疗上,中西医结合、药物与物理治疗相结合是其诊疗特色。在充分发挥中西结合治疗皮肤病优势的前提下,配合现代尖端技术进行高效的物理治疗,药物、物理治疗相辅相成,大大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疗效果,为广大皮肤病患者带来健康福音。  【专家团队】实力雄厚专家团队 确保优质诊疗效果  医院的皮肤科专家是一个医院的灵魂主导,医院汇聚十余位我国业内经验丰富的皮肤病权威专家、教授组成公关小组和会诊中心,逐步形成了以科研为先导、以专科专病为中心、以临床为基础的先进管理模式,研创出一系列高效治疗各种皮肤病的新方法、新处方,特别是在牛皮癣、白癜风、鱼鳞病等易于复发的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上走在了前沿。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提醒您严防黑心骗子乱收费等不正规医院  专家团队博采众长,立足中医理论,擅长辨施治。治疗中,全程跟踪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缩短疗程,加快康复进程。其诊疗有创新,处方有特色,中西结合、综合治疗的治疗优势,具有用药少、见效快、主治面广、标本兼治的治疗特色,赢得患者口碑相传。为保疗效,所有来院就诊的皮肤病患者均由名医一对一亲诊,在详细了解病史及以往治疗情况后,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病症,规范检查,精确诊断病症,并制定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辨论治,确保优质疗效。  【尖端】中西医成套高精尖诊疗国内领先——打造深圳市皮肤病诊疗专业典范  先进的诊疗技术是理想疗效的保。临床验,单一的外用药、口服药治疗皮肤病,疗效并不理想。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专家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结合现代先进技术,进行中西结合治疗,并融入物理治疗,利用高科技的诊疗,助攻皮肤疑难疾病,提升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摆脱单一用药的局限和其它副作用。其多角度、多层面治疗皮肤病,具有绿色安全、无副作用等优势。  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率先购置国际一流、国内尖端的诊疗及器械。如:如美国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欧洲之星点阵激光治疗系统为代表的全套皮肤激光诊疗,以及德国311窄谱UVB系列光疗、德国百康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与治疗系统,以上均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皮肤病诊疗,其中大部分目前在深圳市唯独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拥有,并且填补了深圳市多项治疗领域的空白。 看好皮肤病一定要去专业的正规的皮肤病专科医院,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是在爱国路3060号A是国家医保定点皮肤病医院深圳市3000万人民99.8%的皮肤患者的选择医院,从开业到今为500多万人次看好了皮肤病。深圳新兴皮肤病医院是国家公办三级皮肤病专科医院,成立1978年。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更多
  有道理  说的对  是这么回事  我是支持你说的  我强烈顶一下  支持  再顶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合肥医保卡存“漏洞” 变身购物卡还可套现
药店可刷医保卡购买日用品
对于医保卡可以购买日用品、套现,市民是什么看法呢?
市民观点一 &我的医保卡我做主&
市民小吴认为使用医保卡购买日用品的行为无可厚非。刚刚走出药店的他向小编展示了自己刷卡购买的蚊香和拖鞋:&医保卡是国家发给我们的,我们当然有支配权。我又不经常生病,如果卡里的钱只能购买药品根本用不完。&
市民刘先生表示,自己愿意通过医保卡套现中介进行取现。&平时很少生病,医保卡里的钱基本上没怎么用。如果能通过中介把医保卡里的钱取出来当然好,一方面可以救急,另一方面用来投资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市民观点二 救命钱不能随便花
55岁的合肥市民王阿姨认为&医保卡里的钱是救命钱,应该用在&刀刃&上。如果医保卡的钱跟银行卡的钱一样可以随心所欲的花,那医疗保障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很多人可能还不太了解医保卡的用途。我身边就有一些人认为,医保卡只能在买药的时候用,不花掉浪费了。其实,医保卡更重要的用途是住院报销,以及就医结算。在定点医院使用医保卡挂号看病,可以直接用医保卡余额支付药费。所以,医保卡的钱不要乱花。&公务员小孙表示。
法律法规 使用医保卡购买日用品、套现是否合法?
医保卡原则上只能支付基本医疗范围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费用。持医保卡买保险用药以外的物品或者套现都是违规行为。
除了医保卡持卡人,药店和套现中介同样都违反了法律法规:
《合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过程中,不得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以内的药品换成以外药品或其他物品。违反相关规定且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对单位可以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以500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对于骗取社保基金的&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提醒 医保卡打折变现无异于杀鸡取卵
小编提醒市民,使用医保卡购买药品是法律允许的,但以较高的价格刷卡购买日用品不仅得不偿失而且是违法行为。使用医保卡套现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虽然得到了现金,医保卡里的钱却打了折扣。如果生病,医保卡里的钱可以全额支付,通过中介打折取现无异于杀鸡取卵。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12766人关注
1126人关注
又一年双十一开始了,准备血拼的你,是不是购物车满了...
现在的我们,虽然每天都要面对工作、生活的压力,但只...
还在为装修东奔西走吗?还在为买不到建材而苦恼吗?还...
即日起关注,公益医疗公众号“智享优医”,回复关键词...
第11届合肥文博会10月27日开幕,展会为期4天。本届展会以“创意文化引领美 ...
今日万家热线
扫描关注今日万家热线微信公共号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亚东大夫本人发表
看早泄可以用医保卡报销吗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我是在校大学生,请问看这种病可以用医保卡报销吗
如能正常勃起,通常情况下,多数早泄经正规治疗可好转!请及早来门诊详细诊查,排除诱因后采取个性化综合治疗。早泄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性行为治疗”、配合中西药物治疗,从而达到彻底治愈早泄。
状态:就诊前
好的,但我想知道能否用医保卡报销。我是中大的学生,可以报销的话需要去校门诊开转诊
状态:就诊前
张医生我想去找你看病。请问要如何预约,你什么时候上班的?
健康之路,周四下午男性专科
张亚东大夫通知通知:感恩生命中的所有遇见,
感动岁月里的所有扶携
感谢过往中的所有分享,
感激生活中的所有赐予!
无论去年怎么样,新年开始了,
张亚东祝您及家人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多一点,事业进步多一点,生活更强一点……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张亚东大夫通知通知:感恩生命中的所有遇见,
感动岁月里的所有扶携
感谢过往中的所有分享,
感激生活中的所有赐予!
无论去年怎么样,新年开始了,
张亚东祝您及家人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多一点,事业进步多一点,生活更强一点……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情况如何了,了解你的情况,祝您好运,健康!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张亚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张亚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张亚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张亚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张亚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张亚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张亚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张亚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疾病名称:会不会是早泄&&是不是早泄我很担心&&手淫一下就射了&&
希望得到的帮助:怎么办可以冶好吗
病情描述:我刚开始很久但是现在手淫一下子就射了怎么办是不是早泄我才15岁我好烦
疾病名称:早泄&&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不是早泄
病情描述:男,19岁。男生,大一学生,初三开始有自慰习惯,现在自慰时间很短就射了,请问是早泄么,怎么办
疾病名称:早泄&&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阴茎很容易兴奋
很容易射精
裸睡根本睡不着
疾病名称:早泄&&青少年早泄&&
希望得到的帮助:能不能自动恢复
病情描述:医生您好,我是20岁,一直有手淫的习惯,现在手淫几下就射了,没有过性生活,属于早泄吗?如果不用药物可以自动恢复吗?
疾病名称:早泄&&慢性前列腺炎&&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是这样的,我14岁就开始手淫,现在18岁。一开始手淫的时候要很久才会射精,后来慢慢变的越来越快。然后从第一次性交到现在几乎每一次都是不到一分钟就射精了。已经有三年了。我网上查了一下说这...
疾病名称:青少年早泄&&
希望得到的帮助:不吃药物能不能恢复正常
病情描述:男,19岁。大一学生,没有过性生活,从初三开始有自慰的习惯,现在自慰很快就射了,没有其它不适状况,请问属于早泄么?戒掉手淫有机会可以恢复正常?
疾病名称:青少年早泄&&
希望得到的帮助:如何治疗?不愿接受手术性治疗
病情描述:21岁,14岁开始手淫,频率平均一周一次,也经常一周多次,偶尔几周一次,但基本每个月都要手淫。印象中除第一次较久射精外,之后手淫射精都在一分钟内。感觉看A片特别刺激,把持不住想要快速手淫...
疾病名称:青少年早泄&&
希望得到的帮助:不吃药物能不能恢复正常
病情描述:男,19岁。男,20岁。大一学生,没有过真正的性生活,从初三开始有自慰的习惯,现在自慰很快就射了,没有其它不适状况,勃起晨勃一切正常,请问属于早泄么?之前有一次坚持15天再自慰还是很快就射...
疾病名称:青少年早泄,硬度欲望勃起都没有任何问题&&
希望得到的帮助:看网上张医生的口碑非常的好,想来找张医生就诊。想听听张医生对我这种情况的初步看法...
