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低油菜,为什么要推广5000亩辣椒种植种植?

江夏区开展秋冬播双低油菜示范推广工作
来源:江夏区农业局
  为稳定全区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增加种植效益,2015年江夏继续将双低油菜种植示范推广作为秋冬播工作的重点。&
  开展双低油菜种植示范推广,全区应用面积16万亩,建设3万亩核心示范区,推广双低油菜新品种5个,推广新技术5个,应用面积5万亩,建成107国道、纸贺公路沿线两条油菜赏花带。实现全区油菜种植面积18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平均单产135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双低油菜覆盖率达到90%。&
  以消灭冬闲田为突破口,以建设优质高产示范基地为重点,扩大双低油菜种植覆盖面,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示范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油菜良种覆盖率。着力实施油菜高产创建,建设油菜生产集成技术综合应用平台。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油菜标准化种植水平。加大试验示范力度,为全区油菜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采编人员:王菲)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主办:武汉市农业委员会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电话:027-12316 E-mail:admin@
备案号:鄂ICP备号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荆门市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推广.pdf
文档介绍: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荆门市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推广姓名:蔺江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农业推广·种植指导教师:胡立勇;卢开阳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双低油菜籽是荆门市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推广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同时也受到当地的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农民素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本项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引进、试验、示范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二是研究新品种制种高产技术;三是研究、制定和实施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四是确定适合本地区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思路。通过分析当前双低油菜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的生产实际,提出荆门市油菜生产技术标准化应达到的性能指标及推广策略。华杂5号(986AXRSH5900)种子繁殖制种平均单产75公斤/667m2的技术要点是:父母本9月24日左右同期播种,齐苗后即用适量的移栽灵稀释液均匀喷雾。单株绿叶7片以上开始移栽,父母本行比2:4,密度配比:父本栽2000株:母本4500株/667m';移栽田施肥量(667m':50kg30%配方hE.-1.25kg硼砂;10kg钾肥;追施尿素7.5kg+2kg尿素/父本行穴施。蕾薹期看叶追施尿素,适时防病治虫。初花期用40%的菌核净100g兑水40kg局喷雾。除杂除劣,打顶保纯。采用三因素二水平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移栽密度(x。)、摘薹高度(x:)、氮素水平(x3)三个因素对华油杂8号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是氮素水平&摘薹高度&密度:油菜开盘度、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氮素水平与菜籽产量呈正相关。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的回归数学模型,提出在暖冬、早薹早花和低密度移栽条件下,华油杂8号获得2406kg/hm'以上产量的优化栽培方案是:氮素水平225kg/hm',主茎高度11.5cm时摘薹,移栽密度75000株/hm2.采用三因素二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移栽密度(x,)、追施氮素水平(x2)、底施专用配方肥水平(x3)三个因素对华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底肥和追施氮肥是油菜籽增产的主导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的回归数学模型,提出华油杂10号在低密度移栽条件下获得2922kg/hm'以上产量的优化栽培方案:底施配方肥917kg/hm',追旅氮素水平143kg/hm',移栽密度73616株/hd。百亩机械化开沟免耕移栽油菜示范结果表明:机械开沟、免耕移栽油菜每667《可节省大田耕整费30元,人工费用lO元;移栽后返青期提前5天,冬至苗单株绿叶数多0.8片,单株有效分枝多2.2个,单株角果数多23.3个,每角粒数增加0.3粒,单产增加10.7kg/667m2,产量增收26.85元/667m2。节本、增产两项合计增收66.75元/667m2。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依赖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油脂加工企业相互配合,通过建立双低油菜籽标准化生产基地,向农民统一提供优质的双低油菜种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子,提供标准化技术指导。统一收购油菜籽,龙头企业可以获得标准一致的双低油菜籽原料,从而为加快双低油菜产业化进程奠定基础。关键词:parativeadvantageinJingmen.TrialsfordevelopmentofstandardproductiontechnologyandpopularizationofCanola,whichliebetweennaturalsciencesandsocialsciences,arerestrictedbymanyfactorssuchaSlocaleconomgtechnology,naturalresources,o.TheresearchespresentedinthispaperdescribethefollowingaSpectsaboutpopularizationofCanola.Firstly,introduction,testanddemonstrationofnewCanolavarieties.Secondly,studiesoftechnologyforhighyieldinghybridseedproduction.Thirdly,investigation,establishmentandpracticeofstandardmanipulationregulationsonCanolaproduction.Finally,establishmentofguidelinesthataresuitableforJingmen,onthepopularizationofstandardtechnologyofCanolaproduction.BasedontheanalysisofproblemsexistedinthepopularizationofCanolavarietiesandtheproductionrealityinJingmen,weputforwardtheperformanceindexofrapeseedproductiontechnologystandardizationandpopularizationstrategyinJingmen.ThekeytechniquesfortheproductionofHuazaNo.5(986AxRSH5900)withanaverageyieldof75kg/667m2are&sowingseedsofbothparentsatthesametime.aroundSeptember24;tosprayYi·zal·lingafto缸ansplantatmorethan7-leafstagewitharatioof2:4patemal:maternallines,meaning2000plantsofpaternallineand4500plantsofmatemallineper667m2;apply50kg/667∥poundfertilizerwhichconsists1.25kgboraxand10inaddition,toadd7.5kg/667m?ureaand2kg/667m2umtlleparenortopreventharmfTomdisca舱tospray40%Jun-he-jingatowipeoffmixturesandinferiors,anddisposeofmaininflorescencetoensurepurity.Usingthemtatabledesignwiththreefactorsandeachfactorattwolevels.weinvestigatedthecorrelati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荆门市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推广--《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荆门市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推广
【摘要】:双低油菜籽是荆门市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推广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同时也受到当地的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农民素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本项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引进、试验、示范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二是研究新品种制种高产技术;三是研究、制定和实施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四是确定适合本地区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思路。通过分析当前双低油菜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的生产实际,提出荆门市油菜生产技术标准化应达到的性能指标及推广策略。
华杂5号(986A×RSH5900)种子繁殖制种平均单产75公斤/667m~2的技术要点是:父母本9月24日左右同期播种,齐苗后即用适量的移栽灵稀释液均匀喷雾。单株绿叶7片以上开始移栽,父母本行比2:4,密度配比:父本栽2000株:母本4500株/667m~2;移栽田施肥量(667m~2:50kg 30%配方肥:1.25 kg硼砂:10kg钾肥;追施尿素7.5kg+2kg尿素/父本行穴施。蕾薹期看叶追施尿素,适时防病治虫。初花期用40%的菌核净100g兑水40kg局喷雾。除杂除劣,打顶保纯。
采用三因素二水平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移栽密度(x_1)、摘薹高度(x_2)、氮素水平(x_3)三个因素对华油杂8号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是氮素水平>摘薹高度>密度;油菜开盘度、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氮素水平与菜籽产量呈正相关。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的回归数学模型,提出在暖冬、早薹早花和低密度移栽条件下,华油杂8号获得2406kg/hm~2以上产量的优化栽培方案是:氮素水平225kg/hm~2,主茎高度11.5cm时摘薹,移栽密度75000株/hm~2。
采用三因素二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移栽密度(x_1)、追施氮素水平(x_2)、底施专用配方肥水平(x_3)三个因素对华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底肥和追施氮肥是油菜籽增产的主导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的回归数学模型,提出华油杂10号在低密度移栽条件下获得2922kg/hm~2以上产量的优化栽培方案:底施配方肥917kg/hm~2,追施氮素水平143kg/hm~2,移栽密度73616株/hm~2。
百亩机械化开沟免耕移栽油菜示范结果表明:机械开沟、免耕移栽油菜每667m~2可节省大田耕整费30元,人工费用10元;移栽后返青期提前5天,冬至苗单株绿叶数多0.8片,单株有效分枝多2.2个,单株角果数多23.3个,每角粒数增加0.3粒,单产增加10.7kg/667m~2,产量增收26.85元/667m~2。节本、增产两项合计增收66.75元/667m~2。
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依赖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油脂加工企业相互配合,通过建立双低油菜籽标准化生产基地,向农民统一提供优质的双低油菜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5【分类号】:S565.4【目录】:
Abstract7-9
1. 前言9-14
1.1 我国油菜生产及需求概况9-10
1.2 荆门市的农业生产条件分析10-12
1.2.1 气候资源条件10
1.2.2 农业经济概况10-11
1.2.3 油菜生产水平11-12
1.3 问题的提出及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12-14
2. 材料与方法14-17
2.1 供试材料14
2.2 试验地点和方法14-17
3. 结果与分析17-35
3.1 双低油菜新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制种技术研究17-19
3.1.1 油菜新品种的生物学特性17-18
3.1.2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杂5号的制种技术研究18-19
3.2 双低油菜高产抗逆栽培试验示范19-27
3.2.1 密度、摘薹高度、氮素水平对华杂8号产量性状的影响19-23
3.2.2 密度、施肥水平对华杂10号产量性状的影响23-27
3.3 油菜免耕简化栽培试验示范27-29
3.3.1 生育期27-28
3.3.2 主要经济性状28
3.3.3 经济效益比较28-29
3.4 一菜两用"技术试验示范29-31
3.4.1 菜薹产量产值29
3.4.2 产品效益29-30
3.4.3 薹肥、摘薹处理.和产量关系30
3.4.4 摘要高度与产量30-31
3.4.5 “一菜两用”技术要点31
3.5 双低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31-33
3.6 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33-35
4. 结论与讨论35-38
4.1 结论35-36
4.2 讨论36-38
参考文献38-4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卫红,刘尊文,黄世杰,邹慧,袁秋香;[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陈仙祥,白明琼,陈明霞,吴兴梅;[J];贵州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黄泽素,王通强,何采平,魏忠芬,代文东;[J];耕作与栽培;2000年06期