病情描述:今年21岁,14岁开始手淫,频率平均一周一次,也经常一周多次,偶尔几周一次,但基本每个月都要手淫。手淫射精都在一分钟内。感觉看A片特别刺激,把持不住想要快速手淫,可是都没几下就射了。如果...
疾病名称:青少年早泄&&
希望得到的帮助:能不能恢复
病情描述:男,18岁。初中开始手淫,现在刚上大学,现在手淫时间很短就射了,没有其它任何不适症状,勃起一切正常,如果戒掉可以恢复吗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张亚东大夫的信息
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射精困难;不育症(弱精、少精、血精、无精症等);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精索...
张亚东,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治医师,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性功能障碍学组秘书,广东省医学会男科分分会青...
张亚东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男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北大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注今日:3 | 主题:195671
微信扫一扫
页码直达:
丁香园管理员
循环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中的应用 周彩存 肺癌杂志中国肺癌杂志2 0 1 5年1 2月第1 8卷第1 2期 Chin J Lung Cancer, December 2015,
Vol.18, No.12周彩存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通讯作者:周彩存,E-mail: )【摘要】近年来,“液态活检”概念异军突起,不仅可以辅助诊断某些类型实体肿瘤,而且能够监测复发,评估疗效及肺癌分子表达,更是无创肿瘤筛查方法。其来源主要分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等。本文讨论了肺癌领域中CTCs、ctDNA及其他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学特征、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总结了保证特异性前提下的高敏感度、便于临床应用、可重复性好三个重要评判标准的“液态活检”技术,尤其是肺癌I期敏感度可达67%的靶向PCR CTC技术的应用,以期使“液态活检”真正从科研探索走向临床应用。【关键词】液态活检;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靶向PCR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精准医疗”已经成为了肿瘤诊疗新进展中最为热门的词汇之一。在肿瘤临床诊疗过程中,特别是肺癌的临床实践中,先明确肿瘤的基因组学类型,是临床治疗的第一步。诸多研究已经证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与ALK融合基因表达的患者接受相应的靶向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含铂双药化疗[1-3]。因此,国内外的临床指南均推荐肺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必需接受基因检测[4,5]。但是,如果接受基因检测,患者必需接受有创的组织活检,患者所受损伤较大。另一方面,靶向药物通常会在10个月左右产生耐药[6],如何提供有效的手段监测耐药,同时提示耐药机制便成为非常重要的步骤。
基于如上原因,“液态活检”的概念应运而生,有文献[7]报道,液态活检是指运用敏感的血液学检测方法在千万背景血细胞中检测并分析潜在的肿瘤细胞。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血液检测代替肿瘤组织检测。随着各种高敏感度检测方法的问题,液态活检如果按其来源可分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小分子RNA(mirco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等肿瘤。目前临床常用主要为CTC和ctDNA。
已有较多研究[8-11]探索了CTC和ctDNA在肺癌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前景。其中,CellSearch的CTC检测在乳腺癌领域已经有被CFDA批准的检测方法。但是,由于大部分肺癌细胞迁移入血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从而丢失了表面上皮粘附分子的表达。而上皮粘附分子又是CellSearch系统主要的捕获靶标,因此,CellSearch在肺癌中的CTC检测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国内有多种改良技术,在肺癌领域探索了其他方法检测CTC的效率。另一方面,ctDNA检测在国内也处于临床探索的热点。因此,本文主要对于CTC与ctDNA的检测方法、临床应用的侧重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期望能为临床合理尝试“液态活检”提供依据。1 CTCs1.1 CTCs的前世今生
1869年,澳大利亚一名叫Thomas
Ashworth的内科医生[12],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例死于转移瘤患者,其外周血中存在与原发肿瘤相似的细胞,这样的细胞或许能反映原发肿瘤的特性,被称为CTCs。由于检测手段的限制及细胞的稀少,直到20世纪90年代,CTCs的价值才被内科医生充分认识到。1889年英国病理学家Paget提出了著名的“种子和土壤”假说(seed
hypothesis)[13]。该假说强调肿瘤细胞和靶组织两个导致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认为器官微环境(“土壤”)可影响特定肿瘤细胞(“种子”)的种植、侵袭、存活、生长,肿瘤转移早期常呈现特异脏器亲合性。其中,CTCs 即是该假说中的“种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学说成功地阐释了癌症复发和转移的机理。临床研究[14-16]显示,CTCs在肺癌的辅助诊断、复发监测、疗效评估及检测肺癌分子表达谱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 CTCs的生物学特征
肿瘤原发灶或者转移灶中,具有转移倾向一类肿瘤细胞,通过EMT等生物学行为,迁移入血称之为CTC,其可分为具有干细胞特征的CTC和不具有干细胞特征的CTC[17]。CTC迁移入血的生物学过程目前尚无明确定论。CTC一旦迁徙入血,其存活时间一般较短,通常不会超过24 h;而且,就其形态而言,CTC具有高度的异质性[18]。因此,即便通过最温和的分离技术,循环还是经常可以检测出已经凋亡或者破坏的CTC。
循环中检测出CTC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已经存在远处转移。肿瘤转移是个相对复杂的过程。CTC侵袭入原发灶以外的第二器官(如骨髓等),可称之为播散的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s,
DTC)[19]。一般而言,具有干细胞特征的DTC聚集成团,并且形成微转移灶,同时该转移灶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肿瘤的远处转移才可能发生[17,20]。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会表现出更多的间叶表型特征,失去正常情况下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即存在上皮-间叶转换(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s, EMT)过程,从而使其更容易侵入血管内皮而进入血循环[21]。在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下调了上皮组织特定标记物如角蛋白(cytokeratin, CK)和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的表达,上调了间叶组织标记物如波形蛋白的表达[22,23]。但是,EMT并不是一个“全或无”的过程,很多CTCs可以同时表达间叶组织标记物和上皮组织。这对现行的一些CTCs的检测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针对上皮组织标记物的检测方法就无法检测到发生EMT的CTCs。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早期肿瘤外周循环中是否可以检测到CTC,也就是说CTC迁移入血的过程是发生在肿瘤早期还是晚期?理论上讲,肿瘤大小超过2
mm左右时便可诱导血管生成进入肿瘤,提供血供,从而为肿瘤细胞迁移入血提供基础。Husemann等[24]通过研究证实,在转基因小鼠种植后约17-18周,循环中即可检出CK与HER同时阳性表达的细胞,而此时原发肿瘤体积还小于1
mm3。另有研究[25,26]结果也再次印证了上述结果,其中He等将表达中等量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 FR)的M109鼠肺癌细胞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被移植到BALB/c小鼠的背部侧面。移植2周后,在小鼠耳部的血管中每分钟可以检测到大约1.4个CTC细胞。而到了移植后的第3和4周,则每分钟可分别检测7和18个CTC。随着肿瘤逐渐增大,CTC的数量呈指数级别上升。在肿瘤移植的前4周内,没有在任何组织切片中发现到存在转移性癌症的迹象。因此,理论上而言,在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循环中即可检出CTC。
基于CTC的生物学特征,有学者[27]认为,CTC可用于评估肿瘤发生发展的状态与治疗的疗效。且目前的检测方法均是用循环中单位体积血液中CTC的数量用以进一步的分析与评估整体病情。因此,CTC在肺癌领域可以发挥类似肿瘤标志物的作用,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治疗疗效的评估、术后随访中监测复发。另一方面通过CTC的进一步分析,其亦可用于检测肺癌分子表达谱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或者探索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行为。1.3 CTCs的检测方法
由于CTCs在其外周血中的数量很少,每105-107个有核细胞中才有一个CTCs[28],因此对CTCs的检测技术要求更为准确、敏感。CTCs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部分:CTC富集技术和CTC检测技术。
目前能够检测到外周血中的CTCs的很多方法利用诸如EpCAM、CK等上皮特异性标记物等,但是这些标记物在CTCs中的表达多样,并且存在EMT,因而检测结果可能偏低[29]。另外,EpCAM也不是在所有类型的上皮细胞癌中都有表达。通常情况下,血细胞不表达上皮细胞标记物,但一部分白细胞,如巨噬细胞,其CK染色和其他的一些上皮细胞特异性抗原染色却呈阳性[30]。因此,同时进行多种上皮细胞标记物阳性染色和白细胞标记物CD45的阴性染色,成为检测
CTCs 的常规方法。但是,最近有非常多的新型检测方法,已经显示出较为确切的临床价值。
总体而言, CTCs的检测方法很多,而理想的CTC检测方法应该是:高敏感度,易于临床应用和结果可重复(表1)。1.3.1 CTCs富集技术
CTCs的富集方法主要基于CTCs的物理学特征(大小、密度、电极、可变行性)和生物学特性(细胞表面蛋白、生存能力和侵袭性)进行富集。常用的富集方法有:
密度梯度离心法:利用商品化的分离液,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根据血液中各种细胞的密度不同,离心后各种细胞成分分层,从下向上依次为: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离液、单个核细胞(包括CTCs),最上层是血浆,为防止离心前血细胞与分离液混合而不利于分离,建立了OncoQuick
方法,用一种专用的50
mL试管,在分离液与血液之间放置多孔屏障,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部分肿瘤细胞可迁移至血浆层或在离心管底部形成非特异性的聚合物而丢失 CTCs[31]。
② 膜过滤法:2000年主要是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大小不同来分离CTCs的ISET(isolation by size
epithelial tumor cells)技术被Vona等[32]提出,血液通过孔径8
μm的滤膜过滤,使CTCs聚集于滤膜上,达到富集作用。离心法是在滤膜原理基础上,利用一个内置多孔屏障的专用50 mL试管进行密度梯度离心,避免了全血各个层面的交叉污染,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33]。此类富集技术简单、方便,可以普遍使用。适合富集任何类型肿瘤的CTCs,富集的CTCs可以继续后续免疫学和基因检测。但由于需要血液标本量大,而且容易出现交叉污染和CTCs的丢失,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过滤法尤其会丢失直径小于滤膜孔径的更有侵袭性的CTC。同时,处理时间过长也是其局限之一。
免疫磁珠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免疫磁珠的富集分离作用相结合,达到特异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和细胞的富集效果,并可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从原理上分为阳性(正向)富集和阴性(负向)富集。阳性富集通过肿瘤相关性抗原的抗体直接从外周血中富集得到CTCs,多为基于CTC的某一特征(如表达EpCAM)的正向富集,虽然这类技术分离的CTC纯度较高,但是会造成某些不具有这些特征(如表达EpCAM)的CTC的遗失,让分析从一开始就具有偏向性。阴性富集是通过白细胞相关性抗原CD45等去除白细胞,最大程度的将最易干扰CTC检测的白细胞去除,以此逐步将血液中的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去除,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稀有的CTC,实现了CTC近100%的回收和富集。上皮细胞通常表达EpCAM、CK和BerEP4,而血细胞不表达,正常血液中亦无上皮细胞,90%的实体瘤来源于上皮细胞,因此,针对
EpCAM、CK和BerEP4分子的抗体能用于CTCs的分选。目前CellSearch系统就是基于EpCAM阳性富集得到CTCs,用于临床检测转移性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 CTCs[34]。
④ 微流体芯片(micro-fluidic chip)分离技术:微流体芯片分离技术可以用来处理更大容量的血液标本,可以检测出血液中极微量癌细胞的微流体硅芯片,其表面有数万个包被抗体的微位点,当血液样本流过芯片时,该抗体可与肿瘤细胞结合,因而被粘附在芯片上。目前已经成功开发出第二代机器,为HB-Chip(herringbone-chip)[35],为CTCs更精细的分析奠定了基础。1.3.2 CTCs检测技术
CTCs的检测也是通过对CTCs特异表达的肿瘤或上皮蛋白或mRNA来进行的。主要方法包括配体靶向PCR法(ligand-targeted
PCR method, LTPCR)、免疫荧光法(immunof luorescence, IF)、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ase PCR,
RT-PCR)和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epithelial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
LT-PCR:该方法是目前最新的CTC检测技术,而且为国内原创。其原理是肺癌等CTC表面会过量表达某些特异性受体,如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 FR)[26],靶向PCR利用的配体类似物交联核苷酸片段作为检测探针,通过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与其配体类似物的结合来实现探针与CTC细胞的结合,从而将CTC数目转化为探针的数目,并且通过对探针的PCR定量检测来计算CTC的数目。传统的细胞免疫荧光分析往往对纯度要求很高,负向富集纯度往往满足不了。由于具有受体配体结合(1个CTC表面存在上万个特异性受体)及PCR的两次信号放大,从而可使1个CTC信号放大约1012倍。因此,配体介导的靶向PCR法,具有超高的灵敏度的特点,从而使早期肺癌中探测CTC成为了可能。目前,已有多篇文献[36,37]报道了该种方法在肺癌的辅助诊断中的作用。其主要通过FR识别肺癌CTCs。已有发表的组织活检数据[38-41]显示约83%的肺癌细胞表面过量表达FR。人FR有三种亚型:FR-α、FR-β和FR-γ。FR-α的表达具有很强的组织和肿瘤特异性,除在少数正常组织(肾、胎盘、脉络丛)有表达之外,在其他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非常低。是一种理想的CTCs筛选靶标,保证了特异性。
IF:IF是指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CTC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测定含量。该技术的优势在于CTC的鉴定与可视化上,通常而言,认为循环中有核细胞的CK阳性而CD45阴性可鉴定为CTC[42],可伴有或者不伴有其他特殊类型的细胞表面受体阳性(如前列腺癌中的雄激素受体)[43]。但是,对于部分但形态学判断为CTC但CK阴性/CD45阴性,或者CK阳性/CD45阴性但形态学上小于白细胞的CTC则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来判读。另一方面,由于采用荧光显色,1个CTC在显微镜下通常只有一个荧光显像,所以缺乏信号放大的过程,总体而言该方法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CellSearch
CTC检测系统便是使用免疫荧光法,但是目前只被批准适用于转移性的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CTCs的检测[44-46]。Tanaka等[47]有研究证实,其在肺癌领域的敏感性较低,通过CellSearch系统检测10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CTCs,发现在7.5 mL外周血中,只有32%的IV期肺癌患者外周血能见到CTCs,IIIa期患者的检出率为0[48]。这主要是因为CellSearch系统主要通过上皮表型EpCAM来识别CTCs。而肺癌CTC在迁移入血的过程中通常会发生EMT,从而丢失了上皮细胞特征[49]。因此,以上皮表型EpCAM来检测肺癌CTCs的方法,可能会产生假阴性的结果。
③ FCM:FCM是一种在功能水平上对单细胞或其他生物粒子进行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检测手段。他可以高速分析上万个细胞,同时从一个细胞中测得多个参数。他利用荧光抗体结合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染色,然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还可以对同一个细胞有关物理、化学方面的特性做多参数分析。与传统的荧光镜检查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
④ RT-PCR:RT-PCR的指数扩增是一种很灵敏的技术,是PCR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变形,标记组织或肿瘤中某种物质的mRNA作为检测指标,可以检测很低拷贝数的RNA。通过RT-PCR法扩增肿瘤细胞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基因,能高度灵敏地从106-107个正常细胞中检测出1个肿瘤细胞,较免疫荧光至少灵敏100倍,是目前检测肿瘤隐匿微转移最有效的方法[50]。此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合适的目的基因选择困难,样本污染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检测时需要裂解细胞限制了CTCs的进一步使用。
⑤ ELISPOT:ELISPOT利用活细胞能产生或分泌特异性蛋白的特性,与包埋在培养皿底部的荧光抗体结合,通过检测荧光而间接检测CTCs,这种方法首先应用免疫磁珠分选去除CD45阳性细胞,富集CXCR4(肿瘤转移相关蛋白)阳性的细胞,从而进一步检测分泌特异性蛋白的CTCs。但这种方法只能识别活细胞,因为死亡的细胞不能够分泌足够的蛋白用于检测[51]。1.4 CTCs的临床应用1.4.1 辅助诊断
目前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主要基于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对于精确反映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对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有一定难度,而CTCs检测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是血液系统,判断临床分期的标准之一是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研究结果表明,CTCs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对肺癌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47,59,60]。Sher等[14]研究发现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TCs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患者,提示结合患者外周血情况,能更准确反映患者的疾病分期和病情发展倾向。如上所述的FR靶向PCR
CTC检测技术,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发现,当确定以8.64 CTC Units/3 mL作为cutoff值时,其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80%,特异性为8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法对I期NSCLC患者的诊断灵敏度达到67.2%。II期、III期、IV期NSCLC患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4%、80.9%、100%。与一般肿瘤标志物(NSE、CEA、CYFRA211等)相比,基于FR靶向PCR的CTC检测方法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823)和约登指数(0.573),且更易去辨别患者是NSCLC还是健康志愿者/肺部良性疾病患者。总体而言,该方法对于肺癌辅助诊断的敏感度(特别是早期肺癌患者的诊断)显著优于目前常用的一般肿瘤标志物[37]。
另外,CTCs可在患者出现明显转移前提供预后信息,提高风险评估,并为需要治疗的患者作出指示,所以CTCs检测有可能应用于国际分期系统,作为肿瘤分期的有益补充[61]。1.4.2 复发监测
由于CTC可以评估肿瘤的发生发展状态,而且手术切除原发灶后,血液中CTC数量应该为阴性。因此,理论上而言,在术后监测过程中,CTC数量阳性,可能提示肿瘤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目前仅有少数研究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Sawabata等[62]对9例接受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的CTC检测。结果发现1例患者术前在外周血中检出CTC,而有3例患者在手术后即刻检测中在外周血中发现了CTC,所有患者在术后10 d以后均无法检出CTC。对于CTC在复发监测中的作用,仍需更多研究来探索。1.4.3 疗效评估
目前的研究显示,CTCs数目和肿瘤的进展、接受药物治疗后的疗效密切相关[63,64]。Punnoose等[65]用细胞搜索系统检测了41例患者外周血的CTCs数量,这些患者参加了厄罗替尼及pertuzumab治疗NSCLC的单臂二期临床试验,研究者对其疗效进行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f
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FDG-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评价,78%的患者在基线水平上可检测到大于1个CTCs,在评估疗效上CTCs数量的减少与FDG-PET影像学检查和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结果一致并与较长的疾病进展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相关,CTCs的减少是治疗有效的早期指标。另有一项研究评估了CTC数量波动对化疗疗效的评估作用。研究共检测了25例转移性肺癌患者接受化疗前和化疗2个周期后的CTC数量。结果发现,CTC数量的前后变化与影像学表现一致,CTC下降、无变化、上升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05个月、3.25个月和8.35个月(P<0.05),提示CTC比一般肿瘤标志物更能反映肿瘤接受化疗后的变化[56]。1.4.4 评估肺癌分子表达
如基因表达分析和全基因组分析等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用于提供CTCs分子结构上的信息,已检测到CTC的基因异常与原发灶癌细胞基本一致,包括基因扩增和(或)几种癌基因的等位基因缺失[66]、不正常的端粒酶活性[67]和非整倍体的变化[68]。CTCs上亦可检测到恶性肿瘤的分子足迹[69]。如CTCs上各类上皮蛋白质可能为转移提供特异性标记[70]如细胞骨架相关细胞因子、信号激酶、生长因子受体或表面粘附分子等的变化。
另外,NSCLC特别是肺腺癌在接受治疗前必需先同时评估EGFR与ALK基因状态,以此指导后续靶向治疗。虽然,大部分方法检出CTC的敏感度较低,但是一旦富集出CTC,其检测肺癌EGFR突变与肿瘤组织对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aheswaran等[15]从20个外周血中检测出CTC的NSCLC患者中,组织与外周血CTC对EGFR突变检测的一致率达到了95%,同时亦可以通过检测T790M突变监测患者的耐药。另一项发表在J
Clin Oncol的研究[71]则评估了在CTC中用FISH方法检测ALK融合基因的可行性。研究共检测了32例晚期NSCLC患者CTC中ALK融合基因表达,其中18例组织学检测为阳性患者中,CTC均为ALK阳性(ALK阳性细胞数大于4个),14例组织学ALK阴性的患者,CTC中ALK阳性细胞表达仅为小于等于1个;并且,CTC中ALK阳性细胞数可用于评估克唑替尼治疗的疗效。
如上所述,CTC用于肺癌分子基因诊断的不足之处在于CTC本身的检出率低,但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一旦外周血中富集出足够量的CTC,其基因检测与组织学对比的一致率较高。因此,需要富集效率更高的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完整保留外周血中的CTC,成为此方面研究探索的重要方向。2 ctDNA
血浆游离DNA(cell-free DNA, cfDNA)是外周血中游离存在、不包含在完整细胞结构内的DNA。循环系统中存在cfDNA早已得到证实。目前,cfDNA可能来源于以下三种情况:①来自于细胞的凋亡进程中片段化的DNA;②来自于坏死的细胞的DNA碎片;③来自于细胞分泌的exosome。其中,cfDNA主要来源于细胞凋亡。
循环肿瘤DNA(ciuculating tumor DNA, ctDNA)是指肿瘤细胞体细胞DNA经脱落或者当细胞凋亡后释放进入循环系统。ctDNA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不断流动的携带一定特征(包括突变、缺少、插入、重排、拷贝数异常、甲基化等)来自肿瘤基因组的DNA片段。ctDNA就是来源于肿瘤细胞的cfDNA[72],属于cfDNA的一种类型。ctDNA不同于遗传突变的是其来自肿瘤细胞的体细胞突变,而cfDNA存在于体内的每个细胞[73]。ctDNA来源:①来自于坏死的肿瘤细胞;②来自于凋亡的肿瘤细胞;③CTC;④来自于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排体[74]。2.1 ctDNA分析技术
由于肿瘤特异性的ctDNA并不存在于正常细胞中,他们为癌症检测提供了一种十分敏感和特异的方法。血浆收集技术层面也许会影响ctDNA水平。由于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ctDNA在血液中稳定性有限,因此抽血后,包括cfDNA的准备步骤在内不能超出数小时。通常而言,外周血中每毫升血浆中含有17
ng的DNA[74],但其中ctDNA含量低,约占整个循环DNA的1%,甚至只有0.01%[75,76]。检测ctDNA的第一步是抽提外周血中的游离DNA,目前较为通行的抽提方法大约需要1毫升血清或者血浆(3
mL全血,乙二胺四乙酸抗凝),抽血后4 h-5
h内即需要完成抽提步骤。在肺癌领域,ctDNA中检测单个基因突变(如EGFR突变)的检测方法较多,如液相色谱法、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ARMS)法、数字PCR、二代测序法等。总体而言,BEAMing数字PCR法的敏感性最高,可达0.01%,其他方法的敏感性约为1%[77]。中国学者在这方面也报道了较多的关键研究。2009年王洁教授有研究[78]报道了其用液相色谱法在230例NSCLC患者的外周血中检测EGFR突变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血浆与组织中EGFR突变的一致率87%,其中组织EGFR突变的77例患者中,63例血浆中检出EGFR突变;组织EGFR野生型的153例患者中,137例血浆中检出EGFR野生型,血浆与组织的相关系数为0.74。在2015年欧洲肺癌年会公布的IGNITE研究[79]中,研究者比较了2,581例NSCLC患者配对的组织学或者细胞学标本与ctDNA标本的EGFR突变吻合度。结果显示,在真实世界中,血液检测较组织学/细胞学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亚太地区患者中达到97.2%,说明血液检测的假阳性率低,血液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敏感性为49.6%,血浆与组织的一致率为58%。就上述两篇研究可以看出,ctDNA检测EGFR突变的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较低,因此对于血浆EGFR突变阴性结果的解读必需慎重。
就目前而言,对肺癌患者的ctDNA进行多基因甚至是全基因组分析,大部分使用的是二代测序技术。而二代测序技术中,常规的全基因组分析方法由于cfDNA中肿瘤基因组的含量较少,非常容易被大量生殖系基因组学变异(如基因融合与基因拷贝数增加)所埋没。另一方面,如需检测ctDNA中的ALK融合或者ROS1融合,由于包含融合点的DNA序列更为稀少,因此,对二代测序法的测序深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76,80,81]。这一困难,目前正在被新的二代测序技术所逐渐解决。2014年Nature
Medicine杂志中,Newman等[82]使用一种称之为深度测序肿瘤个体化建档法(cancer personalized
profiling by deep sequencing, CAPPSeq)的超敏感二代测序法检测非小细胞患者的ctDNA中特定的肿瘤基因变异。该方法的主要原理为采用RNA探针捕获技术结合二代测序平台检测基因组变异,由于只需扩增探针捕获的目标DNA序列,且在捕获片段的两端加上接头使每一条DNA片段的3’端和5’端完全相同,因此在测序深度能大大提高的同时保证了扩增的特异性。因此,可有效检测ctDNA中的包括ALK与ROS1融合在内的各种基因突变。2.2 ctDNA的临床应用
在1989年,Stroun等[83]首先对肿瘤患者体内的游离循环DNA的序列进行了检测,在肿瘤患者体内的游离循环DNA上相继检测到K-ras、N-ras、P53、APC等基因的突变。近年来有较多研究对ctDNA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索。但是在循环肿瘤标志物中,ctDNA与CTC因其来源不同,评价标准不同,生物学特征不同,两者可能侧重于不同方面的临床应用(表2)[84-86]。2.2.1 肺癌驱动基因检测
由于ctDNA检测基因变异相对快速、便捷,可应用高通量的测序方法,并且部分肿瘤外周血中ctDNA的表达水平高于CTC。因此,对于基因检测方面,虽然两者可互为补充,但可能ctDNA更具一定优势[87,88]。对于EGFR突变检测,如上所述的研究已经证实了ctDNA检测EGFR突变的可靠性。因此,美国和中国均已有官方批准的血浆检测EGFR突变的商业试剂盒。对于ALK融合基因检测,目前尚无明确的标准检测方法,有文献报道使用滤膜法联合FISH探针可检测到外周血CTC中的融合基因。针对ctDNA,CAPP-Seq则是较为可行的检测方法之一,但其问题在于DNA层面,融合基因的融合位点往往都在内含子部分,且大部分为随机断裂,因此捕获探针的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由于特异性较高,且有大量文献证实,ctDNA中检出EGFR敏感突变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参考,而检测ALK融合基因或者其他驱动基因表达则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数据来证实。2.2.2 肺癌辅助诊断
由于ctDNA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因此,理论上来说,早期肿瘤外周血中即可能存在ctDNA,但是可能极为微量。二代测序方法与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的敏感度均较ARMS法敏感度高,且可以同时分析多个变异的基因。因此,通过检测ctDNA来辅助诊断肺癌方面,二代测序法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有研究通过CAPP-Seq方法检测13例肺癌患者和5名健康人外周血中的游离DNA,通过检测其中突变或者融合基因来辅助诊断肺癌。研究结果发现总体而言,II期-IV期肺癌与I期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100%与50%,特异性为96%,对于所有肺癌患者诊断的AUC值为0.89。而且ctDNA的表达量与肿瘤大小相关,相关系数为0.89(P=0.000,2)。由此,研究者认为基于高通量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ctDNA中的肿瘤基因变异可用于诊断NSCLC。但是,毕竟ctDNA与CTC不同,循环中游离DNA的来源各异,无法判别来源,且不同时间点游离DNA的表达量亦不相同。另一方面,肺癌的异质性较大,突变谱也较广泛[89],通过ctDNA诊断肺癌的标准尚未统一,是否循环中检测到某种基因变异或者某几类基因变异的组合即可诊断肺癌,目前尚无定论。而对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相应的血浆血清中的游离循环DNA进行一些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检测,发现大多数的肺癌患者都存在一些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的现象[90]。这个方法因此也可以被用来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存活率的检测中。在肺癌患者体内的游离循环DNA中存在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和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91],这一发现说明游离循环DNA也许可以用于判断个体是否存在发生肺癌的风险。2.2.3 靶向药物耐药监测
众所周知,存在驱动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需接受相应的靶向治疗。但是,目前的靶向治疗药物,无论是EGFR还是ALK抑制剂均会在10个月左右出现耐药[7,92],与此同时对于这部分患者耐药的准确判定,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可能并不完全适用[93]。另一方面,酪氨酸结构域的二次突变是导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7]。因此,通过ctDNA检测获得性耐药基因的表达,成为了目前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2013年,Murtaza等[94]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其利用血浆DNA检测观察肿瘤治疗后获得性耐药的研究。其动态观察了6例肿瘤患者(2例乳腺癌、2例卵巢癌、2例肺癌)接受相应治疗后的1年-2年时间中,外周血DNA肿瘤突变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外周血中突变负荷的增加与治疗的耐药密切相关。其中一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在耐药时外周血中检出了T790M突变。在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患者中,ctDNA中检测T790M突变的技术方法较为普遍。而且,201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年会中口头报告了ctDNA中T790M突变与三代EGFR-TKIs