胡朝凤,袁雨晴,黄明龙;[J];耕作与栽培;2003年02期
腾树川,石志芳,戴应斌;[J];耕作与栽培;2003年05期
陈新军,戚存扣,高建芹,伍贻美;[J];江苏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郑少锋;[J];农业技术经济;2002年02期
朱希刚;[J];农业技术经济;2003年01期
杨锦莲,余红,叶香美,李崇光;[J];农业技术经济;2003年04期
胡海燕;[J];农业技术经济;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立勇;[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郝睿;荣维国;刘道敏;陈发宏;何金;;[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3期
袁卫红,黄世杰,周小萍,邹慧,袁秋香;[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黄秀芳,孙敬东,孙旭明,杨阿林,吴茂平,展旭东,陈俊才,王洁;[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陶侠林;;[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吕和平;李永友;黄曙东;王荣明;周兵;吴会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朱克保;吴传洲;陶光兵;崔小兵;孙义祥;;[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欧阳有旺;魏信荣;;[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国秀丽;易法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王燕;王国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任廷波;赵继献;;[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永宏;赵健;沈强云;韩礼义;;[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陈健;;[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杨文森;;[A];福建省标准化协会论文集[C];2007年
朱磊;贺小莉;;[A];2008’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赵丽佳;冯中朝;;[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曹毅;周发明;;[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文启湘;王俊杰;;[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文启湘;王俊杰;;[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邓启明;黄跃东;;[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5)浙江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对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张岳芳;王子臣;周炜;陈留根;朱普平;盛婧;郑建初;;[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平英;[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魏大治;[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张天懿;[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张淑萍;[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赵立秋;[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高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曹文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邵飞;[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李争;[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吴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宁大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吕帆;[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韩自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晓彬;[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杨键;[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胜;[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方艺茹;[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杨旭升;[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冯伟;[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张华;[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傅廷栋;[J];安徽农学通报;2000年01期
牛运生;[J];安徽农学通报;2001年03期
傅廷栋;[J];安徽农学通报;2001年05期
宋彩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3期
王玉顺;纪律娟;;[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3期
余龙生;王秀娟;徐礼和;丁金海;;[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5期
孔跃;徐有明;张家成;何随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朱克保;吴传洲;陶光兵;崔小兵;孙义祥;;[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朱国美;石继权;黄福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丁祖芬;彭浩;;[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运来;[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李春龙;[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杨锦莲;[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章胜勇;[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李静;[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彭可茂;[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龚月聪;[D];浙江大学;2001年
刘勇;[D];安徽农业大学;2002年