Rociletinib治疗之间的关系,存在T790M突变患者的有效率为53%,疾病控制率为82%,两者具有明确的相关性[95]。2015年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中关于三代EGFR-TKIs耐药机制的研究报道,更是提示ctDNA检测在这一方面的前景。该研究通过随访15例T790M突变的患者接受AZD9291治疗,动态监测ctDNA,发现并证实了AZD9291获得性耐药的突变位点C797S[96]。并且通过动态观察,发现AZD9291存在三种耐药模式 ,一种是耐药后T790M突变与C797S突变同时存在,一种是耐药后仅出现T790M的再次升高,第三种是耐药后即不伴有T790M也无C797S的出现。3 小分子RNA(mircoRNA, 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在生物基因组中 广泛存在一类非编码蛋白的RNA基因,其转录物在某种机制下被加工成长度大约20个-24个核苷酸的小RNA,他们因此被命名为miRNA。这类RNA表达谱可以作为某些组织或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志,具有调节其他基因表达的活性,在生物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至今为止,真正确认功能的miRNA还是微乎其微,虽然现在已经找到了1,000个以上miRNA,并提出他们在细胞增殖、分化、代谢与死亡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Lin-4、Let-7的靶基因是ras信号通路的蛋白[97-99];Lin-41、hbl-1、Lin-14和Lin-28调控时序发育[100]等。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本身不编码蛋白、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的长链非编码RNA分子,他可在多层面上(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调控等)调控基因的表达。lncRNA最初被认为是RNA聚合酶II转录的副产物,是一种“噪音”,不具有生物学功能。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ncRNA参与了X染色体沉默、染色体修饰和基因组修饰、转录激活、转录干扰、核内运输等过程,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研究其调控作用[101]。4 小结
通常来说,保证特异性前提下的高敏感度、便于临床应用、可重复性好是CTC与ctDNA检测技术的三个重要评判标准。较高敏感度可保证在数以亿计的背景细胞或者基因组中有效检出CTC或者ctDNA;便于临床应用是考虑该技术应用于临床的便利性(如检测时间、价格、所需样本大小等);可重复性则保证了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因此,从科研探索走向真正的临床应用前,“液态活检”[102]的各项检测技术需要通过大规模的临床数据进行验证。否则,只能限制用于科研探索。
CTC和ctDNA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关于CTC,外周血中的CTC大部分为具有转移倾向的,对其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探索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CTC的富集技术已经日趋成熟,通过高效的富集方法,能否通过病理学手段对循环中的肿瘤细胞进行病理学判定,有助于我们对患者进行真正的无创“液态活检”。关于ctDNA,ctDNA中检测出的基因变异(EGFR或者ALK)是否可以直接指导临床治疗,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来证实;EGFR突变患者使用靶向治疗耐药的过程中,RECIST标准往往评价不够完整,如何通过血液监测耐药突变(T790M)的丰度来指导我们的耐药,也非常值得临床探索。
在将来,随着我们检测方法的不断进步,期待液态活检技术能够真正应用到临床,指导肺癌精准治疗,成为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必备手段!参 考 文 献 (略) 详见《中国肺癌杂志》2 0 1 5年1 2月第1 8卷第1 2期 Chin J Lung Cancer, December 2015,
Vol.18, No.12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管理员
收藏】“液态活检”行业深度分析报告(上) 转化医学网点击上方“转化医学网”订阅我们!干货 | 靠谱 |
实用来源:国信医药作者:万明亮,江维娜报告摘要液体活检临床意义大,市场空间广阔:检测血液中的CTC和ct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称为液体活检。该技术能够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满足对患者高频监测的需求,并具有相比于穿刺活检成本低的优点。因此研发进展迅速。未来有望应用在肿瘤早期筛查、肿瘤患者动态监测、以及个性化用药指导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液体活检海外进展迅速:液体活检CTC技术相对成熟。一代CTC技术在2004年获得FDA批准用于临床,是行业的金标准。为了解决一代CTC技术灵敏度不高且无法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等缺点,二代CTC及ctDNA技术在海外蓬勃发展。目前二代液体活检技术还有有待成熟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认为获得CLIA Lab认证的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成长。液体活检市场潜力大:JP摩根和高盛预测液体活检在全球及美国的市场潜力将分别达到230亿美元和140亿美元,该市场需要5-15年才能完全成熟。我们认为液体活检针对存量肿瘤患者检测将早于肿瘤早筛落地。为此,在同时考虑我国肿瘤发病率、液体活检适应症、未来市场渗透率、未来检测单价、以及患者年平均检测次数等因素后,我们预测液体活检5-10年内在我国市场潜力约为200亿元。具有技术及先发优势的企业值得关注,推荐丽珠集团与益善生物:液体活检符合临床技术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大,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技术相对成熟的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与国内大型二三级医院和肿瘤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获取患者数据,从而走向强者恒强。在此,我们看好参股CYNVENIO获得海外最新液体活检技术的丽珠集团(000513)以及国内拥有液态活检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企业益善生物(430620)。催化剂及风险提示:催化剂为液体活检技术逐渐成熟,被海内外监管机构认可或者医保覆盖;风险在于研发进展不达预期。 液体活检介绍及临床意义肿瘤患者血液中存在少量循环肿瘤细胞以及由坏死癌细胞释放的少量循环肿瘤DNA。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TC和ct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被称为液体活检。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肿瘤患者组织样本只有手术活检和穿刺活检两种。相比于传统的活检方法,液体活检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单、能重复取样等有点。美国著名的肿瘤中心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主任医师兼首席医疗官约瑟o巴塞戈(Jose
Baselga)称:“这(液体活检)可能永久改变活检方式,包括对治疗方案的响应、抗药性的出现,将来甚至还能用于早期诊断。”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将”液体活检“列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美国《临床癌症进展(Clinical Cancer Advance)》报告中也认为液体活检技术在今后十年有望得到广泛应用。我们提示投资者关注该领域的进展,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循环肿瘤细胞与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通过监测CTC类型和数量变化可以实时评估肿瘤动态与治疗效果,有望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循环肿瘤DNA(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是人体血液系统中带有的来自肿瘤基因组的DNA片段。主要来源为坏死的肿瘤细胞、凋亡的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排体。这些肿瘤DNA往往含有肿瘤基因组所特有的基因突变,因此也可以被用对患者肿瘤动态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有助于医生制订精准医疗方案。
液体活检技术迅速崛起基础科研领域,CTC及ctDNA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领域,CTC与ctDNA也是一大热点。目前全球与CTC和ctDNA相关的临床实验已经分别达到747和例。综合以上数据,液体活检技术正在迅速崛起。
液体活检的临床意义液体活检可以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对肿瘤组织取样并进行基因分析是精准治疗的基础。临床上获取患者肿瘤组织样本只有手术活检及穿刺活检两种方法。转移期肿瘤患者体内可能有多个肿瘤病灶,具体到从哪个病灶获取肿瘤组织样本是一大问题。 临床研究表明,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呈现很强的异质性,即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肿瘤细胞,不同肿瘤细胞的基因型不同,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在临床诊断上,获取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综合信息是精准医疗的基础。以上图为例,假设肾癌患者体内有3个肿瘤病灶(1为原发位点,2、3为肺转移位点),不同位点之间的肿瘤细胞基因型是不同的。无论穿刺活检获得哪个病灶的肿瘤组织,所得到的信息都是片面的。但是每个病灶的肿瘤细胞或者肿瘤DNA都可能进入血液循环,通过液体活检收集CTC或者ctDNA能够获得患者体内肿瘤基因或者蛋白表达的全面信息,能够更加精准的指导个性化用药。液体活检可以实现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高频监测肿瘤细胞在药物作用下会自我进化从而产生抗药性。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化是导致抗药性的根本原因,临床上需要对患者体内肿瘤基因变化进行高频监测才能做到及时准确用药。手术和穿刺活检一年内最多只能做2-3次,尤其是重症患者往往还不能进行手术或者穿刺。因此现有的临床采样技术不能满足高频检测的需求。但CTC和ctDNA通过简单的静脉抽血即可获得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及DNA的信息,可以有效的满足高频监测的需求。 上图表示的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疗流程。在标准诊疗流程中,医生会在手术及药物治疗前通过穿刺活检对患者肿瘤诊断与分型,在药物治疗之间依靠CT、MRI等影像学检测来判断患者是否应答。但是穿刺活检在检测频次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影像学检测判断药物有效性有较强的滞后性。液体活检有望改变未来的诊疗流程,通过不断的高频监测随时发现患者体内肿瘤的变化,提高医生用药的精准度。液体活检可以减低医疗成本根据美国Medicare对肺癌穿刺活检开支分析,普通穿刺的开支为$8,869。约20%的穿刺活检会导致并发症,穿刺活检与并发症治疗的开支将达到$37,745。对医疗保险来说,平均每次穿刺活检的成本为$14,634。但一代CTC技术Medicare报销额度为$369。,二代CTC与ctDNA技术开支约在$800-1000。由于是抽血检测,一般不会产生并发症。从成本的角度,医疗保险有较大的动力推动液体活检的CTC与ctDNA技术对穿刺活检技术的替代。液态活检海外的发展现状液态活检包含了CTC与ctDNA技术,其中CTC相对于ctDNA研究更深入,临床产品更成熟。CTC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在1896年,澳大利亚学者Ashworth在一例转移性肿瘤患者血液中首次观察到从实体肿瘤中脱离并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并率先提出了CTCs的概念。不过长时间以来CTCs的检测并未在肿瘤病人的防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检测技术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上世纪末以来CTCs检测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随之带来的是CTCs检测在临床的应用。第一代CTC技术:CellSearch的发展历程第一代CTC技术采用的是磁珠捕获法。能够捕获CTC的磁珠早在1983被Immunicon公司发明。其后Immunicon不断完善该技术并发展出了特定CTC染色技术。公司在年完成一系列的临床实验后,其CTC检测系统Cellsearch于200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临床检测。强生(Johnson&Johnson)下属子公司Veridex在2008年收购了Immunicon的CTC业务,并将其发展至今。CellSearch系统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临床用的CTC检测系统。该系统于2012年获得我国CFDA进口器械注册,从而成为国内唯一用于临床的CTC检测系统。由于其在临床使用的唯一性,Cellsearch系统是目前CTC检测的金标准。CellSearch系统简介及基本性能Cellsearch系统是由特制具有细胞保存功能的真空采血管(Proprietary
CellSave Preservative Tubes)、CTC检测试剂盒(CELLSEARCH(R) Circulating Tumor
Cell Kit)、自动样品处理系统(Automated CELLTRACKS(R) AUTOPREP(R)
System)、数据读取分析系统(CELLTRACKS ANALYZER II(R) System)组成。其中样品处理系统与CTC检测试剂盒必须联用,属于封闭系统。在临床检测中,标准操作是抽取患者7.5mL血液,通过Cellsearch系统检测其中含有的CTC数量。临床数据表明,正常人和良性疾病患者CTC含量极少,而转移期患者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在血液中分布含有不同数量的CTC。通过检测CTC的数量能够帮助医院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为此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CTC临床应用CTC是一个良好的肿瘤预后标志物。肿瘤预后标志物是指能够帮助医生揭示患者未来复发风险或者死亡风险的检测指标。以FDA批准的CellSearch检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例,临床实验数据表明7.5mL血中CTC数量大于等于5(阳性)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大幅低于CTC数量小于5(阴性)的患者。医生一般对阳性患者采用更加激进的治疗方案。 此外,CTC还是一个良好的药物敏感性标志物。若CTC阳性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转为阴性,则证明该药物对患者有效,不然医生则考虑采用其他的治疗方案。反之,若CTC阴性患者在治疗过程转为阳性,则证明患者肿瘤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医生需要及时的更换药物,以达到精准医疗的目的。虽然CellSearch系统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被美国国家医保Medicare所认可。但该系统只是属于第一代的CTC技术,其缺点在于:1.
检测的灵敏度不够高。部分癌症转移期患者,由于其血液中CTC含量过低,或者其CTC本身发生变化而不能被CellSearch系统所捕获,因此该检测存在假阴性率较高的问题。2. 无法对CTC深入分析。CellSearch系统只能对捕获并标志CTC的数量,而不能对CTC进行包括基因测序、蛋白表达、药物敏感性检测等更细致的分析。针对以上缺点,新一代的液体活检技术在美国不断的发展。第二代CTC检测技术前沿为了提高CTC检测的灵敏度和发展对捕获CTC细胞进行后续分析的能力,在研的二代CTC检测采用了多种技术路线。由于这个领域尚处于新兴阶段,新的技术和新的公司层出不穷,下表进行了简要的概括。 与一代技术不同的是,二代CTC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方面均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方面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公司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实现对CTC的捕获。目前还很难判断哪一种技术路线将成为行业标准。我们认为获得CLIA Laboratory认证的公司技术相对成熟。CLIA认证使得公司能够更早切入临床诊断市场对教育医生并积累患者数据,这类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成长。ctDNA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948年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存在ctDNA。癌症患者的ctDNA则发现于1977年。1994年发现肿瘤患者的ctDNA与其体内肿瘤细胞基因突变类似。直到2000年以后,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ctDNA的突变检测技术不断成熟,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ctDNA相比于CTC是一项更加早期的技术,暂时还没有FDA认证的成熟产品。大部分研究还处于科研领域。从当前研究角度将,ctDNA在临床应用潜力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到肿瘤早期筛查、肿瘤动态监测、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评估肿瘤异质性及复发风险等作用。从已有的临床实验来看,ctDNA的检测平台一般为二代基因测序与数字化PCR,适应症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皮肤癌等常见肿瘤。若比较CTC与ctDNA技术,我们认为他们都属于“液体活检”的范畴,其共同点为灵敏度高、可高频次监测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突变、成本低、适用于大多数肿瘤等。不同点为CTC检测的是肿瘤细胞,而ctDNA检测是肿瘤DNA的片段。细胞能提供比DNA片段更多的信息,例如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染色体变异水平,肿瘤基因突变等,而ctDNA只能提供肿瘤基因变异的信息。CTC与ctDNA的发生机理可能不同,CTC为转移的肿瘤细胞,其基因型可能与肿瘤转移组织更类似。ctDNA同时来自于原发肿瘤细胞与转移肿瘤细胞的衰亡,其基因型可能介于两者之间。从临床角度,同时检测CTC和ctDNA所得到的信息可能是互补的。从技术角度,CTC从患者血样的Buffycoat中提取,ctDNA从血浆中提取,同时检测CTC与ctDNA技术上不存在难度。两种液态活检技术共存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END—转折点APP核心亮点:免费、高效、搞得定!点击"阅读原文"下载转折点APP!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管理员
收藏】“液态活检”行业深度分析报告(下) 转化医学网点击上方“转化医学网”订阅我们!干货 | 靠谱 | 实用来源:国信医药作者:万明亮,江维娜昨日,发布了““液态活检”行业深度分析报告”的上半部分,以下为该报告的下部分。点击下方图片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报告上部分。 报告摘要液体活检临床意义大,市场空间广阔:检测血液中的CTC和ct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称为液体活检。该技术能够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满足对患者高频监测的需求,并具有相比于穿刺活检成本低的优点。因此研发进展迅速。未来有望应用在肿瘤早期筛查、肿瘤患者动态监测、以及个性化用药指导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液体活检海外进展迅速:液体活检CTC技术相对成熟。一代CTC技术在2004年获得FDA批准用于临床,是行业的金标准。为了解决一代CTC技术灵敏度不高且无法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等缺点,二代CTC及ctDNA技术在海外蓬勃发展。目前二代液体活检技术还有有待成熟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认为获得CLIA Lab认证的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成长。液体活检市场潜力大:JP摩根和高盛预测液体活检在全球及美国的市场潜力将分别达到230亿美元和140亿美元,该市场需要5-15年才能完全成熟。我们认为液体活检针对存量肿瘤患者检测将早于肿瘤早筛落地。为此,在同时考虑我国肿瘤发病率、液体活检适应症、未来市场渗透率、未来检测单价、以及患者年平均检测次数等因素后,我们预测液体活检5-10年内在我国市场潜力约为200亿元。具有技术及先发优势的企业值得关注,推荐丽珠集团与益善生物:液体活检符合临床技术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大,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技术相对成熟的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与国内大型二三级医院和肿瘤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获取患者数据,从而走向强者恒强。在此,我们看好参股CYNVENIO获得海外最新液体活检技术的丽珠集团(000513)以及国内拥有液态活检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企业益善生物(430620)。催化剂及风险提示:催化剂为液体活检技术逐渐成熟,被海内外监管机构认可或者医保覆盖;风险在于研发进展不达预期。液体活检市场容量分析海外市场规模预测海外对液体活检的市场前景较为看好。J.P摩根将液体活检分为早期筛查、诊断分型、药物伴随检测、患者病情检测4个细分领域,全球市场潜力预计为230亿美元。高盛也将液体活检应用分为4个领域,预计其在美国的市场潜力达到140亿美元。从时点上,我们与海外机构一致,认为该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成熟到最终实现其市场潜力还需要5-15年时间。其中针对存量患者的肿瘤诊断分型、药物伴随检测以及病情监测相对成熟,技术有望在5-10年内大规模推广;针对健康人群的肿瘤早期筛查技术还有待完善,该市场可能在10-15年后成熟。国内市场规模预测我们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来估算液体活检在国内的市场容量:1.