瞿桢;[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曹永胜;[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廖星;[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李光明;[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夏建峰;[D];浙江大学;2005年
陈静;[D];贵州大学;2005年
付翔;[D];重庆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熊秋芳;段志红;周江霞;李宁辉;;[J];农业技术经济;2013年08期
于亚强;王树彦;逯晓萍;徐军;;[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年01期
李慧;马常宝;鲁剑巍;李小坤;任涛;丛日环;;[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争;[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刘波;[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周振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赵奚;[D];吉林大学;2013年
陈静;[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王璐;[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芳;[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田刚;[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杨静;[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恒善,付艳华,孙太石,吴景贵,梁振富,赵爱莉,彭宝;[J];大豆科学;1993年04期
刘晓冰,金剑,王光华,杨恕平,张秋英,李艳华;[J];大豆科学;2000年03期
韩善华;[J];西北植物学报;1991年04期
耿景辉;;[J];发现;2002年02期
魏忠芬,黄泽素,何采平,代文东;[J];贵州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朱建强,张文英,程伦国,吴立仁;[J];灌溉排水学报;2003年04期
郭东伟,梁银丽;[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年04期
陈仙祥,白明琼,兰昌恒,饶如霞;[J];耕作与栽培;2000年01期
冷锁虎;朱耕如;李仁杰;董俊英;朱芝珍;;[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2年03期
刘本坤,金晓马,阳树英;[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秀岭,陈银华,孙超才;[J];上海农业科技;1999年04期
刘晓峰;[J];四川农业科技;1998年04期
;[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0年09期
刘秀清,王瑞,夏凊;[J];四川农业科技;2001年04期
陈常兵;[J];中国农技推广;2001年05期
吴文华,李海燕,罗阳镇,刘志光;[J];农业科技通讯;2003年11期
戚存扣;[J];中国种业;2004年04期
;[J];浙江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方金水;[J];安徽农业;2004年10期
王通强;[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道军;高国文;陈振华;;[A];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傅廷栋;;[A];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王汉中;;[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田万敏;马海乐;贾俊强;刘斌;;[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治礼;;[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张锦芳;周贤琼;蒲晓斌;李浩杰;张启行;蒋梁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邓干生;;[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董明华;邹文奎;唐卫忠;;[A];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及高产优质高效技术论文集[C];2004年
陈松;张杰夫;陈峰;陈新军;龙卫华;浦惠明;戚存扣;;[A];江苏省遗传学会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廖星;王汉中;;[A];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江苏省农业厅;[N];农民日报;2001年
油所;[N];农民日报;2000年
陈吾新;[N];农民日报;2002年
;[N];农民日报;2003年
余波;[N];农民日报;2008年
通讯员俞晚霞;[N];柳州日报;2009年
黎昌政;[N];国际商报;2003年
郭子平;[N];湖北科技报;2005年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李加纳;[N];农民日报;2003年
本报记者 刘向东;[N];中国证券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骏;[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李培武;[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彭健;[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刘春明;[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阎星颖;[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舒友花;[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尚毅;[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马长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王燕;[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王友平;[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袁兆国;[D];扬州大学;2007年
瞿桢;[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毛丽琴;[D];江苏大学;2007年
袁红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何秋香;[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为什么要推广种植油菜
广西南丹县
发布时间 08:24:54
  一、为什么要推广种植油菜?
  油菜是冬季作物,种植油菜能充分利用冬闲土地和冬闲农村劳动力;油菜全身是宝,目前推广的油菜品种绝大多数是双低油菜(低芥酸和低硫代磷酸酯),所榨取的菜油属于高质量的植物油,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菜籽饼能直接用于养殖业,属高蛋白饲料,也可用做有机肥,是农作物、果树等育苗营养缽的最佳主料;油菜大量茎叶对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具有极显著的效果,种植油菜后的田土对后季作物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同为植物油的茶油目前市场价50元左右一斤,而油菜油才10元左右,因此,油菜油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二、油菜高产栽培要牢固把握哪几项关键技术?