由于针对存量患者的液体活检技术相对成熟,我们暂时只考虑该技术对存量肿瘤患者的应用。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5年内诊断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数约为749万。2.液体活检临床实验的适应症广泛,如前所述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常见肿瘤均可用液体活检技术进行诊断与监测。在我国存量肿瘤患者中,适合使用液体活检技术的肿瘤病人至少为542万人,占比达到72%。我们保守预计液体活检的目标患者人数为500万人。3.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的医疗水平差异很大。而且医保经费紧张,短期内是不太可能覆盖这种新的检测技术。因此,我们保守预计该技术在未来5-10年的市场渗透率为50%。4.目前一代CTC系统CellSearch在医院终端每个CTC检测价格为元。随着未来越来越多二代CTC与ctDNA技术的介入,检测的终端价格有望降为2000元。5.CTC与ctDNA不仅仅是诊断与预后检测,同时也能对肿瘤变化及耐药突变进行动态监测。我们假设每个患者一年平均进行4次检测。综上,我们预计我国液态活检的市场容量为500万(目标患者)*50%(渗透率)*2000(终端价格)*4(年检测次数)=
亿元。液体活检市场的催化剂及潜在风险监管机构与医保的认可是股价的催化剂液体活检技术在海外迅速发展。一方面,直接参与的新兴小公司众多。显示出创业者及背后的风险资本对该领域的看好。其中技术领先的公司如Cynvenio、Biocept、Adaptive
Biotechnologies等已经获得了美国FDA第三方诊断实验室的认可,显示出监管机构对液体活检技术临床价值的认可。另一方面,基因测序龙头公司如Illumina、Life
Tech、Foundation Medicine等纷纷通过战略合作或者自主研发等方式进入液态活检技术领域。海外公司的市场行为显示液态活检将是较为明确的技术发展趋势。掌握了高效CTC及ctDNA技术的公司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众多VC资本与产业资本进入液体活检将促使技术与市场的成熟。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是监管机构的认可和医保的覆盖。这将快速提升液体活检的市场渗透率及投资者的关注程度,从而成为股价上行的催化剂。风险来自于研发进度不达预期从风险角度,液态活检短期内还是一个技术推动的领域。技术进展或者研发不达预期是主要的市场风险。但考虑液态活检是未来肿瘤样本捕获的技术发展方向,该领域的长期风险是可控的。— END—转折点APP核心亮点:免费、高效、搞得定!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收藏】“液态活检”行业深度分析报告(上)”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管理员
https://mp./s?__biz=MjM5MzQ4NTk4MA==&mid=&idx=1&sn=759e80cf238e34bea27aaffd20c32425&scene=1&srcid=0116EeREFyvY3VparxfkGeTh&pass_ticket=7wFbBhdPGTPXEH4SwNMkO1pstPgtDpZAIMMDUncgV0o5JjlIx5pF3vPjGwDiVcO2#rd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管理员
【NGS接龙】圣谷同创董事长史荣: 基因检测行业标准不能空谈 测序中国不论物理专业还是医疗行业,圣谷同创董事长史荣坚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今天他要和我们分享:与NGS的那些故事与医疗结缘,造就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是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的,当时是研究受控热核反应及模拟地下核爆炸,如原子弹爆炸。我在中科院电工所工作。机缘巧合,1984年认识了吴阶平等医学界老前辈,研发了体外冲击波肾碎石机,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国内第一台碎石机创始人之一,8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肾结石碎石机在全世界应用,这是泌尿史上的一次**,转化医学的成功案例。之后我逐渐进入了医疗行业,先后与阜外医院、协和医院、友谊医院等的专家学者进行合作,研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脏电生理、泌尿相关的产品。1992年,我离开中科院电工所开始创业,当时科学院秘书长张云岗批给我60万的资金,将产品产业化。后来成功研发了前列腺射频治疗仪。1996年在科技部社发司干石俊司长的500万元人民币专项资金支持下,我带领团队与301医院、天津总院等医院共同研制出国内第一台“肿瘤立体定向治疗系统”(X-刀),1998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转化医学的又一成功案例。2005年在国家卫生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的支持下,牵头组织45家医院对8个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放射治疗和临床研究(包括CRF病例报告表)进行标准的制定并与国际接轨。如今也已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在医学界涉猎广泛,结识了几十个院士和诸多专家,我一直认为要做出一些实用的产品才能体现人生价值。我的认真和执着获得了合作伙伴的认可,很多人成为了一生的朋友。随着与医疗领域合作的加深, 我发现医学发展了这么多年,慢性病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发病机制需要在分子水平继续研究。迈入个体化医学领域我从2005年开始调研,在与国内外专家多次交流后,2012年决定往个体化医学上发展,并成立了北京圣谷同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了让公司有一个好的起点,当时我卖掉了自己的房产。我们购买了48台Life
Technologies 公司(后并入Thermo Fisher)的半导体芯片测序仪,成为其Ion Torrent PGM和Proton 上市后全球第一个大用户。新一代测序(NGS)是新技术,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从实验室进入了临床检验。由于医疗体制的差异,NGS在美国主要从CLIA认证实验室入口服务临床;而中国没有对应的评审机制,所有临床应用均需要接受CFDA与卫计委的双重监管。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往往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新技术的监管容易出现“不管就乱,一管就停”的困境,不容易把握尺度。我们NGS的临床应用先从临床科学研究做起,与三甲医院紧密合作,建立中国人群不同疾病的大规模数据库;在数据库建立的同时,探讨摸索实验室检测流程,确保检测的正确、及时和稳定性。 使用NGS这一检测新方法我们已经积累了近4万余例的中国人群数据库,其中肿瘤3万逾例,单基因遗传病1万逾例;培养了一支过硬的NGS实验室操作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团队。最近,我们团队在肺癌循环肿瘤DNA (ctDNA)的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这个项目由北大人民医院的王俊主任领军,验证了数百病例,无论在敏感性,特异性,还是与组织样本的一致性方面都已经走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前列。解决现实问题,不空谈科学理论公司的健康发展最终需要有产品并转化为临床应用。经过几年摸索和上万例样本的临床验证,我将公司规划为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提供服务;试剂、仪器的申报生产作为后继保障;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存储、共享和有效传递打通医、检、患者沟通的最后一公里。2013年5月份我在国家行政学院,百名院长讲健康会议上作报告时提出转化医学不能只是个概念,必须要有技术平台和标准,否则都是虚的!我们的中国人群常见肿瘤数据库和计算模型都在建立完善中,目前正在完善相关试剂盒和分析软件。此前,有些学者专长是做科研,做产业经验不足,而我这三十年来做产业有成功经验,一定按照产业化道路走才能出来好产品,很多专家赞同我的观点也非常支持并参与其中。目前,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的推动下成立了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精准医学学部,在全国组织了60家大型医院(覆盖19个省)开展8种癌症研究和单基因遗传病研究,推动我国基因IT产、学、研、用相结合,服务人群健康。我们的模型和数据库正在逐步完善建立,血浆ctDNA在肺癌上测序准确度达99.99%,检出率III—IV期肿瘤患者>83%,I—II期肿瘤患者>65%,现在我们正在完善相关试剂盒和软件。除了刚才谈到的肿瘤之外,我们多囊肾基因检测研究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由上海长征医院肾科梅长林教授牵头共同组织的科研项目组,多囊肾检测准确率可达到99.99%,检出率高达90%以上(国际上平均在60-70%)。最近,301医院、北医三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都有意向和我们合作解决多囊肾病人的生育问题,大约3000个病友也自发参与进来。这种病的生存令人堪忧,病人家属也很痛苦,目前国内受累人群有1000多万,目前,多囊肾检测试剂盒将启动临床实验。我坚信做产业就是要做成产品,拿到许可应用到临床让患者受益。企业一定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应该是技术平台和产品的提供者,而不是空谈科学理论。未来重点进军肿瘤和单基因遗传病资本方面,我们已经引进了一些外围资本,但还要继续引进,把蛋糕做大。