  在油菜高产栽培中有三项关键性技术必须引起广大种植户高度重视。
  (一)必须施硼肥。在同等肥水条件和管理水平下,施硼比不施硼要增产30%以上。不施硼的油菜苗期生长不良,花蕾期开花授粉不良,成熟时空荚多,籽粒不饱满,出油率低。
  (二)必须在移栽前挖好排水沟。油菜的根茎叶在浸水状况下极易腐烂,是很好的有机肥,同时,在栽培上必需高度重视排水问题,根系浸水后,轻者严重减产,重者失收。
  (三)保证种植密度。种植油菜与种植白菜相比,有相同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最大的不同是密度,因为白菜以收获叶片为目标,而油菜以收获籽粒为目标。在油菜高产栽培中,要以主枝挂荚为重点,因为主枝结荚角度小,结荚密度大,荚大而长,粒籽饱满,出油率高。要达到主枝多挂果的目的就必须加大密度限制过多分枝,增加主枝果量,追求整体产量效果。
  三、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过程
  目前,在油菜栽培技术上分两大类型,一是育苗移栽,二是免耕直播。
  (一)油菜育苗
  1.苗床播种时间。我县9月中下旬播种比较适宜。选择肥水条件好,管理方便的丘块作为苗床地。播前要精细整相,挖好排水沟,施足充分沤制的有机肥。
  2.播种密度。苗床与大田面积比为1:(5至6)为宜。每亩苗床用种量0.25公斤至0.5公斤,将种子拌细土分相均匀多次撒播,
  3.间苗定苗。出苗后要及时间去丛生苗,苗距3厘米左右,使苗不挤苗。3叶期定苗,每平方米留苗110至135株。
  4.苗床管理。间苗后要根据苗情及时追施腐熟稀薄粪水或稀薄尿素促苗,手工清除杂草,相面干澡时要补充水分。
  (二)育苗移栽大田管理
  1.精细整地。大田整地前要先挖好围沟和相沟,做到沟沟相连,排水通畅。一般相宽2至2.5米。排水沟做好后再进行整地。
  2.适时移栽。当苗龄30至35天,5至7片叶,时间在10月中下旬比较适宜。取苗前苗床相面要先淋湿水分,大苗先栽小苗后栽。按行距1.2尺。株距1尺左右挖穴,每穴前后各栽一株,一穴双株,每亩9000株左右。栽后每亩用0.5至1公斤硼砂与有机肥充分拌匀盖蔸。如果移栽时是晴天要灌落蔸水。
  3.田间管理。栽后一个星期用腐熟稀薄粪水或不超过1%浓度的尿素水灌蔸提苗,成活后结合中耕除草每亩穴施5公斤左右尿素促苗期生长。蕾苔前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并每亩穴施20公斤左右的三元复合肥。
  4.病虫防治。油菜苗期重点防治好蚜虫和菜青虫,花蕾期重点防治好菌核病和霜霉病。
  5.水的管理。整个生育期如果逢雨天,要排干田间积水,过于干旱要用水灌蔸,但不能沟行漫灌。
  (三)大田免耕直播
  油菜免耕直播具有节省育苗移栽与大田翻耕时间,保证播种密度,扩大种植面积等优点,但是免耕直播不是板田撒播,具有特别的种植技术要求。
  1.播前大田处理。先挖好围沟,再按2米至2.5米宽的标准分相,开挖好相沟,沟挖好后将挖出的土块打碎、铺平。
  2.播种时间。直播没有回青期,因此,播种时间比育苗移栽要迟些,我县在10月中上旬比较适宜,最迟不能超过11月上旬。
  3.播种规格。可按1.2尺宽的行路先揪行再播种,也可按行距1.2尺穴距0.8尺进行穴播,每穴播种3至5粒,每亩播种量250克左右,播后每亩用0.5至1公斤硼砂与过筛农家有机肥拌匀盖种。
  4.间苗定苗。2至3叶期进行间苗,使苗不挤苗,除去病弱苗和虫伤苗,5叶期定苗,每穴定苗2至3株,每亩留足基本苗1.5万左右。5叶以后才进行中耕除草,追肥等工作。其它田间管理与育苗移栽基本相同。
编辑:中国兴农网
日前,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徐小青称,今年中国玉米产量可能超过1....&&&
市场价格信息
价格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椒苗种植推广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