同时也会申报国家课题,产业化需要国家的支持和认同。我们的融资是长期考虑的,已完成了第一轮融资,接着我们准备再融资3-5个亿。对于投资机构,凡是想挣快钱的我基本不谈,我做事情始终脚踏实地,也聚集了一支国际化应用研发团队,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医学界专家来支持并参与到我们的事业中来。今后五到十年,我最想做的事有三件。第一,通过中国常见8种癌症的大病例研究,协助我们的专家建立肿瘤NGS测序行业的规范标准,并生产出相关设备和试剂盒。第二,继续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检测及打造遗传优生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单基因遗传病有6700多种,我国有8100多万受累患者。通过遗传学相关基因检测如果能够有效降低遗传出生缺陷发生率,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第三,是将四位一体的产业模式踏实做好,真正实现诊、治、存一体化,这个理念我们2006年开始筹划。我们还有一个兄弟公司-北京圣沃德生物技术公司,专门从事肿瘤免疫细胞的研发生产,已经有几项专利技术在临床应用,这些产业的结合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创造出适合新技术迅速发展的生态平台。最后,我想说:精准医疗是要逐步实现的。只要踏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在实现全民健康的同时,产业自身也将取得丰厚的回报!认真、执着、踏实是圣谷同创董事长史荣成功的法宝,他邀请华生恒业董事长饶江分享新故事。回复关键词 “十年” 查看其他业内专业人士与NGS的十年故事注: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测序中国),谢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管理员
ASCO2015:液体活检监测EGFR-TKI疗效及耐药 药明康德临床诊断部临床诊断部/文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的检测主要是基于组织标本。由于组织标本的获取耗时且操作繁琐,具有一定的风险,无法实现对EGFR抑制剂治疗中的患者定期监测疗效,检测耐药突变。药明康德临床诊断部的研发人员与韩国三星医学中心的安明珠(Ahn Myung-Ju)教授合作,通过检测血浆游离DNA中EGFR的突变,实现了无创监测EGFR抑制剂的疗效并可尽早发现耐药性突变。相关研究结果将于下周在201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从2012年2月到2014年4月,200例携带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从EGFR治疗前第一次采血开始,随后使用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或阿法替尼)治疗,并在治疗期间每隔8周采一次血进行检测。应用微滴数字PCR(ddPCR)对其中61位患者的277份血浆样品游离DNA进行跟踪,确定游离DNA中EGFR突变丰度的动态变化与病人对EGFR抑制剂临床反应之间的关系。在60例EGFR抑制剂治疗前的血浆样本中,有40例ddPCR检测到的游离EGFR突变与组织标本的突变一致,检测的总灵敏度为67%。其中20例L858R突变检测出13例,灵敏度为65%,40例Exon19缺失检出27例,灵敏度为68%。与组织标本的结果相比,L858R和Exon19缺失的检测一致率分别为88%和78%,特异性均为100%。EGFR抑制剂治疗2个月后,所有病人的游离EGFR突变拷贝数都降到了用药前的50%以下。研究发现,其中15例患者在治疗3-13周后血浆中出现了T790M耐药突变,且血浆中耐药突变的出现早于CT扫描检测到的病情发展。药明康德临床诊断部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通过ddPCR检测血浆中游离的EGFR突变,可以辅助监测EGFR抑制剂的疗效并及早发现EGFR耐药。该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可帮助医生实时评估当前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并针对耐药突变的出现及时更换治疗方案,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同时减少因过度或无效用药造成的经济负担。治疗前的血浆样本中ddPCR检测的EGFR突变结果与组织标本结果一致性比较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管理员
对于一般的肿瘤活检,医生需要对患者肿瘤进行切片。但研究人员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创新方式,被称为“液体活检”。这是一项血检技术(在患者血液中寻找肿瘤DNA的微小片段),虽然近期才变得可行,但已经展示出极大潜力。只需通过简单的一滴血(与传统的活检或CT扫描相比,给患者带来的负担更小),肿瘤学家就能快速确定一项治疗方案是否适合患者。如果适合,还可以继续监测该治疗方案在癌细胞产生耐药性之后的效果。如果治疗方案无效,可以立即放弃,避免患者遭受副作用之苦,也可以让医生尽早尝试替代方案。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主任医师兼首席医疗官约瑟.巴塞戈(Jose
Baselga)称:“这可能永久改变活检方式,包括对治疗方案的响应、抗药性的出现,将来甚至还能用于早期诊断。”但研究人员同时指出,关于这项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评估。到目前为止,他们仅对特定癌症进行了试验,包括肺癌、结肠癌和血癌,但初步结果令人振奋。《柳叶刀》下属的肿瘤学期刊近期发表了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对126位淋巴瘤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液体活检能比CT扫描提前3个月预测出肿瘤复发。而且,该项技术还能诊断出哪些患者对治疗方案没有响应。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博士利维.盖洛威(Levi
Garraway)称:“我们的实验室尚未尝试该技术,但它会是我们将来优先考虑的内容。”来自纽约的玛丽苏珊.赛比尼(MarySusan
Sabini)是一名教师,她的肺癌已经两次抵制了化学疗法和射线疗法。去年10月,当赛比尼开始服用一种试验药物(这是她最后的希望)时,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医生在她的血液中发现了癌症DNA。4天后癌症DNA碎片已经消失,这正是医生们所希望看到的,意味着治疗方案有效。但医生们也不敢将该消息告诉给赛比尼,因为血检本身是一项新技术,医生们也不敢完全相信。几周之后,赛比尼可以轻松呼吸了。数月后,CT扫描和X光检测之后证实,肿瘤在缩小。领导赛比尼所服用药物开发的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肿瘤学家大卫.海曼(David
Hyman)称:“每种癌症都会有一个突变,都可以利用该方法来追踪。这就好比是癌症在血液中的条形码。”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这项技术源自他们数年前在进行胎儿实验时一个发现。他们将一小片段DNA放进胎儿母亲的血流中,发现所有继续成长的细胞,包括肿瘤,都包含着这个微小的DNA片段。要发现这小段DAN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们在血流中只能维持2个小时,之后就会新陈代谢。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只是在近期才变得实用,因为医生们使用了DNA测序技术,发现了数百个变异,可以作为它们在血液中的“条形码”。评估一项治疗方案是否有效的传统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医生们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症状,如疼痛或气促,但有些患者并不会有任何反应。此外,患者还需要通过扫描来判断肿瘤是否在缩小。但通过扫描,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才能看到肿瘤是否缩小。因为扫描不仅显示癌细胞,还有连接组织、免疫细胞和伤疤。因此,即使肿瘤已经死亡,医生也很可能误认为它还存在。海曼说:“当治疗一位患者时,你的治疗方案十分有效,但疤痕上有一些残留病灶。你带着患者去做活检,你所看到的都是疤痕组织,根本没有存活癌细胞。
“液体活检还允许医生频繁监测肿瘤的发展。巴塞戈说:“我不能每周都进行肝组织活检,看看癌细胞的变化。但是通过血检就可以。”液体活检的其他潜在应用还包括早期的癌症诊断。如果血检显示有癌症DNA,这意味着什么呢?肿瘤在哪里呢?这能帮助我们及早治疗吗?有些肿瘤会停止发展,自生自灭。但对于其他肿瘤,血检结果就可能起到帮助作用。这项DNA血检技术的一项早期应用很可能是帮助医生决定哪些II期直肠癌患者需要接受化学治疗。80%的II期直肠癌患者仅通过手术即可治愈,但其余仍会复发。通过化学治疗6个月可降低复发风险,但目前还无法确定哪些患者需要接受化学治疗。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珍妮.泰(Jeanne
Tie)、彼得.吉布斯(Peter Gibbs)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伯特.福格斯坦(Bert Vogelstein)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癌症DNA血检是否具有前兆预测性。他们招募了250位已接受手术的癌症患者,在他们的血液中寻找癌症DNA。对于在血液中检测出癌症DNA的患者中,80%的患者肿瘤再次复发。而在没有检测出癌症DNA的患者中,仅6%~8%出现复发。如今,珍妮.泰和吉布斯又启动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招募了450位患者,随机分配让一部分患者接受血检,一部分不接受。对于接受血检的患者,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